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2:23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1

一、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硬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器件、软件等综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环境条件。硬件环境包括各种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材料等设施,如: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子教室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小学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各类的可以观察和记录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监测动态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记录着教学任务的工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人文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学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等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三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将难以发挥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但是在整个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经费短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行业的技术更新非常快,设备的新旧换代日新月异,一些信息化设备往往经过一两年就会淘汰。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滞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够、认识的内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上存在几个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较多的误区导致产生的学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约效应,而且也不重视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观念。因此没有指定的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类型的教学,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来灌输式的教学,而不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开展教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几点对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在农村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并确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经费逐年的增加,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开展,同时学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专项经费中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支,考虑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做好经费使用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采购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些的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够使农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实并顺利实施,也保证资金可以划拨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所更新,素质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制度上加以改进,同时要进行观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职能部门都要进行教育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转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观念要转变。教育的管理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深入研究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明确发展思路,为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二是学校管理者的观念要转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运行、应用需要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者、开拓者,因此转变校领导的观念是解决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方向的问题,要唤起校领导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们知道如何去发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育信息化首先要着力于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针对农村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实际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由问题本身所引起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开拓的过程,在不断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路径可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其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其自身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更具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静 单位: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颁布并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对我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全国聋教育在这个重大教育背景下进行积极的改革,特殊教育学校也需要大胆尝试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使用。因为失聪,聋童在与人交流中存在了一定的障碍,这必然使之形成在认知上的依文学语,生理上的以耳代目以及抽象思维上的滞后与形象思维上的发达等思维特点。

1存在的问题

1.1中高年级忽略基础教学环节

在教学上,中高年级比较偏向于节,段,篇,而词句间的基础教学环节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上课时,教师一般不会在学生生词理解、句意理解以及文字语言表达的连贯意思上认真地运用直观方法来帮助他们,而是只用手语在一两个课时上打出课文内容就开始分析课文阶段。

1.2忽视对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是在与周围人的交流中的,聋生亦如此。聋生与他人交往最直接的方法是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而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恰就是缺少了培养语言交往的能力,也缺乏了对培养聋生交往能力的研究与探讨。

1.3忽视对聋生语法知识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多地鼓励学生使用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使得学生思维较活跃,也敢于表达,但是他们却写出语序颠倒的作文。在学语阶段,健听儿童便能够获得各种语言的声音且懂得语言的意义与应用的环境,并从语义中判断环境对其自身的要求,进而根据这个要求来支配自己的活动与语言的选用;尤其是在学语的同时一并掌握了句中词语组合的原则。然而聋童却因为耳聋,形成了环境与语言相脱离现象。哪怕在低年级时候他们学习了较多词汇,但也因为他们没能及时获得组合词语的原则与语言应用环境等原因,所以写不出自然、通顺、有条理的句子。虽然教师的教学达到了标准,但也没有对其重视与强化,所以对聋生掌握语法知识的需求与渴望无法满足,这就导致了他们表达上的障碍。

2解决对策

2.1教师要成为双语转换的平衡使用者

有相关专家曾说:聋人手语跟健听儿童口语相同,在他们思维发展的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学习研究并掌握甚至精通聋人母语,自然手语;然后用自然手语来帮助聋童学习文化知识,语言以及发展思维。进入中高年级,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自然手语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并让他们理解手语与汉语的不同,教会他们运用母语来学习汉语与科学文化知识。然后在语言实践中对他们的汉语语法知识进行不断丰富,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也要对他们从手语转换成汉语行为重视,从而使聋童的语言发展真正从手语中起到促进作用,让双语转换在教师与学生中平衡使用。

2.2加强语言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

虽然低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大量词汇与句子,但是他们并不能准确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子,所以在中高年级,依然要对语句教学重视。从词、句开始,帮助他们认识生词并理解句子意思以及注意词语的积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分析课文。第一,用多样化手段。聋童有听力障碍,所以虽然他们见过学过很多东西,但是不能将他们所见所学的那些东西与语言文字一一相对应;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手段(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与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第二,针对性地练习强化。学完不等于掌握,针对性地练习可以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让他们真正理解课文。听说读写同等重要,拒绝厚此薄彼。

2.3注重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回归到社会中与广大健听人交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目前的语文教材,大多基调都是叙述式的语言,对话材料少之又少;要提高聋生语言交往能力,课文内容的灵活运用以及对话内容的增加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现状,先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对聋生语言交往欲望的激发;然后创造情境给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步骤、有目的的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奖励语言运用好的学生;最后告诉他们手语与口语表达一样重要。

2.4渗透语法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法教学不同于健听学校,前者需要自然通俗;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律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的理论知识;要实用,具体以及通俗,简洁的说明语法规则;在各个教学段里由浅到深地穿插语法规则中的每个语法点。教师还应该向中高年级的学生渗透句子排列规律以及组合规律。现在的语文课文中,一般只包括语言材料与练习两方面,并不适合聋生;这就需要从聋童的角度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处理――在那两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语法点与对话。

3结论

总而言之,要用多种手段来发挥语文教学这能够培养聋生语言能力的主阵地的真正作用,让聋生也能够通过交往与沟通,实现语言交往能力,为他们能够早日回归社会做个良好前提。

参考文献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3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加速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建设和发展,它对于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サ鼻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46―01

寻求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高校与中小学之间进行教师教育合作不仅有助于高校与中小学各自的学校发展,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在合作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机制创新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

1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必要性

合作得以形成的前提是参与合作的双方均有利可得,在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中,必然也存在这样的共同利益,基于这种共同利益的追求,使得高校与中小学在教师教育合作中均表现出各自的需求。

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教师教育合作的实践,可以将及教育研究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同时,在与中小学共同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又能更直接地了解真实的教学需求,从而有利于创新高校教学科研,如,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及时设置新专业等等;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通过教师教育合作的实践,能够得到高校教师的理论指导,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将教学实践中的直接经验体会形成完善科学的理论,有利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可行性

从教师教育的目标来看,主要是形成较为综合的教师专业素养,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括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形成较为丰富的教育智慧。高校与中小学在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中,各有优势。从高校方面来看,理论研究氛围一向较强,因此,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具有绝对优势,此外,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校在教学设计能力和评价控制能力方面,也有较大优势;从中小学方面来看,明显优势体现在教师教育智慧的养成方面。所谓的教育智慧,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课堂洞察力,即能够抓住课堂中意外发生的一些细节进行及时应变处理,进而为教学目标的完成作出有益引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实践或者进行理论研究就能掌握的,需要从中小学课堂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中去累积。因此,高校与中小学应该各展所长,进行优势互补。在教师教育合作中,高校侧重理论,充分发挥掌握较多前沿理论的优势,中小学则侧重实践,充分发挥丰富教学经验的优势。

很显然,开展教师教育合作是一项双赢的项目,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小学会不断吸纳高校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思维,高校则可以共享中小学教学资源,如将合作的中小学发展成教师教育实习基地,这样,才真正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3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机制创新

3.1创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保障机制

首先,要保障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经费投入,多渠道寻求教师教育合作经费,逐步形成政府、合作双方学校以及接受教师教育对象分担教育成本;其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建立跨区域的帮扶关系,由发达地区设立教师教育专项基金,面向欠发达地区符合条件的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的受教育对象,切实起到保障作用;最后,要保障合作教育的质量,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目标的设置和教育计划的拟定上,更多表现为对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只有切实的保障机制,才能保证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长期深入的持续开展。

3.2创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互动机制

在已有的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互动中,比较常见的是高校教师主导,中小学教师跟从的现象。如高校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中小学教师参与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从形式上来看,高校与中小学双方均有参与,而就互动的实质内容来看,更多是高校教师对中小学教师单一带动。因此,要创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合作中的这种互动机制,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由高校与中小学相互给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真正互动。

3.3创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激励机制

从理论上来说,高校与中小学双方具有参与教师教育合作的需求。而从实践上来讲,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与中小学遵行的是两套不一样的评价机制。高校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的重点在于发表了多少篇高质量的论文,完成了多少项重点课题项目;中小学的评价则侧重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的升学率。因此,要使得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长期有效开展,必须创新激励机制,如将参与合作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跟职称晋级挂钩等等。只有切实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才能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5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探索和回答怎样巩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问题加以考察,并亲自抓教育工作,对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方向、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而在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他又始终把干部教育工作视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程,并把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他对党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指导方针和目标、培训原则和如何办好党校等问题,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邓小平的党校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党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党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党校教育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关于党校的地位问题,邓小平同志是极为关注的。1956年9月,他在党的八大作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党校。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根据党所面临的形势,在他的领导和倡议下,中共中央制定并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条例》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党校校长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干部选配。”这就对党校的重要地位做了明确的界定。

关于党校教育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有明确地论述。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讲到:“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邓小平同志这里讲的“人”,就是指干部。干部,一是指全体干部,二是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侧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的成功,邓小平同志领导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领导人、领导班子成员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建立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离不开对现有干部的培养提高。在干部培训的途径上,邓小平同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办学校,办培训班进行教学,一个是自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3页)既要有党校、高等学校干部培训班等集中培训基地,又要有业余、函授、电教、电话教学等手段。对于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他提倡要“加以培养,进进党校,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6页)可见,邓小平同志对党校的作用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全局得失和事业成败的一个根本大计。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1980年2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1982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十二大党章和1982年通过的宪法,都增加了有关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内容,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地位。

二、党校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按照“四化”标准培养干部

邓小平同志讲过,教育需要“狠狠地抓一下”,怎样抓?抓好教育首要的是“抓头头,抓方针。”为此,他在对我国教育工作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包括党校教育在内的教育工作指导方针和目标——坚持“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所作的题词,它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设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指明教育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相适应,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注重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特别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教育必须从自身特点和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立足于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准备人才,使今日的教育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整体,是邓小平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反映了他从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指南,也是新形势下党校教育的长远指导方针。坚持“三个面向”,我们的教育事业就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党对干部的标准是否德才兼备,在党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上,邓小平同志对此赋予了新内容,提出了“四化”标准。他指出,要“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还进一步强调说:“从中央到各个地方,都要有一批勇于探索、精力较好的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逐步实行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当然还有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0页)实现干部队伍“四化”是三中全会以来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方针,它是从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要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对德才兼备标准的通俗化、具体化,是对其进一步的坚持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邓小平同志还提出,要按照“四化”标准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里讲的“四化”标准和“四有”要求,提法不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四有”是对所有干部的起码要求,“四化”则是对领导干部更高素质的要求。我们的党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和建立起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而且是一支宏大的队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4页)这就为党校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培养目标。

三、党校教育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校教育的根本方针和基本方法,作为党的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的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这一原则,曾指出:“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神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邓小平同志继承了这一思想并提出,进行干部培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党校教育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建设同革命一样,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还想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不仅是专对新干部,对老干部也同样适用,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6页)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单纯是个关系到干部自身的进步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的存亡,国家、民族兴衰的大问题,因此,全体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而不是被动地、认真而不是应付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7页)同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学习理论不要脱离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并要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6、147页)在毛泽东、邓小平的倡导下,重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已成为党校的教学传统和基本原则。

四、搞好党校教育应重点解决的四个问题

邓小平同志不仅注重阐明党校教育的地位、作用、方针、目标等根本性的问题,而且还就如何办好党校提出了周详可行的具体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党校的基本建设问题

邓小平同志认为“办学校需要有准备。”具体的说有四条:

一是校舍和选址,“没有校址怎么办?”还要准备校舍,创造物质条件。

二是配备好领导班子,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很重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63页)配备好领导班子重点要选好三个人:“党委统一领导,书记很重要,一定要选得好,这是第一个人。第二个是领导科研和教学的人,要内行,至少是接近内行或比较接近内行的外行。还有一个管后勤的,应当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甘当无名英雄的人。有了这三把手,事情就比较好办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53页)他特别强调“这些干部比现职干部还重要,要选最优秀的,特别是能深入实际、努力工作、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干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63页)教师也很重要,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责任心,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8页)他提出要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是他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他要求各级党委和学校党组织,应该热情地关心和帮助教师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帮助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更多的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的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55页)要使广大教师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并且他向全党提出提高教师的地位要有政策和措施的保证,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教师待遇的措施。包括党校教师在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在工资、福利、住房、职称、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广大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饱满的热情,满怀信心在努力工作着。

三是教材问题,“教材很重要,要统一教材,”(同上)。

总之,邓小平同志对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舍建设、教材建设、学员队伍建设等都谈到了,可以说,这几个方面是每一所学校建设的必备要素,也是党校建设的永恒主题。

(二)关于党校教育体系和学制

1954年7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把全部党员干部在若干年内轮训一次,必须把各级党校作适当调整,建立高、中、初三级党校体系并相应制定轮训计划。同年8月,中央据此召开了党校工作汇报会,会后了《关于轮训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省、地、县各级党校应运而生,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确、上下衔接的高、中、初三级党校教育网络体系,使得党的高、中、初三级干部都能到相应级别的党校接受培训和轮训,从而有效提高了全党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关于党校的学制,邓小平同志讲到,要长短结合办,不断线,“党校带有经常性的性质,学习实间长一点。党校还要培养理论干部,要求学员系统地读些书。轮训,则时间很短。或者把党校分成两部,一部搞经常的党校教育,一部搞轮训,教员也分开……看来,党校不经常办会受到损失。轮训可用十天半月或一周,脱离工作,去议论一番,也可以读一读书,或者在一个时间集中议论一个中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32-333页)

(三)关于党校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讲得更具体,他强调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行综合性教育:“对于干部的教育训练,要使他们学好马列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懂得现代战争知识,有好的思想作风,有强的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要使他们学点搞工业、农业的知识和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学点历史、地理、外语;有条件的,还要使他们学点专业技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79页)进入新时期以后,他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什么?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着重还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3页)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6

一、围绕重大节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维护学校政治稳定

*年是我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热点多、难点也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全面启动,高校改革将会有新突破,我校的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面对新的形势,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培养人才这个中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迎接建国50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迎接新世纪,努力唱响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的主旋律,抓住今年重大庆典和纪念活动比较集中的有利时机,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好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1.围绕纪念85周年,弘扬爱国主义和民主科学精神,在青年学生中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年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组织报告会、座谈会、演讲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

2.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大力宣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切实抓紧党员理论学习教育,加强党校建设,加大创先争优的宣传力度。

3.围绕庆祝建国50周年,展示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深入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组织形势政策报告会、“风雨五十年,辉煌五十年”诗歌朗诵会和大型歌咏演唱会。

4.围绕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迎接新世纪,回顾百年历史沧桑,展望民族光辉未来,振奋民族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行“迎回归,跨世纪,颂祖国,爱中华”系列活动。

二、全面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程,进一步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

1.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的决定》,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十五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省部级领导干部金融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近期召开学习座谈会,大力宣传新时期伟大实践、历史巨变和成功经验。

2.深入开展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师生的工作。在系统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上,近期重点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以《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教育问题的原著为基本内容,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为重点辅助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推动学习不断深入。

3.进一步加强“两课”教育,总结教改经验,努力探索《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程。同时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两课”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

4.加强理论和理论研究工作。筹备组建邓小平理论专家教授报告团,结合理论学习中的难点、形势政策教育中的热点、师生思想上的疑点进行重点辅导。同时结合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力争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5.筹备出版我校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体会论文集,组建大学生理论学习汇报团,在院系进行巡回报告,巩固和扩大青年学生“MMD”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迎接全国青年学生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会的召开。

6.加大对邓小平理论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校报、广播站继续开辟理论学习专栏或专题节目,及时反映我校理论教育的动态,刊发师生有关理论学习的文章和心得体会。

三、继续加强党性党风教育,进一步树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巩固和深化“三讲”教育成果

1.继续做好处级以上干部“三讲”教育的宣传工作,配合学校“三讲”教育办公室编印简报,在校报、广播站、校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

2.组织参加“三讲”教育的处级以上干部撰写有关“三讲”教育的理论文章,会同有关部门总结“三讲”教育的经验,加强“三讲”教育成效的宣传,进一步增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浓厚氛围。

3.举办一期党员骨干教师党校读书班,加强广大党员的党性党风教育,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的成果。

4.坚持和完善院系中心学习组制度、政治学习制度和党员学习制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学以致用的实际成效。会同有关部门对院系开展理论学习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筹备召开院系中心学习经验交流会。

四、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政工干部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2.大力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两创两争”、“三育人”和“双文明服务”活动,结合全省开展的“热爱河南,增辉中原”的活动,激发师生“热爱郑大,建设郑大,为河南增辉添彩”之情,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郑大做贡献,为河南增辉。继续搞好文明创建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做好迎接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高校的复查工作。

3.大力开展大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做好有关教育和宣传工作,开办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加强心理辅导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进修。

4.认真做好“三五”普法教育工作,今年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是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学习《中国高等教育法》,同时结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观念和意识。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7

一、校长论坛

本次校长论坛围绕“学校资源力的开发与应用”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双流县实验小学校长毛凤鸣从教育资源的认识和思考、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教育资源的开发原则、教育资源的开发路径四个方面建构了学校资源力开发运用的基本框架。她指出,在学校资源力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校长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教学改革是常态。玉林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朱祥烈提出了把管理中的关键事件转化为资源,并从创设唤醒型关键事件、创设碰撞型关键事件、创设反思型关键事件、创设感动型关键事件四个方面作了阐述。紧接着,绵竹市紫岩小学校长谭克介绍了该校利用地震所带来的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经验,广元市南鹰小学校长李毅提出要通过自我开发、团队开发、互动开发等途径来开发教师人力资源的重要主张。此外,高新实验小学校长陈伟、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刘娟、眉山东坡小学校长周吉群、乐山实验小学校长张必友等还对“关键人物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以及“学校公共信息”等命题进行了深层而热烈的探讨。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性发言。王真东副主编首先对“学校资源力开发”研究组的上位思考、系统构建、认真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尤其肯定研究组将关键事件作为重要的生成性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做法,认为该项命题的探讨是本次论坛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他强调,关键事件重在关注教师的情感系统、精神系统,直接针对教师审美疲态、创造疲态而言,通过一系列开发,可以激活动机生成、点燃创造激情、聚合发展力量,让美好的关键资源催生灿烂的生命之花。最后他提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把控者,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核心,校长的成功得益于对资源的把握和运用,因此,加强学校资源力的开发和运用是新时期加强校长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对学校资源力的开发运用则应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化、细化。

二、学科论坛

(一)语文论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各项内容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中国人的必经之路。本次语文论坛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专题,特别邀请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绕口令》。课后,周益民老师作了《回到话语之乡》的专题讲座,让参会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围绕“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来自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天涯石小学、乐山实验小学、眉山东坡小学等八位老师分别从“综合性学习”、“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及“阅读教学”四个层面呈现了八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研讨课。课后,《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何立新、成都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罗良建、成都师范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姚嗣芳等专家与参会教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和互动。姚嗣芳老师指出,渗透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不仅要从教材出发,还要运用好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及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把相关文化拓展至课外,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得到极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罗良建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以课例为形式,以课程为载体,体现“三思”,即研究之思――关注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及前沿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困惑;课例之思――一课一得,取舍、简化繁复环节;课程之思――真正落实课标要求,关注语文能力形成,使教学回归语言本身。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何立新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传统文化蕴含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义不容辞地进行主动渗透。通过本次活动,许多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形成了基本的操作办法,同时也对评课达成了共识,即一看学生在课堂的变化、发展,二看教学效果的持久性,三看学生在课堂上有无“生长感”。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8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9

从明治末期开始,曾经在日本盛行一时的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的赫尔巴特主义教育理论、教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遭到质疑和批判。进人大正时期(1912年一1926年),随着世界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欧美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被迅速介绍进来,儿童中心主义教育观开始渗透人日本教育界,新教育运动在日本蓬勃兴起。

1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导人

    一批留学欧美的学者大力提倡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积极翻译、出版蒙台俊利(montessori,1870-1952 )、凯(key,  e,  1849-1926 )、杜威(dewey, j,  1859-1952)等人有关新自由主义教育内容的著作。1899年,留学三年的谷本富(186?一1946)归国,谷本富曾是赫尔巴特主义教育理论、教授方法的最忠实的崇拜者、推动者。为赫尔巴特主义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在日本的推广、普及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日本的赫尔巴特。在欧美留学期间,谷本富一接触到新自由主义教育理论,马上就被其独特魅力所吸引,成为其倡导者。谷本富把新教育称为活教育,他认为通过这种活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精神意志旺盛的特点。为此谷本富到日本各地讲演,宣传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于1906年出版了《新教育讲义》的速写稿。1907年又出版了《系统的新教育学》的速写稿。成为把欧美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导入日本的第一人。

    1911年,被誉为日本的杜威的教育学者西山哲治,在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归国后,首先翻译出版了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一书,又写作出版了《儿童中心主义研究的新教授法》一书。两年后的1913年又出版了《恶教育的研究》一书,在日本教育界引起轰动。在当时的日本教育学者中西山哲治是第一个使用儿童中心一词的。这一名词的使用在近代日本教育史上非常重要,表明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开始正式被日本所接纳。西山哲治认为在日本的教育中,教授方法上的主要缺点是教师中心主义至上。学校的教授过程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研修,学生不过是教师研修过程中的旁现者。因此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他还认为当时日本的教育陷人了偏知主义、教师中心主义的泥潭,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应以儿童中心主义的理论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此后西山哲治创立了私立帝国小学校,以实践自己的观点。

    在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向日本导入的过程中,欧美教育学者的作用非常重要。当时给日本教育界带来重大影响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人是瑞典的女性教育思想家凯。一个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凯在1899年发表了《儿童的世纪》、《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等著作,凯反复强调应尊重儿童的个性。提出儿童天生存在善的本能,所以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己活动,反对外在的、强制性的教育。主张学校应取消考试和处罚,尊重个性,自由选择学科。这些内容于1919年一经翻译发表,立即引起轰动。

    明治末期起,美国新教育运动领袖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开始传人日本,1918年,教育学者帆足理一郎翻译,发表了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一书,这本书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最系统、最集中、最综合的论述,在日本教育界引起极大轰动。特别是此书被出版的第二年即大正8年4月,杜威亲自来到日本,在各地讲演。杜威认为一场教育变革正在开始,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的重力中心的转移,它同哥白尼的把地球中心学说改变为太阳中心学说的理论一样具有重大意义。既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就是太阳、就是中心,教育的经营、教育的组织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杜威还认为人的本能和冲动是潜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一种天生的能力,儿童的身体之内潜藏着语言和社交、研究和探索、制作和构成、以及艺术表现的四种本能。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就是把人类潜藏着的这种冲动和本能作为出发点,让它沿着一定的进路进行发展。杜威又提出了教育既生活、学校既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这一切都给日本教育界带来强烈反响,为新教育运动在日本的展开提供了理论基础。

2新式教学方法的教育改革实践

欧美先进的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新型的学校模式、新颖的教学方式,都给日本的教育界带来新的刺激,促使日本的教育学者迅速地行动起来,在创办新型私立实验学校和对公立学校的教学进行改革中,把欧美新自由主义教育理论与本国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第一,创立新型私立实验学校。

从1907年开始到1925年的20年间,新教育运动的改革者们先后创立了很多教学特色各异、个性鲜明的私立学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祝柳政太郎的成城小学校、野口援太朗的池袋儿童村小学校。

1917年4月,沮柳政太郎成立了成城小学校。  祝柳正太郎曾担任过文部省的普通学务局长、文部省次官等职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成城小学校是他离职后,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创办的实验学校。在学校的《创设宗旨书》中,沉柳正太郎阐述了四点办学主张,既个性尊重的教育;自然、亲情的教育;心情的教育;科学研究作为基础的教育。学校把实行春秋两期的人学制和每个班级30人的少人数教学作为基本原则。首先整备学习条件,允许越级制,在第四学年以上的各学科配备专职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第一到第三学年的低学年不开设修身课,修身课从第四学年起开设。算数课不从第一学年开设,而从第二学年开设。理科课程从第一学年开始开设(当时文部省规定,理科课程从第五学年开设)。教育家小原国芳被聘为成城小学校主事后,又导人了重视儿童的个性成长,重视儿童在各个成长阶段的个人差的自学系统。成城小学校的教育改革把儿童作为原点,不被特定的政治意图、社会舆论、世俗所左右,大胆变更国家制定的课程设置,在低学年废止修身课,在国语教育中特设欣赏课,这一切都给当时的教育改革带来极大震动。

    在诸多实验学校中把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彻底地贯彻于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是野口援太郎。1924年4月,以野口援太朗为中心的教育世纪社的四名同仁成立了池袋儿童村小学校。学校在初期教学中,本着生活就是教育的原则,不设置教室、年级、教师、课程表,实行彻底的自由教育。在这里凡是儿童们感兴趣的、关心的一切内容都被作为学习的素材,把学校办成了儿童和教师共同生活的场所。池袋儿童村小学校对当时的学科、课程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根本的改革。一时这里成为自由教育运动的根据地。

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的改革实践。

在一部分学者积极创办新式私立实验学校的同时,另外一部分学者也在公立小学校对旧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多样的改革实践。特别是在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所进行的实践,创造出一系列新式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明石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教师及川平治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创造出了分团式教育法。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教师木下竹次创造出了合同学习法。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教师北种一创造出了操作教育法。长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教师衫崎路创造出了研究学级教育法。千叶师范学校附  属小学校教师手缘岸衡创造出了自由教育理论等。  

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在日本一直是各公立小学校的观摩示范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的教育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各地公立小学校的教育改革。它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新式教学方法、形成的教育理论不仅给各公立小学校带来根本的影响,同时又给各私立新型实验学校带来新的促进和借鉴。

    进人1920年,新教育运动已在日本全面普及,1921年,随着教育学者们《八大教育主张》的发表,日本的新教育运动达到最高潮。据统计,包括39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25所私立学校在内,当时,全日本共有234所学校导人了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对旧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3日本新自由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及意义

日本的教育学者在吸收欧美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创办新型私立实验学校、对公立学校的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八项教育理论:既褪口长市的自学教育论;河野清丸的自动教育论;手爆岸衡的自由教育论;千叶命吉的一切冲动皆满足论;稻毛今七的创造教育论;及川平治的动的教育论;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片山伸的文艺教育论。这八个理论在日本教育史上被称为新教育运动的《八大教育主张》。

    八大教育主张所具有的共同之处是:第一,其根本理论源于欧美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第二,是在教育改革、教学实践中形成、总结出来的理论。

中小学校教育论文例10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