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图书馆卫生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7:14

图书馆卫生管理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1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69-02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且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如:非典型肺炎、甲型HINI的爆发。不但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危险,更是对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育部在2007年第4次例行新闻会中提到:在学校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超过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分之二。同年,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做客“中国政府网”回答网友提问时说,中国7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其中很多都是传染病流行和食品卫生问题。这表明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区。

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1]

1.1 定义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交通的事故等。

第二个特点是分布的差异性。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发病率也会不同,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分布差异性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像我们国家南方和北方的传染病就不一样,此外还有人群的分布差异等。

第三个特点是传播的广泛性。学校是特殊的场所,具有社会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学校内的人与物时刻与外界发生着交往,社会发生的变化随时也会影响到学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此特点有关,如传染病,前者如病原体的输入,后者提供了疾病传播的场所和易感人群的聚集。学校与自然、广大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易造成蔓延扩散形成暴发。

第四个特点是危害的复杂性。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上次的SARS尽管患病的人数不是最多,但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确实很大。

2 学校图书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学校图书馆作为师生获得知识、阅读欣赏、收集信息资料的公共场所,它既是书刊交叉利用的密集地,也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就会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由于涉及的人群主要是学生,社会影响也较大。

学校图书馆在重视知识文献交流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做好图书馆的卫生防疫工作,从“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出发,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迅速有效地控制危害性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读者及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工作环境。这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建立完善的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制,编制适用、可行的应急预案,是提高图书馆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防患于未燃的重要手段。

3 学校图书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3.1 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应变能力

危机管理的目的是危机爆发前的预测防范管理和危机爆发后的应急善后处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高校图书馆只有树立安全意识,保持对危机的敏感度,从威胁到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采取科学的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危害性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卫生教育和危机管理教育,增强对危机发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才能遇事安然,泰然处之。

3.2 制定高校图书馆应急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有效控制事件发生带来的危害,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的制定通常包含以下内容[2]: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组织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组织的职责;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与通报;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3.2.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2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5-pppp-0c

The Pracitce o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Libraries―The Case of Yancheng Medical College Library

SONG Jing

(Yancheng Medical College, Yancheng 224005,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new library of Yancheng Medical College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organization,content,structure,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libraries.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and makes a tentative endeavor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 rend o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libraries.

Key words:library; property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随着高校不断的合并,图书馆的建设进入一个兴起的时期,全国多所高校将建设成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现代化图书馆。不但在设备等一些硬件条件得到改善,而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自2006年着我院新校区的落成,图书馆也新增加了,扩大了书库,增加了阅览室,计算机、网络工程等现代化配套设备也涌进了图书馆,图书馆的正式管理人员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了确保新老校区图书馆正常开放,我们借鉴了其他院校图书馆的用人方法,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如:清洁保卫、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保养、保修等外包给专业物业公司。这样让更多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关键岗位,确保核心业务发展,形成特色服务,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

1 图书馆物业管理的组织结构

我院图书馆物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图书馆方面负责物业管理的馆长、负责物业管理的部门、物业管理公司驻图书馆经理,其下设立安防监管、环境卫生、工程维修等业务班组。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实行逐级管理,逐级负责。我院图书馆物业管理组织结构。

图书馆物业管理范围广泛,除了主要业务以外,还包括图书管理、期刊管理、电子阅览室管理、卫生实施、安全管理等一些保障性的服务。

图书管理包括及时完成新到图书的验收、登录、分类、编号上架等工作,严格进行图书的交接与清点,做到图书当天归架并及时整架。掌握流通借阅系统的功能,严格按系统操作规程操作。热情为读者服务,及时回复解决读者提出的问题,经求读者的意见,并宣传馆藏、介绍新书、指导读者阅读,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2]。全面了解书库藏书的学科体系,熟悉图书排架序列,指导读者查书等。这就要求这类物业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操作知识,懂得图书分类法,熟悉图书馆业务流程,了解图书馆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有关物业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期刊管理包括做好期刊的验收、登记、上架工作,及时追查缺到期刊。科学地进行期刊排架,做到期刊位置准确有序、不乱架。并了解掌握读者利用期刊情况。以便于向采编人员提出期刊的订阅建议。每月做好读者阅览情况和读者人数的统计工作。对破损杂志及时修补、对积余过期报刊及时汇报、严禁私自处理。这就要求这类物业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工作认真负责,爱馆如家,办事热心、细心、耐心。

电子阅览室管理包括熟悉国家针对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工作中应积极巡视,严禁学生在网络里从事反动、、危害国家安全和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违法行为,严禁学生在网络里传播和阅览不健康的信息。学生上网时要监督管理。这就要求这类物业管理人员思想上忠诚党的图书馆事业,热爱物业工作,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读者和员工服务的热情和决心。其次,作风上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

清洁卫生管理,是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提供良好的工作及学习环境的有力保证,物业管理要保证所有的公共场所干净清洁、舒适怡人。

消防保卫管理,由于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纸介质等易燃物品,所以消防保卫尤其要做好,通过物业管理建立完善的消防制度,以确保图书馆的消防安全万无一失[3]。同时应建立治安保卫制度,防止图书馆财产的丢失,保护读者财物、馆藏信息资源及设备的安全。

3 图书馆物业管理模式及机制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解放校区图书馆自2008年开始启用,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包括地下控制中心总共9层。图书馆共设3个流通书库,1个期刊阅览室,1个报刊阅览室,2个电子阅览室,500余阅览座位,日均接待读者500多人次。自06年起,学校与本馆通过招标引进图书馆的物业管理公司,图书馆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合同,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物业管理范围,安保保洁要求,物业人员数量等。

图书馆设施设备齐全、员工素质高、文化氛围浓厚。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还包括物业管理、设备保养、安全保障等都要达到高标准高要求,校物业管理部门充分把握图书馆物业的多种需求,结合多年来物业管理的经验,确立了如下的管理模式:

人情化管理,图书馆物业管理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追求物业管理与校园文化精神的完美统一。

专业化管理,配备保洁人员专门负责图书馆内外卫生管理。水电、消防、安全、监控管理配备人员24小时值班,全天候巡查。

制度化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以及学校的规定进行物业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各个工作岗位有章可依,依章办事。

责任化管理,制定各岗位工作职责,责任到人。

图书馆物业管理,由经营服务型专业人员规范管理,按市场管理机制运行,将管理目标、经营目标量化后实行专业化正规化管理并落实到人,使物业管理全体员工责、权、利明确,形成一切以共同管理化的思想的现代化管理服务团队。建立一人多能、一岗多责、竞争上岗、以岗定薪、以绩取酬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行每日质量检查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向业主、读者征求意见,以召开协调会等方式沟通反馈监管运行机制。建立图书馆物业管理服务热线,并由专人负责客户服务工作,形成优质服务工作机制[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高等职业学院的领导者、管理者、广大的师生员工包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群策群力,上下齐心、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就一定能把高职学院图书馆的物业激活、管好,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总之,图书馆是各所高校的文化底蕴的标志,为了给学生们再求学的道路上有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就需要建设一座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现代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胡玉香.图书馆物业管理工作“三要素”浅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03).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3

卫生学校是培养一线医药卫生实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卫校图书馆作为医学卫生专业的信息服务主体,是收集、整理、传播医学信息的中心,它具有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和组织信息能力方面的优势,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卫生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与保障。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医学教育、医学信息服务、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然而,目前卫生学校的图书馆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校图书馆的现状

(一)信息资源储备不足

卫校图书馆一般起步较晚、规模小,虽然也形成—定的馆藏特色和信息服务体系,但是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图书馆对公共卫生相关文献资源、公共卫生学科的藏书、医学教学资源缺乏长期、系统的收集和积累,馆藏资源明显不足,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强。

(二)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

长期以来,卫校图书馆与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情报部门、医学图书馆之间缺乏广泛的、深层次的医学信息情报交流与合作,没有形成健全的医学信息服务保障网络,各医学信息情报部门间还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三)图书馆管理人才建设落后

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图书馆实现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图书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面窄、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相对偏低,工作经验不足,同时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图书馆的技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刻不容缓。

二、多种措施并举,改变图书馆的现状

(一)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首先增加各库的开放权限。可以将工具书、古籍库和过刊阅览室重新对学生开放并做好宣传工作,避免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保证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其次调整各类资源数量,重点保证专业文献资源供应量。文献资源建设,以“用”为中心。在采购时,要多方面征求读者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订购读者需求量大的资源。以医学期刊为例,应采购学术性强、属本馆重点入藏、读者利用率高的刊种,学术性强而读者范围小、利用率低的期刊,只订购光盘版;外文期刊只订购读者利用率高、本馆特色刊种。

(二)扩大合作,共享资源

卫校图书馆规模较小、经费有限,因此应加强同各医学情报部门合作,实现网络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首先,通过校园网与本校各医学教研室、各资料室紧密配合,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合理调配和科学利用。利用教师、科研人员的专业特长,与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一起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公共卫生信息服务工作。其次,要加强本地区医学院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根据各图书馆的专业特色、学科设置和教学医疗需求,共同开展合作藏书、馆际互借和医学专业数据库资源共享服务。

(三)依据需求,实施并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有检索功能强大,访问方便、灵活,可以多人同时使用,不占用馆藏空间,不会丢失,不必经过登记、上架、装订等工作环节即可迅速获取全文等特点而深受读者的欢迎。数字资源因其使用方便、检索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馆藏文献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在因特网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电子文献资源和多媒体文献在医学院校图书馆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数字化是图书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卫校图书馆可以在合适的时间上、合适的项目上,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逐步开始实施数字化建设并逐步加强。

(四)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

图书馆建设不仅需要具备各种文献资源,还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对本校职业教育特点有一定了解的图书管理人员,他们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只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相应素质,卫校图书馆才能在文献资源提供上更贴近师生,在信息的加工与整合上更具针对性,更适合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因此,应积极对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在岗培训,通过定期学习、参加业务知识学习班等形式来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还要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作为馆员,不仅要加强自身学习,学习业务知识,还应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另一方面,卫生学校的学生虽然对图书文献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图书馆作为为学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基地,还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职责,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大对学生培训和教育的力度。

参考文献

[1]Z(#李朝嵘.卫校图书馆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医学信息服务[].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年第6期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的建设以及数据库的不断引进,各类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逐渐变成为名符其实的“信息资源中心”。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对现代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医学教育水平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等教育呈现出萎缩的局面,并且直接影响到中等卫生学校的发展。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相比,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这就成为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新问题。中等卫生学校应审时度势,理性定位,以“准大专图书馆”为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1 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电子信息资源即将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信息服务的核心技术。据统计,现在的中等卫生学校各科室之间网络已互联互通,这一状况为学校图书馆的开放式、互动式数字信息知识服务提供了可能。各学校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实事求是,适时、适地、适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引进计算机设备、光盘存储设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等现代化装备,促进和推动网络化的建设,建立一个互相连接、协作发展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同时也可同其他高校图书馆间建立协作网络,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无时空限制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1]。我校作为一个中等卫生学校,要有不同的发展思路、不同的文化积淀,对办馆条件、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管理模式、工作目标、业务规范、服务方式、读者状况等要有清晰的思路,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

2 人力资源的建设

“人力资源”一词最早是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他认为,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这种资源是人,拥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功力和能力,如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图书馆人力资源在图书馆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位,是最重要的资产。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重点是人才的引进、培养、利用等,即为了实现图书馆目标,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和劳动能力的人才,按照其所担负的工作对其进行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制约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因素,在于一些领导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图书馆管理从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并未真正意识到图书馆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有些领导没有把图书信息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来对待,一贯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借”和“还”两种关系,任何人都可以胜任,对调入人员不加控制,造成图书馆队伍素质下降[2]。他们绝大多数是从其他专业或行业调入的,有的没有学历和职称,而且也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图书情报理论、方法和技能教育,缺乏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只能承担一些简单的专业性不强的工作。而且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思想意识的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养成了不思进取、工作散漫、对知识更新不感兴趣的陋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日渐增长。这些问题势必对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所影响。

信息时代,人力资源是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克服在思想观念、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足,强化人才意识,造就一支思想解放、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全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一是应具备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三是要具备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知识,四是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社会基本知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适应现代化网络化信息服务的需要,必须软件、硬件建设两手同时抓,优化管理,提升品位,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走向新的阶段。

3 创新服务

构建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模式是创新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应尽快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基于文献资源整合的新型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只是在传统的垂直管理机构基础上增加数条水平管理服务线。图书馆根据工作需要,当然更多的是根据读者信息需求,为整合信息资源而设立临时或长久的服务形式和服务人员。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较为集中的信息需求,自拟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专业课题,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促进创新服务,使图书馆服务工作向着更高水平发展。中等卫生学校是培养中级医护学人才的摇篮,校图书馆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因此,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教学改革,为教学提供各种支持,推动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图书馆还要突出科技信息加工和检索的网络化、现代化特色,将资料检索、书籍阅览、信息存取、学术交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学生置身在开放、多元的信息环境中,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

图书馆要为读者营造愉快的心理环境,精心设计和艺术创意,能够使读者感受到社会的友爱、和谐、美好,而且能激发起进取的信心和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与众共处自控自律的能力等。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要以自己良好的文化素养、熟练的业务技能和精湛的服务艺术服务于每个读者,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做好本职工作。

参 考 文 献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5

1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现状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政策保障,助推公共图书馆事业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76个,比上年末增加10个;图书总藏量10.37亿册,增长7.0%;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流通总人次8.20亿,增长10.2%;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79043次,增长15.1%;参加人次10648万,增长20.2%[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公共图书馆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相对传统的图书馆而言,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正处在安全危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年1月俄罗斯社会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发生火灾,约有200万册文献资料遭到损毁;2017年8月美国新墨西哥州图书馆发生枪击案件,造成两人死亡,4人受伤;2018年1月,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图书馆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网页被篡改。公共图书馆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相应的策略加以制约和引导。

2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因素

结合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工作实际,笔者将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事件概括为自然灾害、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和治安事件五大类。

2.1自然灾害

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如何防范和减少因自然灾害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基础性研究[4]。自然灾害是造成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自然灾害是不可控的。诸如,九八洪水、汶川地震、山竹台风等对沿地震带、沿江、沿海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以通过运用事前监测与预警、事中处置与救护、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危机管理手段来应对,但因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或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影响扩大,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换言之,自然灾害对公共图书馆安全造成的影响除了自身施加的因素外,也有人为管理不当的因素。

2.2网络安全

图书馆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受偶然因素或恶意原因破坏、更改、泄密所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读者信息、系统数据、数字资源、特色馆藏数据库等方面的安全[5]。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风险可概括为系统环境(基础层)风险、非法侵入(应用层)风险和管理(管理层)风险。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中硬件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以及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的故障率,这类故障发生必然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非法侵入风险是指非法人员有意对应用层系统各组件(外部终端:身份认证系统、微信端平台、读者自助服务设备、移动终端、读者上网设备等)、系统信息(内部终端:网站CMS、身份认证、数据分析、业务管理、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等)等进行更改、移动、销毁等,直接危害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而图书馆软件系统一般是基于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平台构建的,非法人员可以利用系统漏洞侵入操作系统进行篡改网页、盗取用户数据、窃取各类信息。管理风险是指监管、管理、运维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口令、密钥的丢失或泄露而造成的风险。3个风险层面是影响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因素,也是破解网络安全危机的着力点和侧重点。

2.3消防安全

图书馆的安全保卫体系中,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内容[6]。因此,深入分析公共图书馆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是对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策略的肯定与支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特点,笔者将日常管理中最常见的影响消防安全的危机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随意乱拉乱接电线、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程操作不规范、线路老化或故障造成线路短路、小动物啃食或爬行造成的线路短路、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导致的电器超负荷工作、随意丢弃可燃或易燃(烟头、白磷等)物品等可以直接导致火灾的发生;间接因素:消防设施(警铃、应急照明灯、消火栓、灭火器等)故障、防火间距不够、逃生通道堵塞、消防意识淡薄、日常管理疏忽、消防责任未落实等可以间接导致火灾损失的加大。

2.4卫生安全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图书馆落成开放,这也给图书馆的卫生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新图书馆的开放,甲醛危害就是第一道制约图书馆卫生安全的坎。致病细菌是危害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杨波曾对图书馆的环境卫生情况做过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书刊卫生合格率仅为65%,其中26.67%的书刊存在致病细菌;公用品表面的合格率仅为60%,其中15.83%存在致病细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细菌高达36.37%[7]。而滋生细菌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阅读习惯(读者习惯把食物带到图书馆边看书边吃喝、随地吐痰等)、不达标的卫生环境、密闭的馆舍环境、流通或长期存放的书刊等。此外,影响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因素还有大型传染病、电子设施设备的污染、空气污染等。

2.5治安问题

图书馆治安问题,指的是发生在馆内的盗窃、诈骗、斗殴、损毁公共财物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8]。公共图书馆常见的治安问题主要有读者之间、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言语和肢体冲突;读者财务遗失、被盗、被骗;馆藏资源(书刊资料、音像制品、电子数据等)、设施(桌椅、沙发、充电口等)、设备(电脑、借还书机、消毒机等)损毁或被盗等。治安问题的出现与当地的治安环境和图书馆的安保工作息息相关。就图书馆而言,治安问题多数是由于读者之间缺乏谅解、对财务的疏忽大意、工作人员处置不当、安全宣传不到位、监控录像存在死角、缺乏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动等原因造成的。

3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策略

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往往是伴随着几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同时出现,例如洪水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引发火灾)造成图书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管理者不能片面孤立地去看待图书馆的安全危机问题,更应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的目的所在。因此,危机管理新策略既要在人防、技防、物防等“硬件”上下功夫,也要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等“软件”上谋出路。

3.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谁主管、谁负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从单位到部门、从部门到楼层、从楼层到个人,均应承担一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覆盖到人。(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机制,健全涉及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治安事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敏感期、法定节假日、闭馆时期的综合治理、维稳、安保、防火、生产等工作领导。(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公共图书馆设备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制度,如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视频监控维护保养制度、计算机网络维护保养制度、自助借还书机维护保养制度等;完善值班巡检制度,如公共图书馆重点部位日常巡检制度、消防控制室24小时值班制度、监控室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日常巡检台账制度;完善图书馆内部阅览区、电梯、书架等重点部位,以及借还书机、读报机、检索机等读者常用设备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

3.2落实责任分工,消除安全隐患

制度的考验在于管理,管理的成效在于实践,只有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安全检查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一要落实责任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属地监管”原则,明确公共图书馆主要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二要突出检查重点。加强对图书馆阅览区、馆藏区、办公区等重点场所,机房、供电房、空调房等突出部位,以及消防器材、逃生通道、救援设施等特殊设施的安全检查,切实做到不走过场、严密排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三要制作安全台账。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必须要制作好检查台账,以备查阅。例如“防火巡查记录本”“监控室巡检记录本”“机房巡检登记表”“网络系统巡检登记表”“公共卫生巡检登记表”等台账记录。四要落实整改措施。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一项一项落实整改。五要保证经费投入。安全经费的稳定投入,直接影响图书馆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为提升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夯实根基。

3.3搭建三防屏障,筑牢安全基础

从传统的以“人防”为主,到以“人防”为基础、“技防”为手段、“物防”为辅助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为公共图书馆安全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以“人防”为基础,按要求建立治安联防队、志愿消防队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协同处置治安、暴恐、消防等突发事件,共同维护馆舍、馆藏资源、设备设施等财产安全,以及维护馆员和读者人身财产安全。其次,以“技防”为手段,网络安全建设上要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9]相关标准,完善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加强对网络设备、机房设备、读者自助设备,及服务器、存储器、桌面应用软件和认证系统、业务系统、安全系统等设施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的维护保养,并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杀毒软件防护技术的更新升级,全方位确保公共图书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消防安全上要强化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系统建设;治安防卫上要加强电子报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为共同维护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延伸。以“物防”为辅助,完善出入图书馆安全检测机、监控摄像、防爆器材等设备配置,完善防火卷帘门、常闭防火门、自动喷淋装置等设施建设,完善消火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配置,为公共图书馆消除安全隐患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通过“三防”手段,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共同营造公共图书馆和谐安定的阅览环境。

3.4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应急能力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6

1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现状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政策保障,助推公共图书馆事业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76个,比上年末增加10个;图书总藏量10.37亿册,增长7.0%;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流通总人次8.20亿,增长10.2%;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79043次,增长15.1%;参加人次10648万,增长20.2%[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公共图书馆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相对传统的图书馆而言,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正处在安全危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年1月俄罗斯社会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发生火灾,约有200万册文献资料遭到损毁;2017年8月美国新墨西哥州图书馆发生枪击案件,造成两人死亡,4人受伤;2018年1月,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图书馆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网页被篡改。公共图书馆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相应的策略加以制约和引导。

2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因素

结合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工作实际,笔者将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事件概括为自然灾害、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和治安事件五大类。

2.1自然灾害

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如何防范和减少因自然灾害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基础性研究[4]。自然灾害是造成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自然灾害是不可控的。诸如,九八洪水、汶川地震、山竹台风等对沿地震带、沿江、沿海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以通过运用事前监测与预警、事中处置与救护、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危机管理手段来应对,但因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或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影响扩大,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换言之,自然灾害对公共图书馆安全造成的影响除了自身施加的因素外,也有人为管理不当的因素。

2.2网络安全

图书馆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受偶然因素或恶意原因破坏、更改、泄密所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读者信息、系统数据、数字资源、特色馆藏数据库等方面的安全[5]。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风险可概括为系统环境(基础层)风险、非法侵入(应用层)风险和管理(管理层)风险。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中硬件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以及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的故障率,这类故障发生必然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非法侵入风险是指非法人员有意对应用层系统各组件(外部终端:身份认证系统、微信端平台、读者自助服务设备、移动终端、读者上网设备等)、系统信息(内部终端:网站CMS、身份认证、数据分析、业务管理、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等)等进行更改、移动、销毁等,直接危害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而图书馆软件系统一般是基于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平台构建的,非法人员可以利用系统漏洞侵入操作系统进行篡改网页、盗取用户数据、窃取各类信息。管理风险是指监管、管理、运维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口令、密钥的丢失或泄露而造成的风险。3个风险层面是影响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因素,也是破解网络安全危机的着力点和侧重点。

2.3消防安全

图书馆的安全保卫体系中,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内容[6]。因此,深入分析公共图书馆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是对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策略的肯定与支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特点,笔者将日常管理中最常见的影响消防安全的危机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随意乱拉乱接电线、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程操作不规范、线路老化或故障造成线路短路、小动物啃食或爬行造成的线路短路、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导致的电器超负荷工作、随意丢弃可燃或易燃(烟头、白磷等)物品等可以直接导致火灾的发生;间接因素:消防设施(警铃、应急照明灯、消火栓、灭火器等)故障、防火间距不够、逃生通道堵塞、消防意识淡薄、日常管理疏忽、消防责任未落实等可以间接导致火灾损失的加大。

2.4卫生安全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图书馆落成开放,这也给图书馆的卫生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新图书馆的开放,甲醛危害就是第一道制约图书馆卫生安全的坎。致病细菌是危害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杨波曾对图书馆的环境卫生情况做过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书刊卫生合格率仅为65%,其中26.67%的书刊存在致病细菌;公用品表面的合格率仅为60%,其中15.83%存在致病细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细菌高达36.37%[7]。而滋生细菌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阅读习惯(读者习惯把食物带到图书馆边看书边吃喝、随地吐痰等)、不达标的卫生环境、密闭的馆舍环境、流通或长期存放的书刊等。此外,影响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因素还有大型传染病、电子设施设备的污染、空气污染等。

2.5治安问题

图书馆治安问题,指的是发生在馆内的盗窃、诈骗、斗殴、损毁公共财物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8]。公共图书馆常见的治安问题主要有读者之间、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言语和肢体冲突;读者财务遗失、被盗、被骗;馆藏资源(书刊资料、音像制品、电子数据等)、设施(桌椅、沙发、充电口等)、设备(电脑、借还书机、消毒机等)损毁或被盗等。治安问题的出现与当地的治安环境和图书馆的安保工作息息相关。就图书馆而言,治安问题多数是由于读者之间缺乏谅解、对财务的疏忽大意、工作人员处置不当、安全宣传不到位、监控录像存在死角、缺乏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动等原因造成的。

3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策略

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往往是伴随着几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同时出现,例如洪水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引发火灾)造成图书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管理者不能片面孤立地去看待图书馆的安全危机问题,更应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的目的所在。因此,危机管理新策略既要在人防、技防、物防等“硬件”上下功夫,也要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等“软件”上谋出路。

3.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谁主管、谁负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从单位到部门、从部门到楼层、从楼层到个人,均应承担一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覆盖到人。(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机制,健全涉及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治安事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敏感期、法定节假日、闭馆时期的综合治理、维稳、安保、防火、生产等工作领导。(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公共图书馆设备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制度,如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视频监控维护保养制度、计算机网络维护保养制度、自助借还书机维护保养制度等;完善值班巡检制度,如公共图书馆重点部位日常巡检制度、消防控制室24小时值班制度、监控室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日常巡检台账制度;完善图书馆内部阅览区、电梯、书架等重点部位,以及借还书机、读报机、检索机等读者常用设备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

3.2落实责任分工,消除安全隐患

制度的考验在于管理,管理的成效在于实践,只有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安全检查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一要落实责任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属地监管”原则,明确公共图书馆主要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二要突出检查重点。加强对图书馆阅览区、馆藏区、办公区等重点场所,机房、供电房、空调房等突出部位,以及消防器材、逃生通道、救援设施等特殊设施的安全检查,切实做到不走过场、严密排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三要制作安全台账。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必须要制作好检查台账,以备查阅。例如“防火巡查记录本”“监控室巡检记录本”“机房巡检登记表”“网络系统巡检登记表”“公共卫生巡检登记表”等台账记录。四要落实整改措施。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一项一项落实整改。五要保证经费投入。安全经费的稳定投入,直接影响图书馆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为提升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夯实根基。

3.3搭建三防屏障,筑牢安全基础

从传统的以“人防”为主,到以“人防”为基础、“技防”为手段、“物防”为辅助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为公共图书馆安全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以“人防”为基础,按要求建立治安联防队、志愿消防队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协同处置治安、暴恐、消防等突发事件,共同维护馆舍、馆藏资源、设备设施等财产安全,以及维护馆员和读者人身财产安全。其次,以“技防”为手段,网络安全建设上要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9]相关标准,完善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加强对网络设备、机房设备、读者自助设备,及服务器、存储器、桌面应用软件和认证系统、业务系统、安全系统等设施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的维护保养,并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杀毒软件防护技术的更新升级,全方位确保公共图书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消防安全上要强化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系统建设;治安防卫上要加强电子报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为共同维护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延伸。以“物防”为辅助,完善出入图书馆安全检测机、监控摄像、防爆器材等设备配置,完善防火卷帘门、常闭防火门、自动喷淋装置等设施建设,完善消火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配置,为公共图书馆消除安全隐患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通过“三防”手段,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共同营造公共图书馆和谐安定的阅览环境。

3.4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应急能力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7

期刊工作动态立体服务模式的构建

四大中文文献数据服务平台资源的比较

SCI收录医学院校和医院论文的理性分析

军事航空医学情报研究工作现状和对策

论医学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整合研究

LivingLibrary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图书馆的现刊管理

高校图书馆与书香校园建设

高校图书馆赠书宣传与管理

国外网络健康信息用户研究进展及启示

信息时代专业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新形势下医院图书馆如何开展资源共享共建

国内跨数字图书馆协同服务的现状

利用VPN网络平台服务社区医疗卫生单位

医学生图书馆焦虑现状研究

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师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中图法》第五版R类修订解读

发现未来科学领域中核心文献及新趋势的方法

国外开放存取模式的发展趋势

构建图书馆激励机制的原则和步骤

关于军队医学图书馆联盟工作的思考

国外医学系列期刊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时代科技文献的出版特点及其对馆藏政策的影响

基层部队图书馆(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试论馆员素质与图书馆服务形象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问题探析

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改革

基于分面组配思想的公众分类法改进

联机合作编目数据库OCLC信息服务项目及其运作经验

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文献传递统计分析及其启示

医学院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

卫校图书馆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医学信息服务

对发展中华骨髓库的几点建议

医学图书馆员与循证医学实践

文献信息检索课多元化考核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基于WinPE的便携式维护系统的构建

医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勤务与医学情报研究所简介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信息共享空间

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服务保障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高校数字图书馆有效服务模式研究

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探讨

对黑龙江省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调查及思考

挖掘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服务

高校教学评估对医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医学院校教师、医师和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比较研究

用CIS理论塑造和宣传高校图书馆新形象

论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医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图书馆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

医学高校图书馆要全面介入医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Library2.0环境下的虚拟参考咨询工作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医类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MARC21书目数据格式与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著录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8

目前,随着甲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蔓延,我国甲流患者不断地增加,并呈现扩散的趋势,这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鉴于sars疫情的防治经验,我们相关部分及时出台了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并提出重点防止在大中小学校内的蔓延。高校相对人口的密集决定了其防空的重要性,然而,图书馆在高校中作为人员密集地之一,使其成为防控的重中之重。对图书馆进行不定期的图书、场地的杀菌消毒,不仅是当今甲流形势下的一项迫切任务,更应作为高校图书馆日常重点工作之一。

一、 图书馆现状及预防、消毒的必要性

1、阅览者人数增多、图书流通频率升高

作为办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含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在当今教学过程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校扩招后高校人数的增加,教学模式逐渐转向自学型,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进一步成为广大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因而图书馆阅览人数、图书的流通量相应的大幅度增加。而且在一些高校中,由于图书馆规模设施的不完善,已呈现图书藏量不足,图书陈旧,场所相对狭小等问题。

2、图书馆自身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1)

场所易受到污染

图书馆作为藏书、供阅览的场所,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员进进出出,这样必然会对图书馆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容易造成灰尘污染。依附在图书资料上的灰尘不仅对图书产生破坏,更容易成为细菌生长的滋生地。加之空气得不得及时的流通,阅览室内空气中细菌的数量会持续增加,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必然会威胁到进人图书馆中的每一个人。

(2)

图书不易保持清洁

近几年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不断扩建,其软、硬条件都有了很多的提高,但相当数量的图书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特别是还存在大量旧式书籍,这些书籍通常为铅印,含有大量的毒素铅, 倘若读者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容易引起铅中毒。而摄入过多的铅会造成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危害。另外,图书在借出后,对借阅者的健康情况并不了解,归还后会存在着带菌的隐患。若不及时消毒就上架,有可能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形成二次污染。图书污染后再次外借更不利于读者的健康。因此, 有必要对归还的图书、期刊定期消毒。

(3)

虫害污染时有发生

图书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特别是些旧式图书馆,普遍未配置专门的通风、抽湿、等设备。因此阅览者人数增加很容易使室内温度升高,湿度变大。另外,加上缺少阳光,有些书籍常年不动,就给寄生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室内害虫不仅对图书造成破坏,他们的排泄物更容易成为一些传染病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媒介,直接危害着每一位读者及工作人员。

3、馆内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当今高校图书馆普遍把重点放在现代化建设和各类型载体的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各方面需求,包括丰富了读者的服务项目, 提供了清新舒适的读书环境等。但却忽略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造成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缺乏各方面安全意识的现象,如不注意室内卫生,在馆内吃东西;不熟悉消防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现象。

4、图书馆内现代化程度低

一些高校图书馆建馆时间比较早,设计相对落后,现代化的设施更是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房屋布局不合理造成的通风不畅,采光条件差等问题;另一方面,各种消毒设施不足或陈旧。在相当部分的图书馆中,现代化消毒设施配备条件很差。例如一些图书馆仅配有简单的换风设施,但有效的紫外线杀菌设施等消毒工具配备不足。

二、 图书馆内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图书馆的安全不仅关系到馆内工作人员的健康,更关系到每位读者的利益。做好宣传教育,让每位读者认识到图书馆安全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图书馆应采取黑板报、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读者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开展图书馆爱书卫生知识讲座等。通过宣传教育让读者自身认识到卫生安全的必要性以及图书馆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在确保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促使读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图书馆内具体消毒措施

(1)及时通风,保持馆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图书馆内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在22-23℃、湿度一般以55-56%以内的保管环境, 这既满足了阅读的需要,也能有效的防止图书发霉等。图书馆内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可吸入颗粒、病毒微生物等。特别是在甲流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保持通风良好显得尤为重要。通风通常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通风。这种方式适用于内部布局合理的图书馆,即课采用开窗门使馆内空气顺畅流通,以有效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及病源微生物。另一种是机械通风。高校大部分的图书馆建馆时间比较早,通风条件差,因此需要利用专用的换气设备进行通风。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中央空调设备进行换气。

(2)重点加强对图书资料的消毒

图书馆的图书报刊是纸质物品中仅次于货币的最广泛被人触摸的东西,特别是些受欢迎的书刊在读者间传播广泛。图书经过众多读者的借阅,易形成图书带菌,这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成为病菌的传播的媒介。因此, 有必要对归还的图书实施消毒。图书的消毒可采用三种方式:①穿透性消毒法。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溴甲烷和甲醛等物质熏蒸消毒;②微波消毒法。微波消毒是在波长为01001mm的电磁波的高频交变电场中,物质分子作高速运动引起互相磨擦,使温度迅速升高而起到消毒作用;③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的气体消毒剂,对常见的致病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3)定期对图书馆内公共使用区域全面消毒

图书馆内场所无纸屑、书架无积尘等一些表面的现象并不代表图书馆内健康良好的环境。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的同时, 也应为读者和工作人员创造同样健康的环境。具体措施:①可用来苏水对阅览桌、书架、书立、门把手进行适量喷洒, 对计算机键盘、公用的笔也要进行适当的消毒;②在图书馆闭馆后,可开启紫外线消毒灯,对阅览室、书库、走廊等处的空气进行消毒。③在闭馆前用012 %过氧乙酸喷雾,1000mg/L含氯消毒剂抹擦书柜、书架,消毒后关闭门窗保留,次日提早再打开门窗通风。选择这个时间既保证了消毒效果,避免化学气味刺激影响读者学习。 转贴于

3、采取相关措施,避免集中借阅

人员集中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大规模感染,特别是在流感期。因此避免读者集中借阅可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具体措施:①合理规划借阅时间。从时间上划块安排借书来避免集中,例如在借阅高峰时间内采取限制进馆人数(一般在非常时期)或延长开馆时间等措施。同时,应让读者意识到借书后尽快离开书库,这可通过各种标识牌或管理人员口头方式督促借阅人员,以尽量减少借书人员在书库滞留;②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它可以将各种文献资料数字化,包括动画、影视等,并能提供网上服务。因此读者在宿舍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相关内容。起到有效减少进馆人员的作用。

三、 提高图书馆内工作人员个人素质

1、 普及卫生防护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由于图书馆内工作相当单一,长时间工作必然产生厌烦情绪,使馆内工作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而造成工作散漫,安全意识降低。因此,应重视对馆内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首先,要经常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使馆内每一个工作人员首先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其次,要在日常工作中药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最后,应将安全工作中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坚持经常抓,坚持抓经常。

2、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馆员责任心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开展图书馆的工作亦是如此。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稳定以及奖惩制度,使馆内工作人员熟悉安全制度的内容。同时制定具体的落实制度的办法和措施,使每个工作人员明确其职责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从侧面促使馆内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以此强化馆员的危机感,使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达到强化馆员的责任心的目的。

3、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消毒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因此在有各种危机意识的前提下,要切实提高对安全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加强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同时在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的基础上,应针对各种突发流感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各种防范措施,做到有人想,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保证各项工作的安全。

4、 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图书馆相对封闭的工作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卫生安全防范,工作人员长时间地在书库内为读者服务,呼吸污染空气、接触带菌图书,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等疾病。工作人员感染病菌更容易造成疾病的二次传播,因此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可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工作人员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其次,不鼓励工作人员带病工作;最后,应定期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体检,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 从读者方面提高图书馆环境卫生的水平

1、 好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读者是图书馆的主要流通人员,做好对他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卫生安全教育,例如通过各种卫生知识讲座,开展卫生活动日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每个人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健康,也影响着其周围的人。

2、注意卫生保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每一位进人图书馆的读者都应注意个人卫生。首先,着装要整洁,改掉翻阅图书、杂志等资料时用手蘸唾液等不良习惯;其次,看完书后用流动水洗手,避免将细菌病毒带回,以影响他人;最后,若自己患有传染病,应尽量不要涉足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免将病菌带给他人,造成交叉感染对患。

综上所述,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却又无意成为疾病传播的场所。因此图书馆应尽快地进行图书馆卫生防疫的综合治理, 加强公共书馆的卫生防疫意识,建立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让广大到馆的读者在汲吸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精神的享受。这不仅有利于保障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当今形势下更有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高校做好消毒工作不仅是一项文明管理的政策措施, 也体现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宏月.谈高校图书馆日常消毒的必要性和措施—预防“非典”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23(5).

[2]宿静茹,杜厚德.防止“非典”对图书馆的启示[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3).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9

一、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接受文献分类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文献分类学授课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利用文献分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进行文献资源的组织和开发,进行信息的组织与检索,并能掌握和操作文献管理的各个流程。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培养学生具备医学基础和临床疾病知识,掌握现代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卫生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而文献分类学是培养学生利用文献管理的基本技能,进行信息的组织与检索,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的管理。因此,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接受文献分类学课程的教育,可以充实他们的知识,提高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文献分类学课程属于高职文献分类学课程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要求掌握的技能等基本相同,因此,本文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文献分类学课程的教学放到整个高职中进行探讨。

二、高职文献分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各专业都适用的文献分类学课程统一教材。目前高职使用的文献分类学课程教材没有统一要求,大部分使用陈树年、俞君立主编的《文献分类学》,这本教材是本科院校图书馆学专业、档案学专业的核心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文献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开发和检索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能够从事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开发与应用的专门人才。该教材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太适合。一是教材内容过深、理论知识较多、不切合实际;二是没有突出实用性、应用性特点,造成高职专科生学习压力大,感觉抽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在教学上也是各自为政,教学评价难以进行。

(二)文献分类学的实训不够。文献分类学是一门应用课程,因此操作实习(实训)尤为重要。由于文献分类学在非专业课程中属于非核心课程,各高职分配给的文献分类学课时有限,见习课只能安排在课程准备结束时才能进行,有的学校安排学生到学校图书馆了解一下图书馆的布局、图书的借阅流程和一般的中图分类法,而高职高专文献分类的授课应是基础知识与见习课同步进行,学生才能及时得到动手的机会,及时掌握课程要求掌握的实践内容。实训课时太少,无法实施同步授课,显然不能很好地完成文献分类学的课程教学。

(三)文献分类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岗位:一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二是由档案管理人员兼职;三是其他专业的教师任课。这样的教师队伍,其自身的知识结构面临着挑战,从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由于缺乏长远的培养计划,教师的进修、深造、晋升也受到影响。

(四)文献分类学的学术交流有待加强。近几年,高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但开展文献分类学教学的学术交流太少,任课教师凭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文献分类学的认识进行授课,视野无法得到开拓,这对于提高文献分类学的教学水平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加强文献分类学的学术交流,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搭起桥梁,才能更好地推动文献分类学的教学。

三、完善高职文献分类学教学的思考

(一)编写高职文献分类学统编教材。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文献分类学教材也应有高职高专的特色。高职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属于高职教育,因此,其文献分类学教材应归人高职整个文献分类学教学的整体规划中。如果高职高专开设有文献分类学课程的各个专业各自编写自己的课程教材,就会使教材适用面过于狭窄而不宜推广,使编写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从实践经验来看,由有关部门如教育部教材管理机构)组织编写一本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建议教材能突出高职高专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各专业的通用性。可邀请图书馆学专业、档案专业等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编写,紧密结合实际的文献分类及图书管理工作,教材要突破文献分类的局限,将内容延伸到文献管理的各个流程,即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流程,重在应用,适合基层。教材还应包括实习操作内容,使学生易学易懂。

(二)把图书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文献分类学是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献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对图书等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它依托的是图书馆或资料室里大量的图书文献,没有文献无从谈起分类。同时,如果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组织和检索文献,熟悉操作图书馆各部门工作流程,那么它已经突破了文献分类的局限,而扩大到整个图书管理工作。因此,把图书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根据高职教学的要求,文献分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训的课时比为1:1,如果能采用“教室+图书馆”的实践教学模式,每一部分内容的文献分类课先在教室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接下来第二次课即安排学生在图书馆相应的管理流程部门进行见习,就基本上能满足文献分类课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学生能真正得到动手的机会,从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著名的文献分类学家俞君立提出文献分类学教育目标体现两个教育观念:一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二是“德与才同步培养”。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同时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图书专业知识、电脑知识以及综合的人文素质。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院文献分类教师的特点,制定长期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非专业的教师应进行图书馆学专业的进修和培训,建设一支复合型人才的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同时,对教师的晋升、晋职、报酬等应给予相应照顾,使他们能安心地做好文献分类学的教学工作。

(四)加强文献分类学教学的学术交流。高职院校间应加强联系,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依托高校图书馆间的各种组织,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文献分类教学的学术组织,定期开展全国性的文献分类学教学学术活动,组织撰写和交流有关的教学、科研学术论文。在相应的学术会议互相交流高职文献分类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不断提高文献分类学的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应与其他开设文献分类学课程的专业一起,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文献分类学的教学,促进教材的统一,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使文献分类学课程的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陶立新,医学高职高专医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之我见[J].广西医学,2011(4).

图书馆卫生管理例10

2关于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几种机制

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协作才能保障物业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3]。

2.1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监督机制

高校应全面考虑服务信誉和服务质量等条件,严格要求专业资质,选取实力强、信誉好、收费合理的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以双方签订的《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为依据,定期或随时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补充。此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应制订出一套具体有效的考核标准,对物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读者和馆员的满意程度,按期进行考核,建立档案记录。依照考核结果,在举行的定期例会上,参考群众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按合同期限内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决定该公司能否续签[4]。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检查评估标准及赔偿问题等进行实施[5]。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图书馆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雇佣的消防监控、设施维修等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有无上岗证;图书馆内勤杂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保险等情况,都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对物业公司的实际在岗员工数量、时间等与物业管理合同是否相符,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明确违约责任和经济处罚办法。

2.2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学校的规定,以及物业公司的企业标准进行物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包括安全防火制度、消防监控及门卫值班制度、卫生清洁标准等。让各个工作岗位,各项程序有章可依、按章办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还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保证物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物业社会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现代化图书馆内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等各种关键岗位技术操作要领和运行情况要全面掌握,并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这样在与物业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和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就能掌握主动权。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社会化后,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引入资质优良、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为图书馆服务,也可以使现有物业公司产生危机意识。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期限最宜为两年一次,这样能兼顾到双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