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0:49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1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对园林设计论证应加强其管理,规范其内容,使其制度化,与设计一同受到重视,相互结合,有效地对设计形成补充,完善设计工作,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2

我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区域都的地形地势地貌有不尽相同,在设计园林时,完全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将生态美充分的表现出来。我国有些区域的地形本身就是一道景观,在设计园林时如果能够将这道景观有效的融合进去,其生态美体现得就非常明显。设计人员在园林设计时,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利用一些认为手段,根据地形营造出一种生态与美相结合的环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对地形进行艺术化处理时,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一切以自然为前提,另一是人工打造意境原则,但是无论使用哪种原则,都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链。一般城市居民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感受到自然,但是又不希望有太多的认为因素,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将这两个原则有效的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形优势。

2、植物的生态美设计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元素,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最终的价值。在园林设计中,植物既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不同的植物类型组合在一起就具有一定的生态美,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这种美,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效率与质量都能得到保证。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的风格,而设计人员的责任就是将这些风格不同的植物融为一体,通过季节的变换来体现其生态美,给人们常去常新的感觉,这样人们也就不会产生厌烦心理。人们在园林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有些地区植物非常有特色,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在园林设计中,既能发挥该地区植物的生态价值,也能够体现出该地区园林设计的特色,对传播乡土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将选择重点放在当地,这样既能节省植物运输的成本,充分的显示出该地的风土民情。

3、水景的生态美设计

水体在园林中是最为活跃的构景要素。在现代江南园林理水中,秉承传统的理水观,对水体进行艺术上和自然形态上的塑造与加工,力图符合天然水景的形成机理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地貌形态,使水体与环境相协调,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塑造出一个概括、精炼、典雅而又不失其自然形态的山水环境;还需结合现代景观元素,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梵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符合环境生态安全并且节约资源、经济适用的作品。在水体景观设计中最终追求的是风景质量、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完美结合,除了追求景观意境美、形式美和自然美以外,还需以追求生态美为目标。

4、园路的生态美设计

园路,是指园林绿地中的道路以及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像人体的脉络一样,贯穿着整个园林的交通网络,是联系各个景区和景点的纽带和风景线,是组成园林风景的造景要素。它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不仅引导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园路的规划设计,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把道路的功能作用和生态美艺术性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减少道路对环境的影响,使道路运输系统真正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从而建设“生态园路”。

5、园林建筑的生态美设计

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作为艺术的建筑,综合了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的某些特性和功能,取得了特有的形式表现力。园林建筑是创造一个能够欣赏大自然、远离喧嚣的避难所,通过流水、树荫和其他一些材料把房屋的空间组织起来,并赋予其安全感,这样就把自然与建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室外空间部分作为室内空间向外延伸的内容,如果建造得成功,它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不仅仅是建筑的一部分,它可以时刻提醒人们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同自然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唤醒人们最原始的记忆,因此带给人们的就是健康向上的情绪。它们可以把所有生物最真实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作为人类,我们只是生物界中的一部分。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3

2园林景观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定义的角度来讲,园林学科指的就是一门具有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关系的科学与艺术。而对于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来讲,其主要是由传统园林学、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大地景观规划三个主要方面所组成的。在我国,园林作为一个学科的形式已经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历程。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至少有100多所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园林专业,但在园林更加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隐藏着的种种矛盾与危机。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在现在教学制度不断改革的形势下,部分高校往往将大量师资以及学生的教学、学习时间,都集中地安排在了对重点学科的学习及其他研究上,而将很多园林以外的基础学科只是简单的作为设置、调配。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形成一种不好的教学结果,其主要不足就是虽然学生在园林基础方面的知识、园林方面的技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但是,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对和园林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学科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或者是学习等问题,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出现专业素质普遍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策略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4

2 生态园林设计的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环境的日益恶化,空气质量的日渐下降,人类不得不进行生态园林的设计,而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本身就是一种美学,每一种植物群落都具有自身的规模和面积, 植物配置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植物的组合,而是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不仅扩大了绿化量, 还创设了优美的林缘线和树冠线,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生态园林的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建设了大量的生态园林,但这些生态园林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甚至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对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进行配置势在必行。

3 植物配置的原则

3.1 本土性和多样性结合

在生态园林的设计过程中, 要特别考虑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多样性与创建生态系统有密切联系。 植物种群如果过于单调,则不具备生态建设的条件。 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必要地增加园林景观的斑块类型,例如:具有观赏性的植物群、疏林草地、湿地植物群落等,以此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将地带性植物作为生态园林设计的主要植物,使野生的灌木、植物和野草形成自然的绿化, 地带植物的多样性设计会促进动物的多样性发展,能给更多的鸟类、昆虫等提供良好的休憩地,促进生物与植物的和谐发展。 植物的配置不能失去地方特色。 一般情况下,各个城市的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 自然资源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

3.2 审美与科学性有效融合

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将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科学的配置植物就要保证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将各类植物进行有效的配置, 达到有机的融合。 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要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在适宜的土壤、气候等环境下进行造景,保证各植物之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有的植物种在一起,可以互惠互利,互相促进。 雪松、桑、核桃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具有很大的益处。 当然,有的植物生存在一起,会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像苹果、云杉和松树就不适合种在一起。 因此,在进行植物的科学配置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同时还要考虑到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审美性,因为生态园林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艺术性、 观赏性和审美性的有效统一。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就要在植物的配置中凸显艺术性。 要凭借不同的植物种类营造不同的层次感,使植物群落高低错落,丰富多彩;将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进行有效的结合,使观赏期延长;将不同观赏期的植物进行科学的搭配,尽量实现四季如春的感觉,有花有草;另外,要将各种色调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鲜明的色度对比效果。

3.3 以人为本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 在保证生态与环境效益的前提下,也要综合考虑居民生理及心理的一些需求。 生态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人类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营造适宜人类观赏、游玩的绿色空间,融合生态、园林为一体,让人类亲近、感受大自然之美。 人类在保护大自然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生态园林的设计理念要得到人们的认可。 例如:公园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因此,要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4 植物配置法

尽量将木本花卉和草本花卉进行合理的搭配,例如,樱花树下可配置万寿菊,保证植物的色泽、树冠及花型相互协调;将不同季节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突显植物配置的季节性,尽量做到各个季节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像春天花开满地,夏季绿树成荫等; 将快生和慢生的树木进行合理搭配, 保证近期和远期的景观; 将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进行合理搭配, 常绿树占到 55%左右,不同功能的园林的比例分配也不尽相同。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5

2水景创艺的重要性

①柔化空间的美感。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水景艺术,不仅反映了真切的流动感受,而且这种创造的方式具有柔化作用,水景可以把人们带入整体的感受空间,提升空间的活跃度,使空间增添几分趣味,并有效地将情景相结合。比如,设计出水的倒影、使用光影的变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成果,并且可以达到柔化空间的效果,给艺术作品和环境之间增加气息,使单调乏味的空间充满生机。②园林生态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水景。对城市园林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水景的设计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大自然资源、森林的资源水资源等都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呈现给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信息,并且在创作水景艺术表现生态多样化特性的同时,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围绕低碳方面、环保方面、生态方面的理念进行设计。水景园林生态多样化具体表现为:溪流的融入设计、瀑布的融入设计、人工湖的融入设计等其它有关水元素的融入。

3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3.1动静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的方式之一就是动态与静态的相互结合运用。其主要表现在使用喷泉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瀑布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涌泉等其它表现艺术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进行各种样式的水态图案表演,例如,蒲公英图态的展现、半球图态的展现、扇形图态的展现等等,在众多的水态喷涌形态中最典型的表现就属上海世博会的韩国馆、河南郑州的水幕电影和河南洛阳的音乐喷泉了,这些场所都成功的把音乐、光彩、水完美的结合,运用自如,呈现给人们各式各样的奇妙景象,尤其是光和水的融合,使人有冰火两重天的绝妙感受,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具有激情的音乐使人在炎炎夏日享受清爽和欢悦。流动的水是动态的表现形式,奇特的自然景观静态的表现形式,流动的水和自然奇特景观相互结合的景观,就是动态与静态的运用。比如,建设滑梯式人工瀑布、幕布式人工瀑布等其它方式的瀑布,都可以呈现给人们不同的艺术魅力感受

3.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

全面的营造城市园林水景,注意与水面植被的有效合理结合,可以使用借景和对景的方法,产生俯视、仰视等不同视角的艺术体会,把水草、芦苇、荷莲等各种水生植物有条不紊的布置于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动植物、水景的相互生存和相互调养,水元素的运用效果显而易见,鲜明的浅水池清澈见底,整个艺术的气氛尽收眼底。特别体现在植物的组成上,远远近近疏疏密密的程度都有条不紊的组合栽培,为了形成柔美的线条,可以在水边种上垂柳,为了形成鲜明的层次感、更加富有趣味,可以种植些落松等小型的水植物。

3.3水景与照明的烘托

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就水元素。花园照明的重要表现对象不单是动态的水景,还包括静态的水景。不管是潺潺流水的小溪、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水花四溅的喷泉、波光粼粼的水面,各种各样的水景形式都具有其动人的魅力。尤其是在晚上,如漓江夜景,周围的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给漓江带来了魔幻般的效果,水景如同画家手中多彩斑斓的画布,而灯光成为了画家的画笔。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6

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人们都渴望在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绿色空间,因此,目前,生态设计原则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可以精心挑选出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并充分利用这些植物使其生态环保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设计师们应该从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出发,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要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另外,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还要尽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现代园林景观工艺建设一个美丽舒适的城市(镇)。

1.2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能把重点仅仅放在生态上,也不能把重点仅仅放在设计上,应该放在结合上,要考虑怎样才能使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例如,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充分利用原有的有利条件,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高效率的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因此,有些景观的设计,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雨水,还可以回收雨水,用于景观水的营造,灌溉绿地,还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1.2.1园林景观设计中突出生态种植目前,很多的园林景观从表面来看,大多数都体现出了绿色,但是那些绿色并不一定都是绿色的,很多都只是发挥着艺术性、观赏性的功能,而且还要花费很多的物力、财力来保持它们的效果。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应该充分体现生态的原则,尽可能的利用本土植物,多种植本土植物和能自然再生的植被,降低园林建设对外地树种的依赖,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以及适应性的本土植物。与外地植物相比,本土植物无论是遗传、生理、形态以及自然环境等条件的适应性都更强。因此可以选择本土适应性比较好的植物进行培养,并在培养后选择具有强抗逆性与适应性的植物进行广泛种植与合理配置,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养护以及种植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在园林景观中,一片树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景观中,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很重要,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尽可能的运用植物相生相克、生态原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不过园林植物群落要与园林的景观相统一,最大程度的实现园林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大范围的园林景观的种植规划可以借鉴白塔山风景区的种植规划:古建园林景观区、生态保护林景观区、山体彩化色叶林景观区、风景林景观区四个植物特色分区。通过植物群落整体季相、小块面的节奏变化、色彩变化,既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又可以提高游赏价值。植物的种植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在一些小范围的园林景观中,一般没有种植分区,就可以采用多种种植方式相结合。可以孤 植,在一些草坪中或者花坛中,可以选择一些生态性比较好的常绿植物或者彩叶植物进行种植,不但可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由于树的生态作用比花草的生态作用要大,还可以提高生态效益。也可以选择丛植。丛植的方式相较而言,更能实现生态效益,例如,在池塘旁种植一小片竹林,种植一小片樟树林或者荣会书林等,竹林、树林基本都能健康的生长。还可以选择群植。群植是指将众多不同的植物在一个范围内进行种植,不同的植物其发挥的作用也会有差异,众多不同的植物在一个大范围内种植,通过合理的布置形成一个整体景观,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也能提高生态效益。

1.2.2建立城市绿化隔离带。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城市在扩建、河岸整治、人造景观或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将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护林带毁掉,有些地方的防护林也被人们乱伐滥砍而消失,或者被人们用作其他的用途,从而破坏了防护林的功能,也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的园林设计中,要种植大量的树木,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绿化隔离带不仅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实现生态效益。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7

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8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由此,城市园林绿化也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种植设计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不盲而喻,因此,节约型种植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概念

本文所说的节约型种植设计是指以植物为主要载体的建筑外环境绿化,以期其中的种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人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3 国外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约18世纪中叶前,人们追求宏大气势而长期繁荣的极端规则式园林,之后,一种全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式风景园诞生,解放了长期以来占据西方主流地位的规则式设计思想。这一时期可以称得上节约型园林开始发展的时期。

1841年出版道宁的《适宜于北美景观园林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景观应具有自然的简单和壮美。美国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钟情于简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和空间。强调依靠自然,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Ⅲ。这时期园林种植形式上,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已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延斯・延森等一些美国景观设计师从19世纪末就开始尝试在花园设计中直接从乡间移来普通野花和灌木进行植物造景,创造了“草原式景观设计”(The Prairie Style.inLandscape Architecture)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设计不是想当然地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他条件”,其造价低廉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型园林的某些方面开始得到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l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从1929年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人们的生活开支急剧下降,园林投入也相对紧缩。针对这种状况,丘奇开始了新园林设计模式的探索,趋向于简单化的勰决办法。丘奇1995年出版的《Gardens are for people:How to plan foroutdoor living》一书“一次花园之旅,捎带进行了一些评论”,讨论了花园设计应考虑的方面:精美的空间比例搭配,将绿地相对减少,增加了木板、砖块等铺装的面积;保留基地原有植物,以减少种植的投人;选用当地耐干旱的植物,以减少植物的养护费用;多采用遮荫乔木,使炎热地区的户外生活变得更加适宜。之后的埃克博所做的笔记――“景观设计史”,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阔背景下审视花园,并提到了当代对于低成本维护和功能性空间的需求…。这一时期,对于节约型种植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出于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渐渐产生的。

1969年美国的麦克哈格(Lan.L 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标志着生态设计理论上的奠基和成熟。此一时期的生态设计主要的英文表述是“ecology design”,包含节约。这一时期关于节约型园林的主要里程碑是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植物社会学家蒂克逊(Tixen)提出用地带性的、潜在的植物种,按环境“顶级群落”原理建成生态绿地的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的概念,他的学生、国际生态学会会长、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宫胁昭教授用20余年时间在全世界600多个点实践该理论取得成功。用这种方法建成的生态绿地具有“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的优点,国际上称它为“宫胁昭方法”(Reconstruction 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estbyMiyawaki):将所选择的乡土树种幼苗按自然群落结构密植近似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利用种群问的自然竞争,保留优势种。二三年内可郁闭,10年后便可成林,这种种植方式管理粗放,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976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R10bcrt Ricklefs发表论著《自然经济》(The Economyof nature),考虑自然的经济性。在自然进化系统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的生态系统必然是经济、合算、高效、节约的。1979年,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和雅克・古龙(Jacques Coulon)设计的巴黎北郊苏塞公园,设计师设计了第一个人工营建的沼泽景观。其演进几乎是完全自发进行。1985年阿兰・普罗沃和吉尔・克莱芒设计的巴黎雪铁龙公园,一隅营建了一片“荒地”,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它们的优势得以发挥,营造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此后,荒原、荒地景观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大量涌现。节水型景观大量推广,美国更在1980年代就建立了“国家早生园地种植委员会”。用来指导全国的旱生园地种植计划。美国园林设计师J・罗伯特・安德森(J.RboertAnderosnl便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安德森的设计强调使用本土植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些园林种植几乎不需要任何灌溉。他还和美国国家野生花卉研究中心一起设计了一个土生植物园。在石板铺成的中心广场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在通往综合大楼的人口步道筑起了石头蓄水池,为滴灌植物储藏雨水;23个示范花园用来研究本土植物的习性等。屋顶绿化的盛行,日本1992年6月出版了《城市建筑绿化指南》,对城市建筑物的绿化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如新建筑占地面积超过1000m2时,屋顶的1/5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这一时期。节约型园林中的各个方面开始得到发展。

4 国内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中国向来就是个讲究节约的国家,明朝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造园专著《园冶》曰:“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高阜可培,低方宜挖”。这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就避免了盲目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计成的这种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设计理念是我国最初的节约型设计理念。“小中见大、须弥介子、壶中天地”等可算的上是节地理念。到20世纪50-60年代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封锁的特殊背景。为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国家强调绿化结合生

产,相关研究有韦金笙1965年发表《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好材料――芍药》等。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管理和养护费用高等缺点。生态和园林两大领域的工作者结合国内外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标提出来一系列生态园林的理念。生态园林相关研究得到发展,节约型园林亦包含在生态园林中。马军山的《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系统的对近百年来园林种植设计上发生变革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国际园林景观设计在理论和方法上,近年均有突破,形成了诸多理论和方法,不少方法和理论在我国应用到园林设计和城市生态建设中,成效显著[1,2,3,4]。

1.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

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从理论方面探讨,园林景观设计学或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或更具体的说,是一门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91-2002)[5]。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设计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景观是一个体系[6],涉及领域和范围极广,我国园林设计有重视硬质景观的传统,而长期对植物景观设计不重视。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 Clauston) 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而植物景观设计是关键所在。

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从应用层面探讨,园林景观设计内涵体现的最终效果,是要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该三元素相辅相成影响人们对景观环境感受[7]。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和文化内涵,以嗅觉、听觉为辅感受气味、声音等环境刺激,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视觉景观形象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通过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的配置,从而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理念出发,依据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创造人类适宜的生存和居住环境。这是近年新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素。园林设计的大众行为心理也是近年融入的现代内容,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和发展的,其基本点是根据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遵从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创造使人心情愉悦、美好联想、积极上进的精神家园。

2.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现论与方法

2.1生态设计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生态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设计是生态学家瑞恩和考恩在1996 年提出的[6],内涵是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园林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程度,园林景观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保持物质、能量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园林景观生态的范围正在快速扩展,生态设计不是某个领域或学科所特有的,而是全球尺度上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从具体表现来看,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选择,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方案优化等等都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包括乡土植物的利用、低维护园林的建设等低碳理念和生态危害影响最小化、生物多样性等等。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对景观、城市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新思考。

生态设计体现了人类在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在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在今天的中国,从繁华的大都市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正在实现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的梦想[7]。

2.2 生存艺术设计

所谓景观生存艺术设计指综合协调土地开发、建筑设计、水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矛盾,制定环境、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规划重要遗产地和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是未来景观设计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景观设计应是一项生存的艺术,一种土地设计与监护,并与治国家之道相结合的艺术。设计尊重自然,使人在谋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这是第一个设计原则;设计尊重人,包括作为一个生物人的需要,这是第二个设计原则;设计关怀人类的精神需求,关怀个人、家庭和社会群体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和寄托,这是第三个设计原则[7]。

园林景观生存艺术是城市化、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需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学具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和大地园林化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在生存艺术的理念基础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科学的态度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构建人类美好的家园。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必将成为保障人类健康安全、 重建和谐的“天人合一”关系的主导学科,今年中国将风景园林学升格为一级学科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和战略布局。

2.3景观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也是园林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景观学的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空间的建设,是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上的重大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就是在理念上,要克服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尊重自然规律的建设、为了美化而美化仍层出不穷的项目、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建造,避免这类建设项目加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就是在实操中,要改善现代社会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破坏的人与环境濒临崩溃的关系。面对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严峻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发展的潮流、前进的方向[6]。

3.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探讨

3.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园林景观设计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使人的博爱和进取精神得到发展。人是园林空间的主体,任何设计均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3]。

园林景观规则设计中,园林服务的主体是人,因此设计师对人这个使用者必须充分理解。首先应该理解人具有的动物性,其次,应该理解人的不同于动物的某些特性,通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满足人对美和秩序的渴望。人是可以被认识的,所以,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可以筛选受欢迎的体验应用于设计中。另一个方面,人是依赖于自然的,自然是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人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进而改造自然。生态型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充分理解人和自然的特性,创造“天人合一”的有效设计方法。

3.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人为设计的园林景观要尊重并强化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的都市中通过园林规划设计组织和引入自然景观要素,改善城市环境、达成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显露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与自然元素、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这对于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及其实施不利,因此,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各种自然的现象和自然的过程[4]。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让自然为人服务的生态设计原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和合作的关系。

3.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保护资源。生态理念为基础的设计能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同时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就是很好的典范,废弃的工厂厂房、钢架都可以改造成为景观,废弃的车间,可以改造成为很有特色的硬质空间。生态景观设计使这些废旧物在利用中都获得了新生,展示了全新的生态的和视觉的景观[3,4]。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节约资源。高效率地用水,减少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比如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原始植物和植被的充分利用,设计中应该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然后通过生态设计,提高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

4. 结论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立足于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之上,注重生态、强调生存艺术、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些理论和方法必将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壮大并大规模实践应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必将为中国人民构建美好、幸福、和谐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约翰 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 俞孔坚等译)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弗雷德里克 斯坦纳著.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等译)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俞孔坚,吉庆萍.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J ] . 中国园林,2000 (2)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例10

城市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同为人们营造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手段,尽管它们对于处理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有着各自一套系统的方法和传统,但改善城市环境的信念、对美好生境的追求却是一致的。因此,彼此的融合和渗透,相互的借鉴和交流,将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向,也是两者在改善城市景观、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概念及多样化表现,并对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景观园林设计的意义

生态设计是指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园林的设计中,不仅对园林使用者要达到最优化,而且对自然环境也要达到最优化,要尽可能地保护或恢复环境,同时为人们创造满足视觉景观美、内涵丰富、有益健康、令人愉快和安全的环境,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

景观园林是城市文化的综合体,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代言,可以充分展示城市的人文风貌和历史文化。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城市问题,融合地域特点,唤起市民的归属感。景观园林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体现,园林建设和经济进步存在互相依存的关系,园林的设计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进步,而城市经济的进步可以通过园林来体现。园林设计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前,由于城市大力发展经济,很多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大力发展园林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居民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生活,进而推动城市进步。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1、设计客体的同一性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2、设计目标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这个目的努力和迈进。

3、设计理论的互通性

城市规划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20世纪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功能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迁,既左右了城市设计理论思潮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三、风景园林设计促进城市规划的方法

1.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自然环境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在设计和规划园林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城市的气候。温度及土壤结构等,设计出适合城市环境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同时还需要考察城市的人文、历史特点,确保设计能够体现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保证园林的规划和城市的建设协调发展。

2.重视园林的生态效应

自然界中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新陈代谢和自身能量循环的功能,其中最完美的生态就是自然生态。因而,为了实现城市园林的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应该尽量把园林建设贴近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广西的城市的园林中应该多种植红树科、山竹子科和椴树科的树种。此外,在选择物种的时候,除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选择优质的外来树种外,还要尽可能选择抗病性和抗旱性强的物种,以便有效的抵抗常见的病虫害,同时还要合理的优化乔木与灌木之间的搭配。由于园林规划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识,如建筑学、植物学、美学、林业学以及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繁琐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设计规划园林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技术,在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过程,综合考虑园林的生态效果,以便实现园林的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生态意义。

3.注重提高植物绿量

园林造景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供人舒闲与娱乐,这个空间的主体就是植物。植物绿量是否能够满足和改善环境的效益,决定因素是植物的光合效率,为城市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害物质、净化空气,隔离噪音。它是一座永不停歇的绿色工厂,这就是绿量决定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就如我市而言,城市用地需要增大,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如何用较少的绿地,增加更多的绿量,在植物景观中,特别注意污染较重的厂矿企业,应选择耐污染适应性强枝繁叶茂的植物,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废气,制造更多的氧气。因此需多种乔灌木丛及林荫树来增加绿量。在绿化栽植时应尽量向地面和构筑物及天面开拓,使绿化向立体化扩展,形成海、陆、空多层次,多景观的绿色体系。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考虑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多品种组合,营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使植物不同类型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在城市绿化中,要有一定限量的草坪,但大面积布局,则显得绿量不足,这样造景比较单调,层次单一,削弱了其生态效益功能。这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的。

5.建设居民参与式园林

在设计规划园林的过程中,对公众进行自然式与规则式景观的偏好调查、市民对街道花卉和树木组合的偏好调查,能充分的掌握公众的喜好和需求,实现群策群力,设计出符合公众需求的园林景观。在实际的园林规划中,不仅要将公众意见落实到整个园林规划设计中,还要引导和鼓励居民通过庭院绿地建设参与到城市绿地规划中。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爱护园林花草树木。

社会的发展带动着一切城市的软硬件发展,城市景观规划不能再停留在只以人类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规划中,要与生态发展紧密结合,多了解生态学在城市景观中的有利方面,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04).

[2] 叶德敏.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