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新型城镇化试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51

新型城镇化试点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1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等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1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试点申报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上述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申报地区的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了综合评审,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 62 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一、试点的意义和目标

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在中国这样拥有十几亿人口、资源相对稀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也少有经验可鉴,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一方面,城镇化涉及面广、牵动全局,人口管理、土地制度、财税制度等重大改革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调整,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深化探索。另一方面,城镇化在地域形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阶段不一,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条件、发展任务,需要因地制宜探索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制度的整体力量,又要善用“摸着石头过河”,激发基层的实践热情。《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央政府层面正在统筹总体规划、战略布局和制度安排,着力调整优化全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同时,在全国一盘棋的总体部署下,还需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围绕城镇化发展共性与差异问题,选择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城镇,开展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改革试点,走出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道路,带动全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为鼓励指导各地根据中央命题,围绕还未形成共识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探索实践,2014年12月,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启动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发挥改革试点的先遣队作用,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确保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扎实推进。

二、试点的范围和任务

在确定第一批试点地区范围时,主要考虑是以地级市和县级市为主,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城市(镇)。经评审,最终从160余个申报城市(镇)中,择优选取江苏、安徽2个省和62个城市(镇)作为试点地区。从试点地区城市层级和类型看,计划单列市3个,省会城市7个,地级市(区、县)25个,县级市(区、县)25个,建制镇2个(不含县级以上试点城市的建制镇)。从试点地区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21个占34%;中部地区14个,占23%;西部地区18个,占29%,东北地区9个,占14%。同时,将启动第二批试点,试点地区将适当向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优先考虑改革意愿强、发展潜力大、改革措施实的中小城市、县、建制镇及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和部级新区。

试点的核心任务是深化改革。对城镇化领域中一些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如市民化成本分担、城镇化投融资、宅基地管理、设市模式等,优先开展针对性的试点探索,积小胜为大胜,为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阻碍,凝聚共识、摸清规律、铺平道路。

主要完成以下任务:一是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二是通过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三是在坚持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四是通过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调整优化政府纵向和横向职能分工,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五是鼓励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城市社会治理体系、新型城市建设等方面,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三、试点的措施和政策

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试点的工作指导,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将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向试点地区倾斜。

今年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14个推进新型城镇化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对推进试点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二是对当前及下一步推进试点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三是制定出台关于2015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在加快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探索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加快探索市县“多规合一”制度等4个方面提出支持试点的具体政策。四是联合开发银行、农发行、农业银行分别制定金融支持试点的具体意见,指导部分试点地区编制融资规划,在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上向试点地区倾斜,允许试点县级市(区、县)所属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五是在其他各类相关试点优先考虑城镇化试点地区,在部分试点地区组织开展了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建制镇示范试点、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低碳城(镇)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试点。六是向符合条件的试点地区下放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定价权,实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价格政策,探索更加灵活的价格管理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七是加强对试点督促指导,支持在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晋江市开展试点地区经验交流,组织对试点地区进行一轮实地调研督导。

四、试点的进展和成效

各试点地区按照国家批复的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具体工作,总体上试点正在有序推进。

一是建机制、定方案,齐抓共管促落实。东莞市为加强试点统筹协调,建立了组织领导、部门联席会议、简报专报和工作督导等四大机制;曲靖市根据试点任务设立了专项工作组,分头推进试点工作。广州市制定的试点三年实施方案提出24项具体举措、12项扶持政策;宁波市按照试点的六大领域任务安排了27项2015年度重点推进工作,并制定了工作任务分解表;龙港镇编制了“1 +7”;试点改革方案,制定了三年工作计划和2015年实施计划;株洲市将综合试点任务细化成28项指标,建立了可供考核的指标体系。

二是推户改、强服务,有序推进市民化。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保障,也是试点的首要任务。如,武汉市建立了市民化成本动态监测制度;沪州市设立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金。每年安排资金20亿元以上;兰考县确定了成本动态调整方案,前三年以政府负担为主,后三年逐步增加企业和个人分担比重。在搞好成本分担的基础上,一些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水平,部分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也有积极进展。如,广州市将积分入户指标从11项减少到5项;深圳市光明新区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的公共服务已有40项;晋江市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等30项市民化待遇,办理人口达到110万人。

三是降门槛、拓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为应对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负债水平高企等问题,部分试点地区利用财政投入杠杆效应,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如,广州市与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合作设立了规模各200亿元的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一些试点地区还大力推进PPP模式,如,广州市提出的首批40个合作试点项目总投资达到2200亿元;安顺市成立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融资工作协调小组、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专项小组和PPP中心。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2

据介绍,此次试点对象将重点放在镇改市工作。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按照城市设置和简化行政机构联动原则,探索新设市城市的行政管理模式,合理增设城市建制,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阶段人口流动方向来看,人口向大城市和小城市两端聚集。

“从数据来看,我国57座人口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集中了1.66亿人,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7%。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与小城镇,集聚了全部城镇人口的51%。其中县级单元聚集了全国新增城镇人口的54.3%,是城镇化的重要层级。”上述人士表示。

他认为,县、镇、新城新区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最基本最稳定的行政治理单元,其包含政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最小完整系统。其优势在于可降低城镇化成本、降低社会改革风险。因此,从全国选取不同地区的基层单位进行综合型社会试验,可为推动顶层体制机制改革和基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而在试点内容方面,将重点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

具体来看,试点重要内容,是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成本分担包括,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3

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等11个部门最近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到“新型城镇化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并明确了五项试点任务。

其中,首要任务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要求在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将“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细化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住年限挂钩”。同时将“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并明确“建设用地指标”与“落户数量”挂钩。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前期“强镇扩权”试点的基础上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以及“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四项任务。

《通知》是对3月份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细化和落实,以求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和规范前期地方探索,推动经验的复制和推广。

国务院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条例

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7月2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条例》要求建立反映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即时公布股东出资、股权变更等信用信息,有关部门要对公示信息进行抽查。根据《条例》,将设立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不按时公示或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采取信用约束措施,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条例》还要求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对不守法、不诚信行为“广而告之”,让违法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条例》是为配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大力取消事前审批而推出的配套措施,是改变行政审批,通过建立透明诚信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保障。

央行拟借鉴台湾地区农村金融模式

试点范围可能以县或村为基本单位

望智库获悉,在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的带领下,近日多位央行人士前往台湾考察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岛内金融监管机构和相关农会人士进行了座谈。目前,央行正在探讨局部借鉴台湾地区农会模式,在大陆逐步试点推广。

据悉,台湾农会模式的可借鉴之处包括:一方面台湾金融监管机构能够实现对银行、证券、保险三者高效率的协调监管;另一方面农会会员的会员费、存款等资金都由“农业金库”保存和支配,且“农业金库”还同时具备商业银行职能,能将存量资金进行资金运作,提高农民资产收益。

据了解,央行拟推行的试点范围可能以县或村为基本单位。拟试点成立的类农会组织,将从集合与管理大中型农户开始,借鉴台湾地区农会只对本会会员存贷款的特点,避免风险向正规金融机构蔓延。此外,其涉农金融机构的监管,将由央行与银监会协商界定。

相关模式的试点将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

新版盐改方案有望年内出台

列出了落实盐改计划的时间表

望智库获悉,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对盐业体制改革进行了相关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目前有关部委正在对《方案》进行论证、商讨,有望在征求各方意见后,于年内正式颁布。

有关食盐专营改革的时间表,《方案》提出,第一阶段自下发之日起到2015年底,抓紧研究制定食盐准入条件、食盐储备、财政补贴、市场监管等政策措施,完善修改有关法规;第二阶段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取消食盐生产调拨计划管理,允许现有食盐定点企业进入流通市场,允许食盐生产经营企业跨区域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小工业盐等其他用盐的经营;第三阶段从2017年开始,获得许可的企业开始从事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盐业全面按照新的生产流通体制运行。

这是十多年来针对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第七轮方案,此前改革因各方利益相争,始终未能毕其功于一役。

浙拟投资上千亿建设16个铁路项目

正在制订新的铁路建设计划

望智库近日获悉,浙江省正在制订新的铁路建设计划,名为“八八计划”,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16个铁路项目。

这16个铁路项目在浙江省内总里程约1500公里,其中改造既有线路144公里,8条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建设,由中铁总和浙江省共同投资,另外8条由浙江省主导建设。由浙江省主导建设的铁路,主要由省市共同投资,省投资平台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相对控股,项目总投资约1350亿元。

“八八计划”项目遍及浙江省除舟山以外的大部分县市区,预计年均需投资200亿元。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浙江省正在研究铁路发展基金方案,近期即将出台。

地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如何既能吸引民间资金,又能控制风险,需要认真考虑。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新规出台

鼓励在特定领域做专做强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4

一、龙港舆情应对的定义、特点及形成条件

目前,龙港已经跨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站在潮头的龙港人,也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40多万的龙港人里,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人每天通过各种媒介和网络、手机获取信息,有将近8万多的网民在关注着微博、微信和其他自媒体。龙港的受众成了龙港舆论导向的主要推动者。当爆发危机事件或产生社会热点、敏感话题时,新型城镇化试点下的龙港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主场优势”,解决好舆情所产生的矛盾,让舆情引导龙港创造新的动力和活力。

(一)舆情的含义

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舆情则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而网络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情就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1]大众媒体舆情是指官方媒体,政府管理下的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新闻APP等传播工具,他们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替党和政府发声,以宣传好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为主要任务。同时,他们也在政府和百姓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为更好地保证政府和百姓间互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龙港舆情的特点

当前,社会进入高度信息化发展状态,各类信息传播具有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龙港当前舆情主要呈无限性、区域性较为明显,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友就会很快将自己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手机短信、手机上网、论坛发帖,网络聊天等形式传播出去。而在这一传播过程中,者水平不一、观点不一,而且许多人员的身份也无从考究,在传播人群里,大家都不具备考证信息来源和事实的能力,如果加上官方信息跟不上,也会增加舆情监控的不确定性和导向的难以把握性。在当下社会发展危机公关中,舆情作为公共产品,有着两面性,既有促进作用又有社会危害性,具有很大的易变性和非稳定性。面对时下五花八门的网络舆情,政府更应该掌握舆论的“主动权”,起到引领舆情的“掌控人”作用。

根据近年来的信息记载,龙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舆情案件形成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公共事件发生,随后公众在网络、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公共平台上对该事件进行描述、议论、揣测、分析。例如,“u艚m河事件”、“白沙输变电进场事件”。第二种,针对政府提出的具有争议性的政策进行讨论。例如,“出租车油补补给谁?”、“五水共治,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第三种,由政府官员的言行引起的。例如,“省长下河游泳”等事件。

舆情的发展与演变。某个公共事件发展为舆情,离不开以下几种因素:首先,事件本身往往具有突发性与公共性的特点。例如,德雅小区绑架敲诈案,该事件已经超出了社会新闻;又如龙港6英雄跳河救人事件等,这一正能量力量的引导,让龙港这座全国文明镇顿时热血沸腾,激发了龙港人积极向上的新风尚、新风貌。其次,舆论传播具有匿名性、不求证事实性、隐蔽性等特点。尤其在网络时代,手机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更加方便和频繁,这些传播本身的特点造成了热门话题的高跟帖率、高转载率,从而导致了议题迅速扩展为网络舆情。第三,官方的处理不当、不积极,会为舆情留下造谣空间、激化舆情矛盾,甚至发展成舆情危机。最典型的是龙港周边的灵溪镇“城管打人事件”。由于事发当时没有很好地控制网络舆情的传播,官方包括公安部门在处理事件的时候,没有保持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公布事件处理过程,官方媒体和舆论工具没有很好地及时发声,更谈不上类似新闻会等通气的渠道,导致了民间微博、微信一再刷屏,激怒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从而引爆网络,最后舆情扩大到。

(三)当前龙港舆情发展面临的变化

当前,龙港正在全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各项预案和计划正在有序推进中。但是龙港在发展过程中,突发事情时有发生,各类利益冲突十分明显,居民素质不高,也导致了社会文明等问题突出。为此,这些问题的发展与演变,也成为舆情滋生的“热土”,这时候的舆情引导得当与否,都将影响龙港的城镇化试点工作。所以,今后龙港的舆情变化将着重向着城镇化试点和“镇改市”这一焦点展开,许多围绕这一问题的言论和观点将成为舆情把控的难点和重点。这就要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既要调动各级官方媒体发挥主战场作用,又要团结社会草根力量;既要从正面应对,又要从发声,确保每场舆情“战役”都在可控氛围。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专业水平和博大的知识面,更需要有系统的一整套舆情应对机制和管理方式来积极应对多变的民情与社情,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有效推动龙港城镇化试点工作。

二、当前龙港传统舆情应对的方式和做法

近年来,龙港镇通过自身努力,已初步构建了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和应急响应、舆情处置等机制,并且在工作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无论从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三项常规指标和恢复秩序、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等方面都有了些成功经验,尤其在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方面,比一般乡镇要强得多。笔者认为,龙港镇在舆情发展过程中有这样诸多特点存在,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发现。

(一)龙港现状舆情应对方式

龙港镇当前在舆情应对过程中,还是比较被动,作为最基层政府机构,没有支配媒体资源的能力,发生突发事件后,主要靠协调机制,争取上级媒体的理解与支持,然后由县级外宣部门给予把关和协调,才能化解一些危机。如果沟通过程中没能形成默契,很难形成一致的舆情应对方法,很难取得舆情处置的成功。

一是“突发”情况尤为突出和明显。龙港虽为一个镇级体制,但又具有特大镇的庞大体量,各项指标都超出了城镇的范围,尤其在日常城市管理过程中,突发事情一般在暴发之前具有“无征兆、无准备”的特点。一条普通新闻或者一些基础声音没能畅通上达,群众还是会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无理取闹。一些局部现象、个别言论,一旦被散发、传播,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发酵、蔓延,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焦点”事件,甚至演变为全国都有影响性的事件。

二是龙港受“关注度”高。作为改革的先行者,龙港一直是改革的产物,改革的声音不断,龙港知名度也不断升温。龙港凭借着“中国第一农民城”这一金字招牌,深受国内外媒体记者的关注和竞相报道,再加上作为当前全国两个“镇改市”试点镇之一,龙港更是新闻中的主角,焦点中的焦点。备受关注的龙港,每一步发展,都会是媒体聚光对象。

三是负面事件可控难度大。“u艚泮河聚集事件”、“白沙变电项目进场”等重大负面舆情,无论起因如何,由于没有及时有效控制和应对舆情,最终均是形成对龙港镇政府指责与批评的舆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等特点,无序性的网络舆论纷纷传播,给一些不正当观点有机可乘,歪曲事实,不实、缺乏证据的一些消息满天飞,以至各大媒体纷至沓来,驻扎龙港采访,给事态增加了被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也给一些老百姓造成误解,给龙港的各项工作带来极大影响。

分析龙港当前舆情,重点还是三年的“镇改市”试点,这是龙港人民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也是龙港当地网络媒体最为热门的话题,从未间断。为此,龙港镇也对此做出积极响应,尤其在去年刚争取到试点名额后,群众对试点积极性高,反应强烈,急需获取最新消息,尤其缺乏信息渠道。没有保持试点信息的畅通与及时,让许多老百姓产生了误会,认为龙港的试点受到阻挠,无法进行。最终在县、镇两级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才化解大家的不理解,平复大家激扬的心理。这也揭露了龙港当前舆情应对方式的粗放和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一个镇级体制,龙港在应对舆情变化上还是有所欠缺,值得继续培养和助力引导发展。

(二)龙港当前舆情应对的主要做法

当前,龙港一旦发生舆情应急,由有关领导下达舆情应对指令。宣传办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并且形成具体应对文案和报道方式。由县、镇两级媒体和网络大V进行传播和信息互动,尽快赢得舆情传播渠道的速度和时间,争取把政府的声音传出去,把虚假消息、夸大不实信息给予有效控制。

(三)龙港现状舆情应对场域惯习的确立

近年来,龙港镇也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尤其在舆情应对方式上,加以创新,逐步形成了独具龙港特色的舆情应对方式,从理论上形成了龙港舆情应对的场域惯习特点,也确立了龙港舆情新的工作方式、方法,走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上下联动、官方与草根共互动的舆情应对新举措,吻合龙港发展实际要求,更贴近龙港当前舆情工作的主动性。

惯习、场域和资本是布尔迪尔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观念,其中场域是其社会学中对空间的关键喻。场域是指商品、服务、知识或社会地位以及竞争性位置的生产、流通与挪用的领域,场域被视为一个围绕特定的资本类型或资本组合而组织的结构化空间。[2]场域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充满斗争的领域,竞争的目的是占有资源和相对优势的地位;场域是由处统治地位与被统治地位的主体组成的结构性空间,这种结构的形成建立在资本的基础上;无论是处统治地位还是被统治地位的主体,在场域都要遵循特定的规则进行斗争;场域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身的内在发展机制实现的。

在舆情演变过程中,一些大V或策划者,无非是从利益角度出发,通过舆情塑造来达到自己或一部分人的利益,以大家喜欢的视角来吸引消费者,从而实现自己对信息资源场内资源的占有。该场域中,竞争的目的是对用户资源最大程度的占有,进而将用户资源转化为经济利益。竞争是以信息竞争为核心的,信息的可读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信息场域所处地位的优劣,龙港镇就要凭借其雄厚的资源掌控力量在该场域中处于控制地位。随着网络舆情的迅猛发展,龙港镇的管控能力面临挑战,进而引发了管控不力危机。为此,要想赢得场域信息战的胜利,龙港镇要在财力、人力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实现与龙港社会发展同步的舆情管控新举措。

三、龙港舆情应对管理当前碰到的困境

(一)舆情应对这一新事物、新常态使转型中的镇级政府在应对方面措手不及

龙港镇当前在处置舆情过程中,主要依靠宣传办3名干部的力量,平时他们还要处理大量宣传思想工作、文明创建、官方媒体、信息组织、文化礼堂建设等各类重要工作。在严重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基本无暇顾及日常的舆情监控。当前,龙港镇把这一任务落实到龙港网站,与龙港应急领导小组下的信息安全实现并网管理,如果遇到突发事件,龙港宣传办就只能借助龙港镇级媒体人员的资源共享,协助做好舆情应对。虽然龙港形成了一套管理体制,但是在碰到重大事情时,舆情管控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信息速度、资源整合等方面,都存在欠缺。这与体制、舆情应急快速反应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关联。处理好这些困境,要发扬龙港锐利改革的探索精神,积极研究和实践,这样才能发挥好城镇化带来的龙港舆情应对的创新发展新路子。

(二)龙港镇在舆情应对方面面临缺乏组织保证、人员紧缺、经费不足等困境

没有专职的舆情应对处置人员和信息监控人员是龙港当前城镇化试点下舆情管控的最大难点,而且龙港没有相应的舆情应对机构,宣传办顶多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没能形成合力。工作中缺乏相关经费也是最为头痛的事情,在处置过程中,很难争取安排相关经费,给龙港的舆情应对增加了难度系数,也成为了困扰舆情发展的“绊脚石”。

四、龙港舆情应对的价值分析

随着龙港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全面铺开,大部分龙港人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试点的核心――工作推进程度上,老百姓的求知欲望尤显更加迫切。民众需要了解试点工作的透明度,需要信息的快速传递,更希望通过当前微平台快速了解龙港试点的方方面面。一旦信息机制不完善,跟不上民众的需求,就会有不和谐声音发出。一些不满情绪不断积累、任其发展,将促使矛盾升级,甚至引发群体聚焦等危机,直到舆论发酵的顶峰,难以控制。

当前,龙港镇已经高度重视舆情应对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度,保持言论畅通,积极互动,把舆情应对工作抓在前、引导在前、沟通在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化解了一批事关龙港发展的热点问题,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声。同时,龙港各主要领导十分重视舆情工作,多次与网络达人座谈,邀请他们监督政府的环境整治、消防安全、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保持渠道畅通,让网络等渠道成为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甚至成为决策参考。经过分析,笔者认为积极做好龙港舆情应对工作,有以下几点重要价值值得总结:

(一)舆情应对管理是龙港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舆情应对是龙港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改革问题,是龙港各项改革工作的“排头兵”,这一工作的提前介入研究,有助于龙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下,率先夺得“话语权”,也为龙港在今后的试点工作中,赢得宣传主动权。舆情应对管理从龙港发展的过去到现在,乃至今后未来将持续存在,也将一直对中国的城镇化改革工作发挥自己的影响。对于它的研究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研究的题中之义,特别在当前理论界对新型城镇化下舆情应对管理研究尚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尤其显得可贵。

(二)新型城镇化试点下,加快龙港舆情应对管理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价值

首先,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其次,在城镇化背景下舆情应对管理的价值分析中,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国家战略下舆情应对所发生的内在逻辑变化。很好地解释各种舆情管理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果这一研究成果运用到龙港试点工作中来,将是龙港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中的又一亮点,也是龙港试点工作中最具有创新的价值所在。

(三)对龙港舆情应对模式的观察较有实践意义,将更具有改革实践价值

随着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和深化,龙港舆情管理工作在龙港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从早期单纯、盲目、被动的局面逐渐转型,目前正处于改革和发展进步当中。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得出对国家战略下未来重构的判断,对于其他地方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尤其龙港作为一个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典型意义。

所以综上所述,加快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下舆情应对的管理,是改革所需,更是龙港发展所需。它不仅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价值,更有远期的推广、复制价值;不但有超强的创新价值,更具有时代背景的区域改革典范的实践价值。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在调研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时就指出:“要重视试点工作的舆情管控工作。在全国关注龙港的同时,要发出一种的官方声音,这样有利于龙港的试点开展,才能确保龙港试点工作成功的首要条件。”

五、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下龙港舆情应对策略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舆情工作,让舆情管理成为龙港试点工作的新亮点

龙港全镇上下都要充分认识舆情应对城镇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舆情管理作为政府与民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加以引导,加以规范,让舆情应对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龙港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龙港各部门、社区要立足当前形势,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高度,更高视野、更大范围来分析和研究肩负的使命和责任,[3]要充分认识到舆情应对是龙港推动城镇化试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龙港“镇改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透明政府,加快信息公开,密切党和政府与老百姓间的关系,扩大交流,争取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重要平台依托。舆情应对工作得力与否,不仅关系到龙港各项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成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整个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因此,各部门、社区要充分把握舆情应对工作的特殊性,主动将舆情应对工作纳入到各时期核心工作中,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同时,要建立健全舆情应对的考核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把舆情应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不断完善健全机制,让舆情管理成为常态化下龙港发展的平衡器

一是要做好政府信息制度。根据以往案例来看,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一般在1小时后就可在网上出现,而且微博、微信速度更快,跟帖和留言讨论就很多人,不到半小时内可以成为热帖。在这过程中,政府及时相关信息很重要,它可以截住各种谣言的蔓延。只有保持信息的畅通,及时事件的进展和真相,快速化解公众的好奇心,才能让谣言不会有机可乘。同时,政府及时利用自己管控的主流媒体、主流网络平台公布有效的信息,就会赢得舆论主导的先机,赢得整场舆论引导行动的主动权。因此,要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制度,第一时间权威信息,及时发出正面声音,做到关键时候不“失语”,使“谣言止于事实”。[4]二是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培训机制要跟上发展步伐。龙港镇当前要建立健全舆情应对人员的媒体应对技能培训机制。实践中,部分工作人员对媒体采访存在着无知、紧张、恐惧等心理,缺乏与新闻媒体记者的沟通技巧,而部分舆情的发生又恰恰是由于一线工作人员应对媒体方式不当、言论不妥,经各类媒体反复转载与概念性放大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窗口服务人员的媒体公关培训尤为迫切与亟须。龙港镇要定期组织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媒体公关培训,聘请相关专家传授实战技巧,针对社会舆情的新趋势、新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媒体应对能力。三是要形成横向、上下联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要加强与温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信息互动沟通联系,努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广泛、渠道畅通的舆情信息网络。通过相互通报,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提高不良网络舆情发现效率。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先进的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经验,提高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水平。四是与各级主流媒体、草根力量保持互动机制。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大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加强“信息互通、活动共推、问题共解”的原则,及时让主流媒体充当舆情应对的“主力军”,让媒体与草根力量帮助政府发声,帮助政府及时传播正面消息,通过强大的信息互助网络击退一些谣言。[5]

(三)强化推进文明建设,重点把网民道德教育摆在首要任务

当前,公众只要一个手机,可以接受来自全球的信息内容,大数据时代,信息在快速地传播和被接受。龙港作为经济发展最前沿、信息高度文明但又年轻的城市,许多从农村聚集而来的人们,无论从文明意识和文化素质,都离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大多数人喜欢看热闹,对一些小道消息尤为关注,而且喜欢传播和谈论,这也让一些不实信息有了可乘之机,经过人们的一再传播和夸大,很容易歪曲事实。为此,龙港镇在大力推进文明进程的过程中,要把网民的素质和道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必须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成熟、有责任心的网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互联网络荣辱观。积极开展文明上网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全力推进文明上网工程建设,促进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实现网民自律。要引导网民正确使用互联网,正确分析、理性对待网上信息,树立积极向上、求知好学的上网风尚,形成独立自觉的判断、选择能力,使网络文化市场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的文化阵地。

(四)加快官方媒体“阵地”建设,关键时刻要有冲得上去的队伍帮助化解危机

作为现有的镇级体制,龙港的媒体发展还是走在前头,拥有镇级的电视台、网站、报纸、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而且在为龙港的宣传工作中,充当了重要力量,无论在业务素质和选题报道等方面都能根据政府的部署有序开展,一直受到大家的好评,成了政府与百姓间的重要桥梁。当前,这三家媒体平台是龙港本地老百姓最关注的平台,也是最为信赖的信息主渠道。因为龙港的信息有区域特点,所以本土媒体力量不可小觑。化解区域舆论危机,身边的信息平台有优势和先导能力,成为政府舆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帮手。但是随着龙港“镇改市”的实施,龙港镇要按照市级的标准和体量来设计、整合龙港媒体力量,不能各自为战,要在宣传和舆论氛围打造上赢得主动,就需要对本地的媒体进行全面改革,整合资源力量,组建一支既精简又精干的新闻队伍,最大力度地把电视、网站、报纸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在关键的舆情应对中,成为冲锋在前的“先头部队”;在“舆论战”中,能有力地打出第一拳。

六、结论

当前,龙港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龙港“镇改市”的步伐正在加速。未来的龙港,将以更大的改革力度和勇气,走在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的队伍前列。用活试点政策,全面活跃舆情氛围,为龙港改革试点增添“正气”和“正能量”是试点工作要求所需,是龙港改革所需,是龙港老百姓凝聚精气神所需。加快对龙港当下舆情改革和扶持力度,十分有必要。这是龙港赢得试点成功的先决条件,也争取到了最关键的发声权。我们有理由相信,舆情应对的成功与否将积极影响龙港试点的进程,要做好龙港新型城镇化试点下的舆情应对工作,为龙港试点摇旗呐喊,为龙港的改革发展吹响“集结号”。

(作者单位为龙港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 戴维・斯沃茨(美).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尔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136.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5

一、主要开展工作

试点任务1:整合现有的农村各类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市级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等各类产权提供交易场所和配套服务。(牵头单位)

推进情况:加强与农业、国土、林业、水务等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深入乡镇村寨推介农村产权交易事项,并利用结对帮扶驻村扶贫的时间,加大对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宣传;协调配合六盘水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运行;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加挂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牌子,盘关镇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窗口”;积极探索开展农村产权产业项目招商合作,已初步形成重点项目推荐快报,并在**市政府网站及微信平台宣传。

试点任务2:组织农村有形产权和无形产权交易,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的咨询服务、培训指导、委托管理、信息、价格评估、投融资服务、权属变更、折股量化等工作,更好为农村“三变”改革服务。(牵头单位)

推进情况:截止2018年9月28日,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45宗,总交易金额8473.05万元。其中,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3宗,交易金额1724万元;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鉴证12宗,交易金额6749.05万元;逐步完善咨询服务、培训指导、委托管理、信息、价格评估、投融资服务、权属变更、折股量化等农村产权交易工作配套相关制度、办法。

二、存在问题

(一)乡镇村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搭建缓慢,“四级”联动网络平台还未正式运行,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低,场外交易现象仍然存在。

(二)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沟通交流不够。

(三)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文件执行力不够。

(四)未建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公司,交易标的资产评估工作无法系统开展。

三、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主要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协调乡镇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搭建速度,形成有机构、有人员、有窗口的乡镇交易平台体系,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率,促使农村产权进入市场交易;

(二)针对部门之间协作问题,加强交流联系亲密的合作关系,问题共商、信息共享;

(三)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指示,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配套制度。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6

《方案》显示,开展此次试点主要有五方面任务。其一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建立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分担机制。

二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公开透明的城市政府资产负债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7

紧扣目标任务,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制定《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成立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监测机构,制定《安顺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测算和监测工作方案》,着手测算和公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清单。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成立了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融资工作协调小组和PPP项目中心,编制《安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项目汇编》,分两批梳理了267个和129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就安顺新型城镇化的合作,编制《安顺新型城镇化融资规划》;与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行政区划调整,平坝撤县设区正式挂牌,普定撤县设区工作有序推进。整合镇(乡)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管理和政法、综治、、司法等资源,组建镇(乡)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乡镇(街道)法治工作委员会。在平坝启动“多规融合”试点工作,开展旧州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

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工作有效落地。强化学习交流,借鉴成功经验,积极组织赴信阳市、上海市、嘉兴市、晋江、宁波等地参加新型城镇化会议或学习考察,学习成功经验。

强化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参考,组织开展安顺市“十三五”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户籍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等专项课题研究,为试点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制定《安顺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宣传方案》,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多形式开展试点工作的宣传。

强化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地,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对开展试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相挂钩。

全市齐心协力,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试点,安顺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涌现出很多典型经验,得到肯定。制发了《中共安顺市委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安顺市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安顺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10个配套政策文件即将出台。此外,《安顺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5-2020》《安顺市旅游小火车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安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即将完成,《安顺新型城镇化融资规划》正着手编制……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主要做法

强化顶层设计,理清工作思路。坚持“顶层设计、问题导向、项目引领、融资保障、末端落实”工作思路,以市委全会形式对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出台指导性政策文件,紧扣试点目标制定好实施方案,把既定的各项试点任务细化到县区、到部门、到人头,着力抓好项目和融资工作。

强化三级联动,打造安顺模式。强化市、乡、村三级联动,紧紧围绕探索打造“一分三向”新型城镇化的安顺模式,即把户籍属性与居住地分开,逐步引导人口向市区、向县城和重点镇、向美丽乡村集聚,注重中心城区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强化突出特色,建设“五型“城市。结合资源优势,着力建设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历史文化型“五型”城市,走个性化、特色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强化协同推进,统筹“五化”发展。以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为契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山地特色现代化高效农业、旅游产业化和信息化“五化”协同发展。

强化改革创新,扫清制度障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制定《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安顺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等10个配套政策文件,内容涵盖教育保障、就业创业、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各个领域。

几点思考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系列文件落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修善《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制定《安顺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制定《住房保障配套政策措施》,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制定出台《城镇与乡村属性划分办法》,探索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常住人口统计监测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保障机制,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2017年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全覆盖。尽快出台《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实施意见》,深入实施“春潮行动”“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培训计划。

促进产城融合增强吸纳能力。坚持以“5个100工程”建设为抓手,推动城市发展与产业就业支撑和人口集聚相协调。探索制定《促进工业园区发展升级的实施意见》。抓好农业重大示范项目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推动旅游升级版打造,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物流、健康养生、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城市综合体建设,推广“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拓展县域和建制镇规模,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发展。

狠抓项目建设和融资工作。建立市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出台市级统筹政府性资金管理机制。出台城市停车场、供水及污水处理和养老产业等适宜开展特许经营的行业或领域的特许经营许可办法。完成养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停车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发行申报工作。建立新型城镇化项目库,将城乡水系系统、道路慢行系统、轨道系统、城市路网、棚户区改造及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作为先期启动工程。推进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力争三年融资200亿元。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修改完善《安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安顺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安顺市关于推进“多规融合”的实施意见》。指导普定、镇宁和紫云做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申报工作,力争3个县都进入试点行列,拓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积极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编制《安顺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和《安顺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方案》,修改完善《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方案》,争取开展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8

党的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精神、顺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立足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乡镇一级统筹能力的需要。乡镇一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引领村级发展的“龙头”,乡镇不强就难以强县、兴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就难以落到实处。从我市总体情况看,乡镇一级还比较薄弱,经济实力弱、收入水平低、产业基础差、统筹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全市156个乡镇中,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的只有6个,其中3个还位居900名之后,多数乡镇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加快培植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引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我们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是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需要。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到74%;又是煤炭资源大市,未来几十年内,采煤塌陷地将多达近400万亩,人口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仅靠大中城市和城市大工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这个支撑产业无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在农业“母体”产业基础之上的、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引、联和城市工业辐射转移,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兴工业化必须节约用地、保护环境、集约发展,走园区化的路子。市虽现有94个建制镇,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去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市的农业基础较好,但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较慢,特别是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育慢、数量少。我们建设的新型乡镇,主要模式是依托现有的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实行“镇区(园)合一”,以区为主,以区带镇,以镇促区,相互促进,加快建成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强园区、强乡镇,实现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融合发展的目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园区、居民进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加快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过程。

三是实现创新发展,突破当前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的需要。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必然会遇到传统习惯的挑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改革创新更是如此,必须以试点探路和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深层次和关键领域突破。当前从发展上看,面临着“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障碍是“无形”制约,土地和发展资金问题是最突出的“有形”制约,“无形”甚于“有形”,“无形”制约不破解,“有形”制约也难以解决,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中国改革的发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需要深化完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讲多少年来没有大的改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和难点也集中体现在了乡镇这一层面,有些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譬如,加快工业化步伐,是以工促农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园区建设上存在着与相关乡镇“两张皮”的体制障碍;县乡两级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但多数是“吃饭财政”,缺乏统筹实力和服务能力,建不成服务型政府,统筹变为“通愁”;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但传统的用人和分配机制,难以充分调动和持续保持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土地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都需要建设用地,土地从哪里来?必须立足当地实际,走好挖潜存量、用好增量的路子。我市现有村庄占地近150万亩,其中不同程度的“空心村”占到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闲置近50万亩;传统的迁村并点、旧村改造,所节约腾出的土地不到三分之一,如走好社区化、公寓化建设路子,就能节约腾出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潜力巨大,但必须解决开发建设上的诸多难题,需要典型引路。全市近几年内有近600个压煤村庄需要整体搬迁,长期的压煤搬迁村多达3600个,如何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和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好搬迁村群众“安居”与“乐业”的问题也需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在稳定和完善现行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需要在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勇于创新的先行者。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求上讲,都需要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我们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就是为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现实选择,力求把试点乡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于上述考虑,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组织专门班子首先在市内开展调研,然后到成渝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浙一些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有关政策,制定了《关于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于今年5月份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正式启动。

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设想

我市首批试点乡镇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依托12个县市区所属1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个省级工业园,与所涉及乡镇村进行整合,除市中区不具备整合条件外,11个县市区各有一个“镇区合一”的试点镇,其中兖州、邹城各另有一个“镇园合一”的试点镇。试点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我们把此项试点工作定名为“新型乡镇建设”,就是要在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一是推行“镇区(园)合一”的新模式;二是调整区划拓展发展新空间;三是下放权力赋予乡镇一级更大的行政管理新职能;四是理顺乡镇一级财政体制,建立名副其实的镇级新财政;五是探索破解一些发展方面遇到的难点问题有新突破;六是配套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优化发展新环境;七是形成激励约束新机制激发内部新活力;八是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九是走出一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在发展目标上,明确提出到2015年,各试点镇要达到四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一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形成产业支撑新优势;二是实现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新突破,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是构筑城乡公共服务新体系,形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局面;四是健全镇村管理服务新体制,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目标。每项目标中都规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二)基本原则。鉴于这项工作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模式、领导方式等各个层面,要求在试点工作中必须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科学布局。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坚持把新型乡镇建设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大格局中,防止盲目发展,无序建设。二是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支持改革、激励创新,允许改革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固步自封、无所作为。三是坚持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强镇富民、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放在突出位置,走以产业发达推进城乡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产业振兴的路子。四是坚持动态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在试点乡镇管理上能进能出,不搞“终身制”;在干部使用上能上能下,搬倒“太平椅”;在经济待遇上有高有低,论功行赏。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9

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__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立足__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乡镇一级统筹能力的需要。乡镇一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引领村级发展的“龙头”,乡镇不强就难以强县、兴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就难以落到实处。从我市总体情况看,乡镇一级还比较薄弱,经济实力弱、收入水平低、产业基础差、统筹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全市156个乡镇中,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的只有6个,其中3个还位居900名之后,多数乡镇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加快培植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引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我们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是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需要。__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到74%;__又是煤炭资源大市,未来几十年内,采煤塌陷地将多达近400万亩,人口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仅靠大中城市和城市大工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这个支撑产业无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在农业“母体”产业基础之上的、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引、联和城市工业辐射转移,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兴工业化必须节约用地、保护环境、集约发展,走园区化的路子。__市虽现有94个建制镇,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去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__市的农业基础较好,但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较慢,特别是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育慢、数量少。我们建设的新型乡镇,主要模式是依托现有的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实行“镇区(园)合一”,以区为主,以区带镇,以镇促区,相互促进,加快建成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强园区、强乡镇,实现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融合发展的目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园区、居民进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加快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过程。

三是实现创新发展,突破当前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的需要。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必然会遇到传统习惯的挑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改革创新更是如此,必须以试点探路和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深层次和关键领域突破。当前从发展上看,面临着“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障碍是“无形”制约,土地和发展资金问题是最突出的“有形”制约,“无形”甚于“有形”,“无形”制约不破解,“有形”制约也难以解决,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中国改革的发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需要深化完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讲多少年来没有大的改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和难点也集中体现在了乡镇这一层面,有些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譬如,加快工业化步伐,是以工促农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园区建设上存在着与相关乡镇“两张皮”的体制障碍;县乡两级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但多数是“吃饭财政”,缺乏统筹实力和服务能力,建不成服务型政府,统筹变为“通愁”;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但传统的用人和分配机制,难以充分调动和持续保持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土地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都需要建设用地,土地从哪里来?必须立足当地实际,走好挖潜存量、用好增量的路子。我市现有村庄占地近150万亩,其中不同程度的“空心村”占到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闲置近50万亩;传统的迁村并点、旧村改造,所节约腾出的土地不到三分之一,如走好社区化、公寓化建设路子,就能节约腾出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潜力巨大,但必须解决开发建设上的诸多难题,需要典型引路。全市近几年内有近600个压煤村庄需要整体搬迁,长期的压煤搬迁村多达3600个,如何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和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好搬迁村群众“安居”与“乐业”的问题也需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在稳定和完善现行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需要在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勇于创新的先行者。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求上讲,都需要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我们推

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就是为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现实选择,力求把试点乡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上述考虑,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组织专门班子首先在市内开展调研,然后到成渝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浙一些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有关政策,制定了《关于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于今年5月份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正式启动。

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设想

我市首批试点乡镇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依托12个县市区所属1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个省级工业园,与所涉及乡镇村进行整合,除市中区不具备整合条件外,11个县市区各有一个“镇区合一”的试点镇,其中兖州、邹城各另有一个“镇园合一”的试点镇。试点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我们把此项试点工作定名为“新型乡镇建设”,就是要在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一是推行“镇区(园)合一”的新模式;二是调整区划拓展发展新空间;三是下放权力赋予乡镇一级更大的行政管理新职能;四是理顺乡镇一级财政体制,建立名副其实的镇级新财政;五是探索破解一些发展方面遇到的难点问题有新突破;六是配套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优化发展新环境;七是形成激励约束新机制激发内部新活力;八是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九是走出一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在发展目标上,明确提出到2015年,各试点镇要达到四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一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形成产业支撑新优势;二是实现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新突破,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是构筑城乡公共服务新体系,形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局面;四是健全镇村管理服务新体制,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目标。每项目标中都规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二)基本原则。鉴于这项工作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模式、领导方式等各个层面,要求在试点工作中必须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科学布局。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坚持把新型乡镇建设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大格局中,防止盲目发展,无序建设。二是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支持改革、激励创新,允许改革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固步自封、无所作为。三是坚持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强镇富民、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放在突出位置,走以产业发达推进城乡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产业振兴的路子。四是坚持动态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在试点乡镇管理上能进能出,不搞“终身制”;在干部使用上能上能下,搬倒“太平椅”;在经济待遇上有高有低,论功行赏。

新型城镇化试点例10

《新理财》:这次试点地区是“62+2”的形式,选择这些地区做试点的依据是什么?

肖金成:根据我的分析和比较,这些城市(镇)的特点首先在于,相对来说它们的基础条件不错,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否则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宅基地确权等工作都难以深入推进。其次,它们在城镇化方面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三,试点不能都是一个类型,不然会缺少示范意义。最后,还要考虑均衡性,62个城市(镇)中,每个省都有一到两个地级市入选。

《新理财》:在全部试点地区中,只有江苏和安徽两个省,目前它们的城镇化水平怎样,各自有哪些特征?

肖金成:选择江苏和安徽两省作为试点,具有典型意义。江苏省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输入型的。而且城镇体系比较合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比较理想。像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吸纳能力比较强,不仅吸纳了当地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也吸纳了周边省市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发育也比较好,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在园区,不像其他地方遍地开花;小城镇人口也比较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虽然江苏省内的苏南和苏北地区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后者发展相对较慢,不过苏北地区中心城市如连云港、淮安等城市的规模也比较大。总体来说,江苏省在城镇化实践中的基本特点是城镇体系相对合理,产业集聚在中心城市、县城和城镇,同时人口也与之相匹配。

相比较而言,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中心城市规模都不是很大,产业发育不是很理想,没能集中太多人口,对区域带动力不强,吸纳的农村劳动力也比较少,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主要靠分母减少,是输出型的城镇化。但近年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很有成效,中心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在增强,合肥、芜湖随着产业的聚集,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也面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总体而言,安徽省的情况也比较典型,具备示范意义。

《新理财》:在接下来的试点过程中,两省各自需要突破的发展和改革的瓶颈是什么?

肖金成:江苏省主要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比较重。未来,在当地务工经商的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如子女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如何解决,政治权益、劳动报酬等能否与当地居民均等化,能否在当地落户成为当地市民,都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其次是土地问题。目前,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按照户籍人口来确定。由于江苏省的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因此建设用地供应滞后于需求。建设用地与常住人口挂钩的政策能否落实,能否满足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建设用地需求,此外农民转移到城市和城镇之后,农村的土地如承包地、宅基地等如何解决,均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