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6:01:44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1

(一)教法的缺失一般来说,学生在实验室是通过实操教学,可以熟悉相应的工艺和材料,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成实际模型,在有形的感受与无形的体会中拓宽设计思路。同时,通过实习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市场和消费,熟悉生产流程和环节。但是,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缺少的正是对这四个方面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很多院校的教师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只是按标准的程序验证原理和定律去完成实验。思维定式严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创新能力匮乏,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抑制。

(二)教学中重设计,轻工艺当前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材料特性、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与生产工艺部门的沟通,往往造成设计意图因工艺及材料等原因难以在产品中实现,使计划与终极目标不相符的结果。客观上是由于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对材料本身及工艺的陌生,没有考虑因材料本身性能及工艺对设计的影响所造成的,实际是受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设计,轻工艺的教学思路的限制和局限。导致学生“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的情况,忽视对其工艺知识的掌握。

(三)实验教学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很多院校依据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评价标准,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投入只能满足扩招带来学生人数大幅增长而对实验教学的规模需求,其缺乏科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评价标准,难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激情。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只能采用结果评价,对实验教学过程评价很少,甚至实验教学过程和成果只能由课堂理论上来阐述,形成重结果轻过程的实验教学评价标准。

(四)实验教学中“实验”概念模糊目前许多院校没有按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进行教学,主要是出于对“实验”概念在理解上的差异所造成。而在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从概念上除了有实验教学形式外,还应包括实操、实训和实习的教学形式。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概念的模糊不清,已很难开展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也就更谈不上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了。

(五)实验环节和教学理论的彼此脱离我们知道,理论以实践为指导,实践以理论为基础。实践理论在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艺术设计的实践是创新设计,是筹划和产生未来作品的预想方案,理论研究则探讨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将所获的成果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教学理论和实验环节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的两个有机环节,不可偏废。但长期以来,许多院校只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其实验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践教学为辅的。理论讲得比较空洞,这些空洞的理论,学生很难将其用于设计实践,使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环节相脱离。在教学方法、时间、地点上也是分开的。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等同于纯艺术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二、创新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解决思路

(一)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评价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对实验成绩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评定。要提高实验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引起老师和学生对实验实践环节的重视。将实验教学中的实操、实验、实习、实训四种教学形式和调研、分析、构思、设计、表现、制作、成果展示等实验教学内容,从传统的结果评分制向过程评价转变,建立严格的学生实验过程管理规范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办法。实操以完成三维实体为主,实验以对材料的性能了解为主,实习以研究报告为主,实训以二维作品为主,即不同形式的实验教学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

(二)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为主在选题、内容、对象、时间等上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新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逐步将开放实验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列入教学大纲和考核范围。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将实操、实验、实习及实训等形式的实验教学,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教学要求。因材施教,讲求高效。

(三)教学方法要采用以课题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实操、实训和实习,就要依据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展开实验教学。在设计准备阶段中,教师根据课程要求提出实验要求,介绍有关背景材料和信息,并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予提示,引出该课题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讲解知识点,通过查料,参观、调研、分析、构思等教学手段,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解答课程主题。这种“探讨”式的教学过程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推动设计教学有效开展。在设计、表现、制作阶段中,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应用能力。实验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性指导,通过提供设备和材料供学生制作模型,提供实习场地,供学生实习考察,提供教具设备,供学生写生训练,要充分采用小组讨论设计方案、表现形式、绘制设计图、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互动性强的研讨方式实施教学。在成果展示、课题总结阶段中。可以论文形式、研究报告形式、创作设计作品、绘画作品、模型等提交课题成果,并通过公开展览,共同评价,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把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上。引入互动式教学法,提高专业表现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以课题和实验工作室为中心,采取小班上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专业学习,指导学生课堂作业和专业设计,提升志趣爱好。

(四)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库的建设要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是建立分类齐全、信息丰富、更新快的知识库。这是由学生是否具备进入交叉学科的基础和能力所需要的,学生知识的宽泛和知识的新颖亦依赖于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知识库建设。院校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实物展示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制作工艺、技术和设备,世界最新的设计和制作流程。可以依据市场信息,分类展示材料。内容包括材料的名称、性能指标、价格等。可以通过展示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作品以及对典型设计案例的剖析,生动地向学生展现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结构,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引发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予以指导,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通过信息库的建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使学生全方位获取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为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夯实基础。可以健全各种信息来源渠道,以确保信息的获取和更新。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2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第3周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3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对于艺术设计的要求也在逐渐上升。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若想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自己作品的价值,进行必要的社会实习以及相应的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由此,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管理者应当重视学生该方面教学的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

参加实习实训的作用

1.提升学生自身素质

作为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的目的就是提前了解社会需求,在进行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接到一个有关设计的工作,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考察,通过分析来设计出令雇主满意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2.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一个处于社会之中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这个人是否可以很好地在社会当中立足。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与客户和其他同事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实践的过程中,在交往的过程中,来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自己可以得到更好地锻炼和提升。例如,不是每一个顾客都是很好交流的,每个人的性格与脾性都是不同的,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通过摸索,了解同事和客户的特点,找到与他们进行交流的方式,既有利于维护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又有利于帮助自己轻松地完成工作。

3.为学生就业做准备

学生在毕业之时,要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就业问题。现今,我国的就业趋势的紧张程度使我们有目共睹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实习和实训之后,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趋势遇着一定的了解,并且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就会有一定的优势,为就业做了一定的准备。

实习实训的实用方式

1.完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于很好地管理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实习实训期间进行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学校、实习实训单位、家长以及学生本人都应当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应当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而非虚设,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学生普及一些生产方面和危险自救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变得更有意义。学生才能真正学习到知识。

2.转变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的培养应当是与社会相接轨的,而非脱离社会实际,随意培养人才。因此,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的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应当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以帮助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到最先进的技术和了解社会最新的动态,使得学生可以实习和实训,学习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3.实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就业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通过提供有相关专业技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授课。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以及了解现今企业的发展动向。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可以有效的解决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问题,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使学生在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教育部或者自己寻找,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设计公司提供设计人才对学生进行授课。在实习的过程中,这些设计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4.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学校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以更好的方式来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或者直观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于学生的实习和实训相结合,老师讲授一个知识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习来理解该知识的内容,既帮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点,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4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意在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运用整个学业全程所获的知识能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熟悉由设计概念产生到设计创意形成及设计最终实现的全过程,全面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规范及流程,能够熟悉生产工艺及材料以及掌握设计由图纸到实物的完整流程的操作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定位和价值观,学会生产实践的基本方法,并能够为完成具有全新设计理念和现实意义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基本上采用和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办学的方法来完成,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适合的实习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会安排优秀的设计师作为学生的实习老师,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公司的运作及设计流程,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根据学生的座谈情况、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以及对通过与实习单位经理和实习老师的沟通、调研,我们发现这种传统的实习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对学生的就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1. 毕业实习传统模式的问题分析

1.1 学生角色的转化问题。

在实习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角色的转化,要进入到公司员工这种身份当中去,摆脱学生的稚气,谈吐、思维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在学校,学生在老师眼中就像孩子一样,尤其在当今教育领域大多进行的是一种鼓励式教育方式,学生在这种鼓励中获取信心、获得创作的动力,让自己变得自信,但同时也使他们变得异常脆弱,抗击打能力、抗挫折能力大大降低。而这种心态一旦带入到实习岗位上,就很难适应,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对行业产生畏惧。这个心理上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打击就业的信心,对就业造成困扰。

1.2 设计能力的应用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专业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能够真正的成为一名设计师,驾驭设计、享受设计,但是,学生在刚刚踏入社会的阶段,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更多的是从事一些制图工作,尤其在比较正规的大型公司,这种阶段往往要持续很久,这就需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制图的规范化、效率化、整体化、细节化,是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达到的。所以这种技能上的培训断档又会对学生的就业造成困扰。

2.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制模式产生的背景

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中非常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欧洲的设计艺术水平一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和他们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通过对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意图引用工作室这种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工作室模式在我国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学制形式的问题,因为相对于学群制、分段制、专业制等学制形式来说,完全学分制最能够满足工作室模式的需求,而实施完全学分制的艺术类院校在我国还不多,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将毕业实习这一部分实行专业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培训、设计、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又不必苛求外在配套条件,可以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实施开拓出一种新的模式。

在我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常常会过多地关注虚拟课题的实践,以致使艺术设计教育很难适应企业、行业对高技能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专业工作室制毕业实习模式,无疑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3.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制模式的实施程序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是创建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工作室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模拟的设计公司,工作室即是他们学习、培训的教室,也是他们的公司,工作室主要进行基于企业岗位的、任务驱动的生产性实训,进行校内外专业工作室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专业工作室中,教师全权负责工作室的运行,教师以企业设计师或者虚拟公司的老板身份参与管理、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设计制作生产过程,定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师生在现场教学与项目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作用。工作室的教师有两部分人员组成,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专家组成。对校内教师而言,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用的专业设计技能,如较强的专业认知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电脑制图能力、社会沟通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很少有专业教师同时具备,因此,专业工作室就需要由几名各有所长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可以解决学生从实训单位带回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通过专业工作室,教师的责任感、钻研能力、个人的综合设计能力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

专业工作室中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时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或者公司的员工这样的角色。学生需要在工作室里完成教师布置的虚拟课题,在指定的公司里面完成企业实际项目,进行设计的再创造。通过这样的实践,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针对学生在实训单位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耐心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实训单位的需求,同时也能使学生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这就要求专业工作室的老师们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方面的问题,还要及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这种专业工作室制的毕业实习模式,可以解决传统实习模式带来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台,在这里,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把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专业技能淋漓尽致的发挥,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设计艺术,2004,(4)

[2]吴国强,设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模式探究[J],装饰,2004,(9)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67-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顶岗实习成为高校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类专业也不类外。但当前各高校艺术类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实习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问题,通过制度设计和人文关怀化解、规避、降低风险,探索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保证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且卓有成效。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

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实用的艺术门类进入各高校的教学体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特色学科,其具有的社会性强、实践性、专业知识更新快等特征要求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紧贴社会、紧贴职业岗位的需求。顶岗实习的实施,将使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的置身于职业工作的真实环境中,有了真枪实战的锻炼机会,才能亲身感受到社会、企业、岗位对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要求。目前,顶岗实习在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得到广泛开展,取得的一些效果。但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特殊的专业性质使得目前能提供大量实习岗位的企业有限,很多企业一般一次只能接受2―3人,导致学生实习地点区域跨越大、企业为顶岗实习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性质有所局限等情况,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一是实习单位的分散性,加大学校的管理难度;二是实习岗位的单一性,进广告公司的就基本是做平面,进摄影公司的就基本是修图等,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三是设计公司多为小型的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也很难安排专门的企业导师进行指导;四是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存在着工作时间不规律、赶工、性质单调、报酬支付延后等情况,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抵触情绪,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使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面临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二、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实习协议缺失或瑕疵风险

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从理论上讲,学生、学校、企业应当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但由于合同三方的经济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未签订书面顶岗实习协议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即使签订有实习协议,协议内容也存在瑕疵,比如仅约定实习单位纪律、免责事由等而缺乏实习报酬、实习安全等条款。

(二)合法权益侵权风险

当前国家有关顶岗实习法律法规的缺乏导致高校顶岗实习处于法律管理中的“真空地带”,造成高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容易遭遇合法权益侵权无法可依的风险。例如在实践中,有些设计企业将实习学生当成无偿或廉价劳动力,拒付、克扣、拖欠报酬;加班加点持续劳动;为节约成本不提供岗前培训或岗前培训走过场;随意辞退等,导致学生的报酬权、休息权、培训权、安全保护权等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劳动安全事故突发及救济风险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工作任务,比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到建材市场购买材料,到装修施工现场进行测量等,这就必然存在劳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正式员工相比,学生专业技能不够娴熟和全面,操作不够规范,事故风险防范意识单薄,更容易遭遇劳动安全事故,威胁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违法犯罪事件发生风险

由于艺术设计类企业大部分规模不大,实习学生接纳量较小,将造成艺术设计类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地点较为分散,管理信息不畅,学校管理难度增大。同时,某些学生自律性较差、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落差大等原因,导致顶岗实习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三、顶岗实习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健全的顶岗实习法律体系

1.尽快落实顶岗实习单行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颁布和实施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有关顶岗实习的法律规定,大多立法层级较低、内容零星缺乏系统性。2012教育部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规定》)弥补了顶岗实习相关法律的空白,但目前尚未正式颁布实施。为尽快规范高校的顶岗实习,相关部门应尽快根据征求意见加紧修改完善《规定》相关内容,同时为更好的发挥《规定》的作用,应提高《规定》的效力等级,由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颁布实施。

2.全面推行实施顶岗实习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当前,顶岗实习中劳动安全事故频发,由于顶岗实习学生依然是学生身份,难以按劳动法规和工伤保险条例处理享受工伤保险社会保障,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发达国家推行的赔偿责任社会化,推行实施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借助保险制度分散风险。

3.建立侵权、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在顶岗实习中频发的侵权行为、劳动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在顶岗实习中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严重失职造成事故发生的企业、学校相关责任人,应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同时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二)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共同责任体系

1.政府

(1)加强政府协调、监督和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顶岗实习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当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做好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顶岗实习信息备案与审查制度,确保学校派出学生过程合法、学生自身条件合法、接受实习单位资质合法,三方共同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且内容合法;建立顶岗实习定期监察制度;建立顶岗实习质量评估及信息公开制度,对顶岗实习三方的实习质量进行评估并定期公开,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之间的良性竞争。

(2)加大政府扶持和激励力度

建立财税优惠政策,对于积极参与顶岗实习的资质合法的单位给与减免税收或财政补贴的方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有效开展顶岗实习的职院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建立激励制度,对在顶岗实习质量评估中表现优秀的实习单位、职院、学生进行表彰和嘉奖,推动顶岗实习的健康发展。

2.高校

(1)优选顶岗实习单位

高校应在切实考察顶岗实习单位后,慎重选择建立一批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艺术设计类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保障学生在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顶岗实习。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高校应当成立专门的负责实践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委派专人管理学生的实习实训;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为规范顶岗实习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机制,顶岗前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安全、纪律教育,顶岗过程中与实习单位进行常态联系跟踪管理,顶岗后进行总结教育。

(3)依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牵头组织学校、学生、艺术设计企业三方签订实习协议,用合同规范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实习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分散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发现各种隐患并排除。

3.企业

(1)切实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

企业应当积极接收学生来进行顶岗实习;按法律规定和三方实习协议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和必要的实习条件,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

(2)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在顶岗实习前,企业应当对学生进行实习纪律、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知识培训;在顶岗过程中指派设计指导老师进行职业技能的指导;加强岗位外的风险管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构建定期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客观向学院反馈学生实习真实情况,确保顶岗实习任务的完成。

(三)构建学生法律意识强化机制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升学生自我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依法自律、依法维权的法律观念。同时,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应遵纪守法、加强自律、提升自我保护和维权能力。在意外发生或遭遇合法权利侵权时,能求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或诉诸法院,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舒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法律风险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03).

[2]徐升.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法律风险[J].教育探索,2012,(07).

作者简介: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6

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管理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顶岗实习教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得出顶岗实习对于该专业学生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拟构建出一套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 :质量监控体系;顶岗实习;高职环境艺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89-02

一、现状分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了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顶岗实习”提出至今,校企合作双重管理的机制还不成熟,学生实习地域分散,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效果。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如下问题:

(一)交叉管理不容易

学生离开学校来到企业实习的同时,管理学生的主体从学校转移到了企业。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校方和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是互动的交叉管理。但是,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学校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双方要做到管理一致,需要严谨、完善的管理体制。

(二)分散管理不容易

由于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活动,所以学生不仅仅只在一家企业进行实习。实际情况是他们分散在多个企业进行实习,这就导致了学校很难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

(三)专业对口不容易

每年大量的高职学生面临顶岗实习,院校和专业需要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支持,才能使每个学生走向他既定专业的岗位。有的院校因为规模及地理条件的影响,导致不能安排所有学生的岗位,有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企业,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专业要素。

二、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顶岗实习”。为了使顶岗实习效果达到一个新高度,高职院校往往会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通过生产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要实现这种校企双方互动实践的顶岗实习教学和教学监控,则需要有力的管理及监控体系支持。

三、研究目的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环境艺术,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学科众多,但可以略分成三大块,即“美学、设计、工程”。如果说“美学”是这个专业的理论知识,那么“设计”和“工程”就是实践知识。设计与工程所包含的实践范围很广泛,顶岗实习的学生们可以进入: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效果图设计、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工程管理、施工监理等行业。同一专业如此多种类的实习岗位,是环艺专业的特点,这也使顶岗实习的管理复杂于其他专业。

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建立健全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监控体系,使环艺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受益,学生能以校外实习岗位为依托落实工作岗位,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

四、解决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的含义

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用以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和监控机制,通过这套机制的有效运作实现顶岗实习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般由校、院(系)、室(专业)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二)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拟建

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监控假设有两个层面:一是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分为纵向和横向管理。纵向管理包括校级、院级、专业级的三级管理机构。横向管理是指校方对企业方的管理机构。二是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5个子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是制度子系统、目标子系统、运行子系统、条件保障系统、质量评价反馈系统。这5个子系统相互联系,最终使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1.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

为确保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实现对顶岗实习质量有效监控,我们将以校级管理为首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为教学指导,然后再由院级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和环艺设计专业级的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组成三级管理机构。在三级管理机构中,管理流向有至上而下和从下往上两条线路。至上而下主要是指,校级指导院级、院级指导专业级。环艺专业实习企业种类众多,院级指导专业级的时候就得因企业性质而异,制定适合不同企业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专业级更是要做到具体管理,如具体到某某老师管理进入某一类型企业的学生。从下往上是指,下级组织应将顶岗实习中各种有用信息反馈给上级领导,便于进一步优化和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校方对企业方的管理机构,存在校方三级机构任何一级对企业方的管理及互动,这是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其中,专业级是管理的关键,老师、学生、企业需要密切配合(见图1)。

2.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

顶岗实习的三级管理机制确定以后,还需针对其管理再建立一个质量监控体系,这样才能检验之前的三级管理是否有效、到位,它由5个子系统构成(见图2)。

(1)条件保障子系统

寻找一批稳定的顶岗实习企业(基地)对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有了稳定的实习地点,还需要稳定的师资力量,无论是学校的专业老师还是企业的“师傅”都得到位,否则学生容易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迷路”,偏离实习的目标,导致达不到顶岗实习教学的质量目标。这个子系统应由校、院级顶岗实习领导组来牵头完成。

(2)制度子系统

“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制度子系统就是“制度”的制度。顶岗实习中,校企双方通过各种制度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也通过制度来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实现顶岗实习目标及目标考核。这个子系统应由院级顶岗实习小组来制定、实施。

(3)目标子系统

环艺专业顶岗管理的目标有:实习质量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等。其中质量目标是监控的重点。学生通过实习质量来证明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的好坏。各项目标的制定对顶岗实习的效果非常关键,目标定得过高会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非常吃力;目标定低了会使学生觉得顶岗实习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轻视了顶岗实习教学。只有当目标设定恰到好处才能通过顶岗实习达到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这个目标由质量管理第三级环艺专业级的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制定,包括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

(4)运行子系统

只要是“监控体系”就会有相应的运作模式。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运行机构、教学机构、管理机构、监控机构、评估反馈机构等。这些机构支持顶岗实习的三级管理。

(5)质量评价反馈系统

顶岗实习效果是好是坏需要借助环艺专业教学评估来实现。这项子系统实现评价资料评价各管理级别及学生、企业等,收集、整理评价资料以后,找到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7

二、提高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8

1.1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方面没有充分考虑专业的实践性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内容上一般都是以专业知识介绍为主的。然而,这些专业英语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宽窄不一,选用的文章多数重理论知识介绍轻实践应用分析。有些教材选取的文章把艺术设计中的主要门类涵盖其中,以话题划分单元。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艺术英语教程》(一共三册)和《大学艺术英语教程》(一共四册)(2009年版),话题涵盖了与艺术有关的音乐、舞蹈、绘画、动画、建筑等各个方面。这类教材包含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十分宽广,然而过多注重艺术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又如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广告英语教程》(2007年版)一书,其教学内容涉及广告、广告策划、品牌管理等,理论性很强,几乎没有涉及广告设计实践。谭淑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程》(2011年版),题材涉及设计历史、设计名家、设计技巧等。明兰主编的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艺术与设计专业规划教材《艺术设计专业英语》还囊括了中国艺术和设计教育等。这一类的教材虽然专业知识范围相对缩小,但仍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没有充分考虑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专业知识点的介绍偏少。

1.2教学内容在语言运用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需求

大多数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都很不理想,虽然经过了一年的大学基础英语学习,他们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学习专业英语的时候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偏重理论知识介绍,选取的文章多来自国外设计网站等其他资源中的英文原文节选,文中的句子较长,生词较多,语法结构复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通过单一的阅读及语法、词汇练习和英汉互译等传统方式来进行英语的学习,缺少对于专业词汇与句型在设计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训练,忽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应用需求,不注意对学生在专业英语听说方面的培养,从而体现不出语言教学的实践性与交际性。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专业核心基础英语》(2007出版)虽然在专业内容方面范围合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介绍并重,但是缺少语言应用尤其是听说应用方面的练习和指导。而重庆大学出版社的《艺术类大学英语》(2011年版)在专业英语的口语能力训练方面设置的模块则值得借鉴。

1.3教材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

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不足,普遍认为英语对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用处甚微。但是他们具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专业学习,专业上的优秀表现带给他们很强的成就感。他们具有活跃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待学习也有特殊的心理倾向。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想常常呈跳跃性,但条理性不够;个性特点鲜明,开朗活泼,但是情绪容易波动。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思维特点,甚至个性特点,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充分予以考虑。然而,如今市面上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编排上仍是以纯文字的篇章和练习为主要呈现形式,极容易使艺术设计类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倦情绪,削弱了他们对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笔者在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中,使用过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广告英语教程》(2007年版)一书,学生普遍认为课文编排上缺乏有趣的图片等其他内容呈现形式,一看就觉得课文内容很难,学习不久之后就开始转移注意力了。

2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设想

2.1教材内容在专业知识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专业英语教材是艺术设计类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平台。专业英语教材应主要采用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文章,但是应当根据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涵盖学科内的各个专业涉及的主要方面,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室内设计、展览设计等,不宜太过宽泛。同时,文章内介绍的专业知识应难度适中,与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内容有所呼应,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性的文章宜选用最新的艺术设计资讯,从而保证设计思潮与技术的前沿性,以便开拓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还应增加一些与理论性文章相互关联的实践应用性的文章,例如,设计思路的形成、优秀设计作品赏析、设计软件的更新介绍等。在文章内容的比例上,力求理论性文章与实践性文章的比例合理分配。在实践性文章中,可介绍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材料、设计中的各种操作等相关词汇和表达,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营造一个熟悉的专业实践环境。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材,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国外最新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革新动向,也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专业英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2.2教材内容在语言应用上阅读与听说相互支持

考虑到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专业英语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应当选用生词量适度的专业英语阅读文章,对长难句和复杂语法结构进行必要的注释和练习,降低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语法和词汇功底,继续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应当训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专业英语文章内容做笔记、写提纲,培养学生对内容熟悉的有关专业的文字材料的英汉互译能力。此外,为了给学生创造运用专业英语的环境,增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应当增加听说板块,听力内容可以是艺术设计相关主题的简短会话、报告、讲座、新闻等,口语练习可以是艺术设计相关主题的作品展示、艺术家介绍、话题讨论等。听说板块的内容与阅读板块的内容相互呼应,在专业词汇和普通词汇的拓展上相互支持,提供给学生反复练习和使用的机会,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使学生在交际和实践中为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应用专业英语做好了准备。

2.3教材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文字与图形相互补充

针对上文分析的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特点,甚至个性特点,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当更加丰富多彩,而不仅仅是纯文字的阅读文章和练习题。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文章而言,纯文字的理论讲述显得生涩难懂,应该适当地配以图片或图形予以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文章核心内容的图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也能激起和保持艺术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艺术设计类的实践性文章,更应当充分考虑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较强的图形思维能力,将文章中提到的实践操作通过相关的图片或者图形与专业英语词汇相对接,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专业环境中加深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图形对文字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文字又对图形中反映的信息有系统的描述,这样的教材内容呈现形式考虑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9

二、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价值

具体而言,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有效促进高等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而言,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和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在当前高等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果高校任课教师能够给充分发掘和利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从而使多媒体设备、教材等静态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可以有效拓展高等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开发领域,丰富课程资源研究内容,从而使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2.可有有效提高学生高等艺术设计学习兴趣

在高等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其资源主要来源于学生,并且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相连,无论是从课程资源表现形式,还是在课程资源内容上,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积极活动,促进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探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对于高等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具体而言,高等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建构,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关注他们的学习行为,而且还要以教育研究者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3.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高等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转变教学思路,用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只是结构,开拓教学视野,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综合只是素养。第三,教师要根据高等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要求,善于发现并巧妙处理问题,在不断实践中反思提升,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提升路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三、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策

1.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管理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改革,教育理念经历重要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时大约从以前的3000课时减少到目前的2400课时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时间去思考和探究。网络教育风靡全球的时代,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必须要将学生自主学习理念渗透到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通过网络将学生艺术设计的时间和空间连接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学习,随时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而且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更好实现双向互动。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课堂学生人数较多、课程周期时间较短,而且艺术设计课程周期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很大不同。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上课周期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学生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把一门课程学习结束,许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刚刚有感觉了,课程就结束了,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课堂之外的其他途径学习,虽然有的教师开通了学习论坛或者QQ群,但是他们更多希望有一个专业的平台,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学习交流,可以拓展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途径和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学习、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教学资源,例如学生学习作品和成果,教师讲义和教案等,放在网络平台之上,让学生相互学习,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不断拓展生成性课程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共同利用。

2.合理设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设计的前提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化,要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设计一个合理的课程菜单。第一,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课程设计上,要针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特点,设计基础概念、理念、能力培养、方法论和知识点展开,考虑到艺术设计各个专业共性,强调对艺术设计基础大概念的认识,构建更多的多方向、多元和多位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在相关生成性课程资源设计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图形设计、人体工程学、表现技法、字体设计、版式设计、装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重点课程资源设计。第二,在进入自主选课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进行“自助式”教学,这个阶段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削枝强干,建立专业课程群,例如有关视觉方面的专业课程群,多媒体设计、材料与工艺、专题研究、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中外建筑史、书籍设计、招贴设计、应用软件、包装设计等,在这个阶段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设计过程中,重点选择4-6门便于师生互动、教师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课程,进行试点试验教学,积累相关经验以后,再进一步推行,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生成性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适应角色转变,更加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3.构建立体化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在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都受到很多限制,难以进行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学习,要想让学生有更加有效的课外学习,在提供网络课程资源平台的同时,还要在生成性课程资源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一些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参观等活动,布置一些学习交流环节,让这种新的课程资源更好促进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学习中得到全面提升。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例10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等都容易产生相对滞后的现象。目前,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要求日益提高,且日益专业化。一般高等院校为学生安排的专业科目比较多,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生无法做到对专一的设计做深入的研究,对于艺术设计的掌握宽泛但不深入。教学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导致学校对于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规格不能实时更新。据调查,试办艺术设计专业超过十年教学的高校当中,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面,每年都会修订培养计划和大纲的仅仅占到百分之十左右,有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已经有六年没有修订过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了,从来没有修订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有接近三分之一,最近三年修订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大约占到三分之一不到。从这些学校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的修订和完善的时间周期来看,很多学校的培养计划已经很难适应高校的专业培养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在确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时,不能够按照社会真正的人才需求去制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留下很大的隐患。

2.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关联不大,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严重脱节。

当前教育部检验、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是培养学生的就业状况,这就要求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应该与市场反馈的信息保持一致的,社会需要什么专业类型的人才,学校就应该按照这个方向去设置学生的学习课程,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发展,国家也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一些与人们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专业不断涌现,比如计算机应用艺术、室内装潢设计、数字艺术设计、网页艺术设计、文艺编辑等。不断涌现的新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大多设置的都是相似的传统艺术教育方向,没有立足院校本身的优势条件和发展状况,一味按照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块进行人才培养,容易导致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3.教学方法上忽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色——实践性。

作为一门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生活的实用性学科,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艺性和实践性。但就目前学科设计来看,大多数院校在教学过程都以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除了时间短暂的毕业实习之外,很少有时间参加实践学习,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进入社会后很难适应用人企业的要求。同时学校课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外延度不够。当前学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求能力比较低,造成学生单纯注重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忽视了其他知识的学习。然而实际应用中艺术设计会涉及传统文化、建筑、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构架,这必然要求学校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传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4.随着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院校竞争比较激烈,部分院校出现生源减少、招生困难的情况。

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成本比较高,学费基本保持在每学期万元以上,全国各类高校都在扩大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招生,许多院校的许多院校的艺术设计类在校生从90年代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人,十年翻了近十倍。另一方面,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遍地开花,导致艺术生在专业素质上普遍有所下降,部分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面也缺乏独特性和前瞻性,这些都容易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反过来亦会影响到高等院校的招生情况,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于学校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

二、构建市场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的意义

艺术设计作为一项应用性极强的教育学科,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沦、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形式。同其他教育学科门类一样,艺术设计专业一样热衷于办“特色教育”。那么,高职院校开办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化艺术设计专业意义何在呢?

(一)促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更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技信息化成为竞争中日益重要的元素之一。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更新程度、观念和产品的创新程度。同等条件下,技术设计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当一项技术在市场推广之后,企业对于产品的研发不存在技术优势,只有转而取得设计优势才能够赢得市场。例如,家具市场上,哪种产品销路最好。目前市场上家具生产的设备、工艺基本不相上下,消费者将眼光更多的转向家具的设计方面。市场经济对于设计要求的提高,给设计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高等院校开展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对于学生的要求亦会具体化,更能适应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有利于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艺术设计是一门时代感极强、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涉及文化、经济、建筑、科技、市场等多方面的内容,掺杂着技术和艺术的元素,不仅考验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更是对设计人员审美、感知、想象等综合素质的考验。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艺术设计的创作思维如果停滞,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就只能被市场淘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走市场导向下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只有符合市场流行前线的设计,才会受到公众的欢迎。因此,选择市场为导向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是培养社会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使艺术设计专业向更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对市场进行的调研,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巨大的就业缺口促使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大规模招生,院校之间竞争变得比较激烈。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成本比较高,学费基本保持在每学期万元左右,稍有名气的院校学费可高达每学期一万五,即使如此,良好的就业前景还是吸引了很多学生选择报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费是学校教育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市场为导向的特色教育,可以使该专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更好地促进学生毕业就业,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报考,能够在遍地开花的艺术设计专业市场中保持较好的竞争力。

三、如何构建市场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要想在与数目众多的高校竞争占据优势地位,必须努力改变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建设市场为导向的特色专业,培养更多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艺术设计专业。

(一)加强艺术设计专业与市场接壤,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努力尝试与当地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商谈签订培养协议,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培养目标为企业进行定向培养人才,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通过与市场上企业进行沟通协商,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内接受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实践锻炼。学生直面市场,在实践中感受艺术设计工作的内容、性质,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以及对专业的热爱度等等都很有帮助,进而为学生毕业后迅速融入市场奠定良好发展基础。除此之外,学校鼓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作为学校与社会、企业交流的窗口,使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工作室来,在实践中与教师实时互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平台上锻炼自己。

(二)实行倾斜性扶持政策,推动艺术设计专业进一步市场化

要想使艺术设计专业走出市场导向的特色化教育道路,高校管理者必须给予政策上的照顾和倾斜。一般高校领导兼顾学校各个专业的发展情况,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给予关注度不够。相比其他本科院校,普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处境相当尴尬。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争取社会大型企业的合作办学的同时,需要高校管理者增加其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给予资金支持来改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用具及设备,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三)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殊的课程及教材。”建设市场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艺术设计教育要面向市场,以市场的实际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组织学校专业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教材的研讨与编写,为学生使用符合市场发展行情的最新教材做出贡献。

(四)确立市场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要根据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于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来不断调整学校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建立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艺术培养目标,加强学生技术性课程的学习,开发符合市场发展的新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同时也可以改善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严峻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