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混凝土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21:15

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技术例1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混凝土在房建,公路,铁路等领域内发

展迅速,然而也出现了不少的质量事故,在这里,针对混凝土保证质量的措施,

我来简要谈谈混凝土施工技术即水泥混凝土的搅拌与灌注要点,因为混凝土的质

量不但与配合比有关,而且与搅拌和灌注也有密切的联系,一旦采用的搅拌方法

与灌注方法不合适,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混凝土的概述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2、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结构上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人工材料,由于结构本身组成成分及承载受力特点,在周围环境中水及侵蚀性介质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将出现裂缝、破碎、酥裂、磨损、溶蚀等现象。

3、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经常由于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地基变形、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和结构受荷、设计结构等原因造成建筑工程局部甚至整体工程的质量问题。积极改进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是减少和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4.1混凝土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

4.2混凝土浇筑

4.2.1单独基础浇筑。

4.2.1.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必使砂浆充满模板。

4.2.1.2浇筑台阶式柱基时,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

4.2.1.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

4.2.1.4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

4.2.1.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4.2.1.6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

4.2.1.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4.2.2条形基础浇筑。

4.2.2.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4.2.2.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4.2.3设备基础浇筑。

4.2.3.1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4.2.3.2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要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5、混凝土的保护和养护

采取措施对所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护,以防止风、阳光、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剧烈的温度变化、过早发生的载荷、偏转、冲击、及地下水侵入等因素对混凝土造成的有害影响。保养措施须从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刻开始至少持续进行14天。

外伸钢结构的温度应保持在5℃到45℃间。

所有的外露混凝土表面应在浇筑完成后至少14天内保持潮湿,所用的养护膜可以在水中使用、无毒并不染色。养护膜按厂家的说明使用。

养护膜在没有模板的混凝土浇筑9个小时内或在立墙(混凝土)去掉模板后的一个小时内使用。用养护模保养的混凝土应避开干风和日晒。防水混凝土或要加涂层的混凝土表面不使用养护摸。

在用了养护剂的60分钟里,养护剂必须稳定并阻碍水从混凝土表面蒸发。养护剂在使用后的三个星期里应该是不会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不会裂,剥落或分解,否则采用其它有效养护措施补救。

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宿迁市万福隆农贸商城工程位于市区发展大道415号,本工程为集农贸市场与住宅与一体的商住工程,本工程一、二层为整体农贸商城,三至五层为住宅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2000㎡。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

6.1施工前,由项目部向检测中心实验室报混凝土配合比委托单,说明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量、浇筑部位及浇筑要求。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坍落度允许偏差±30mm。

6.2现场混凝土施工作业条件:

6.2.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予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复合设计要求,办好隐蔽验收。

6.2.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6.2.3水泥、砂石及外加挤等经检查复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单。

6.3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检查模板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模板支撑系统是否可靠,检查钢筋和预埋件位置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办理完隐蔽验收。框架柱浇筑前,底部应先铺水泥净浆,再铺30~50厚的1:1水泥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应为振捣棒长度的1.25倍,如Ф50振动棒分层厚度为43~48cm,Ф30振动棒分层厚度为33cm,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是否密实。梁板混凝土施工: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底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梁柱节点钢筋较密,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或辅以人工钢钎振捣。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踏步的1/3的部位,施工缝处理同梁板。

7、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混凝土技术例2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成为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施工形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能够准确地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同时要保证施工质量,打造出质量上乘的建筑工程。本文对混凝土的基本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强调了要加强对成品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的搅拌与浇筑

1.1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拌合时的重要控制参数。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1工作班或每1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2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1.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问题: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施工环节的实际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

2、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般不得留置施工缝,各种混凝土材料和设备机具必须保证供应;基础顶面施工缝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置;墙柱甩出钢筋必须加以保护,避免混凝土污染钢筋;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还要检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混凝土浇筑、振捣:独立基础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铺摊混凝土并及时振捣,振动棒插入点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为准。柱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搓处先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利用混凝土杆检查浇筑高度,一般控制在40cm左右;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接搓处应撮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柱墙混凝土施工:在柱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洞口浇筑时,要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保证振捣密实。在振捣过程中,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应小于50cm.门洞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顶板混凝土施工: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钢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表面拉毛。

3、混凝土养护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大面积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养护。当气温低于50C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成品完成之后,要注意养护成品。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在楼板上搭设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浇筑人行道,保证楼板钢筋的负弯矩钢筋的位置;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模上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已经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对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要专人及时地清理干净,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时清理干净;对阳角等易碰坏的地方,应当有保护措施,专入负责;顶板混凝土及防水工程完工后,应尽快进行回填土工作。

结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混凝土施工新技术的开发,从而有助于优化建筑施工形式和方法,为我国的建筑业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为促进我国建筑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混凝土技术例3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特点原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许多地方有较长的寒冷季节。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国内外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认为,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混凝土早期浸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像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

一、进入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特点

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案人员,要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工程所处地理位置, 编制相应的冬季施工方案。方案的编制要保证工程质量, 经济合理, 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 施工方案的工期要与计划工期相符。 施工方案中应体现施工程序, 施工方法, 现场布置, 设备、 材料、 工具等的供应计划, 安全防火措施, 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

2、进入冬季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学习冬季施工方案并向班组进行交底, 学习冬季施工的有关技术知识, 重点学习防火知识, 明确职责, 经考试合格后, 方可上岗。

3、在进入冬季前对所有机械设备做全面的维修和保养, 及时更换机械设备的油, 检查机械设备防冻液是否充足, 未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 当停止工作时要将设备停放在暖棚车间内。对加水、 加油部件勤检查、 勤更换, 防止冻裂设备。

4、在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现场要作好防寒保暖工作, 职工住房及仓库必须达到过冬条件, 检查施工仓库中冬季用品是否充足。 排除现场积水, 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修整, 保证道路的畅通, 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 做好排水措施, 消除现场施工用水、 用气造成的场地结冰现象。 对人行道路、 脚手架上、 跳板和作业场所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

二、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原理

冬季混凝土施工,水形态的变化是抑制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素。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浇筑后逐渐凝结、硬化,直至达到设计强度。水化作用速度与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有关,主要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升高,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温度降低到0 ℃时,混凝土中部分水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参与水化作用的水减少,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混凝土中的水完全结冰,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混凝土强度不再增长。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9 %,当混凝土毛细孔含水率超过91.7 %时,结冰会产生2 500 kg/cm2 的冰胀应力,大于水泥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其强度降低。水变成冰后,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钢筋的黏结力,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冰凌融化后,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新浇混凝土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对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极为重要。可增加混凝土内部液相,减少固相。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1、原材料的选用

(1)水泥:选取质量较好的硅酸盐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其强度等级应大于42.5 级,且水泥用量不低于300 kg/m3。水泥使用前1~2 d 置于暖房内预热,不能过早,同时注意保持水泥周围环境干燥。

(2)石子:粒径5~25 mm 的碎石,含泥量为0.7%。泥块含量为0.2%。

(3)砂子:细度模数为2.5,含泥量为2.2%,泥块含量为0.6%。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不能含有冰块、雪团以及易冻裂的物质。

(4)早强减水剂: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减水剂1‰~3‰(根据实际温度和实验配比),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工作性能进行观察和抽检,严格控制坍落度。

2 、防冻外加剂法

为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可在材料中加入防冻外加剂。使用较多的是氯盐类早强剂, 它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延缓冰冻, 但它对强筋有锈蚀作用, 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高湿环境中的结构、靠近电源的结构等工程不能使用氯盐类早强剂。在掺用氯化钙时, 要加入2~5%的亚硝酸钠阻锈剂, 我国多年广泛使用的亚硝酸钠―――三乙醇胺复合早强剂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同种水泥制成晶胚, 以促进结晶成长, 能加速水泥硬强并提高SB 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4、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冬季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上午,因为此时的大气温度逐渐上升,与出机温差相对较小,减少温度散失,对混凝土早期正常养护非常有利。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混凝土运输车外包裹保温措施,并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

混凝土浇筑前,先清理模板(尽量避免使用铁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在施工操作上,冬季施工混凝土应该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应比常温时有所增加、振捣时不留死角,保证混凝土能充分填满模板的各个角落,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量按负温混凝土要求施工,应根据混凝土浇筑5 天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 15℃ ~ 10℃、 10℃ ~ 5℃ 时宜分别采用规定的 10℃、 5℃ 的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 5℃时,可采用早强减水剂并用保温材料覆盖。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在负温下硬化是缓慢的,硬化过程可能出现受冻过程。也就是说,硬化过程和受冻过程同时发生。在负温养护时,由于热交换作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要做相应的后移,温度越低水泥的硬化过程越慢,养护期越长。若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受冻、水泥水化处于刚刚开始阶段,混凝土仍保持其塑性性质,此时受冻只影响其可施工性,而损坏不了混凝土本身物理性质。若混凝土进入凝结期以后受冻。而混凝土结构正在形成阶段。受冻既要破坏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又会导致混凝土本身强度及耐久性显著降低。

负温养护期间,混凝土由初温受冻不会突然出现,在施工现场也不会出现所谓速冻的条件。即使在严寒的条件下有剧烈降温的可能性,混凝土也会有一个适当的水化过程。冬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冻害事故,多数是在初凝期以后受冻所致。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至终凝期间采取强有力的养护措施,会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屋建筑业与基础建设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混凝土生产单位,必须提前做好冬期生产施工准备,以便顺利进入正常的冬季生产施工状态。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否要防止混凝土是早期受冻,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需从原材料、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低温季节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技术例4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行业的材料发展,比较突出的就是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它之所以这样的受关注,就在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在渗透性和强度上比起以往的传统建筑料有着很大的提高。同时,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在对裂缝的控制和治理上有着比较突出的效果,在协调各种结构之间的同时还能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但是,这种结构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自缩以及仍然存在的裂缝问题,是建筑专家们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的提高。

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1.预拌混凝土的应用技术

加强搅拌站的技术改造,以适应现代混凝土拌制的要求。搅拌站改造的重点是采用先进的搅拌设备和可靠的计量装置。搅拌站应逐步做到机械上料、计算机计量控制和管理;选用强制式或倾卸式搅拌机;应用散装水泥,并有外加剂和超细活性掺后料的贮存和加入装置:要有与企业资质相适应的实验室。以满足各种性能混凝土配制和拌制的要求;有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严格控制粉尘、噪声和水质的污染。从工艺、材料和设备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成本。

2.应用当地材料,配制多种性能要求的高强混凝土

继续提高C50、C55、C60级的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比重.切实解决工程应用中匀质性、不透

水性、低收缩性和可泵性的要求。并相应提高其耐久性。扩大C70、C80级高强混凝土的工程试点;开发配制C100级高强混凝土。并应用于试点工程。

3.开发应用超细活性掺合料

超细活性掺合料不仅能改善混凝土中的亚微观结构,提高粗骨料与砂浆之间的界面强度,而且可充填混凝土内部的毛细管.起到增强和密实的作用。超细活性掺合料是由工业废料(硅灰、超细矿渣、粉煤灰、沸石粉或其他工业废渣)经磨细加工而成,一般比表面积应不低于4000cm2/g。应用超细活性掺合料,不仅可改善混凝土性能.而且还可节约水泥。

4.开发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结合工程需要.制订性能指标,应用超塑化剂和超细活性掺合料,配制各种高性能混凝土。当前工程中应用的自密实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都属于高性能混凝土,应扩大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1.高性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温度裂缝。目前,温度裂缝产生主要原因是由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造成的。混凝土浇筑初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混凝土又是热的不良导体,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这种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凝结初期,在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二)干缩裂缝。干缩裂缝是指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一周左右,在干燥的环境下,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导致变形不同而产生的裂缝。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2.高性能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探讨

(一)利用冷却管降温控制裂缝。这个措施的实施时为避免房屋的建筑工程之中的混凝土,针对高性能的混凝土时, 我们发现在硬化的阶段里,内部的温度比较大。我们可以在混凝土的结构的内部先铺埋 冷却管路,等到混凝土浇注完成,就进行通水循环的冷却,管内的水流量一般会控制在1.5m3/h,若是进水的温度发生偏高的现象,水流量也会加快速度。而同时则需要观察冷却管的出,水,保证排放量不会影响施工下一位。高性能混凝土发生了整体的初凝后,我们则需要看情况而对这个部位进行蓄水的保温维护。当然,若是高性能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注浆、压浆的工序填补孔隙。通常,我们采取真空压桨的技术措施。

(二)实施温控防裂措施。改善骨料的级配,采用一些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加人引气剂或是塑化剂等,减少混凝土当中水泥的用量;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可以添加冷却水,这样能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在炎热的天气下要是浇筑混凝土,尤其是浇注是高性能的混凝土之时要尽量的降低浇筑厚度,尽最将这个度控制在500毫米内,便于表面的散热。进行第二层浇筑的时候,需要在第一段的混凝土未发生初凝之前来完成;要根据混凝土浇注体积进行上、下、中各个部分的测温.定时的测定内外温度,还要通过外保内降的方式控制温度差在20℃。合理的设定拆模时间,要避免混凝土的表面发生一些急剧降温从而产生温度梯度。必须加强保温的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注后要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另外,应尽量避免在大雨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意见

1、加速标准规范的修订

标准规范是设计、施工人员工作的主要依据。针对目前标准规范落后问题。应加大对标准规范研究的投入,开展各项基础技术研究。对目前标准规范.着手进行修订.为全面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提供技术标准。

2、制定相关行政法律法规

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同时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健全与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相关的建设法规,以使设计、施工单位在应用高性能混凝土过程中有据可循。为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组织推广应用工作

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需要建设参与单位共同努力.需要引起政策制订者、建设主管部门和设计、施工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并达成共识,确实认识到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是我国建设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五.结束语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现在的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这些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就应当注意上面我们提到的问题,正确的进行防护和治理,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工作性、实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施工质量,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晓芝; 韩龙君; 刘明泉 浅析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状态早龄期预测方法山西建筑2007-08-20期刊

[2]潘华惠; 董伟; 姜永康; 王路; 杨立 浅析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科技风2008-12-25期刊

[3]李小果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技术在鹤煤公司三矿的应用研究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2012-10-01会议

[4]肖燎; 张静涛; 黄涛; 潘志文; 谭龙 建筑工程长寿命绿色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技术探索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04-14会议

混凝土技术例5

1.混凝土的材料要求

1.1材料配合比要求

配合比是混凝土投入使用之前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相关的检测以及精确的实验数据,才能够确定适用于具体建筑工程的配合比,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一般情况下,确定了建筑工程的配合比之后,还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水泥量少的、水灰比小的混凝土配合比,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水泥水化热的现象。

1.2材料外加剂

混凝土的开裂,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混凝土的开裂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结构的质量,而选择适当的、合理的外加剂,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开裂现象,比如说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就可以直接的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以及脆性,这样不仅仅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还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反映。

1.3材料骨料的配置

骨科指的是混凝土中的石、砂,这也是混凝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总的来说对于骨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仅仅要具有高强度、高质量,更应该是物理化学性能比较稳定的、没有任何有机杂质的。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应该选择自然a连续级配和碎石,而且最大的粒径不能够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l/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

1.4水泥的要求

混凝土会出现裂缝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泥,因为水泥自身的温度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会造成水泥水化热的发生,从而造成裂缝。正是因为这样,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水泥的质量,比如说坚持使用正规厂家所生产的水泥、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使用低热水泥等等。不仅如此,水泥在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时候.还必须配备相关的质量证明,而建筑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在水泥投入使用之前展开检测工作,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投入使用。

2.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1)进行施工之前,要重视对模板以及支架的检查工作,包括了模板、支架的形状、尺寸以及标高,比如说支架的稳定性是不是良好、模板缝隙与孔洞的封闭情况、预埋件的情况等等,这样才能够确保模板在混凝上浇筑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或者是松动的现象; 2)要注意清理模板里面的杂物,木模板应该先浇水做好湿润工作,以预防多吸收水泥浆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琉松现象,不仅如此,木模板在吸水之后会膨胀挤严拼缝,从而有效的避免漏浆现象; 3)应该检查好钢筋的种类、数量、规格、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除此之外,还必须检查好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以及位置等等,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保证施工的质量; 4)混凝土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就应该进行二次振捣以及初次抹压工艺,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之后应该进行表面性的抹鹾t而在终凝之前应该进行表面二次抹压,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板面的细微龟裂现象。

3.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重视对工人技术的交底工作,严格的控制好踩筋现象,而钢筋工则应该及时的整改板筋位移、松绑、踩筋以及保护层。于此同时,还要强化钢筋工程的验收,保证混凝土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以及上下层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钢筋的锚固长度、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少留施工缝,而楼板找平层厚度也应该符合设计的要求,不宜过厚,混凝土在进行浇注之后,要一次性压平磨光。

4.混凝土的养护要求

混凝土现浇板在进行浇筑完成之后的12h之内都应该做好相关的覆盖养护工作,比如说可以采用麻袋进行覆盖,并且淋水以保证湿度,而对于普通的混凝土在浇筑完之后应该不少于7d的保养,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者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够少于14d的保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的72h之内,不能够进行踩踏、支模以及加荷;在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的时侯,不能够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堆放重物的时侯应该减轻对现浇混凝土板冲击影响。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好施工推载,施工的时侯临时荷载不能够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值内。

5.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带动了建筑业的成长,而混凝土又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质量是不是合格、达标,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成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正是因为这样,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掌握,并且不断的总结、分析,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佑光.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 刘世强. 建筑工程混疆土施工技术的论述[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7).

[3] 叶湛泺.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爰土的施工技术[J]. 技术与市场,2011(3).

[4] 冯学书. 刍议清水混爰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经营蕾理者,2011(5).

混凝土技术例6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特性分析

(一)水泥混凝土组成成分及类型

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主要包含水、水泥、细集料、粗集料、矿物掺和料、化学外加剂等,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将水泥混凝土主要组成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拌合作业,继而形成一混合料进行道路铺筑,最终获得高级刚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包括常规混凝土路面、接缝钢筋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路面等四种。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拥有着良好的使用性能,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载能力强,刚度很大

水泥混凝土化学性能优越,在抗弯、抗拉、抗压等强度上均有极大的优势,承载能力强,具备极好的扩散荷载的能力,使用寿命较长;

2.耐水、耐火性能优越

水泥混凝土具有着优越的耐水、耐火能力,其水稳定性及火稳定性良好,尤其是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水泥混凝土不容易发生热稳定性不足而导致路面受损;

3.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耐候性

水泥混凝土的材料都是属于无机材料,在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标准并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的前提下,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候性,使用寿命较长;

4.耐腐蚀性较强

水泥混凝土的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对盐碱、油等化学物质反应不敏感,具有相当强的抗腐蚀能力;

5.性价比较高,道路养护费用较少

综合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沥青路面施工,可以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价比是相当的高的,其工作量及养护费用不足沥青路面费用的1/3。

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着不错的优势,但在实际水泥混凝土施工中,仍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地产生,主要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不足有关:

1. 水泥混凝土平整度不容易控制,道路舒适性相对沥青路面来说较低;

2. 水泥混凝土具有板体性,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层的抗冲刷性有着较高地要求;

3. 水泥混凝土修筑后养护时间较长,一般要求在14-21d范围内;

4. 水泥混凝土道路修补较为困难。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措施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

1.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准备

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需要将施工所需要的原材料准备妥当。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的原材料为水、水泥、细集料、粗集料、矿物掺和料、化学外加剂、钢筋、粉煤灰等。对每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每项原材料符合标准,并做好保存工作,确保在原材料质量上不出现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直接的关系着混凝土的强度及各种性能,影响着整体路面施工的质量,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保证混凝土性能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2. 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垫面的检验工作

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垫面包含垫层、基层、封层,在进行下垫面检验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垫层的高度、宽度、设置、材料进行检验;对基层厚度、排出渗水能力、路拱控制、横坡等指标进行检验;对封层设计标准进行检验。其中封层的检验尤为重要,封层设计的情况直接关系着路面的耐久性,对路面断板及半刚性基层冲刷有着重要的防护作用。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模板的架设与安装技术措施

1.测量放样

在支模作业之前,需要针对模板安装及摊铺位置进行测量放样的工作,以20m的间隔放置一个中心桩,以100m的间隔设置临时水准点,对路面标高、构造物位置、面板分块进行多次复核测量,保证设计符合标准。

2.模板架设、安装及防黏措施

模板架设之前,一般选择长度为3m的钢制轨模先行架设,并与模板支座连接,利用钢钎将模板与基层固定;进行模板安装时,需要注意模板安装是否稳固,并注意平整度,保持顺直、无扭曲状态,做到相邻模板之间连接紧密不出现较大缝隙,不能有底部漏浆及高低错台现象发生;,模板安装之后,使用施工机械进行振实、平整的过程中要保持模板位置不发生移动;模板安装完毕之后需要进行检验,合格之后需要在与混凝土进行接触的表面涂抹脱模剂或隔离剂,防止漏浆并为后续拆模提供方便。

(三)混凝土浇筑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符合标准之后,进行混凝土拌合作业。

1.混凝土摊铺与振捣工序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尽量使用自卸车进行混凝土准确卸料,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如在混凝土离析情况下进行摊铺、振捣工序,容易在靠近模板处出现蜂窝现象,可以使用人工补料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振捣连续,并避免振捣棒接触到拉杆、模板、钢筋等。

2.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整平饰面作业,整平饰面主要分为滚杠提浆平整、抹面机压浆整平、精整饰面三道程序。整平饰面的效果需要达到路面无抹面痕迹、平整度符合设计标准。

3.模板拆除

在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8MPa的时才可以进行拆模作业,并注意不可损伤板边、板角周围混凝土,模板拆除后需要进行清理工作。

(四)切缝施工

当前进行混凝土路面切缝的设备有普通切缝机、软切缝机、支架切缝机等,切缝方式包括全部软切缝、全部硬切缝及软硬结合切缝。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现状,选择切缝设备,进行切缝方式的选择。

(五)路面养护

路面养护工作直接关系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目前主要的路面养护方式为保湿覆盖结合喷洒养生剂的方式。根据混凝土强度确定路面养护时间,一般来说混凝土路面养护的时间不少于14天,路面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

(六)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

在进行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的时候,需要重视关键质量指标的检测,影响整体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弯拉强度、板厚及平整度。在完成全面的质量检测之后,进行交工验收申请。

三、结语

随着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路面建设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并按照施工规范合理安排工期,进行各项工作的质量检测,保证混凝土路面各项指标符合设计的标准,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树春.浅谈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2):218-218.

混凝土技术例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ith fast growth. People with large buildings demand more and more.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is a new technolog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is only for reference to colleagues.

Keywords: mass concrete; design; cast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V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关键要抓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出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合理的采用施工方案,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工序,加强施工管理,为建设高质量的工程提供更好的保证。

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1)选用水化热低的32.5MPa矿渣水泥,水泥用量仅为340 kg/m3.2)大掺量I级粉煤灰(国外高达30 %)。掺量高达100 kg/m3 ,占水泥用量的29%,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矿渣水泥本身就掺有20%一70%活性或惰性掺合料,再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而且要配制大坍落度的C40混凝土,非常少见。这个掺量巳接近GBJ146-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的上限。

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对材料要求

水泥的水化热是其化合物的成分与细度的函数,所以,通过调整水泥的细度模数和水泥中的矿物组成可以降件水泥的水化热含较多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的水泥的水化热较高,所以制备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熟料中和含量较低和凝结时间较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有研究表明采用低热波特兰水泥可以有效减少水化热,从而降低裂缝的生成如果要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则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延缓水化热的释放。

大体积混凝土中应选用连续级配、粒径较大的粗骨料,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并降低孔隙率和过渡区面积,减少裂缝产生同理,应选用含泥量少、级配良好的中粗砂作为细骨料以降低水化热、收缩变形和裂缝生成。

在混凝土中可以渗加如粉煤灰等火山灰质的矿物掺合料以替代部分水泥,其作用有三:第一,降低单位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减少水化热第二,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细度较水泥高,其“滚珠效应”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改善其工作性能,使混凝土的匀质性提高,便于泵送浇筑第三,粉煤灰等火山灰质的矿物掺合料的火山灰反应可以进一步改善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分布,降低总孔隙率,提高其密实性,从而提高馄凝土的抗掺性和耐久性。

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及措施

1、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

1)合理选择配合比。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和含泥量,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等,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温升,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为降低浇筑温度,采用低温水、石子洒水冷却、砂表面覆盖等方法降低搅拌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使初凝时间延长到6h以上,减缓浇筑速度,并薄层浇筑,以加快浇筑期间热量的散发,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延长混凝土升温期。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18℃以下。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早期湿养护,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以提高早期弹性模量,增强抗裂性,避免降温与干缩共同作用。大体积混凝土降温与干缩同时发生,会导致应力累加,是后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混凝土拆模养护后,随即回填土,整个基础底板部分保持湿润状态,预防在降温期内混凝土产生过大的脱水干缩和湿度变化。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其关键技术包括浇筑工艺和浇筑过程温度控制两个部分。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主要由浇筑、振捣和泌水浮浆处理三个部分在浇筑前,应清除场内杂物、润湿预埋件浇筑中应采用分层浇筑,整个过程要保证下层混凝土凝结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避免冷缝的产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尽可能采用次振捣在振捣时,其插点间的间距要均匀,其间距以相邻间的振捣范围重叠为宜振捣应快插慢拔,时间要一致,最好以表面泛浆及不冒气泡为标准振捣时,应注意欠振、过振及漏振的情况,要着重对有预埋件的部位进行振捣,但要避免振捣器触碰预埋件在浇筑和振捣后,混凝土的表面会有一定的泌水和浮浆,应及时进行清除,并进行压实、抹面,以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2)对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由测温和控温两部分组成。测温管的长度分为两种规格,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在线的上断用胶带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

在测温之前,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形状、尺寸等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测温点,以温度传感器作感温元件,并在埋设前用环氧树脂进行密封根据预先设计的测温点布置情况埋人温度传感器,并对测点进行有效的固定和保护布置完毕后,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编号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应及时进行测温,并立即整理和分析馄凝土内部温度数据,绘制内部温度场和计算温差,以及时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

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要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应在混凝土拌制时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通过配合比的设计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温升,最后,还应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因此,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关键的任务,通过养护,可以使混凝土的表面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降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差,从而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养护通常可以有种形式,一种是先在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膜,然后铺放一层草甸或棉被,最后再在上面加盖一层塑料膜,对于这种形式的养护,注意覆盖混凝土的侧面另一种形式是在混凝土表面蓄水一定深度,其深度根据当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调整养护情况不佳会增大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养护过度可能会导致降温速率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所以,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随时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并随时根据测温的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进行调整。

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导致裂缝的发生的因素也有很多,在施工之前要充分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前进行相应的设计,以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中,应该合理选择混凝土配比,运用科学的养护方案,控制好降温和干燥收缩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大体积缓凝土浇筑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栋民.刘晓庆.关于高性能膨胀混凝土(HPEC)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2]陈广涛,谢井丽.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裂缝控制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2012.01

[3]李丽宏.“三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民营科技.2008.02

混凝土技术例8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081-02

某工程地面混凝土浇筑面积大,在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缝。为控制裂缝,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经专家研究论证决定采用浇筑无缝施工技术。

一、混凝士无缝施工设计

1、设计思路

大面积混凝土路面结构无缝施工设计,关键是对裂缝控制的设计。根据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且混凝土早期(7―10d)温差及收缩变形较大的特点,把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按垂直方向设置施工缝,分为若干小块,每一块为―仓,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这种跳仓浇筑采用了短距离释放应力的办法应对混凝土早期较大的收缩,待混凝土经过早期较大的温差和收缩后,各仓浇筑连接成整体,应对以后较小的收缩,即“先放后抗,抗防兼施,以抗为主”的辩证设计原则。

2、跳仓间距的确定

根据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跳仓间距决定取17米。整个展览馆的平面尺寸为100米×98米,按垂直施工缝分仓,整个区域分成30个网格。

二、混凝土施工工艺

施工时按网格的编号顺序进行跳仓浇筑,如图1所示。在每一网格内,混凝土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毕,不允许出现冷接缝,相邻2块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d。

1、混凝土工程

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则收缩变形越大,且延续的时间越长。在地面施工中,经过试配、选择了配合比为11.824.07,水灰比O.43,水泥用量328kg/m。由于抗折混凝土的石子级配要求用石量较大,所以掺入了O.75%水泥用量的FDN减水剂,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了1O%左右的拌合水,减水后使混凝土回缩量减小。混凝土骨料中的砂子采用中、粗砂,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0.381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每1m3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kg。如用细度较低的砂子,可以加大高效减水剂的剂量,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如工期允许,也可以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因掺入粉煤灰后早期强度较低),因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是正的(缩小变形),而粉煤灰的自生收缩是膨胀变形,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是有益的,另外也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达到减少水和水泥用量的目的。

2、主要技术措施

(1)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在现场进行,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现场砂石采取遮阳降温(因为是夏季),必要时洒水降温,袋装水泥仓库保持空气流通,搅拌时搅拌机每2h浇水1次,混凝土输送管上覆盖麻袋,并洒水保湿。

(2)坍落度严格控制

坍落度控制在(122)cm,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水灰比、坍落度和入模温度进行测定,初始施工时坍落度应每1h检查1次,质量稳定后,2―4h检查1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测试每工作班不应少于2次。

(3)混凝土振捣必须充分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人式振动棒振密振实,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钢管(内装砂子),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用人工抹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水养护7d以上。注意混凝土所处的大气环境,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以控制其出现早期表面裂缝。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饱和状态,使水化作用达到最大的速度,以得到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在养护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连续湿养护(即盖草袋子、洒水养护)时混凝土强度在各龄期均为最高。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处于升温阶段时要适时进行湿养护,以加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强度损失。尤其掺加减水剂后更需要保证养护时间。

混凝土在浇灌4―6h内可能在表面出现塑性裂缝,所以对表面应进行二次至多次压光。

(4)采用二次压光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4h后进行二次压光,有效消除表层的早期塑性裂缝。二次压光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及2层麻袋,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5d。

三、施工控制措施

1、要求搅拌站严格执行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可根据现场材料情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2、混凝土出站前,要求测试坍落度,同时观察和易性,不得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3、浇筑混凝土时,对到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都要求测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并观察其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泌水现象。表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场。

4、混凝土振捣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能漏振、欠振和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振捣时间掌握在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为准。

5、混凝土表面经耐磨处理并压光后立即覆盖塑料布进行保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

6、表面防裂施工技术要点

泵送混凝土经振捣后表面水泥浆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缝,首先,要求在振捣最上一层混凝土时,控制振捣时间,注意避免表层产生太厚浮浆层;除了水泥水化作用影响,外界气温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产生温差,气温的骤降也会增加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温度差的梯度。在浇捣后,必须及时用2m长括尺,将多余浮浆层刮除,按施工员测设的标高控制点,将混凝土表面括拍平整。有凹坑的部位必须用混凝土填平,在混凝土收浆接近初凝时,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光,在混凝土收浆凝固施工期间,除了具体施工人员外,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随意行走,收浆工作完成的面必须同步及时覆盖表面养护保护层。

四、现场监测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小及施工过程中早、中、后期温度升降和应力发展规律,根据本工程地面结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厚度,在不同位置设置了温度监测器,在测点被覆盖、振捣、抹平后记录入模温度。依据大面积混凝土早期升温快,后期降温也较快的特,在温度收缩应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测温时间为30d:1―3d每4h测读1次,3―14d每6h测读1次,以后每12h测读1次,若遇温度突变或温度过高应记录1次。

五、小结

地面结构的“分块跳仓浇筑无缝施工技术”,增强了地面结构的整体性,提升了地面的使用性能,有效地控制了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跳仓施工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缩短了施工工期,施工过程中无需特殊的施工措施,突破了规范要求的规定,实现了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混凝土技术例9

Abstract: the concrete cas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reparation, pouring and crack processing and matters of attention was studied, with strong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crack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浇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混凝土浇筑的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往往被人忽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几何尺寸,而且要获得设计要求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光实,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浇筑质量是比较难控制的,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整体结构有框架结构和大体积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将基础面清理干净,基础面是岩石面要清除松动岩石并且清洗干净,如果基础面是混凝土面,就要凿毛或冲毛,然后冲洗干净,达到设计要求。

2)仓号准备立模是很重要的环节,依据施工图纸,按照测量放线立模后,测量复测合格,打支撑、焊拉杆加固牢,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模板表面要除锈、除灰尘打磨刷脱模剂。房建上使用胶合板时,可以省去这道工序。

3)埋件是混凝土浇筑前期必须完成的一项,按照施工图纸安装钢筋、预埋件、管路等,并且验收合格。

4)验收浇筑,完成埋件、模板、基础面的施工并且每道工序都具备验收条件后方可组织验仓浇筑。振捣设备,人员到位,防雨降温排水设备是否齐全,措施是否可行。

5)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在实际施工中也可以用铺富浆混凝土来代替砂浆(拉西瓦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中就采用这种结合方法)。

6)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仓浇筑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30~50 cm。为了保证振捣棒的有效工作深度,铺料厚度不大于50 cm。

7)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排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8)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溢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下雨天要搭防雨棚,浇筑完的混凝土面上要盖塑料薄膜和彩条布。

9)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10)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每层下料的间隔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1)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后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浇筑完的混凝土上。

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通常不允许留施工缝,特别是水池施工中,这种要求更严格。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入仓浇筑、振捣各工序协调配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浇筑方案:

2.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初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原则是入仓强度与混凝土摊铺面积相匹配

2.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在垂直方向上达到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面已收盘,沿水平浇筑方向继续向前摊铺下一段混凝土,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面积,以防止发生初凝,产生冷缝。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2.3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掺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一般的大型拌合楼都设有制冷楼;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也有用喷雾机喷雾来降低浇筑仓号的环境温度,使得日晒天气里混凝土入仓浇筑的温度设计温度内;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的采取温控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在特殊情况下,可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临时伸缩缝的“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以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在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

2.4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浇筑高度如超过3 m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3混凝土裂缝处理

①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②裂缝开裂较大时,将裂缝凿成V字形凹槽、洗净湿润,刷水泥浆一遍,用1:2或是1:2.5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或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③温度、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视情况采用环氡腔泥或防腐蚀涂料涂裂缝部位或加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④对影响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可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情况采用造孔水泥压力灌浆、化学灌浆的方法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明显降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严重裂缝,应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

4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严格保护预埋件,下料冲击或振捣碰击致使埋件移位的,要及时调整校正,必要时还得测量复测。当浇筑高度大于2 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 m。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 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柱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10 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采用直径30 mm振捣棒,振捣间距为100 mm~200 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5)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地下3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7天,地下1层顶板养护时间为14天。

6)在我国北方冬季施工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开盘浇筑前要用暖风机、电热毯等加热使仓号处于正温环境中才能浇筑,且在浇筑过程中继续加热。仓号收盘后混凝土表面要用保温材料覆盖严实,仓号四周的模板也要用保温材料裹严实。

总结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控制在标准值上,当混凝土入仓时禁止破坏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仓时要均匀铺入,每层厚度大约控制在20~30 cm之间,一般不大于50 cm。这样有利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要迅速进入混凝土内部,缓慢提出,使混凝土中气泡均匀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逸出。振捣棒插入点间距要均匀排列,以防漏振。振捣方法一般采用斜向振捣,其特点是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浆快,易于排出空气,不会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

参考文献:

[11李宏博.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科技资讯,2008,10.

[2]刘宏伟.工业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业,2008,11.

混凝土技术例10

关键词: 混凝土构件;技术创新;美观;清水效果

一、概述

清水混凝土:无表面装饰的混凝土;国内已在桥梁结构、道路设施、大坝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地下室、车库等工程中应用;我局施工的工程项目中有:电厂类:设备基础、主厂房框架、锅炉框架、水塔、烟囱等,变电站类:防火墙等。这些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一次成型,无须抹灰装饰,因施工工期短而降低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公路桥梁、铁路、水利、港口码头、市政等。

二、混凝土构件表面缺陷剖析及对策

2.1混凝土构件表面缺陷成因分析

根据施工经验总结,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存在的缺陷,其主要成因是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不当和配合比不合理,以及选用的模板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通过优选混凝土原材料及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性能、通过优选模板来解决表面的平整度、混凝土表面光洁度、通过改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才能实现清水混凝土效果。

2.2混凝土原材料及外加剂对成品构件的影响及其对策

(1)水泥。实验表明,如果水泥用量过少,W/C增大,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因起砂而失去清水混凝土效果,如果水泥用量加大,混凝土收缩变形增大,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微裂缝的产生,更谈不上清水混凝土效果,因此,合理选用与混凝土环境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应的水泥品种及标号十分重要。所以选择性能可靠、指标稳定的水泥是为清水混凝土创造了第一基础条件。

(2)骨料。根据有关资料和施工实践,我们对混凝土骨料选用问题作了探讨。粗骨料最大粒径增大使界面过渡层结构弱化,混凝土中原始微裂缝特别是界面缝相对也较宽较长。所以粗骨料最大粒径增大,混凝土强度呈下降趋势,这种弱化同时也会降低混凝土耐久性。所以国内外许多学者建议,配制高性能混凝土(HPC)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毫米,中等强度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毫米。骨料级配合理,能满足混凝土最大密实度的要求。为此,我们确定:砂选用级配在二区内;碎石选用5mm―31.5mm的连续级配的石子,为清水混凝土创造了第二基础条件。

(3)配合比中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确定。

①控制用水量。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W/C增大即用水量增加,混凝土成型后表面气泡孔增多,会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粗糙。因此,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就必须解决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问题,而解决这二个问题的途径是:选用高效减水剂控制用水量、加大砂率,以增加混凝土坍落度。

②长期以来,国内外在混凝土中常掺有一定量粉煤灰作为水泥的替代材料,主要作用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填充骨料颗粒的空隙并包裹它们形成层,由于粉煤灰的容重(表观密度)只有水泥的2/3左右,而且粒形好(质量好的粉煤灰含大量玻璃微珠),因此能填充得更密实,在水泥用量较少的混凝土里尤其显著。

2)对水泥颗粒起物理分散作用,使其分布得更均匀。当混凝土水胶比较低时,水化缓慢的粉煤灰可以提供水分,使水泥水化得更充分。

3)粉煤灰和富集在骨料颗粒周围的氢氧化钙结晶发生火山灰反应,不仅生成具有胶凝性质的产物(与水泥中硅酸盐的水化产物相同),而且加强了薄弱的过渡区,对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有显著作用。

4)粉煤灰延缓了水化速度,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对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十分有利。

通过外加剂及粉煤灰的应用从而解决了缓凝、保坍、增强等一系列问题,为清水混凝土创造了第三基础条件。

2.3模板对成品构件的影响及其选用

用普通模成型的混凝土构件,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接缝和油污明显,平整度和光洁度差,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外观。因此,混凝土表面要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模板的选用十分重要。实践证明选用模板除满足强度、刚度外,要求制作质量精良,误差较小,达到平整、平直、不变形等条件。所以宜选用光面、不吸水的板材为佳,如覆膜(或涂膜)木(竹)夹板、玻璃钢模等,为清水混凝土创造了第四基础条件。

三、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3.1改进模板的施工工艺,是克服混凝土表面缺陷达到镜面效果的途径之一

3.1.1模板在拼(接)时要求接缝有规律,而且接缝也要求严密、不漏浆、缝细小。在拼缝间还可加设海绵条或橡胶条,以增加严密性。此外,还可将模板拼缝与清水砼外型装饰线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1.2对模板的加固措施不仅要计算强度,而且要核算刚度,避免造成变形。因强度需要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时,应对螺栓位置或穿墙套管等进行放样,使螺栓孔(管)位在砼外表面有规律性排列,符合要求。

3.1.3对柱梁交接处、墙体转角处的模板,应有专门的加固措施,以防止在浇筑砼后造成成变形。

3.1.4对于须留施工缝时,前后模板接缝与新、旧砼接槎的施工缝均应认真处理,并采取专门措施,以使砼达到接缝美观,接头不变形,不流(挂)浆等。

3.1.5应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对脱模剂的品种、颜色应根据清水砼结构的特征进行选择,使其既便于脱模,又能保证砼表面的光洁度和砼的色泽要求。

3.2 改进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是克服混凝土表面缺陷达到清水混凝土的途径之二

(1)配料、拌和:配料时要根据现场原材料及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配料单控制W/C,添加的粉煤灰颜色要一致。

(2)运输、入仓: 防运距过长混凝土离析,进仓要连续、不出现初凝,避免造成“冷缝”现象。

(3)振捣:砼在浇筑振捣时应严格控制振捣工艺,既不漏振,也不过振,确保砼内部气泡能通过振捣面充分排出,振动时间宜控制在30s左右,使砼质量既密实又不出现气孔、麻面、蜂窝、孔洞等质量问题。

(4)养护:为避免混凝土清水效果被破坏,养护时不宜用“水浇法”养护混凝土,要用聚乙烯薄膜将混凝土件包裹,以保持混凝土中原调和水不蒸发,形成自然真空养护。

3.4清水混凝土成品保护

3.4.1当清水砼在拆完模板后,因其直接在施工现场或野外环境中,所以对其实行成品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按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认真做好成品的防护保护措施:

1)防止外力碰撞面导致砼结构出现“崩、缺、掉”等现象。

2)防止二次污染,包括浇捣上层砼时流浆或滴浆、砼冲毛或冲冼而往下流淌的浆水、车辆行走时往上溅的污水、上部钢筋(或铁件)长时间生锈而流挂的锈水。

3)其他方面的损坏、污染。

四、结语

实践说明,砼构件施工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其表面能够达到清水砼效果,其技术方案和改进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能超过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突破了传统工艺,开创了砼表面镜面效果的先例,为砼工程运用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