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混凝土施工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3 19:21:02

混凝土施工总结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1

1 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以及外界约束条件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本文以某热带国家汽轮机基础底板施工为例,对于施工过程中避免产生裂缝所采取措施进行总结。该汽轮机基础底板相关数据:基础底板尺寸48.15×16.60×3.50m,混凝土量为2798m3。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混凝土结构物产生变形时,在结构的内部、结构与结构之间,都会受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现象称为约束。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承受的变形,主要是温差和收缩产生,其约束也主要是以外部约束为主。

3 采取的措施

为避免基础有害裂缝的产生,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从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有效的控制内外温差及裂缝,确保基础施工质量。

3.1 降低水泥水化热

(1)混凝土的热量主要来自水泥水化热,因而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2)使用粗骨料,施工中根据现场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采用掺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的“双掺”技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3)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需要实验室在现场安排专人进行塌落度的测量工作,将混凝土的平均塌落度始终控制在120mm,对于塌落度大于130mm的混凝土杜绝使用。

3.2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如果施工当地天气异常炎热,需购置冰块投入到水池中,以降低拌合水的温度;同时对于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运输及浇筑过程中采用遮阳保护、洒水降温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温度。在现场入模温度实际测量值最大不超过28度。

3.3 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

(1)根据现场泵车安排,从底板基础一端开始浇筑,依次推进,混凝土自然流淌,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这样可以有效增大散热面积。根据搅拌站发车速度控制泵车的浇筑速度,保证连接处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完好,避免出现冷缝。(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3)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堆积过大高差。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土,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4)温度筋的绑扎必须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增大温度筋的间距及减小钢筋型号。

3.4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马上抹面,抹面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及棉毡;混凝土临近初凝时进行二次抹面,抹面时要边揭塑料薄膜边抹面,抹后即盖,以抹掉混凝土表面浮浆。终凝后应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理论计算(以该汽机基座底板为例)

4.1 水泥配比及参数

(1)M30混凝土采用#425硅酸盐水泥其配比为:水: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单位kg)300:175:767:1059:52(每立方米混凝土配比)。 (2)各种材料的温度及环境气温:平均环境气温35℃,粉煤灰25℃。

4.2 混凝土温度计算

混凝土浇筑入模(浇筑)温度为28℃(该热带国家规范规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大于28℃,因此搅拌混凝土时采用加冰水、原材料喷水降温等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现场实测需达到此要求)。

4.3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计算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计算公式为:

Th=W*Q/(C*ρ)=300*314/(0.97*2410)=40.3℃

其中W--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Q--水泥水化热,P.O42.5水泥,为314KJ/kg

ρ--混凝土容重,取2410kg/m3

C--混凝土比热,取0.97

4.4 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计算

Tj—混凝土浇筑温度Th—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

ξ—温降系数查建筑施工手册,本工程浇筑厚度3.5m,龄期3天中心温度最高ξ3取0.704,Tm(3)矿=28+0.704×40.3=56.37℃

4.5 混凝土表面温度

假设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2层毛毡共厚0.03m,则

β=1/[(δi/λi)+(1/βg)]=1/[(0.03/0.14)+(1/23)]=3.88W/m2.K

其中δi--保温材料的厚度(m)

λi--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β--保温层传热系数(W/m2.K)

βg--空气的传热系数(W/m2.K)

混凝土虚拟厚度

h'=K*λ/β=0.666*2.33/3.88=0.40(m)

其中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3W/m2.K

K--计算折减系数,依资料取0.666

计算厚度H=h+2h'=3.5+2×0.40=4.30(m)

混凝土表面温度

Tb(t)=Tg+h'*(H-h')*ΔT(t)*4/H2

Tg--龄期t时的大气平均温度,设为35℃

ΔT--龄期t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

则龄期3天时

Tb(3)=35+0.40×(4.3-0.40)×(56.37-35)*4/4.32=42.2℃

4.6 计算温差

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度差

ΔT1=Tmax-Tb(3)=56.37-42.2=14.17℃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2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可参照本方法。

2 施工工艺

2.1 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7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20--3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浇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2 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

2.3 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2.4 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浇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2.5 后浇带四周应做好防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2.6 支设模板应根据分块图划分出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数,并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后浇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2.7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用压力水冲洗。

2.8 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体位置穿插施工。

2.9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规定的时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且宜掺入早强减水剂,认真配制、精心振捣,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2.10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2.11 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浇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12 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防冻剂,并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

2.13 规范规定后浇带允许偏差表

3 后浇带施工工艺中应注意事项

3.1 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须经设计院认可,不能根据施工经验或某些资料来确定。

3.2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

3.3 带有混凝土粉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4 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3.5 混凝土浇注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浇注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采用钢丝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Ф50振捣棒时不小于400mm,采用Ф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mm。

3.6 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4 施工要点

①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②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③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④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⑤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⑥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⑦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⑧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⑩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5 质量要求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要想在建筑行业进行技术革新,要想将混凝土的不良品质现象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些改进都要以提高建筑技术为前提的,任何一次的建筑技术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为相关的建筑工艺和建设活动重新注入全新的技术力量,因此,技术的革新在各行业中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混凝土建设中不良品质的现象是在建筑建设时期比较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建设技术,才能处理好在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质量问题。在积极论述问题的体现和成因的背景之下,探索处理方法,了解处理问题的关键点,通过强化管控以及提升科技使用性等措施来提升总的建筑品质。

1 关于表层麻面现象的具体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1.1 问题的关键体现

在部分地方,混凝土的表层可能会发生浆液过少、浆液过于粗劣等问题,在出现麻面问题比较厉害的区域,可能会存在许多非常小、数量集中的小坑,这些小坑会对混凝土材料的表层产生非常严重的质量影响。

1.2 成因

表层麻面现象的成因非常多,比如:模板表层的清洁工作没有做好、在涂抹脱模剂的时候,涂抹工作不匀称、裂缝之间的接缝不当而发生了不必要的渗漏现象,内部产生的气泡从而没有完全的释放,进而就会在表层产生麻面现象。

1.3 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建设之前,要充分做好表面的清理活动,在模板的表层禁止出现脏污。要将各模板拼接好,避免因为存在裂隙而发生渗漏现象,涂抹均匀脱模剂。

1.4 处理模板表面时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针对大规模的混凝土施工来讲,在处理表面的时候,要把容易出现麻面地方充分泡湿,进而泥浆能容易做好压光等活动,要确保模板表面的干净、清洁。

2 关于出现蜂窝问题的具体成因以及解决方法

2.1 蜂窝问题的体现

蜂窝问题通常是体现为砂浆数量不多,混凝土中的石子太大、成品之间的孔隙多,出现蜂窝现象会使得材料的强度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混凝土它本身的力学结构不够坚硬,极易掉落。

2.2 成因

产生蜂窝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差、材料的配比不当、计算材料时的计量差异等因素都会产生蜂窝现象。当在制备浇筑材料时,由于搅拌的时间太短,使得原材料未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很凝土浇筑时,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段、分层浇筑。模板之间的空隙未进行认真封堵,使得模板发生了相对的位置偏移。

2.3 预防措施

一、要确保配比的精准度。二、在制备混凝土的时候要按照切实的设计要求进行,防止混凝土的拌合时间太短。第三,按照层次来浇筑。第四,切实将模板的闭合以及支护等活动开展好,避免模板出现相对的位置移动现象。

2.4 应对方法

对于直径较小的蜂窝,一般可以在模板表面清洁好之后,用提前配比得当的泥浆将表面抹平。混凝土蜂窝的直径较大时,先凿去混凝土中松动石子,并对蜂窝和凿除的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冲洗后,再用高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将蜂窝和凿除的部位填塞压实。

为了解决上述质量问题需要做到以下控制

3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建设房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起到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作用,达到设计所需的质量要求,工程安检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现场施工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控制,进场的原材料必须要进行必须的质量检测,只有当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性指标完全符合设计的相关要求时,原材料才能进入现场,供建设施工使用。因为如果当混凝土骨料中某一物质超标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强度。

3.1 加强对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施工的过程中,在使用外加剂之前,首先要对外加剂进行有关混凝土强度的相关试验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测。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凝土外加剂的自身的质量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繁多,按照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一种最佳混凝土外加剂,并对混凝土进行广泛的质量管理。在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加入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使得混凝土能达到某一有效需求。同时,各种工程外加剂都会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相关的质量信息,因此,在检查外加剂自身的质量问题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防止某些质量伪劣的外加剂混入施工现场中。

3.2 加强对水泥的质量控制。

对水泥质量的控制,要对近场的水泥及其其中的构成部分进行详尽的质量分析和控制,只有质量合格、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才准许进入施工现场使用。同时要仔细查看水泥的出厂日期及水泥相关的试验报告等。检查水泥的包装是否受损,水泥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受潮等情况。

4合理的科学的进行优化配置混凝土

4.1将混凝土的参数配置为题进一步进行优化,进行科学的、详尽的相似模拟实验测试,找出在当前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最佳的混凝土配置比,并在施工中使用找到的最优混凝土配置比。合理的、科学的混凝土配置比进行混凝土配置时,配置的强度就会明显地增加。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模板。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施工的进度控制,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通常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以及少筋混凝土的坍落度最大值为 35cm,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特殊的钢筋在混凝土中超过百分之一的,进行配制混凝土时,一般坍落度控制在 75cm 等,为此要对混凝土的坍塌度进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不断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必要的提高,达到房屋建设的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之中加入少量的同类型的外加剂。

4.2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试验,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得出最优的配合比,是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施工质量的先决性条件。所以在实验室进行选择合理的参数配合比时,各种实验室试验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有严谨的实验态度,确保试验参数的精度。在实验室实验时,确定的混凝土中各种骨料质量比,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各种相关的检测的指标都要达到房屋建筑的设计要求。

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加强相关的施工组织工作,将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现场工作人员身上,各施工工序之间要有机连接起来,严禁工序之间发生工序断裂。要明确工作的分工,建立健全的质量考核制度。使技术人员从责任上充分意识到,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定期对施工中的农民工进行施工培训学习,加强施工工人的施工能力,确保农民工能够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交底。

6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起承载力作用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所以,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因此,在房屋建设的施工中,各级安监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尤其是在对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材料选择上,一旦发现在混凝土施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必须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妥善的质量安全处理,避免房屋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重大的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明军.浅谈某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监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10.

[2]全. 房建结构砼墙体表面气泡病害成因探讨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蜂窝、麻面、孔洞

部分地区出现纯砂浆薄弱区

收缩裂缝

分层浇筑错台、涨模、跑模、U型桥台垂直面、斜面斜率变化

二、原因分析:

蜂窝、麻面、孔洞

麻面主要是因为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蜂窝的原因是混凝土离析、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等方面;孔洞除了振捣不实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个别片石距离模板太近,甚至接触到模板所致。

纯砂浆薄弱区域

出现纯砂浆薄弱区主要是因为浇筑时使用混凝土溜槽下料,预拌料在入模后形成流动斜面,加之在振捣过程中工人有拖拽振捣棒迫使混凝土流动行为,造成细骨料与粗骨料在流动中分离。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品种、用水量以及后期养护保湿不到位有关。

错台、涨模、跑模、斜率变化

错台、涨模、跑模以及垂直度、斜面斜率的变化主要跟模板本身强度、刚度差,模板支撑不牢、支撑点不够、支撑方式不当以及对拉螺栓设置数量和间距不当有关,另外也与施工管理人员对片石混凝土浇筑细节不够熟悉,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班组人员配合不够默契有关。

三、施工控制措施

模板支护加固

桥台台身分次浇筑,严格控制每次台身模板支护高度。模板使用前先行打磨,支护完成后均匀刷摸脱模机或废机油。支护模板宜选用刚强度较好的定型钢模板,已经损坏、变形的模板需修补合格后方可使用。

模板加固采用对拉钢筋对拉,外侧用脚手架进行顶固,并用倒链对拉,以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稳定。斜面模板向下增设拉筋并与混凝土中的预埋筋相连以防止模板上浮。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预拌料由输送泵泵送入模,严格控制入模坍落度在150mm~180mm之间,并保证预拌料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

全面分层浇筑,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以保证次层混凝土在前层初凝前完成浇筑。片石铺设应均匀排列,保证片石离开模板距离大于150mm以上,确保每块片石均被混凝土包裹。振捣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振捣棒触及片石或模板,更严禁在混凝土中拖拽振捣棒。

混凝土养护

施工过程中应兼顾前方浇注和后方的抹面、拉毛、养护处理,以免错过后期处理的时机。在混凝土失塑后、初凝之前,至少进行两次表面的抹压,用木抹子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混凝土的养护主要采用保湿法,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另外可使水泥的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伸强度。为了确保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应在混凝上浇筑完毕后 12 h 内加以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缺陷修补

面积较小的蜂窝可先用钢丝刷刷去表面基层,再用1:2~2.5水泥砂浆抹平,对于面积较大较大的蜂窝或孔洞则应先凿去全部深度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骨料颗粒,再用高强度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注意捣实。

四、结束语

大体积素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形式,在公路项目的某些非重要结构上还会继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都比较比较简单,但也并那么容易掌握,施工时应十分慎重,否则会造成结构永久缺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在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方面有许多技术问题还需逐个深入探讨。

引用文献: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5

(K74+108~K74+308)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539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2020年05月13日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国道539线澄海莱美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共振化碎石施工方案;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 F31-2014)

7、《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8、其它相关规范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

国道539线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及配套项目,起于现状莱美路与国道324线平交口,沿南排渠北侧自西向东走向,途经上埭、美埭、港口、白沙、下水、头分至南堤 ,再沿海堤达莱美岛,终于莱芜渡口,全长为12.129km。项目路线国道539线K66+479~K76+870.467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K0+000~K1+727.694(交界点至终点莱芜渡口)采用二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本项目主要内容:原路面病害处理(更换破损水泥砼板),旧路砼碎化利用,新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原桥加固改造、涵洞清淤,铺设沥青砼路面,人行步道铺设,完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照明), 路树补植绿化,包括增加的环保品质(迎亚青会)提升工程。工期要求:12个月,缺陷责任期2年。质量要求:合格。安全要求:安全无事故。

为合理充分再生利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原设计采取旧砼路面共振化碎石施工工艺,其里程为K74+108~K76+825,总面程约6万m2。

三、道路结构设计

本段为一级公路设计,主线分三车道采用“碎石化”方式改造。试验段右幅路面宽为11.75m,1车道宽4m(除中分带0.5m),2车道宽3.5m,3车道(即硬路肩)宽3.75m。主线车道沥青面层采用三层结构,上面层为4cmS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13C);中面层为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0C型);下层为8-23cm沥青碎石ATB-25基层,局部填厚大于33cm的用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碎石化改造路面结构层如下图。

四、现场施工条件

本莱美路段是汕头东部经济带及澄海区东西向重要的运输通道,连接南澳、汕头及澄海市区,在路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沿线道路交叉口多,北侧邻接商铺、厂房,民居密布,南侧邻河,同时路面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因此交通管制压力巨大。

五、试验段位置确定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质量主要受破碎机械自身参数设置、破碎顺序、破碎施工方向以及不同基层强度、刚度条件对破碎机械调整要求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程度、粒径大小排列、形成的破碎面方向、破碎深度等产生影响。因此,在正式的大规模破碎化施工前有必要进行试破碎,即设置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试破碎进行破碎机械参数的调试和施工组织措施,以达到规定的粒径和强度要求。

在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正式开始前,应根据路况,在有代表性的路段选择一段200m长、半幅路面为试验段。

本工程选取试验段在K74+108~K74+308段右幅200m,实际共振面积约2290m2。

试验段具体位置见下图。

六、施工过程

1、封道时间

为进行试验段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工作,经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我部于2020年5月1日对试验段进行了封道。试验路段共振时间段安排为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5月14日,工期7天。

2、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

第一次共振时间2020年5月9日8:30开始进行共振碎石化工作,至16:30完成试验段共振碎石化工作。

5月10日上午和5月11上午采用钢轮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第一批次的碾压(未上石屑)。

3、试验检测

5月11日下午对试验段进行了弯沉检测和检查坑开挖检测碎石层粒径。

4、天气

5月10日中午第一次共振施工及试验检测期间,天气出现降雨现象。

5、第二次碾压及检测

5月12日下午和5月13日上午,机械摊铺石屑(粉),人工整平,压路机第二批次进行碾压作业;5月13日下午3:00,重新检测弯沉值。

七、主要机械设备选用

1、设备介绍

本试验段采用国产的JsL600共振破碎机,其主要技术参数:

整机功率:600hp,工作频率:45HZ,工作振幅:10~20mm,破碎头宽度:220~280mm,工作效率:400m2/h,最大破碎板厚:30cm,破碎时最大浮动距离:100mm,最大爬坡能力:20%,整机整备质量:30000kg,整机外型尺寸(长×宽×高): 7000×2600×2550mm。 

本机可轻而易举地一次性破碎厚度达300㎜的水泥板块,破碎厚度随水泥板块厚度而调节,锤头振动频率可调节,破碎粒径主要分布在5~20㎝左右,并满足上小下大、碎块相互嵌锁、纹理倾斜等工程要求,施工振动冲击小,效率高。

2、主要施工参数控制

频率:42~46Hz,振幅10~20mm,激振力 8~10kN,施工速度 3.2~6.5km/h, 碎石化效率 650~1200m2/h。

3、其他设备仪器:

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8T洒水车1部、BZZ-100汽车1辆、3方装载机1部、5.4m贝克曼梁弯沉仪1套。

八、人员配置

混凝土路面共振班组人员配置16人:组长1人,技术人员2人,测量2人、质检试验2人、安全员1人、机修工2人,司机2人,普工4人。

九、施工工艺

1、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流程如下:

设置排水设施不稳定特殊路段挖补处理设置测量控制点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共振碎石化施工清除表面大块石铺石屑整平碾压成型技术指标检测

2、工程共振破碎之前,参建各方对试验段位置进行了详细调查,对于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了更换,该段板块更换在5月8日前已完成。

3、共振施工

在试验段开始时,共振破碎机的振动频率为45Hz,振幅为20mm,目测破碎效果,并逐级适当调整,当碎石化后的路表呈鳞片状时,碎石层粉尘(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破碎层在0~5cm以内时级配控制在级配碎(砾)范围以内,破碎层在5~20cm以内时级配接近级配碎(砾)石。

施工时,先破碎路面两侧的行车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车道,即破碎的顺序为由两侧向中间逐步进行。

两幅破碎一般要保证2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

机械施工过程中灵活调整速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

测量定位,每10m一个横断面,测量碎石化前后路面的沉陷量,该部分工程量需要在后续上沥青结构层施工时予以考虑。

十、路面压实

压实的作用主要是将破碎的路面的扁平颗粒进一步的破碎,同时稳固下层块料,为新铺筑的水稳及沥青面层提供一个平整的表面。

1、碾压顺序

碎石化层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2、机械选型与配套

自重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另可配置1台8t洒水车。

3、碾压方案组合

初压:静压2-3遍、复压:振动碾压3-4遍、终压:静压2遍。

4、振动压路机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宽度200mm,折回时应停止振动。

5、对路面边缘、加宽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自重1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补充碾压。

6、上面层必须洒水达最佳含水量±2%才能碾压,一般采用平压1次——振压2-3次——平压1-2次为宜。

十一、技术指标检测

1、设计要求

①粒径

碎石化层破碎后粒径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层0~3cm以内小于3cm,3~1/2厚度部分3~7.5cm,1/2厚度以下部分7.5~23cm;含有钢筋的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层,钢筋以上部分碎块粒径7.5cm以内,钢筋以下部分碎块粒径在23cm以内;碎石化层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

②级配

碎石化层0~10cm以内级配宜在级配碎(砾)石范围以内;0~18cm以内的碎石化层级配宜接近级配碎(砾)石。

③回弹模量

碎石化层模量(静态)应大于500Mpa,但宜小于1500 Mpa。以L0=9308*E0-0.938

设计弯沉值应不大于27.4、不小于9.8(1/100mm)。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

共振碎石化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内容标准合格率检查方法和频率

顶面最大粒径/cm≤575%卡(直)尺,不小于每车道2处/公里

上部最大粒径/cm≤1075%

下部最大粒径/cm≤1875%

回弹弯沉值/0.01mm84.6全段,每20m一点,每一评定段不少于20点

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150-230参考基层为二灰土、≦抗压30MPa

注:破碎粒径应满足质量检验标准,但不宜过碎。

十二、试验路段数据总结

在2020年5月13日已完成200m试验段路面共振碎石化,得出试验数据。

1、料径筛分

①K74+180第2车道中部检查坑(1.2m*1.2m*板厚23cm):

人工挖至板厚12cm处,实测坑体总质量为408Kg,因下部大块砼,难于挖除,估查为15cm料径以上。顶层3cm,得103Kg,其中通过3cm的筛重为86Kg,未通过的17Kg(最大粒径达5cm),通过率83.5%;上部3-12cm,得305Kg,其中通过7.5cm的筛重为265Kg,未通过的40Kg(最大粒径达12cm),通过率86.9%。

②K74+134第3车道边缘检查坑,0.5*0.5m,挖至坑底见黄色土质基层,破碎粒径较小,未见大于18cm以上的砼块。

由此得知,粒径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与JTG/TF31-2014较接近。

2、弯沉值检测

①2020年5月11日第一次检测(未撒石粉前碾压后):三车道共测38个点,弯沉平均值110.5,标准差31.9,弯沉代表值为174.3。

②2020年5月13日第二次检测(撒石粉后并重新碾压后):共测46个点,弯沉平均值105.0,标准差19.3,弯沉代表值为143.5。

以此得知,碎石化后的路面加石屑整平后加强碾压遍数可减少适当弯沉值,减少30.8,从而提高路面的强度,但路面的整体强度依然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3、路面高程:碎石化施工后,经测量整体路段标高均有下沉2-3cm,局部边缘处因受共振嵌锁和碾压推挤反而从拥起变化,高度在3cm左右。

十三、结论与建议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6

(K74+108~K74+308)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539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2020年05月13日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国道539线澄海莱美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共振化碎石施工方案;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 F31-2014)

7、《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8、其它相关规范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

国道539线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及配套项目,起于现状莱美路与国道324线平交口,沿南排渠北侧自西向东走向,途经上埭、美埭、港口、白沙、下水、头分至南堤 ,再沿海堤达莱美岛,终于莱芜渡口,全长为12.129km。项目路线国道539线K66+479~K76+870.467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K0+000~K1+727.694(交界点至终点莱芜渡口)采用二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本项目主要内容:原路面病害处理(更换破损水泥砼板),旧路砼碎化利用,新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原桥加固改造、涵洞清淤,铺设沥青砼路面,人行步道铺设,完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照明), 路树补植绿化,包括增加的环保品质(迎亚青会)提升工程。工期要求:12个月,缺陷责任期2年。质量要求:合格。安全要求:安全无事故。

为合理充分再生利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原设计采取旧砼路面共振化碎石施工工艺,其里程为K74+108~K76+825,总面程约6万m2。

三、道路结构设计

本段为一级公路设计,主线分三车道采用“碎石化”方式改造。试验段右幅路面宽为11.75m,1车道宽4m(除中分带0.5m),2车道宽3.5m,3车道(即硬路肩)宽3.75m。主线车道沥青面层采用三层结构,上面层为4cmS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13C);中面层为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0C型);下层为8-23cm沥青碎石ATB-25基层,局部填厚大于33cm的用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碎石化改造路面结构层如下图。

四、现场施工条件

本莱美路段是汕头东部经济带及澄海区东西向重要的运输通道,连接南澳、汕头及澄海市区,在路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沿线道路交叉口多,北侧邻接商铺、厂房,民居密布,南侧邻河,同时路面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因此交通管制压力巨大。

五、试验段位置确定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质量主要受破碎机械自身参数设置、破碎顺序、破碎施工方向以及不同基层强度、刚度条件对破碎机械调整要求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程度、粒径大小排列、形成的破碎面方向、破碎深度等产生影响。因此,在正式的大规模破碎化施工前有必要进行试破碎,即设置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试破碎进行破碎机械参数的调试和施工组织措施,以达到规定的粒径和强度要求。

在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正式开始前,应根据路况,在有代表性的路段选择一段200m长、半幅路面为试验段。

本工程选取试验段在K74+108~K74+308段右幅200m,实际共振面积约2290m2。

试验段具体位置见下图。

六、施工过程

1、封道时间

为进行试验段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工作,经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我部于2020年5月1日对试验段进行了封道。试验路段共振时间段安排为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5月14日,工期7天。

2、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

第一次共振时间2020年5月9日8:30开始进行共振碎石化工作,至16:30完成试验段共振碎石化工作。

5月10日上午和5月11上午采用钢轮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第一批次的碾压(未上石屑)。

3、试验检测

5月11日下午对试验段进行了弯沉检测和检查坑开挖检测碎石层粒径。

4、天气

5月10日中午第一次共振施工及试验检测期间,天气出现降雨现象。

5、第二次碾压及检测

5月12日下午和5月13日上午,机械摊铺石屑(粉),人工整平,压路机第二批次进行碾压作业;5月13日下午3:00,重新检测弯沉值。

七、主要机械设备选用

1、设备介绍

本试验段采用国产的JsL600共振破碎机,其主要技术参数:

整机功率:600hp,工作频率:45HZ,工作振幅:10~20mm,破碎头宽度:220~280mm,工作效率:400m2/h,最大破碎板厚:30cm,破碎时最大浮动距离:100mm,最大爬坡能力:20%,整机整备质量:30000kg,整机外型尺寸(长×宽×高): 7000×2600×2550mm。 

本机可轻而易举地一次性破碎厚度达300㎜的水泥板块,破碎厚度随水泥板块厚度而调节,锤头振动频率可调节,破碎粒径主要分布在5~20㎝左右,并满足上小下大、碎块相互嵌锁、纹理倾斜等工程要求,施工振动冲击小,效率高。

2、主要施工参数控制

频率:42~46Hz,振幅10~20mm,激振力 8~10kN,施工速度 3.2~6.5km/h, 碎石化效率 650~1200m2/h。

3、其他设备仪器:

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8T洒水车1部、BZZ-100汽车1辆、3方装载机1部、5.4m贝克曼梁弯沉仪1套。

八、人员配置

混凝土路面共振班组人员配置16人:组长1人,技术人员2人,测量2人、质检试验2人、安全员1人、机修工2人,司机2人,普工4人。

九、施工工艺

1、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流程如下:

设置排水设施不稳定特殊路段挖补处理设置测量控制点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共振碎石化施工清除表面大块石铺石屑整平碾压成型技术指标检测

2、工程共振破碎之前,参建各方对试验段位置进行了详细调查,对于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了更换,该段板块更换在5月8日前已完成。

3、共振施工

在试验段开始时,共振破碎机的振动频率为45Hz,振幅为20mm,目测破碎效果,并逐级适当调整,当碎石化后的路表呈鳞片状时,碎石层粉尘(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破碎层在0~5cm以内时级配控制在级配碎(砾)范围以内,破碎层在5~20cm以内时级配接近级配碎(砾)石。

施工时,先破碎路面两侧的行车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车道,即破碎的顺序为由两侧向中间逐步进行。

两幅破碎一般要保证2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

机械施工过程中灵活调整速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

测量定位,每10m一个横断面,测量碎石化前后路面的沉陷量,该部分工程量需要在后续上沥青结构层施工时予以考虑。

十、路面压实

压实的作用主要是将破碎的路面的扁平颗粒进一步的破碎,同时稳固下层块料,为新铺筑的水稳及沥青面层提供一个平整的表面。

1、碾压顺序

碎石化层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2、机械选型与配套

自重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另可配置1台8t洒水车。

3、碾压方案组合

初压:静压2-3遍、复压:振动碾压3-4遍、终压:静压2遍。

4、振动压路机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宽度200mm,折回时应停止振动。

5、对路面边缘、加宽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自重1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补充碾压。

6、上面层必须洒水达最佳含水量±2%才能碾压,一般采用平压1次——振压2-3次——平压1-2次为宜。

十一、技术指标检测

1、设计要求

①粒径

碎石化层破碎后粒径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层0~3cm以内小于3cm,3~1/2厚度部分3~7.5cm,1/2厚度以下部分7.5~23cm;含有钢筋的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层,钢筋以上部分碎块粒径7.5cm以内,钢筋以下部分碎块粒径在23cm以内;碎石化层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

②级配

碎石化层0~10cm以内级配宜在级配碎(砾)石范围以内;0~18cm以内的碎石化层级配宜接近级配碎(砾)石。

③回弹模量

碎石化层模量(静态)应大于500Mpa,但宜小于1500 Mpa。以L0=9308*E0-0.938

设计弯沉值应不大于27.4、不小于9.8(1/100mm)。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

共振碎石化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内容标准合格率检查方法和频率

顶面最大粒径/cm≤575%卡(直)尺,不小于每车道2处/公里

上部最大粒径/cm≤1075%

下部最大粒径/cm≤1875%

回弹弯沉值/0.01mm84.6全段,每20m一点,每一评定段不少于20点

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150-230参考基层为二灰土、≦抗压30MPa

注:破碎粒径应满足质量检验标准,但不宜过碎。

十二、试验路段数据总结

在2020年5月13日已完成200m试验段路面共振碎石化,得出试验数据。

1、料径筛分

①K74+180第2车道中部检查坑(1.2m*1.2m*板厚23cm):

人工挖至板厚12cm处,实测坑体总质量为408Kg,因下部大块砼,难于挖除,估查为15cm料径以上。顶层3cm,得103Kg,其中通过3cm的筛重为86Kg,未通过的17Kg(最大粒径达5cm),通过率83.5%;上部3-12cm,得305Kg,其中通过7.5cm的筛重为265Kg,未通过的40Kg(最大粒径达12cm),通过率86.9%。

②K74+134第3车道边缘检查坑,0.5*0.5m,挖至坑底见黄色土质基层,破碎粒径较小,未见大于18cm以上的砼块。

由此得知,粒径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与JTG/TF31-2014较接近。

2、弯沉值检测

①2020年5月11日第一次检测(未撒石粉前碾压后):三车道共测38个点,弯沉平均值110.5,标准差31.9,弯沉代表值为174.3。

②2020年5月13日第二次检测(撒石粉后并重新碾压后):共测46个点,弯沉平均值105.0,标准差19.3,弯沉代表值为143.5。

以此得知,碎石化后的路面加石屑整平后加强碾压遍数可减少适当弯沉值,减少30.8,从而提高路面的强度,但路面的整体强度依然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3、路面高程:碎石化施工后,经测量整体路段标高均有下沉2-3cm,局部边缘处因受共振嵌锁和碾压推挤反而从拥起变化,高度在3cm左右。

十三、结论与建议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温博段全长27.12 km,其中明渠段长25.833 km,采用全断面机械化衬砌施工,混凝土强度C20W6F150。坡长20.5m~23m,坡比1:2.0~1:2.75,渠底宽度21~22m。渠道衬砌边坡结构自下而上为:强渗水软式透水管及逆止式排水器等渠道自排水结构布置、100mm厚砂砾石垫层、20~25mm厚聚苯乙烯保温板、600g/m2的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渠坡100mm厚混凝土面板(底板厚80mm)。在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共同不断的摸索、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可行的施工工艺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渠道衬砌薄壁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产生,保证了工程质量。

一、渠道机械化衬砌施工流程

渠道机械化衬砌主要施工程序:渠床整理积水暗管施工反滤层铺设聚苯乙烯保温板铺设复合土工膜铺设衬砌混凝土浇筑养护切缝闭孔泡沫板嵌缝聚硫密封胶填缝。

二、渠床整理

渠床平整度和削坡精度是保证反滤层铺筑厚度和均匀性的基础。精削坡完成后,基面平整度应达到20mm/2m。如果平整度较差,削坡深度低于设计高程≥5cm,则铺筑反滤料时不宜振捣密实,在混凝土面板衬砌后一周内由于反滤层的不均匀沉降,易造成混凝土面板出现大面积裂缝。

三、积水暗管、坡脚齿槽施工

积水暗管施工程序为人工按设计尺寸(40×60cm)开挖沟槽开挖成型后人工先铺设5cm厚粗砂铺设集水暗管人工铺筑粗砂洒水振捣棒振捣振动板夯实取样。集水暗管铺设完成后,回填粗砂至设计高度后开始洒水,到表面有积水为止, 2小时后采用φ30软轴式振捣棒捣实(捣实标准为砂料不再下沉),然后缓慢拔出。振捣布置形式为集水暗管两侧平行对称振捣,间距30cm振捣再将粗砂补充至设计高程,表面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2遍,振捣器行走速度为20m/min。此工序关键在于首先采用水坠法,然后采用软轴式振捣棒进行振捣,可有效的保证反滤料的密实度。

四、坡面反滤层铺筑

反滤料指标为:含泥量≤5%,最大粒径5,曲率系数Cc=1~3。砂砾料垫层设计厚度10cm,要求压实后相对密度达到0.75,相对密度用灌砂法测定。

反滤料虚铺厚度应控制在11.0cm~12cm,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在碾压前应洒水湿润。平板振动器安装在桁架小车上,可上下移动。平板振动器采用3kw功率振动器,底板面积40cm×60cm。振实效果进行了工艺试验,夯实4遍、振动器行走速度在0.30~0.33m/s时,反滤料相对密度基本均能满足大于等于0.75。

五、保温板铺设

保温板沿渠道轴线方向有序错缝铺设,板与板之间应紧密结合。铺设自下而上进行,边铺设边固定。固定材料采用U形钢钎,梅花型布置(每m2保温板钢钎平均用量2.75个/m2),钢钎嵌入保温板内,以防止破坏上层土工膜;其中砂土区钢钎长度28cm,粘土区钢钎长度18cm。经过试验确定,小于此长度,保温板不易固定牢固。固定材料不得使用竹签,因为竹签易在后续施工中凸起造成土工膜破损,影响防渗质量。保温板铺设完成后表面必须平整并与渠坡紧密接触,铺设完成后发现局部不平整或与反滤层面未紧密结合,可人工用粗砂找平,但必须将粗砂拍实。如果保温板未与反滤层面紧密结合或者保温板下部有空鼓,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后,由于保温板上部受下压力,保温板会弯折变形,造成衬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3天内会出现大量裂缝。

六、土工膜铺设

土工膜采用双焊缝焊接,双焊缝宽度采用2×10mm,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焊缝间留有约1cm空腔,必须采用热熔焊,不得采用冷粘结,焊机可使用热熔挤压焊机。首先将底部土工布缝合,采用手提缝包机,将土工布铺平、搭接对齐后进行缝合,针距控制在6mm左右。连接面应松紧适度、自然平顺。土工膜焊接前将土工膜焊接面上的尘土、泥土、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吹风机将土工膜表面吹干,保持焊接面清洁干燥。

通过长时间的试验,气温小于15℃,焊接温度在300~320℃时焊接质量最好;气温在15~20℃,焊接温度在280~300℃时焊接质量最好;气温在20℃以上,焊接温度在250~260℃时焊接质量可以满足要求。焊机的行走速度应控制在2~4m/min,可根据焊接温度适当调整。

七、混凝土衬砌

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所使用的多种衬砌机施工质量和功效,推荐以下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所使用的衬砌机型号较多,在此以华洋HTP-1衬砌机为例。

华洋HTP-1衬砌机技术参数:

坡长 ≤40m 坡度 ≤1:1.25 工作宽度 2000mm

工作厚度 50-350mm 振捣棒频率 0-12000次/min 振捣梁频率 0-3000次/min

击 振 力 ≥3KN 控制方式 自动/手动 行走方式 轨道/履带

精度 ≤5mm/2m 最大功效 72m3/h 整机重量 10-18T

总功率 60kW

薄壁素混凝土护坡施工质量关键在于混凝土厚度、密实度,同时还要兼顾混凝土的抗冻要求。经过试验论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料虚铺厚度在11cm、振捣后混凝土厚度在10.0~10.5cm、摊铺振捣机行走速度在2.8~3.5 m/min、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在5~7cm时,混凝土厚度、密实度、强度、抗冻和抗渗指标均可得到有效保证。

在较高气温下施工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应控制在上限,以补偿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如果施工时气温较低,应该将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在下线,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并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下滑。

为保证混凝土面板密实度,每个工作面应至少配备2台0.4kw ~0.6kw平板振捣器,对边坡坡脚线以上0.8m范围内和封顶板以下0.5m范围内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在局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时,用平板振捣器进行补振。每个工作面应至少配备一个喷雾器,在温度较高或者浇筑中断时间较长时对混凝土表面喷雾保湿,防止混凝土在收面完成前初凝甚至终凝。混凝土浇筑时,齿槽混凝土应超前2m浇筑,振捣密实后方可进行渠坡混凝土浇筑,防止坡脚线以上1m范围内出现微观裂缝。

混凝土收面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停滞适当时间(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环境温度适当调整),然后使用机械抹光机进行机械收面,收面必须达到混凝土表面翻浆、平整、无漏抹,随后人工用铁抹子进行人工收光。人工收面尽量做到一遍完成,严禁在混凝土初凝甚至终凝后进行2次、3次收光,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被扰动,影响混凝土表面强度和抗冻指标。混凝土收面原则为:减少遍数、提高精度。

八、混凝土面板切缝和镶嵌聚硫密封胶

混凝土切缝最关键点为切缝时机。混凝土强度达到2.5-5MP、周围混凝土不破损为最佳切缝时间,混凝土切缝应以最快速度完成,防止混凝土面板出现裂缝。在混凝土衬砌机功效达到每台衬砌机每日浇筑42m左右时,每个工作面必须配备不少于3台切缝机,以保证切缝速度。切缝机行走速度应控制在:纵缝0.80m/min,横缝1.5 m/min。切割横缝时,严禁切缝机至上而下行走,防止切缝机出现“磕头”现象,影响切缝质量。

镶嵌聚硫密封胶可在混凝土达到设计龄期后进行,但是必须在冬季来临前完成,防止冬季降水流入缝内结冰,造成冻胀破坏。

9、参考文献

1.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温博段渠道衬砌设计图纸》

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操作指南》(试行)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8

1、引言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抵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损或任何其它破坏过程的能力,当在暴露的环境中,能耐久的混凝土应保持其形态、质量和使用功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内容包括:钢筋锈蚀、化学腐蚀、冻融破坏、碱集料破坏。混凝土的抗冻性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2、混凝土受冻害损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新拌混凝土的强度低、空隙率高、含水多,极易发生冻胀破坏。冻胀破坏的外观特征是材料体内出现若干的冰夹层,彼此平行而垂直于热流方向。

(1)当外界温度到0℃以下,砼内毛细孔的自由水份开始结冰,体积微胀;

(2)结构构件的冻结由砼表面开始逐渐向内部延伸,由于结冰而膨胀,将内部未结冰的水分封闭并沿毛细孔通道压向内部;

(3)随着冻结的发展,结冰体积越来越大,内部未冻冰水压力越高,当压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会把毛细孔胀破,产生裂纹;

(4)水在一定得压力下,裂纹继续扩大或产生新的裂纹,导致砼内部机构破坏;

骨料作为一个组分,冰冻膨胀同样会成为导致混凝土破裂的应力来源;为了保证混凝土完好,必须要求骨料和水泥净浆两者都不破坏。由于引气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水泥净浆的抗冻性较易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骨料抗冻性更具有突出意义。

3、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注意事项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施工中的气温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状况,工期的紧迫程度,水泥的品种,外加剂的性能,保温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1)当工程所在地的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点、14点、21点室外温度平均值)低于5℃,最低气温低于-1℃,必须按照冬季施工规范处理混凝土;

(2)混凝土拌制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进场砂石料必须采取覆盖保温,保证原材料不因气温降低而发生团块、结冰现象。宜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坍落度,混凝土拌制可采用掺防冻剂法。砼搅拌时间比常温施工延长50%;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及钢筋上不得有冰雪和污垢,特别在新老砼交接处的冰雪和垃圾。尽量选择中午的时间段浇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遇有大风和雨雪天气时不得浇筑。采用边浇筑边覆盖的方法,完成一段包裹一段,篷布与混凝土面间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人员能够进入收面、压光、刷毛。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并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塑料薄膜或稻草覆盖保温;

(4)如果现场砼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掺外加剂的方法进行调整,严禁在砼内直接加水;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9

中图分类号: F47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气设备发热问题一直都是电气设备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引发电气故障、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只有及时发现并消除电气设备中隐藏的发热隐患,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

一、电气设备中常见的发热问题分析

1、涡流发热

涡流发热现象主要是由涡流损耗诱发的,而涡流损耗的现象广泛存在于电气设备中,下面就是涡流损耗的计算公式:

涡流损耗:P=Kwf2Bm2V

式(1)中:f为电源频率;Bm为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V为铁磁物质的体积;Kw为与材料的电阻率、截面大小和形状有关的系数。

电气设备涡流损耗主要是变电站中的变压器的铁损,铁损包括磁性材料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以及剩余损耗,这种损耗对于变压器这类交流电气设备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危害,首先是磁滞损耗,铁磁材料作为磁介质,在一定励磁磁场下产生的固有损耗,也就是在电能转换磁能过程中会产生损耗,直接造成变压器等交流电气设备额外的功率损失,此外,磁通发生交变时发生涡流损耗,铁芯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呈旋涡状,导致线圈的温度升高发热。这种涡流损耗也会发生在其他一些电气设备中(如穿墙套管等)。在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中,其工作电流可以达到KA的数量级,这些电流产生磁通也会较大,从而发生涡流损耗的现象,发出的极大的热量长期作用于密封式的穿墙套管上,会导致穿墙套管过热而损坏。

2、隔离开关运行发热

在电气设备中存在的各种隔离开关中,通常都会发现这些开关的在运行过程中发热部分基本都集中在隔离开关与导线连接点处,同时发热量也很大,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到这个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户外安装的隔离开关,其导线会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位移,这样很容易导致负责连接的螺栓松动,从而使得导线的有效接触面积大幅减小,根据导体电阻公式推得,导线在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这样显然会造成发热;

(2)隔离开关和导线之间的连接点在工作的过程中长期暴露在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蒸汽、灰尘以及某些活泼气体影响,同时也伴有水分侵蚀,这样就会在连接件的接触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增大氧化处的电阻,工作时有大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大量的热;

(3)不理想的工作环境或是环境污染会使得隔离开关上的连接部件锈蚀,从而导致这些开关失去应有的弹性,甚至断裂,这直接会造成接触部位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3、电阻损耗发热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由焦耳定律可知,通有电流导体的所产生的热量为:,其中Q为产生的热量,I为导体上通过的电流有效值,R为导体的电阻值,t为时间。从焦耳定律可以得出,当电阻上有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发热的现象,这种由电流流过电阻产生的发热通常出现在载流电气设备中(例如导流体及导流体相互之间较大的连接点电阻会导致电流流过时产生大量的热)。

4、导线线夹发热

防止导线线夹发热现象的发生在一个方面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从焦耳定律来讲,一般导线线夹发热都是因为电阻增大,常见的导线线夹电阻增大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线夹的连接紧固螺栓松动,从而导致电气接触面接触不紧,局部甚至未接触,造成电阻增大;

(2)线夹接触面的氧化问题,导线线夹一般由铝材制成,铝制材料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然氧化,高温会加速氧化反应的速度,因而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这样就引起了整个接触电阻的增大。此外,电力线路输送功率的不稳定、环境温度波动会造成导线线夹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及其他因素会使得电气接触不良,使得空气流入促进氧化;

(3)导线线夹引流板的发热,会使得其温度一定程度的升高,引流板变形,导致接触不紧的面积进一步增大;

(4)在进行导线的连接工作时,没有及时对线夹和导线清洁和涂抹电力复合脂,同时如果复合脂的密闭性不佳,也会造成由于潮湿造成的导线氧化,增大接触电阻而发热;

(5)某些导线线夹的结构在设计上不合理,容易导致线夹处发生涡流损耗而发热。

二、电气设备发热的预防措施

1、风冷法

风冷法一般而言就是使用强行排风从而实现对于电气设备的降温。在实际中常用的强行排风降温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在开关柜后部的上下别安装风扇设备,同时在开关柜内设有温控器,其温度值预先进行设定,当开关柜内的温度达到这个设定值时,便启动风扇进行强行排风降温;

(2)上面方法的基础上,额外在保护回路中设置一个电流继电器,同样预先设定有电流数值,当运行的电流大小大于等于这个数值时,启动电流继电器和风扇排风降温。

2、接触面处理

预防电气设备中的发热问题,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把导线之间的接触面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对于接头的接触面,如果其严重不平,可以通过锉刀把将接触面不平处及毛刺锉掉,从而使得整个接触面平整光洁。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处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母线在加工后的截面减少,对于氧化膜可以使用钢丝刷将其去除,通过辅有乙醇或丙酮的棉纱把接触表面擦拭干净。

3、红外热成像

红外热像仪具有无需制冷、工作寿命长等特点。仪器内部的各种参数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电气传输补偿模型,并且能够自动修正各种测量误差。红外热像仪器使用板卡完成热图数字记录的记录工作,一般而言每张卡可以存储高达1000张热图,同时还允许相关的用户对系统的硬件进行设置。红外热像仪器具备高级的镜头自动校准和识别功能,内置滤光片工作人员可以极其方便地对红外热图像进行点、线以及区域热图分析。具体工程中的应用表明红外热像仪器在检测电气设备的外部故障和内部问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检修方法相比,利用这个仪器可以实现非接触、不解体、非破坏以及不停电检修,大大提高整个电气设备的维护效率。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新型的光电探测设备,可将被测目标表面的热信息瞬间可视化,快速定位故障,并且在专业的分析软件的帮助下,可进行分析,完成建筑节能、安全检测和电气预防性维护工作。热像仪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光学器件和探测器。光学器件将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聚集到探测器上,探测器把入射的辐射转换成电信号,进而被处理成可见图像,即热图。

图1

三、电气设备热故障维修原则

1、要了解电气设备热故障发生特点

当电气设备发生热故障时,应先了解故障的前后经过及表现。技术人员必须对设备的结构特点,电路原理有充分的了解,方可进行维修。

2、应进行合理的常规检查

对于电气设备故障维修之前,务必进行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在对设备进行拆卸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维修守则,确保维修工作的精细化操作。

3、尽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当前各种电气设备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在进行热故障排除与检修过程中,就需要应用当前成熟可靠的技术手段,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

四、结语

随着电气设备运行数量的不断增加,作为影响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原因,热故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必须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预防电气设备热故障,为电气设备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冶金事业的高速繁荣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呈现出繁荣之势。各种高层、大规模建筑结构的不断涌现促使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不断应用和完善,也给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着一定的质量缺陷和施工要求,使得在工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缺陷与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工作中对于施工质量监控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腰求。

一、大体积混凝土概念

就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中,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和施工质量的提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普通混凝土之中主要的差异在于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量大、体积大。一般我们常说的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结构的体积大小和直径不能够小于1m,其表面存在着较为困难的系数要求,就目前的施工项目中,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级、强度要求、抗渗性能等要求之外,更是要对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值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处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结构横截面过大,水泥用量多和水泥水化所释放的热量大而引起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不断增多,由此而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问题是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的主要方式,这种裂缝方式的存在对于工程的裂缝模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和缺陷,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总结,并制定出严格全面的监理控制力度。

二、大体积混凝土监理控制要点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准备的监理控制

(1)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施工之前首先针对施工方提出的施工组织和设计方案进行管理与优化,重点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检查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与隐患,使得其中存在的各方面质量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审核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检查大体积混凝土在材料供应方案,混凝土浇捣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混凝土养护等方面的施工组织及专项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或在基础施工中一般都会提供±0.00 以下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但未必都会有大体积(大底板)混凝土施工详细完善的章节内容,所以,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在所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具备以上所述的内容。如无,则应要求编写单项的“方案”。由此达到 2 个目的,一是详细审核其方案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保证和施工工艺是否科学,合理安排。二是检查了解施工单位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安排落实情况准备的如何。

监理重点审核其方案是否包括了工程概况、地理位置、交通、为施工而增设的临时设施、现场浇筑安排、考察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资质及供应情况、输送泵位置设置、管路铺设合理否、搅拌车的进出方向、每台泵配置几台车,每小时每台泵供多少量、总的累计多少时间能完成总方量、浇筑流水方向、工艺设备的配置,如照明、排水泵、振捣器和通讯工具等。

(2)现场监理项目部要考察审核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施工资质及供应量情况,在一个搅拌站无法满足工程连续浇筑供应混凝土的情况下还应选择二家单位联合供应,包括备用应急的搅拌站,上述确定的搅拌站,要求其所供应的商品混凝土组成的所有材料,如石子、中砂、水泥、减水剂和粉煤灰等,品牌和质量要求技术参数必须完全一致。

(3)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降低水化热等技术措施监理应组织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等有关方面进行专题讨论。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法

2.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跟踪检查进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监理工程师应目测混凝土和易性,离析状况,混凝土用料规格,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定时、定量抽查混凝土塌落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提出暂缓该车或该批混凝土浇捣,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

检查现场试块操作人员试块制作组数应符合规范要求,试块制作应规范,试块抽取应有代表性,反映不同泵站及时间段混凝土强度。试块拆模后应及时送至标准养护室存放,并与施工现场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同步制作(按设计和施组要求)。

2.2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控制

根据方案布置图,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测温点布设情况及防止浇筑时损坏该设施,并建立测温点初始值。混凝土初凝前,落实二次泌水处理,克服由于早期脱水引起的裂缝,并适量浇水后覆盖薄膜,并落实保温措施。根据施组要求,严格检查混凝土保温措施落实情况。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以及养护期内,应严密监测混凝土内温度变化情况。自浇捣时起 1~7 d,每 1 h 测定一次;第 8~14 d,每 4 h 测定一次。控制混凝土的温差,当温差超过 25℃时应督促施工方进一步落实加强保温措施。

3 大体积混凝土的信息化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加强测温和温度控制,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

3.1 温度监测

为掌握基础内部混凝土实际温度变化情况,了解冷却水管进出水温度,对基础内外部以及进出水管进行测温记录,密切监视温差波动,来指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同时控制冷却水流量以及流向。

3.2 监测结果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