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业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2 04:14:09

农业工作思路

农业工作思路例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抓住国家沿海开发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用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农业,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农业,用外向化的要求带动农业,用科技化的手段支撑农业,创新组织形式,加大农业投入,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全面提升我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镇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0%和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同比增长10%,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同比增长13%。

三、工作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秋播及2014年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思路是: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万、千、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坚持“少种麦多种菜,少纯作多套种,少露地多设施”,突出效益,做强特色,放大规模,建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规模、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规模生产基地,做大培强一批特色村,作物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两减五扩”,即:减少夏粮面积,减少棉花面积,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扩大立体间套面积,扩大油菜面积,扩大甜菊面积,扩大蔬菜特经面积。夏粮面积30000亩,比上年减10000亩,棉花25000亩,比上年减10000亩,设施栽培面积12000亩,比上年增3000亩,立体间套面积35000亩,比上年增加5000亩,油菜面积50000亩,比上年增加15000亩,甜菊面积15000亩,比上年增加3000亩,特经蔬菜15000亩,比上年增加2000亩。

1、实施“万千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提高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全力打造“双草线”和“麋鹿线”现代高效农业万亩示范园区,巩固千亩园区,落实村村百亩方。在万亩园区上以四灶、丁东、草居、沿河、圩东、新东为核心区,建设韭菜、青椒、草莓、中药材、西瓜为主体的设施栽培,在千亩片上巩固新东、沿河、川洋、四灶的千亩设施栽培,村村建设一个连片1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示范方,通过园区辐射带动,促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新模式“四新”技术的普及。

2、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工程,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在种植业、养殖业上发展专业村是推进“产业富民强村”,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手段,也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抓手。今年秋播开始重点抓好四灶的韭菜、五总的油菜、新东的青食玉米、川竹的蓖麻、沿河川居的甜菊、丁东、东灶、川竹养猪、新场的辣根、新海的蚕桑、圩东的林果等一村一品特色,培植有影响、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专业村,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能力。

3、实施高效立体种植推广工程,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立体农业,做到玉米套种赤豆、玉米套种辣根、棉花套种籽麻、棉花套种西瓜、棉花套种马铃薯、棉花套种花生。推广大麦—春白菜—棉花、大麦—莴苣—棉花、胡萝卜—苔菜—鲜食玉米、大蒜—鲜食玉米、大麦—冬瓜等高效立体间套种模式,新增面积50000亩,并引导群众示范种植甜菊,调减棉花面积。

4、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以实施省科技入户项目为契机,通过专家进村入户、示范户带大户等有效形式,把服务体系建在产业链上,采取专题培训、现场示范、田头指导、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信息平台和渠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5、实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提高市场供应能力。重点围绕五大基地,抓好“12345”工程,即建设1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甜菊生产基地、3万亩高品质棉生产基地、4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5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

6、实施农林牧副渔五轮齐驱,新增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到2014年超过20%,新增养殖大户100户,人均增养1头猪、2只羊、10只鸡,保桑稳桑,继续发挥沿河蚕桑产业合作社的优势,有序发展养蚕业,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实施人均三产收入超5000元。

四、推进措施

1、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农业发展项目,同时做好市财政的以奖代补资金落实工作,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大力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加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2、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按照“高新技术引进,示范园区带动,科技服务进村,农业技术入户”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病虫草综合防治、设施栽培和平衡施肥技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引进和试验示范,结合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

农业工作思路例2

紧扣农民增收主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从政策的扶持入手,建立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从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扩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空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机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内在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力,进一步完善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面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现两大转变

⒈在发展思维上由就农业抓农业向跳出农业抓农业转变。深刻理解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积极策应党中央的农业发展政策,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统筹考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一起抓。

⒉在工作方式上由行政干预向政策推动、提供服务转变。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借助外力和启动内力相结合,经济手段和组织措施相结合,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因素,用市场经济的办理念指导农业。努力改变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做法,提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农业经济的水平;努力改变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做法,提高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经营自并努力搞好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努力改变只重视抓生产的传统做法,提高按照抓生产与抓市场并重的原则来引导农民开拓市场的水平;努力改变凭主观意志办事的传统做法,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完善三项机制

⒈完善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原汁原味、原原本本交到农民手中,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和种植基地四挂钩,大力提高粮食单产,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抓好抗灾物资、资金、技术的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为粮食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⒉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应对中央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了解、研究国家投入政策变化,做好畜牧、水产、林业、水利、扶贫、水保等方面的争资、争项工作。加强对农龙头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农业资金的整合力度,管好、用好各类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农业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建立农业投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个私业主向农业领域投资。

⒊完善农村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农村工作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落实机制、督查机制、服务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积极做好年度考评,对农业农村工作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考核评价,逐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愿望的农村工作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重心下移、城乡发展互动、所有资源统筹运作的工作体系。

(四)深化四项改革

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两免征”政策,规范整治涉农收费,建立农民负担举报制度,健全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林改工作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规范程序,依法实施,对全县万亩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进行确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确保年内顺利完成林改工作。

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四座国有水库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明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管理机制。按照“谁建、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⒋农口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年内全面完成农业、水务、果业、水保下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要抓好县畜牧良种场、农科所、渔种场、园艺场四个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公益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逐步理顺动物防疫和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稳定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五)做活五篇文章

⒈围绕“希望在山”做活以果业为主的高效林业这篇文章。一是做大做强以脐橙为主的果茶业。年内完成新开发脐橙面积亩。落实经营主体,强化果园管理,确保开发一块,成功一块。依托茶场、茶场,新开发无公害茶叶亩;二是巩固发展青梅产业。策应青梅酒厂的动工兴建,积极引导农民加强现有青梅园的管理,逐步加大发展力度,年内力争新开发青梅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杂交竹为主的竹业。重点改造或扩种竹类面积万亩。四是大力发展以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业。加快做好年产万高密度纤维板的立项、审批、招商工作,积极发展招商林业。依托公司,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以为主要树种的工业原料基地。

⒉围绕“潜力在水”做活以罗非鱼为主的特种水面养殖这篇文章。进一步加大省级罗非鱼良种繁育场的建设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在全县座水库、亩以上山塘推广罗非鱼养殖,力争年内罗非鱼可供加工量达到吨。积极引进罗非鱼饲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罗非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大力开发宜渔低洼地资源和改造中低产鱼池,推广稻鱼工程,积极引进新品种,抓好大众鱼、特色鱼、创汇鱼和休闲鱼的养殖,发展外向型渔业。力争全年渔业养殖面积达到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

⒊围绕“重点在田”做活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以建设粤闽蔬菜供应地和满足自给要求为目标,重点建设好个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外销型蔬菜产业。同时,把握农民传统习惯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花卉、红芽芋、扁萝卜、道菜、荸荠、西瓜、菜油两用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经济作物区域布局。力争使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元

⒋围绕“后劲在畜”做活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这篇文章。继续做大做强奶牛产业。稳步推进乡奶牛主产区,巩固禾个饲养小区,年内完成新增奶牛头。重点规划发展头以上规模的饲养小区。逐步建立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饲草供应体系和奶牛防疫体系,确保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通过果园养猪和积极引入外资,建设万头大型养猪场。以草畜配套为切入点,推行冬闲田种草,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牧业,推进草食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力争年内生猪出栏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牛出栏万头。

⒌围绕“出路在工”做活以转移剩余劳力为主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这篇文章。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着力提高农民劳务素质和劳务效益。建设好一批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鼓励农民发展企业化农场,推动农村劳力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养殖业向加工业转移。

(六)加强六种能力建设

⒈以农田水利和优势产业集中区建设为关键,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认真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积极做好其它加固项目的勘测设计、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对农村水毁工程的修复,高度重视“七小”水利工程的建设,重点建设好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的工程,全面推进中低产田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整合土地、资金、劳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好果茶业、奶牛、特种水产、高效林业五大优势产业集中区,实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土地综合利用能力。

⒉以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为核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积极完善奶牛良种繁殖、模式化饲养、疫病监测防治和奶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全面推行《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果品质量标准》,推广脐橙标准化栽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模式。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茶叶、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力度,扩大推广覆盖范围。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和领导干部领种示范田的典型带动作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争建立瓜菜、畜禽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⒊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转换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按照“三个跟着走”的发展思路,着力扶持发展打造七大龙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扩张企业规模,着力打造年产值万元以上、争取过亿元的“核心”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销售,大力扶持以农产品营销、流通、中介为主的流通组织以及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各级奶农协会、果农协会。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保鲜、冷藏项目。充分运用“政府网”、“网”为农产品推介、销售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努力把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由初级产品向终极产品转变。

农业工作思路例3

紧扣农民增收主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从政策的扶持入手,建立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从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扩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空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机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内在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力,进一步完善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面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现两大转变

⒈在发展思维上由就农业抓农业向跳出农业抓农业转变。深刻理解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积极策应党中央的农业发展政策,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统筹考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一起抓。

⒉在工作方式上由行政干预向政策推动、提供服务转变。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借助外力和启动内力相结合,经济手段和组织措施相结合,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因素,用市场经济的办理念指导农业。努力改变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做法,提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农业经济的水平;努力改变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做法,提高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经营自并努力搞好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努力改变只重视抓生产的传统做法,提高按照抓生产与抓市场并重的原则来引导农民开拓市场的水平;努力改变凭主观意志办事的传统做法,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完善三项机制

⒈完善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原汁原味、原原本本交到农民手中,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和种植基地四挂钩,大力提高粮食单产,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抓好抗灾物资、资金、技术的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为粮食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⒉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应对中央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了解、研究国家投入政策变化,做好畜牧、水产、林业、水利、扶贫、水保等方面的争资、争项工作。加强对农龙头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农业资金的整合力度,管好、用好各类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农业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建立农业投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个私业主向农业领域投资。

⒊完善农村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农村工作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落实机制、督查机制、服务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积极做好年度考评,对农业农村工作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考核评价,逐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愿望的农村工作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重心下移、城乡发展互动、所有资源统筹运作的工作体系。

(四)深化四项改革

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两免征”政策,规范整治涉农收费,建立农民负担举报制度,健全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林改工作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规范程序,依法实施,对全县万亩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进行确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确保年内顺利完成林改工作。

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四座国有水库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明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管理机制。按照“谁建、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⒋农口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年内全面完成农业、水务、果业、水保下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要抓好县畜牧良种场、农科所、渔种场、园艺场四个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公益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逐步理顺动物防疫和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稳定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五)做活五篇文章

⒈围绕“希望在山”做活以果业为主的高效林业这篇文章。 一是做大做强以脐橙为主的果茶业。年内完成新开发脐橙面积亩。落实经营主体,强化果园管理,确保开发一块,成功一块。依托茶场、茶场,新开发无公害茶叶亩;二是巩固发展青梅产业。策应青梅酒厂的动工兴建,积极引导农民加强现有青梅园的管理,逐步加大发展力度,年内力争新开发青梅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杂交竹为主的竹业。重点改造或扩种竹类面积万亩。四是大力发展以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业。加快做好年产万高密度纤维板的立项、审批、招商工作,积极发展招商林业。依托公司,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以为主要树种的工业原料基地。

⒉围绕“潜力在水”做活以罗非鱼为主的特种水面养殖这篇文章。进一步加大省级罗非鱼良种繁育场的建设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在全县座水库、亩以上山塘推广罗非鱼养殖,力争年内罗非鱼可供加工量达到吨。积极引进罗非鱼饲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罗非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大力开发宜渔低洼地资源和改造中低产鱼池,推广稻鱼工程,积极引进新品种,抓好大众鱼、特色鱼、创汇鱼和休闲鱼的养殖,发展外向型渔业。力争全年渔业养殖面积达到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

⒊围绕“重点在田”做活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以建设粤闽蔬菜供应地和满足自给要求为目标,重点建设好个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外销型蔬菜产业。同时,把握农民传统习惯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花卉、红芽芋、扁萝卜、道菜、荸荠、西瓜、菜油两用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经济作物区域布局。力争使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元

⒋围绕“后劲在畜”做活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这篇文章。继续做大做强奶牛产业。稳步推进乡奶牛主产区,巩固禾个饲养小区,年内完成新增奶牛头。重点规划发展头以上规模的饲养小区。逐步建立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饲草供应体系和奶牛防疫体系,确保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通过果园养猪和积极引入外资,建设万头大型养猪场。以草畜配套为切入点,推行冬闲田种草,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牧业,推进草食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力争年内生猪出栏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牛出栏万头。

⒌围绕“出路在工”做活以转移剩余劳力为主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这篇文章。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着力提高农民劳务素质和劳务效益。建设好一批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鼓励农民发展企业化农场,推动农村劳力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养殖业向加工业转移。

(六)加强六种能力建设

⒈以农田水利和优势产业集中区建设为关键,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认真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积极做好其它加固项目的勘测设计、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对农村水毁工程的修复,高度重视“七小”水利工程的建设,重点建设好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的工程,全面推进中低产田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整合土地、资金、劳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好果茶业、奶牛、特种水产、高效林业五大优势产业集中区,实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土地综合利用能力。

⒉以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为核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积极完善奶牛良种繁殖、模式化饲养、疫病监测防治和奶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全面推行《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果品质量标准》,推广脐橙标准化栽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模式。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茶叶、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力度,扩大推广覆盖范围。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和领导干部领种示范田的典型带动作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争建立瓜菜、畜禽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⒊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转换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按照“三个跟着走”的发展思路,着力扶持发展打造七大龙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扩张企业规模,着力打造年产值万元以上、争取过亿元的“核心”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销售,大力扶持以农产品营销、流通、中介为主的流通组织以及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各级奶农协会、果农协会。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保鲜、冷藏项目。充分运用“政府网”、“网”为农产品推介、销售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努力把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由初级产品向终极产品转变。

农业工作思路例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大力实施“三化”战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切实抓好“五大重点”(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奠定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农业总产值34.5亿元,增幅7%;

2、一产增加值16.8亿元,增幅6.5%;

3、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增幅8%。

三、关键措施

1、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突破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引进。要完善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考核制度;要加强协调与联系,形成合力,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一系列措施,引进一批重点农业招商项目。确保全年新建投入在2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35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二是兴办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鼓励和引导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引进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努力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大力启动民资、引进外资,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林木板材、水产品、畜禽、蔬菜、粮食等主导产品加工,做大做强方圆禽业、恒通藕业、华德米业、红梅乳业、新绿源羊业等一批重点加工企业。三是狠抓市场开拓,拓展流通渠道。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继续加大县内的恒济荷藕、蒋营水产、上冈畜禽、冈东蔬菜、冈西家禽等特色市场的建设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同时,扩大上海及苏南大中城市市场,主攻珠三角市场,发展外销窗口,构建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市场连接的绿色通道。大力发展超市农业,放大名牌效益,力争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入农工商、家乐福等绿色食品超市。加快发展网上交易,拓展外销渠道,扩大农产品出口。四是培壮龙头企业,实现农企“双赢”。要突出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同收购、二次返利、参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连续机制,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促进农民与企业“双赢”。

2、以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带动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组织程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千家万户联系市场的桥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要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优势产业,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结合,积极开拓市场,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金桥”。首先,成立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社,设立专门机构,专人办公,建章立制,对外开展合作,对内指导服务,成为全县合作经济组织领头雁。其次,在全县范围内鼓励扶持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着装”,特别是根据县有关部门职能,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带领农民闯市场、跑码头。2005年,在全县新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家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指导服务,并要选择市级和省级3—5家运作有序、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第三,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要鼓励头脑灵活、市场经验丰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能人成立营销公司,帮助他们利用原有工业销售网络,在各大城市设立销售窗口,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当年新增经纪人3000人以上。

农业工作思路例5

今年,我县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农民增收工作,又要分类指导,下大力解决重点乡村、重点农户的增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力争使农业产值达到110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同比增长6.1%。

二、明确三个途径,加快农业和乡村经济发展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服务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现实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特用玉米、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一是做大玉米产业。重点突出特用玉米产业。今年要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努力向标准化生产、群体化加工方向发展,年内全县新增鲜食玉米种植2万亩,总数达到4万亩,新上鲜食玉米加工企业4家,总数达到14家,加工量达到5000万穗。加大对三利秸杆与盛隆草业公司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玉米轴为原料的糠醛加工等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使我县的玉米产业开发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是做大畜禽产业。要围绕我县的粮食资源、秸杆资源优势,加快畜禽、畜种结构的调整,突出抓好商品型、生态型畜禽品种,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畜禽产品的防疫检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奶牛业重点抓好李青庄、郭磊庄、城、苏家桥等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小区奶牛养殖新增3000头,力争全县奶牛养殖量达到13000头;肉羊产业重点抓好优质肉羊繁育推广和屠宰加工,并全部实现舍饲圈养;猪鸡产业以永春肉联厂为龙头,重点抓好王玉庄、邹家庄等地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全县暖棚猪养殖量达到10万户以上。鼓励引导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

三是做大瓜菜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县近临张家口、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错季、精细、无公害、订单型瓜菜,并依托瓜菜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郭磊庄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整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瓜菜种植面积1.1万亩,总面积达到5.2万亩。

四是做大林果产业。以片8万亩杂果林基地为依托,结合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区的嫁接改造。依托果品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高庙堡万亩杂果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建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林果产业基地。加快对柠条、沙棘的开发利用,提高其转化率、利用率合商品率。

2、提升劳务经济水平,铺就农民增收新渠道

要通过发展小城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多种措施,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实现由“村里人”向“厂里人”、“城里人”的身份转化。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兴办劳务中介服务组织,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输出劳务。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相关部门要落实好政策,保障农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的畅通。全年实现劳务输出2万人。

3、抓好非农产业,促成农民增收多渠道

发展非农产业是推进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发展非农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工业“大车”拉动相对弱势的农业“小车”,通过对接农业资源增强工业活力,提高农业活力,提高农业效益。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开发,鼓励非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和运销业,兴办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促进乡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积极扶持乡村非农产业争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住六个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把乡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乡村沼气等工程建设,作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抓手,加大力度,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乡村基础设施。

加强以“水”为中心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蓄、打、节、引多种措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措施。完成新打机井30眼,新挖潜流3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要积极探索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的路子,争取3—5年内时间将我县的30余万亩基本农田全部实现基地化。同时要抓好饮水安全,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继续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生态项目工程;树立精品意识,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精品工程;积极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农业工程与“四荒”资源权属改革进程,保护治理成果,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8%。

2、突出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提高经营水平

要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抓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县关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服务扶持办法》。要坚持开放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嫁接改造一批,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重点抓好脱水蔬菜厂、()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农贸、生态科技、鲜食玉米加工、秸杆等龙头企业的建设。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年内力争创出2—3个全省知名品牌。

3、加快乡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乡村改革

继续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深化乡村改革和推进乡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以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土专家为带头人,组建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壮大乡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视野广阔的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围绕鲜食玉米加工、燕麦加工、脱毒薯种植、瓜菜加工、大棚猪养殖、柴鸡养殖、机械制造加工等产业,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高素质的乡村经济人队伍达到80人以上。

4、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

加大教育培训农民的工作力度,要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资源,把撤并的学校建成职业技术学校、乡村成人业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满足农民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全年乡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长20%;围绕优势特殊产业发展,全年乡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加15%;争取每户都有1—2个科技明白人,使每个新增的乡村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扩大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认真做好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工比上年增加15%。

5、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拉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推动贸易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优势,以开放促项目,以项目带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接触同优化内部环境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在聚焦,坚持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农业乡村工作的新思路,用开发的举措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有开放的观念,要解放思想,强化开放就是发展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二是要有开放的信息,提高开放效率;三是有开放的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利用各种关系合人才,抓住一切机遇,拓宽开放渠道;四是要有开放的环境,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环境,吸引投资。

6、继续抓好“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在重点项目上求突破

“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乡村经济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稳定增收-

上把“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活动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已经出列的贫困村要继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未出列和新列入的43个贫困村,要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抓好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周转棚、周转畜、劳务输出等工程。专项资金要捆绑使用,投向贫困村,使扶贫工作整体推进。要坚持以经济强村为龙头,以“两转移一置换”(即农业向工业转移、乡村向城镇转移、农民置换成职工)为载体,确保经济强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带动整个乡村经济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要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在巩固提高第一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主体意识,紧密结合“村村通”“村村绿”等工程,推进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主街亮化工程和“一建(建沼气池)三改(改水改厕改圈)”。

四、深化四个制度,促进农业乡村的稳定和发展

1、完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和村民自治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乡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素质工程”,全面提高乡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做好乡村支部换届工作,确保稳妥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乡村党组织的活力。

2、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规范乡村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程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对村务和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推进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同发展乡村各项事业和改善农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3、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农业工作思路例6

××年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之年。我们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为目的,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为载体,强服务、壮产业、优结构、铸品牌、增投入、夯基础,不断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

—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增长;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万亩,粮食总产达万吨以上;—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吨以上,总产值达到亿元,其中名茶产量达到吨,产值亿元;

—实现全年水果产量万吨,产值亿元;

—全县生猪出栏万头,禽出栏万羽,全年畜禽产值达亿元;

—全年社会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次,产量万吨,产值万元;

—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万吨,产值达到亿元;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值达到万元。

三工作重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年,我们将着重抓好六方面工作,概括的说就是“增强六种能力”。

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障能力。主要是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一是继续抓好中低产田和茶厂优化改造。××年建立中低产田改造示范方个,改造茶厂个,新增茶叶加工专用变压器台,进一步加快茶厂改造步伐,改善茶叶加工环境条件,为推行茶叶的认证打下基础;同时还要进一步精心包装项目,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农业基础安全。二是实施“沃土工程。重视产地环境整治,积极实施“沃土工程”,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化肥,严禁高毒、高残农药和禁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土肥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和示范;因地制宜推广多种秸秆还田实用技术,示范、推广果肥结合和粮肥结合等生态种植模式,增加耕地有机肥投入,实现有限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三是推广专用肥。加强土壤肥力监测与分析,重点开发、应用适宜我县使用的粮、油、果、茶、桑、蔬菜等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等新肥料,研究、开发缓释肥、微生物肥等新产品,示范、推广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四是推进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围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清洁能源生态工程,把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与养猪业有机结合,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三改一建”和“猪沼作物”能源生态模式,为农村提供优质燃气。五是实施水域养殖证制度,保护渔业资源。积极做好“养、管、捕”三篇文章,探讨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保护××湖水域生态平衡;进一步规范××湖垂钓捕捞和娱乐游钓行为,规范水产养殖用药行为,促进了我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完善渔业执法行风监督体系,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探索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面,强化群众监督,防止受利益驱使无端增加捕捞强度,切实以合力促进渔业资源和千岛湖水资源的保护。

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支撑力量。科技支撑能力包括科技研发、科技的推广应用、应用主体吸纳科技的能力等内容。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继续通过“绿色证书”、农函大、农广校等多种途径,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深入开展“百千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深化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加强农技咨询服务,开展面对面的科技帮扶活动,全年完成户种养大户的综合技能培训,人以上的绿色证书培训,人次以上的农民单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年,我局将重点推广无性系良种茶栽培技术、机制名茶生产技术、无公害名茶采制组合生产技术、无公害水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经济林生态饲养土鸡技术、无公害生态三元猪饲养技术、无公害网箱养鱼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和无害化病虫防治技术等十大实用技术,建好个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个科技户率先应用技术并直接受益致富。三是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大力引进推广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新品种,要进一步加大局属六大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根据市场要求,努力扩大繁育规模。茶叶良种繁育中心要确保××年出圃茶苗万株;水果良种繁育中心要进一步抓好优势水果树种的嫁接繁育工作力争嫁接苗木万株;继续办好千岛湖本鸡种鸡场和孵化场,全年供应千岛湖本鸡苗万羽,保证全县养鸡户的苗鸡需求;积极参与水产引繁试养场良种引繁试养工作,加快翘嘴红、匙吻鲟等优新品种养殖推广力度,力争种苗放养万尾以上;尽快筹建农作物良种繁育中心,引进新品种个以上,继续做好高山蔬菜良种繁育工作,力争繁育高产一号、黑珍珠四季豆等高山蔬菜良种公斤。四是创建农业示范园区。依托生态优势,发挥区位优势,精心包装项目,积极开展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市级都市农业专业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示范,全年新推广以新型龙井茶机为主的农业机械台以上,振频式杀虫灯应用只以上,水果套袋万只以上。六是完善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和村级农科站“三级农科网”。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专利、技术等入股形式,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经营和分配,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培育完善技术市场。要重视抓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让农业信息网延伸到所有涉及农部门、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及种养大户。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信息采集、分析、队伍,为农民提供系统、准确、快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信息,并逐步与国际国内接轨。

增强产业提升能力。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基地。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开发,重抓特色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达到产业基地区域化、规模化。全年新发展无性系早生良种茶亩;新发展以枇杷、蜜梨、杨梅、柑桔等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亩;高山蔬菜总面积达到万亩次;加强畜禽养殖大户的培育,建设绿色、生态畜禽产品基地,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加快农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步伐,力争建成千岛玉叶茶、千农园水果、千蔬牌高山蔬菜、落凤岛本鸡、千岛青溪绿色水产品、千岛佳禾迷你蕃薯,以及三元猪、饮用贡菊、中药材等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综合示范的基础上,实行生产过程记录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以点带面,促进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和普及,努力做到按标生产、按标流通。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注重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转变为准入、经营、使用的全程监管,强化准入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整顿,堵塞淘汰、禁用和假冒伪劣农资的进口关和入地关,严厉查处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四是加大留地农产品检测力度。要添置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基地实行质量安全检查,实行产地标志卡制度,严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农产品上市。五是推进农业功能开发。顺应农业向经济型、生活型、生态型、观光型和文化型等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挖掘生态功能,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旅游型农业,弘扬新安茶文化、果文化,提升农业品位。

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能力。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决定着农业发展模式和水平。主体能力主要包括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等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增进发展生产的动力和能力。一是扶持壮大农业龙头。在坚持做大、做强、做壮的原则下,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农户能力强、科技开发能力强、加工增值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科技服务、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二是打造品牌抢市场。积极组织县内农业企业、产业协会、种养大户选送产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所举办的各类优质农产品展销、展示活动,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护,强化品牌整合,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及产品申报活动,合力打响千岛湖生态品牌,以品牌吸引消费,以名牌抢占市场。三是花大力气建设加工基地。通过各种产业协会,进一步加强县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狠抓农业招商,努力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推行“龙头农户”生产模式,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

增强动植物疫病控制能力。一是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在××乡君石村建好集“五室一圃”为一体的平方米标准化实验办公场所,配备相对完善的现代化的病虫监测工具、实验仪器等,力争在系统测报上达到自动化、可视化、网络化和规范化;把病虫害观测对象由粮、油转向粮、果、油、茶、桑、蔬菜等多种农作物,使观测对象多元化,涵盖全县主要作物;拓宽《病虫情报》途径,加大发送量,使病虫情况及时被农民知晓,减少因信息不灵造成的农业损失。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动植物检疫、防疫工作,力争全县禽流感、口蹄疫的免疫密度达到,猪瘟的免疫密度达到,其中规模养殖场户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的免疫密度均达到,并做好新城疫、羊痘、细小病毒、链球菌等疫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动植物流通监管,逐步完善农村集贸市场生猪屠宰检疫,实行偶蹄动物入境报验制度;及时处置动植物重大疫情,确保农业产业发展安全。

增强农业法制保障能力。第一,充分利用媒体、农技⒑农业信息网络等各种有效载体,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营造农业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定期组织开展全县性农业法律服务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强化行政执法,大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和开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主体的生产生产营行为,依法保护农民利益;切实改善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业局执法地位和执法形象。第三,加强执法素质培训,完善并严格执行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加强对农业法制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更新,提高农业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第四,强化农机(渔船)安全管理。继续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加大水上、道路安全检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意识,重点查处“三无”、“三证不全”、违章载客渔船、拖拉机等,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水上、道路安全。

(四)主要措施

加强理论武装,保持先进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处在转型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众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客观上要求广大农业工作者清醒认识形势,正确把握规律。理论的提高是能力增强的前提,学习是提高水平的基本手段。在健全完善党员学习积分卡、干部学习日、党员理论考试等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织和学习型干部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全局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深入开展“推进强农富民工程、优化服务争当先锋”、“推进环境建设、争当三个示范”大讨论,强化理论武装,着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激发机关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强化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理论解释客观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三农”问题,提高出思路、出点子、出政策的本领,提高指导和服务“三农”的能力。

切实转变职能,提高针对性。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加强宏观规划,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重点抓好“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的制订,进一步明确方向。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绩效评价,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近几年项目的绩效评价考核,努力提高项目建设效果。积极下乡入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反馈农情民意,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同时,认真分析本部门、本行业的关键点与薄弱点,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设计好载体,力求取得新突破,不断开拓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境地。

农业工作思路例7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打造都市创汇农业基地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集约型、科技型、生态型、加工型、外向型为发展方向,着力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业公共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上档次、品牌拓展有新绩、自主创新求突破 、完善职能强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农产品加工总值增长10%;农产品出货值增长10%;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新增1万亩。

三、工作内容

(一)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档次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积极发展粮油生产,稳定毛豆、大白菜等传统蔬菜品种[!],稳步扩大西兰花、甘蓝等特色“超市”、创汇蔬菜品种;在林业,稳定果树面积,继续优化杨梅、梨、葡萄、桃等主导产业品种结构,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叶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彩叶树种、耐盐树种和适于长江流域生长的常绿树种;在畜牧业,重点发展獭兔、长毛兔、蜜蜂等特色优势畜产品,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业;在渔业,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紫菜等新兴养殖产业。积极引进漠斑牙鲆等优新品种,调整优化传统养殖品种。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制订和生产模式图的制作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种养品种争取达到20个,示范应用面积25万亩次。推动农业技术的综合配套和集成应用,在种植业,继续加强性信息素、杀虫灯、黄板粘卡等生态防治技术推广,积极开展粮油、蔬菜瓜果的高产示范;在林业,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矮化开心修剪、增施有机肥等实用技术;在畜牧业,围绕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和畜禽病害生物防治,加快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在渔业,积极推广节能、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重点推广底冲气增氧、南美白对虾大棚二茬养殖等技术。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市)项目,在全市各镇(街道)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个,总面积5000亩以上,力争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20万亩以上。

稳定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认真抓好前一轮土地流转合同集中续订工作,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续签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中横线沿线1000米以内耕地流转,加快七塘沿线土地流转。在稳定规模经营总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体规模,力争通过1-2年努力,使单体规模50亩以上的占总流转面积的30%以上,积极发展百亩、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08年力争培育单体规模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1-2个。拓展规模经营内涵,创新规模经营模式,不断挖掘规模经营潜力,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季节性流转、四统一型和专业合作社型等新型规模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争取每个镇(街道)都建立1个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

高标准建设规模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型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逍林、横河、宗汉、桥头等9大__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和推动其他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畜牧小区建设。实施鱼塘标准化改造,计划建设面积2500亩,积极推进水产品出口注册(备案)基地建设。根据“西菜东扩”的战略思路,大力推进东部地区基地建设,培育东部优势产业群,形成东西部齐头并进的格局。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档次,进一步发挥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对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省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

继续推进“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选送优秀农民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启动第二批现代农场主培训,举办农业企业家高层次培训班1-2次。积极组织现代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全年计划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000名,“绿色证书”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000名,培养农业中等教育专业人才50名。启动全市农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快品牌拓展和培育

加快推进__(__)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围绕建设全省一流、华东地区最具规模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完成基地一期水、电、路、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进场企业服务,力争全年有20家以上企业进场,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确保有10家以上企业顺利投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扶持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外资和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改、完善内部管理,开展iso系列、qs等各类认证,提高精深加工和现代化管理水

平,力争新增部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大力培育现代农场,开展农场规范化建设,全年计划新增现代农场40家。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合作社规范化考核管理,全年计划有15家合作社通过宁波市合作社规范化考核。重视培育流通型农业企业,鼓励发展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扩大“__农产品”品牌营销。筹建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举办慈溪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展现__农业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上海、北京、杭州展示展销窗口平台作用,争取在国内大中城市新设慈溪农产品窗口,更大范围打出、打响__牌。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企业产品展示和项目洽谈会,全年计划组织企业境外参展1-2次,境内参展3次以上。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以品牌运作、品牌联创等形式的名牌培育途径,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计划全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农业名牌5个以上。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健全绿色产业基地不定期抽检制度和果蔬上市报检制度。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申报力度,力争全年完成三品认证15个以上,做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计划全年新增无公害产地10个,认证面积1万亩以上。

(三)找准工作突破口,开创自主创新工作局面

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思路,按专业、品种设立跨区域农技推广服务站,落实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在确定“三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深化新型社会化责任农技员制度,由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聘用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按照“谁聘用、谁考核”的原则,对作用显著、效益突出的,政府按“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真正实现对农民的“零距离”农技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社会化农技创新和推广组织,探索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技攻关、动物防疫领域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针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结合农技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及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奖励办法,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实施质量。建立健全科技项目事后评估制,着力改进科技研究成果的共享体系,全面提高科技成果综合利用率。全年确保新立农业科技项目20个以上,启动实施地方名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积极开展杨梅、梨等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的科技攻关,继续抓好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加快优质棉、大铃棉的选育,组织4-5只棉花新品种(系)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

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工作。突出现代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用,围绕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等工作,在全市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活动,树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标竿,掀起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高潮。争取通过1-2年努力,各镇(街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村1-2个,并做好策划和宣传工作,使示范村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启动建设杭州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区(暂名)。按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半掘浦至淞浦30平方公里的新围海涂地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突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坚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共赢,建设一个农、林、牧、渔、观光等产业门类齐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农业新区,打造__农业发展新亮点。

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试点扩面,增加水产、畜牧、加工业领域的试点,争取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无公害认证产地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构建覆盖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加工两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争取在08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

(四)切实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

健全完善金融支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水稻为重点试行以村为单位统保,逐步探索“农商合作”保险形式的试点。针对未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和已列入而达不到投保规模的农户,扩大行业风险救助试点。积极开展__船东互保协会的小型渔船互保工作,互保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发挥农户小额信用担保公司作用,力争在担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扩大担保规模,计划全年担保额度达到5500万元。

加大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__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继续实施环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工程,在一期沿海防护林工程基础上,推进四灶浦以东、东部伏龙山、淡水泓围垦地块和慈东区块的沿海防护林建设,08年计划建成沿海防护林1080亩。继续推进林分林相改造工程,对国家、省、市级8.2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面实施专业管护,全年计划实施阔叶林改造1000亩,迹地更新800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公里,封山育林1.5万亩,计划创建__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全年计划森林覆盖率递增0.1个百分点。加大村庄绿化工作力度,全年新增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宁波市绿化示范村20个,市级绿色村庄20个,市级绿色家庭500户。与国家林科院亚林所合作,开展国家-__杭州湾湿地定位监测站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区生态保护。

完善农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测工作,严防疫病发生和流行。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组建__市属森林消防队。加大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和桔小实蝇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浙江省__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申报,力争农业部立项。健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网络

农业工作思路例8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实施“六个一”工程。一是以为中心,沿国道212线建立万亩小麦良种高产示范基地。二是以曲水为中心,在移山、羊口、大树等地建设1万亩优质豌胡豆基地。三是以李渡、龙岭、吉安为重点,建设1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基地。四是以为中心,在等乡镇沿江建设万亩优质胡萝卜生产基地。五是依托冬菜,建设万亩优质冬菜种植基地。六是在等乡镇建设万亩优质饲料饲草种植基地。

(二)努力打造四大亮点。一是综合生产大现场。该现场规划建设1000亩,包括小麦、油菜种植良种良法的推广,预留行利用等内容。二是大树饲草种植大现场。依托花园畜牧园区,在等乡镇集中成片种植优质牧草。三是胡萝卜种植大现场。在村社规划种植胡萝卜1万亩,抓好病虫防治、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四是曲水空闲地块利用暨旱地改制现场。在曲水沿212国道线种植地块发展种植秋菜,豌豆尖等短时节蔬菜;对原满土种植的地块实行分厢轮作,充分发挥亮点示范带动作用。为抓好生产,各乡镇也要准备30—50亩的生产现场,供农民群众观摩学习。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抓好“三优”。一是品种优质。为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各地要引导农民群众坚决淘汰抗逆性差的小麦等抗病高产新品种;豌豆主推保证良种推广率达到100%。二是技术优良。两季田要挖好“四沟”,解决湿害;全面推广以机播、条沟点播、撬窝点播为主的小窝疏株密植,实施小麦“三六”精播,增窝增种保足苗,合理密植,杜绝稀大窝现象;施足底肥,氮磷合理搭配,促进早生快发育壮苗;抓住立冬前后五天最佳播期播种,月日前完成小麦播种工作。三是布局优化。不断优化预留行作物的种植,对城郊等乡镇,抓好预留行优质商品蔬菜的种植;对草饲牲畜养殖重点乡镇如等地,重点抓好优质饲草的种植;其它乡镇,重点抓好饲料蔬菜的种植。

(二)保证种植面积。坚决把各地的高磅望天田和无水源保障田全部改旱种;充分开发预留行,在预留行种上蔬菜、春洋芋、胡豆或饲料作物,实现预留行利用率“保八争九”(保证达到80%,力争实现90%)目标;充分利用间歇地种植,大搞“增间混套”;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转租、转包荒地对撂荒土地恢复耕种。

(三)规范旱地改制。仍是满土种植的地方,要下决心从今秋播种开始坚决改制;改制较早的地方要稳定改制面积,进一步规范预留行;要引导农民根据当地实际,抓好预留行的利用,突出经济效益,种植蔬菜、豆类和饲料;玉米地块要继续按“双二五”、“双二八”等规格留好预留行,城郊和地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在一、二台土要大力推行“双六尺”、“双五尺”种植模式,实现旱地五至七作。

(四)保证物资供应。各工委、乡镇及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清仓查库,算好种子差口帐,及时组织调运作物尤其是小麦的良种,务必要在月日前全面到位;供销、农业等部门要备足肥料、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保证生产需要;各工委、乡镇,区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对假冒伪劣农用物资的查处整顿力度,保护农民利益。

(五)加强宣传培训。各级党委、政府,农业部门、宣传部门都要抓紧时机,在月底前围绕工作重点,采取会议、广播、墙报、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技术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搞好对乡、村、社、农户的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做到一家一个明白人,一户一张明白纸;通过建设示范基地,让群众树立以粮为本的思想,把千家万户动员起来,努力提高种粮收益。

四、强化保障

农业工作思路例9

(一)工作思路

按照地委提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精品版”的要求,以“精种、精管、精加工、精营销”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狠抓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创建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转,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精品化、品牌化,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二)工作目标

1.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2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392元,增收1483元,同比增长14.97%;

2.设施农业(具备种植条件的温室)种植率达到100%;

3.建设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0000亩、精品园200亩;

4.全年种植哈密瓜8万亩(其中精品哈密瓜2万亩);

5.完成2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全县66个行政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

6.引进1-2家葡萄、哈密瓜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地区级精品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

7.建设葡萄酒庄6-10家;种植酿酒葡萄5000亩;

8.完成牛羊育肥100万头(只),牲畜年末存栏达到35万头(只);牛羊自繁自育30万头(只);引进多胎肉羊1.5万只,新增出栏肉羊7.5万只;发展斗鸡(土鸡)养殖40万羽,黑羊1.2万只;饲草种植4万亩。

9.全年农作物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三)工作措施

1.加强服务管理,继续抓好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今年,设施农业春提早、秋延晚两季种植率均达到了98%以上。20xx年,将继续抓好设施农业种植管理及示范引导工作,确保具备种植条件的温室种植率达到100%。一是抓好技术培训和服务。利用目前的“法治之冬”“文化之冬”“科技之冬”和农闲时节,做好技术员及农民的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并结合设施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计划完成设施农业培训2.8万人次。二是抓好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推广适合鄯善县的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辣椒套种豆角、西瓜等复合套种模式,提高温室种植效益,实现设施农业效益化,计划引进设施农业蔬菜新品种5个。三是加快示范体系的建设。计划建立400个设施农业示范棚,覆盖到每个设施农业片区,实行技术人员包棚挂牌管理,全面做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通过示范管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突出产业优势,加快特色农业发展。葡萄、哈密瓜是鄯善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xx年,继续坚持走葡萄优质化、哈密瓜精品化发展的路子。一是继续实施葡萄优质化战略。加强对葡萄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年计划建设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0000亩、精品园200亩,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葡萄精品园的目标,同时,突出抓好地县领导领办示范园(指挥田)工作,不断提高我县林果业种植管理水平;大力推广葡萄地周围沟、渠及路边栽植杏树的造林模式,主要在自然灾害频发区域,以及不具备营造防护林的大田葡萄四周栽植杏树,降低灾害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深入推进哈密瓜品牌战略。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种植哈密瓜新品种,重点抓好春提早、冬生产设施栽培,四季生产哈密瓜,抢占冬春季高端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单作瓜,继续推进大田哈密瓜一年两熟技术,进一步压缩瓜套棉的种植面积。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引导哈密瓜种植向优质化、精品化转变,进一步提升哈密瓜的品质。加大哈密瓜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和营销推介,推动哈密瓜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瓜农的根本利益,实现哈密瓜增产增效。全年计划种植哈密瓜8万亩(其中精品哈密瓜2万亩)。

3.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鄯善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农户到消费者之间流通环节多,农户收益比较低。20xx年,我们要以葡萄、哈密瓜和设施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精加工、精营销”,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是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和扶持力度。重点扶持楼兰酒业、雪洁等“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引进一批规模较大、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20xx年,计划引进和扶持1-2家葡萄、哈密瓜精深加工项目。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扶持和培育精品示范合作社,强化合作社规范经营管理,引导合作社与涉农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品牌包装、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抱团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带动农民增加收入,20xx年计划培育地区级精品合作社4家。三是加快营销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巨彩果蔬公司现有的销售网络作用,利用第三代移动互联网电商发展时机,加快构建新型商务平台,畅通葡萄、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与疆内外市场和客商对接,争取在内地建立一批由本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实际掌控的批发市场档口、专营店和直销店,提高市场话语权,促进农业产业效益化。

4.立足区域特色,加快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依托鄯善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势葡萄资源,重点突出酒文化、地方文化、葡萄文化与产业的融合,稳妥引进一批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休闲旅游和葡萄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精品小酒庄(堡)项目,走“小酒庄,集群化的大产业”道路,按照《吐鲁番地区20xx-20xx年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xx年,计划建设葡萄酒庄6-10家,种植酿酒葡萄5000亩。同时,落实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组织相关部门靠前指导,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抓好20xx年已开工建设的酒庄续建工作,确保20xx年全部建成投产。

5.发展规模养殖,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一是抓好牛羊育肥,加快良繁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和落实自治区肉牛肉羊生产补贴资金、畜牧业贴息贷款、良种繁育等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规模养殖户,把养殖大户做大做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20xx年,计划完成牛羊育肥100万头(只),牲畜年末存栏达到35万头(只);牛羊自繁自育30万头(只);引进多胎肉羊1.5万只,新增出栏肉羊7.5万只;发展斗鸡(土鸡)养殖40万羽,黑羊1.2万只。二是着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继续完善养殖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监督管理,实施标准化养殖、专业化饲养、规范化管理,引导畜禽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进入养殖小区从事畜禽生产,计划引进一家从事畜禽生产、加工和包装的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小区、合作社和养殖户增收致富。20xx年,重点完成鲁克沁镇色尔克甫养殖小区项目建设。三是进一步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加大优质饲草的种植力度,鼓励农户在30年承包土地和合法开荒地集中连片种植饲草,计划种植饲草4万亩。四是积极推进奶牛养殖。以城郊乡镇和鲁克沁镇为试点,扶持和帮助养殖大户发展奶牛,计划养殖奶牛600头。五是深入推进扶贫养殖。20xx年,继续在5个贫困村实施“每户百羽鸡”扶贫养殖工程,打造贫困村特色畜禽产业,增强贫困农户“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六是深入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进一步巩固封山禁牧和草场生态保护成果。

6.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深入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识)认证与管理,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20xx年追溯体系投入使用。二是做好农林牧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面对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形势,做好哈密瓜、葡萄、温室作物和棉花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工作,积极应用综合防控手段,加强农作物统防统治,把虫情、病情和疫情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把农作物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确保不发生成灾。认真贯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抓好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做好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严防重大疫情发生。三是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总结近年来设施农业保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设施农业、大田葡萄、棉花、牛羊养殖等政策性农业保险,20xx年,确保具备种植条件的温室投保率达到100%,政策性保险有新突破。

7.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办法,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xx年,在做好政策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确权登记颁证,进一步为推进土地有序流转、纠纷调处、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全年计划完成2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二是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善、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要求,以清产核资、建章立制、经营高效、强化监督为重点,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机制,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收益不断增长,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有效增收。20xx年,重点完成全县67个行政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

8.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一是落实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补贴监督管理机制,将补贴资金用于发展设施农业、葡萄生产、秋翻冬灌、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冷藏等促民增收的关键领域。20xx年,计划申请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00万元。二是抓好农机化示范点建设。结合县域优势和特色,在已建立的四个农业机械化应用示范点(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点、葡萄埋藤机械化示范点、畜牧养殖机械化示范点、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示范点)基础上,大力开展农机化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展示各领域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切实发挥农业机械化示范作用。三是认真抓好秋翻冬灌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培养农民科学种植、精耕细作的意识,早谋划、早动手,确保100%完成秋翻冬灌工作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的理念,紧紧围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步伐,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迅速形成“节水、惜水、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工作目标

1.完成高效农业节水面积3万亩;

2.完成4000户120xx人农村安全饮水入户管网升级改造工程;

3.完成20xx0亩农业水权改革试点工作;

4.完成防护林工程造林8000亩;培育常规造林、经济林、绿化林苗木400亩。

农业工作思路例10

二、重点工作

1、以冲刺全省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全力攻坚农业现代化薄弱指标。制定农业现代化指标达标的年度推进计划,在巩固提升优势指标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薄弱指标推进工作,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指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规划建设食品工业产业园区,加快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林木覆盖率指标,通过农田林网、四旁植树等途径最大程度挖掘植树造林的潜力,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经济林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造林任务1.5万亩。二是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把工作重心由创建转移到建设上来,通过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加快建设步伐,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并针对园区发展定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园区产业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着力提升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使各级园区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的示范窗口,带动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三是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生态养生农业、观光体验农业、都市休闲农业,打造三条旅游轴线:沿S338省道以天悦山庄、碧江园、灵桥水乡、青城水产等为主的江边渔业观光带;沿S122省道以万亩森林公园、梅林草坪观光园、省级农业园区为主的现代园艺产业观光带;沿常泰高速以罗溪健康产业园区、春江红杉树生态园、小黄山产业群为主的观光休闲产业带。四是有效开展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创建。按照“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整合发展”的思路,对我区比较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采取品牌化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组织全区首届名优农产品评比活动,借助淘、常新特农、都市E农庄等网络销售平台,提升我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五是大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智慧农业,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经营、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通过省、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加速器作用。培育和发展种源农业、生物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形态向高端攀升。依托农业园区平台,积极引进涉农外资,培育和发展外商独资型、中外合作合资型、出口创汇型农业,打造中外农业合作园区,提升我区农业发展层次。六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全区家庭农场的调查统计、资格认定、动态管理工作,并加大土地、服务、人才、资金等扶持力度,推动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大力创建市级“三好三强”示范社,通过组建合作社联合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延伸产业链、打造品牌等方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2、以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三期和浦河整治等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一是加快在建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确保2013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浦河一期治理工程、省庄河二期拓浚工程、新华圩区泵站改造工程、罗溪老孟河南段整治工程等按时序进度完成。二是认真做好重大水利工程的申报和前期工作,包括概算投资7620万的浦河二期治理工程,估算投资5000万元的老桃花港整治工程,估算投资8000万元的肖龙港(友谊河-沪宁高速)拓浚工程。三是推进沿江泵站智能化控制建设。以泵站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为突破口,启动智能水利建设工程,通过对柴支浜东西站、录安洲东西排涝站、桃花港排涝站等27座排涝站实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区级防汛指挥中心、春江镇防汛指挥分中心,实现防洪排涝的统一调度和沿江排灌站的实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