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8 14:38:37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1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巴蜀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巴蜀好职工,进行奖励。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我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参与了市、部级科研实验,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及"以红岩精神为主导的小学生责任感启蒙教育"等。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巴蜀艺术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实施证明: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创造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实验学校等殊誉。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2

1.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德育工作

主要议题:研究、部署学校德育工作,讨论德育工作计划,制订德育工作政策与措施。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每学期至少2次,可随其他工作一并研究。要做好会议记录。

2.学校德育工作大会

主要议题:总结学校德育工作,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今后德育工作;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及文明学生等;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年召开一次,也可结合开学典礼、学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等进行。

3.校园文化氛围

主要内容:维护好校园环境,用好校园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牌、广播站、等文化宣传阵地,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感染陶冶激励师生的校园文化。

负 责 人: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品味高雅。

4.共建共育

主要内容: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协调公安、司法、文化、宣传、妇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协调有关单位协调解决学校突出问题,磋商小学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德育师资与教学

5.班主任管理与考核

主要内容:完善班主任聘任、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负 责 人:校长、德育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把工作绩效作为评先选优的基本依据。

6.班主任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布置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学校、班级德育现状,制订整改措施;交流经验;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等。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包级领导、少队辅导员,可邀请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参加。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

工作要求:随即或者定期召开,德育处要留有会议记录。工作培训、经验交流、工作研讨等要留有相关资料。

7.德育科研

主要内容:分析、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围绕德育管理、活动、评价等开展应用性研究。学习德育工作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指导教师撰写德育论文。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负 责 人: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研究确立本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课题,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实施。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做好学科渗透和德育科研工作。提倡研究编写校本德育教材。

三、德育活动

8.班会

主要内容:总结、布置班级工作,表扬好人好事,进习惯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交流学习、生活的经验体会,组织道德实践活动。

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负 责 人:班主任,学生干部。

工作要求:每周一次,每次一节课。班主任要认真备课,增强班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主题班(队)会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依据重大事件、时事状况、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结合学生实际具体确定主题班(队)会内容。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负 责 人:班主任(辅导员)、班(队)干部。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月一次。学校统一确定教育主题,班主任要有工作记录。学校要对主题班(队)会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10.升降国旗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班主任、主要领导。

负 责 人:少队辅导员

主要内容及程序:升国旗,奏(唱)国歌;介绍旗手、护旗人员和负责升旗的班级情况;宣读国内外时政要闻、校园一周新闻;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先进班级;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宣誓。德育处可根据实际调整升旗仪式的程序和内容。

工作要求: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可作为国旗下讲话人员。少队辅导员要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把关,并负责整理和保存每次升旗仪式的材料,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汇编。

11.法制、安全、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教育

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邀请公检法人员、校外辅导员、英模先进人物等,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事迹报告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法制、安全教育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其他教育讲座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要保存好会议的相关材料。

12.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节日和纪念日的内容、性质适时确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期间要组织教育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妇女节、清明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老人节、国庆节、建队节、公民道德宣传日、环保日、助残日、重要历史人物生卒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学校传统纪念日等,以及配合国家有关重大政治事件组织教育活动。可以是学校集体组织,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

13.主题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长期的、系列的教育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校长、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结合上级统一部署的重点德育工作或根据学校情况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要主题鲜明、形成序列,针对性、实效性强。主题教育活动要有方案、有过程性材料、有活动评价。

14.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到农村、工厂、社区、大自然、德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参观、访问、远足、生产劳动、生活体验、军事训练、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学校集体组织或以班级、小组(队)为单位组织。要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要保存好相关活动资料。

四、家校合作

15.家校联系

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家长对学生的看法;征求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共同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参加人员:班主任。

负 责 人:主要领导。

工作要求: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班主任以家校联系卡的形式与家长每学期至少联系一次。

16.家长会

主要内容: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要求;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交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要求。

参加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

负 责 人:德育处、教导处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期不少于1 次。学校要对家长会提出统一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备会,政教处要对备会内容进行审查把关。

17.家长学校

主要内容: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工作。加强家校沟通,优化学校办学环境,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

①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根据学校情况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委员会例会。

②家教知识宣传。通过专家讲座、印发材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研究编写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③家教咨询。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干部要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排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问题。

④学校意见征询。通过座谈会、信函、家校联系卡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征询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⑤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一日活动,如听课、评课、活动等,体验学校生活。学校要主动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解决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每学期组织一次。要保存好开放日活动的相关资料。

五、班级团队

18.学生常规管理与德育评价

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并作为学生德育评价和班级评价的依据。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选拔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负责检查监督,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定期公布,学期末予以总评,将其作为评定先进班级的主要依据。按照道德认知、日常行为和班(组)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学校情况定期汇总,以书面形式(家校联系卡、家长通知书等)通知家长。

19.评选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市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原则上每年一次。学校要设置各种特色奖项,并组织评选表彰。

20.学生代表会议

主要内容:征求学生对学校和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师德师风、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意见。

参加人员:每班3-6人。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年一次。要做好会议记录,保存好相关材料。

21.少先队辅导员主要工作资料

总辅导员:工作手册,荣誉薄,文件资料,各大队的工作计划与总结、活动方案与总结,各大队辅导员的情况,各大队的组织情况,组织集中活动的资料,队前教育、入队仪式资料,组织活动的资料,主题班队会材料等。

22.少先队工作制度

(1)。队干部选举制度。队章规定每半年至一年改选一次队委会和队长。这是发扬民主精神,进行当家做主教育的一种制度。改选一般在学年或学期初进行。

(2)。队干部轮换制度。每个队干部有一定的任职期,期满无特殊情况不再连任。这种制度能够使更多的少先队员有机会参加队的组织管理,得到锻炼。

(3)。队干部例会制度。一般每周或隔周进行一次。主要内容是汇报、研究和布置工作。大(中)队例会可由委员轮流组织,并负责向辅导员汇报。

(4)。队干部培训制度。培训少先队干部,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方法和技能技巧,这是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的必要手段。培训的方法有举办队长学校、听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

(5)。队前教育制度。新队员入队前要对他们进行队前教育。如学习队章、学唱队歌、学习敬队礼及呼号、系红领巾、为人民做一件好事。入队时要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

(6)。表扬奖励制度。少先队组织应当经常在广播、队报、光荣簿上表扬好人好事,在"六一"儿童节、10月13日建队纪念日,集中表扬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集体。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3

主要议题:研究、部署学校德育工作,讨论德育工作计划,制订德育工作政策与措施。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每学期至少2次,可随其他工作一并研究。要做好会议记录。

2.学校德育工作大会

主要议题:总结学校德育工作,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今后德育工作;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及文明学生等;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年召开一次,也可结合开学典礼、学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等进行。

3.校园文化氛围

主要内容:维护好校园环境,用好校园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牌、广播站、等文化宣传阵地,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感染陶冶激励师生的校园文化。

负 责 人: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品味高雅。

4.共建共育

主要内容: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协调公安、司法、文化、宣传、妇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协调有关单位协调解决学校突出问题,磋商小学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德育师资与教学

5.班主任管理与考核

主要内容:完善班主任聘任、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负 责 人:校长、德育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把工作绩效作为评先选优的基本依据。

6.班主任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布置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学校、班级德育现状,制订整改措施;交流经验;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等。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包级领导、少队辅导员,可邀请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参加。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

工作要求:随即或者定期召开,德育处要留有会议记录。工作培训、经验交流、工作研讨等要留有相关资料。

7.德育科研

主要内容:分析、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围绕德育管理、活动、评价等开展应用性研究。学习德育工作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指导教师撰写德育论文。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负 责 人: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研究确立本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课题,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实施。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做好学科渗透和德育科研工作。提倡研究编写校本德育教材。

三、德育活动

8.班会

主要内容:总结、布置班级工作,表扬好人好事,进习惯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交流学习、生活的经验体会,组织道德实践活动。

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负 责 人:班主任,学生干部。

工作要求:每周一次,每次一节课。班主任要认真备课,增强班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主题班(队)会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依据重大事件、时事状况、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结合学生实际具体确定主题班(队)会内容。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负 责 人:班主任(辅导员)、班(队)干部。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月一次。学校统一确定教育主题,班主任要有工作记录。学校要对主题班(队)会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10.升降国旗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班主任、主要领导。

负 责 人:少队辅导员

主要内容及程序:升国旗,奏(唱)国歌;介绍旗手、护旗人员和负责升旗的班级情况;宣读国内外时政要闻、校园一周新闻;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先进班级;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宣誓。德育处可根据实际调整升旗仪式的程序和内容。

工作要求: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可作为国旗下讲话人员。少队辅导员要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把关,并负责整理和保存每次升旗仪式的材料,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汇编。

11.法制、安全、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教育

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邀请公检法人员、校外辅导员、英模先进人物等,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事迹报告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法制、安全教育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其他教育讲座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要保存好会议的相关材料。

12.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节日和纪念日的内容、性质适时确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期间要组织教育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妇女节、清明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老人节、国庆节、建队节、公民道德宣传日、环保日、助残日、重要历史人物生卒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学校传统纪念日等,以及配合国家有关重大政治事件组织教育活动。可以是学校集体组织,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

13.主题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长期的、系列的教育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校长、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结合上级统一部署的重点德育工作或根据学校情况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要主题鲜明、形成序列,针对性、实效性强。主题教育活动要有方案、有过程性材料、有活动评价。

14.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到农村、工厂、社区、大自然、德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参观、访问、远足、生产劳动、生活体验、军事训练、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学校集体组织或以班级、小组(队)为单位组织。要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要保存好相关活动资料。

四、家校合作

15.家校联系

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家长对学生的看法;征求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共同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参加人员:班主任。

负 责 人:主要领导。

工作要求: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班主任以家校联系卡的形式与家长每学期至少联系一次。

16.家长会

主要内容: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要求;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交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要求。

参加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

负 责 人:德育处、教导处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期不少于1 次。学校要对家长会提出统一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备会,政教处要对备会内容进行审查把关。

17.家长学校

主要内容: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工作。加强家校沟通,优化学校办学环境,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

①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根据学校情况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委员会例会。

②家教知识宣传。通过专家讲座、印发材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研究编写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③家教咨询。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干部要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排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问题。

④学校意见征询。通过座谈会、信函、家校联系卡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征询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⑤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一日活动,如听课、评课、活动等,体验学校生活。学校要主动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解决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每学期组织一次。要保存好开放日活动的相关资料。

五、班级团队

18.学生常规管理与德育评价

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并作为学生德育评价和班级评价的依据。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选拔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负责检查监督,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定期公布,学期末予以总评,将其作为评定先进班级的主要依据。按照道德认知、日常行为和班(组)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学校情况定期汇总,以书面形式(家校联系卡、家长通知书等)通知家长。

19.评选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市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原则上每年一次。学校要设置各种特色奖项,并组织评选表彰。

20.学生代表会议

主要内容:征求学生对学校和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师德师风、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意见。

参加人员:每班3-6人。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年一次。要做好会议记录,保存好相关材料。

21.少先队辅导员主要工作资料

总辅导员:工作手册,荣誉薄,文件资料,各大队的工作计划与总结、活动方案与总结,各大队辅导员的情况,各大队的组织情况,组织集中活动的资料,队前教育、入队仪式资料,组织活动的资料,主题班队会材料等。

22.少先队工作制度

(1)。队干部选举制度。队章规定每半年至一年改选一次队委会和队长。这是发扬民主精神,进行当家做主教育的一种制度。改选一般在学年或学期初进行。

(2)。队干部轮换制度。每个队干部有一定的任职期,期满无特殊情况不再连任。这种制度能够使更多的少先队员有机会参加队的组织管理,得到锻炼。

(3)。队干部例会制度。一般每周或隔周进行一次。主要内容是汇报、研究和布置工作。大(中)队例会可由委员轮流组织,并负责向辅导员汇报。

(4)。队干部培训制度。培训少先队干部,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方法和技能技巧,这是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的必要手段。培训的方法有举办队长学校、听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

(5)。队前教育制度。新队员入队前要对他们进行队前教育。如学习队章、学唱队歌、学习敬队礼及呼号、系红领巾、为人民做一件好事。入队时要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

(6)。表扬奖励制度。少先队组织应当经常在广播、队报、光荣簿上表扬好人好事,在"六一"儿童节、10月13日建队纪念日,集中表扬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集体。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4

做好德育档案工作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德育档案的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好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和发展,培养出重视自身素质发展和潜能开发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立健全德育档案对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及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二、中学德育工作档案的构成分析

(一)德育管理档案

这一类档案应是德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主要包括:

1.上级关于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上级在视察各校工作中对德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讲话、意见。

2.本校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德育工作领导管理制度,德育工作人员职责,班主任选配、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心理教研室工作制度,校外辅导员工作制度,团委工作制度,本校学生守则、评先条例,德育档案工作制度,学校规章制度中包含德育工作的部分等用于规范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3.德育工作的计划、总结。这类档案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各类计划总结,包括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德育处、关工委、家长学校、社区少年宫等的计划、总结,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总结意义的文件都包含在内。

4.德育工作会议记录、纪要。主要是在德育工作会议中形成的记录,如班德育研讨会、班主任周会、家长会、家委会、“三结合”联席会议等德育工作会议的记录。

5.德育队伍建设情况。包括德育工作人员组成名单及德育工作者的培训情况等材料。

6.日常德育工作档案。是指在规范性德育工作形成的记录,如班主任的工作记录(如班主任工作手册、家访记录、德育论文等),校外辅导员工作记录(如校外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的讲话等),德育教师工作记录(如德育教师的教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等),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方案,常规评比记录,结合各项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如植树节、学雷锋月、成人仪式)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计划、总结、图片,学生评优评先情况,学生帮扶情况,学生、教师、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团训活动,社区少年宫活动情况,社会实践、文明礼仪教育、军训等日常德育活动的记录。

7.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

8.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获得的荣誉。

(二)学生德育档案

“高中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公寓整体档案(指面向全体住校学生设立的档案);第三类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学生在高中期间的行为档案)”。[2]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学生的德育档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德育档案工作的管理过程

(一)收集

收集工作时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只有收集工作做好了,才能进行档案管理的其它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档案工作者的疏忽,容易导致档案收集不齐全。档案收集工作需要校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配合,工作人员必须有耐心进行长效的沟通,及时追回需要归档的材料。收集工作应是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如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会议记录、德育队伍和学生德育档案可定期收集,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系统收集一次,这些类别的档案形成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且数量不大,定期系统收集一般不会遗漏。德育档案管理中的日常德育工作档案、荣誉档案,形成规律不明显,且种类繁多、载体形式多样,需要不定期的收集,特别是丰富的德育活动档案应做到活动结束后所有活动记录材料立即归档,以免遗漏。收集工作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项评估检查进行。评估检查需要收集大量的材料,档案收集恰好可以利用评估检查的机会,及时补齐档案。

(二)鉴定、整理

鉴定、整理是档案工作中核心环节,决定了档案工作是否规范、完善。收集档案之后,应对档案的价值进行鉴别,以对其进行整理。相对而言,德育工作档案的数量并不大,主要进行保管期限的分类,分为长期和永久两类,这样简单,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一般而言,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队伍建设、荣誉和学生德育档案划为永久保存,档案德育会议记录、日常德育工作记录、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等划分为长期保存。整理时,将学生德育档案、荣誉档案单独划分出来整理,学生档案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生一页,每个班级一册。荣誉按照时间顺序编流水号。其它类型的档案按保管期限划分后,按年度,编流水号装盒。建议按件进行整理,一个会议的记录,一个活动的记录按一件处理,这样不仅有利于与档案整理的规范,也有利于档案收集的完整和便于利用。编制规范的卷内文件目录和索引目录,在档案盒封面填写清楚档号、题名、保管期限等内容。

(三)编研、利用

编研、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灵魂,如果没有利用,档案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变得毫无意义。

1.编制德育简报、年鉴。根据收集档案,每半年或每学期编一次德育简报,对一个学期内进行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宣传,记录德育工作的动态。每年根据收集到的档案编制德育年鉴记录重大德育事件、荣誉等,为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制作宣传板块、图册。将学生的先进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活动,制作成宣传板块、宣传册,宣传典型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再教育的目的。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5

一、我们要认识乡村《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教师队伍缺乏统一理念,学科教研教学没有活力。大多数乡村小学由于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基本上教师都是以语文或者数学为主任课,品德与社会为附带课,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品德与社会课的随意性,由于这种思想也造成了教研工作人员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改方向,致使教学课堂上教师缺乏太多的热情,学生少了活泼积极的动力。整个课堂让学生意如“走马观花”,形如“死记硬背”。而教研上也让教师不去钻研教材,很少研究教法,纯粹是相沿传统的应试教育,只关注学生的教学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

(2)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过程缺乏生活与实践性。乡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平常没有任过此学科的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都搞不清楚。比如:以语文为主课的教师直接用语文的教学模式来套用课堂,从而使课堂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或者只注意讲解课文而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新课标对《品德与社会》课目标中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一原则。这样的例子在农村小学里比比皆是,说明了我们乡村《品德与社会》教学偏于一隅,根本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停滞。乡村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课标明确规定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这一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讨论辨析、分组活动、游戏表演等等一般很少用。还有乡村各学校受条件的限制,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分配不平衡,无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致使偏远贫困学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也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4)乡村留守儿童群体教育存在“错位”。在广大乡村,留守儿童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对象,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了隔代教育,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严重束缚了学校德育的进程,使得这群特殊的学校群体很大一部分逐渐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对其行为、习惯及情感语言上的沟通造成障碍,使得教师们对他们失去德育的信心,于是干脆任其发展。这一问题在儿童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学校应该在德育工作中给以多加关注。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学工作极不相符合,违背了教育新课标的诠释精神,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刻不容缓。使得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富有成就感都是我们乡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结合乡村《品德与社会》教学实际应采取的教学措施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美。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善良的思想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例如: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的民俗》中,交流“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时,突然有学生站起来发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可是傣族人民过节却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老师没有轻易加以否定和批评,反而对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们展开讨论: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经过讨论,得出了结论,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因此我们教学所给予学生们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做什么”,而是要让学生们走向生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实践、知、行统一,逐步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结合学校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富有特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常常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相关材料,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在材料的准备上当然也有不同,而作为教学内容的前提介入,学生们无法判断要去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会派上什么用场。因此,我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学生们讲清楚课前准备的材料内容和用途,以便让学生有目的地区准备材料,学生也容易目标接受,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明确了方向,就要让学生能顺利地获取相关的材料。教师就要帮助指导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关的材料的路径,尽量让学生少遇挫折,顺利取得相关的材料,产生成功的喜悦。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6

3、大学专科学历,中小学任教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职务任职资格)7年以上。

4、继续教育条件:完成政府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所在单位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5、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并满足下列条件:①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德育教师从事学生德育工作5年以上。(须提交所在学校证明材料)②有1次以上循环教学经历,或担任小学六年级教学或初中毕业班工作2年以上。③未满50周岁在县城以上学校工作,原则上要在农村学校任教或支教累计时间达到1年以上。(本项须提交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证明材料)。④教育教学质量优秀,获得县级本学科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以上奖励。

6、近五年来还应具备下列条件:1.课时要求:专任教师周课时14节以上(班主任周课时10节以上,跨学科或跨年级的8节以上;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中层管理人员周课时6节以上,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校级领导至少担任一个教学班的学科教学,每学期听课25节以上。

7、教学改革要求:(1)作为骨干参与开发校本课程,能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开设选修课或知识讲座,组织指导课外、艺术、科技活动。每年开设校本选修课1门,或知识讲座2次,或组织指导系列科技、艺术、体育以及其他课外活动1项。(须提交所在学校证明材料)(2)每年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1次,并获得好评。少先队辅导员每年承担校级以上少先队教育交流专题发言1次,并获得好评。(均须提交所在学校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的证明材料)

8、培养骨干教师要求。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2名以上,有确定的对象、目标,具体的步骤和途径,并有明显成效(须提交所在学校的证明材料)。

9、参加县级以上教研机构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介绍。(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7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动“转作风、正教风、促学风、带师风”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落实“五个一”主题活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实现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的目标,保证学校教育的清明廉洁、有序高效、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

1. 讲述一个师德故事

2. 倾吐一句师德真言

3. 举办一次师德演讲

4. 组织一次读书分享

5. 开展一场师德观讨论

三、活动措施:

1.每位教师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要亲自抓,结合学校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2.整个活动时间从即日起到12月初结束,每位老师要按照学校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积极地开展活动,学校要及时上传活动报道。

3.利用工作会议、工作微信群、政治学习时间大力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宗旨和要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师德演讲为45周岁以下教师参加,教师要围绕主题认真撰写演讲稿。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8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99-01

目前,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农村小学从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变为“班班通”(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1],学校教师也从上课一支粉笔教学的原始方式,变为掌握计算机基础运用知识,能运用教室网络终端实施教学的现代化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运用“班班通”作为辅助手段,开展学校的常规管理,减轻管理的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班班通”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学校要做好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一是购买教育部门配合教材发行的光盘、录像、录音、投影片,二是通过进入国家教育部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兄弟省市教育网页下载各种资料讲座、课例,三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项目接收教育教学素材。资源库建成后,要求教师在普通客户端用密码登录到资源库中进行搜索,检测出所需要教学资源,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班班通”资源共享功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管理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它具有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甚至重新塑造自我的能力和机制。学校的差别在网络时代将不再是学校所在地域的差别,而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机制的差别。没有学习能力的学校就必然会“老化”,并将最终使自己走向衰败[2]。学校的发展基于教师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抓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位教师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具有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利用“班班通”资源共享,有目的地引导每一位教师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把时间放在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的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的新方法,提高现代教育思想上,形成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优化教师道德素质。同时学校还要利用“班班通”资源,开展网络使用、多媒体运用与制作、“英特尔未来教育”等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班班通”资源运用技巧,能够积累运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和素材,从而提升教育技术素养,优化教师能力素质。教师在使用“班班通”资源的过程中,实际就是自我培养、自我规范的过程,这就避免了我们在常规工作中的命令式的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效能。

三、利用“班班通”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管理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学校和班级要依靠校内外的力量,重视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影视、文娱节目等,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抵制各种不良影响[3]。学校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利用“班班通”和学校网站开展德育教育:一是努力挖掘学校网站的潜力,不断增加学生所需求的文字读物,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上网时有更多的时间逗留在学校网站上,既减少了学生因浏览不良网站而产生的隐患,也有利于促进学校网站的不断完善。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我们逐步在“班班通”网络论坛上开辟了若干个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经常在论坛上开展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专题活动,就读书与上网的关系展开讨论……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三是利用“班班通”的直观教学效果,将中国悠久的历史美德故事、个人行为习惯修养、卫生保健、安全防范等影像资料进行展播,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德育渗透,让德育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利用“班班通”资源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强化校务管理

随着人们对网络使用频率的不断加大,网络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信息交互平台,其传播以交互性、即时性、多元化、个性化和社群化的特点,打破了大众传播与个人传播的界限,人们可以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对信息进行传递,互动。学校要利用好“班班通”资源,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就要搭建好两个平台,把计算机作为管理的辅助手段,来管理学校的一些常规管理。一是搭建起学校行政与师生员工、家校沟通的信息交流平台,如QQ群、BBS、校讯通等,把学校管理的一些做法、要求等材料放上去,便于师生了解、交流。融洽学校行政与师生员工间的关系,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二是搭建起信息平台,校务信息,展示师生风采,公示重大决策,拓展家庭教育等,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让家庭支持学校工作,让社会关注学校发展。三是搭建起网络办公平台。在家里、在办公室、在多媒体等办公场所通过上网,把材料放到网络上,无论到哪里,对所需的材料都随时下载、使用,比如教职工基本资料档案、教师考核办法、班级月考核办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记录、教育科研细则等等。学校通过学校网站如各类通知以及学校的重大活动;领导可以通过校内网查看各个部门的工作计划和教师、学生的档案与考核情况;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年级组也可以通过“班班通”集体备课,向校领导汇报、反映工作情况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做,减轻了管理的劳动强度,增强了管理效益,提高了学校常规管理的质量。部分教师可能通过电子信箱与有条件的家庭联系,交流学生情况,让家长也参与到教育学生的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9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举全校之力,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高标准、规范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涞水县教育和体育局的工作要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省检”。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校迎“省检”准备工作,成立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王福元

    副组长:王雅璐  乔阌秩

    成  员:学校全体教师

    1.校园环境、德育活动组:

    组  长:乔阌秩  成员:王喜银  吕志娥  廖红兴

    2.法制安全、班级和学生管理组:

    组  长:宫新会  成员:各班班主任

    3.教学教研、档案组:

    组  长:王雅璐  成员:张海艳  刘桂娜  魏赛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调查摸底(2019年2月-4月)

    1.宣传动员。学习涞水县政府、县教育和体育局有关文件,

制定《王各庄小学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工作职责。召开迎检动员大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 调查摸底。对照督导评估标准,对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在实验

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隐患的排查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集中准备,落实提高(2019年5-8月)

    1.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要借省督导评估之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一是要加强专用教室建设:要对照评估标准,增加专用教室数量;二是按照新的配备目录摸清底数,对各科教学仪器、图书、器材等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备和补充,特别是音体美器材,确保达到省定评估标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绿化美化校园:粉刷墙面,栽种、修剪花草。二是墙面文化,包括墙面文化、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三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和活动机制,推进广播站工作,完善哗啦圈、书法、音乐和计算机社团。四是网络校园建设,推动教师博客和学校博客圈建设。五是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3.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教学教研。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向纵深发展。三是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对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范教师目标考核机制。五是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和校本课程等方面工作。六是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4.加强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德育的地位,落实德育基地、场所建设,开展德育活动和德育工作交流。二是完善学生养成教育机制和措施,注重过程性、形成性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三是规范班级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规范学生评价机制。四是搞好校园卫生。

    5.搞好法制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三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

    6.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将过去的工作痕迹、工作成果、工作资料及时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第三阶段:自查、交流完善(2019年9月-10月)

    1.完成各种文字材料、数字报表、档案资料的汇总整理。高标准完成自查报告、学校简介、2016年以来的档案整理等工作。

    廖红兴:汇总各处室工作计划、总结等常规管理材料;学校简介等方面资料。

    宫新会:负责学校各项制度汇总、学校法制教育、安全等方面资料。

    王雅璐:负责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总结、学校发展规划等;负责汇总素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档案;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资料;体育卫生档案;艺术教育档案;综合实践魏赛赛;学籍档案、档案室建设;各专用教室管理档案、使用记录等。

    乔阌秩:负责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校园卫生、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档案。同时负责教育经费预算、报表、基建、购置、校务公开、公物维护及校园建设等方面档案。

    2.交流提高。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到其它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教育和体育局各相关科室到学校指导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督导评估。迎接教育和体育局的模拟督导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召开主要负责人工作调度会,按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即整改,切实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阶段:接受评估(2019年11月)

    全面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

    五、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学校成立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迎检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将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口号、广播站等形式,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任务、目标和要求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动员和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我校的发展。

    3.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制订的此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下,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体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迎检”作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

    4.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巩固和提高“四率”指标,五是抓好教学教研工作,六是搞好校园文化,七是认真准备档案资料。

    5.开展督导自查,为使迎检工作按时按目标完成,领导小组将进行过程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切实做到以本次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例10

工作中,全体辅导员能够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同志,严于律己,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为从事少先队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心小学承担着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少先队科技教育研究》,大原小学承担着《少先队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两项研究课题现已结题。不少辅导员执教的主题班会获莱州市以上优质课奖,制作的课件获山东省级以上奖励。中心小学连续几年在全市少先队暨德育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09年春又在全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学校以镇街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莱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辅导员们的信息有上百篇发表在《山东少先队》、《齐鲁少年报》、《烟台共青团》等媒体上。

2、创新工作思路,取得德育实效。

一是树立整合意识。将看似杂乱的各项工作全部整合为德育的内容,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开展德育活动的同时,马上撰写活动信息,向各级各类媒体投发,并积极鼓励全体老师这样做,相当于同时做了信息宣传工作;在布置德育活动或班级工作时,将安全卫生的内容加进去,再配以德育的灵活组织形式,使几种教育相得益彰;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吸引“五老”人员共同参与,又相当于开展了关工委的工作。向各中队发放德育活动配档表,做到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活动,内容序列化,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无缝覆盖。

二是建立沟通制度。各校有了鲜亮的活动,都要与中心联系,取得指导和帮助,同时中心也经常安排观摩和学习。例如:今春,我们就组织各校,从活动开展、资料整理等方面,对代表自己学校特色的德育活动以及总结进行观摩学习,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本学期又启动了大队辅导员素质提高工程,大家积极学习辅导员工作纲要、xx张志勇等领导的讲话以及对德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提高了队伍素质。新年后,还将组织网上交流,评选德育先进学校。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先后开设了《城港路街道教育简讯》、“城港路红领巾”博客、城港路少先队公共邮箱,搭建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总辅导员经常将搜集的各种投稿邮箱以及在德育、安全、宣传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整理,然后共享在网络上,为大家提供借鉴,同时也常向许多辅导员请教,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