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4 20:29:52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1

《公共关系》(以下简称《公关》)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管理类课程,与其他诸多课程相比,有其独特的性质和意义,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软科学。对学生来说,学好它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公关”意识,而且可以掌握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基本技能。但对教师来说,要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让学生切实掌握“公关”技能,就不能象一般课程那样,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而必须尽可能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适合于《公关》课程教学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理论教学的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启发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集思广益、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

一、《公关》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公关》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材,以案例中提供的事实材料为内容进行教学。因此选择合适的案例,就是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方面。《公关》案例必须是围绕社会组织公共关系中的一个或几个典型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相关的全部事实材料作出客观的描述,为分析者提供足够的素材,展示一幅完整的画面。案例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目标要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2、描述要真实。把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客观事实描述出来,使人看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3、材料要翔实。要有足够的事实材料,还要有必要的伪装材料,即设有“迷宫”。

4、构思要巧妙。事实、情节描述既主次有分,又虚实结合。

5、文字生动有趣。能吸引人,激起学生分析的兴趣。

(二)《公关》案例教学的功能和目的,是启发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锻炼思考能力,开发智力,增长才能。因此,案例不是任意客观事实的描述,其主题必须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关联。以致通过案例教学,既能解决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公关》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必须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不象讲授法中的死教硬灌,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公关》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几个突出的优点,蕴藏着一种特殊的教学功能

首先,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从而弥补传统的讲授法的不足。传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灌输、注入,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形成“上课记笔记,作业抄笔记,考试背笔记,围绕老师转”的局面,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发智力。而案例教学法则能克服这些缺点,变灌输式为启发式,着重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它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较好形式。

《公关》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我们目前的条件来看,唯一只有运用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教学法使理论联系实际,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有关案例,把社会组织的客观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学生,能给学生以真实感、投入感,学生处在课堂上,却好象置身于复杂的组织环境中,有身临其境之效。

2、在被反映的错综复杂的组织环境中,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能训练学生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辩论,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4、通过案例学习,可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5、在案例讨论中,学生是以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或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这使他们有一种“我是这个组织的负责人”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公关》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但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搞好教学,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则仍是一个难题。本人在《公关》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中,对案例教学的组织有以下体会:

(一)实施案例教学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着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教师在组织学生分析、研究案例过程中,要遵循下列原则:

1、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要让学生自己去提出见解,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老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老师既不能像布置作业那样,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就撤手不管;也不能像平时讲课一样,分析案例时一手包,搞标准答案。

2、案例教学时间的分配应该实行“二八”开的原则。教师的教学任务布置、引导和对学生案例分析评价的时间,必须控制在案例教学总课时的20%以内,要把80%以上的时间交给学生阅读案例材料,进行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辩论。

3、尊重学生创见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要有理、有据,就应该认为是正确的,是有创见的,教师应从中吸取智慧。教师在作案例分析结果的评价时,应充分肯定各种见解的合理性,如有不足之处,可以提出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补充,切忌简单地公布“标准答案”。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案例教学必须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为此必须在方式上灵活多样。

1、个人练习。把所收集或编写的案例材料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其独立思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分析结论,然后在全班发言。再由全班同学对发言者的意见或看法进行评论、修改、补充。发言者对评论者的意见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经过争辩,以获取正确的结论。

2、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到各个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必要时给以引导和启发。

3、全班辩论。由个人或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情况,然后让大家发表意见,特别重要的是提出不同看法。对不同看法,要引导大家争辩,逐步求得一个比较完整的见解。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对所讨论、争辩的问题应该心中有数,要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讨论中心问题,防止争论漫无边际。

4、角色扮演。这是一种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模拟教学的形式。这种方式对案例本身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必须全面、完整,并有不同的案情,就像一个剧本一样,有不同的人物和场面。这种方式搞得好,往往更富有生动性,能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必须坚持一定的程序。一般地说,进行案例教学,要遵循以下程序:

1、在课堂上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2、由教师简要说明案例的教学目的,同时对案例研究、分析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常识给以提示。

3、按教师选定的案例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分析、研究案例,并规定完成这一程序的时间。

4、全班集中,交流个人或各组的看法,抓住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争辩、深入讨论。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2

2公关案例教学程序。引入案例,设计问题。公关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选择公关案例,设计恰当的问题。课前,教师必须根据案例的选择原则,结合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公关案例。针对案例,教师需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把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悄无声息融入案例当中,把精选案例和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设计能引发学生新思考的问题。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公关案例教学的第二步是设置公关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公关案例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为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根据公关案例的内容,设置模拟公关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的实践情景当中,营造浓烈的学习和讨论氛围。划分小组,展开讨论。小组讨论是公关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可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每组5—6个人,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该组成员参与讨论,并确保每一位组员参与其中。每组派发一张记录表格,由其中一名组员做好讨论记录。问题讨论的交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时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教师可采用巡视、倾听的方式参与,但不给予评判,而是多用赞赏,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经过组员们各自理由和依据的陈述,激烈的探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

小组总结,实践演练。小组讨论环节结束后,是各小组轮流展示讨论结果,参与公关演练的时间。每个小组可选派代表上台为全班同学做演示,但最好让每位小组成员参与其中。公共关系倡导“全员公关”,将每位成员引入教学实践演练当中,让其参与体验式教学,能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行为习性,营造团结协作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公关实践技能。总结归纳,形成报告。公关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归纳,形成一份具备内在知识体系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这一环节,可以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但最好是由老师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对课堂讨论中正确的分析思路给予肯定,对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点拨,结合自己的见解,提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结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讨论,总结等,最终形成书面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每位同学经过思考、归纳、提炼而成的书面材料,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践应变能力等,教师必须认真批阅每一份报告,对报告中正确可行之处给予肯定,创新之处给予赞赏,而不足之处给予点拨,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3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93- 02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公关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与专业训练掌握公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源于实践的案例法便成为公关教师课堂教学的首选方法。欧美的大学一向重视案例教学,在西方学者看来,寓普遍原理于特殊现象之中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判断能力的最佳途径。[1] 伴随改革开放共同成长起来的中国公共关系学科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关教育体系已初步成型。公关教师队伍日渐专业,公关教材内容日臻完善,公关教学方法也日益灵活。然而国内现实工作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分歧,教学任务上的压力,以及教材内容上的局限,导致我们的公关案例教学尚存在的一些操作误区,常见的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案例研讨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未有效发挥;热衷于拿来主义坐享现成案例,不愿亲自动手整理适用个案,导致论证具体公关理论的案例缺乏针对性;拘泥于经典教材上的传统案例,忽视当代社会中的鲜活事件,案例教学内容落后于时展趋势;案例分析形式单一、浅尝辄止;将简单举例等同于案例分析,未能深化总结,等等。

1 概念的厘清

案例一词源自医学领域,最初是指医疗部门根据临床诊断记录下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病例资料,后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借用到法律课堂教学之中。案例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成功激励了商业教育领域,1908 年案例法被哈佛商学院正式引入商业教育领域,经过哈佛商学院的开发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案例分析法。由于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深受师生好评,所以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及其他一些学科也相继引入案例分析法,且案例分析也在这些学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在公共关系学领域,公关案例主要是指按照公共关系学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去实践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公关事件。[2]

2 公关案例教学中应遵循的三原则

科学运用案例法教授公关学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案例教学的适用、双向和循环三原则,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在案例筛选、案例呈现、案例实践3个环节上采取了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改进。

适用原则:课堂教学所用案例必须能够满足教学内容需要。教材通常按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逐步呈现公关理论与实务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不能一个案例套用整堂课,也不能一堂课任意借用N个案例。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面对逐条阐释的公关理论(如平衡沟通理论),只需截取经典个案的对应部分进行论证即可;面对整体描述的公关实务(如公关策划),则需借助完整的个案进行佐证。

双向原则:虽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学原则倡导已久,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常常因赶时间、求进度而挤压甚至占用主体的效用空间(认为学生分组研讨、逐个发言太浪费时间),以至于在高校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依然十分普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双向沟通原则并未得到有效贯彻。

循环原则: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丰富的公关案例来自鲜活的公关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是所有公关学人叩开成功之门的必经之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见理论与实践部分脱离的现象,即课堂上完成了用公关实践中的案例论证教材中的公关理论的过程,但如何用书本上的公关理论指导身边生活中的公关实践这一过程却被很多人“遗忘”了。

3 公关案例教学中可改进的三环节

针对公关案例教学法中常见的操作误区,我们着力在3个环节进行优化改进。

3.1 在案例筛选环节上,围绕教材,扩充拓展

案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联想,增强学生实操。[3] 现有的公关教材因受篇幅所限,无法将诸多优秀案例一一收录,或者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或是抓小放大式的关注一隅,即便有专门的案例分析教材作配套,但由于编者的视角不同、立场各异,其内容也未必适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在案例准备阶段勤勉为之,围绕教材章节安排进行增删取舍。以熊源伟先生主编的教材《公共关系学》为例,在第四章介绍公关组织结构时,分为公关部、公关公司、公关社团三类,遗憾的是都没有相关典型公关组织机构案例作为支撑,教师在讲述这3个类型公关组织时,应提前准备相关组织机构的材料,才能使内容有血有肉,而不至于流于空泛。笔者的个人实践是公关部选取了健力宝集团的公关部作为案例;公关公司选取了长城公关公司为代表;公关社团则以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为代表。如果只是简单枚举则失去了案例的功用。找出相关案例后,还应对照教材内容进行详解,如公关部的地位职能;公关公司的运作方式;公关协会的工作内容。在遴选案例之时,还应注意案例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案例的共性意义在于其反映了公关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案例的个性意义在于其反映了公关在特定条件下的典型效应。细心甄别案例的共性与个性成分,能够大大提高案例在揭示公共关系活动内在规律方面的有效性。由于案例受公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异彩纷呈,不存在所谓包打天下的通用案例,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尽力做到既有成功的案例,又有失败的案例;既有普遍意义案例,又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从正反两方面、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更好地发挥触类旁通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案例内容的展现上,宜动静结合,形式多样,既可以是静态的文字描述,也可是动态的影像传播,还可以是现场的情景模拟,亦或是兼而有之。

3.2 在案例呈现环节上,突出互动,双向沟通

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呈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如果把这一过程比喻为赛艇的话,教师的角色应是掌舵者,学生的角色是划桨人。教师在课堂呈现中应随时把握方向,勿使课堂研讨止于皮毛或偏离正轨。案例的真正意义在于把学生引入实际发生过的场景之中,启发他们思考,训练他们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的实操能力。所以教师不必一味独自深究,只需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把更多发言的时间和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们。当学生们在主动探寻过程中遭遇瓶颈、出现偏差时,教师再予以适度点拨、启发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窒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基于课堂研讨的分组准备,包括基于教材内容的问题准备,基于分析总结的评价准备。目前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PBL法(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主动搜集整合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在公关案例教学实践中PBL的一般步骤是:(1) 教师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合适与否是影响 PBL效果的关键因素。设计问题时必须注意的是:应以公关实践中的复杂情境为核心,难度要适中。如QQ大战360危机公关的成效如何。(2) 学生解决问题。由于个人的学识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解决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与相互协作,所以运用PBL法首先要把学生分成每组6~8人的若干研究小组。划分小组时必须注意的是:不宜以学生的彼此熟悉程度、共同兴趣爱好进行自由组合,而应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有意安排。为活跃课堂气氛,还应引入竞争机制。各小组可自行取名,小组发言人需轮值不得固定。发言分为本组观点陈述和组间自由辩论两部分,以形成良性的对话机制,避免出现鸡同鸭讲话的窘境。如基于“中国国家形象公关宣传片之我见”的课堂研讨。(3)师生评价问题。学生们通过充分研究讨论对该问题已有较多认识,在该阶段中教师可适时予以总结概括,回归公关理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回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并反思尚存的不足,这些活动也包含了学习者评价自己以及合作伙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4]

3.3 在案例实践环节上,紧扣理论,循环往复

高校公关课程设置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公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特定在情境下解决特定问题。在公关案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要义在于用公关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来检验公关基础理论,并用公关基础理论去指导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公关实践。公关实践并非仅局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那些广告宣传、商业策划、危机管理等实务内容,还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公益事业、网络传播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为什么公关案例都要拿来呢?学生自己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去创造公关案例。在校园生活当中,公关实践大有可为。学生们尽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公关理论去影响校园内外的公众,改善组织形象,协调社会关系。以广东商学院教学实践为例,广商位于城乡结合部,周边环境复杂,校园安保工作责任重大。学生们在系统学习了内部公关、调查策划等相关内容之后,教师便开始着手指导学生开展“校园保安形象公关策划”活动。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学校保卫系统运作,直接访谈保安人员,问卷调查师生员工满意度等方法获得相关信息之后,为校园保安做了形象公关策划方案,并组织了后续的公关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当中,任课教师对学生们组织的公关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评价至关重要,如活动前任课教师与校方联系参观访问时间、经费支持,活动中对学生们提出的策划方案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后对组织程序、执行效果、理论应用进行评估。这一过程当中,若缺乏教师的帮助,学生的公关实践活动易流于形式,难以深化;而教师过多的干预又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公关教师要始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舵手角色:掌控方向,而非划桨。

4 案例教学法的终极追求:价值取向决定最终结果

当我们的公关任课教师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必定会驻足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公关的价值取向。纵观国内的公关实践,特别是那些知名企业的危机公关案例,贬多于褒,毁胜于誉。从蒙牛诋毁伊利案到双汇添加瘦肉精案,从QQ大战360案到归真堂上市惹非议案,在某些隐身幕后的所谓公关高手的精心策划包装下,无不是滥用社会关系,百般抵赖,千重狡辩,以达到蒙蔽消费人群的目的。[5] 诚然公关要讲艺术,但绝不是忽悠人的“艺术”。公关攻心,就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敢于担当,勇于认错,这是最简单、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方法,却是最容易化解信任危机的方法。[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公关教师所培养的正是未来公关行业的接班人,因此教师们在处理类似公关案例时,首先应把正确的价值取向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公关案例教学应指向这一终极追求,而不应急功近利地只重经济效益,热衷于传授各种所谓的公关技巧。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天马行空地任意拔高,脱离社会现实地奢谈高阶公关。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商业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这更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明爽. 案例教学法与公关教学[J]. 公关世界,1996(1).

[2] 熊源伟. 公共关系案例[M]. 修订版.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 胡淑芳. 公关教学重在实践应用[J].公关世界,1999(2).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4

准确选择公共关系案例是上好公共关系课程的基础和前提。选择案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选择案例的过程本身就是分析公共关系原理,并将原理具体化的过程。在目前的公共关系课堂中,这一过程基本上都是由老师操刀完成的,其好处是老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保证教学能沿着预定的轨道前进;其弊端是,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案例的选择,对于老师选择来的案例,学生虽然能给予认同,但这个过程却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习内容的内化。为此,笔者尝试了以下

做法。

1.征集主题案例

教学前2个星期,老师根据要学习的新内容,向全班学生征集案例。案例要求主题突出,情节完整,内容具有时代性。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提交给老师,由老师选择其中的1~2个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

2.小组推荐案例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开学初就将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分成若干个板块,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板块的案例收集和整理。

3.竞选优秀案例

选出一个学期中2~3个教学内容,由全班同学,以个人或小组方式竞选最佳案例,要求学生在班级中对自己提供的案例进行介绍,说明其亮点,并由全班同学投票评比出最佳案例。

让学生参与案例的收集,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简单任务化,要在学生之间营造竞争氛围,在你追我赶中参与案例收集;二是在收集案例前做好辅导,因为每个案例背后都有深刻的意义,要指导学生把握案例,并与公关原理结合起来,案例要完整、典型;三是要对案例收集作出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点评是最好的强化。

二、教学实施阶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一般包含四个环节:一是情景描述,介绍案例;二是提炼理论,分析案例;三是应用理论,审视案例;四是总结归纳,形成体系。以上四个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通过设问,让学生回答或辩论来对公关原理加以理解。这样的操作对于学生理解案例有一定的帮助,但很显然,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老师,回答或辩论都是由老师来设定,学生的主动性往往不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

1.让学生讲自己的案例

教师请学生当老师,让学生对个人或小组准备的案例进行介绍,介绍案例时,要求充分地传递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内容的信息,围绕学习的内容来提问题,并组织班级教学讨论,使学生能够较容易理解并迅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相关的思维形象,以得到更多的启迪和借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参与其中并在旁边给予指导。

2.进行情景模拟训练

这一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教学中要设置周密的、有可操作性的模拟情景,要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模拟的方式尽可能采取现场模拟演示法。情景模拟结束后,老师要注意做好分析和评判。评判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如教师深度剖析;教师学生一起参与,互动互评;还可以由学生独立承担评判任务。

3.项目设计

老师提出公关项目,让学生分组设计项目方案,公关的主体可以是自己的班级,也可以是与学校共建的单位。项目设计法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小步子法”,每一步都有一项相应的任务,并要及时检查,以确保项目设计中学生操作的落实、质量的保证和教学的实效性。如教师在协助并督促学生做项目设计时,严格按公共关系操作的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四个环节进行,并适时在四个环节进行中期检查,组织各组进行环节汇报或小结。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体验,就必须要将学习转化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让学生真做,不要过家家、演戏,真正做了才能“动”,才能将教学内容有效地转化为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同时也要相信学生能承担、能做,即使做得不成熟,也要鼓励学生做;二是不要浅尝辄止,体验不会只有成功,也不会只有失败,失败与成功都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过程,要让学生将自己负责的案例或者项目认真做下去,老师要营造氛围,要有耐心。

三、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

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体验,对理论有了认识和理解,教学如果仅停止在这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很容易大打折扣。如何让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能延续到课堂下,能被学生真正用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呢?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其一,在校内开设网上公关公司(社团),接受班级和校内同学的公关业务,让学生在组织经营中有机会、有动力能持续运用公共理论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公关问题。这个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而且成本小,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到。

其二,借助学校团支部力量,成立班级公关公司,承担学校各班级公关形象设计工作。

其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文字的形式,撰写实践报告,收集社会热点和难点,分析热点和难点中的公共诉求,提出解决办法。还可以以影像或数码产品的形式,收集校园内外或社会焦点,用声音、图片、影像等形式——如DV作品,来表达现代中职生的诉求。这类活动不在于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确定,而在于一种态度的表达,是公共关系放入更广的角度去内化的过程。

课后的实践操作是课堂的延续,也是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准备,所以,课后任务设计和操作必须要与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相挂钩。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有放有收。课后的学习不同于课堂上,要给学生任务但不能强迫,要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才会主动参与。但这并不是说课后的学习老师就可以不闻不问,相反要更有技巧地做细致的工作,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与他们一起分享应用知识的快乐。二是要搭台,提供资源,让学生的行动能有条件持续下去。

案例教学中,学生永远都是主角,老师是导演。老师要想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自己的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文中提到的方法,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信息时代,知识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多,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二是公共关系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要在实践中处理各种问题,课堂教学只是他们学习公关原理、提高公关能力的一个入门,老师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王彩芬.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教学中的应用微探.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6).

[2]王立新,陈英.《公共关系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5下).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1〕。与此同时,学术界将焦点逐渐聚集到公共实践的问题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公共管理学在处理现实问题时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理论做出回应,改革和创新实践操作。而作为其重要抓手的案例体系构建,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为此,本文以主体建设、资源建设、技术建设为板块,梳理公共管理学科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案例教学、案例开发、案例科研、案例实践等方面系统化地整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用科学理性思维构建整体化的公共管理案例体系。

一、整体性构建公共管理案例体系的必要性

(一)整体性的公共管理案例体系能有效地将学科理论与实践相契合

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方法虽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大部分仍以立足理论、依托授课方式进行,并且彼此之间缺乏对接,各种案例体系相互独立,使得参与者对于相关知识掌握过于零碎化、片面化。同时,案例教学、案例科研、案例竞赛等方面的范围囿于学校、课堂,这种状态下的案例体系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轨,无法与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不足以担负公共管理学科的责任与使命。公共管理实践是复杂和复合的,公共管理教学也应是复杂和复合的,而将公共管理案例体系整合起来,是实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进公共管理知识累积的必要途径。

(二)整体性的公共管理案例体系能反映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薛澜教授认为:“党的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主题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我们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推动公共管理服务于这两个宏伟目标。”〔2〕然而,西方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含有“西方影子”的公共管理理论,无法真正解释和解决我国公共管理当前面临的实践问题。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构建本土化的公共管理案例资源库,并将其与案例教学、案例科研、案例编写等相连接,从而探索“中国答案”,解决“中国问题”。在吸收国外研究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围绕中国现实情境产生自己的“中国理论”,不断开发融合,达成“中国共识”,形成扎根中国大地和历史传统的公共管理知识案例体系。

(三)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案例体系整体性的构建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更是从科学决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角度,对数据科学驱动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进行了详细介绍〔3〕。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公共管理及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既推进公共管理部门实践模式的转变,也推动公共管理部门理论形态及知识体系的更新。因此,有必要及时顺应不断变化着的公共管理,将案例体系构建与新环境、新形势、新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牢牢把握大数据背景这一机遇,将各方已经积累的数据资源融入到案例体系建设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主体建设、资源建设与技术建设连接起来,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案例体系,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

二、公共管理案例体系整体性构建思路

(一)提升主体“合力”,共享协同发展

我国公共管理研究长期处于碎片化状态,为打破这种现象,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优化各个环节、着力协同高效〔4〕。根据“平行四边形原理”,提升多元主体“合力”应当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保证各“分力”作用方向一致,为此需协调好各主体关系;其次,强调各个主体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达到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5〕。

(二)构建本土案例资源库,夯实教学基础

优秀的案例资源是有效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关键要素。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指向型学科,其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升级”离不开自身丰富的案例“库存”。目前,国内教学使用的大部分案例是从国外一些知名商学院引入的,由于文化差异,很难与中国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与案例之间难产生共鸣。就本土案例来说,数量也是极其有限的,能够反映我国现实问题的案例非常少,且大部分已过时,与学生渴求针对性强高质量案例仍有很大缺口。因此,如何获取大批贴近现实,且反映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规律与方向的本土化案例,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难点〔6〕。

(三)促进案例教学与案例方法体系良性互动

技术建设一向注重案例方法体系与案例教学两方面。尽管我国自引入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以来,就一直积极探索和尝试适合本土的案例教学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案例教学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已无法满足当下培养人才的需求。将案例编写、视频案例、模拟案例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新时代高校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案例方法体系与案例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来案例方法体系为案例教学提供了资源,二则案例教学反馈于案例方法体系,为案例方法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灵感。目前,我国技术建设效率低下,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加之案例教学模式的落后,难以融合。因此,如何整合案例方法体系与案例教学模式,是公共管理案例体系整体性构建的一大重点。

三、公共管理案例体系建设的整体性框架及内容

(一)主体建设架构

主体建设以打造“案例行动者联盟”为主。公共管理案例体系构建的主体是一个多元系统,内含学校、高校教师、学生、公共部门与公共组织(见图1)。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高校在推进公共管理教学改革中,贯彻新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同时还需建立一支能力高强的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师资队伍,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案例体系建设的有序进行。二是高校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学习方式。三是学生应积极配合老师,发散思维,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逻辑和科研创新能力。四是相关部门应支持高校建立案例教学科研室,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案例教学的魅力,并为案例教学科研室配备课程助教,专门辅助案例教学开展,为案例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

(二)资源建设架构

资源建设的有效运行以“共建共享”理念为原则。校内外联动发展要做到:一是学校内部各学科、各专业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二是高校间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重点开发某一领域的公共管理案例,然后将其进行整合,共同建立一个公共管理案例库,以供各个高校共同使用。三是和国外MPA教育有关的公共管理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高校院系等建立联系和合作,不断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7〕。案例库中心应积极面向外界,公开征集适合学科领域发展的相关案例,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源的本地化优势,积极调动学生搜集本地典型公共管理案例素材,将案例建设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案例分类,协同发展。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6

一、“以案例导入和连环递进分析为主线的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提出

对公共关系等商业服务类专业课程来说,新课伊始,讲解核心概念的含义、意义及作用是一个有些枯燥和困难,但又绕不开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一上来就讲解相关的理论概念、意义及作用,然后让学生去记、去背,到时考试看记住与否。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是枯燥低效的。改进后的方法是,教师先讲理论,然后用例句或相关案例佐证理论的正确,以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记忆。其实,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当前的中职生大多是基础教育中的学习落后群体,以往学业上的屡次受挫和打击,使他们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和进取心不足,对学多没有兴趣,尤其厌倦枯燥的理论讲授。因此,枯燥的理论讲授,对认知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的中职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难以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创新性提出了“以案例的导入和连环递进分析为主线的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简称“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下同),在公共关系等商业服务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下面,以公共关系课程中《公共关系的含义和职能》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介绍“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在公共关系课堂上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在公共关系课程中的运用

“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先导入一个有趣的新闻案例,通过教师的置疑设问,启发诱导学生一步步对案例进行连环性深入分析;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思考出答案的同时,也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思想理论。这样,以导入的案例为线索,将教学中各个知识点挖掘出来并串联起来,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采用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公共关系的含义和职能》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如下:

1.案例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事先精选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新闻案例――美女空中撒钱。

讲课时先用课件将两张案例图片导入课堂,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导入案例文字内容,让2~3名学生分段阅读案例――美女空中撒钱。目的在于,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案例分析,引出新知

案例读完后,教师提出如下4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

(1)案例中公关活动的组织者是谁?

(2)组织者开展公关活动的对象是谁?

(3)组织者开展公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4)组织者开展了哪些具体公关活动?

然后,选择3~4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回答中找出公关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即如下: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

(2)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

(3)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是传播沟通。

(4)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接着,教师提示:任何一种公共关系活动均具有以上几个特征或4个构成要素。

然后,引导学生从公共关系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整理、构思出公共关系的概念。

3.案例挖掘,再探新知

教师接着提出新的疑问:案例中的公关活动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主办方在认识上有什么偏差?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挖掘案例,探究活动组织者可能存在的对公关认识的误区。

教师做如下点拨,引导学生思考:

(1)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采取撒钱的公关活动方式是否有失高雅?

(2)该公司选用美女是否有炒作或作秀之嫌?

(3)该公司采用气球装载美女实施空中撒钱活动安全上是否欠考虑?

(4)该公司单纯采取撒钱公关活动,方式是否有些单一?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点拨修正,引导学生推断出人们对公关认识的7个误区。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的公关活动发挥了什么作用?它期望发挥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推出公共关系的3个职能。

上述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对案例的分析中自主找出公关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出公关概念,然后,进一步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认识的7个误区和公共关系的3个职能。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信心。

4.案例延伸,拓展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的公关活动给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你认为是否应采取措施来弥补?如果你认为有必要,那么,你建议采取什么措施呢?

以此问题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有创见的回答,给予欣赏和表扬。

5.课时总结,加深理解(以“14173”学习链,指导学生梳理巩固本课时内容)

本课时中,通过引入一个“美女空中撒钱”的案例,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连环分析挖掘,使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总结出了一个公共关系概念,发现了公关的7个误区和3个职能。故此,我们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总结提炼为“14173”学习链或学习提纲,以易懂易记的“14173”学习链,指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脉络,加深理解,升华提高。

6.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作业是――通过对“美女空中撒钱”案例的分析,你认为一个企业应树立什么样的公关观念,此问题的设计意图是为下节课内容――公关观念――的讲述做铺垫。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了“以案例的导入和连环递进分析为主线的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它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现代职教理念。使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交流产生积极的课堂互动,使课堂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平台,并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创新点与价值

“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一个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的连环递进分析,使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理论化、理论实践化、师生互动化,并最终达到学生兴趣化、学习自主化、教学能力化的目的。

教学内容案例化――把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融于教学案例之中,通过案例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和统领起来,既方便学生梳理归纳记忆,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案例理论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连环分析,一步步地挖掘提炼出了案例中隐含的公关思想理论。

理论实践化――案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条重要的教学线索,通过案例剖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践的氛围中,增加对实践的感性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两张皮或简单验证式的做法。

师生互动化――教师主导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学生兴趣化――有趣案例的导入引起了学生兴趣,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通过案例的解析变成生动的事实,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学习自主化――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理论。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知识不是老师教我的,而是我自己思考得出的,自己发现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乐趣和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愉悦感,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教学能力化――通过对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使学生从案例内容这一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识、深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精选案例材料。精选的案例首先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第二,应具有趣味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第三,案例内容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能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和统领起来,能够比较深刻地解释既有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方法;第四,应具有启发性,能从它的成功中获得启迪,或者从它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

2.要深挖案例价值,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案例的基础上,挖深、挖透案例,找出案例中涉及的各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出案例中各种观点主张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找出案例的引申义、借鉴意义等等。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一步地得出所学理论。从小案例中引出大理论,明白大道理。

3.分析案例时,教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赏识、多激励,要尊重学生创见,对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要给予欣赏和表扬。不要问太难的问题,也不要连续追问学生,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要合理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同时,要善于控制案例分析讨论时间,以免影响上课进度。

5.分析案例时要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教师不能一手包办,搞“标准答案”或发表“权威性意见”。对学生的各种回答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总结,以升华学生认识。

参考文献:

[1]卢华丽.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研究,2009(8)

[2]谢宗云. 浅论案例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7

(一)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的基本特征

1.具备以五优五强 为标志的公共管理基本素质

公共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管理,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关键在于人才建设,要努力培养一大批热爱农村管理、热心农村公共事业,有创新意识和服务精神的卓越农村人才。在农村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环境条件艰苦,个人待遇偏低,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不怕困难的思想准备、不计名利的精神境界,要牢固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三农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因此,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总的素质要求,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备五种优秀品质和五种超强本领。

五优,即在意志、品德、知识、能力、责任等方面,具备信念坚、品德优、知识丰、本领硬、责任重五种优秀品质。 五强,即在服务 三农 实践中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带得动五种超强本领。 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应是在服务三农 过程中能够带领农民致富、带动农业做强、带动农村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五优五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2.具备判、守、写、说、做 五项基本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 公共管理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共事务和公众服务为对象,以公共性、非营利性、公共资源效率等为基本价值标准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作为三农 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过程中,应在判、守、写、说、做 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即公共利益价值判断能力、公共程序公正性执守能力、公务文书撰写能力、公共政策表述能力、具体行政行为执行能力等五项基本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在医学、工程技术学、法学等教学实践性强的学科发展起来,然后逐渐扩散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被广泛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公共管理领域应广泛开展案例教学,这已成为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界近年来的共识。 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公共管理情境或重现公共管理现实场景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公共管理环境之中,有利于其加深对公共管理的理解,提高公共管理专业能力和培养公共管理素养。

1.激发学生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

农村公共管理环境的艰苦性、三农 问题的复杂性、城乡差异的现实性等等,使得广大青年学生不愿到农村任职和工作,导致农村各类人才,包括公共管理类卓越人才缺失严重。 实际上,大学生对农村公共管理的认识是模糊的、抽象的或刻板化的。 通过大量的农村公共管理案例的运用,可以使大学生对其更加清晰化、具体化和丰富化,从而增进大学生对服务三农 的社会责任认知。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可以通过对天下为公 等公共管理精神的渲染,诱发学生服务三农 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复杂疑难问题从而发现自我价值感,激发学生投身于农村公共管理的建功立业的豪情。

2.培养学生卓越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

理论知识不扎实、社会经验不丰富和实践机会很稀少,是公共管理类大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瓶颈。 案例教学是当前快捷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公共管理专业能力的途径。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在鲜活具体的公共管理案例中活学活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在细致入微、条陈缕析中,提升学生的公共利益价值判断能力;在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原理、规程等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公共程序公正性执守能力;在激烈的讨论和交锋中,提升学生的公共政策表达能力;在对具体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公务文书撰写能力和具体行政行为执行能力等基本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中的实施及成效

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摈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独唱式 教学方式,消除学生学习上的怠倦感、乏味感和教师教学上的无力感。 这就需要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课堂抬头率,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率,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案例教学法在多学科领域的成功实践经验表明,其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2]。 在农林类院校公共管理教学中,应鼓励教师围绕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案例,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将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呈现出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一)建构三位一体的案例教学体系

课程建设、系列教材、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 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案例教学体系。 湖南农业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加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程群建设加强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是避免案例教学的偶然性、即兴化 和点缀化 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案例教学在人才能力培育中的作用和功能的根本举措,是长期有效推进案例教学法的可靠依托。 湖南农业大学结合中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紧跟时展步伐,创建了一批案例教学示范课程,如市政学、公共管理基础、 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 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形成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程群。 目前这些课程多数已申请校院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慕课等建设项目的立项。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程群的形成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案例教学在其他课程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推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系列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承载教学内容、体现教学方法及开展教育教学的物质载体和基本工具。 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建设是推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重要保证。 加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系列教材建设,既是案例教学法得以坚持和贯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湖南农业大学结合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组织教师编著导引与案例 系列教材。 依托学校优势和专业特点,湖南农业大学已编著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了《 案例教学论》、《市政学导引与案例》、《公共事业管理学导引与案例》、《公共政策学导引与案例》、《湖南省公共管理硕士案例大赛优秀案例集》 等有关案例教学的著作和教材,即将出版的教材有《公共管理基础导引与案例》、《公共危机管理导引与案例》、《农村公共组织学导引与案例》、《县乡政府管理导引与案例》、《农村社会管理导引与案例》等。 这一系列教材的出版,初步建成了案例教学教材体系。

3.搭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支撑平台

案例教学的长期有效开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结合大数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建构的案例库及案例中心网站、网络案例平台,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核心支撑平台;专门的案例教室和案例讨论室则为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独立可靠的空间。 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公共管理案例库和案例中心网站。 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社会调查的方式原创或搜集二手素材编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案例,已建成了具有 300 余个教学案例的案例库。 其中,原创案例《猪漂黄浦江的痛与思》还入选了全国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 通过案例中心网站使用、结合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和丰富案例教学内容,实现师生教学的有效互动。 湖南农业大学还建设了 1 个大型的案例教室和 2 个案例讨论室,为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采用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方法体系

1.案例编选标准化

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即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列举或呈现某个公共管理的实例,而是每个教学案例应具备培养和训练学生 判、守、写、说、做等公共管理专业能力的功能。 这就要求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编选案例,以便有效施教、有效育才。 案例编选标准化是有效的案例教学方法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一个有效的教学案例应体现4 个 1+[3],如表1 所示。

2.互动方式多维化

良好的教学互动是开展案例教学的有效途径。 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是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和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灵活运用三种互动方式。

(1) 教师主导式。 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主导案例教学过程,辅以多向师生互动讨论。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的需要,编选合适的教学案例,准备教学场景和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和展示案例材料,描述案例冲突和关键问题,提出多种可能的决策方案,采用设问的方式,征询学生意见,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各种意见进行质疑、讨论和总结,达到醇化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目的。 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适用于课时有限的教学内容,宜采用小微案例。

(2) 学生表演式。 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也可称之为角色扮演式。 通过模拟案例情境,由学生分组扮演案例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各方利益表达和决策。 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仿真的形式再现案例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表演式案例教学模式要求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参与度高、形式生动活泼,如果组织运用得当,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在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貌似沦为配角,但其作用仍非常关键,主要是做好课前准备,组织案例演示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 分组辩论式。 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首先是由教师对案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其次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各组在内部进行充分的观点表达和意见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各组统一的观点;再次,各组选派代表逐一表达观点,在此过程中穿插各组间相互提问、质疑、答辩。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组织辩论,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总结、归纳出关键问题,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进而使同学们在相互交锋中逐步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共同找寻所讨论的公共管理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

3.教学流程合理化

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复杂流程控制过程,而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流程控制。 成熟、稳定的案例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课前案例教学准备、课中案例教学实施和课后案例教学追踪等三大关键环节。

(1)课前案例教学准备。 主要包括:一是课程案例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制定。 课程组事先通过深入而充分的讨论,确定某门课程在多大程度上采用案例教学、哪些环节和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及案例教学课时数等。 二是教学案例的编选。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来确定原创教学案例、改写教学案例或引用成熟案例。 在当前公共管理案例匮乏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原创或改写案例。 当然,在经过多轮案例教学的积累或国内已有比较成熟而丰富的案例的情况下,案例编选环节可简化为教师只需根据编选标准为相关教学内容找到合适的教学案例。 三是案例教学设计。 主要是教师要事先吃透教学案例,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或状态,掌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做好教学场景和基本条件的准备等。

(2)课中案例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关键所在。 在案例教学实施中,需要巧妙采用教学方式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 授课方法,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教学理念,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注意教师主导作用,引导而不干预,介绍案情要含而不露,不亮观点,不作提示,同时要发挥案例教学组织者的作用,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和有序推进,避免学生讨论信马由缰、天马行空。 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结合相关公共管理理论和原理进行画龙点睛,对学生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见解予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3)课后案例教学追踪。 主要包括:一是检查作业和课外辅导。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外作业完成的质量可以真正反映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理论和知识。 在案例教学中,课堂教学教师可能只是提示了相关案例问题,但是对于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延伸思考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 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帮助学生改善和提升其研究分析能力。 二是案例教学反馈。 案例教学要安排反馈环节和设置反馈渠道,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案例教学效果。 三是撰写教学后记。 案例教学结束后,授课教师、助教及课程组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讨论和思考,撰写教学后记,以进一步改进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影响广泛的案例教学竞赛活动教学竞赛是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加强案例教学交流和推广案例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为了在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进和推广案例教学的应用,湖南农业大学在内部开展了课程间的教学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此基础上,2015 年,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支持下,由湖南农业大学承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协办的湖南省首届高校公共管理(MPA)案例大赛在湖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 大赛共吸引了来自省内 9 所高校的 15 支参赛队百余名研究生参赛。 来自全国 MPA 教指委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省外兄弟公共管理学院以及湖南省直机关的 22 位专家领导受邀担任大赛评委。 大赛展示了湖南省公共管理学科风采,搭建了公共管理案例交流分析平台,开创了湖南省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展示的新模式,极大促进了湖南省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此次大赛获得了国内高校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湖南日报》、MPA 教指委官网、红网、凤凰网、各大高校网站等媒体均进行了深度报道,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6]。 在 2015 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6 年湖南农业大学举办了第二届湖南省高校公共管理(MPA)案例大赛,再次获得了广泛关注。 湖南农业大学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也获得了广泛赞誉。

三、持续推进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案例教学的路径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8

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以故事的形式把相关的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再将案例置放在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归纳和总结。通过分析案例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来搭构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不仅使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框架模型变得易懂可学,而且打破了沉闷的课堂,增添了活跃氛围;这对提升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一)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涉及诸多学科门类,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公共组织、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作用、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府工具等方面的课程,在体系框架上和内容上都互有牵连,共同搭构起《公共管理学》的课程体系。由于涉及的理论内容相当繁杂、而且相当多的理论内容来自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关于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基本为零,仅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分析,学生要掌握这些纷繁复杂的理论知识 和框架模型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而以案例故事为载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可感知的甚至是发生在身边的个案来表述,再经过解剖案例的教学过程,学生心理上不再抵触也易于掌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认真倾听或是观看视频内容,主动地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解读,形成自己对案例的观点看法,然后和同学在课堂甚至是课后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在充分交换意见过程中既梳理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又逐渐形成共识,产生更为成熟的见解。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转化。纯粹理论知识的介绍与解说无异于纸上谈兵,案例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灌输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公共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即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能力,进而运用到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通过案例描述公共管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由此学生获得较为具体的、感性的认知;不仅如此,一次成功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能够把学生带人它所预设的情景中,学生感受到案例中行为者各种表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试图以管理者的身份去分析判断,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不知不觉地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从“书呆子”到“实践者”的转变有莫大的帮助。

第三,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在:会分析、会表达、会写作,最终表现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会处理各类事务。这与案例教学的初衷的契合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起今后在社会打拼所需要的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需要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对案例进行重新梳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其次,对案例的讨论甚至争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需要学生对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这就锻炼了学生写作水平。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公共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严肃性,这对于课堂教学都是十分不利的:抽象的内容会因晦涩难懂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失去兴趣;严肃的内容会因枯燥无趣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厌烦感。案例教学的引人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使书本知识活跃起来,使学生的精神情绪灵动起来。理由如下:一是案例本身的故事性。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是往往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是现实中真实的事件,这就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生动性。二是案例展示方式的多样性。音频、视频、动漫、PPT等诸多多媒体表现形式使得一个简单的案例可以形象化,案例具有声音、图像、动感,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灵动性。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可不谓竭尽全力介绍抽象的理论知识或做纯粹的逻辑推理,以期达到醒醐灌顶的效果。殊不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要么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要么学生昏昏欲睡、胡想联翩。以致于造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没劲”的后果。案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一是课堂上展示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音频、视频、动漫等多媒体载体使案例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二是案例教学过程有教师一人的独唱,有事件现场的再现,有发言、讨论、辩论的各种精彩,或是单枪匹马、舌战群英;或是团结一气、同仇敌忾;或是三国演义、各自精彩。如此这般,何愁学生没有学习热情,教师没有教学激情’何愁课堂氛围不生动有趣呢?

(三)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丰富知识储备与提升教学能力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丰富知识储备。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以提升。教师在广泛地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筛选材料、制作案例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为了制作出好的案例,教师要围绕者某一主题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以“政府间关系”为主题需要收集的材料就相当多,如国内各级政府间的关系、国外政府间的关系、发达国家政府间的关系、发展中国家政府间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间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府间关系。收集这些材料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个案例、上好一次课,更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开拓视野的机会。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得以提升。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制作案例的各种多媒体软件,还要具备在课堂上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学习音频、视频、动漫、PPT等制作方法,借助多媒体将案例材料再现出来,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应,这对教师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开展案例教学还需要教师能有条理地描述故事、组织课堂讨论、应对突发情况、掌控全场等,这些能力要求都将在一次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得以提升。

二、当前《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学》案例缺乏时效性和本土性

案例教学对案例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真实可靠,立足于社会现实,与《公共管理学》理论知识有较高的关联度,能够反应国情民风。然而,在当前的《公共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缺乏时效性和本土性,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瓶颈。

一是案例缺乏时效性。当前社会瞬息万变,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接触到外界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获取的信息量有时比教师还要丰富,而课堂上陈旧的案例不仅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反应冷淡,更有甚者耻笑教师落伍与闭塞;而且也难以有效地将课本理论知识借用案例阐述清晰,教学目的无法实现,教师的上课积极性也严重受挫。

二是案例缺乏本土性。我国高校将案例教学运用于《公共管理学》教学的实践并不长,初期,由于国内案例资源的匮乏使得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大都使用国外的成型案例;即使在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学》学科研究建设较为成型,但由于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强于国内,致使许多教师弃国内案例而选国外案例。然而,由于中西方的差异较大,西方学者撰写的公共管理案例难以体现我国国情民风和公共管理体制的特点;再者学生对西方思想文化了解并不深人透彻,对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体制更是知之甚少,这种距离感使学生很难“移情”到案例情境中,更不用说对案例的准确分析和解读了。

(二)《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困境

案例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注重用理论来研判社会现实,注重技术化的解决途径,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

一是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是经由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在其受教育阶段几乎没有参与过案例教学,自身没有案例教学的体验;且多数是一毕业就在学校工作,缺少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的实践经验;许多高校也缺乏对教师案例教学方法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使得教师难以熟练运用案例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弓I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即使使用了案例教学也经常因分析视角单一,点评缺乏深度,而无法取信于学生,最终草草收场。

二①夸大案例教学的功效。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需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为前提,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充分地对案例展开讨论和分析。纯粹大量的案例教学不仅不能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反而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②把案例教学当成举例说明。在实践中,教师常常将案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工具,案例教学成了“例证”,完全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宗旨。③案例与教学内容关系度低。教师生搬硬套地将案例安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盲目地认为只要使用了案例,教学形式就实现多样化,而不考虑案例内容是否与教学主题相符。

三是案例教学技巧掌握不当。由于案例教学的经验不足,教师在掌控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①消极型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或者抛出一个案例放任学生无序讨论,自己不给予必要的指导,也不做评价;或者对讨论过程出现的冷场、偏颇等问题不及时解决与纠正。②过分积极型教学,教师把持课堂,滔滔不绝,整个过程与学生无关,学生只需听。③急躁型教学,教师或者怕学生不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案例讨论,常常打断学生发言;或者急于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论,案例讨论不能够连续、自由、充分地展开。④片面型教学,教师只关注分析结果,却不去考察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三)《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学生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缺少任何一方,有效的案例教学都不能实现。当前由于学生方面的某些因素也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是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由于当前中国中小学普遍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听记考,独立学习能力差,对问题讨论或者不愿主动参与,或者羞于表达。在高等教育阶段,应试教学仍存在于高校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加重了学生被动性学习的惰性。以致于运用案例教学时,学生要么被动接受安排,勉强应付;要么借故躲开,不愿参与;要么不理不睬,依旧故我。

二是学生解剖案例的能力较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去质疑老师的观点,更不用说和老师争辩。缺乏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的学生不懂得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解剖案例,由表及里地深入到案例的本质层面,所以看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也无法提出有效的对策。同时,还处于从家门到校门迁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致使学生无法有效领会案例所要表达的理论内容,无法挖掘案例中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学生分析案例往往很浅显,不知所云。

三、改进《公共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注重对案例的搜集、编写和整理,建设案例库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花时间进行案例的搜集和开发。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公开出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如刘飞跃等编著的《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王丛虎编著的《公共管理学导引与案例(第二版)》、陈瑞莲等编著的《<公共管理学>学习辅导:习题与案例(第2版)》等;也有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各类事件和现象。这些都可以拿来成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但在“拿来使用”的过程中,不是机械性地照搬照抄,而是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搜集、编写和整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将公共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实例转换为案例;或者通过社会调査收集相关资料,补充案例教材,重新整合分析,从中引出问题,将其编写成案例。

案例的选择与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与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案例的运用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是案例必须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所选的案例要尽量贴近现实。三是尽量选择本土案例。案例应与当前中国公共管理改革与实践的主题相契合,选择社会热点、改革难点作为素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来研判当前民众关注的各种现象,并且易于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运用。

建设《公共管理学》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付出耐心,广泛搜求。案例来源渠道可以多样化,如已经出版的公共管理教材、教学资源;各髙校教师使用的公共管理、MPA案例;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管理事件、现象,加以改编;也可以广泛收集有关公共管理主题的各类会议的交流论文、论文集、调研资料等。只有不间断的编写和整理,不断地对原有案例库进行补充完善、更新换代,才能建设出编写规范、内容新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案例库。

(二)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积极性和相关能力

转变观念,放心使用案例教学。要使案例教学有效开展,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让教师充满信心。通过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或者通过公开课的方式,让优秀教师将经验方法传授给更多教师;也可以分批分次组织教师去管理机构进行调研,尽可能地参与到现实管理活动中,获得最为直观的管理体验。

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掌握好课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那么就需要教师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充分的准备,编写好剧本。首先,认真研读案例材料,充分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案例中的人物关系、故事的前因后果,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多角度设计思考题,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为案例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也应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用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充分地展开交流。

灵活运用各种技巧,精心组织案例教学。一是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再现案例,如涉及到法律诉讼的可以采取模拟法庭开庭审理的方式再现案例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再现案例内容,如讲到“第三部门管理”可以借助视频资料介绍西方第三部门如何开展工作,给学生最直观的影片资料;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再现案例内容,如讲到“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用图、表的方式将改革开放以来公共财政的变化做一个历史性的介绍。这种教学方式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二是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是圆桌讨论式,各抒己见;可以是小组讨论式,选派代表发言;可以是辩论比赛,针锋相对;可以是话剧、小品再现案例情景。总之,形式多样的讨论方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让沉闷的课堂换发活力。

构建多种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主导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基本上由教师自编自导,完成教学过程;所用案例比较简单,信息量不大,其作用是既能佐证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学生主导型。学生负责案例编写、组织课堂讨论和撰写结论,并自己分工合作完成教学过程。案例编写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案例讨论或在课外完成,或在课堂上完成;案例的点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在此模式中要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发挥引导的作用。三是师生合作型。此种模式中,教师选编案例、讲解基本知识、介绍讲析案例资料、点评学生发言。学生则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模拟案例。师生双方的互动合作,共同完成案例教学。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应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在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借助网络获取更多信息,分析案例逻辑关系和思考问题,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甚至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辩论’这样不仅学生学会了知识,还用活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长才干。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模拟案例来实现。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将案例中的故事情节再现出来,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这不仅增加了案例教学的灵动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应认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这个阶段经常被忽视。学生在上完一次案例教学后应认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将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中出现的疑惑、遇到的困难、争论的结果、仍需探讨的问题写进分析报告中。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兼顾理论与实践。在写作时,要用理论搭构框架’把案例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二是抓住核心问题。案例一般含有大量的信息。学生由于各自背景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对案例的分析也肯定不同,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但一个案例所包含核心问题是一定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并运用相关《公共管理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

四、总结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公共管理学科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也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在公共管理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开始引入和推广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理念的重要方式,在国外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广泛使用,尤以哈佛大学负有盛名。①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和课堂讨论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②具有真实性、 参与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特点。相比国外成熟的案例教学模式,国内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时间较短,在教学理念、教学课堂、案例选编和建设投入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对案例教学的理念认识差异

教育理念既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反映,也是教育实践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③案例教学侧重于对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特定场景问题的学习讨论,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对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公共管理问题进行判定和分析、分析的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管理问题,从而增强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是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手段。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须以对相关的理论获得更好的理解为根本目的。不少老师依然秉承传统授课模式,认为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由概念、原理和方法组成的严密的体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需要有对知识和理论体系的系统掌握,传统的教师上课、学生听讲记笔记的方式依然有效。也有老师认为,相比案例教学的个案性和典型性,理论教学更具有抽象性、客观性和基础性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而案例教学削弱了对学生整体知识结构教育的完备性要求,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思维上只是将案例教学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方法,没有认识到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2 案例教学课堂准备不充分

案例教学是师生间教授和学习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包括案例的选择和制作、案例材料阅读、课堂发表见解、提出完整解决方案等,是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从教师制作案例开始,到组织案例课堂讨论、提交案例解决方案等,都需要进行案例教学前的详细认真准备。但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局限在举例、习题、发言上,在教学实践中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教学法,认为在教学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着举例子就是案例教学,没有认真准备案例课堂教学。举例并不是案例教学中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过程是一种启蒙和引领作用,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互动的,而不是依赖于教师个人对教学例子的单向讲授和评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介绍到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等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学生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被动而不是主动地参与案例讨论。还有些教师因为班里的学生多,不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信息的整理,没有认真总结案例讨论,未能引导学生展开对案例问题的深入思考,影响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

3 案例编写滞后于教学需要

公共管理课程选用的案例需要符合教学目的,充分考虑到案例与公共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使学生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高度来准确地把握现实,而不是抛开理论体系的纯粹案例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所选案例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因为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关心度比较高,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反馈。案例选择还要有普遍意义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感到对案例的研究和讨论能够对已经从事或未来从事的工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案例教学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依托现实公共管理实践,精心制作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而从目前高校的教学实际来看,绝大多数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校没有自己的案例库,自己制作案例的少,使用别人案例的多;结合地方公共管理实践的案例少,改编国外的案例多;使用过去的旧案例多,新编更新的案例少,不能有效反映公共管理的现实变化。与国外相比,教学中能够反映我国当代公共管理代表性、实务性、针对性的案例缺少,案例更新的速度慢,学生对高质量公共管理案例的期望和需求强烈,也对案例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获得源自管理实践并反映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发展的本地化案例,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一大难点。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资源的不足,既有对案例制作的不重视,也有案例制作的经费投入和师资不足等原因。

4 案例教学激励机制缺乏

案例教学在引入公共管理学科的过程中,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由于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制度激励与安排,教师投入案例教学的热情并不高。高校愈来愈重视科研,虽然需要付出巨大精力和财力来编写案例和准备教学,但丝毫不涉及科研产出,算不上科研成果。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上课质量的提高很难与高校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在一些高校教师荣誉评比方面,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大赛获奖上,参考标准多注重科研成果,获奖者也多是凭借传统的教学方法,依靠案例教学获得教学荣誉的教师很少。制作好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还需要教师付出和承担一定的经济成本,都削弱了对教师投入案例教学的激励。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而言,目前一般没有明确要求公共管理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成绩要紧密联系案例教学,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意识也不强,都影响了案例教学中师生的激励和互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逐步深化案例教学,完善案例教学过程衔接,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出适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在当前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中,还应从完善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案例教学。公共管理作为综合性管理学科,具有鲜明的理论指向性,实践性强,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公共管理实践的认知。在公共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公共行政管理中真实管理细节的描述分析,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管理环境之中,对现实管理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和讨论,从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理论和工具方法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途径,以实现巩固理论原理、深化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的目的。作为在国外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借鉴案例教学的成功之处,对于从应试教育背景下考入大学的学生而言,案例教学尤其有积极的一面。在案例教学中,学习者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和主角,教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基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教师更多地是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述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参与,提升能力训练。

其次,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案例教学过程。提高案例教学的成效,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从老师的角度讲,要明确教学目的,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解决实际公共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根据所要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或实践层面知识,选择相应的管理案例。案例应能够贴近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现实,在课前或教学中通过印发案例文本材料、电子文档、多媒体手段展现等发放或展示给学生,把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全面阅读案例资料,积极进行案例讨论发言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参加对话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公共管理领域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⑤在案例讨论之后,让学生提交书面讨论发言材料,探讨自己从案例分析中的收获与疑问。

再者,应逐步丰富更新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认真组织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完整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包括:案例内容、教学理论基础及目的、案例带来的开放性问题、教师对案例的总述与点评、案例涉及的文献目录等。要更好地在公共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就要有丰富的、鲜活的、高质量的案例来满足教学需要。案例要具备时代性,与时展保持同步,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加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讨论主题,结合学生知识储备,促进教学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教师可以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收集新的案例,根据课程特点,有准备地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收集资料,如注意平面媒体和网络新闻,获取一手的公共管理实践资料,积累案例资料素材。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反映我国行政管理实践层面的基础性和探索性的事例加以收集整理,编写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公共管理案例。

最后,应从制度安排上建立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对案例教学成果的师资评价。案例教学老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难以用传统的课时计算。在现行的教学考核制度下,案例教学工作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工作绩效结果却并不一定好。要建立科学的教学成果评价制度,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案例教学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由于高校扩招,很多高校的教学班中学生人数很多,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或是缺乏适合讨论对话的教室环境,或是因人数多而难以顾及每一位同学发言,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要加大对案例教学专用场所的投入,设立案例教学专用室,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选择有效的解决途径。

注释

① 张晓燕.哈佛案例教学的魅力和启示[J].学习时报,2004(9).

② 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7).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例1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公共行政教学,并非单纯传授知识,还要求培养学员的行政能力。以往常认为教学就是学知识,能力的培养靠实习。结果,教学中学的是规范的、抽象的、原则的内容,实习时接触到的是丰富的、具体的、变动的现实。这就出现了课堂讲的不现实,现实存在的进不了课堂的情况。这种情况显然有待改进,而行政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已证明行之有效而又较易开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意义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在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与纯粹的理论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启发性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方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780年首先使用,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以“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为口号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开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在广大高等院校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丰富了公共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简言之,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公共行政学理论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形象、生动的案例将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公共行政学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案例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合作协助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高等院校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设计环节

1、案例设计环节是公共行政课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我国公共行政学案例教学大多是针对党校公务员培训和MPA教育的,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在实践经验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而普通本科生则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公务员培训和MPA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来提高学员的实际决策和领导能力,具有很强的职业化倾向,而普通本科生的主要目的则是掌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并初步了解公共行政的实践。这个重要区别要求对高校本科生进行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时不能简单照搬和套用在党校公务员培训和MPA教育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方法,也不能直接模仿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案例教学方法,而要运用符合本科生实际情况和需要的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

本科教学过程所选取的公共行政案例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形成的事件或场景,每个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公共行政课教学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案例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所谓“课件”,它至少有三个要素需要考量:一是必须从公共行政的实践中择取具有代表意义的,能够反映行政事件客观规律的案例;二是必须结合本科教学的特点,选择有一定深度、难度的案例;三是必须对提升公共管理者的素质有帮助。首先是案例的选择。公共行政案例应该是国家行政管理实践的一个缩影,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对其分析可以获得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这类案例的材料源很多,如图书报刊、影像资料中的行政事件和历史影像资料;政府网站上的公共行政事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事件,等等。针对教育对象不同方面素质能力的提升,案例的选择可以多种多样,如法律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一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中取材;能力素质的提升,可以选择一些政治名人如何在复杂情况下破解政务难题的事例等。其次是案例的加工。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并不是排斥案例的加工。有的案例要从大量的图书报刊、影像资料和文字素材中选取反映同一个主题的相关材料进行整合加工;有的案例是通过参观访谈、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等方式获取原始材料,然后通过整理、剪辑和技术加工等方式对这些材料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制作成的教学案例。为了教学效率的需要,对有的行政案例要去粗取精,否则,案例事件过于冗长,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公共行政学具体章节的理论内容与具体案例所蕴含和针对的理论内容匹配起来,进而重新调整公共行政学课程内容的体系安排,实施“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的循环滚动方式。在这种循环滚动的课程安排中,每一个单元的案例教学都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启下”即“先案例启发后理论学习”,从案例教学中引导出即将学习的新的理论内容;“承上”即“先理论铺垫后案例检验”,在案例教学中来检验和扩展学生对刚学习的理论的掌握情况。这种循环滚动模式,要求将这种课程安排到每一个单元的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包含公共行政学两个以上理论内容的一个综合性案例,其所包含的两个理论一个是前面章节刚讲授的理论内容,一个是即将要讲授的下一个章节的理论内容;第二种形式是包含公共行政学两个以上理论但由两个简单案例组成的案例组,其中一个案例包含前面章节刚讲授的理论内容,而另一个案例不仅与第一个案例在背景、领域、主题等方面相关,而且还包含即将要讲授的下一个章节的理论内容。这样,可以将公共行政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紧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周期的“理论学习―案例检验与案例启发―理论学习―案例检验与案例启发”式的循环滚动进行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理论教学时间占整个课程教学时间的60%左右,案例教学时间占整个课程教学时间的40%左右比较合适。

(二)组织实施环节。这个环节是一个由“需求调查”、“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三个基本阶段构成的循环系统。

1、需求调查。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需求调查就是在刚开始实施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之前或在实施完一个周期的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之后,以座谈和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反馈。需求调查的内容应该涵盖三个基本方面:第一,学生对公共行政学课程的基本评价,包括学生对公共行政学课程的兴趣程度、对课程内容难度的感觉、对课程内容的自学程度、对当前案例教学作用的评价及其原因等方面;第二,学生对教学案例的需求,包括对不同时代的案例、不同地区的案例、不同难度的案例和案例的数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三,学生对案例教学具体操作的要求,包括案例讨论的时间安排、案例的布置方式、案例的展示方式、案例的讨论方式、案例教学中的分组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与本专业相结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关于如何进行课改的问卷调查。恰逢2009年教务处开始在全校大力推广教学改革,笔者组织全班同学以本专业的课程《公共行政学》为例,针对全校开展了一个关于教改的问卷调查。具体措施:第一步是对我校所有开设了公共行政学课程的专业的学生通过焦点团体访谈和整群抽样的问卷方式进行了公共行政学案例教学的学生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学生需要怎样的案例教学――襄樊学院公共行政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案例教学学生需求调查报告》;第二步是依据调查报告的结论和建议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落实和运用公共行政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案例教学方式,在案例选择以及案例教学的环节和形式上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挑选在教学中效果良好的20个案例并制作成规范的案例课件;第三步是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完成教改论文《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意义及其模式构建》;第四步以“如何了解真实的公共行政?如何学习公共行政理论?”为主题进行公共行政学学习交流活动,以学生自己经验漫谈的形式很好地推广了如何利用案例来学习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改的意义,也使教师们了解了学生所需,提供了课改的方向。

2、教学准备。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准备是根据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需求调查的结果来为课堂上的案例教学的实施做好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适合学生需求的公共行政案例库。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实习观察等方法来广泛搜集公共行政案例,入选案例库的案例要符合明确的理论针对性、现实性、可分析性与可争论性、内涵的丰富性和典型性的特征,案例库中每一个案例的资料要包括案例标题、引言、正文、结束语、思考题、来源说明、相关附录资料、适用章节、教学目标、分析要点、课堂安排等各个部分,并尽量将案例库中的每一个案例制作成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或者视频资料以提高案例资料的可读性;第二,提高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承担组织课堂活动、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平等参与讨论、总结与点评案例等多种功能,这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提问能力、思维引导能力和总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可以通过教师自身学习、互相观摩教学活动、参加相关交流和培训项目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第三,必要的物质准备,包括多媒体教室、挂板、卡片等在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中需要的教学设施和工具。

3、教学实施。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就是在公共行政学课程中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活动。

三、教学具体实施环节

由于高校公共行政学课程与公务员培训和MPA教育的课程在课时数量和教学管理制度上的差异,要求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既不能将其当作简单的举例说明,也不能过于复杂繁琐,而是要求适用、简洁、高效。这种具体操作包括“案例布置”、“案例讨论”、“总结点评”三个基本步骤。

(一)案例布置。案例布置就是向学生提供案例内容并规定讨论的议题和具体要求。案例的布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事先布置,即在一次理论教学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案例讨论的任务,在紧接着的一次案例教学课上进行具体讨论,对于比较复杂的综合性案例多采用这种方式,以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案例本身及相关资料,能够利用两次课之间的教学间隔时间做充分的准备;第二种方式是当场布置,即在案例教学课堂上即时布置,然后就开始讨论。无论是那种方式,需要根据案例自身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案例展示方式,包括由教师口头表述、由学生口头表述、由学生阅读分发的书面文字材料、观看多媒体课件、观看影视资料以及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表演等不同方式。

(二)案例讨论。案例讨论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最少可以运用以下四种基本方式:第一,全班自由发言,即在案例布置之后,让课堂上的学生围绕讨论的议题畅所欲言,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第二,小组代表发言,即将全班学生分组,先由各小组讨论,然后让小组推举代表总结本小组的观点在全班发言;第三,小组辩论,即先将全班学生分组,然后各组之间展开辩论,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发言都代表本小组的观点;第四,主题式发言,即先由一个或几个准备充分的学生做完整的主题发言,然后由其他学生自由向主题发言者提问,主题发言者尽最大努力回答这些提问。在案例讨论中,可以采取的分组方式也是多样的,包括按名册顺序平均分组、按当时座位情况就近分组、由学生自己自由组合、按照学生所持的不同观点分组以及按照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将学生分组等。其中,由学生自己自由组合、按照学生所持的不同观点分组和按照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将学生分组的讨论效果更为良好。

(三)总结点评。在学生讨论发言完毕之后,教师必须要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点评。总结点评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案例本身,包括案例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案例的理论意涵、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和障碍以及实际情况的发展趋势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发言的情况,包括学生观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创新观点的可取之处、语言表达的情况以及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四、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延伸

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延伸是指在课堂案例教学之后,让学生尤其是兴趣浓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渠道,作为对时间有限的课堂案例教学的补充。比较实际的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扩展模式包括以下方面:

(一)行政论坛,即举办定期的行政论坛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举办定期的公共行政论坛,作为学生在课后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的制度平台。每一次论坛确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体现在公共行政领域新近发生的案例中。每一次论坛既可以由教师做主题报告,也可以由水平较高的学生来担任报告人,还可以邀请有关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作为主题报告人。

(二)考察实习,即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习活动。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课堂,还需要走出去了解实际情况。积极建立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广泛扩展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或见习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政府的实际运作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会带着课堂内容,要求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作真实的场景再现及具体操作。对此,笔者曾经带领公共事业管理学生深入走访了襄樊市周边的几个乡村,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调查,之后各组合作写成调查报告。之后,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优的调查报告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一学习过程强化了同学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当然,这种校外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困难,可就地取材,如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公关大舞台,包含着多层面的公共行政实践活动,只要善于发现、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多。

(作者单位:襄樊学院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