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采风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24 07:51:33

大学生采风总结

篇1

一、矿井与测量控制导线概况

祁东矿是皖北煤电集团下属的一对矿井,设计年产量为150万吨,于1996破土动工,到2002年建成投产,为保持“三量”平衡及矿井工作面正常顺利接替,集团公司和矿领导决定开发南部(即二号井)。由于南一(61-71)采区回风上山的贯通,造成-408m总回风巷风压较大。为了增大风量,减少风阻,决定开掘-408m第二总回风巷。为确保第二总回风巷至南风井的精确贯通,克服在-408m总回风巷风力较大的不利测量条件,科学地运用全站仪点上对中,在贯通路线巷道的顶板和底板上布设二条(15″级)基本控制导线进行精确测量。

二、基本控制导线(15″级)的布设

祁东煤矿西部二采区-408m总回风巷和-408m第二总回风巷(15″)测量控制导线。第一条由西翼总回风巷东段和-408m总回风巷组成。导线全长2100米,测点20个。第二条西翼总回风巷东段和-408m第二总回风巷组成。导线全长2180米,测点21个(均见图1)。测量点在风速大的巷道里布设在底板上,反之测量点布设在巷道的顶板上。

三、基本控制导线的(15″级)精确测量[1]

在进行贯通工程测量前,对所使用的徕卡(TC-302)全站仪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对工程测量进行优化方案,预计,精心科学地布设导线点,并且选择了较佳的15″级导线测量路线。

1.平面控制测量

a.水平角测量

起始边由西翼总回风巷东段W12—W13(控制导线7″级)开始,二条导线总共布设41个点,全长4280米;其中11个测点布设在巷道底板上。在井下巷道中风速不大时测量导线点一般均布设在巷道的顶板上,此布设测量点的优点是测量点容易较长时间的保留。因风速较小,不易吹动对中垂球,观测导线时可采取点下对中的方法,完全能满足全站仪对中时的精度需求。之所以把测点布设在巷道底板上,原因是-408m总回风巷里的风速较大,全站仪无法采用测量垂球对中。为了解决此技术难题,利用全站仪的激光对点器,采取点上对中和测量专用挡风工具相结合新方法观测,全站仪在点上对中采用的是激光对点器,优点是此方法对中不受风速的影响。可避免因巷道里风速较大,而产生较大的对中误差。同样前后视也采用三脚架上摆设对中基座仪,进行点上对中的方式,再使用测量专用工具挡风,从而就解决了因风速产生的水平角观测误差。 井下经纬仪导线(15″)水平角观测,所采用的仪器和作业要求见表1

b.边长测量

采用TC-302全站仪往返测量导线边长,每条边测回数不得少于两个。一测回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往返观测同一边长时,化算为水平距离(加入各项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1/6000,取其平均值作为水平距离的最终结果。

2.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对向观测。仪器高和觇标高在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用钢尺各丈量一次。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的最终结果。

四、基本控制导线导线的(15″级)精度分析[2]

本15″级导线,严格按照《煤矿测量规程》要求,独立观测两次,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观测,采用最新的、科学的测量工艺,测量精度高,成果准确,完全能满足贯通工程需要。二条导线具体精度评定分别见下表2具体数据:

五、结论

本次15″级控制导线在-408m总回风巷采用新的测量方法,经各项平差后的最终资料,完全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精度。运用此次测量资料确保了祁东矿-408m第二总回风巷至南风井的顺利贯通。此次利用全站仪点上对中的方法,科学的解决了因总回风大巷道里风速较大而产生的仪器对中误差。从而更好更精确地给定巷道中腰线,指导掘进生产。为今后此等条件的精确测量提供了范例。

篇2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开展经济活动中因筹资、投资和日常经营所面临的风险。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可以把财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及其实际后果。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高校通过设置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预警标准,分析和监测高校的财务风险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实施风险控制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运行,可以分析和评价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能力,尤其是能对高校财务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提示,为各级部门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并能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和化解高校的财务风险。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成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系统运行的整体,具有信息采集、发现风险预警和风险的控制与处理等多项功能,由此,可以把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结构表述为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知,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三个模块构成,它们相互联系、循环运行,共同完成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现和控制工作。首先,由信息采集系统负责搜集高校相关信息,然后将所有资料传递给信息分析系统。信息分析系统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重要的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对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做出合理评估,对财务风险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出预测,并对高校财务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提示。最后,由风险控制系统根据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水平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与化解措施,从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保障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一)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信息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首先,信息采集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高校财会人员提供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信息,还需要有高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管理类信息。例如:高校内部的统计信息和预算信息。其次,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是高质量的信息,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认真阅读和检查,分析和评价其重要性程度,并尽可能核实其真实性,从而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信息采集系统中提供的信息应是动态的,要随着外部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二)信息分析系统

1.指标计算子系统。指标计算子系统主要是根据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利用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数据,计算出一些重点指标的实际数值。目前,对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如何设置,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在成因和特点来设置。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高校资金的流转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在经营方面不具有营利性,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等。因此,本文建立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负债总额。该指标表明高校带息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重,该指标越高,表明高校的财务负担越重,还本付息的压力越大。

利息保障倍数=(年事业结余+年经营结余)/年利息支出,该指标反映了高校收益对债务利息偿还的保障程度,该指标越大,反映高校的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年末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该指标越高,表明学校可支配的自有资金越多,财务风险越小。

借款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年末银行借款+年末其他现金借款)/(国家财政拨款+预算内经费+社会与个人办学经费+捐赠与集资经费+学生的学杂费+其他经费),该指标越高,反映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

运营能力评价指标。资金可供周转月数=(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交税金)/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该指标用高校年末货币资金余额与月平均各类支出相除,反映高校的正常的支付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高校的支付能力越强,运营状况越好。

学生学费收入支出比率=学生平均学费收入/学生平均支出,该指标反映高校为学生支出的每一元中有多少比率的学费收入做保障,该指标越高,反映高校动用其他经费用于学生支出的财务压力越小,运营状况越好。

收益能力评价指标。资产收益率=(年事业结余+年经营结余)/平均总资产,该指标反映高校利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高校资产利用效果越好,财务风险越小。

净资产收益率=(年事业结余+年经营结余)/平均净资产,该指标反映了高校利用净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高校利用净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投资收益率=(校办企业投资收益+其他对外投资收益)/(年校办企业投资总额+年其他对外投资总额),该指标反映了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及其他投资的收益状况,比率越高,说明投资效果越好,高校的财务风险也越小。

年收入支出比=年收入总额/年支出总额,该指标反映高校收入支出的对比关系,该比率越大,说明高校支出的保障程度越高,财务风险越小。

篇3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30-0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要立足于生活,术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到民间采风,开设民间采风课程,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民间舞文化和民间舞风格,通过民间采风,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促进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采风对于舞蹈创作和课堂教学的意义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本地区原生态民间舞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对于民间采风的思想认识。其实,田野考察、田野采风对民族民间舞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将原生态民间舞蹈融入专业舞蹈教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田野采风是以感受为主,获取创作灵感,要深入到研究对象生活背景中,并且采用模仿复制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动作等,它既是采集素材、了解相关历史,感悟特定民族精神的方式,也是了解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以及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获取创作灵感,建构一种艺术理论的方式。在舞蹈创作和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田野采风,带领学生深入到民间观察、调研,了解民间的活动,感受、学习民间艺术,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田野采风,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非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深入到民间直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采风对舞蹈创作和课堂教学的价值

艺术采风课程,对于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价值。首先,艺术采风课程开发,是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对于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舞蹈创作和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非常关键。例如,培训采风方法、设计采风方案、实施采风活动、查询采风相关问题的文件、采风总结等,都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活动,使学生在调研、资料收集、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我们都知道,进行舞蹈创作,开展有效的舞蹈教学,首先,都要提炼、总结已有动作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的优良品质,在前人流传下来的舞蹈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所以,舞蹈教学也要注重学习前人,提炼总结先辈们所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有把所学的知识有所应用,知识才会发挥其价值。艺术采风与课堂教学相反,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走入民间,进行民间采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采风在舞蹈创作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田野采风发挥着重要作用。田野采风不仅孕育了一大批舞蹈经典,还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大家,让一批批舞者走向了成功的艺术殿堂。田野采风所得资料,衍生出全新的文化视野,许多还被记录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实践性课程,田野采风,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以便于创设独具特色的实践课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除了重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还需要发掘和利用本土民间艺术,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田野调研,充分利用本土民间舞蹈教育资源,通过民间采风,引导学习者不断强化自我,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民间舞蹈采风模式,是将民间舞与舞蹈创作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舞蹈创作和舞蹈课程教学,不能缺少民间文化内涵知识。因此,在舞蹈创作和舞蹈课程教学中,引入民间舞蹈采风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民间舞原生态的精神,理解当地民间舞蹈风格,进而学习借鉴民间舞蹈精髓,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动作,促进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志涛.舞动记忆历史回眸――回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二十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2]李雪梅.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理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篇4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而我国EPC工程建设模式的风险管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EPC模式是指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EPC总承包商在合同范围内对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安全负责。在EPC总承包合同中,承包商需要面对比传统承包合同下大得多的风险,分析EPC总承包项目下风险的成因、产生过程及系统,采用相应策略化解这些风险就成了承包商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的产生

(一)EPC总承包项目中风险增大的原因

1、合同条款的变化。EPC总承包合同中风险的分担发生了变化。工程承包合同中一般都将工程的风险划分为业主的风险、承包商的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有时是明示的规定,有时是隐含在合同条款中。在银皮书的规定中,除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不可抗力的直接损失仍由业主承担外,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范围明显扩大,得到补偿的机会却大大减少。EPC总承包商主要承担了以下扩大风险:(1)EPC总承包商承担了全部“设计风险”和“外部自然力的风险”;(2)EPC总承包商承担了“经济风险”。EPC合同条件的一般规定中删去了因为物价上涨或汇率波动调整合同价格的规定,这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承包商要承担在新红皮书和新黄皮书中由业主承担的“经济风险”;(3)EPC总承包商承担了所有不可预见的风险;(4)EPC总承包商承担了因为业主提供的现场数据不准确而带来的风险。

2、工作内容的变化。(1)工作范围的扩大。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大大增加了,它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三个过程。如果业主需要的话,还要介入可行性研究和试运行等阶段。这么大的工作范围中,常常会有一个或几个环节总承包商不是很擅长。这些无疑增加了总承包商的工作难度,风险也随之增加;(2)工作难度的加大。EPC总承包模式给承包商所带来的不是单纯工作范围的增加,工作的难度也会明显增加。EPC项目本身的复杂性、总承包商管理跨度的增加需要总承包商具有更为快速、有效的管理。EPC模式需要项目管理向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二)EPC总承包项目的系统风险。工程项目的风险可以按发生的概率、后果的严重程度、结果属性(项目目标)、项目阶段、风险因素(引发原因)、关联程度、作用对象、项目系统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按照项目系统、风险因素(引发原因)、结果属性(项目目标)和项目阶段四种方法进行分类。

1、按项目系统可分类为:环境系统风险、技术系统风险、行为主体系统风险、目标系统风险、管理过程风险。

2、按照风险因素可分为: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组织风险。

3、按照结果属性可分为:质量风险、工期风险、成本风险、安全风险、生态风险。

4、按照项目阶段可分为:决策风险、投标风险、设计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试运行风险。

(三)EPC总承包项目风险产生过程。按照项目系统分类,环境系统风险、技术系统风险、行为主体系统风险、管理过程系统风险共同因素构成项目系统的风险因素,在一定的转化条件和触发条件下,它们会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最终引起项目的目标系统风险,导致损失,从而产生项目风险。

三、EPC总承包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

在EPC总承包项目的投标、设计、采购、施工几大阶段中,主要有投标报价失误风险、设计阶段接口衔接风险、采购阶段的质量风险、施工阶段的HSE管理风险和项目组织成员的项目管理能力风险五类主要风险。下面将对这些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投标报价风险管理

1、投标报价风险的主要来源。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按照合同条件和业主要求确定的工程范围、工作量和质量要求报价。但是,业主要求是面对功能的,没有明确的工作量。因此,总承包商在投标报价时工作量和质量的细节是不确定的,合同签订后才有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计划,但这些必须经过业主的批准才能进一步实施。这样最终按照详细设计核算的工程量与投标报价时的假定工作量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投标报价存在较大失误风险。

2、投标报价风险的应对策略

(1)选择合理的风险分析步骤。综合考虑上述投标报价失误风险因素以后,总承包商按以下步骤进行投标报价失误风险分析:①项目控制、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车各专业负责人编制风险备忘录,并提出部门风险备忘录;②报价经理汇总各部门风险备忘录,并将项目管理其他方面应考虑的风险项综合进去后,整理成报价经理风险备忘录;③管理部门审查报价经理风险备忘录。

(2)运用正确的投标报价工作程序。为了使投标报价工作能够顺利、低风险地进行,EPC总承包商不仅要进行投标报价失误风险分析,还要有一套完善的报价工作程序,让报价的各项工作按照流程来进行,以此来缓解投标报价失误风险,从而保证报价的成功。

(二)设计接口风险管理

1、设计接口风险分析。设计是EPC总承包的龙头,是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所产生的文件是总承包项目管理中采购、施工的重要依据。所以,设计工作不光要满足业主的功能要求和质量要求,还要考虑和施工、采购之间科学合理的衔接。他们之间的有效衔接是EPC模式的优越性之一,同时他们之间能否有效衔接也成为了EPC项目要获得成功所面临的风险之一。

2、设计接口风险应对策略。为了让设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低风险地开展,必须明确规定并切实做好设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主要是采购部门)、设计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接口。

(1)加强设计的组织接口衔接。①设计与采购的组织接口管理。设计部门负责编制设备、材料采购文件的技术部分,编写好的询价技术文件应按规定的校审程序进行校审,并送采购部门准备询价。采购部门对收到的询价技术文件进行核查,并将其与采购部门编制好的商务文件组成完整的询价文件,向投标厂商发出询价;②各专业间组织接口的规范化。可应用设计条件表规范专业间的组织接口,设计条件表的格式应作为总承包公司的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之一做出规定。

(2)加强设计的技术接口衔接。设计的技术接口是指设计各专业之间设计条件的传递,提出设计条件专业在专业设计技术接口条件表发出之前应进行校审。设计人、校审人及专业负责人应对所提出的接口条件的正确性、合理性负责。接受设计条件的专业在接到接口条件表后,应对接口条件进行评审,检查其完整性、深度、有效性和适用性。

(三)采购控制风险管理

1、采购控制风险分析。采购的费用往往占工程总投资很大的比例,总承包商在采购环节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设备和材料的交货进度,设备和材料的规格、数量是否齐全,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好坏等,他们影响着项目的费用和建设进度,并将决定项目建成后的连续、稳定和安全运转。

2、采购控制风险应对策略

(1)加强采购与施工间的合理衔接。采购部门按批准的采购进度计划将材料的供货进度计划提交给施工部门,明确材料的到货时间及数量以及进库的时间要求等;施工部门应根据供货计划,做好接货准备工作,如存放场地、接货手续。

(2)加强采购费用和质量控制点管理。采购费用和采购质量主要控制点有:询价文件的准备和发出;询价厂商选择;审查采购合同及采购合同签订;总体检验计划制定;制造厂商施工图及技术文件;原材料及外购件检验验收;装运前检查;产品质量证书;现场开箱检验。

(四)HSE风险管理

1、HSE风险识别。在EPC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施工阶段最主要的风险就是HSE(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问题。HSE因素识别包括工作现场、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①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识别以生命期分析和预防污染的思想为指导。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噪声污染、废物管理;放射性辐射、热辐射、热污染;土地污染;植被和自然生态的破坏;原材料与自然资料使用;当地其他环境和社区问题等方面的问题;②危险源的识别。在辨识危险源时,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的活动、工作现场的设施等。

2、HSE风险应对策略。对HSE因素进行动态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HSE经理应及时修改相应的环境因素清单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清单。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新确定的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HSE经理应组织HSE工程师进行识别、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项目管理风险管理。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模式,项目的组织一般不是很成熟,组织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强。项目管理风险应对的具体措施是配置合理的组织人员,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来降低管理风险。专业的、有经验的组织成员能够大大降低项目运作的风险,将一些风险化解于无形。

四、结束语

EPC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比其他承包模式下要大。EPC项目的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为政治、社会、自然、经济、技术、管理、组织等七个方面。相对传统承包模式,上述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的不可控性都有所增加。应通过深入重点分析EPC项目的主要风险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规避或减轻EPC项目的风险。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崇涛.EPC总承包模式的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76.

[2]李海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4.

[3]林飞腾.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理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3.

篇5

中图分类号:R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5204

1引言

某宾馆是集客房、餐饮、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饭店。为保证其室内的冷热舒适性及人体健康,防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可能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而引起的空气传播性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病态建筑物综合征”及“空调综合征”。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等法律法规,通过对该饭店的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调查、检测、评价,发现存在的卫生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其运行期间卫生质量符合要求。

2对象与方法

2.1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WS/T395-2012)以及该宾馆提供的相关材料。

2.2评价范围

该宾馆主楼1~20层,西楼1~5层。

2.3评价内容

现场调查宾馆周围环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设置和布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热源、新风入口、空气处理机组机房、终端设置、新风阀、混合静压室、空气过滤器、冷却盘管、冷凝水滴水盘、风管、空调冷冻机房及冷却塔。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处理机组、机组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送风口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新风终端口新风量,冷却塔中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汇总分析评价。

2.4评价方法

根据该宾馆集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现场调查以及检测结果对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作出评价结论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利于公共场所经营者解决问题,改进卫生管理措施。

2.5质量控制措施

现场检测仪器经过计量检定合格,仪器使用前经校准,现场检测人员和评价人员均持证上岗,空调系统的危害因素均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3结果

3.1基本情况

该宾馆于1988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0m2,总建筑面积22000m2。宾馆主楼包括大厅、中西餐饮区、会议区多功能厅、客房和设备层。宾馆裙房共2层为中西餐饮区。宾馆西楼共5层,1~3层为某银行租用,4~5为客房。宾馆综合楼一楼为浴室,二楼为餐厅。

3.2现场调查

(1)周围环境。宾馆东临湖滨路,距离该路段最近直线距离约20m;西邻无锡汽车西站;南面正对无锡广电中心;北临梁清路,距离该路段最近直线距离约20m。周围50m范围内无工厂,交通导致的噪声、尾气和粉尘等污染为影响该饭店周边空气的主要因素。饭店采用市热电厂集中供热,厨房的气源为柴油,生活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设置和布局。主楼1层大厅使用空气混合处理机组,2层会议区多功能厅使用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3~17层客房使用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18、19层为技术设备层,20层日本餐厅使用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主楼裙房共2层使用空气混合处理机组。西楼1~3层为某银行,其空调系统自装,4~5层客房使用风机盘管+新风机组。宾馆主楼空调冷冻机房设于主楼负一层,西楼的空调机组设于西楼的冷冻机房。主楼有15层客房,有15台空调新风处理机组,西楼有2层客房,有2台空调新风处理机组。

(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热源。饭店的热源统一使用热电厂集中供应的管道蒸汽,冷源分别由主楼的两组氟利昂冷冻机组(制冷量400冷吨)和西楼的两组氟利昂冷冻机组(制冷量200冷吨)提供(均为一备一用),以氟利昂为制冷剂,7个角型横流式冷却塔分别设在饭店裙房顶和西楼冷冻机房外阳台。

(4)新风入口。主楼和西楼的客房共有18个新风入口(主楼15个和西楼3个),每层客房1个,位置均在大楼每层独立设置的外阳台上,直接取用饭店外部空气,客房新风入口距离地面均超过2m,周围环境整洁。饭店大堂的新风入口位于饭店内花园墙面上,周围有绿化,但新风入口距离地面只有30cm。新风入口与机房内机组无管接,机组新风管至每个房间独立送新风。

(5)空气处理机组机房。空气处理机组均为落地式,设有百叶窗、初过滤网、表冷器冷却、冷凝水排放装置、送风段、消声器,设置了防护网,无消毒装置。各机房内基本清洁、干燥,没有存放无关物品。

(6)终端设置。客房送风口用条缝形散流器及可开式百叶回风口。终端冷却、冷凝水盘管坡度合理,滴水盘与排水管连接完好,送风口周围基本无水迹和发霉现象。

(7)风管。无破损。

(8)冷却塔。主楼的冷却塔位于饭店裙房二楼,双良(品牌),引诱式,逆流型;西楼的冷却塔位于西楼冷冻机房外阳台,良机(品牌),引诱式,逆流型。冷却塔运行正常,冷却塔内均有少量沉淀物。两个冷却塔和两栋楼房的新风口不直接相对,直线距离也均超过20m。冷却水处理外包给专业水处理公司。

3.3卫生检测

3.3.1抽样

根据空调通风系统类型及数量,不应少于空气处理机组对应的风管系统总数量的5%,不同类型的集中空调系统,每类至少抽1套。按比例抽取2套空调通风系统。每套系统抽取风口总数的5%~10%,且不少于5个,风管抽取主风管(如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中至少选择2~5个代表性断面。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和冷凝水分别不应少于1个部位。

(1)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选择6个代表性风管表面进行采样。

(2)送风。抽取检测时正在运行的10个送风口空气样品。

(3)冷却水。抽取主楼2件冷却塔水样品。

(4)新风量。抽取5个房间的新风终端口。

3.3.2检测指标

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送风:细菌总数、真菌总数、PM10。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新风终端口:新风量。

3.3.3采样、检测方法

(1)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H进行采样检测。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I进行采样检测。

(2)送风 采样点。送风口下风方向15cm处,在集中空调正常运转条件下,关闭门窗2h。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D、E进行检测。PM10:PC-3A型激光可吸入粉尘连续测试仪测定送风中PM10,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C进行检测。

(3)新风终端口。新风量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A进行检测。

(4)冷却水。采样方法:采集冷却水500mL。嗜肺军团菌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B进行采样检测。

3.3.4检测结果

(1)冷却水。现场采集了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为阴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结果见表1。

4.1评价

(1)该宾馆有限公司周围300m内无较大工业污染源。集中空调新风源周围空气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浴室、包厢均设有排风口和新风入口,有效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通能力,基本可以控制此类污染。卫生间设有废气排放口通至侧墙排放,厨房废气经处理后排至屋顶,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在可控范围。场馆内部环境污染在可控范围。

(3)所有新风均直接取自室外。饭店客房的新风口位置均在大楼每层独立设置的外阳台上,直接取用饭店外部空气,各层新风口距离地面均超过2m,周围环境整洁,符合要求。但饭店大堂的新风口位于饭店内花园墙面上,周围虽有绿化,但新风口距离地面平均只有30cm,高度不够,不符合要求。集中空调新风口设置和布局部分合理。

(4)各类空气处理机组主要功能段设置基本具备,但机组送风前未设置消毒装置。有应急关闭新风装置、关闭回风装置,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冷凝水排放畅通。单层百叶送风,回风口为双层百叶,气流组织形式上送上回。约克风冷热泵机组提供风机盘管冷热源。

(5)集中空调系统使用制冷剂为氟利昂,发展中国家国际禁用。

(6)共抽检2件冷却水,检测嗜肺军团菌均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共抽检6个风管内表面样品,检测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均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共抽检10个新风口空气样品,检测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可吸入颗粒物项目,真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1套新风机组对应送风口细菌总数不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经整改复检后,不同送风口细菌总数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共采集5个客房新风口,新风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7)机房内基本清洁、干燥,没有存放无关物品。机房卫生基本符合要求。

(8)终端冷却盘管已清理,冷凝水滴水盘坡度合理,滴水盘与排水管连接完好,送风口周围基本无水迹和发霉现象。终端冷凝水滴水盘无明显的积水、漏水、渗水。

(9)冷却塔运行正常,运行过程中偶尔有水雾外散,但冷却塔和主楼、西楼的新风口并不相对,而且直线距离超过20m,对新风影响不大,但仍需控制水雾的扩散。冷却塔气溶胶和噪声对周围和该饭店环境无影响。

4.2建议

(1)大厅的新风口距离地面太近,考虑到修整的可行性,应抬高新风入口距离地面1m。此外,因新风入口与机组无管接,所以保持机房内干净整洁尤为重要。

(2)集中空调系统使用制冷剂为氟利昂物质,发展中国家国际禁用,应使用其他制冷剂替代。

(3)空气处理机组应完善其功能段,在机组末端安置空气消毒装置,防止空气污染物通过机组进入通风系统。

(4)卫生抽检送风口细菌总数不符合卫生标准。宾馆1988年建成,开业早,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后该宾馆于2010年由专业的清洗公司清洗,除了送风口细菌总数稍超出标准值,卫生状况总体还不错。但是建议宾馆应定期对风管进行检查、清洗、维护,保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洁卫生。

篇6

中风又称之为脑中卒,中医指出中风是由于患者受到外风或内风而引发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中风疾病[1]。患者会表现为气血逆乱、脑脉麻痹等现象,最终表现在人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眼歪斜等表象症状。而由中风引发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是临床上中风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2]。本文分析了针灸疗法结合药物治疗中风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35例中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7例,男32例,女35例,年龄21岁~68岁,平均年龄(47.25±8.67)岁。对照组68例,男33例,女35例,年龄22岁~69岁,平均年龄(46.89±8.69)岁。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表现为说话困难、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法对其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中采用石菖蒲15 g、半夏10 g、远志10 g、地龙15g、丹参10 g、胆南星5 g、天麻2.5 g、陈皮2.5 g、牛膝15 g、红花10 g,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对性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对肝肾脾虚型中风患者增加黄精和何首乌哥5 g,水煎服,2剂/d;对于脾热遇阻型中风患者增加大黄和地龙各5 g,水煎服,2剂/d。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灸疗法进行临床治疗。针灸疗法为区患者俯卧位对患者双侧兼泉穴、风池穴、风府穴和翳风穴对患者进行穴位针灸,针灸方法为在患者廉泉处向耳根出行1.1寸针灸,使用捻转法行15s后拔出;对患者风池穴使用1寸针灸针进行针灸,得起后直接拔针;对患者风府穴采用1.5寸进行针灸,采用捻针法5s后对患者进行拔针。此外,根据患者的中风类型对患者的项部夹脊穴和百会穴等穴位进行针灸,针灸方式为捻针和留针法。

1.3疗效判定 ①显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可以进行吞咽,恢复正常吞咽功能;②有效: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减轻,吞咽功能有所改善,可以进食流食及容易咀嚼的食物;③无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吞咽功能未恢复,无法食物吞咽。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卡方进行校验,P

2结果

两组中风患者吞咽困难治疗疗效比较:其中对照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35例,无效12例,总有效56例,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6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64例,总有效率为95.52%。将两组中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吞咽困难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一种并l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肿位置占据患者脑部吞咽功能区域神经,从而导致患者丧失该项功能[3]。产生吞咽困难症会给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2%,两组中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对中风患者吞咽困难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其大部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后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临床对于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做了诸多探索,治疗手段日趋多样,本研究对近十年来祖国传统医学对中风后遗症偏瘫状态的治疗作一综述。

1祖国传统医学疗法

1.1中药治疗

焦全海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对照组只采用基本的针灸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对症加减:黄芪30~6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6g,桑枝寸长节20节,伸筋草20g,鸡血藤15g,水蛭10g。黄芪根据肌力不同用量不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

赵素丽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治疗组在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ATP40mg、辅酶A100U加入5%GS 250mL中静滴,脑活素10mL加于5%NS 250mL中静滴的基础上,辨证加用补阳还五汤,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西药组。

汤夏珍采用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90例,治疗组以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心脑舒通胶囊各2个月。结果显示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补气逐瘀、通络作用,总有效率达90.01%。

1.2针灸治疗

柴英芳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63例。头针组取病灶侧百会透曲鬓穴,选连续波频率500次/min,刺激10min,留针20min;体针组取患侧上肢取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中渚、八邪,下肢取环跳、秩边、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解溪、太溪、太冲、行间等穴,随症进行加减。每次选6~8穴,进针得气后,选连续波频率100次/min,留针30min。结果显示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8.3%,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2.1%,头体配合组总有效率为99.1%,头体合组治疗优于头针组、体针组。

王慧芳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疗效观察,治疗组体针取穴肩髑、曲池、外关、内关、肩前、尺泽、中渚、合谷、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溪。配穴:取手三里、曲泽、大陵、风市、阴陵泉、曲泉、昆仑、委中、八风、八邪、廉泉。采用平补平刺法。其中肩髑、曲池、足三里、丰隆穴加用温针灸,肩前、外关、阳陵泉、伏兔穴加电针,留针30min。对照组未采用电针及温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

唐胜修等观察针刺对脑出血和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踝肱指数(ABI)的影响,针刺取穴以病灶对侧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风市、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厉兑,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结果显示针刺可改善血液的粘、聚状态,使血管舒张和血流加速,降低血粘度和细胞聚集,针刺治疗对脑梗死组ABI的变化有显著意义。

叶忠等头皮针加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组采用头皮针结合腹针治疗,头针取颞前斜线、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颞前斜线从上而下三段接力刺,顶中线由前顶透百会穴:颞前线、额旁1线、额旁2线由上向下进针。腹针取引气归元(深刺)、滑肉门(患侧,中刺)、上风湿点(患侧,浅刺)、外陵(患侧,中刺)、下风湿点(患侧,浅刺),面神经麻痹语言不利加阴都(患侧,浅刺)、商曲(健侧,浅刺),上半身功能障碍加滑肉门(健侧,中刺),下半身功能障碍加外陵(健侧,中刺),病程久者加气穴(双侧,中刺);对照组以针刺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结果显示头皮针加腹针治疗缺血性脑梗塞中风后遗症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5%。

朱伟应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状态,取穴:上肢屈肌侧取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取肩髑、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取血海、梁丘、照海;下肢屈肌侧取髀关、曲泉、解溪、申脉。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行弱刺激手法;后取上肢伸肌、下肢屈肌侧穴位强刺激手法。结果:张力平衡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30%,传统针法组为84.62%,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程金莲等运用“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将117例入组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取穴取穴:“王氏夹脊穴”,即第2、4、6、8、10、12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分,第2、4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分,共16穴,以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对照组以手足十二针逆针治疗,结果显示,分别治疗观察组预防肌张力增高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

1.3推拿治疗

于洪波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俯卧位,掌按揉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重点在天宗、心俞、及其肺俞、肝俞、胆俞、肾俞反复2~3次;再在脊柱两侧施以滚法并向下至臀部、大腿及小腿后部,并由拇指揉按患侧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使患者有酸胀感。再以中指沿督脉走向由上至下叩击2~3次。患者仰卧位,医师双手拿患者两侧肩井,点按风池穴,松解两侧肩颈肌肉点压弹拨锁骨上窝处的臂丛神经及血管,使患者上肢产生明显的酸麻胀痛感;重点点揉肱二头肌长短头,可预防日后并发肩关节痉痛,上臂抓捏揉按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用手指弹拨上臂内侧的神经干和肌腱,依次点按青灵、曲池、合谷穴,在肘部弹拨前臂肌腱,可引起手腕、手指的反射运动。患者侧卧位。医师对患侧下肢肌肉丰厚处施以推拿揉按,然后重点点压跟腱,依次点按梁丘、足三里、上下巨虚、悬钟、昆仑及涌泉穴。重复以上手法每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6%。

董S等探讨通督推拿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第一步用右手拇、示指拿揉双风池穴1分钟,酸胀感到头部;用右手拇指点按风府穴1分钟。双手拿揉肩井5次;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大杼、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各5次,双掌根从上到下按揉膀胱经第一侧线5次,要求力到肌肉层。用掌根直推法从第7颈椎至第5腰椎逐一推动椎体35下,要求椎体出现轻微活动或发出弹响声。第二步:患者坐于床上,双足自然垂于床边,术者站立患者身后,用旋转复位手法,依次左”右整复颈椎”胸椎”腰椎,最好发出弹响声。再用叩击法自上而下叩击膀胱经第一、二侧线35下,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改善有显著差异。两组间治疗前后在肌张力评定和FMA评分上有显著差异。

刘耀元分别于头颈部、背腰部、臀腿部和上肢部的施以不同的手法治疗,并提出中经络应在15d以后,中脏腑应在30d后为最佳治疗时间,以及恢复期所采用的推拿手法宜轻而不宜重,而后遗症期的治疗手法宜用中力或重力为好。

1.4中药外洗疗法

胡雁中药熏洗疗法结合心理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护理,根据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中药制剂熏洗,结果显示60例患者治愈6例,好转38例,无效16例。

石巧云等中药足浴联合足底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采用按摩、足浴治疗与心理护理结合,结果显示足浴结合按摩组有效率达96%,按摩组有效率为90%,足浴组总有效率为86%,且足浴结合按摩组临床治愈率可达70%。

1.5综合疗法

1.5.1针药并用

黄龙模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0.4g及胞二磷胆碱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黄晓洁等眼针与中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组274例患者根据观眼取穴、循经取穴、病位取穴原则,取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等穴位,同时配合自拟方剂沙芪煎剂治疗;观察组280例单纯应用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86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肢体瘫痪临床疗效与观察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2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巫华俊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组取穴头针:风池、完骨、天柱、四神聪、上星、印堂、人中;体针: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为主,配穴根据中风后遗症症状不同分别取之。穴位注射采用维生素B1针2mL(100mg),维生素B12针lmL(0.5mg)。注射穴位:阴陵泉、丰隆、阳陵泉、血海、肩髑、手三里、臂。每次取2~4穴位,每穴注射0.5mL,隔日1次。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黄龙模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的基础治疗及电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患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4~5mL(两药隔天交替使用)。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1.5.3针药结合刮痧合刺络拔罐李安刮痧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治疗组用刮痧和刺络拔罐并配合针灸和中药内服,对照组用针灸和中药汤剂内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达75%。

1.5.4针刺推拿疗法结合练功训练陆萍采用针刺推拿治疗结合患者练功活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82例,头针取病灶(瘫肢对侧)的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额中线、顶颞后斜线,体针取手、足阳明经为主,辅助三阴经,上肢偏瘫取肩、曲池、外关、合谷、极泉,下肢取曲泉、足三里、丰隆、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结合推拿疗法及患者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其中1个疗程起效者40例,2个疗程起效者72例,3个疗程起效者70例。

1.5.5针灸、推拿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林琳等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29例,综合组采用头针与体针相结合,推拿根据部位不同选用一指禅、推、拿、按、揉、擦、平推、抹、摇等,促通技术的应用根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6阶段表Brunnstrom评估评估结果指导促通技术治疗。结果显示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推组,促通组。

关莹针刺配合康复改善偏瘫痉挛状态30例,对30例处于脑梗死偏瘫痉挛期的患者进行四星期的拮抗针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的治疗,上肢取肩髑、臂、天井、手三里尺骨侧0.5寸处、外关;下肢取髀关、伏兔、血海、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丰隆,悬钟。连接英迪KWD-808-Ⅱ型脉冲针灸治疗仪,采用疏密波。肩髑与臂、手三里尺骨侧0.5寸处与外关连接一组导线;髀关与血海或承扶与委中、阳陵泉与丰隆连接一组导线,结果显示拮抗针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改善患者肌张力的总有效率达90.0%。

赵建功采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头面部、腰背部、上下肢及足底反射区的推拿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并提出早期进行推拿治疗,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应积极配合配合康复护理。早期进行功能位的肢体摆放和训练,对中风病人的预后恢复以及预防后遗症起重要作用。

2中西医结合疗法

杨正军运用针灸推拿功能训练结合川芎嗪注射液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静脉滴注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600例,结果显示600例患者临床治愈305例,显效85例,好转135例,无效75例,总有效率达87.05%。

孙延康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脑活素、脑复康结合维生素E、维生素B1、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化通络汤加减结合针刺及丹参、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2.2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篇8

关键词:EPC总承包;施工;风险管理

Key words: EPC turnkey project;construction;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85-02

1EPC项目风险的产生

1.1 工程项目风险的概念。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 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既在于项目外部环境的千变万化, 难以预料周详, 又d 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 还源于人的认识和预测能力的局限性。项目风险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风险因素的存在性;二是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三是风险发生后产生的损失量的不确定性。

1.2 EPC总承包项目中风险增大的原因。

1.2.1 合同条款的变化。EPC 总承包合同中风险的分担发生了变化。EPC 总承包商主要承担了以下扩大风险:①EPC总承包商承担了全部“设计风险”和“外部自然力的风险”;②EPC总承包商承担了原先由业主承担的“经济风险”;③EPC总承包商承担了所有不可预见的风险;④EPC总承包商承担了因为业主提供的现场数据不准确而带来的风险。

1.2.2 工作内容的变化。①工作范围扩大。EPC 模式下,总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大大增加了,它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三个过程。如果业主需要的话,还要介入可行性研究和试运行等阶段。这么大的工作范围中,常常会有一个或几个环节总承包商不是很擅长的。这些无疑增加了总承包商的工作难度,风险也随之增加。②工作难度加大。EPC 总承包模式给承包商所带来的不是单纯工作范围的增加,工作的难度也会明显增加。EPC 项目本身的复杂性、总承包商管理跨度的增加需要总承包商具有更为快速、有效的管理。EPC 模式需要项目管理向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2EPC项目施工风险识别

2.1 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

2.1.1 项目的前提、假设和制约因素。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或其它文件都是在若干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做出的。这些前提和假设在项目实施期间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因此,项目的前提和假设之中隐藏着风险。

2.1.2 项目规划。项目规划中的项目目标、任务、范围、进度计划、费用计划、资源计划、采购计划及业主方、总承包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期望值等都是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

2.1.3 工程项目常见风险种类。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商务风险、信用风险等。

2.1.4 历史资料。项目的历史资料可以是以前亲身经历过的项目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通过公共信息渠道获得的他人经历项目的历史文档。在过去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纪录、工程总结、工程验收资料、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处理文件,以及工程变更和施工索赔资料等,记载着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施工索赔等处理的来龙去脉,这些对当前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非常有帮助的。

2.1.5 前期现场调研。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震条件、水电气接口条件、进场交通条件、通信条件、当地治安条件、物价条件、当地设计水平、当地施工水平、当地法律、可利用的有利条件等。

2.2 EPC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方法与步骤。对EPC项目施工风险的识别,需要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

2.2.1 风险识别常用方法。①SWOT分析法―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主要是对项目的优势与劣势,项目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识别项目风险。②头脑风暴。汇集项目技术主管、丰富生产经验成员、管理专家进行讨论,发挥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想法、相关经验,识别项目风险。③德尔菲法。对项目团队解决无法有效识别风险,通过公司层面网络以调查报告方法咨询相关行业专家,得出项目风险报告。④专家调查法。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重要对象,各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做出分析和估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缺乏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定量的估计,缺点主要表现在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⑤文件审核。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对项目计划、假设前提、约束条件及相关文件进行系统审核,识别潜在风险。⑥初始清单法。如果对每一个工程的风险识别都从头做起,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耗费时间和精力多,风险识别工作的效率低;二是由于风险识别的主观性,可能导致风险识别的随意性,其结果缺乏规范性。而且同类工程的大部分风险是相类似的,只有部分风险因工程而异,不同的工程由于外界条件的差异其主要风险可能存在差别,因此,为了避免以上缺陷,有必要建立初始风险清单。⑦风险调查法。建设工程风险识别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重要方法。

对于建设工程的风险识别而言,仅仅采用一种风险识别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一般都应综合采用两种或多种风险识别方法,但不论使用何种风险识别方法组合,都必须包含风险调查法,并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不断识别可能出现的新风险。

2.2.2 风险识别步骤。对EPC总承包项目的施工风险进行识别时,可按下述四个步骤进行:①项目合同签订前组织对ITB文件审查,找出需业主澄清的地方和需业主补充的设计前提条件,并派通晓EPC索赔、勘测、土建与总图的岩土专家现场踏勘后进行风险评估。②根据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银皮书),总结出总承包项目的施工风险因素。③在第一步出的初始清单的基础上,结合采用专家调查法和风险调查法将总承包项目的施工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类,得出EPC总承包项目施工风险清单。④根据项目施工风险清单分析风险应对方法。

3EPC项目施工风险防范

3.1 总体原则。

3.1.1 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可归结为以下几种: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自留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

①风险规避:风险规避就是通过变更工程项目计划,从而消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条件,或者保护工程项目的目标不受风险的影响。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风险规避是一种最彻底地消除风险影响的方法。虽然工程项目的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借助于风险规避的一些方法,对某一些特定的风险,在它发生之前就消除其发生的机会或可能造成的种种损失还是可能的。②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设法将某些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他方。转移风险仅将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风险。在工程项目中,风险转移的方式各种各样。如组织联营体或联合集团进行工程投标,工程保险、担保、利用开拓责任的合同条款、选择适当合同的计价方式、工程分包和转包等。不管是哪种风险转移方式,其特点是共同的,就是使自身免受种种风险损失。当然这种转移是指正当的、合法的转移方式和手段。③风险缓解:工程项目风险缓解,又称减轻风险,是指将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或后果降低到某一可接受程度的过程。风险缓解既不消除风险,也不能避免风险,而是减轻风险,包括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损失、分散风险和采取一定的后备措施等。④风险自留:亦称为风险接受,是一种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这种策略意味着工程项目主体不改变项目计划去应对某一风险,或项目主体不能找到其它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而采取的一种风险应对方式。风险自留的局限性:一是风险自留需以具有一定的财力为前提条件,使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得到补偿,二是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对某一风险事件采用风险自留策略时,充分掌握该风险事件的信息是一前提条件,即掌握完备的风险事件的信息是采用风险自留策略的前提。

3.1.2 风险应对原则的选择。经过风险评价后,判断风险是否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如果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就考虑是否要挽救项目。如果不愿挽救项目就取消项目;如果愿意挽救项目,可以采用降低风险评价基准或修改项目实施方案的方法,从而重新进入风险评价阶段。经过风险评价后,风险没有超出可承受的范围,风险管理者就进入了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阶段。

3.2 施工风险防范工程措施。由于EPC总承包合同的特殊性, 其项目造价已在合同中明确,一般情况下,合同金额不予增加,也不减少,争取变更难度较大。对项目部来说,施工风险既有实际成本增加的风险(损失的风险),也有减少的可能(收益的风险),因此,认真分析项目的具体情况,加强项目的施工控制,在保证项目的使用要求和业主满意的情况下,减少施工成本是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而对于实际施工中确实需要增加的成本,在做好工程的同时,多研究合同、多沟通,也可通过提出索赔或以新增工程内容等形式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从笔者经验出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 慎重参与EPC 竞标。首先,承包商要决定自己是否应参加该合同的投标。如果合同条件和其它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自己做不到,或者风险太大,就不要投标。因为合同是法律文件,是严肃的,对签约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签署,就要认真执行到底。EPC总承包项目涉及面广,业主都要求固定合同价格和工期,承包商如果没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即使中标得到合同,也可能很难完成项目的建设,最终可能蒙受很大的经济和政治损失,甚至面临难以收拾的局面。承包商在决定是否参与竞标前,必须仔细研究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识别和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从自身实力出发做出理智的判断。承包商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中标的可能性。决定参加竞标后,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报价中加入适当的风险费用。

3.2.2 认真评估业主财务能力。业主的付款能力是承包商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承包商最大的风险。除了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外,业主的付款能力关键取决于能否取得融资,如银行贷款、卖方信贷、股东贷款、企业债券等。当然,融资的前提除了财务可行性之外,还需要有技术可行性。此外,承包商还应深入了解业主的资金、支付情况。细致调查业主的资金安排证明,如果是政府项目,则调查其财政状况,以及其是否存在由于财政枯竭而拒绝支付的历史;如果是私人项目,则重点调查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该公司的资信如何等等。

3.2.3 详细进行前期现场调研。对施工现场的地理、水文、地质、气候、交通、社会依托、物价、税收、法律、治安等条件的调查了解。现场勘查应与业主所提供的有关工程资料和设计要求结合起来分析。在EPC合同条件下,除了少数情况,业主均对现场数据的准确性不负责任,从而给承包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作为承包商应该在费用、时间的允许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那些实在无法证实或确定的情况,应折成一定的风险费计入投标报价。

3.2.4 对比选择合作单位。EPC 项目不仅要求承包商提供高额融资,而且专业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因此总承包商在选择设计者、分包商、制造(供应)家时,应综合考虑合作单位是否有类似工程的经验和业绩,参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资源组织和投入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报价等因素。如果选择的合作单位、分包商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任务,总承包商最终将承受巨大的损失。

3.2.5 采取新技术以降低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可针对EPC总承包合同的特殊性,结合工程实际,采取新工艺、新方法,进行技术和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在不降低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多提优化方案,降低成本。

3.2.6 把握合同条款,增加合理费用。EPC总承包商要利用有利的合同条款或合同中解释模糊的条款,有理有据地提出新增项目,要求补签合同,增加费用。

3.2.7 对HSE因素进行动态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HSE经理应及时修改相应的环境因素清单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清单。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新确定的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HSE经理应组织HSE工程师进行识别、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2.8 转嫁部分风险给分包商。EPC总承包商可客观衡量自身能力,对于某些自身还欠缺的环节善于利用分包人的资源和力量,或者直接把风险比较大的部分分包出去,将业主规定的误期损害赔偿费等如数定入分包合同,将这部分风险转嫁给分包商。

3.2.9 转移部分风险给保险公司。设计采购施工(EPC) /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第18条关于保险的规定,涉及到财物和建设成本风险,合同风险,设计风险,环保健康风险和安全事故风险等。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是承包商常用的规避风险的做法。虽然采用这种做法要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但对于风险损失而言则是个很小的数字,而且承包商可以将保险费计入工程成本。因此,向保险公司投保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4结语

总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为实现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目标,必须充分认识项目的施工风险因素,加强项目的施工风险管理,着重做好以下几点:①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增强对施工风险因素的识别判断和分析评估能力。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在项目施工前、施工中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地识别和评估项目存在的施工风险因素,整理施工风险因素的分析报告。③针对所提出的施工风险因素分析报告,项目部决策者和管理层应对分析报告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响应,根据风险因素的特点和对项目影响的大小,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或科学方法等手段,采取回避风险或减少风险等方式,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并指定风险控制责任人。④风险责任人应根据所制定的风险对策,进行项目的风险控制工作,在对风险对策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的同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和评估风险对策的实施对项目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识别可能产生的新的项目风险因素,及时地进行评估和制定有效的风险对策,进行动态的风险控制管理。

EPC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EPC模式特点的把握与风险管理的研究,对于推动EPC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EPC项目中,承包商要积极采取技术性对策来回避、减轻、预防、分散影响总承包项目施工风险因素,不断完善施工风险管理体制,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较量中站稳脚跟,加快发展,使EPC模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加快我国工程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吴茵.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J].大众科技,2010,4:88-89.

篇9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143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 而且会反复发作, 关于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分析[1], 原因较多, 但是最终归于外感和内伤。本文在搜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之后对于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要进行总结, 同时对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其中试验组中男15例, 女10例;年龄最大65岁, 最小27岁, 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中男18例, 女7例;年龄最大62岁, 最小24岁, 平均年龄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资料搜集的方法对于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和总结;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的方法, 中药为芎柴丹胡汤, 主要成分包括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外治的方法, 使用的中药为头风膏, 主要成分为川乌、白附子、生南星、川芎、细辛、樟脑、冰片, 研为细末调成糊状敷贴, 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在治疗结束之后,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将疗效的评价标准分为三个等级, 即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彻底痊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明显的感觉到症状的改变但是还有一定的症状, 在临床上表现为症状减轻;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偏头痛的中药病因病机 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的分析, 总结出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要包括以下内容:偏头痛由于风邪外侵、上犯清风对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脾肾阳虚、脾胃虚弱的基础上, 由于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最终引起偏头痛, 并且偏头痛在一定程度上与肝功能的失调有关。

2. 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20例, 有效4例, 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显效19例, 有效5例, 总有效率为96.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偏头痛属于一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关于他的中医病因病机,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查证, 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素问・风论篇》[3]中就有相关的描述, “风气循风府而上, 则为脑风”、“新沐之风, 则为首风”以及“首风之状, 头多面汗, 恶风”在这里主要说的是“脑风”、“首风”等;在《景岳全书・头痛》[4]中又是这样描述的“阳虚头痛 , 即气虚之所属也”,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肾虚会引起头痛;在《证治准绳》[5]中有这样的记载“病头痛者 , 凡此皆脏腑经脉之气逆上 , 乱于头之清道 , 致其不得运行 , 壅遏精髓而痛者也”。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风掉眩 , 皆属于肝”的说法。通过这些文献资料的统计[6], 作者总结出了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要即由于风邪外侵、上犯清风对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在脾肾阳虚、脾胃虚弱的基础上, 由于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最终引起了偏头痛, 并且偏头痛在一定程度上与肝功能的失调有关系。

通过对本院50例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与分析, 对试验组使用中药芎柴丹胡汤内服, 对照组采用中药头风膏外用治疗, 在1个疗程后, 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发生了显著改变, 而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在治疗偏头痛方面, 采用中药芎柴丹胡汤内服和中药头风膏外用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这是因为这些中药中都含有与中医病因病理相关的药物治疗, 所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申延安, 卜庆峰.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中国卫生产业, 2012(28):178.

[2] 林成军.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3(7):174.

[3] 栾旭慧. 运用体质辨识理论开展偏头痛间歇期辨证施护的构想. 中医临床研究, 2012(19):107-109.

[4] 王瑞红, 范金梅, 邓春君, 等. 盐酸氟桂嗪胶囊结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35例疗效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2): 147-148.

篇10

风疹疫苗在2008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前很少有儿童接种,一旦有传染源侵入就会引起大面积传播。2011年4月9日~16日,共和县某民族寄宿制小学发生一次出疹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诊为一起风疹疫情爆发流行。本次风疹疫情在出现首发病例后短短8d时间内,发患者数就达77例之多,这与多年来易感人群的聚集有较大的关系,这次疫情由于学校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同时,县疾控中心对未发病学生及时有效开展麻风腮疫苗应急接种,使这次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未出现二代病例,现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该校为一所师生以藏族为主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422人,教师21人,后勤16人,3个年级8个班。

2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0年颁布的诊断标准判定,采用麻疹爆发的定义,21d内连续发生≥5例风疹或在集体单位中连续发生≥3例即视为爆发。

3材料及方法

3.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病例个案调查表,血清标本为采集急性期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冷藏送检。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海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完成检验[1,2]。

3.2流行病学调查

3.2.1 该次疫情于2011年4月9日~16日共发病77例,罹患率16.78%。首发病例多某,男,11岁,2年级1班学生,于4月9日早出现发热,之后发生全身性出疹,体温(37.80C),某乡卫生院诊断为病毒性出疹性疾病,给予对症和隔离治疗,该学生无外出史及类似病例接触史,基础免疫史不详。

3.2.2 时间分布 4月9日出现首发比例, 4月11日发病35例,4月12日发病9例,4月13日发病23例,4月14日发病5例,4月15日发病3例,4月16日发病1例,无二代病例发生。

3.2.3 班级分布 1年级发病23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9.87%,2年级34例,占总发患者数的44.16%,3年级19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4.68%,教师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 1.29%。

3.2.4 发病年龄人群分布 此次疫情波及9个年龄段,其中7岁发病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60%;8岁发病8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0.39%;9岁发病14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8.18%;10岁发病2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8.57%;11岁发病2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7.27%;12岁发病6例,占总发患者数的7.79%;13岁发病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60%;14岁发病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30%;25岁发病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30%,为女性教师。主要分布在8~13岁,以10~11岁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5.84%,男42例,女35例,男女发病比例1.2:1,最大25岁,最小7岁。

3.2.5 免疫史和即往病史 核查学生所在乡镇卫生院免疫资料,发病学生均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无风疹疫苗接种史,近3年无麻疹风疹流行史。

3.3临床表现与体征 初期均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继而出现全身性斑丘疹,皮疹为针尖样,压之退色,未留色素,所有病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程度不同的咽部充血,伴咳嗽和结膜炎,无并发症。

3.4实验室检测 采集典型病例血清标本7份,检测早期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由海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检验,结果麻疹IgM阴性,4例风疹IgM抗体阳性。

4控制及预后

4.1隔离治疗 所有出疹、发热的学生均安排隔离治疗,隔离期为出现症状到症状消失后1w。对所有班级教室、宿舍、及物品采用阳光下暴晒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教室利用学生放学后、宿舍利用学生上课时间),并加强教室,宿舍及食堂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空气通畅清新。要求学校开展晨检及午检,以便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

4.2 应急接种 县疾控中心积极组织疫苗,对未发病的学生迅速开展麻风腮疫苗应急接种,登记345名,应种人数338人、实种人数338人,接种率100%,接种期间未检测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接种的同时加强该校及周边乡镇学校的疫情监测,掌握学生缺勤、缺课情况。

4.3加强开展健康教育 组织全校所有班主任老师参加的"风疹防治宣传会",提高教师、学生的自我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大对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努力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通过实施以上防控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对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造成影响,疫情未向周边乡镇扩散。

5讨论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临床症状轻微,预后好,人们对风疹的危害重视不够,易被忽视。临床上具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斑丘疹出现等特征。皮疹于发热1~2d后出现,初见面部,日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一般持续3d,故有"三日出疹"俗称[3]。皮疹消退后无色素沉着,不脱宵,全身症状轻。风疹疫苗在2008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前很少有儿童接种,几乎无免疫屏障可言,一旦有传染源侵入就会引起大面积传播。本次发病临床表现与体征均符合风疹特征,且实验室早期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支持风疹爆发的诊断[4]。风疹疫情在出现首发病例后短短8d时间内,发病学生就达77例之多,这与多年来易感人群的聚集有较大的关系。应急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风疹最有效的措施,这次疫情由于学校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同时,县疾控中心对未发病学生及时有效开展麻风腮疫苗应急接种,使这次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这与学校及疾控中心协调积极,卫生院排查上报及时及采取的防控措施行之有效等措施是分不开的,本次疫情的处理为以后类似疫情的处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于洋.一起风疹暴发疫情的处理与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