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0 18:15:10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1

第一次参加活动是2012年9月16日,我在大华广场献血屋参加值班服务。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就跟着老志愿者一起学习吧。值班服务时间较长,中间有时候也挺无聊的。后来横刀来了,和我交流了一会儿。顾队告诉我,新人通过参加值班服务,是对新人的一种基本考验,也是和社会交流的一个窗口。参加公益活动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在更多的时候,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去坚持。顾队说自己已经坚持了八年,越来越觉得做公益很平常,只要以平常的心态去做事,就会有很多的收获。顾队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所谓平常人用平常心做平常事,也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随后,我在安排好工作和家庭事务的前提下,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大约有十几次吧。包括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理念推广、学雷锋实践活动和公益书屋项目的启动、关爱志愿者的免费体检和代表协会参加户外运动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多元化,给我们以很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而且协会的管理层凡事都是身先士卒,对我们这些普通志愿者的意愿非常尊重,为我们考虑得很多。我参与这个团队的活动,心情非常愉快。做为普通一兵,服从组织的安排,做好份内的事情,就是我对团队最大的贡献。加入协会不久,我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位随时等待为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2

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还跟着我们,嘴里不断的喊着姐姐,那样子是很舍不得我们离开的,虽然相处的时间很短暂,但他们对我们都建立一种纯洁的友谊,一种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友谊。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3

由于我国现代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物流企业管理多是属于“企业领袖制”,单凭老板个人决策。物流企业公益营销整体意识不强,甚至缺失。当前有些物流企业也会偶尔开展一些捐赠落后区域教育以及扶贫等公益活动,但是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真正做到与品牌结合,贴近市场,并保持延续性。具体表现在,公益活动中,当受到媒体关注时,企业负责人更多展现的是个人层面的东西,不能上升到“企业第一”的境界。另外,很多企业以为公益活动做完了就万事大吉,而不懂得去利用媒体进一步扩大宣传。殊不知,公益活动开展后,如果得不到传媒的曝光、扩大影响半径,公益活动就不能在更大的范围里去感染受众。

当物流企业遇上公益的机会时,关键之处不是要不要公益营销,而是要怎样去公益营销的问题。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如何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特征去有效开展公益营销。

树立公益活动的品牌意识

企业的决策者把公益营销作为营销的重点时,需要认清一个问题,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纯理想主义的慈善事业、捐赠事业,公益活动就是企业的大型公关推广活动,需要整体规划,需要精心策划、认真执行。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公益营销是营销,而非公益。真正的策略性公益,应该既能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又能增进社会福利。”企业公益活动一定得上升到企业层面。要让客户感叹“真、善、美”之余,感受得到品牌的存在。刚刚起步做公益活动的物流业,切记片面理解公益活动概念,公益营销远不止于简单捐赠一点物资、钱款,而应该把公益活动与品牌及企业联系起来。

具体来说,树立公益活动的品牌意识就是要在活动中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一贯追求。公益活动的形式有许多种,捐助教育、关注环保、扶助弱势群体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以考虑开展,也通常都会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如果在着手进行公益营销策划时,重点选择其中能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一贯追求的活动,就会使公众通过活动对企业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从而公司的形象会更加深入人心。

创意与行业特点相结合

近年来,以捐赠灾区、爱心助学等为主题的公益活动随处可见,真正能够让人记住的却寥寥无几。企业公益活动的创新,不需要奇思异想,关键需要分析企业优势、行业特点,结合市场特点来做。

根据物流行业自身特点,比如拥有大量的运输车辆和全国分布的营业网点等等,策划一些托运活动。DHL中外运敦豪2003年开始至2007年,公益营销成为营销策略的主攻之一。结合行业“运输”、“传递”这一特点,启动“爱心快递”活动。

体现当前社会热点

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社会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企业公益活动如果考虑切入这些热点,能极大地提高人们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活动成功的概率就高多了。如当前我们比较关注环保,而这一项又正与物流企业相关度比较高,这时候就可以组织一些公关活动,比如提倡绿色物流、开展节油运动、减少尾气排放等都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公益营销要有长期性,最好要让媒体也参与进来,以便进一步发挥公益活动的效力,公益活动对企业来说,比单纯的广告和降价促销等活动更有长期效果和扩散效应,而且成本花费可以自己控制,有多少资源就出多大的力,看菜吃饭不会超支。对物流企业而言,该想想如何去做好公益营销了。

部份物流企业在国内开展的公益活动

FedEx:多次携手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在国内多个城市免费开展防盲治盲方面的善举,以及牵手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在上海、北京和广州开展了“儿童安全步行”的主题活动。

UPS:UPS开展的一年一度的“全球志愿者周”活动,为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们献上了一份爱心。

TNT:“TNT行走天地间”每年TNT分布在63个国家的员工在同一天通过慈善义走为全世界的饥饿儿童筹款,协助缓解全球饥饿问题。

DHL:启动“爱心快递”活动,曾免费为“非典”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运送未来得及打点的生活用品。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4

据相关数据表明,青少年群体中有85%以上已经开通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其中,有接近50%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参与过微公益活动的转发、讨论等。[1]虽然青少年对微公益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深入参与其中的人数非常少。受传统公益诚信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只信任一些大型网站倡导的微公益活动,这说明微公益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弱,青少年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本文从微公益的内涵入手,首先,介绍微公益的特点及具体形式,增进青少年对微公益的理解并提供相应的参与途径;其次,介绍微公益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益理念;最后,提出学校开展微公益活动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参与到微公益活动中。

一、微公益的内涵

所谓微公益即微小的公益,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强调聚少成多的公益行为。[2]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公益的传播进一步拓展到网络世界中,微公益的内涵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从微公益的传播渠道来看,微公益是指以公益网站、微博、微信等微媒介为传播途径,由网民发起或响应的一种新型公益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公益价值和公益理念的传播,塑造人们的公益习惯。[3]

与传统公益相比,微公益有其独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微公益的“微”特征、低门槛、快捷性和多样性。微公益的“微”特征指其依托微媒介,以微小举动传递公益爱心,具有“四微”特征,即传播渠道微、参与内容微、参与主体微、参与目标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公益形式。“传播渠道微”,微公益以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为主要方式,通过“微”渠道开展微公益活动,快捷传播微公益。“参与内容微”,微公益从微小的公益做起,聚少成多,将无数微小的力量凝聚成巨大的社会力量。“参与主体微”,微公益的参与主体主要指向社会普通大众,其中包括大多数热心公益的青少年,这些普通大众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奉献公益爱心,传递着公益正能量。“参与目标微”,微公益的目标小而具体,简单可实施,主要针对的是具体的人和事,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微公益的“低门槛”指其倡导的从细微的小事做起,从一滴水、一粒米、一条朋友圈做起,“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能奉献”;微公益的快捷性指微公益以网络为传播载体,从而使得微公益活动的参与更加方便快捷;微公益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形式上更加广阔灵活,有社交网站公益、微博公益、微信息公益、开放信息平台等,内容涵盖了社团活动、知识传播、环境保护、援助他人、青年服务以及慈善等。

同时,微公益的参与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按其组织运作模式可以分为线下微公益和线上微公益。

线下微公益主要立足于现实公益,如学校开展的爱心捐赠、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还有,农夫山泉2001年实施的“一分钱工程”,每N售一瓶矿泉水从中提取一分钱支持北京奥运。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微公益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线上微公益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形式主要包括网站微公益、微博微公益以及微信微公益。公益网站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参与平台,使得更多青少年可以多途径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成为公益活动的一员。腾讯网是我国首个设立公益慈善基金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基金会以支持青少年教育事业为主,开展助学兴教、扶困济贫等各种公益事业。腾讯以其强大的互联网运营实力向更多青少年传递公益文化和爱心理念,使他们通过网络更便捷地参与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新浪微博是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社交网站,也是青少年参与微公益的主要途径。新浪微博开设有“微拍卖”“大爱清尘”“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60多个项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免费午餐”,如沃尔沃集团通过新浪微博发起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的号召,微博用户每转发一次,公司相应地就捐赠一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开放以来,许多公益活动纷纷进入微信,利用微信公益平台传递公益信息,开展公益活动。2014年,微信公益又增加了“感同身受”式的传播形式――众筹,微信众筹平台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轻松筹”,“轻松筹”基于微信朋友圈,以熟人之间朋友圈的相传,最终达到为筹款者筹款的目的。[4]“轻松筹”公益平台的出现,使得“众筹公益”成为公益活动的另一种新形式。

二、微公益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微公益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其自身都是双向受益的。对于社会而言,青少年微公益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传播了道德真善美和社会正能量,能够产生社会正效应,改善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益现状;对于青少年而言,微公益活动的参与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笔者从这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对微公益的积极作用进行阐述。

(一)增强青少年的文化基础

青少年的文化基础主要体现在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方面。

1.人文底蕴

青少年通过参与微公益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底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有助于青少年人文情怀的培养,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以人为本的意识,懂得尊重、维护他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他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2.科学精神

微公益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使其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同时,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形成勇于探究的品质,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二)促进青少年的自主发展

青少年的自主发展主要体现在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方面。

1.学会学习

通过参与微公益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如微公益活动过程中具体参与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优良品质,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青少年形成一种信息意识,学会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提高网络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2.健康生活

青少年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身心,有效地规划人生,促M其健康生活。同时,通过微公益的参与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懂得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三)提高青少年的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

1.责任担当

青少年通过参与微公益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担当,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培养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实践创新

青少年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劳动意识,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青少年问题解决能力,帮助青少年发现和提出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三、学校开展微公益活动的对策

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益模式,在社会中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还不够深,一些青少年对于微公益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应该积极拓宽微公益的宣传途径,加强对微公益活动的宣传。首先,要在课堂和校园宣传中加强对微公益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微公益活动,认识到参加微公益活动对自己和社会的意义,促使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微公益的行列中。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渠道宣传微公益活动,让青少年对微公益活动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二)发挥教师的教育功能

青少年群体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价值修养还未成熟,容易受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教师在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微公益活动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积极作用以及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益理念,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将德育与微公益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微公益活动的参与主体,因此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至关重要。青少年学生不仅要热爱学习,也要热爱生活、热心公益,对新鲜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微公益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益意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对于教师开展的各种与微公益主题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生要认真配合、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在学习微公益相关知识、参与微公益相关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微公益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建设充满公益精神的校园文化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校园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校园文化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建设充满公益精神的校园文化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课堂教学等外显知识对青少年有直接的教育作用,但“内在的人文精神素质比外显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帮助学生立志铸魂,就是为学生一生打下了理想信念的底子”[5],而校报、校训、校歌等正是校园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传承,也是塑造良好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外显知识还是内在精神,积极向上、健康优良的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公益精神的培育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完善都有正面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国焕,李光明.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继续教育研究,2014(9):78-79.

[2]张兰君,何雯.微公益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影响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3):19-23.

[3]冯莹娇.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4]穆昊杰,施延吉.“轻松筹”的微信公益众筹之路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9):342-343.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5

公益者,公共利益之谓也。公益有关社会公众福祉和共同利益,其中多指卫生、济贫、救灾等群众福利事业。“公益”为后起词,“五四”运动后方才出现。“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问公益,只知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此话出自鲁迅先生《准风月谈――外国也有》一文,这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公益”一词。事实上,我国古代的圣人们早就倡导“日行一善”“乐善好施”,期望大家每天都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积德行善,帮助别人,有益社会。应当说,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提倡向善仁义、扶助弱者、讲求公益的民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在加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人同情弱者,关心弱者、帮助弱者的向善心态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加上新闻媒体的热情宣传和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我国的公益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4月,《凤凰周刊》首席记者邓飞,先后联合500名媒体人和国内数十家媒体,与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倡议志愿者每人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营养午餐,很快得到众多好心人的积极响应,至今已有贵州、河南和湖南等贫困地区的77所学校近万名小学生,每天都能在校吃到“一饭一菜一汤一蛋”的免费午餐。9月8日,国务院总理在河北张家口为教师做报告时称,国家将安排资金,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补助,让孩子们吃饱吃好;中央政府明年将接手贫困民族地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数千万乡村儿童从此将免于午餐饥饿。在新闻媒体和众多媒体人的参与和推动下,民间的公益行动最终变成了国家行动。与此同时,“老兵回家”(帮助流落在缅甸、云南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找家行动)、“微博打拐”(“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等公益行动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这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受到鼓舞。

从媒体和媒体人新闻活动的层面来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强化公益意识

公益就是仁慈、仁爱、向善、行善,就是扶危济困、帮助弱者,就是作贡献、献爱心。媒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公益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策划和组织公益行动,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和媒体本身来说,是一项能够获得双赢效果的善举。近年来,我国的新公益格局已成雏形,每一个公益事业的参与主体即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政府、企业、社会责任部门、新闻媒体、软件设计人员和学界等,纷纷跨界合作,合并生成一条紧密联系和互动的生态链,成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新闻媒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承载社会爱心和发扬公益精神的良好平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在当下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媒体参与并组织的公益行动也是一项媒体“外塑形象”、主动出击的竞争策略,是媒体在新闻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的重要途径,也是媒体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但在目前情况下,媒体及媒体人对公益的认识尚需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做理想公益上,一心希望通过新闻传播,将相关的事件放大,使其不停地得到社会的关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弱势群体捐款上。媒体和媒体人应尊重公益事业的运作规律,按照公益事业正规的操作流程,重点在整合全社会爱心人士的群体力量,推动政府主动参与,在相关方面实行有力度的改革,在稳妥解决社会问题上下功夫。

媒体代表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益则代表着社会的仁爱和善心。媒体与公益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公平、正义、仁爱、善心的融合和升华,就是一种良好社会资源的完美整合。我国的新闻媒体应该对公益事业倾注更多的热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公益事业的提速发展作出有效的努力。

二、突出公益宣传

专业公益媒体必然以其特有的阵地优势和运作方式,全力以赴地宣传公益事业,传播公益理念。普通新闻媒体投身公益事业的主要手段,则是下大力气搞好公益宣传,着力提高全体公民对社会的回馈意识,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营造和谐的社会风尚,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公益和慈善事业的社会意义,并积极参与其中。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以《公益时报》为代表的许多专业公益媒体,特别是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网等公益网站,在公益宣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站,纷纷开设公益专刊、专栏和相关的频道、栏目,以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倡导公益、宣传公益,调动全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激发全社会的爱心与传统道德感。《南通日报》等一大批媒体还推出了大量公益广告,这些媒体毫不犹豫地摒弃了功利主义的商业宣传模式,犹如夜间那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中那些同情、向善、友爱和互助等美好情愫。

媒体的公益宣传,没有停留在简单地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上,而是注意带动和影响更多的普通人去当公益志愿者,从思想深处确立起为他人服务、为社会献爱心的理念,并在行动上践行“日行一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公益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2009年,趁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召开之际,《长江日报》与“绿色江城”环保组织共同策划、发起了“行走江湖”志愿者活动。6月28日,与《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的颁布同步,《长江日报》联合武汉市水务局、环保局、团市委,以汉口江滩为志愿者活动基地,发起“爱我百湖”大型公益活动,开始公开征募志愿者。当天,《长江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新闻导读,并用两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活动背景、内容及参与方式等。在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长江日报》共推出8个整版,100余条消息、通讯、评论、图片、图表和示意图,大篇幅、多角度报道“爱我百湖”大型公益活动中的人和事。报纸公益宣传的浩大声势,迅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激发了广大市民关心公益、热心公益、投身公益的积极性,由10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40支护湖队,在召集人的统一组织下,活跃在护湖行动的第一线,志愿者们争为“绿色江城”建设奉献爱心和热诚。《长江日报》紧密结合公益活动所进行的有效的公益宣传活动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另外,大连电视台为沉迷网络少年解除网瘾的“真实挑战”公益行动的宣传,陕西电视台关于大型系列电视公益活动《朝阳行动》的宣传,都是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成功案例。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6

前言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但在我国长期“重竞体、轻群体”思想的影响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多。百里健行这样具有非竞技性、公益环保性、参与的灵活性、民间组织性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能让学生、企业以及其它体育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起步很晚,既有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和参与不够,企业和媒体的参与不足,也有公益内部组织能力不强,缺乏行业支持,大多数公益组织特别是民间公益组织普遍存在人才和资金的匮乏。仅仅依靠体彩的收入来投身我国的体育公益事业是不够的,可以充分挖掘民间财富和公众公益慈善积极性,让公益事业走进公众日常生活、填补社会诸多急需而政府又缺乏的财力物力,调解矛盾,还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利国利民。

1.百里健行概述

百里健行最早可能来源于毅行活动,毅行是户外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又称百公里徒步,起源于香港,由香港慈善机构乐施会组织的公民自愿参加的徒步活动,现在毅行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扩大,是目前我国最有影响力的长途步行活动[1]。

南昌市为了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运动的号召,提高广大市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英雄城南昌的文明程度,加速城市和谐发展,全面展示新南昌的美好形象,由南昌绿野户外俱乐部发起的“百里健行”公益徒步活动是大型全民健身公益品牌活动,该活动自2009年开始已成功连续举办六届,由最初只有俱乐部发到后来由南昌政府组织主办、俱乐部或企业协办,由参与人数从100多人到现在每届人数多至两万,百里健行已经成为南昌市民所熟知的大型全民健身公益活动,一年一度的户外盛会。

2.我国公益事业现状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公益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说还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政策和法规不健全,税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支援捐助的动力,造成了公益捐赠水平较低;公益机构发展刚刚起步,不仅数量少,而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弱,多数尚且没有足够的社会公信力;公益事业发展研究和支持工作严重滞后,尚未有较全面的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机构,即从资金支持、能力建设和专门技术方面的支持系统,由部分机构摄像参与此类活动计划,但由于缺乏战略性的全面考虑以及资金的不足等诸多因素造成公益活动的不连续性;来自公益事业民间组织本身的挑战。一方面管理体制落后,我国民间组织的不少管理机制还停留在仿照事业单位模式的水平上,另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因为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中国大量民间组织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不高,对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难以形成有效的吸引,使得尚缺乏人才的民间组织;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公民公益观念落后,个人主动性公益捐赠参与率较低[2]。

3.南昌市第六届百里健行与公益事业的结合

3.1环城徒步百里,强健身心,培养团队意识,具有教化价值

第六届百里健行活动设置八个打卡点,每经过一个点都要打卡登记,全部打卡以后可以获得中国百里健行协会颁发的奖状,通过长距离、长时间的徒步,体能和毅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通过参与、坚持、友爱互助,其意志品质、社会公德、集体意识得到强化,参与者得到了精神上的回报。

3.2 增设子项目――公益挑战赛,为爱而战

此次百里健行增设子项目―公益挑战赛,它以组队形式报名参加,分为企业组、高校组和自由组,团队间进行筹款、竞速和人气三个方面的综合竞赛,最终所有的筹款,由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统一管理,用于帮助继续救治的大病儿童。

3.3利用新媒体全程记录文明公益行

全新的网络线上微博、微信互动:文明益起“赞”、文明益起“拍”、文明益起“拾”、爱心益起来!用手机记录在“百里健行”公益徒步活动中觉得很“赞”的人、物、事,记录南昌城市的街道、建筑、环境卫生的变化,徒步活动中的趋势,城市中美中不足希望提升的地方,在徒步活动的过程中,看到路边有纸屑、塑料袋等废弃物品随手拾起放入垃圾桶内。这种微公益是一种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的公益模式,大大降低了公益事业传播和参与的门槛,其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积少成多的力量也很大[3]。

3.4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既做公益,又增加社会影响力

3.4.1中航信托提供爱心午餐

中航信托倡导健行活动“全民健身,为爱而行”的赛会主题,为参赛者们精心准备了国旗爱心贴卡,健行爱好者身披贴有国旗爱心贴卡的战袍一路传递着爱与希望。设置在活动第五大卡点的中航信托爱心中转站还为参赛选手精心准备了免费的面包及饮用水,在适逢午饭时点为广大健行爱好者提供了切实的贴身关怀。

3.4.2多家媒体与企业全程赞助

活动参与者只需要报名参加,不需要任何的费用,还能免费得到组委会颁发的奖状。这对参与者不仅是一份荣耀,更加坚定自己坚持锻炼,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公益事业。

南昌市第六届百里健行的成功举办,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表明全民健身和公益事业能够协调统一的结合起来,具有社会个人双赢、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利国利民的社会效益。

4.小结

百里健行运动符合人们新时期对锻炼意识与身体以及增加社会责任感的需求,应该要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企业运作的模式,响应全民健身运动的号召,政府动员式的健行运动参与活动中,参与者怀着对公众利益的诉求或期望,希望通过参与这项运动表达自己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和支持,使民间组织与政府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来推动公益事业的持续进行[4]。(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项目:南昌航空大学第九届三小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占坤.毅行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5(01);49-50.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7

[作者简介]陈湘瑶(1976- ),女,湖南洞口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韦小双(1981- ),男,江苏扬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接受美学视野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D88012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06-02

公益创业是近些年来一种新的创业模式,是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使命激励下采用创新方法、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活动。大学生是公益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未来公益创业的重要力量。就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而言,其心理动机、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影响和制约着公益创业教育的成效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动机

心理动机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原因。参与公益创业的这种内在的驱动激励高职学生创业行为的产生,这种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激励高职学生把参与公益创业内化为自己的个人目标,让高职学生在参与公益创业过程中寻找机会,同时把握机会,实现创业。他们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自我成长的利己动机。通过公益创业个人可以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公益创业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人格发展和能力增强。在自身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发现机会的能力、对风险的忍耐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家的特性;同时,对参与公益创业的学生而言,在创业实践中得到了他人的关心、友谊、尊重、他人的支持认可与合作,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在这种自我成长的利己动机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活动,从活动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确认自己是被他人所需要的,这些心理需要是利己性的。

2.社会发展的利他动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贫富分化的情况日益加剧,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需要个人和企业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个人和组织能够更主动参与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公益创业就是在社会使命和创业精神的激发下产生的,它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解决社会问题,产生社会价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公益创业,利他动机明显。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能力、有知识,认为自己有义务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做贡献,他们感到帮助别人是自己的责任。公益创业追求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增加公共福利,他们的核心动机是利用机会来进行社会变革和改善。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使命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技术、管理技能等在内的系统教育,更强调创新性、公益性和社会使命感的培养。

3.自我与社会相结合的混合动机。创业动机是影响创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其他条件都很好的大学生,完全可能因为没有创业动机或缺乏自信心,不愿承担风险而不选择创业,或者由于创业动机的缺乏,使得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对创业形势的分析出现偏差。公益创业动机既有利他主义的激励也有利己主义的鼓舞,公益创业动机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的影响。同时公益创业具有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公益创业者面对社会问题提出新方案,解决社会弊病,在公益创业活动中获得心理和技能的满足,他们乐于自我纠正、自我突破和分享荣誉,他们在获得自我成长的同时对社会产生强烈而又深远的影响。他们既有利他动机,同样具有利己动机,他们有很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发现社会需求,追求社会创业的机会,追求社会影响与制度变革,也具有很强的风险倾向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公益创业是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混合体。

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受到创业者主观意志的制约,由于知识、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出现“三重三轻”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如下:

1.重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就是从个人需要出发,对个人发展和完善的价值,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就是从社会需要出发,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在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活动中,出现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倾向,他们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社会问题,谋求社会发展,而是自身完善,获得实践经历,增强自身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在公益创业活动中要以社会价值为中心,通过活动和教育使个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他们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于社会的意志,高职院校公益创业这种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倾向使公益创业活动陷入两难的困境。

2.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轻理性主义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活动中,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参与公益创业是以自我的发展、能力的增长、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实际功效作为价值标准,公益创业活动的主旨在于鼓励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并且用这种知识来寻找答案,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实际问题,实现实用主义的价值。而理性主义价值取向忽视公益创业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主张教育是生活的准备而不是职业的准备。公益创业的理性主义价值取向认为公益创业活动就是在活动中探索真理、完善人格,对知识的追求不是主要目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虽然也承认人应具有理性,但理性本身不是目的。公益创业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参加公益创业活动要提高自身发现、处理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导致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活动中,出现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轻理性主义价值取向。

3.重科学精神价值取向,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活动中,科学精神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实践活动中认识公益创业本身,探寻公益创业的客观规律,并且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培养严谨、探索、批判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而公益创业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生存意义的理性思考,公益创业完善了高职院校学生对真善美内涵的理解,对个人自身命运的关怀,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人格和道德等。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与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是公益创业活动的重要价值之一,两者相辅相成。但是,高职院校公益创业存在重科学精神价值取向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现象,轻视人的情感、信仰和价值因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这种严重的“趋利性”的取向,导致了公益创业活动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家园的丧失,出现了价值与信仰的冲突,从而使公益创业出现新的危机,社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三、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目标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既要立足于个人发展,又趋向于社会需要,是一种理性与实用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它能促进公益创业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唤醒他们的创业意识,使他们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自觉地去认识和体验,在探索与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同时,公益创业也能促进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传承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目标选择要立足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1.构建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公益创业教育实现了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有机整合,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中,我们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第一,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公益创业的知识和理念嵌入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课、职业生涯课、商务礼仪课和日常专业教学计划当中;第二,以项目教学为中心进行模块教学,公益创业教育应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式学习培养工作素质,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挑战风险的毅力;第三,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公益创业”复合型师资队伍,聘请知名专家与有成功公益创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公益创业教学,同时培养高职院校自己的公益创业教学团队,提升公益创业教育的指导能力与业务水平;第四,加强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锻炼高职院校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把公益创业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融合的主要阵地,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创业管理与实践,锻炼他们的毅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创业生涯规划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完善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培养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创业也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实现公益创业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融合。

2.完善公益创业的政策、法律社会支撑机制。通过完善公益创业的政策、法律社会支撑机制,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社会与企业发挥监督和协调的职能,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提供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同时,学生在进行公益创业实践中,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一个双赢的现象。完善高职院校公益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公益性创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专门政策,对高职学生公益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援助,如启动资金、小额低息贷款等,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在场地费等方面实行费用减免,针对社会需要为公益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网络关系等,帮助学生进行商业化运作,为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运行良好的市场环境,细化申请程序、出台配套措施,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公益创业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让学生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3.发展公益创业类社团,培育公益创业文化。在公益创业活动的驱使下,公益创业类社团先后兴起。这类社团关注公益,关注各类社会问题,他们对社会诉求和热点把握准确,他们直面社会问题、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他们组织志同道合的成员,成为培养公益创业者以及公益创业团队的摇篮。同时公益创业类社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公益创业者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他们通过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激情、对梦想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通过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公益创业类社团以共同的价值观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来统领全局,用创业实践类提高创业能力,培养优秀的公益创业人才。公益创业类社团在实践摸索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实践中宣传和培育公益创业文化,实现了公益创业科学精神价值与人文精神价值的融合。

[参考文献]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8

一、“9·9公益日”活动内容

“9·9公益日”活动是以企业配捐、网民爱心捐赠、企业一起捐、腾讯公益配捐四个板块组成的全国范围大型慈善公益捐赠活动,公益日确定为每年9月7日至9月9日三天。腾讯配捐时段为每天9:00—21:00,每人每天捐赠次数不限,但每人每天捐赠可获得腾讯配捐的总额为999元。

1、企业配捐:企业配捐是爱心企业为腾讯乐捐平台筹款项目的网民捐赠按照1:1比例配备资金的捐赠。企业配捐分定向配捐和非定向配捐。定向配捐是企业为单一项目进行配捐,也可捐赠本企业自主发起的项目。单个自主项目企业的定向配捐不得低于50万元(参与企业不超过三家)。非定向配捐是面向公募机构所有项目的配捐,即所有的项目均有机会获得该企业配捐。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今年的规则规定:一家企业或公募机构可以为某一小资金池进行配捐,一个小资金池里参与项目的机构不低于10个,可以是同一类型、同一社群或相同区域的项目。现已有不少企业与省慈善协会合作并签订协议,每年捐赠善款面向全省扶贫帮困,只要有10个以上的慈善组织各发起性质相同的慈善公益项目,就可以构成一个小资金池,则这个企业或机构的捐赠就可视为非定向配捐,享受非定向配捐的激励政策。企业配捐无论是定向配捐还是非定向配捐,受捐机构或项目须与企业在7月30日前签订配捐协议。

2、企业一起捐

“企业一起捐”是由企业发动员工集体参与“9·9公益日”活动的一种形式。“企业一起捐”可有效组织和动员群体,赋予每个群体目标荣誉、责任感。“企业一起捐”还有公司内部组队PK 功能和团队代言人置顶功能。企业家和企业负责人可以为公益发声,靠自身影响力去发起一起捐。企业也可为自身发起的一起捐配捐,展示整个企业及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价值,增加企业美誉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公募机构可为“企业一起捐”捐赠的善款出具慈善捐赠票据,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一起捐”达到50万元,且排名在全国前200名内的项目可获得腾讯工作经费激励。

3、网民捐赠

网民捐赠是通过pc端或手机端的腾讯乐捐平台自主选择公益项目的爱心捐赠。“9·9公益日”活动中,全国将有7亿互联网用户或7.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参与慈善公益捐赠活动。

4、腾讯配捐

腾讯公司每年从经营利润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9·9公益日”活动,为网民捐赠的善款进行配捐。去年腾讯配捐的比例平均为1: 0.65,配捐总额约2亿元(我会去年参与9·9公益活动获取善款总额499.6万元。腾讯配捐比例为1:0.7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腾讯承诺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配捐,将会激励更多的公益组织和网民参与活动。

二、激励政策

今年“9·9公益日”活动规则有明显的变化,出台了新的激励政策。增加了非定向配捐资金池、“企业一起捐”、线下宣传场景、为公益发声等内容。扩大了非定向配捐范围:关注企业的真实需求,企业可以捐助某一地域或者某一类别的公益机构;产品更完善:企业一起捐功能上线,增加二级一起捐组队PK功能;给公益机构更充分的自:由公益机构在规则范围内自主决定分配方式。另外,还有许多激励政策给到公益机构,尤其是非定向配捐项目将有实际配出总额10%的奖励, 800万以上的非定向配捐可获得最高25万元—50万元的传播基金。另外腾讯今年将向参与配捐的企业提供20亿元的免费广告资源。具体激励政策详见 “9·9公益日— 企业参与规则”(7月17日后各慈善组织可在网上查阅)。

三、我省参与活动计划

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不仅是慈善组织募集善款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传播慈善文化、培养网民慈善意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大举措。省慈善协会动员全省各级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参与活动总体计划如下:

(一)省慈善协会职责

省慈善协会负责全省慈善组织参与“9·9公益日”活动的总体策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具体负责为各市(区)慈善协会筹款项目包装上线、联系落实省会筹款项目企业配捐资金、与腾讯公益对接、省级媒体宣传等工作,并为市县项目联系落实企业非定向配捐资金。

(二)市、县慈善协(总)会参与途径与方式

市、县慈善协(总)会主要参与省慈善协会策划的非定向配捐项目,以本机构的名义自主发起。

省慈善协会初步策划了“贫困家庭定向救助”、“千户产业扶贫”、“捐制爱为宝回收箱”、“助建慈善老年大学”、“帮建农村慈善互助会”、“志愿服务人身意外险”等非定向配捐项目。这些项目由省会按项目分别联系xx延长石油集团、xx煤化集团、xx禧福祥集团、xx恒源煤电集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企业以及省慈善协会提供非定向配捐资金。待腾讯乐捐平台注册工作完成后,各市、区慈善协会按照同类型、同区域非定向资金池项目各自在后台发起项目(不具备条件的可由省慈善协会协助完成)。由省慈善协会认领后在腾讯乐捐平台推介,获取本市、区、全省乃至全国网民的爱心捐赠及腾讯公益配捐。与此同时,省、市、区慈善协会还要动员爱心企业发动员工及企业消费者进行“企业一起捐”。非定向配捐项目网络募集的善款,以各市区网民实际捐赠数额为基数计算分配全省、全国网民捐赠及腾讯配捐善款,待活动日结束、腾讯配捐到账后,拨付各市区慈善协(总)会用于执行网上募款项目。

腾讯公益要求,所有参与项目必须在8月20日前上线。各市区慈善协(总)会自主发起的非定向配捐项目文案及本机构2017年度财务报告请务必于7月30日前发至省慈善协会宣信部邮箱,由省慈善协会统一包装上线。

凡是参与“9·9公益日”活动的项目必须填写慈善公益组织信息登记表,在腾讯乐捐平台注册。鉴于各市(区)慈善协会专业人才缺乏,此次腾讯公益乐捐平台注册工作由省慈善协会宣信部代为注册,请各市(区)慈善协会务必在7月25日前将腾讯乐捐平台注册信息登记表(见附件),填写好发至省慈善协会宣传网信部邮箱。

(三)组织发动爱心企业积极参与

爱心企业是慈善募集的重要渠道。在“9·9公益日”活动中,各级慈善组织要动员爱心企业积极参与。动员爱心企业利用在慈善组织捐赠为本机构自主发起的慈善项目进行非定向配捐;动员企业组织发动内部职工及消费者进行“企业一起捐”;动员盈利企业捐出一日利润参与“9·9公益日”活动。对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活动的典型事例,要及时通过媒体宣传报道。

(四)组织发动志愿者团队参与

全省各级慈善组织要组织发动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9·9公益日”活动,通过志愿者微信朋友圈广泛动员爱心人士进行小额爱心捐赠。并围绕建立“志愿服务人身保险”、“志愿者微星基金”自主发起筹款项目,在9·9公益日三天上线筹款。各志愿者队自主发起的项目文案请于7月30日前提交省慈善协会宣信部。

(五)欢迎社会NGO组织参与

本着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省慈善协会向省内外公益机构开放网络慈善募集平台,共同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我会在腾讯乐捐的公募筹款账户“xx省慈善协会”可以认领没有公募资格的公益组织筹款项目参与“9·9公益日”活动进行筹款,且和腾讯大秦网、新浪xx等媒体一起联合推广,使公益项目的传播变得快速高效,让公益资金的筹集变得简单便捷。省慈善协会积极践行慈善法,募用分离,努力使社会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希望有意向的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共享资源。

(六)动员媒体基金积极参与

我会已经与xx广播电视台、腾讯大秦网、新浪xx、各界网、xx传媒网、华商网等五家媒体建立慈善基金,希望各媒体基金充分发挥自身传播优势,围绕省慈善协会项目或自主项目在“9·9公益日”活动中开设栏目、专题进行传播推广。并利用自身媒介资源和客户资源联系自主发起项目的配捐企业,动员微信朋友圈爱心捐赠。通过“9·9公益日”活动为所设立的基金募集更多的善款助力我省扶贫攻坚和追赶超越。省慈善协会宣传网信部将积极协助媒体基金完成项目文案修改、策划包装、网络上线等事宜。同时,省会还将联系xx日报、xx广播电视台、华商报、各界导报、西安晚报等主要媒体推介慈善项目,宣传报道“9·9公益日”活动。

(七)与“9·5献爱心慈善联合大行动”相结合

各市、区慈善协(总)会“9·9公益日”活动要与“9·5献爱心慈善联合大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动爱心企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广大网民参与“9·9公益日”活动。要采取媒体宣传发动、深入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动员、召开慈善促进会,在公众场合设立宣传点、摆放上线慈善项目二维码等多种形式发动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参与活动爱心捐赠,通过“9·9公益日”活动传播慈善文化,募集更多的慈善资源。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9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103-02

一、微博与微博公益活动

微博在我国历经短暂的探索适应阶段后,于2011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辉煌时期,此后进入相对平稳的用户增长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约为3.31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另外,我国用手机登陆微博客户端的人数呈明显上涨趋势,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高达49.5%[1]。微博以低限度的准入资格、全方位的话语权开放、即时性的信息交流及透明高效的监督机制等在网络上大行其道。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催生了我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也孵化出公益领域的新名词:微博公益活动。

微博公益活动是伴随着微博的发展演变逐步成长起来的,它存在的首要前提便是以微博为第一信息传播媒介。由此,我们对微博公益活动作出如下界定:所谓微博公益活动,就是以微博为信息载体,通过线上、转发或评论等传播方式,联合线下互动交流所展开的一系列公益传播活动。

自2009年新浪微博首次成功试水公益活动之后,微博开始在公益领域大放异彩。2011年年初,由于建嵘教授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被拐儿童”成为著名的微博公益大事件。2011年4月,记者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成功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实施。此外,还有王克勤发起的“大爱清尘”公益救助项目、孙春龙的“老兵回家”、转发救助“奇迹女孩”小伊伊等等,微博公益活动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打破了我国传统公益活动的尴尬局面,开启了我国公益事业的“破冰之旅”。

二、微博公益活动的动力机制

作为一种技术舶来品,微博正式落户中国后的本土成长期还不到四年。面对媒体公益活动一度遇冷的尴尬现状,微博公益活动为何能开辟我国公益传播事业的“第二春”?它在我国的酝酿诞生及快速成长究竟归因于哪些动力因素,这里,我们将通过媒介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对其加以研究。

媒介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媒介生态系统。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2]。本文将着重从社会与媒介两大环境系统着手,结合受众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微博公益活动的动力机制进行考察研究。

(一)社会动力

根据邵培仁教授的观点,作为媒介生态系统分支之一的社会环境系统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四方面。

1.政治上:公民社会逐步形成,公民主体意识与公益需求与日俱增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不到四十年的改革历程,却带来了全社会整体风貌的变迁。其中最为人瞩目的变化,便是公民社会的悄然崛起及公民主体意识的逐步形成。伴随着社会的成长进步,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及公益事业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客观上为微博公益活动的兴起培育了良性的生存土壤。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双刃剑”效应使我国在尽享胜利果实的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各利益群体分化加速,冲突分歧不断;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愈演愈烈的“暴力拆迁”与流血事件等来自各领域的尖锐矛盾时时挑战着公众的承受底线。尤其是对于那些始终游走在社会边缘、缺乏社会安全感的弱势群体来说,长期积压的不满情绪、被社会剥离的愤怒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社会的良性运行、公众对安全有保障生存环境的追求使得整个社会的公益需求急速上升。

2.经济上:生活条件的改善促使人们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欲望

我国自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国民经济持续上升,经济发展规模迈上新的台阶;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水平大幅度增长。这就意味着,在拥有了充分的生产生活资料,满足正常生存发展需求后,人们有了更多接触网络新媒体的现实条件与机会。从第32次《报告》的相关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随着社会成员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其对媒介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的接触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实际上也为微博公益活动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有着怎样的需求欲望,同该国家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个人所具备的经济能力是紧密关联的。当人们奔波困顿于每日的生计问题,无法享有安定可靠的生活环境时,他们此时考虑的仍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即生理、安全方面的需求保障。然而,在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和安全感后,人们就会突破“小我”利益的束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寻求他人对自我的尊重及认同感,以求实现“大我”的社会存在价值。此时,具有正面引导能量的公益事业自然成为人们释放爱心和热情的焦点。

3.文化上:传统“儒道释”的精神内核

对于中国人来说,关于公益,关于善,我们并不陌生,公益慈善理念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思想根基。“人之初,性本善”、“善恶因果终有报”等儒道思想及佛教伦理历经千百年来的淬炼沉淀已深深植根于国人心中。儒家历来推崇“仁义观”及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佛教的伦理核心是“慈悲为怀”,它要求信徒日行一善,在日常行为中逐步培养自身的行善习惯;而道教的中心思想是:人的所作所为有神灵在监督,行善越多,将来获得的福报也会越多。作为对中国人影响至深的三大文化精神体系,其对培育稳固人们心中的公益慈善观念至关重要。我们从不缺乏善良和热情,我们也有着足够的爱心并乐于为他人奉献。微博与公益活动的结合,正好为人们的善念和公益梦想提供了释放的平台。

4.技术上:微博信息传播的4A理想情境

作为公益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新兴传播媒介,微博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将信息传播的4A理想情境(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发挥到了极致[3]。

(1)Anyone:传播者进入的低门槛。微博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也是“全民皆记者”的时代。任何人,只要你想,通过简单的注册手续后便能在微博上轻松、了解与分享公益活动资讯。微博在事实上赋予了每个普通公众一定程度的话语权,也使公益活动变成了一场全民运动。

(2)Anytime:信息传播的即时畅通。在微博平台,“关注与被关注”的功能设置及“转发评论”核裂式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公益活动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微博用户可随时参与到公益话题的讨论并及时了解公益活动的进展。

(3)Anywhere:“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在被海量信息包围的快节奏社会,除去日常的工作时间,人们愿意在其他事情上耗费的注意力资源越来越少,所拥有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微博客户端介质的移动性使得用户不论是在上下班路上、等公车时间或是朋友聚会等,都能及时接触到第一手公益资讯,从而实现了对各种“碎片时间”的高效利用。

(4)Anyway:便利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微博支持多种客户端,还支持QQ、邮箱等多种登陆方式,保证了人们接收公益活动信息的即时性。

(二)媒介动力

1.媒介社会责任的现实要求及行业竞争压力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思想核心是主张媒介在享有充分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应承担起对社会和公众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换句话说,众媒体在提供各类信息资讯、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还需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4]。因此,不论是报纸、广播电视当道的传统媒体时代,还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都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公益活动的传播,着力宣传公益理念与价值观,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公益道德境界。这是媒介社会责任理论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当今媒介信息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新媒体代表接连涌现,与传统媒体形成正面对峙;而另一方面,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又是极其有限的。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打造属于自身的眼球经济时代,众媒体可谓拼尽了全力。然而,以往那种不顾社会公共利益,一味迎合受众低级审美趣味以攫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已深深为公众所唾弃。在整体媒介环境趋向娱乐化、低俗化,且受众流失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急于重塑自身形象,新进入者又着眼于打开市场知名度。这就迫使新闻媒介转换思路,积极组织弘扬爱心与善意的公益传播活动,以积极正面的姿态获取受众的信任和关注度,并以所取得的巨大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

2.传统媒体公益活动的局限性

微博公益活动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并释放出巨大社会能量,引爆一个个公益热点话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高度弥合了传统公益活动的传播局限。

在微博出现以前,传统媒体联合官方机构确实组织过类型多样的公益传播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汶川地震”、“抗击冰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公益救助活动中,传统媒体的表现格外亮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传播主体类型单一,高度依赖传统意见领袖,最广大社会公众的公益力量没有被调动起来;公益传播呈现单向性,缺乏主动权的公众参与热情逐渐减弱;信息的互动沟通渠道不畅,管理机制不透明,对公益传播活动的监督力度甚为薄弱。另一方面,我国官方慈善机构近两年来丑闻争议不断,更加剧了公众对传统公益活动的不信任和排斥感,而微博公益活动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公众对公益传播活动的各种需求和期待。

参考文献:

[1] 2013年1季度网络舆情报告(0.951版)[C].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2013(6).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例10

选取有四个大方向:公益活动项目要有焦点并且和公司的营业目标挂钩;选取的公益活动将渐渐成为一项投资,并会为公司取得可量度的回报;通过参与合适的公益活动改善公司的形象,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归属感;确保公司从选取和参与的公益活动获取潜在回报及消费者的关注。

“为善”不仅是“最乐”,并且是“最好生意经”。值得注意的是,在公益营销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公益活动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企业需要慎重对待。优秀的公益活动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偏离核心业务=偏离成功

企业必须使得公益营销的主题不能偏离核心业务,否则虽然做了好事,但不能为主营业务带来太大的帮助。

纵观西方企业在公益营销方面的实践,可以发现公益营销是企业市场营销和公益活动的有机结合,而公益活动是市场营销的载体。因此,企业在进行公益营销过程中选取的公益活动不能偏离企业的核心业务,且需要在最大水平上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髓。以星巴克为例,其在公益营销方面一直领先于其他企业。

早在1998年之前,星巴克就坚信,能给社区带去社会环境和经济利益的长期公益投资非常有价值。于是,1998年10月,星巴克就与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保护国际”建立了伙伴关系,支持墨西哥的农民生产荫下种植的咖啡豆,这样一方面能够获得绿色环保的咖啡豆,同时还能保护热带雨林。这种荫下种植咖啡豆的方法,不但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还能降低当地农民的生产成本。对于星巴克来说,这项活动为公司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优质咖啡豆来源,也对热衷环保的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优质产品。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星巴克就努力降低一次性纸杯对环境的影响。在过去十年中,他们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执行这项计划。自2006年星巴克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门店推出再生纤维杯以来,星巴克已为社会节省了超过4.4万吨的原木纤维,这相当于30多万棵树所含的纤维量。

此外,星巴克的“绿色门店”计划,使得星巴克的节能环保意识贯穿各项运作过程。星巴克一直在向其他的企业展示,要专注于一项能够与企业的业务联系起来的“绿色”活动,这可以为企业的努力增加相关性和可行性。

打响知名度

千万不要跟风,否则很难给自己及品牌带来知名度。

近些年来,中国的企业大多选择灾区捐赠、落后区域教育扶贫、贫困地区送温暖等公益活动。这些公益活动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可与赞扬,但从营销视角来看,这样的公益活动已不能再吸引中国的媒体和消费者关注,更不能为企业和其品牌带来知名度。因此,作为企业大型公关推广活动项目之一的公益活动,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策划和执行,而绝不是跟风行为。

企业在公益营销过程中所选取和参与的公益活动是精心策划出来的结果,需要与企业宗旨或是品牌内涵结合在一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让消费者产生品牌联想,看到或接触到此类公益活动相关的事物就能联想起企业的品牌,这样就取得了重大成功。美体小铺的实践可以为中国的企业带来思维上的帮助。

美体小铺的第一家商店在1976年开张营业,如今已经成为一家享誉国际的化妆品零售商,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900多家店铺。公司因价值观驱动的商业实践和公益活动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包括反对化妆品和化妆用具行业内的动物试验。1996年11月,美体小铺向欧盟提交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对动物试验倡议书,有400多万人在倡议书上签名。终于,2002年11月,美体小铺很欣喜地听到欧盟将禁止化妆品的动物试验,而此项禁令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逐步生效。

这样一来,不管走到哪里,美体小铺都与禁止化妆品的动物试验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项活动为美体小铺吸引了大量的媒体报道。1998年,一项在《金融时报》上的国际首席执行报告,将美体小铺评为全球第27项最受尊敬的企业。

美体小铺的实践表明,选择那些最有可能成为主流的,也就是“有足够的把握”引起媒体、公众和政府关注但又足以引起广泛争论的主题,能够为企业以及品牌带来知名度。

公益“攻心战”

最好是活动主题与目标消费者所关注的问题一致,也是他们正在面临的问题,这样就能得到他们的全面关注。

衡量公益营销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潜在消费者的关注与参与。这需要企业公益营销主题活动与自身目标消费者关注的问题相一致。雅芳公司在这个方面给大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自2001年起,雅芳基金会每年都会举办颁奖典礼,以表彰那些与雅芳携手在“乳腺癌防治”和“反对家庭暴力”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慈善名人,并同时为基金会筹集善款,7年间雅芳基金会颁奖典礼已成功募集款项达1560万美金。

在中国,跟随雅芳销售额稳步上升的是其在国内慈善活动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雅芳举行的“远离乳癌,健康一生”公益活动开始从总部广州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地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2005年8月,“雅芳乳腺抗癌全球行”首次将粉红丝带传递到中国。雅芳中国与“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在嘉峪关长城脚下共同举行了“远离乳癌,健康一生――中国雅芳抗乳癌长城行”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乳腺义诊公益活动。2006年“雅芳乳腺抗癌全球行”以长走的形式,将粉红丝带的关爱送到了对乳癌的认识相当欠缺的农村地区,并在当地开展了咨询义诊、健康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到目前为止,中国雅芳已通过义诊、赞助、讲座、沙龙、派发宣传资料等公益活动,为全国74个城市的300多万名女性提供了免费的乳腺健康咨询、医疗和乳癌检测。

反观许多企业,不惜调动大量资金或物资捐献给社会,活动伊始场面感人、轰轰烈烈,但赞助结束后企业发现自己的“义举”仅如风吹过――媒体在报道时轻描淡写,政府在总结中一笔带过,普通民众对此反应淡漠,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因此,企业在进行公益营销时,应该选择那些与公司产品或服务紧密相关的公益项目,这样不仅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还能促使企业及其产品品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让捐助对象认可企业的产品,从而培养自己的潜在消费群。

公益贵在坚持

要长期投入,不要让消费者感觉到你是短期的机会行为。

一旦选择了主题,就要全心全意投入。要避免短期的解决方案和企业无法履行的承诺,要确保这不会被看成是简单的营销行为。企业在进行公益营销的过程中需要有多方面的资源投入,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支出,同时还应该有来自企业各部门员工的投入,这些成员来自办公室、财务科、原料供应科、生产技术科等多个部门。

这种做法能提高全体员工对公益营销活动的认识,增强其荣誉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使消费者感觉到企业倾其所能来参与公益活动,在公益营销的过程当中,让消费者感知企业投入了各种资源,以此获取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

为支持环保,耐克公司在1993年正式成立了――“耐克环保行动队”,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于法规遵守、回收再利用和宣传教育,其中包括了一些创新计划的制订,如1994年的“旧鞋再利用”计划。1998年,该小组的努力促成了耐克公司的企业环境政策,并且得到了首席执行官和总裁的支持。该小组的工作正在进一步实践,耐克致力于找到更多的方法来减轻环境影响的承诺。

就在不久前,红云红河集团机关团委组织的“低碳环保 责任先锋”青年志愿团队来到了昆明好人王兰兰开设的爱心食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温暖带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不仅如此,此前还开展了“烟农子女爱心助学”活动。虽说,这些公益活动的覆盖面不大,但从身边着手,从点滴做起,更能深入人心并保证公益活动的长期进行。

在中国,经常看见很多企业以公益的名义开展促销,实际情况可想而知。这种做法给社会、消费者的感觉就是“打着公益营销的幌子骗钱”,消费者自然不参与。只有当企业把这些活动持续多年进行下去,并不断为社会带来价值时,消费者才能不再认为他们只是一时想法。

公益背后的精打细算

要测算开展这些活动的成本。

科特勒博士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指出,如果企业选择了“公益事业宣传”、“公益事业关联营销”以及“社会营销”时,企业可能花大量的时间与公益事业合作伙伴进行协调,除此之外需要员工的广泛参与并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同时宣传支持的可能性相当大。当企业选择大量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时,可能对于资源的支持及价值的追踪就会很困难,且很费时。

实际上,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上的成本投入与生产成本、原材料利息一样,已经是企业经营的一种基本的和必要的支出。企业在选取和参与这些公益活动时需要进行一定的绩效评估。一方面,需要考察所实施的公益项目是否是当地社区发展的优先发展项目、是否与组织的使命一致、是否与目标群体的需求或认知价值一致、是否是对目标群体需求的即时回应。另一方面,也需要考察估算参与这些公益活动的单位成本及其成本效益,是否有利于企业形象、品牌知名度的扩散。

科特勒认为,当以下几个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成本较高的公益营销活动:当现有的社会活动可以从志愿者活动收益时;当一群员工表达了他们对某项特定公益事业感兴趣时;当一种社区需求出现时;当科技进步让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把员工与志愿者机会匹配起来时;当一家有影响力的社区组织来向企业需求支持时;当一项志愿者活动可能打开一个新的市场或支持新产品的开发时。

烟草营销 ・ 镜子里的启示

当“烟草”遭遇“公益”

对于烟草企业而言,由于一系列的限制,开展公益营销也要特别小心。“芙蓉学子”“阳光学子”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一直在这个方面未有建树的企业而言,最好的方法则是根据自己的品牌定位以及目标消费者人群的特征,选择能与消费者互动的主题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