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戏曲艺术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2-08-28 23:47:09

戏曲艺术教育

戏曲艺术教育例1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WwW.133229.COM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象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实践证明: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象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赤桑镇》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打渔杀家》、《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戏曲教育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戏曲艺术教育例2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象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实践证明: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赤桑镇》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打渔杀家》、《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戏曲教育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戏曲艺术教育例3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戏曲艺术教育例4

(一)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感知功能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高校需要从对大学生对道德最基础的认识和理解开始,由朦朦胧胧到清清楚楚,由感官认识到本质理解,戏曲艺术通过独具的艺术表现形式,用经过多少辈人积累下来的文化精华,贴近生活的感染力,吸引大学生观看。大学生观看戏曲艺术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分辨善、恶、美、丑,对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道德内涵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自己所做的一些行为能够分辨出正误来,对于生活中的道德操守有了正确的理解。

(二)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大学生道德情操不是大学生在课堂上经过教室的讲解就可以获得的,需要的是每个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汲取和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迅速提升和实现质的飞跃的,需要的是循序渐近的提升,不断积累而来。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蕴含的底蕴之深、其教育人的领域之广,作用及其重要。在高校通过戏曲艺术中惟妙惟肖、扣人心弦的表演激发大学生内心世界潜在的道德意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刻画来牵动大学生内心世界中辨忠奸、识真伪的道德意识,通过对大学生内心真真实实的震撼,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促进大学生摆正道德价值观

如今我国物质及精神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文化传播一日千里。大学生正处于道德家价值观念形成阶段,内心中道德观念是否正确,会影响到及后走上社会后乃其一生。在大学用戏曲艺术的感染力,通过艺术展示,让大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礼节、善恶忠奸之常纲,如《岳母刺字》演绎岳飞精忠报国和岳母的博怀,《响九霄》把著名艺人田际云投身革命、献身艺术的高贵道德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大学生观看后祛除内心中一些自私自利的意识,摆正自己道德观念,从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利益着想,识大体、顾大局摆正自己学习的目的,为今后融入社会,为国担重担、为民族担重任、为亲人担责任而努力读书。

(四)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在诸多戏曲表演中爱国主义、厚德载物、舍己为人、逆境奋斗、诚实守信、孝心敬老等一个个故事的演绎和传承中影响着中华儿女,并付诸于行动,给国家和社会道德建设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好榜样。对于大学生来讲戏曲艺术通过故事的演绎和悠久历史传承的展示,能够增强其内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戏曲艺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大学生欣赏过程中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道德精粹植于内心世界中,潜移默化实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要求的“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将中国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为构建和谐社会付诸自己的力量。

二、发挥戏曲艺术的在高校中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戏曲艺术进入课堂

将戏曲艺术引入德育教育的课堂,用其实质内涵教育大学生讲道德、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十分必要。戏曲艺术作为国粹,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促动作用,需要国家和高校的重视,有目的结合德育教育将戏曲艺术引入课堂,通过对戏曲艺术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对精品曲目的鉴赏,如《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秋瑾》、《铡刀下的红梅》、《小二黑结婚》等优秀剧目让大学生在了解戏曲艺术基础上通过鉴赏、评论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在鉴赏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喜欢表演的同学根据历史故事写剧本或模仿表演,让大学生自进一步深入了解戏曲艺术的同时从自身实际切实体会道德实质所在,真正做到辨忠奸、识美丑。

(二)戏曲艺术融入校园

中国的德育教育很多时候停留在书本上,重视课堂上教育,很多时候忽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实施德育教育。随着大学生进入大学,高校教育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肩负着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戏曲艺术可以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高校注重戏曲艺术的传播,通过建立社团,聘请戏曲名人、名家讲解、表演,激发大学生的欣赏、创作、表演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大学生多参与戏曲艺术欣赏、创作、表演,在参与中接受中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戏曲艺术,接纳吸收其中道德精粹所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发挥出戏曲艺术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实现对接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深刻的内涵,独具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赋予它独有的育人功能。在中国,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遍及祖国各地,不同地方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都聚集着一大批优秀的戏曲艺术演员,他们传承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精粹,为将民族瑰宝传承和发扬光大而付诸自己的心血。高校与戏曲艺术团体实现对接,将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请进校园让这些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将民族的、优秀的东西展示给大学生,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触及心灵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也需要改变观念,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主动和高校对接,通过优惠或免票的形式吸引大学生观看戏曲艺术表演,同时和高校大学生中喜爱戏曲的同学结对子建立长久的联系,多沟通,多指导大学生戏迷怎样表演、化妆,体验戏曲表演中的乐趣和苦练基本功的艰辛,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所在。在高校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对接过程中,国家及地方政府可以从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多角度出发,多支持、多鼓励,并从资金上对高校与戏曲艺术边演团体的对接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可以在高校中建立独具民族特色的戏曲博物馆,供大学生观摩探究。国家、高校、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共同努力下,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具有深刻道德内涵的文艺作品,在欣赏和参与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道德高尚、热爱国家、心系民生的好青年!

作者:周晏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魏亚.论戏曲文化艺术的推广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

[2]熊伟.谈高校校园戏曲艺术欣赏与德育渗透[J].湖北社会科学,2004(3).

戏曲艺术教育例5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 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 、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 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 “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 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戏曲艺术教育例6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 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 、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 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 “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 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戏曲艺术教育例7

戏曲艺术用歌舞来演故事,以叙事的形式展现编者的表演意图。一部戏曲作品展现着一段历史时期的爱恨情仇,传达着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这些都可以在戏曲艺术的点滴中捕捉到。如戏曲《千里走单骑》中,关羽重情重义、英武果敢、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为人拍手称快,千年不衰。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忠义”道德观念的传承。同时,我国戏曲形式多样,对传统文化的阐释角度非常丰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通过戏曲艺术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形成人们的道德认同,提高了道德认知的效果。

(二)陶冶道德情操,引领道德文化

实现道德教育教化功能的关键就在于激发被教育者的道德情感。由于道德情感相对保守、隐晦,因此如何让被教育者产生道德“共鸣”是一个难题。戏曲艺术恰恰能够借助其形式多样的表演手段,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的表演程式,多角度的吸引观众,使受众在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与剧中的人物形成道德情感认同,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戏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作为获取历史及社会知识的有效手段,因而,中国历来就有“观戏如读书”一说。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我们可以由人物的装扮、言行、唱腔等对人物善恶定位做出基本判断。这种潜意识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树立自身的道德价值。如京剧《沙家浜》中,抗日群众代表阿庆嫂为革命事业奋勇奋战的事迹可歌可泣。在观看之余,会感受到主人公巨大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的斗志。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特点

美育与道德具有相互包容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戏曲艺术基于其特殊的历史积淀及艺术形式,在道德教育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功能。

(一)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戏曲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家对自身情感的宣泄。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也借助艺术作品实现了自身情感的宣泄。因而,每一部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代下状态的外露。通过戏曲作品本身,我们能依稀看到作者内心的诉求和整个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同一时代的领悟是连接作品与受众之间情感的钥匙。它能唤起人们道德情感的共鸣,使道德教育之花在不经意间得到滋养。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生动性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对受众的影响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戏曲艺术善于通过创设故事环境、营造情感氛围来演绎生活,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认同。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作品后,常常会不自觉地拷问良心,这种自觉的人生思考和情感的约束行为最能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我国的戏曲非常善于借助文学、音乐、表演、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触发人的认知系统。正是这种生动的道德教育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对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形象性

常言道:戏里有,世上有。一部戏剧影响一代人的例子并不罕见。戏曲艺术中所运用的唱腔、舞蹈都作为最直观的艺术形式,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触发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达到认识和理解戏剧主题的目的,使人们在情感的体验中分清美丑,明辨是非。戏剧中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出来。人物的形象非常突出,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正是戏剧艺术的这种特点,使得戏曲艺术道德教育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实践途径

(一)构建高效人才培养机制

戏曲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创作劳动,因而人才是实现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基础。我们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首先要有一批培育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工作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理念,建设新型戏曲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艺术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德才兼备的新人不断补充道戏曲艺术工作的队伍中,不断强化戏曲艺术工作者道德素质水平。同时,还要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说教式道德教育格局,积极探索道德教育的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将道德融于戏曲艺术的能力,以符合时代和现实的需求。

(二)建立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机制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戏曲艺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更好的发挥其道德教育功能,还需要戏曲艺术本身不断传承与发展,并不断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资源。同时,要将传统戏曲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不断克服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实现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为道德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三)加快转变戏曲艺术的发展模式

戏曲艺术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其自身发展规律,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获取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戏曲艺术紧随科技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的实现社会价值。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生产符合时展与群众需要的艺术产品,不断提高戏曲艺术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同时,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来保障戏曲艺术的市场化水平。笔者相信,通过戏曲艺术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一定能更好的发挥戏曲的社会价值。

戏曲艺术教育例8

(一)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精神戏曲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实现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另外,戏曲内容涵盖广泛,比如:民间传说、历史、民族流传乐曲等等。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戏曲艺术,戏曲艺术发展过程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加强,有助于培养我国高校学生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等。

(二)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艺术欣赏力根据我国不完全统计显示,分布在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上百种,像我们常见的京剧、豫剧、越剧及评剧等等,还有我们不常见的种类就更多了。而且戏曲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有说的、有唱的,有文的、有武的,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高校戏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剧种特点,不管是在音乐的选择上、人物唱腔等,还是在演员的服饰搭配上都应该指引学生如何欣赏,培养更多的艺术性人才。

(三)与高校素质教育相符合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进程中呼声最高的改革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艺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及做人的准则,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人才。另外,素质教育要求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戏曲艺术教育目标实现完美统一,为素质教育培养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例如:在传统戏剧《铡美案》《琵琶记》等的学习时,教师都可以利用戏剧中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来教导学生,将一些正能量的做人美德传达给学生。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远比那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来得更加容易。

二、我国高校戏曲艺术教育走出困境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高校传统戏曲艺术教育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很多新型艺术表现形式。从弘扬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层面上理解,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戏剧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一直是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娱乐休闲方式的一种。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并不是抛弃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而去发展引进的新型艺术形式。同时,我们倡导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也不是非让戏曲艺术就像从前那样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唯一艺术形式,回到当初的辉煌成就。而是权衡多方位艺术形式健康发展,在本着不抛弃、不放弃戏曲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去接受新鲜艺术形式。让传统戏曲艺术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自由翱翔,在如今浮躁的市场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

(二)清晰戏曲艺术节奏的快慢速度戏曲艺术的节奏慢成为现代年轻人无法感兴趣的一个原因。然而,戏曲艺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及内涵,高校学生应该清晰戏曲艺术的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懂得花费时间去欣赏、思考及感悟。节奏的快慢只是戏曲艺术表现的一种本质特征,并不是人们常常认为的单纯表演情节的节奏。同时,在戏曲表演中加入了舞蹈、音乐等表演的元素,使得表演艺术与观众产生共鸣。有很多歌舞音乐与故事情节融入的非常恰到好处,引发观众的冥想,吸引了观众对戏曲艺术的好感。也有很多舞蹈音乐的融入不是那么恰当,使得观众对戏曲节奏产生误解,影响观众心中对戏曲艺术的评价。高校要引导戏曲学生理解戏曲节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得戏曲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路程更加顺畅。

戏曲艺术教育例9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戏曲艺术教育例10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 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 、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 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 “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 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 、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