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2 20:22:10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1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形成了由组织部门牵头,宣传、人事、公安、司法、工商、民政、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际工作中,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了工作有布置,管理严要求,领导常督促,年终有考核。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县流动党员制度》,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强化宣传学习

将中组部组电明字[20**]70号和省委组织部云组电明[20**]1**号文件转发给各党委,各党委转发到各党总支(支部),层层传达学习贯彻。以《致全县流动党员一封信》的形式,向广大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发展情况,公布咨询服务电话。

三、深入调查摸底

按照“党员流动不流失”的要求,各级党组织采取“四进四查两问”(进企业、进市场、进门店、进住户,查底册、查户籍、查低保、查社保,问单位同事、问左邻右舍)的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的排查、登记,分级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和登记卡册,充分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情况,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管理。各党支部实行跟踪报告制度,每月收集一次、每季度上报一次流动党员信息,及时更新和维护信息库;利用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平台对流动党员开展党员身份确认和信息采集。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流动党员573人,其中流出526人、流入47人;有返乡流出党员44人,其中下岗失业的26人、回乡创业的4人、返乡过年的1人、其他13人。

四、注重管理和服务

(一)抓好动态管理。全县各级党组织按照县委的统一要求,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每月按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入)时间、流出(入)地点、所从事的工作、联系方式分类建立了管理台帐。及时登记新流出、流入党员和注销返回流动党员,从而做到了“四清楚”,即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坚持流动党员月报告制,以党委为单位,每月向县委组织部上报《流入(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有关情况统计表》、《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收情况统计表》、《全国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受话情况统计表》等。与此同时,对流入党员做好记录,通知其按期参加组织活动,使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处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下

(二)建立完善服务中心、站、室。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在县委组织部建立了1个服务中心,在12个乡(镇)党委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在154个村(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室”,各服务中心、站、室有固定场所,悬挂标识,明确专门工作人员,配备相关设备,设立咨询服务电话,为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生活、发挥党员作用、开辟就业渠道等提供服务。

(三)创新教育管理载体。依托##党建网站开设了“流动党员之家”栏目,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了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情况反馈、互动交流的渠道。开通了“短信党课”平台,为流动党员编发教育信息53期,时常提醒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外出不忘家”。

(四)抓好活动证发放。结合调查摸底,及时为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到知去向、能联系、可沟通。截止目前,全县共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71本。

(五)抓好内外协调。强化公安、民政、劳动、司法、教育、卫生、计生、工青妇等单位和部门的职能作用,提供户籍、就业、就医、培训、维权、扶贫、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活动为载体,加强对流动党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创业能力,目前共对1**名流动党员进行了培训。协调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多形式、多途径为流动党员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流动党员流得出去、找得事做。

(六)强化关爱帮扶。各级党组织注重与流动党员双向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他们“想什么、干什么、要什么”,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好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元旦、春节慰问工作,组织发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访贫送温暖活动,全年共走访慰问流动党员107人次。及时关注流动党员家庭留守人员的困难和问题,为其办实事、办好事141件。

五、建立健全机制

(一)建立健全流动党员行前教育制度。每年利用节假日外出党员返乡高峰期,由所在党支部与外出党员谈一次话,开展一次党课教育、过一次组织生活,听一次外出打算想法,对支部工作提一个建议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对流出党员开展行前教育。

(二)建立健全定期思想汇报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定期听取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和纪律情况汇报,要求流出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主动联系流入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每季度末以信函、电话或返乡等方式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情况。

(三)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流动党员制度。各党支部每年在向流入地党支部了解流动党员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对流动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党委每年对各党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成绩明显的党组织和对综合民主评议优秀的流动党员给予表彰奖励。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2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明确各单位工作任务目标。县委针对下半年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该县造成的影响进行积极准备,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首的新形势下__县经济社会发展研讨办公室,成员包括工业及农业口的单位负责人、客商代表、乡镇企业主代表、返乡农民管理技术人员、乡镇主要负责人、县决策咨询办公室成员,共计60余人,并在省、市聘请了有关专家学者当顾问,下设了工业发展小组、农业结构调整小组、社会稳定小组、创业服务小组、督导落实小组等5个小组,针对金融危机对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先后召开各类型座谈会7个,制定了加强返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成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返乡农民工党员再教育培训计划、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等13个文件,使全县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下,有思想准备、有应对措施。特别是针对__县返乡农民工中多以从事种菜、建筑、服装、运输、物流、手艺工等为主,而这正迎合该县用工人才的需要。为此紧紧围绕“返乡不失业,转岗有技能,就业保收入”原则,出台《__县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意见》,确立各部门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通过异地输出一批、农业内部消化一批、(来源:文秘站 )创业带动一批、本地企业吸纳一批等多种形式,使97%以上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

二是开通培训上岗快车道,为返乡党员提供便捷的个体创业机会。__县向省市积极争取到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创业培训实施单位,使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能接受到高层次的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县委组织部、县科协、县就业局联合举办返乡创业培训班,通过组织各乡镇对返乡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力促就业上,__县建立了“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四位一体”机制,加大对返乡党员的培训力度。由县乡党校和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有计划地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对返乡党员进行免费的针对性培训,使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同时,还根椐市场需求,整合培训资源,到农村设点办班,增设农机驾驶、机械维修、沼气短训、家政服务等新的培训项目,为返乡党员提供便捷的个体就业机会。对创办企业遇到技术困难的返乡党员,还及时邀请专家采取函授、面授、送教上门等方式定期对创业党员进行文化、法律、政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给他们“充电”,及时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三是增设“流动技术服务车”,对返乡党员开展农技服务。针对返乡党员农技知识缺乏的现状,__县增设“流动技术服务车”教员组成“三农”服务组深入开展农技服务,教员随时待命,返乡党员随叫随到,对返乡党员进行农作物栽培管理、畜禽养殖、果木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等农村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发展生产的本领,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

四是实施“阳光工程”扶贫项目,对返乡党员在家创业。县委组织部还协同人事劳动部门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等扶贫项目活动,通过对返乡党员开展汽车驾驶、电子电脑、缝纫等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为返乡创业打下基础。返乡的李样孙是__县相山镇港下村人,他在参加县人事劳动保障局举办的就业培训班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知识,顺利进入跃鸣食品有限公司工作,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很快当上了公司的业务经理。工作之余,他利用在公司学习到的种植技术 ,在家里试养山鸡,获利2.3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周边村民也纷纷开始养山鸡。

五是实行“组织牵线、联合担保”,加大对返乡创业党员信贷支持。针对返乡党员创业“资金难筹措”问题,与金融机构等部门协调,实行5户创业返乡党员联合担保小额贷款,加大对返乡创业党员信贷支持,为党员返乡创业融资,对一些一时难于找到合伙担保创业的党员,党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整合,还对符合要求的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下半年以来,全县为返乡农民工党员联合担保贷款103万元,解决了返乡党员创业的资金问题,使108名党员顺利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

六是落实“优秀项目优先上马”原则,对创办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全县对32个党员创业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对一些技术含量高、发展后劲足、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优先帮扶,将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向此类返乡创业党员倾斜,同时,对全体创业者,在具体政策上,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登记时只收登记费;返乡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的,月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免征营业税。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3

2009年1月至3月末,我××乡共有流动党员8名,其中2名党员在外省务工,1名党员长期居住在永胜县,5名党员居无定所地在我县范围内务工经商。流入党员1名。

二、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为加强规范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我们以流动党员去向作为突破口,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创业平台,特别是今年春节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众多农民工及农村党员纷纷返乡务农,为使返乡农村党员有个创业平台,我乡党委、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宁蒗县“阳光工程”,认真组织返乡党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同时我们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把流动党员的管理放在议事日程,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及登记工作,各支部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采取党组织生活“补课”制等各项工作及制度,并对长期外出务工的2名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证书》并定期跟踪督查。对返乡农村党员注重培训的同时,让他们把心静下来,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一技”,“我为家乡添光彩”,“做一名家乡招商引资的联络员”等一系列活动,鼓励他们为家乡多做贡献,为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

三、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流动党员自身流动特性,在管理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掌握去向难。少数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没有与组织主动联系,也不主动与流入地党员组织联系,不表明自己的身份。他们认为表明了党员省份,在务工等活动中容易束缚手脚。

二是经常性教育难。流动党员到外地后,与普通群众无异,流入地和流出地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无法进行。

三是组织活动落实难。一些流动党员离开原党组织,无法回原地参加组织活动。流入地党组织又没有接纳他们参加组织活动,使这些流动党员参加不了党的组织活动,成为不过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

四是权利义务监督难。由于流动党员行踪无常,常年在外,原党组织难以了解和掌握它们的各方面情况,给流动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带来许多困难。

四、建议及下一步打算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我们认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健全党组织。1、建立机构,统一管理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2、建议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的调查,加大建立异地党组织管理工作。

二是规范工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1、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系统。2、抓好党员管理转接工作。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4

2020年底,全市共有党员×名,比上年净增×名,增幅为×%。党的十八以来,全市党员净增×名,年均增幅×%;其中女党员净增×名,年均增幅×%;全市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净增×名,年均增幅×%;35岁以下党员净增×名,年均增幅×%。

——从性别、民族和学历看:全市女党员×名,占党员总数×%,比上年提高×%。全市少数民族党员×名,占党员总数×%。全市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名,占党员总数×%,比上年净增×名,增幅×%。

——从年龄结构看:全市30岁以下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31岁至35岁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36岁至40岁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41岁至45岁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46岁至50岁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51岁至55岁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56岁至60岁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61岁至65岁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66岁至70岁的党员×名,占党员总数×%;71岁以上党员×名,占党员总数×%。

——从入党时间看:建国前入党×名,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入党×名,“文革”期间入党×名,粉碎“四人帮”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六大前入党×名,党的十六大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名,党的十八大至前入党×名;以来入党×名。

——从职业分布看:全市在岗职工党员×名,占党员总数×%,其中公有制单位党员×名,“两新”组织党员×名。农牧渔民党员×名,占党员总数×%,比去年净减少×名;离退休党员×名;其他职业党员×名。

二、党员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落实党员发展细则,始终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始终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2020年,全市申请入党×名,其中女性×名;入党积极分子×名,其中女性×名;发展对象×名,其中女性×名;发展党员×名,其中女党员×名。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党员×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从学历看,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党员×名,占发展党员总数×%;基层一线党员×名;占发展党员总数×%。从职业看,公有制单位发展党员×名;非公有制发展党员×名;农牧渔民行业发展党员×名。

党员性别、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有知识、有技能、年富力强的优秀青年加入了党组织。农村、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基层一线党员比例明显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取得重大发展。

三、流动党员情况

2020年,全市流动党员×名,其中农村流动党员×名,占全市流动党员总数×%,企业及其他行业身份流动党员×名。

四、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在做好党员发展,提升党员质量,调控党员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从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优。从年龄结构看,全市35岁以下党员×名,占党员总数×%;36岁至45岁党员×名,占党员总数×%;46岁至59岁党员×名,占党员总数×%;60岁以上党员×名,占党员总数×%,党员年龄结构不优的状况依旧存在。从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名,占党员总数×%;高中及中专学历党员×名,占党员总数×%;初中及以下党员×名,占党员总数×%,党员学历不优的状况依旧存在。

(二)党员发展工作不到位。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普遍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但是,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政治站位不高,把关不严,有老好人思想,党员质量良莠不齐,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程序不到位,党员发展工作资料不完善,信息不齐全,时间节点不衔接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党员队伍后备力量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2020年全市×个基层党组织共有入党申请人×名,占全市党员总数×%,低于全国×%的水平;入党积极分子×名,占全市党员总数×%,低于全国×%的水平;发展对象×名,占全市党员总数×%。与全市党员总量相比,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数量较少,后备力量不足。

五、对策和建议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政治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召唤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党活动的主体,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统筹安排,在具体操作中坚持标准,把党要求我们的执行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建立青年党员培养机制。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契机,建立青年党员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全市党员队伍结构。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实施青年党员培养计划,要继续巩固和加强传统领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继续扩展新兴业态和互联网领域党员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党员队伍,厚植党在各个层面的执政基础。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5

截至2004年底,文成县共有党员16755名,其中农村党员(仅指建制村党员,下同)10494名。截至2005年10月,农村外出流动党员为2004名,占全县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1%。总的来看,近年来农村党员外出流动情况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总体数量强劲增长。2000至2005年外出流动党员数量分别为862人、1086人、1250人、1382人、1764人和2004人,五年间增长近2.4倍,呈强劲上升趋势,数量达到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特别是60岁以下流动党员总数更是达到同年龄段农村党员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二是从事行业比较单一。据调查,2004名外出流动党员中,在温州市区、瑞安等地私企务工的775名,占总数的38.7%;在上述两地城郊结合部从事种菜等农业劳动的260人,占总数的13.0%;在杭州、金华(义乌)、温州等地从事布料、皮鞋、箱包、小五金等小成本个体经营的861人,占总数的43.0%。三项合计1896人,占总数的89.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党员流入城市以后,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生活比较艰难。

三是流向地点比较集中。由于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农村外出党员就业方向逐步稳定,党员流向也相对固定,主要流向邻近的省内第三产业发达城市,以毗邻的温州、瑞安两市为主。2004名外出流动党员中,省内跨市的425名,主要集中在杭州、金华(义乌)两地。市内跨县的(主要流向温州市区和瑞安市)的1214名,主要是在温州市区和瑞安市。跨省流动的365名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两地。与前些年相比,党员盲目流动现象逐步减少。

四是外出时间较长。结合调查数字和实际情况看,2004名农村外出党员中,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1170人,占总数的58.4%,他们一般一年回家一次,在家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322人,占16.1%,他们举家外迁并在外就业居住,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外出时间在半年以内的512人,占总数的25.5%,他们大部在文成周边县市工作,因主客观原因较经常回家。

五是综合素质较好。与农村党员整体状况相比,外出流动党员队伍综合素质相对较好。从年龄看,2004名流动党员中60岁以下的1759名,占总数的87.8%,比同年龄段农村党员占总数比例的61.1%高出近27个百分点,并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从学历看,流动党员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02人(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12人),占总数20.1%,比全县高中以上文化农村党员所占比例的13.2%高出7个百分点。与在家的农村党员相比,这些党员长年在外生活工作,受到较直接的市场经济熏陶,学到了一定的经营管理技术,视野更开阔,致富能力更强。

二、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和问题分析

近年来,文成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主要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要求党员外出前必须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凭证参加流动地党组织生活。二是坚持党员外出行前报告和登记制度。规定农村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的党支部报告并登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党员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联系的方式等方面内容。三是坚持流动党员节日联系制度。确定“元旦”、“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为“流动党员联系日”,要求各基层党委通过寄一封信、打一个电话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四是设置流动党员党支部。几年来先后在瑞安等地设立了几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五是设置流动党员服务站。2005年9月份,文成县在巨屿镇进行流动党员服务站试点。服务站设党总支,总支下设4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其中包括1个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将全镇136名外出流动党员、32名外来流动党员纳入服务站管理。服务站和服务站党支部公开挂牌开展活动,并组建专门机构和落实专人,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发挥服务站教育管理和服务流动党员的功能,较好地解决了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为流动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

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县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仍比较薄弱,外出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权利难保障”等“五难”问题仍十分突出。据今年8月份调查显示,2004名外出流动党员中,未办理任何组织关系凭证的1192名(占59.4%),失去联系的342名(17.0%),就突出显示了这一问题。这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

一是党组织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对管好管活信心不足,无所作为,放任自流;一些基层党组织认为流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中的一小部分,抓不抓无碍大局;一些基层党组织工作浮在面上,发号施令多,实际行动少,如少数基层党组织连最基本的调查摸底工作没有做好。

二是党员党性观念有所弱化。部分农村外出流动党员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怕受约束,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嫌接转组织关系“麻烦”,外出时不辞而别,一干就是几年,杳无音信,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部分党员重经济创收轻思想建设,宗旨意识淡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另外,也有一部分党员虽外出多年,但由于受文化素质、技能结构、经营水平、资本基础等因素限制,整体经营收入和薪酬收入水平不高。在沉重的生活、工作压力下埋首经营,没有时间和精力兼顾支部工作和家乡建设。

三是现有管理机制不适应形势需要。目前党员接转组织关系,至少要到转出方和接收方的支部、基层党委和县(市、区)组织部门等六个单位办理相关手续,接转组织关系费时费力。在市场经济条件日渐成熟,党员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人员增多、流动频率提高、流向分布趋广的情况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制度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同时,对于农村党员长期、大量外出的情况,现行的流动党员服务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作用发挥机制等明显不适应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需要。

四是当前社会现实造成的负面影响。当前社会客观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和阶层差别,农村党员流入城市以后,受地域文化、资金实力、综合素质等种种因素限制,大部处于社会弱势地位,不能真正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此背景下,农村党员普遍处于较封闭的城市边缘人状态,缺少与当地城市居民沟通交流的意愿和机会,不愿意亮出党员身份,不方便和不能参加城镇社区党组织生活。而现行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三、农村党员外出流动对基层党建工作造成的影响

从远期来看,农村党员外出流动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村党员总体素质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但从近期来看,农村党员大量外出流动,对农村基层组织客观造成了“掏空”效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农村党员大量外出流动,直接影响了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时不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的问题严重;党员外出后,既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也没有参加流动地党组织生活,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成为“挂名党员”,相当一部分党员不能正常交纳党费,有的党员甚至没有参加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工作;党员组织关系凭证制度落实不到位,组织关系管理混乱;有的党员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到期不能按时提出转正申请,党组织对党员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也很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党员权利落实无保障,义务履行无监督。

第二,农村党员大量外出流动,客观削弱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据统计,全县有近四分之一劳动力党员外出流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外出流动党员达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如峃口乡203名农村党员外出93名,黄寮乡103名农村党员外出32名,百丈际富洋村60名党员外出21名,二源乡呈岭村16名党员外出10名,等等。党员大量外出,极大影响了这些党组织的正常活动,削弱了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产生了极大影响。一些村里重大事项、重点决策、重要建设都缺少了这部分党员的参与。同时,由于青壮年党员大量外出,村级干部队伍面临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在2005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尽管县委反复强调提拔中青年干部,但选后全县仍有60岁以上党支部委员162名(占13.7%),其中党支部书记32名(占8.4%)。

第三,农村党员大量外出流动,较大程度地影响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一方面,党员大量外出,极大改变了文成县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结构。据统计,全县剔除2004名外出流动党员后,农村党员8490名,其中60岁以上的3838名,占45.2%,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明显偏老。2004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文成县生活比较困难的农村党员有1068名,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10.2%。他们大部为农村老党员,由于年老体弱无收入和灾、病等原因,生活陷于贫困,先进性不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农村外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2004年8月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阶段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4.3%的党员和群众认为,现在农村党员的日常表现“与普通群众差不多”,有28.6%的认为“不如普通群众”。

四、加强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机制,提高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水平。同时,树立农村外出流动党员“为我所用”的观念。充分发挥农村外出流动党员年富力强、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文化素质较高、视野比较开阔的优势,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注入强大的活力。

(一)创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面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服务网络,县委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各乡镇党委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赋予流动党员服务站以下几项职能:一是管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职能。帮助流动党员转移和接转组织关系,出具和审验组织关系凭证。二是定期联系和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的职能。定期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资料,了解和掌握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三是组建和管理流动党员党组织的职能。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组建流动党员党组织,并从必要经费、业务指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四是服务流动党员的职能。接受流动党员的咨询和求助,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和思想方面的问题,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政治归属感。五是支持和鼓励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职能。建立适当的机制,支持和鼓励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发挥作用。六是发展党员的职能。在农村外出流动人员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6

*年6月,“灌南县李集乡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支部”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成立。5年来,在两地党组织的共同指导、帮助和支持下,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流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组织劳务输出,维护民工权益,教育务工人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融入杭州市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有32名务工党员被用工单位表彰为先进个人,流动党支部年年被所在街道、社区评为先进党支部。2005年7月,流动党支部被杭州市下城区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0000多名在杭务工人员,在流动党支部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和优秀表现,为杭州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更为灌南人民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杭州人民和家乡人民的一致赞誉。今年6月,在李集乡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共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总支部委员会”,把灌南所有在杭州务工党员全部纳入管理。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两地党组织认真总结了5年来对流动党组织的管理经验,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形成了共识,建立了双方党组织对流动党组织“共建共管”的新机制,并签订了“灌南县在杭流动党员党总支共建共管协议”。两地媒体对灌南驻杭流动党组织的事迹进行过多次宣传报道。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对灌南驻杭流动党组织非常关注,指示县委给予充分支持。浙江省委副书记乔传秀同志亲临流动党支部调研,指示要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推广灌南县和下城区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江浙两地的主要领导都对流动党组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共建共管的成功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二、流动党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

灌南县驻杭流动党组织之所以能引起两地领导的重视、杭州人民的赞誉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关键是流动党组织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是流动党员之家。外出务工党员远离家乡,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难以正常进行组织生活。流动党组织的建立,为务工党员建了一个在外的“家”。几年来,流动党支部不断发展壮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发展了7名新党员,党员人数从13人增加到90多人,还有28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杭州,灌南的务工党员,虽身在异地,但都有在“家”的感觉。流动党总支的成立,使这个务工党员在外的“家”更大,更温暖。

二是职业介绍的桥梁。流动党组织不仅是务工党员的家,也是万名务工人员的家。支部一班人主动和用工单位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努力为家乡来杭务工人员介绍适合个人技能的用工单位,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的新环境。同时,教育引导广大务工人员诚实诚信做人,守纪守法务工。由于党支部介绍的务工人员工作努力,又遵纪守法,许多用工单位都愿意接收流动党支部介绍来的务工人员,一些用工单位还主动要求党支部为其招工。杭州市江干区一家保安公司经理,前不久找到党支部书记邵中国,向他“预订”4000名保安。流动党支部成立5年来,已为2000多名灌南人在杭州找到了工作。目前,杭州市的各个街道、各个行业都有灌南人的身影,下城、拱墅、江干等三个城区是灌南人的相对集中地,尤其在保洁、保安、汽车驾驶和物流配送等4个行业。

三是权益维护的后盾。外出打工者向来是弱势群体,来杭州务工的灌南人也不例外。有时,工资报酬、劳保福利等权益纠纷也会发生,靠务工人员自身散兵游勇式的维权显然势单力薄。流动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千方百计为打工者争取合法权益。2004年,一名在杭务工的灌南县人下班途中遭遇车祸,肇事车逃逸,用人单位也不愿管。了解情况后,党支部出面拿起法律武器,最终为这位打工者讨回了公道。5年来,流动党支部协调解决民工维权纠纷100多起。2005年4月25日,一位浙江钱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读到《杭州日报》关于流动党支部的事迹报道后,给党支部书记邵中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律师表达了对他们的钦佩之情,表示愿意为灌南民工维权提供法律支持。此后,已有数起民工维权纠纷在这位律师的帮助下得到圆满解决。

四是宣传灌南的窗口。流动党组织在介绍工作和开展维权活动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教育他们要“遵纪守法做事,诚实守信做人”,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杭州市的各项规定,模范执行用工单位的纪律制度,处处树立灌南人的良好形象。在杭州,灌南的流动党支部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广大务工党员是一面面流动的旗帜,10000多位灌南人就是灌南县的一个个典型。通过驻杭流动党支部这一窗口,广大务工者宣传了灌南,树立了灌南人诚实诚信、纯朴善良的良好形象;通过这一窗口,杭州人,浙江人认识了灌南,了解了灌南。一些浙江客商出于对灌南的信任,纷纷来灌南投资兴业。现在在灌南投资创业的浙江客商有800多人,其中企业业主200多人,企业管理和营销人员300多人。

三、两地共建共管的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两地共建共管机制。为实施对在杭务工党员的有效管理,保证流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立足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组织共建共管的新途径。通过5年来的工作实践,两地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达成了共识,建立了流动党组织共建共管的工作机制。1.交流沟通机制。两地组织部门保持经常性联系,重大事项随时沟通联络。2.阵地共建机制。两地党组织共同为驻杭流动党组织提供物质支持和经费保障,确保流动党总支和所辖党支部有办公设施设备、有组织活动场所、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必要的活动经费。3.双向共管机制。

二是科学设置组织。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总支,按照地域相邻、行业归口、便于活动和管理的原则,把在杭务工的灌南籍务工党员编入4个党支部。同时成立党总支领导下的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流动党总支及其下设的4个党支部均已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也正常开展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规定,明确驻杭流动党总支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教育管理、维护在杭务工者合法权益、培养发展党员等方面的职责,并帮助制定规章制度。其中,《接访救助制度》要求流动党组织树立为务工人员服务的宗旨意识,积极为务工者解决工作中、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维护在杭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及时掌握劳务市场行情,随时为务工人员提供合适的招工信息,积极向用工单位推荐务工人员,并为务工人员争取在工资福利、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合理待遇。通过不断修订,各项规章制度日臻完善。

四是指导开展工作。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流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增强党支部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几年来,江浙两地组织部门都非常重视对流动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流动党支部成立后,灌南县委两届主要领导都曾多次赴杭州看望,实地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团县委、总工会、县妇联等部门也通过各种方式指导驻杭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五是提供物质支持与经费保障。必要的物质支持与经费保障是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前提。自流动党支部成立以来,灌南县委组织部和李集乡党委每年都拨给一定的活动经费,为其订阅党建杂志,保证必要的学习资料供给。2005年7月,灌南县与下城区签订了流动党总支共建共管协议,灌南县委组织部每年拨给流动党总支的活动经费不低于5000元。流动党组织所在地的杭州市下城区委组织部和朝晖街道、黎园社区也在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黎园社区党委为流动党总支装备了专门办公室,配备了电话、电脑、空调等办公设施设备,其会议室、资料室和电教设备随时供流动党总支使用,区委组织部拨给党总支每年3000元的活动经费,还为党总支书记、总支委员以及下属党支部书记每人配备一部小灵通,每月补助100元通讯费。

四、共建共管工作的主要体会

1、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进城务工人员无论对于流出地还是流入地,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外出务工人员是农村人口中思想活跃、能力相对较强的群体,他们大多数年富力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业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加强外出劳务人员的管理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大中城市来说,外来的务工农民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抓好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对城市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外出务工农民中的党员是这个群体中的特殊分子,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好了,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2、共建共管是实施流动党员有效管理的必由之路。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特殊类型。目前各地对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都有着很高的认识,但往往是强调单向式的管理,忽视两地的共建共管。实践证明,仅仅是流出地或流入地的“一头热”,不可能实施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只有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协作,实施共同管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3、制度化和以人为本相结合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可行之道。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实施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还应强调人性化管理,要广泛开展党员找组织和党组织找党员的“双找”活动,党组织要主动找党员,要通过发挥流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让广大务工党员主动向组织靠拢,亮出党员身份。在杭州,灌南县的务工党员以党员身份为荣,处处注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制度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相结合才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可行之道。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7

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日益加快,劳动力流动日趋频繁,外聘人员中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基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现实需要,南京工程学院后勤集团党总支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目标要求,以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纳入并挂靠在后勤集团党总支内加强管理,使流动党员处于稳定的管理中,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搭建服务平台,落实管理责任,注重发挥作用,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和兄弟院校的党建工作交流和平时的基础性工作中,我们发现挂靠党员管理普遍存在的以下“难点”问题:一是劳动关系确立后没有及时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身份难明确。一方面有的待挂靠党员的身份只是凭其本人说自己是党员,而没有相关的身份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另一方面有的党员本身就是外包窗口或小点的负责人,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根本不愿露出党员的身份,因而不会主动与我们基层党组织联系,而是一心一意去挣钱,成为“隐身党员”。有个别党员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原党组织难掌握其党员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培养考察难落实,造成转正手续难办理等问题。二是去向难掌握。一些挂靠党员组织观念不强,突然辞职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其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长时间不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成为“花名册上的挂靠党员”。三是党组织活动不积极参加。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特点,挂靠党员虽然与学校后勤服务部门确立了人事聘用关系,但毕竟不是学校的正式员工,因此个别挂靠党员有临时观念,主人翁意识不强,主观上不愿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和按时缴纳党费。四是作用难发挥。有的流动党员长时间远离于党组织之外,不易得到党组织的帮助教育,组织制度的约束作用难奏效,易受不良环境影响;有的挂靠党员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从原单位下岗再就业人员,他们一般都有比较大的生存压力,更看重新聘用部门的薪酬和福利,对政治生活要求放松,混同一般群众,特别是个别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挂靠党员,履行义务缺乏,责任心不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有的党员降格求次,个别甚至放任自流,做出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

针对以上问题,南京工程学院后勤集团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党员“创先争优”重要思想,围绕服务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加强对挂靠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采取“调查摸底,理顺关系,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等方法,加强和改进对挂靠党员管理工作。

1.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挂靠党员的基本情况

挂靠党员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掌握挂靠党员基本情况。坚持抓基础性工作,要注重动态排查,挂靠党员能不能管好,关键是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后勤集团党总支认真组织落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挂靠党员月排查、月上报制度,对挂靠党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党总支对各支部所在二级部门进行拉网式摸底,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流动时间、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建立管理台账,对挂靠党员的学历、就业状况、居住地、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造册,建立信息档案,并上报校党委组织部,健全了学校党委、后勤集团党总支、后勤集团党总支各支部等三级管理台账,切实做到党员流出一个,掌握一个,流入一个,管理一个。后勤集团党总支党员总数51名,其中挂靠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40%,近三年来流出党员8名,流入党员10名。

2. 理顺关系,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后勤集团编制内员工104名,外聘员工超过600名,主要为全校2.6万名师生员工提供饮食服务、物业管理、水电保障、车辆运输和商贸服务等后勤保障,他们中有很大部分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专业上具有一定学历和文化层次,可以说是后勤保障大军中的新鲜血液。为此,后勤集团党总支理清挂靠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帮助挂靠党员办理党组织转移手续,并将挂靠党员编入工作部门所在支部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征得学校党委的批准,将写过入党申请书的外聘员工纳入党组织的联络、培养和考察中,安排到校党委培训班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将符合入党条件的同志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近三年来,共发展挂靠党员7名,充实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后勤集团党员的专业文化素质。

3. 狠抓落实,健全完善挂靠党员管理工作机制

挂靠党员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持续调入、流出和新发展挂靠党员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建立“联络”机制。一方面,严格规定挂靠党员要定期主动联系党组织汇报自己工作、生活或返乡后的情况;另一方面,党组织挑选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支委会成员、工会小组长具体负责与挂靠党员的联系工作,定期联系挂靠党员传达党内重要政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他们为学校的后勤服务事业奉献一个共产党员的力量。

二是建立“责任”机制。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党总支负责、各二级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挂靠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把挂靠党员管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内容,认真落实挂靠党员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总支书记是主要责任人,各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级级定目标,层层抓落实。同时,加强对联系人工作的督促检查,有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经常性教育与管理。

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将挂靠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正常管理范围后,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规定,充分保障和落实党员应享有的各项权利,特别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工作安排、年终评议和考核上一视同仁,考核结果存档登记并与奖金挂钩,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4. 积极探索,加强日常教育管理

根据挂靠党员流动性大、未知系数高的特点,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探索并实行了分支部落实责任和总支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让所有挂靠党员体会到组织的温暖,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又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加强挂靠党员管理中,坚持“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原则,把挂靠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挂靠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根据挂靠党员来自不同的地区、文化层次甚至不同性格等特点,结合挂靠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适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他们能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重视对挂靠党员的培养和使用,使挂靠党员能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时刻维护学校和部门的利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先锋模范作用。对挂靠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组织关系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按时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做出相应的处罚。

5.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挂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加强对流动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性实践活动,为挂靠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使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体现先进性。具体工作中,要求全体党员包括挂靠党员佩戴党徽,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我为党旗争光”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根据后勤保障部门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面的特点,突出主题,提出实践活动具体要求。在餐饮服务如学生食堂中开展争做“党员服务示范窗口”等活动,鼓励挂靠党员带头做好服务学生的示范,做文明和谐大使;在车辆运输中,强化挂靠党员司机的服务意识,使挂靠党员司机的班车成为师生的流动服务站;在教学楼安排责任心强、工作热情的挂靠党员负责在教师休息室免费供应茶、大麦茶等工作,做老师的贴心服务人;在商贸承包户中,开展“党员示范店(铺)”等活动,鼓励他们诚信守法经营,做勤劳致富的表率。

我们在探索新环境、新方法过程中注重抓典型、树榜样。把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业务能力强的挂靠党员作为典型,通过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最佳党日”活动,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挂靠党员的典型经验,通过榜样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促进挂靠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这一项工作的整体水平。

6.优化服务,切实关心挂靠党员的生活和工作

做好挂靠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融为一体。挂靠党员常年在外工作生活,本人及其家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实际困难,为了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挂靠党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后勤集团党总支以做好挂靠党员咨询服务工作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工作,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除了将三个支部委员的电话、还将南京工程学院工会后勤集团分工会委员电话、分工会小组长电话分发到各挂靠党员手中,对流动党员打来的电话认真登记,对寻求帮助的热情接待。每名流动党员的来电时间及咨询事项,对能当即答复的全部予以了答复,对不能立即答复的,汇报后经上一级组织进行研究后予以答复,并实行了全程代办制,对党组织关系转接等事项,全程为其办理,确保每名咨询和寻求帮助的流动党员都满意,保障了挂靠党员的正当权益,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尽管在挂靠党员的管理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长远来看,社会人员流动在今后将是一种常态,因而未来流动党员的人数可能会越来越多,党员流动涉及到的领域、范围也将越来越广,还有许多存在的问题或陆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从深层次解决,例如,如何调动流动党员主动接转组织关系的积极性、如何减少各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成本、如何提高全社会对挂靠党员的及其自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等,我们将不断探索对挂靠党员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吸取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经验,特别是兄弟院校的宝贵做法,使南京工程学院后勤集团党总支挂靠党员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8

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搭建流动党员网络管理平台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大胆改革传统的党员管理手段,探索建立了全省人事系统第一家“网上支部”,通过“网上支部”对流动党员进行日常管理。一是把搭建网络管理平台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总抓手。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网站制作公司,根据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特点,精心开发了流动党员“网上支部”。为每位流动党员建立了专用邮箱,并建立了公用“留言版”。二是把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运用数据库管理技术,设计开发了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库。构建“网上支部”与流动党员信息库互动机制,及时将“网上支部”运行情况通知到每位党员,同时通过“网上支部”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时补充、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

转变教育模式,突出加强流动党员的素质教育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在流动党员日常教育工作中,注重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搞结合,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理论素养。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党总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网上党校”了系列学习材料,推出了 “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书,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提一条建议,交流一次经验,办一件实事,写一份总结汇报),组织全体流动党员从实践的角度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二是抓典型,帮助流动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了在基层、个体企业、艰苦地区工作的,自强自立、自主创业的流动党员典型材料,在“网上支部”经验交流栏目,用鲜活的事例引导流动党员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强化服务理念,全面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9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27-01

一、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的背景

安塞油田王窑作业区党总支下属9个党支部,虽然在为员工排忧解难、保障服务上产中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但因范围仅局限于本单位,党务工作的内容、方式滞后于形势发展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党总支认真领会“党建工作关键在支部”的精神实质,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创新了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方法,使支部本着结对共建、兄弟联手、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和谐共建的原则,深入开展“联建牵手行动”,打通相互联系渠道,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全面建设,形成完善的长效党建机制,为原油生产建设提供驱动力。

二、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的具体实践

党支部“结对共建”,是指一个党支部与另一个工作联系紧密的党支部,双方建立共建关系,组织党员、群众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制订共建计划,组织活动,协同合作,交流经验,促进问题解决,提升党建水平。

1.以强带弱,自愿牵手结对帮扶

9个基层党支部按照“强强联手”、“以强带弱、互利互愿”的原则,选好牵手对象,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共建内容、职责及共建举措,涵盖组织建设、制度规范、党员走访、技术帮扶和平台搭建等多项内容。上级党总支根据结对支部情况,制定《结对共建实施方案》,要求结对支部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做到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重点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联做、组织生活联过、班子建设联建、主题活动联办、对标管理联抓、家园文化联兴,促进共建工作顺利开展。

2.瞄准瓶颈,共商结对共建举措

2.1围绕主题,找准结合点。共建双方聚焦重点、难点问题,以交流党建经验、解决组织建设创新、党员作用发挥和保障生产等业务问题为共建主题,做到共建内容与单位效益相结合,提高结对共建内动力。

2.2平等自愿,找准平衡点。共建双方结合实际,自主选择,平等协商,共定目标,共商计划,共同推进。以“目标明确、载体丰富、流程通畅”为原则,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共建实效,确保项目化结对落到实处。

2.3注重方法,找准共赢点。共建双方探索相互适宜的方式,本着适度且不增加对方负担的原则,积极开展为党员所欢迎、为员工群众所接受的共建活动,尊重对方的选择,照顾彼此利益,“走动式”分享式交流经验,弥补短板,以共建促共赢。

3.灵活载体,相互联动共创佳绩

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后,双方支部共同努力,“六联动”增强组织合力,服务保障原油生产。

3.1组织联动,凝聚党建合力。围绕目标规划,开展班子联建,共强堡垒基础。建立考核制度,将结对支部的党建考核纳入党总支党建量化指标中,推动结对支部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与奖励制度建设。结对支部围绕制度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资料规范、党员管理、党务公开落实、宣传教育、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等,经常探讨,相互对标找差,不断总结提升。

3.2党员联培,争做先锋模范。相互邀请对方党支部书记为自家党员上党课,拓宽教育内容与视野;共同实施党员发展、新党员培训、党员关怀激励等举措,推进党内关爱;建立支部党员一对一制度,党员间主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将结对共建中党员的表现情况,作为党员量化考核内容,开展“党员共建之星”评比,使党员作用凸显,以模范行动影响带动员工群众真抓实干。

3.3阵地联享,整合共享资源。党总支充分把精神教育基地、标杆党支部、精细化管理示范点等文化、生产阵地作为结对党支部相互学习的共享资源,以企业精神育人锻造干部员“攻坚啃硬 拼搏进取”的优良作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知感和归属感,提升党支部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3.4活动联办,共促管理提升。共建支部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党员同上党课、同开组织生活会、同办“身边亮点讲述”、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对标管理现场观摩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工作活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3.5制度联建,完善共建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规范性制度,保证结对共建常态化、时效化。一是建立了会议制度。结对双方每两月开展一次联席会,分析研究共建阶段性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和活动方式。二是建立了定期交流制度。结对支部每月互相通报党建情况、交流联做情况,在互通交流中共建共创提升。三是建立台账和月报制度。详细记录共建会议、活动开展情况、做法及取得的经验成效,及时掌握活动信息,培养先进典型、总结宣传亮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6发展联促,共建联创佳绩。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在“建班子、带队伍、建阵地、建机制、解难题”上下功夫,构建联动共建、互助共赢的工作新格局。共建中,班子建设相互推进、队伍建设相互帮带、阵地建设相互帮助、机制建设相互促进,难题共解相互提升,促进结对双方实现共赢。

三、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取得成效

结对共建有效解决了党建资源不平衡、技术资源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整合资源、拓展视野、调动积极性,将实际问题亮出来,将党员身份摆在前,让组织活动相对滞后的基层党支部通过先进党支部的帮、带、促,逐渐走上组织建设规范化道路,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党建工作新格局。

流动党员工作总结例10

局党组不断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制度,建立了“党组统筹抓、总支书记全面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专题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我局的基层党建工作。全年共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共6次,牵头制定了《2019年人社局党建工作要点》,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督查指导下属单位党建工作推进情况4次,为党建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提供了保证。

二、强化工作要求,推进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我局严格按照××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规范纪实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所属党支部党务工作者进行了专题培训,明确了工作要求,特别是对部分工作滞后的支部进行专题指导;严格每季度的工作督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出具书面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加强“回头看”,压紧压实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提高抓好党建工作的思想意识,促进了各支部按照标准、规范化抓党建工作。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好党员教育管理

在全局党员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并把党员教育和组织管理结合起来,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抓实抓好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问题整改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廉洁意识、责任意识。坚持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关心困难党员生活,开展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活动。

四、认真开展专项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改进干部作风。我局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突出抓住“关键少数”,突出问题导向,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党章》、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等内容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与“三会一课”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习有计划,内容有重点,收到了好的学习效果。

2、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及时传达省、市的决策安排部署,制定了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活动开展。活动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局党组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讨论,深入一线调研,共召开专题会议5次,集中开展讨论3次,针对6个专题开展了调研。通过活动,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明确了工作方向和目标,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凝聚了共识、提供了动力。

3、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局按照工作部署,加大了对党员和干部职工涉黑涉恶线索的摸排,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同时加强对专项斗争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加强了对广大党员的教育管理。

五、以党建为引领,助推促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