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新型工业化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3 01:04:18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例1

兵团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新形势下,兵团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在哪里?……本刊就此对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支撑与推动

兵团党委党校经济管理教学研究部卢玉文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提出:“新型工业化是兵团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是兵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性大转变的必然选择。”

卢玉文说,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兵团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必须丰富屯垦内涵、转变屯垦方式,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兵团现有产业基础和国家帮助兵团筹措产业发展资金的有利条件,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增强工业、现代服务业对兵团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石河子大学刘云芬讲师认为:从兵团提出走新兴工业化之路以来,兵团工业取得的成就,更加凸显了新型工业化对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2005年。兵团党委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十一五”前4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2009年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50亿元,增长40%,占兵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兵团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4年的20多年问,仅有7年兵团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生产总值增长率。2005年以来,工业经济连续5年超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此外,卢玉文还认为:“新型工业化是兵团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是加快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因此,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不能孤立地看,应该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相连接。”

优势与制约

要实现兵团新型工业化跨越式发展,首先应认清兵团工业发展现状。

卢玉文认为:“目前兵团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对于重点强调的‘三化’建设之一的新型工业化,可以说是迎来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首先是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的优势。近年来,兵团积累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兵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蓄了一定的发展后劲和动力;其次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等重大战略举措,为兵团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最后是资源优势。兵团发展轻工业和重工业所需资源、能源丰富,组合条件好,不少资源独具特色,在特色优势资源转换方面兵团完全有可能实现大的突破。

兵团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叶梅认为:“我们在认清兵团新型工业化优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影响和制约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找出今后的发展之路。”

叶梅表示,目前兵团新型工业化主要存在的制约因素可以从体制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和人才因素四个方面来看。

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体制改革缓慢,工业成长缺乏动力和活力。兵团工业高度倾斜于国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其体制转轨的进程远比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艰难,传统体制对其束缚仍然较强。经营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没有充分挖掘出生产要素的活力。

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兵团工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兵团工业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往往习惯于以增量投入和计划平衡为主要手段,而不是以市场为基础。以盘活存量为主要手段,使国有资产不能在市场的引导下。向高效益的地方流动。从产业关联效应上看,兵团支柱产业链短,缺乏后续加工工业,单兵作战,资源利用结构单一,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使效益偏低。

企业因素主要表现为:管理不善,经营粗放。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没有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奖罚不分明,浪费严重。成本直线上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

人才因素主要表现为:人才的过度流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兵团有些企业效益出现滑坡,再加上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企业人才这一板块开始松动。

发展路径解析

针对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受访专家表示,要实现兵团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有以下十个路径。

路径之一:以优势资源转换促进工业经济的腾飞。依托兵团的资源优势,形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两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和氯碱化工、煤化工两大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兵团的优势资源转换力度和深度。形成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特色。

路径之二:以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夯实发展的基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和就业结构等,通过多种形式发展重工业。由于多种原因,兵团的重工业发展多年来滞后于轻工业的发展。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逐步出台和落实,兵团的重工业发展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应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参与到各项重工业建设项目中。降低准入门槛。大力提升兵团重工业发展水平。

路径之三:以务实的政策举措推动对外对内开放。随着兵团新型工业化的大发展。各类扶持优惠政策也应不断完善。在土地使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服务和劳动力等方面,根据形势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和补充,以务实优惠的政策推进兵团工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水平。

路径之四:以优越的投资环境促成产业转移落地。不断优化改善投资环境。在硬环境上加强供水、供热、供汽、能源、交通、通信、环境、防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配套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软环境上注重完善融资环境、服务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加强信息服务建设。

路径之五:以多元化产权激发新型工业发展活力。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国家资本投入

的单一渠道。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参与兵团新型工业化建设项目:改变以往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投资人股。通过公司制改革使企业的产权更清晰、权责更明确、管理更科学、决策更民主,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大力引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促进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紧密地结合。

路径之六:以资源的统一整合推动产业集群构建。打破各类资源限制,突破行政干涉壁垒,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积极构建大型产业集群。同时抓好各类工业园区建设,利用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努力提升兵团各类工业园区的级别。搭建好部级、兵团级、师级和团场级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提高兵团工业的产业集聚度。

路径之七:以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做大做强新疆天业、新中基、冠农股份、青松建化、伊力特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积极培育纺织、乳制品、肉制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新型工业化例2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是新世纪我国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克服国内外种种困难和挑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GDP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各种数字反映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但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从产品看,存在着总量大人均小、产量多档次低的矛盾。从工业内部看,存在结构不合理、工业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区产业结构特色不明显等。从城市化水平分析,我国迄今仍有6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劳动力转向工业部门的速度缓慢等。

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经过200多年的不断积累,达到目前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但他们走的是一条消耗大、重污染、综合成本很高的道路,而对于人口基数非常大,现代化水平较低的中国,路该怎样走,摆在了我们面前。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新旧行业更新的速度,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在总结世界各国推进工业化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

由此可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回顾中国几千年人口发展、资源变化、环境变迁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负担,资源消耗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已经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因此,我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绝不能再走大多数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要抛弃老路,利用教育的支撑,依靠科技进步,寻求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

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根据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现状,大多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生产方式为主,这就要求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那些资源消耗少、能源利用率高、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按照“退一保二进三”的原则,大力发展新型优势产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老路,而必须将工业化与信息化合二为一,即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注重推进信息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加速工业化的进程,缩短工业化的时间,同时紧跟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工业化的内在质量,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两个发展阶段的并轨。

所谓新型工业化,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挥科学技术优势,坚持集约经营,采取跨越式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纵观历史,一项重大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改变世界竞争格局。比如英国抓住蒸汽机技术应用的机遇,发动产业革命,率先实现工业化;美国抓住电气技术变革的机遇,实现经济飞跃,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世界经济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技术当属信息技术,这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又一次机遇。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我国更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改造、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使工业化进程一步跨越几个阶段,用全新的方式,利用更短的时间实现新型工业化,快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得到加强,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使我国快速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可能。因此,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快速完成工业化的明智选择。

新型工业化的“新”表现在:第一,信息化主要表现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两个方面。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方面信息化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带动工业化。第二,传统工业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新型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协调发展,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维护生态良好运行。第三,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普及,需要高素质的从业者。因此,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需要各类教育的支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新型工业化道路,说到底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道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要牢固树立教育是基础,科技是根本,劳动者素质是关键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三、职业教育如何在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1.新型工业化可以对教育产生导向和推动作用

(1)工业化的发展,为人才培养确定了规格和专业要求,是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

(2)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为现阶段或今后一段时期人才的“新”提出了要求,将促进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3)工业化发展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实训设备、实习指导人员,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有益;

(4)工业化发展将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出口旺”将带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全面提升民族素质,提高中华民族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培训的繁重任务。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步伐。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人才,特别是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因此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职教育必须及时更新专业,改变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规格合理、素质较高、适应广泛的应用性人才。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正在建设的“世界工厂”需要更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挑战。

2.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还存在混乱,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格,没有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第一线的劳动者;

(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职业教育院校大多校舍陈旧,设备落后和不足,硬件设施急需改善;

(3)许多职业院校师资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匮乏,难以满足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4)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偏差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5)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够明显,适应社会需求、依托行业办学等不够深入,学生所学知识陈旧,难以满足现代技术的需要等。

3.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性职业人才。

(1)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搞好市场调研,研究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情况,适时调整招生专业,处理好短线专业和长线专业的关系,精心培育长线专业,及时开发短线专业。把职业教育办成企业需要的人才库,工业发展的助推器。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开办专业的主要根据,以就业率的高低作为专业招生规模确定的主要依据。

(2)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为主线,培养知识型、应用型的劳动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做大的调整,教学内容贴近实用性,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考核注重层次性、特异性和过程性,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要求等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使考核达到引导学习的作用。

(3)着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就业的广泛性和长远发展。重点培养的素质以“优良公民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生活和工作习惯为主;重点锻炼的能力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等。

(4)增加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如信息化技术手段、现代管理知识、专业新发展等,通过增开相关课程,向学生传授社会科技的最新发展;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利用最新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职业教育不仅传授精湛的成熟技术,同时传授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

(5)要切实办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实行多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重点岗位获得相应的证书;重视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引导学生提高技术应用能力;采用“订单式”模式,加强企业与学校联合,把实际工作需要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6)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开辟多种渠道,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实习基地和研发中心等形式,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使教师在给企业的服务中提高自身能力,为培养合格毕业生打好基础。

总之,发展新型工业化,职业教育责无旁贷,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究新型工业化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找到联系的纽带,解决合作不好的症结,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使之持续释放旺盛的活力,加快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新型工业化例3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2009年××县委、政府把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明确了发展重点,分解了工作任务,落实了责任措施。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保证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主管部门具体抓,不断提高引导、支持和调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水平。2009年,为加速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县委、政府决定成立××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局,统一管理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同时出台相关的考核办法和措施,加大了对乡(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考核力度,推进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开展。

(二)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我县始终强力推进以工兴县主导战略,突出把工业支柱产业的培植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立足于××的比较优势和生产要素特点,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丰富的矿产品资源和电能大力发展化工和矿产品加工业。县委、政府把2009年列为“项目建设年”,重点推进全县项目建设进度。。2009年全县安排了153个主要建设项目,总投资6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3.629亿元。今年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个。即五迎环保节能制砖厂、新型墙体环保砖厂、陶瓷工艺品加工、青洞矿钨钼综合回收、湘宇纺织厂节能生产线、竹胶板厂整体搬迁。金诚、金源、华盛、福华、昌桂硅业等五家1.25万kwa硅石热炉生产建设项目的主体建设顺利,五家硅厂中的金诚硅业已经顺利建成投产,哈哈牛肉类深加工新建项目建设迅速。竹胶板厂整体搬迁、青洞矿钨钼综合回收、湘宇纺织厂节能生产线等项目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年初,××县打基础创环境办公室通报了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肯定了2008年重点项目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点,同时,对2009年第一批项目建设进行了安排,调整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领导班子,合理分工,形成合力。为加快全县项目建设的进度,又成立了“项目攻坚月”指挥部。同时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西城区、鸡三足、桂花酒、桂花大道两侧山体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积极组织实施对项目中存在问题检查通报。今年的项目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1)草食动物养殖及加工项目。该项目在李早田草山已埋设水管2000米,修建了贮水池、潜池和完成了人畜饮水灌溉一期工程。在黄洞、大水、桥头等乡镇开展草食牲畜技术培训班12期。××高山哈哈牛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屠宰场已开工建设,生产车间的生产线已安装好并取得qs质量认证,顺利投产。(2)玲珑王茶叶开发项目。桥头茶叶加工厂已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己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玲珑王茶叶申报湖南名牌产品。湖南农大与该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并派出专家对我县进行调研和指导,公司正在开展5年的项目规划。目前,该公司已生产成品茶19000多斤,销售4000斤,销售额达170万元。(3)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一是稀土应用材料开发项目。省规划院已完成野外调查并已形成勘察立项认证和勘查合作方案。项目范围已确定,县国土部门已到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衔接立项事宜。二是高岭土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已完成勘查、采矿权计划的申报和资源出储量报告、环评报告和开发方案报告的编制评审等工作,正在审批采矿权出让计划。三是萤石产品精选项目。已完成清泉镇牛丫岭萤石的勘查工作和采矿权计划申报、储量报告、环评报告和开发方案报告的编制评审工作,目前,正在批审采矿权出让计划。四是铅锌冶炼加工项目。对贝溪乡壕里村铅锌矿进行了普查,现已完成普查资料的初步评审,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正与国土资源厅衔接。(4)寒口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我县于2007年8月4日与华能湖南岳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风能发电项目的投资意向协议,预计项目总投资10亿元。经过一年时间的测试,测风情况良好,基本具备了风力发电的条件。(5)硅冶炼行业整合项目。目前,已有5家装炉容量均为1.25万kva的硅冶炼企业完成了可行性研究、环评、国土审批等手续,金诚硅业已于2008年9月正式投产,其他4家厂房和机械设备已基本安装到位,于2010年上半年全部可以投产。

(三)突出支柱,狠抓特色工业培育

1、延长小水电产业链。小水电是我县的一大特色产业,我县有可开发利用水能19.1万千瓦。小水电的开发和利用,不但使工农业用电得以保证,同时也降低了电价,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带动了县内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致富,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我县继续延长小水电产业链条,推进硅行业整合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促进矿业资源开发。一是加快稀土开发及分离加工步伐。二是高岭土开发与加工。三是合理开发莹石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制定发展矿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风险探矿,加快探矿权流转速度,整顿规范采矿秩序,加大采矿力度,创造更优环境促进矿业经济发展。提升传统产业,以金属硅冶炼为突破口,力争采取新技术引导硅行业整合提高,扩大规模,降低能耗,向提炼高纯度硅和多晶硅方向发展。

3、做好农副产品加工。一是我县应当充分根据高山农副产品的特点,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大力扶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做好农产品加工这篇文章。二是正确把握新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在农副产品开发上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高技术人才,开发出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市场前景广的产品。

(四)注重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我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手抓产业,一手抓生态,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曾拒绝多家来××投资的冶炼钢条、铝材、化工等对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保护好本地生态环境,适时加以引导和规范。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扶大扶强,整合现有化工冶炼企业,取缔了一些规模小、效益差、污染环境的高耗能企业;扶持一批规模大、耗能少、资源利用率高、加工增值多、对环境污染小的企业。积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确保生态秀美,环境优雅。

(五)强化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县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又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牢固树立节能降耗就是提质增效,只有节能降耗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的重要保证,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的约束性目标。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计划地对冶炼、化工、建材等高能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要坚持节约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和落实企业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督促企业把节能降耗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污染防治并重,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加大重点行业“三废”污染防治力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防止重大污染事件发生。对新上项目要严格落实立项、环评、安全“三同时”审批制度,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发改局、经济局、环保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的督促、检查和落实工作。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工业经济总量较小

由于我县工业基础薄弱,提升工业化水平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销售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只有20家,产值过亿、利税过千万的企业只有一家,与周边地区和发达县市相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

(二)工业经济产业结构不优

规模企业主要集中在冶炼、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20家规模企业中,大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新型工业化程度很低

一是目前我县工业发展主要以粗放型为主,粗放、低效的开发利用难以使资源的高投入获得相应的高产出。二是科技、人才建设落后,发展经济缺乏支撑力。我县工业技术运用现状与现代工业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企业管理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人才少。

四、2010年工作安排

(一)做强能源产业。

理顺发、供、用电之间的关系,完善供电网络,优化用电结构,提高用电水平,做强水电经济,深入推进“四无”水站清理。支持化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耗,开发新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和多样化。同时,利用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充足的原料优势,发展烟花鞭炮产业。构建化工、烟花鞭炮与小水电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的产业体系。

(二)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抓好对市、县龙头企业项目的支持。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财税政策的协调和衔接,提高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保障水平,及时调解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围绕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筛选项目,优先把符合国家扶持发展的项目作为吸引资金投向。

(三)抓好产业的节能降耗。

新型工业化例4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总裁

与信息化融合的工业化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认为体验经济时代有两个转变,一个是从大规模的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过去消费者是相同的需求,可以大批量生产以后卖给消费者。现在是一个消费者个性化时代,但个性化与小批量生产的成本发生矛盾,所以一定要实现大规模定制。在这里,工业化重要的是解决智能化、标准化与模块化的问题,这是方向。另一个转变是企业的转型。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生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从大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变。平台型企业首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边界封闭的企业;第二它是以用户资源为核心的,并不是以设备、自动化程度或交易为主体,而是以用户数据和用户资源为主体。它是一个大数据系统,这才是核心;第三是有很多平台系统对社会是免费的,在免费平台上吸附着很多资源,资源本身又能创造很大的价值,所以工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业化,而不是一个单体的工业化。第四是平台企业本身,它一定是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只有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平台才能越建越大。

邵峰晶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依法管理势在必行

新型工业化例5

从产业特点来看,青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青山区作为武汉市的重化工集聚区和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产配套能力强。青山拥有钢铁、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以冶金、化工、电力、机械、船舶、建材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格局。青山的产业优势十分明显。目前,武汉市正在打造8个千亿级产业,钢铁、石化2个千亿级产业落户青山。2008年1~9月份,青山地区工业总产值257.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15.89亿元)的81.6%,这决定了青山有条件进行大规模工业改造升级。

资源环境约束来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青山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2007年,地区万元GDP能耗为3.78吨标煤,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98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5倍。地区工业废气排放2480亿标立方米,占全市81.3%;工业废水排放量1.49亿吨,占全市65.4%;工业固体废弃物676万吨,占全市73.3%。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青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重大机遇。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二是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区的获批。 2007年11月,青山区获批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8年10月,又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试点实施方案评审。武汉市委、市政府把青山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全国首家循环经济研究院已在青山区挂牌。三是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宜居城区是省委、市委的重大工作部署,这为青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新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

青山不仅有钢铁、石油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还有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业两个百亿级产业,以及工业设计、工业创意业。要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使青山区的经济发展能够上到新的水平,要延伸和拉长产业链,就必须牢牢把握循环经济的突破口。

循环经济是全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是青山调动辖区大企业大单位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牛鼻子”。我们要在成立循环经济工作办公室、建立市循环经济研究院的基础上,加快成立地区循环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循环经济行业协会、循环经济投融资公司等,积极搭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好横向耦合难、融资贷款难、项目落地难等问题,使循环经济成为服务钢铁、石化优势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结构、降低能耗的有效载体。我们得把争取上级支持与向内挖潜、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清洁生产、排污权交易、生态环境补偿、税收减免、专项资金补助等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统筹协调、信息共享、政策引导等促进机制,切实从制度上保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项目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这里已经筛选、策划了8大类、80个、总投资达206亿元的项目,目前正在推进落实。这里将对地区钢铁冶炼、石油化工、乙烯、电力等产业下游产品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大力探索各类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横向耦合的新模式新办法,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有关废弃资源利用列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并引导循环型企业向规模发展,循环型项目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链互补、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大循环型社会建设力度。我们在全区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年均递减8%、废旧电池回收年均增长10%的目标。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扎实推进清洁生产“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大企业烟气脱硫、节水示范、余热余压发电等项目,抓好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审核、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生化处理、住宅小区建设中水回用设施等奖励办法的实施,全面推进垃圾生化处理和中水回用,切实减少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

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提升区域联动协调机制,调动驻区大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同时加强与洪山、阳逻乃至鄂州等地区的产业配套和互动发展,使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区域之间紧密联系,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网络体系;通过机制创新、利益协调、政策联动和制度一体化建设,实现社会关系融洽、总体效益最佳的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目标。

作为重化工集聚区和老工业基地,青山需要构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文化氛围,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需要倡导和培养市民的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和节约资源的社会价值观,调动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打造宜居城区

加快棚户区改造,建设生态宜居城区。为彻底解决1.3万多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区委、区政府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规划筹资50多亿元,启动中部地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争取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区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同时,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我们加快推进旧城和沿江地区开发改造步伐,合理规划城区用地建设强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使用效率,不断提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平;积极与驻区大企业联手,按照“东工西居”的要求,充分利用大企业闲置房、仓储和小工厂等资源,共同改造、开发城区。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按照 “东工西居”总体布局制定宜居城区规划,这里逐步把东部工业区内居民搬迁出来,将西部的企业、仓储搬出主城区。我们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规定的内容,对照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综合评价否定条件等七个方面的评价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宜居城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这里将成立工作专班,委托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搞好概念设计,制定青山宜居城区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区域性详规,合理确定生产区、生活区、生态保护区、商务功能区、娱乐休闲区等,使各类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功能划分更加合理。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区交通功能。我们要全力做好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武汉火车站等重点交通工程的拆迁、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这些重点工程带动青山区位交通格局根本性变化的支撑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启动火车站周边青山地区路网和转乘中心建设,完善安居工程居住组团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王青路、青化路、工人村路等道路改造收尾工作,合理规划和启动白玉山、武东等偏远地区主次干道改造,稳步推进社区连通道、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完善城区交通功能。

新型工业化例6

一、深刻领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不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达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全省科学发展的紧迫要求,没有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省经济的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根本转变,人与自然就不可能和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难以实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省工业自身发展的紧迫需要,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增强全省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时期、新阶段,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通过5至8年的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和百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万亿元,工业总量得到快速提升,重点企业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节能降耗确保达标。

二、抓紧制定《决定》的实施意见

《决定》对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会议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和贯彻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逐条逐项地抓落实,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各州、市要把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发展的首位,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抓紧调整和完善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推进措施,研究制定州、市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清楚、任务责任明确、工作措施有力。省级有关部门要在学习贯彻中结合各自职责,梳理提出工作任务,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

三、制定工业发展10大行动计划

新型工业化例7

**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早日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笔者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理念要更新、起点要更高、投入要更大、环境要更优。

一、要用更新的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一是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从总体上讲,**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提升,总量扩张,效益提高,主导地位初步显现,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全县发展工业的氛围不断增强,工业强县、工业兴县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发展工业的思路逐步清晰,坚持走“资源型”的特色工业化之路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发展工业的重点突出,壮大骨干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等取得新的突破。二是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走县域特色的工业化之路,做到了放眼全局,立足本地,发展“资源型”特色产业;始终坚持走“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以工业化为龙头,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工业发展,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企业以民营为主,把国企改革与扶持民营经济紧密结合,实现做大做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加快工业发展与推动就业再就业紧密结合。三是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省市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立完善了一些发展工业经济的制度,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方向;**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湘西地区开发县,享有许多优惠政策,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换代,为我们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好的机遇;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省市市场将持续扩大,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以交通、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工业项目,骨干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开发有了一定基础。另外,**具有较为丰富的水电、矿产、农林产品和土地等资源,这些都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二、要用更高的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平台。为此,**县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科学规划了工业园。按照已经编制的工业园总体建设规划,进一步做好规划论证和工业园小区建设详规编制工作。二是明确了工业园定位和布局。根据省市区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将工业园定位为“农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旅游产品、机电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围绕这个定位,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抓好矿产、食品加工、建材、冶金化工、旅游等资源型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延长水电、矿产等产业链条,抓好产业衍生型项目的开发。三是加大了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要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即依托政策建园区、向上争一点;滚动发展建园区,财政挤一点;借助外力建园区,企业投一点;聚集内力建园区,民间筹一点,从而很好的解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搞好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土地储备,使工业园区产业聚集的“洼地”效应尽快凸现。四是促进了园区产业聚集。按照打造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要求,以产业为纽带,以政策作引导,促使各类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提高园区内资源整合共享效率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大园区骨干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对园区内现有的规模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同时,要努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大服装、鞋业等招商引资力度,促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加快以柑橘、葛根、杜仲、石煤、镍钼等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加工利用型产业开发进程,尽快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要增强园区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政策优惠的投资洼地,设施配套的产业平台,要素聚集的发展载体,经济增长的辐射中心。

三、要用更大的投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抓好园区建设,必须靠招商引资,特别要靠招大商、引大资。一是认真落实招商责任。要广泛联系客商,特别是要发挥各地**老乡联谊会的作用,关注外出务工人员投资意向,有针对性地招商信息,举办招商会,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激活民间投资热潮。对引进的项目,要组成专门班子,落实责任,一抓到底。对投资规模大的重点骨干项目,要落实好县级领导联系制度,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二是切实突出招商重点。坚持大小项目一起抓,突出抓大项目;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一起抓,突出抓产业项目。重点是把眼光瞄准战略投资者,引进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对一些战略投资者,可以给予比园区其他企业更优惠的条件来引进。三是不断改进招商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逐步实现由粗放式招商向专业招商、高层次招商转变。坚持以诚招商,贴心服务,做到推介**要坦诚,结交客商要真诚,服务客商要诚心,兑现政策要诚信。

四、要用更优的环境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园区工业,必须真心招商、贴心服务,切实抓好环境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凡是与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都要进入政务中心集中办公,真正做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窗口收费”。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规定取消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凡是规定取消的收费一律不收,凡是可以精简的程序一律精简。要切实抓好政策和制度落实。要组织开展对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进行满意度测评活动,对其进行打分,对综合评分不及格的要给予相应处理,保障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落实。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要树立主动为客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中服务为超前服务,变应付式服务为高效优质服务,想客商之所想,解客商之所难,努力营造一个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着力制定让利放权的政策,在投资、经营、利益等方面,给予客商最大限度的优惠。对好项目、大项目,要优先、优惠供地。三是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坚持做到以诚待人、讲究信誉、慎重承诺、有诺必践,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努力塑造诚信为民的良好政府形象。要努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强化全民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四是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政法部门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得以执法为借口,无故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随便传唤、扣押外地客商和企业负责人。另一方面要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企业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园区建设施工环境等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对阻碍项目施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破坏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加大教育和整治力度。通过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让客商在**安心生活、铁心投资。

新型工业化例8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6月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86.28亿元,同比增长94.4%,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21.72%;装备制造业产值154.8亿元,同比增长1*.7%,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9.1%。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3%。到20*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54.6:34.3,与2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15.5:51.5:33相比,二产增加3.1个百分点,三产增加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显著增加,2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6%,而2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2%,同比提高了10.4个百分点。

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年,全市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1%。连续五年六次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扶持。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今年上半年,全市申报科技项目363项,申请专利1228件,同比增长17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占比均居南通第一;涌现了像熔盛、英田、九鼎、神马、力星钢球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有相当影响的排头兵企业。今年上半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扶持资金11*万元。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3只、中国驰名商标3个。神马科技、九鼎新材、力星钢球、超达科技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主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

3.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到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面已达70%,一半以上骨干企业建立了内部信息管理网络,如高高压电器、江苏思源电器前后投入200多万元建立了集团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系统,公司内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昌升、九鼎、泰慕士、钢球等骨干企业也都建立了ERP系统,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至6月底,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配件、石化及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7.0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的31.2%,同比增长53.82%;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力电器三大高新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8.2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的12.27%,同比增长9.*%。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提高,上半年,目标销售超亿元的135家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84.93亿元,同比增长97%,占规模工业销售的72.9%。长江镇(*港区)、经济开发区、如城镇等三大主体功能区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66%。

5.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提升。上半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同比下降13.4%。近两年来,丁堰纺织、南天化肥、双马化工、长寿集团、如兴纺织等耗能大户,通过实施节电项目,年节电1751.9万千瓦时。水资源集约利用扎实推进,上海制皂集团*公司、南天集团化肥公司、双马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用水大户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用水全循环,年节约用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泰慕士引进先进设备对染整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浴比只有原来的50%,吨产品耗水降低55%,能耗降低20%。土地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20*年,工业用地产出率,即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的比值为2.33万元/亩,同比增长20.1%;土地产出率,即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土地面积的比值为1468.7万元/平方公里,同比增长20.4%。

6.人力资源集聚能力逐步加强。企业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至20*年底,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业主等各类工业企业人才达1538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28名。*、*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评定高技能人才649人,其中技师419人、高级工230人。人事部门评定的高级工以上人才479人。学科领军型人才引进取得进展,目前共有熔盛集团总裁陈强和神马集团王黎明、朱曦等三名省级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另有海外留学人员10人、海外专家8人。20*年江苏沿江开发人才市场落户*,共引进各类人才1200名左右。

7.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开展化工、电镀、肠衣行业专项整治,关闭企业134家,113家肠衣企业进入肠衣城,统一污水处理,实现达标排放;长江(*港区)、经济开发区、桃园等镇区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林梓、如城、袁桥等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丁堰、东陈、磨头、搬经等镇污水处理厂及同源二期污水处理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达到50家,同比增长20%;切实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积极做好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01%。

二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做法

1.坚持将大沿江开发作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引擎。2003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科学安排“一区三园”空间布局,沿江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日趋完善,港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投资近百亿元的熔盛造船和海工平台为代表的船舶修造及配套,投资2.5亿美元的德源高科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和投资1.2亿美元的公用码头为代表的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充分放大沿江开发优势,共享沿江开发成果,20*年底,市委市政府为及时作出了大沿江开发的决定,经济开发区着力培育汽车轮胎及配件、电子电力电器等产业,如城镇着力培育汽车及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今年上半年,大沿江地区重大项目占全市的80%以上、投入占全市的70%。大沿江地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对优化全市产业结构、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发挥了助推和加速作用。

2.坚持将招商选资和载体建设作为集聚外来生产要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全市始终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道路,坚持规划招商和产业招商理念,外资和民资都实现了新突破。仅今年上半年就分别完成工商注册外资8.3亿美元、到帐外资6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54.22亿元。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和招商选资理念的逐步确立,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项目的相继落户,有力地优化了我市的投入结构。熔盛重工已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为部级造船基地,手持合同订单突破1700万载重吨,跻身全国前三强,今年有望实现销售超百亿元,从而实现南通地区销售超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沙钢物流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报批之中,将为*港区再造一个*经济总量奠定坚实基础。精心打造承接优质项目的平台载体,围绕规划修编、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产业集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分类竞赛活动,对达到创建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园区)竞赛要求的进行奖励,有效调动了各镇区推进工业集中区、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的积极性,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载体保障。

3.坚持将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激发基层动力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新型工业化推进领导组,20*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鼓励新上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项目、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效益和规模、加快上市、创名创牌、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并于20*年一季度召开了全市新型工业化专题推进会。加大政策考核兑现的力度,切实调动镇区、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性,20*年度全市企业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达2800多万元。今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若干激励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意见》、《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创建*市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园区)的意见》、《关于加快开发开放主体功能区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集聚、集中区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继续加大鼓励和扶持力度。分别召开了亿元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销售超3000万元以上企业建设技术研究中心、土地拆迁整理、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等现场推进会和“质量兴市”创建动员大会,收到了明显效果。仅拿企业技术改造来说,今年上半年,技术改造投入占规模以上投入的54.9%以上,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4.坚持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全市着重抓住生产和建设两个环节,加快生态*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在项目引进中,严把产业政策关口,坚持环保安全一票否决。近5年来,因为环保不符合要求而被“一票否决”的项目达17个。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等手段,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上海轮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污染物的排放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65%以上。三是加大治污力度。三大主体功能区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至目前,我市已形成日处理7万吨污水的集中处理能力,位居南通六县市之首。自20*年10月份起,开展了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港化工园区区域环评通过了省环保厅批准。加快肠衣产业集聚,通过中国肠衣城项目的实施,使生产废水得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四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城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0*年、20*年分别为1.1吨标煤/万元和1.09吨标煤/万元,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5.坚持将强化服务要素保障作为策应宏观调控、高效突破各种发展难题的坚强保障。项目建设是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而强化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的前提。一是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凡达到重大项目入库标准的项目,由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提供审批服务。对在我市范围内能够审批的项目,实行快速、限时办结;对有前置审批程序的,需要向上沟通争取的项目,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力争高效突破。先后开展10多次重大项目集中会办和现场办公会,共协调解决难题50多件。二是通过盘活存量、加大技改投入、争取点供指标等途径,努力化解用地难题,特别是抢抓城镇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农民进城进镇和关闭砖瓦窑厂工作,推动建设用地向工业集中区和集镇整合流转。三是坚持每季举行一次银企洽谈活动,组织金融机构深入重点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接。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熔盛重工年内有望上市,南通锻压、江苏力星钢球、神马科技可望进入上市轨道。

三我市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经过“九五”时期的爬坡和“十五”前两年的恢复,工业经济逐步驶入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工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就新型工业化来说,我市提上议事日程仅有两年多时间,因此无论是从发展水平、还是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如下几个具体问题。

1.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快。虽然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钢铁冶炼等传统型、耗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总量规模仍占据半壁江山。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直接为先进制造业配套的工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发展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2.高新技术占比不大,区域不够平衡。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工业产值的21.76%,无论是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是与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28%的目标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6.69%。从区域布局看,如城镇、长江镇(*港区)、丁堰镇、白蒲镇、林梓镇、开发区等6个镇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1.23%,其余15个镇总计仅有49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38.77%。

3.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市企业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与新型工业化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有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建设还是空白,深层次的决策支持系统、企业建模、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系统尚未应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柔性制造等技术应用很少。不少企业没有实现全部设备的网络化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企业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有的企业数控系统闲而不用。

4.储备项目不多,投入质量仍需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储备项目不足,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不多,世界及全国知名企业投资项目偏少等结构性问题。2008年上半年核准、备案项目199个,比上年同期下降31.6%;计划总投资154.8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4%,项目个数减少,增幅回落。

5.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去年我市工业用电量的增幅已超出GDP增幅,今年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8%,而GDP可比价增长15.4%。因此,要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企业“三废”治理工作仍需加强,偷排泄漏现象时有发生。化工行业、肠衣行业专项整治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高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6.各类人才总量偏少,行业分布不合理。我市的高级人才基本集中在百强企业,大专以上人才占从业人员的8.38%,与苏州市20*年12月份公布的大专人才占从业人员70%相比差距较大;而高技能人才只占从业人员的0.96%,与国内企业高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5%的标准相距甚远。领军型人才奇缺。人才在行业分布上不合理,服装行业是我市传统行业,占百强企业数量的34%,人才占比仅为3.12%。

7.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和贡献水平不高。虽然我市早就提出了投入强度、产出强度及税收强度的导向性目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少数镇区为了推进项目的落户,对单位土地的投入产出率及税收贡献率把关不严,导致单位土地的利用率不高。

分析上述存在问题,既有客观原因造成的,也有主观原因造成的。从客观原因分析:1.我市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曾是我市的经济支柱,在我市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我市的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虽然近年来,我市也引进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但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由于我市工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期,特别是重工业发展加快,一批耗能大户相继落户,给节能减排带来较大压力。3.我市的高新科技产业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不大,而熔盛这样的大体量企业虽然产出很大,而且技术含量较高,但不能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导致我市的高新产值与规模产值占比一直徘徊不前。4.宏观形势趋紧,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项目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从而造成签约项目难落户,导致储备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从主观原因分析:1.招商选资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虽然制定了一些好的政策,但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企业甚至是骨干企业对市政府的扶持激励政策还不够了解。3.组织推进的力度不大,少数镇区和部门对新型工业化重视程度不够,氛围不浓。4.部分企业对人才重视不足,导致引进人才层次不高、人数不多。5.企业信息化投入普遍不足。

四我市下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举措

今后,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一、提高认识水平,加大组织程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经济的总量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发展方向、政策措施等,形成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共识。适时加大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科技人员和经营团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浓厚氛围,引导各镇区和重点骨干企业真正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上重要位置。二是建立考核体系。按照江苏省新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合我市实际,建立我市新型工业化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专门的、量化的统计和评价指标,把新型工业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办法,制定有效的产业引导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新型工业化逆指标的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三是完善推进机制。严格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组织、调控和推动作用,切实理顺工作思路,量化阶段性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制定扎实举措,提升组织推进水平,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合力。

二、坚持集中集聚,优化产业结构。一是迅速发展壮大船舶修造及配套、汽车及轮胎配件、石化及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目标至2010年,在十大产业板块中的占比达45%,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成套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国内外先进装备,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经营等,加快优势产业国际化步伐,通过引资嫁接、强强联合等途径,进一步创新体制,打造产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二是培育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已具有一定基础的新材料、电子电力电器、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链,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突出特色招商、主题招商,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步发展配套产业,实现挑商选资质的突破。至2010年,在十大产业板块中的占比达15%。对于储备项目偏少的问题,鼓励优势产业和优质存量企业围绕产业链的前延后伸、技术改造、产学研合作,积极挖掘潜力,储备一批项目。三是加快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特色食品、特钢冶炼、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围绕提升竞争力的目标,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瞄准高端客户,生产高档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综合效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年申报部级、省级、南通市级名牌产品和商标分别达到3只、5只、20只以上。名牌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例在20%以上。努力建成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到201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均达到40%以上。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抢抓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机遇,积极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加大财税、土地、价格、人才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到2010年,初步建成2-3个服务外包园区。五是加快集中区(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开发开放主体功能区为龙头的集中区空间布局,目标至2010年,主体功能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和财政贡献份额均达到70%以上。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力度,推进产业集聚、经营集约。

新型工业化例9

[中图分类号]F4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1-0010-03

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即从中国国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成果,促进一二三产业的产供销模式转型,促进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加工以及技术装备、工艺、提供方式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社会管理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推动信息化为重要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了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新型:正业化的标志是“高、好、低、少、优”,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一、辽宁工业化发展现状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工业化水平越高,人均GDP就越高,反之亦然。英克尔斯设计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指标和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都将其作为最重要的考察指标。按照现代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美元,高级阶段为4800―9000美元。2003年,辽宁人均GDP为14258元,按汇率换算成美元为1760美元,处在工业化初期水平。

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指标。前工业化初始时期,产业构成一般为39:26:35,前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时期,产业构成为11:51:38,后工业化时期,产业构成为4:36:60。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将由“金字塔”型变为“倒金字塔”型。2003年,辽宁第一产业比重为10.3%,第二产业比重为48.3%,其中工业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8.2%,第三产业比重为41.4%。从对1991-2003年三次产业的发展来看,第一产业从15.1%降到了10.3%,平均每年下降0.28%,第二产业下降0.9%,第三产业平均每年上升0.34%。

3.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工业化过程是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不断转移的过程。在工业化初期、后期及超工业化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较慢,工业化中期转移的速度较快。在工业化不同阶段该指标大体为80%、50%、20%和10%。2003年,辽宁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34.6%,如果考虑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目前全省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实际约在30%以下。

4.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研究报告,提出了划分工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即根据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把工业化水平分为非工业化(20%以下)、正在工业化(20-40%)、半工业化(40-60%)、工业化(60%以上)等四类。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分,总商品生产增加值额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交通、通信、商业等)的增加值。2003年,辽宁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为33%,属于正在工业化阶段。

5.机械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后,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制造业内部结构也出现变化,主要生产投资品的机械工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占制造业的比重就成为划分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变动不是很明显,在工业化后期和超工业化时期提高较快。在工业化不同阶段该指标大体为5%、20%、30%和40%。2003年,辽宁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26.9%。

6.贸易结构。主要用出口总额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所占的比重来表示。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业结构决定的,该指标在工业化初期基本为零,在工业化中期大多数国家的提高幅度也不是很大,增加最快的是在工业化后期和超工业化时期,在工业化不同阶段该指标大体为1%、10%、30%和50%。2003年,辽宁出口机电产品总额为118.6亿美元,所占比重为44.7%,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阶段。

7.城市化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市化率的上升。按国际通用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2003年,辽宁总人口为416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7.2%,比60%的标准低12.8个百分点,可见我省的城镇化水平较低。

以上所述表明,辽宁目前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约辽宁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两个最直接因素是“人均GDP”和“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指标偏低。

二、辽宁新型工业化的构想

当前,辽宁应借鉴国内外关于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等指标体系,在“十一五”时期建立至少包含以下8项指标的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应在30%以上;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其中高新技术构成在70%以上;三是第一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与市场化应达到30%左右;四是产业结构依次为10:50:40;五是劳动力结构依次为18:32:50;六是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七是外贸结构中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60%以上;八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1.实施政府援助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市场机制与政府援助恰当而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应该看到,有的发展问题可以通过市场化原则来解决,而有的问题则必须由政府行为来破解。比如国有企业职工的大量下岗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都需要各级政府出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强化配套措施。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已有政府出面推动产业调整的可鉴之举。当前,辽宁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比例失调问题较为突出,不少地方经济抗震能力弱,走的是“以厂兴市”的路子,一旦大企业发展出现波动,城市经济随之起落。这种情况表明,一些产业、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专业性和社会性所带来的过度竞争和退出障碍等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情况,自然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与

升级困难尤为突出。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把政府援助作为先行之举,国家应制定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从资金、财政、税收、技术改造等多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倾斜。同时,尽快从产业结构、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产业、产品、劳动力和资本结构进行改造。辽宁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以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为两大动力,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与要求,结合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产业上的优势,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新品种,或拉长产业链等产业政策,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推进产业重构与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2.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按照钱纳里的观点,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同时受到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就需求因素而言主要是收入水平变动而带来的消费结构、消费能力的变动,就供给因素而言主要是资本积累、比较优势等。因此工业化经济结构的转变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和要素供给结构的变化。以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来分析,就是使供给、需求曲线向更高层次移动,并保持较好的对应关系。加快辽宁新型工业化进程,关键在于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改变工业化发展的供给与需求条件。在需求方面,推向国际市场的工业产品,应针对较高收入水平的群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省内、国内收入水平较低的状况,增强收入水平对结构转变的拉动作用。在供给方面,应加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其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应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为经济振兴注入活力。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对外投资带动过剩产品或闲置设备的出口,为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转或产业调整提供转换空间。目前,辽宁省的工业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在世界产业体系链条中,并不处于最底层,在发达国家向我们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我们也要通过结构调整,把一些设备和技术向其它国家进行梯度、垂直和水平转移,以此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

3;以高新技术改造优化提升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辽宁在未来10年中,始终保持工业增速超过其他产业增速,扩大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到2010年应达到51%左右的水平。要突出“提、带、转、替、引”。“提”就是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加快科技创新,越过工业化的若干发展阶段,以技术跨越带动生产力发展的跨越。重点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调整优化传统重化工业,促其尽快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核心,改造化工、机械、冶金、建材、纺织等行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学研”结合度,解决好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脱节问题。“带”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道路。要完成生产过程信息化,重点在化工、冶金、机械等传统行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CIMS,以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系列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争取用5至7年时间使辽宁省传统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信息化控制。要完成管理过程信息化,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管理全过程,运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和计算机技术,梳理改造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扁平化”管理。要实现营销过程信息化,积极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以大企业为龙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转”就是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要引导企业集团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推进技术创新,把绿色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作为今后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替”就是劳动力就业型技术替代资本密集型技术,以此发挥低成本竞争优势,弥补资金不足的劣势。“引”就是把技术引进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通过技术购买、合作、合资等方式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因为有些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而购买成本仅相当于前者的几分之一,且随着专利的过期,实际引进的成本可能更低,风险更小。

4.做强重化工业和制造业。2000年,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9%,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近4万亿元,其中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为59.9%。2001年重化工业的比重达60.5%,2003年重化工业的比重上升至64.3%。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重化工业大发展的时代。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基础设施、工业基础、人才等方面,均具备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的能力。首先,辽宁已经具有初级的重化工业基础这一资源条件,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以及机床、船舶、汽车、飞机制造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其次,东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庆油田不仅可以维持东北地区若干年的石油供给,而且还发现了新的储量。东北还有着和俄罗斯近邻的便利条件,可以通过管道输入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再次,东北地区也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重化工业所需要的专用性人才资源。另外,东北地区伪机械制造业还拥有一批科研机构。由此可见,辽宁发展重化工业决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传统工业板块的再工业化,即从初级工业化到高级工业化的过程。辽宁应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瞄准当代国际先进技术,把重化工业基地做强做大,最终形成自己的产业竞争优势。

新型工业化例10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市加快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核心所在。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始终把工业突破作为第一方略,坚持年年都是工业突破年、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工业有了明显突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从建市初到“十五”末,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8%,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2.4%提高到44.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3%,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由28.9%提高到34.3%,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动力;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2家,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化工医药、玻璃建材、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六大行业已呈现出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增加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开始高位提升;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工业发展的配套条件日臻完善;全市上下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的本领明显增强,一批专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市的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工业总量不大,企业规模偏小,产业的关联度、外向度不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工业的增长还是依靠大量资本和资源的投入实现的,还是靠规模的扩张和简单生产的重复来提高产量和产能的,不是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的,也不是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效率提高实现的。可以说,制约*跨越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工业的发展速度不快,就是工业化的进程不快。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苏北要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今年是*实现更大突破的起步之年,也是谋求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必须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方略、第一动力、第一抓手,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工业、一切围绕工业、一切突出工业、一切服务于工业。全市上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提的新型工业化与我们正在集中力量推进的工业化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当前,我们强力推进大项目,强势发动大创业,就是为了迅速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在更高层次上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植,避免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走出一条更快更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家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这样的认识上来,切实增强加速推进工业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紧紧围绕“强力推进大项目,强势发动大创业”的要求,下更大力气扩张工业经济总量,用更实举措提升产业层次,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始终沿着新型工业化这条发展主线不偏离,始终坚持强攻大项目的决心不动摇,始终保持谋求跨越发展的雄心不消减,坚持不懈地抓,坚定不移地干,用创新的思维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以过人的魄力搭建新的发展平台,在更高的阶段、更好的层面上开启新的征程。

二、突出工作重点,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符合市情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立足资源特点,着眼现实基础,分析面临形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新的起点上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

一要进一步集中优势力量强攻大项目。一个重大项目能造就一个大的产业,撑起一方经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发展的最重要任务仍然是扩张总量,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强力推进大项目。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四个突破”的要求,深入开展“大项目推进年”活动,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员聚焦大项目,全力攻坚大项目,全面突破大项目,真正做到招商力量向重大项目集中、园区资源向重大项目集聚、考核奖惩向重大项目倾斜,确保全市开工建设新引进固定资产计划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00个以上。要大力引进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项目,拉长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再造新兴产业,特别是对关联度高、能形成产业集群的项目,更要集中优势力量,紧盯不放,强攻猛进。要紧紧抓住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转移加快的良好机遇,加快引进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年内有重大突破。

二要进一步加快培育上规模、上水平的大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要坚持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类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品牌和优秀企业家集聚,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年内,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20家以上,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超5亿元的企业20家。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成长型企业,要引导他们“靠大、靠外、靠强”,实现爆发性成长,早日成为产品有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排头兵”和“小巨人”。大力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促使更多年销售收入在300—500万元的小企业晋升为规模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扎实开展“贯标认证”活动,鼓励企业争创“三级名牌”和“三名商标”,全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增加技改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内部运行质态,迅速成长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自我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不动摇,加快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千村百乡市场工程”,着力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低成本、高技术支撑。年底全市新建、改建农家店要达到500家。

三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就是拥有的网络资源有多少,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怎么样。这是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开阔思路,超前谋划。坚持把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把企业信息化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积极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内部及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科学的运作管理,促使企业变革业务流程,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水平和竞争力。坚持把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数控系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制造水平。坚持把推进企业信息化和发展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积极推广网络营销、电子交易等电子商务形式,提高企业产供销协同运作能力。

四要进一步促进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的关系,加快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以产业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废弃物排放,以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社会,让生态*的“金字招牌”更加耀眼。坚持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以重点项目实施、示范工程创建为载体,建立健全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大力实施100项高水平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加快建设一批“零排放”企业,不断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突出抓好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34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依法淘汰消耗高、污染重、危及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加快整顿治理小化工企业,督促企业按照安全、环保标准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依法关闭。强化节能监察执法,对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加大处罚。

三、加快园区建设,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坚实载体

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实现更大突破的现实选择。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全力加快建设,全面提升实力,使经济开发区真正成为功能完善的新城区、工业突破的示范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财富增长的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

一要全面提高开发区规划管理水平。目前,我市七个经济开发区都是省级经济开发区。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综合竞争力不够强、规划起点不够高、产业特色不鲜明、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要按照精细、集约、节约的要求,重新审视、修编园区规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强制性,彻底改变粗放式发展格局。始终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目标,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发展空间,提高集聚度,增强产出功能,使每个经济开发区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都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采取“大项目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小项目进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办法,形成合理的项目布局。面对趋紧的宏观形势,我们要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坚持依法用地的前提下,大胆创新,破解难题,化土地资源约束为发展的机遇,不断增强大项目用地的保障能力。坚持集中集约、惜土如金,坚决杜绝和清理盲目占地、投机圈地、闲置土地,让园区真正成为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的示范点。

二要着力提升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质态。经济开发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的质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市工业化的进程。要按照适度超前、梯度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配套的设施承载更多更大的项目。牢固树立“只有大招商,才能大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更多投资大、产出高、富民快、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的开工建设率、外资到帐率和竣工投产率,加快形成项目集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张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总体实力,确保实现全市各开发区财政总收入增速超过70%,三县两区开发区综合指标全部进入全省新批省级开发区20强的奋斗目标。要全力支持、全面推进南北合作共建开发区建设,力争使这个“最大项目”能迅速成长壮大、开花结果,真正成为南北合作的典范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区、全市开发区发展的样板区。牢固树立“干部就要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严格执行好项目全员帮办、引资单位终身服务等制度,创造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真正让引来的项目落地生根,招来的企业做大做强,落户的客商满意赚钱。

三要全力推动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农村家庭作坊联动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是县区经济开发区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发展乡镇工业的重要载体。要遵循规划优先、集约发展、市场配置的原则,加快集中区建设与发展,努力提高项目集聚程度,提升集中区的综合实力。我们不搞村村冒烟、遍地开花的无序发展,但每个乡镇要有自己集中程度高,土地利用合理的乡镇工业集中小区或标准厂房区,真正让工业集中区成为乡镇经济的增长区、以工改农的好渠道、乡镇财政的聚宝盆、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辐射源。大力推广“三来一加”、创业行动村村行等全民创业模式,鼓励广大群众结合乡镇工业发展实际,不拘形式、不论规模搞加工,推动乡镇工业集中区与农村家庭作坊联动发展、互助双赢,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和人民群众收入。今年,要在去年14个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四、加强组织领导,合力共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紧迫而细致的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力形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整体合力。

一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市委已经决定建立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负责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也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办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始终站在工业发展的第一线,做到70%的精力抓工业,分管领导用主要精力抓工业,其他领导干部都要积极主动承担抓工业、抓项目的工作任务,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要加强督查考核,真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分工明确,任务到人的领导责任体系,确保全市新型工业化有序推进、顺利开展。

二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实现工业突破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需要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各地、各部门必须服从大局、通力合作,步调一致、整体联动,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把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作为本职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作为一项重要使命来完成。经贸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产业环境培育和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加强对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发改委、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支持工业发展的措施,切实将各类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落实到企业。金融、电力、国土、劳动保障等部门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全力缓解生产要素制约,确保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要兑现政策,营造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在实际执行中总体情况是好的。最近,还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关于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这些政策措施,借鉴了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了*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宏观调控的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克服整体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倾向,转变工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做到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法办,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思路和做法,自觉运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市场规则来指导工业发展,真正形成职能部门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大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