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阅读能力培养分析3篇

时间:2022-12-22 10:58:29

摘要:家长、幼儿园、教师都要时刻铭记幼儿早期阅读的价值是什么,应该从儿童观出发,用最轻松的方式告诉幼儿阅读的最大乐趣是什么,让幼儿以轻松自由的姿态遨游在文字的王国里,体验阅读的奇妙之旅。

关键词: 阅读 能力培养

阅读能力培养分析3篇

阅读能力培养分析1

语言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它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缓慢过程。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优势在于它能连接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而促进幼儿书面语言的习得,而家园共育的模式就成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所谓家园共育,指在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教育合力,这种合力的达成也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奔赴的目标。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正视早期阅读指导的理念,破除以往“唯知识论”的陈旧思想,采取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提高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提出,家长要与幼儿多交流、多陪伴幼儿,并且鼓励幼儿家庭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活动。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者虽然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从家园共育角度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探究和提升的问题。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幼儿园缺乏家园合作意识父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学习,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缺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幼儿教师和家长又是这两个环境的实施者。因此,要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步调一致,共同致力于阅读活动的实施。但在落实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这一环节中,幼儿园虽然能给予幼儿更多专业的阅读技巧和丰富的教学条件,但往往会忽视家长对幼儿阅读带来的影响和作用,缺乏家园合作的意识。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主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活动结束后也没有将阅读活动延伸到家庭当中的意识,忽视家庭对幼儿早期阅读的价值,缺乏教育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家庭阅读开展的状况并不知晓,也没有对幼儿家长进行早期阅读的相关指导,导致家园合作不足,进而影响幼儿阅读活动开展的效果。

(二)幼儿园与家庭阅读环境不佳阅读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材”,对幼儿阅读兴趣及自主阅读意识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但当前家庭和幼儿园阅读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阅读区角、阅读材料,不仅是确保幼儿阅读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阅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幼儿园和家庭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在开展的过程中也较为随意,难以发挥阅读活动的整体效果,导致阅读活动开展的环境不理想。首先,在阅读环境的选择上。一方面,虽然大部分家长能够为幼儿供应大量的图书,但幼儿图书的存放并没有固定的书架和书桌,更没有专门的阅读区角,阅读场地的选择较为随意,容易出现阅读环境较为嘈杂的现象。另一方面,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动态发展,会受到阅读材料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选择阅读区角时,有时会因为位置选择的不合理,导致阅读环境的质量受到影响。因为一些教师会将阅读区设置在容易相互干扰的区角旁边,如积木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活动室的门口等,还有一些教师则将阅读区设置在偏僻的一角,如午睡室、物品储藏室等,虽然这些地方的环境比较安静,但采光并不能满足幼儿阅读的需要。其次,在幼儿阅读材料投放方面。一部分家长在图书选购方面,盲目跟风,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数量多、种类全就是好,将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图书购买回来,不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忽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部分幼儿园在投放阅读材料时,出现材料种类较为单一的现象。幼儿图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膳食宝塔”,各个“营养”都需要均衡发展,不仅要有卡片挂图类、儿童文学、生活知识类的故事,还应有启蒙、思想品德教育等书籍。如在走访大班阅读活动中发现,少儿古典名著和游戏益智类的图书数量较少,容易出现幼儿与阅读材料互动不足的问题。最后,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的阅读活动较为随意,缺乏计划性,不利于形成一个可持续性的阅读环境。大部分家长很少为幼儿制订阅读计划,有的家长即使在家里开展阅读活动,也是处于隔三差五的状态,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供幼儿阅读,导致幼儿阅读活动缺乏连续性;也有一部分家长制订了阅读计划,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制订的计划去实施。部分教师开展阅读活动的时间段选择过于零碎和开放,从而影响幼儿阅读专注力的培养,如教师往往根据自己一日教学活动安排的需求,会在幼儿入园后的晨间活动前时间段、午餐的餐后时间段进行阅读,但这往往会因下一个活动环节开展的需要,导致阅读活动仓促结束。

(三)家园双方实施指导不力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和家长给予正确的阅读引导,有利于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如今,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受到许多家长和幼儿园的认可,但总体上把关幼儿早期阅读的成效却是微弱的。实际上,教师和家长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教师和家长指导能力不佳。一方面,教师指导的方式过于单一。在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故事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小班幼儿阅读《小象的澡盆》,教师可以用图书封面进行导入,借助封面中“小象的眼睛”向幼儿提问,但大多数教师很少注意这个细节,大部分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不利于激发幼儿想要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觉得自己读得不好,热衷于用视频和音频的形式给幼儿进行阅读指导,忽视家长指导带给幼儿阅读的意义。还有的家长在指导的过程中扮演“工具人”的作用,只是机械地将绘本中的文字念出来,很少结合故事的情节,也不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极少有亲子互动。其次,教师和家长在指导中缺乏有效的提问。在开展科学认知绘本教学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过易都不能引发幼儿的思考,教师不能进行有效提问。如向小班幼儿询问:“太阳是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种“超前”的问题,幼儿不知如何回答。部分家长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提出的问题多是封闭式的问题,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兔吗?”幼儿的回答只能是“喜欢或不喜欢”。这种封闭式的提问方式就局限了幼儿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幼儿园和家庭合作的意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家园双方的合作和沟通,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优势,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识,树立家园共育的理念,主动将家长纳入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家长在幼儿阅读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提升家园共育的效果。如教师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资源。如在开展绘本阅读《走失的红绿灯》时,可以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邀请家长到幼儿园进行授课,丰富幼儿的经验知识。其次,家长要有与教师相互学习的意识,由被动转向主动,从带动转向互动,密切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要求,步调一致。一方面,需要家长时刻关注幼儿在园阅读的情况,家长可以根据幼儿园当天开展阅读的情况,引导幼儿在家进行深入阅读,巩固学习内容,有利于巩固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微信群、阅读打卡的形式将幼儿在家阅读的具体情况向教师进行线上反馈,便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阅读的状况,并制订完善的阅读活动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

(二)家园共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人类所处的各种外在环境及形成的相互环境,不仅影响着人当前的身心发展,也影响着人未来长久的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目标一致,建立稳定、密切的互助关系,共同致力于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创设。首先,家园合作丰富阅读区角。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定期召集家长入园,邀请家长参与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让家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阅读环境的重要性,为家长布置家庭阅读环境提供了直观经验。另一方面,家长也要为幼儿开创专门的阅读环境——家庭阅读区角,这是激发幼儿阅读的开端。在具体的创设过程中,需要幼儿园积极回应家长的需求,主动参与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可以“线上指导”或深入家庭阅读环境中进行指导,为幼儿创设属于自己的“阅读小天地”。如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巧用家中的分寸之地,如封窗阳台、沙发角落等;家庭阅读区角要考虑自然光线、舒适座位及图书的合理收纳,也可以在门窗以及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文字卡片,让幼儿充分融入到阅读环境中。其次,家园合作完善阅读材料。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好书推荐、故事妈妈进课堂等亲子读书月活动,便于家庭与幼儿园共享阅读材料,丰富幼儿园的阅读内容。另一方面,在召开家长接待日时,幼儿园可以向家长系统讲授早期阅读指导的理念,并亲自指导家长选购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如1-2岁的幼儿绘本《猜猜我是谁?》《晚安,小鸡球球》等具有简单易懂、趣味十足的特点,3岁以上的幼儿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跑跑镇》等具有认知启蒙的特点。最后,家园共制阅读计划,升华阅读环境质量。幼儿园要和家长保持多维“交互”,实时反馈阅读状况。一方面,需要教师向家长远程推送每日阅读书目、阅读月打卡记等,引导家长坚持阅读计划,为幼儿营造一个持续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在召开家长开放日时,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商讨幼儿园阅读活动开展的具体措施,为孩子提供一个集中、持续的阅读环境。如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入园,让家长和教师对幼儿阅读的书目类型、数量及阅读时长等阅读效果进行实时检验,并根据幼儿与阅读内容交互的情况反馈,进行阅读计划的分析和调整,监测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动态变化。

(三)优化家园阅读指导能力在实际阅读指导中,教师和幼儿家长容易出现指导不到位的现象,需要家长和教师正视早期阅读指导的理念,共建阅读指导策略,提高幼儿阅读质量。首先,创新阅读的指导方式。在阅读指导中,教师除了采用朗读、共读、提问等形式,也可以借助环境进行指导。让环境成为一种语言、一种教育,成为“第三位老师”。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入园创设亲子阅读环境,在阅读区为幼儿增设“可操作的故事墙”。对于幼儿而言,凡是幼儿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有意义的文字符号,都是幼儿的阅读材料,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有目的地将绘本中幼儿喜欢的主人公、有趣的故事情节等,以绘画或文字的形式在阅读墙面上展示出来。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可以将毛毛虫从周一到周日的活动轨迹以图片的形式张贴在阅读墙上,增进幼儿对图文的敏感度,有助于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发展。其次,在阅读指导中进行有效提问。在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能否引导幼儿进行深入阅读。一方面,教师和家长提问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父母在陪孩子阅读绘本《好喝的汤》时,可以采用“小动物是怎么喝汤的呀?”这种比较具体、口语化的语言向幼儿提问,便于幼儿理解,幼儿也会有想要回答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多提开放式的问题。在阅读活动中,开放式提问主要包括分析式提问、假设式提问和想象式提问,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大多数是基于画面中的内容联想到画外的故事情节,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提问方式。如绘本《淘气的拉拉》中的故事情节就很适合采用想象式进行提问,可以向幼儿提问:“为什么拉拉最后变乖了?”这样的提问方式便于幼儿发散思维,进而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任何一方的支持,这也正如本文强调的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的实际意义。同时教师和幼儿家长要知道幼儿早期阅读的真谛是什么,它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的驱使感,更不是谋取更多文字的功利性,而是幼儿认识世界、发现生活奥秘的第一扇窗。为此,家长、幼儿园、教师都要时刻铭记幼儿早期阅读的价值是什么,应该从儿童观出发,用最轻松的方式告诉幼儿阅读的最大乐趣是什么,让幼儿以轻松自由的姿态遨游在文字的王国里,体验阅读的奇妙之旅.

作者:易欠欠 肖涛 单位: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 塔里木大学教授

阅读能力培养分析2

区域游戏开始,选择图书区的幼儿很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园针对幼儿阅读现状,对图书区环境进行调整优化,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本文以阅读《晚安,工地上的车》绘本为例,谈一谈利用图书区培养中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思考和实践。

一、阅读实录

实录一:沐沐和他的好朋友阳阳一起来到图书区。阳阳选了《方格子老虎》一书,沐沐瞄了几眼书后,一直盯着生活坊看,说:“阳阳,我们不看书,去生活坊玩吧。”阳阳没有回答,沐沐低着头自言自语:“我不想看书。”说完,他独自走向生活坊。教师介入:我走过去,俯身问道:“沐沐,你怎么了?”沐沐说:“我想把书拿到生活坊看。”我笑道:“你可以试试嘛。但是,我觉得生活坊有点吵,不适合看书。”沐沐开心地跑到图书区书架前,挑了一本《晚安,工地上的车》回到生活坊。分析与思考: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生活坊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区域,相对其他区域来说较吵。但是,沐沐提出这个想法后,我同意先让他试试,给予幼儿亲身体验的机会。

实录二:沐沐坐在生活坊的沙发上,从封面开始,迅速往后翻页,很快翻完整本书。他合上书,抬头看见我在看着他,又打开书从封面开始往后翻。这时,熙熙过来问:“沐沐,你在干什么?”他看见熙熙拿着积木:“走吧,我园去那边玩。”两人手拉着手经过美工区,来到建构区。教师介入:我走过去:“沐沐,你的书看完了吗?”他朝着我点头,说道:“嗯,看完了。”我继续问:“这本书讲的什么?”沐沐说:“讲的工程车。”我说:“可以跟我讲讲吗?”他说:“我也不知道讲的什么,我又不认识字。”我说:“画面上只有内容,你能试着讲给我听吗?”他回答:“好吧。”分析与思考:虽然我支持了幼儿的想法,给予其喜欢的环境,但是,幼儿的阅读状态不佳,阅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我第二次介入,得到的回答是“不认识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沐沐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于是,我决定陪他一起阅读,尝试在成人的陪伴中,引导幼儿学会自主阅读的方法。

实录三:我和沐沐又来到了图书区,还是这本《晚安,工地上的车》绘本,沐沐翻开第一页。我:你可以讲给我听吗?沐沐:我不会讲。我:第一页有什么?沐沐:有建筑物、塔吊、月亮。我:它们有什么关系?沐沐:月亮在天上,建筑物和塔吊在地上。说完,沐沐翻到第二页。沐沐:这里有很多的工程车,水泥搅拌车、挖土机、推土机……我:你认识这么多车!这些车在干什么?沐沐:它们在工作。我:你可以把话说完整吗?谁在工作?沐沐:水泥搅拌车、挖土机、推土机……他们都在工作。我:这一页讲得太好了!接着,沐沐又翻开下一页。沐沐:太阳下山了。工程车都停止工作,该回去睡觉了。…………分析与思考: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沐沐讲故事越来越棒。他通过绘本认识了许多车,能根据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让我惊喜的是,沐沐能够使用排比句讲述故事,还吸引了其他幼儿听他讲故事,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二、提升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我和幼儿一起规划图书区布局,加入了一些活跃阅读氛围的小物件,使图书区越来越温馨,环境越来越舒适。我还给幼儿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享受阅读的快乐;适当放宽阅读时间,餐后、睡前等都可以自由阅读;幼儿自主选择阅读地点,徜徉在阅读的海洋里,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投放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幼儿不爱看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图书区没有他们感兴趣的图书。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绘本都由教师选择,并被投放至班级图书区。我鼓励幼儿大胆说出他们感兴趣的图书,且不定期更新图书,引导幼儿到图书区里自主选择喜爱的图书。

(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语言类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的幼儿阅读兴趣。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留给幼儿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教师分解和简化复杂的问题。既能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的习惯,又能使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灵活设置悬念。例如,适宜在开头设置悬念的故事,教师只给幼儿讲故事的开头,促使幼儿带着疑问去读书;适宜在中间设置悬念的故事,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一部分故事,到了紧要关头,突然停下来,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四)在阅读中融入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阅读完图书后,幼儿可以进行绘画表征,画出自己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提供舞台,鼓励幼儿表演故事,并将图书与其他领域相结合,边阅读,边思考,边创造。阅读完《晚安,工地上的车》这本书后,幼儿发现,书中十字形的搭建方法能使房屋底座更牢固,并在建构区证实了这一发现。

作者:王瑾韩婷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康居新城幼儿园

阅读能力培养分析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及时获取信息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也带动了阅读内容的多样化、人们阅读活动的日趋丰富,相应地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数学学习也需要阅读能力。数学阅读对小学生乃至成人来说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大阅读时代”,家长和学生更为重视语文和英语阅读,而数学阅读常被忽视与冷落。万物互联,学科相通,现代的阅读不应局限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迫切地需要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提升包括英语、数学、科技等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归纳出数学阅读“三歩法”,以情感体验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支点,以素养提升为核心,引导学生走向有思考的阅读,更好地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一、以情促学,在互动交流中提升

数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它具有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大多数人认为,数学是一门理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侧重于算式的演算步骤,往往会忽略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虽然生活日趋数学化,但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意识仍旧比较淡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并非对数学有多大的兴趣,只是机械性地一遍遍计算。然而当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后,他便会将数学视作一种游戏,每一次解题都是一次解密的过程,他们“玩”得兴致盎然。个体会独立思考,群体能互相碰撞,数学的趣味性就会在彼此之间逐渐蔓延开来。许多学生一看到数学题目就犯困,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其不理解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无法身临其境地作为“主角”去解决问题,因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这就需要教师将教材吃透,化繁为简,制订数学阅读计划,确定阅读内容,增强阅读体验,以生成性的学习为基础,以情境性的模拟为手段,以系统性的关联为目的,以情激趣,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生成性学习是基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任何无主观目的的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学习。所谓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或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据调查发现,学生对概率问题比较喜欢,尤其是抽奖、摸球等。当然,此类形式的题目都是为了便于学生了解概率知识,学会假设与推演。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会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去进行分析。因为他们缺少扎实的阅读能力,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知识类比。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做到充分的预设,又要及时抓住教学过程中生成性学习的良机,学生的思维才会及时跟着教师在走,才会主动地去进行阅读。这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情境性模拟是手段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建能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境,通过模拟或还原的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建构并一定程度上达成既定学习目标。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例题是:“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单论这个数学问题,我们只需先理解题意,再运用合理的方法解答就行。问题是解决了,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未随之而提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不必直接带着学生阅读问题,分析问题,可直接抛给学生,让他们全班进行现场模拟,看最快解决问题需要多久。这样不仅让每位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也锻炼了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读懂了题意,他们才会知道如何排列组合。这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三)系统性关联是目的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几乎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会有,这样能看出知识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因而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他们以“一”应“百”的阅读能力。如上文所说的乘船问题,其实在学生学会解决策略后,可以继续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可揭示中国古代的数学命题“鸡兔同笼”。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有过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只要我们用对方法,数学课堂就变得趣味盎然。在这样的学习、交流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丰富了情感体验,还能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去寻找更多的古典名题,古今结合,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当文字遇上数字,当学习融于故事,课堂上的生长便显得清晰而富有趣味。

二、以思养行,在圈画推导中育能

数学阅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枯燥的,它既没有语文阅读的真情实感,也没有英语阅读的丰富想象,更没有科学阅读的神奇有趣。如何让学生把数学阅读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除了课堂的激趣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使数学阅读要素化、结构化和具象化,以此加深他们的学习认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只有每一位学生找准自己的生长点,才能实现自觉主动地自我成长。

(一)要素化数学题目其实并不烦琐,为何有些学生仍旧会在同一类题目上经常跌倒?笔者认为主要源于学生解题时无法把握关键信息。不动笔墨不答题,进行数学阅读时,学生需提笔在手,以便随时圈画关键概念、词句、图形等,而一旦将数学内容要素化后,学生阅读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何谓数学要素化?就是指要将数学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数字、公式等,变成一种学生解题的关键要素。通过例题的计算和数据的观察,学生在思考后会发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教师继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这种通过现有的数字,结合学生自身观察得来的概念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结构化心理学研究发现,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组织肯定存在差异。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组织、有系统的,他们的知识点是按一定层次排列的,并且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具有结构层次性。而像一些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他们头脑中的知识是按水平排列的,是零散、孤立的。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起一个直接的“答案”,教师更喜欢看到的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思考的“痕迹”。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利用公式得出结论,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要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引导学生将数学要素结构化。所谓要素结构化,是指将学生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在学生对正比例概念有初步理解后,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学以下正比例的概念。路程和事件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学生在自学时,鼓励他们可以边圈画边理解。如有些学生圈画出了“时间变化,路程也随之变化”。其实,这部分学生就理解到了这是两个变化的量。如一部分学生圈出了“比值一定”,这部分学生肯定抓住了路程和时间是相比的关系,并且明白了只有速度相同,才能称之为正比例关系。一开始学生未必能准确地圈画出题目和概念中的重点,我们要做的是点拨与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便于他们在日常练习中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具象化数学的学习有时也需要抽象思维,尤其是一些理论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大脑还处于迅速发展期,这些学生无法实际感知到的内容,教师就要将其具象化,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能够可视、可感,进一步帮助他们厘清解题思路,引导他们动手操作达到平等关系,他们便会将发现的关系或规律再反推回文字,这同样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之一,可以帮助学生验证题意理解的正确性。

三、以点带面,在分析理解中生长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更关注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的呈现更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其呈现的形式也更多样化。除常见的文字叙述外,图画、表格、对话等形式也屡见不鲜,有些问题还会出现多余的条件和开放的问题情境,这样显然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学生应对这类问题时错误率也自然随之升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若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往往会帮着学生一起读题。当教师读完题目,甚至有时刚读一半,有些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发出感叹:“原来这题是这样做的啊!”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又是为什么呢?往往是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缺乏阅读方法,如没把题目读完就开始解题或者读题时漏字、添字出现理解错误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细节入手,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学习更有游戏味、哲理味和生活味。

(一)游戏味相信没有孩子是不爱玩游戏的。数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曾听一位专家说过,会玩游戏的孩子数学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虽然并没有实际证据能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但富有游戏味的文字,学生会理解得更为细致、透彻。如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三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有三分之一是白子,第二堆的黑子与第三堆的白子同样多。这三堆棋子中一共有多少枚白子?”题目的文字并不长,但学生对其中的数字以及相互的关系就容易混淆。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交错型的题目呢?笔者认为,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可以直接将每个组划归为一个整体,男女生分别扮演黑白子,以激励性的话语点燃学生游戏的欲望,先从小问题进行,如让每个大组变成人数相等的3个小组,如有多余的先到旁等候。再逐步由小问题深入下去,等游戏完成后,其实题目也随之解决了。这样具有游戏味的数学学习也更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玩游戏,首先就得读懂规则。

(二)哲理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常常不如我们设想的那样顺利,如刚才的围棋问题,许多学生对题目中“第二堆的黑子与第三堆的白子同样多”这句话的理解往往不够到位。有些学生就会把第二堆的黑子、白子都看成30枚;有些学生则认为第二堆的黑子有40枚、白子有20枚;还有些学生认为第二堆的黑子有50枚、白子有10枚……这些不同的想法都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错误的理解产生了错误的答案。在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后,我们会看到有些学生虽然圈画了关键词句,却仍旧未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对条件信息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以此题为例,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如果将第二堆的黑子与第三堆的白子交换位置,你能发现什么呢?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换位后的结果就一目了然:第二堆就都是白子60枚,第三堆都是黑子60枚。关键信息被这样一分析,剩下的问题要解决起来也就不是难事了。所以数学并非仅有游戏味就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其关键是丰富数学学习的哲理味。

(三)生活味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亦离不开数学。数学学习最终还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因而生活味才是数学阅读能力提高的追求。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许多物品、图案、建筑物等都属于轴对称图形。相比随便找几张图片让学生辨别,笔者更倾向于选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事物,鼓励学生判断何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融入这样的生活元素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能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将其定义特征往各色图形中套用,从而辨别其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够正确辨别轴对称图形已达成了数学教学课时目标,但教师稍微再拓展一下,便能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社会上来,为数学学习增添生活味。这就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学会以点带面,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将思考与情趣相融通,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解开数学阅读能力提高的密码。好的教育,应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应对问题,独立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在教改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遵循“理解—体验—实践—迁移运用”的学习规律,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路漫漫其修远,若授之以法可使其思;情丝丝而绵长,唯赋之以趣方见其长。化“错”为“美”,以“学”促“思”,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获得终身受益的本领,这便是核心素养的具象呈现,这便是教育之本质,亦是教育之魅力。

参考文献:

[1]郭刘龙.数学阅读能力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4(27):66-67.[2]胡理华.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数学通报,1999(8):7-8+18.

[3]厉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2):89-92.

[4]邵光华.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8(3):24-26+35.

[5]许世红,罗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验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1(1):82-84+91.

作者:顾涛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