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茶叶工业论文

时间:2022-12-14 11:55:46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药的使用愈发普及,在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茶叶种植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茶叶

茶叶工业论文

茶叶工业论文1

我国茶叶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在检测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农药残留问题较为严重,制约着我国茶叶的正常生产和销售,并对茶叶产业产生一定的威胁,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常由于含有大量农药残留而被诟病。因此,本文对乌龙茶和花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促进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

1乌龙茶和花茶中的农药残留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茶类产品作为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量及贸易量不断增加,但在茶叶出口中常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农药残留问题较突出,对茶叶的出口和销售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贸易壁垒,在茶叶出口中表现为农药残留量不达标,如对茶叶农药残留量检测的范围不断扩大,指标不断增多,由20世纪的不到10种扩大到如今的几十种,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术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对我国茶叶的出口工作造成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持续走低,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检测后发现农药残留量较高,即使近几年进行了技术改善,但出口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依然存在。从我国茶叶出口现状来看,农药残留量最高的是乌龙茶和花茶。乌龙茶和花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农药残留量并不高,尤其是六六六的残留含量几乎没有超标,滴滴涕残留超标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相比其他农药来说问题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国乌龙茶和花茶出口检测过程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以及优得乐。

按照欧盟的相关标准进行出口茶叶农药残留情况统计,发现农药超标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中,其超标率极高,该农药在绿茶和红茶中的超标率为40%左右,而在乌龙茶中超标率达80%,在花茶中也接近80%。甲氰菊酯和优得乐在乌龙茶和花茶中的超标率相较氰戊菊酯来说较低,但与绿茶红茶相比,其超标率也较高。例如,乌龙茶中甲氰菊酯超标率达63%,优得乐超标率达50%。这种情况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只有降低农药残留量,才能有效提高我国的茶叶出口量,减少茶叶出口中的贸易壁垒。三氯杀螨醇的农药残留问题也不容忽视,这种农药残留量虽然在2000年左右就已达标,但由于该农药中含有一定的滴滴涕,在乌龙茶、花茶出口过程中对滴滴涕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存在一定的不达标情况,因此除了要对滴滴涕的使用进行控制外,也要对三氯杀螨醇的使用进行控制,不能放松对其的警惕。根据欧盟对茶叶各出口国或地区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规定,可按照农药残留水平将这些国家或地区分为3个等级,即农药残留水平较高的国家、农药残留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农药残留水平处于中间的国家,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茶叶出口国中农药残留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该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

2乌龙茶和花茶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

2.1直接喷洒农药茶叶在种植生长过程中,茶农为保证茶叶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尽可能避免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使用农药进行直接喷洒。在喷洒结束后,如果出现降水,再加上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茶叶上的农药可能会被稀释,部分农药在尚未被稀释时就逐渐进入到茶树组织内部,经外界环境如阳光、雨水的作用,这些农药物质也会逐渐被分解和吸收,或转变为其他各种茶叶所需的生长物质或无毒无害的物质,上述两种情况并不会对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造成影响。但如果在茶叶表面的农药物质还未完全吸收或降解时,就进行采摘和销售,可能会导致存在农药残留的新鲜茶叶加工形成的成茶中农药残留超标。此外,花茶的农药残留还有一个较特殊的原因,即薰花中的农药可能会在花茶进行窖制过程中,其农药残留逐渐从香花部位向茶叶中转移,导致茶叶表面出现较多的农药残留物质,影响销售和出口。

2.2间接农药残留茶叶中存在的农药残留除由直接喷洒农药导致外,还可能由于间接的影响导致,这种间接导致农药残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3种。(1)从土壤中吸收。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很多农药会进入土壤中,叶片上的农药也会被降水带入土壤中,这些农药会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部分具有内吸性的农药,在茶叶的生长过程中,根系会在土壤中吸取水分以及营养物质,在吸取这些物质的过程中也会吸取一定的农药成分,并将农药通过茶叶内部的根茎传输到茶叶的顶端芽梢部位。六六六虽不属于内吸性的农药,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表现出一定的内吸性的特征,因此在茶叶生长过程中喷洒六六六也会导致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六六六成分,由茶叶吸取,导致芽梢部位出现六六六的残留。其他不具有内吸性的农药通过土壤进行间接残留的可能性很小。(2)由水传播。甲胺磷等农药虽不会在茶树生长过程中使用,但会在粮食作物种植的过程中使用,这些农药会随着稻田用水流入江河中,再被茶树吸收,可能会导致茶叶表面存在甲胺磷农药残留。(3)由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茶叶中发现农药残留的重要原因,甚至这种来源的可能性仅低于直接喷洒农药造成的农药残留,农药在茶树叶片上方进行喷洒后,可能会经过挥发进入大气中,也可能变成气态随着风进行转移。出现降水时农药也可能落在茶叶芽梢上,导致茶叶中出现农药残留。我国在20世纪就相对减少了茶叶中使用的农药种类,但仍有很多农药被检测出,这是由于周围其他作物喷洒农药后经其他途径传播到茶园中对茶叶造成影响[2]。

3乌龙茶、花茶农药残留量较其他茶叶高的原因3.1乌龙茶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一般与红茶、绿茶等茶叶之间有一定的差别,乌龙茶是采摘一芽三四叶的芽梢进行加工,由于叶龄较老的叶片中含有的农药成分更高,因此乌龙茶中含有的农药残留成分也比采摘较鲜嫩茶叶的红茶、绿茶更高。

3.2花茶花茶由茶叶和香花两个部分组成,其农药残留需从茶叶和香花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除茶叶中会有一定的农药残留外,香花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农药残留,如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甲胺磷和三氯杀螨醇等,且香花中一般农药残留量较大、导致花茶中存在大量农药残留。此外,花茶所用的茶叶大多数是夏茶、秋茶,这两种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本身就较高,会进一步加重花茶中的农药残留[3]。

4乌龙茶、花茶中农药残留的解决措施

4.1从茶叶生产方面解决为有效减少乌龙茶、花茶中的农药残留,需从我国茶叶生产方面进行干预。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应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可通过天敌杀虫等方式解决虫害问题,贯彻落实“综合防治,防重于治”的茶叶生产防治方针。尽可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改善茶叶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减少各种化学农药试剂的使用。茶园选址时尽可能选择远离需大量使用农药的农田,避免周围农田的农药通过水、土壤及空气等传播介质传播到茶树中,有效减少间接农药残留来源。在香花的种植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尤其是各种剧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在种植的过程中将农药的使用重点放在香花病虫害的防治上,仅在必要时使用农药,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特定的高效农药进行治理[4]。

4.2建立健全茶叶质量保障体系由于茶叶出口不是成茶直接出口或原叶出口,需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工,需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茶叶和香花的种植生产、茶叶加工、茶叶包装以及最终的销售等环节。在茶叶和香花种植生产过程中需普及相关科学知识,要求种植者和工作人员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农药喷洒方式,尽可能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随着各国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的进一步升级,必须创新和提升茶园种植和香花的种植技术,积极宣传和普及新知识、新技术,尤其是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此外,需加强对当前茶厂卫生条件的管理和整顿,提高茶厂生产的卫生条件[5]。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应对茶叶和香花种植区的农药使用以及土壤、水源、空气中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禁止茶农、花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高毒性农药或禁用的高残留农药。质量监督部门应对茶叶、香花的卫生质量进行抽查,尤其是茶叶的农药残留情况,对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不允许销售和上架,对质量达标且优质的茶叶加大支持力度[6]。茶叶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生产基地,对生产基地的茶叶和香花种植、生产、加工进行科学管理,使茶叶生产质量复合标准[7]。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在茶叶生产及销售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但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我国茶叶尤其是乌龙茶、花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农药使用的管控力度,建立健全茶叶农药使用体系,针对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方法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质量。

作者:武卫影 辛国贤 单位:巨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北天山食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茶叶工业论文2

在长期无公害茶叶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农业化肥本身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环境污染,同时茶叶本身的卫生质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逐渐的提升,高质量的无公害茶叶本身也受到多方的关注和青睐。无公害茶叶主要是指不含有任何污染物质的茶叶产品,即使内部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质,但是所有的含量都会低于国际的相关标准。种植无公害茶叶不仅可以有效的保障茶叶本身的质量安全,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当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突破绿色的避雷要求,这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质量提升的一项主要途径,是现阶段我国茶叶市场发展的亮点。在此基础上,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标准也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主要问题。

1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产地环境选择不当在当前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高质量无污染的产地环境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对无公害的茶叶产地环境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认识,加之对于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质环境等相关的指标监测费用较高等相关的因素,导致无公害茶叶的种植选址难度有所提升。为此在当前的生产种植管理工作中,部分的无公害茶叶种植选址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无公害茶叶的产地标准进行种植管理,导致少数的产地环境要求不能达到无公害茶叶种植的相关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茶园临近公路或是居民区,由于汽车尾气、生活煤气等相关废气的影响、公路扬尘等问题,都会导致茶叶本身内部的有害元素出现超标的情况。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可知,个别的茶园临近城镇,茶园附近也有一定的垃圾场,导致大气、灌溉水以及土壤环境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茶叶的基础品质。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知,城市附近的茶园土壤含铅量相对较高,收入天然的环境土壤本身的重金属相对超标,甚至高于一些废气污染的相关区域。其次还有部分的茶园临近矿山或是工厂、水泥厂等等,都会导致茶园土壤内部的有害元素出现超标的情况。少数的茶园临近农田、菜地等等,茶叶往往也会受到间接的污染,一方面由于受到农药残留物的影响,可能随着茶园用水转移到茶树的新梢;另一方面稻田农药在施工的过程中挥发,也会导致各种附近茶园农药残留相对较高。即使一些远离城市、居民区或是矿山的茶园,虽然有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场所,但是茶园本身的产地环境质量相对较低,经过了监测分析后,也不能有效地明确土壤环境是否会含有一定的有害元素,这些有害元素是否会呈现超标的情况。

1.2生产管理不规范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管理主要存在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工作之中,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限量的控制管理以期寻找更好地代替产品,有效的实施茶叶内部的清洁化加工管理。科学合理使用相关的农药、化肥等等,都会有效地降低茶叶内部的农药残留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因此实施茶叶的清洁化加工管理是现阶段无公害茶叶加工生产的核心任务。但是在具体的生产管理工作推进中,仍旧存在各种生产管理的问题。首先农药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始终存在,国家技术监督管理单位对于相关的茶叶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无公害茶叶样品进行监测分析,在其中都发现了一定的农药残留,不合格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无公害茶叶农药超标的情况。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管理部门对于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更加的严格规范,也制定出了新型的茶叶农药残留相关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也增加了多样化的检测农药方式。为此有效的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减少农药残留已经是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项主要问题,安全规范的使用农药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意义相对较大。当前我国茶叶在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工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防治方法相对落后。虽然人们对于化学防治技术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实际操作落实中的相关技术手段仍旧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在农业供需配套不足方面。农户在实施购买的基础上,供选择的农药产品种类数量相对较少。

农药选择方式以及使用方式有所缺失,农药品种选择不符合相关规范,使用科学性不足,在防治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使用量超标,也不重视安全间隔,因此就容易形成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很多茶农在进行生产管理工作推进时,没有按照要求使用农药,因此滥用农药的问题时有发生。农药盲目配置问题时有发生。少数的茶农认为,多种农药的混合使用所产生的毒杀效果是累计产生的,对于农药作用方式并没有相关的了解认识。大多数的茶农并不了解农药的作用方式,错误的对相关的农药使用效果进行判断。若以现阶段杀虫剂的实际工作质量和击倒效果来评价相关的质量优劣性,偶尔还会存在规范使用性不足的现象。大多数的茶农在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时,仍旧只知道使用化学防治的方式进行统筹,很少使用农业、物理以及生物的方式进行综合的防治管理,且不知道如何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只是观察别人使用农药,自身就使用农药。其次就是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茶农本身对于安全使用农药的基础意识以及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就较为淡薄,只关注茶叶的外表形态,对于内部实际品质的了解有所不足,任意的提升农药的实际浓度和相关计量的大小。但是现阶段无公害茶叶生产本身没有专业性的管理人员,茶农缺乏茶叶管理质量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意识。在面对茶叶产量不足、质量不高、短期经济收入和茶叶质量安全等问题时,部分的生产人员只关注到短期的经济收入,忽视了茶叶实际的安全质量。三是生产经营的实际渠道相对混乱现阶段的农药市场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很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没有构建较为明确的进货渠道,对真假农药或是违禁农药混淆不清。农药生产经营的规模相对较小,分布较为散乱,从业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农药经营主体的规范性缺失,虽然相关农药管理工作要求之中已经对农药的经营单位进行统筹管理,但实际上仍旧有部分的经营者是通过个体承包或是转包实现经营的,农药经营行为的规范性缺失,部分经营人员只关注经济收益,对于农药的售卖没有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也对农药的质量和生产情况没有系统的统筹分析。销售管理行为不当,销售过期、失效农药的行为时有发生,市场上也会出现少部分没有农药登记管理相关证书的行为,或是擅自扩大作物适用范围的相关情况。最后是相关的监督监管行为不到位。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茶叶产品本身的农作物残留的检测管理工作能力不足,对于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实施及时的检测分析,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没有实现明确的规范,也没有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支撑,对于农药市场监督管理的工作力度力有不逮,茶农对于农药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

1.3施肥管理工作不到位在进行化肥的施肥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原料本身、矿石本身存在较大的杂质以及生产工艺本身存在的污染状态,化肥之中经常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重金属元素或是有毒的有机化合物质,化肥使用之后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积累,逐渐的为土壤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通过植物本身的吸收和收集处理,在经过一系列的流转之后危害人体本身。现阶段在进行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中肥料使用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极分化较为严重。部分茶园施肥的肥量往往过重,尤其是一些生产效益相对较好的茶园,施肥的质量往往会超出茶树本身的实际用量;而有部分茶园本身则会因为施肥不足或是不均衡的问题,导致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质量相对较低。相关的研究人员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观察可知,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种植中有机物质含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无公害茶叶与低质量的无公害茶叶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高产的无公害茶叶土壤本身的有机物质以及各种基础的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中产的茶园本身的多种有机质含量也会高于低产的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当肥料之中所存在的多种金属元素相对较高时,往往就会导致无公害茶叶生产质量相对不足,为此在当前的综合管理基础上,要平衡不同土地环境下的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环境,优化配置各种肥料,以保证无公害茶叶生产满足实际的需求。

1.4茶叶加工规范性缺失在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工作推进过程中,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工作多以分散、小型农户为主,这些茶厂很少存在相关部门之间的批准,其他的区域环境内部也会出现此种现象。这些无公害茶叶自营生产厂家本身的生产环境相对较差,卫生基础条件不符合卫生管理单位的相关要求,更有甚者茶农并不按照相关的茶叶加工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加工处理。例如并不会对家中饲养的家禽等进行隔离。因为生产加工的环境有所限制,茶厂内部往往会存放其他物品,各种有害生物在其中肆意活动,卫生质量不高,容易导致微生物的污染问题产生。另外从事现阶段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包装处理,往往也会因为生产人员本身的身体健康问题导致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产生。无公害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注重产品本身的卫生,经常会混入泥沙等相关无机杂质,这些含量的增加,若是超出相关的标准要求,加之缺少一定的灭菌手段,往往也会导致茶叶的微生物含量相对较高,对于整个茶叶的生产出口带来较大的损失。精加工的茶叶没有含有相关的杂质,就会导致茶叶本身的灰分相对较高,若是超过了相关的规范要求标准,加之没有有效的灭菌管理措施,就会导致无公害茶叶的污染,加之生产过程中包装材料的清洁度不高,就会导致有害污染物质的产生。

1.5缺乏对于茶叶之间的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在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精准的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产环境质量、生产过程无害化以及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管理。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以及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仍旧不足,往往也会存在多种问题。茶叶的经营体制多数都是一家一户实施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种植以及加工管理,加工的茶叶再通过交易市场进行销售,经过一般销售用户的操作转售给其他的茶叶公司,最终通过现有的销售网络或是营销措施销售给消费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导致无公害茶叶的溯源性较差。出现问题之后相关的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地对无公害茶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另外对于一些不合规使用农药的茶叶产品,一般都要等到问题出现之后,才能进行处罚,缺少事前制约管理工作模式的有效改进,执法管理单位对于广大用户难以实施系统化的监测分析管理。在整个茶叶的交易市场环境之中,缺少必要的检测管理工作以及检测仪器,茶叶的生产管理人员对于无公害的茶叶检测分析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手段。

2对于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的建议与对策

2.1优化现有的产地选择为了有效地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质量,就要选择无污染的茶叶生产管理基地对于无公害茶叶进行生产管理。对于一些新建的茶园,应当对现阶段的产地环境条件以及选择基地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以规避种植区域范围内的矿山、医疗机构等等污染源。同时也要判断水源、土壤、大气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的主要管理工作标准。无公害茶叶园区也应当远离公路、工厂、城镇等等。在茶园的周边种植防护林、隔离区等等,继而有效的改善无公害茶叶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也有效的防止不良的空气环境向茶园内部进行移动,减少茶园本身所存在的沉降物污染。尤其是距离一些重大污染区相对较近的茶园,植被的管控更是整个茶园内部建设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对于废弃物的实际污染效果相对明显。当然,对于基地环境要进行环境的监测分析以及评价管理,实施经常性的环境监测分析以及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工作要求进行综合防治,有效地规避可能存在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2.2强化农药管理以及科学用药综合防治认真有效的宣传落实农药管理的相关制度法规,依法按照相关的农药管理工作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农药管理工作体系,提高现阶段执法管理工作队伍的基础素质。有效的强化内部队伍征地管理以及农药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管理,继而有效的推进农药残留监督控制管理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农药管理工作水平,规范化使用各类农药。同时强化病虫害的预测报警机制构建,合理的使用各种农药产品。

2.3构建合理化的施肥机制施肥是保证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也是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质量的核心。为了有效的提升无公害茶叶种植工作质量,作为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现有的管理工作机制的前提下,全面的分析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的统筹分析规划,无公害茶叶的农药施肥工作机制,以保证不同区域环境下的无公害茶叶园区都应当实现合理化的施肥控制,有效的削弱不同土壤环境的无公害茶叶种植差异性,实现无公害茶叶质量的提升。

2.4建立健全无公害茶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在现有的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国内无公害茶叶监督管理工作力度不足导致的。为了有效的加快无公害茶叶监督管理工作推进,首先管理单位应当统筹无公害茶叶种植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监督管控的各个项目任务。对于无公害茶叶的不同生产加工环节都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无公害茶叶管理工作机制,以保证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符合相关的管理工作要求。其次各企业在进行无公害茶叶的产品收集过程中,也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制定明确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查,一方面保证无公害茶叶的质量符合标准;另一方面确保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符合要求。

3总结

高质量的生产管理工作技术,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种植生产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质量,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环节的全面控制和综合分析,相关的管理人员就需要在现有的管理工作基础上,对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统筹分析,有效的明确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落实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内部统筹管理,有效的规避在现有的管理工作技术影响下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工作质量,削弱由于不必要的管理因素导致的生产质量问题。

作者:许燕 孙云南 陈洪云 朱兴正 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叶工业论文3

1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着眼于我国全局发展的重要部署。针对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变化、新的城乡关系的形成,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更好的服务“三农”,能够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而茶叶产业作为我国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1.1我国茶叶产业的分布情况中国是茶叶大国,也是国际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与消费国。多年以来,我国茶叶的种植量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也在全球的茶叶产业体系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目前,我国茶叶种植分布地域较广,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及自治区,包括1000多个县。我国的茶叶生产也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包括江北茶区与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等。不同区域生产的茶叶种类不一。江北茶区主要是我国长江以北的茶区,以产绿茶为主,包括陕西、山东、河南、皖北等地。江南茶区则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与出口区,包括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等地,生产黄山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等多种茶类,其历史与名气俱佳。西南茶区则以云贵地区及川藏地区生产的红茶、普洱、绿茶为主,是我国的古老茶区。华南茶区则包括两广、台湾、福建等地,是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的主要产区。不同区域资源条件的不同,使得我国茶叶产业种类丰富、品类齐全,对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2我国茶叶产业的生产现状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茶叶组织以及茶农不断兴起,茶叶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无论是茶叶产量还是产值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长。截至2018年,我国茶叶产业的生产面积已经达到了将近3000公顷,茶业总产值也到到了2000多亿元。近年来茶叶产业规模的增长也带来了我国茶叶产业结构的变化,红茶、黑茶、黄茶、白茶以及绿茶、乌龙茶的茶叶产量占比结构都在不断优化。

1.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手段在于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农业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浙江安吉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县,福建、云南、安徽紧随其后,也纷纷出台了扶持茶叶产业的政策,通过茶叶产业的发展来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2018年以来,我国各区域大力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推动品牌茶企的发展,带动茶叶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二是,通过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三是,通过挖掘茶文化,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四是,通过推进生态建设,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推动专项服务的发展,创新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以上举措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茶叶产业带动我国一二三产的发展融合,以生态茶叶、观光茶叶、集约茶叶等为代表的现代茶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2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茶叶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随着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消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安全无害的绿色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对茶叶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助力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茶叶产业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比如在茶叶出口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地区产业的生产与加工技术较为落后,茶产品难以达到出口标准等问题。还有些地区产业的农残检测不达标,影响出口。也有些区域盲目追求生产数量,忽略了生产质量的提升,最终影响茶叶产业的发展。此外,很多区域茶叶的同质化种植程度高,导致茶叶生产缺乏特色,最终影响乡村经济的发展。

2.2茶叶产业生产效能较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主要的茶产区都在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比如我国云南、安徽等区域,近年来茶园面积在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各区域也在不断提升茶叶生产技术,提升茶叶生产的单产量与总产量。但由于各区域对茶叶产业的重视力度不均,仍然存在着茶叶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部分区域茶叶产业单产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的不仅是当地政策对茶叶产业及茶叶生产水平的不重视,也反映出很多茶农对过去传统的茶叶种植与生产经验的依赖。另外,茶叶的制作利用率较低,能耗较高。比如部分区域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传统的茶叶制作技术,焚烧多、污染多,对茶叶原料的浪费也大。总体而言,茶叶的科技化及标准化程度都还不够,不管是在种植环节还是采摘及后期的加工环节,技术化及标准化都不够,无形中提升了茶叶产业成本,对茶叶产业发展不利。

2.3茶叶产业发展缺乏品牌意识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从而使得部分区域部分茶叶的品牌价值偏低,缺少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比如云贵地区,贵州省的知名茶叶毛尖的品牌价值相较于同年度的云南普洱茶的价值明显偏低。相较于各区域不断增长的茶园面积,不断增长的茶叶产量,茶叶品牌价值的提升十分缓慢。一方面,很多区域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缺乏品牌意识,导致茶叶产业很难通过品牌来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很多区域的茶农及茶企还是缺乏市场意识,因此忽略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创造品牌价值的重要性。

2.4茶叶产业发展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很多茶产区注册了一系列茶企以及茶业合作社等,这说明了茶叶产业发展之快。但是在众多注册的茶企及茶业合作社中,部级的龙头茶企,省级的龙头茶企,以及市级龙头茶企的数量和比重依然不够高。尤其是部级的龙头茶企依然十分稀缺,这将影响乡村振兴过程中龙头茶叶企业对市场的带动能力的发挥,对推动乡村茶叶产业的整体发展不利。且很多区域依然缺少具有高技术水准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从而导致区域整体茶叶产业加工水平不高。

2.5茶叶产业融合价值不足在茶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茶叶产业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区域茶旅融合所发挥的价值不足等问题。一方面,很多区域仍然以茶叶生产和销售为主要经济来源,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没有很好地拓展延伸,没有很好地与其他二三产业,比如茶叶文创、茶叶加工以及茶文化旅游等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即使茶叶与二三产业融合,但是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很好地利用茶叶产业资源,挖掘茶叶景观、茶叶活动与茶叶文化及体验活动的优势,开展茶文化旅游经济。即使开发了茶叶产业文化旅游的区域,也存在着对茶文化挖掘力度不够,对茶旅游体验活动的开发流于表面等问题,很难让游客深入参与并了解和体验茶文化活动,最终难以助力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产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质量不高、生产效能较低、缺少品牌意识及龙头企业带动、与二三产融合不足、茶叶产业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以上问题。3.1把握时代机遇,推动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党的重要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效益较高,是振兴

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此外,茶叶的种植有利于缓解当地环境问题,茶产业是一种具有生态效应的产业,宜大力发展。而且茶叶本身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能够承载乡村当地文化与风土人情,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区域应该把握好机遇,大力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3.2注重产品质量,推动茶叶产业生产增效一方面,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规范茶叶的质量,建立标准化的茶叶质量体系。具体而言,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提升茶叶的整体质量。另外,根据国家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进行茶叶的生产与加工,降低茶叶农残,提升茶叶的绿色无害水平,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同时,不断推进茶叶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控以及对茶叶市场反馈的监管。还可以通过技术研发等手段,以及改良茶叶种植的土壤、水分环境等标准,提升茶叶本身的品质,比如茶叶的口感、品相等等。另一方面,针对茶叶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效能低等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茶园的生态环境,比如修建水塘、种植观赏植物,推动茶园的良性发展。加强对茶叶的收购,也有利于提升茶企的生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茶叶浪费,提升茶叶的单产量。推进茶叶的机械化生产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茶叶产业生产效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茶叶生产,也是提升茶叶生产效能的重要途径。此外,各区域还应该不断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强茶叶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加强茶叶制品的开发,提升茶叶产业的生产效能。只有提升茶叶的生产效能,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民增收,进而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3.3加强品牌意识,提升茶叶产业品牌效应各茶叶的生产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比较容易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品牌,增加茶叶的附加值,从而有利于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不管是茶农还是茶企还是茶叶机构,都应该加强品牌意识,提升茶叶产业的品牌效应。具体而言,可以改变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生产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的绿色、有机、优质的茶叶产品,减少农药等使用,创建有影响力的具有原产地特色的绿色茶叶品牌。另外,可以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不同特点进行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提升茶叶产品的市场满意度,提升品牌价值。同时,还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叶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赋予茶叶一定的文化属性,从而提升茶叶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除了针对产品本身外,茶农或茶企还可以结合销售环节,打造茶叶品牌。比如通过举办茶叶主体活动,引发公众关注,从而产生品牌效应等。或者将品牌打造与茶叶的推广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茶品牌,引领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等。

3.4壮大产业发展主体,提升产业龙头效应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部级、省市级龙头茶企数量及质量不足等情况,各区域应该在日常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对龙头企业的培养意识。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茶叶的品质来提升产业品牌的价值,从而提升茶企的知名度,增强茶企的影响力。另外,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产品的研发,以满足市场上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提升茶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茶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各区域要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茶叶产品,提升产业龙头企业的独特性及在同质化市场中的差异性,带动茶企的发展。此外,还需积极推进茶企的更新与改革,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增强龙头茶企的竞争力,从而壮大茶叶产业的发展主体,带动整个产业的良序发展。

3.5加强茶叶产业带动能力,提升茶叶产业融合价值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属性,同时茶叶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茶叶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局限于以传统的茶叶的种植、生产和销售为主,还应该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比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一方面,各区域应该加强对当地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的挖掘,比如区域茶叶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并将其融合到茶叶产业之中,提升茶叶产业的知名度,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充分挖掘当地茶文化的特色与精髓,将茶叶产业与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多样的茶文化活动,开发丰富多彩的茶文创产品,营造沉浸式的茶文化体验,让茶文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包括旅游、电子商务、茶叶加工、茶饮商业等等,推动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茶叶产业当地政府及相关组织还应该加大对区域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多种媒介传播茶文化相关内容,提升乡村茶叶产业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参与体验,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还可以通过茶艺大赛、茶艺表演等以茶叶为主体的活动或大型项目来吸引游客的关注,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当然,在发展二三产业过程中,还要加强茶叶产业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区域整体服务水平,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3.6加大人才培养,反哺茶叶产业发展在发展茶叶产业过程中,各地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茶叶产业人才的培养与重视,加强对茶叶生产的技术指导,尤其是针对茶农的技术指导等,提升茶叶的质量与茶叶产业的生产水平。另外,还应该加强对茶叶产业相关的研究人员的重视与培养,鼓励专业人员加强对茶叶的科学研究,加强对茶叶生产技术、茶叶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带动茶叶产业的创新与整体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产业合作,比如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入,带动茶叶产业就业,提升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激发茶叶产业的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4结语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应该充分把握时展机遇,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针对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茶叶质量,增强茶叶产业的增产增效,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的品牌意识,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茶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大茶叶产业的人才培养,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志尚.从世界贸易供需谈中国茶叶国际贸易[J].福建茶叶,2018(04):44-45.

[2]王亚.乡村旅游中休闲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J].福建茶叶,2018(03):128.

[3]田爱国.贵州省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7(02):34-41.

[4]莫怀鸿.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6(06):1051-1056.

[5]贺文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省洞口县的调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05):58-70.

[6]李欣,黄月玲,韦俊峰.布央侗寨茶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模式[J].茶叶通讯,2019(01):131-134.

作者:王娜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