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播音主持研究

时间:2022-12-14 10:59:32

摘要:播音主持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播音主持的要求也比较高,播音主持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要具有优秀的道德情操,可以达到播音主持的艺术水准。

关键词: 播音 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研究

播音主持研究1

经济在快速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使得文化产业取得了迅速的进步。播音主持工作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让受众真正地感受到播音主持的魅力,使播音主持工作可以真正经受起时代的考验。通过对播音主持工作内容的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诉求,充分彰显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

一、播音主持中的艺术魅力

对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探索,有助于从业人员整体认知自身工作要求,拓宽思路,科学发掘工作美感,为后续业务能力的稳步提升提供了方向性引导。在实际生活中,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属于语言传播信息方面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彰显出语言的艺术魅力。语言艺术的表达形式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给予语言的节奏性和情感性,第二种就是对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播音主持语言上的丰富,可以进一步彰显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拉近播音主持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使播音主持和受众之间能够进行频繁的交流,有利于受众更容易接受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形式。播音主持简单来说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和音乐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彰显出播音主持工作的艺术魅力,可以加强播音主持工作和音乐之间的联系。针对于诗朗诵和主持节目,如果缺少了音乐的配合,就会使得播音主持工作的艺术魅力减少。播音主持和受众之间主要是通过听觉的形式建立了桥梁,通过音乐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播音主持所表达的语言形式就像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语调和节奏,可以带动受众更多的听觉享受,让受众真正地热爱上播音主持艺术[1]。播音主持的节目当中搭配适当的音乐,可以对整体的节目起到衬托作用,有利于播音主持更好地对语言艺术进行表达。音乐可以拉近播音主持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带给听众更加真实和愉悦的感受,进一步带动听众进行主动收听,也为播音主持未来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培养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于播音主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播音主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播音主持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播音主持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站在欣赏的角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播音主持需要将艺术和音乐进行充分结合,为自己的播音形式打上鲜明的标志,朝着一定的目标提升专业水平,使自己可以有别具一格的工作风格。

(一)将艺术魅力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播音主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对信息进行传递,情感可以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主要的价值都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形式而产生的。播音主持在字里行间都应该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在播音的过程中要讲求细节,采取适当的播音方式,才可以充分发挥出语言的魅力。播音主持在播音时,需要让语言更加淳朴自然,掌握语言独特的魅力以及播报时独有的韵律。播音主持工作最终是来源于生活,播音主持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不能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对节目进行播报,要学会贴近生活,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让观众可以感受到播音主持工作的魅力,也可以让播音主持保持自身淡雅亲切的风格[2]。针对不同的播音主持内容,播音主持需要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果是新闻时事类的播音内容,播音主持就需要秉持严谨和客观的语言风格,如果播音的内容是比较贴近于生活民生之类的,那么播音主持可以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地幽默和生动一点。根据不同的播音主持内容,对自身的语言播报方式进行调整,可以让听众更容易接受所播报的内容,也可以真正地发挥出播音主持工作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以便于可以自如地应对各种各样的播报内容,选择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内容进行传播,也可以增加一些修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播音主持的文化水平。播音主持需要具有幽默机灵的表达形式,可以灵活地根据内容对语言播报方式进行调整,不同的节目类型要求播音主持具有特定的语言表达风格,这对于播音主持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3]。如果是综合娱乐类的播音内容,播音主持就要采取一些幽默的语言表达形式,烘托节目的氛围,让听众可以逐渐放松下来,也可以从根本上发挥出播音主持工作的艺术魅力。

(二)将艺术魅力与语言形态相结合不同的播音主持节目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风格的节目对于播音主持的播音方式也具有不同的要求,观众对于播音节目的第一直观印象就是播音主持的外在形象,故此,播音主持对于观众在收听节目过程中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播音主持的语言方式,主要是通过播音主持的外貌和神态来表现。除此之外,音乐也会对播音主持的播音风格起到辅助作用。播音主持在工作过程中,形象要端庄得体,外在形象也会影响到观众的收听效果,也是彰显出播音主持风度和气质的重要途径,可以进一步通过播音主持的声音,发挥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可以进一步加深听众对于播音主持的节目印象。除了做好语言形态调整之外,从节目本质来看,艺术魅力来源于内容输出效果,基于这种内在联系,播音主持在日常工作中,应当调整思路,积极参与到内容节目播报工作之中,通过更加贴近内容、走进生活等方式,将自身放置于相关情景之中,才能够有情感地进行内容播报,才能够真正感染听众,也才能够全面发挥出播音的艺术魅力。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广播播音主持在节目播报过程中,应当采取更加务实的方式,通过基层走访、基层调研等方式,对不同的节目播报对象产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传播学规律,对节目播报信息做好二次加工,通过信息的汇总、整理以及呈现,满足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例如在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播音主持应当针对节目的主题,深入做好信息发掘工作,通过现场采访等多种路径,及时掌握不同群体的诉求,将新闻的焦点聚集到社会民生问题,在帮助群众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使得节目播报更具社会价值。借助内容丰富以及提升,为播音主持创造出更多的空间,便于其利用节目素材,进行自我能力发挥,实现节目艺术效果。

(三)将艺术魅力与语言情感相结合人们在收听播音节目的过程中,情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形式,故此,播音主持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艺术特点。播音主持在主持的过程中要做到情感丰富,和观众在情感上达成一定的共鸣,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播音主持需要具有自身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播音风格,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需要具有不同的播音风格。播音主持的外在形象和语言的表现形式,都可以为信息的传播起到辅助作用,充分彰显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需要对语言进行形象的表达,将播音的内容和播音的形式,以及相应的情感做好融合处理,确保可以发挥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自身需要具有外在的形象,培养对于播音艺术的修养,通过对艺术进行创新和调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播音方式,成为更加优秀的播音主持[4]。优秀的播音主持需要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紧跟时代的发展,不乏对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创新,充分彰显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

(四)将艺术魅力与节目技术相结合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广播播音主持在节目播报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的节目播报方式,受到节目播报形式的局限,无形之中,造成播音主持路径单一,感情表达以及艺术魅力呈现不佳,最终导致节目播报效率不高、节目播报内容不完整。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持续增强广播媒体节目播报工作的效能,科学发掘艺术魅力,在节目制作以及播报过程中,应当发掘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为切入点,为艺术魅力的发掘奠定坚实技术基础。例如播音主持应当积极做好节目技术整合优化,借助技术优势发掘播音艺术魅力。创新节目播报工作手段,通过节目播报方式的持续性优化,实现节目播报工作成效的改善。具体来看,广播媒体应当做好技术层面的升级,将大数据技术、5G通信技术引入到节目播报工作之中,组建全新的技术模式。例如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播音主持在节目播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一段时间内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汇总,播音主持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各类信息,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信息的二次筛选、处理,以更好地提升信息的价值,为后续节目编辑、制作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内容支撑,增加了受众与广播节目之间的粘度,实现艺术要素精准发掘。同时,考虑到信息变化速度较快,主持人在节目播报工作完成后,往往需要快速进行节目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5G技术,实现远程化的信息采集,通过现场与后台的联动,在确保信息快速获取的同时,也逐步加快了资讯加工处理周期,避免了额外费用的产生,对于广播媒体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同时在5G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支持下,播音主持可以走出演播室,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为受众提供最为真实的信息以及最为真挚的感情,实现其艺术魅力。艺术魅力的发挥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求播音主持调整自身艺术理念,创新播音方法,实现播音实用性与艺术性全面兼顾。为达到上述要求,播音主持通过与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根据系列评论以及反馈意见,有效调整播音方法,以此为契机,定向发掘播音艺术魅力,确保播音艺术价值全面呈现。同时利用播音技术,做好播音收音、降噪等处理,通过技术介入,消除干扰因素影响,持续提升播音效果,为艺术魅力的呈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对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体会

学习播音主持关于艺术概论方面的课程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对于播音主持的基本素养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在学习一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之后,需要彰显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需要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进一步将艺术魅力和播音主持专业内容进行结合。播音主持自身的魅力是由多种元素共同构成的,并不仅仅是由一种元素所组成,需要经过系统性的设计和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考虑到播音主持艺术魅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艺术审美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内涵和具体的构成,进一步分析优秀播音主持的这种魅力,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性举措,定向提升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在综合各方面因素之后,既可以对播音主持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播音主持风格,打造受观众喜爱的广播电台栏目。播音主持并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述,更重要的是结合时代的发展,拉近自身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对话形式。单一的语言独白并不能真正展现播音主持的魅力,需要在多元化风格浪潮当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系统性的播音主持知识。人格魅力和节目的魅力是互相融合的,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播音主持语言的表达和整体态势的描述都是播音主持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以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播音主持工作。语言的流畅度、声音的辨识度、语态的合理调整,这些都是播音主持魅力的组成部分,只有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调整,才可以形成独特的播音主持魅力。同时,播音主持魅力的呈现,有赖于内容发掘与感情培养。基于这种内在逻辑联系,在整个播音主持职业规划过程中,应当调整思路,认真做好内容创新,开展系列采编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厚植节目优势,为播音主持提供更多空间,使其可以利用自身素养,积极寻找感情契合点,实现节目感情要素发掘以及呈现,通过感情媒介,激发起听众的共鸣,在确保播音节目效果的基础上,发挥播音艺术魅力,促进播音主持职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结语综上所述,播音主持工作不仅仅是播音主持进行语言独白,更重要的是结合语言艺术和形象艺术更好地将内容呈现出来,基于这种目标定位,在整个播音节目制作、技术选择、技能提升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工作,切实发挥艺术价值,传达播音主持自身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需要提高自身的主持水平,经过实践对经验进行总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

作者:谢非 单位:烟台广播电视台

播音主持研究2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但语言一边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同时规定着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和边界[1]。可以说,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与世界产生连接的重要桥梁。语言分为两种客观存在的形式,有声语言(简称口语)与书面语言。习得语言也成为每个人开始接触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幼儿期是人生学习语言的最初和最佳时期,也是最敏感时期,是孩子言语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2]。其中,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是幼儿最直观的模仿范本,故幼儿教师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口语》(下文简称《口语》)作为研究幼儿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旨在指导学前专业学生运用规范的教学语言,逻辑清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与幼儿进行互动,同时,能通过语言给予幼儿启发与鼓舞,对幼儿的成长和认知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一、开放融合:播音与主持艺术融入《幼儿教师口语》的必要性

《口语》课程要求学生达到“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能较好地运用语气、语调、节奏、重音、语速表情达意,并使用得体的体态语;培养良好的语感;能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对儿歌、儿童诗和儿童故事进行讲述”的能力目标。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与学生反馈意见,发现学生在完成《口语》课程的学习后,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普通话及基础语言部分仍出现发音问题,如吐字归音、声调、轻重格式等。二是对儿童作品缺乏深入理解,难以运用节奏、语气、语调等技巧生动形象地完成作品的表达。三是辅助口语表达的态势语运用不足,导致口语表达缺少大方自然之感,四是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使用符合幼儿心智特征的流畅口语进行表达。而此类现象的出现则归于学生受方言影响较重,年纪较轻、理解能力与经验不足,羞于表达,缺少表演机会与场景等原因。而播音专业注重声、台、行、表等基本功的训练模式,无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帮助,有助于辅助和发展《口语》课程建设。同时,使得语言学习能够保持开放的学科态势,互相汲取优秀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对幼儿实施体、智、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幼儿教师能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进行美的启蒙,开启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历程。语言美作为感受美的直接形式,能够让幼儿在教师的口语表达中充分感受普通话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产生对普通话的认同与热爱。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则是造就一批有着高度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有声语言传播造诣,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艺术评价系统完备的媒介人和有声语言创造者[3]。对比两种不同的要求,可以发现:播音专业既能以强大的社会责任为《口语》课程“树立教师职业素养,用语言关爱学生、以爱促言,以爱促长”的情感目标做出贡献,又能利用优美的有声语言,进行师生间的传播,真正落实“两代师表”。播音专业与《口语》课程的交互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学科互助的开放态度的具体实践,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理念的探索和改革的有力践行。秉持着开放的理念,方能突破传统知识体系疆界,跳出专业壁垒和舒适圈,进一步推动学科的联结与创新。随着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心转移,文字改革逐渐淡化,推广普通话成为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说好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也应从幼儿开始培养。《口语》作为培养幼儿教师口语表达的专业课程,不仅影响着新青年的口语表达,更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国家推广普通话事业起着深远作用。

二、相倚为强:播音与主持艺术融入《幼儿教师口语》的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重叠性

《口语》课程与播音专业教学内容都涉及基础语言部分与文学作品的演绎,即朗诵与表达的训练;教学目标也都涉及了“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础知识”“运用语气、语调、节奏、重音、语速表情达意,并使用得体的体态语”“培养良好的语感,掌握朗读、朗诵的一般技能技巧”等内容。相较而言,播音专业在教学上,从以下三个层面展现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一是规范性。大众传播的社会性,要求播音主持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层面,具有共同语的规范水准和传媒语言的专业水平。二是技术性。无论是播音用声的清晰、圆润、持久、自如,还是“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创作要求,都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三是艺术性。播音既是语言传播的工作,也是语言传播的艺术[4]。上述三个层面无疑是对《口语》课程基础性表达的加持与补充,以开放的态度,取之所长,便可使《口语》课程更加专业与规范。(二)即兴表达与课堂教学的交互性美国学者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被视为“情景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表演”是指个体持续面对一组特定观察者时所表现的,并对那些观察者产生了某些影响的全部行为[5]。播音专业在观众面前输出观点、传播信息的表演,在教学中展开“即兴表达”的训练。幼儿教师在幼儿和家长面前表达理论、传播知识也可以被称为一种表演,在教学中则对应为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二者都是在公开场合、面对大众进行口语传播的行为,换言之,二者无论在表演的实操过程中还是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都具备高度的相似性,具备交互的可能。同时,播音专业的即兴表达训练,更注重语言逻辑的建构与对随机问题、多元信息的处理,可以为《口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对培养幼儿教师的表达逻辑和处理课堂突发状况的语言运用效力显著。敢闯、敢试的精神引导着《口语》课程,开放创新,接受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多元融合,方能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立有一席之地。

三、兼容并包:播音与主持艺术融入《幼儿教师口语》的实践性

(一)克服面子,放开表达《口语》课程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前教育学生在表达时抹不开面子。所谓面子,可以理解为人们彼此如何交往并由此产生“别人如何看我”的问题。《口语》课程进行表达训练时,学生面对自己的同龄人或师长表演时,常常会害怕他人觉得自己的表达很幼稚甚至可笑。戈夫曼将舞台、戏剧的相关场景嵌套到社会语境中。同理,学生在口语表达时也面临着一个舞台、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学生在表演时,更加注重“观众”给予的反馈,而不是自身表演如何。过分注重“面子”的表现,影响了学生的放开表达,进一步影响学生在语言表达时的状态。另外,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也导致了上述现象。播音专业基于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与性格特征,进行教学的设计与编排,通过《戏剧表演》、形体表达、上镜等课程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放下“面子”,放开对自我管理的束缚,能够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与表演的乐趣。《口语》课程可以通过借鉴其教学课程,创新基础语言部分的课程训练,在每节课前加入自我分享的即兴表达环节,让学生适应在公开场合的独立表达;也可重构儿歌表达、故事演绎等模块的课程训练,进行“声台形表”的综合训练,融合态势语、口语进行综合式的开放表达,实现从“说”到“演”的跨越,让儿童作品更加丰满。

(二)重构前台,创设环境前台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前台又可以分为“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6]。只有二者共同实现,才可能成就一场完美的戏剧,因此要将前台与戏剧的关系“投影”到课程教学中。本文认为《口语》课程缺乏一个沉浸式语言环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完全投入语言、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和角色中,放开自我进行儿童剧、诗歌等语言作品的演绎。“舞台设置”,包括舞台设施、装饰品、布局,以及其他布景和道具的背景项目。离开了舞台设置,表演就无法进行[6]。播音专业的教学中,上镜课通过真实的节目录制训练对象感、交流感;表演课通过排演戏剧训练情绪感染力和情景再现的能力……不同课程所创设的“舞台设置”清晰明确,故学生能通过课程,投入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需要表演的“前台”放开自己。然而,《口语》课程当下大多还停留在教师传授、学生接纳的单向学习阶段,学生不能通过不同的“舞台设置”去相信自己的角色,这样就很难做到戏剧实现。因此,在《口语》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在故事教学等部分,借助儿童戏剧实训室进行舞台剧表演的训练,真正做到“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在教师口语教学等部分,带领学生下企业或幼儿园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把握交流语气和对象感。“个人前台”指称表达性装备中能使人们与表演者产生内在认同的部分,同时人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装备会随着表演者移动而移动[6]。部分前台,如种族特征、年龄等,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根据情景发生改变,但如衣着服饰、面部表情等前台设置,就可以受到表演者的控制。人们通过“个人前台”的“外表”和“举止”可以厘清表演者的社会身份、状态。通常,社会对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前台有着先设的刻板印象,如主持人常被视为是光鲜大气的,教师则应该是温文尔雅的。在专业培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通过环境创设、理念灌输,塑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念感,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的仪表、举止中呈现出与未来职业相符合的前台表演。以学前专业为例,《口语》课程可通过课程幼儿化的环境创设,让学前教育学生适应幼教的职业定位,从而在举止、言谈、仪表等方面重设“个人前台”,向幼儿靠近,避免鲜有接触幼儿、尚未形成与幼儿交流的对象感和表达习惯的问题。

(三)开放教育,与时俱进开放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消除和突破各种学习障碍,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得到教育的支持和援助[7]。开放性教育以其“开放式”模式和理念,让学习者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自助式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具备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开放式教育。从宏观上来看,开放式教育即开放人们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本位”的教育观念,改变重“教”轻“学”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看作课堂和学习的主体。播音专业作为一门技能型艺术专业,教师在课堂中起到统领指导的作用,学生则作为课堂主体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自身的语言功力。只有增加了语言功力,才能规范有声语言的表达、增强表达的情绪感染力、树立自身的语言风格。《口语》课程可以借鉴播音专业的教学经验,以学生为课程主导,以实践为主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多试多练,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微观角度来看,开放式教育要求开放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教育”、“智能+”、AI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更新教学手段,打破学习时空边界。融媒体时代,播音专业及时调整了自身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以适应新时代的职业要求。

《口语》课程,可以做以下几点借鉴:一是更新教学手段。学习播音专业采用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课上运用新媒体技术与业内连线的翻转课堂,课下运用各类学习平台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加强校企合作,拉近师生距离。二是充盈教学资源。让学生结合微课、慕课等优秀视频、音频找到自身学习的兴趣点,也为《口语》课程的教学专业性做出补充,实现小屏学习、碎片化学习,以达到教学最优化。三是优化评价机制。利用畅言APP等普通话应用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以个性化定制不同学生的练习内容与方向。利用抖音、喜马拉雅APP等社交软件布置作业或小测,将平台的阅读量、播放量等数据列为评分的参考项之一,结合信息化教学需要,同时鼓励学生放开自己。

四、结语

《口语》课程是根据我国学前教育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的收效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基于当前的教学情况,立足我国国情,本文认为,《口语》课程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吸纳不同的优秀课程。而《口语》课程借鉴播音专业的教学经验和理念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语言作为文化培育的重要手段和环节,需要教育工作者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开放的教学态度,广泛地吸纳更多维的资源,以强化自身,开放思维。同时,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对自我的认同、放下面子和身份的保守认知,亦是对新一代人才培养乃至民族自强、自信的有力践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开放到放开,既是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的一种态度,也是民族复兴的一种表征。

作者:朱婧媛 董书研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播音主持研究3

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融媒体兴起,融媒体的独特性以及特有的优势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认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标准。对于传媒界来说,需要新媒体人具有融合观念,同时也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播音主持教育也需要跟随时展的步伐,紧跟时代形势,及时调整专业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在融媒体背景下,致力于培养出更好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一、融媒体概述所谓融媒体,是在我国科技网络不断发展和进步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与原有媒体的重要区别是融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功能,从而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宣传理念,其自身进行了拓展。像广播、杂志、报纸以及电视新闻等属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人力资源方面,以及信息宣传方面都具有局限性。虽然传统媒体具有一定弊端,但是同时也可以与新媒体相互补充。融媒体正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进行了捕捉,取长补短,从而实现了利益共融、宣传互融、资源通融等独特优势。融媒体在对功能进行拓展之后,可以产生内容兼融的网络平台。在形式上,融媒体不是实体媒体,并不像广播、电视那样可以单独存在,而是对传统媒体进行了整合。当前融媒体在运行模式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信息科技飞速发展,这些为融媒体技术创新提供了先进条件。同时也可以优化传统媒体当中的信息宣传方式,融媒体也在服务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融媒体不仅可以创造社会利益,同时也可以创造经济利益,可以通过融媒体,推广各种优质信息新闻,使各行各业都能够得到宣传和发展。

二、融媒体背景下对播音主持专业方面的要求

融媒体时代下,使用传统的广播主持专业的教育培训方式,无法培养出与当下时展潮流所匹配的优秀专业人才。高校对播音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需要紧跟融媒体发展的脚步,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下是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教育要求方面的阐述。

(一)教育过程中思维观念要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提升,人们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同时微博、微信以及各种短视频平台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因此,在教学思维方式方面,也需要进行重新关注和审视。在融媒体背景下,对于教学思维引入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传统媒体当中的优势提取出来,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与此同时,高校在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过程当中,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应当与媒体进行沟通和学习,为高校学生搭建起学习的桥梁,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到当代媒体的特点以及存在的环境。通过实践探索来加大学生体验感,在教学思维当中融入新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模式,更好地提升新闻播音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发展当中,对专业要求也会出现变化。因此,社会在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方面也会产生相应变化。在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方面也会面临不同需求。对于播音主持来说,其工作能力较大部分是源于学校对其教育,鉴于此,则需要学校在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时,要紧跟时展的方向,教育内容也应当及时更新。比如在播音教材方面,不能够出现与时代不相符以及老套、落后等情况。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也应当跟上时展步伐,不能够使用陈旧的教材。陈旧教材中的方法较为落后,同时内容也与时代相脱轨,这种情况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大大降低,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高校教育播音主持专业在教育方面不能够应用陈旧落后的内容,这样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总而言之,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时,对教育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育方式方面的要求。在融媒体背景下,创新是重要趋势。就创新而言,其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同时也具有多样性。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同时也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就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意识方面的培养则主要在于学校教育方式。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如果教育方式落后,并没有进行适当的创新与改革,仍然选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很容易使学生与时代及社会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不能够及时跟随时展动态以及理念的创新,使学生在课堂当中所学到的模式,与融媒体不能相互适应。总而言之,高校在培养播音主持人才时如果教育方式缺少创新,则无法使学生对自己专业产生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也缺少认识及个人观点,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无法在融媒体背景下,适应播音主持专业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步伐,更加谈不上今后工作当中的创新。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教育方式方面的创新与改革。

三、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融媒体课程。当前在许多高校的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方面,虽然增加了些许实践课程,但其大多数会受到校内实践课堂的限制。同时在融媒体课程方面会有所欠缺。就以往来说,在课程比例方面,虽然有所提高但大多数高校在播音主持方面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传统的教辅材料。在课程实践方面,内容缺少创新性,同时较为单一。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传统陈旧,没有融媒体方面的实践内容,使其在专业需求方面,无法达到新时期对传媒方面优秀人才相关标准,没有在实践上引起重视。使高校所培养出的播音主持学生缺少创新意识,与融媒体时代下对传媒优秀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二)教师缺乏经验,无法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在融媒体背景之下,一个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进行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现状是,高校教师缺少与融媒体的接触,教师缺少实践操作能力,又不能够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这些高校教师虽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却欠缺媒体经验,对于融媒体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不能够与媒体需要效果相匹配。另外,由于当前融媒体专业的高素质毕业生较少,因此优秀人才的缺口较大。
(三)学校缺少完善的设备,不足以支撑教学模式。在当前阶段,许多高校在播音主持专业方面所需要的设备并不完善,同时还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很多使用的是传统的陈旧设备,更新率低。广播演练室的规模也较小,建地面积不足,功能上较为单一、落后。学校使用落后的设备对学校进行创新与改革也有不良影响。使其在进行融媒体相关的实践训练及课程教学时,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时缺少热情,从而降低学习效率。这种情况使学生在进行实战教学过程当中,所应用到的设备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时用到的设备差距较大,致使学生在从学校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四、在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

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传统媒体受到冲击,播音主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当下融媒体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转变迫在眉睫。

(一)结合媒体变革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一,需要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起足够重视。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过程当中,需要对课程的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将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实践学分,而是为了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使其能够与当下融媒体的现状相结合。将关于融媒体的新课程加入到课程实践设置当中,使播音主持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恰当的融合,让学生得到多样化、多形式的实践培训与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除此之外,也需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可以选择使用实践与笔试相融合的模式,科学设置比例,使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能够调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到实践教学当中。学生自身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在不断学习与实践过程当中,提高职业能力。第二,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在融媒体背景下,创新是重要的趋势,要求媒体专业人才也应当具备创新能力,有创新意识。高校应当重视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思维培养。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当中,应当与融媒体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认知与个人观点,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提高对专业的热情度的同时,紧跟时展动态与创新理念,使自身对学习有清楚的认知,在毕业从事工作时也能够迅速适应媒体发展的速度和革新节奏。

(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准,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较强专业技能和先进的知识理念,才能够有效地教育学生。教师要对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革新情况有密切关注,对于技能培训和专业考试也要积极参与,加强对教育技能以及理念的学习,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根据当下情况以及社会对媒体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善于应用新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工作,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设备进行恰当地结合。比如可以利用视频或者app提高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给予学生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高校在日常管理方面应当重视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以及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技能以及实践技能方面的学习。对于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会研讨,或者选择专题培训。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研讨活动,建设教师信息资源交流和互动平台,使教师之间能够进行合作、沟通与交流,另外还可以积极学习社会发展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对教师也可以建立考核制度,重视对实践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检测,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要有严格的审核和把控,不断提升教师水平,教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也要严格把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激励教师进行实际岗位训练,使教师的理论与技能都能够得到拓展。例如可以让教师到广电传媒集团、影视公司等单位进行锻炼,真正地参与到媒体工作之中,与业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还可以对招聘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积极引进具有专业技能以及从业经历的优秀人才到高校工作,这也是改善师资结构的重要举措。

(三)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增加资金投入。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高校应当重视教学设备的更新,加大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依据实践的相关需求,对建设资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例如,可以扩大学校的实践教学场地,在设备方面,为学校播音主持专业配备高质量的器材设备,将学校原有的陈旧设备进行升级,使其与当下最先进的设备同步。另外,也可以聘请专业的设备管理维护人才,保障设备器材的完好和更新。对于落后的摄像机、小演播厅等要进行适当摒弃。

(四)高校不仅需要重视对设备、器材方面的投入,同时也需要结合专业的需求。建设校内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能够更加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成为传媒实践的核心,从而实现对融媒体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为融媒体背景下高校进行实战教学做出了实践支持。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需要重视其内容是否与当下时代要求相符合,教材内容要跟上新媒体发展步伐。严格把控教育源头。五、结语高校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和摇篮,应当跟随时展潮流,精准把控媒体发展的形势,使其与媒介变革契合。对于融媒体背景下的新机遇与挑战,在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当中,应当积极创新与变革,加强对于融媒体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积极调整。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为我国融媒体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路建宁.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0):215-216.

[2]李姣.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6):24-25.

[3]张佳妮.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235.

[4]张倩.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9):200-202.

[5]陈玥.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交际,2018(16):170+169.

[6]冯小羽.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传媒论坛,2020,3(8):168+170.

[7]乃西排提·吾买尔.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柝[J].魅力中国,2020(24):493-494.[8]时燕子.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原工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78-79.

作者:黄宏义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