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七上语文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2 14:27:46

七上语文总结

七上语文总结例1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1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 赶趟儿 吹面不寒杨柳风 酝酿 宛转 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 花枝招展 嗡 卖弄 喉咙 应和 嘹亮 烘托 静默 风筝 抖擞 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 镶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 静谧 高邈 莅临 造访 吝啬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蝉 娇媚 棱镜 粗犷 睫毛 衣裳 铃铛 端庄 屋檐 凄冷 化妆 淅沥 干湿 草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 碣石 澹澹 竦峙 星汉 幸甚至哉 杨花 子规 龙标 五溪 夜郎 客路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昏鸦 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

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2语文知识:

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义和语境

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

重点词语:

【秋天的怀念】憔悴 瘫痪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央求 絮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散步】信服 分歧 取决 一霎 两全 粼粼 各得其所

【散文诗二首】匿笑 花瑞 菡萏 敧斜 蒂 梗 沐浴 祷告 姊妹 亭亭 徘徊 遮蔽 心绪 流转 荫蔽

【〈世说新语〉二则】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骤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因风 期行 日中 舍去 乃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家君 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

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

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

⑸模仿课文写法

综合性学习:

⑴如何交友?

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

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3语文知识:

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林海音《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性:动词

⑶词语的感情色彩

⑷默读的方法与要求,过渡段的作用

⑸出自《论语》的成语含义及用法

重点词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 长吟 轻捷 拥肿(臃肿) 攒 敛 人迹罕至 无从 消释 宿儒 人声鼎沸 拗 盔甲 绅士 窜 觅 跪 云霄 倘若 鉴赏 啄食和蔼 恭敬 质朴 博学 渊博 倜傥 淋漓

【再塑生命的人】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捡 感慨 搓捻 绽开 争执 惭愧 悔恨 激荡 奥秘 拼凑 企盼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小心翼翼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窃读记】汗涔涔 尴尬 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 贪婪 饥肠辘辘 惯技 贪懒 踉踉跄跄 惨淡 蹭 抵达 难堪 俯视 狼狈 原谅 枉然 弹簧 自卑 畅销 诅咒威风凛凛 废寝忘食

【《论语》十二章】子 时习 不亦说乎 愠 君子 吾 日 三省 为人谋 忠 信 传 十有五 立 惑 天命 耳顺 从心所欲 逾矩 温故而知新 罔 殆 回箪 堪 之 者 好 乐 饭疏食,饮水 肱 于 如浮云 焉 善者 川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 夺 匹夫 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如何写好一个人: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把人放在事件中来写(与人交往,个性化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特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

课外古诗词背诵:

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基本涵义、文学常识、背诵默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4语文知识:

⑴《纪念白求恩》、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诸葛亮《诫子书》,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同义词、反义词

⑶词性:形容词

⑷圈点勾画

⑸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重点词语:

【纪念白求恩】殉职 狭隘 热忱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一班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 冀 派遣 极端 冷清 纯粹 佩服 高明 出路 漠不关心精益求精

【植树的牧羊人】干涸 坍塌 不毛之地 溜达 栋 拣 戳 慷慨 帐篷 废墟 呼啸 滚烫 张扬 琢磨 微薄 酬劳 硬朗 水渠 流淌 光秃秃 刨根问底沉默寡言

【走一步,再走一步】灼 哄堂大笑 恍惚 抽噎 扒 趴 酷热 厌倦 附和 突兀 怦怦 嘲笑 晕眩 哭泣 呻吟 暮色 安慰 凌乱 参差不齐 惊慌失措 惊讶畏惧

【诫子书】夫 静 以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枯落 多不接世 穷庐将复何及(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⑴思路的解释与要求

⑵阅读要理清思路

⑶作文要思路清晰,方法:整体构思;确定写作顺序;列提纲(朱光潜的写作经验)

综合性学习:

⑴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⑵课外阅读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5语文知识:

郑振铎《猫》、梁实秋《鸟》、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蒲松龄《狼》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性:数词和量词、代词

⑶读思结合、勾画、摘录、概括中心

重点词语:

【猫】污涩 绫 小侣 怂恿 预警 怅然 蜷伏 逗 缕 倚 妄 消耗

忧郁 懒惰 安详 乞丐 叮嘱 惩戒 悲楚 断语 冤枉 虐待芙蓉鸟 畏罪潜逃

【鸟】羽翮 瞵视 昂藏 抟扶摇而直上 啭 吱 曳 喙 斑斓 丰腴 秾纤 顾盼

倏地 鸢鹰 客愁 跼蹐缩缩 感喟 戟张 褴褛 烟突 窗棂 鸱枭 栅栏 圆润 旭日 杜鹃 酸楚 白昼 俊俏 胸襟 干瘪 臃肿 迷惘 伫立 魁梧 蓦然料峭 战栗 蓬松 不暇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动物笑谈】嗔怪 怪诞不经 凫 大相径庭 需索 神采奕奕 蹒跚 敛 哺乳 羞怯 写照 匍匐 原委 鹦鹉 温驯 禁锢 滑翔 余晖 俯冲 柠檬

【狼】屠止缀行甚远 投以骨 从两狼之并驱如故窘 受其敌 顾积薪苫蔽成丘 弛 眈眈相向 少时 径去 犬坐于前 久之 瞑 意暇甚 暴 洞其中 隧入 尻假寐 盖 黠 顷刻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⑴什么是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的主旨所在。

七上语文总结例2

新教材选文大都文质兼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加学生的人生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在施教过程中着重注意渗透文化的观念、审美的观念、个性的观念、时代的观念和哲学的观念。真正体会到教材是知识和修养的引发点,教授新教材不能死板,要激活思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备课组长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通知教师,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二、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新学期伊始,就给学生统一配备周记本,提倡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采用命题或随笔等等不同形式,老师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学习兴趣日增。

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实施每日练字计划,坚持较好,学校大厅展览一次,题为“七年级书法比赛作品展”。学生文面质量有较大提高。

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班内集有小型书库互补(学生自带课外读物,互通有无。)

各班都办有手抄报等,很多班级手抄报在教室内展评过。备课组老师积极选送作品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又自愿订购报刊杂志多份,不断扩大学生视野。

这学期我们举行了不同规模的作文大赛两次,一次是漳州市“我最喜爱的教师”征文,一次全年级都参加的作文大赛,并在大厅展出。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了各项全国性作文大赛,如“为学杯全国作文大赛”、第十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奥林匹克作文大赛等。

三、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出成绩。

我们的教师队伍也将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备课组采用多种方法让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1、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2、鼓励青年教师多上研讨课,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教改思路渗透进教学中。

3、老教师做好“传帮代”的工作,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

通过以上举措,教研组已经有年轻教师担负起了学校语文教学的重任。他们的一系列的公开课均获得了众多老师的好评。

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课前五分钟小演讲,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课本剧的排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发了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五、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

1、说课

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加强说课的质量。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

2、评课

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六、教师们密切配合,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

本学期,集体备课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们规定每周一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共商教材教法,材料、进度保持统一;互帮互学,备课组说科、听课、评课逾20次;备课组教师举行公开课时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录音机、等使用娴熟;本学期全组教师都至少开授一次全校公开课,组内相互听课已成惯例。

七上语文总结例3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原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近来更帮部分同学交上了”penfriendinamerica”,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他们才能达到交异国笔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例如在五班,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七上语文总结例4

(1)介词“以”意义众多。

虚词的意义更要根据语境来判断,需要成熟的语感。“以”可以解释为“用”、“把”“、凭借”“、按照”等,需要补充提供典型的文言语境。

(2)“以”兼属连、介两类词。

无论连词、介词,“以”皆可译为“因为”。辨别“以”作为“因为”解释时的词性一个难点,需要极典型的例句来解释。

(3)“以”还有动词用法。

词典解释为:“(动词)用”;“介词,用”。根据教材选篇情况,只需强化“以”的介词用法。等到虚词使用积累至一定的程度后,解说虚词的来源,说明其从动词虚化而来,再介绍其动词用法。

二、纵向比较:对初中段的虚词用法加以辨析

主要的做法是,找出7~9年级教材中的所有“以”的例句,归纳整理,时时注重“温故而知新”。

(1)七年级内容:“以”的介词、动词、连词词性。

第一“,以”作介词,表示“用、把”,如七年级下册《狼》。第二,“以”作连词,表示“以便,用来”,如七年级下册《狼》中反复用到。第三“,以”作动词,表示“认为、以为”,如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口技》。因此,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紧紧围绕《狼》、《孙权劝学》、《口技》三篇课文,讲授和及时复习“以”的常用意义。

(2)八年级内容:介词“以”的典型用法。

分别是“凭借”、“按照”、“因为”,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是特殊的选篇,共出现七次“以”,并包含了“是以”的用法,可以作为虚词用法的总结课程。

(3)九年级内容:“以”与“所以”的联系。

本阶段总结复习,选篇中的虚词用法比较综合。如《出师表》中出现“以”12次,“所以”也有用及。文言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不同,也需要做充分的讲述。

三、疑难解析

(1)“以”译为“用”,它是动词还是介词?

“以”作介词,一般在名词之前,形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补语。句子中有突出的谓语动词的情况下“,以”作介词为常见。例如“:辞以军中多务”中“辞”作为谓语动词,可译为“推辞”,用“以”引出介宾结构“以军中多务”来推辞,“以”是介词。

(2)“以”译为“因为”,它是介词还是连词?

“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如“: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以”后紧跟名词“游”,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所以“以”是介词。“以”作连词,可连接词与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译为“因此”、“以致”,前后多为因果关系。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连接两个因果关系的短语,“以”为连词。

七上语文总结例5

1.引言

数字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出文化的各个方面。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数字文化也存在差异。两大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这就赋予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有著非常重大的影响,而英语文化则深受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汉语文化心理深受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主张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因此,人们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英民族受到基督教三位一体思想的影响,则偏爱奇数。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依靠直觉;而西方民族则以逻辑推理为主,重视分析。文化上的种种差异使得英汉数字在文化内涵上产生了不同。

2.汉英数字文化内涵

(1)“二”和“two”

在汉语文化中,“二”是一个偶数、双数。根据阴阳二元论,偶数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数字(安美华,2008)。因此,中国人喜爱数字“二”,遇到喜庆的事情,总会用到双数,寓意好事成双、成双成对。而在英语文化中,“表示‘二’的英文单词‘Two ’,源于‘Die ’(骰子)的复数Dice,而其原型‘Die’这个词又含有‘死’义,因而在英美文化中‘Two’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张怡玲,2006:109)。而到了现代,two既可以是一个中性词,也可是一个贬义词,如 “Two of a trade never agree”等。

(2)“三”和“three”

在传统的汉文化中,“三”是一个神圣的数字,代表完整、全部。如《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衍生出万物,“三”代表世间万物。此外,“三”还代表吉利,因此,祭祀天地、祖先时,国人要以“三牲”供上,并跪拜三次。佛教中有“三生”一说,即前世、今生和来世。同样地,在西方,“3”也具有相似的意义,是最完美的数字。如:天空、大地和海洋构成了世界。“3”象征着圣洁、吉利。如: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英语中有这样的表达:The third time is the charm.(第三次一定会有好运)等。此外,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三”代表着整体。“三”是一个完美的数字,代表事物发展的开始、中间和终结(黄兵,2002)。

(3)“四”和“four”

在汉语文化中,“四”最初是从“四肢”、方位和时令变化的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安美华,2008)。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表达:四面八方、四海平升、四季等。此外,作为一个数词,“四”用来表示数量,如:文房四宝、四书五经、等。再者,“四”在古代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有完满、安稳的含义,如:四平八稳、四世同堂等。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四”与“死”谐音,人们认为“四”很不吉利,都尽量避讳它。选择号码、挑选日子时,都尽量不选含有四的。含有四的词语也包含贬义,如:不三不四、朝三暮四等。在西方,“四”代表公平、正义、稳固和全面(安美华,2008)。因此,英语中有这样的表达:four star(极好的);Four Hundred(上层人士);a four-leaf clover(幸运草)。“在英语文化中,数字“四”通常与“不体面,猥亵”之意相关”(赵昌彦,2012:315)。例如:the fourth指的是卫生间;four-lettered words是指脏话;forty-four则是指。此外,英美人在挑选日子结婚时,一般不选择星期四,他们认为星期四不是个幸运的日子。

(4)“五”和“five”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处于“一”到“九”之间,《易经》称之为得中。“五”象征和谐、美好,如:五谷丰登、五光十色等。“五”和人体的部位关系紧密,因此汉语中有这样的表达:五官端正、五体投地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五”的数字意义逐渐淡化、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比喻意义,表示全部、完全等。但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则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日子,让人感到恐惧。因为这一天,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因此有黑色星期五的说法。同样地,the Fifth Column则指被敌军收买的内奸。

(5)“六”和“six”

“六”在中国文化中也很受欢迎。“六”象征顺利、安稳、兴旺、吉利、圆满,所以汉语中有这些词汇:六畜兴旺、身怀六甲、六六大顺等。人们在挑选号码、数字和日子时,会倾向于六。在英语文化里,“6”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数字,它既含褒义,又含贬义。“6”代表着健康、幸运。“可是在《圣经・启示录》中,‘6’是个罪孽的数字,它是古罗马暴君尼禄(Nero 37一68)的幸运数”(安美华,2008:14)。因此,人们认为“6”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所以英语中常有这样的表述: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hitfor six(给某人以毁灭性的打击);six of the beat/best:以藤鞭击六下。在基督教文化中,“666”则指的是撒旦。

(6)“七”和“seven”

在汉语文化中,“七”的含义是双重性的。“七”代表神圣。佛塔有七层;有七位神灵。“七”还跟死亡联系在一起,有“祭七”、“头七”等说法,因此中国人认为“七”不吉利,比较忌讳。此外,在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会面的这一天,天空总会下点雨,使得气氛更为悲凉,因此“七”总让人联想到凄凉、悲切的氛围。例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英语文化里,“7”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英美人的美德、罪恶都要讲究七种,如:seven virtues七大美德;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等。“7”象征着美好、神圣,如:the seventh heaven极乐世界;lucky seven幸运之七等。此外,“7”还表示不确定的次数和时间,如: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

(7)“九”和“night”

在汉语文化中,“九”是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九”是最大的阳数,中国人非常看重“九”,认为“九”是天数。因此,历代帝王称自己为九五之尊;皇宫建筑和皇家器物都和九有关。此外,由于“九”和“久”谐音,因此人们选择号码,挑选喜庆日子或结婚送贺礼时,会偏爱“九”,寓意长长久久。在英语文化中,“九”也是西方人很重视的数字。基督教文化中天使有九级,古希腊神话中有九缪斯,天有九重,地狱也有九级等。“九”隐含有数量众多、快乐、完美等意义。

3. 英汉数字词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在进行英汉数字词翻译时,首先要弄清楚词的基本内涵,把握其引申出来的意义,仔细探究数字词语的深刻内涵。弄清楚它的文化来由、隐含的意义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分辨清楚数字词是实指、虚指还是泛指。

(1)对于表示实指的数字词语,翻译时保留数字,直接翻译。例如:

原文:一箭双雕。

译文: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2)对于表示虚指、泛指的数字词语,翻译时可对数字进行更改,再进行翻译。例如:

原文: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译文: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3)意译。英汉数字词语的含义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翻译时要考虑译入语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例如:

原文:管他三七二十一。

译文: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

(4)借用。英汉数字词语的内涵不尽相同,有时两者在数字上不能一一对应,这时就要考虑选择和译入语具有相似内涵的数字来替代。例如:

原文:半斤八两

译文:It i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4. 结语

七上语文总结例6

一、先回顾七年级教师在前半个学期教学情况,概括三个方面的优点:

七年级教师教书是勤奋的。每天看到教师批改作业,找学生辅导或谈心的忙碌身影,办公室里的话题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展开的

七年级教师是团结的。教师们尽心尽力想把自己份内工作做好。

前半学期,凡有老师请假,需要代课时,老师都能欣然接受。尽管有能力,技术的差异,没有出现工作互不合作互相攻击之类不愉快的现象。相反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七年级教师是谦虚的。教师们能够看待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加以改正。没有一位教师因为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也没有一个教师因为暂时的落后而泄气放弃,相反老师们常常私下里经常交流如何改变教法才能让学生适应。经常看到我们的老师不厌其烦地讲、教,练,此情此景不由的让人心生感动。

二、下面就本次期中考试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目的是通过半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便于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让教学工作稳步进行

(一)进校成绩对比半期考试。

1.语文。每个班平均分进步明显,

2.数学。数学学科很明显也有所提升。

3.七个班的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二)语数英三学科总分对比;语数英前100名学生分布情况

1.七(3)班比较突出;七(5)班其次;七(7)班需要加强

2.七(6)七(4)七(3)三个班比较突出,年级前50名的学生。

(三)语文

1.首先及格率和及格人数明显提高。(进校及格人数为11人,上升至30多人)。

2.优分率。七(2)出现两位达到了80分的优分,特别不易。与老师的付出密不可分

3.待转率;很明显有所改观

(四)数学

1.要知道我校学生由于生源等原因,基础很弱。导致老师们的上课比校吃力,据我所知,有些数学老师在上新课之前,先从学生们的小学的乘法口诀开始着手。

2.从各班成绩中可看出,两个A班的平均分相差不大,七(2)班的优分高于七(1),待转率七(2)高于七(1),下半期可改进。

3.5个B层次班中比较突出的是七(5)班,全年级数学及格人数11人,七5就有出现了2位同学。建议王勇老师的教法也应该分享一下。

(五)英语

1.由于一些特殊原由,抛开七(1)(2)两个班,暂时不分析。

2.5个B层次班中,七(3)的英语非常优秀,优分率,及格率,待转率都突出。这跟李成艳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和付出分不开,每天的读、听,写、背等都做得非常到位

3.5个B层次班中只是平均分相比,几个班的成绩相差较大,七(3)和七(7)相差32分。跟七(6)班也相差了13分。每个班对比相差5分属正常的上下浮动。所以请相应老师尽快调整教法,争取在下半学期能有所改观。

(六)历史

由于田茂妮老师前段时间应付学校各种资料,准备说课,后来又参加赛课,等工作非常繁忙。基本上本次考试是随堂进行。

1.A班的及格率较低,七(2)班的待转率能不能在下半期调整教法,争取有改观。因为访科目是中考学科

2.5个B层次班中平均分相差不算大,但是待转率七(4)班稍高一些。

(七)道德与法治

1.由于此次考试本人是命题人,占据了一些优势。出题方向也有意无意按平时上课的思路和方向傾斜。再加上用了两周的课时进行做题讲题,导致成绩差别有些大。

2.七(3)班的课时比两个A班都多(晚自习),七(1)经常会有很多代课。首先课时的安排就不一致,导致一班二班相差较大。下半期将调整进度及教法,争取消除较大的差别。

3.B层次班中除七(3)班其他几个班都比较平均

(八)生物

1.七(1,2)两个班优分中,七(2)稍高都比较平均,七(2)因有了待转率,导致综合评价有了些许差距。

2.5个B层次 班中,七(6)班比较突出,全年级3位优分,七(6)班就又有一位同学。平均分较突出的是七(5,6)两个班,与其他几个班相差8分左右。

(九)地理

1.本次地理半期考试成绩不理想。全年级无优分,特别是两个A层次班及格率很低,全年级的待转率很高。地理学科虽然不列入中考,但是进入高中后地理却是必学学科,初中地理如果基础出问题,进入高中的学习会有困难。

2.希望地理老师下半期能调整一下教学方法和思路,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能有进步

半期年级微调后各班语数英各科成绩对比

七(1)(2)班两个班语文和数学总平均分七一班119.7分,七二班118.1分,相差1.6分 (相比较未调整前七一班上升4.48分,七二班上升6.15分)。(其中语文1班调整后总平均分上升0.6分;2班上升3.27分; 数学1班上升3.88分;2班上升2.88分;)(英语1班上升1.76分;2班上升8分)

调整后语数总平均分七(3)下降0.73分;七(4)下降1.67分;七(5)下降0.31分;七(6)下降3.32分;七(7)上升2.66分;

四、期中考试是前半个学期教学效果的检阅,通过成绩分析,至少显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整体成绩看:

1.学生学科成绩不平衡。

2.全科合格人数减少。语数英主要学科教学之间存大较大差异

3.总分低分人数仍居高不下。

(二)从班级差异看:

1.班级管理效果参差不齐,班级日常管理还需要细化,学习风气还没有形成,后进生面较大。

2.班级管理很重要,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果不细化,管理不到位,就无法营造班风,学习风气也无法营造,所以仍然建议七年级的学生首抓行为习惯

3.行为习惯包括卫生、校服的穿戴、红领巾的佩戴,早读、课间、头发、指甲等

4.作业的收交应强调,上课的纪律(讲话,睡觉,不做笔记)应管理。(学生在校学习就必须动笔,那怕是假的,装也要装个样多)。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要求或是要求太低,导致学生空闲时间多,这样容易出现更多的事端,会一直处理一直有,最后会越来越多。

5.扬正气,常表扬。

(三)从教师个人看:

1.同一学科同层次间教师成绩存在较大差异。

2.小部分教师课堂管理不到位,无视学生睡觉、讲小话等。

七上语文总结例7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和特色,同时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逐步培养起学生进行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要求。现如今高中英语教学课程中,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逐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W习英语的方法,并且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三四七”模式是目前高中学生在进行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常用模式,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1“三四七”模式的情况概述

“三四七”模式是逐渐形成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对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三四七”模式主要包括三大特点、四个模块和七个环节。“三四七”模式通常情况下有较强的针对性,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出发,切合了高中英语语言的学习目标,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2“三四七”模式的三大特点

“三四七”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分别是立体式、自主型和生成性。“立体式”主要是指“三四七”模式需要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进行,针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们需要进行分组能够完成三维立体式的学习任务,这样能够全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思考和学习。“自主型”主要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的地位,并且对他人提供的信息做出较为积极的反应,同时学生自行制定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用英语的学习策略对自身的应用学习行为进行调整和监控。“生成性”的特点,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满足自身进行自主学习的要求,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每节课中都收获到相应的知识。

3“三四七”模式的四个模块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三四七”模式主要包括预习、展示、反馈和跟进四个模块。“三四七”模式中“预习模块”主要是指学生进行自主的预习,针对每节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自主划分,并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充分运用自身已有的英语学习能力和策略,有针对性的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单词、短语和语法进行解决,了解教材文章的基本内容,并从自己划分的重难点出发,和小组内部成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逐步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在“展示模块”中,学生需要用英语进行展示和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当前在这个模块中,通常都是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对英语知识进行回顾,在全组和全班范围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展示,这样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在对学习内容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不同形式的活动和任务型的表演,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反馈模块”当前针对新课标对于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要求,学生可以从预习和展示的模块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总结,这样能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进行检测和考察。学生进行自主反馈和评价,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学生从反馈的情况出发,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的地方,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改进。“跟进模块”主要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情况,对重难点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巩固。学生在经过对前面三个模块的学习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总结,根据反馈出来的结果,对自身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总结,设立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需要保证反馈结果能够有效落实到行动之上。

4“三四七”模式的七个环节

“三四七”模式中的七个环节主要包括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自主评价以及自我完善。在“预习交流和明确目标”的环节中,学生能够主动对英语教学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预习,从而对重难点的相关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分组合作”的环节,主要是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学习方法、英语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分成一定的小组,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在“展现提升”环节中,主要是学生需要对自己分配到的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有效的展示,这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语言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穿插巩固”环节,主要是学生在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观看和了解之后,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和自我完善”环节中,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5结语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从“三四七”模式的三大特点、四个模块和七个环节入手,能够对“三四七”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从而为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小江.高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3):157-158.

[2]魏彩玲.初探高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J].才智,2015(5):122.

七上语文总结例8

《考试说明》对七选五题型命题目的的表诉为“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该题型不但要求学生具备词汇、句子、语段、语篇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辩证、综合、分析、归纳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七选五的正确理解能力,学生要注意英语表达方式,语言使用的范畴,以及对语言组织规律的理解,增强语言表达的衔接意识。学生形成了英语语感,并掌握了英语表达习惯和方式,就会提高阅读能力,实现顺利地解题。

一、句意判断法,深刻理解语言

七选五重点考察细节内容。设空类型一般有段落主题句类、过渡句类、细节理解类等,但目前已知没有考查过文章标题类,段落主题句类有涉及,考查最多的是与细节相关的内容,即通过常见的过渡句类和细节理解类进行考查。为此,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解决这类文章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时关注句意,通过对于句意的理解来科学地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对于句意的理解应该是全面的,能够读懂前后句,理解确切意义,确保答案体现前后连贯性或逻辑性,确认所填答案无误。例如Before you begin your training ,buy the best-fitting,best-built running shoes you can find.根据该空后面提供的语境,购买你能找到的最合适的、最好的跑鞋可知,这是为了跑马拉松而进行的准备,这应该是在进行马拉松训练之前做的事情。学生通过对于句意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从而可以从选项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七选五在很大程度上考查学生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段落主题句的设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此类题型设定往往在段落首或段落尾。学生需要通过对整个段落的细细推敲,提炼出其内的含义,才能较轻松地找出对应的选项。

二、词汇锁定法,关注关键词语

词汇是学生理解文章,做好七选五的基础,只有学生正确地理解了词汇的含义,才能够把握好词汇在文章中的意义,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学生需要关注空前后的名词和动词,这些词汇是文章中的关键词,然后在选项中查找与之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或表示用一类事物的词语等。其次是题目和选项中相呼应的代词、数词、时间的词等,这些词汇对于设空处语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暗示作用,会帮助学生找到线索,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如if they still feel good, you can begin running in them. As always, you should stretch at least ten minutes …由该空前面的语境,当你发现似乎合适的鞋子时,穿着走动几天,再次检查其舒适度可知,可知选项中they 指的就是前面提高的shoes,属于指代一致。另外feel good,与the fit相对应。这样的关键词会成为学生判断的根据,找到了这样的词汇,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额分析判断会提高学生的正答率,进而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三、关联逻辑法,科学推理判断

七选五主要考查学生对上下文逻辑关系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写作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没有不符合逻辑而随意地进行写作的。此类题目的设空一般在段首、段落中间或段尾,具有一定的概括、总结或者是过渡的作用。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判断出所填句子含义应与前句、后句保持一致,达到逻辑上的一致。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学会瞻前顾后,关注体现前后句逻辑关系和关联词,这些关联词是都是学生判断的依据。学生利用好文章中和选项中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在解决问题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示转折、让步关系的关联词,以及表示例证关系的词等,学生认清了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语篇的理解上和认识上就会有据可依,确保所选答案填上后能够准确体现相应的逻辑关系。

四、设题位置法,巧妙判断大意

七选五试题的设空位置并不是没有依据的,通常情况下所填空位于段首就是概括本段的中心大意;所填空谓语中间就是过渡句类,或者是细节理解类的题目,通过前后句来进行语意和逻辑判断;所填空谓语段末就是本段的总结归纳。学生需要对这些位置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位置来选择文章大意和主旨。七选五中设置了五个空白处,却提供了七个选项,因此有两个选项使多余的干扰选项,从而又加大了解题难度。学生需要根据文章中具体的位置来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确保自己所填的语句可以使文章保持连贯和通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总之,七选五的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做出科学的判断,在对语意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到关键性的词汇和暗示的话语,促进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地形成语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实现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认真的阅读,结合上下文对设空处的语句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地分析,提炼出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和大意,做出恰当的选择,展现语言核心素养。

七上语文总结例9

在中共七大的报告和讲话中,毛泽东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俄国革命历史等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建构的文化基因、实践基础、历史佐证和国际参照,借以增进革命话语的历史支撑和厚重感,增强革命话语的历史解释力和认同度,帮助中国共产党获取革命话语主动权。毛泽东借助历史资源建构革命话语,实际凸显了其一贯秉持的“古今中外”的历史逻辑,对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建构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革命话语;历史资源;建构逻辑;《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

中图分类号:A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5)03-0036-07

作者简介:孟令蓉,江苏常州人,博士,(广州 510665)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对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既因它是“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

,亦因其具有求真致用的价值功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尤为重视借助历史学习、历史继承、历史镜鉴来推动历史发展。当然,作为一名政治家,毛泽东是基于阶级史观、国家民族立场和“古今中外”分析方法,借助历史来建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略和政党文化,从而发挥历史的社会政治功能。“历史”也成为毛泽东建构革命话语的重要依据、资源和支撑。

众所周知,中共七大是“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会议,亦是毛泽东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性场域。在中共七大的报告和讲话中,毛泽东频繁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俄国革命历史等历史资源,作为建构革命话语的文化基因、实践基础、历史佐证和国际参照。从总体上看,此举既有利于增强毛泽东革命话语的历史厚重感、历史解释力和认同度,也切实帮助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话语主导权。新时期建构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仍需汲取历史智慧、吸收历史经验和获得历史认同。为此,本文拟从《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文本分析出发,梳理毛泽东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资源,管窥个中革命性的话语内容及其“古今中外”的建构逻辑,以期镜鉴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建构。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革命话语建构的文化基因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认为要“充分地批判地利用”,其旨趣“或者说明一个政治思想原则问题,或者阐述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或者论证一个军事策略思想,或者借鉴一个历史经验”

。简言之,毛泽东是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政治智慧及其隐喻功能建构革命话语,此点反映在中共七大上尤为典型。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揭示党际冲突的本质和制定斗争策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引用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古籍新解”,二是“古为今用”,皆为“赋予新的含义,为现实斗争服务”。如在政治报告中,借用俗语“坐山观虎斗”《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35页。 ,揭露国民党对日消极作战、积极反共、“借力打力”的抗战政策;为揭露“国民大会”的本质,将国民党的历史逻辑喻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意指其抵制联合政府、维持独裁统治、准备内战理由,并最终背叛民主革命之本质。 在口头政治报告中,借用林黛玉身上的“软弱香”,讽喻自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强调对其斗争方针是又团结又斗争,对其宣传不要太过刺耳,因其“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探春”。在论及自卫和反击的关系时,借用老子的“不为天下先”、《左传》中“退避三舍”的典故、《礼记》中“礼尚往来”的观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应坚持“站在自卫的立场反击国民党的进攻”的斗争策略。在结论报告中,毛泽东再次援引该内容,以应对中国出现的斯科比问题,并将中国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形象地解释为老子主义、晋文公主义和孔夫子主义。可见,如埃德加·斯诺所言,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使其能在中国革命语境中,通过对传统文化“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借中国传统“旧学”建构革命“新言”。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揭露党内思想问题和协调党内关系。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建构“思想领导的威望”的作用,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充分发挥一个具有渊博学识(主要是指中国旧学)的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建构革命话语的立足点。一方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揭示党内思想问题,改造党的作风。如使用歇后语“猪鼻子里插葱——装象”,讽喻党内读书“偷、装、吹”现象,强调党的学风应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用“心之官则思”鼓励党员干部多动脑筋、多想问题,以去掉盲目性和增添预见力;用“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形象揭示审干错误带来的消极影响;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解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及其民主方法。另一方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协调党内关系,确立党建政策和方针。如援引“韩荆州”历史典故,强调知识分子应与工农兵结合;援引并改写龚自珍的诗句为“我劝马列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提出尊重党员个性有利于党的进步和党员积极性发挥。同上,第143、22页。 可见,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不仅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 ,更善于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建构党建话语。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阐明党的革命策略和明确党的任务。毛泽东指出,学习和承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珍贵遗产”,对指导当前革命具有重要帮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534页。 尤其是对其中“一切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具有革新思想和革命精神的人物”,都应给予辩证利用。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就曾借助“梁山泊”历史典故及其斗争策略,来阐明党的军队政策,借以强调全军要“尽可能地扩大和党外人士的合作”;又借助评价周公旦、姜子牙、公孙胜、吴用、萧让等历史人物,来阐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明确革命的胜利务必广泛吸收广大知识分子,只要“愿意革命并和我们合作的,就来者不拒”;三是援引“大鹏鸟”神话,来说明“由游击战为主逐渐转变到以运动战为主”的战争转变政策;同时,还援引歇后语“聋子放爆竹——散了”,告诫全党战争转变不能急促,打不开堡垒就把队伍分散;四是多次援引历史典故“愚公移山”,鼓舞全党坚持斗争,坚决打倒各种类型的反革命和反动派。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毛泽东而言,“具有特别切实的借鉴、训诫与实践性质的”价值,实际构成了毛泽东革命话语中独具民族特色和文化性格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意在“观往迹制今宜者也,公理公例之求为急”。中共七大毛泽东借助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建构革命话语,实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范畴,更为建构指导中国革命之科学“公理”。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点和生长点,既构成了毛泽东革命话语的文化因子,也启示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建构的历史文化向度。

二、以中国共产党史作为革命话语建构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认为,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要有革命理论,更要有历史知识,否则不可能取胜。为此,务必要“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借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建构中国革命依据和未来。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充分运用建党24年历史,实际建构了中国革命的“重心”、“信心”和“决心”。

回顾党的历史进程,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提出:“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而且,历史已经证明,“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就其原因,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和“中国人民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而且“中国的重心不在任何别的方面”。因为“自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关于两次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也同样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真正的积极的革命历史主体”,在民族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的积极性”和“先锋的模范的作用”,已经成为引领中国革命的“重心”。 中共七大毛泽东之所以多次回顾党的历史和肯定党的“重心”地位,不仅是为在第一个历史决议基础上,进一步“在观念形态上再现二十四年的历史” ,更是为在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和现实斗争中,建构中国革命领导“重心”的历史依据。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信心”。毛泽东曾指出,“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我的那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没有经验”。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才逐渐增进获取革命胜利的理论自信、实践自信和道路自信。其实,早在《<共产党人>发刊词》和《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毛泽东就对建党18年和24年的历史经验和革命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至中共七大,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多次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回溯建党以来的“三次伟大的斗争”,借以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为指导的,肯定中国共产党是在推进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并造就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和“新阶段”,也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新作风”。 毛泽东认为,正是有了上述“新变化”,才“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即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有了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可能的。可以说,经由“像我们现在开七大这样,对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因此我们有巩固的信心”,并坚定广大人民对实现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国家富强“伟大政治任务”的信心。

剖析党的历史曲折,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决心”。恩格斯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毛泽东也认为,错误不是单纯的耻辱,也是一种财产。因此,要勇于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凝聚革命力量和坚定革命决心。在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历数了党的历史上的曲折与错误,认为党自成立以来,“尝尽了艰难困苦”,既遭遇了“陈独秀主义”的影响,也闹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别扭”,还在大革命中“被一巴掌打在地上”、在土地革命中“被拦腰一枪打在地上”。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条重要教训,即是“闹了纠纷,出了岔子,翻了筋斗”,既给革命斗争和党的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也使党经由了从发展到被打散,再发展到再被打散,最后发展到120多万党员的历程。“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认为党的历史足以说明,我们的党、人民群众和国家是有生命力的,是任何政治压迫和军事打击都不能摧毁。 因为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既惩前毖后而又治病救人,并在“反复地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经过比较和对照”中“锻炼得成熟起来”,然后赢得革命胜利的保证。这也正是党为什么能够始终秉持团结一致和争取胜利政治方针的原因所在。

如毛泽东所言,中国共产党人“是历史主义者……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昨天的革命实践就是今天的革命根据和出发点,通过对党的历史进程的梳理、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历史曲折的剖析,毛泽东革命话语获得了直接的历史支撑,也明晰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决心和信心。新时期建构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仍需借鉴党的历史资源和汲取党的话语建构经验。

三、以中国近现代史作为

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佐证

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毛泽东钟情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一是基于中国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二是基于中国近现代史之间的直接历史演变关系。百年中国近现代历史,既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基点和逻辑起点,也是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建构革命话语的历史佐证。

厘清百年斗争失败根源,建构中国革命的核心话语内容。在救亡与启蒙、改良与革命的多维历史实践及思想运动中,总结百年来探索国家出路的经验教训,是毛泽东重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旨趣所在。百年近代史与中国革命现实及未来息息相关,而对此没有经由“部门的分析的研究”到“综合的研究”过程,是无法科学把握中国革命规律的。 早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就总结了百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成败史,为中国革命话语建构作了铺垫。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将中国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斗争都遭到了失败或挫折的原因归结为“缺乏国际的和国内的若干必要的条件”,其中关键是“以前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因为“没有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没有一个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彻底的革命纲领,没有一个正确的领导者毫不动摇地始终如一地领导他们进行斗争”。而在百年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核心就在于“有了自己的政党、口号和奋斗目标”。 特别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路线和纲领的指引下,开始“为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同上,第105页。 可见,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总结分析,表现了独特的价值取向与政治理念,主要是为了从中国近代政治变革及其得失中寻求历史资源和话语借鉴,借以建构中国革命的主体、对象、目标、纲领等中国革命话语的核心内容。

镜鉴26年国民党史,反思中国革命轨迹和发展规律。国共两党相伴而生、相随而行,国民党史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重要的历时性和即时性比较价值。由“彼”及“此”,鉴“往”知“来”,恰是毛泽东中共七大据以探索中国革命轨迹和规律的镜鉴对象。毛泽东指出,国民党“致力于国民革命”60年,中国共产党尚不及其一半。为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并敢于斗争和争取胜利,借以降低国民党影响和提升共产党影响。 毛泽东认为,国民党史早已证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政治力量压迫,反而会造成革命队伍壮大,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亦是如此。而涉及到国民党的现实政策,毛泽东也给予了历史的分析,认为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根源,实际可以追溯到1927年国民党“破坏了国共两党的合作,破坏中国人民的团结”。由此,中国出现了内战、独裁和黑暗的中国代替团结、民主和光明的中国的局面,国民党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革命三民主义的最忠诚最彻底的实现者”。此外,毛泽东还认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破坏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经济建设,“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历史”清楚说明,不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就不可能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 可以说,毛泽东对国民党史的省察,无不与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未来密切相关,借助其建构革命话语,有助于中国共产党获取辛亥革命遗产的合法继承权,亦有助于揭示中华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根本方向和规律。

省察8年抗日战争经验,明晰中国革命的政治纲领。对比中国近代史和国民党史,8年抗战恍若昨日,以致于“对于中国八年抗战的各项经验,也还没有人作出全面的总结来”。所以,毛泽东认为中共七大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此“作出适当的总结,借以教育人民,并为我党决定政策的根据”。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着力分析了“国民党政府压迫中国人民实行消极抗战的路线和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并认为两条路线冲突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之道就是坚持“人民的全面的战争”。同时,毛泽东还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为此要充分认识到两个问题,一是“战争将是长期的,必然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二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的胜利必将归于中国人民”。由此,毛泽东强调为动员全国一切抗日力量,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民主党派,迫切地需要一个互相同意的共同纲领”,也就是要在“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国家制度”的一般纲领指引下,“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项建设”。可见,中共七大毛泽东对抗日战争史实的总结,主要聚焦于国共两党抗日路线问题,他希望藉此建构未来中国革命的政治纲领。这一点毛泽东日后颇为肯定,认为抗战经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也是规划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的信心所在。

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析和运用,主要立足于时间上的中国历史视角,本质上是以服务现实革命斗争为价值诉求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曲折的民族解放斗争史,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历史智慧和斗争经验,也带来了历史反思和教训,这些都是毛泽东革命话语构建的重要参考。以史为证、继往开来,是政治话语建构的一般性要求和逻辑,毛泽东革命话语和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建构都应如此。

四、以俄国革命历史作为毛泽东

革命话语建构的国际参照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其中,至为重要的是吸收俄国革命话语,此缘于两国相似的国情任务、十月革命的成功示范、密切的党际联系和共同的意识形态。中共七大毛泽东对俄国革命历史的频繁借用,正是出于为中国革命话语建构提供国际参照的现实考量。

评价俄国的十月革命,揭示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论及十月革命赋予中国革命的意义,斯大林认为它“在社会主义的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如何才能架起桥梁和建成战线呢?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概括其为“走俄国人的路”,并认定为“结论”。因为十月革命是帮助中国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并且作为“一战”产生的积极后果,十月革命产生了新的“世界的面目和历史的方向”,中国历史也就此发生了根本转向;何况,十月革命还推动着“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为此毛泽东强调,正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就起了变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中国革命已然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的成功,既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说明了中国革命“师俄”之路的正当性。正如列宁所言:“这个伟大的日子离开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明显。”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借此建构革命话语,既是十月革命“意义”的诠释和彰显,也实际构成了判定和建构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的重要历史参照。

援引联共(布)党史,阐释中国共产党建党规律。马克思曾指出,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但“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并将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一再表现出来。事实上,该“原则”确在之后联共(布)领导的十月革命中“再现”。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要“懂得外国革命史”《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 ,特别是学习《联共(布)党史》,借以建构革命的“原则”。其中,特别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建党辩证法,是毛泽东从《联共(布)党史》中概括出来的核心“原则”。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特别强调,《联共(布)党史》“开卷第一页第一行说,苏联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成为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到建立党,经过根据地发展到全国”。也正是遵循上述“原则”,二十多年来的中国、世界和苏联共产党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毛泽东认为立足于该“原则”而撰写的《联共(布)党史》,记录了“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功的历史” ,是对中国革命“道路是曲折的,是按照螺旋形上升的”《规律的诠释。为此,在整个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至少5次呼吁党员干部学习《联共(布)党史》,既为认知国际革命的一般“原则”,更为科学认知和系统总结中共党建科学规律。

梳理苏中关系的史实,寻求俄国革命的话语支持。民主革命时期,中苏两党之间是“亲密的兄弟关系”、“意识形态一致的同志关系”、“利害相同的盟友关系”。由此,在中国革命抑或革命话语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十月革命经验、寻求联共(布)话语支持、建构对苏积极话语态度,成为毛泽东建构革命话语的题中之义。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高度评价苏联是“第一个废除不平等条约并和中国订立平等新约的国家”,是“唯一援助中国解放战争的国家”,还是“第一个援助中国反对日本侵略者的国家”;而且,认为苏联的胜利“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苏联不仅是“是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实际上已经是“全世界人民的领袖”。所以,中国共产党未来“对外国主要联合苏联”,因为我们既“相信苏联的力量”,也相信“国际无产阶级(主要是苏联)也一定会援助我们”。 从上述话语的政治语义可见,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对苏联的评价是充满“敬重和期望”之情的,此举既利于协调中苏关系和获取革命援助,也有助于赢得毛泽东革命话语的政治认同和国际支持。

民主革命时期,十月革命开创的革命历史道路对中国革命而言,无疑具有理论指导、实践参照、方法启示作用等多维价值。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借助俄国革命历史资源建构革命话语,有助于消解话语资源匮乏和建构经验不足带来的难题,亦有助于拓宽革命话语的历史视域和国际认同,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建构也应充分拓宽国际视野和借鉴域外资源。

七上语文总结例10

3、山无陵,江水枯竭,爱你之心不变迁;天地合,冬雷夏雪,爱你之情不动摇;草木凋,天涯海角,相思之情不能少;携手伴,天荒地老,七夕佳节爱意浓!

4、七夕:表达倾心有勇气,持续努力不泄气,对待爱人不离弃,和谐共处不生气,保证恋爱满喜气,永不伤心和哭泣,最后用短信汇聚运气:祝你爱情顺利!

5、七夕短信送祝福,祝福单身的摆脱单身,祝福结婚的如胶似漆,祝福离婚的尽快再婚,总之一句话,七夕节不管是单身的还是结婚和离婚的都情人节快乐。

6、七夕节众生相:勇敢的人表白,浪漫的人约会,幸福的人结婚,忙碌的人加班,富有的人旅游,只有寂寞的人看短信。寂寞了吧,幸亏有我惦记:节日快乐!

7、水拍沙滩,一行脚印代表我们的缠绵;月穿层云,一阵轻风见证我们的相恋。未来我看不见。此刻,与你相拥是我的心愿。和星星对唱,愿我们的未来灿烂。

8、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要带着爱心做。什么是要坚持做而且带着爱心做的呢?那就是每天对老婆说我爱你。

9、亲爱的老婆,你用你的青春美丽,让我和我们的家充满幸福甜蜜。七夕就要到了,只想道一声,你辛苦了,累了就歇歇,烦了就笑笑,倦了就在我肩膀靠靠。

10、七夕到:有情人的继续甜蜜,没情人的不要泄气,有目标的加倍努力,没目标的继续寻觅,想浪漫的烛光晚餐,想实在的月下相聚。月老给你发信息,保密!

11、裸婚自古盛行,司马相如求凤凰,卓文君嫁了;张生弹琴诉衷情,崔莺莺嫁了;牛郎抢衣求婚情,织女也嫁了。七夕,我真心一颗,爱意万千,你也嫁了吧!

12、七夕将至,送你一支七色花:红色是吉祥,蓝色是如意,绿色是生机,黄色是幸运,橙色是甜蜜,粉色是快乐,紫色是幸福。愿你爱情甜蜜,拥有七彩人生!

13、一个传说,把优美的故事流传;一段鹊桥,使天上人间共同缠绵;一个七夕,让有情的人儿心手相牵。七夕到了,我愿与你共度美好的时光,爱你绝不改变!

14、星不语,衬托出月的情谊;风不语,拂动出水的韵律;叶不语,搭配出花的柔情;云不语,点缀出空的神秘。七夕将至,爱不语,却载满祝福敲响你的手机。

15、百鹊筑桥,星梦传书,银河两岸,今天不再两心相盼;星语心愿,美丽情缘,短信传情,有情人从此心手相牵;七夕佳节,爱意缠绵,祝君爱情事业双如愿!

16、在此七夕将来之际,我仅代表天上的牛郎织女嫦娥玉兔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偕同二十八星宿向广大战斗在爱情一线和将进入爱情一线的朋友们说一声:节日快乐!

17、错过了太阳的辉煌,还有月亮的静谧。错过了流星的花园,还有月色的荷塘。错过了七夕的浪漫,还有中秋的团圆。人生不一定圆满,与你举杯邀月就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