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2 00:25:22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1

二、教育生态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1.建立生态取向的课堂氛围

教室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以教育生态学的阿利氏定律为基础,初中英语教学的班级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以小班教学为适宜,班级人数应该在30人以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与教师开展良好的沟通。如果硬件条件不允许分班教学,那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将学生以英语学习能力与水平划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就课程内容来开展竞争与合作,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新的知识。在小组划分中要注意,小组中学生成绩高低的学生要适当搭配,达到小组之间能力的平衡。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小组之间开展竞争,还能够使得小组内部的学生相互合基于教育生态学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探析江苏省扬州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初级中学潘荣梅作学习。

2.构建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获得英语技能,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不同于中国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传统。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各个国家的传统与习惯。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要注意构建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以便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环境下所使用的不同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来教学。即便在刚刚使用英语授课时,很多学生听不明白,难以长期坚持。但是为了实现生态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可能的使用英语,在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况下适当穿插母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习惯英语,降低母语产生的负迁移。例如,在译林牛津英语七年级Lesson2:Ahappyfamily教学中涉及到Parents这一词语。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Parents这一词汇还稍显深奥,因此在教师提问“HowareyouParents?”的时候,学生会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那么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对这句话进行调整,可以变为“Howareyoufatherandmother?”。相信在教师转换说法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教师提问的含义。因此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尽可能使用英文并非不可能,只要教师掌握灵活的方式,以学生的已学知识为基础,长时间的坚持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3.提高词汇教学的实用性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避免出现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含义的现象,并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发挥英语的实用性。例如在进行初中译林版牛津英语7AUnit4:Food!教学中,关于食物的描述,例如noodle,beef,chicken等。在该单元学习结束后,还是仍然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描述自己生活中食用的食物。在该单元的学习中大多数接触到的都是非中式的食物,当教师问学生早餐吃了什么的时候,学生实际上吃了豆浆油条,但是不会表述,只能回答milkandegg。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情况适当扩展单元内容,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食物单词,例如tofu,friedbreadstick,soybeanmilk等。这些单词的含义与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像贴合,学生自然能够根据实物来牢记单词。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2

2塑造教学管理整体局面

营造教学管理的整体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对日常教学管理常抓不懈。日常教学的所有内容,是教学管理的基础。应将教学日常管理和提高学生教学效益相结合,如:加强对教师备课工作的检查、教师上课的情况、课后辅导情况等;二是对教学过程严加管理。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教学,而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领导应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学校现状,关心教师、关爱学生,及时调整办学思路,鼓励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对学生加强管理。教学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要在教学和生活上下大力气,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宽容、理解学生,避免用剪刀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3培养教学管理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管理的参与者、执行者,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管理的成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教师队伍,不仅能带动学校整体师资力量的提升,学生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耳濡目染,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作用。初中阶段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在于评价和培养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方面。首先要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摈弃“以成绩论能力”的教学管理标准,建立一个综合全面、科学合理、目标清晰的评价标准和机制,鼓励教师以培养孩子的素质和个性为目标,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二是培养方面。要加强对初中教师的培养提高。学习培养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培训、交流等活动。经常性对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多与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开拓视野,汲取先进教学管理知识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3

二、班风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

优良的班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构筑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文环境及浓郁的学习氛围。其中通过思想组织建设来加强学生的集体精神和人文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一个班集体思想建设风貌的好坏直接由这个班级班风所决定,班风具有与散文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优良的班风可以对学生个体产生环境造就人才的良好循环效应。但其优良的班风的形成是需要教育者花费多数时间,进行大量艰苦工作实践和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才能形成。

(一)班风建设应当从教室学习环境抓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优化教室环境是培养和形成文明班风的重要手段。

(二)其次每个学生都特别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正视和肯定。教师要对学生做到“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对形成良好班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最后就是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管理对班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去养成良好习惯,比如自我反思、自我控制等,为班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三、爱心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

对学生的亲密关爱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起点,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度是学生与教师合作优劣的评判标准,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手段,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在校的一切情况。比如课堂中与学生多交流,课后从科任教师、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知道并认可教师对他的关爱,为以后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交流阻碍因素。要想融入学生当中,就得与学生平等对话,跟他们做朋友,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想法,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通过对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他的优点和缺点,从合适的角度去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抽时间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与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与家长做好反馈工作。

“桃李不语,下自成蹊”,在教育工作中,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要以教师的多重角色实施管理,比如因为农村地区条件有限,教师要随时身上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方便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要努力展现自身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相待。同时,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同学们管理也会轻松起来。

四、尊重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原则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时期,渴望被教师和同学正视和认同。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应当以尊重学生为工作原则,只有教师怀着一个平等、引路人的心态去管理工作,是可以在无形之中感染到自己的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是亲切的。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管理班级,要“以德服人”。主要体现在一个前提下开展管理工作,就是要让学生信服,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如,可通过着装、发型、仪态以及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去展现自身的才学,,让学生对你有一个仰慕的感觉,也就有了初步信服的开始。最后,用激励人心的总结性语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最终,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师生间关系相处越来越融洽。

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因为班集体生气与活力来自一个以许多人构成的战斗团队的许多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注意这些方面的工作。一个班里的学生如果都是些缺少个性的孩子,那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民主意识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所以,在班级创新管理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也要尊重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平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才能和个性,享受成功和喜悦。譬如,举行“我爱班集体”的演讲比赛、“心理交流会”等沟通强的活动,达到有效整合;像接力比赛、拔河等团队协作的体育比赛来激发集体荣誉感和认可感,提高团队凝聚力。

五、有效激励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53-01

激励理论最早是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激励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在教育界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激励理论。这里所说的教育激励理论是狭义上的教育激励,指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行为过程。

一 教育激励理论的概念

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主要是应试型、封闭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培养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无法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在管理目标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只用成绩的好坏去评判学生的学习,而且在管理方式上也存在诸多弊端,只注重对学生施加规范,用规范来约束学生,没有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忽略了其内在成长动力。正是基于现有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育界才开始逐渐探讨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初中班级管理的核心应当是激励,教育激励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主导,以挖掘潜能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学习机制的完善。通过教育激励可以使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积极进取,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其按照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实施教育激励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否则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适得其反。对广大的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压力大,身心健康得不到全面发展,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更是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每个初中班级管理者都应当实施正确的激励行为,促进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教育激励体系的形成。

二 教育激励理论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目标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管理理念已无法发挥学生在班级各类活动中的核心能动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首先就要使学生自主、愉快地接受教育,因此班级管理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性与内在愉悦感,顺应学生的兴趣,营造一种愉悦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2.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班级是初中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更是使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不仅符合教育的本质,更是教育公平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也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在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激励的优势,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达到教育激励的根本目的。

三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因材施教教育激励理论

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之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因材施教理论很好地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得到稳定地发展。作为初中班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凭借自身的管理经验,灵活地设计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班级中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2.启发式教育激励理论

一切外在鼓励因素只有转变为学生的真正内在需要,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积极探索的心态,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为前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不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会因为取得成功而信心倍增,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去尝试,增强其信心,为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条件。

3.榜样模范教育激励理论

心理学认为人是喜好模仿的动物,而且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在模仿过程中,榜样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学习榜样或模范标兵内在的感染力,能够激励其他学生自发地向其学习。榜样的种类有很多,教师、名人或者周围的某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模仿心理,鼓励学生努力尝试,使其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兴趣。

四 结束语

运用教育激励理论,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督促,使自身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科学的教育激励理论可以进一步完善初中班级的管理机制,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对学生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浅谈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1):188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5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担任政教主任来,积极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加强年级组、班集体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热情教育,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三者并举,学生行为规范低起点,严要求,勤检查,切实做到管理时间无空隙,管理空间无空缺,管理环节无空档,管理职责无空位,学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本人积极组织下,学校有效开展了“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为学生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计有:“知心姐姐”杂志社作了《关注孩子心灵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王翠华教授作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级学习法讲座》等主题讲座。20*年,本人负责组织的第二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获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奖”,03年度、*年度学校获江阴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20*年度,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小学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精心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学生屡屡获奖,为学校赢得较好荣誉。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6

针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其主要影响因素便是农村教育的滞后发展。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的教育观念就难免落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没有大城市人们那么高,由于农村家庭的因素,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相对大城市的孩子们来说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农村初中的班级管理还存在民主化缺失、评价标准不完善、教师理论素养不够的问题。上述关于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问题都对农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教师重新并正确认识初中班级管理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农村教师对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问题尚处于一种不重视的阶段。大多数教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不像小学生一样,自身的自制能力还相对欠缺,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也不需要过多地管理他们,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保证他们在学校不出事情就可以了,而很少关注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事情。对于农村学生这一具有特殊性质的群体,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一种走向叛逆阶段的状态,性格相对冲动、容易暴躁,而农村地区的家长又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是忙于自家的生计,有的学生甚至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留守儿童多也是农村教育的一大特点。针对此种情形,教师就应该多花时间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异常变化,及时地加以疏导,以避免学生不良行为问题的发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总之,教师要重新并正确认识农村初中班级管理问题,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二、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科教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究学科教学的问题上,而很少会有时间阅读一些关于班级管理问题方面的书籍,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应该认识到班级管理问题也是需要一些理论的支撑,尽管班级管理更多地是教师处理一些实际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班级管理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教师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去阅读与班级管理相关方面的书籍,了解班级管理问题的相关实施技巧,多读案例,通过案例中的相关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班级管理水平,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读所学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此外,农村学校也应该开展一些教师学习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并完善相关的班级管理评价标准,促进初中这一特殊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三、教师要善于联系家长,进行协作教育

教育是一项涉及范围很广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通力协作,以此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班级管理问题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这一具有特殊性质的学生群体来说。因此,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之余,就要善于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为教师在学习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有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家长相互配合,以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是他们的一大特征,比较容易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沾染一些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这一阶段产生厌学情绪,极易出现辍学的情况。因此,教师就应该与家长多联系,相互沟通,进行必要的协作教育。

例如,班级里的一个学生经常开始与同学发生矛盾,而争执的理由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据我的了解,这个学生以往还是比较听话的学生。于是,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重点关注了这个学生的家长,发现是一个老奶奶过来开家长会的。据了解,前段时间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疏于和孩子沟通。根据判断,应该是家庭情感的缺失导致孩子出现孤僻、易怒的现象。经过电话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他们认识到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阶段里,这个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在这个事情中,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很难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毕竟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一环。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学校各学科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然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人们的教育观依旧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教育还是没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因为家庭因素不让孩子接受本应该有的义务教育,这也让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难以实施,其中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同样也会面临很多重大的问题。对于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从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入手,提高自身的理论高度,并能做出一定的举措,适当地改变家长的想法,顺利开展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7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一直运用较陈旧教学理念,致使学生达不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个别学校领导对待体育教学的态度和体育教学的方式不能保证各地区体育教学的质量;绝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经费不足,体育教学设施很难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正常需求。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开始实施以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他们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待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安阳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年至今,有关体育课教学的相关著作和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阳市市区8所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寻找合理化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40份,回收4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160份,回收158份,问卷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151份,问卷有效率为92.1%。

1.2.3访谈法:与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现场访问与交流,走访这几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向他们请教和咨询当前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情况。

1.2.4数据统计法:调查所获数据均在excel2003软件包上进行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安阳市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开展情况

2.1.1体育课程设置

安阳市初级中学体育课内容安排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课程的安排上仅仅限于田径项目 ( 只有跑,跳等不需要器材的项目) ,虽然别的项目项目也有安排,但因为场地受限制,参与其他项目的学生相当的少,基本达不到了对一堂活动课的要求。

2.1.2体育理论课的开展情况

体育理论课是指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方法、预防受伤措施、增进健康的一类课型。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9.8% 的学校会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60.2%的学校还没有开设体育理论课。

2.1.3安阳市中学体育管理现状

安阳市分管中学负责体育的80%以上都是副校长,其他的学校对体育负责的都是教务处或其他部门,领导体制普遍存在组织不健全,分工不明确,在负责体育方面的效率低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安阳市对中学体育施行的措施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因此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并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初中学校体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施行一些宏观的管理方案和具体的落实措施,缺乏对应目标和管理意识,更无相对应的监督检查标准;对体育教师、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质量等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学校体育一体化、制度化和高效化的想法还很难实现。

2.2安阳市市区初级中学体育场地情况的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安阳市初级中学体育场地、设施条件比较差,经实地调查发现,有很多场地会出现“一地两用”的情况;有足球场的学校仅占调查总数的25.0%,设施数量较少,还有场地的规格比例达不到标准的规格,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体育课教学。

2.3安阳市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现状分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安阳市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没有好的锻炼氛围,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现状也不够重视。

3.1.2安阳市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中,大部分为中青年教师,其教学经验明显不足,缺乏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起到引领、指导和带头作用的教师;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新兴体育项目开设较少,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的开设较少。

3.2建议

3.2.1建议安阳市教育主管机构及各初级中学学校领导应当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大胆创新,建立合理、有效、科学的中学体育教育管理体制,加强领导监管力度,完善各项管理体系。

3.2.2学校应注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定期开展针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建议体育教师应改善过于陈旧、单调的教学方法;要深刻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调动学生主观参与意识,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乔万里,张志伟.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旅游教育管理,2011(06):82-84.

[2]容贤冰,叶素英.桂林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3(10):51-52.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9-02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但初中班主任所能做且必须做的就是要认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努力逐步克服和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矛盾与问题。创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

1.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班主任队伍自身问题。现阶段,学校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任务大多数是学校安排,而有些教师出于职称晋升或职务升迁的需要考虑,被动接受班主任工作任务。这种被动性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班主任上任后,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对一届三年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的思考和规划,当然就没有把班级管理好的勇气和决心,更没有克服困难、应对挫折和挑战的顽强意志。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的责任心仅限于完成学校政教处、德育办规定的日常行为管理要求,维持班级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工作缺乏热情、消极被动、得过且过,对荣誉和批评麻木不仁,表现为典型的职业倦怠。其结果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主动规划设计,回避班级管理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甚至只单纯地充当救火队,致使班内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沉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工作也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忙,班主任自己感到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而又收效甚微。

1.2 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重智轻德。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及班主任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鉴定,无一不是以学校的中高考升学率、学生分数的优秀率、合格率为主要标准。由于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被评价学校及个人的形象尊严和切身利益,所以这个指挥棒就变得异常重要。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智轻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不足为奇了。

1.2.2 重日常行为管理,轻养成教育。这必然会引导班主任为了人格尊严和切身利益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上,力争在每周公示栏中,测评成绩名列前茅。而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却被忽略了。

1.2.3 重整齐划一,轻个性培养。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中小学校园里,建筑结构的风格大同小异,学生的着装、发型都有要求统一,从环境到管理要求都体现出突出整体,整齐划一的特点。如果学生的着装、发型与众不同,或言行举止不合学校统一要求就会被视为异类,同学会投以惊异的目光,班主任会找他谈话,建议甚至勒令限期"改正",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被压抑了,隐藏在丰富多彩的个性背后的特长乃至创新潜能被埋没了。

1.2.4 重班主任权威,轻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参与度远远高于学生,这就导致学生自然而然要绝对服从班主任,班主任在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学生也不得不顺从地维护着班主任的权威。班级管理在表面上维持了暂时的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种稳定和秩序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它是以牺牲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对其将来全面发展异常重要的品质为代价的,这种在权威制度下的"成功管理"实质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和宗旨。

2.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对策

2.1 提高班主任待遇,逐步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目前,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水平并不高。国家要下大决心贯彻落实一九九三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当年 GDP 的 4%的目标,不断提高初中班主任的薪酬待遇,解决当前严重脑体倒挂的尴尬与困境,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收入相匹配,从根本上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

2.2 班主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就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和提高自己以下三种理论素养与能力:第一,要加强对自己所讲授课程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逐步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提高班级管理理论水平班主任要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学习与研究,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及班级管理的社会环境、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家长的教育理念等客观环境和条件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观点及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班主任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与研究,力求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班级管理的能力,为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而不懈努力。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指导、协助、倾听,而不是一味的管制和束缚,因而尽最大可能地把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学生手中,势必会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中最重要就是首先要精心选拔并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理清引发班级管理过程中矛盾与问题,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梳理出制约优化班级管理的关键原因,对症下药,找到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不断增进和提高自身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整体推动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谷云霞. 全员发展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12-0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百废待兴,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党要领导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特别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基于此,1949年至1966年,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中央总体部署,结合解放初期上海建设的实际形势,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系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党员干部进行以政策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为顺利完成解放初期上海的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的保证,也为今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借鉴。

一、1949年至1966年上海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

(一)政策教育

这主要是指解放初期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接管上海的政策教育。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党中央高度重视上海的接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对各方面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1949年5月初,5000名接管干部相继抵达江苏丹阳。在华东局的组织下,他们认真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城市工作的指示,学习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指示以及接管沈阳、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经验,按照入城纪律报告的要求,进行入城纪律演习。入城政策和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为接管上海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949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成立。自7月开始,在为期一年的时间内,上海市委党校分三期对原地下党支部委员以上的骨干和接管上海的党员干部进行轮训,学习形势、任务、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等问题,前后训练党员两千多人。这些党员受训后,大部分成为各单位骨干及提拔干部的后备力量。这一时期,各区区委也分别举办夜党校轮训干部,全市8000余名党员,有90%经过各级党校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解放初期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开展的政策教育,使党员干部弄通了如何运用政策,锻炼了党性,增强了执政能力,最终粉碎了敌对势力“共产党治理不了上海”,“共产党在上海,维持不了三个月”的谣言。

(二)思想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指出:加强理论教育是为了克服党内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倾向;理论学习应当循序渐进,分学习政治常识、理论常识,以及马恩列斯的理论著作和的理论著作三个层级;解决理论教员问题是主要关键;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主要责任是在党的高级干部身上,这些精神成为这一时期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主旨。

根据中央精神,上海对理论学习提出具体办法和严格要求。按照干部的文化程度和理论基础,编为高级组、中级组和初级组。高级组一般是有独立研究能力的老干部,着重理论的提高,以自修为主,有计划地学习规定的理论书籍,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联共(布)党史》、斯大林《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社会发展史》等。中级组的文化程度相当于高小毕业、缺乏初步的理论基础,着重学习政策与补上理论书籍,采取自修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初级组往往是新干部和留用人员,着重思想改造与政策教育,采取逐章逐节讲解的方式。为保证质量,对学习的组织领导、时间、检查与考试等都做出规定。

1953年,全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在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中央号召全党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经济建设著作,上海党内形成系统学习理论的热潮。每周有两个半天为全市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日,初级组开始学习经济建设常识读本。1955年,进一步规定原来的高级组学哲学,中级组学政治经济学,初级组学《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讲座》。1956年,实行时事形势报告员制度,针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国际形势问题,由市委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作讲演,得到党员干部的欢迎。与此同时,市委要求“把干部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调出来学习经济建设理论,打开眼界,克服盲目性,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委党校从第6期训练班开始,组织学员系统学习理论,向正规党校过渡。从1953年6月至1957年6月,市委党校举办五期培训班,每期学制6至8个月,对全市正副科长级党员干部2524人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育。

在对理论学习的总体部署中,上海市委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高级干部学习理论。到1952年12月,全市有近400名高级干部参加理论学习。从1955年8月开始,分期开办局级以上干部自修班,使这些高级党员干部轮流离开工作岗位2至3个月,集中起来自修马列主义理论。二是培养骨干教员。如,1956年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业余政治学校师资训练班。1959年2月,原市委初级党校和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合并而成新的市委党校成立。之后,进一步推进了培训教员的力度,通过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理论教员和宣传干部500多人。此外,市委党校还以讲座形式,对全市机关、工厂3400多名干部和理论宣传干部进行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辅导。

党的以后,党的干部政策从原来大批迅速地提升干部职务转变为“稳定干部职务、提高干部能力”,通过轮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领导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这一时期,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和发展速度,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严重的失误和曲折,为帮助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党性,中央做出《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提出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轮训,着重解决党的建设和党的生活中存在着的问题。上海贯彻的整体情况是:高级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轮训班;各个基层单位采取业余时间集中上党课的办法,每两至三周上课一次,(按支部)分散讨论;采取举办训练班和讲座、备课等形式培训支部教员。

到1963年4月,在列入轮训干部规划的49468人中,有90.8%参加了轮训。在此期间,根据中央重新教育党员的精神,1962年对没有列入干部轮训范围的党员,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先是分批进行短期脱产训练,然后转入经常的党课教育,全市有近26万党员参加了训练,占应训党员总数的95.7%。通过大规模的轮训和训练,一般的党员干部懂得了一些党的基本知识和道理,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一定提高。高级干部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

(三)文化教育

针对建国初期干部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的情况,上海各级党组织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干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求“凡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其文化程度在高小毕业以下者,均以学习文化为主。”“所有干部都须学习业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门课,程度低的参加扫盲班,能够识文断字的参加机关业余文化学校,高小毕业满足一定条件的由组织选送进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后,市政府文化委员会设立干部文化教育处。市委党校开设工农干部文化班,分初中班和高小班,招收市、区党政机关文化程度初小以下、科级以上党员干部。

1956年秋季,上海成立了干部文化学校,分批吸收有培养前途的工农干部和科级以上干部,通过一年或一年半的学习,使其学历水平达到初中毕业。1960年初,根据市委要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制造高精密尖产品的基地之一和科技研究中心之一、要在8年内培养70万科技干部的指示精神,上海进一步加大职工业余教育的力度。同时,更加重视有生产实践经验干部的培训,通过吸收他们参加半工半读班、业余中专以及职工业余学校中的技术班和中专班等途径,提高干部指导生产的能力。1960年4月,上海成立业余大学,采取半工半读方式,吸收5年以上工龄、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干部入学,目标是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现代科技的管理干部。此外,市委党校还专门开办科技干部轮训班。

通过大量的有计划的学习培训,全市干部的文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到1964年在初中以下的比例下降到37%。

二、经验与启示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一项教育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上海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框架,有效提高了解放初期党员干部的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这不仅为上海建设提供了队伍保障,也对今天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启示。

(一)坚持政治性是根本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姓“党”,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根本特点。由此出发,一要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充分把握中心工作重点环节的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上海解放前后的政策教育,就是对干部进上海的一次充分“预习”,使干部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顺利完成接管和解放初期的各项工作打下重要基础。刘晓(时任市委第二书记兼党校校长)对党校培训与上海中心工作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概括:“从党校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到上海工作发展的过程。如第1期主要是学习政策,做好接管工作;第2期主要是学习群众工作政策,做好群众工作;第3期主要是为了提高基层组织,加强支部工作;第4期的前半期是镇压反革命政策的学习和实际斗争,后半期学习整党,准备出去作为整党骨干;以上这样一个过程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在全上海,将群众组织起来了。”二要注重理论教育。建国初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教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来使党员干部能够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事物,克服经验主义倾向,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能力;二来使党员干部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增强党的观念,学会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来进行工作。理论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忌形式主义。当时理论学习的气氛很浓,探讨理论的气氛也很浓,比如在市委党校某期轮训班中,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就“辛辛苦苦埋头苦干是否算树立了不断革命思想?”“为什么对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肯定它,又要否定它?”等问题展开专题辩论。凡是专题辩论开展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比较显著。

(二)分层分类实施是抓手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坚持政治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教育培训的一般规律,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干部的个人需求和自主选择。所谓分层,就是要根据党员干部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适合的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既不能失之无味,也不能拔苗助长。所谓分类,就是要处理好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关系,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建国初分小组培训党员干部的方法,就是根据干部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和理论需要、以及学习条件进行的分类组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育培训观念。改革开放以后,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学历壁垒已渐渐消失,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综合统筹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凸显,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结合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的需求,设计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干部教育培训方案,既发挥组织的引导性、教育性,又体现个人的自主性、选择性。

(三)培养骨干教员是关键

合格的教育者是培养好被教育者的前提。上海这17年中,骨干教员除一般意义上的党校教师外,还有各委办局的专职理论教员、高校政治教师等。市委党校多次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宣传教育的干部,在整风、整党之前,都举办了培养骨干的专门培训班。针对建国初期缺少教员的突出问题,还要求部分高级组的干部担当下级组员的教员。当前,有些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有效性,根本问题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队伍建设没有跟上。一方面不仅是党校,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确有条件的都可以纳入骨干教员培养的规划中,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大师资库;另一方面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本身也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应重视加强对这部分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1949年-1965年)[Z].

[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党建文献选编(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初中教育管理论文例10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班主任;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单位是班级,学校的重要工作就是对每个班集体的管理以及关注,而班主任就是其学校管理办法的执行者,同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可以说班主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来说,班主任还在学校内有着协调一切教学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与坏。

一、初中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的理论水平有待提升

教育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身为一名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应该结合班级本身特点体现出独特的引导方式和管理手段。在日常对学生的管理中,班主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修养,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教育管理方式。“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用。不如学也。”这句话警醒人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作为教育者,班主任更加要不断地提高自我,与时俱进,随时产生新的想法。而新课改的实行,能够使大部分初中班主任认可科学教育的观点,进而在管理教育理念下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心理疾病威胁初中班主任

如今,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心理是否健康是每名教师应该关注的自身重点。2005年我国对职业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通过调查结论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从事教育行业的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次调查显示:80%的参与者心理压力大,接近40%的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初中班主任每天除了大量的工作外,还要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

三、对班级的管理手段以及工作形式需要提高

如今,很多班主任不能进行科学管理,不懂得尊重学生,一些问题管理方法过于死板,经常一概而论,没有深刻贯彻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的管理原则。许多学生因为班主任的管理失误产生心理阴影,导致在校期间不能良好地接受教育,对学习产生反感。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班主任的错误管理导致学生理解错误,学生成绩下降更多原因不是厌学,而是讨厌其班主任所产生的逆反心理所致的。

四、改进班主任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的策略

(一)彻底落实班主任管理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初中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此外,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使其能够运用恰当的心理学、教育理论进行教学管理。

(二)要改变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方法

初中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及判断能力仍处于懵懂状态,班主任为人师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在初中生这个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才能更有效地教育管理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活动课,以学生日常关注的事物为话题,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相互学习,这样在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

(三)使用各种不同方式缓解班主任的压力

教育者是人类思想的缔造者,学生在校期间把班主任视为直接领导人,那么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会给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众所周知,人类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人的语言、行为。班主任只有心理状态平稳,才会培养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有些班主任被事业工作弄得不堪重负,最终产生心理疾病。在此提醒各位职业教师,在夜以继日工作的同时要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懂得运用时间,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总之,管理初中生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班主任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班主任要紧跟教育改革步伐,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完善自身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丛爱红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参考文献

[1]孙勇.浅析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