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蔬菜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5-31 18:54:59

蔬菜调查报告

蔬菜调查报告例1

一、冬早返季蔬菜开发的现状和经验

镇地跨7个行政村,107个小组,5324户,19523人。全镇可供开发用于种植冬早返季蔬菜的热区面积,达10280亩以上,这些地方的年降水量300-400毫米,年30℃积温为6000℃左右;年的太阳总辐射量为6000兆焦耳/米2左右。光热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开发冬季农业具有成本低,品质好,无公害的天然优势。

1993年,全镇在地区科委的帮助下启动了冬早返季蔬菜的开发,当年在村(办)的4个小组,120户,农户地里试种蚕豆、辣椒、西红柿、黄瓜等120亩,单位面积新增纯收入500元。到目前,全镇返季蔬菜已覆盖7个村,98个小组,4152户,种植面积达6075亩,产量1869.8万公斤,产值2056.78万元,蔬菜种植种类也由单一品种发展到14大类50余个品种组合,种植形式由零星的单家独户种植向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发展,营销方式由农户自产自销发展到外地商贩批量收购;产品覆盖面也由最初的本县周围扩大到昆明、东川、会泽、成都、重庆、西昌等大中城市,并根据市场需求种植适销品种,生产方式正向订单农业过渡,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冬早返季蔬菜已发展成为镇农民继甘蔗、蚕桑为后盾的又一大收入来源。2012年,全镇有4152户,农户种植返季蔬菜6075亩,产值达2056.78万元,户均4953.7元,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15.67%。

全镇自推广种植冬早返季蔬菜19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主要经验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经济、市场优势。在具有资源优势的同时,党委、政府意识到要发展一个新的产业就必须用市场规律来调整农民的生产行为,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合理配置现有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交给市场,政府要在试验,示范和科技推广与良种、培训、筛选、供应等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对蔬菜适销大开绿灯,从而将政府调整种植结构的行为变成了农民自己的行为,政府抓主流,农民增收益。镇政府组织了以果蔬站农科人员为主体的引进,试验示范机构,高起点引进市场销路看好良种,并根据当地资源条件进行试验筛选,进而通过示范逐步推广适宜的品种,及时提供技术指导,使农民种植时放心,销售后开心,不种的动心。同时,还组织农科技术人员到周边地区的市场进行调查,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在蔬菜成熟期,则专门到产区了解产量和运输情况,对一些运输难,卖难的农户,由政府出面协调车辆,帮助联系买主,深受群众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二、返季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冬早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受市场需求不旺,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非适宜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影响,全镇的冬早蔬菜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光热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相对削弱,原来并不十分突出的矛盾正逐渐凸现出来,作为目前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瓶颈”。

1、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比较大的困难就是水资源条件差,灌溉面积少,水利化程度低,据统计全镇水利化程度仅35.3%左右,远远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受水的限制,不少适宜种植返季蔬菜的土地无法获得较高的收益。镇总耕地面积18000亩,由于水源退化,2012年返季蔬菜只开发种植面积6075亩,现只靠几眼泉水进行灌溉。虽然有炉房水库水,这几年雨水少,无水进入水库,只能保持人畜饮水,种植地里,水越缺乏越不供。2、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品种结构不尽合理,部分群众由于害怕承担市场风险,不愿加大资金投入,导致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低,种植方式粗放,农户除采用地膜覆盖外,设施农业仍是空的,在施用化肥、农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还停留在低水平上,农户习惯凭想象施用,而且在种植品种上仍以青蚕豆、青豌豆、早洋芋、四季豆、番茄和莲花白等常用蔬菜为主,经济价植较高的品种早包谷、早黄瓜、早辣椒、苦瓜、茄子等种植较少。

3、政府和中介组织的服务亟待提高。首先是村、小组两级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及时引导农民种植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其次是农科人员的服务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培训、推广和试验、示范等工作滞后,大多数农民仍处于盲目种植阶段,再次就是中介组织不健全,民间流通组织发展较慢,市场价格、供求等信息不灵,收购价格经常为外地商贩所左右,农民种植蔬菜的潜在市场风险加大。此外,对外宣传力度也不够,有特色产品,但无特色品牌。

4、无储藏库,蔬菜保鲜技术落后。外地商贩不及时到,就卖不掉,受保鲜技术制约,绝大多数农户只能种植经济价值低,耐藏的冬洋芋,莲花白等品种,影响群众增收和规模化种植。

5、开发程度低,品种结构不合理。返季蔬菜实际是冬早蔬菜,生产季节单一,开发程度低;生产的蔬菜品种几乎是番茄、莲花白、冬早洋芋、四季豆和少量蚕豆、辣椒、黄瓜等品种,而且种植分布区较窄。

6、科技水平不高,耕作种植粗放。从大面情况看,全镇种植返季蔬菜的科技含量低,传统种植方式普遍,许多菜农除用地膜外,其它科技措施应用较少,化肥用量配比凭想象施用,病虫防治不能对症下药,造成投入增加,成本增加。有的农户误用,滥用残留农药,导致产品质量差。此外,全镇农科人员总数比例才到0.01%,远远低于全县水平,且部分农科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为生产服务。

7、生产资料供给品种单一质量差。据对25户农户调查结果显示,全镇化肥、农药、籽种品种单一,质量差。市场销售混乱,出售的种籽、农药也不保险,严重的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成本增长,既不增产,也不增收。

8、本地流通组织发展缓慢,市场风险大。从过去十几年的营销情况看,因为没有中介服务组织,市场信息不灵,主要靠外地人来收购,收购价格受外地人左右,压价现象严重。本地的流通组织发展缓慢,大部分农户只注重蔬菜种植,不注重营销。

三、镇返季蔬菜将如何发展

镇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据气像资料表明,热天季节主要表现在夏秋长,冬春短,夏季长达194天,秋季87天,春天84天,地温方面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3.1℃,总体气候特点是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属干热季风气候小区,尤如一个天然大温棚,开发返季蔬菜具有成本低,投资少的优势。通过19来年的发展,返季蔬菜开发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据调查统计,2010年至2011年全镇种植面积为6058亩,产量1632.83万公斤,收入达1796.16万元,2011至2012年种植面积扩大到6075亩,产量1869.8万公斤,收入达2056.78万元,部分农民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较好的种植技术和营销策略,群众有了较强的市场风险意识和品牌观念,为支柱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正是国家修建白鹤滩电站,县内人口多,需要的蔬菜多,加之国家调整农业结构政策的出台,是镇开发返季蔬菜的最佳时机。从而加快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搞活流通渠道。

在生产规模上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全镇返季蔬菜开发规模为2009年5981亩;2010年6012亩;2011年6058亩;2012年6075亩;2013年6184亩。在生产格局上,农业基础建设要明显提高,水利化程度达到57.1%,农业装备水平要明显改善,科技水平要达到全区发达地区水平,服务体系健全,使镇返季蔬菜这一区域特色框架基本形成,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返季蔬菜成为镇的支柱产业。

四、发展返季蔬菜,应抓好的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村两级在今后抓返季蔬菜产业时必须改革“条块分割,分兵把口”的旧体制,切实转变职责,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实现从指导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服务上来,成立开发返季蔬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种植及市场营销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努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发展返季蔬菜的根本条件,要发展返季蔬菜产业必须大力发展以水利为中心的基本建设,努力增加灌溉面积,加大培肥力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率。

3、狠抓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基础设施薄,其根本原因就是科技水平落后,因此,在开发返季蔬菜产业时要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农科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引进先进技术和成果,强化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农民技术员队伍,组建一定数量的蔬菜研究学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提高服务质量,各地农业部门和农科部门,要强化质量意识,抓好化肥、农药、良种的供销服务工作,加强管理力度,杜绝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籽坑害农民。

5、建立示范基地做好示范引导工作。强化服务职能,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一批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服务带动大面,示范筛选一批适宜本地种植的各类优良品种,向广大农民推广,真正为农业搞好示范服务工作。

6、抓好流通营销工作,返季蔬菜产业要真正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就要真正在指导思想上,从过去只重视生产转变到既重生产,更重质量,重营销上来。把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引入具体工作中去,开拓生产门路,拓宽销售渠道,如实解决好农民卖菜难的问题。搞活蔬菜流通,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发展以民间流通为主的多种流通组织,培养和扶持一批农民经济收入队伍;二是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工作,使农民和运销户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蔬菜供求价格等市场信息;三是建立蔬菜营销有限公司,走“公司+农户”的道路,实现订单农业。

蔬菜调查报告例2

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2、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蔬菜调查报告例3

无公害蔬菜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市场建设。全县目前运营着西曲、南李村、刘建、王守、北行庄5个专业性产地蔬菜批发市场。

西曲蔬菜批发市场是最早建设而且最大的市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场地硬化6万平方米,交易棚面积3500多平方米。市场日客流量达到3000人次,车流量1000多车次,日平均交易130万公斤,旺季可达300万公斤,XX年蔬菜产品远销内蒙、甘肃、陕西、河南、北京等21个省市的200多个县市,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交易量8.6亿公斤,交易额8.2亿元,实现利税656万元,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较大的集蔬菜、瓜果批发、装卸配货、冷藏储存、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市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50家鲜活农副产品定点市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部农产品信息网信息采集点”以及省政府“1311”调产工程项目。

新绛县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全县蔬菜生产、组织、管理、销售于一身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县城龙兴街125 号,现有办公用房1200平方米,注册资金150万元,总资产5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公司技术力量雄厚,238名职工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就达15人之多。

公司下属“一园四站四市场”。“一园”即南李村科技示范园。占地60亩,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四站”即古交、泽掌、泉掌、北张四个服务站。四个服务站涵盖了全县90%以上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在优良种子、生产物资供应等方面,为蔬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四市场”即古交镇南李村、泉掌镇刘建、泉掌镇王守、北张镇北行庄四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古交镇南李村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108国道南侧,占地35亩;泉掌镇刘建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西侧,占地42亩;泉掌镇王守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南侧,占地31亩;北张镇北行庄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北侧。

四个市场覆盖了全县百分之七十的蔬菜生产区,年交易量63万吨,交易额7亿元。公司营销的无公害精品菜远销陕西、河南、湖北、内蒙古、江苏等十几个省市,建立了较为宽广的销售网络。

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建立了科技依托关系,聘请张志斌等专家为蔬菜生产技术顾问,负责全县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公司与全县2XX多农户建立了协作关系,实行了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运作方式,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示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升了全县蔬菜生产的标准和质量。

蔬菜调查报告例4

摘 要:蔬菜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笔者就所在市的蔬菜质量安全进行调查,针对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在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同时,大力发展蔬菜无公害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关键词: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监管;无公害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蔬菜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一,其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的健康,也是直接反映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蔬菜营养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达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四川东北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达州市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的竞争力,还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 现状1.1 蔬菜生产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把蔬菜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从2008年起,每年拨付300万元支持蔬菜产业,201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7200hm2,较上年增加6866.7hm2,增长7.6%,产值46.58亿元,较去年增加3.17亿元,增长7.3%;蔬菜总产量310.55万t,较去年增加5.05万t,增幅1.7%,商品蔬菜产量140.25万t,较去年增加5.05万t。初步建成了一批蔬菜规模基地,达县“赵-双”设施蔬菜示范区、大竹县竹区蔬菜示范区、渠县望黄花示范区等不仅规模大、建设质量高,而且示范带动能力强,助农增收效益显著,成为引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1.2 标准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达州市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建设了一大批蔬菜标准化基地。科学规划布局,推行生产的专业化和种植区域化,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基地;严格投入品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购买台账和使用记录,普及科学施肥、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加大了蔬菜标准园创建的力度。近2a来,全市创建蔬菜设施标准园12个,露地蔬菜标准园15个,面积达到1666.7hm2;制定了一批四川省(区域)地方标准和县级标准。全市经作系统先后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蕹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黄花》等四川省(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10项,达州市标准5项,县级标准45项。全市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5个,面积12333.3hm2,有效地推动了达州市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1.3 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切实抓好蔬菜基地生产档案管理工作。1.3.1 市局领导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蔬菜生产档案记录的通知,制定了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范本,设立了投入品购买、农事作业操作、产品销售等记录内容,做到生产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1.3.2 明确了专人负责市经作站安排专人负责全市蔬菜基地生产档案记录工作。1.3.3 开展专项检查每年市农业局对全市蔬菜基地生产档案记录进行专项检查,各县市区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安排了专人负责,采用统一格式,基本做到了有据可查。2 存在问题2.1 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时有发生在蔬菜生产中,要求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但在一些基地,我们发现有少数业主和菜农仍在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甚至禁用农药,如有机磷杀虫剂,严重影响蔬菜质量安全,致使一些地方蔬菜农残超标。2.2 大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菜农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未按法定操作规程分阶段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期施用,严禁在坐果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浓度过高或者次数过于频繁,如大量施用黄瓜、丝瓜氯吡脲等顺直保花生长剂,茄果类蔬菜上大量施用番茄灵、防落素等保果剂,西瓜、莴笋上大量使用增甜(粗)膨大剂,叶菜类上大量使用植保素、肥叶素等;未按作物分类施用不同类型和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多种作物施用同一合成生长调节剂,如瓜类大多施用异戊烯嘌呤配合剂,对西葫芦效果明显但对黄瓜效果较差,容易在黄瓜上残留。2.3 忽视农药安全间隔期目前,蔬菜生产普遍存在忽视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增加施药次数,缩短施药间隔期等情况,通常情况下露地蔬菜农药安全期为7~10d,春冬季和大棚蔬菜农药安全期应延长3~5d,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的蔬菜产品上农药未分解衰退,残留浓度过高可对人体造成毒害。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间隔期更长,例如速生菜的安全间隔期为25~30d,大田作物(瓜果类蔬菜)安全间隔期为45~60d,但若低于一般间隔期则容易出现激素富集,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2.4 产品流通环节滥用添加剂化工添加剂普遍对人体有致癌致畸的剧毒作用,在蔬菜流通环节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对蔬菜进行“美容化妆”,使用对人体有毒害作物的化学添加剂对蔬菜进行漂白增色等现象。如食用姜施用硫磺熏蒸上色,使烂姜、陈姜看起来新鲜饱满,卖相更佳,食用菌上施用荧光增白剂上色,萝卜韭黄等施用双氧水漂洗,使商品色泽亮丽,外感新鲜。2.5 生产档案及监管流于形式目前蔬菜分散生产、分散经营的现象还很普遍。蔬菜种植、管理、施肥、病虫防治都是农户凭感觉、凭经验自主进行。乡对村、村对小组、小组对村民都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基地由于生产任务量大,不同蔬菜品种生产环节管理繁琐,对于建档立卡,建立有效的质量追溯档案大都流于形式。监管和生产档案的建立很难到位,也谈不上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2.6 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未严格落实达州市人民政府虽已出台了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文件,并从2011年8月1日起试行,但达州市蔬菜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未执行,主要原因是基地无机构、无专职人员和经费来抓此项工作,市场也未真正开展准入工作,没有形成优质优价,低劣农产品进不了市场这种氛围,致使基地业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概念很难形成。3 对策3.1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3.1.1 严格按标准化生产从无公害基地入手,按照《四川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四川省区域性(达州)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规范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实行规模化生产,加大对用药用肥的管理,推行统一配送农药肥料,严把用药、用肥关。3.1.2 制定详细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达州市应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把尚未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蔬菜品种,由农业局、蔬菜技术部门、质监部门制定适应国内市场的产品标准,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3.2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决定蔬菜质量安全的源头管理不仅重要,而且农户参与源头管理尤其重要。因此,源头控制是关键,而源头控制最主要的就是农业投入品的控制,包括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销售、使用。各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药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规定,把联合检查与部门监管相结合、把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把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结合,切实从源头上把关,保证蔬菜质量安全。3.3 加快推进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蔬菜市场准入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通过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建立起产品追溯制度,在每个产品上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联系方式,检测合格证明等信息,便于发现蔬菜安全事故后的责任追究,强化生产者的安全意识。3.4 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宣传培训力度积极提倡因地制宜,推行“一乡一品”或“一县一业”。生产特色统一、品种统一的农产品,以便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宣传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氛围。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无公害蔬菜有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宣传力度,开展现场免费技术指导活动3.5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及其混配剂由于成本低、药效好,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普遍使用;但它们残留在土壤、水、空气中,不仅对人和动物有害,对环境也造成危害,必须严格控制其在蔬菜上使用。其对应措施就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倡以菌治病,以虫治虫,大力宣传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色板诱虫等物理防治技术。作者简介:汤莉(1975-),女,四川渠县,学历本科,农业推广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果树蔬菜栽培及推广。

蔬菜调查报告例5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具有“评价”功能,又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考试改革,可以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形成。高职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用性”强调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实际岗位操作能力。根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要求,结合蔬菜栽培课程的特点及高职教育要求,改革本课程考试方式显得尤为必要。

一、蔬菜栽培课程特点

《蔬菜栽培》课程是种植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主要阐述蔬菜生产栽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课程按照蔬菜的分类介绍蔬菜类型、品种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等,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蔬菜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术,同时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蔬菜栽培考试方式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具有技能性、操作性和岗位性的特点。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应该是注重实践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过去,我校蔬菜栽培课程一直采用期末理论考核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覆盖面广、容易量化、容易管理等优点,但不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课程教学反馈不及时,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检测性不灵活、见效慢。因此,为了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需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而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亦可通过考试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蔬菜栽培考试的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及岗位技能要求,对园艺专业蔬菜栽培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将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改变为注重实验操作和分析及创新能力的多形式、分阶段综合性考试。学生总评成绩(100分)由各部分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得到,具体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成绩评定权重

学生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占20%)、形成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三个方面(40%)。

平时表现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量分。形成性考核采取阶段考核的方式进行,采用考核与学习过程同步进行的方法,督促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项终结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因地制宜地设计某一种蔬菜大面积栽培方案和社会专项调查,促使学生整合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考试和调查,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二)考试试题类型、结构及答题要求

过程考核按照课程项目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经过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把蔬菜栽培课程划分整合为三大项目,即蔬菜栽培基本知识项目、蔬菜栽培基本技术项目和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设计项目。结合每一项目的授课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理论考试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试卷作出正确解答。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考核学生是否熟悉各类蔬菜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能考核要与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把知识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去。考核的形式包括识别类、口述类和操作类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专项调查报告和某一种蔬菜大面积栽培方案的设计。调查报告是通过实地调查让学习者深入蔬菜生产第一线,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专业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联系群众、了解生产,将所学习的理论应用于生产,提高实践技能,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项调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生产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5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2000字;定稿的调查报告一律用统一的稿纸誊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从开学至第10周确定专项调查报告的选题。从第10周开始至第13周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取得数据,完成专项调查报告。教师从调查报告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独立完成调查报告的情况、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调查报告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等几方面来评价调查报告,占终结性考核的15%。某一种蔬菜大面积栽培方案的设计,其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因地制宜地设计高产高效优质的栽培可行性方案,学生要通过选址、地形地貌的分析、消费习惯与市场需求分析、资金投入预算、劳动力与农用物质成本、效益分析等,考核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手绘栽培简图及简要描述栽培情况。

(三)考试内容力求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重在体现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构建素质较强、能力全面、就业面广的培养模式。考试内容是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很宽泛,既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反映其实际应用水平,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蔬菜栽培课程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增大实践考试的比例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其认识到对蔬菜栽培技术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个人修养内涵的体现,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为走上工作职业岗位所做的准备。总之,考试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的考试改革就应该走得更远一点,更稳一些。

参考文献:

[1]陈杏禹主编.蔬菜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克强主编.蔬菜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蔬菜调查报告例6

一、蔬菜栽培课程特点

《蔬菜栽培》课程是种植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主要阐述蔬菜生产栽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课程按照蔬菜的分类介绍蔬菜类型、品种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等,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蔬菜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术,同时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蔬菜栽培考试方式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具有技能性、操作性和岗位性的特点。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应该是注重实践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过去,我校蔬菜栽培课程一直采用期末理论考核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覆盖面广、容易量化、容易管理等优点,但不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课程教学反馈不及时,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检测性不灵活、见效慢。因此,为了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需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而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亦可通过考试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蔬菜栽培考试的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及岗位技能要求,对园艺专业蔬菜栽培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将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改变为注重实验操作和分析及创新能力的多形式、分阶段综合性考试。学生总评成绩(100分)由各部分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得到,具体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成绩评定权重

学生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占20%)、形成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三个方面(40%)。

平时表现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量分。形成性考核采取阶段考核的方式进行,采用考核与学习过程同步进行的方法,督促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项终结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因地制宜地设计某一种蔬菜大面积栽培方案和社会专项调查,促使学生整合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考试和调查,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二)考试试题类型、结构及答题要求

过程考核按照课程项目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经过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把蔬菜栽培课程划分整合为三大项目,即蔬菜栽培基本知识项目、蔬菜栽培基本技术项目和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设计项目。结合每一项目的授课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理论考试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试卷作出正确解答。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考核学生是否熟悉各类蔬菜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能考核要与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把知识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去。考核的形式包括识别类、口述类和操作类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专项调查报告和某一种蔬菜大面积栽培方案的设计。调查报告是通过实地调查让学习者深入蔬菜生产第一线,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专业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联系群众、了解生产,将所学习的理论应用于生产,提高实践技能,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项调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生产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5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2000字;定稿的调查报告一律用统一的稿纸誊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从开学至第10周确定专项调查报告的选题。从第10周开始至第13周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取得数据,完成专项调查报告。教师从调查报告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独立完成调查报告的情况、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调查报告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等几方面来评价调查报告,占终结性考核的15%。某一种蔬菜大面积栽培方案的设计,其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因地制宜地设计高产高效优质的栽培可行性方案,学生要通过选址、地形地貌的分析、消费习惯与市场需求分析、资金投入预算、劳动力与农用物质成本、效益分析等,考核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手绘栽培简图及简要描述栽培情况。

(三)考试内容力求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重在体现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构建素质较强、能力全面、就业面广的培养模式。考试内容是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很宽泛,既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反映其实际应用水平,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蔬菜栽培课程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增大实践考试的比例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其认识到对蔬菜栽培技术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个人修养内涵的体现,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为走上工作职业岗位所做的准备。总之,考试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的考试改革就应该走得更远一点,更稳一些。

参考文献:

[1]陈杏禹主编.蔬菜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克强主编.蔬菜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蔬菜调查报告例7

调查报告之一:蔬菜成了农药集中物。

蔬菜上很容易长虫,青菜、菠菜、花菜等属于“多虫蔬菜”,害虫比较多,菜农不得不经常喷药防治,是农药残留超标的“大户”。香菜、芹菜、洋葱、韭菜、大蒜等属于“少虫蔬菜”,农药喷洒次数少些,相对比较安全。农药残留指数较高的品种有:白菜、菜心、油麦菜,我们在食用前一定要多洗多泡。

调查报告之二:吃薯片等于吃汽车废气。

人们都喜欢吃薯片,“喀吱”一声,土豆特有的清香立刻充满了口腔,但是台湾一位营养学家曾用打火机点燃一片薯片,它足足燃烧了一分多钟,一串又一串油脂流了出来,当土豆变成薯片时,热量增加了250倍。薯片中的丙烯酸胺与汽车排放的废气属于对危害程度相等的有毒物质,所以有人说,吃薯片等于吃汽车的废气。我们不要再吃垃圾食品了。

蔬菜调查报告例8

二、完善措施,全力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年全市市场价格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陇政发〔〕35号)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物价调控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分析当前价格形势,采取坚决的措施,全力抑制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

(一)全力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农牧、商务、粮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把中央、省、市政府各项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力保障市场商品的有效供给。一是要保障粮油供应。要抓紧制定完善粮食应急供应方案,健全地方粮食储备动用机制。如果9月份粮油价格持续走高,粮食部门要及时上报市、县区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动用市、县级粮食储备投放市场,以保障当前特别是国庆、元旦、春节市场粮油供应和价格稳定。要加强与省内外粮食主产区的协作,积极组织粮源,确保应急情况下的粮源供给。各县区政府要组织粮食部门尽快制定面粉直销办法,从9月份至明年春节期间,采取补贴面粉加工企业的办法,调运优惠面粉在全市粮食行业“五个一工程”示范粮店敞开供应。要认真落实粮油储备计划,全面完成省上下达我市的1.05亿斤地方粮食储备任务,有尾欠的县、区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落实到位。市、县城区和库存薄弱的地方,要力争储备10天以上消费量的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包括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二是要保障蔬菜和肉类供应。各县区政府要继续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甘政发〔〕90号)和《省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甘政办发〔〕10号)精神,在确保现有蔬菜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蔬菜生产。要立足实际,开发山区蔬菜,增加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品种,力争三年时间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65万亩(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61万亩,山区蔬菜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1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15万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蔬菜均衡供应能力,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和市场建设,各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蔬菜产业发展资金。各县区政府要组织商务等部门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蔬菜零售市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提高市场覆盖面,切实增强蔬菜市场有效供给能力。要组织商务、农牧、供销等部门认真做好越冬蔬菜调运衔接工作,确保淡季蔬菜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公安交警和城管等部门在加强城市交通、环卫管理的同时,要适当放宽对蔬菜运输车辆进城、菜农直销和蔬菜商贩流动销售的限制,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给予通行便利。积极建立和完善蔬菜、肉食品“早市”、“晚市”等形式的经营活动,切实增加销售网点,增强供给。从9月份至明年春节期间,各县区政府要组织专人在当地主要市场建立蔬菜直销点,组织货源,实行“农贸对接”,向市民敞开零售“平价菜”。各县区政府要组织商务、农牧等部门加强肉类和蔬菜储备,加快武都区200吨、成县100吨及其他各县小型肉类储备库的建设,充分发挥武都区吉石坝5000吨级蔬菜冷藏库、徽县银江新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3000吨级蔬菜冷藏库以及宕昌南阳、文县天池等地小型蔬菜冷藏库的储备、调节作用,指导企业有序增加商业库存和商品投放量,努力保障市场供应。三是要保障煤、电、油、化肥正常供应。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工信、电力、石油、供销等部门要做好煤、电、油、化肥的保障供应工作。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的指导,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督促煤炭企业努力扩大产能,增加供应量。全力组织煤炭经销企业做好市外煤炭调运工作,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用煤供应。要加强电力调度,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正常电力供应。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汽、柴油供应和储备,保障市场需求。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陇政发〔〕36号)精神,以县区农资主营公司为单位积极建立和完善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商品淡储旺供制度,扩大储备规模,落实储备任务,保障重要农资商品的充足供应。

(二)全力保障低收入群体正常生活。市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市民政、人社、统计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优抚对象及时有效实施价格临时补贴措施,努力将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各项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提高幅度与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同步的目标。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对部分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的有关决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时足额发放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正常生活。

(三)切实强化价格调控手段。一是要严格控制政府调价行为。除国家安排的调价项目外,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今年年底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政府调价措施。二是要依法实施定调价成本监审制度。自今年10月1日开始,全市凡列入《省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在制定或调整价格时,必须依法开展成本监审工作,从严控制商品和服务成本。三是要大力整顿乱收费行为。市、县区发展改革(物价)部门要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等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降低偏高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扎实开展涉农收费、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费、银行业收费等收费专项检查,全力减轻价格上涨压力。四是要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市财政、税务等部门,尽快着手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控监管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甘政发〔〕98号)要求,于9月底前建立市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积极筹集资金进入市级价格调节基金专户,切实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扶持农副产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补贴低收入群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

(四)从严规范各类市场行为。一是要严厉打击市场价格违法行为。发展改革(物价)部门要认真开展对群众生活必需品、集贸市场收费、“绿色通道”政策落实情况以及交通运输价格、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以及恶意囤积、恶意炒作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要充分发挥价格举报电话作用,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二是要严厉打击商品房价格违法行为。发展改革(物价)、建设(房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房地产价格监管,严格规范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严厉打击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不申报备案、不明码标价、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价格欺诈等行为,确保全市商品房价格稳定,特别是确保今年市区商品房价格稳定在每平方米3900元以下。三是要严厉打击扰乱农产品市场秩序的行为。粮食、质监、工商、金融等部门要继续加强对粮食收购、加工企业资质、融资、最高库存限量标准、粮食和蔬菜交易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偷工减料等欺诈行为,维护正常的农产品市场秩序。四是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卫生、农牧、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要深入排查并严厉打击违规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确保食品安全。

(五)切实加大市场监测力度。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发展改革、商务、粮食、农牧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坚持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及其产销、库存等信息的周监测报告制度,每周要将监测情况及时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参考。要及时根据监测情况,完善市场应急保障预案,主动应对市场异常波动。二是要坚持和完善价格信息制度。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强化正面宣传,及时疏导、化解和稳定社会情绪。要统一信息口径,强调新闻宣传纪律,防止炒作。有关媒体对价格形势分析事宜,要事前与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会签宣传稿件。三是要坚持和完善价格统计报告和通报制度。市统计局要会同国家统计局调查队依法合理确定价格调查点、调查品种、测算权重,进一步规范采价市场、采价时段和采价对象,努力提高物价调查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强化责任,形成市场价格监管合力

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价格监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确保全年价格调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蔬菜调查报告例9

二、范围和步骤

本方案所指蔬菜是指在生产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分级、清洗、切割、包装等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蔬菜产品。

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实行,采取分步实施,先示范、后推广的办法,逐步在全市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第一步,**年12月在宜昌城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准入;第二步,**年在各县市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试点;第三步,**年11月全市全面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在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区域,凡持有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下简称“三品”)认证证明或产地准出证明的蔬菜可以免检入市,接受监督抽查;没有“三品”证明或产地准出证明的蔬菜实行逢进必检,检验合格方可入市销售,检验不合格依法予以处理并强制退市。

凡进入市场销售的蔬菜,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蔬菜,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二)农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

(四)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五)其他不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建立蔬菜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申请无公害蔬菜产地产品认证。鼓励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和蔬菜协会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申报产品认证,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生产基地管理、技术、检测人员和蔬菜经营者、农业投入品经营者进行培训,重点抓好蔬菜生产者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肥料,提高基地生产管理水平。

(二)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引导蔬菜生产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和无公

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三)实行无公害蔬菜专销制度。鼓励在蔬菜批发市场、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和有蔬菜销售的大型超市开辟无公害蔬菜专销区,对取得认证证书的无公害蔬菜实行免检制度,凭认证证书或专用标志直接进入市场专销区销售。专销区只能

销售经过“三品”认证了的蔬菜,其它蔬菜不得进入。

(四)实行蔬菜质量公示制度。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立蔬菜质量公示牌,每天集中公示安全检测结果。无公害蔬菜专销区的摊位、柜台上方必须设立公示牌,标明每种蔬菜的产地、采收日期、质量等级等内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周公布一次有关蔬菜质量安全状况的信息。

(五)实行重点消费场所蔬菜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及学校、幼儿园等集体食堂必须购买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或者经过检测合格的蔬菜,并向消费者作出蔬菜质量安全承诺。鼓励无公害蔬菜经销实体对宾馆、饭店及学校、幼儿园等集体食堂实行集中配送。蔬菜销售者对所销售的蔬菜质量负责,应当配备蔬菜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蔬菜流通档案,开展检测检验,组织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等,在经营场所张贴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六)实施蔬菜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根据不同蔬菜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获得“三品”认证的蔬菜,其包装标识依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执行;对于未包装的蔬菜应当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形式标明蔬菜的品名、生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等内容。在宜昌城区蔬菜批发市场悬挂统一制作的蔬菜质量安全标识牌,标明蔬菜品种、产地、进货渠道、进货时间、检验结果。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蔬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正确标识或标注。蔬菜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包装物、保鲜剂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七)推行蔬菜质量追溯制度。逐步建立蔬菜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登记制度。实现蔬菜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安全责任可追究。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蔬菜生产档案,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蔬菜销售者在采购蔬菜时应当索要蔬菜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并向购买者出示有关蔬菜质量的证明。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蔬菜销售企业要建立进货登记制度。农业主管部门对抽检中出现的不合格蔬菜产品,将依据其标识追查到基地或生产者,一次抽检有不合格产品的,向当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出通报;同一销售者、同一产地在三个月内连续二次以上抽检有不合格产品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并由检出地县级(含)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函告蔬菜产地县级(含)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八)实行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制度。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自行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室(检测点)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蔬菜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样检测,发现不符

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要加强对检测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

(九)严格监督检查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蔬菜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负责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监督检查。在蔬菜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销售的蔬菜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蔬菜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蔬菜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经检测不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蔬菜,有权查封、扣押。对造成危害或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蔬菜

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4小时内申请复检,因检测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实行奖励举报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对有重大问题的举报和揭发,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

(十一)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快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具体负责全市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的指导工作,对市区范围内的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抽检。各县市区在**年内应当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任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市场要配备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对生产、经销的蔬菜进行检测。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

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四、组织领导

蔬菜调查报告例10

自1988年以来,国务院明文规定菜篮子工程的省、市(县)长负责制,无论是菜贱伤农,还是菜贵伤民,都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难题。江西省宜丰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财贸分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发挥自身优势,紧贴“三农”、服务“三农”,以蔬菜生产为重点,借自老科协平台,积极开展工作,在推动县域蔬菜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007年,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近郊蔬菜面积大幅度减少,地产蔬菜自给率下降,菜价上涨的情况,组织会员到县城周边三个乡镇9个村委会进行调查,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县县域蔬菜生产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有效解决蔬菜种植面积减少、蔬菜自给率低的问题,县政府下发了文件,要求有条件的乡镇和县城周边乡镇的自然村新增蔬菜种植面积。蔬菜面积的扩大,使地产蔬菜的自给率由原30%左右提高到45%以上。

二是建立蔬菜种植示范户,以点带面促进蔬菜生产。从去年开始,在新昌镇良田铺村、陂下村的蔬菜种植户中,选择2011年夏、秋两季蔬菜种植示范户,从选地、育苗、移栽、上市等生产过程派员跟踪调研,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中,对示范户给予资金扶助。在示范户的带动下,现在两村竹骨蔬菜大棚连片面积超过200亩,所生产的七叶小南瓜在县城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夏、秋茄子的市场占有率也在60%以上。从而使地产蔬菜的自给率超过50%,旺季可达70%。根据示范户的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提交了《关于蔬菜种植示范户有关情况的调查》,2011年4月份,市、县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此事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随后出台的县委、县政府两办的《宜丰县“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对县城蔬菜专供示范园给予重点扶助。

三是探索菜农卖菜难,着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在蔬菜种植户中,推行家庭适度规模经营,采取一菜一稻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如豆角种三茬,茄子种二茬,利用早稻田种夏季蔬菜,待夏季蔬菜收获后,再栽插二晚。这种生产模式,无论是正常年景,还是非正常年景,蔬菜种植户都不会存在卖菜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比常年种菜风险小得多。而且种菜后的二晚田,根本不需施任何肥料,产量也比没有种菜的田高出一成以上,二晚每亩纯收入可增加40%左右。蔬菜种植户每亩蔬菜收入普通在6000元以上,高的可达1万元。(江西省宜丰县老科协财贸分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