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9-30 19:09:42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1

[DOI]10.13939/ki.zgsc.2016.35.121

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消费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普通群众的重视,刺激消费也是国家拉动内需、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数量庞大,消费神经敏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塑造健康的消费行为,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之一。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是必要的,深入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行为、结构等现状,有助于职业教育找到引导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合理消费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健康成长,也可为国家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菏泽职业学院、菏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职业院校学生;发放问卷760份,回收752份,回收率为98.9%;有效问卷为680份,有效率为89.5%。其中,男生296人,女生384人。

(2)调查方法。自编《职业院校学生消费现状调查问卷》,共10题。本调查问卷内容涵盖职业院校学生基本信息、经济来源、月消费量、基本伙食费、学习资料消费、服饰消费、手机费、网络消费、消费规划等。

施测时间为2016年3月,地点为菏泽市各职业院校,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由研究生担任主试,测试前集中对主试进行了测试注意事项的辅导。

采用SPSS11.0 for Windows 2000、Excel 2000等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职业院校学生经济来源情况。职业院校学生经济来源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业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费用的来源,主要有家庭、勤工俭学、助学金、奖学金、其他援助等形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占总数的99.7%,这与刘舒敏(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1]由于学校和部分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有13.1%的学生经济来源于勤工俭学;国家、当地政府、学校等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设置了各级别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形式,因此,有10.7%的学生经济来源于助学金和奖学金;由于个别家庭极其贫困,亲友或社会机构进行助学活动,有0.9%的学生经济来源于其他形式;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既有勤工俭学,又有助学金和奖学金。

(2)月消费总额情况。月消费总额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一个月内在学习、餐饮、交通、电话费等所有方面消费的总额。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职业院校学生月消费总额在500元以下,76.1%的学生月消费总额在500~1000元,7.8%的学生月消费总额在1000~2000元,仅有6.5%的学生月消费总额在2000元以上。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消费总额在500~1000元,月消费额过千元的属于少数,这与家庭经济条件好坏有关,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月消费总额也就越高。

(3)月伙食消费情况。月伙食消费是指职业院校学生每月在餐饮方面所需的开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月伙食费在500~1000元,占总数的84.6%,基本符合菏泽市学生消费水平;有4%的学生月伙食费在1000~2000元,1.3%的学生月伙食费超过2000元,说明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伙食费用相对较高;但是,有10.1%的学生月伙食费在500元以下,可能是他们家庭经济条件不怎么好,饮食上比较节省,这与国家贫困助学比例相当。

(4)月学习资料消费情况。月学习资料消费是指职业院校学生每月购买学习资料所需的支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8.5%的学生每月在学习资料上的支出在100元以下,有31.5%的学生每月在学习资料上的支出在100~200元,有10%的学生每月在学习资料上的支出在200~300元,月学习资料费超过300元的学生为零。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资料费用上的支出并不高。

(5)月服饰消费情况。月服饰消费是指职业院校学生每月在衣服、服饰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月服饰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43.7%,100~200元的占42.1%,200~300元的占6.9%,超过300元的占7.3%,大多数同学在服饰上的消费水平并不高。

(6)月手机消费情况。月手机消费是指职业院校学生每月除购买手机费用之外与使用手机有关的一切费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月手机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68.8%,在100~200元的占26.6%,200~300元的占2.8%,超过300元的仅占1.8%,说明大部分同学月手机消费并不高,只有极少数同学月手机消费偏高。

(7)月网络消费情况。月网络消费是指职业院校学生除手机上网、购买电脑之外所有和网络有关的费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月网络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38.1%,100~200元的占41.3%,200~300元的占9.3%,超过300元的占11.3%,这与陈俊良(2013)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说明职业院校学生月网络消费还是比较高的,网络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8)消费规划情况。消费规划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一个月内所有消费的统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有规划并按规划消费”的占24.1%,“有规划,但未执行”的占36%,“无规划”的占39.9%,虽然部分学生有规划,但并未执行,相当部分学生并无规划,这与杜林芝等(2010)研究结果一致[3],说明职业院校学生消费规划意识并不强,应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消费教育。

3 调查结论

职业院校学生消费经济来源主要为家庭,月消费总额一般在500~1000元之间,其中,伙食费所占比重最大;个体间消费支出总额差距较大,最低低于500元,最高高于2000元;职业院校学生伙食费、服饰消费基本符合菏泽市消费平均水平,但是,在学习资料消费上偏低,在手机消费、网络消费上偏高;职业院校学生消费随意性、盲目性较大,规划意识不强,消费性质偏向社会化;消费结构不合理,学习资料消费偏低,网络消费、服饰消费等占较大比重。因此,职业院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消费教育,完善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健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理财,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舒敏.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07(14).

[2]陈俊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3.

[3]杜林芝,邱淑英.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消费观的引导[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3).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2

一、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全体的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一定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月生活费情况的结果反映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月生活费总额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这个区间内,生活费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体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仅占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这个水平上。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去做兼职,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者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并且锻炼自己。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但相比历年情形,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22%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兼职经历。4%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得了一定资助,2%的人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作为获取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购物、交际等方面。但相比较以往,大学生消费更加多元化,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不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餐饮食宿方面,这一比例占到总消费额的59%,总消费额的18%用于交际娱乐,在近年来,这一比重正有所增长。通讯网络费用占到大学生总消费额的13%,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长。此外,总消费额的10%用于教育学习。

(三)大学生的预付消费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再囿于时间的框架,超前消费的形式也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些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预付消费。预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费具有很强的享乐色彩,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消费方式。而预付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对预付消费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预付消费,有33%的人对预付消费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所占比例最多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可以接受,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的总体情况

大学是了解理财的起步时期,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阶段。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和演练尤为重要,它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理财习惯。理财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完成财富累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理财而实现的。没有科学、适当的理财,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理财投资,对于精神财富相对富有,而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情况

如何更好的理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会前沿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理财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些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自己理财,接触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实践来进行理财训练。

大学生理财目的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有23%的同学理财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学生理财是为了今后消费更合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钱的能力,为以后的理财道路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可利用资金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盈利,改善生活。

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

图6反映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由图可知,有71%的大学生只知道有哪几类理财产品,具体不了解。15%的大学生一点也不了解,9%的大学生比较了解,而只有5%的大学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以上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理财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理财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也将关系到大学生理财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理财进程顺利运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大学生理财能力自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三)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理财在近些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不知不觉间,理财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项事业。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理财这个概念,然而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大学生对理财能力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理财能力的需求较大。有15%的人认为理财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认为理财的作用很大,仅有6%的人认为作用不大,6%的人认为无所谓。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未来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需求较为明朗。他们表示,建立家庭账户体系,实现家庭现金管理是理财能力的一种体验。而对外投资理财要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

三、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中出现的问题的综合分析

经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但也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攀比心理、冲动消费、他人引导等。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问题反映

1.消费差异性的体现。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在大学生月总消费量的统计中我们发现,76%的学生消费水平在800~1500元,仅有2%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能够理性消费,消费观念也比较正常,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另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平衡。

2.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学生普遍能理智消费,其在消费中各项支出分配为59%用于食品开支,13%用于通讯网络,18%用于休闲文娱,10%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分配比较合理,大部分的消费用于食品支出。同时,相对于近几年来的消费结构,大学生在休闲文娱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这也体现出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由此体现出大学生消费心理较为积极,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少。

(二)大学生的理财观念的问题反映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特殊,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和理财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首先对大学生可支配费用进行调查并整理如下数据:91%的大学生表示对可支配费用的结余不满意,一般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全部生活费的6%左右。

其中,我们也对大学生如何理财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3%的同学基本局限于将生活费活期存入银行,只有6%同学进行了理财投资。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理财存在如下问题: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3

一、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全体的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一定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月生活费情况的结果反映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月生活费总额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这个区间内,生活费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体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仅占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这个水平上。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去做兼职,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者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并且锻炼自己。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但相比历年情形,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22%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兼职经历。4%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得了一定资助,2%的人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作为获取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购物、交际等方面。但相比较以往,大学生消费更加多元化,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不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餐饮食宿方面,这一比例占到总消费额的59%,总消费额的18%用于交际娱乐,在近年来,这一比重正有所增长。通讯网络费用占到大学生总消费额的13%,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长。此外,总消费额的10%用于教育学习。

(三)大学生的“预付消费”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再囿于时间的框架,超前消费的形式也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些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预付消费”。“预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费具有很强的享乐色彩,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消费方式。而预付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对预付消费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预付消费,有33%的人对预付消费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所占比例最多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可以接受,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的总体情况

大学是了解理财的起步时期,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阶段。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和演练尤为重要,它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理财习惯。理财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完成财富累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理财而实现的。没有科学、适当的理财,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理财投资,对于精神财富相对富有,而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情况

如何更好的理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会前沿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理财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些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自己理财,接触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实践来进行理财训练。

大学生理财目的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有23%的同学理财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学生理财是为了今后消费更合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钱的能力,为以后的理财道路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可利用资金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盈利,改善生活。

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

图6反映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由图可知,有71%的大学生只知道有哪几类理财产品,具体不了解。15%的大学生一点也不了解,9%的大学生比较了解,而只有5%的大学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以上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理财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理财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也将关系到大学生理财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理财进程顺利运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大学生理财能力自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三)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理财在近些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不知不觉间,理财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项事业。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理财这个概念,然而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大学生对理财能力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理财能力的需求较大。有15%的人认为理财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认为理财的作用很大,仅有6%的人认为作用不大,6%的人认为无所谓。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未来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需求较为明朗。他们表示,建立家庭账户体系,实现家庭现金管理是理财能力的一种体验。而对外投资理财要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

三、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中出现的问题的综合分析

经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但也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攀比心理、冲动消费、他人引导等。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问题反映

1.消费差异性的体现。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在大学生月总消费量的统计中我们发现,76%的学生消费水平在800~1500元,仅有2%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能够理性消费,消费观念也比较正常,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另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平衡。

2.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学生普遍能理智消费,其在消费中各项支出分配为59%用于食品开支,13%用于通讯网络,18%用于休闲文娱,10%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分配比较合理,大部分的消费用于食品支出。同时,相对于近几年来的消费结构,大学生在休闲文娱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这也体现出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由此体现出大学生消费心理较为积极,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少。

(二)大学生的理财观念的问题反映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特殊,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和理财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首先对大学生可支配费用进行调查并整理如下数据:91%的大学生表示对可支配费用的结余不满意,一般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全部生活费的6%左右。

其中,我们也对大学生如何理财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3%的同学基本局限于将生活费活期存入银行,只有6%同学进行了理财投资。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理财存在如下问题: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4

(一)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图1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结构图图2大学生消费结构图通过对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共359人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以下途径:一是父母给予;二是亲友帮助;三是勤工俭学等。其中父母给予占经济来源的88.13%,亲友帮助占5.56%,勤工俭学等占6.31%。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给予,亲友帮助和勤工助学等其他来源的只占很少比例。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根据恩格斯的消费结构理论,当代大学生消费包括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基于这一消费结构理论,对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在学生的消费总额中,生存消费占62.35%,发展消费占29.82%,享受消费占7.83%。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生存消费和发展消费,也有少数大学生追求享受消费。1.生存消费。生存消费是指能满足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消费。主要分布在平时的衣物添置、生活开支、电话费用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更注重自身的形象、气质,同时他们也重视饮食结构和食品营养搭配。其中饮食开支占总开支比例为78.27%,其中贫困生比例为92.12%,说明在校贫困生主要是以满足于日常生活为主。2.享受消费。享受消费是指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满足大学生享受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消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外出旅游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及大学生的恋爱消费。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享受消费成了一部分学生的主要开支。特别是谈恋爱的学生,恋爱费用成为他们消费的主要支出,目前在校学生中恋爱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2.5%左右,每月平均花在恋爱的费用大都在100元~500元不等。3.发展消费。发展消费是指当代大学生为适应自身全面发展需要,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当代大学生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部分学生产生了这一消费,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考证,参加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会计证等各种资格证考试和培训等。同时还有电脑购置消费等。调查分析显示,目前在校学生中拥有电脑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72.87%,特别是高年级的生85%以上的学生都已购置电脑。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消费活动和消费状况的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具体地说,它是消费者对消费水平、方式、内容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的总的态度和观点。当前大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消费观:1.朴素消费观。朴素消费观就是根据实际经济状况有计划的进行消费。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前消费观念流行,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些因素影响。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在消费时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俭约生活,进行合理消费,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6.52%。2.超前消费观。超前消费是指用未来购买力来弥补现阶段购买力的不足,以达到超过现阶段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消费水平。从调查分析数据中可看出,超前消费在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已占据一定市场,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9.67%。3.享受消费观。享受消费观是把幸福看做是尽量多的消费,无节制进行物质享受。调查分析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受享受主义的影响,过分看中物质享受,以至沉迷于物质享乐,忘却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从而导致大学生活以失败告终,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81%。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明显。在我们的统计调查中,11.2%的学生每月开支在400元以下;26.5%的学生每月开支在400元~600元之间;35.3%的学生每月开支在600元~800元之间;17.7%的学生每月开支在800元~1600元之间;9.3%的学生每月开支在1600元以上。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明显。2.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盲目消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消费还是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而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是占主要部分,在被调查的167名女生中,83.7%的学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学生为保持苗条身材而控制自己的食欲,甚至有的为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在被调查的192名男生中也仅有67.6%达到标准,其中有部分学生则以其他开支较大而压缩了饮食费用。3.存在攀比心理,追求有误区。在调查走访中,一些学生曾提到,为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缩减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这些足以可以反映出大学生中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名牌,存在攀比心理的现象。4.恋爱高成本,消极影响深远。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部分大学生谈恋爱每月大约多支出100元~500元,最高的有时为名贵礼物给对方,达到2000元以上。他们大多数认为,追求情感肯定需要物质投入,并难以把握理性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剖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消费误区和消费心理1.个性自觉引起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逐步形成自我的支配要求。特别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1990年后出生,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的资本,而不是以才华来炫耀,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在追求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学生消费行为中往往容易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暂时审美的心理需求后,必然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的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引导目前,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容易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能真正达到有效目的,就必须对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了解与把握。近些年来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未能形成。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三)社会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直接影响因素1.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富起来的部分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不断冲击。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在中国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建议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受经济条件影响和制约,可能会出现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造成心理落差。一旦这种情形出现,而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地处理这种冲突,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艰苦朴素、合理适度消费观。

我们认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倡消费观念,加强管理者的理论研究水平。在思想理论教学中,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教育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变空洞无物的理论教学,为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同时高校也要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者提倡良好的科研氛围,为他们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提供保障。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必须注重对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伦理认识能力;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修养,努力营造节俭的校园氛围。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开始覆盖千家万户,基于互联网而衍生的网络消费平台拓宽了“虚拟消费空间”,此后成千上万的网络消费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网络自媒体为载体催生出的“微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青睐的对象,不仅在悄然地改变着中国的零售业格局,更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青年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在中国青年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社会消费结构中他们是最为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较为旺盛的消费需求,他们的消费观念通常是引领整个社会消费的潮流。身处“微时代”,充满猎奇心理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微环境”的冲击,不仅刺激了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开始追求时尚、超前消费,也使得他们走上了网络借贷的危险道路。近年来频频出现女大学生“裸贷”现象,更是将“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剧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的新意蕴

所谓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耗”[1]3。而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2]。且消费观表现为一个稳定的体系,在具体的消费行为或商品消费过程通过人们对待:消费与支出的价值判断、特定的商品价值判断、商品的样式或风格、消费心理的推动等方面得以反映[3]200。大学生作为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自新式大学教育开始,他们就表现出了精神独立、思想活跃的特质,因此,在社会消费框架中常常引领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潮。

身处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的“微时代”,大学生的消费形态逐渐由实体货币消费转变为虚拟货币消费,他们开始注重时尚消费、多元消费、超前消费,他们的消费理念不仅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尝试对“微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重新界定,即:在“微环境”影响下大学生对其消费行为(网络购物行为)中的消费对象、消费过程、消费心理等的价值追求和综合认知,是基于网络平台消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且能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能动地反作用。

二、“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嬗变

“微商”购物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消费平台得以扩充,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更新,进而推动人们的消费观取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反应灵敏、感受力强,在消费形式更新过程中通常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因此,大学生在“微环境”的冲击下消费观极易出现嬗变和转向。

(一)大学生消费观嬗变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消费理念由实用向时尚转向。“微商”购物平台出现之前,大学生消费观普遍强调实用性,以期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但特殊的“微环境”出现后,使得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需求更加多元。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对时代前沿问题事物、新观念、新挑战的接受能力往往比较强,加之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也为他们的自我需求的不断扩张提供了年龄支持,因而他们往往愿意通过彰显社会时尚的消费倾向展示其社会地位以及其自我存在[4]。故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一大部分主动地亦或是被动地成为时尚商品和时尚消费方式的追崇者和膜拜者,而这种时尚化的消费倾向往往体现在对品牌的追崇、对价格的迷恋等方面。

其次是消费内容由单一向多元转向。“微时代”到来之前,传统的大学生消费内容总体较为单调,大多是对于衣食住行等方面消费的追求,且商品的种类普遍单一。而随着网络自媒w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推进,网上购物逐渐演变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丰富、消费欲望膨胀的时代,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带着一种享乐主义的消费心理,不断追求商品的时尚性和种类的多元性,尤其是对衣食的追求更高,不仅要求吃的好,而且要求穿的时尚。此外,除了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消费,各种纷繁复杂地消费活动在大学生的消费领域中比重加大,呈现消费种类多元的趋势。

再次是消费目标由保守向超前转向。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5]98。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消费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个人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应当总体上保持一致。在过去,受制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大学生的消费大多具有保守性,而身处“微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开始向超前消费转向。因此,“花明天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开始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但大学生消费群体尚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对消费做出合理的度量,故而超前消费理念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6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 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 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 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 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 、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 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习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平衡性 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

(2)消费的主导性 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习、娱乐方面的支出。学习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 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的冲动性 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 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平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习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 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并懂得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 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将学生分为4大组,设计问卷,深入学校不同年级调查中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 ,并撰写调查报告。(设计意图:该调查是学生自身及周围同学实际生活的情况,易于实行、花费时间少。既可以把调查的结果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反思自己消费行为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调查、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

2.导入新课。教师:课前引言。学生:上台用多媒体展示: 《通化市第一中学学生消费现状》问卷调查的调查背景、调查人数、调查时间、调查内容以及通过调查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设计意图:数据结果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增强说服力、调动积极性、提高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思、多说、多做;回归生活。)点评:略,并导入新课。

3.展示:本节课题。设问:阅读教材,找出生活中不同消费行为归结起来究竟是由哪些消费心理引起的?并分组完成学案表格,并由小组代表讲答案与大家一起分享。

展示: 1.消费心理面面观。

(设计意图:本块内容简单,教给学生自学,简单提问即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结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参考哪些要素,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自觉践行正确消费意识。)师生合作,完成上表。教师:上面我们分析了4中消费心理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展示:4中不同鞋的广告。设问:4种不同鞋的广告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学生:略。总结: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因此,(引出下个问题)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

展示:2.做理智的消费者。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8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58-02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作者针对西安邮电学院部分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有效率为87.5%。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消费水平分析

1.大学生消费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以家庭支持为主

部分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手段来进一步拓展消费来源,但消费主来源的单一性还没有改变。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消费主要来源的大学生占了92.3%,而选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为消费主来源的大学生分别只占3.2%、1.2%、2.4%。

2.大学生消费呈两极分化状态,个体间差异很大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月均消费总支出在200―300元的占15.2%,301―500元的占44.8%,501―600元的占25.7%,600元以上的占14.3%。这一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不足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属于贫困生的范畴。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大学生月消费支出集中在301―600元之间,占总人群的70.5%。

(二)消费结构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基本消费、社交消费和自我发展性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呈现消费多样性现象,生存性消费在消费中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在消费支出的构成比例中,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了总支出的近60%,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总体属于小康水平,娱乐性和发展性消费占了一定的比例。调查显示,有近5%的大学生该项消费占了总消费的70%。

大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花费仅为23.6%,这一比例还没有大学生上网花费(25.6%)的多。大学生可支配的钱有限,所以,应把有限的钱用在学习上,多配置一些学习资料和用品,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

1.影响因素多种性。通过对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专业及年级与大学生月消费支出构成的相关性分析,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

2.理性消费主流化。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购买商品时,质量和价格是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重品牌的仅占12.4%。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的。时尚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大学生消费的第四因素,说明盲目单纯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3.消费计划盲目性。对“你认为自己是否会计划性的消费?”这一问题的回答,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消费行为时,没有计划或没有合理的计划。

4.消费行为从众性。受所属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从众”性较强,购买商品易受到他人影响,其实质就是为了获得对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渴望的情感表达。这种从众带来的问题是大学生的消费除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外,有时会使部分学生受到虚荣心的驱使从而形成攀比心理,带来超前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大学生消费的合理引导

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全社会要重视开展好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和建立理性的消费方式。

1.家庭和社会

政府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弘扬者,应把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合二为一,促进社会消费风尚逐渐向理性、科学、健康、文明的方向转化;国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奢糜、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欲主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应培养子女勤俭节约的品德,注重孩子学习发展性消费的支出,尽量减少不合理的生活消费,引导子女科学合理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不应过多地追求时尚,杜绝攀比现象,努力从思想道德上和现实生活中加强对子女自理自控自立能力的培养,做好子女的养成教育。

2.学校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和合理引导。

首先,应重视大学生消费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消费教育相关课程,加强消费文明、消费常识教育。突出对大学生理财技能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消费道德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消费观。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

其次,组织一些力量,深入调研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再次,开展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力更生,通过自身劳动创造资本再进行消费,让学生感受到钱财的来之不易。

最后,塑造大学校园良好的消费环境。人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影响道德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消费道德也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真正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和文明消费,以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强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积极、正确的消费舆论导向,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行社会主义消费价值观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品位,实现最优最大的消费效益。另外,教师是学生联系最广泛的社会人,在消费生活中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科学消费习惯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9

二、调查范围

xxx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情况

(二)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情况

(1)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这些零用钱大部分跟朋友一起消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4.89%,自己花去的占了被调查总数54.26%,跟父母一起消费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39.36%,其它的情况也占了30.85%,只要他们想要一般都会给的,那么他们都消费到那里去呢?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 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接着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四)中学生消费后的理念

五、调查结果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例10

高职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而当前的高职学生已经完全由“90后”构成。“90后”高职学生的年龄分布主要在18岁到22岁之间,该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有着同其他消费群体与众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他们的消费需求旺盛,但却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产生随机消费。为了能正确地引导“90后”高职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同时为高职院校的商业区域建设提供参考意见,作者对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生进行了消费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主要针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2份,其中有效问卷463份,有效率达94.1%。其中男生276人,占总人数的59.6%;女生187人,占总人数的40.4%。来自城市的学生84人,占总人数的18%,来自城镇的学生139人,占总人数的30%,来自农村的学生240人,占总人数的52%(见表1)。

2.调查方法

本次的调查问卷是在与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调查组成员都经过统一的培训和指导,调查过程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问卷回收后,剔除了无效问卷,运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二、“90后”高职学生的消费特征

1.消费能力不足,与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高职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是水涨船高,月消费支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近5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每月的生活消费支出大多数在1000元左右,其中月支出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了总量的49%,是消费支出的主要人群,而月支出在1001-1500元的占到了39%左右,也是消费支出不可忽略的群体(见图1)。根据目前社会消费状况来估计,月消费在800―1200元的学生占85%左右,这说明高职学生的消费水平不算太高,其购买能力一般。

2.消费结构比较单一,存在非理性的消费现象

从接受调查的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整体消费结构比较单一。用于吃饭、休闲食品以及日用品等基本性消费支出占月消费支出的比例较大,排在学生消费支出的首位,占月支出的比例在45%-60%之间;支出排在第二位是交通、通讯(手机话费、上网等)、游戏娱乐等;再次就是服装、餐饮交际等。绝大部分学生用于学习、数码产品等方面的支出不大。但在对问卷的分析中,仍然发现有8%左右的学生出现超越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奢侈性消费,导致不理性的浪费现象。

3.消费更趋于个性化、时尚化,消费缺少规划、心理不成熟

“90后”高职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较快,愿意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加崇尚个性化和时尚化的事物。但“90后”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普遍缺乏对财物的规划能力。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4%的学生有进行月消费记录的习惯,有45%的学生有记录高额消费支出的习惯,而其余41%的学生完全没有记录消费支出。由此可见,“90后”高职学生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较差,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这也导致了学生的一些盲目消费和从众性消费。

4.消费需求不成熟,享受型消费偏高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90后”高职学生进行了“关于希望在校园商业街开设哪些类型的商铺”调查中,同学们认为校园商业街应该有餐饮、银行、水果店、超市、药店、数码通讯、休闲娱乐、时尚饰品、美发、眼镜店等商铺。而在这其中风味餐饮、休闲娱乐、超市和时尚饰品等类型的商铺是同学们最想要的。风味餐饮、休闲娱乐和超市是需求量最大的三类,这体现了“90后”高职学生的消费需求仍然集中在休闲享乐方面,消费需求还不够成熟。比较受欢迎的各类店铺类型的支持情况见图2所示。

根据对学生的访问情况,我们对餐饮进行了单独的调查。在调查学生比较欢迎在校园内增加哪些餐饮时,各项的选择人数也相差不大,但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增加一些火锅、串串香、风味小吃、干锅等有特色或者价格实惠的餐饮。具体对比情况参见图3。

三、“90后”高职学生消费现状

1.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数据的分析来看,“90后”高职学生的消费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单一,消费结构不合理,享受型消费偏高。“90后”高职学生的消费无论从消费的支出结构和对商业街的店铺需求上,其消费兴趣都主要集中在社交性的餐饮和休闲娱乐方面,对书报杂志及文体用品的消费比例偏低,这与本科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差距较大。

(2)学生缺乏理财意识和能力,消费心理不够成熟。“90后”高职学生的储蓄意识淡薄,拿到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后,没有理财的意识。对消费支出没有统一的规划,往往出现提前消费和乱消费的现象,其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

(3)消费差距较大,存在非理性的消费现象。在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中,有14%左右的学生吃饭的支出占到了月消费支出的80%,而有些学生除了吃饭外还会有余钱进行高消费。可见“90后”高校学生的消费差距在增大,而在有余钱进行高消费的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非理性的消费情况。

(4)休闲交友的消费支出呈大众化趋势,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强。“90后”高职学生中,休闲娱乐和交友性的餐饮支出较大,“人情消费”的趋势比较明显。同时,在这些人情消费中,大多数学生是靠父母的经济支持来进行的,很少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来进行“人情消费”。

2.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0后”高职学生受所处的社会消费风气和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较大。但是,“90后”高职学生独自进入开放式的高校校园里生活,失去了家长的监督和控制,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同时,这些独生子女们进入大学后,家长不能像以前一样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往往会以金钱的形式来对这种照顾进行弥补。这样的大环境下,“90后”高职学生因为涉世未深,对社会上的一些物质诱惑和不良影响很难抵制,就会导致一些不良消费行为的产生和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

(2)学校环境和个人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消费教育上还比较欠缺,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系统的理财规划方面的课程,对高职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还不够。对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的控制还存在于理论引导的基础上,并没有相应的规定来对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进行约束。同时,“90后”高职学生的理性消费意识淡薄。由于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理财意识淡薄,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购物广场和其他娱乐场所的诱惑和周围同学的影响无法抗拒,也是导致“90后”高职学生养成不良消费习惯的原因。

四、培养“90后”高职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建议

“90后”高职学生的消费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总体呈现出符合经济发展进程的时代性和多样性,有积极的、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因此,对“90后”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应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1.社会和学校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科学消费观念的培养

科学的消费观是指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的一种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科学的消费观包括安全健康的消费、正确地选用商品、适时地进行适度以及可持续消费。科学消费观的培养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创设良好的、健全的大众消费环境,帮助“90后”高职学生努力去实现。学生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地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同时,高职院校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强对“90后”高职学生消费心理健康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

“90后”高职学生在学期初或月初手里都会有一笔为未来开支准备的资金,高职学生应制定相应的消费计划,合理地使用手里的资金。学校和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加强对“90后”高职学生的理财教育,树立科学的理财意识,提高学生的“财商”。学生要学会理财,利用银行储蓄、货币基金等安全的理财方式来积蓄自己的小金库,以帮助和控制自己的盲目消费行为,也能准备一份以备不时之需的资金。

3.学生个人要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90后”高职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远离不良的消费环境,不和别人攀比、不盲目跟风,多学习一些关于理财和正确消费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消费意识。“90后”高职学生应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形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张岗岗.“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