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6 00:14:53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1

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一般来讲,生活在农村,拥有农村户口,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具有劳动生产能力的人就属于农村劳动力(也称农村劳动者,在座的你们每个都是)。那么,农村劳动力转移则是指这些人不做农活而自己开店办厂或去工厂、企业、公司单位从事二、三产业工作(农业为第一产业,除此之外的各行各业被称为二、三产业)。

据统计,德化全县总人口30.6万多人,农村劳动力将近18.32万人。目前,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13.35万人(县外3.08万人,县内10.27万人)。还有4.89万人的农村劳动力在从事农活、料理家务或在家待业。国家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转移,这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什么是“阳光工程”

不论工厂、企业、公司、单位,它们所要聘用的人都是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没有一定职业技术的人是很难找工作的,即使找到了,工资也是比较低的。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所需要的劳动者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越来越高。在市场发育不断健全的今天,优胜劣汰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实际上,如今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人才的竞争和高素质从业人员的竞争。而我县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难以胜任企业发展需要的现象。根据调查显示,在家没有出外打工的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44.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3.2%。

怎么办?要让这些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或到工厂上班)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加强对他们进行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为此,月,中央专门制定了《—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六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对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志愿的农民,由国家财政适当补助,在输出地开展转岗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

月日上午,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六部委共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隆重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

之所以称为“阳光工程”:是因为这个项目一方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农民的关怀,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民身上;另一方面是这个项目由政府六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并且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来实施。1、“政府推动”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构建有效机制,抓好落实。2、“学校主办”就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对有条件的培训机构择优确定培训基地(这里的学校不是指全日制的中小学,特指各类培训机构),被确定的培训基地除应具有职业培训资质和一般性条件外,关键的一条是能否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转移就业。3、“部门监管”就是农业、财政、劳动、教育、科技、建设等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培训转移工作的监管。4、“农民受益”就是要使农民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具体目标要求和做法:根据《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全国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15—90天)非农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培训工作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培训奠定基础。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国要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万人,年培训600万人。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严格按照管训分离原则组织实施,政府部门重点抓监督管理,保证培训任务落实,具体培训工作由培训机构负责。中央要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经常性监督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要向社会张榜公布承担项目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收费标准、资金补助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培训机构要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对培训任务、收费标准、资金补助及使用等情况要进行公示;必须建立农民培训台帐和农民转移台帐,以便于中央省市县各级进行检查和验收。为了强化阳光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六部委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近期还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管理办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检查验收办法》,从基地认定、项目申报、监督实施、检查验收等各方面对阳光工程实施加强监督管理。

阳光工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项示范性惠农项目。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基本适应转移需要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引导性培训,帮助青壮年农民初步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文明道德规范以及劳动安全保护、寻找就业岗位等有关知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参加“阳光工程”培训有什么好处

当前,有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事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重要事项,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阳光工程”,加强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对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实施“阳光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具体措施之一。广大农民进厂、进城务工,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户与城镇居民的“二元结构”,打破了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自然经济形态,既扩大了内需,又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工人化、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并进,为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实施阳光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领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很多,如农业基础脆弱、农业投入不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等。但从我们德化来说,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效率低。正象俗话所说,多牛跺无粪。一个农村家庭不管人口多少,若仅守着那么几丘农田、几亩山地,一般的生活开支都很难维持,更别想富裕。从近几年来农民纯收入的组成结构来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广大农村劳动力经过“阳光工程”短期培训后,绝大多数都能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就业,有的在企业上班,有的自己去创业,与原来从事农业相比,收入明显增加。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在县内企业上班的,月平均工资在750元左右,一年下来可直接获得现金收入近万元。有些专业如雕塑等月工资则达元以上。在农村家庭中,一户只要有一人转移出去,就基本能够实现脱贫,较大幅度地提高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

(三)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厂企业社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缺乏转岗就业技能,转移就业的领域将越来越窄,粗重活不干,转移就业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扩大转移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实施的惠农项目,对现在你们每一位学员来说,最具体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免费获得了这次培训机会,只要肯努力地学,便能学到一种基本的就业技能。换句话说,仅不收培训费、材料费、伙食费,你们参加这个班培训每个人至少能得到300元以上的实惠。

四、我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情况

我县是省31个“阳光工程”示范县之一,从开始启动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挂在县农办),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培训基地、组织劳动力培训、引导有序转移、提供就业服务等项目管理工作。

今年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筛选认定了德化县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德化新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星辰雕塑职业培训学校3个培训基地,形成了涵盖教育、劳动、科技、经济建设等系统,公办与民办培训机构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的培训体系。开展培训的专业有陶瓷、电脑、餐饮、电子、服装加工等。

各培训基地根据阳光工程的管理规定,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长、中、短结合,每期从20天到3个月都有。教师则从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中选聘,既有在职老师,也有相关单位的业务骨干、管理人员、法律专家,还有些部门领导也参加授课。各培训基地不仅精心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对参训对象进行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劳动安全、找工作常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不仅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而且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选择就业的能力。

各培训基地对承担的培训任务采取免费或降低收费标准、补贴材料费、伙食费、住宿费等方式为广大农村劳动者进行培训,将党和政府这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位学员。阳光工程的实施,对于培训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五、出外找工作的基本常识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到出外务工就业或自谋职业应注意有关事项。

1、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谋职业,从事二、三产业有什么规定?

我国《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城镇待业人员、农村村民以及国家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经依法核准登记后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公司法》、《私营企业法》等法律也规定,中国公民(当然包括农村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成立公司企业从事法律没有禁止的生产经营活动。申请个体经营和自己成立公司企业是一种自谋职业行为即俗话讲的自己当老板。它与替人打工自然不同,但两者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形式。

2、国家规定的出外务工(一般指到本乡镇以外,也包括自谋职业者)农民要交费的项目有哪些?

就现在而言,到本乡镇以外的地方找工作的人必须办理的证件主要有暂住证和婚育证。

根据国家规定,有关部门在办理手续时,除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收取的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证书工本费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5元。

3、国家对出外务工农民的计划生育管理有什么规定?

国家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者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拿身份证,已婚的还应持结婚证、生育证,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婚育证明。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民身份证号码、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外出务工者找到工作后,应当向务工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并接受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

4、出外务工需要随身携带哪些证件?

居民身份证;

婚育证明;

毕业证书或学历证明;

能证明自己特殊身份的证件,如转业军人证、复员军人证等;

前往深圳、珠海或其他省(区)边境管理区就业的,必须申办持有《边境通行证》;

到公共场所比如宾馆、饭店等找工作的应该带上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合格证;

在外出之前,最好带上一些1寸和2寸的半身免冠照片,以备找到工作之后办理一些必要证件时使用。

5、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也称为打工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建立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双方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就是说一旦发生争议纠纷,可以作为调解处理的一种凭据。出外打工一定要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

6、为什么要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都要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a、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打工者)双方的守法意识。在劳动过程中,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管理职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职工也依据劳动合同保护自身的权益、履行相应的义务。

b、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有效地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都要规定一定的期限,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就要不要续签合同等重新进行协商,这就保持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求职换岗的灵活性。

c、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能会在工资收入、工作时间长短、工作条件等方面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由于没有证据而遭受损失。

7、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律的规定。

平等,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因此,打工者应该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理直气壮地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上签字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内容含混的条款要坚持改写清楚,对不合法的内容要据理力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自愿,是指劳动者要完全出于自己的意志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能强迫欺骗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协商一致,是指劳动合同的各项条款是经过平等协商的,取得一致的意见。

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也就是说,订立合同的主体和内容必须合法。

8、劳动合同必须具备哪些条款?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还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打工者)在已订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没有写明存在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如实说明,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中毒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单方面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写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违法订立这类协议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动合同的内容除以上必备条款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还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协商约定其他内容作为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如试用期限、商业秘密的保护以及违约金、培训费的支付和有关赔偿等。

9、怎样才能避免劳动合同陷阱?

劳动合同就像劳动者的护身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设置种种职业陷阱,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此,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这些设有陷阱的合同主要有以下五种:

(1)暗箱合同:这类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边倒。有些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多采用已经写好了条款的格式合同,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在合同中,只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规定用工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权利。

(2)霸王合同:这类合同,一般是以给劳动者或其亲友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失相威胁,迫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如今仍有不少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向劳动者收取押金、风险金、保证金等各种名目且数额不等的金钱,劳动者稍有违反管理的行为,用人单位即“合法”扣留这部分金钱。

(3)生死合同:部分用人单位不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安全卫生义务,想以与劳动者约定“工伤概不负责”之类的条款逃避责任。这类约定是违反《劳动法》的,即使已经写进合同里,双方已经签字,也是无效的。签订这类合同的主要是建筑、采石等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单位。这类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隐患多,设施不全,生产中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4)卖身合同:具体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一切行动听从用人单位安排,一旦签订合同,劳动者就如卖身一样完全失去行动自由。加班加点,强迫劳动,甚至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规定了严格的时间,剥夺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休假权,任意侮辱、体罚、殴打和拘禁劳动者。

(5)双面合同或称阴阳合同: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时候,准备了至少两份合同。一份是假的合同,内容是按照劳动部门制定的要求签订,用以对外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但在劳动过程中并不实际执行;一份为真的合同,是用人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拟定的违法合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极不平等,对内用来约束劳动者的言行,对外则是为钻法律的空子。

10、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是多长?怎样提防“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一定期限的考察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国家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2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兴建了许多培训中心,即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培训等为一体的宾馆。随着国家发改委要求机关培训中心与原机关逐步脱钩,培训中心就失去了获取利润的途径,从而使其发展陷入了困境。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却与之相反,市场供应相对稀缺。

一、机关培训中心现状分析

1、内部设施过于豪华,失去培训中心的原意。党政机关兴建“培训中心”,在全国是个普遍现象,而大型国有企业,甚至一些边远穷县,也在建“培训中心”。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能看到各种“重量级”的单位和部门建的“培训中心”,而且各培训中心互相攀比,增加设备,有很多直接按照宾馆酒店的格局建造。豪华的住宿设施和康体娱乐设施远远超过干部或员工培训的需求标准。

2、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培训中心”的设施重点是“对内服务”,常处于半经营状态,许多设施长年闲置,利用率不高,从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培训中心造成大量非生产性国有资产滞留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不讲使用效益,又不求保值增值,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政企不分或政事不分,滋生腐败导致亏损严重。培训中心大多数是事业单位,可获得所属机关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因此培训中心不会象一般的宾馆酒店那样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成为部分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温床”。建设豪华的培训中心,不仅可以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还可以为培训中心获取不正当利益,将公共资源转变为本机关掌控的资源。由于培训中心是由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建设经营的,是集体资产,个人不需要对此直接负责,因此有些培训中心每年主管经营部门上缴的财务报表总是亏损的,需要财政或者预算外资金补贴,成为年年亏空的“无底洞”。

4、财务管理不规范,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当前培训中心普遍存在资产帐外管理、资产出租收入难以收回、挪用财政资金、违规占地、未经审批擅自搞基本建设等问题。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一些领导在这里随意搞招待等,这不但增加了财政的负担,并且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

5、人事管理不善,员工素质不高。培训中心经营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一方面专业人员很少受过系统培训,而普通员工更是存在培训不足,服务技能差、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培训中心由于实行事业编制,人员流动困难,从而导致人才闲置,人才浪费情况严重。

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经济型酒店的定义。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与全服务型酒店不同,是满足一般平民旅行住宿需求的产品设施。根据其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

2、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经济型酒店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以干净、舒适、方便、实惠为主要特征。国家商务部的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长。可预见,在未来几年,经济型酒店还会保持同样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酒店业的后起之秀。

三、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意义

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既利于培训中心的改革,又利于我国经济型酒店实力的增强。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是机关的附属物,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机制陈旧,缺乏活力,难以发展。通过改革,一是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在置换国有资产的同时,吸纳了大量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使社会资本大幅度增加;三是可以释放人的潜能。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对于壮大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规模,降低经济型酒店的成本,提高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国际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四、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分析。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是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现有的许多的机关培训中心都是所在部门的下属单位,实行的是事业编制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和财政拨款。目前正在进行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继国有企业改革后的又一次社会变革。将机关培训中心推向市场,实行政企分开,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市场化经营或通过拍卖、置换、改造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按照企事分开和机构剥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转企改制,推动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进入市场,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使国有资产逐渐淡出服务业经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2、市场潜力分析。目前国内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量很大,但有效供给相对不足,而且面临国外知名经济型酒店的挑战。机关培训中心转型为经济型酒店后,能有效增加供给,壮大力量,提高竞争力。

(1)市场需求日益增大。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是新兴产业,成长迅速。一是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经济型酒店以其价格适中,质量上乘,服务优质等特点,成为大众旅游者的首选。二是中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刺激了商务旅游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需求。一些设备豪华,装修考究,服务优良,能大幅度降低价格的新型酒店业,开始受到商务旅行者的青睐。三是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2)有效供给相对不足。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行业增长空间非常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国内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若我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标准,我国目前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增量空间。因此,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可以有效增加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经济型酒店竞争力。

(3)资源优势分析。机关培训中心可以为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党政机关和企业的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专门的培训与会议场所,但许多培训中心实际上是以疗养院、度假村的形式和要求建造,其设施设备作为培训中心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问题和弊端,但却为各类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基础,可以节省不少人力物力。机关培训中心可在现有情况下,按照经济型酒店以家居精致、简洁为目标的改造要求,关停部分设施,减免部分服务功能,对培训中心的陈旧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适当装修。这样投资不大,但却达到了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的基本条件。由培训中心改建成经济型酒店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从而使经营成本也降低不少。

(4)投资收益分析。在中国,经济型酒店一般为一二千万元的投资,再加上利用培训中心原有的硬件设施,投资比较低,人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在用工数量上,星级酒店的客房数与员工数的比例通常在1∶1.2以上,而经济型酒店一般在1∶0.5以下。经济型酒店达到每年10%的回报率。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达85%~90%,在正常情况下,高星级酒店需要10年才能收回投资,而经济型酒店仅需5―6年即可收回投资。同时,经济型酒店是结合物业与酒店的优质项目,政策环境较宽松,审批较容易,因此进入壁垒较低。机关培训中心属于党政机关管辖,其知名度较高,人脉也较广,能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吸引投资,向经济型酒店过渡。

五、转型的具体实施办法

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的具体实施有两大重点,一是国有资产的转让;二是内部人员的管理。

1、资产转让。资产转让是培训中心转型的第一步,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资产评估阶段、专家复审阶段以及出让阶段。资产评估的重点和意义就在于明确资产出售范围,合理确定资产出售价格,方便加强资产租赁合同管理和后续管理等。专家复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资产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培训中心的资产出让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一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国家以培训中心资产折合成股份,以物资形式参股,市场投资者以资金形式参股,成立股份制酒店。二是通过各种关系渠道由民营企业全盘收购,然后进行投资建设,或者机关培训中心与其他企业签订合同,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实现资产转让。三是举行拍卖会,通过公开拍卖将培训中心资产经营市场化,拍卖的方式更加透明化,更加符合公平公开的原则。

2、内部人员管理。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精简,通常是一人多岗,这样既降低了经营成本,也减少了管理成本。培训中心隶属于党政机关,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原有培训中心人员转化为经济型酒店服务人员,关键是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按需设岗,因事择人,摒弃传统的任人唯亲的“人治”制度,量才使用,防止权利过分集中,造成人浮于事,增加管理成本。

(2)激励机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职务层次设计分类考核体系,引入现代工作绩效评价方法,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德、能、勤、绩全面进行考核;建立多样化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工资奖金与员工业绩和顾客评价挂钩;竞争上岗,在企业内部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从业人员的忧患意识,切实解决原单位内部的各种弊端;同时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尊重、理解、关心员工,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3)管理培训。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所受教育和培训以及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应着力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或在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六、结论

针对机关培训中心的弊端,许多专家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它的改革和转制的研究。经济型酒店目前正处于黄金阶段,其市场需求量大,投资少,回报率高,而且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与培训中心现有设施相似,是值得研究的新途径。但由于长期积累的各种弊端,转型面临着资产转让、人员管理等诸多问题和难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红利: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事人才,2007(1).

[2] 刘守海:撤并各类培训中心整顿培训市场秩序[J].成人教育,2000(2).

[3] 钟眠源:培训中心还要整顿到几时[J].南国风,2007(7).

[4] 李松:培训中心离“阳光”有多远[J].思索,2006(6).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3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兴建了许多培训中心,即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培训等为一体的宾馆。随着国家发改委要求机关培训中心与原机关逐步脱钩,培训中心就失去了获取利润的途径,从而使其发展陷入了困境。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却与之相反,市场供应相对稀缺。

一、机关培训中心现状分析

1、内部设施过于豪华,失去培训中心的原意。党政机关兴建“培训中心”,在全国是个普遍现象,而大型国有企业,甚至一些边远穷县,也在建“培训中心”。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能看到各种“重量级”的单位和部门建的“培训中心”,而且各培训中心互相攀比,增加设备,有很多直接按照宾馆酒店的格局建造。豪华的住宿设施和康体娱乐设施远远超过干部或员工培训的需求标准。

2、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培训中心”的设施重点是“对内服务”,常处于半经营状态,许多设施长年闲置,利用率不高,从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培训中心造成大量非生产性国有资产滞留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不讲使用效益,又不求保值增值,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政企不分或政事不分,滋生腐败导致亏损严重。WWw.133229.CoM培训中心大多数是事业单位,可获得所属机关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因此培训中心不会象一般的宾馆酒店那样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成为部分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温床”。建设豪华的培训中心,不仅可以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还可以为培训中心获取不正当利益,将公共资源转变为本机关掌控的资源。由于培训中心是由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建设经营的,是集体资产,个人不需要对此直接负责,因此有些培训中心每年主管经营部门上缴的财务报表总是亏损的,需要财政或者预算外资金补贴,成为年年亏空的“无底洞”。

4、财务管理不规范,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当前培训中心普遍存在资产帐外管理、资产出租收入难以收回、挪用财政资金、违规占地、未经审批擅自搞基本建设等问题。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一些领导在这里随意搞招待等,这不但增加了财政的负担,并且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

5、人事管理不善,员工素质不高。培训中心经营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一方面专业人员很少受过系统培训,而普通员工更是存在培训不足,服务技能差、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培训中心由于实行事业编制,人员流动困难,从而导致人才闲置,人才浪费情况严重。

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经济型酒店的定义。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与全服务型酒店不同,是满足一般平民旅行住宿需求的产品设施。根据其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

2、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经济型酒店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以干净、舒适、方便、实惠为主要特征。国家商务部的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长。可预见,在未来几年,经济型酒店还会保持同样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酒店业的后起之秀。

三、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意义

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既利于培训中心的改革,又利于我国经济型酒店实力的增强。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是机关的附属物,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机制陈旧,缺乏活力,难以发展。通过改革,一是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在置换国有资产的同时,吸纳了大量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使社会资本大幅度增加;三是可以释放人的潜能。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对于壮大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规模,降低经济型酒店的成本,提高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国际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四、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分析。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是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现有的许多的机关培训中心都是所在部门的下属单位,实行的是事业编制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和财政拨款。目前正在进行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继国有企业改革后的又一次社会变革。将机关培训中心推向市场,实行政企分开,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市场化经营或通过拍卖、置换、改造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按照企事分开和机构剥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转企改制,推动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进入市场,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使国有资产逐渐淡出服务业经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2、市场潜力分析。目前国内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量很大,但有效供给相对不足,而且面临国外知名经济型酒店的挑战。机关培训中心转型为经济型酒店后,能有效增加供给,壮大力量,提高竞争力。

(1)市场需求日益增大。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是新兴产业,成长迅速。一是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经济型酒店以其价格适中,质量上乘,服务优质等特点,成为大众旅游者的首选。二是中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刺激了商务旅游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需求。一些设备豪华,装修考究,服务优良,能大幅度降低价格的新型酒店业,开始受到商务旅行者的青睐。三是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2)有效供给相对不足。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行业增长空间非常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国内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若我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标准,我国目前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增量空间。因此,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可以有效增加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经济型酒店竞争力。

(3)资源优势分析。机关培训中心可以为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党政机关和企业的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专门的培训与会议场所,但许多培训中心实际上是以疗养院、度假村的形式和要求建造,其设施设备作为培训中心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问题和弊端,但却为各类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基础,可以节省不少人力物力。机关培训中心可在现有情况下,按照经济型酒店以家居精致、简洁为目标的改造要求,关停部分设施,减免部分服务功能,对培训中心的陈旧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适当装修。这样投资不大,但却达到了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的基本条件。由培训中心改建成经济型酒店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从而使经营成本也降低不少。

(4)投资收益分析。在中国,经济型酒店一般为一二千万元的投资,再加上利用培训中心原有的硬件设施,投资比较低,人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在用工数量上,星级酒店的客房数与员工数的比例通常在1∶1.2以上,而经济型酒店一般在1∶0.5以下。经济型酒店达到每年10%的回报率。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达85%~90%,在正常情况下,高星级酒店需要10年才能收回投资,而经济型酒店仅需5—6年即可收回投资。同时,经济型酒店是结合物业与酒店的优质项目,政策环境较宽松,审批较容易,因此进入壁垒较低。机关培训中心属于党政机关管辖,其知名度较高,人脉也较广,能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吸引投资,向经济型酒店过渡。

五、转型的具体实施办法

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的具体实施有两大重点,一是国有资产的转让;二是内部人员的管理。

1、资产转让。资产转让是培训中心转型的第一步,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资产评估阶段、专家复审阶段以及出让阶段。资产评估的重点和意义就在于明确资产出售范围,合理确定资产出售价格,方便加强资产租赁合同管理和后续管理等。专家复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资产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培训中心的资产出让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一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国家以培训中心资产折合成股份,以物资形式参股,市场投资者以资金形式参股,成立股份制酒店。二是通过各种关系渠道由民营企业全盘收购,然后进行投资建设,或者机关培训中心与其他企业签订合同,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实现资产转让。三是举行拍卖会,通过公开拍卖将培训中心资产经营市场化,拍卖的方式更加透明化,更加符合公平公开的原则。

2、内部人员管理。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精简,通常是一人多岗,这样既降低了经营成本,也减少了管理成本。培训中心隶属于党政机关,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原有培训中心人员转化为经济型酒店服务人员,关键是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按需设岗,因事择人,摒弃传统的任人唯亲的“人治”制度,量才使用,防止权利过分集中,造成人浮于事,增加管理成本。

(2)激励机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职务层次设计分类考核体系,引入现代工作绩效评价方法,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德、能、勤、绩全面进行考核;建立多样化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工资奖金与员工业绩和顾客评价挂钩;竞争上岗,在企业内部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从业人员的忧患意识,切实解决原单位内部的各种弊端;同时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尊重、理解、关心员工,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3)管理培训。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所受教育和培训以及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应着力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或在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六、结论

针对机关培训中心的弊端,许多专家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它的改革和转制的研究。经济型酒店目前正处于黄金阶段,其市场需求量大,投资少,回报率高,而且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与培训中心现有设施相似,是值得研究的新途径。但由于长期积累的各种弊端,转型面临着资产转让、人员管理等诸多问题和难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红利: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事人才,2007(1).

[2] 刘守海:撤并各类培训中心整顿培训市场秩序[j].成人教育,2000(2).

[3] 钟眠源:培训中心还要整顿到几时[j].南国风,2007(7).

[4] 李松:培训中心离“阳光”有多远[j].思索,2006(6).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4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兴建了许多培训中心,即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培训等为一体的宾馆。随着国家发改委要求机关培训中心与原机关逐步脱钩,培训中心就失去了获取利润的途径,从而使其发展陷入了困境。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却与之相反,市场供应相对稀缺。

一、机关培训中心现状分析

1、内部设施过于豪华,失去培训中心的原意。党政机关兴建“培训中心”,在全国是个普遍现象,而大型国有企业,甚至一些边远穷县,也在建“培训中心”。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能看到各种“重量级”的单位和部门建的“培训中心”,而且各培训中心互相攀比,增加设备,有很多直接按照宾馆酒店的格局建造。豪华的住宿设施和康体娱乐设施远远超过干部或员工培训的需求标准。

2、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培训中心”的设施重点是“对内服务”,常处于半经营状态,许多设施长年闲置,利用率不高,从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培训中心造成大量非生产性国有资产滞留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不讲使用效益,又不求保值增值,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政企不分或政事不分,滋生腐败导致亏损严重。培训中心大多数是事业单位,可获得所属机关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因此培训中心不会象一般的宾馆酒店那样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成为部分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温床”。建设豪华的培训中心,不仅可以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还可以为培训中心获取不正当利益,将公共资源转变为本机关掌控的资源。由于培训中心是由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建设经营的,是集体资产,个人不需要对此直接负责,因此有些培训中心每年主管经营部门上缴的财务报表总是亏损的,需要财政或者预算外资金补贴,成为年年亏空的“无底洞”。

4、财务管理不规范,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当前培训中心普遍存在资产帐外管理、资产出租收入难以收回、挪用财政资金、违规占地、未经审批擅自搞基本建设等问题。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一些领导在这里随意搞招待等,这不但增加了财政的负担,并且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

5、人事管理不善,员工素质不高。培训中心经营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一方面专业人员很少受过系统培训,而普通员工更是存在培训不足,服务技能差、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培训中心由于实行事业编制,人员流动困难,从而导致人才闲置,人才浪费情况严重。

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经济型酒店的定义。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与全服务型酒店不同,是满足一般平民旅行住宿需求的产品设施。根据其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

2、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经济型酒店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以干净、舒适、方便、实惠为主要特征。国家商务部的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长。可预见,在未来几年,经济型酒店还会保持同样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酒店业的后起之秀。

三、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意义

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既利于培训中心的改革,又利于我国经济型酒店实力的增强。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是机关的附属物,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机制陈旧,缺乏活力,难以发展。通过改革,一是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在置换国有资产的同时,吸纳了大量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使社会资本大幅度增加;三是可以释放人的潜能。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对于壮大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规模,降低经济型酒店的成本,提高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国际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四、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分析。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是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现有的许多的机关培训中心都是所在部门的下属单位,实行的是事业编制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和财政拨款。目前正在进行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继国有企业改革后的又一次社会变革。将机关培训中心推向市场,实行政企分开,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市场化经营或通过拍卖、置换、改造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按照企事分开和机构剥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转企改制,推动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进入市场,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使国有资产逐渐淡出服务业经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2、市场潜力分析。目前国内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量很大,但有效供给相对不足,而且面临国外知名经济型酒店的挑战。机关培训中心转型为经济型酒店后,能有效增加供给,壮大力量,提高竞争力。

(1)市场需求日益增大。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是新兴产业,成长迅速。一是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经济型酒店以其价格适中,质量上乘,服务优质等特点,成为大众旅游者的首选。二是中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刺激了商务旅游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需求。一些设备豪华,装修考究,服务优良,能大幅度降低价格的新型酒店业,开始受到商务旅行者的青睐。三是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2)有效供给相对不足。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行业增长空间非常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国内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若我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标准,我国目前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增量空间。因此,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可以有效增加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经济型酒店竞争力。

(3)资源优势分析。机关培训中心可以为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党政机关和企业的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专门的培训与会议场所,但许多培训中心实际上是以疗养院、度假村的形式和要求建造,其设施设备作为培训中心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问题和弊端,但却为各类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基础,可以节省不少人力物力。机关培训中心可在现有情况下,按照经济型酒店以家居精致、简洁为目标的改造要求,关停部分设施,减免部分服务功能,对培训中心的陈旧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适当装修。这样投资不大,但却达到了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的基本条件。由培训中心改建成经济型酒店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从而使经营成本也降低不少。

(4)投资收益分析。在中国,经济型酒店一般为一二千万元的投资,再加上利用培训中心原有的硬件设施,投资比较低,人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在用工数量上,星级酒店的客房数与员工数的比例通常在1∶1.2以上,而经济型酒店一般在1∶0.5以下。经济型酒店达到每年10%的回报率。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达85%~90%,在正常情况下,高星级酒店需要10年才能收回投资,而经济型酒店仅需5—6年即可收回投资。同时,经济型酒店是结合物业与酒店的优质项目,政策环境较宽松,审批较容易,因此进入壁垒较低。机关培训中心属于党政机关管辖,其知名度较高,人脉也较广,能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吸引投资,向经济型酒店过渡。五、转型的具体实施办法

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的具体实施有两大重点,一是国有资产的转让;二是内部人员的管理。

1、资产转让。资产转让是培训中心转型的第一步,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资产评估阶段、专家复审阶段以及出让阶段。资产评估的重点和意义就在于明确资产出售范围,合理确定资产出售价格,方便加强资产租赁合同管理和后续管理等。专家复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资产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培训中心的资产出让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一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国家以培训中心资产折合成股份,以物资形式参股,市场投资者以资金形式参股,成立股份制酒店。二是通过各种关系渠道由民营企业全盘收购,然后进行投资建设,或者机关培训中心与其他企业签订合同,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实现资产转让。三是举行拍卖会,通过公开拍卖将培训中心资产经营市场化,拍卖的方式更加透明化,更加符合公平公开的原则。

2、内部人员管理。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精简,通常是一人多岗,这样既降低了经营成本,也减少了管理成本。培训中心隶属于党政机关,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原有培训中心人员转化为经济型酒店服务人员,关键是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按需设岗,因事择人,摒弃传统的任人唯亲的“人治”制度,量才使用,防止权利过分集中,造成人浮于事,增加管理成本。

(2)激励机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职务层次设计分类考核体系,引入现代工作绩效评价方法,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德、能、勤、绩全面进行考核;建立多样化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工资奖金与员工业绩和顾客评价挂钩;竞争上岗,在企业内部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从业人员的忧患意识,切实解决原单位内部的各种弊端;同时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尊重、理解、关心员工,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3)管理培训。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所受教育和培训以及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应着力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或在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六、结论

针对机关培训中心的弊端,许多专家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它的改革和转制的研究。经济型酒店目前正处于黄金阶段,其市场需求量大,投资少,回报率高,而且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与培训中心现有设施相似,是值得研究的新途径。但由于长期积累的各种弊端,转型面临着资产转让、人员管理等诸多问题和难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朱红利: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事人才,2007(1).

[2]刘守海:撤并各类培训中心整顿培训市场秩序[J].成人教育,2000(2).

[3]钟眠源:培训中心还要整顿到几时[J].南国风,2007(7).

[4]李松:培训中心离“阳光”有多远[J].思索,2006(6).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5

二、当前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职工缺乏培训机会

目前,从事事业单位职工的主要构成学历存在差距,有些是高中毕业、有些是大学毕业、中专毕业,因为学历不同,因此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距。事业单位每年的培训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但是缺乏对差异化人群的培训定位,导致事业单位职工的培训机会太少,接受知识也都是形式化的教学。因此,事业单位职工缺乏培训机会,缺乏正确的培训引导,是导致事业单位职工无法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主要原因。

(二)事业单位工作观念落后

事业单位的工作观念落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事业单位职工工作意识较差,动力较弱,积极性较差的问题上。在事业单位内部每个不同部门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要符合工作机制与制度去按章办事,还要满足日常工作中的沟通、交流,的确产生了很多工作积极性变差的问题。在事业单位中,大多数事业单位职工因为是稳定工作,对于处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又缺乏正确认识,因此事业单位职工经常在学习上存在抵触心理,无法正确对待自我的工作内容,然而培训或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死板和枯燥,导致了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学习的动力下降。

(三)事业单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职工都是从事专业性的不同工作内容,对思想政治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事业单位在招聘职工的时候对思想政治方面的水平要求也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职工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不是很高。职工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缺乏思想政治引导,政治敏锐度就会下降,对待工作也会存在懈怠情绪。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职工能够给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事业单位得到快速发展的动力,学好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事业单位职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加强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观念的一些建议

(一)开展事业单位思想政治观念实践教学

在事业单位中开展职工思想政治观念培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还包括实践教学,他们是同等重要的,只有将二者合理分配、协调统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让学校、教师与学生都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培训

事业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培训讲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因此,事业单位 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教学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培训,由有经验的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培训教师从对外联络开始,“手把手”示范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让培训老师通过实践,真正探索到实践教学组织的要点,能在其中有所收获,并积极探索适合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利用事业单位职工的正确教学方法和正确理念树立思想政治观念,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政治观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事业单位职工发展方案。

(三)不断丰富事业单位思想政治观念教学方法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6

近年来,我处始终把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位置。去年,共开办各类培训班18期/次,参培人员1382人/次。其中新《安规》竞赛培训抽考5次,特殊工种(电工)取证培训两期共71人,特行非电工取证培训120人,企业环境、员工职业健康培训150人,全员计划培训率达到100%,培训合格率100%。获石家庄供电公司标准化建设活动竞赛“十佳”奖一项,“五小”成果推广应用奖一项。主要做法是:

1 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是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对员工一年来所从事教育培训活动的一个缩影。借助年度培训计划这个目标平台,能较好地落实单位培训进度、优化培训管理、检验培训效果。近年来,结合市供电公司、思凯电力建设中心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们自身的教育培训制度,规范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每年召开一次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在每年的十二月份开始着手制定下年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次年初按规定时间上报主管部门。从而明确了单位本年度教育培训的内容、重点、目标、步骤、措施、要求。具体操作时易实施、能考核,增强了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能较好地检查、督导单位所属班组培训的进展以及按计划规定时间组织实施情况,使年度培训计划在保证单位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得以按进度逐月完成。确保了年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 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效果

为适应企业改革和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注重实际面向生产现场,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用性。

一是抓安全法规培训。每年春检前的《安规》、“一卡”、“两票”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单位领导都要亲自授课,其意义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学习,强化安全意识,从而使每位员工正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员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本企业范围内营造出人人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彻底从源头堵住了事故隐患和漏洞,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工前阶段培训。在每年的季节性施工接点和较大的施工项目开工前,如城市配网工程、政府里程碑工程等,我们都要事先对其施工管理人员、班组一线员工进行一次标准化作业流程、现场作业注意事项、工程事故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应急培训。较好的把住了各个工程关键时期和关键环节施工的质量关和安全关。

三是抓转岗员工培训。对新转岗的员工,我们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封闭式培训和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提升了他们基本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每年做到有计划地对转岗员工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等集中培训授课,并对其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本岗位最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危险点和常用的安全工器具使用方法等,定期进行理论考试。经考试合格成绩优秀者,公司将优先聘用到重要生产岗位上工作。近两年来,先后有16名转岗员工通过专业理论考试和综合能力测评,走上了工作负责人的岗位,另有15名助手工,经考评后也跨进了专业工的行列,转岗培训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是抓常规专题培训。将系统内的基本安全规章、施工作业流程、作业标准、事故处理、实操技能、事故案例、以及非正常气候情况下的作业流程等本岗位应知应会,作为日常培训学习内容,在班组开展“周五一题、一案例”、班前班后会等各种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了员工个人技能和标准化作业水平。我们的常规专题培训活动富有成效,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

3 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质量

生产经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只有把握好从业人员的特点,找准培训工作中的“要点、难点和盲点”,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实质效果。

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与安全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就要做到安全生产现场需要什么人就着力培训什么人,哪些方面薄弱就在哪个方面下功夫,紧紧抓住安全生产实际中的关键点,对症下药,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并以岗位为平台,以实践为课堂,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把培训计划和施工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四是把事故案例剖析与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学习相结合;五是以公司集中组织培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

针对在职员工的特点,“投其所好”,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行“动态”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即:培训地点不仅仅只放在室内进行,同时也把专业实操培训搬到了敷设电缆工地、线路迁改、箱变安装、高压试验、土建施工等一线场所。增加了员工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让富有生产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安全专责、班组长在生产现场直接讲授,采取现场提问和互动的培训方式,激励了员工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了员工的学习趣味性。这种现场启发式培训方式,得到了各班组的一致认同,提高了员工基本技能和现场识别隐患、排除隐患、自救、互救的保安能力。从而为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保证了培训质量。

4 今后的改进方向

4.1 加强制度化建设,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的标准化,使安全培训工作走上正规化道路。

4.2 坚持围绕本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开展好特色化专题培训。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7

拥有高超的医术,

是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

采访一开始,孙丰源教授即直奔主题说:“医改已经进行3年了,但在这一轮医疗改革中,医生依然面临尴尬的境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随后,在记者提及5年前的那份提案时,孙丰源教授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我曾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大医院从医学院校招收毕业生不要只看重学历,更应注重动手能力,切忌学历无限拔高,以至于有硕士生不招本科生,有博士生不要硕士生。”

孙丰源教授接着说:“在当今,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找工作,这是现实问题。别的不说,我自己带出来的硕士生,毕业后求职也很艰难。很多硕博连读的博士毕业生已近不惑之年,却缺乏临床实习经验。从熟悉掌握手术操作的角度讲,不论是年龄、精力还是动作反应等,年近40岁的博士生都不如20岁出头的本科生。”

孙丰源教授感慨地说,医学教育面临很大的问题,教育体制和方式方法与基层单位用人标准不协调。医学院校一味追求学历上的教育,但不注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技能的学习,这样就会影响实际工作中医疗水平的发挥。因此,他认为,加强学生的技能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有鉴于此,孙丰源教授认为,医学博士生更适合在科研岗位发挥作用,而不是一股脑儿地涌向临床。

随后,孙丰源教授说:“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医生的作用?如何做好医师的事业?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且,这几天我们政协医卫组讨论的内容,有很多也是围绕这个话题去发表意见的。我们暂时先把我们医生的委屈、把我们医生的牢骚放一边,反过来看医生的主体职责是什么?我本人认为,医师培养,应该围绕拥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这个宗旨,可以说这是永恒的主题。”

住院医师培养的两个“一刀切”现象

谈到我国医师目前的培养路径,孙丰源教授说:“一名医学生经过医学院校数年的专业理论学习,虽然他们已初步掌握了基本医学理论,具备了将来成为一名医生的基本条件。但实践证明,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往往还不能胜任医疗服务,还要经历毕业后系统性的专业培训,特别是毕业后的最初数年,对于一名医学毕业生来讲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住院医师培养的特点,卫生、教育等部门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在某些地区试行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应该说这项制度有利于我国的医学教育,有利于高素质医生的培养和产生,将对我国的医学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孙丰源教授继续说:“我想着重说的是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问题。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状况是,在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方面,最近几年我们推行了一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下一步可能会在全国逐步推广。但就全国试点的这几年来看,目前的试点工作,我了解到的情况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根据我的调研,我认为,目前我们的住院化医师培训方面,存在两个‘一刀切’的问题。”

孙丰源教授进一步阐述说:“我所说的两个‘一刀切’问题,第一,是时间上的‘一刀切’。医学本科生在学校通过三年规范化的继续培养后,应该可以获得研究生学历。目前来看,有很多地区不管你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要通过两到三年――个别的是两年、大部分是三年的培训,我认为,这个时间对于本科和硕士就不公平。因为大多数省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缺乏科学性,表现为不分专业、不分学历,所有住院医师均要例行两到三年的培训,这种制度对于今后从事专业性极强的某些医生来说,显然教育周期偏长,所投入的时间与所获得的收获不成正比。”

“第二个‘一刀切’,就是培训内容方面的‘一刀切’了。教育机构没有考虑医学生今后要从事的专业和你要培训的是不是完全符合、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培训的问题。比如说,一名外科医生要不要培训检验科?他轮转了一些必要的科室必然要花费时间,这对他有没有意义,医学生对这样的安排有没有积极性?另外,我们现在所设立的学科当中,亚专业非常多,比如说内科系统可能要有十几个亚专科,每个亚专科都要医学生进入基地去培训,这样的结果是,光一个内科系统,医学生就可能要经过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每一个亚专科又要轮转消化内科,这可能跟研究生的专业关系不大。这样的动机应该是好的,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他轮转时间只有两周,还没有熟悉呢就又转走了,这无疑等于荒废了两周的时间。我在调研时了解到了安徽、湖南、湖北,以及山东青岛等地的情况,我们通过医疗会诊等活动接触到的医师,往往对此都有意见,而且他们的积极性也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在我们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培训的单位一般是不会给予重视的。这些医学生,他们今后肯定也要带学生、也要培养年轻学生的,轮转者不是这个单位的人,他也不分配他工资,也不负责他什么,就是在这儿轮转。轮转的进化、考核机制也都没有到位,只是在走形式。那么,这些医生转了一圈儿回来,我问他们你在干什么,有人就说,我也就是帮着老师推推病人,跟着老师一块儿去转转病房、门诊。有点儿思路的学生可能还会看看这个科室有什么特点等等,但真正掌握该学科知识的却几乎没有。所以说,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总体趋势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我认为,其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培训、轮转的专业科室过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各个学科划分较细,特别是在大医院,一个学科可能细化为十几个亚专业,如果每个住院医师都要轮转这些亚专业学科,每个亚学科轮转的时间很短,有的只有一到两周,这只能是走走形式,达不到真正的培训效果。”

学以致用,真正实现规范化培训目的

除上述问题外,孙丰源教授还认为:“培训医师的收入普遍偏低,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目前医生的收入仍然在较大程度上依靠绩效,绝大部分的轮转生没有纳入轮转单位的绩效考核范畴,不支付这部分人员的报酬,这些轮转生只在原单位领取基本工资,尽管有的省市由行政主管部门给一些补贴,但是对于一名刚刚毕业的医学生,本身已经历了较长的学习周期,毕业后又面临数年的较低收入,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收入形成较鲜明的对比,又恰逢恋爱、成家之年龄,显然会影响他们的实际生活,也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有碍这些人员在培训单位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我在调研中还了解到,由于培训单位对培训人员重视不够,还会导致培养计划很难实施。因为每个住院医师轮转的时间长短、人员水平方面的差异,面对目前复杂的医疗市场,轮转单位较难做出实用的培养计划,甚至有的单位认为这些人员不是‘本单位人’,存在重视不够,管理不严的现象,缺乏培养规划和具体指导教师,造成培养计划不具体、落实不到位,其结果,仍无疑是‘走走过场’。”

针对自己所归纳出的住院化医师培养的两个“一刀切”现象,孙丰源教授认为:“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也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关键是医生的素质和水平。那么,我们如何把一种非常好的机制措施,比如说住院医师专业化培训,去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问题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培养路径呢?首先我认为,我们针对住院化医师培养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怎么样落实好,则是另外一个问题。特别是如何能够让医学生切实可行地到轮转基地能够学到东西、有收获,能够起到三年培训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了。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我们住院化医师培训制度的整体实施,更有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的实现。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打个比喻,比如说作为一个住院医师,毕业以后,前几年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他家庭的问题,有的还谈恋爱。他可能在原单位得到基本工资,在轮转单位什么都没有,甚至有的夜班费都不给,那么他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往往医学教育本身的学制比较长,教育周期长。如果这三年没有收获,我觉得是这种浪费。制度本身是好的,但是如何真正落实,这是一个问题。”

鉴于上述原因,孙丰源教授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把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不让这些人员无谓地浪费时间,真正实现培训目的,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根据住院医师的学历和今后所从事的专业特点,制定培训周期和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不再搞‘一刀切’,而真正做到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浪费时间,不走过场。其次,我们要探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的收入的补偿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如可以采取行政主管部门的补贴和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用人单位‘为我所用’、‘由我所支’,住院医师‘劳有所得’应努力工作的良性机制。最后,培训单位还要重视‘培训’工作,确定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将住院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表现纳入今后晋升、培养的考核体系,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

采访到最后,孙丰源教授感慨地说:“我们设立一项制度,不能让一代人受了损失以后才明白过来,然后再费很大的力气去改正,我们不应该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在制订一个制度时,订立之初,就应该是非常切实可行的。要想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就应该切实做到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我们最初设计这些制度的目的……”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8

0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日益认识到,人是组织中最具活力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的要素。组织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而职工的教育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卓有成效的方法。

1教育培训的意义

教育与培训是一体两面,但仔细研究会发现两者仍有差别。就长远来看,教育培训对组织的成长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1.1教育以课程知识为重

主要传播一般性与专业性知识,希望建立正确逻辑思考、推理、大范围认知与决策判断力,属长期性与概括性的观念深化工作。

1.2培训以工作能力为重

主要提供为了有效与正确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步骤、工具、方式与手段,属短期性与特定性的实务深化工作。

2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2.1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服务意识与技能

工作的方式方法、质量和效率,与职工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有绝对相关性。通过教育可增加其知识与判断力;而通过培训可增加其解决工作困难的能力。

2.2教育培训有助于组织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组织通过举办教育培训

向职工灌输组织的价值观,使职工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感悟,这些感悟与工作中的体验相结合,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这使得教育培训不仅具有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而且具有鼓舞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的功效。

2.3减少各层主管监督负担

组织内每一个职工的观念、技能与知识都取得进步后,就可由其自我管理、自我发挥,不需管理阶层太多的繁复监督。

2.4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尤其事业单位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关乎民生民情。加强所在领域的服务意识,通过教育培训所积累的知识与技能,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3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组织。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制度及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事业单位在推进教育培训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3.1职工整体情绪不高

由于对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职工不愿改变过去的一些特点和习惯。认为只要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或是认为教育培训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情,与工勤人员、行政人员关系不大。这一方面与职工个人的情绪想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管理者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关。

3.2职工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培训体系

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职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组织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展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会发现存在许多不足。岗前教育培训更多的是形式化,仅仅是安排各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如:人事科讲人事管理制度;保卫科讲消防安全规则;医务科讲医护人员行为准则等。很多的培训数年没有改变过内容,其中许多培训内容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3.3职工教育培训对于绩效考评的重要性没有发挥出来

事业单位职工的年度考核或者说绩效考评还停留在定性考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形式主义,并且,就个人而言,主观性判断往往多于客观性评价,考核结果的高低较难正确反映人员之间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更多体现人际关系的好坏。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即便把继续教育与考核结果做挂钩,也发挥不出来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同时也削弱了考核的意义。

3.4职工教育培训缺乏有效的评估系统

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许多单位对于职工教育培训也会积极地投入,但是却缺乏科学有效的事后评估机制。由于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反馈性和定性定量的评估,单位很难客观地评价在员工培训上的收益,从而也很难调动职工参与到教育培训中的积极性和培训满意度,最终使得职工的培训工作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后不得不又流于形式。

4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产生实效的措施

以上是对目前职工教育培训状况中所出现问题的一些思考,通过思考找到以下的解决方法。

4.1加强宣传,转变职工观念

让职工全面了解、深刻理解当前事业单位所处变革时期的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大职工应居安思危,克服抵触情绪,树立竞争意识。职工的教育培训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转变职工思想,使其主动接受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4.2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制定符合职工需求的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组织发展方向和职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每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培训内容。例如:上岗资格性培训、岗前适应性培训、提职培训、转岗培训、新技术的培训、常规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

4.3做到教育培训是保障职工绩效改善的重要措施

教育培训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不是在消极地约束人的行为,而是在积极地引导人的行为。当职工工作绩效不佳、素质能力低于工作要求时,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的工作绩效得以改善,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为各类职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能够丰富各岗位职工的专业知识,增强职工的业务技能,改善职工工作态度,使之取得更好的绩效。与此同时,把改善后的绩效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以增强激励效果。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9

(一)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省人民政府、省军区通知要求,今年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采取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国防义务均衡负担的原则,继续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原则,实行指令性安置计划。

(二)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依法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的义务。严禁任何部门、任何行业和单位下发针对城镇退役士兵的歧视性文件,严禁限制或禁止下属单位接收城镇退役士兵。

(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转业士官、二等功以上荣立者等重点安置对象得到优先安置。

(四)凡未实行人事(劳动保障事务)的企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对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实行人事(劳动保障事务)。非退役士兵本人原因或整体改制、关闭、破产,接收单位生产经营正常的,三年内不得解除劳动关系。

(五)继续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用人单位按计划接收人员确有困难的,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在一定比例内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缴纳有偿转移金。

(六)城镇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由当地政府按照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生活补助费。

(七)继续大力推进以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为主要内容的安置改革。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力争自谋职业率达到65%。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妥善安置城镇退役士兵

(一)今年我市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继续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原则,实行指令性安置计划。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单位分别下达所需安置计划。驻鹰条管单位的退役士兵由驻鹰条管单位自行消化妥善安置。

(二)实行重点、双向选择和择优安置。对转业士官、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士兵等重点安置对象要优先安置。在安置过程中,对转业士官除部分双向选择安置外,拿出部分事业单位安置计划重点安置,根据转业士官在部队服役时间长短,表现情况和文化考试成绩进行量化打分,按得分排名择优安置。

(三)继续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用人单位按计划接收人员确有困难的,经县以上政府批准,可在一定比例内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缴纳有偿转移金,未获批准仍按计划接收退役士兵。

(四)继续推进以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为主要内容的安置改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引导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力争自谋职业安置率达到65%以上。市直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办法和补助标准,按市政府给市财政局《关于对市民政局〈关于提高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费标准的请示〉的意见》的批示精神执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自谋职业优惠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府厅发〔2004〕68号)规定,继续实行有关项目减免费用和税收及贷款优惠政策。各地可根据财力情况适当提高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费标准。按计划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单位和部门,有条件的可以根据安置对象本人申请,通过签订协议,可采取增发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费的做法,鼓励系统内职工子女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五)保证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足额到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省下达的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率和规定的一次性经济补助金标准足额安排到位。安置保障金设立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审计。

(六)加强教育培训,为退役士兵开展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城镇退役士兵培训工作力度,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能力。各级政府要用好省里下拨的培训经费和各地安排的配套经费,扎扎实实搞好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各级民政部门要做好培训规划,会同教育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利用现有各类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加大培训力度。退役士兵可以根据个人人生定位,就业需求和个人特长在退役后二年内,选择一至两项创业或职业技能参加培训,并享受政府培训生活补贴;有条件的可以参加学历教育和创业技能培训,享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政策补助;中职学历教育自主择校免试入学,享受教育部门提供的政策补助。凡参加以上形式中短期培训的退役士兵,根据实际培训时间和学习证明,由民政部门发放适当的生活补助费。对已办理自谋职业手续的退役士兵和今年符合统一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转正培训自我例10

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形势决策部署上来,继续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科学谋划,强化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实现质量、规模和效益有机的统一。为实现“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二、重点任务及其要求

(一)认真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专题学习培训工作。*作为《纲要》规划范围的主体地区之一,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加快融入珠三角发展步伐,加快实施“双转移”,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科学发展观和《纲要》纳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培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用举办全市人事编制系统学习《纲要》讲座等形式学习领会好《纲要》,促使全市人事编制干部认清形势,找准新定位,充分发挥人事编制工作在落实《纲要》中的重大作用。

(二)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务员队伍责任意识。开展“公务员责任意识培训年”活动。切实抓好《公务员责任意识》、《国务院关于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公共管理核心知识培训,实施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工程。不断深化应急管理培训,把应急管理从全员公共知识培训逐步转入以系统为单位的专业化、实战型培训,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实战能力。抓好参公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法》培训。着力提高全市公务员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三)以建设创新型*和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狠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继续以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核心,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工作。开设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提高公需科目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继续开展专业必修科目培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工作。进一步办好高研班。围绕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加强毕业生就业岗前培训。对取得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及其他各类实用型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大、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人才的培训教育工作。实施乡镇公务员轮训工程和农村急需人才培训工程。配合省人事厅在两年内把全市乡镇长轮训一遍。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培训乡镇公务员、农村教师和乡村医生,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人才队伍。

(五)以建设高素质的人事干部队伍为目标,强化人事干部培训工作。配合省厅从2009至2012年,实施“人事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对全市人事编制系统干部轮训一遍。通过这一工程,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不懈的学习,做到一般干部对本职工作要应知应会,科级干部要成为行家理手,处级干部要成为专业权威,为促进人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主要措施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是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年,也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开局之年。培训教育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三促进一保持”这个大局,切实把培训教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认真解决制约培训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确保培训任务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取得成效。

(二)切实抓好重点培训项目。

1、认真开展“公务员责任意识培训年”活动。做好《公务员责任意识》和《国务院关于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全员培训工作,总的培训时间4天。统一使用由省厅组织编写的教材。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试题由省厅统一命题。在“公务员责任意识培训年”活动中,各有关单位除了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培训课程外,也可组织专题研讨、演讲比赛等活动。要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对个别责任意识不强、机关作风差的公务员要进行专门培训教育。同时,要加强以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办事效率、工作纪律、监督检查等方面制度建设及其培训教育。

2、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岗前培训。建立毕业生就业岗前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分为公共知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公共知识培训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专业知识培训由用人单位负责。从2009年起,我市初次就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由接收单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岗前公共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公共知识培训以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县(市、区)情教育;就业心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能力培训;学习能力培训;人才成长规律与职业生涯设计和政策法规等课程。各用人单位要组织毕业生岗前专业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主要开展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和主要业务知识培训。

3、切实抓好乡镇公务员轮训工程。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要落实责任,制定培训计划,切实抓好乡镇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基础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知识和文化知识。

4、继续深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会同有关部门抓好以行业为单位的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应急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培训方法上要从一般知识培训转为以演练、实际操作为主的实战型培训,使应急管理培训更加贴近实战应用。仍未开展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单位,务必在2009年内启动培训。建立由市政府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市直主管部门主抓,县(市、区)人事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下决心抓好应急管理培训,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保证。

5、大力实施“人事干部能力提升工程”。要以转变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切实加强人事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适应和服务科学发展的人事干部队伍。我局将尽快制订培训实施方案,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这项工程。

6、继续举办专项能力培训项目,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专项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协助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工作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专门业务培训,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三)加强培训教育制度建设和创新。

1、推行初任公务员职业导师制。学习韶关市人事局试行职业导师制的经验做法,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从2009年起,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要实行职业导师制,通过“一对一”的职业训练,提高初任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结合贯彻《广东省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推行学分制,对培训教育进行量化管理和网上管理,明确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四)打造网络远程培训教育的新模式。

利用互联网,借助省筹建“广东继续教育大学堂”的契机,为全市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网上培训学习的平台,形成立体化的培训模式。

(五)严格执行培训教育纪律。

1、公务员培训纪律

新录用公务员应当在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从录用之日起一年内不参加初任培训的不能任职定级;

对晋升处级(含处级)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坚持先培训后任职,或者任职后一年内必须按照《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事厅关于我省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培〔*〕4号)和《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办法》(粤府〔*〕85号)的规定进行任职培训,从任职之日起一年内不参加任职培训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含)以上等次;

公务员参加专门业务培训考试、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专门业务工作;

公务员不参加在职培训或者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纪律

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分别选修公需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各1门,才视为完成年度继续教育任务。要把完成继续教育情况作为执业资格延续注册、重新申请注册、逾期初始注册和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每年接受一次以上的反腐倡廉教育,并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执业资格延续注册的必备条件,凡不参加反腐倡廉教育的,不得延续注册。

3、国有事、企业单位接收的毕业生不参加岗前培训,或者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应当进行再次培训。考试、考核仍不合格的,用人单位可终止聘用,或者推迟一年转正定级。

(六)保证培训经费的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要认真解决目前因经费不足制约培训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把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依法保证法定培训项目得到落实。要加强培训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在适当时候,省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