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1 16:01:13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1

近年来,民政部门对救助工作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提高救助整体水平。自2003年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逐渐实现了关爱性的救助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日渐完善,工作机制得以完善,服务网络日渐完善,救助管理机构日渐规范化,得到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日渐增多,呈现出上升趋势,他们基本的生存权益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概述

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借助档案被简称为“救助档案”,是救助管理机构在救助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具有一定保存价值,是救助管理工作的一种是真实记录,属于民政专业档案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救助档案”也是国家民生档案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也就是说,加强救助档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加快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步伐,促使受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还能促使国家民生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彰显其具有的价值。

救助档案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一是:文件材料形成具有动态性特点,而档案管理具有成套性特点。从流浪乞讨人员寻求帮助到救助管理机构进行甄别并给予救助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助个体存在差异性,救助个体形成文件材料数量、结档时间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动态性特点。同时,每个受助个体形成的所有文件材料有着某种必然性,具有成套性特点。二是:文件材料归档具体内容、档案保管期限都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来说,都有着相同的受助程序,但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在救助结束之后,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内容、数量各不相同,每个受助个体档案都有不同的保存价值,体现在不同方面。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制度构建

就救助档案而言,是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核心载体,能够有效维护受助对象、救助管理机构的合法权益。在新时代下,救助管理机构大都建立救助档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该地区的具体化、合理化档案管理方法。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急需要构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制度,即《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函管理办法》,可以简称为《办法》,对救助档案进行统一化管理,促使基本标准跟更加明确,基本程序更加规范化,为提高档案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做好铺垫。

(一)《办法》参考依据、框架结构

在制定《办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全方位分析该地区救助工作的具体情况,促使各项内容更加明确化,其主体可以采用条款结构,其附件可以采用表格形式,满足文件材料整理需求。

(二)《办法》内容概述

1.《办法》名称、定位。就《办法》而言,需要结合救助档案已有的特征,咋会明确规定救助档案定义,救助档案体制、归档范围等。要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对应的修订思路,围绕救助工作的具体情况,在《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作用下,得出档案管理办法的名称,即《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办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中其主体。

2.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以救助工作内容为切入点,救助文件材料是由多个环节形成的,站内救助占据核心位置,是其主体,要严格啊那种啊接待登记、基本服务等有序进行,《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比如,《求助人员登记表》、《终止救助通知书》,全面而客观地记录整个救助过程。为此,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去呈现受助个体档案归档文件材料范围,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还需要做好附件归档工作。在此过程中,接头救助形成的文字材料、录像材料、录音材料等都和受助个体紧密相连,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的归档工作。

3.文件材料整体原则、方法,明确规定档案保管期限。结合救助文件材料具有的多样化特点,《办法》中已经对相关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需要坚持“一人一件”原则整理相关的文件材料,合理划分救助类型。在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合理制定档案材料整理的具体程序、方法,促使档案救助档案目录封面、盒内备考表等式样,促使救助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有利于保管、利用等。此外,要根据文书档案已有的保管期限规定原则等,客观分析救助管理机构规避风险情况,已有的档案保管能力等,救助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0年。如果是未成年人、长期需要安置人员等,其档案保管期间更长,为30年,而死亡人员的保管期间是永久的。

(三)《办法》出台作用

就《办法》而言,能够促使救助档案更加标准化,完善其规范化建设内容,促使全国救助档案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标准统一”。它能够简化救助管理程序,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完善国家民生档案资源,确保救助档案得到优化利用,进一步提高救助管理机构在规避风险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构建流浪乞讨人员档案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借助《办法》,科学管理救助档案管理,可以促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受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提高国家民生档案资源利用率,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文丽.规范救助工作丰富民生档案――解读《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办法》[J].中国档案,2015,(02).

[2]李坤展,何紫盈,宋霞.中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研究综述[J].新西部(理论版),2015,(04).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2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很多数据的应用和储存变得更加方便,是新时代的信息发展方向,应用新的技术改革事业单位的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也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改革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能够充分发挥档案的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与效率是息息相关的。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各项信息处理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比如云计算技术,这种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方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同样身为信息管理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将新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适应社会的科技发展。不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改革的期间,事业单位的体制也处于改革时期,改革需要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化发展的平台,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改革也是推进单位体制改革的有效方式。另外传统的档案保存方法具有易丢失、易损坏、查找不便的缺点,新的档案管理方式能够加强对档案的保存力度。因此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把单位的发展重心都放在了如何提供社会服务上,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包括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给单位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这种整体的不正确意识导致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疏忽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不合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1]

(二)档案管理方式不科学

现代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的处理、储存、传播的方式也在逐渐现代化,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变得更加先进快捷,创建档案管理系统来帮助管理者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尽管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采用了计算机系统来制定管理体系,但一些时候并没有对档案系统的数据进行更新,档案管理者也是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和专业素质,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没有很好地应用在档案管理中,造成档案管理方式不科学。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有较强操作体系的工作,对从事的管理人员专业程度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工作人员要具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的管理方式和技巧,档案管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单调性,需要管理者在工作时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培养仔细程度和耐心。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受事业单位的重视,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审核没有那么严格,导致了很多工作人?T的专业素质都达不到良好管理档案的要求,对档案分类和整理缺乏专业性的认知,导致档案的归纳、整理、保管等操作方式不规范,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2]

四、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

完善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指要对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重构,分析在档案管理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和工作效率,发现整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对该项环节的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档案管理也无流程的升级和改造革。新形势下对信息管理提出的要求是从本质上改革,因此事业单位的档案业务流程改革也要从本质上进行。

第一要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档案管理内部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工作流程,梳理好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关系,动员全体员工投入到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工作中来。对各项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审核,如档案的录入、编排、维护、更新、查找、监管工作,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第二,规范业务流程的标准,标准化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制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标准化的规定将档案管理流程的体系固定下来,根据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分配职责和管理资源,明确每一位管理员工的职责和所在岗位所负责的范围,将长远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对标准化流程的制定中。[3]

(二)扩展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首先要对服务的功能进行扩展,原有的档案服务功能大多数只是对信息的检索和查看,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中,档案的服务功能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扩展,可以开发数据的整理功能,让档案数据能够执自行的按类别规整、自动筛选、与其他信息建立一个清晰的对比模型,为需求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在档案的服务过程中可以增加其他的服务功能,比如说根据所查找数据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在检索中设置高级检索,让使用者能够根据数据发生的年份或者是方向查找到一类的档案信息,做到更加迅速地找到需要的具体信息,对档案的检索功能更好地运用。其次要扩展服务的内容,传统的档案服务都是等需求者有需要时自己使用,档案管理提供的只是一个数据仓库,在新的服务模式中应当改善被动服务的局限性,逐渐朝着主动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

(三)构建档案管理平台

构建档案管理平台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加强硬件上的建设,档案管理的平台可以以事业单位发展的平台为依托,建立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结合档案管理的职责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平台,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快捷的档案管理平台,同时考虑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档案管理发展目标的平台。第二方面是实现对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各类的整理软件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也是要利用好这些整理办公软件来进行的,将档案的管理工作融入整个的档案平台中来,借助管理平台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整合,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益。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3

(一)有利于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狭义的档案业务包含搜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利用共8个环节,在千头万绪的档案基础工作中,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主要解决“收”“管”“用”3个问题,也即收得齐全、管得科学、用着方便这3个问题。良好的档案基础管理工作相当于打好了现代档案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例如,对于档案管理要求较高的医药监管行业,相关的档案中就包含了丰富的药品质量监管情况,通过对案卷的价值鉴定、编制、立卷、排列,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并通过现代管理方法,建立良好的存放位置目录、索引、指南,能够更好地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为医药监管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二)有利于反应档案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企事业单位各类活动的重要体现和记录,档案内容具有重要性、独特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等特征因素,档案管理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例如,对于新的科研成果,科技档案包含了与该成果相关的图纸、图表、文档、计算数据、证书、相关声像资料等,具备了良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能够通过档案来再现科研成果的进度,提供真实的典型材料和第一手资料,为此后的二次技术开发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有利于保证档案检索的唯一性和可扩展性。档案检索的唯一性主要是通过档案的分类和编号来实现的,按照档案实体分类的从属和层次关系,来进行档号的编制。对档案实行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类别号、项目号、件号、页号、张号等在内的编号,一方面能够使得编号对象具有唯一性,方便日后查找,另一方面保持适当的递增容量,确保档案的可扩展性,与档案的馆藏需求相适应。

(四)有利于保证档案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检索技术的发展给档案检索工具带来巨大的便利,起到良好的交流和管理作用。根据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解析图,可以按照体例、载体、功能等进行分类,提供各类目录、卡片、索引等,满足档案使用者的检索要求,保证档案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二、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环节分析

基于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与此同时,面临档案基础工作的繁杂、量大、类别众多等难点,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薄弱环节。分析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档案的档号是进行档案基础工作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基础不扎实等原因,往往导致档案管理不规范,例如:缺少目录号、出现一卷多册等情况、档号的命名不规范,导致出现重名等现象,从而影响了档案的唯一性,以及相关档案的及时查找;档案标题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档案基本内容,不利于档案的定位和价值鉴定;还有一些档案没有卷内目录和索引,仅靠标题查找,给档案管理和检索带来极大难度;档案管理不够仔细,很多案卷出现缺页、少页、断面等情况,尤其是一些存放时间较长的文档,此类问题更加严重。

(二)档案管理流程不明确。良好的档案基础管理离不开明确的档案管理流程支持,以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为例,其常见的档案程序流程如下:档案收集—档案整理—国家档案全宗—区分档案全宗—档号编制—人物全宗—分类法的选择—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档案价值鉴定—档案的销毁—档案的保管与管理—检索工具的编制—档案的编研工作—档案的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的著录与标引。以上几个步骤在档案基础工作中缺一不可,是将零散的、需要条理化的档案通过分类、组合、编目、整理等方法,使之体系化的过程。然而,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尚有待完善,往往存在仅重视某几个环节,档案管理工作不够深入的情况。

(三)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不高。文/廖虹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作用档案工作目前,我国企业档案还没有完全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传统的以人工整理和归档的现象普遍存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尤其是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档案存放馆,普及度更低,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效率,也不利于档案和资料的及时、准确、全面查找。

三、提升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首先,从组织上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建设,明确专门的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并定期进行监督和抽查;建立专业的档案工作机构,配备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的档案人员。其次,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结合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制定严格的归档、保管、鉴定、借阅等工作流程,加强档案校核力度,实行归档审查和借阅等级审批制度,通过流程来把控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明确档案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规章、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并建立相关的奖惩和考核制度。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4

1.1档案交接手续严密度不够

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性质与岗位职责角度上分析,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延续性、细致性且艰巨的工作,实际需要办理大量的手续,对各步骤流程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但是部分事业单位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在工作调动或者离岗过程中,未严格根据档案的标准程序来办理交接手续,更有甚者忽视了办理,没有认真的核查该核查的事项,没有系统清理该清理的事情,将档案交接工作比作了钥匙的交接,一旦出现问题,常常会因为缺乏齐全的交接手续而难以清晰的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职责权限。

1.2档案监交不严格

当前,有不少事业单位中普遍有这样的现象:领导层将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到了事务性工作领域,认为此项工作应交由档案管理人员全权负责,因此很少会参与档案交接工作的管理活动中来,进行档案监交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如此一来,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交接工作时就会越来越不严谨、越来越随意,没有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一味的按自己的意图办事。

1.3忽视了传帮带工作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中工作的老档案人员因为参加过专业的业务培训活动,他们的工作经验一般都是长年累月“攒下来”的,未更新、规范性差,而一些刚接触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因缺乏工作经验,只有根据老员工一直遵照的自创程序来开展档案交接工作。由于老员工的传帮带工作做得不够好,给新进员工的档案交接工作实效性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2.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具体策略

2.1列入议事日程、规范工作程序和完善管理制度

档案交接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所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档案交接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应将档案交接工作及时列入议事日程中,并根据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从而使档案交接工作运行中具有坚实有力的依据。如果对档案人员工作进行调动或者离职,必须办理齐全的交接手续,如果发现手续办理的并不齐全,那么相关的档案人员就不得离开事业单位,也不得进行工资转交手续的办理,要在所有手续都具体办理后方可离开事业单位。

2.2加强监督,保障档案的延续性

档案监交对档案交接具有显著的监督作用;实际中,不管是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交接还是档案机构负责人的交接,都必须配备专门的人员加强监督交接工作。对于从事档案监交工作的人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根据规定的程序开展自己的工作。普通档案人员档案交接工作过程中,应让档案管理负责人对档案交接事项加以监督,档案管理负责人档案交接工作过程中,应让档案管理领导者实时监督档案交接工作。在档案监交人员的监督下,移交方与接收方应根据具体的手续交接,交接工作结束后,在交接清单上明确具体的交接时间、交接地点及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交接职务等。移交人、接收人、档案单位应各持一份移交清单。填写结束后,由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在交接文据上签字和盖章,这样交接工作就算完成。

2.3规范档案交接流程

为了将档案交接工作制度贯彻落实到实处,就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指导,编制适应于交接工作的文本格式,应设置以下几项内容:确立交接整体情况登记表,主要详细记录监交人、接收人、移交人三方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前存储的档案、移交的档案、未归还的档案,认真细致的核对档案库与档案柜钥匙。构建完善的档案工作制度一览表。构建档案检索工具一览表。构建未完成工作登记表;认真填写一些特殊情况,并详细陈述具体的原因。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应在整体交接文据上签字。将交接资料分别储存于事业单位宗卷内、文书档案内,同时上级档案业务主管也要对交接资料进行有效保管。

2.4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5

目前,机关档案工作是新的历史时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各地区机关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工作[1]。这不光是衡量机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对今后国家调取档案资料,了解历史事实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即使现阶段的机关档案工作有着与以往相关工作的长足进步,但我们也务必看到它存在的种种不足,有效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着力构筑档案工作典型,以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全面推进我国机关档案管理工作。

一、目前机关档案管理流程现状

1、各机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机关档案是各地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中所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档案工作的宝贵信息资源。各单位对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机关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经济建设上,整天忙于中心工作和施工建设,对与档案管理流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甚少,认识不深,许多基层干部档案意识十分薄弱。由于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没能把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档案工作不研究不安排,档案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场地、经费、人员没有保障,档案工作无法更好展开。

2、机关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

当今办公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需要进行改革,这就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原本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如果没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就无法胜任档案管理工作。但在实际管理中,有的单位档案人员由于一岗兼多职,除了要对档案进行管理和保护还要完成单位交代的其他日常事务,这将导致他们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档案流程工作,加之工作需要变动频繁和业务素质欠缺,大大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档案人员技能水平不足,无法正常操作计算机软件,致使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与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不够准确,档案不及时立卷归档和未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等情况时有发生。

3、机关档案管理所需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机关档案管理方面经费投入的欠缺会大大影响档案管理流程工作的开展,虽然有些单位一早就建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库房,但在后期工作中忽视了这方面的更新与投入,导致原来的硬件设施远远跟不上如今档案的更新与保管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大部分机关的档案室建设简陋基础条件差,档案柜不少是陈旧老化的铁质结构,通风性能不好,安全措施没落实到位,防虫防霉设施不配套。多数单位还达不到档案工作要求,综合档案室变成了杂物室,设备设施老化,有的综合档案室设施设备不齐全,档案柜也五花八门不统一,比较零乱。个别单位档案室设备防护意识不强,设施设备不完善,治理体制不到位,使一部分档案受到严重损害。

二、加强机关档案管理流程的具体办法

加强机关档案管理流程工作是新的历史时期机关档案工作的重点。各地区务必高度重视,聘请与建设一支专业档案管理员队伍,规范单位内部档案管理,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时时严格落实档案资料的保存、使用管理制度,坚持做好档案登记、定期清洁等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存放。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做好档案归类工作

机关档案的分类必须遵循机关文件材料形成的客观规律,保持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成果及其与机关档案工作的自然联系[2]。机关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作为一个全宗,按门类可分为:文书档案、专门档案(婚姻档案、司法档案、纪检案件档案、会计档案、党员档案、业务考绩档案、企业转制档案)、科技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特殊载体档案、实物档案。分类方法可分为:(1)党政工团档案,其属类可按组织机构或问题设置排列,前后保持一致,不可任意改动。(2)基建档案的一级属类,按工程性质或建筑项目设置。(3)设备仪器档案的一级属类,按种类或型号设置。(4) 会计档案的一级属类,按报表、账簿、凭证,工资单及其他设置。(4)已故人员档案的一级属类,按已故人员级别设置。(5)声像档案的一级属类,按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带设置。(6)专门档案(本机关形成的专门档案)一级属类,按问题或机构设置。(7)荣誉、实物档案。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面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队伍。这就要求各机关单位选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建立稳定的档案队伍。经常关心和支持档案管理员的工作,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落实相关福利待遇,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档案管理员要向组织部门推荐提拔重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档案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工作指导,通过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通过业务学习实行持证上岗,并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档案队伍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档案主管部门则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建立健全档案执法责任制,依法查处违法案件,使档案执法检查变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3、加强档案管理流程中的硬件设施投入

随着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实施,各地区档案馆档案数据库不断扩展,为使档案信息数据顺畅录入、安全存储、快捷提供,各部门应该对档案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给综合档案馆安装了档案库房安全保护综合智能管理系统,保证档案管理的齐全、完整、准确,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提供了先决条件,突出了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护的“十防”要求,实现了档案库房安全保护由被动人工管理向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历史性跨越。有效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3]。

三、 结束语

我国《档案法》与《档案法实施办法》公布实施以来,各地机关档案部门认真贯彻相关的指导思想及措施,我国的档案工作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机关档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有部分单位档案管理流程方面还并不乐观,仍然存在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有的部门档案治理意识相当淡薄,致使机关档案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搞好机关档案工作,应当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促进机关档案工作创新,不断加强档案室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等工作。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6

我国的广大农民工、到外地工作的一些专业人员都是我国流动人员的组成部分。因为人员的众多、地域的广泛、类别的繁多等情况,导致了我国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也降低了管理这些档案的水平和效率。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些工作实际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来加以解决,使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到位

首先,我国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不到位。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员流动巨大的今天,许多的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根本就不关心应聘人员的档案问题,只重视应聘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所以,他们在具体的人事档案管理中根本就不具有很强的管理意识,把许多的人事档案没有进行好好的保管工作和认真的检查工作。

(二)管理方法不到位

其次,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管理方法的不到位。其主要的表现有手段单一,许多的档案管理部门只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纸质材料,根本就没有他们的电子档案,所以一旦档案室发生火灾等情况发生时,这些档案也就会付之一炬。同时,许多档案管理单位缺少对于流动人员档案信息的更新,导致许多的流动人员档案的信息只停留在档案信息填写之初的状态,而对其近况没有一点的了解。

(三)管理的封闭性

再次,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管理的封闭性。许多的档案所有人都不清楚自己的档案准确的存放地点,使其在需要自己的档案时要费尽周折才能弄清楚。

(四)管理中传递程序不合理

最后,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传递程序的不合理。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在对于档案的传递过程中导致了档案的丢失和损坏,从而使档案的所有者无法对自己档案的内容进行清楚的了解。

二、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对我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具体的措施有第一,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许多地方的档案管理工作由被动化向主动化服务转变,做好档案信息的咨询、归类、整理等工作,为广大的流动人员未来的升迁、就业等做好铺垫。第二,要开办专业的培训班,请来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专家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上的培训和手把手的指导,全面的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同时在这个历史的新时期,还要建立和健全流动人员档案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提高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与正规化

其次,对我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正规化。第一,要认真的对流动人员的档案进行接收和鉴别分类,把具有价值的人事档案材料进行认真的保存和定期的检查工作,把个人信息相关的内容要装订成册。第二,加强档案信息的收集和完善,把许多个人流动信息的新情况加入到个人原有的档案信息内容之中,丰富个人档案信息的内容。比如:奖励情况、升迁情况、违法犯罪情况、婚姻情况等等,保持档案信息的严肃性、真实性、实效性。第三,对于可以体现出档案个人才能与兴趣爱好的内容要进行重点的登记和说明,比如: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教养、实践工作经历、业务学习水平、留学经历、科学研究成果、进修情况等内容可以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中可以得到具体的体现,这些对于流动人员未来的升迁与工作都是非常有好处的。第四,要使用高效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档案信息的分类归{和整理,同时还要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进行计算机的备份工作,保障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在这种科学化和正规化的管理中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再次,对于我国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要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档案信息的分类、利用、装订、归档等工作要进行科学的安排,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同时,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上要做到集中化和快速化的处理,用具有强大功能的专业档案处理软件减少档案查询、归类、处理的时间,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对于档案进行不同化的分类,比如:有一些档案要按照时间进行分类、有些要按照地域进行分类、有些要按照姓氏进行分类、有些要按照年龄进行分类等,针对这些具体的特点,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科学分类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档案的查询和信息归类,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四)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加强开发与利用

最后,对于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加强这些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可以创建出专业人才数据库,并且扩大宣传效果,让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可以进行这个数据库个人专业信息,而档案管理人员经过审核认证后,就可以把其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认证推广,而相关的用人单位要进行付费浏览,可以在这个数据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专业人才。简而言之,这个数据库可以发挥出帮助一些专业人才找工作的功能,让工作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弥补目前的找工作网站鱼龙混杂的局面。

三、结语

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解决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非常有利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正规化发展,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玉媛,鲁文艳,李军.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7,(03).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7

【关键词】流动人才爱档案管理模式 构建 创新

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要素

(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人员构成

通常意义上的流动人才管理档案模式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辞职或者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由于不同原因脱离了机关。第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建立基本的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这两类人的信息档案进行集中管控。另外,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用人单位消除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要进行档案的集中管理,确保其信息的有效性,并且提升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最后,就是要对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档案管理,从而对社会流动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核定。

除此之外,有相关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对自主就业的部队转业军人进行档案管理,以提升信息的完整度和社会使用价值。

(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特征

在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集中管控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社会价值。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才流动性较大,正是基于此,不利于不同组织对人才进行吸纳。而人才档案管理模式中,能对信息进行集中管控,确保人才档案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广泛性和多变性。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能提升档案管理的广泛度,规避了原始档案管理的局限性。第三,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开放性。尽管是流动性人才,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人才档案管理机构就借助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管理方式以及手段能得到有效的升级,借助数字化网络结构将人才档案进行统筹管理,实现个人信息向开放交流形式的转变。

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式探索分析

(一)创建更加系统化的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

在对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整体管理项目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管理模式顺应时展的诉求,能在吸收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管理人员要提升管控机制,由于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给科研工作提供了十分有效的信息数据和基础资料,因此,能助力企业提高信息管理的实效性,并对档案进行集中完善,也能有效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另外,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管理人员要提高项目的认知度,建立科技档案以及信息管理控制模型的过程中,运行更加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总之,只有强化人才档案信息执行项目的科学化标准和贵规范性管控措施,才能真正建立更加高效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

(二)完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系统

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化管控,确保整体运行结构的完整度,提升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相关管理人员要从思想认知层面提高管理机制,确保建立健全完整的流动模式。在建立系统化管理框架以及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建立集中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完整度和水平的同步提升。另外,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处理机制,确保监管制度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顺利提升档案管理的基本水准,确保档案信息完整性的同时,优化管理效果。

(三)优化升级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中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

在档案管理项目建立过程中,对于人才素质的管理是重点。也就是说,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是由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只有提升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信息收集能力,才能提升整体项目的运行效果和管理质量。管理单位要针对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素质培训,确保其管理能力得到有效的升级,在培训中,不仅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进行集中管控,也要提高其管理素质,确保整体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同步,顺利建构完整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另外,管理部门也要强化管控效果和管理实效性,提升人才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流程以及工作管理分配机制,建立系统融合以及统一化的管理框架,确保相关资料项目按照标准化顺序和流程进行统筹管控。在项目管控结构中,要建立区域性的人才档案管理中心,进一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化的需求,要保证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作为一种社会信息资源管理要求,借助有效控制,确保系统运行框架更加标准规范,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现代化特征。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实际项目运行和处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提高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确保管控机制和管理水准得到有效优化,实现训练课程的完整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发挥最大化的社会价值。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8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是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对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使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完善档案信息的开发工作,使管理和开发能够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而建立标准化的档案信息体系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们就针对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实现档案信息化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了促进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进步,使我国逐渐形成了社会信息化的格局。而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档案信息化就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社会逐渐走向信息化的过程中,档案的信息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信息化了的大环境里,档案信息化必定会与其他的社会信息化的相交融。另外,其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是处在这个大环境之中的,所以它的标准化过程也一定会受到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等其他社会信息化组成部分的标准化状态的影响。档案信息化实际上是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相结合的产物,而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局限于综合性档案馆中,在其他的领域也有所涉入。由于每个领域或者每个行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行业的不同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特征也就成为了整个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分支。

二、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某相关研究专家所提出的建立标准体系的框架构想,并与档案信息化管理自身的特点相联系,以国内外的先进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将其他领域所建立的现有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作为参考,大胆的建立了一个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模型,下面就从其三维框架入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信息技术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它的功能从建立数据库到设置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功能强大而繁杂。所以,标准体系三维框架中的信息技术维不能够只针对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罗列,而应该将其放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中进行分层次的建设。某纲要指出,必须要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明确的划分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建设、应用系统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共同建设。而其中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资源建设以及保障体系建设是与标准应用、信息技术联系得最为紧密也是建设工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当前这些因素和档案信息资源所结合的程度将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划分为应用系统、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安全等几个方面。

(二)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维的细分,就是要根据一定标准,将档案管理分成若干方面。与图书馆领域相比,档案资源的凭证作用,在于档案管理机构的可信性,而归根结底,在于档案管理流程的可信性,因此,档案管理的流程与环节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档案管理流程也是基于对文件运动规律(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的认识,而我国现有档案管理流程是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一致的,故对档案管理的细分,无论是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还是基于文件生命周期,从本质上说都是一致的。故在档案管理维,总体上适合按档案管理流程进行细分。

显然,这里所指的档案管理是指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而非传统的档案管理。基于全程控制的思想,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不是始自档案交接,而是必须延伸到档案前身――文件的生成。我国传统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包括著录、分类(标引)、保管、检索利用、归档、鉴定销毁等环节,其业务起点是档案接收,这显然已不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而我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则基于全程管理的思想,将整体业务流程分为收集和积累(收集积累、登记)、归档(鉴定、检测、归档)、整理(整理、著录)、移交接收保管(移交接收、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统计)等部分。另外,文件管理国际标准ISO15489中所列的文件管理全过程包括确定文件系统需捕获的文件、确定文件保存时间、捕获、登记、分类(数字及编码配置、词汇控制)、存储和保管、利用、跟踪、实施处置、记录文件管理过程等部分。

(三)层次领域

任何领域的标准都有层次之分,档案领域也不例外。信息化环境下,档案标准与其他领域标准存在更多的互操作,领域差异造成的档案管理差异要求在关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建设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专业标准。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由内向外,构成层次领域维。

在层次领域维,基础标准元素与信息技术维和档案管理维的整体相结合,构成基础标准面,基础标准面作为一个整体沿层次领域维向外辐射,作用于通用标准面和所有的专业标准面。类似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也作为层次领域维的一个元素,与信息技术维和档案管理维构成一个面,不过,在该面上的具体标准可由信息技术维和档案管理维上的具体元素来确定。通用标准面沿层次领域维向外辐射,作用于所有专业标准面。专业标准在层次领域维上体现为若干呈并列关系的点,每一个点又与信息技术维和档案管理维确立一个专业标准面,若干平行面共同构成档案信息化专业标准的集合。

三、结束语

三维框架模型只是标准体系的内容描述框架,不能直接用于具体标准制定,能直接用于制定具体标准的是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表是二维层次结构,最低层为具体标准名称。因此,有必要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框架,以便进一步制定标准体系表。■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9

一、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

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人才流动日趋加速,人员的隶属关系不断变化,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县政府对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视,针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关系混乱、人档脱离、管理无序的现状,及时召开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协调会议,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陕西省人才市场条例》的有关规定,明确了组织、人事、教育、卫生、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管理权限,尤其是对流动人才的档案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从2002年全县的所有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各类流动人才的人事档案交由县人才中心管理。人才中心在具体工作中将人事人才档案管理纳入工作日程,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列入中心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年度目标,与机关其它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同时,选配了一名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人事档案整理、调转、查阅程序,建立了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以领导挂帅、业务协作、专人负责、流水作业的四级档案管理网络。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才档案工作管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加大硬件投入,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把档案室和办公地点完全分开,专门租赁了县档案局三间办公用房,设立了流动人才档案室;面对资金匮乏的窘境,挤出专用经费,购置了铁质档案柜36节,配置了计算机等专用设备,配备了灭火器、打孔机、湿度计、干燥剂等档案专用物品,投入资金购买安装了汇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管理在硬件上有了保障,适应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程序,我们按照《档案法》的要求,从管理入手,整章建制,制定了档案管理程序、借阅查阅工作制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明确了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的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使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接收、积累、收集、整理有据可依,从制度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以章办事,严格管理,合理使用,没有出现档案损毁和丢失现象,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和调动了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为规范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2004年,我们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工作实际的需要,在全市率先安装了《汇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对所有的档案信息经整理后,全部输入计算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检索速度和档案的质量。在调档、归档过程中,全部使用计算机查询,按照提示信息查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使我局的档案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轨道。

三、集中归类整理,完善档案内容

为了有效地发挥档案的作用,首先,我们每年都要对当年接收和采集到的档案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移交的档案实行逐人清理,按序编排,造册登记。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印制了有“___县人才交流中心档案专用”的统一标识档案袋和档案专用封签,对规格不一的档案袋全部更换,重新编号登记,进入微机管理,这样以来,档案的外表更整洁,内容更充实,便于查阅,便于利用。其次进行分类管理。将大中专学生、非普通高校毕业生、离职退职人员和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人员的档案采取分类整理,统一归档。按照人事的要求,按时为各类人才办理转正定级、工龄认定、评职调资等手续,____对流动人才培训进修所取得的档案材料进行甄别审核,并将有关材料归入本人档案。三是严格整理程序。严格

按照有关要求采购档案用品,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按章操作,及时归档。截止目前,共接收各类人事档案2983份。其中大中专毕生2790份,非普通高校毕业生169份,离职退职人员3份,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人员21份。累计收集各类档案材料1137份,无一起档案泄密、丢失、损毁事件发生。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我们在配备档案管理人员时,选择了一位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原则性强、作风正派、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强的女同志承担次项工作。为了使从事档案专职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就派送她多次参加市县业务部门举办的档案培训班和电脑培训班。为档案室征订了《陕西档案》等业务杂志,购买了《档案工作法规文件与业务知识汇编》、《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汇编》等重要工具书,对档案工作的开展,为我县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1、档案管理机制依然混乱。一是关系混乱,管理的主体不清。实行事业单位聘用制的人员档案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的档案目前在贫困地区仍然不能摆脱政府管理的窠臼,新的人事制度要求这些人员的档案交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但实际工作中仅凭人才管理机构无法扭转这种现象。二是人档分离,管理的环节疏松。新的就业形式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丰富的舞台,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弊端。人事就业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缺乏就业信息的沟通,档案调转滞后,造成了少数“死”档现象。三是私截档案,管理的盲区增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档案管理的认识,认为就业无望,不报到,不办理人事,就擅自将个人档案私自保管。希望上级业务部门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宣传力度,理顺档案管理体制,营造和谐文明工作环境。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例10

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这是一种最原始的记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信息,在人类不断发展以及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作用是十分主要的,尤其是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的发展过程中,档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各个工作岗位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对于档案的发展情况会带来一定的制约,因此必须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变革,应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就要保证档案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积极的采用计算机以及电子文件等相关技术。新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更加科学化,并且具有组织性的特点,所以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更好的完善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2 档案一体化管理基础

在进行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在理论基础方面,因为当前的档案管理正处在电子文件的发展时期,所以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前端控制思想等都是主要的理论。而在实践基础中,应该为档案的一体化实现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是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首要前提,只有将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档案一体化更好的发展。为今后的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3 文档一体化管理思路

3.1 文档应用系统设计思路

在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其主要的思路是应用网络服务器以及数据管理平台等方式对档案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在信息系统中,操作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以处理阶段为例,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文档的删减以及审批等工作,所以工作人员只具备对文件进行修改、删除或者增加等操作权限,档案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只具备查看以及浏览的权限,而在进入到档案归档以后,这一阶段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的任务是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以及进一步的筛选,选出有价值的档案资源进行保管。档案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加以必要的指导。在生成电子档案文件以后,档案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这些档案加以进一步的保管,并且档案的使用者可以应用这些档案。整个过程中,档案具有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的特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降低错误的发生。

3.2 文档一体化管理的互动要求

在档案工作中,文书工作是最基础的环节,可以说档案工作是文书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使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保障档案管理的质量提升。在档案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档案工作和业务系统有机的交叉在一起,这样可以对档案工作者带来重要的帮助,对社会积累财富执行力的强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对档案的认知程度,让档案变得更加具有价值。只有将有价值的文件完整归档并移交给档案部门进行保管才能算相应的工作真正结束,同时还要意识到,在开展现行业务系统的过程中,要责任明确、注意积累,记录电子文件活动全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信息,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3 工作流程的集成性

在传统的文件管理过程中,文件的形式、归档和作为档案保管与提供利用等关节,都将文件生命周期清除地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现行期、半现行期和非现行期,并通过现行业务工作部门、机构档案室和档案馆三个物理位置不同的部门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而文档一体化则将文件、档案的管理流程实现了集成,要求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内,有统一的控制中心,统一的工作制度,统一的且各有特点的又互相衔接的工作程序,将档案著录、鉴定、保存和管理等工作贯穿于文件的形成、流转、移交、保存或销毁等各个环节,实现各个过程中工作流程的集成和信息的拱向,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件与处理要求定义特定的工作流程,实现流程的优化和个性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档案接收和保管的复杂性,避免了信息的多次录入和产生不一致信息的可能性。

3.4 业务处理的自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