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2 14:47:18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1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9年1月24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全国高教处长会上说: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将以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为工作目标。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开端,是医学教育大厦的地基。近年基础阶段师资医学背景欠缺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医学基础阶段的教学质量。经过调研,国内高水平医学院校存在着同样的难题和困扰。目前各大知名院校较普遍的解决办法是培养本校的基础医学毕业生,然而,此方式培养规模有限、周期长,毕业后就业方向无法掌握,效果不佳,所以亟需一个行之有效、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解决目前的困局。构建非医学背景教师培训体系将在强化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医学教育领域推广。

一、近年来基础医学教育教师现状

经调研,国内的综合性大学或独立设置医学院校,目前皆存在基础阶段教学师资医学背景欠缺的现象[1]。尽管各家院校已经开始有意培养基础医学毕业生,弥补此不足,但数年之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2]。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近40年来非医学背景教师占比逐年攀升。据多年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调查分析,非医学背景教师在为医学生授课过程中,明显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例如在讲授疾病相关机制、微观表征、治疗药物等过程中,没有充足的医学知识来结合临床实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打击教师上课的热情,是对医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严重掣肘。因此,教师们对自身的综合知识体系提升与完善,具有强大的内驱力。目前国内对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不充分,尚无形成系统、科学、完善的体系的先例,简单的培训讲座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此项工作细致繁杂,但意义重大,是医学院校亟须解决的重要工作。

二、基于OBE的非医学背景教师培养体系构建与设计

美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最早提出基于学习成果产出导向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并将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确保学生能获得在未来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3,4]。学习成果产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和核心[5]。青年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依据OBE模式,有针对性的逆向分析,找到需要补充的短板,靶向培养,可以达到实质性、高效的培养效果。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体会,构建具有可行性、科学、系统的培训及反馈评价体系,加强非医学背景教师的临床知识,培养临床思维,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明确“我们想让学生(非医学背景教师)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一)准确梳理学习内容和范围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回溯、梳理非医学背景教师的知识薄弱点,确定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课程和知识范围。内容既要涵盖教师需要的知识,又要实现高效、尽量节省时间的要求。

(二)非医学背景教师培养体系设计通过调研分析,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内容上包含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形式灵活,包含课堂学习、智慧教室学习、临床见习与案例讨论、慕课学习等有效形式;培养进程结合教学导师制。

(三)构建合理的考评和质量监控体系对考核方式和难易度的把握需要充分研讨,既要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又要不对教师造成过重的负担。

三、系统化培养措施与考核评价

(一)签订培养协议非医学专业背景,面向医学类专业学生授课,承担医学基础类课程的新进青年教师与学院签订培养协议,进行系统化培养。非新进青年教师,鼓励参与到培养体系中去,教师积极性高。

(二)系统性培养措施建立非医学专业背景教师跟修临床医学主干课程制度。非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需全面系统地进行本专业课程和相关医学专业课程听课,悉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要求修完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等7门医学专业课程。进入临床,弥补临床知识与实践的不足。根据专业侧重、授课中发现的欠缺,分析教师需要进行临床实践和见习的科室,形成合理的临床学习知识结构,进入附属医院,参与临床案例讨论、见习、查房等活动,强化临床思维。建立有效交流机制,密切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建设良好的沟通桥梁。丰富培养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习情况,逆向分析,查找知识短板,选择性地参与系列活动,如听取医学知识讲座、参与医学论坛交流、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慕课微课等形式,补充医学知识。通过教学导师制、教学活动日听课、集体备课等灵活的教研活动形式,以手把手、一带一等方式,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考核与评价课程学习考核。课程修满后,可以自行申请参加理论考试,不通过者暂停授课及职称评定资格。试讲制度,严格准入把控。进行医学基础课程授课前,必须申请试讲,由院督导专家、青年教师带教导师、学系主任、副主任及教师等试讲效果进行评价。入职三年内,督导组专家随机听课并进行评价,评价不合格者暂停授课及职称评定资格。

四、反馈与改进

通过及时有效的监控与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形成科学合理的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医学素养培训体系闭环,长效机制强化师资综合素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基础医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意义重大的工作,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构建形成完善的培养和考核体系,将会高效地提升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医学素养和水平,提高学校基础阶段医学师资综合素质,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2

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奠基石,而随着信息现代化的发展及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以病理学为例,通过阐述临床情景模拟法在病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对其进行评估,来引发医学人士对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考。 1情景模拟的概念 广义的情景模拟[1]是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按实际的工作内容给学习者设计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习者模拟岗位角色,根据实际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方法模拟岗位操作,使学习者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巩固扩大专业知识并培养职业技能素质。而模拟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生理论学习与实习以及进入社会之间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2]。在病理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2临床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 2.1对象 以河北北方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1—4班为实验组,5—8班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又按班级分为4个小组。 2.2方法 实验组采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课程结束后都采用试卷和实景操作考核两个方面,同时对研究对象做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具体的临床情景模拟操作法如下。 2.2.1课前准备 将病理学课程进行优化组合,选择部分章节(如各论中介绍疾病的部分)作为演示内容,在上节课结束前将已准备好的下节课要讲解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文字(将资料印制成册)、录像、声音、图片等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实验组并进行简单讲解,要求每个实验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所给病例,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仔细思考并讨论,形成书面讨论报告,每个实验小组在上课前一天交给教师。并在课余时间每组按照临床病例的需要自行分配角色,按角色模拟排演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临床表现,以此来推测这种疾病的病理学变化。 2.2.2课堂安排 在课堂上先由4个小组学生进行临床模拟演示,然后由每个小组的一名代表发言,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其他成员可补充发言。在这期间教师积极与学生融为一体,讨论病例,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并适时地诱导学生,深入讨论,使得授课主题清晰化。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病例讨论的情况,肯定正确观点,剖析错误观点,查漏补缺,总结出本节课的理论知识、重点与难点。 2.3教学方案的评估 在病理学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根据学生期末考试(包括试卷与实景操作)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结果 3.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试卷成绩和实景操作考核情况 实验组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景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3.2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通过自制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该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受到学生的好评,大部分学生乐于接受,见表2。 4讨论 4.1情景模拟在国内外医学中的应用现况 目前情景模拟教学在医学范畴内应用不广泛。中国的医学学者主要研究情景模拟法在护理专业教学、考核及临床科室护士培训等方面的应用,有统计资料[3]显示,通过模拟法培训过的护士在考取执业证书及晋升职称考试的合格率等方面均比未参加培训的同年资的护士高,同时其论文写作水平及科研能力有所提高,数量及推广新业务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而国外报道,在户外模拟应对突发事件或入院前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的训练,此训练方法技术作为一项成本投入低而收效高的培训手段正在被大力推广到医学的其他领域甚至其他行业[4]。 4.2情景模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4.2.1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置于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特定的情景中去,加深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实验组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景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4.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逐渐转向“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实践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应以学生为主角,临床病例为基础,以病理学相关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与应用,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忙于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方面存在较多优势。问卷调查(表2)也显示,有92.25%的学生认同临床情景模拟教学的应用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临床病例并从中学习到一些临床知识,开拓了视野,为今后走上临床岗位奠定基础。 4.2.3培养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用哲学观点和方法论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5]。教学实践不拘泥于讲解病理学知识,还融入了一些哲学的观点和理念,以辩证思维多方面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96.48%的学生认为通过情景模拟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p#分页标题#e# 4.2.4以人为本,加强团队协作精神 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医学教育是为广大医学生服务的,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医学知识外,还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需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在实践中也发现有内部矛盾,比如有的学生想当医生的角色而不愿意充当病人的角色,这样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沟通,最终从大局出发,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调查结果看到95.77%的学生认为通过情景模拟加深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并愿意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通过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引入临床情景模拟,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广大医学工作者的思考,为基础教育快速稳定的发展,也为临床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拓宽思路。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71-03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课之一,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专著之一。《伤寒论》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奠定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课程,要为后期临床各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将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辨证论治思想、理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运用,我们认为对学生辨证论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目标和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背的模式是不行的。因为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在反复学习、训练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和提高。有鉴于此,我们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探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

一、中医高等院校《伤寒论》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伤寒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进行了系列研究。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学经典著作,被誉为“经典临床学”,贯穿着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过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认为将中医经典理论的教学落实到临床,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建设切合本课程的特色。以“教书、教人、教心、教已”,以人为本,立体、开放、互动为教学理念,借助网络为平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以多媒体形式再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现网络学习的互动。

2.变革教学理念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从以往重条文字句意义讲授的教学方法,转变为重六经辨证论治思维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从而为学习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理论与方法奠定基础。

3.重视临床教学的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以全国继续教育项目“经方高级研修班”为平台,邀请全国名老中医进行讲学、教学查房,举办“名医查房实录”、“经方班讲座”,并结合全国重点专科的专家查房进行视频实拍。主讲的教师及专家都参与拍摄设计,对病区见习、临床带教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整理组织,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身感受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诊治疾病的过程与效果。加深对原文理解,变深奥枯燥的经文为具体可见的活生生现实。

4.积极倡导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引入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心得写作、命题论文、调查问卷为形式,重视知识、技能、专业思想、医德等综合素质培养与训练,也以此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注重伤寒论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

5.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探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

二、《伤寒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目前《伤寒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如下:

(一)完善《伤寒论》传统式教学法

以原文为基础进行讲解,是《伤寒论》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原文进行逐句分析,明确字词的涵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领会《伤寒论》原文精神,这是掌握《伤寒论》学术思想的先决条件。在分析原文时,一定要结合成书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很多原文即是当时医家临证的真实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仲景的临床辨证及用药规律。通过仲景原文来解释某些疑难字句是理解《伤寒论》原文的重要方法,即所谓“以经解经,以文释文”的分析方法,只有“以仲景文释仲景义”才不会偏离仲景的本意。另外,适当引用历代伤寒注家的注解,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注家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向学生展示《伤寒论》不同流派之间的学术争鸣。在讲解方药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仲景组方配伍的规律。《伤寒论》共计112方,而“组方严密,构思精巧”是仲景用方的特点所在。针对每一味药物,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思考仲景为什么要这样用?从而理解每味药物的功效以及不同配伍组方的适应证。通过对原文的层层剖析,使学生逐渐领会仲景原文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当然在分析原文的过程中,要注重的学生的启发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设问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原文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中。对于教材中有争议的条文,历代注家的观点不一,这时要求教师要联系临床实际加以分析,给学生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解释,尽量做到不偏离原文的精神,也符合临床实际。

(二)建立《伤寒论》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认为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之所用。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选择主要考虑这么几个方面:①教学内容中主要者;②可对相关汤方证起到鉴别作用,具有举一例而通数例的作用;③适合本科生的水平和知识结构,内容太难或太易均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解决,并提出问题。二是班级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40人,如人数多可采用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作大组交流总结。此外,可采用启发学生思考的课堂案例教学,不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大班进行,占学时少,因此,可在整个教学中穿行。PBL教学法具有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的作用,从而可有效地提高《伤寒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学有所得,得而有思,思则有进。我们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部分本科生《伤寒论》PBL教学法,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之所用。

(三)建立《伤寒论》病案讨论教学法

1.病例选择。在课前通过在历代名老中医医案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其与学生较为接近的病例,例如桂枝汤证、小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等,记录其主诉、发病、治疗经过及临床表现。如:

【桂枝汤证医案】王某某,女,50岁。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体温37.50C,皮肤湿润。请说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许叔微医案——桂枝汤证】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

病案与《伤寒论》条文结合,紧贴各证的审证要点,便于学生分析和学习。

2.教学安排。在课前先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并将病案提前告知学生。学完该章节后,在课堂将选择好的典型病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围绕其四诊、辨证论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特别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将学生在病案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和个人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列入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20%,改变过去以课堂笔记评定平时成绩的方法。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依据所学篇章理论,从理、法、方、药拟出治疗方案,并与病例已有的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差失。在讨论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激励学生,注意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模糊不清或错误的概念和观点,教会学生怎样利用学过的中医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确定立法,选择方药,把枯燥的古医籍条文与临床病例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对《伤寒论》方证的审证要点、治法、方药、临床应用有了一个全面掌握,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讨论的形式。病案讨论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病案讨论中,学生必须围绕所给的病案,应用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主动思考,并有条理的予以表述,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注重能力的培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可以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伤寒论》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是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诊疗之间的桥梁。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理论与临床诊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和临证思维能力,克服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单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在病案讨论课前,应认真备课,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引导、组织能力等。同时要加强本学科中西医理论、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解答学生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和临床诊疗水平,为以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伤寒论》归纳比较教学法

《伤寒论》内容广博,辞深理奥,初学者难以把握重点和要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归纳总结、分类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伤寒论》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可以对症状、类方、类证、煎煮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太阳病篇汗法禁例九条原文,后世称为麻黄九禁,可概括为“咽、淋、疮、衄、血、汗、寒、尺脉迟和尺脉微”。运用这样歌诀化的文字,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在《伤寒论》教学中,针对常见症状、方证、及治法,进行类证比较、类方比较、类法比较等,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仲景的辨证思路和方法。

(五)建立《伤寒论》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伤寒论》授课过程中亦不可少。以传统方法讲解原文之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文涉及的理论问题,并最终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伤寒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而当今教学中,重课堂理论讲解而轻临床实践体验的弊端长期存在,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的不足。

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本节课讲解的方证,提出涵盖核心知识点的问题,涵盖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层层深入,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探究性。科学的设置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

(六)实施方案?摇技术路线图

三、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首次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集中于《伤寒论》课程的教学之中。解决了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解决了多元化教学方法之间在同一门课程教学中的协调平衡发展,这是本课题的特色之一。

2.构建了递进式学习、训练、强化提高学生辨治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本课题的《伤寒论》课程教学体系,基本贯穿本科生的学习期限。从初始接触中医经典概貌,树立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作为导入,到全面学习掌握和实践,最后结合临床学习,重点提高。整个体系呈中间大,两头小,中间连两头,两头促中间,以实现辨证论治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3.模拟临床的教学手段引入,PBL讨论式方法的引入,《伤寒论》方证辨治训练系统的引入,“中医历代名医医案”的引入。初步实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研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将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机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之间进行较好的衔接。解决好的临床见习机会和提供见习条件。

参考文献:

[1]郑洁萍,邓煊东,郭晓群.以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师生多元化智能[J].成才之路,2007,(02).

[2]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03).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焦楠.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5]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关键[J].光明中医,2008,23(12).

[6]邢玉瑞.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4).

[7]姜建国.论《伤寒论》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4

1.1对象及抽样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2008和2009年级的药学J、中药学二个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100%。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调整和增设的选修课程、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数据分析由SPSS统计与案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元素描述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X检验。

2结果

2.1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可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公共课、化学类、医学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选修课,核心课程包括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医药数理统计学等。

2.1.2学位课程由医学基础课、公共课、化学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根据教学大纲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公共课学时624占总学时(2816)22.16%,基础课学时704占总学时25%,专业课学时816占总学时28.98%,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学时(584)和实践课学时(338)的比例为1:0.579;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5周,共计23周。经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整体情况认为满意136人,占73%,不满意50人,占27%;总体来看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目前认为基本合理。调查结果见表1。

2.1.3选修课程设置经调查,药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教学,认为临床药理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均可作为药学专业学生选修课程,针对增设选修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

2.2实践能力培养

2.2.1生产(毕业)实习根据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目前安排药学专业学生的生产(毕业)实习时间为8周,经调查认为毕业实习时间合适92人,太长4人,太短的94人。

2.2.2毕业设计药学专业安排毕业设计时间15周,经调查认为时间合适141人,太长36人,太短9人。

2.3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见表3

2.3.1专业前景药学专业多数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比如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5

情景教学;新生儿复苏;儿科教学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en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HUANG Changhong1,FU Hong2.

1.NICU,Woma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in Zunyi,Zunyi 563000,Guizhou,China; 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Chongqing Jiangji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Chongqing 4022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ects of the scen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Methods 103 internship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randomly,with 51 students taught by classical teaching method in control group,and 52 students taught by the scene teaching method in experimental group. All the students had Neonatal Resuscitation theory and skills tests. Results The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Knowledge of theory,P

【Key words】

Scene teaching;Neonatal resuscitation;Pediatric teaching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关键在于及时实施正确的复苏,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及麻醉科医生均应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内容。为了提高医学生新生儿复苏技能,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2009年在我科实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专业学生103人,均已完成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学习,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1人)和观察组(52人),教学前进行相同的理论摸底考试,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年龄、基础文化、教材、授课内容及课时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教师均有NICU、PICU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已参加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1.2 研究方法

两组教学内容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1]新生儿复苏内容。观察组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全面分析教材和学生特点,精心设置10套新生儿窒息复苏情景,并为学生备齐临床常用急救器材及药品,学生可以根据情况按需取用。通过powerpoint中的图片、文字设定具体场景,或由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创设相对真实的现场情境。学生针对情景快速补充询问病史,查体,由1人统一指挥抢救,其他组员协作抢救,可以简短讨论后制定抢救方案,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向学生反馈患者经处理后反应。教师根据情况可以增加120接警,与麻醉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协作配合,临终光怀,或停电事故等意外情况训练学生应变能力。每组操作后其他组对该小组的表现和优缺点加以评议。大家可进行提问、讨论,再分别总结,相互补充。有不同观点,也可以相互辩论。教师最后作总结评价:对不同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鼓励表现好的小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老师小讲座,示范操作,学生模仿练习。

1.3 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两组学生均给予相同难度的理论闭卷测试.并由两名副高职称医师主持进行技能考核。考试结束后,对观察组同学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评价。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0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调查问卷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情景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

3.1.1 现阶段国家法律并没有赋予实习医师任何医疗活动的权力,很多操作都限制学生涉及,随着法律的健全,患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增强,现实中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学生很难在实习期间获得真实的临床体验。情景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2]。在没有增加真实患者危险的前提下,学生通过演练临床场景,锻炼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带教老师组织讨论,共同总结经验及教训,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实际情况下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对学生临床学习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3.1.2 医学教育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置身于临床现场之中,扮演救死扶伤的医护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人群,自然地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医学生向医师的角色转变。情景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更感受到作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对学生很自然地进行医德教育和医学伦理教育,增强医学生日后从医的责任感,为日后缓解医患矛盾奠定基础。

3.1.3 情景教学有助于增强技能教学吸引力 传统技能教学采用的是示范――模仿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情景教学不仅关注教学内容,还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通过情景设计使学生通过新的体验感受到临床工作的真实情景,这样既能通过模拟的复苏场面让学生感受紧张的急救气氛,又能充分利用学生旺盛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课变得生动而有趣。

3.1.4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死记硬背灌输的知识,有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3]。情景教学打破了本学科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的状况。

3.1.5 情景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人格、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上得到整体的提高,而不是偏重于某一个方面的片面发展。通过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新生儿复苏情景教学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学会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动作敏捷,操作准确、熟练,从而得心应手地参加今后的抢救工作[4]。学生能充分融入团队,共同解决特殊情况,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地锻炼参训的同学沟通、组织、协调能力。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医学生”向“医生”、从学校学习场景到职业场景的转变过程,提升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2 情景教学法对教师的影响

情景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和促进。教师要放弃原来陈旧的教案,不仅要准备更多更合理的教学情景,还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选择,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料,有时甚至要自制某些资料,增大了备课的难度,但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任务和作用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监控学习的进程,在问题的各个环节上运用熟练的教学技能给予指导、把握方向。教师由过去的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而且现代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课堂上通过情景表演和挑错讨论,就会把学生们的思维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提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教师的思维,真正是以教带学。

3.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 学生的性格有外向有内向,外向者能积极发言讨论并操作,而内向者可能完全不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这样就容易形成两极分化,达不到我们的最终目标[5]。教师必须注意后进生和“哑巴生”,要用满腔的热情,难度适当的问题,必要的暗示,有趣的角色扮演等情景教学活动,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胆量。尽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在情景现场处理中的出色表现,甚至微小的进步都要予以适时、恰当的表扬。教学过程结束后要及时纠正错误,详细讲解难点。

3.3.2 情景设计应真实、贴切,具有适时性、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之中,做出真实的反应。做到情景设置真实,教学目标难易适度是情景教学设计要点的关键。教师应自觉地扮演类似导演的角色来掌控全局,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特点,并做到适时适当的点拨,主角让给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现场之中,扮演救死扶伤的医护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人群,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努力寻找“启情点”,尽可能地增强情景和情境的情感因素。在情景教学中,学生作为现场处理参与者,随着情景的复现一起思考、解决问题,成功产生喜悦,失败产生愤恨。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并要适时总结现场经验[6]。

随着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培养智能型、应用型、创造型医学人才是科学发展趋势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不能满足培养符合“最低基本要求”医学生的要求[7]。采用情景教学法有助无医疗风险的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对事故现场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情景教学老师可控制全过程,可重复操作,迅速纠正错误,能够进行角色转换,实现多种情景诊疗实践,具有真实感和趣味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可以体现合理的分工和配合,训练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临床思维、操作技术、指挥协同、配合能力及训练中信息传递交流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虞人杰,叶鸿瑁,黄醒华,等.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北京修订).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219223.

[2] 王长远,秦俭,王晶,等.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927928.

[3] 尹晓娟,何念海,薛媛.儿科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497498.

[4] 肖波,赵晓华.情景教学在社区急救培训中的应用体会.中华全科医学,2009,7(2):183184.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6

随着我国医改方案不断深入,全面医保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系统重要工作目标之一。随着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药品的市场需求也持续快速增长,促使医药企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比起其他专业,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是医药院校的普遍现象,但是毕业生从事的大多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一般销售,而且“就业易,发展难”,很多大中型企业更需要的能从事市场策划、市场管理以及具有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中高端营销人才。目前,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专业涉及医学、药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主要要求学生熟悉医药卫生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营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

一、中职《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建设落后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医药市场营销学》、《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等课程还缺乏医药类部级规划教材。不少书籍流于引进和解释西方的营销理论,真正与中国医药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屈指可数,这与医药市场中复杂的实践活动形成了巨大反差,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医药市场营销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

(二)中职学生基础水平较差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比较差,由于长时间不学习或者学习方法不当,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和对学习正确的认识,一些中职学生就是在学校混日子,为了应付家长和教师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很差。

(三)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

传统教学方式过度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教学目标,不利用培养出企业需要、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目前中职学校医药市场营销教学大多数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实践教学是薄弱环节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占主导,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现在很多中职学校针对营销领域的实践设施设备或条件较为缺乏,师资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缺乏双师型教师,使得实践教学成为了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

二、中职《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具有直接性影响,中职教师不但应该具备理论知识水平,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选派任职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应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累积教师的营销经验,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第三,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核,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医药市场营销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设计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市场实际,培养其创新思维。

1.增加情景教学力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模拟场景,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技巧,将企业的营销活动展现在课堂之中。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市场营实践情景,使学生在模拟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独立做出分析和判断,最后在多变的情景角色转换中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运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展开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根据教学内容,用最新的、最典型的、最地方化的营销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做“当事人”,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营销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

3.引导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实践活动

在讲授市场调查章节时,可以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进药店,去开展实地市场调查。学生分组设计市场调查表,分组开展实地的市场调查,再回到课堂上对市场调查结果开展讨论。

4.改进考试和考核模式

传统的理论考试形式与《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目标格格不入,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当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方式可以更为灵活。教师可以将生成绩分为几个部分,如课堂表现、课堂案倒分析、分组案例讨论、市场实地调查、模拟活动、试卷考试等,并根据学生组织或参加活动,回答问题或发言情况等来评定成绩。

(三)搭建校内实践平台

中职学校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相应的营销专业实训室,如营销情景模拟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市场营销与策划实训室等,模拟医药市场情境,模拟实际营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中职业应加强与相应企业之间合作。如我校近2年与企业合作开办了专门人才培养班级,学校按照企业人才需要设计了专门课程,企业组织相关专家或企业资深人士来校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更好的体验营销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技巧。此外,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还可以视条件开展校外参观实践,让学生与合作企业零距离接触,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贴近营销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营销工作的能力。

三、结语

中职医药市场营销教学应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实践教学为支撑,练就学生营销实践应用能力、使其形成较高的营销职业素养。这需要长期不断探索实践教学途径,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品质,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课程培养与营销岗位的零距离结合,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7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pediatric clinical probation for students of seven-year program

DING Yingxue CUI H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pediatric clinical probation for students of seven-year program. Methods Clinical professional seven-year program students, Grade 2009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practiced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during Sept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24 student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20 students),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was assigned to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was assign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was assessment by student test scores and influences of students were realiz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ory score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was (89.2±3.6) scores,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86.1±3.3)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However, clinical skill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showed situational teaching promoted the skills of self-study, collaboration, clinical thinking mode and problem solving.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ituational teaching highlighted the superiority of high posi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reliable acceptance and more helpful in culture of the clinical thinking.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Clinical probation; Pediatrics; Education of long schooling program

长学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要,由于长学制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和学制特殊性,在学业发展中存在一些独特的规律[1]。七年制医学专业设立之初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达到硕士水平的高级临床医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个医学院校制订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整体优化,面向临床,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要求[2]。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学科,从新生儿至14岁各年龄层次均有,由于其年龄特点,多数患儿不能主动叙述病情,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病情关注度高,情绪易激动。七年制医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时间均较五年制医学生长,不仅要学会运用有效的医患沟通方法及儿科诊疗技巧去解决临床的诊治问题,更要注重此阶段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临床技能的培养[3],因此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面临较大的挑战[4]。

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儿科学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发展。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中尝试情景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5]。情景教学以教育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为理论基础,确认了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任务、环境等各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6]。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既有助于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又能增强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7]。近年来,情景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越来越多的医学院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8-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儿科见习时间为2014年9~12月,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情景教学组,其中情景教学组共24名,男8名,女16名,平均年龄为(22.06±0.38)岁;传统教学组20名,男6名,女14名,平均年龄为(21.95±0.56)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实施

1.2.1 传统教学组 采用传统的灌注式床边教学。即老师起主体作用,带领学生床边观察患者,可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操作,最终由老师集中概括分析该病的发生机制、病理演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12.2 情景教学组 ①在见习前1周,预先向学生提供病例,并提出问题,3~4人为一组,让学生围绕问题,查找和搜集相应的资料,给出结论,并说明诊断依据。②见习时根据病例设置情景,情景的设置含有大量鉴别诊断信息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学生需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患儿家属、患儿,模拟不同的场景如门诊、病房或院外发病地点。情景设计的主题与教学的病例一致,模拟患儿及家长叙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模拟医生进行问诊、检查及初步处理过程。模拟情景的训练不仅促进学生融入真实临床环境,也易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际之间搭起桥梁,培养临床思维。③情景演练时,授课老师作为场外旁观者应引导“患儿”扮演者表现出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医生”扮演者学会准确、全面的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引导学生针对情景模拟案例中的问题做出决策和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病例的复杂性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不死记课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④讨论:首先同一组内学生自评,针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获得的病例信息是否详细、准确,根据现有信息得出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及需进一步完善的检查,指出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其次不同组之间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他人在模拟演练过程中的不足或成功之处;最后是教师总结,此次演练是否成功,得出的病例信息是否充足,方法是否得当,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也是临床思维模式如何形成的过程,所以说教师的最后点评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情景演练中,主题设置如下:①如何通过问诊获得有用的病史资料;②患儿年龄小,查体不配合,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医患互信,并快速准确地进行体格检查;③结合患儿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认为最可能的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④还需要进一步做什么检查协助诊断;⑤可能的鉴别诊断,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⑥初步的诊疗计划。问题均按照临床思维、临床实际操作和治疗的过程设置。

1.3 考核评价方法

分为专业知识考试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专业知识考试:满分100分,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传统题型,重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有综合分析题,多是对病例的分析,重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考核: 满分50分,主要是考察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由教研室统一出题。考试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情景教学模式,咨询学生的意见、看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情景教学组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问卷调查结果

92%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模式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91%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模式能提高其组织、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95%的学生认为课程目标明确,课前预习有的放矢;91%的学生认为所学内容的组织、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85%以上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提高。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是否激发更多想法及是否能积极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持肯定态度的比例相对较少,具体见表2。

3 讨论

七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能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高级临床专业人才[10]。在临床实践中,很少碰到与书本的描述完全吻合的所谓“经典”患者,要求医生能准确把握患者的临床特征,抓住主要矛盾,把采集的患者信息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分析,明确定位、准确定性,这就是疾病的诊断过程,也即临床思维形成过程。为了适应这个培养目标,我们尝试对七年制医学生的儿科学教学进行改革,改变常规的课堂总结-床边实践模式,建立新型的临床教学模式。情景教学以典型病例为背景,设立情景模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临床思维模式有感性认识,使其顺利过渡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更快适应环境,增强信心,不至于刚开始就被临床的复杂情况弄得晕头转向而失去学习的兴趣[11]。目前各大医学院校开展比较广泛的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Barrow教授最先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把病案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引入教学,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12]。PBL教学虽然有上述众多优点,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已有20多年的实践,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仍然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可能由于是建立在小组讨论基础上的,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医学基本理论,科研设计少,近似于自学的方式对学生要求高,设计病例有难度以及查阅资料较费时等问题,因此一直未完全代替传统教育。所以,对于医学教育者来说,需要不断地摸索适合不同学习对象及要求的教学方法[13]。

在现在的医疗模式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儿科医师所面对的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不愿配合床边示教,即使有的家长同意,但由于患儿年龄小,主动配合意识差,常常不能使诊疗过程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在七年制儿科见习教学中开展情景模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模拟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生的临床问诊,在模拟患者时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向“医生”表述自己的痛苦,而医生的模拟就需要快速进入角色,准确利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同时还要应对患者不同于书本的“意外”情况,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8

1绪论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医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掀起了一阵新的改革浪潮,“智能医学”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开启。智能医学工程是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人工智能及工程技术,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目前,高校在进行医工融合培养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医学和工科的理论结合层面较为薄弱,多学科交叉联合指导的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性不高。实践层面,在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医学生缺乏全面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但是在智能医学时代,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会成为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医疗健康的智能医学工程交叉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智能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机制有待完善。2019年,一些院校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获得教育部的审批,已经率先实行招收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新生[1]。高等医学教育对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智能医学工程如何实现医工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如何获取人才培养中的合适方法、模式、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协同医学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2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人才培养

2.1新医科符合医科改革的内在需求

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决策不断推进,医疗健康逐渐被国家视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临床应用、疾病预测与预防、公共卫生、循证公共卫生决策、健康管理、健康监测与个性化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产业发展,将是未来整个医疗领域的提升方向,给智能医学分析与决策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

2.2医工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精准医疗与智能医学诊疗技术的深度融合,理论层面,把握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临床应用性为导向,多学科领域知识相互渗透。调整医工结合课程体系,既符合新医科需求,又实现医工融合课程模块间的交叉互补,体现医工结合特色的宽口径学科结构。培养既懂医药科学、数据科学又懂人工智能应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实践层面,精准医疗与智能医学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利用临床医生在传统医学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融入到智能医学诊疗模式变化中,将彻底改变现有诊疗模式。

2.3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医学工程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革新,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推动传统学科专业建设和医工交叉融合。助力人才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智能医学诊疗技术创新的角度,技术的革新引领人工智能与各个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产业或领域,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实现人机交互,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医疗产业的高效运转。智能医学诊疗主要包括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决策支持、正确用药、诊疗方案的选择等。如KopR和HoogendoornM等探索了医院对病人电子病历(EMR)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结直肠癌预测模型,更准确的预测早期直肠癌和干预治疗实践[2];HoshyarAN和Al-JumailyA等探索了医学影像自动诊断皮肤癌,通过数据预处理去除噪音和不必要的背景图像,提高图像质量,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3]。二是从医疗健康大数据的角度,随着大数据、数字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呈指数型增长,医疗大数据来源包括医院记录、患者医疗记录、医疗检查结果和物联网设备[4]。智能医疗系统具有识别、筛选和决策等智能医疗辅助功能。2017年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对医疗大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实践与研究[5];2018年,阿里健康与阿里云宣布共建阿里医疗大脑2.0[6],加强在图像识别、生理信号识别、知识图谱构建等能力的建设[7];同年,腾讯推出医疗AI引擎“腾讯睿知”,具备更智能化的医疗垂直搜索功能,帮助患者精准匹配合适的医生。三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大势。人工智能将打破不同学科专业的壁垒,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人工智能+”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也应根据产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构建新的专业结构。高校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将会蓬勃发展,形成颇具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人工智能+”技术所衍生的新医科、新工科专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与医疗应用的统一。以“人工智能+医学”为契机,结合医学产业发展趋势和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研究相应的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群、制定合理的课程大纲,解决学生在医学诊疗和工程技术两方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未来的职业竞争力。综上所述,新医科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具有智能医学领域科研能力,掌握关键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医学应用系统相结合,进而创新性完成的医学信息处理、行为交互和人工智能系统集成及应用。以上需培养的能力,对现有医学专业的改造升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具有较高的要求。

3培养新医科人才的实施路径

3.1从医工融合研究的视角

智能医学工程的专业培养建设要体现医工融合发展需求,推进智能工程、医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满足新医科发展要求的卓越工程师为育人目标,强调学科交叉渗透、重视临床应用、把握科技前沿,推动教学创新等。

3.2从医工融合研究的广度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展了医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但有区域特色的医工融合研究还不多。针对新医科临床需求分析,把握智能医学工程高等教育体系,重点聚焦区域特色,研究面向健康和重大及特殊疾病防治需求的“新医科”对人才的需求。

3.3从医工融合研究的深度

(1)整体设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学环节。建立知识能力矩阵,整体设计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突出新医科相关课程及实践,加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联系,深化临床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与知识能力培养的思考是以智能医学学科的特点为基础,通过知识能力矩阵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根据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相对独立性,优化核心知识模块形成知识能力矩阵,构建课程内容架构。通过系统理论知识教学、优化课程实验和上机安排,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效果。(3)结合学生兴趣偏好,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探索将专业兴趣转换为“工匠精神”的教育理论及方法:广泛调研,全面建立当前地方高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与专业偏好的培养模式。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9

随机抽取我校全日制二年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58名,均为女性。

1.2方法

(1)教学设计:课前根据模拟实训内容设计案例,按照时间顺序,将病史资料以叙事的方式编写成故事。故事分为开幕和事件推进两个阶段,通过情节转折将两个阶段联系起来。故事的开幕阶段中除了病史信息外,必须包含下列要素:①实施健康评估场所的基本信息。②评估对象的社会医疗保险信息及相关卫生政策。③评估对象重要的社会和家庭关系,实施家庭照护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和态度。情节转折内容可为下列任何一项事件:①评估对象病情发生变化。②评估对象有生理需求,如饮水、如厕、变化、吸氧等。③评估对象家人对评估提出异议或询问医疗服务相关问题。④其他医疗护理合作者因工作问题干扰评估过程。⑤其他病人及其家属干扰评估过程。(2)实施步骤:学生训练前,教师展示案例的开幕阶段,接着在没有任何情节转折的情况下演示整体健康评估的操作流程、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最后,任意选择1名学生在整个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完成整体的健康评估,同时要处理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情节转折内容中的非病人角色由临床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由学生扮演。教师针对标准化病人的表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或经历。(3)结果评价:课程结束后向58位学生发放“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表”,收回有效测评表58份,有效测评表回收率为100%。学期结束前进行模拟案例的实践性考核。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考核项目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析

选择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分项评价结果。计算各个分项分值,统计满意率。在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中,教学内容得分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得分(P<0.05)。

2.2模拟实训课考核成绩分析

选择考核项目中整体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医护沟通能力、临床应变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医护沟通能力、整体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优于临床应变能力(P<0.05)。

3讨论

3.1情景结合案例教学可丰富课程内涵、提高学生能力

本次研究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课外信息的能力设计案例中的情节转折,情节转折除了包含上述要素外,还具有趣味性、戏剧性,可提高学生对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工作时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自身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本研究以病史为基础,通过穿插不可预见的事件,使课堂场景类似于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将卫生政策、伦理、社会家庭、工作关系等因素融入案例中,更能真实地反映现代护理实践的复杂性,利于学生认识临床工作的多样性。这种包含了多元素的案例和情景教学的设计,促进了课程的内涵建设。通过训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虽然各项能力培养的结果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体均分高于75分。66%及以上的学生医护沟通能力、整体健康评估能力达到优良(≥80分),55%的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达到优良,47%的学生临床应变能力达到优良,学生的不及格率也很低。

3.2情景结合案例教学可以弥补现有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

交互式的人机互动体格检查教学系统在我国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但该系统不能提供学生与病人的沟通机会,也没有社会、心理评估训练模块,故达不到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评估能力的教学目标。另外,非医学专业人员扮演的标准化病人由于其培训困难、使用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在健康评估的日常模拟实训教学中普及推广困难,而情景结合案例教学可以弥补现有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

3.3情景结合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可由学生、临床教师共同扮演

本研究中的标准化病人由学生扮演,情节转折中的非病人角色则由临床教师扮演。笔者认为,临床教师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历,对各种不可预见的事件均有一定的处理经验,而且可明确教学目标、训练内容,因此,能够非常好地掌控事件的发展。

医养结合前景分析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6-0100-02

一、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是当代医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转化医学的实践,医学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培养与提升。作为培养医学工作者的主要场所——医学院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创新对于提升我国医疗水平意义重大。虽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医学类院校也能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医务工作者,但是,通过转化医学的渗透,这些医务人员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转化医学非常注重对患者的研究,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可得到完美的结合。转化医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实践,但是想要大范围地推广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二、现代肿瘤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滞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受生活环境、工作节奏、饮食习惯、家庭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肿瘤患者明显增多,虽然医学工作者加大了对相关学科的研究力度,但是系统性的肿瘤治疗理论及研究体系尚不成熟。作为当代医学工作者的发源地——医科类院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滞后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在实习阶段对学术类会议的参与积极性不强,参加会议后资料翻阅查证意识不足,无法通过专业知识的引导提出自己的见解。部分教师固守己见,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不全面,无法结合当代先进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创新。

(二)对学生職业素养的培养意识不强

当代社会肿瘤病患非常多,且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国卫生资源和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肿瘤防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今天,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综合素养的要求更高,除了规范化的治疗之外,良好的服务意识与职业素养也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落实。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无法逃避的,在日常的医疗服务中,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不高,片面地认为只有专家、主任才能提供更好的治疗,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实习生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有着直接的关联,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从心理抗压、正确三观引导等方面着手改进。

(三)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强

我国近年来对高校教育给予了较大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很多医学院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并进行了专业增设、校园改建,内部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法制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落实。但是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影响下,很多优质教师成为紧缺资源。部分高校在人才开发及管理上没有予以重视,缺乏科学评价及奖惩的工作环境下,对教师的评判侧重于强化科研成果,忽视了对教学工作的创新。长期在安逸、稳定的工作环境下,部分教师逐步放松了自我要求,学习意识及能力下降,所讲授的课程无法与社会接轨。基于医学分支联系密切,在具体的肿瘤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侧重点也不同,各学科往往针对自己治疗的优势讲授,如胃癌和结直肠癌主要在外科学的普通外科章节,授课教师则侧重于手术的指征和术式讲解。在各执一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无法对肿瘤学形成一个全面、科学的认知。从高校肿瘤学教学现状来看,专业性较强的常驻医学教师非常少,缺乏实践经验指导下的肿瘤学教学无法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的新一代肿瘤学人才。

三、转化医学背景下对现代肿瘤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腫瘤学研究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及水平需要大量的医学人才。现代肿瘤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实践性,基于肿瘤病变的不可控性,与时俱进地提升治疗水平需要通过现代肿瘤学教学课堂改革来实现。转化医学对改善当前高校肿瘤学教学现状非常有利,在转化医学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兴趣与责任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同样,当代高校医学教学工作者应明确自身职责,在实践教学中围绕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同时将为祖国医学事业输送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为我国医疗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在转化医学背景下对现代肿瘤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转化医学是医学事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构思,它更加侧重于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通过对转化医学发展现状的分析,很多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转化医学的研究与实践,实践的结果也有目共睹。新时期,在转化医学背景下对我国现代肿瘤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转化医学的引导及实践,我国未来肿瘤学将取得更好的成就。同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通过对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的肿瘤患者将接受到更加专业的医学治疗。

(一)强化师资力量,增强医学院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

医学院校师生的整体素质有待较高,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与道德素养,作为现代肿瘤学课程的引导者与设计者,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会极大地影响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及水平。为了强化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力度,教师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进行课程设计,兼顾每一位学生,将精英化教学与大众化教学相结合,提升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科研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我国肿瘤医学储备更多的优质力量。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肿瘤学教学的实践性较为突出,在参与社会实践之初,学生难免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干扰,在与新同事、新领导的相处中,实习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为了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医院工作环境。在校期间进行频繁地模拟教学,并适时参与当地医院临床实践,通过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来增强学生对医务工作的理解及认知,树立恪尽职守、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

在转化医学背景下,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心理引导与自我能力提升,根据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加强专业技能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医学事业发展较为迅速,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發展。在转化医学背景下,教师应从自身的经验进行讲解,借助多媒体教学及案例教学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临床观察机会,让学生将所见所感进行分享,做好实验评价分析,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肿瘤学科临床操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信心与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为患者的安全负责,这些都要通过实践来进行强化。

(四)借助实施病例式教学法优化教学质量

PCMC(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进行启发式教学,把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早期结合,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肿瘤学课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临床患者,对疾病的症状、体征等一无所知,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病例式教学可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理解,联系临床应用,接触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理论课教学时,先将教学内容通过病例以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病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思维,使他们在运用已有知识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