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机电一体化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1 16:43:03

机电一体化内容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1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内容体系;项目式;小栏目;特色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48-01

1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从机械电子结合的角度介绍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领域、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典型产品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实质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综合这些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析、设计与开发。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传统教材的内容体系

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五大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机电一体化是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其主要相关技术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即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

机电一体化传统教材正是按照以上机电一体化的五大组成要素或六大关键技术而构建内容体系的,其典型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

表2所示的内容体系,全书围绕机床工作台的驱动这一大项目,以进给传动机械系统、工作台单片机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环形分配系统四个分项目分散于对应章节内容的最后一节,通过四个分项目来串接整个教学内容,并在最后一章列举了其它机电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表2所示的内容体系将子项目和章节内容融为一体、有机结合,既实现了项目式教学模式导向的目标,又不失传统教材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学生在学习各章节并完成相应子项目的过程中均要考虑对总项目“机床工作台驱动”这一系统的影响,由此使学生形成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想,而“系统论”正是“机电一体化”的精髓所在。

在编写项目式教材的过程中,除了考虑要兼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还要考虑所选项目的针对性和难易程度。

4 增设“小栏目”体现教材的特色和亮点

小栏目是以“豆腐块”的形式置于章节的前面、后面或穿插在章节内容中间,并以不同于正文的字体或字号来表达。例如,开辟一些实践性、经验性和工程性较强的栏目,如“工程背景”、“选用思维”、“应用点评”、“工程案例”等,以引导学生培养工程意识;也可增加如“知识目标”、“小结”、“延伸阅读”、“学习方法”等栏目,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自学,另一方面可体现相关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研究的前沿热点等,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5 项目式教材改革举措

将传统教材和项目式教材内容体系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一本理想的机电一体化项目式教材除了要体现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导向外,还应完整传达机电一体化的知识体系,所选项目要具备典型性、难易适中,与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同时,可通过增设的小栏目的方式,以引导学生培养工程意识、增强可读性、趣味性、方便自学等。

参考文献

[1]徐航,徐九南.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2

关键词:

手机电视 发展重围 突围策略

国内的手机电视业务始于2003年11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到2004年5月“银色干线”移动数据业务品牌的推出,2005年9月上海移动联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推出手机电视“梦视界”内容平台,再到2011年7月,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中国手机电视台”。

据艾媒咨询集团估计我国手机视频市场收入规模2013年达到116.1亿元,在用户规模方面2013年达到2.82亿元。10年来,手机电视的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但因手机电视身陷技术、内容、市场等重围,其发展也突显了一些困境。

一、我国手机电视发展的重围

1. 重围一:节目内容品质需提升

目前我国手机电视内容的来源,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对传统内容进行平移或改编。不少运营商将传统电视内容通过简单剪辑后直接搬上手机,此举不符合手机屏幕小巧和移动即时性的特点,同时削减了手机电视的收视效果。二是CP内容提供商,如制播分离后的新媒体公司,为手机电视量身定做的内容。三是受众自我生产内容,即UGC(用户生产内容),这部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对节目统筹和编辑的要求更加严格。

随着用户个性化需求趋势的不断增强,节目分类的不断细化,对手机电视时长和品质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考虑手机媒体自身的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心理的内容越发不能满足受众和市场的需求。

2. 重围二:存在众多替代性产品

手机电视具备便携性、交互性、碎片化等特点,但除了手机以外的其他一些产品或者媒介也具有这些特点中的一些甚至全部,无论是产品终端,还是内容服务,它们很自然地成为手机电视的竞争对手,在吸引受众的领域与手机电视一决高下。[1]

首先是传统媒体,针对手机便携性这一特点,报纸、广播等传统业务都不甘落后,纷纷推出了手机报、手机广播等,希望通过手机用户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交互性方面,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正不遗余力的开拓市场,力求从这块巨大的利益蛋糕中切走一块;[2]而平板电脑、电梯广告、车载移动电视、车内、车身广告等户外媒体几乎无所不在,改变着我们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我们时常会看到地铁车厢里、公交车上的年轻人手捧一个iPad玩得不亦乐乎。众多的替代性产品无疑在挑战着手机电视的普及。

3. 重围三:视频网站抢滩手机视频市场

异军突起的视频网站、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在手机视频中寻找商机,对手机电视运营商形成新挑战。据统计,近40%的网络视频用户很少看电视,而电视用户若错过了播出时间,一般通过视频网站回看,这无疑大大蚕食了手机电视用户数。拥有丰富内容资源先天优势的视频网站,借手机视频客户端蚕食手机视频市场,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和服务,抢占先机。

在视频网站崛起的同时,互联网也傍内容运营商延伸产业链:百度与华数尝试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作为我国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也联合中广传播,将其出品的《钱多多嫁人记》等13档自制剧和栏目成功落地CMMB,通过手机电视渠道与观众见面。[3]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站稳脚跟并占据一席之地,手机电视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手机电视节目发展的突围策略

哥伦比亚大学新媒体中心主任约翰・帕夫利克曾在其著作《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中针对新媒体内容创作做过如下阐述:

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万维网和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通讯科技的有力增长,新媒体的内容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一整套复杂的互相关联的问题和因素。进行合理新媒体内容设计所要遵循的某些基本原则包含以下4个特点:

第一,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但表现风格要适应已有的内容,具备灵活的传播方式和访问方式,可适应网络的变化或传送媒体的带宽。

第二,个性化的内容,特别是要提供一种新媒体工具,以使内容接收者将内容本身或其形式个人化。

第三,足以吸引使用者的高度互动内容和用户界面设计。

第四,深入复杂的内容形式,让用户得以进入并参与到愈发丰富且同时具备3个特点的三维虚拟世界。[4]

以此作为提出策略的思考起点,并结合手机电视所面临的挑战和媒介特性,笔者提出以下探索性创新策略:

1. 打造“个性化内容定制”――凸显手机电视的比较优势

手机电视是继电视、电脑之后的“第3个电视屏幕”,手机媒介最显著的特性就是它兼具移动性质和交互功能,在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等一系列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果手机电视自身提供的业务不能体现出这些比较优势,那么面对来自视频网站、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竞争时,难免处于劣势。

毫无疑问,不擅长打造精品化个性化的高品质节目内容、节目源有限成为手机电视运营商的软肋。在短时间内,目前国内大部分手机电视运营商一方面还无法摆脱将传统电视节目直接移动化移植到手机平台上的陈旧模式;另一方面,在汲取互联网内容和用户上传UGC内容时,缺乏对内容的严格把关,更多是以“标题党”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看了之后却让受众不知所云直呼上当,此外也忽略了手机屏幕小、播放不畅等降低节目观看效果的媒介制约因素。

手机电视产业发展需要精耕细作,内容提供商应该进一步了解客户想看什么、什么时间有空闲、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播出、愿意看多长时间等具体信息,只有节目的内容和来源极大丰富,并有针对性地按照某个用户的需要去制订内容,才能满足手机电视用户的需求,真正体现出手机电视的个性化特色,使手机电视真正成为“个人手机电视”。[5]同时,“个性化内容定制”要求手机电视运营商建立用户数据库,对用户进行市场细分,从客户数量规模及相应节目内容所创造的市场价值这两个指标维度,细分市场特点推介差异化的节目内容。[6]

2. 节目创新的突破点――打造移动短剧

手机电视内容的创意独特与否,与受众对于节目的整体喜好度高度相关,因此,手机电视内容展现独特的创意是吸引受众的关键点。

“Mobisode”即移动(Mobile)和剧集(Episode)的合成,也称“移动短剧”。该词来源于一部叫24:conspiracy的迷你手机短剧,该剧是基于电视剧集的24小时移动内容,每分钟一集,共24集,由福克斯与沃达丰合作,并在2006年获得艾美奖。[7]制作这部手机短剧的目的就是在3G业务的背景下“向用户表明他们的手机上可以放什么样的内容”。成功的经验总逃不开被模仿,新闻集团也曾开发过两部原创手机电视节目:Sunset Hotel、Love and Hate,剧情聚焦生活在一个时髦酒店里的人际关系的短剧,每周播出,[8]深受好评。

无独有偶,我国第一家手机电视新媒体公司东方龙也曾推出中国的第一部手机电视剧《白骨精外传》,每天5分钟,总共365集,以每天更新的方式播放,电视剧的主人公是一群被网民戏称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剧情幽默诙谐,浓缩了白领工作、生活和爱情的精彩片段,是网络短信的电视情景化的一次大胆尝试,该剧的播出为东方龙初期发展积攒了大量人气,增加了至少10万用户。

以上节目成功创新突破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原创性的移动短剧,越容易受市场和受众青睐。然而,对于我国手机电视的内容创新而言,以上来自于手机电视内容生产专门机构的成功案例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于移动短剧而言,还没有走向商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生产。如何孵育我国的手机移动短剧,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条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产业,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3. 拓展手机电视的多元互动功能

麦克卢汉曾指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保罗・莱文森也在其“补偿性媒介”(remedial medium)理论中坦然,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9]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手机的移动性,使其超越之前的传统媒介优势,成为这个世纪最受瞩目的媒介,手机媒介不仅仅是通信终端媒介化的产物,更具备了移动媒介的多元互动功能。

除了常规的视频点播和推荐业务以外,我国手机电视业务的多元互动功能正不断显现:2011年,湖南中广联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基地、湖南特色电视购物频道,共同打造了中国首家互动电视购物平台,用户可实现收看电视的同时进入购物页面,这无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央视《砸金蛋》、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节目为代表的互动电视投票,不少节目通过互动电视投票的方式在提高观众互动参与度的同时获取丰厚的短信收益,此模式也被各大电视台竞相“克隆”;此外,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央视网打造“互动奥运”“手机看世博、世博零距离”等互动栏目;中央电视合中国移动也在2011年推出了国内第一份视频手机报;手机电视业务多元互动开发的案例不胜枚举,我国正不断以新尝试开创手机电视的新时代。

三、我国手机电视的前景展望

3G时展手机电视的核心策略在于“内容为王”,只有在手机电视节目内容方面不断创新,以此凸显手机电视的比较优势,才能抓住机遇,顺势突围。展望未来,手机电视的前景值得期待:

1. 手机电视相关业务将会持续升温。随着3G网络覆盖的逐渐完善,网络通信技术和手机终端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手机电视相关业务将更加多元,如互动电视购物平台、视频手机报、手机电影节、电视台等。多元化的手机电视业务开发将进一步成为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们新的利润增长点,手机电视在未来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10]

2. 抓住机遇顺势突围。展望2013年,在市场竞争与合作日益升温,技术条件不断完善,产业加速布局的形势下,手机电视的竞争与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决议,凸显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手机电视产业,相信也能顺势而为,在行业各部门的适时调整与不断定位中,迎接手机电视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2] [5] [6] 江凌.我国手机电视运营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3] 中国新闻网.搜狐视频与中广传播达成战略合作,抢滩手机电视[EB/OL].http://, [2011-06-17].

[4] [美]约翰・帕夫利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M].周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79.

[7] 靳子亭.手机电视内容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8] 高洪波.国外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研发与创新[J].声屏世界,2009(12).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3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31-02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广播网络,面向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数字内容广播的新型移动多媒体业务。手机电视形态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在新时期的媒介形态,具有传统电视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便携性、可移动性、可交互性、普遍性、直流性和直观性等。

1手机电视技术下的受众和内容

基于不同技术标准的手机电视技术对当下的媒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于整个受众群体和内容服务也产生一定影响。受众群体在新的技术标准的影响下更加细分,新形成的受众群体对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服务也有更高要求。

1.1受众细分

目前,受众对于传播媒介所推送的内容已经进入“碎片化”消费时代,所谓“碎片化”消费时代是对于目前受众消费需求一种比较形象的描述。在“碎片化”化时代,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体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碎片化之下的真正社会含义是在“分众”的背后新的“聚众”的需求,换言之,“分”是从面目模糊的庞大社会大众的总体中,分出清晰的有个性特征的小组群来,而“聚”则是将有着同一价值追求、生活模式与文化特征的众多个体,以某种传播手段和渠道平台聚合在一起。

在“碎片化”化时代,一方面传统媒介中某一媒介一家独大的现象被消解,在影响力方面,弱化单独某一媒介对受众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受众群体也被细分,受众群体不再是单一群体,共同需要媒介提供单一服务,在“碎片化”化时代,具有相同价值追求、生活模式和文化特征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成为新的群体,整个受众群体被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不同需求的众多受众群体。

1.2内容升级

手机电视所提供的内容服务不同于传统电视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服务,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精细化,所推送的内容服务是优化后的选择;2)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组织上线不同的内容服务;3)内容服务更加具有互动性,内容推送不再简单的为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占据主流。

2 手机电视对传播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手机电视标准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优势,但总体而言,手机电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行为产生共同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在不断改变传统电视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方式、传播类型和传播效果。

2.1网状传播方式

传统电视媒介推送内容服务时是由媒体到受众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体现的是线性传播的特点,即由传播者开始,经由传播媒介到达被传者的单方向的直线性传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单方向的线性信息流通不断强化社会规范和权威化媒介。手机电视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单方向的线性传播,各个手机电视技术标准中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最大化提高传播效率,形成网状传播网络,并且提供信息上行渠道,为手机电视提供双向互动内容服务提供必要条件,从而改变传统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

2.2传播效果强化

传统电视媒介具备直观性和强感染力等特点,能够不断强化其内容服务的传播效果,同时,传统电视媒介受限于电视设备,需要特定的收视环境,离开特定的收视环境,就会阻断其传播过程,其内容服务的传播效果受到影响。在“碎片化”消费时代,受众不再是单一的群体,而是被细分为有着不同特征的众多受众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单方向的线性传播势必不能覆盖所有的受众群体,唯有依靠网状的传播网络,才能更好的推送所属媒介的内容服务,强化传播效果。手机电视借助众多手机电视技术标准,能够建立起网状信息传递网络,同时,手机电视技术中的上行和下行渠道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提供可能,从而不断强化内容服务的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

3 手机电视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对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这种尺度对于社会文化建构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主体关系产生一定影响。手机电视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同样会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构建出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手机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介大众传播的传播范式,手机电视的传播类型由传统电视媒介的大众传播转化为分众传播。分众传播为手机电视技术标准引入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一种新的尺度,这种新的文化尺度构建出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在这种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反映的就是尊重个性和差异化的文化特征,也正是这种尊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文化特征,不断促进手机电视应用的不断发展。

各个标准的手机电视技术转化为手机电视应用,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引入了一种新的尺度,即受众为中心。以受众为中心,就要求手机电视为受众提供服务时应充分考虑到受众差异化需求,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不同种类的内容服务,而手机电视这种传统电视媒介的新形态也正是以受众为中心,不断推广发展的。手机电视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内容进行有效分类,然后经过二次编辑后对受众群体精确投放,从而达到高质量的传播效果。这种新的尺度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反映的正是平等交流的文化特征,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处于同样的平等地位,传播者不能以其信息传递的优势地位改变传播接受双方的平等交流角色。

不同的手机电视技术标准,无论手机电视实现方式有何不同,这些手机电视标准都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即随时随地的接收内容服务。这种随时随地接受内容服务的尺度,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反映的就是追求自由的文化特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自由一直是人们追求的重要方面,基于不同技术标准的手机电视技术虽然技术标准不同,但在打破技术障碍,追求各种技术的融合,为信息传递打造一个全新、无障碍和开放的平台是各项技术标准的共同之处,而这也正是各项技术标准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4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10-02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电工电子学》教学内容与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实例的完美结合,有必要对模块化授课体系进行研究。

一、电工电子学授课内容

以模块化教育模式的两种流派的主要思想为依据,结合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所需的电学基础,打破学科体系,实施电工电子学课程授课内容的全新组合,体现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高层次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准则,对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重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模块的重新组合,凸显电工电子学课程经典理论知识点在汽车电子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适用和实用为原则,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知识结构,形成与工程技术应用相一致的授课内容。电工电子学课程的传统授课内容如下: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①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② 电路模型;③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④ 欧姆定律;⑤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⑥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①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② 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则;③ RC电路响应;④ RL电路响应。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

① 正弦电压与电流;②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③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④ 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交流电路。

第五章:三相电路

① 三相电压;②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③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第六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①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②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③ 电磁铁。

第七章:交流电动机

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②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③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④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矩与机械特性;⑤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⑥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⑦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⑧ 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数据。

第八章:直流电动机

① 直流电机的构造;②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③ 并励电动机的起动与反转;④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⑤ 并励(他励)电动机的调速。

第十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

①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② PN结;③ 半导体二极管;④ 稳压二极管;⑤ 半导体三极管;⑥ 光电器件。

第十五章:基本放大电路

①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②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③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④ 射极输出器;⑤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⑥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⑦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十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②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③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④ 运算放大器在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⑤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测量方面的应用。

第二十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① 脉冲信号;② 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③ TTL门电路;④ CMOS门电路;⑤ 逻辑代数;⑥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⑦ 加法器;⑧ 编码器;⑨ 译码器和数字显示;⑩ 数据分配器和数据选择器。

第二十一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① 双稳态触发器;② 寄存器;③ 计数器;④ 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无稳态触发器。

第二十三章: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① D / A转换器;② A / D转换器。

二、模块化授课体系及案例分析

(一)模块化授课体系构建

以工程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为准则,将电工电子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体现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授课内容分割为如下模块:

1.基础元件知识模块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电工电子学》的第一章和第三章内容,引入的汽车电子技术知识为:① 电阻的分压网络在汽车电路中的应用;② 特殊电阻在汽车上的应用;③ 电容在汽车上的应用。

2.半导体器件知识模块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电工电子学》的第十四章内容,引入的汽车电子技术知识为:① 三极管开关电路在汽车电子电路中的应用;② 三极管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及其在汽车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3.磁路及电磁器件知识模块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电工电子学》的第六章内容,引入的汽车电子技术知识为:① 点火线圈;② 汽车继电器的典型应用。

4.交流电路知识模块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电工电子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

5.发电机和起动机知识模块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电工电子学》的第七章和第八章内容,引入的汽车电子技术知识为:① 刮水电动机;② 汽车空调用鼓风电动机;③ 电动车窗电动机;④ 电动门锁电动机。

6.集成运算放大器知识模块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电工电子学》的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内容,引入的汽车电子技术知识为:① 刮水电动机;② 汽车空调用鼓风电动机;③ 电动车窗电动机;④ 电动门锁电动机。

7.数字电路知识模块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电工电子学》的第二十章、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三章内容,引入的汽车电子技术知识为:① 汽车门钥匙开关或门开关闭锁、开锁动作;② 汽车防止键锁闭;③ 汽车转向灯闪光器;④ 汽车刮水器间歇控制器。

(二)案例分析

案例:在进行电工电子学课程基尔霍夫定律讲解时,融入汽车电子技术中“电阻的分压网络在汽车电路中的应用”知识,并以图1所示的汽车传感器电路中常用的直流单臂电桥――惠斯通电桥为对象,分析电桥四个桥臂电阻变化对桥臂电流及电压特性的影响,即可以对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又可以进行如图2所示的汽车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电阻应变计式)工作原理的讲解。

采用类似的模块化授课方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模块化讲授,可以有效地实现从传授知识为主到培养主动能力为主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解惑为主的转变,从以培养共性为主到以培养个性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

三、结论

以模块化教育模式的主要思想为依据,结合车辆工程专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所需的电学基础,实施电工电子学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组合,形成与工程技术应用相一致的授课内容。构建了车辆工程专业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模块化授课体系,引入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实例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电工电子学专业应用知识理解的加深,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方面的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89-04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Mechatronics in Colleges //ZHANG Lixiu,ZHANG Ke,WU Yuhou,WANG Liyan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of mechatronics is a comprehensiv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experiment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forms the teaching mode to meet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measures has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 reform; experiment

1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是机械行业创新设计、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现代化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对先修课程的简单重复,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及综合性训练,学生感到难以致用,导致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寻求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机械类专业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及前沿性。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形式,以学习者专业能力、方法应用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将学习和工作要素相结合,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把工作过程的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导入课程体系中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力学系提出“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在学期项目中预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决定课程内容[1]。马来西亚莫纳什大学工程学院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工程项目出发,将传统教学和项目讲座相结合,有效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经验[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自主研发教学实验系统平台,简化项目研究内容,研究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基于MATLAB的虚拟实验辅助教学及基于案例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4]。石家庄铁道学院将“发现体验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中,通过机电一体化实验内容的设计,在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组织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课程教学质量[5]。

此外,昆明理工大学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电机及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促进机电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并结合步进电动机的教学实例,对“机电传动控制”研究型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6]。扬州大学基于Capstone-CDIO教学理念,从知识项目化、学科交叉化、项目平台化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实践优化,通过调研技能、知识构建、问题解决、团队技能四方面进行评价研究,为应用型、创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7]。南华大学针对机械大类开设的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现状,提出面向机电一体化方向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教改目标,改变传统教学中电、机分离的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机电合一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8]。

国内高校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各有特色,但与国外教学水平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方案。建立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本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

2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从“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出发,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应用型机械类人才的关键。“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内容改革及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总体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1)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的自身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避免简单重复先修课的已有知识,从机电融合的角度出发,以等效性和互补性为出发点,采用系统工程观点和方法,改革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引进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利用科研过程中设备创新的经验,自主研发教学实验系统平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合理细化、简化项目研究内容,构建理论学习、实验操作、项目研究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法,以实验操作促进理论学习,以项目研究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实验内容的改革,机电一体化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涉及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控制及软件编程等综合性知识和技术,考虑接受创新教育学生的理解、编程、器材加工能力以及教育的连续性,使学生能够设计出从简单到复杂各种层次和各种不同水平的机电一体化创新产品,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实验内容,使其涵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几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

4)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技能考核为辅的做法,加大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探寻能够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动脑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案。

3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改革将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五大要素出发,以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确定机械系统、执行机构、传感检测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具体教学内容。其中,机械系统注重与传统机械学的区别,重点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精密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择过程;执行机构中,除介绍开环系统中常用的步进电机选择与计算外,还要介绍常用伺服电机的选择以及无级调速用变频器应用;在传感检测系统中,以常用光栅尺及编码器为对象,介绍光栅尺及编码器的特点、选择及使用方法;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以PLC为主,介绍PLC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在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科现有的科研项目为基础,通过对科研任务的简化,确定适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教学方案,并建立相应的实验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讨论、实施、实验、总结等环节,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有机结合。如以学科科研项目“异型石材车铣加工中心”为对象,将加工中心机械部分分为横梁、回转工作台、主轴头、进给机构等模块,为学生讲解系统中齿轮、滚珠丝杠等传动系统及支撑部件的设计方法。

由于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相对复杂,不适合教学,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其他要素的讲解中,可以自制实验平台,即通过对传统机床的改造,使改造后的实验平台包含简单的机械结构、PLC控制系统、检测工作台位移的光栅尺、检测电机位移及转速的编码器。将自制实验平台的设计改造过程作为工程实例穿插于理论教学中。此外,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综合教育技术,抓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利用影像、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实验内容改革实施方案 加强实验环节建设,积极开发面向知识群应用的模块化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设计面向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性创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实验内容改革的宗旨。具体实验内容如表1所示。

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采用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创新设计及作品阐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综合考核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概念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其中理论考试分为阶段考试与期末考试,包括基础性试题、综合性试题。创新设计及作品阐述分组进行,产品设计题目自拟,在课程之初即开始实施,期末上交设计作品。实验考核采取自拟题目和规定题目相结合的方式,即以表1中的PLC运动控制实验作为考核项目,通过自行设计如图2所示的工作台运动路线及运动参数,完成工作台的运动控制。具体考核实施路线如图3所示。

4 结语

高等教育机械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专业课的训练获得。“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是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及考核方式的综合改革,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2011级学生中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Fiene J P, Yim M. Project first: A case study in mechatronics course design[J].2008 Proceedings of the ASME International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nferences and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in Engineering Conference,2009:525-534.

[2]See A. Challenging computer-based projects for a mechatronics cour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projects employing virtual instrumentation[J].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6,14(3):222-242.

[3]韩向可,李菲.《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62-263.

[4]李琦,王基,刘永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100-101.

[5]王翠艳,吴文江,高占凤,等.机电一体化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54-155.

[6]吴涛,尹志宏.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05-107,187.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50-02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双元制”的本土化改革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和实践,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

目前,实施“双元制”教育的院校大都将德国工商联合会(IHK)的“双元制”职业资格考试纳入教学培训体系中,采用培训一体化“双元制”课程模式。在这种课程模式下,专业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如何与IHK考证相衔接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机电综合应用技术》教材是对应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综合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编写的。如图1所示,这门课程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以及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通常要在IHK考证之前完成教学。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过程实施的基础,对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有必要以IHK考证为导向,确定合适的教材内容及合理的教材内容组织形式,以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与IHK考证的衔接程度,最终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IHK “机电一体化工”考证为例,深入分析IHK考证的过程和内容,确定以IHK考证为导向的《机电综合应用技术》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其组织形式。

IHK“机电一体化工”考证分析

考试包括中期、毕业两次,由笔试、操作、口试三部分组成,以现实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考核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根据实际工作任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及应变能力,关注经济、社会、生态、法律等方面问题的社会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下面是某次“机电一体化工”中期考试的试题内容的简要描述。

概述 中期考试中您有7个小时的时间,要完成以下任务:完成理论部分答卷、完成并运行机电一体化系统、完成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测量、和考官进行面谈交流。为此,您得到以下材料:工作任务描述;理论部分“基础知识和工作计划”;弯曲装置的图纸;零件图;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总装图;连接图;电气控制(电路图、气动接线图);电气控制图(运行图);控制程序;工作页――运行和测量技术1与运行和测量技术2。

理论部分 完成理论部分试卷,答完后交给监考官。

实施阶段 您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功能完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工作,并认真计划工作流程。任务描述如下:(1)机械部分:按照图纸加工组装一个钢珠分拣装置;零件的标记。(2)电子技术/电工技术:部分提前组装的电子元件的布线和连接;元件的标记。(3)控制技术(气动):气动和电动元件的组装;提前和最终组装的元件的接管、布线和连接;元器件的标记。

系统的运行和测量 在完成机电系统组装后,独立完成工作页“运行和测量技术1”和“运行和测量技术2”。运行和测量只允许在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

考试中的面谈交流 在考试期间,考试委员会的考官会与你进行一次面谈。回答他们的问题,言简意赅地回答即可,并要向考官显示:你能够准确描述实情和进行符合场景的谈话。

机电系统的功能描述 本机电系统能够分拣钢珠,具体功能是:工作压力降到5巴以下,每一个工作步骤结束,设备停止处于这一状态;重新达到5巴,继续下一步工作。(1)主开关S0控制开和关。压力开关1B4达到5巴的压力,保护罩放下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显示装置处于准备状态,P1灯亮。(2)开关S1可以在手动和自动间切换。当开关S1在“0”位置上,装置处于手动运行状态,P2灯亮;当开关S1在“1”位置上,装置处于自动运行状态,P2灯灭。(3)手动运行的过程。选择开关S1不开动(位置“0”),控制处于准备状态。活塞杆位于前部重点的基本位置。按下S2按钮,活塞杆可以驶进或驶出。(4)自动运行的过程。选择开关S1开动(位置“1”),控制处于准备状态。活塞杆位于前部重点的基本位置。按下S3按钮,活塞杆分别进行向前和向后运动(两次循环)。自动运行可以通过按S1按钮倒回到手动运行来停止。

对上述试题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IHK考证包含考生要完成的机电系统的功能描述、考生的工作任务描述、工作任务实施及工作的检查与评估这些内容,IHK考证过程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是高度一致的。要想在专业综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与IHK考证要求高度协调,学生在参加IHK考证前就得到相关内容和形式的训练,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教材必须反映出IHK考证的内容要求及其过程形式。

《机电综合应用技术》教材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

对目前机电综合应用技术类教材的分析 本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关键,涉及的专业内容复杂,教与学的难度都很大。确定合适的教材内容及其合理的组织形式对于编著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些编著者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出版了相应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之需。但在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凸显高职教材特色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1)在教材内容选取方面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的分量过重而实践技能所占比例偏低。主要原因在于编著者缺少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深入了解和把握,缺乏对“机电一体化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素养的综合分析和高度凝练。另外,教材内容较少反映信息技术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2)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方面,多是以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方式来组织教材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全面化、系统化,力图使学生掌握该课程涉及的全部知识。这样的内容组织形式,使学生难以建立起所学知识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联系,难以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工作岗位的职业行动能力。同时,编著者对教材内容雕琢得不够细致,使得教材只承担专业知识的表述功能,而缺乏与“机电一体化工”工作岗位的职业关键能力相关的工作任务的组织与表述。总之,以现有的教材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载体,不便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较难完成课程的任务要求。

《机电综合应用技术》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 如图2所示,尽管IHK考证过程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IHK考证并不能实现囊括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全部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使学生获取IHK资格证书不能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机电综合应用技术》教材的内容要以IHK考证要求为导向来确定,而又不能囿于IHK考证的内容;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应尽量贴合IHK考证的过程形式,以方便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最终的目标来构建。

开发出的《机电综合应用技术》教材内容组织形式的体例如下所述。

* 知识与能力目标描述

* 机电系统的功能描述

* 系统的结构与组成描述(文字、图片、图纸等)

* 系统的功能描述

* 工作任务描述

* 理论知识引导

* 引导问题1

* 引导问题2

……

* 引导问题n

* 工作任务实施

* 步骤1

* 引导文

* 步骤2

* 引导文

……

* 步骤n

* 引导文

* 工作的检查与评估

* 知识与能力扩展

* 思考与练习

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以任务为驱动来展开,为教与学提供基本的素材,便于教师进行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与实施。在理论知识引导部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以设置引导问题的方式来展开描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基础。设置工作的检查与评估部分,是为了使学生预先明确知晓完成工作任务要遵照的标准和要求,在工作任务实施阶段就能够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工作。

《机电综合应用技术》教材的内容 从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及IHK考证中提炼出机电综合技术应用的典型工作项目,作为教材的内容。

* 模块一:认识机电一体化系统

* 任务一:CNC雕刻机的构建

* 模块二: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初级训练

* 任务一:普通电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

* 任务二:巡迹机器人的操纵

* 模块三: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中级训练

* 任务一:自动折弯机的制作

* 任务二:钢珠自动分拣机的制作

* 任务三:自动送螺母系统的制作

* 模块四: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高级训练

* 模块化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运行

* 遥控操纵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

* 基于传送带的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

可以看出,教材内容的设计是面向发展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根据难度分级递进,而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表述。在设计具体内容时,教材内容融进最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结语

IHK考证为教材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的设计提供很好的导引,但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最终面向的是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仍然需要围绕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一步完善教材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32-35.

[2]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92-95.

[3]孙兴伟,孙雁.让“双元制”接轨中国职业教育[J].职业,2010,(4):7-8.

[4]逯长春.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21-24.

[5]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7

全新的生态系统

新的市场空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了IT大佬的蜂拥而入,2012年4月联想将推出全球第一台搭载安卓4.0系统和双核CPU的智能电视ideatv K91;5月前,苹果公司将推出其采用OLED面板,外形纤薄亮丽,可将iPhone、iPad作为遥控器的电视产品,Google更是在2010年就联合三星、索尼推出了自己Google TV平台。

电视的智能化打破了电视和IT的技术界限,模糊了电视机和IT的产业边界,国内电视机企业面临的生态系统变得无比复杂,系统开发商(微软、谷歌)、电脑生产商(联想)、芯片提供商(因特尔)等都挤了进来。我们不禁要问:国内电视机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对企业发展会存在哪些风险?企业要如何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又要如何定位自己的战略?

电视机不同于其他产品,“屏幕”和“内容”缺一不可,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作用,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国内电视机企业处于由内容运营和电视机制造两条价值链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当中。

内容运营价值链由内容制作商、各地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电视机制造企业构成,在这个价值链条中国内电视机企业受制于国家行政政策,无权参与内容运营,完全属于从属地位,没有话语权,只是被动地遵从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电视机制造价值链则由上游原材料提供商,核心技术商(面板厂家、芯片厂家)、组装商、分销商构成,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价值链,遵从商业规则,国内电视机企业在这条价值链上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充当电视机的组装商,靠规模赚取利润。

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电视机制造技术的发展远远快于内容运营的发展,电视机完成了从CRT到液晶,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而电视内容被广电垄断,发展缓慢。国内电视机企业无法参与内容运营,而在电视机制造价值链中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则强化营销能力,一方面深化渠道建设,完成纵深的渠道布局,狠抓终端的出货速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塑造品牌形象,拉动销售,借助于强大的营销攻势,国内电视机企业放大规模,摊低成本,抢夺市场;同时国内电视机企业具有将新技术迅速转化为市场热点的能力,短期内赚取超额利润来弥补利润的不足。

国内电视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对渠道的掌控和对市场的迅速反应。智能时代的来临,IT技术应用,IT厂家的涌入对内容运营和电视机制造两条价值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视机企业将面临全新的生态系统。智能时代,内容运营价值链发生的重大改变(见图1)和电视机制造价值链的改变(见图2)。

1.内容来源多样化。智能时代,电视内容的来源重点将多样化,重点将转向互联网。原有的电视内容运营是由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电掌控的,由于体制原因,造成了电视内容的垄断性、内容有限性。近期国家对于互联网内容登录电视机不再采取明令禁止的这种“堵”的方式,而是采取发放牌照进行监督管理的“疏导”方式。这一重大转变,意味着互联网内容将大规模登录电视机。

2.内容使用的个性化。智能时代,消费者使用电视不再是被动的、填鸭式的接受电视内容,而是采用在线点播、主动筛选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3.内容传输的一体化。智能时代,电视内容将经由公共互联网进行传输,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将实现电视内容、电话、互联网内容的一体化传输。

4.电视机功能的多样化。智能时代,电视机的功能将不断丰富,不仅能够看电视,而且能够实现在线点播、卡拉0K、打游戏、互联网访问、安卓应用、三屏互动等多样化、人性化的功能,电视机将演变成一个多功能应用的终端设备。

5.电视机核心部件构成的改变。传统电视机主要由硬件设备构成,而智能电视机则由“硬件+软件”组成;电视机的核心部件不再仅仅是面板,而变成了面板、操作系统、芯片、应用软件这四个核心部件。

6.电视机制造价值链利益的重新分配。智能时代,面板提供商不能再在利用其垄断地位来分配电视机制造价值链的利益,因为其他核心部件提供商包括操作系统、芯片等都拥有独特的地位,都希望分配电视机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利益,这将导致价值链利益的重新分配。

新生态下的新风险

中国电视机产业从诞生之初电视机制造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内容发展的速度,电视机不断升级,屏幕不断扩大,但我们的内容服务却不能及时跟进,比如现在电视机屏幕的比例是16∶9,而我们的电视源的比例却是4∶3。电视机制造快于内容运营的结果导致消费者并不能体验到电视机硬件技术升级所带来的。

而在智能时代,内容的运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打破了广电对于内容的垄断,一方面使得内容更加丰富,清晰度更高,另一方面改变了消费者收看电视的习惯由被动式的等待收看转变为选择性、个性化的点播,同时由于IT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功能更加多样化成为家庭娱乐的中心。电视机产业就像手机、电脑一样走上了由硬件致胜到软件为王的时代。

智能时代,国内电视机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价值体验,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国内电视机企业面对新的生态系统,同样具有新的风险,甚至可能被加速边缘化。国内电视机企业的风险来源主要有三点。

1.国内电视机企业核心技术缺失。国内电视机企业无论在内容运营和电视机生产制造这个两方面对没有核心技术优势,面板来自于日本、韩国,操作系统来自谷歌,处理器来自因特尔,而内容运营由广电、内容集成商(百视通等)、运营商把持,无论在哪条价值链上,国内电视机企业都处于价值链的末端,没有话语权。

2.国内电视机业由硬件的竞争升级为内容的竞争,改变了竞争的关键要素。在硬件时代竞争的关键要素是技术及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这是一种先发制人的策略,如果一旦你错过时间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而且很难走出困境,但是如果你能坚持到下一次技术变革时期,抓住新的机会你就有可能重新崛起。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到纯平、到LED等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是行业格局的一次大洗盘。国内电视机企业与外企相比虽然不具有核心技术优势,但是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将新产品投放市场,从而取得领先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国内企业能够与外资企业分庭抗礼的重要原因。

到了智能时代,内容的竞争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游戏,这是一个边际效益递增的行业,你的用户数量决定了一切,用户数量越多,你的话语权就越强,你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败者是没有翻身的余地。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惜成本的发展用户的原因。新的竞争要素就是抢夺用户数量,只有累积到足够多的用户数量才能奠定胜利的基础。

新进入电视及生态系统的谷歌、苹果深懂此道,他们最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怎么能够黏住消费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认为这些IT大佬将统治电视最根本的原因。

3.软件升级代替硬件升级。电视机智能时代,硬件升级的速度可能降低,主要通过软件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那么国内电视机企业就不能借助于新技术的应用,挣取短期超额利润,来提高利润水平,国内电视机企业的利润增长就会减少,这对于企业发展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重新思考战略定位

国内电视机企业虽然要面对这些不利的因素以及新的竞争要素,但同时拥有三项重要的,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

一是品牌资源,国内电视机企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品牌已经根深蒂固,深深的印刻在消费者心中,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这是国内电视机企业面对从IT跨进电视机产业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二是强大的销售资源,国内电视机企业最擅长的就是营销,具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健全的销售组织,各项销售职能齐备,能够将新产品迅速的推向市场,虽然竞争关键升级为内容,但是内容也必须以电视机为载体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强大的销售资源能够为争夺客户数量奠定基础。

三是本地化运作资源,Google、苹果在中国运作智能电视最大的麻烦就是面对中国特色政策法规,比如Google的Youtube在中国是无法访问的,而国内电视机企业则深知如何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灵活运作。

智能时代的来临,改变国内电视机企业面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风险,国内电视机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何抓住这次变革的机遇,重构竞争优势,找回话语权,提高在生态系统中的产业地位。

智能时代,国内电视机企业的战略定位是实现由硬件提供商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是内容,智能时代下,新的生态系统加速了内容服务的发展,弥补了长久以来的内容缺失,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价值体验,未来竞争关键要素由硬件升级为内容服务。国内电视机企业在电视机制造价值链条中无法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智能时代,电视机的生产制造价值链的核心部件增加到面板、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而这四个核心部件都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像面板集中在夏普、三星,操作系统集中在苹果、微软、谷歌,芯片集中在因特尔,国内电视机企业与这些寡头垄断的巨头相竞争可以说毫无胜算,在电视机的生产制造价值链中国内电视机企业无法建立核心技术优势,只能成为一个组装商。

国内电视机企业现有的资源能够支持这种战略定位,如上所述,国内电视机企业拥有的三大资源:品牌资源、销售资源和本地化运作资源。内容服务是以用户数量为基础的,而国内电视机企业拥有的这三大资源组合起来能够迅速的增加用户数量。智能时代,彩电企业应联合捆绑内容集成商,利用强大的市场销售资源,迅速累积用户数量,同时发育自己的内容运营服务能力,最终实现由向硬件提供商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在现实中,国内电视机企业的龙头正在探索这条道路,比如创维、海信、TCL成了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简称中智盟(STA),发展自有的内容平台;创维建立了酷开网提供内容服务;长虹与央视3D频道合作,国内电视机龙头企业正在积极的向内容服务商转型。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8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0069-02

一、国内手机电视概述

如今,“手机电视”已经成为诸多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研讨会、应用大会讨论的焦点。同时手机电视业内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以及内容提供商已经积极开始在终端、网络、产业链、内容供给上展开布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手机电视投入全面运营。因此可以预见3G网络的正式商用,必将给手机电视在2010年前后带来空前的大繁荣、大发展。

逐渐,“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服务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属于流媒体服务的一种,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频咨询服务。”②这一定义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认同。

2005年5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最早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手机电视的运营牌照; 2006年中央电视台,获得了第二张全国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央视手机电视和东方手机电视都依托强大的传统电视媒体为基本内容本源。就传播模式而言,两家都同样采取了通过现有移动通信网为传播渠道的“电信模式”。此外还有专门为手机电视架构手机电视广播网的“广播模式”上海文广旗下东方明珠公司正在对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进行技术和试商用。

二、手机电视的传播模式

(一)电信模式

电信模式的手机电视是由广电部门或节目制作公司作为内容提供商,由移动通讯网将节目传送至手机终端的传播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经营管理方面,内容提供和网络运营分离,内容集成商和内容提供商可以专注于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而网络运营商则能专注于手机电视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状况而言,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因为有成熟的移动通信网和成熟的移动通讯资费体系作为依托,所以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技术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网是一对一且具有双向互动功能的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具有互动功能的手机电视服务。3、资费方面,移动通信的付费体系直接嫁接于手机电视服务之上,移动通信的资费标准可以为手机电视的收费作为重要参考,不用重新构建新的手机电视付费体系。

内容和网络运营的分离带来一方面是内容和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因内容和网络的分离而带来内容提供商收取信息费和网络运营商收取流量费的双重费用框架。另外,由于移动通信网受到一对一交互式网络特性的影响,当过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时容易发生信息堵车现象。第三,由于影音文件会占据较多的频宽,即使是在3G网络下收看手机电视的同时拨打电话,会使手机的通话等其他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广播模式

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是指完全依靠媒体自身架构手机电视广播网,所以网络的运营和节目内容本身的制作集成在一个部门中。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采用一对多的广播模式,将手机作为移动电视终端进行节目接收。

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更像我们家里的普通有线电视,以上海广播式手机电视为例,其内容和网络同属上海文广集团,其旗下的东方明珠公司既是内容集成商又是手机电视广播网的运营商。因此,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的资费较为低廉甚至于免费,但其对用户终端品质要求较高。另外,广播模式采用一对多的广播传输方式,在终端进行节目收看时不会产生信息堵塞。在转播大型赛事或突发事件时比电信模式具有更大优势。但是,采用多点传输方式的广播模式手机电视网络本身无法实现互动,无法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这就与当下媒体分众化、个性化服务背道而驰。另外,手机电视广播网需要全部重新建立,而且要求用户终端加装专门的功能卡,这就给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的普及筑上了一道技术壁垒。第三、没有现成的资费标准可以参考。

(三)复合模式

此种模式的手机电视集合了广播模式和电信模式手机电视的优点。两网复合运营后,第一,不仅可以满足大量受众在同一区域内同时流畅的收看手机电视,而且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回传实现手机电视直播节目与受众的实时互动。第二、资费体系借鉴成熟的移动通信的付费模式嫁,手机电视广播网和移动通信网双方通过用户交纳的信息费、广告费、移动业务增值费等多种途径实现盈利从而降低受众的收视费,真正可以做到网络运营、内容提供集成、受众三赢。

三、手机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

媒介本身就是信息可以理解为媒介的形式就是内容,内容是新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源头,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容,手机电视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任何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手机电视作为新媒体在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手机电视具有新媒体视频节目的独有的特点――点播和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在形式上点播更类似于因特网,直播更接近于传统电视。手机电视点播节目具有互动性强、非线性播出、个性化程度高的特点。但点播节目因为需要整体制作完成后才能商用,不能做到现场实时直播。

因为手机屏幕较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清晰度问题。在手机电视节目中,为了保持画面的质量和效果,中景、近景、特写是手机电视节目的主要取景,一般不采用全景和远景的取景方式。因为手机屏幕较小,加之受众一般在户外、移动状态下观看。因此,手机电视的字幕较传统电视更为详细,其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比例也较传统电视更大,字体也以黑体为主。由于户外常有较强的户外光,因此手机电视节目中应避免灰暗镜头,以对比度较高的镜头为好。

手机电视一方面充分解放了受众在观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带来了一种收视干扰因素多、收视时间支离破碎的环境。根据爱立信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表明:有60%的手机电视用户表示在手机上看电视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手机电视单个节目内容不宜过长。电视剧、大型纪录片等并不适合手机电视用户收视需求和收视环境。手机电视终端的决定了播放内容灵活,情节松散的特性。

根据这一特性,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曾专门为手机电视生产每集长度仅为60秒超短剧集。2006年6月国内第一部为手机电视定制的反映都市白领一族生活的情景喜剧《白骨精外传》在上海问世,总共365集,每集仅90秒,每集只有一个简单而松散的情节,集与集之间即独立也连贯。

据此,手机电视的新闻报道也应该是短小精悍的,以求一句话和几个画面让信息的速达受众。不适合做新闻特写和专题新闻等类时间较长的新闻节目。

从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来看节目制作受到投资与回报比率的约束。手机电视目前无法专门大量定制像《白骨精外传》专门针对手机电视播放的电视节目。因此,目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依靠传统电视媒体作为节目基本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成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手机电视节目。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下通常有以下两种手机电视制作模式。

模式一,依靠传统电视节目内容为基本素材,结合手机电视节目节目制作特性,制作成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咨询节目。以期达到信息的速和达。从而获得最佳播出效果。

模式二,让手机电视与传统电视形成互动,手机电视成为传统电视的补充媒体。在手机电视上播出当日传统电视的节目预告,节目片花等。这种模式的手机节目可以说是传统电视节目的咨询节目。

模式三,这种模式是根据手机电视节目的特点专门为手机电视量身定做符合其传播特性的节目。例如东方龙新媒体公司制作的《白骨精外传》 、《新年新事》等都是专门为手机电视开发的节目。

前两种模式受到传统电视节目源的关系,目前手机电视还与传统电视保持了较高的“内容同质度”,第三种模式虽然受资金的投入与回报和创造力的限制,但第三种模式无疑是手机电视发展的方向和最佳模式。

四、手机电视节目创新的方向

手机电视点播+直播的形式,让手机电视摆脱了每天24个小时节目时长的限制,同时架构在互动数字平台之上的手机电视又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内容都是以虚拟或符号的形态存在,时间空间资源不再受到限制,内容的和传播完全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产品的发行成本也不会随着收益的增加出现数量级的递增,一定范围内节目播出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随时点播自己所需要的节目。内容的选择性带来的是内容的分众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所需的往往是极度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正是手机电视的这种极度个性化的内容生产才刺激了手机电视领域内呈现出高度的长尾市场③特征。

如图1所示,曲线的头部代表着点击率较高的时下大热门节目,曲线随着热门度的逐渐退热而陡然下坠,但它们并没有下坠至零点。再冷门的节目每个月也总有个位数次的点击率。在统计学中,这叫长尾分布。头部意味着大热门、大流行、大众化的节目。手机电视颠覆了传统电视以大热门为主的播出形式,以长尾立于媒体之林。长尾部分体现的差异性、多样性,依靠手机电视节目陈列空间的无限性、低成本库存加上功能强大的手机电视节目搜索引擎,大冷门节目也保持每月都有点击量。因为一定范围内节目商用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因此大冷门的节目为数不多的点击量之和大大大于大热门的点击量。所以从冷门节目也就是手机电视的长尾部分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成了手机电视节目创新方向之一。

3G提供了足够宽的多媒体通道,使手机视频电话、手机远程遥控、手机视频会议等成为可能。基于这种功能的应用,手机电视直播频道可以走出一条移动视频之路。在获得手机用户许可的情况下,任何人的手机镜头所对准的景物都可以随时被切入手机电视直播频道进行直播。通过这种功能,如若我们再经历像美国911这样的突发事件,传统电视的摄像机可能还来不及架设到现场,但手机电视可以通过GPRS全球定位系统,迅速搜索携带手机在突发事件现场的手机持有者,只需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手机电视直播频道就能足不出户就迅速向大众报道突发事件。可以这样说每个持有手机带摄像头的用户都有可能成为手机电视的摄像师。

注释:

①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rd Generation缩写为3G.

②郑蔚青.中国电视媒体的管理和经营.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③【美】克里斯•安德森,乔江涛译.长尾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9

摘要:2008年4月1日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①试商用,标志着我国大陆地区手机电视在技术标准上已经发展成熟,近日3g网络的正式商用,引发了商家以手机电视为主要内容的手机视频的“混战”,各个运营商纷纷以手机电视、手机视频为一大卖点销售基于3g网络的手机。这也标志着手机电视开始向手机电视内容研究方向过渡。但目前我国手机电视这个新兴的媒体还没有专门的媒体内容研究机构,仅由各手机电视内容提供商在商用的过程中各自独立研究开发适合手机电视播出的节目。         关键词:补偿性媒介理论 电信模式 广播模式 长尾市场   一、国内手机电视概述        如今,“手机电视”已经成为诸多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研讨会、应用大会讨论的焦点。同时手机电视业内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以及内容提供商已经积极开始在终端、网络、产业链、内容供给上展开布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手机电视投入全面运营。因此可以预见3g网络的正式商用,必将给手机电视在2010年前后带来空前的大繁荣、大发展。 逐渐,“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服务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属于流媒体服务的一种,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频咨询服务。”②这一定义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认同。 2005年5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最早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手机电视的运营牌照; 2006年中央电视台,获得了第二张全国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央视手机电视和东方手机电视都依托强大的传统电视媒体为基本内容本源。就传播模式而言,两家都同样采取了通过现有移动通信网为传播渠道的“电信模式”。此外还有专门为手机电视架构手机电视广播网的“广播模式”上海文广旗下东方明珠公司正在对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进行技术和试商用。 二、手机电视的传播模式 (一)电信模式        电信模式的手机电视是由广电部门或节目制作公司作为内容提供商,由移动通讯网将节目传送至手机终端的传播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经营管理方面,内容提供和网络运营分离,内容集成商和内容提供商可以专注于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而网络运营商则能专注于手机电视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状况而言,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因为有成熟的移动通信网和成熟的移动通讯资费体系作为依托,所以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技术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网是一对一且具有双向互动功能的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具有互动功能的手机电视服务。3、资费方面,移动通信的付费体系直接嫁接于手机电视服务之上,移动通信的资费标准可以为手机电视的收费作为重要参考,不用重新构建新的手机电视付费体系。 内容和网络运营的分离带来一方面是内容和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因内容和网络的分离而带来内容提供商收取信息费和网络运营商收取流量费的双重费用框架。另外,由于移动通信网受到一对一交互式网络特性的影响,当过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时容易发生信息堵车现象。第三,由于影音文件会占据较多的频宽,即使是在3g网络下收看手机电视的同时拨打电话,会使手机的通话等其他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广播模式 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是指完全依靠媒体自身架构手机电视广播网,所以网络的运营和节目内容本身的制作集成在一个部门中。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采用一对多的广播模式,将手机作为移动电视终端进行节目接收。 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更像我们家里的普通有线电视,以上海广播式手机电视为例,其内容和网络同属上海文广集团,其旗下的东方明珠公司既是内容集成商又是手机电视广播网的运营商。因此,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的资费较为低廉甚至于免费,但其对用户终端品质要求较高。另外,广播模式采用一对多的广播传输方式,在终端进行节目收看时不会产生信息堵塞。在转播大型赛事或突发事件时比电信模式具有更大优势。但是,采用多点传输方式的广播模式手机电视网络本身无法实现互动,无法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这就与当下媒体分众化、个性化服务背道而驰。另外,手机电视广播网需要全部重新建立,而且要求用户终端加装专门的功能卡,这就给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的普及筑上了一道技术壁垒。第三、没有现成的资费标准可以参考。 (三)复合模式 此种模式的手机电视集合了广播模式和电信模式手机电视的优点。两网复合运营后,第一,不仅可以满足大量受众在同一区域内同时流畅的收看手机电视,而且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回传实现手机电视直播节目与受众的实时互动。第二、资费体系借鉴成熟的移动通信的付费模式嫁,手机电视广播网和移动通信网双方通过用户交纳的信息费、广告费、移动业务增值费等多种途径实现盈利从而降低受众的收视费,真正可以做到网络运营、内容提供集成、受众三赢。 三、手机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         媒介本身就是信息可以理解为媒介的形式就是内容,内容是新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源头,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容,手机电视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任何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手机电视作为新媒体在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手机电视具有新媒体视频节目的独有的特点——点播和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在形式上点播更类似于因特网,直播更接近于传统电视。手机电视点播节目具有互动性强、非线性播出、个性化程度高的特点。但点播节目因为需要整体制作完成后才能商用,不能做到现场实时直播。 因为手机屏幕较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清晰度问题。在手机电视节目中,为了保持画面的质量和效果,中景、近景、特写是手机电视节目的主要取景,一般不采用全景和远景的取景方式。因为手机屏幕较小,加之受众一般在户外、移动状态下观看。因此,手机电视的字幕较传统电视更为详细,其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比例也较传统电视更大,字体也以黑体为主。由于户外常有较强的户外光,因此手机电视节目中应避免灰暗镜头,以对比度较高的镜头为好。 手机电视一方面充分解放了受众在观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带来了一种收视干扰因素多、收视时间支离破碎的环境。根据爱立信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表明:有60%的手机电视用户表示在手机上看电视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手机电视单个节目内容不宜过长。电视剧、大型纪录片等并不适合手机电视用户收视需求和收视环境。手机电视终端的决定了播放内容灵活,情节松散的特性。 根据这一特性,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曾专门为手机电视生产每集长度仅为60秒超短剧集。2006年6月国内第一部为手机电视定制的反映都市白领一族生活的情景喜剧《白骨精外传》在上海问世,总共365集,每集仅90秒,每集只有一个简单而松散的情节,集与集之间即独立也连贯。

据此,手机电视的新闻报道也应该是短小精悍的,以求一句话和几个画面让信息的速达受众。不适合做新闻特写和专题新闻等类时间较长的新闻节目。 从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来看节目制作受到投资与回报比率的约束。手机电视目前无法专门大量定制像《白骨精外传》专门针对手机电视播放的电视节目。因此,目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依靠传统电视媒体作为节目基本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成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手机电视节目。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下通常有以下两种手机电视制作模式。 模式一,依靠传统电视节目内容为基本素材,结合手机电视节目节目制作特性,制作成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咨询节目。以期达到信息的速和达。从而获得最佳播出效果。         模式二,让手机电视与传统电视形成互动,手机电视成为传统电视的补充媒体。在手机电视上播出当日传统电视的节目预告,节目片花等。这种模式的手机节目可以说是传统电视节目的咨询节目。 模式三,这种模式是根据手机电视节目的特点专门为手机电视量身定做符合其传播特性的节目。例如东方龙新媒体公司制作的《白骨精外传》、《新年新事》等都是专门为手机电视开发的节目。 前两种模式受到传统电视节目源的关系,目前手机电视还与传统电视保持了较高的“内容同质度”,第三种模式虽然受资金的投入与回报和创造力的限制,但第三种模式无疑是手机电视发展的方向和最佳模式。 四、手机电视节目创新的方向 手机电视点播+直播的形式,让手机电视摆脱了每天24个小时节目时长的限制,同时架构在互动数字平台之上的手机电视又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内容都是以虚拟或符号的形态存在,时间空间资源不再受到限制,内容的和传播完全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产品的发行成本也不会随着收益的增加出现数量级的递增,一定范围内节目播出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随时点播自己所需要的节目。内容的选择性带来的是内容的分众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所需的往往是极度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正是手机电视的这种极度个性化的内容生产才刺激了手机电视领域内呈现出高度的长尾市场③特征。 曲线的头部代表着点击率较高的时下大热门节目,曲线随着热门度的逐渐退热而陡然下坠,但它们并没有下坠至零点。再冷门的节目每个月也总有个位数次的点击率。在统计学中,这叫长尾分布。头部意味着大热门、大流行、大众化的节目。手机电视颠覆了传统电视以大热门为主的播出形式,以长尾立于媒体之林。长尾部分体现的差异性、多样性,依靠手机电视节目陈列空间的无限性、低成本库存加上功能强大的手机电视节目搜索引擎,大冷门节目也保持每月都有点击量。因为一定范围内节目商用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因此大冷门的节目为数不多的点击量之和大大大于大热门的点击量。所以从冷门节目也就是手机电视的长尾部分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成了手机电视节目创新方向之一。 3g提供了足够宽的多媒体通道,使手机视频电话、手机远程遥控、手机视频会议等成为可能。基于这种功能的应用,手机电视直播频道可以走出一条移动视频之路。在获得手机用户许可的情况下,任何人的手机镜头所对准的景物都可以随时被切入手机电视直播频道进行直播。通过这种功能,如若我们再经历像美国911这样的突发事件,传统电视的摄像机可能还来不及架设到现场,但手机电视可以通过gprs全球定位系统,迅速搜索携带手机在突发事件现场的手机持有者,只需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手机电视直播频道就能足不出户就迅速向大众报道突发事件。可以这样说每个持有手机带摄像头的用户都有可能成为手机电视的摄像师。   注释: ①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rd generation缩写为3g. ②郑蔚青.中国电视媒体的管理和经营.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③【美】克里斯·安德森,乔江涛译.长尾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参考文献: [1]crt媒体研究机构.2005-2006中国新兴媒体发展与研究蓝皮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哥伦比亚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m.columbia.edu.

机电一体化内容例10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32-02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阶段,其标志就是以技术及装备为表现形式,通过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及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出,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培养掌握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新型农机人才,我国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技术与农艺的更新,推动农机装备人才的培养与创新,缩短与国外同行业之间的技术差距,从而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与超越。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是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在我国开设此课程还不足十年的时间,特别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开设更是一个新生事物。《机电一体化》是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类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类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今后设计与研究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由于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和内容覆盖广,机械层面、数据层面和控制参数层面的内容交错、关系复杂,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课程内容繁多,系统性差,难以融会贯通,同时也存在教师难教、内容难整合的情况。笔者在讲授机电一体化课程时,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相长地引导和加强实践环节训练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机电一体化课程特色与农机专业教学相关问题

(一)理论教学内容筛选非常重要

机电一体化(英文名称为Mechatronics)是在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接口与总线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学科群体的基础上集成创新的综合叉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通过各种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产品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匹配和外部整体效能最佳的一种新型集成创新技术。由于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大,在一个学期中学习其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另外,机电一体化和相关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型MEMS传感器、新型总线技术、新型电液气的伺服驱动等技术的出现,这就使得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取舍上必须加以科学地优选,以特别处理好基本原理、基本模块与学科前沿最新技术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确定学生应在学习期间掌握哪些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就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和具体技术,又能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便于学生课下无障碍自学,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理论教学内容的筛选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的侧重点融合

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两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仅仅掌握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对于刚刚接触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农机和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讲,理论知识同步实践或者用一些具体实例来讲解才会显而易懂,更易理解。作为本科阶段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像是有关的控制理论的数学推导问题并不需要彻底理解,但他们应学会把所学的内容迅速地应用到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样,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能上升到理性认知,最后灵活地学以致用。而实践方面的教学必须与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配套,因此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践环节也非常重要。

(三)教学实践与农机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目前一般工科专业的《机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中,主要讲解的是设计、通讯、测量和控制原理、方法以及一些以数控机床、机器人等一些简单应用,目前现代农业机械发展与应用,特别是涉及与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等技术融合的新型农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尚未融入农业机械化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尽管教师反复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学生也对其重要性有认同,但因教学内容、案例与农机专业培养目标联系不够紧密,再加上本课程知识点繁琐、层次多、涉及面广,学生容易产生应付考试的态度,忽视对实践环节,特别是从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角度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无法对课程产生热情,难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课程授课与实践环节的探讨

针对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和农业机电一体化课程特色,以及上述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组织、授课方式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学习兴奋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训课程任务“三结合”,全面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素质。

(一)结合学生兴奋点,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尽管机电一体化课程部分理论抽象、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难于理解,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实践欲望,才会主动去自学、求知和实践,并由此在心理上产生愉悦体验。日常生活中学生会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例如两轮自平衡小车、Iphone手机遥控的四轴飞行器、转魔方机器人等等,如借助于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通过剖析他们的结构和控制原理,破除神秘感,可以激发他们对机电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兴趣,并将机电一体化课程繁琐的知识点、抽象的内容具体体现出来,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和捷径。另外,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科研成果,既让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又让学生了解了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领域的科研前沿,结合专业方向,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本课程的学习。实践证明,通过大量案例式的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研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随着农机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将GPS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技术集成到传统的农业机械中,可实现农机装备的精确定位和行走速度检测、作物产量监测、物料的变量精确投入、精准灌溉测控等,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传统农机化专业已经实现了从农业机械化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转换,也是充分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迁移和调整。而机电一体化课程在这种调整中,也自然树立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各高校也从对该课程师资配备和教学设备投入方面非常重视。

因此,针对现代农机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也就成了机电一体化等课程的任务之一。笔者结合自己在精准农业装备、现代农机装备研制中的科研案例,给学生剖析了精准变量施肥机、高精度谷物测产系统、精准变量喷药机等装备设计、样机加工和测试试验的关键点,极大地开阔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视野,引起了学生对现代农机装备的科研兴趣。

(三)结合课程实训和课外制作,树立系统研发观念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机器人作为一种典型的机电软综合技术平台,非常适合作为高等工程创新实践教育的载体和对象。而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学生同样对农业机器人技术非常感兴趣。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模块化、网络化成为机器人研究和开发领域的热点。通过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难度大大降低;凭借网络化,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范围将大大扩充。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普及和所用器件、模块的成本逐渐降低,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制作属于自己的农业机器人。因此抓好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训环节,变抽象为直观,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实现对学生成就感的激励。为此,机电一体化教学组结合学院和学校开展了创新科技比赛,让学生进行机电装备方面的创新设计与制作;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训平台,准备常见的机电装备设计制作所需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由学生按照自己创作意图实现新型设备的开发。这些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校级、省级和部级的机电创新大赛奖项的好成绩。从学生的实践和理论课程的成绩看,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三、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是培养现代农业机械及装备技术人才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其地位在课程体系中愈来愈突出。笔者针对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和农业机电一体化课程特色,从理论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内容筛选、学习兴趣引导及知识系统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并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帮华等.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