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0 16:16: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

篇1

一、引言

当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特别是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江苏公司目前处于基建高峰期,有7家开工在建单位,呈现工地数量多、施工地点分散、监管难度大、人员管理难的特点,困扰着江苏公司的基建安全管理。本文通过引入物联网[1]技术,利用互联网发展而带来的智慧化方式,在安全管理上创新突破,推行电力工程建设现场安全智慧化管理,实现基建安全的有效监管。

二、安全智慧化管理常用方式

工程管理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发展,通过对有用信息资料的高效收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g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实现工程安全管理中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使之智慧化。目前常用方式主要有:

2.1门禁系统

主要有智能指纹考勤机、人脸识别系统、数字化门禁系统等,设别本工地管理人员、组长、工人等出入工地,记录考勤及出工情况,非本工地人员进出工地需在大门保安处确认身份并登记方可进入,保证人员进出施工现场的合规流动,防止外来人员非法进出入现场,给安全管理带来不稳定因素。

2.2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是确保施工周界安全及内部出现不安全现象时的第一道防线,当入侵发生时,提供早期报警,为值守人员及警力的快速反应赢得时间。通常防范系统依托红外对射探测器构成“电子围墙”,在设防状态下,报警系统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联动,若有非法进入,探测器立即发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相应区域的报警显示,保安通过地图识别报警区域确切位置采取相应行动,必要时可联动110发出报警信号。

2.3视频监控系统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对建筑工地全天候不间断有效监控,工地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被完整记录,监控人员可对视频进行回放、查看,可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及违规操作,并通过系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立即进行纠偏。

2.4无人机巡检系统

运用GPS定位技术,设定好巡检路线,用无人机定点、定时对现场安全预控区域进行巡检,发现问题预警并及时将信息传输给安监管理人员。

2.5定位追踪及扫码系统

通过在工人帽子安装追踪芯片(或者其他方式),可了解施工人员现场的及时工作信息和状态,并通过电脑显示屏及时查看,全方位掌握工人作业区域动态。安全员在施工现场检查员工时,只要扫一扫他们安全帽上的二维码(“一帽一码”),即可知道该员工的姓名、工种、工点、技术等级、安全培训等信息。

三、实现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智慧化管理思考

基于以上智慧化管理方式,结合江苏公司基建工程点多、分散及安全监管人员少、安全监管手段单一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施工安全推行“智慧化”监管,提出以下管理思路:

3.1建立工地可视化远程管理系统[2]

针对江苏公司工程建设点多分散的特点,在每个工程建设点安装全息监控系统并进行数据整合和传输,建立施工单位、项目公司、江苏公司三级联动架构,有效实现视频数据共享,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江苏公司可掌控现场的施工情况,远程监控现场施工过程,强化对前端的安全管控。

工地可视化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工地现场的远程预览、远程云控制球机转动、远程接收现场报警、远程与现场进行语音对话指挥等功能。工程现场可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工程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施工重点监视区域,例如:地基基础阶段的监控(深基坑支护、基槽开挖等),大型模板、脚手架、大型起重机械安装、拆除,大型设备及构件起吊等。

3.2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各基建单位参建人员采用统一的门禁方式进出施工现场,采用屏显实时显示不同工地当前施工现场总人数、各个工种人数以及当前刷卡人员的姓名、职位及进出的类型等详细信息。通过建立人员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了解各工程建设点的施工人员数量及资质情况,能够掌握工程现场所配备人员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的第一手数据,做到对施工进度的运筹帷幄。同时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根据信息库资料建立专业监理互查人员库,实现江苏区域监理的互查机制,防止同一工地安全监督疲劳。

3.3构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控平台

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模板工程、起吊及脚手架等分项分部工程危险源点多、线长、面广,单靠人力巡检排查,工作效率低,而且难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应建立管控平台,实现智慧管控。以建立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为例:系统建立后可实现塔吊及起重机实时监测,其中塔吊监测包括防碰撞计算、起重量限制、力矩限制、高度限制、变幅限制、角度限制、风速报警、主轨道防倾斜、实时显示与声光报警等;升降机监测包括运行状态监控、人脸识别功能、主轨道防倾斜、数据管理功能,可有效地对塔吊、起重机及其他设备在安装、运行、拆卸等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实时监测,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对塔吊、起重机使用过程和行为的及时监管,切实防范、管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此外,它还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对无证上岗人员进行预警。

3.4建立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

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对建筑工地环境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应力应变,地基监测,基坑支护等数据的监测。传统的监测手段主要是人工现场监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低,不能集中管理,尤其在恶劣的环境下人员工作效率低,监测效果差。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是在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监测仪器对关键部位各项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并在监测值接近控制值时发出报警,用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可用于检查施工过程是否合理。

系统将各类监测点的信息汇集到统一的监控平台,实现各个监测点的信息共享,实现对整个用户单位管辖范围内所有建筑工地统一管理。

通过这些智慧化手段的组合运用,可促使江苏公司更好地对现场进行安全质量监管,更好地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促进项目公司自我监管水平提升,实时掌握工地现场信息,实现工地“智慧化”、安全“精细化”的全息化安全管理。

四、结束语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安装各类传感装置,构建智能监控和防范体系,将科技技术力量与安全监管制度紧密集合,能有效弥补传统方法、人员少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同时,为基建安全监督管理引入新理念,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真正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使安全管理模式逐步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篇2

引言

本文以广州某一期工程为例。该项目是广州市第一个全信息化施工的智慧工地项目,目前智慧工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而监理人员对智慧云平台的使用也逐渐熟练并掌握。本子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智慧云平台提升监理工作成效。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一期工程用地面积为33.15万m2,总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0.3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9.67万m2。本工程有地上1~18层(建筑高度78.2m),地下均为1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师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单身宿舍、后勤及辅助用房、科研研究用房、市政配套设施(水泵房)以及道路广场、绿化、综合管廊、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该项目运用多种高精尖技术手段,打造成为智慧工地,监理部将应用这些技术手段、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为提高监理管控质量进行研究。

2智慧云平台系统

本项目利用智慧云平台系统,实现人、材、机、法、环五大工程管理要素,真正达到智能化管理要求。

2.1全景监控系统

通过智慧云平台进行全方位布点,对建筑工地各出入口、加工场、在施建筑、办公生活区、通道、仓库、停车场、围墙等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进行全景监控,通过对现场的多方位实时监控、历史回放、远程访问,足不出户,轻松解决施工场地人多不易管理的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进度得到了保障。

2.2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质量安全管理具体包括现场巡查记录,整改通知,整改处理以及复核确认等。通过统计分析,对各类质量问题按项目、工序、分包单位以及问题类别进行跟踪分析。现场监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后可直接通过智慧云平台手机端操作,发起问题整改通知,再由施工单位责任人进行整改,最后由监理人员进行验收闭合该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流程。任何人员可以在网页端查看该问题并可打印整改通知单。云平台还可以通过连接可移动式摄像头,安装至现场需监理旁站的部位。监理人员可通过观看云平台监控系统进行多部位、全方面的旁站管理。有效地减轻监理人员旁站压力,降低旁站工作量,更可以减少项目公司对旁站人员投入成本。

2.3进度管理系统

通过监控实时记录每天施工进度,与实际模型进度进行虚拟对比,并自动形成进度周报。对施工关键节点预警,并对施工即将进行和即将完成的节点进行提醒。将工期与工程实物、资源配置等统一起来,为安排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实现高效工程活动。

2.4工程资料管理系统

通过将图档资料电子化并预先录入,实现资料共享,监理人员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轻松查看图纸、BIM模型、传阅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

2.5物料管理系统

追踪物料进场、堆放、送检、使用状态,实时汇总主要材料当月的收料情况和发料情况。通过材料进场称重系统和后期将会加入软件的材料计数系统,避免因误报、虚报导致材料成本虚高的现象。

2.6绿色施工管理系统

通过感应器对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PM10、风力、风向、噪音、污水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实时同步上云平台。按照各环境要素超标要进行报警。统计空气质量、噪音、污水排放月度、年度达标情况。对工地总用水量、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测,统计每月用水、用电量。根据监测数据超限值预警。

3智慧云平台监理应用

3.1利用智慧云平台实现公司的四控三管一协调工作

3.1.1质量控制应用云平台进行可视化质量管理、销项清单管理,使工程质量信息能够快速传达至各级工程管理人员。记录各个工序验收情况,能高效的反馈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实行过程可追溯管理。通过质量问题归类统计,使得现场质量管理有明确的方向性。

3.1.2进度控制通过工作计划及进度输入、多方共享,随时随地查看,便于统一工作目标和协同工作,减少层层汇报、提升工作效率,并且直观反映各工区进度滞后情况,以便现场有争对性的开展进度管理工作,提高进度管理工作成效,避免了繁琐的进度分析工作。

3.1.3投资控制通过云平台辅助造价管理,变更事项及证明材料及时整理记录,便于工程结算推进。

3.1.4变更控制通过云平台登记变更事项,与图纸电子化进行核对,方便监理人员实时掌握图纸变更事宜,加强现场联动。

3.1.5合同管理通过云平台登记各参建单位合同台账,协助业主掌控总包、分包、第三方服务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3.1.6安全管理通过将特种作业人员证件信息、起重设备检测维护信息录入云平台,加强人员和设备管理,证件到期或者检测失效前提前预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避免遗漏或者繁琐的对比工作。

3.1.7文档管理通过云平台资源存储,进一步落实无纸化办公,并且在现场随时可以查阅规范、图纸、方案,支持现场高标准管理工作。

3.1.8组织协调通过云平台各参数核对出现的预警项,及时组织总承包单位进行销项管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事项及时向业主单位汇报并协同解决。真正地提高监理组织协调管理效率。

3.2利用智慧云平台实现公司工程项目管理

本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知识化管理、成效化管理四个方面为主。本项目在该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被公司评为“工程管理窗口项目”。

4智慧云平台项目管理应用改进方向

4.1现场信号微弱,数据传输影响云平台使用效率

现国家大力发展5G,相信将来云平台与5G物联网相结合,必然会大大提高工地云平台使用效率,加强智能化工地管理成效。

4.2现场动态较大,需要较多技术人才进行云平台实时更新,增加日常工作量

各参建单位应投入人员组建一个云平台管理小组,专门进行日常运维工作。同时公司应招聘相关技术人才对云平台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4.3人员管理思想守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篇3

1引言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劳动力、材料存在严重浪费,在劳务、安全、绿色、质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将各种高科技管理手段进行整合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形成智慧工地系统,从而达到加强劳务管理、减少劳务纠纷、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遏制事故发生、实现绿色施工、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2工程概况及管理的重难点

富士康科技小镇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建筑面积约1.78×105m2,由1栋综合楼和9栋高层住宅楼及相连的2层地下车库组成。该工程属于群体建筑,项目工期紧,各栋主体同时施工,交叉作业多,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现场施工班组队伍分工复杂,施工工人较多,高峰期施工工人超过700人。施工工人主要为农民工,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且流动性大,安全生产若不能全面把控,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智慧工地系统的组成和实施

该项目建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主要由劳务管理、安全管理、绿色施工、BIM建造及远程监控5大主要系统组成。

3.1劳务管理系统

项目部严格推行劳务实名制管理,首先为新进班组各劳务人员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个人档案信息与当地派出所实现互联互通,防止不法分子混入工地,给工地现场和工地周边治安造成不良影响。采用员工实名制通道、闸机、人脸识别等硬件与管理软件相结合的技术,实时、准确地收集进出工地现场和职工生活区人员信息,进行劳务实名制管理。该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PC端、场区大屏幕实时反映工地当前用工状态,按照各劳务队伍和不同工种的实际用工数据统计,为项目部提供劳动力生产要素用工分析。另外,还能对项目所有作业人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自项目开工至今,项目总进出场人数、各专业部位用工数量、地域分布和少数民族情况等,为项目管理层提供劳动力数据参考。项目部落实现场安保制度,实现现场全封闭管理,工人通过人脸识别进出施工现场。人事部对三级教育合格班组人员扫描身份证,录入人脸数据,对退场班组、人员在系统办理退场手续。在工人信息登记时,对特殊工种进行附件挂接、信息维护[1]。

3.2安全管理系统

施工现场建有VR安全教育体验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提供一个沉浸式的仿真环境。通过BIM+VR的结合,实现施工现场的仿真模拟,工人通过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对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进行模拟。基于VR的安全教育具有场景多元化、真实感强烈,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安全教育的不足。该项目共安装有6台(QTZ80)塔吊,通过在塔吊上安装吊重传感器、回转传感器、幅度传感器、高度传感器、倾角监测器、多塔防撞监测器等,获取塔吊的作业全过程数据,并将塔吊作业数据传输至系统平台上。管理人员通过点击塔吊模型,就能看到该塔吊的实时数据,也能查询历史数据。根据不同塔吊进行参数设置,形成预警机制,塔吊运行时数据超标将触发报警。该项目共安装有9台(SC200/200G)人货梯,通过在人货梯操作台旁安装人脸识别装置,提前录入合格操作人员信息,验证通过后便可操作人货梯,有效避免了操作人员非持证上岗及其他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通过安装各种检测模块,如超载检测、上下限位检测、防坠检测、防冲顶检测等装置,同时结合无线通信模块,便可实现将人货梯运行全过程数据传输并保留至系统平台。通过在楼层内侧安装无线楼层呼叫器,有效解决楼上人员呼梯不应的问题。

3.3绿色施工

项目部根据施工平面图建立全封闭装配式冲孔围挡,高2.5m,围挡上面安装喷淋系统,每隔1.5m安装一个雾化喷头,塔吊上也安装喷淋系统。工地4个面各装有一台雾炮机。在现场特定位置放置扬尘和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并且把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系统平台,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超标的项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现场的扬尘数据超标时会通过电磁阀自动触发喷淋、雾炮设备进行喷淋、喷雾降尘。待扬尘监测数据降低至预设范围后,系统会通过电磁阀自动关停相应降尘设备。

3.4BIM建造管理系统BIM建造管理平台是通过BIM技术,将项目在整个施工周期内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管控和资源统筹集成,通过三维展示,为工程施工提供可视化、协调性、优化性等信息模型,使该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施工一体化和各专业相互协同施工,从而达到工序衔接合理、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此外,BIM建造平台可实现在线预览,联合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关键数据,通过BIM展示进度、工艺、工法,将BIM技术应用的关键成果集中呈现,为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本项目采用SSGF工法,主体采用铝合金模板施工。在设计图纸下发后,根据设计图纸对铝合金模板进行施工优化,包括门垛、门窗企口、飘窗、下挂梁板、构造柱、滴水槽、水电压槽等一次成型。对该工程建筑物各专业分别进行建模,把预留孔洞在三维模型中显示,直观地显示出各个位置的预留孔洞口,防止遗漏,建造时及时提醒现场人员做好洞口防护,消除安全隐患。在结构、建筑、水电、设备模型都创建完成后进行合模,分析出各碰撞点,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设计图纸优化修改,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按优化后的图纸进行现场作业施工。有效解决了管线碰撞问题,减少因图纸问题造成返工,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节约工程工期[2]。

3.5远程监控系统

为加强该项目日常施工管理,项目部建立了建筑工地远程监控系统,安装视频远程监控高清摄像头,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和PC端实时监管,知道每一个工作面有多少个工人,是否满足施工需求;知道工人到底在干什么,是否违规操作和违反工艺流程。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做到透明施工。对突况及时上报、应对、沟通、协调、解决,既减少事故的发生,又加强了建设项目在公司及项目内部调控监管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4

计算机专业出身,又取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的陈宗年,并没有给记者讲解太多的技术术语,尽管他的智慧城市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技术氛围浓厚的物联网上。但他直接把智慧城市定义在决策者对城市社会经济的有效管理上。

他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是为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环保、生产安全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抓手。如果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没有这个高度,智慧城市的推进将会受到影响,将失去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

物联网上的智慧城市

陈宗年并没有掩盖自己对物联网的痴迷,他把五十二所所有核心业务都构建在物联网上。五十二所是以信息存储和处理为核心业务的国家一类研究所。在物联网的感知、传输、信息处理、应用等四大技术领域,五十二所选取了感知和信息处理作为主要突破点。在感知领域,关注传感器,主要产品包括视频传感器、超高频RFID,并与传感网一起构成了基于可视的全面感知经络系统。在信息处理领域,涉足信息存储和处理,比如各类存储设备和软件、图像智能分析和人脸识别技术等。

五十二所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主要分布在杭州、湖州、衢州等浙江省内。以五十二所为主导打造的智慧生产安全监督(下称智慧安监)系统很有特色。

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杭州的智慧安监已在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电梯物联网的安监系统主要解决电梯基本状态的实时监测,电梯现场数据直接对接当地技术监督局、电梯维护厂商,一旦电梯出现异常问题,技术监督局和维保单位会及时获得信息,并马上来处理。其实,电梯故障是老百姓经常碰到的问题,杭州一位市长就曾经被关在电梯里。目前杭州市已经有上千部电梯安装了这个系统,正在逐步推广。

第二个应用是散装水泥搅拌车,它属于工程车的一种,由于这种车经常造成交通事故,社会上反响强烈,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五十二所建立了一套工程车的安全物联网系统,有效预防了超速和超载问题。杭州市建委下设有专门的工程车监管办公室,通过物联网安监系统可以及时获知工程车是否存在超速超载的问题。

对于超速问题,由于工程车上安装了GPS系统,一旦超速,司机马上就会接到超速警告,同时交警、城建部门和施工单位等都会知道;一旦超载,安监系统会通过一种感知的方式通知监管部门,超载了的水泥车是不能开出去的,即使施工单位现场人员私自把车放出去,交警、城建等也都会及时知道。

以前杭州市每年因工程车超速超载问题会伤亡不少人,装上这个系统之后抑制了超载超速,事故发生率大大下降。这套安监系统第一期就安装了900多辆车,将来还会考虑搞一套监控驾驶员驾驶状态的系统,司机打瞌睡也会报警。如果解决了超速、超载以及驾驶员疲劳驾驶等问题,交通事故发生率将会大大减少。

安监系统的第三个试点是针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问题,建筑工地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塔吊不合规、违规操作以及所造成的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现在全国有70万个塔吊,全世界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塔吊都在中国,所以对塔吊的安全管理、监测非常重要。杭州市有7000多个工地,以往建委监管都是靠人,一个人看一个工地,根本管不过来,用了这套系统后用不了几个人,大大降低了事故率,提升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是治国理政的好平台,但陈宗年认为,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联网就是治国理政的好工具。

不要操之过急

智慧城市建设应把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并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发展智慧城市产业,但是从产业链讲,每个城市都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杭州既拥有成为智慧城市的强烈意愿,又具备培育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杭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十分发达,华三通信等在网络传输上很有建树,数据处理方面有五十二所,数据服务上有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等。此外,还有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提供各类人才。

不过,陈宗年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会与体制方面产生一些不适应,这个体制既包括了经济体制,也包括了社会管理体制,甚至包括政治体制,但信息化是个工具,是用来支撑这些改革的。所以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管理问题。

许多地方搞了所谓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都是技术专家在搞,但不懂城市管理。只有即懂智慧城市技术又懂城市管理的人才有可能搞好局部的顶层设计。“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同志最近写了一本学术著作——《智慧城市建设实务研究》。毛省长长期在县级市和地级市担任市长,拥有丰富的城市管理经验,同时又对信息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部署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该书提供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见解,建议大家阅读。

陈宗年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从技术角度来讲,不要操之过急。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效率目前还不是十分完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篇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高架桥,城市道路体系由平面扩张为立体,由横向扩张为纵向的扩张[1]。工程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人员层次和流动复杂、露天的立体交叉部分多等特点,造成施工中危险性大、预防难度大。住建部的《2016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显示,2016年共发生27起较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2]。因此,要有必要建立高架桥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配备和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1安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高架桥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主要按照国家的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和项目安全管理指南,充分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本项目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3]。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实施分为四步的循环,如图1所示。首先,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考察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及时发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汇总制度落实中的各种状况对其进行评价,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高架桥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从制定、颁布和执行、考察、评价四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细则,针对高架桥体施工的具体情况不断总结,对项目管理制度实施运行的主要过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而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秩序,有利于高架桥工程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普及和传承。

2人员配备的标准化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安全管理的不同岗位要求配备拥有相对应知识、能力、技术和沟通素质的人员,使人员的安全素质与岗位相适应,为项目管理机构培养具有强烈安全意识的组织团队。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各级单位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部门,按照图2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标准配置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公司管理制度,满足学历、职称、现场施工经验年限且具有安全管理资格证书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各级安全部全面负责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培训、会议及考核等工作,组织(配合上级)安全事故的分析、调查和处理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化的主要包括,标准化管理人员配备和组织系统化的标准化安全管理培训。由安全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系统制订标准化管理的培训教材,使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并结合国家建设管理培训班,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组织的应知应会培训班,分层组织标准化管理的系统培训,尤其要对新上岗人员进行标准化管理内容的培训考试,做到教方法、教内容、人人考核,持证上岗。

3现场管理的标准化

每个高架桥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都是最大的难题,对工地的监管还是靠安全管理人员去现场进行巡查、抽查,有必要对施工现场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现场管理标准化主要是规范建设安全管理、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将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检查内容和手段方法等转换为工作标准。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工地建设、生产队安全管理、工装设备、工地实验室、现场技术资料等各个方面,并制定具体的现场管理标准措施,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以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第五、六标预制梁场为例,开工初期,预制梁场对营区、办公区、钢加厂、“六牌二图”等临建工程提出统一要求,注重封闭施工,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安全自查镜、安装实名制安全帽智能桥式摆闸门禁系统和安全语音提示系统,有效避免了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帽现象的发生;加工区的材料摆放分类、分堆码放整齐,材料标识清楚,使用数控弯曲机、数控钢筋调直和切断机,较好的防范了相应风险和落实了本质安全;在现场用电方面真正落实了“三相五线制”,严格按照“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标准设置了配电设施;在安全防护方面注重细节,在现场加工区采用护栏,将施工区和通道进行了隔离;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安全文明标牌更是随处可见、提示和警示非常到位;在环境保护方面,率先引进了扬尘和噪音指数自动监测设备,对扬尘和噪音指数进行了实时监控。

4结束语

高架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体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其不仅需要施工人员对于公章制度的遵守,同样需要管理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管理。对于我国的高架桥工程建设项目的标准化安全管理,应从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角度构建了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王长宇.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篇6

【正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三五”期间,宝安区创新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力克服量大面广、形势复杂的监管难题,全区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提前完成十三五的既定目标,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为“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全面建成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下一阶段,是宝安区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担当“三项重大使命”的关键时期,区安委办高度关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以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提前谋划,为宝安的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压实责任

着力推动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宝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2021年,宝安区进一步完善安委会、消安委会、交安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建立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专业安全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坚持全面依法行政,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并出台《宝安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管理职责规定》和《宝安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厘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边界。

同时,严格落实约谈、警示制度,贯彻落实《宝安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约谈事故多发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切实落实建立警示制度,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召开事故警示会。深入解读全国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警示教育学习,提升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加强引导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8年2月,宝安先试先行,制定了《宝安区安委会关于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业园区、出租屋、住宅小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零星工程、再生资源回收、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等8大方面33类主体责任。以负面清单形式提出228条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应当遵守的安全生产“红线”。

今年,宝安出台《宝安区深入推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工作意见》,明年,区安委办将组织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全面推动辖区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自查自改工作,建立起企业自查自改工作机制。同时,对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的,建立企业惩罚性惩戒机制。推动黑名单管理、一事双罚等制度落地。

整治“顽疾”

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2021年,区安委办将全面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全区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地图,梳理出安全生产的“顽瘴痼疾”,并分类分级提出管控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危化品行业专项整治,强化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易燃金属等重点企业隐患整治。二是强化交通综合整治,每周开展两次针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精准查处行动,强化重点时段、事故多发路段执法力度。三是抓好施工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施工工地和小散工程的安全监管,针对高支模、脚手架等重点部位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继续推进落实零星作业与小散工程“预动工、先备案”制度,并加强辖区施工作业的巡查检查。四是持续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组织各街道督促企业按照9项23条标准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五是推广“居家安全检查日”工作机制,坚持消防安全“早巡、午巡、夜巡”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机制,突出对城中村、老旧小区、“三小”场所、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等重点区域巡查管控力度。六是深入开展特种设备、燃气、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柔性执法

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区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完善、创新安全生产执法方式,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执法理念,实行分级管理、柔性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推动涉企执法规范性建设,用程序、制度、机制、纪律来规范执法工作,使执法监察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进一步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力度,继续加强对辖区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处理力度,严格按照“五个不放过”原则处理,增强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权威性。推进信用监管,通过黑名单纳管情况、联合惩戒等信息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并利用“宝i企”等渠道推广信用修复工作,推动社会信用建设。

“智慧”建设

打造安全监管新防线

为推动全区安全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宝安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引领和赋能作用,规划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重点项目。

其中,智慧住建三期项目在智慧住建二期项目基础上,新建消防管理、建废处置、搅拌站监管、智慧政策性住房小区管理、房地产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等业务模块;宝安区智慧森林防火系统项目、智慧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及指挥调度系统项目、5G+AI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示范项目、应急通信网络及装备建设项目四个项目拟在2021年完成建设工作。

不仅如此,区应急管理局持续推动区级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全市应急管理“一库三中心”体系建设,打通上下数据不兼容的壁垒,在全区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设,统一规范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数据标准和运行管理维护要求。统筹考虑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建设统一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全区集约化、一体化工作格局。

强化基层

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宝安深化街道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基层应急管理一体化治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推动人员力量、服务重心和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打造专业化、综合型基层应急管理队伍。

宝安实施巡查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突出对基层人员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播、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健全综合性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整合基层安全生产、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森林护林员、三防责任人等队伍资源,建立“一岗多能”的安全风险网格员队伍,构建综合巡查、综合执法、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城市管理等“多网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带动作用,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多措并举

科学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在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方面,宝安区出台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推进补充配备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装备工作,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社会应急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全区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技术装备,提升森林防灭火和人员搜救能力。推进“17+2+1”消防队站建设,完成除中心区特勤消防站外16座消防站的建设任务,建成深圳机场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并配备人员和车辆装备投入执勤。深化“区域中心站+小型消防站”5分钟执勤模式,完善城市消防站与周边政府专职消防队、小型消防站联勤联动,统一训练、管理、调度、指挥,增强区域联合作战能力。

全面增强民众安全意识

篇7

1.BIM应用需求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BIM应用需满足:施工部署及施工工艺事先虚拟建造,为项目科学、高效组织实施提供保障;利用BIM+智慧工地系统数字化管控,实现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通过模型建立以发现图纸遗漏、矛盾或错误,通过碰撞检查找出具体问题后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等。2.BIM应用流程引进BIM+智慧建造关键技术,通过将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构建水利枢纽工程智慧建造关键技术,加强施工过程中对进度、质量、安全、环境等要素全方位实时监控,着力打造水利工程建设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模式。

二、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1.设计阶段模型建立根据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BIM标准体系搭建水工结构、金结、建筑、MEP、幕墙各专业基础模型,并由BIM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分析,核对模型准确性、完整性等。2.施工过程部署(1)虚拟仿真。前期BIM策划先行。项目部入场之初,通过BIM规划,高效利用场地,建设标准化园林式工地。(2)临建布置。通过虚拟布置确定场区内加工厂等临时设施,合理布置临建系统装置,响应绿色节能施工要求。(3)大型机械管理。通过建筑模型与场地位置关系,方便确定塔吊等大型机械的布置方案,检查群塔高度关系与碰撞情况,对现场布置有更直观的把控。3.图纸会审及优化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利用BIM技术三维可视化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前将图纸存在的问题向设计单位反馈,及时优化调整施工图,有效缩短设计变更时间,加快施工实施进度。4.沉浸式可视化技术交底为解决常规平面化施工技术交底不够直观、被交底人对交底内容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利用BIM模型的直观特点,进行沉浸式可视化施工技术交底,以提高交底内容直观性和精确度,提升施工技术交底效果。5.基于BIM施工模拟优化应用BIM模型深度优化模板设计,指导施工生产,提高成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在施工中提前运用BIM技术对工程实体进行精准建模,并虚拟施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安排,如对基础和防渗三轴水泥搅拌桩进行三维精细化桩位放样,模拟现场施工,用于指导现场实施以消除空间误差。6.碰撞检测利用BIM建模技术,预先对设计图中的机电管线进行三维立体排布,消除位置矛盾或不合理布置方式等,优化设计使其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在虚拟建筑物内部漫游,了解各个构件信息、设备位置关系、空间关系、施工顺序等,提高施工人员对图纸的理解。7.工程实体准确算量BIM模型建立后,可根据模型参数准确快速计算及统计工程量,提升工程计量的准确度与工作效率。与传统的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的方式,在异形构件工程量计量中尤为突出。8.安全配置模型对施工用外排脚手架配置安全模型,明确步距、立杆间距、剪刀撑配置等关键参数并进行脚手架稳定性验算。9.模型安全分析交底运用专业软件对施工模型涉及的如“四口五临边”等较大危险源进行分析和测评,生成分析及测评报告并利用建模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提高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10.传统施工工艺优化本工程利用BIM+3D打印技术,指导泵站流道异形钢模板设计、加工及安装,并利用三维模型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该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常规木模施工可能带来的流道断面结构尺寸精度不够、流道表面平整度差、现场配模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等不利影响。

三、BIM管理应用

1.BIM+智慧建造管理平台本项目自开工之初就搭建了BIM云端管理平台,通过分配项目管理人员权限,以终端BIM模型等信息共享互通为核心,实现施工进度实时可视化管理、质量安全管控信息云平台同步、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等信息云端实时共享查询等,改变以往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使数字化管理深入项目常态化管理。2.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构件库项目部BIM工程师前期与软件研发人员进行了深入对接,在平台使用及管理过程中根据水利工程特点不断对平台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与功能细化提升,并基于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专用构件库,使之初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在项目部及公司的推动和支持下,现已根据本工程应用情况推出了BIM5D水利专版。3.生产进度精细化管理基于平台可实现进度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读取进度信息,与BIM模型建立关联实现进度信息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人员可详细看到施工任务完成情况、延期情况、延期原因、任务负责人等信息,而实现施工进度动态控制。4.质量管理可追溯性使用BIM5D平台质量问题追踪及处理功能,现场管理人员利用智能化终端设备(手机等)将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予以记录并在BIM模型中相应位置予以标注后反馈到平台云端,相应责任人能够第一时间收到问题信息并及时处理问题。5.安全管控应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机客户端等智能终端设备将现场安全问题予以记录并在BIM模型中予以标注位置、问题级别、责任区域等信息,并反馈到平台云端从而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责任人,使其能够及时处理问题。6.VR沉浸式虚拟安全教育依托BIM+智慧工地云管理平台,引进BIM-VR安全体验系统,通过结合项目BIM模型设置虚拟危险源并模拟事故发生过程,让体验者走进较为真实的虚拟现实场景中,并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切身体验使其得到更直观、深刻的安全风险防范教育,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7.劳务实名制管理结合BIM技术、可穿戴智能安全帽、人员进出口闸道机和GIS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劳务实名制系统,可以实时统计工人的出工情况,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定位,进行实时管控和科学调配。劳务实名制系统还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施工现场各工种、各承包队伍工人的年龄分布等信息,便于进行社会化数据分析管理。8.建筑物位移沉降观测BIM模型建立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沉降位移观测点,导入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并设置报警值,定期生成监测曲线及监测管理报告,有利于掌握建筑物位移情况,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提醒,保证工程建设安全。9.高支模支架安全监测通过高支模监测系统,实现对高大模板立杆轴力、立杆倾斜、模板沉降、立杆位移受力状态的实时远程监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0.塔吊监控引进塔吊监控系统,主要包括风速超限报警、防倾斜报警、禁行区域设置保护及预警、多塔吊的防碰撞预警、智能化制动控制、增加塔吊黑匣子等多种功能实现。11.环境监测系统本项目在施工现场专门设置有环境检测仪,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噪音音量,同时项目平台用图表方式直观展示环境监测状况,并且对历史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参考文献:

[1]朱洪波,等.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篇8

在此过程中,宝山区荣获2011年“中国城市信息化管理创新奖”,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应用、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单位,上海市首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践区。在“十二五”期末,“智慧宝山”将成为这座现代化滨江新区的重要标志。

智能精细的城市管理

智慧城市之变,新技术的应用将是灵魂。在硬件基础日臻完善之后,信息和智能技术能否广泛应用,能否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服务于城市的管理,将成为检验一座城市是否智慧的关键。

环保监管24小时“在线”。环境保护是宝山区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技术监管是环境保护的有力“武器”。目前,宝山区建立了120多个水质、烟气、噪声、空气质量监测点,川路、长江路、月浦路等重点区域装上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不眠不休的“机器人”24小时实时监控之下,类似夜间偷排得“小聪明”已经越来越行不通――只要现场监测探头的采样数据超标,环保执法人员的手机马上就会收到短信提示,启动现场执法。

水闸实现智能监控。上海依水而生,宝山滨江临水。近年来,宝山区水务信息化加速推进,建立水闸自动监控、实现远程视频会议……水务管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现在,通过水位闸位自动监测和视频监控,宝山区监控中心可随时观察各个水闸的关键部位是否正常运行;遇到水位异常、设备故障,系统都会自动报警;利用激光对射原理,荻泾水闸外闸首船只超高可及时报警……方便的是,系统利用标准化数据库结构,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管理;在区监控中心,就能对闸门启闭、通航灯开关等进行“遥控”操作。

“智慧城管”创新城市管理。市民一个电话,政府及时响应,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已成为主动及时服务市民的基本平台,是科学评判城市管理成效的基本支撑。目前,宝山区已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返馈、案件核查、案件结案七个环节,城市管理部件676316个,万米网格1662个,责任网格62个。源头信息采集量、案件立案数、案件派遣数保持在日均310件左右,结案率100%,及时率99.48%。

“智慧工地”实时监管。宝山区探索运用“制度+信息化”的方法,构建“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智慧工地”。在完善监管联动机制、组建工程监管队伍、出台配套监管制度的基础上,“智慧工地”信息系统发挥重要作用。该系统由项目信息查询、在建工程监管、应急处置、视频实时监控、竣工验收并联服务、诚信管理、用工管理等7个分系统组成。目前,全区200多个工程建设项目和300多个工地纳入系统,涉及在建和改扩建的房屋建筑、市政道路、住房修缮、园林绿化、水利水务等工程。同时,系统还可对全区重点工程项目、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危险源项目以及保障房等重点建设项目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区内各类建设工程的动态管理,方便监管部门及时、全面掌握全区建设工程项目数量、工地分布、人员构成、工程进展等信息。

图像监控架起城市“天网”。宝山区公安分局在主要路口、人员密集场所、案件易发多发区域安装了2250只视频监控探头和28套高清图像采集系统,时刻捕捉着交通、治安等各类警情,对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打造平安宝山起到了巨大作用。图像监控信息传到区公安分局后台,系统还可抽取“关键词”进行组合分析,及时发现可疑情况。在城市网格化管理方面,信息系统为快速响应、联动处置提供了平台。

惠及全民的社会服务网络

智慧医疗惠及民生。宝山区是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试点区,2011年实现与市级健康信息网互联互通及临床信息共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达到124万份,动态管理率达99.05%。每位市民的健康档案在各医院间实现共享,医生只要点点鼠标,就对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等一目了然,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迅速选择最佳医疗方案。到2012年底,全区健康档案将应建尽建,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就医流程不断优化,医生“工作站”临床信息化实现全覆盖,门诊电子病历实现电子打印。

实现药品在线监管。“药品在线实时监控系统”为宝山市民的用药安全再添一道“防火墙”。全区各药店、药品批发企业与监管部门实现“联网”,药品从进入宝山到销售完成,监管部门的电脑终端会同步建立“动态档案”。不用打电话,更不用挨家挨户上门,区药品监管部门对全区近250家药店、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经营管理情况一目了然;药店新购药品入库,系统会就批号、标识等进行比对,识别疑似假劣药品并实时报警;药品一旦过期,系统就会自动提示下架处理,并列入销售“黑名单”;驻店药师每天必须通过指纹认证“签到”,处方药没有他们的指纹认证无法销售;储存的温湿度是否达标,只要温湿度记录出现异常,监管部门马上就可组织检查,确保药品质量。

为此,宝山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切身感受到,依托信息化的药品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在药品管理特别是在特殊时期,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全面提升了药品监督保障的应急、应对能力。比如,原来紧急查控某个药品,由于对“家底”不了解,集中人力、财力耗时也要2天,现在通过系统只要1个人仅仅5分钟全部解决,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慧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宝山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通过“网络阅卷”方式,450名教师在两天内处理近4万份考卷――以往起码需要近千名老师花费三天时间。现在,建立了面向区域所有师生、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门户网站,不断扩大网站影响力,提供网上信息、会议通知、信息公开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教学研究指导活动中,教育网络视频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构建教学资源库,部署10个学科资源分中心,积累了2090个课例,教学信息共享发挥倍增效应;网络实验室实现远程实验进程控制与数据采集,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践平台;形成名师课堂网络数据库,学生利用社区、学校和家庭的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视听全区最好教师的课,目前已有近2000节名师课堂实录,实现了23.5万节课时的网上学习。

信息化加速城乡一体化

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化是有效手段,对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新农合实时结算。2011年,宝山5万多农民就医迎来了新变化。以前,传统的合作医疗结算模式是事后报销,先由农民全额垫支医药费用,再到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排队申请报销,这既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给病人带来了不便,特别是老年病人。2011年利用信息系统发生实时结算125631人次,不再需要病人另外报销;以前,宝山区村卫生室发生新农合门急诊病人垫付补偿资金740.18万元,占总基金补偿的100%。2011年实行实时结算模式后,病人垫付的补偿资金仅为8.18万元,占总基金补偿的1.1%,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农民一点通”。在农村,宝山为58个涉农行政村安装“农民一点通”,建立了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和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农民一点通视频系统进行村级远程培训,与科技入户专家和指导员队伍相衔接,加强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农民可通过触摸屏上网,随时获取市场信息;“农民一点通”同时还是“涉农资金监管平台”,从水稻种植补贴到农机具购置补贴等13项惠农补贴政策、补贴标准和补贴结果全都在上面公开。目前,还开通了三农服务热线,直接为农民提供强农惠农政策、农村集体“三资”政策、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内容。

智慧社区管理。埋头各类文书抄报,一度是众多居委干部最大的烦恼。居委会日常工作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完成各种工作记录、会议活动记录、人群信息汇总、统计报表填报等等。据统计,一个居委会每年约要完成26个条线部门布置的81本工作记录(台账),包括736项指标,内容达3000多页。在手写台账之余,近年不少相关条线部门相继开发出独立的信息系统,需要居委干部用网络形式完成数据填报。不少居委干部反映,每逢各类会议、考评,不仅纸质台账任务并未减少,还要一个个地输入电子数据,双重负担无异于雪上加霜。

2011年,宝山区电子台账系统通过数据整合,把居委会台账中的各类指标减少到155项,全年需打印备查的页数缩减至324页。该系统依托区政府办公业务网,同时实现居委会在线记录、委办局及街镇实时指导交流、信息展示等功能,并将居委会日常工作平台、街镇委办局对居委会考核平台及交流互动平台统一整合,从而避免了居委会“多头登记”、“反复上报”等情况。

两化深度融合力促企业转型

作为上海市首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实践区之一,宝山区聚焦重点、探索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实施路径,典型引导、建立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上海东方泵业(集团)、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2家企业,被评为上海市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上海中国弹簧制造“运营管理和控制信息平台”、上海标五高强度紧固件供应链服务平台、华润雪花啤酒“能源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被评为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项目。通过全方位、全网络、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提高了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了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篇9

引言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缩,面临不断增长的建筑需求,高层建筑的建设不断增加。从高层建筑建造的角度来说,既需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还要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质量,同时达到安全文明施工以及绿色施工等要求,因此进行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1研究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创新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的现实意义

从高层建筑建造的角度来说,受到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建造速度和质量要求很高,传统施工技术,难以达到高效高品质建造标准,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带动着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创新。未来高层建筑建造实践中,对绿色施工和质量安全等的要求将会更高,深度分析此课题,明确技术创新的运用意义,促进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为现场施工作业提供更多保障很有必要。

2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现状

2.1案例概述

以某高层建筑工程为例,工程通过创新施工技术,获得系列技术突破,目前首个钻孔灌注桩基成桩施工已经取得成功。此桩深度达到132.5m,为目前长江漫滩构造裂隙岩溶复杂地质环境下超高层建筑国内最深钻孔灌注桩。现结合此工程实践,分析技术的创新,总结技术要点。

2.2技术的创新

此项目施工现场为复杂的岩溶地质环境,给技术的应用带来很大挑战和困难,为克服施工困难,项目团队利用BIM模拟技术3D画面剖析,对地质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为地质判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对于成孔困难,包括对裂隙岩溶区夹杂孤石(最高强度达110MPa)及卡钻滑钻难题,发明新型牙轮钻头,采用正循环及液压冲击反循环组合工艺创新技术平稳安全钻进。同时结合地质环境的影响,反复进行泥浆配比试验,确定比重和粘度等参数,保障超长桩孔规范标准成孔,有效保障了施工精度。除此之外,132.5m超长小直径钢筋笼下放施工作业,也实现技术工法的创新,取得一次下放成功的好成绩;进行超深高强度桩身混凝土浇筑创新技术工法,实现高质量浇筑作业。通过技术的多项创新,解决系列技术难题,保障复杂地质下桩基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2.3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工程建设实践中,技术的应用要点如下:①测量与护筒埋设。组织进行测量,进行桩点位的定位,做好复核检查,没有质量问题后,开展护筒作业。桩基础使用的护筒,依据设计的方案制作,控制好内径的大小,保证其达到施工作业的要求。组织开展护筒埋设作业,埋深和误差为控制指标。对于护筒中心和桩中心,做好偏差控制。②冲孔桩作业。整个作业期间,做好质量通病的防范。例如,通过控制冲进速度,防范斜孔的产生。作业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二次清孔。③钢筋笼的安装。遵循设计方案,进行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使用的钢筋笼材料,顶面利用钢筋调控。组织下放作业,要控制好速度,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精准定位,保证钢筋笼布置位置的合理性。使用横杆,借助其力量稳定吊筋,以免钢筋笼上浮。④灌注作业。采取连续灌注作业方法,必须做好质量与安全的控制。

3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创新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优化策略

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前,必须要做好施工准备,保障作业高效有序开展,减少进度或者质量问题的发生,保障工程的效益。从设计环节分析,借助现代化设计技术,比如BIM技术,围绕现场施工调查数据和以往的工程资料等,进行施工技术的设计和施工平面图纸设计等,经过碰撞检测分析、节能效果分析等,提出高品质施工技术方案,为后续作业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作业前,落实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交底,针对技术创新点和难点做好梳理,交代给施工作业人员,使其能够有效把控技术的要点,实现对建筑质量的有力控制。根据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应用所需,做好以下准备:①施工作业面。依托BIM软件功能,进行施工作业面布置设计,保障材料与机械设备等处于合理位置,减少对进度和质量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效益目标的实现。②材料与机械设备。结合作业工程量和要求,准备充足的材料与机械设备,做好事前检查与检验,把控工程施工的质量。③人员。组织作业人员进场,准备开展施工作业[1]。

3.2引入智慧工地技术与BIM技术

从行业发展前沿分析,高层建筑施工作业现场已经呈现新变化,例如智慧工地。结合现场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和要求,搭建各类管理系统,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现场人员、绿色施工以及安全生产等的管理。在进入工地现场时,经过门口的闸机系统,对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防范非作业人员的进入;利用安全帽系统,能够辅助安全管理,实现对人员的定位,提醒作业人员不进入危险区域,比如深基坑等;利用机械设备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等,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和安全操作监督,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利用BIM技术,能够为作业现场的施工面布置和施工组织等,通过三维施工模拟的方式加以指导,提高布置效率且保障作业的安全性。依托BIM软件平台,结合运用现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动态搜集和整理工程施工信息,同软件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动态化对比分析,能够为材料和进度以及造价等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的效益[2]。

3.3创新控制现场工艺技术

基于技术应用质控的目的,要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制度,保障现场工艺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质量,确保工程的效益目标实现。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利用智慧工地资源,比如VR展示区等,进行施工流程和要点的演示,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技术的核心点,以免由于工艺技术操作不当引发系列问题,严格把控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积极开展智慧工地的建设,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现场工艺技术应用管理,切实提高管控水平,创造更高的效益。例如,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和身份识别技术等,对设备运行实现有效控制,保障作业的规范性,进而保障相关工艺技术的应用效益,以免造成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3]。

3.4加大施工现场质控力度

从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技术运用管理的落实角度来说,要注重加大施工现场的质控力度,保障工艺技术的应用质量。组建现场管理小组,细化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运用管理任务,形成各个部门与人员参与的局面,严格落实管理工作。按照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和绿色施工技术标准等,围绕现场各个区域的生产情况,以施工技术运用为管控重点,着力把控材料和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等要素,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效益。对于重点工序,组织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督和检查,严格把关现场施工作业的质量与安全。对于发现的工程现场施工技术问题,联合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现场施工技术,保障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督促施工人员整改现场施工技术问题,以免留下隐患,影响后期运行的安全性。

3.5强化施工现场质量检验工作

篇10

一、质量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狠抓细部,创建过程精品

质量管理方面要始终注重“过程”和“细节”。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序繁杂,材料众多,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从工序上创建过程精品,狠抓细部,按照“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跟踪、达标验收、奖优罚劣”的管理思路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的目标,最终建成精品名牌工程。

b⑴根据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确定质量目标,进行目标量化分解,形成全员质量管理体系。

学习《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让全体员工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明确质量终身责任制的义务,使干好工程质量责任到人,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过程奖罚措施。

⑵加强技术指导工作,策划先行,使每道工序都要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交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

项目部技术质量组要根据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和项目管理策划纪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长要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操作技术交底,对一线施工班组工人要进行培训。对后期装饰阶段的分部、分项工程更要进行详细的策划,有的还要进行二次设计,使工程观感不但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力求美观,体现建筑艺术、塑造时代丰碑。

⑶把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关。

材料组要加强对材料性能的考察和材料分供方的调查评价,所有大宗材料都必须招标采购,材料供应商必须是本企业合格材料分供方,材料动力组和技术质量组对所采购的材料,要检查其外观、品质,检查厂家企业资质、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按规定做好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并对进场材料做好标识,防止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工程实体施工中。

⑷加强过程控制,实行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样板在达到要求情况下,再大面积展开施工。

严格检验批班组自检、专职质量员检、监理工程师检的“三检”制度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技术资料、保证资料等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同步形成,需强调的是检验批的划分一定要满足规范要求,资料上各责任人的签字一定要本人署名,要牢固树立“过程精品”的理念,把每道工序都要建成精品。

二、科学组织、统筹安排, 确保工程进度

工程进度是合同正常履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合理安排工期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形象、施工成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定要做到科学组织、统筹安排,确保工程进度。

⑴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根据工程施工合同工期要求,在熟悉工程施工特点和工程量的情况下,要进行技术准备、资金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和机械准备。选用的技术施工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并有利于工程进度的加快。项目上的资金一定要满足工程形象进度的要求。准确、及时的提供物资需求计划,材料组要保证材料的供应,不能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导致工程进度的耽误。要做好分阶段的劳动力需求计划,搞好劳务招标工作,充分考虑当地农忙和冬雨季的影响。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即能保证施工安全,又能促进工程进度。

⑵科学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加强计划的落实。

项目部要经过科学计算、开会论证等确定平行施工、依次施工、分段流水施工方案,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化网络图,确定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找准关键线路,在总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编制里程碑式进度计划,如出0标高、主体封顶、全面装饰阶段的进度计划。每个月都要编制月进度计划,每个周编制周进度计划,进度计划甚至要细化到每一天。每天都要召开进度落实碰头会,每个周都要在监理例会上落实周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如进度滞后,要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特别强调工程质量不能返工,质量返工也是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度计划关键在“落实”。

⑶加强沟通和协调,充分履行总包职能。

一项工程要按期完成,除总包单位自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督单位等的沟通和协调,尽量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如确需变更的,变更图纸要及时,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要及时进行验收,不能因验收而耽误工程进度。特别是建设单位在资金上要能按照合同要求和形象进度付款,一些工程除按照形象进度付款外,还要获得建设单位特别支持。对建设单位直接分包的队伍,要加强管理,充分履行总包职能,使其很好配合,满足总进度计划的要求。

三、以安全管理为龙头,规范现场管理

安全管理方面,项目部要确定 “以安全管理为龙头,规范现场管理”的管理思路,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⑴根据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明确每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从项目负责人到一名普通职工个个安全有责任,人人有指标,要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⑵根据工程的特点,编制详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结合项目实际进行重大危险源辩识,列出危险源清单,并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公示,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对深基坑支护、整体式提升架、高大模板及支撑架、临时用电等要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做到安全管理有的方矢。

⑶安全文明施工费做到专款专用,在安全投入方面毫不吝惜,在重点区域加强防范,安全“三宝”质量一定要过关,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统一的设计,达到标准化、工具化,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⑷要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配备足够的有充分管理经验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全员安全的培训、教育工作,从重要岗位人员的安全学习到全员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技术交底都要按部就班的进行。项目经理牵头组织全体职能人员要经常有规律的进行施工现场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安全员更是要时时处处讲安全、时时处处盯安全、时时处处改安全。在施工现场要张挂各种安全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标语,要形成人人知安全、个个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树立形象,建一流的文明工地

文明施工现场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发扬企业文化的阵地,项目部要通过加强文明工地建设,不断提高项目部的全面管理水平。

⑴文明工地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投入少、效果好、新颖多”的文明工地创建原则,把创新作为文明工地建设的灵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构建和谐的施工新环境。如现在推行的绿色环保型文明工地、小桥流水园林式文明工地、资源节约型文明工地等等。

⑵文明工地建设要进行详细的文明工地策划。

编写文明工地创建计划书,围绕文明工地创建五大内容,狠抓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文明工地创建工作,并且要引入CI形象设计战略。项目部要科学设计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严格将现场划分为办公生活区、生产区、加工区的“文明三区”,机械、材料、构件、临时设施、道路等严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布局要合理紧凑,避免二次倒运,要实现安全高效,井然有序。要设置本企业统一设计的围墙、大门,场地全部硬化,并进行绿化点缀,设置排水沟。所有人员要挂牌上岗,统一安全帽、统一服装,义务安全员佩带袖章,门卫严格来客登记,现场设置吸烟室。现场材料堆放整齐,仓库整洁有序,易燃易爆物品严格分开存放。各类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警示标识要齐全有效,醒目美观。

⑶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