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市场信息的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6 15:10:17

市场信息的特点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1

一、信息产品的市场特点

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和信息商品交易的特殊性,使得信息产品市场与其他产品市场相比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市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信息商品的实质是其包含的知识,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一种信息商品形式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划分,加之供求具有的个性,因此,信息商品与服务的交易范围很广,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在信息市场上,不仅接正规程序处理加工而得到的信息可以成为商品,就是未经专门加工而得到的,或只是由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依据某一事物所做出的特殊判断,或在从事别的 研究 活动时而得到的附带结果,都可以去找到特殊的需求者,从而可以被当作商品出售,这样便使供求关系变得很复杂。

2.市场形态的隐蔽性

在信息市场上作为商品的信息,其使用价值并不是直接的,而是要通过买方接受并 影响 经营思想,改变劳动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获得比以前更好的经营成果而间接地表现出来。对于卖方来讲,不可能立即找到购买者,因此,要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发出供给信息,信息商品的购买者只有在市场上通过广告和其他媒介渠道才能实现购买。信息产品生产出来并易手之后,其交换关系并来结束,有时需求方仍需要供方继续提供服务并支付费用;有时物质商品的交易只是表面现象,而实质往往是用户购买包含于该物品中的信息。由于信息商品交易的特殊性,有时需要用 法律 手段、行政手段和契约形式来实现正常交换,这些都使得信息市场形态具有隐蔽性。

3.经营的灵活性和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从信息商品经营者的所有制成分来看,有全民的、集体的、个体的,也有国内外合资的和国外独资的;从经营方式来看,有专营的,也有兼营的。灵活的经营方式,使信息市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交易方式亦呈现出多样性:一是简单性交易(或称一次性交易),当场可以拍板,当场成交,如购买图书资料、咨询市场行情等;二是阶段性交易,即买卖信息过程是有阶段的,初次交易,互相了解对方,甚至先要经过调查、取证、论证等咨询过程,然后再购买信息商品,还要进行随访、检查、定向服务和实行技术培训等;三是定向交易,根据每年每季的信息需求,固定提供一定量的信息,用户只要定期交费,便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四是建立信息协作网关系, 发展 互惠互利的长期用户。

4.信息交易不受时空限制

随着 科学 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信息市场,并通过 网络 形成全球市场。此外,各级信息部门及其派生的各类信息网络、信息中心、 企业 、科研单位、学校、管理决策部门等,它们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接收者和储存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信息部门的信息交易,可不受时空限制,而借助 现代 通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供需双方之间实现商品的交易和转让。如远隔重洋的联机检索,使得信息市场的概念真正超越了“场所”的狭隘范围,而具有交流的含义。信息商品可通过电脑、电报、电话、传真等各载体快速传递,有的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它们的交易;而不像物质商品那样,必须经过复杂而又庞大的运输条件才能实现。信息借助 文献 存储,可供不同 时代 的人使用。

5.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信息商品的生产不是重复生产,而是要不断地研究和生产新的信息商品,因此,不存在批量化与复制性 问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情况则相反,一件信息商品可以被众多的消费者依次消费,而生产者可以依次将同一信息商品出卖给众多的消费者,但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再买,而要购买新的。这是由于信息商品在市场中交换的次数是有限的,其交换次数的有限性受多种因素制约,诸如信息商品的新颖性、适应性、区域性,以及服务质量等。其中新颖性最为重要,当某个信息商品失去新颖性时,其交换次数就会显著下降,直至终止,这时就要生产新的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非批量化与非重复性,就使得信息市场具有一种不断更新的特点。

6.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化

一般情况下,卖方市场多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买方市场则多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在 社会 信息化与信息商品化初期,信息商品供应量少而需求量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高低均由卖方决定。如今,在信息市场上信息用户对信息商品的选择较之其他物质市场对物质商品的选择要强烈得多, 内容 也要丰富得多。对于物质商品,人们主要的要求是价廉物美,而信息用户面对大量的可供选择的信息,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先进性、适应性、准确性和 经济 性、因为这些因素是信息商品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伴随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 应用 ,信息供给量呈更快增长之势,这给买方在选择物美价廉的信息商品的服务中以更大余地。

二、信息产品的销售策略

依据信息产品的市场特点,在进行产品交易时就要高度重视市场的注意力效应、高的技术成本而形成的产品锁定效应、信息技术支持的大规模定制效应、由产品的可分性而形成的差别价格效应,以及网络正反馈带来的产品市场的马太效应。

1.善于用“锁定”来建立用户基础

①在对用户进行安装基础的投入时,首先要预见到整个锁定周期,而后在整个锁定周期内对每种类型的潜在用户的盈利性进行评估,要知道用户是有价值的资产,用户的价值等于用户的转移成本加上你基于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优势;其次要积极采取各种策略争夺新的用户,必须明白早期的用户基础投入是锁定收益回报的源泉,在吸引用户的时候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承诺;再次要想办法吸引高转移成本的用户和有市场 影响 力的用户,用户的转移成本越高、用户的知名度越大,则在锁定周期内获取收益就越大。②当用户进入了自己的安装基础后,还必须对自己和用户的关系进行规划,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同时引诱用户更加依赖于自己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包括提供各种增加价值的信息服务以加深对用户的关系,同时也让用户投资于自己的技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转移成本进而忠诚于自己的产品。③充分利用自己的安装基础向用户销售与安装基础互补的产品,同时向别的销售者销售接入自己用户基础的机会,另外还通过差别性定价和提高搜索成本,共同来使自己的安装基础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2.注重 网络 的正反馈以形成规模效应

通过核心技术和一些专用性资源(如强大的销售团体)的掌握锁定了用户的消费途径,形成正反馈,使强者更强并最终导致强者对市场的通吃。当前信息市场中的正反馈以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形式出现,它基于市场需求方,而不仅仅是供应方,供应方规模 经济 和需求方规模经济结合起来,使正反馈作用异常强大,形成的市场垄断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想成为市场的冒尖儿或市场的垄断主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平衡,即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超强的规模经济。因此,厂商在推出一种新技术时,必须考虑如何才能让网络效应起帮助作用,如何才能尽量压缩总转移成本建立一个新用户网络,强调兼容的渐进策略和强调卓越的革命性策略。

3.重视产品的捆绑式销售和差别性定价

捆绑给用户带来的吸引力一方面表现在由于捆绑产品的价格通常比分开的组件价格之和低;另一方面表现在销售商可以利用捆绑向用户介绍新产品,通过新产品的成功推广来形成该新产品对用户的新的锁定,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捆绑的新产品的使用来提前获取自己的新的效用价值。传统市场中推行的差别性定价主要是依据买卖中的交易对象、成交数量、交货时间、付款条件和取货地点等不同,而给予买方不同的价格优惠。而在信息市场中所推行的差别性定价更注重于个人对产品的 内容 的不同取舍、产品的不同版本和特殊群体的考虑(如学生)来采取不同的定价。在信息市场中对信息产品能实行差别性定价主要是由于信息内容具有可分性、信息产品的快速更替性和信息技术的锁定特点,使得产品容易按照用户的需求作不同的整合。

4.发挥注意力效应并实施面向用户的直接定制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2

一、统计学理论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中,营销方案的制定等工作都需要将市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作为基础与前提。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以及对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对市场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保证市场营销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统计学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一)市场营销理论中应用统计学的基础

在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应对市场情况、产品信息以及企业自身产品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与企业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营销策划方案,充分发挥出企业自身的优势,这对于营销工作的展开是非常重要的。在分析与调研市场实际情况时,应该结合相关统计学理论,这样可以真正实现科学的分析与调研。进一步明确市场营销管理需要,明确将要进行调研的对象以及目的,与科学统计方法相结合,真正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充分掌握市场的动向。在市场营销管理中,针对统计学应用的实际需求,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理论应该将重点放在统计学理论的应用上。一旦在企业营销管理中遇到了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有效运用统计学方法,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市场营销理论中应用统计学的必要性

总结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全球化的营销趋势,还是信息化小趋势,企业的营销决策都越来越倾向于及时、全面以及准确的方向发展,将这样的市场信息作为导向。统计学本身是一种收集、处理信息的科学,贯穿于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在营销管理各个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营销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够做出及时的回应,主要依赖于大量的市场信息,在这些市场信息中找到有效的市场信息与情报,将其作为企业营销决策时主要的参考和依据。在多数情况下,支撑营销决策的信息需要充分借助于有效的数据分析,而进行数据分析最有效的一种工具就是统计学理论,它是一门可以对信息和数据进行研究和整理的学科,同时也是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应该对统计方法与理论进行充分的利用,以统计学知识为手段展开市场预测、市场调查以及市场分析,通过对市场信息的调查、预测和分析对市场进行认识、研究以及适应、驾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顺利的发展,使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的具体应用

市场营销的宗旨是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如何测度顾客满意程度,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广泛流行的结合了统计学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本文还探讨了市场营销中如何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去进行市场细分;以及如何用主成分的统计特性去寻找企业产品与竞争厂商相似产品价格的近似线性关系,并以此作为订价依据。

(一)统计学应用应结合行业特点展开

在现代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应用统计学理论与知识应该与企业的行业特点相结合进行有效的应用。企业在研究市场销售特点时,应该着重研究其营销工作的具体特点,对统计学理论的方法与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再进行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在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进行统计学理论的相关应用。这里以制造业设备设计生产的相关企业为例,这种企业的市场销售具有一次性销售的特点,在设备采购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质量存在较高的要求,还会结合零部件供应、市场口碑调研以及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分析进行选择。这种产品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将客户需求的搜集以及目标客户群的收集作为销售工作中的重点,与目标客户群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针对实际的客户需求和产品特点展开市场分析。对广告受众和销售目标进行确定,使广告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最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得到实现。

(二)统计学方法应用因企业所属行业销售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不同行业销售特点不同,统计学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市场营销管理中应该与行业销售特点相结合,在统计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摸清相关规律。比方说,在小食品的销售过程中,顺序变量、统计以及推断统计等方法的应用可以为该行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提供科学的市场信息,从而为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统计学方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快消品营销策划工作与市场规律相符合,与市场销售的实际特点相符合,真正使现代快消品企业的销售目标得到满足,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市场销售的实际需求。与不同行业产品的实际销售特点相结合,在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中分析统计学理论的研究方向,针对市场营销管理特点展开统计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在现代企业中科学应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得到需要的信息,使信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贴合,真正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得到满足。

(三)统计学分析与调研工作应得到不断强化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重点放在统计学调研上,使统计学工作可以满足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在现代化企业当中,科学的市场调研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保障市场销售信息的有效传达。所以,统计学应用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统计学的应用对企业所属行业的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基础数据、统计逻辑学以及变量等内容对销售人员展开统计与分析,甄别信息的科学性。围绕准确详实的中心展开市场信息的分析与调研工作,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分析的科学性上,以此为基础展开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工作,通过这些使现代市场营销管理方案的制定得到保证,使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四)通过统计学知识的运用掌握市场营销的现状

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信息的动态科学掌握在营销管理中对企业营销方案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市场变化满足企业营销管理的需求。这样的现状要求企业中的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可以对市场动态进行及时的掌握,通过统计学知识与统计学相关理论中的整理、调研等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可以与市场销售的实际需求相符合。除此之外,与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以及市场营销现状相结合,不断强化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的应用,使市场销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变得更加便捷与科学,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够为相关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在统计学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引导下促进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使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相关营销管理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

三、市场部人员应加强统计学应用培训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3

会计信息市场是用来交换各种会计信息产品的场所及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一种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正确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的一种机制。其构成要素包括:交换对象、供给主体、需求者、运行规则和监管机制。如何优化和合理配置各种构成要素,使它们之间保持有机的联系和有效的合作,决定着会计信息市场的完善程度与发展水平。

会计信息市场的交换对象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而生成的能够反映特定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服务于有关决策的经济信息。作为会计市场的构成要素,会计信息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无形性,即会计信息自身没有实物形态,必须由提供者利用一定的载体予以反映,使用者难以直接判断其质量好坏;公共物品性,会计信息一经形成和披露,增加或减少其消费并不导致成本的增减,而排除某些人对会计信息的消费不会付出太高成本,这就是说,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掌握主动权,提供什么、提供多少以及如何提供信息基本由供给方说了算,而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往往得不到全部、及时甚至是真实的会计信息;成本计量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产品,会计信息在其生产和提供过程中,需要耗费各种人、财、物力,包括:收集成本、加工成本、审计成本、报告成本、因信息的提供而导致的竞争劣势成本以及对管理者约束成本等,它们都与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有关,提升或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但诸如竞争劣势成本、对管理者的约束成本等则是隐性的,因而无法准确计量。

在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是被用来交换的对象,也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市场构成要素,会计信息的特征决定会计信息市场的特征。具体地讲:会计信息的特征决定了会计信息市场既无固定的交换场所,又无量化的交易价格,因此与供需双方在特定时空范围内交换的商品市场比较,基本属于无形化市场;会计信息的特征决定了会计信息市场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并非单一对应,会计信息一经供给方披露,即可供众多的需求者使用,因此与供需双方直面交易的比较,会计信息市场是一种需求多元化市场;会计信息特征决定了供需双方难以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与供需双方可以反复讨价还价的商品市场比较,会计信息市场是一种缺乏平等竞争的市场;会计信息的特征决定了会计信息市场难以完全按照价值规律行事,尽管会计信息凝结了会计人员的抽象劳动,具有商品的价值属性,但由于其成本无法准确计量,因此与价格客观上反映价值的商品市场比较,会计信息市场是一种有值无价的市场。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准决定会计信息市场的有效化程度。

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

在会计信息市场上,会计人员似乎是会计信息的唯一提供者,然而如果进一步分析,情况却并非如此。从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来看,会计人员是主体,但从委托的角度分析,会计人员实质上是一个独立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第三方,其目的是把受托人(经营者)的业绩向委托人(所有者)报告,以界定受托人责任的履行情况。这样,会计信息便成为委托人对受托人评价的主要尺度。鉴于此,受托人比任何人都关心会计信息,基于权力方面和利益角度考虑,有可能干预或左右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所以从本质上来看,真正的会计信息供给者是企业的受托人或经营者或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时具有自愿的成分。两种理论可以看出 :第一是人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管理当局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必然产生一种动机――保障关系中利益冲突的成本最低,这就产生一种管理当局向股东可靠地披露会计信息的激励机制;第二是竞争性资本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只有在具有风险的资本市场中通过成功的竞争而得以生存,竞争的每一方都会认为自愿披露会计信息是最起码的条件和必不可少的行为。

自愿提供会计信息时要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的供给是有成本的,管理当局作为经济人只能在边际成本(MC)等于边际收益(MR)时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信息,不可能足额提供,因此就会出现会计信息“供给不足”的现象。在政府干预下,对于完善的资本市场而言,如果供给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仍有不足,就不能使资源有效配置;对于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而言,则会出现供给过量,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出现“垃圾信息”。

由于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唯一提供者,决定了会计信息供给是垄断提供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低效率的。这种低效率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相对于会计信息供给而言,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不是唯一的,而是由不同需求的信息使用者所组成的群体。从企业内部看,包括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员工等;从外部看,包括现有或潜在投资者,现有或潜在债权人、政府、财务分析咨询机构、供应商、社会公众等。这两方面需求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不同需求,其具体表现为:现有或潜在投资者方面,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本,承担经营风险,并享有收益权和剩余资源所有权。因而其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侧重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投资回报等方面。、现有或潜在债权人方面,债权人向企业投入信贷资金,承担债权风险,享有一定的利息收益权。因而其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侧重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政府方面,政府是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宏观调控者,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其对会计信息更加侧重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评估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持续、稳定发展作出正确决策。企业管理当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控制着企业的经济资源并能从有效地使用中获取回报。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侧重点包括投资、筹资、回资、分配等所用方面,其目的是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向委托者证明其业绩,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其他信息使用方面,包括企业员工、供应商、财务分析咨询机构等,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关注企业的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

会计信息一直以来都是以公共物品的形式出现,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会计信息需求者不需任何成本耗费便可取得会计信息进行消费。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下,由于供给不足而导致信息需求的多样性无法得以满足,决策没有效率;在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下,则会出现需求不足,导致资源浪费。

会计信息市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是事实性会计信息。所谓事实性会计信息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制度要求必须对外公开揭示的会计信息。这些事实性会计信息,由于不能够直接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所以会计信息需求者根据自己的目的会将其转化为分析性会计信息。所谓分析性会计信息是指以事实性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加工、整理而形成的会计信息,是由信息需求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将事实性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的。但事实上,无论是在完善的资本市场还是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下,大多信息需求者都是非专业的,通常要借助财务分析咨询机构的帮助。客观上,会计信息市场的完善程度和会计服务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会计服务项目的多少、质量的好坏都将影响到会计信息市场。

会计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市场,保证其有效地运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供需双方来看:需求者认为获取的会计信息越多、对会计信息理解就越充分,则决策最有效率,市场效率也就越高;而供给者认为披露的信息越多、越充分,则其披露成本越高,过度披露会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外泄而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供需用矛盾导致了市场决策和竞争效率的博弈,如何有效解决这类矛盾,关键在于合理、科学地制度或机制安排。鉴于上文对市场要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强制披露――应当披露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供给的垄断性决定了管理当局比其他任何信息使用者具有更多地信息优势,由于其目标和企业目标不完全一致,管理当局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终导致信息失真;会计信息供给的有偿性和需求的无偿性,最终将导致会计信息供给不足;若会计信息全部实行商品化,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购买同样的信息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出于这几方面考虑应当实行部分会计信息强制披露。强制披露的部分至少体现为可靠、相关、充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

会计信息商品化――不应当披露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商品化是由会计信息具有商品特性决定的。如果对会计信息市场作均衡分析可能更为清晰。当边际成本MC曲线和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SR的交点O。此点的信息披露量为Q。实现社会帕累托最优。但事实上由于会计信息供给具有自愿成分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只能在自己的边际收益曲线MR与边际成本曲线MC交点上披露,其披露量为Q1,显然Q1小于Q0。O0、O1、Q1、Q0处于信息不完全披露,市场失灵。在政府的干预下,披露量为Q2。但由于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特性而出现“免费乘车”行为使得O0、O2、Q2、Q0无法得到补偿。那么也就是说在强制披露下依然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多样化需求,市场仍然供给不足,处于无效率状态。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会计信息商品化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对于不在强制范围内的会计信息(如企业的商业秘密、盈利预测信息)实行商品化可有效地解决“免费乘车”问题,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给供给者予以一定的补偿,解除供给不足,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帕累托最优,资源最佳配置。

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

会计信息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有时也会出现低效率,即会计信息市场失灵。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公物品性、供给的垄断性等因素导致的。因而对会计信息市场有必要进行监管,避免市场失灵。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也就是政府对会计信息市场的干预, 本文认为政府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法律监管,通过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等法律规范企业行为。

准则监管,通过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重点规范披露会计信息的数量、内容、质量、表现形式。

道德监管,通过职业道德守则规范管理当局及会计人员行为,属自律范畴。

市场监管

过度的政府监管会增加全社会的管制成本,也会扼杀会计信息这一信号功能,在适度的管制下,仍需进行适当的市场监管。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市场监管应由注册会计师承担,监管对象为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负责。注册会计师在监管时主要依据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等,按照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管,保证会计信息市场的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马晓芳.会计市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4

(一)“证券”定义与我国的“证券监管”

我国证券法是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法律,但在许多人评价我国目前采取的统一监管模式是从美国学来的。笔者认为这是只看到了监管制度设计的外在现象,如果进行深层,就会发现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设计与美国的模式存在从本质到上的差异。在任何国家,我国也不例外,立汉机关是源于政府和市场,但又超越政府和市场的,立法机关是在政府与市场之上的权力机关,这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立法过程也是源于政府和市场,但又要超越政府和市场的制度设计工作。但是,出于立法机关和立法过程是不是完全“中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真空,必然有所偏重,要么偏重政府,要委偏重市场。或者立法也不是完全脱离于现实的纯设计,必然在具体工作中有所“偏好”,要么偏好“人治化”的任意性工作方式,用我国的俗语表过就是“长官意志决定”,要么“法治化”的程序性工作方式。

采取政府主导型的临管模式原因就在于我国是传统计划经济国家,政府对经济有管理经验与能力。虽然,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计划经济的痕迹还是相当明显。计划经济的特点在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地直接的、具体的、全面的。在政府行政管理经济的基础上,虽然没有法律,没有行政法规,只要有政府的行政管理,经济就可以发展下去。证券法在制定的时候,虽然是法律,但是,行政管理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可少的。我国目前的法律,从立法到司法,还处于行政主导的法治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法律在行政的基础之上运行:从立法方面说,法律可以规定得比较原则,因为行政规章可以在操作阶段弥补;从司法方面说,法院在遇到法律规定不清之时,较少从法理去推断,而是向行政主管部门咨询,根据行政部门的具体规章来解释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

(二)证券信息及信息披露。

信息是指有目的标记在通讯系统上面的信号,表示传达的过程和。信息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以能量为动力。信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传播性、动态性、依附性、可计量共享性、异步性、时效性和可为性等特征。在信息披露制度中,信息的无限性表明证券发行人披露重大信息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义务,发行人应随时注意自己所处的境况;从信息的依附性上看,发行人应按照特定的信息载体以特定的形式传播信息;信息的共享性使 得信息成为具有公共物品 的某些特性,从而为国家对证券信息监管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信息披露义务主体应及时地披露有关信息,使投资者作出有依据的投资决策,减少信息在公开前被人滥用的可能性;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信息披露义务主体应及时地披露有关信息,使投资者作出有依据的投资决策,减少信息在公开前被人滥用的可能性;信息的可伪性决定了证券监管机构在监管和防范欺诈方面承担艰巨的任务,同时投资者须提高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投资者工作尤为重要。此外,证券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还具有不对称性的特征;它既可因地区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和因传播环节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也可因身份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对称。

(三)证券监管与信息披露

证券监管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府或自律性组织对证券市场的各种行为进行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证券发行市场的规范动作,交货证券市场 环境,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秩序。证券监管的目的:(1)保障投资者。保障投资者为证券交易法的第一要义,要健全证券市场,发民国民经济,必须先保障投资。投资人如缺乏适当保障,则投资人的信心无从建立,从长远的观点看,证券市场的发展亦属幽静缘木求儿鱼,证券管理市场的投资者能够平等地接触并获取那些足以他们投资决策的信息是证券监管的一个基石.公众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要求在证券市场上筹资交易的公司能够及时披露与商业及公司事务相关的所有重大信息,并借以保障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公平竞争起点.

证券法以及证券监管的基础是建立在信息披露制度之上的.信息披露制度在证券监管及其制度 中无处不在并且贯穿始终,无论是证券市场公开性观念的提出,还是基本原则的形成,还是具体规则的确立以致最终法律责任制度的制定,信息披露始终以一种包容诸多制度与规则的系统性综合体规范形式存在,从而确立了上市发行人及共相关市场参与者必须遵守的必要约束.

1. 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1)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概念上的特征.

首先,从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主体上看,它是以发行人为主线、由多方主体共同参加的制度。从各个主体在信息披露制度 中所起的作用和气息的地位看,他们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信息披露 的重要主体,它们所的信息往往是有关证券市场大政方针,因而也是较为重要的信息,这类主体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它们在信息披露制度中既是信息披露的重要主体,也是有搓信息披露 的法律得以实施的招待机关,因此它们在披露制度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二类是信息披露的一般主体,即证券发行人,它们依法承担披露义务,所披露的主要是关于自己的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是证券市场信息的主要披露人。第三为是信息披露的特定主体,它们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一般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它们才履行披露 义务。第四类主体是共他机构,如股票交易场所等自律组织、各类证券中介机构,它们是制定一些市场交易规则,有时也极为重要的信息,如交易制度的改革等,因此也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职责。

其次,信息披露制度在信息公开的时间上是个永远持续的过程,是定期与不定期的结合。各国股份化的经验证明,证券市场是股份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给股份持有人创设一个可以随时变现其股份的制度,股份制改造才能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快的推广,从而实现资金规模化所产生的效益。

(2)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概念上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信息披露的强制性。有关市场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披露信息是一项法定义务,披露者没有丝毫变更的余地。虽然从证券发行的角度看,发行人通过证券发行的筹资行为与投资者购买证券的行为之间是一种 契约关系,发行人从而应按照招募说明书中的承诺,在公司持续性阶段中履行依法披露义务,投资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次要方面,而更主要的方面,还在于法律规定的发行人具有及时披露重要信息的强制义务。即使在颇具契约特征的证券发行阶段,法律对发行人的披露 义务也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具体表现在发行人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招募说明书,在此总是上,发行人的自主权是极为有限的,它有在提供 所有法律要求披露的信息之后,才有少许自由发挥的余地。这些信息不是发行人与投资者协商的结果,而是法律在徇各方得奖的基础上,从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基础上所作的强制性规定。并且 ,它必须对其中的所有信息的其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5

一、“黑色交易”阶段市场机制的特征

该阶段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会计信息交易市场,各种交易关系隐藏于实体经济关系中的阶段,市场机制表达不明确,市场运行效率低下,AIM隐藏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的程度尚未达到须把AIM分离出来独立成市的必要。会计信息没有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加以充分有效地利用,交易成本较高。当前我国的AIM处于这一阶段。

(一)价格机制的隐含性

学术界普遍认为,会计信息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会计信息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失灵。现阶段会计信息消费的公共性是否就意味着消费会计信息是完全免费的?价格机制是否就不发生任何作用?对此笔者持保留态度。其一,在会计信息的黑色交易阶段,会计信息的“交换”关系附属于经济业务实体并隐藏于经济关系中,会计信息价格机制是在以一种隐含的方式间接地发挥作用,即会计信息所有者从提供会计信息所支持的某一实体易的成功中取得收益,会计信息需求者取得会计信息的代价也隐含地包括在会计信息所支持的某一实体易成功后所支付的价格中。这说明,会计信息的获得和提供并非是免费的,只是价格在交易过程中具有隐蔽性,且价格支付行为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的取得。其二,会计信息的非排他性是不充分的。会计信息一旦被公司管理当局生产并披露,特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一般都会影响到其他投资者对使用会计信息的效用,即会计信息使用成本随使用人次和时间的增加而递增。这种成本从广义上来看可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向企业支付的会计信息价格的一部分。所以,现阶段我国AIM价格机制不仅存在,且以一种间接、隐含的方式在发挥作用,只是价格调控作用不显著,不易察觉。

(二)供求机制的模糊性

一方面,会计信息供给主体模糊,导致供求机制的表达模糊。任何一个市场的主体都是由供求双方构成的。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的产权应属于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股东应是会计信息的所有者和提供者。但实际上,会计信息被企业管理当局控制着,“内部人控制”的现状导致会计信息产权不明晰,会计信息供给主体难以界定。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缺位也导致了供求机制的表达模糊。政府以宏观管理者身份通过政治权力而非市场途径获得会计信息:金融机构则以债权人身份从贷款协议的有关条款规定中要求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国企所有者缺位导致的企业所有权虚化问题使得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没有内在的动力;中小股东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但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而存在严重的投机行为,他们往往更关心股市行情而不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会计报告体系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特点使会计信息难以被广大需求方充分理解并有效利用,加之会计咨询业务不发达、会计造假和审计不独立等,这些都导致需求主体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弱化。

(三)竞争机制的低效性

本阶段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当低,表现在:1.需求方内部的竞争不是建立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国家充当了宏观经济管理者和微观经济参与者的角色。政府职能的多重化导致政企不分,国家与其他会计信息需求者相比处于信息获取的优势地位。2竞争机制在供求双方之间也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导致了需求方在会计信息交易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在法制不健全、不足以保护他们经济利益的情况下,需求方往往持悲观和谨慎态度,供求的竞争关系不明显。3.会计信息提供者之间大规模的竞争尚未形成。一方面,AIM之外的市场体系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及经理人市场等尚不成熟,法律法规及市场监管也还需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另一方面,有助于权力制衡和决策科学的公司治理系统尚未形成,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企业缺乏自愿披露更多、更透明信息的动力。以上原因导致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达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期望值,供给者之间的竞争缺乏效率。

二、“灰色交易”阶段市场机制的特征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得AIM从其他市场中分离出来单独成市成为必然,会计信息交易继“黑色交易”阶段后逐渐进入“灰色交易”阶段。AIM作为一种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形式得到学术理论界的充分论证和社会的初步认可,会计信息商品化的观念被人们所接受。但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的交易往往呈现非理性化。这一阶段是AIM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存在的问题也会很多,需要在发展中去不断完善。

(一)价格机制作用显化,会计信息商品的价格以个别使用价值而非社会价值为基础

由于市场理论与实务发展的不充分,人们对会计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定价难以做到量化,会计信息使用者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是否购买特定的会计信息,即使用者通过粗略比较购买及使用会计信息的总付费与使用这一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的折现值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由于会计信息生产成本相对而言较低,而其所能带来的收益却难以计量,有时甚至很大。会计信息的价值衡量变得困难,以价值作为交换价格的基础在该阶段行不通,会计信息的价格以使用价值作为交换价值的基础更具可行性。

(二)供求机制作用凸现,AIM是一个供方主导的市场

随着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经济业务所涵盖的范围日益宽广,会计信息的提供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已十分丰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同时,资本市场的日臻完善大大降低了投机行为,市场理性的增强使得投资成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会计报告受到广泛的重视,各种经济决策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由此引起社会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大幅攀升。但在这个不完全的市场里,由于会计信息生产上所固有的垄断性和外部性,可能引发企业的以下两种行为趋向:会计信息提供者利用所占有的信息优势而损害投资人利益,供给方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难以得到根除。这使得AIM成为一个卖方市场,信息供给方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权。

(三)竞争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但仍然是不完全的市场竞争

此阶段的AIM已具有了一定的竞争性,但还不是完全竞争,表现在三个方面。1.会计信息需求者之间的竞争。需求者对特定会计信息的需求弹性较小,不会因为某会计信息贵了一点而不购买该信息,也不会因为它便宜了一点就购买很多。依赖于此信息而参与的实体交易的竞争比会计信息竞价本身更为激烈。2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之间的竞争。强大的需求带动供给的进一步升温,竞争机制初步发挥其市场效力,但信息不对称及会计信息商品生产的完全垄断性也决定了此阶段的AIM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竞争。3.会计信息供应者之间的竞争。由于AIM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滞后,在短期利益的诱导下,容易出现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良会计信息的情况,市场理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阳光下的交易”阶段市场机制的特征

这是AIM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此阶段,会计信息的商品化程度很高,会计信息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完善,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大部分都是从这个开放、有序的专门化市场中取得的。如果政府对AIM存在失灵的领域加以有效率的监管,那么此时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将达到帕累托最优。

(一)会计信息商品交换价格向价值回归,形成“价值导向型”价格机制

在一个成熟理性的市场中,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反映,商品交换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市场价格在这个阶段也必然遵循经济规律的作用。会计信息的价格已由第一阶段的隐蔽价格发展到第二阶段的个别交易价格(以使用价值为基础),最后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完全市场化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此时,会计信息在市场上进行“阳光交易”,价格表达为公开的、由社会整体客观衡量的、以明确的价格标准来表现的市场价格,价格机制得到最为清晰的表达。当然,这里也隐含着一个前提:即会计信息交换市场以外的各种经济市场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各经济部门之间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此时,会计信息的出售和服务的提供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其利润率与其他部门的利润率趋同,即会计信息提供者出售会计信息商品和提供相关劳务的平均收益水平等于投资者(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利用该会计信息参与经济活动的平均收益水平。

(二)AlM呈现需求个性化、供给多元化特点,形成“需求导向型”供求机制

会计信息的供求结构呈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需求的个性化。社会经济活动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对经济信息特别是企业会计信息具有普遍性的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水平也有了普遍提高,他们对所消费会计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需求结构呈现出多层次性。2.供给的多元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会计信息的生产供应也具有其特殊性,即生产的低物耗、高智能耗和供应的无限组合、复制。借助于现代通讯工具和交互式电子计算机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实时会计信息商品的网上订购,客户可依据自己的消费偏好来选择特定的会计信息。这无疑使会计信息的供给呈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在这样一种供求结构下,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是会计信息供给的内在驱动力。该阶段,会计信息披露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自愿性披露动机增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会计信息生产趋向和政府的会计准则制定宗旨,AIM的供求关系主要以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导向。

(三)市场竞争开放、有序,形成“风险导向型”竞争机制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6

2.保留逛书店的习惯。

网络的普及为收集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编辑可以利用关键词迅速找出市场同类书信息,但对选题策划来说仅有这些信息是不够的,编辑要养成平时读书看报的习惯,因为这些信息是专业人员筛选、加工后的成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到书店进行更深入的市场调研,因为进书店不仅是享受,而且还是自身工作的需求。选题策划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图书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进书店看书恰恰是一种简便、直观的方式。平时多逛书店,大量一手的图书信息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编辑选题策划的有用素材。通过观察身边看书的读者,分析读者的购书行为,从而调查读者的需求,大致了解某类图书的读者细分状况,比如性别结构、年龄层次、消费水平、文化程度、阅读习惯等,对增强编辑选题的判断能力大有裨益。同时,编辑还可以多与书店柜组人员、读者进行交流,从而获得第一手的图书市场信息,了解市场竞争情况。

3.仔细分析搜集到的市场信息。

收集到这些信息并不等于完成了市场调研工作。图书市场信息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如出版社、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开卷和网店销量等等。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最关键是分析工作。要对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对比和挖掘,从中发现读者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如在对同一品类的市场进行研究时,不仅关注这一品类的畅销书,还应该有市场表现一般的图书。畅销书是我们选题策划的目标,但不应该是选题借鉴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竞争中,图书的市场营销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图书的内容。兰登书屋创始人说过:“对于一本死书来说,即使你在《纽约时报》上打上一整版的广告,也不会增加几本销量。”

4.综合搜集到的市场信息,并加工成通俗易懂的形式。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7

企业信息需求是企业信息机构的起点和依据,满足其信息需求是归宿,而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则是作好信息服务工作的关键。

1 大型企业的经济特点和信息需求特点

1.1 大型国企的经济特点

大型国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行业领域广泛;二是高新技术应用密集,技术、工艺设备较先进、复杂;三是科研力量雄厚,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能力强;四是先进产品占多数,市场份额大,市场波动对企业经营影响大;五是处于新旧体制磨合期,面临所有制实现方式及政企关系的深刻变革,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实行生产力要素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2 大企业信息需求特点

大型国有的企业的这些经济特点决定了其信息需求特点。通过对大企业信息需求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大型国企改革的深入,其信息需求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大企业需求信息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工作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其信息需求有明显的实用性。二是以产品开发为轴心。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的竞争,因此,产品开发对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是生命悠关的事。对产品开发信息、技术经济信息、产品标准信息的迫切需求,正体现了企业以产品为轴心的信息需求特点。三是需要高层次的信息。大企业进行的投资(资本运营、要素重组)及其科技开发、技术引进都是些大项目,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乃至数十亿,高投入、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因决策失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情况屡见不鲜。市场竞争中失去哪怕1%的份额也会造成企业巨大的利润滑坡。而上游原材料供应小幅上涨或者下游产品销售趋缓同样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因此,大企业急需国内国际宏观经济走向、科技开发咨询、市场营销、关联行业市场动向等高层次决策信息,包括政策、价格等原始信息和加工整理后的预测信息与趋势信息。四是需要全方位综合性信息。大企业信息用户由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专家、各专业技术人员、各工种生产人员组成,各类用户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文化技术水平等的差异决定了其信息需求全方位、综合性特点。五是需求信息内容的广泛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与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相融,信息需求已由过去单一的科技信息需求转变为经济、市场、政治、政策法规及科技信息并重。六是信息源的多样性以及信息渠道、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七是对计算机检索、信息加工、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兴渠道和服务方式的需求尤为迫切。

2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21世纪将是加速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要重点做好信息化基础结构的建设,在技术选择上应采取跨跃式的方式,而在基础结构布局上应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来构筑我国的信息化工程系统。这一工程的全面铺开,将推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特别是以当代高科技为支撑的信息业的发展势头会更加强劲。

2.1 网络多功能化

进入21世纪,人们高起点地利用了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并将这3项技术融为一体,建立了多功能的网络化系统。我国的信息化基础结构已明确要建立一个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为基础的互通共享系统,这为21世纪的网络向多功能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2 资源建设集约化

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对资源的认识主要在土地、矿山、石油、产品、设备等各种物质方面。信息资源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战略性资源,是实现网络化的基础,是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资源建设将走集约化、联合开发的路子,实行大协作、大集成,彻底扭转目前信息资源配置、开发利用及经营服务的孤军作战、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大联合、大集成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优势,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发挥大系统的整体功效和联合体的群体优势,使信息产业向着生产规模化、分工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2.3 信息服务市场化

信息服务业将由众多行业组成,服务程度会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人员会不断增多,企业类型复杂多样,用户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联合开发、联合生产趋势改变了信息生产和消费的格局,强化了供求机制对信息市场的作用,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模式的市场体系,信息产品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信息市场的各种交易活动通过各种机制实现了调节和合理配置。首先是价格机制,它调节着信息的供求关系,刺激着信息量的流入和流出。其次是信息市场的供求机制,它调节着信息在市场上合理流动以及供求双方的矛盾,实现了信息市场活动中各种量和结构的平衡。第三是竞争机制,它保证了信息市场的正确流向,优胜劣汰,促使信息市场供求实现合理化和优质化。

2.4 产品与机构的多元化

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任务的实施,信息业向多元化发展。也就说,信息业形成的产品、机构是多元的体系。信息服务业是一个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它遵循产品的一般经济规律,但又与一般产品有所不同,它是无形的产品,但有规模之分。一个产品可由多个系统构成,而多个系统又可能由多个部门完成。因此,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由多个部门、多个体系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涉及到硬件计算机制造业及信息产品的软件业。信息产品的消费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包括经济实体、科研单位、政府机关等。

2.5 管理的法制化

21世纪是信息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整套的信息法律制度得以制定,信息法制随之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信息法体系,包括信息资源管理法、信息技术法、信息产业法、信息流通法、信息安全保密法、信息产权法、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等,对信息服务几个重要环节实行了法律的约束,规范了市场行为,保护了信息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与传播得到了保护,国际信息合作也进入了法制化轨道,信息立法实现与国际接轨。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21世纪信息服务业向纵深方向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信息为一体的大跨越的信息时代。我们相信,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信息服务业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3 企业信息服务

针对企业信息需求在宏观和微观上出现的新特点,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企业信息服务。

转贴于

3.1 以需求为导向,明确信息业的奋斗目标

当前企业信息需求的日益高涨为步履艰难的信息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电子信息服务业和新兴的信息产业以其快速高效、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向传统的信息机构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另一方面,国家对这些信息机构的投入相对减少,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机构只有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向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使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今后信息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信息产业,并实现功能社会化、结构网络化、信息生产和服务产业化、手段现代化,只有充分掌握信息用户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才能在合适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向对口的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

3.2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是保障大企业信息需求的关键。企业信息人才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外语、专业、电脑)、心理素质(公关、合作精神、受挫能力)和商机判断能力。信息人才结构可以有3个层次:一是EIMS系统规划、建设、管理高级人才。他们能从企业战略全局角度,根据国家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和企业实际构筑EIMS模型并加以实施,还能协调与企业决策层、其他职能部门、政府和社会信息机构的信息开发与合作。二是信息调研高级人才。他们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发现有用线索,他们是能给决策层提供预测咨询的专家。三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人才。他们是能出色完成日常信息工作,承担对系统子系统软、硬件的维护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3.3 调整功能,构造企业信息服务体系

实行企业信息化服务,相应地,其服务功能、组织结构、产品系列等都应以企业信息化经营和信息资源竞争的需要为出发点,从企业经营决策目标、企业市场竞争态势等来合理构造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管理企业信息资源。

(1)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新型的或传统的传播通讯手段向企业提供国家政策、社会事件、行业经验、市场行情、技术前沿、经济态势、国际形势等企业日常生活管理、市场营销、决策支持所需的即时信息,同时形成与企业的双向信息交流传输。

(2)企业信息查询服务体系。靠一两个单位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服务体系是不可能的,需突出营销功能范围内最有能力和最有特色的几个数据库的重点建设和服务,如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企业产品数据库、企业技术进步数据库、企业商情数据库等,其它大部分数据库则以引进、改造或联网的形式提供服务,将其他机构的数据库查询或销售服务,并向企业提供全面的联机检索服务。

(3)企业信息专供服务体系。按企业、产品、行业、问题等类别重组专题信息,加工特殊需要的定向信息,如企业竞争对手的跟踪档案、企业特种产品和技术的市场或技术动态、企业专项指标或参数的系列数据信息等,由企业提供动态跟踪的命题信息服务。

(4)企业信息调查咨询服务体系。针对企业的决策信息需求和疑难问题,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库、方法库、知识库等工具,对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增值处理,并就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问题开展市场调查、企业诊断、投资论证、经济预测、政策咨询、评估策划等方面的咨询活动。

3.4 以效益为中心,建立企业信息服务的新生长点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

(1)环境扫描。围绕提高企业的情报意识与能力,近30年来国外提出了“环境扫描”的理论,它形象地把企业作为一部自动化雷达系统,随时不断地对外部空域或环境进行快速扫描,发现目标,捕获信息,及时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与提出对策。与国外大企业已普遍实施环境扫描相比,在我国,虽然也不自觉地做了一些环境工作,相关业务已开始萌芽,但环境扫描对企业来讲仍然是一个新名词。目前,信息机构应逐步从单纯的技术动向、社会趋向扫描向企业或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的跟踪扫描,并按企业所需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门别类的主题编排,提供给社会各行业使用,并不断吸引企业作更细致的扫描跟踪。

(2)在线信息服务与网络资源开发。Internet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跨体制、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发展竞争空间,不仅推动了教育科研的交流和发展,而且加快了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步伐;不仅正在改变着企业的经营方式,而且也在变革着信息服务的模式。因此,以在线信息服务取代传统信息服务,不断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也是优化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的良好途径之一。开展在线信息服务,可在Internet网上检索、收集很多企业的经营信息、产品样本信息、市场行情信息、产品政策信息;可通过Internet网上设置的虚拟展台、电子商店等进行市场调查,跟踪企业发展动向;也可在Internet网上设置虚拟空间,技术贸易信息,拓展信息交流渠道,开辟中介咨询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昭楠.我国工商企业信息需求及对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1998(6):23—27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8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事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7月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和9月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均提出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体系,要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在此背景下,认识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理解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内涵,明确建立多元化体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重要。

一、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工程造价人员对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变化,是通过工程造价信息来认识和掌握的,工程造价信息对于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造价行业涉及政府、业主、施工、咨询等多个单位主体和广大的个人从业主体,不同主体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造价信息又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就带来了工程造价信息服务需求的多元化。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却比较单一,各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作为信息服务提供的权威主体,承担了造价信息的收集和生产工作,并通过其建立的信息网站及信息期刊向广大用户提供以价格信息、计价依据、政策法规等为主的造价信息。近年来尽管一些市场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也逐渐走向市场并不断壮大,然而无论从需求者的认识还是信息市场的开发程度、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等,都仍然不能满足工程造价信息服务需求多元化的要求。我国当前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尚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处于不完全市场化状态,政府作为信息服务提供的权威主体、甚至唯一主体,缺乏竞争,并不能从制度上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不能促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建设市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信息服务业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部门,它的发展不仅仅是信息服务产业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造价信息服务,作为信息服务业的组成,同样是关系到我国各个行业工程建设投资效率与效益的问题。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完善,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包括造价信息服务在内的信息服务产业一定会在我国取得更大的发展,信息需要开发、信息有价值的观点也一定会被更加广泛的接受。因此,充分调动市场力量,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既是促进信息市场竞争与繁荣的基础,是增进信息质量的保障,是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前提,也是提高工程造价行业综合实力、促进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

所谓信息服务体系,就是指根据信息从产生到的整个环节,建立不同的信息服务系统,各系统通过一定的内部联系而组成的一个整体。而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就是指在造价信息的产生、收集、加工、、再利用等多个环节中,通过信息种类、信息提供主体、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方式等的多元化,使工程造价信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的保障,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1. 信息种类多元化

工程造价信息是一切有关工程造价的特征、状态及其变动的消息的综合。在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并呈现出不同特征(区域性、多样性、专业性、系统性、动态性、季节性)。人们对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运动的变化,是通过工程造价信息来认识和掌握的。

从广义上说,所有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起作用的信息都可以称为是工程造价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大量的反应项目建造成本、资源价格的经济信息,也包括大量的反映项目建筑特征、结构特征、功能特征、环保信息等在内的非经济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正式的文件式工程造价信息,如清单计价规范、各种定额以及市场价格指导文件等,也可以作为大量的非文件式造价信息,如各种指数、指标等;这些信息既包括反映国家、行业整体建造水平、资源价格的宏观工程造价信息,也包括反映具体项目的微观工程造价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记录或反映已完建设工程的造价信息,也包括预测未来的工程和资源价格信息。因此,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首先体现为市场可提供的服务信息种类的多元化。

2. 信息提供主体多元化

工程造价信息产生于工程建设参建主体及个人、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生产和管理实践。工程造价信息是一种社会公众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对提高我国建设项目投资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需要高效的信息服务和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由信息生产者直接至信息需求者的扁平化、点对点的信息服务是提高信息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方向,由权威机构统一收集社会上的各类造价信息并予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保证造价信息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以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作为信息提供主体的信息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挖掘信息来源渠道,培育多元化信息提供主体,是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

3. 信息服务平台多元化

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是各种工程造价相关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在方式,是在工程造价行业领域为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和发展而营造的环境。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既可以服务于行业,也可服务于微观企业、服务于具体建设项目。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应建立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化服务平台,细分用户人群,针对性地提供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

为了保障造价信息的多元化,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的多元化一方面体现在不仅需要覆盖全国、信息内容全面的造价信息服务平台,以加大行业信息的汇集力度,消除行业和地方壁垒,也需要专项的造价信息服务平台,以提供更加贴近市场、针对性强的造价信息;另一方面体现在多个市场主体所建立多元化的专项造价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特定行业或一定范围提供更为专业、及时的造价信息服务。多元化的专项造价信息服务平台是企业在建设领域的资源积累和专业数据库。专项造价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是单一的材料价格信息平台、设备租赁价格信息平台等,可以是住宅项目造价信息平台、酒店项目造价信息平台、写字楼项目造价信息平台等,可以是企业根据业务中造价数据的积累,建立的企业定额信息平台,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平台的组合,它是企业专业性的表现,也是造价行业信息市场多样繁荣的表现。

4. 信息服务方式多元化

当用户对信息内容方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之后,就开始强调对服务效率、环境的需求,对服务也有了更高客户体验期望。传统模式下,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单一,强调“供给”的可行,在网络模式下,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应当分析访问人群,结合用户特点,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强调对“需求”的识别和满足。可以通过WEB互联网建立主动型、点对点、个性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型、共建共享服务、教育服务等服务模式。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的改善,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信息服务方式逐渐形成,可以通过App第三方应用程序、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进行造价信息的传播与分享。

三、构建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对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是提升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水平,保障工程造价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应重点关注并妥善处理好以下五个问题:

(1)明晰政府与市场的服务边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增多市场中的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可选择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种类。工程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市场竞争,促进工程造价信息市场的繁荣,提升工程造价信息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规划和监督,推动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市场的建立,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明晰政府与市场的服务边界,完善造价信息市场竞争机制,是建立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建筑市场中的造价信息如:材料价格信息、机械台班信息、造价指数指标、已完工程案例等,这些本就来源于市场的造价信息,更应交由市场完成,由市场中不同的信息提供商通过市场行为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应主要负责法律法规、计价规范等宏观造价信息,用于统一行业计价标准、规范行业计价行为;人工价格信息,用于维护建筑市场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

(2)加强信息技术利用,促进平台服务升级

信息技术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条件,没有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就难以实现。研发或引进新软件技术,及时升级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加大技术人才、软件技术投入,搭建可持续的软件技术平台。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涉及多种技术,如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安全保密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信息传递技术、实时交互技术、统一检索平台技术、信息推送技术等。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一定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将新信息技术应用到平台建设当中,促进信息平台的服务升级,以便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

(3)注重“专而精”的特色化建设,实现各类平台繁荣共存

提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需要依托市场的力量,需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挖掘信息价值,提供信息服务,然而各类市场主体在投资开发信息化服务平台时应科学分析自身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忌贪大求全,宜专宜精。专项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相比于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更应注重其服务的特色化,不必追求信息种类“广而博”,而应注重信息内容的“专而精”。针对某一领域,提供更新及时、内容全面、数据准确的高品质造价信息,体现自身特色,吸引用户的长期使用,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特色化服务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的生命线,要求能够充分利用服务平台中在某一领域特色而全面信息资源吸引用户,为用户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

(4)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促进平台良性发展

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是基于加大行业信息的汇集力度,消除行业壁垒、地方壁垒的目的建立的,平台的发展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进行信息的收集和,难以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信,难以保障平台的良好运营和发展。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合作机制,通过政府、协会、企业之间合理的机构合作机制和适宜的机构合作发展战略,整合分散的资源,明确合作双方的义务和权力,实现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实现造价信息畅通和数据信息共享,以提升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良性发展。

(5)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离不开造价信息的使用者,用户的需求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因此,信息服务平台要把单向提供信息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用户主导、用户与信息化平台双向交流为主的模式。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用户信息库,了解用户的身份背景,加强对用户查询信息的统计分析,掌握用户需求的关键数字资源、需求热点、使用偏好等。采用细分服务对象、个性化页面设置、用户信息化定制等方式,信息化平台就能够为不同的用户群体集中并提供不同特色的服务,使得服务过程更加专门化,服务对象更加细化,服务内容更具个性化。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信息是一种具有共享性的社会资源,伴随市场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入,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会进一步显现,从信息种类、信息提供主体、服务平台及服务方式等角度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对促进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构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紧随时代步伐,持续推动。

参考文献:

[1] 张玉全.造价管理部门如何做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作[J].建筑经济,2011(6).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9

创业板主要是为处于初创期、规模小,但运作良好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通资金的场所。高风险是创业板市场的显著特点。信息披露对于这样高风险的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披露是确保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证券市场的根本前提,创业板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上重大的制度创新,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本的监管理念。这样,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成为了创业板的重中之重。

一、海外创业板简介

(一)美国NASDAQ市场

NASDAQ是目前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成立于1971年,由全美证券商协会的全资子公司――纳斯达克公司负责运作,其目的是为满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增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迅速发展。NASDAQ是一个完全采用电子交易、为新兴产业提供竞争舞台、自我监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场。它是全美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NASDAQ建立了独立上柜交易的全国市场,即NASDAQ全国市场。该市场的对象是世界范围的大型企业和经过小型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企业。1992年设立了NASDAQ小型资本市场,也称小盘股市场,其上市标准很低,没有业绩要求,其对象是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其中高科技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经过十五年的过渡,2007年10月NASDAQ升级为交易所,其门槛和监管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监管标准和纽交所差不多。

(二)韩国KOSDAQ市场

KOSDAQ市场成立于1996年7月。KOSDAQ的定位是为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和风险企业提供融资服务。KOSDAQ市场上交易活跃、效率高,换手率仅次于NASDAQ市场。在发行标准上,KOSDAQ将企业分为一般企业和特殊企业。在申请上市方面,KOSDAQ要求企业必须聘请一家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准备注册所需要的各种文件资料,向KOSDAQ委员会提出预备审查。在监管方面,它采取分类管理。在完全退市之前,将上市公司分为“投资留意类”和“管理类”。亏损、销售不佳、上市时信息披露不实等公司本身的预警行为被确定为“管理类”,而股票交易流动性弱、市值或面值过低、信息披露和定期报告违规等二级市场的预警行为被确定为“投资留意类”。

(三)日本MOTHERS市场

1999年11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在一部、二部市场之外,创立了一个面向创业板企业的MOTHERS市场,意为“高增长新兴股票市场”。东京证交所将MOTHERS定位于“与东证一、二部市场并立的市场”。与东证一、二部市场设置不同的是MOTHERS并未设置利润额基准,它以今后具备高速成长性的企业为对象,将重点放在信息披露上,MOTHERS市场的上市标准较店头市场而言相对宽松。MOTHERS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30―40倍,较其它创业板市场要高一些。2005年12月成交量高达377.53亿日元。截至2006年4月在MOTHERS上市的公司有157家。

以上各国创业板市场均定位于为处于初创期、高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渠道,那么它们的信息披露是否有相似之处?对于我国刚刚兴起的创业板市场是否有借鉴之处?

二、海外创业板信息披露

(一)美国NASDAQ市场之信息披露

NASDAQ信息披露有其独特之处,即及时、完整、准确、公开。首先,NASDAQ要求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以及上市后,都必须提供完整的经营、财务、公司发展计划等方面的报告。其次,NASDAQ要求上市公司按规定,要分临时、每季、每年几种情况按照规定的格式向投资者披露公司财务指标和经营状况。同时,还要披露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最近三年其中两年税前利润营业收入。另外,NASDAQ要求在NASDAQ上市的公司必须通过公开出版物或其他方式来公布对股票价格和投资者决策有影响的信息,如企业合并、管理控制方面的重大调整、股票回购等等。在NASDAQ上市的公司,在通过有关报刊资料向社会披露有关资料信息前,必须先向监管部门报告。市场监管当局还保留了对市场行为进行监察的权利,对重大事件和可能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与裁决,并有权作出摘牌的决定。

(二)韩国KOSDAQ市场之信息披露

KASDAQ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四个方面的信息:1.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期间报告(半年报)和季度报告。2.特殊报告,披露公司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如收购、分拆、期权发行、生产线购买或出卖等。3.临时报告,主要有两类:关于公司财务状况重大变化的信息,如发行股票或债券、资产评估等;关于公司经营业绩重大变化的信息,如收入或净利润的增减。4.强制性披露,披露KASDAQ认为有必要披露的信息。另外,韩国KASDAQ市场根据“不诚实信息披露法人”认定与“罚分制”,将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客观化、定量化、公开化,并纳入退市要件中。将信息披露监管与退市要求相配合,提高监管制度的协调性,也增强了信息披露监管的威慑力。

(三)日本MOTHERS市场之信息披露

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包括上市前披露和持续披露。1.上市前披露的主要形式是招股说明书。MOTHERS市场要求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除了披露公司章程中所规定的内容外,还要求披露:对公司业务、未来发展计划、公司与特定利益团体的关系、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业务伙伴的描述;主承销商提供的关于拟上市公司满足上市条件的证明;公司承诺在上市之后头三年内每年至少将召开两次针对本公司的分析会议的书面文件。2.持续披露,包括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两部分。定期报告除按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之外,还要求公司于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结束后一定期限内以季度报告形式披露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临时报告与现有主板市场相同,如与重大决策相关的信息,如股票分割或合并,配股额度或配股方法变更等;与突发状况相关的信息,如因灾害或业务运营所引发的损害,大股东变动导致上市终止的事件发生等;与决算相关的信息,如决算内容、预估业绩及预估股利的调整等。

从以上三国的信息披露可以看出,虽然各国创业板建立的时间先后不同、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不同,但信息披露有其共同之处,值得借鉴。

三、借鉴与启示

我国可以借鉴海外创业板的经验把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披露的主渠道之一,这样可以提高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减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增加信息披露的广泛性和证券信息的易获得性。互联网披露上市公司信息还可以使境外投资者了解我国证券市场,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同时,针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滞后和不断出现的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极限投机等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韩国KASDAQ市场制定的“不诚实信息披露法人”认定与“罚分制”标准,将信息披露监管与退市要求相配合,提高监管制度的协调性,增强我国信息披露监管的威慑力。

另外,我国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还应该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股民的成熟度、现有的监管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从混乱走向有序、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我国证券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转轨期,证券市场的监管有一个不断成熟和逐步适应市场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较滞后,证券市场表现出许多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极限投机等方面的问题,而且,现阶段我国股民的风险意识极为淡薄。因此,对于创业板这样风险较高的市场来说,加强信息披露力度势在必行。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海外创业板信息披露特点,笔者认为:

(一)应将合格的盈利预测披露作为一项重要的上市条件

在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NASDAQ市场,对盈利情况披露的要求是自愿的。在我国,由于股民成熟度不高,仍需借助财务分析师的分析结果,但我国财务分析师的力量远远比不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可能与企业形成披露上的良性互动。如果没有这项上市条件,投资者很难通过盈利预测信息了解到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存在哪些盈利增长点等等。在外部机制弱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引发企业的逆向选择,由此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上市公司为披露盈利预测信息所付出的成本。

(二)要充分披露无形资产的信息

当前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日益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及其与投资者决策具有高度相关性。根据目前的法规,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以突破原有比例的限制,高达70%。基于无形资产这样的地位,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充分披露无形资产的信息,如,无形资产的原值。虽然会计准则中未要求披露,但是对于已经确认的无形资产最好能够披露其原值。因为摊销只是分摊成本,并不一定就表明无形资产的价值有所减少,提供账面价值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的总体状况。

(三)应加强对关联方交易信息的披露

当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进行交易时,由于关联方能对上市公司或其董事会加以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就有可能接受一些对公司不合理乃至于偏袒关联方的条件,使得公司的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这样就有必要对关联方交易信息进行披露以保护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应该对关联交易定价政策进行及时、准确、详细的披露。创业板公司除了按关联交易的会计准则进行披露外,还应披露核心技术人员与其关联方的关联交易。

四、小结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的90%,它们创造了60%的国民收入,缴纳的税收占国家税收的一半,中小企业将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需要融资渠道,因此发展专门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板市场正是雪中送炭。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而且我国的投资者队伍也在不断成熟壮大,创业板的重中之重是信息披露,如果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创业板的信息披露制度,那么,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明天将是非常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欣士.海外创业板最新发展――韩国KASDAQ:位居前列的新兴创业板市场[J].深交所,2008(1):72.

[2] 刘彩晖.创业板市场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J].中国改革,2001(5):28.

市场信息的特点例10

二、服务市场建设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库

图书馆合理的藏书体系是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的基础。市场经济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就不再单单以保护馆藏为主,而是通过网络充分揭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断调整服务方式和策略,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不断加大与用户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创造特色服务。在资源存储和提供服务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的资源特色,要能针对用户的需要将信息提炼出来,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开发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库,满足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

三、开展有特色的服务

特色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特色服务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基于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在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应得到体现。市场经济下,用户希望以最快速度获得可直接利用的知识和信息产品,从而要求图书馆开发特色资源,强化特色服务。特色资源不仅指有别于其他图书馆传统文献类型在内容上的独特馆藏,还包括馆藏的数字化和特色数据库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图书馆要想在网络社会中吸引更多的读者,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特色图书馆[1],开展特色服务,对蕴藏于大量显性信息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向具有不同用户提供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信息服务,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图书馆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市场用户的特殊要求。

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工作模式

图书馆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建立以经济建设信息为重点的工作模式来提高竞争力,利用网络技术向市场需求的多功能转轨,通过优质服务,创立品牌效应来达到。市场经济下,图书馆为求生存,就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工作模式,对图书馆的内部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改变过去只重视文献收藏,保存,忽视文献开发;改变过去只重视校内读者传递,忽视市场用户需求的倾向。在服务模式上,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能根据市场要求适时调整和改善服务策略,不断挖掘知识、强化信息组织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积极为用户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主动向用户服务,按照用户的检索要求和检索特点主动提供用户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开展用户网络信息教育,介绍有关信息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对用户进行网络检索的教育,使用户自己能应用网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