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生物污染的来源模板(10篇)

时间:2024-02-19 15:28:32

生物污染的来源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1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井下作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直接伤害,并且还会危及工作人员的饿身体健康。因此,井下作业产生的污染物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治理,要制定科学的治理方针和政策,就必须要弄清楚污染物产生的原因,进而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使得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治理。

一、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及其来源

井下作业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要很好的治理污染,必须要弄清楚污染物的来源,进而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其主要污染物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钻井废水,钻井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清理,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一个井队每天排放的污染水高达30m?,钻井废水一般有起、下钻井作业时,泥浆的流失及带出岩屑,井场生活污水,还有地面设备以及钻井机具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第二,采油废水,这种污水主要是在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废水中含有无机盐物质,使得这种废水很难处理。产生这种废水的主要原因是在开采过程中加入木质素,发泡剂以及重晶石等,造成废水中含有大量不可降解的物质。第三,钻井中的废弃泥浆,造成这种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是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开采和生产技术水平还不能达到基本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防治技术

(一)抽油杆刮油技术

在采油的过程终中会产生一些废水,针对这种污染来源,可以在抽杆简易井口上端安装一个双层压盖,在双层压盖之间安装一块弹性和柔韧性很好的圆环状的橡胶皮,将胶皮剪成一个舌状形缺口,在提抽杆时,利用橡胶皮的弹性和结构特性,在提抽杆时,将油污直接清除掉,同时还可以去掉刮蜡器和扶正器外壁的油污。通过这种技术能减少油污量,进而能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污,减少后期污染处理工作的任务。此外,在采油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废水,这些废水的治理也十分重要,要加强废水的重复利用,采油废水回注,在采油过程中需要进行回注,为了减少产生过多的废水,可以直接使用废水进行回注,进而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并且能避免采油废水直接排入到空气中,进而控制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废水回注时,要提高注水质量,保证注水的新鲜,提高驱油效率,减少原油的上升幅度,控制生产的投入成本。

(二)枯井废水处理

枯井废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泥浆的回收和利用,在井场中钻多口井,储存生产废水,然后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量,采取高效的循环系统,加强对钻井废水的净化。目前我国在废水处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废水处理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对于污染物的处理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芬顿氧化技术、环能德美污水处理新技术等,这些废水处理技术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优势,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端,净化效率非常高,并且运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高效资源循环和回收使用,具有积极的推广和使用的意义和作用。

(三)作业废水的防控技术

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作业废水,对于这些废水的处理要利用水处理技术,注意井水的回收,利用作业废水清洗井底,并且要储存洗井废水,将废水用作生产过程中清洗和掺和生产材料的主要水资源,将废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减少污水的排放,进而能减少对土地资源和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节约清洁的水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作业废水处理在目前有一种先进的高分子絮凝剂,这种絮凝剂能很好的处理作业废水,并且已经在实际生产污染处理中得到很广泛的推广。高分子絮凝剂的特点就是用量比较少,并且效果十分明显,其主要作用原理就是利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配置成水溶液,将这种水溶液加入到废水中,就能产生一种压缩双电层,使得废水中的微粒失去稳定性,从而能浮动在水面,在胶状物相互增大的时候,直至最终形成一团絮凝的固结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能脱离最终沉淀,进而能达到去污的效果。絮凝剂废水净化处理技术在色度和悬浮物方面都可以达到排放的标准,同时可以用作废水回注的催化剂。高分子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作业废水处理工艺,这种工艺使用原材料成本低,并且效率极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四)钻井中的废弃泥浆处理技术

废弃泥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泥浆的回收利用和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水泥浆,使得在打井的过程中能减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在生产中要避免使用化学物质,禁止使用有毒物质。一般在下管时,要保持管道的密封性,从而能保护浅层地下水系统和周边水资源的洁净。而在提升生产技术方面,其核心就是采用现代化钻井技术,采用定向井、丛式井的钻井方式,这样能缩小钻井所需要的用地面积,采用这两种钻井技术也可以减少对地表植物的破坏。在钻井过程中可以保证钻井废水的重复使用,同时还可以向废水泥浆中加入固化剂,将废水泥浆固结成一团,然后使用到井下填充过程中,或者当作建筑填筑材料。这种方法不仅能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同时还能减少对土壤的侵蚀,起到很好的保护环境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污染物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要想很好的处理这些污染物,就必须要弄清楚这些污染物的来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目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和使用,针对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已经有很多有效的防治技术。相关单位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将污染物科学的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王建刚,何军榜,王斌虎.井下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01)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2

一、水库概况

苍村水库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是一宗以供水、灌溉为主,并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坝址位于树家山上游1Km的沙罗湾峡谷,属于中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93.8 km2,作为演山水厂的供水水源,为曲江马坝城区提供生活饮用水,现状取水规模为6万m3/d,远期可扩建到10万m3/d,苍村水库还被规划为韶关市的辅助水源地。苍村水库位于北江大坑口以上河段,该河段水功能区划为饮用农业用水区,主导功能为饮用、农业、渔业,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值作为水质目标。

二、入库污染量分析

苍村水库水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保护区内大面积陡坡开挖、种植木材林过度砍伐及部分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引起的污染问题。农村生活污染全年排放较稳定,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受农作物灌溉及施肥时间影响,呈现冬季较少,夏季较多的季节性特点[1]。

拟对水库2020年污染物进行预测,并在对水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污染总量控制目标和污染消减方案。

1.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1)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根据《广东水资源综合规划总报告》[2],规划年广东省农村生活用水平均指标为140L/p.d,按照曲江区实际发展,规划年农村生活用水量可达到该指标。因此,在生活污水没进行处理的情况下,由于生活污水污染物性质改变不大,预测2020年库区生活污水排放量18.70万吨/年,COD排放量为38.33吨/年,总氮污染负荷为9.35吨/年,总磷污染负荷为1.03吨/年,氨氮污染负荷为9.35吨/年。

(2)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

根据曲江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基本保持不变,仍按每人每天0.70kg计算,则库区内2020年产生量总计1636.22吨/年。

(3)禽畜养殖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按照水源保护区保护规定,应禁止在水库进行规模化养殖。因此,规划年内库区不会增加规模化养殖场。但由于农村村民自己养殖禽畜比较难控制,但在库区的村落里,应对村民的养殖有所限制。因此,预测2020年份禽畜养殖不会有太大的增加,预测的村民的禽畜养殖污染物排放量保持跟现状一致。

2.预测年污染物入库量计算

经调查统计,苍村水库现状污染物负荷情况见表1。根据以上分析,对苍村水库库区内预测年污染物产生量进行汇总,预测结果见表2,预测2020年的污染物排放量相比2015年增加主要是因为生活污水的排放引起的。因此,未来主要解决的仍是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3.入库污染物贡献比分析

根据各污染物占排放量的多少可以计算出各污染物的贡献比,从而反映出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各污染物的贡献比如表3所示:

由上表可知COD、氨氮、总氮都主要来自农业面源污染,总磷主要来自禽畜养殖。

三、污总量控制目标及污染消减方案制定

1.污染物入库控制量和消减量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考虑水库目前的水质较好,考虑到未来沙溪镇和马坝镇的发展,水环境容量需要预留一定的容量。因此,水库入库控制量按照10%预留容量,以确定水库主要污染物的入库控制量。对比污染输入量,可提出污染物的消减和消减比例。

根据纳污能力和预测未来污染物入库量,通过综合考虑水库水质状况、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次入库控制量均采用现状纳污能力进行控制,只考虑污染物消减,不新增纳污能力。苍村水库水环境容量以及现状、规划的入库控制量确定如下表4。

2.污染物排放控制量

根据表4的水库规划年的污染物入库控制量,以及污染物入库系数,可得到水库各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量。通过计算,库区内各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量见表5。

3.污染物排放消减量

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与其排放控制量相比,如果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其差值即为排放消减量,消减比例为消减量占排放总量的比例。根据苍村水库库区污染物负荷预测统计表,参照表5库区内各污染物排放控制量表,可得到水库库区内污染物排放消减量,见表6。

4.消减方案可行性分析

根据有关经验可知,生活污水排放控制相对容易,可按通常的污水处理厂、点源截污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后,消减比例通常可达5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相对于点源污染难控制,但可以通过入库量控制和生活污染物消减量来确定最后的面源污染量,针对消减可采取建植物缓冲带,生态农业等措施,一般可消减50%以上的面源污染。由此可见,水库通过采取有关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基本上能达到消减的目标,因此,上述方案是可行的。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3

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较多,这些受污染的大气在危害人类的同时还会给生物和建筑物等造成影响。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十分重视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绿化工作。由此可见,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同一个地球梦想的重要途径。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中的重要内容,从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阿里看,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部分:1.大气污染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人们在接触受污染的大气时,可能从呼吸、皮肤、眼睛以及口腔简介接触等几种方式受到危害和影响,这些污染物不仅为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系统以及肺部功能,还可能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高污染的空气环境中生活,很容易影响到自身的生命安全;2.大气污染会危害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污染会随着大气环流而扩散,当动物吸入受污染的空气,或吃下已经受到空气污染而染病的植物以后,就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严重的可能导致动物死亡,大气污染会使植被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有些植物在长期接触受污染的空气时,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大气污染是造成酸雨的成因之一,酸雨会给农田、植被以及动植物的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3.大气污染会影响全球的气候。受污染的大气中含有多种污染成分,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多时,会形成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是全球变暖的元凶,这一问题会导致全球气象灾害增加。当二氧化碳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保护层时,太阳辐射很难进入地球空间,进而影响地球长波辐射,最终导致正常的气候条件受到干扰;4.大气污染会危害人们生活中的物品。大气污染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腐蚀性物质,当衣物、皮革、建材或者金属制品受到大气污染的侵害时,就会受到损害;5.大气污染能够造成臭氧空洞。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于过量的太阳辐射,当大气污染破坏臭氧层时,就会造成臭氧空洞,并对地面上的生物造成损害。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一)尽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由于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就是污染气体的排放,所以在防治大气污染时,应该提倡使用无污染的情节能源和环保材料,不断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低污染的能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在进入大气以后,会随着大气循环来扩散污染物,所以在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将污染物进入大气之间的环节作为防治的重点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比较简便的消烟除尘技术、冷凝技术以及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手段来滤化废弃,尽量降低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而减少大气污染,使大气能够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中。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和利用大气的自净功能。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会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排入的污染物数量也会产生不同的浓度差异。当大气中的风力较大并且通风情况较好时,超强的对流区域和时段就会具有扩散大气的能力,这种环境下的大气污染物密度较小,不容易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所以在防治污染物排放时,应该针对不同地区或者时间来做好污染物排放量的调整,尽量减小局部的排放比例,并充分利用大气所具有的自净功能来实现防治大气污染的目的,

(三)对工业区以及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布局。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有关部分必须要将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城市与工业区的规划布局,尽量将工业区安排在对城市污染较小的下风向。工业区不仅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造成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所以在安排工业区时,可以将工业局配置在远离城市的地带或者郊区,尽量减少工业区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影响,并结合当地的风向和污染范围来安排工业区的位置,这样不仅能减少大气污染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做好城市绿化工作。随着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我国在城市绿化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的努力。绿色植物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看到,道路的两边以及工业区和城市相接壤的地区,都可以看见绿化隔离带,这些植物不仅能够隔离噪声,还能够吸附和阻挡污染物的流动,同时也能够吸收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由此可见,在防治我国大气污染的工作中,必须要重视绿化的作用,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利用绿色事物来调节城市内外的气候,尽量降低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程度,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来优化人类生存的环境。

(五)做好居住区内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在大气污染的众多源头中,除了有汽车尾气和工业厂区等污染源头外,还包括饭店、房屋的烟囱以及垃圾箱等。这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大气环境,而且会影响到室内的环境质量。所以在处理这类大气污染危害时,卫生和环保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居住区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源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六)做好燃煤污染问题的控制。就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来看,煤炭能源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煤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既含有有毒气体,也含有固体颗粒,这些污染物都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控制燃煤污染时,我国一般采用脱硫技术来减少污染物中的粉尘和杂质,并且能够减少燃煤中50%左右的无机物。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能源的挑选方面入手,选择低碳燃料或者低硫煤炭。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国际领先技术来改进燃煤,尽量减少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太阳能、核能以及风能等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现阶段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能源的产生不仅能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而且能够减少能源产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总结:

综上所述,在防治大气污染问题时,我国首先应该了解到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来分析大气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后有针对性的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本文主要根据大气污染的危害,提出了几点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4

1.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2.大气组成

2.1大气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和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0~12m3空气,质量约13—15kg,总计要呼吸两万多次。一般,人缺乏食物约可生存5周;断绝饮水,约可生存5天;而离开空气,则5min就会死亡。人类生存需要的是新鲜、清洁的空气,通常认为海平面附近的空气是干燥洁净空气,其组成基本上不变。为了研究评价大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现象,首先要了解大气的组成。从地球表面至大约一千公里的高空,绕着地球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或大气圈,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大气层的总质量约为5.3×1018kg,下层浓密,上层稀薄,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减小而增加,大气质量约99.9%都集中在55km以下的空间。虽然大气层的质量仅占地球总质量的0.0001%左右,但它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

2.2大气中的悬浮微粒是由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所组成。

固体微粒是指因自然现象如大风、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陨石流星烧毁等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悬浮物,有尘土、火山灰、烟尘、宇宙尘埃以及飘逸的植物花粉、细菌等等。液体微粒系指水汽凝结物,如水滴、云雾和冰晶等。这些细小的微粒悬浮物能够影响大气的能见度,削弱太阳的辐射强度。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大气中悬浮微粒物的形状、密度、大小、含量、种类及粒径分布和化学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同样,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是变化的,它取决于时间、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如大气环流、气温等自然因素。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可能低于0.01%,在温湿的热带可超过6%。大气中水汽含量虽然不大,但它却是构成各种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霜、露等的主要因素。

3.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条件,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对此作出如下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3.1从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看,“空气”和“大气”两词并无实质性的差别。

空气污染(AirPollution)和大气污染(AtmosphericPollution)常常通用,但在研究近地层空气污染规律时,往往根据研究的范围加以区分。有学者将室外地区性空气污染称为大气污染,而对室内的空气污染称为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空气污染是指小范围的气体污染,如室内、城市区域的空气污染,而大气污染则指大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空气污染,如气象学、大气环境讨论涉及的大范围污染。

定义明确了形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是指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地震、土壤岩石风蚀、海啸、雷电、动植物尸体的腐烂及大气圈空气的运动等产生的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人为因素包括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来自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的废弃物、燃烧、排放等,导致一些非自然大气组分的有害物质如粉尘、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进入大气,在大气中积累后超过自然大气中该组分的含量而形成污染。通常说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与人类活动相比较,自然因素引起的大气污染大多是暂时性的。因为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化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能,如扩散、稀释、沉降、雨水冲洗、地面吸附、植物吸收等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除大气污染,以恢复、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

3.2污染标准及危害影响

定义还强调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必要条件,即污染物在大气中要含有足够的浓度,并且停留足够的时间,超过了允许限度,使得大气质量恶化,从而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这里所说的舒适和健康,是包括了对人体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生理机能的影响,直至引起慢性病、急性病以致死亡等非常广泛的范围;而所谓的福利,则认为是指与人类协调共存的生物、自然资源、财产以及器物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物、建筑物及其它受体对污染物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反应存在各种差异,大气污染的“允许限度”难以准确界定。但是对污染物浓度和停留时间总要有允许值。根据人类生存对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逐渐制定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4.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4.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4.1.1急性中毒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4.1.2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4.1.3致癌作用

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

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这里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环境中致癌物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致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一般有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能诱发肿瘤的因素,统称致癌因素。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环境瘤。

4.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大气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增加了生产的费用,提高了成本,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4.3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小煤炉中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多具有水汽凝结核或冻结核的作用。这些微粒能吸附大气中的水汽使之凝成水滴或冰晶,从而改变了该地区原有降水(雨、雪)的情况。人们发现在离大工业城市不远的下风向地区,降水量比四周其它地区要多,这就是所谓“拉波特效应”。如果,微粒中央夹带着酸性污染物,那么,在下风地区就可能受到酸雨的侵袭。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5.影响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

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当其超过允许限度,即自然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就有可能造成大气的污染。大气污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气象、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最终能否形成大气污染,主要取决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和滞留时间。大气中含有的污染物的浓度愈高,停留时间愈长,污染就愈严重,对污染受体的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质在大气中浓度,取决于排放源的排放总量,这与源强(单位时间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排放时间的综合效应有关。此外,排放物的污染程度,还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象条件、以及排放源高度等因素有关。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在不同的地貌特征和气象条件之下会以扩散的形式在大气中被稀释、吸收。

5.1地理因素

地貌特征影响大气的稀释扩散能力。因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地面状况,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在局部区域形成各种大气环流—风,如有随昼夜和年度变化的风、以四季为周期变化的季风,沿海地区的的海陆风,山区的山谷风,狭窄通道形成的峡谷风,以及城乡之间的热岛效应等。风的存在加速了污染源附近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但另一方面,气流产生环流、旋涡、以及不同性质风的锋面交汇处,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扩散稀释,从而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危害程度。

5.2气候因素

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运动的另一环境因素,不同的气象条件之具有不同的稀释扩散能力。这些气象条件包括风速和风向变化、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和稳定度、以及降水过程等。风速小,污染物扩散稀释速度慢。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方向,处于污染源下风方向区域的容易受到污染,程度比较严重。气温垂直分布决定了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程度,若近地面气温随高度递减,在浮升力的作用下,大气层上下对流剧烈,促使污染物迅速扩散;若气温出现了随高度递增的情况,则气流难以在垂直方向上运动,阻碍了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容易在近地面形成大气污染。大气的稳定度影响着污染物的扩散程度,而降水过程促进了污染物的沉降,因此能净化大气。

在工程中,采用高烟囱排放有害物质可以有效减轻局部地区污染。高烟囱把污染物排向远离污染源的高空,使它们在更广阔的区域中扩散、稀释、混合,从而降低了污染物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浓度。但是污染物的总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有害物质仍然存在于大气中,长年累月的排放可能会引起广域性或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6.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通常是指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也就是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如汽车尾气排放出NO,为NO的发生源,因此就将汽车称为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也可以理解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燃料燃烧产生了大气的污染物,则燃料燃烧为大气污染源。一般我们所说的大气污染源,其含意指的是前者。

大气污染物质产生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源为天然污染源与人工污染源两类。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场所,如活动火山向大气的喷发等。人工污染源是指人类在从事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多为暂时的和局部的,人工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因此,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工污染源。但是,从总体大气污染的来源考虑,通常人工污染源分为四类: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

6.1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的炉灶、热水器、采暖锅炉等。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生活需要使用这些设备时,必须燃用化石燃料。然而,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使用中,或煤的质量差,灰和硫的含量高,燃烧过程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一些有害气体物质。再由于城市居住人口稠密,燃料使用量多,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相当可观,危害有时甚至比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还严重。此外,城市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及堆放过程中由于厌氧分解排出二次污染物都将污染大气。

6.2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用燃料燃烧及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的危害最严重。火力发电厂、钢铁工业、石化企业、建材工业等各种类型的工矿企业,在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粉碎以及由各种原料制成成品的过程中,排放出的大量废气均含有不同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如化工企业排出含有硫化氢、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氟化氢、氯化氢、甲醛、氨等有害气体;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就含有CO、SO2、NO与粉尘等多种污染物。虽然不同的工业企业排放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主要由燃烧化石燃料提供,这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源泉。

6.3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包括施用某些有机氯农药和氮肥分解产生的氮氧化物,以及农用燃料燃烧的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是农业生产过程对大气的主要污染主要物。如施用的氮肥一方面可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而入土壤内的有机氮或无机氮则在土壤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可转化为氮氧化物进入大气,从而增加了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某些有机氯农药施用于水中,能悬浮在水面,并同水分子一起蒸发而进入大气;此外,稻田释放的甲烷,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6.4交通污染源

交通污染源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飞机、火车及船舶等。这些交通工具使用汽油、柴油等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含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铅污染物、苯并[a]芘等有害物质。由于汽车和摩托数量众多,遍及全球人类居住区的各个角落,因此排放的污染物也最多。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中,汽车和摩托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条件下,还可在光化学反应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成为二次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余的交通工具数量也相当大,流动性来往频繁,故排出的污染物总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指出的是,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随各国、各地区的能源利用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规模以及生产管理方法的不同而变化,因此随着年代也在改变。

7.我国的大气概况和特点

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大部分直接燃烧,大气污染物主要是SO2和烟尘,大气污染的特征属于煤烟型。目前,由于我国能源利用方式相对落后、能耗高,利用率低、低空排放,以及城市畸形发展,人口、经济、交通过分集中,是世界上大气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城市大气污染尤为突出。北方城市的污染水平高于南方城市,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南方城市是SO2造成的酸雨和高硫煤地区的SO2污染,北方城市的突出问题是冬季采暖期的烟尘和SO2污染,非采暖期由于风沙和扬尘的作用,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也较高。

8.治理方案

近几年,我国通过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原煤产量和消费量,对燃煤炉窑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加大了工业废气的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所降低。据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道,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三级和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64.1%的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其中101个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29.2%。颗粒物浓度高的城市主要分布西北,华北等省区。2001年,341个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广州、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二氧化氮浓度相对较高。虽然自1997年以来,我国烟尘、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但排放数量仍然巨大;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消费和机动车辆急剧增加,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上升趋势不容忽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总结治理大气污染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估,它也由环保部门来完成。环保部门要评估各个污染源经过治理后,大气的质量是否改善了,分担率的指标是否有所变化,哪一个污染源治理效果最好。环保部门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了解前一阶段工作的实际效果,也更明确了今后治理的方向。这一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完成后,环保部门将重新确定大气质量标准、进行大气监测、做分担率的研究,确定新的治理目标和分配方案,最后再进行评估。这就是国际上通行的、科学的、有效的、责任明确的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程序,而且这一系列的工作是循环往复、不能停歇的。只有通过这种循环的工作,我们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路才能更明晰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大气的治理还没有走上这条科学之路。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没有准确的、合乎国际规范的分担率研究,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而没有分担率提供的数据,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不能科学治理大气的关键。当前,提倡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成为我们在经济建设中以及搞好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中国治理大气污染也应该尽快走上科学的道路

参见《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第5段;《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5.

参见金瑞林、汪劲著:《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

参见徐祥民:《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徐祥民:《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8参见叶俊荣著:《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第6页。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5

人类的工业化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保卫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不仅仅是回响在耳边的口号,而是涉及到我们后代子孙能否生存下去的大事。人类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环境,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人类共同的问题。

1 原因分析

1.1 大气污染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或者自然界在大气中排出污染物,污染物含量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大气质量恶化,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生态环境以及设备财产等遭到恶劣影响与破坏。通常说的污染源指天然性污染源及人为性污染源。自然界在大气中排污染物的地区或地点叫作天然污染源,如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灰尘、硫化氢等类污染物的火山、森林火灾、发生地震及自然逸出瓦斯气等各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地方。人为性污染源可按不同方法来分类: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方式分成区域污染源、面污染源、点污染源;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功能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存在形式分为移动污染源和固定污染源。

1.2 废气污染包含的成分

影响生态环境较大及威胁人类健康较大并且排放量很大的废气包括:含NOx、P、SO2、As、CO、PH3、HF、C2H、 C2HC1、C1,等类别的污染物有毒气体和其他的气体。

1.3 原因分析

(1)季节和气象条件因素影响城市空气的质量。大气的逆温现象能直接影响到大气污染物扩散。大气逆温是指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通常情况下,冬季的逆温层较厚较强,维持的时间比较长;而夏季相对偏弱一些。通常,夜间晴朗微风时会存在逆温现象,低层大气较稳定,一般污染物不利于扩散。在太阳出来之后,地表温度随之升高,逆温层会逐渐的消失,大气的湍流混合及垂直对流会加强,利于污染物质扩散。逆温天气能加重大气的污染,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所以,有人说逆温在冬天是隐形的杀人帮凶。大气污染和风力大小密切相关。一般来讲,污染浓度和风速平方是成反比的,和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是成正比的。风速越大就越利于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发生稀释扩散。长时间的静风和微风会抑制部分污染物质扩散,近地面层污染物质会成倍增加。

(2)城市建设影响大气的质量。根据大气污染分类统计的分析,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概括为三方面: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及交通运输。据统计资料显示,上面三方面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占的比例为70%、20%、10%。直接燃烧的燃料中,燃烧所排放的污染物总数量占燃料燃烧所排放总量约为96%,而其中,燃煤时排放的SO、烟尘、NO及CO的数量所占燃料燃烧得排放比例为99%、93%、81%和97%。由各种工业的生产产生的污染性大气排放量虽然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因为排放点相对集中。其浓度较高,因此对工矿区和局部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

2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2.1 监测大气环境的质量

大气中存在多种多样有害物质,不同地区的污染类型及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评价大气质量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确定出需要进行检测的环境指标。

大气里的常见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二氧化硫、总烃、氮氧化物、铅、臭氧、氟化物等。

测定颗粒物质:通常,颗粒物质在大气污染物种类中数量非常大,其成分复杂、危害较大、性质多样,其本身就可以是有害物质,也可以是其他的有毒有害性物质存在于大气里的运载体、反应床或催化剂。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颗粒物质和所吸附气态及蒸气物质的结合,产生大于单个组分体积的协同性毒性作用。因此,研究颗粒物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内容。要检测大气里的颗粒物质,其项目有:测定总悬浮的颗粒物、测定可吸人的颗粒物浓度、测定粒度分布、测定降尘量、测定颗粒化学组分。其中,测定颗粒物的浓度最常用的方法是重量法。

测定二氧化硫:大气中含硫性污染物包括HS、SO、SO2、HSO、CS、和各种各样的硫酸盐。其主要来源是煤及石油燃料燃烧、冶炼含硫矿石、制造硫酸等化学产品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种各样大气污染物里它的分布最广,其影响也最大,所以,检测硫氧化物时常常把二氧化硫作为代表。

测定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存在于高温燃烧石化燃料和化肥、硝酸等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及汽车尾气排气。

氮氧化物主要有NO3、NO2、NO、N2O、N2、NO等,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2.2 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的综合性整治规划根据城市中大气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进行划分功能区并按照拟定的环境目标来算出各功能区的最大限度排放量及削减量,制定出污染治理的方案。治理大气污染要根据城市能源结构和交通状况来确定出首要污染物,即范围广、浓度高、危害较大的污染性物质,利于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的治理。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大气污染中,主要由使用落后的燃烧方式警醒燃煤及排放汽车尾气引起的,由此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及总悬浮性颗粒,所以规划的远期目标应该为改进落后性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加强气体燃料的使用、加强型煤、地热、太阳能等无污染及少污染能源的使用,区域集中性供热、肠道消灭掉千家万户小烟囱,道路硬化,强化治理污染源和使用污染控制性技术的手段来创建无炯性控制区。大力调整工业布局,要根据大气的自净性规律科学的利用好大气环境总容量;污染源要强化治理,使污染物排放量降低;通过技术及行政手段来减少排放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要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尽量选择抗污染好的树种来大力发展植物性净化。

参考文献: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6

物生存的保证。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可能改变大气组成引起大气污染。由于大气的整体性和流动性,大气环境问题常常是全球性的、区域性的。目前国际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

性的酸雨、CO2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都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就其组分的含量变动情况可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三种。恒定组分指N2、O2和Ar。N2占空气体积78.09%、O2占20.95%、Ar占0.93%.三者总和占空气总体积

的99.97%,其余为微量的氖、氦、氙、氡等稀有气体。可变组分指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通常CO2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小于4%。可变组分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季节、气

象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不定组分指煤烟、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它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这些组分达到一定浓度,会给人类、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类。所谓固定源就是位置和地点固定不变的污染源。主要指工矿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冶金、钢铁、建材等工业企业都

是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固定源。流动污染源是指交通工具在行驶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形成的污染源。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还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1、工业污染源 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

流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2、农业污染源 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

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生活污染源 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 、NOX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

点,是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但是,随着城市电气化的推进,城市生活污染源将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二)大气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则是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

染物与大气正常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其毒性一般较一次污染物强。

2、常见主要大气污染物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人们注意到或已经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的大气污染物大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含物及光化学氧化剂等。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危害了人体的舒适、键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一)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状况,可将大气污染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

(二)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

四、中国大气污染的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地形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①煤烟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问题,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②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③酸雨分布区域性、季节性明显,污染物成分特点突出,多以硫酸酸雨为主;

④工业“三废”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农业引发的大气污染仍不容忽视。

五、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

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一)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

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1、急性中毒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

变等,便会引起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的惨剧。

2、慢性中毒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

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

3、致癌作用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

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

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

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三)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

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 。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

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六、大气污染的防治

从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分祈,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

术条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一)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开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碳、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

生化石能源开采使用的环境问题,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技术

(三)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护大气环境

1、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

(1)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

2、做好大气环境规划,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3、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4、发展绿色植物,增强自净能力

(四)加强大气管理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7

1引言

面源污染相对点源污染又可被称为非点源污染。根据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的定义,面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以微量、分散、广域的形式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顾名思义,农业面源污染就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过程所形成的面源污染,它是所有面源污染重是最为严重且分布最广的污染。大部分农业污染都是面源污染,还有一小部分污染属于点源污染。本论文重点研究的是农业面源污染,并只考虑进入水体以内的水质污染,专指由于降雨冲击与淋溶作用,以降雨为载体,在地表径流及地下渗漏过程将污染物带入水体而导致的受纳水体污染。

2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1)隐蔽性、分散性。点源污染很集中,与之相反,面源污染具有隐蔽并分散的特性。由于一些自然条件状况的不同,面源污染会显示时间上的不均与性及空间异质性,这些自然条件包括污染范围内天气、湿度、地形地貌、温度、土地利用情况等。(2)不确定性、随机性。农业面源污染还具有不确定性及随机性的特点,对进入污染系统中的面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及随机性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课题。如进行农作物生产时,进入受纳水体的的过量化肥含量与温度、降雨密度、大小、湿度及土地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密切关联。(3)空间异质性、不易监测性。由于在污染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一般不只一种,且这些污染物之间会相互交叉污染,再加上自然条件如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会对污染物的流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面源污染一旦发生,很难对其中的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定量检测,即农业污染具有不易监测性。当然理论上,农业面源污染是可以进行监测和识别的,只是监测成本和识别成本非常高。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到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识别中,如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受污水体进行模型模拟并提供数据支持。结合高新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动态监测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3农业面源水污染防治技术

3.1生态拦截技术

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农业面源污染物是通过雨水径流进入受纳水域的。若建立生物拦截系统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可高效率拦截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这种技术也称为生态拦截技术,它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有效且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外这项技术主要通过宽广的生物隔离带来实现,如加拿大的“草地-树木过滤带系统”就是通过生物隔离带控制氮磷进入水体,并且效果很显著,污染物含量大大减少。在我国,杨林章等根据太湖的实际情况提出用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共同组成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该系统通过减缓水流流速促进水体中含有的颗粒进行沉降,从而有助系统中的植物部分对由沟底、水体及沟壁中出来的养分进行拦截和吸收,最终实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验显示该系统对污染水体中的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2%和48.1%。目前为止,高效利用氮磷的机制还不清晰;农田生态沟渠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尚不成熟;水生经济植物品种的筛选工作还没开展;很多防治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试用,如空间配置技术、浮床植物残体的再利用技术及浮床植物的肥药管理技术等。未来,这些方面都可成为科研者的研究重点,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2生活垃圾及农业废物处理技术

作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还有其独特的资源价值。现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就将资源化农村固体废弃物当成重点的研究项目。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粪便已经成为需优先处理的污染源,特别是发达区域或环境容量差的区域。畜禽粪便在传统的中国农业中是优质的农家肥,作为中国农业数千年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不仅可以给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目前,农肥化是畜禽粪便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其中的固体部分经发酵后成为优质有机肥,然后通过还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目前液体部分主要通过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或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或与其它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联合发酵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处理,但目前沼液的安全处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农村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目前的资源化率比较低,部分地区尤其在我国的东部地区采用焚烧的方式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主要还是采用部分还田或全量还田的方式。由于成分和来源复杂,目前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大部分生活垃圾被集中焚烧或填埋处理,很少的一部分与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一起进行了堆肥处理。其中,如何减少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的损失是目前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3.3农业用肥改进控制N、P流失率

通过施加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控制N、P的流失。由于低廉的成本、良好的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生物质炭受到科研者的重视,用于控制农田营养盐释放。姬红利等人将坡耕地土壤及滇池设施农业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土壤消毒剂和土壤改良剂来研究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解吸过滤液过程中TP和TDP值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径流雨水中TP及TDP值在投加改良剂后明显降低,能有效控制P的流失问题。但其经济性及环境风险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4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展望

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系列特性,如污染源多样性及随时性等,使它对我国农业及农村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支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户采用绿色农业补贴等经济激励手段;重建农业技术宣传等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8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为保护有限的农业发展资源,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刻不容缓。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受污染的农田比例逐步上升,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农产品出口贸易严重受阻。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部分地区生产的蔬菜、水果中的硝酸盐、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如据湖南省农环站2003年调查统计显示,蔬菜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超标率达15%,镉、铅等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招标率都在60%左右,部分地方有害物质综合超标率达到100%。农业面源污染会造成大气、水体、土壤、微生物污染,对人居环境产生危害,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污染现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农膜残留、农作物秸秆、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污水等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化肥的污染

化肥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研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只有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二)农药的污染

目前我国农药年产量5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23万吨左右,平均使用农药2.33kg/hm2,其中浙江和上海用药水平最高,分别达9.96 kg/hm2和9.85 kg/hm2。目前我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0%。我国使用农药中杀虫杀满剂占62%,杀菌剂占21%,除草剂占17%。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三)农膜的污染

农膜的推广使用给农田土壤带来 “白色污染”。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而且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生态环境。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并危害人类的健康。绝大部分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四)畜禽粪便的污染

近几年,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每年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开展的23个省3畜禽养殖污染调查显示,1999年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为19亿吨,为同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8亿吨的2.4倍。畜禽粪便不经任何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病源微生物和大量的氮、磷等进入江河湖泊,不仅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更是我国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三、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对策与措施

(一)广泛宣传教育,营造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社会氛围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知道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原因,认识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农业环境安全,对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而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意义。要重视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和引导,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对社会危害性和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让农民树立起农业资源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

(二)进行循环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

大力推广示范“农田水微循环利用”、“稻田养鱼(鸭)”、“猪-沼-果(菜)”等新的模式和技术,进行循环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如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式生态农业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与沼气使用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使用沼液替代传统的农药浸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药对农田的污染;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沼肥的施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减轻了化肥和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奖励扶持政策,依法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制度建设,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治理,从源头抓起,切实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

利用生物杂交、生物遗传技术培养出高产、抗病、固氮的作物,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养具有特殊降解、吸收能力的植物、微生物等,利用它们吸收过滤地表径流、净化污水。通过堆肥处理,不仅有效地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出路,解决环境污染和垃圾无害化的问题,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适用的腐殖土,从而维系自然界良性的物质循环。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BB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9

滇池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昆明怡人气候的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然而水资源过度开发严重,又属水资源贫乏地区的滇池流域,在20世纪30年代水质直线下降了3个等级,60年代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为Ⅱ类,70年代为Ⅲ类,70年代以后水质恶化更为迅猛,1988年草海水质总体已为劣Ⅴ类、外海水质为Ⅴ类。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得到一定的抑制,但进入21世纪初,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有增无减,污染物产量依旧持续增长,至2007年全湖水质超Ⅴ类,草海重度富营养化,局部沼泽化,外海中度富营养化,污染十分严重。表征富营养化的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透明度及BOD5指标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磷元素成为了滇池富营养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相关研究表明,20世纪60~80年代污染物的总产量中,工业点源污染物产量已显著降低;而非点源污染的产生量却呈持续上升趋势,成为滇池污染量增加的主导因素,尤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成为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笔者在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和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3S技术为手段,通过对近期TM影像的解译获取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在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的基础上,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格局与成因进行分析,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提供策略。

1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格局

滇池流域因受地势的影响,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十分明显,形成一个大致以滇池水体为中心,南、北、东三面宽,西面窄的不对称环状、四级阶梯状地貌格局,即从内向外、由低到高分别由滇池水体、湖滨区、台地区和山地区组成。据2007年云南省环保相关部门统计,湖滨区的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约占全流域总量的50%;面积最大的山地区的污染物产量虽大于台地区,但外排量却远不及台地区,究其原因是:滇池流域山地区植被覆盖较好,对污染物的截留、降解率较高;流域内水库相对集中于山地区的分布格局使污染物不直接进入滇池水体;流域中山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经济来源不多,农业、农村废弃物的再次使用率相对较高。

滇池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物以氮、磷、COD和BOD5等为主[4],通过对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格局与地形的分析以及对相关部门现有数据的查阅,将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物的分布及输送方式进行归纳(表1)。由表1可知,湖滨区在3个圈层中面积最小,因其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便利,受人为干扰极大,成为水田、大棚的主要耕种区,同时所分布的乡镇村、工厂企业和旅游区也相对较集中,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量较大;然而因为入湖河流流程短,水网混杂,非点源污染物大多以散流的方式弥漫进入滇池水体,污染物的控制较为困难,另外,该区的自然景观面积低于总面积的3%,天然湖滨湿地消失殆尽,原生态屏障功能遭严重破坏,故该区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对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最为严重。台地区由于地势相对平缓,交通相对便利,人为干扰强度较山地区更大,人工景观占76.86%,是产生非点源污染物的重点区域,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主要是水土流失携带的大量泥沙和氮、磷。台地区农田面积较大,特别是顺坡耕种的坡旱地和果园面积远大于山地区和湖滨区,因而水土流失严重。台地区非点源污染物产生、输送的方式是暴雨期非点源污染物通过漫流进入沟渠,流入河流的大、小支流后再汇入干流,随洪水波的运动集中向滇池输送。故台地区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过程与河流的产流、汇流过程密切相关。山地区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自然景观占绝对优势(70.26%),体现出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服务功能;另外,环湖水库的修建较集中,农田分布又较少,暴雨产生的径流和非点源污染物基本以水库为“汇”,而不直接进入滇池水体。即便在丰水期有部分水库废水进入滇池,或是在灌溉期有少量灌溉回归水携带氮、磷进入水体,其所输送的氮、磷也不超过进入滇池非点源污染物总量的5%[4],因此山地区对滇池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较小。

2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成因分析

2.1农田不合理施肥

滇池流域的农田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好的湖滨区和台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增加,特别是湖滨区,复种指数由原来的150%增加至175%左右,使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肥料、农药等投入量增加,加大了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强度。各类农田中,产生非点源污染物较多的是旱地和水浇地。旱地通常分布于台地和低山地带,多为顺坡耕种,水土流失量极大,随泥沙流失的氮、磷也较多,加上化肥施用的影响,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非常可观。特别是近年来烤烟种植面积大幅上升,增加了坡旱地的耕种强度,也增加了旱地污染物的输出强度。水浇地因施肥量大,复种指数高,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量也很大,而且滇池流域的水浇地基本上均分布于湖滨区,非点源污染物向滇池水体输送的距离短,对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贡献极大。

2.2农业废弃物与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

据滇池流域典型村落调查,人均每天向村外排污水25L,排氮0.3g,排磷0.06g。由于绝大部分农村根本没有地下水处理系统,污水均积蓄在庄前屋后的地表或下渗到土壤中。村落不仅直接排放生活污水,还时常在周围堆积作为田间肥料的稻草、塘泥、圈肥、粪便,这些点源污染物在暴雨期必将转化为非点源污染,再以暴雨径流的形式向滇池排放。暴雨期测得农村径流中氮浓度为11.1mg/L,比一般农田高2~3倍,磷的浓度为1.70mg/L,为一般农田的4.6倍。农村生活废弃物由点源污染转化为非点源污染,成为非点源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农村生活废弃物外,滇池流域有乡镇企业30000个左右,这些企业技术设备落后、耗能大、布局不合理,且大部分与农业镶嵌在一起,排放的污染物大多积蓄在农业环境中,转化为非点源污染。从数量、布局分析,乡镇企业的污染已由点源污染逐步发展为非点源污染,成为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2.3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据遥感调查资料显示,滇池流域土壤微度侵蚀的面积占62.5%,轻度侵蚀的面积占31.0%,中度侵蚀的面积占5.7%,强度侵蚀面积和极强度侵蚀的面积占0.07%~0.15%。每年水土流失量约为106万t,年平均侵蚀深度达0.68mm。大量的土壤受侵蚀后随径流进入各入湖河流,继而进入滇池。据1988年水沙监测资料,滇池流域进入河道的土壤流失量达23.06万t,多年平均流失量达39.89万t,也就是说滇池流域平均每年有102.3hm2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破坏。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大量的养分,还把大量的泥沙和氮、磷带入了滇池。另外,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悬沙中所携带的氮、磷年输送量相当可观,氮素入湖量可达701t,磷素入湖量达564t,合计达1265t。折合成肥料,相当于每年损失氮、磷肥共7039t。若以1988年的河流输沙量情况统计,入湖的氮素为405t、磷素为326t,折成氮肥1724t、磷肥2345t。由此可见,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大量的表土,而且营养物的流失大大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2.4地表径流

来自地表径流的非点源污染主要分城区地表径流和非城区地表径流2类。城区径流主要由暴雨产生。非城区地表径流分入湖自然河流和湖滨区径流。入湖自然河流指流域内不经城镇而流入滇池的河流;湖滨区径流指流域内16条入湖河流监测断面以下未控制的区域,包括滇池西岸西山一带。据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1988年的资料统计,滇池流域由地表径流带来的非点源污染数量较大,其中污染量较大的是非城区径流,在非城区径流中,磷污染主要来自湖滨区径流,而氮污染则主要来自入湖自然河流。

2.5直接入湖

滇池流域由湖面直接进入的非点源污染物主要包括湖面降水、降尘和湖面旅游带来的污染。据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1988年资料统计,从滇池湖面直接进入的非点源污染物为895.63t,其中氮396.51t,占41.29%;磷53.01t,占5.92%;COD473.11t,占52.82%。在3类污染源中,来自降水的氮和COD量较多,而磷污染则主要来自降尘。从总量来看,降水污染量最大,占73.91%;降尘污染量次之,占18.07%,;旅游污染量最小,仅占8.02%。

3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输送方式及所产生的影响因区域地形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异,故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不能一概而论,而应针对各圈层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来制定。3.1湖滨区和台地区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

3.1.1农业种植方面。对耕地和果园需平衡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尽量采用深施技术以避免化肥损失。加强研发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及生物肥料,推广肥料的精准化技术,做到肥料减量、定性、定量化使用,避免化学肥料使用过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5]。同时,提倡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注重栽培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的结合。

3.1.2畜禽养殖方面。对畜禽养殖需加强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对养殖场粪便进行综合利用,发挥其燃料、肥料和饲料的3大功效,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先进技术,使畜禽粪便化害为利。

生物污染的来源例10

1 大气和大气污染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都是平衡,是人体所能够适应的。但是一旦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有害杂质增多,就会打破这种平衡,在达到一定的浓度,经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时大气即被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是尘埃、水分或者是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对全球的气候造成影响,从而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为了检测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污染的程度,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衡量的标准,用来监测大气的污染程度,以此来实施有效的控制方法。

在大气系统中存在自身的循环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物质循环实现净化的目的,以保证大气的清洁度。但是一旦这种状态被打破,某些成分的含量超出了平衡状态,就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以及生物的生存状态。在现阶段,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空洞三种,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制止。

2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所以空气污染, 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生活中燃烧的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主要的污染物如: 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碳氢化合物等。

汽车排放的气体主要的有害成分为: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 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来源之一。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 土地、房顶、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尘土, 植物的花粉和细菌等粒径在 0.1- 100 m, 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 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 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较大时,大气的污染也造成了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不但危害人类的健康, 还造成水域、土壤酸化, 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对渔业、建筑物、工业设备和文化古迹方面等造成危害。

3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所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复杂,种类也越来越多,对大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大气污染物的种类进行划分,有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污染物的状态与来源可以有很多中划分方式,下面根据与污染源的关系对其进行划分,可分为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

一次污染物:如果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后,其状态和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则此类污染物可称为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粉尘、有害气体以及其他颗粒。

二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后,性质与状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比如酸雨的形成,就是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分等物质结合后产生的。

4 大气污染源的形成

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离地面约 12 km 的范围内, 随大气环流和风向的移动而漂移, 所以大气污染是一种流动性污染。具有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 (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 而形成, 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 又可分为固定的 (如烟囱、工业排气筒 ) 和移动的 ( 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 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 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

大气主要污染源有:

1)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

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 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在居住区里, 随着人口的集中, 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 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 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 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3)交通运输。近几十年来, 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 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 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

由于人类的发展, 造成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层的人为破坏, 全球环境逐渐变暖, 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 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 水灾、干旱、台风、飓风、雪灾、冰雹、雷击、地震、海啸、沙尘暴、酸雨、火灾、高温天气、地质灾害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周期缩短, 频率加大

5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如果大气受到污染,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污染的程度不同,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也不同,而危害的种类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5.1 急性中毒

在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污染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污染物的浓度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或者污染物的毒性较大时,会严重的威胁到人体健康。比如某个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便会引起急性中毒。

5.2 慢性中毒

所谓的慢性中毒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高,但是在长期作用于人体的状况下,会慢慢的损害到人体健康。而对于慢性中毒,至今也没有比较科学的论证来说明污染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疾病案例中,慢性呼吸道疾病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慢性中毒。

5.3 致癌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量工业企业的进步,随之工业企业的规模与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其中的致癌物质不在少数。这些致癌物质排放到大气中,致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

6 结束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下,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如果大气受到污染,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工业和交通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所以应该对大气污染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解决的对策,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并且在各个行业中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来防范和治理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