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身体素质优点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6 16:22:20

身体素质优点

身体素质优点例1

1.前言

体素质是机体各器官系统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个方面,是体质的基本要素,是人体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各项身体素质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项运动成绩,只有对现有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才能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结果与分析

2.1黄淮学院体育系三届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整体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黄淮学院体育系三个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08级及格人数百分比为33%,良好人数百分比为27%,优秀人数百分比为40%;10级及格人数百分比为61%,良好人数百分比为24%,优秀人数百分比为15%;12级及格人数百分比为27%,良好人数百分比为49%,优秀人数百分比为24%。

从中可以比较出:10级的及格率相当高,而良好百分比和优秀百分比均在三个年级中最差,优秀百分比也是三个等级中最少的,这表明10级学生身体素质主要集中在及格这一等级中,身体素质优良的不多,08级是三个年级中优秀百分比最多的,在训练中对于成绩及格的学生要求他们向着优良等级提高,08级是三个年级里身体素质最好的;12级学生主要集中在良好等级,其次是及格等级,优秀的较少,日后的素质训练中重点加强良好学生的训练,提高其成绩,向优秀看齐。从中可以看出,从总成绩来说,08级学生身体素质最好,其次是12级学生,最后是10级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中时期的素质训练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只是一味的抓高考的考试项目,以成绩为主,而在大学期间主要以体育专业课为主,也未对身体素质进一步的加强,以及受一些“重专业技能,忽略身体素质”思想的影响。

2.2黄淮学院体育系三届男、女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整体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黄淮学院体育系男、女生身体素质状况:男生的及格人数百分比为37%,良好人数百分比为41%,优秀人数百分比22%;女生及格人数百分比为56%,良好人数百分比为9%,优秀人数百分比为35%。

从中可以比较出:女生及格百分比和优秀百分比都在男生之上,而良好百分比却远在男生之下,这说明女生身体素质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其次是优秀等级。整体男生身体素质主要集中在良好等级,其次是及格等级,最少的是优秀等级。女生在日后的身体素质训练中,重点要放在在及格等级的学生,努力提高其成绩,向良好等级靠近,提高整体女生的身体素质。男生在日后的身体素质训练中,重点要放在在良好等级和及格等级的学生,努力提高其成绩,使在及格等级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进入良好等级,使在良好等级的学生身体素质有所突破进入优秀等级,从而提高男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女生在大学期间更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是健美操和网球方向的女生平时对身素质要求高,自己平时加练身体素质;而男生大都以球类为专项,平时更注重技能练习忽视身体素质的训练。

3.结论

经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完成了黄淮学院体育系学生身体素质调查与分析,对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素质训练提供了参考。

(1)三个年级学生以所占三个等级(及格、良好、优秀)的百分比标明,占及格等级的百分比在27%-61%之间,占良好等级的百分比在24%-49%之间,占优秀等级的百分比在15%-40%之间。

(2)从总成绩来说,08级学生身体素质最好,其次是12级学生,最后是10级学生。原因是08级学生当年高考时因为一些原因有大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没有考上当地较好的体育专业院校,以至于被该校所录取,而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素质水平好的学生大都被较好的体育专业录取。

(3)女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整体比男生身体素质水平要高许多。及格等级和优秀等级的学生所占比例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而在良好等级中,男生所占比例更高。原因可能是专项的原因,轻身体素质练习重技术。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伟,李勇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评价与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4.

[2] 彭健民,段健芝,范国良,谭红.师专体育系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研究[J].体育学刊,2000.

[3] 蒲西安.显性身体素质训练课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2013.

身体素质优点例2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86-01

随着我国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变,必然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课程,把原先体育课上竞技性很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这不仅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优化要素,提出优化当前初中体育课堂练习的相关措施,有效发展学生综合体育素质。

1.优化初中体育课堂练习的基本要素

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能主动从事身体练习,才能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提高素质。

1.1 课堂练习优化的方向――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以在选择设计课堂练习的目标、内容、组织、手段、方法和考核等方面,既要顾及全体学生的实际,保证每个学生能学能练,学有所获,练有所成,又要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

1.2 课堂练习优化的核心――主动参与。没有学生主要参与,没有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课堂练习就不可能有实效,所以优化课堂练习的方法应围绕启动学生主动参与,着重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让学生学得入迷,从而达到爱学、能学、乐学的境界。

1.3 课堂练习优化的保证――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都会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善于激活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不断优化整合,充分利用积极因素,积极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识记、分析、运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能让学生得到精神的享受和乐趣。

1.4 课堂练习优化的关键――情感激励。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应善于运用情感激励的动力功能,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练习过程的闪光点,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增力评价,把学生从枯燥的练习过程中解脱出来,激发出积极主动练习的内在潜力。当每个学生都能情绪高昂地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时,就是我们课堂练习优化的成功所在。

1.5 课堂练习优化的目标--终身体育。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教会学生学会健体,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理应成为我们优化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长期磨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全体学生准确地掌握课堂练习的知识,方法和程序,又要教会学生能科学地、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为学生能进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初中体育课堂练习的基本措施

体育课堂练习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我们必须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原则下,进行优化课堂练习,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1 准备练习铺路架桥、沟通联系。准备练习是课堂练习的开始,成功的准备练习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新动作技术有的是已学动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有的含有已学动作技术的某些技术环节或技术细节,有的是已学动作技术和延伸和发展,因此,准备练习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在身心两方面的沟通与联系,设计安排一些动作性质、结构与新动作技术有密切联系或相近、相似的练习,抓住新旧动作技术的连接点,让学生主动地投入,为学习掌握动作技术的正迁移作准备。

2.2 尝试练习启发思维、规范程序。尝试练习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提高锻炼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应积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规范练习程序。尝试练习是让学生体验动作技术的练习,目的不只是练习本身,而在于学习体会技术,使学生明确动作技术结构、要领和完成的方法。教学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准确优美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一个完善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对动作技术积极思维。按照规范的程序参与练习,先让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先试做,起榜示作用,然后全班练习。并反复采用同样的练习方法和相同的组织形式,以使学生精力集中于学习技术要领。

2.3 矫正练习重视方法、宽松和谐。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动作技术,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动作技术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掌握动作技术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多余动作和错误容易出现,如果连续出现相同的错误,有效的办法是令全班停止练习,有针对性地给予简要的讲解和示范。讲解示范以完整动作技术为主,分解法和正误技术对比法为辅助。重点提示动作技术的内在规律、难点和关键,通过变换练习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每个学生的上进心。为增强学生的纠错信心,应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宽松和谐和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矫正练习。

2.4 强化练习增加手段、及时评价。强化练习是强化动作技术手段的形成过程,使动作技术能动力定型,化为技能技巧,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发展学生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段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等多种措施才能提高练习效果。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完成技术教学任务的情况,及时的、科学的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复习和重新纠正错误。需要重新矫正的技术,应当与第一次学习一样,重新学习该项技术。

2.5 结束练习加强补偿、轻松愉快。结束练习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课堂练习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主要有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技术的全过程,师生菜同叙述动作要领,让优秀学生做示范,提问学生动作技术要领,布置课后练习等补偿练习形式和松散自如,轻松愉快,加快学生肌体恢复过程的放松练习。通过结束练习帮助学生回忆动作技术,加深理解动作技术要领,提高学生掌握运用动作技术的能力,对优化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升华的作用。

总之,优化初中体育课堂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用科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练习中去,全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身体素质优点例3

人的竞争力,是指人这一竞争主体在社会竞争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获得社会资源及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法度约束下发展起来的,并由这一社会制度所确定、所鼓励,主体的能力结果,通常由社会法制加以保护。从哲学上讲,个体的本质是每一个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内在规定性。马克思认为人的个体本质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以个体的独特体貌和遗传能力为内容的生理特征;以个体特有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的社会特征;以个体的个性为内容的精神特征。这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个体本质结构,构成了个体特有的,使其与他人区别开来的个人风貌。从管理学上讲,人的竞争力主要是由健康力、经济支配力等五大分力决定。本文通过引入波特关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体系”的分析方法,结合前人有关方面的研究,构建人的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给人类能力的释放提供了新的机遇,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各企业纷纷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计划。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要想在更残酷的竞争中制胜,归根到底,要看企业人力资本的多寡、知识管理能力的强弱。在更宏观的角度上,人的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本理论证明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不一定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出他的人力资本。笔者认为人力资本的发挥要靠人力资本的载体——人,以及所处的使用环境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而人的竞争力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基础。

二、人的竞争力模型构建

(一)构建思路

波特认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能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条件,从而帮助企业克服惰性和依赖保护的心态。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要素”,“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四个基本因素和“机会”、“政府”两个辅助因素。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影响着一国的竞争力的发展。人的竞争力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自身的因素以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钻石模型的研究思路,建立人的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二)人的竞争力模型

人的竞争力的构成可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可形成类似“钻石体系”的关系。身体素质、气质因人的先天条件为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思维品质、阅历则重在后天的培养。这四个因素构成人的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机会、环境作为辅助因素影响着四个基本因素,通过他们间接影响着人的竞争力变化。

三、人的竞争力模型分析

(一)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不仅指身体本身(性别、身高等),还包括人的精神面貌。亚当·斯密认为,一个人权威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个人资格的优越。它包括身体的力量、美观和灵敏的优越,以及精神上的智慧、德行、坚韧和克制的优越。对于大多数人,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健康,没有心理疾病。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生活、工作的压力,才能进一步发挥自己竞争力的优势。

(二)气质

气质是指有机体的、主要是由生物决定的、相当稳定的特点,它由反应的外部特质表现出来,而这些特质构成了行为的能量水平和时间特点。气质主要决定于生物基础,由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如人格);个体一出生,就具有由生理机制决定的某种气质。个体先天的生理机制构成了个体气质的最初基础,由于环境的影响,个体成长发育中气质会发生改变。气质的主要特点是反应性,反应性越高,刺激性活动越低,反之亦然。某方面的反应性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职业选择的倾向。一个人并不是从事什么职业都具有竞争优势。这份职业干的出色,并不意味着换成另一份工作也会带来成功。而要根据本身对该职业的主要要素的反应性而定。反应性匹配才能投入工作环境从而激发个人的潜力,对工作产生兴趣,更易创新。从事与自己气质不相符的职业或活动,即使加以时日能够适应,成本也是巨大的,不利于竞争优势的发挥。

(三)思维品质

有能力、能胜任工作的人,思维品质要好。这一标注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1)交流沟通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在某一方面进行创新性活动的人,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人。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四)阅历

阅历是指一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经历。包括某人的家庭出身、教育经历、工作履历等。从人生阅历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长的轨迹。阅历的丰富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经历丰富往往形成一定的习惯、兴趣甚至偏好。“偏好”往往导致对特定的人或事物先入为主。因此,有时需要利用偏好,有时则需克服。

(五)机会

机遇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打破原本的状态,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它会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人的竞争优势无效,后进者若能顺应局势的变化、利用突破性优点能获得竞争优势。在获得机会的过程中,“伯乐”是非常重要的。故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六)环境

环境是一个人生存的外在因素的综合,包括社会环境、职业、家境等。皮埃尔·布迪厄在《theformsofcapital》中认为,资本是一种镶嵌在客体或主体的结构当中的力量,也是一种强调社会内在规律的原则,正是这一点使得社会博弈区别于碰运气。资本的形式有三种: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种转化在于主体人与客体环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可能是一个人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是障碍。关键要看个人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能透过自己的努力改造客体以利于自己的发展。

四、结语

人的竞争力的构成体系是一个互动的体系。除了机会、环境两个辅助要素以外,四个关键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互动。它内部的每个要素都会强化或弱化其他要素的表现,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竞争的优势。竞争优势可长可久,随着自身年龄的增加、时代的进步,原来的竞争优势会逐渐减弱。竞争优势的持续取决于自我的改善和提升。改善的压力通常来自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非本身,所以一个人应勇于面对新鲜事物,积极迎接挑战。对于一个国家应该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而对于个人应通过工作、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换句话说,当处于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逐渐消失时,一个人的竞争优势也同时在退化。

【参考文献】

身体素质优点例4

身体素质是人的一切素质的基础,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的能力,即人体运动中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等素质指标的能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任务。身体素质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下降必然会影响体质的增强。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一般在19―23岁之间,在相对稳定的大学生活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应该不断地提高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通过对我院一、二年级大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和良好率的对比发现: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我院一年级、二年级在校学生的素质状况调查,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作分析,旨在为我院体育教育提供依据,为大学期间的体育锻炼指明方向。这对我院公共体育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山东省体质调研点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5884人(注:被测试学生的男女比例分别为:男49%,女51%)。

二、对我院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价

对我院的一、二年级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数据,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岁以上(大学)男女评价表》进行总体评价,结果显示(见附表1):优秀和良好率较高,不及格率低。男生的优秀率高于女生优秀率,而良好率低于女生。经统计各结果说明:现阶段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基本与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相适应,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能够重视起来。

三、抽样结果分析

经过对比分析表2(见附表2)可以得出:大学二年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低于大学一年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这说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身体素质比较好,进入大学后,大学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于高中时期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再加上大学校园有充足的体育器材、设施和场地、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是大一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和及格率较高的又一个原因。

通过统计还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还表现在: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是普修课,而且从高中升入大学,大部分学生由一种紧张状态进入一种相对自由放松的生活状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再加上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其身体素质略有提高。二年级本应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增长最快的阶段,但学生身体素质却又出现的下降现象,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有所欠缺,教学计划中加强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过少。到了大三因为不再开设体育课,又没有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四、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体质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有些学生迫于课堂的纪律性和素质测试的考核,而去应付练习。因此,我们要把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理论上让学生认清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体质的重要意义。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女生对韵律感和节奏性较强的韵律操、健美操、交谊舞等项目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增设这些课程(体育课和选修课)。此外,我们还应采用科学的健身手段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身心的目的。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其创造力

大学生毕业后将踏入社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发展个性、展示才能的快乐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发展学生创造力和展示个性才能的教学内容。,

五、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大学体育课开设过程中,每周只有两节课,完全依靠体育课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是不能满足大学阶段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发展要求的。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和练习方法。只有使学生自己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掌握几种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从而才能使学生根据个体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的锻炼方法,自觉地去进行锻炼,才能更好地保证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

(二)提供充足的场地和体育器材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我们就要为其提供足够的锻炼场所,并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学生比较普遍喜爱的体育健身器材和活动内容。例如,在生活区安置一些的乒乓球台、排球场、篮球场等,并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经常举办一些健身班或比赛活动等。

(三)增加体育成绩学分的比值

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让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不会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丛湖平等.体育统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云.山东财政学院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对.山东体育科技,2000(3).

[3]崔桂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教学改革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

[4]何耿明.浅析高等学校学生素质下降的原因.中国科技信息,2005(1).

身体素质优点例5

一是语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整体的教育。我的素质教育实验就是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充分认识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二是语文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把学生的思想素质,语文知识技能素质、心理素质等看作现代化人才的基础素质。我的素质教育实验就是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做到全面提高。和谐发展,以防偏废。

三是语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我的语文素质教育实验注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能在国际舞台竞争中取胜的跨世纪人才,尤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是我的语文素质教育实验的重要特点。我面对全体学生,就是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使每个人得到发展,从而达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四是语文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我在平时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并有效地逐步实现了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是我的语文素质教育实验的重要内涵。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我认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的教学过程。为了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追求教学大面积收获,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实现“六个优化”

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应具有三种职能:培养职能、教育职能、发展职能。语文教学过程必须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综合任务,也就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为语文教学目标。为此,我切实使语文教学目标的优化体现在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个性同步发挥上,并着重抓好五点目标的优化对策:一、抓好教学管理的优化;二、抓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优化;三、抓好教学行为规范的优化;四、抓好知能结构的优化;五、抓好发展能力的优化。平时,我坚持“教法学法同步改革”目标实验,按优秀率、合格率、差生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求使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全面发展,进而构建科学的符合语文素质目标的整体优势。

2.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使教学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最优化的前提是:在全面考虑语文教学原则。现代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所提的各项标准,使语文教学过程发挥最大的效能。为此,我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单元教学模式,把好质量形成关、教学环节关、分类教学关。差生转化关、个性发展关,注重纠正过去那种只管“教”不管“学”与“导”,只重教法忽视学法的偏差。我把传统的教学过程改革为基础目标巩固(识记)――成就目标实施(理解)――探索目标题蕴(互研)――达成目标强化(运用)――反馈目标测试(综合)――深化目标质量(评价)六环节,我在开始新课前对旧知识诊断性测验,对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做好有针对性的补救,为学习新知识开辟通道。新课讲授前,交代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在学生预习、自学基础上,再围绕四个目标抓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进而组织对应练习、分类指导,最后是验收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做到验收效果明显,节节过关。

3.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优化,包括教学内容难度适当,数量合理,综合任务落实,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目标。我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智力的发展、个性差异的情况,本着“少、精、深、实”的原则,强化动机兴趣,抓住课程的主要内容,设计出最优教案,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发展最本质的东西,训练学生掌握最重要的技能、技巧,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优化语文教学内容,我坚持体现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原则,难易适度,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我注意使教学内容各环节顺序合理,衔接自然,新旧知识详略得当,环环相扣,重难点、关键点确定正确,落实“五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方法、基本观点和基本能力),讲清概念,揭示规律,精讲巧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收获,达到发展智力、培养素质的目的。

4.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结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组织形式。我根据教材特点、课堂教学目标、班级实际、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学导统一、导寓始终,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使之达到四点:①教学程式井然有序,严密紧凑;②教学活动实验恰到好处;③启发诱导得法;④学生主体到位,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中,我敢于打破多年以来约定俗成的传统的课堂结构,努力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地位的生动活泼的新秩序。这就是一种崭新的自学辅导式语文课堂结构――这种结构不是让万马齐喑,而是令万马奔腾。

身体素质优点例6

关键词 思想品质 身体条件 心理素质

运动员的选材是篮球运动训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训练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训练水平,有重点、有目标地培养优秀运动员,使之少走弯路,发挥选材优势,尤其在中学阶段,运动员的选材更为重要,它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年龄以及现实情况的特点,此阶段学习任务较紧,训练时间短,若想在赛中创造出优秀的运动成绩,选材便成了组队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运动队成绩的好坏。

运动员的选材是开发人才的重要一步,也是提高运动队水平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运动员的选材在中学、及至小学都显得很重要。随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员的选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受到中学教师的重视。在篮球训练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基本同样的训练和比赛的条件下,往往有的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创造优异的成绩,发挥最好的水平,并能保持一段时间,而且其它项目也有一定的水平。而有的\动员提高较慢,不能达到较高水平。尽管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绩提高也不快。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本身的身体条件的优劣,即天生身体素质条件。教师仅靠直觉的经验,单靠感觉来选拔队员,缺乏综合性科学性,存在片面性,只注重眼前成绩,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因而成材率不高,造成人员培训、人力物力的浪费。选材是成功的一半,也是组建运动的基础和前提。世界上一些技术水平较发达的国家之所以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一个是训练水平的科学性,再有训练环境、器材的优越,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选材工作做得好。

所以,我针对我校选材工作特点,谈一谈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材。

一、思想品质因素及其选择方法

篮球运动是球类项目中最普及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活动。它是一项集体性竞争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技术、战术比较复杂,多样,要求积极主动,勇敢顽强,快速灵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决定着一名运动员优秀与否的因素之一。从中学及至小学逐渐对他们的思想施加影响,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作用。选材时,注重看他们的思想表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组织性,爱护公物,积极参加劳动的良品质教育,端正思想,提高训练水平,培养运动员的比赛中克服困难,团结向上的优秀品格。

所以在选材上应与家长联系,深入实际,找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和同学做深入细致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最后科学的正确的选出人才,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训练打基础。

二、身体条件及选材方法

当今篮球运动的发展是高个身材的多,身体强壮的比较多。身体形态是篮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之一。篮球运动员需要全面的身体条件,不仅是身材高就行,还需要有很高的各项身体素质。从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特点看,高速度、高技术、高空优势身高等身体素质指标显得特别重要。比赛中的每一分都在高强度对抗中进行取得的,根据这一发展趋势,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对初中学生做了一项调查,对象是刚入学的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选择身材较高、臂长、下肢较长、手大的运动员。根据调查表明,先天因素不容忽视,是选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篮球队员的特殊要求,对人员进行身体的各方面形态,指标的测试,并依靠测试结果来适当选择的空间、时间、力量、灵敏等素质上较好的队员,这样才有利于队员在场上的发挥。确立了技术运用的灵活性,稳定性,在形态上对身体的其它方面有其它的要求。如:肩、髋等指标,也具有一定的要求。理想的运动员也就应具有以上良好的素质要求。

三、身体素质的选材及测试方法

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高度时间性、对抗性、协调性、针对性、紧张性的运动项目。

在快速进行中,全面对抗是篮球运动中发展的一个特点。篮球运动基本动作的多样化,应用技术的综合性,战略技术复杂的运用,针对性强,加之比赛结果变幻莫测。一个球队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运动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身体素质。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必须高度发展,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可能掌握高难动作和变化多端的战术。就像一部机器少了马达就无法运转。因此选择运动员必须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素质上进行测试。

(一)速度素质的选择

速度,在体育比赛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基础素质。任何比赛都与速度有关,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极好的速度素质。在篮球比赛中,运球的速度、传球速度、上篮、投篮速度、跑位速度、出手速度等等。它是比赛争取时间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队员的运球、转身、传球、投篮等动作的连贯性。它要求队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高的速度。

采用以下方法测试:

(1)利用三步移动做不同三个方向的脚步移动。

(2)利用正面、侧面、背面信号做不同方向的起动练习。

(3)“Z”字形跑,从一端底线跑到另一端底线。

(4)接场外抛球,地滚球,队员接球后上篮投篮。

(二)力量素质的选择

篮球比赛是连续的跑、跳、投的综合运动项目,要有肌肉的持续工作能力。此运动最需要的力量是弹跳力,上肢力量,全身协调组合力量,具有一定爆发力。所以,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的首要素质,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测试方法:

(1)仰卧起坐、立卧撑(单位时间)

(2)原地双脚摸高(连续)

(3)上三步行进间单脚起跳摸高。

(4)立定三级跳。

(5)半蹲杠铃。

(6)屈腿跳――挺身跳――弓步跳。

(三)耐力素质的选择

篮球运动员的耐力是速度耐力,没有良好的耐力水平是不能掌握高难度的,更完善的技术和战术,以致于战胜对手。还会出现拼抢不积极,投篮不准,队员厌战等现象,所以说,速度耐力训练在篮球比赛中是很重要的。

测试方法:

(1)25m×8往返跑。

(2)篮球场地遇线返回跑。

(3)全场快速运球,投篮。

(4)1500―3000m跑。

(5)绕篮球场追人练习。

(四)灵敏柔韧素质的选择

篮球场上紧张激烈,比赛情况瞬息万变,比分变幻莫测。无论在运球、传球、投篮都相当激烈,并运用了很复杂的动作。所以运动员必须具备动作速度快,反应速度快,应变能力强,动作灵活多变的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

测试手段:

(1)“十”字变向跑

(2)听信号转身跑。

(3)立体体前屈。

(4)利用滑步、急停、侧身跑、转身、跳跃的综合测试,观察学生的协调配合情况。

四、心理素质的选材方法

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不仅消耗很大的体力,而且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篮球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中需要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挥得不好,也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高水平的比赛最后往往是心理战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善于思维,用脑,想象力丰富,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因此,选择运动员时,应选择在性格上,气质上俱佳的队员,应选择活泼形的队员。此类型队员易产生兴奋,活动范围大,不易疲劳,学习动作快,理解能力强。同时,较之安静的队员情绪稳定,动作思维准确、扎实,并能在场上做到始终如一,发挥水平稳定,二者都可以做为选材的理想条件。

五、通过实践选材

在学校中选材,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发现人才,全面发展队员。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重点培养优秀队员。根据所需队员条件,制定出测试方法,优胜劣汰,再进行小型比赛进行选拔,全面衡量水平,而后进行长期系统训练,从而确定运动队的组织人选。

综上所述,中学篮球选材应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考虑形态、身体素质、心理条件。然后对预选的队员进行精选,运用科学训练手段、方法以培养运动员。上面所述的选材方法是漫长的、繁重的工作。在此选材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就具体工作来说,要靠校领导、班主任、学生及家长的积极配合,使选材工作更加完善。几年来,我通过此选材方法进行选材,再经过科学的训练,培B出多名优秀队员,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通过选材,发现了优秀的队员,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同时也需要具体工作的日趋完善,使中学篮球运动成为培养篮球尖子人才的摇篮。

身体素质优点例7

关键词: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运动创伤;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3-0070-03

An Investigation on Elite Chinese Rhythmic Gymnasts' Injuries LIU Ruifeng

DIAO Zaizhen QI Jiayu BAI Mei , X IA Yanfei

(1.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2. Rhythmic Gymnastics Team of China,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Chinese elite rhythmic gy mnasts' injuries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edicine, it explo res the common injured parts and causes for the injuries of elite rhythmic gymna s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rhythmic gymnastics;elite gymnasts; sport injury; current si tuation

自2003年版国际评分规则出现“UNIT”身体技术和“CAP”器械技术加分后,艺术体操成套 动 作开始向着高难性、新颖性、熟练惊险性的竞技化方向不断发展;2005年版规则对“CAP” 加 分的继续攀升,从而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机能水平、心理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 之而来的是运动员运动创伤比例也在不断增大。如何减少甚至消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是 我国艺术体操备战2008年奥运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对运动损 伤的特点以及致伤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旨在为艺术体操运动员预防运 动创伤,挖掘运动员潜力,延长运动员寿命,提高运动成绩,为艺术体操科学化训练提供参 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一线队员和国家个人集训队二线队员为研究对象 ,共15人,年龄13~22岁,平均年龄16.3岁;专业训练年限最长的有14 a,平均7.8 a,其 中有亚运会冠军、十运会冠、亚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运动医学、创伤学、训练学以及相 关研究的文献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艺术体操国家队教练、国际裁判及随队 运动医学专家数名,面对面进行咨询、交流。

1.2.3 封闭式问卷调查法 选用“运动损伤调查表”,2006年1月 24号对15名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调查,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艺术体操运动员创伤普遍从现代艺术体操的发展和2005年版新国际评分规则可以看出,高难度动作已经普及,超高难 度 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动作是现代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已在世界各国极 为普遍,随之而来的运动创伤不仅在从事专项运动不久、身体素质差、基本技术训练不够的 年轻队员身上容易发生,即使在训练有素的优秀运动员身上也会发生,并且随着训练年限的 增加,各种疲劳性、慢性创伤也随之产生,并且有加重的趋势。

2.1.1 创伤率 在调查的15名队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创 伤率达100%,说明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创伤情况极为普遍。

2.1.2 创伤的部位 15名队员共有14种创伤共计49处,创伤部位 依次以腰肌(椎)、骶棘肌、踝部、膝部、脚趾部为常见(表1)。

2.1.3 创伤的性质

累积49处创伤中,有33处为慢性创伤,15处为急性创伤,其他1例。慢 性创伤多以肌腱、韧带、肌肉创伤为主;急性创伤以骶棘肌拉伤、踝部扭伤、肌肉拉伤、骨 折为主。

2.2 艺术体操运动员常见损伤的致因

2.2.1 局部负担过重导致运动员腰部、踝部损伤严重

艺术体操属多元动作结构、表现性很强的技能类运动项目。女子利用绳、圈、球、棒、带等 器械结合各种平衡、跳跃、转体、柔韧动作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各种复杂动作,要求运动员 的腰部柔韧性、灵活性好,肌力强,才能完成难度大的复杂动作。并且该项目腰部动作幅度 大,速度快,姿态控制多,如果动作技术不正确,易造成腰部受力不均衡,这样反复、高强 度的腰部后伸动作(后搬腿、踹燕、甩腰)易造成积累性创伤。

2.2.2 训练不当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创伤的主要原因

艺术体操项目的专项身体素质主要包括柔韧、协调、灵敏、弹跳、速度、力量、耐力等,全 面扎实的身体素质是发展专项技能的前提与保障,如果忽视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那么在 训练中容易受伤。而一名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需要较长的专项训练周期(至少6~10 a) , 常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局部负荷过大容易造成疲劳性的创伤积累。在机体疲劳、技术动作 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当(准备活动量过大、准备活动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不好、未做准备活 动、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比赛之间间歇时间过长)、场地不规范时容易造成急性创伤;准 备活动不当同样可以造成慢性创伤;受伤后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受伤部位容易形成慢 性创伤;还有诸如带伤训练比赛、思想不重视、自我保护意思差、动作难度太大也是导致创 伤的因素(表2)。

对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而言,在诸多创伤因素中,由于机体疲劳、技术动作不合理等原因所 造成的急性损伤毕竟只占少数,更多的是急性损伤后没有及时处理、常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 所致局部负荷过大等所造成的慢性、局部劳损。

2.2.3 身体素质欠缺

艺术体操项目专项身体素质主要包括柔韧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和协调能力 。全面而又出色的身体素质是安全完成难度动作的保证。由于身体素质差而引起损伤的艺术 体操运动员损伤的人数占总损伤人数的22.5%,列第二位(表2)。身体素质又可以分为一 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是很难满足艺术体操特殊要求的,只有将全面扎 实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相结合才能满足现代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需要。从历次国际健 美操规则的演变可以看出艺术体操单个难度动作将向着更高难的方向发展。在2005年版规则 中出现了难度分值超过1.0分的难度动作,艺术体操运动员要在1 min30 s以内的时间内舒展 而 完美的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和一系列熟练性、超难使用器械的加分,没有全面的身体素质作保 障是很难完成的。因此,根据艺术体操运动的项目特点,运动员需要具备出色的柔韧素质、 稳定的平衡能力、完美的力量素质、超常的耐力素质以及速度和协调能力。在日常的训练中 运动员在学习某一难度动作前必须首先具备完成此难度动作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这也符合“ 素质先于技术”的超前训练观点。否则,欠缺的身体素质会制约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掌握, 而错误的技术动作会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因此,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必须体现 出全面性、专项性、强度性和科学性。

2.3 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年限与运动创伤的关系在2005年全运会后,国家艺术体操队及各省(市)艺术体操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一批运动 员因伤、病困扰不得不提前退役。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樊莲香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优 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早衰现象及其致因探讨》中,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做了一些损伤调 查(表3),在已退役的优秀选手中,有11人是因运动损伤严重不能继续从事训练而不得 不退役的,占退役人数的34.4%。从表3中可以看出,退役运动员人均受伤次数比现役运动员 要多,受伤比例要大。在本次调查中,有3名运动员明确表示,现有的运动创伤严重的影响 了她们正常的训练以及比赛时正常技术水平的发挥,甚至运动寿命。

从运动医学临床角度分析,骨骼、肌肉组织的微细损伤发生之初,只表现出病理形态上的轻 微变化,这种形态结构的轻微变化,运动员一般没有不适感,甚至完全没有疼痛感,在这种 情形下,大多数队员或是置之不理,或是边练边疗,没有及时治疗和康复。当局部损伤逐渐 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组织细胞的生理负荷时,就会影响局部机能代谢或造成局部组织细胞 的损伤和破坏(变性、死亡),老伤加新伤,病情加重,严重的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竞技水平和运动生命。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1)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呈普遍现象;创伤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 肌(椎)、骶棘肌、踝部、膝部、脚趾部等,颈椎(韧带松弛或拉伤)、小腿(肌肉拉伤)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拇(外翻)、足跟等也是经常发生创伤的部位;运动创伤多以 肌腱、韧带、肌肉等慢性创伤为主,而急性创伤以骶棘肌拉伤、踝部扭伤、肌肉拉伤、骨折 为主。

2) 导致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创伤的重要因素有局部负担过重、身体素质差、机 体疲劳、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当等。

3) 训练时间较长的运动员慢性、疲劳性创伤较多,而年轻运动员主要以急性创伤为主, 这与年轻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有关。

3.2 建议1) 教练员要重视艺术体操运动员年龄偏小、机体组织的运动负荷承受能力受到制约等特 点,应加强医务监督;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注重身 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循序渐进,使运动员在适宜的年龄出最佳的运动成绩;注意训练的全面 性,避免局部负担过大,减少因疲劳或局部负担过大而引起的创伤。

2) 艺术体操属于难美技能类项目,技术动作具有高难性和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教练员 应督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前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尤其是伸展活动,这是防止创伤 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要注重训练、比赛后进行积极的放松、恢复,促使疲劳的有效消除。

3) 著名体操教练高健曾指出:“优秀运动员大部分处于带伤训练状态,这要求教练员应 根据运动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安排训练,并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才能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旧伤复发或伤情加重,过早的中断运动寿命。”因此,教练员应积极 与运动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有效地对运动创伤进行诊治,避免在机体疲劳和带伤时进行训 练、比赛;合理的利用弹力绷带、保护支持带对关节较松部位进行缠绕固定,保持骨骼的构 造,防止创伤的发生;定时进行身体机能检查,防患于未然。

4) 教练员应根据艺术体操运动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年龄、机能 状态、训练水平及对动作的熟练程度,并制订出适合每个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特别是专项训 练与素质训练的比例关系,结合动作特点,重点增加薄弱及易伤部位的力量、柔韧性、灵活 性练习,尤其是要加强运动员踝部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

参考文献:

[1] 史和福.艺术体操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6(12) :56-58.

[2] 朱娜,严翠芬.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成因及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 2):36-37.

身体素质优点例8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搞素质教育不能离开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因此,必须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首先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明确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知识信息传授、多种能力培养及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长流水。如今,知识信息正高速生长,教育体系的新事物也是屡见不鲜,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教学要领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因此,教师要不停地学习充电,改进教学头脑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本领,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条件。

教学手段机动多样和综合使用。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轻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我们要综合使用好种种教学手段,必须做到:

1.要从教学现实出发,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决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智力,而不能把它们酿成课堂上的娱乐,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

2.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通常能用挂图、标本、模子、实验或教师叙述教学的内容不明确,就一定要用电化教育工具。电教工具应用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比如电子计算机模仿实验,固然有其直观、形象、省时间的优点,但它终究不能取代真正的实验,特别是对无感性知识的初中生来说,容易认为它和电子游戏机一样是假的。因此,要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实物实验和微机实验有机地团结起来,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应给予学生细致的学法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想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例如教学生学习物理要领也即教学生用物理的要领学习物理(如视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教师点拨……),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学会理论结合实践应用物理,这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4.适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适时反馈教学信息是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要领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团体学生发问,可让学生上黑板实习,可以在教学完某一知识点后,让学生举手获取反馈。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柳斌同志曾说过: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中心环节是因材施教。由于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加上先天素质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进度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课堂提问的难度以及激励评价的层次都必须要兼顾学生差异的存在,注重因材施教,做到同堂授课,异步教学,分类指导,分层优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同时也要优化教学方法。教育理论认为,教无定法,贵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专利”。例如:数学课,可以运用“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预习,学生自学新知”,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总结,个人整理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结构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处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处处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之宗旨。

身体素质优点例9

(广东省梅县业余体校,梅州514000)

(Guangdong Meixian Part-time Sports Training School,Meizhou 514000,China)

摘要: 对于足球运动事业的发展,选苗是关键,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由于年龄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差异,技术水平的高低等等原因有很多运动员很容易被选入高一级运动队训练,也有一些运动员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教练疏忽导致落选,从而也造成选材上的偏差问题,本文着重探讨的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科学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

Abstra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otball sports, selection is the ke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ages, physical quality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many people is easy to selected to higher sports team; but because of many reason there are many people fail to be chosen, which causes the deviation of sele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teenagers of football player and puts forward adjusting strategy.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运动员 选拔

Key words: teenagers; football player;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91-01

0引言

对于体育项目而言,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运动员竞技的特点决定了其最适于从事的竞技项目。现代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认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在该运动项目上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日常的运动训练实践中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体质特点的运动员接受同样的训练却得到截然不同的训练效果,选择最适宜的人才去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根据足球的运动特点和要求,对此项运动中对运动员选拔中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年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为我们能够选拔到优秀的运动员,是我国足球事业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拔中身体素质的原因

1.1 遗传力选拔法我们这里所探讨的遗传力选材法是通过组成运动能力的性状遗传力的研究,结合对运动员直系或旁系亲属等相关形状的汇总,评定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方法。在这个选拔法中,体型是第一个被考率进来的因素,它与从事竞技运动的能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体型的形成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但是遗传因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第二点就是生理机能的遗传,父母为子女身体各器官生理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构成,这些机能与运动能力关系十分的密切。第三点,生化代谢特征的遗传,人体在生化方面的基本物质及其化学结构是同的,但不同人又具有不同的生化个性及其生化代谢特征。各种不同的生化代谢特征必然在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行为等方面具体反映出来,从而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最后一点就是运动素质的遗传,足球运动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考虑到运动员运动素质方面的遗传。

1.2 测试选拔法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最直观的选拔法就是对其进行体能素质测试,考察其奔跑速度,运动时的爆发力以及耐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训练程度。足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动作灵活,奔跑有力,耐性持久,同时也要求其身体各个机构能够协调配合,动作连贯,所以要选拔到优秀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必须对其进行全能的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孰高孰低,谁更有培养前途,在接受更高一级的训练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他也就是当之无愧的可造未来球星。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拔中年龄的原因

2.1 运动员选拔中年龄因素的几点情况其实不单单是足球运动,任何体育项目的成才都是有年龄范围的。我们在考虑选材过程中年龄方面的因素时,要从他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两方面去考虑。这两者之间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发展却不同步,这两者在足球运动员选拔当中都必须考虑。日历年龄就是指运动员的出生年月,他是一个运动员的实际年龄,而生物年龄是指一个运动在体能方面的发展水平的体现,它反映出的是个体生长的速度和体能方面所能达到的程度。目前,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拔中,都是要严查日历年龄并结合测试运动员骨龄的方法来判断其生物年龄进行分组训练,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杜绝瞒报、虚报出生日期,防止早熟型选手进入同年或低年组参赛。然而,在同一个年龄区域里面,由于选拔日期的时段性也会出现运动员的出生间距可相差一年左右的生长优势,因此也就会存在早熟差异。所以我们在同龄组选拔时,如果我们对运动员不进行有效的相对年龄控制,必会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拔产生重要影响。

2.2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拔中针对年龄因素的几点建议我们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拔时由于其身体日期方面可以出现近一年的差异,就对给那些身体早熟的选手造成很大选拔优势。所以我们在选拔运动员时不以他的技术指标潜质作为选拔的唯一标准,更多的去考虑运动员心理发展的程度,是选拔过程在本质上发生变化,为那些真正具有足球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创造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年优秀的足球教练员在选拔运动员时要有自己明确的认识,改变他们已存在多年的和预测其成功的思维模式,用缜密全面的观点对待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加大对基本技术、战术以及协调性多重因素在选拔过程中的权衡,尽可能消除运动员自身由身心早熟带来在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方面的优势影响。

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拔中技术水平方面的原因

在对足球运动员技术水平这一因素考虑时,必须加强当地体育的外援投资并且对我们选拔人才的教练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在技术水平的测试中对运动员的身体姿势的正确限定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保证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足球运动员经常伴有鲜明的情绪特点,不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场上,要求运动员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影响其技术水平的发挥,而我国在心里素质选材与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运动心理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运用此方法选材的有待进一步长期深入下去,从而逐渐形成量化指标。对此,我们广大体育心理工作者加强心理选材理论研究,建立心理选材体系,将现有成果大力推广,以带动更多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有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了解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拔与很多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引言中也提到,科学合理的选拔运动员人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选到好的运动员精心培养,事半功倍,对于以上所述的几点因素,必须综合考虑,从其整体素质出发。

参考文献:

[1]王宗海.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第1版.

[2]刘献武主编.运动选材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身体素质优点例10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