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9 14:49:33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

篇1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将这些知识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随后再组织小组进行思考、探讨以及交流,让学生在自由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吸收这些知识,汲取其中的文化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比如,在讲到“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在学生掌握了农业起源的时间、特点以及意义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思考:从哪里我们还可以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学生会想到用斧子开天辟地、为了躲避野兽在树上建造巢穴等。

而在讲解文字演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马”字从甲骨文演变到大篆体的过程中,文字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原来比较象形的曲折线条被拉平,线条取代了方形和圆形的团块,从而降低了文字的象形难度。

学习古代历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将24个节气背诵出来,再对农业生产的安排加以说明,这样的讲解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面上得到进一步扩充,而且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和现代文化是密切关联的。

在学习教育家孔子思想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阅读孔子的言论,并对其展开分析探讨,意识到圣人的思想观念对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以及继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二、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授课中

初中教育阶段并没有专门开设课题来讲解传统文化,因此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把经典的传统文化提出来并对其仔细讲解,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讲《伤寒杂病论》时,应讲解中医和西医的不同之处。中医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医学和艺术,而西医却不一样,它不像中医会用到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但在现如今的社会上,传统的中医被忽视。面对此种形势,就需要教师发挥教育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并通过学生的思想,将传统文化的力量传播到社会生活中。

在讲古代书画艺术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西方国家在书画艺术创作时注重的是真实性,而中国传统艺术却更注重意、更关注人物或字体的个性以及作品所体现的中心思想。

又如,在讲解春秋战国诸子学说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学说加以补充,让学生领会到百家学说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也是儒学说和道学说的开始,让学生明白历代思想家为了使儒学说和道学说更充实,一直在补充、阐述以及辨析百家学说,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情结。

当讲到如何布局明代的北京城时,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概括: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皇帝就是中心,掌握所有的政务和权力,这也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思想。封建社会中握有牢固的皇权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否则社会就会动荡不安,这种观念已经牢牢地扎根在国民心中。

三、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教材将从古到今的国人的艺术作品生动地展现出来,其中有书法、绘画以及文学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国的艺术史有多繁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品评和鉴赏,使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体会古人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把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感受表现出来,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格和品性。

比如,教师可以把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经典诗句;宋朝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等人的词;清朝扬州八怪的绘画作品等找出来供学生鉴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赏析了这些作品的表达方式后,再深入思考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以及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内涵。

而讲解魏晋时代王羲之的《兰亭序》时,可以从网上下载王羲之的真迹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欣赏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水平的同时,感受王羲之书法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初中历史教材不可能把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涵盖在内,我们只能简单地把一些历史文化展现给读者。所以,教师以及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材料,通过揣摩这些阅读材料进一步走进历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0-0083-02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物赏析和历史事件介绍是最为主要的两个部分。历史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介绍不同的朝代和特定的历史事件,同时又需要为学生们介绍历史上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对于历史课程而言,它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初中的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对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正因为如此,初中历史教学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许多一线的历史教师都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讲得太深学生不理解,讲得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面对着这样的艰难抉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往往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不太感兴趣,但是多数学生却对历史书上出现的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切实解决好初中历史教师的难题,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历史人物这样一条历史主线,重点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赏析。当学生们对众多的历史人物都有了了解之后,他们就容易思考这些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政治决策或军事战略。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好历史课程。[1]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人物赏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人物赏析策略:

(一)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中,有君王、丞相、将军、大臣等政治人士,也有思想家、文学家等知名人士。此外,还有民族英雄、民族汉奸等等。这些风格各异、性格特长各不相同的人,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能够抓住这些优势,然后对课堂进行设计,那么历史课程就能够非常生动形象,极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以听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学到知识。只不过,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并且,在分析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去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某一个方面的错误而否定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做过一件对的事情就掩盖他的缺点和不足。相反,我们需要将每一个历史人物当中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他们在历史抉择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历史教师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对他们进行评判。例如:一些喜欢诸葛亮的人会把他评价为神一样的存在,而一些讨厌袁世凯的人则会将他视为魔鬼一般的坏蛋。这样的评价,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难免存在着极端的思想,容易使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理性化,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误导。

(二)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将特定的历史人物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历史事件成为人物评价的论据。例如:当我们在高度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时,就有必要对他做出的政治决策进行分析,这就必然要提到“贞观之治”相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这样的人物评价才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信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凭借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那里夸夸其谈,那也达不到历史教师的目标。相反,我们应该借助于历史事件来评价历史人物。一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有利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全面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能够增加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程更加生动活泼,以带动学生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太多的历史事件讲解也许会让他们觉得很乱,在短期内也不可能记住诸多的历史事件。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并对历史人物有充分的了解,这对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2]

(三)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

通常,在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多数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影响。例如:政治家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历史学家为我们的历史记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然,一些品德败坏的历史人物,如秦桧、袁世凯等等,他们给历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也伤害了许多的人,成为我们民族的耻辱。因此,教师在给初中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赏析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功劳与过失,然后对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怀、智慧、才华进行了解,进而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由于优秀的历史人物众多,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智慧、勇敢、刻苦专研、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因此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而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就容易获得改变,内心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据了解,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之后,就开始对其中的众多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视他们为偶像,这也是优秀历史人物所具有的魅力。因此,在开展历史课程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在初中课程当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学习难度较低,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我们可以适度强化历史人物赏析的教学环节,让初中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历史,以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目标。文章认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赏析的主要策略。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史人物赏析为主线,再穿插一定的历史事件,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就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振江.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历史教学.2012(12):26-30.

[2]唐秀英.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评论.2013(02):38-42.

[3]赵恒烈著.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2-35.

篇3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层次性教学策略,要求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活动和学习心理等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层次,如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秀生。但是,在划分的过程中应该切忌公开优秀生的小组和中间生的小组,从根本上避免挫伤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具体划分时,应尽量将优秀的学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入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历史水平相近,这样有利于历史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和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深入影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共同进步。同时,在选择小组长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只按照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进行衡量,还需要综合思考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所有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掌握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即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二、分层设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逐层递进台阶

根据新课程深化改革的标准,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按照学习目标按部就班地学习。如在学习《秦士扫六合》的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即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其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让学困生能够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等生能够掌握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对“焚书坑儒”有自己的看法,优秀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设置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分层展开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层次教学法,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合理转变教学形式,从而保证整个初中历史课堂不仅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的“分”环节。

(一)问题设置分层

在初中历史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置分层次的教学问题,以便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整个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生动且活跃。其中,教师不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还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历史课堂。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的内容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下列几个问题:①三大战役主要包括哪些?这三大战役的主要发生时间、领导人、军队、战况和战果?②三大战役的首战为何选择在东北战场?③在平津战役发展过程中,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呢?④通过分析材料解析为什么共产党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内打败?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困生回答问题①,中等生回答②③问题,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④。通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所有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

(二)辅导分层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辅导时,针对学困生应要求其向优秀的学生或者中等生请教,或者直接向教师请教,以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历史教学目标;针对优秀生或者中等生,教师对其的辅导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需要延伸到课后。课堂上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继续讨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历史本身的教学规律,指导学生不仅要积累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等基础知识,还要对历史知识进行理性思考和综合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杭慧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实验初中

篇4

一、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X%。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x》在X年X月获得X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x》在X年X月获得X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x》在X年X月获得X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

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X年获X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X年获X长X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X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

二、教育工作讲究特色。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三、课外辅导重视实效。

篇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教师敬业奉献,孜孜不倦地传播文化、培育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与文明传承。作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课程标准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师胜任特征的探究,归纳总结出优秀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的个体特征,为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提供若干有益借鉴。

一、初中历史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现状

现代胜任特征理论发轫于二十世纪初的“管理胜任特征运动”,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于1973年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了“岗位胜任特征”概念,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于胜任特征概念的诠释,不同的时段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国内研究者多在斯宾塞1993年定义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需求提出自己的观点。

目前国内直接针对初中历史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见,对于中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也多从教师素质结构与能力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在本文中探讨的初中历史教师胜任特征,即能区分初中历史教师岗位上优秀者与普通者的个体特征,该特征应具有可测量性、可持久性、可改善性,涵盖了知识素养、教学技能、职业道德、育人能力、成就动机五个方面具体内容。

二、初中历史教师的胜任特征

1.知识素养

广阔的知识视野、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初中历史教师应有的知识素养,也是胜任教学岗位的基础。历史学科涵盖的知识体系非常之庞杂,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外交、民族、地理、人口等诸学科内容相互交叉。初中历史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贯通古今,涉猎中外,系统掌握中外通史知识,夯实专业基础;熟悉历史学科的发展脉络,把握结构框架,了解史学研究的成果动向,具备一定的历史理论涵养。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不二法门,终身学习的理念早已为公众认可;积极、主动、可持续的学习过程,是初中历史教师提升知识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准把握课程知识体系,通过不断地学习(如断代史、国别史、专业史等),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信息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与知识涵养。教师是专门培养人才的职业,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具备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特点与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因科制宜讲授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其教学技能与育人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一位历史教师如果真正想把历史教的生动有趣,就要不断地读书,通过否则可能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对史学原著的阅读与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师扩大史学知识面的捷径之一,不仅能拓宽知识视野,还能增强史料分析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技能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清晰的思路系统整合统筹教材资源,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与心理特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进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原貌,同时注意结合热点讲授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对待历史事件更加客观。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预设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历史知识的自身特点优化设计,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知识生成,活化课堂管理,课后进一步深化教学反思,结合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细化知识储备。一名历史教师如果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在上课前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仔细推演一遍,在上课之前就将自己的备课打磨一遍;上完一节课后马上进行反思与总结,删掉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冗余环节,积极尝试增加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在高效课堂的诸多环节中,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最终实现我们课堂的高效教学。

初中阶段历史属于考查科目,难以得到学校与社会的足够关注。在这样一个现实状况下,一些历史教师就产生了消极懈怠心理,反映在课程教学方面,即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历史课变成了“念书课”,老师在讲台上面无表情的照本宣科,讲台下面的学生要么埋头睡觉,要么应付其他科目的作业,学生们逐渐形成了厌恶历史课的心理,这样的一堂历史课不但谈不上高效,就是起码的教学目标达成都是问题。在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中,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得初中历史课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此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格培养,依托丰富多样的历史课程资源,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与思想发展的全过程。

3.道德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能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历史使命。时展与社会进步对初中历史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心全意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关爱学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关心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做学生最直观的榜样;严谨笃学,敬业进取,立足本职岗位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我国社会现在正处于快速转型期,个人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队伍。加之现今的教育评价标准尚不够完善,学校过分注重考试成绩与升学率,各科教师多把精力都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部分教师对于自身道德素质的认识与提升还有所欠缺。初中历史作为考查科目,在校内校外都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容易导致某些初中历史教师基本职业道德的缺失,只是将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君子慎独”,当学校、学生、家长、社会都疏于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监督时,教师自己的自查与自省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自查和自省不只是为了教好书,更是为了学生成长进步与自身未来发展。历史是一种责任,教师肩负使命,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需要更多的良心与道德。春蚕到死丝方尽,教育是一种高尚与奉献,教师更需要一种奉献的意识。

4.育人能力

赫尔巴特在其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学校教育中所谓“教书育人”,即教师的育人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践行育人。值得注意的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并不是一回事,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仅仅是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知识积累只会丰富他们的大脑,真正想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由于其学科特点本身也担当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初中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解读、对相关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会把自己的思维想法、看待事物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面对可塑性极强的初中学生,为人师表的自觉示范作用是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关键,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力量。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育人”不同于“教书”,大多数时候育人都不需要像传授书本知识一样直接讲给学生,而是需要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沐浴“润物细无声”的教化。

5.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激励自我成就感与上进心的心理机制,是个人追求实现一定目标的内在推动力量,在人格特征外在表现上是一个人的事业使命感、事业责任感、事业进取心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对个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是影响一个人成事业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就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其成就动机就是在完成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努力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环节中获得一定成就并力求达到更高境界。

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成就动机水平:摆脱初中历史教学是“副科教学”的功利性偏见,对教学岗位与教育工作有自己的抱负,进而树立对初中历史课程的信心;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自我效能感处于较高水平,科学对待自身的成就需要,制定合理的成就目标以激发自我成就欲望;还应在适度的竞争中把握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成功体验,提升工作认同感,促进自我发展意识的激发,培养自己的上进心与进取心,保持对教育成就感的持续的热度。

此外,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师岗位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文明的传承者,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需要在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中不断领悟。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有机结合,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这样才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体验工作带来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带来的成就感,进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结语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历史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历史教师应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与丰富的知识储备,游刃有余的教学技能可大大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品行高尚的道德素质为可塑性极强的初中学生带来了最直观的榜样力量,春风化雨的育人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美好心灵,高水平的成就动机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师,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学习实践,丰富知识素养,提高教学技能;反思总结,提升道德素质,强化育人能力,完善成就动机;进而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学生喜爱的良师益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把更多历史教育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传递给未来。

注释:

① 1993年斯宾塞提出,胜任特征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表现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表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参见 Spencer.L.M & Spencer.S.M. Competence at work, John Wiley & Sons, 1993

参考文献

[1] 付秀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魏传红.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再探究――结合泉城中学实际[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杨晓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素质漫谈[J].考试周刊,2009(20).

[4] 赵向琴.浅谈创新教育时期历史教师的素质[J].课改论坛,2012(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 孙远刚、杨文军.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创建构想[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7] 徐建平、谭小月等.优秀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分析[J].教育学报2011(2).

[8] 马红宇、唐汉瑛等.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绩效预测力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3).

[9] 何进军、齐力.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8(4).

[10] 罗三琼.教师的成就动机与最佳素质组合[J].重庆师专学报,1998(2).

[11] 高小丽、赵清明.优秀教师的素质结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篇6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篇7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因此,要想在历史课堂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国历史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内容,广泛接触政治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不断涉猎文学、艺术等通识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2.关注国家社会热点问题。

历史教师要主动关注国家社会热点问题,积极跟进学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向学生宣传我国与人为善、珍爱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这样,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

1.认真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m的教学方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可利用历史资料,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2.改进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可在课前讲述历史故事,在课中创设情境,在课后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三、把握教育契机

历史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把握教育契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时,我向学生讲道: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让中国人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此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成为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目标。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从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四、发挥多媒体作用

历史具有过去性、真实性,也具有不可逆性。要想让学生感受久远的历史文化,教师仅靠教材和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为历史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活力,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增添了巨大动力。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鸦片战争》的相关片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销烟过程的理解,而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了贴切的历史情境,突出了教学重点,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多媒体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具体、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篇8

历史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整体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程由于是对历史的阐述,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渗透出故事的情节。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教学故事性的特点将其充分的利用。在开讲新课程的时候可以合理地使用一些简短的与所讲课题有关的历史故事将课题引入,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1合理选择趣味故事,符合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制定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的,我们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不能够因为形式而去教学,过于重视教学方式不仅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老师自己的精力,课堂的效率不会得到很好的改善。为了满足课堂的需要,作为历史教学的老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搜集有关历史教学中的故事,将其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当中去。例如初中历史课本中都会有新文化运动这一章节的内容,在讲授这节课之前我们可以用陈独秀剪辫子的故事来导入,1902年的秋天,因为守旧学监姚昱蛮横无礼,故意伤人,陈独秀等人准备寻找机会去修理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陈独秀等偷袭姚昱的住处,其中张继抱腰,邹容按头,陈独秀拿着剪刀就把姚昱的辫子齐根剪下来,此事过后,后人评价陈独秀一生所做的事其实也是剪辫子,“致力于剪掉国人心中的辫子”。陈独秀剪辫子这一故事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一个滑稽可笑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老师在上新课之前将此故事一讲就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到一起。学生听完这个有趣的故事之后就会放松下来,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老师再开始讲授新文化运动,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本节的课堂内容,课堂的气氛也活泼起来,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授下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就会变得很片面。就陈独秀而言,如果学生没有听老师所讲的故事,在学生的心里会一致认为陈独秀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物。但是通过老师讲解陈独秀剪辫这个故事之后,学生会了解到原来陈独秀也是他们班里一个调皮的学生,革命领导人物也是和我们平凡人一样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并不是遥不可及,这样的陈独秀可能更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

2善于课堂实践,总结存在问题

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相比,趣味故事导入法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趣味故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趣味故事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总结,不断将其完善。趣味故事导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故事一定要与本堂课的主题密切相关。例如文章前边提到的陈独秀剪辫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由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就是陈独秀,所以这节课堂用陈独秀剪辫子的故事就完全符合教学的内容,剪辫子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深挖出更深的含义,就是一个平凡的人物对当时腐败社会所作出的挑战。在使用趣味故事导入法时我们要重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故事一定要是真实的,历史课程的主要宗旨就是让学生掌握了解历史,因此历史课首先要真实,不能为了营造课堂的气氛而选取一些不真实的故事。因为我们是利用趣味故事的方法来导入新的课程,不能够在课堂上花费多的时间来讲故事。所以,在选择趣味性故事时一定要重视故事的简洁性,为了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课堂内容导入,选择趣味故事时一定要科学合理。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学老师,一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课堂设计,同时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不断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

3小结

新时期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历史课程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趣味故事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现实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导教学,但是教学的方式一定要切合实际,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一名从事历史教学的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作者:黄东耀 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华裕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探讨[J].考试周刊,2009,(4).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62-01

初中历史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历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重点历史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学科的巨大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由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谈谈如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结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深感自豪的地方。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素材。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要结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心。因为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

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各个朝代都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光耀千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文化典籍、道德伦理、科技工艺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经典著作,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历史课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事实证明,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结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

二、结合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等,他们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的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有着顽强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抗争史。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赢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邓世昌,中被杀的谭嗣同,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又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新中国刚成立时,一批留学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国的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事例,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历史课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结合时代特征和热点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我们今天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才智等。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要结合时代特征和重大热点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诸如达赖集团的分裂行为、中菲黄岩岛之争、中日之争等重大热点时事,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材料。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将这些重大热点时事结合起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

各位党务工作者、年轻党员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寻访慰问老党员”活动动员大会暨培训会议,目的是为了深入挖掘老党员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在党历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宣传老党员的事迹、感悟老党员的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百年征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肩负着不同历史使命,唯一不变的是那颗炙热的初心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每一名老党员都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他们历经峥嵘岁月、见证时代的发展,身上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是我们身边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活历史”、“活教材”。我们学习百年党史的过程中,除了要通过书本系统地了解每一段历史的大背景,也要注重倾听老党员口述的历史细节。

各个基层党组织推荐的每一位5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贡献,我相信各位在寻访慰问过程中定会有丰富的收获,对此,我想对在座各位提出三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做一名优秀的聆听者和记录者

寻访慰问活动由组委带队,寻访慰问小组要结合寻访对象的身体、心理状况认真做好前期准备,耐心倾听老党员的入党故事和奋斗故事,与老党员进行深入交流,挖掘、记录、整理他们的入党初心、历程及为党奋斗、为地方奉献的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同时,要积极向老党员请教,聆听他们的“新教诲”;要力所能及为老党员解难题办实事,切实把学习和实践生动结合起来。

二、提高站位,深入思考,做一名优秀的传颂者和见证人

这次寻访慰问活动,对大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政治锻炼。大家要清晰认识到,今日的美好生活是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的,是广大老党员通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换来的。各位作为优秀党员代表,要带头发挥模范作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一方面感悟老党员的恒久初心,见证他们的感人故事;一方面要宣传和讲好老党员的故事,感召更多的年轻党员聚集在这份强大的精神力量下,引领大家凝聚向上奋发的力量。

三、增强使命、服务大局,做一名优秀的接班人和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