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目前的经济趋势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7 17:33:57

目前的经济趋势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给各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例如4月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便是很好的明证。在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

一、当前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可谓造成影响的范围非常广;危机使各国经济面临严重衰退,全球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谓造成影响的程度非常深。

(一)美国的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起始于美国,因此给美国造成的影响也最为严重。首先是美国金融业遭受史无前例的打击,这种打击宣告着是美国华尔街投行时代的结束。举世闻名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目前处境惨淡: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轰然倒塌、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由投行转为传统银行控股公司,这些都标志着一个高杠杆金融时代的结束;其次是美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创。我们可以从美国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中窥见一斑:4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6.1%,比上一季度萎缩6.3%略微缩小,但从去年三季度下降0.5%至今,累计下降12.9个百分点的幅度,已经刷新了大萧条以来连续下降幅度的纪录(此前最高纪录为1953年三季度至1954年一季度的累计下降10.6个百分点)。这就无怪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要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并将引发经济持续衰退和动荡。

(二)欧洲的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由美国向全球传播,并且在欧洲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欧洲银行业首当其冲,已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传统上,欧洲的银行业以稳健著称,但近年来,受美国金融业发展模式影响,在国际市场上活跃的欧洲大型银行纷纷提高财务杠杆率,并大量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以及相关衍生品,以博取高收益。这种与美国相似的金融发展模式使得欧洲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遭受巨大损失。据Bloomberg统计,截至2008年年末,欧洲银行共提取次贷相关减计和损失2400多亿美元,约占全球金融机构减计总额的一半,且损失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英国央行也在每半年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这次英国经济走向衰退的严重性将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相当,预估英国六大金融机构可能损失1300亿英镑。这个金额已远远超出政府宣布的500亿英镑援助方案。

另外,金融危机也敲响欧洲实体经济衰退的警钟。全球金融动荡已显著改变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前景。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基本面迅速恶化,失业率已增至7.5%,德国等主要经济体正在经历季度甚至年度的经济零增长。目前,IMF已将欧元区经济增长今年预测值由1.2%降至0.9%。

(三)中国的经济形势

中国由于金融实行分业经营,资本与金融帐户受到管制,开放程度较低,因此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远不如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速度快,但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金融危机仍然可以通过经常帐户传染到我国,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有些已经转化为明显的不利因素。据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数据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比上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GDP在保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后,已连续6个季度出现回落。因此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对外贸易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长久以来,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目前对外贸易下降而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形下,势必导致我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例如在广东、浙江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省份,许多中小企业停产、歇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

3.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影响就业。一方面是城镇新增就业减少,今年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2008年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4.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据4月9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1.2%,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6.0%,这是CPI和PPI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双双为负。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代表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原材料成本的CPI和PPI数据持续为负,应被视作是宏观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

从以上对欧美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正遭遇一场寒冬:投资锐减、股市低迷、失业率上升等等。要有效遏制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各国彼此合作,共同努力。

二、G20峰会的积极作用

为有效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各主要国家领导人于4月2日在伦敦举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通过发表宣言的形式达成多项共识。这些共识在目前形势下具有如下的积极作用:

(一)重振市场信心

各国领导人同意联手进行一次从未有过的财政扩张活动,到明年底为止,这一活动总额将达5万亿美元,将全球产值提高4%,以复苏经济增长,并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金融危机使各国投资者信心尽失,此项大幅度的财政扩张计划,无疑给各国投资者注入一剂强心剂,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全球经济走出阴霾的一线希望。因此,市场迅速作出了积极反应,长期低迷的全球主要股市一度气势如虹。

(二)推进金融改革,利于治本

如果说峰会上通过的财政扩张措施仅是在遏制金融危机,仅是在治标,那么各国领导人达成的金融改革的共识,则是从源头上加强治理,是在治本。伦敦金融峰会为推动国际金融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一致认为,在加强微观金融监管方面,有必要对所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和监督,并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

此次危机的起因在于金融机构的过分的扩张活动和政府的疏于监管。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有利于金融体制的完善和提高透明度,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国际贸易的进展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多达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国际贸易中壁垒不断增多,全球面临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鉴于此,G20峰会上达成的保持贸易和投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的共识显得尤为重要。

贸易保护犹如饮鸩止渴,虽然短期内可能保护本国经济,但从长期来看必定会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而引起恶性循环,不利于形成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因此,各国理应从长远、从大局出发,维持正常的贸易秩序,推动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四)打击“避税天堂”,有利于维持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避税天堂的“黑名单”和“灰名单”,各国领导人同意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并准备实施制裁。

最近一段时间,避税天堂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按照经合组织的描述,避税天堂的主要特点包括金融信息及税收体制不透明;税率极低甚至不征税;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避税、洗钱提供方便;损害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等。因此,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达成的制裁避税天堂的共识,有利于各国查处偷税漏税以及进行洗钱活动的企业和其他组织,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刘佳,崔晓笛,刘妮雅.浅析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扩大内需的紧迫性[J].商场现代化,2009,(01)

[2]张海燕,赵健,蒲银.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3)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2

回过头再看股市,2132点是不是“市场底”?大多数人会说,“不一定”。但“市场底”大概率发生在“经济底”之前,这几乎没有悬念。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这样描述,熊牛转换的过程一般是按下列步骤展开的:1、政策底;2、市场底;3、经济底;4、盈利底。我非常认同这一总结――持异议者,可以自己去翻开A股历史回顾回顾。所以,如果当前我们的命题是A股牛熊“拐点”有没有出现?对不起,做A股趋势预测的我一点都不关心眼前的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现状(更不会据此凭着逻辑推导去想象)。

什么时候看呢?经济数据此类“滞后”指标是用来确认牛市趋势的最终形成。逻辑顺序很要命。我们可以用经济数据的低迷来“解释”金融市场的颓势,但不可以用经济数据的低迷来“预测”金融市场继续颓势。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你是对的,那么,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依据经济趋势来判断市场趋势的投资人呢?这是不是意味着,你才是错的?巴菲特有句话,我觉得很中听,他坦言“世人认为我在价值投资,其实我是在投资价值。”闻者惊诧“投资价值和价值投资有什么区别吗?”老头子继续,“它们的区别在于价值投资被演绎为教条和崇拜,投资价值是独立的判断和行动,这才是投资的精髓,希望报道中使用投资价值这个词,投资,动词;价值,名词。”

当然,这句话仍然可能被诠释成各种版本。在我这里,解释很简单,“结果正确是第一重要,否则都是在扯淡。如何判断是否在扯淡,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价值观所决定”。因此,每个有完整价值观的投资人都可以认为自己在“价值投资”,但他们不一定都在“投资价值”。最终,市场会判决,是在扯淡还是真的明白了投资的精髓。

接下来,我们谈一些更务实的话题――5月接下来的时间,A股会怎么走?

各项技术分析表明进入头肩底尾声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清晰了解A股目前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用技术分析来描述会非常简单明了,见图一。

这是一位技术分析高手所绘制的趋势图,借过来省去了我绘制图表的时间。由技术分析角度,此图可以得出三个观点:其一,(趋势)如果突破周线级别的趋势线,周K线形态将完成“头肩底”。请注意,这是周线级别的分析。其二,(时间)本周是6124以来的第233周(斐波那契数列)。其三,(量能)上涨与回调,成交量很正常。简而言之,本周市场的运行态势,对于A股中期上升形态的构筑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美元指数当前所处的位置在哪里?最近一周多的时间里海外市场非常热闹,那么海外市场风起云涌是否会对A股市场传导不利影响呢?不拍脑袋,看图二。这也是一位技术高手所绘制的趋势图,主要分析美元趋势形态。

由技术分析角度,图二也可以得出两个观点:其一,(趋势)如果突破下降趋势线,美元形态将完成收敛三角形的向上突破。请注意,如果这次突破失败,则向下突破上升趋势线的概率就大幅上升。其二,(时间)按照收敛三角形的角度推算,本周没有完成突破,那么下次时间窗口会大概率发生在6月。简而言之,本周美元指数也运行到关键节点(至少对5月份而言)。

接下来再看一张上证指数与美元镜像的趋势对比图。由技术分析角度,图三也可以得出一个观点:(关联性)美元指数镜像与上证指数本周将处于共振时区。

综上所述,A股目前所处的位置在头肩底形态的尾声阶段,且与美元指数镜像发生共振。按照时间推算,本周前后将会有所动作。一旦成功构筑,那么技术目标位理应在2800点左右。

历史经济数据表明流动性已见底

最后,我们还是谈一下经济。基于前文观点,经济数据在当前我判断A股熊牛转换的时候并不重要。不过,“经济底”何时出现?这一命题我还是很乐于做出判断。无论基于何种依据来判断经济走向,首先毋庸置疑,我们需要知道现在究竟经济处于何种位置?我用两张图表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手头没有足够数据,只能用一些以前研报中绘制的旧图。不过,好在我们目前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并不拘泥于现在一些琐碎的细分数据,而是一个大的经济周期循环。所以,历史数据所描绘的趋势更为重要。

第一个焦点:固定资产投资。

由图四可见,以20%增速为分水岭,最近一次投资潮起始于2003年。2003年开始,也就是“十五”规划中段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速从未低过20%。增速最低发生在2006年,其后2007、2008、2009年递增,2009年达到近30%。固定资产投资始终在高位(25%-30%)盘整,从未跌落云端,并且正在冲击新的高度。现在,2012年4月份我们又回到了20%。

回顾2010年年末,我曾经这样描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30%,属于过热,GDP趋势看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过20%,属于过冷,GDP趋势看低。这里不考虑出口、消费,因为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30%或低于20%,那么GDP趋势的决定因素只会是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开局最可能主动发生波动的要素只会是固定资产投资。我相信,当初的定性,今天看来依然有效。

第二个焦点:M1-M2。

M1-M2与A股的相关性,很多市场人士都非常关注。原因是,从历史数据来看,二者相关性的确能够求证出A股指数的中长期底部,虽然不是同步指标。不过,相对于其他宏观数据而言,能“近乎同步”已是不易。图五很清晰的显示出了这一相关性。

从历史数据推演来看,即便现在不是A股底部,那么A股底部出现的时间也不大会跨越7月份。这已经是最悲观的评估,从历史来看,A股底部会早于M1-M2底部两三个月左右时间出现。换句话说,2132点作为“市场底”,最终成立的概率也是很大的。有趣的是,历史似乎想要再次重演。上周末调降存准率,毫无疑问封杀了M1-M2继续探底的空间。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3

[DOI]10.13939/ki.zgsc.2016.24.232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各国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也加强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视,不断更新发展贸易手段及策略,以保证本国经济的发展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市场变化。现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正朝着新的方向发展,逐渐呈现出了规范化、多元化等趋势,各国还需加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以推动本国经济健康发展。

1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带来的效益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能够通过相互作用提升各国经济效益。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证其国际地位稳固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国际经济的发展使其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对各国提出了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使其能够融入到全球多元经济发展体系中,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提升各国经济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实现国际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能够促进各国企业发展。各国企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保证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这便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使企业潜力得到充分激发,积极运用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基于国际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有助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设备。[1]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需求的推动下,各国必须不断促进加大本国科学技术发展力度,使其能够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并利用国际贸易手段,引入国际上的优秀科学技术,以完善本国科学技术体系,提升本国经济水平,同时推动了本国和国际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带来的效益巨大,对各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良好掌控当前形势,以保证本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2.1 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国企业国际竞争意识不断提升,为提升自身竞争力,企业积极提升自身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很多企业为了拓展经营发展空间,也开始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这也使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式愈发多元化。互联网本身具有全球性的特性,在其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各国企业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交流和贸易变得更加便捷,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使其国际贸易利润得以提升。而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之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也必然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

2.2 自由化发展趋势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国际市场愈发复杂,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资源技术的流通愈发自由,贸易主体和贸易对象持续增加,且已经覆盖到了世界各个地区。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对象,目前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本的货物贸易,而是扩展到了服务、技术、投资等多个方面,贸易主体也涉及全球的大部分国家,并还在继续增加。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正朝着自由化趋势不断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贸易摩擦问题也越突显,各国开始运用贸易壁垒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因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下,各国应尤为关注贸易摩擦问题,采取有效手段予以应对,避免阻碍自身经济发展。

2.3 科技化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3]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必须基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深入挖掘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发展规律,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关系及发展战略,保证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科学、健康。因而,科技化发展趋势,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规范化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必须遵照一定的原则。[4]这些原则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必须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各国之间交易的行为的规范合理,符合人类道德水准和正常发展规律,注重相关准则和规则的建立。例如国际新能源领域,在最初发展阶段,相关企业遍布各国,最小的企业都能够达到年产100兆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与规模扩张,未能建立相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准则,导致产能过剩,国际纠纷频频发生,甚至一些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采取反倾销策略,严重限制了国际新能源领域的进步,并阻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目前针对这一情况,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一些标准贸易规则,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也必然会朝着规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

2.5 高速化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呈现了高速化趋势,增长势头迅速。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也使各国提高了对本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要求,并在相互交流合作的同时,产生了激烈的竞争。而在这种竞争的刺激下,各国将会更加积极地采取各种贸易手段,企业竞争意识也会不断增强,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国家经济实力和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阶段,国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国之间比拼的势头日益强劲,国际经济与贸易也将继续以高速化发展趋势继续发展。

2.6 区域合作化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区域合作化的发展趋势。一些贸易大国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开始推行区域贸易,通过区域合作的战略方针,联合区域内各国共同发展经济。而这种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也给多边贸易体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并使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局面。例如各区域成员国开始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区域贸易上、国际市场竞争从国家之间逐渐转向各区域之间、区域经济贸易比重不断提高等。随着各国对区域贸易的愈发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也将会进一步朝着区域合作化趋势发展。

2.7 知识化发展趋势

在各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形势下,知识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结构也更加高级,并呈现出了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且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人们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发展,各国服务业也开始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渐渐超过运输业、旅游业在市场中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

2.8 中国成为新生力量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虽然依旧呈现以美、欧、日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但是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并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一股新生的力量。在以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中,发达国家占据的市场贸易出口与服务份额较大,并获取了其中绝大部分的利益,还试图通过区域贸易合作等形式控制国际贸易秩序。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所占国际贸易总量份额持续增长,也使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逐渐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3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下的应对策略

3.1 吸引高素质人才

国际市场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依靠高素质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因而,在新形势下,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家和企业也应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加强对本国人才的培养,构建一支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强、风险防范意识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实现国家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便更好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

3.2 加强知识技术的输入与输出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科技化的发展趋势下,各国应加强对自身知识技术的输入和输出,积极获取国际上的前沿成熟技术,优化自身技术体系,并加强对自主技术的创新研发,加大对专利技术的保护力度,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维护自身利益,与国外企业公平竞争。同时,通过知识技术的输出,获取经济利益,帮助一些联盟国家发展,加强双方合作,实现共赢,并最终达到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目的。

3.3 积极主动应对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逃避的,国家和企业都应采取积极地态度予以应对。在其多元化、自由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家应主动出击,积极吸取国外优秀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主动参与贸易准则和规则的建立,争取国际发言权,加强与其他各国的合作。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创新管理制度和模式,打造国际化品牌,建立与国际步伐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以使企业发展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需求。同时,加强跨领域合作,对各领域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谷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跨领域合作,最终从单纯的搜索引擎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

4 结 论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逐渐呈现多元化、自由化、规范化、科技化,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和企业也应积极应对,吸引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引入前沿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知识等,促进知识技术的输出和输入,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标准准则的建立,在保证国际经济与贸易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竞争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云.浅谈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2015(4):87-88.

[2]崔红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5(14):58-59.

[3]王博.浅论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4(20):33-34.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运行表明,一旦实际经济增长率过高,就容易受到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引起物价水平全面上涨;反之,则会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和资源闲置,给城乡就业带来巨大压力。现实经济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导致适度经济增长率不可能是固定的常数,而只能是一个“带状区间”,其上、下限则构成了宏观调控的警戒线。事实证明,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处于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内平稳运行,才能充分保证各种资源正常限度地得以充分利用。

一、估算方法

适度经济增长区间估算的传统方法,主要分两步:首先,估算区域国民经济在的长期增长趋势,以此作为适度经济增长区间的中位值;其次,利用最近经济周期内的增速波峰值和波谷值,并结合经济运行的实际特征,求出适度经济增长区间的上、下限值。目前,单变量法的应用最为普遍,尤其是Hodrick-Prescott(HP)滤波法,因其对非平稳时序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本研究就采用HP滤波法,以河南为例,估算适度经济增长区间。

二、数据来源

按照以往研究惯例,采用区域生产总值(GDP)作为河南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由历年《河南统计年鉴》,可得到以当年价格表示的名义GDP时间序列(单位:亿元)。为方便不同年份的数值直接进行对比分析,使用定基生产总值指数进行折减换算,得到以2005为基期的历年实际GDP时序。由于改革开放前后存在着巨大的制度和体制差异,因此样本时期范围限定为1978至2009年。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河南GDP时序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长期增长趋势,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明显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之前,增长相对较快,随后数年近乎陷入停滞;而后直至80年代中后期重新实现快速增长,增速不断加快并于90年代中期达到阶段性顶峰;但此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长达6年的时间内徘徊不前,甚至一度出现了轻微绝对下降的现象;自2003年之后增速又一次显著加快,不过在2009年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出现小幅回落。

三、HP滤波法趋势分解

HP滤波把波动周期看成是指标变量对某一缓慢路径的偏离,该路径在整个样本期间非线性单调增长,所以称为长期趋势。趋势成分可以通过最小化时序和样本点的趋势值估计出来,即:■■(Y■-X■)■+λX■-X■-X■-X■■,(1)。其中,Y是时间序列x中的趋势成分,λ是对趋势成分波动的惩罚因子。λ滤波参数决定了趋势成分的光滑程度以及其对实际序列的跟踪程度,目前学术界对滤波参数λ的取值存在一定的分歧。本研究选定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的建议取值6.25。

河南改革开放以来GDP时间序列经HP滤波后得到的趋势成分,序列的平滑程度明显增强,不过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速变化依然大。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增长较为缓慢,在90年代中期显著加快,随后陷入停滞,直至近年增速再次显著加快,且快于30年来历史平均水平。在经济波动周期理论中,将GDP的长期趋势成分称为潜在产出,而将实际GDP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值,称为产出缺口。产出缺口的正负及其数值大小,即是判断经济波动周期位势的依据。为便于观察经济周期的具体态势,需要消除量纲的影响,将产出缺口的绝对数值统一转化为相对长期趋势值的偏离百分比。最终分解得到的周期成分如图1所示。

图1显示的短期波动成分,呈现出不规则变动特征。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以来,河南经济增长的总体波峰和波谷分别出现在1996和1992年。此外,在1980、1988、2005和2008年均出现了局部波峰,而在1984等5个年份年则分别出现了局部波谷。还可以看出,2009年河南经济出现明显下滑。

四、适度经济增长区间估计

为求出适度经济区间的中位值,可采用对数线性模型估计潜在产出增长率。为此可先对河南历年潜在产出时序取对数,然后建立如式(2)所示线性模型。LXt=8.015+0.089t,(2);s.e.=。(0.029)。(0.003);t=[167.23] [20.15];F=523.81,R2=0.979,DW=1.60 AIC=-1.12。式中解释变量t为时间趋势项,其取值依次为t=1,2,…,32,分别对应年份1978,1979,…,2009。根据半对数模型的经济意义与估计结果,可计算得到河南GDP在1978至2009年间的年度复合增长率为9.01%。此即为河南省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潜在产出增长率,可作为适度经济增长区间中位值的估计结果。界定适度经济增长区间的上下界限,可初步在观察HP滤波所得到的波动成分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得到。由图1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波动都围绕在潜在产出增长率的[-3%,+4%]之间,即为河南省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为了更加准确地界定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就需要在HP滤波所得到的波动成分时间序列基础上,采用二次滤波法进行进一步平滑处理。二次HP滤波后得到的趋势成分如图2所示。

至此,可以清晰地发现河南省适度经济增长区间的上下界限,分别为围绕潜在产出增长率的±2%波动范围,此范围涵盖了超过90%的年份。

综合以上结论,很容易得出河南省稳健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为:[潜在产出增长率-2%,潜在产出增长率+2%],也即实际GDP年度增长率位于[+7%,+11%]区间,此时上下限波动范围为4%;同时,还可确定河南省可行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为:[潜在产出增长率-3%,潜在产出增长率+4%],也即实际GDP年度增长率位于[+6%,+13%]区间,此时,年度经济增长率上下限波动范围加大为7%,历年波动差异性增大,经济增长稳定性稍微变差,但其优点是政府可调控区间增大,留有充分的政策回旋余地,只要控制得当,并事先设置好有效的预警措施,同样可以到达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宏观调控目标的“十一五”分析与“十二五”展望[J].经济研究.2010(2):4~17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5

趋势二:“入世”保护过渡期到期,垄断行业改革到关键点。到2004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过3年过渡期,垄断行业的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盈利空间较大的银行业和汽车业首当其冲。

趋势三: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目前城市化的加速过程中,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出现了大量无地无业的农民。加快城市化,最关键的是加快农民的市民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经济发展保持这一根本的推动力。

趋势四: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2%。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6

“企稳回升”是经济周期拐点论,“企稳”就是达到底部之后将会明显上升,形成新的上升周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权威人士和机构做过两次“企稳回升”的判断,但经济运行趋势表明,这样的判断有误。

一次是2010年中国经济再次达到10%以上的增长时,许多人认为中国已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结果2011年以来的经济走势不仅没有上升,反而逐年下降,2011年降至9.3%,2012年又跌至8%。最近一次是去年底,许多人又做出“企稳回升”的判断,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机构预测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企稳回升”的判断既不符合趋势,也容易产生误导。

受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结构矛盾凸现、改革滞后等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已明显下降,转入次高增长阶段。从周期因素看,中国经济仍在筑底过程中,即使筑底成功也不会马上出现回升向上的走势,而是进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这与1997至2001年间的调整期情况比较相似,但面临的内外压力更大,转型升级成为绕不开的“大坎”。

“企稳回升”判断的误导性在于:它包含了不合理的高增长预期,一些地方政府想借机再“大干快上”,正因如此,才让人担心“新路”的回折,所以要坚持“调整论”,放弃“回升论”。

与“企稳回升”不同,目前中国经济的回暖是“趋稳向好”。这一判断更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

“趋稳”是就短期经济运行而言,增长暂时趋于稳定,不仅处于合理区间,而且短期不再下跌,通过促改革、调结构来稳增长的措施开始初见成效,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企业活力有所增强。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阶段性和周期性的调整,底部并不是一个“点”(一季或一年),而是一个较长的年度、季度区间,可能要盘整好几年。因此,“趋稳”不是“企稳”,更不会形成上升趋势,相反,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有继续下行的压力。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7

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的内在增长趋势、外部发展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与力度。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趋势看,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长期回调阶段,但GDP增速的中长期波动和中期波动已进入周期性上升阶段,2009年四季度以后我国经济运行将进入相对稳定增长状态。目前,美欧日经济已经企稳回升,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负面冲击最大时期已经过去,虽然美欧日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增长还存在很大问题,但再度出现深度衰退的可能性较小,2010年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要明显好于2009年。从调控政策取向看,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趋于紧缩,财政支出扩张力度大幅度收缩,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未来两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大幅度下降。

一、我国经济的内在增长率趋于上升

从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趋势看,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中长期回调阶段,2010年GDP增速仍面临较大的中长期回调压力,但GDP增速的中长期波动和中期波动均已进入周期性上升阶段,2010年一季度~2012年四季度期间我国GDP的内在增长率基本稳定在9%左右。

(一)未来两年我国GDP增速仍面临较大的中长期回调压力

我国GDP增长率在经过2001年一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连续27个季度的不断提升之后,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进入中长期回调阶段。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我国GDP增长率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出现深度下滑,此后在国内强力扩张性调控政策刺激下,迅速回升,到2009年四季度当季增长率已回升到10,7%,2009年全年GDP增速回升到8.7%。从GDP增长率的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我国GDP增速从2007年一季度开始己进入中长期回调阶段,GDP增速的中长期趋势值从2006年四季度的11.4%所持续回调到2009年四季度的9.23%。比较GDP的实际增长率和中长期趋势值可以看到,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实际增速的大幅度下跌,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外部冲击影响下GDP实际增速严重偏离GDP中长期发展趋势的“超跌”现象,而2009年四季度GDP增速的回升,是在国内扩张性政策刺激下,GDP实际增速从2009年一季度的“超跌”状态,向正常回调状态或中长期发展趋势的回归。从GDP增速中长期趋势值的自身发展规律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中长期回调阶段,到2011年三季度才会达到中长期回调的底部,此后再次进入周期性上升状态。据此判断,2009年二季度以后GDP增速的回升,是在扩张性调控政策刺激下经济增速从超跌状态向正常回调状态的回归,未来两年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自身回调压力。

(二)GDP增速的周期性波动将进入回升阶段

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情况看,我国GDP增速的中长期波动从2006年三季度开始进入周期性收缩阶段,2009年三季度已达到中长期波动的波谷,从2009年四季度开始进入中长期波动的复苏阶段,按其自身发展趋势外推,预计到2013年一季度达到中长期波动的波峰。2010年GDP增速的中长期波动值仍为负,但将逐步回升,对GDP实际增速的负面影响逐步弱化。

我国GDP增速的中期波动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进入周期性收缩阶段,2009年一季度已达到中期波动的波谷,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进入周期性复苏阶段,预计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从复苏阶段转为扩张阶段,中期波动的波动值将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由负转正且不断提高,对GDP实际增速时拉动作用不断提高。从自身发展趋势看,预计GDP增速的中期波动在2010年四季度达到中期波动的波峰。

GDP增速的短期波动受政策因素和其他外部冲击的影响很大,波动本身的规律性较差。但短期波动的振幅较大,是实际增速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从GDP增速短期波动的发展趋势看,2009年四季度GDP增速的短期波动值有较大幅度提高,预计2010年一季度仍将保持回升态势,但一季度以后仍会随调控政策力度的改变而出现较大波动。总体看,在不考虑政策及共他外部冲击因素影响的情况下,2010年一季度以后GDP增速的短期波动振幅将逐步收缩,最终将收敛于O。

(三)未来两年GDP的内在增长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综合GDP增速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和周期性波动,在不考虑政策因素、结构变化因素和其他外部因素的情况下,趋势外推结果显示,2009年四季度以后我国GDP增速将回归相对稳定增长状态,2010年-季度~2012年四季度期间GDP增速基本稳定在9%左右,2013年-季度以后再次进入加速增长状态。

二、未来两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明显改善

目前,美欧日经济己经企稳。美欧日GDP环比增速已在2009年三季度和四季度连续正增长,美国季度GDP同比增速在2009年四季度恢复增长,日本和欧元区13国GDP增速的降幅在2009年四季度也大幅度收缩,降幅分别从三季度的5.21%和4.21%收缩到四季度的0.38%和2.06%。随着美欧日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2009年9月份以后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出口贸易降幅迅速收缩,其中美国进口降幅从2009年9月份的20.3%降为11月份的5.5%,12月份增长4.6%;日本和欧元区13国进口降幅分别从2009年9月份的37%和20.3%降为12月份的5.5%和8.1%。美国进口恢复增长、日本和欧盟进口降幅大幅度收缩,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2009年8月份以后我国出口降幅因此迅速收缩,从8月份的23.4%降为11月份的1.5%,并于12月恢复较快增长态势。外部环境改善、出口恢复较快增长,是2009年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尚未完全消除,消化金融危机带未的巨额损失尚需时日,目前美欧日各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贸易状况的改善,可持续性不强,未来美欧日经济能否恢复稳定增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2010年美欧日经济再度出现深度下滑局面的可能性较小,2010年我国经济

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比2009年有明显改善,只是受美欧日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影响,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状况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考虑到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累计进口增速基本稳定在10%-20%之间,2009年进口增速的深度下滑,主要是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我们假定美欧日经济企稳回升之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元区13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进口增速仍将回归正常增长区间。据此,我们利用1990年1月-2009年12月份数据,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增长状况进行趋势外推,得到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增速的三种不同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是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恢复增长,但增速较低。2010年和2011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分别增长7.1%和8.2%,即2010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仅恢复到2003-2008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平均进口增速(14.3%)的一半,我们将这一趋势称之为企稳状态。

趋势之二是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恢复较快增长。2010年和2011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分别增长8.5%和10.6%,即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逐步恢复到2003-2008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的较低水平,我们将这一趋势称之为复苏状态。

趋势之三是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恢复快速增长,但2011年迅速回调至低速增长状态。2010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长18.5%,接近2003~2008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的高水平;但2011年再度下降到7.7%左右的软低水平,我们将这一趋势称之为软快增长状态。

三、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扩张力度将比2009年大幅度收缩

2005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财政支出力度一直保持较强的扩张性,GDP增速因此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从财政支出看,2005~2008年期间我国财政支出名义增速平均为21.8%,扣除GDP缩减指数因素之后的实际支出平均增速为14.4%。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财政支出名义增速为21.2%,低于2009年年初提出的财政支出增长25%的预算目标,但扣除GDP缩减指数因素之后的实际财政支出增速为23.1%,比2005~2008年期间的平均实际财政支出增速提高了61%,即2009年财政支出的扩张力度比前四年大幅度提高。从货币政策看,2004年4月~2008年6月期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18次,从2004年4月的7%提高到2008年上半年17.5%;2004年10月~2007年12月期间10次上调利率,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利率分别从2004年10月的1.98%和5.31%提高到2007年12月的4.14%和7.47%。但货币政策的紧缩、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主要作用是冲抵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来的超额货币供给,金融机构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仍保持较快增长状态,2005~2008年期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平均增速分别为13.88%和22.88%。2009年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冲击,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分别大幅度提高到31.7%和43.5%。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8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01

前言:

近几年,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越来越让人摸不透。不确定与不平衡增长,就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特点。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美车、欧洲与新兴市场之间的竞争与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让世界经济出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2008年的一场经济危机,让更多的经济人士开始关注国际经济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在国际经济形势角度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明晰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需要先对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解与分析,掌握国际信息,反思国内经济。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经济的发展形态仍然不太乐观,经济增长的速度较低。但是,与世界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情况相比,经济复苏状态相对稳定。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情况下,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有小幅度的提高。无论是美国的房地产还是人力资源市场,其紧张情况都得到了一定好转,这给国际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机会。然而,欧洲经济的发展情况还较为危险,低迷的经济发展速度,让欧元市场的缓和情况不佳,欧洲的失业率还在不断上升,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已经成为必然的经济发展趋势。日本的经济发展形势与国际经济发展情况很像,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日本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进入氛围状态,是因为日本在货币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这就使得日元的贬值不会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与前几年相比,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已经趋于稳定,但仍然不能确定国际经济形式不会出现大的。国际经济形势显示,国际经济仍然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据相关部门的预测,世界经济今年的增长率为3.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提出了0.3个百分点。这样国际经济发展现状,仍然让许多经济学人士担心。

二、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从我国去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在国际经济变动中稳定前进。国家所实施的稳步发展经济战略,让我国的市场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有效抵制了许多城市房产价格上升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中没有问题。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经济宏观调控方面问题。宏观调控工作质量,对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以及经济的顺畅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近两年,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出现过高问题,且CPI的增长速度过快,这对于我国宏观调控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与出台了有效的信贷政策,从而让国民经济指数得到有效调整。但国民经济指数的下降速度过快,给企业内部运营资金产生了问题,运营资金的让企业之间进行业务相互担保,这对于经济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2.出口经济问题。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以来,进口与出口成为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来,美国、日本与欧洲等各方的出口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中国与日本在事件的纠纷,让中国国民抵制日货的情绪高涨,这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际市场扩展也受到限制。中国的出口受到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影响,国际需求量的减少,使得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越来越多,我国出口经济一度出现困难,这对于我国进出额目标的实现较为不利。

3.房价问题。房价问题,是中国经济中的持续性问题。房价过高,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房价的快速得不到合理控制。特别是在最近十年,房价的快速上升让社会中房地产行业需求大大增多。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力资源与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我国的其它行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工业、制造业以及生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力、物力与财力不足问题产生。除此之外,金融体系的发展也逐渐受到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危险指数。

4.企业资本问题。在国际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跨境企业的数量直线上升。跨境企业在中国的出现,让中国同行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上升。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海外市场的扩展战备制定方向。目前,国际经济的复苏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跨境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流向无法得到有效明确。一旦国际经济出现反复动荡,这些资金就很难收回。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给我国许多跨境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挑战,也给国有资本管理工作提出了难题。

5.货币问题。针对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进行调节。对于中国来讲,货币政策的轻松化,使我国的进口经济、技术与资金的引入增多,在全球汇率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过膨胀压力。国际经济流动性增大,让中国经济出现了稳步回升的趋势,这就促使许多国际市场中的短期资本融入到我国市场内部,而这再一次提高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与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笔者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推测与分析。对于世界人民来讲,经济发展的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对于国际环境下的多个国家来讲,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掌握者很难确定。面对国际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不断密切的现状,经济学家需要对世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把握,从而让国际经济形势服务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利用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关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J].统计研究,2013(01).

[2]胡振虎.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05).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9

南方基金认为,总体来看。在持续一年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通胀压力已明显减弱,政策已没有进一步紧缩的必要。经济增速回落加快将逐渐取代通胀成为市场首要担心的问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放松力度可能超出预期。这将给市场带来反弹的动力。整体来看,去年市场主基调是下跌,今年市场的主基调是反弹。

对于未来市场走势。南方基金认为,今年市场仍会延续蓝筹股价值回归、创业板挤泡沫的格局。上证指数已经开始从底部反弹,而创业板等小盘股仍会在高估值的压力下继续探底。本次反弹仍会有反复,反弹力度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放松力度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博弈结果。

泰达宏利基金:GDP增速仍处放缓趋势中

根据数据显示,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出现超预期反弹,2011年12月及4季度出口增速超预期,同时受春节提前影响,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比预期高0.6个百分点。另外,受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拖累,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比11月回落近3个百分点。

泰达宏利基金指出,经济下滑幅度趋缓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流动性改善、二是信贷定向放松、三是春节提前造成备产。以上因素使得目前生产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未跟随需求出现明显下降。考虑到未来需求恢复水平并不明显,政策放松力度也较微弱,海外经济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泰达宏利基金认为GDP增速依然处在放缓趋势中,且下滑幅度或将再次加大。

招商基金:目前市场已进入筑底阶段

针对近期低迷的A股市场,招商基金基金经理赵龙日前表示,2012年A股市场应该存在结构性机会,但难以产生大的趋势性机会。债券市场则在今年上半年可能较好,其后需要视通胀的情况而定。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经济不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股票市场已经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主要的原因是A股市场估值较低,同时经济政策在向相对宽松的方向演变。

赵龙预计,今年A股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回升,但未来主要是结构性行情。目前市场已经进入筑底阶段,流动性紧张情况有所缓解,股票市场估值水平将不再下降,但是因为经济下滑企业盈利增速下降,短期对股价仍有一定压力-。由于宏观政策趋稳和业绩风险释放。2012年一季度股市有望见底,下半年则需警惕通胀反复或者增长重新趋弱风险,具体如何表现取决于政策宽松的力度。

目前的经济趋势例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经济管理模式也不断发展,由于目前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渐不能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因此,企业想要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得以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把先进管理理念应用到实践工作之中,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建立符合时展的经济管理的模式。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概述

经济管理现代化就是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管理在其模式、思维和方法等方面都向现代化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管理体系在不断地发展并改善,这样下去就产生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就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地发展经济管理出现了民主化的、网络化的、人性化的、扁平化的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人们都在关注并重视的问题,是因为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快,实现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有现代化的驱动经济管理才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经济管理与现代化不能分开,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1、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经济发展必然会要求经济管理科学化,同时,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是企业高层领导对于管理者的要求,管理的整个过程和最终效果都是科学化的过程。在管理的模式和手段上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使之更加合理,更加规范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自动化水平,经济管理过程中,数据繁多、运算复杂、易出错误,人工水平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必须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以尽快在管理过程中求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2、管理的专业化和民主化

经济管理的专业化对管理者要求较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并且要具备实际管理经验,同时还要精通经济运行机理,熟知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在发展中国家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决策是通过全员表决的方式,这种民主化的方式更先进、更人性化,使决策更加符合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便于决策的实施,而这种民主化的模式是发展中国家从僵化模式一点一点发展过程中极难做到的。

3、管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现今社会,经济变化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其地位得到提高,经济管理的权限范围扩大,增强管理的能动性,使经济管理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迅速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促进企业的经济管理更加灵活。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更具有创造性,无论是从经济管理的理念、模式还是方法上,都融入了最先进的因素,这样具有创造性的经济管理才能适应当今经济全全球化的新趋势,也会给企业带来积极作用。

4、管理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有技术的企业只能保证其技术的先进性,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管理,那么这样的企业将会是一盘散沙。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在只是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强制性的约束,而是运用艺术化的手段,这些艺术性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达到经济管理的目的。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1、科学管理人性化

在科学化管理中,应该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人本化管理。当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说到底,这都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以人才做支撑,才能有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才能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因此,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归根结底是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掘他们的工作潜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被动变主动,主动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学习与改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这一理念已经被多数企业认可并采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信在将来,人本管理会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和功效。

2、管理模式民主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一人说了算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如今,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也应该遵循民主的理念,发挥出广大人民的集体智慧,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做到决策的合理化,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信息沟通现代化

在经济管理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具有快捷、准确、直接的优点,信息传递由纵向的传递为主变成纵向与横向的结合,有效缩短传递路径,促进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的大量储存和共享为组织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员工可以参与决策,有效发挥集体的智慧。所以,信息沟通现代化是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团队协作精神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上,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是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特色。对于一家企业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经济管理体系中什么都无法替代,因此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与组织发展的重要部分。企业与组织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重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只要团队协作企业与组织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达到企业与组织的最终目标。

5、以客户为导向的新趋势

以生产者和技术为导向是传统的经济管理,而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成为发展的趋势。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企业和组织只有以客户为中心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以满足客户的利益为目标,只有把握住买方市场,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济管理为了在经济社会的作用日益显现出其优势。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形势,要想使得我国在新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对当前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发展,从而走一条现代化的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