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畜牧业良种繁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10-31 10:14:32

畜牧业良种繁育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1

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过程中,优良的畜禽品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正逐步加强,供种能力也有明显提高,为我市畜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动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相继成立起来,数量增加很快,这些企业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使部分畜禽良种生产性能达到先进水平。目前,我市具有市级管理、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4家,市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家,按种类分种鸡场4个、种猪场2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牛冻精经营合作社5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猪人工输精站有 17个、牛改良站12个、羊改良站 13个;县级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15本,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我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同时,由于我市种畜禽饲养量大,生产的产品除满足锦州市场外,还销售到省内外其他城市,商品雏鸡和种蛋销售到沈阳、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上,我市率先成立了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点,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壮大,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和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和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以及遏制种畜禽市场的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我市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增强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改善服务手段,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1.2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发展良好,但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仍在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种畜禽场基础建设薄弱,养殖环境较差,防疫条件不达标,技术力量差,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繁育、饲养技术,场内无规章制度和生产、育种记录等;

(2)良繁体系内部构成不配套,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少。我市列入省级扩繁场的只有种猪繁育有限公司1家,原种猪场为零;具有一定规模、年存栏为800~500头的种猪场只有2家;达到市级管理、省级发证种畜禽场的仅有22家;多数规模畜禽养殖专业场(户)均以自繁自养形式进行生产,特别是小规模种畜禽场居多。尽管国家在近几年重点抓了种畜禽场的建设,但有些种畜禽场在建设规模和场区建设规范等方面仍存在缺乏科学性、生产方向不明、职责不清、产品质量低劣和代次混乱的现象,有的甚至用商品畜当种畜向社会出售,使群众引种时遭欺骗。饲养种禽的企业都是从外地引进的父母代,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祖代种鸡场,盲目引种造成种畜禽场的重复建设与空缺断层并存,种畜禽生产的过剩与紧缺同在。

(3)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少数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孵化的单位和个人未办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造成其底数不清,且对不同品种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的情况也不甚了解。同时,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与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项工作中缺少翔实的依据,这也给畜牧业生产指导带来困难。

(4)资金缺乏影响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由于种畜禽监管工作经费紧张而影响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现场勘验、开展种畜禽场疫病监测等工作,一个种猪场进行一次疫病监测,每一头猪需要费用如下:猪瘟35元,口蹄疫25元,蓝耳病10元,猪伪狂犬病10元,圆环病毒Ⅱ型10元,布氏杆菌病2元,合计102元/头;防控服费用30元/人,如果距离较远,则需交通费用150元/d、其他费用50元/d。一个种鸡场进行一次疫病监测需要费用600~800元,3~6元/只鸡,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资金的匮乏对开展此项工作十分困难。

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2.1 加强种畜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建立符合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体系,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利用国家在未来几年里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的倾斜政策,强化种畜禽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优良品种的供种能力,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加强种畜禽的培育、扩繁、推广、利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整顿、完善和提高入手,建立起一套监督管理有效的、科学实用的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为不断提高我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2.2 摸清底数,建立层次分明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结构

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畜牧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起层次分明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结构,保障良种的生产销售,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2.3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启动民间投资、技术成果入股、盘活存量资产、制定扶持政策(用地、用水、用电,道路、税收等)、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等途径,广辟投融资渠道,增加对养殖优良种畜禽业的投入。

2.4 加强农科教协作,提高良种繁育水平

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等科研、教学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牧科教、产学研的协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建立研发合作机制,成立由知名专家、教授牵头的协会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协作。通过由一批高素质的专家教授参加的、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和逐步建立起的良种畜禽测定、竞卖等市场机制,加快提高良种畜禽繁育的整体水平,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2

近几年,我国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相继成立起来,数量增加很快,通过引进培育优良品种,使部分畜禽良种生产性能达到先进水平。目前,我市具有市级管理、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2家,市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家,按种类分种鸡场43个、种猪场28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牛冻精经营合作社5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猪人工输精站 77个,牛改良站121个,羊改良站 83个,县级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358本,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我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同时,由于我市种畜禽饲养量大,生产的产品除满足锦州市场,还销售到省内外其它城市,商品鸡雏和种蛋销售到沈阳、辽阳、鞍山、朝阳、赤峰、山东、河南、内蒙等地,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上,锦州市率先成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壮大,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做出新贡献。

但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相待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3

1畜牧业发展现状

共和县深居内陆,地处高原,按境内山脉和盆地,可将共和县划分为3个地貌区,即山区、青海湖盆地和共和盆地。气候相对比较冷凉,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牧草种类繁多,截止2009年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814.22万公顷,占全县陆地总面积的82.6%。全县存栏各类牲畜146.05万头(只),年牲畜出栏约60.72万头(只),商品牲畜达51.1万头(只),牛羊肉10925吨。

2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县畜牧业靠天养畜的传统粗放经营方式仍然没有改变,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效益;牲畜数量发展的无限制性和盲目性导致超载放牧,进而造成草地退化、沙化严重;牲畜个体质量下降,畜牧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停滞不前。其不良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天然草场生产力下降,草产量锐减长期以来,共和县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依靠天然草场放牧,仍未摆脱传统的数量性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加之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畜牧业基础脆弱。由于超载放牧,单位面积产草量减少,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质量变劣,生产能力下降。

2.2草原生态恶化由于沿袭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草场得不到休养,加之牲畜超载严重,以至于现有草场满足不了实际饲草需求,牲畜长期啃食草根,加之气候干旱少雨,致使地面植被覆盖率低,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长期以来人们受“重牧轻林”传统观念的影响,牧区绝大多数群众爱牧护林意识淡薄,草原建设相对于畜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虽然共和县许多地方适宜植树造林,但由于农牧民的游牧生活,致使封山育林、绿色通道、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中的林木被牲畜啃食严重,尤其是冬春季节,树木遭啃食后,死亡率越高。造成“年年植树,年年不见树”的不良局面。

2.3科学养畜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由于靠天养畜和一味地追求牲畜数量增长的传统观念,使畜群结构不合理,母畜比例低,即影响到幼畜的增殖和出栏,又使牲畜个体性能下降,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受草场退化和牲畜超载放牧的双重因素制约,牲畜冬春季节所需的饲草料无法及时供给和保障,导致牲畜群体质量下降,老、弱、病、残率上升。同时,造成孕畜营养不足,胎犊(羔)发育不良,在非暖棚养殖条件下繁殖率和繁活率难以提高,养殖效益低。

2.4草场退化影响地区社会稳定长期滥垦乱牧,草场严重退化,可利用草场面积锐减,草畜矛盾加剧,使依靠畜牧业生活的农牧民面临生存危机,导致多次发生草山纠纷,成为影响全县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3改变传统畜牧业的思路

3.1扩大种草面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发展畜牧业,草产业需先行。当前,全县畜牧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草场退化、畜草矛盾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在于扩大种草面积,大力发展草畜产业。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依托现有的条件,进一步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力争使全县的种草规模有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扶持种草大户,建立一批规模较大饲草料生产基地,在加大对草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的同时,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使草产业为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采取分割围栏,以草定畜,划区轮牧,人工种草等综合性措施,大力推行季节畜牧业。

3.2实施舍饲半舍饲的牛羊育肥,提高出栏率共和县畜牧业生产单纯依靠天然草场放牧,既加剧了畜草矛盾,也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群众收入的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使全县畜牧业在走“舍饲、半舍饲”的路子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实施设施畜牧业项目,对于减轻草场压力,缓解草畜矛盾,加快牲畜周转,提高养畜效益,增加群众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加大力度采取分户小规模育肥与大户、联户规模育肥相结合,“自繁自育”与“牧繁农育”相结合的办法,扩大牛羊育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4

1.1畜牧种业企业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少

目前,天津市畜牧种业企业规模较小。、天津市主要畜牧种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是2011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仅有2家,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业内较知名的畜牧种业公司年销售收入均不足千万。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调研中发现,畜牧种业科研实力不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偏少,且产业化程度不高,种业育、繁、推产业链条较为松散,且规模小,缺乏竞争实力。畜牧种业中仅有3家为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没有“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牧种业企业,不适应天津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1.2畜牧种业科技水平和创新机制不适应种业发展需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业种业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特别是生猪、奶牛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如: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和年提供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养猪发达国家普遍在22头和20头以上,例如:2009年,丹麦为26.1头和24.3头,荷兰24.5头和23.4头,法国为24.2头和22.4头;天津市能提供的商品猪仅为15~18头,差距较大。2010年天津市奶牛平均单产虽已达到6904kg,还远低于北京、上海奶牛业平均8000kg的生产水平。从整体来看,天津市畜牧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天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优良品种或品系,畜牧优良品种、育种关键技术、设备主要靠引进;尚未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产业体系;畜牧种业科技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包括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研发设备以及实验室能力的提升。当前,天津市还尚未真正建立起商业化的农业种业研发体制,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机制还不紧密,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足,80%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绝大多数育种企业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的现象仍然存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还没有被广泛采用。

1.3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

近年来,天津市每年从国内外引进大量的畜牧原良种,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引进———维持———退化———再引进,即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从而也导致了畜牧种业的低效生产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系谱建设、体型鉴定等选种技术和管理滞后,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性控等生物技术相对落后,导致良种选配效果不佳,繁育的后代或配套系不能保持原种或良种的优良性状;第二,由于对引进原良种(种猪、种牛)的饲养模式落后,如养殖设备不先进、养殖环境不佳、疫病防控技术落后、饲料营养不能跟进等原因,导致原良种生产性能不断退化,目前天津市种母猪的繁育年限仅为3~4年,种公猪为4~5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在对引进良种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调研的基础上,会加大对育种选配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支撑,确保引进良种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1.4种业科技人才缺乏

当前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才普遍缺乏,课题组调研了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农夫种猪场、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畜牧种业企业的科研人员情况。调研结果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3.1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3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67%。当前天津市种业企业科研人员尤其是高端科研人员普遍缺乏,人才缺乏是制约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瓶颈。调研中还发现,天津奶牛发展研究中心、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农夫种猪场等种业科研实力较强的畜牧种业,其科技人员占比相对较高,拥有的高学历和高职称科研人员比例也高于其他企业,进一步印证了种业企业的纵深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

2推进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

2.1提升畜牧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2.1.1创新科企合作模式

目前,天津市商业化育种机制尚未形成,科研与生产、应用推广相脱节,是制约种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2]。一方面,种子企业优势表现在具备市场推广能力,在组织生产、推广营销、构建渠道等方面得心应手;劣势表现为企业规模较小、不具备建立育种研发机构的条件和能力,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则具备育种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但在品种的产业化、市场推广手段和经验上却明显欠缺,由于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导致大量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和推广,积淀了大量的科技资源[3]。在这种背景下,为迅速提高畜牧种业整体竞争力,最现实、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推进科企合作,把科研院所的优势与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天津市应在借鉴国内外成功范式基础上,把科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推向深入,探索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新模式[4]。同时,还要通过政策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的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通过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行业关键技术,开展集成创新;鼓励龙头企业承担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

2.1.2加强畜牧业育种关键技术及种业基础研究

首先,强化畜牧育种关键在于技术攻关。不断培育动物新品种,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创建目标基因高效转化平台;加强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选育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动物新品种[5],鼓励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成长性好、有望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其次,要加强种业的基础研究,开展动物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动物种质创新的分子生物学途径和方法等研究,为养殖业遗传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以种猪、肉牛等主要畜牧为重点,开展以功能基因组为核心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获得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最后,要强化种业高技术研究,加强畜牧分子标记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家畜体细胞克隆等高技术研究,创制畜牧优良种质,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生长点,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支撑和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6]。

2.1.3培育畜牧良种生产龙头企业结合天津市

畜牧种业建设规划,遴选基础设施较好、人员队伍素质较好(如天津嘉立荷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集成先进的良种育种、扩繁、繁育和健康苗种生产技术和工艺,打造种猪、种奶牛、种公牛、种羊等良种扩繁、健康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开展良种检测技术研究和扩繁生产技术工艺研究,制定良种扩繁生产管理技术,提升良种质量,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的畜牧养殖业提供优质健康良图1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员占比情况比例/%窦艳芬等:推进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63•种。推动各种子企业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此外,还应加强畜牧种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生猪育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奶牛育种繁育基地、以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优质肉羊良种基地、顶级种羊(牛)体细胞克隆基地和转基因畜禽新品种培育及繁殖基地建设,为种业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2加强现代种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科技和人才是引领现代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科技又依托于人才,因此,人才是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普遍缺乏,已成为制约种业科技创新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加大种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现代种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核心。首先,天津市应围绕现代种业发展需求,加强畜牧种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种业人才高地。其次,畜牧种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种业企业通过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采取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检验、生产、加工和贮藏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养;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队,为种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天津市种业从业人员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最后,还要发挥天津市高等院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引导高等院校在相关专业设置、课程选择、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促进高等院校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符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高等人才。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5

良种是提高奶牛、肉羊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根本要素,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是实现良种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健全良繁体系,对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实现质量型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立奶牛肉羊良繁体系的目标是:按照市畜牧业“十一五”规划,提高奶牛和肉羊良种率,奶牛单产水平达到5吨;肉羊要通过改良,建设较为完善的肉羊品种体系,培育出具有我县特色的商品肉羊品种。

二、改良形式

以奶牛品种为主,其改良途径一是利用国内优质奶牛冻精,依托市冻精补贴项目,大力引入优质冻精,实施人工授精,对现有低产牛进行杂交改良;二是试验和推广性控胚胎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三是加大引进良种奶牛的力度,提高奶牛种群质量和单产水平。

肉羊改良以小尾寒羊为母本,以黑头杜泊、美利奴、无角道塞特等优质肉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具有产羔多、生长快、肉质好的商品肉用羊。其改良途径一是对现有小尾寒羊进行纯种繁育,形成适度规模的基础母羊群体;二是加大引进优质种公羊的力度;三是建立肉羊良种改良站点,进行常温人工授精。

三、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奶牛、肉羊良繁体系。一是建立县级畜牧良种繁育服务中心,负责全县奶牛、肉羊良繁和管理、监督及冻精、胚胎的统一供应;二是加强对配种改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奶牛冷配站点和肉羊改良点建设,在现有两个牛冷配改良站点基础上,今年再规划建设两个冷配改良站点,使牛冷配改良技术覆盖全县;肉羊改良站点在怀安城镇、左卫镇、柴沟堡镇、头百户镇种羊场、第六屯乡各建设一个改良站点;四是充分利用市奶牛胚胎补贴项目,引入奶牛冷冻胚胎,实施胚胎移植技术;五是加大引入优质肉用种羊力度,使县肉羊种羊场成为存栏在120只以上的省级标准肉羊种羊场,为全县的肉羊改良提供服务。

2、加强冻精市场管理。要对全县冻氮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县畜牧良种繁育中心从市站调入优质冻氮,负责全县奶牛冻氮的供应,工商、畜牧等相关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和《市种畜禽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冻精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滥进滥用冻精,打击使用劣质冻精行为。同时要加大对配种改良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做到持证上岗。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要加大对良繁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一是增加对优良种畜引进和良种繁育的投入,加大对种羊、优质奶牛冷精引进的补贴,推进全县奶牛、肉羊良繁体系建设进程;二是增加对改良站点、种羊场建设的扶持,推动改良站点、种羊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三是增加对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强化科技支撑,通过推广普及一批新技术,培养一批新兴科技人才和科技能手,全面推动我县奶牛、肉羊良繁体系建设和科技化进程。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6

一、认清形势,坚定不移地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2011年,我县畜牧业发展以商品鹅、商品猪、商品牛发展为中心,以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场),培育养殖大户为重点,切实按照“宜鹅则鹅、宜牛则牛、宜猪则猪”的原则和“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户)建设+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围绕畜禽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无害化、环境生态化建设的目标,不断加大畜禽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疫病防治、中介组织、市场营销、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年共出栏生猪38.3万头、牛4.4万头、羊18.4万头、禽类204.5万只(其中商品鹅75万只),实现肉类总产量4.6万吨,同比增长12.2%,畜牧业总产值61785万元,同比增长12.5%,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8.3%。

(一)资金投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民间资本正逐渐成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去年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快2011年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及引种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我县2011年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对养殖小区建设、引进良种、圈舍改造等实行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带动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入生态畜牧业发展,产生了畜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据统计,2011年,全县共吸纳民间资本2000余万元投入生态畜牧业发展,其中投资35万元以上的新建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21个,20-30万元的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24个。尤其是一些懂技术、善经营的干部职工加入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来,为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户)为重点,积极引导和扶持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比重,促进全县畜牧业养殖方式从分户散养到联户规模化养殖的根本性转变,探索出以罗场乡两河养殖小区为代表的农户联合养殖的联户型养殖小区模式。按照平坝地区以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为主,高山半高山地区以发展养殖大户为主的原则和“六统一、六规范”的要求,以“脱离村寨、统一规划、集中建舍、分户饲养”的模式,在全县范围内规划建设了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43个,新培育养殖大户612户。

(三)生态畜牧业发展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对重点良种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定点挂牌”技术指导服务,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开展品种改良、种草养畜、畜禽防疫、圈舍建造、饲养管理、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培训,畜牧业发展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与大学动物科学院实现校地联合,在云发牧业公司设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在勇创牧业设立教学实验基地,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六大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年以品种改良、扩大母畜母禽规模、提高畜禽出栏率为突破口,共新建纯种公牛鲜配点3个,新建人工授精点15个,从深圳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种猪场引进良种猪3507头,其中纯种猪993头、二元母猪2514头,引进黑安格斯纯种公牛3头。二是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全价饲料,不断加快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林草、果草、粮草等间作模式,抓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无公害工业饲料入户和草畜配套工作,完成人工种植优质牧草0.21万亩,改良草地0.35万亩,推广青贮饲料6.1万吨,县内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场(户)优质工业饲料入户率达100%。三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县共设疫情监测点779处,对重大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全面推行程序防疫,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100%,县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四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有新突破。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户)、养殖小区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年共组建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个,充分发挥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化抓手和链条作用。五是龙头企业体系建设。大力培植生态畜牧业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储存、销售能力,拓展市场。目前全县有“黔之牛”食品有限公司、鑫源牧业有限公司等10余个涉及产品流通加工、饲料生产、良种繁育和商品生产的畜牧企业,其中鑫源、云发、勇创、绿源4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地级龙头企业称号。六是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加强兽药饲料的监督管理,以优质、生态和无公害创立畜产品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在“无公害肉猪”、“无公害肉牛”产地认定基础上,完成了云发牧业“生猪”和黔之牛“牛肉干”一体化申报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畜牧业发展水平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发展不平衡。近年来,中央和省、地、县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但部分乡镇和部门仍认识不足,思路不清,措施不力。二是畜牧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县内虽有十余户涉牧企业,但规模小、实力弱、产业链短、带动力差,大都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而且有些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基本上是一种买卖关系,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有时存在经济利益纠纷,彼此之间缺乏诚信与关爱。三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度,但由于受疫情、种源以及良种场主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良种内推外引错过时节,良种总量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周边地区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畜禽及其产品交易频繁,尤其是一些养殖户擅自引进畜禽,加之动物防疫从常规防疫转变为常年防疫,乡村防疫人员任务重、压力大、工作辛苦、报酬偏低,影响防疫密度和质量,导致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五是规模养殖比例小。尽管近年来我县努力加快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建设步伐,但规模养殖所占的比例偏小,总体上看,全县还处于自养自给生产模式向规模养殖发展的转型阶段,传统养殖方式仍较普遍,散养户比重大,离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明确目标,乘势而上,加快2012年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

2012年,我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化理念谋划生态畜牧业发展,以产业化建设制定畜牧业发展措施,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完善生产布局、建设六大体系、实现三大突破”的总体思路,确保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2年,我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实现出栏生猪45万头、仔猪33.8万头、牛5.12万头、羊19.73万只、禽233.13万只(莱茵鹅100万只);年末存栏生猪33.8万头、大牲畜17.8万头、羊17.5万只、家禽109.2万只;肉类总产量5.15万吨,禽蛋产量2800吨,水产品产量2070吨;畜牧业产值6.9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56%。

计划全年内推外引纯种猪600头、二元母猪6000头,各乡镇新建标准化养猪小区一个(二元母猪50头、年出栏商品猪500头);联户型养猪小区一个(农户20户以上,户均存栏二元母猪5头以上、年出栏商品猪50头以上);面上发展生猪养殖户100户以上(户均饲养二元母猪2头以上);种草养畜条件好的乡镇可建标准化养牛小区各一个。扩繁、选育种鹅3万只,新建养鹅小区15个(养鹅户20户以上,户均年出栏商品鹅500只以上)。全县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围绕2012年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畜牧业生产布局。围绕“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扩大畜牧业生产总量,形成“畜-沼-茶、畜-沼-果、畜-沼-菜”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按照县抓纯种场,乡村抓二元母猪扩繁和燎原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迅速完善生产布局。一是引进纯种猪600头,对新寨云发种猪场补栏140头、板溪勇创种猪场补栏150头、缠溪财源种猪场补栏50头、天堂兴文种猪场补栏30头,在朗溪镇新建存栏纯种50头、木黄镇新建存栏纯种猪100头、洋溪镇新建存栏纯种80头的种猪场,使东南西北种场布局基本完成。二是狠抓小区建设,每个乡镇必须建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联户型养殖小区,扩大生产总量。三是实施燎原计划,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循环经济良性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六大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要下大力抓好县内良种场(户)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内推外引良种畜禽为重点,积极引进优良品种,选育优良能繁母畜,加快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优质良繁母畜,以良繁母猪生产为突破口,增加良繁母猪的数量,提高商品猪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良种猪场的品种资源,加快种猪繁育、二元仔猪扩繁、商品猪生产的三级良繁体系建设。二是加快饲草饲料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饲料加工企业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基地实行产销合作的机制和途径,抓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无公害工业饲料入户和草畜配套工作,完成人工种草20000亩。大力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等优质高效饲料,提高饲养效益。大力扶持和发展县内饲料工业,标准化养殖小区、场(户)优质工业饲料入户率要达100%。畜牧部门牵头与深圳农牧公司建立饲料配方指导和供应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动物防控体系。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我县清静无疫。继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投入力度,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对畜禽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基础工作,健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逐步提高村级防疫员报酬。强化组织措施,以抓好春秋两防为主,经常性防疫工作为辅,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免疫密度和防疫质量。重点做好养殖小区、面上发展区的程序防疫工作,强制推行经常性防疫,重点养殖小区均建立兽医室,配备相关药械。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和信息平台。实施畜牧产业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畜牧产业集群发展,拓展营销市场。引导和扶持“黔之牛”等几家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资新建一个大型肉联厂、一个大型纯种猪场、一个年出栏5万头商品猪的企业落户。建立健全信息平台,鼓励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把生产和市场连接起来。五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由县供销社牵头,以标准化、规模化场(户)、养殖小区为基础,采取能人领办,大户联办,龙头企业创办,农民自发兴办等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农村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壮大营销队伍,为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市场提供服务,自主研究解决生产、饲料、防疫、销售等经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六是建立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成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以优质、生态和无公害创立畜产品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圈舍规划设计建设、兽药饲料使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扎实搞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的无公害化生产。加强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建立兽药饲料安全保障体系,严肃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使县内市场经营的兽药饲料达到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要求。巩固无公害猪、牛产地认定成果,完成优质肉猪、肉牛产品认证工作,实现标准化生产有新的突破。

(三)实现三大突破。一是畜牧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要实现突破。我县生态畜牧业在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进行生产的同时,在标准化、规模化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在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同时,要发展联户养殖小区和实施燎原计划,以带动部分养殖农户从传统养殖模式走向科学饲养,以达到畜牧业整体牵动的战略目的。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上要实现突破。在引导现有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招商引资一个大型肉联厂落户我县,以解决规模养殖后的出路问题;引进一个养殖纯种猪1000头、年出栏二元母猪10000头的扩繁场,以增加良繁体系,带动全县商品猪的养殖,努力打造黔东二元母猪基地;引进一个年出栏商品猪5万头的企业,增加畜禽养殖数量,建立与东莞市、深圳市的生猪基地建设,使龙头企业真正实现带动、促进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三是中介组织建设要实现突破。我县的畜牧业中介组织还处于自发阶段,专门从事中介工作的组织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主要是一些个体经营户和个别企业,而且主要在县内从事营销活动,带动性不强。现有的中介组织已不能适应我县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引导组织发展新的中介组织。在县供销社大力发展协会的同时,县畜牧局要牵头成立县养殖协会,使该协会真正成为我县畜牧业行业集发展、融资、营销于一体的高效益中介组织。

三、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扶持政策,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认真做好畜牧业灾后重建工作。今年我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凝冻气象灾害,给我县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推进养殖业灾后重建和尽快恢复生产,保障畜产品市场供应,要认真落实县人民政府《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具体做法是:一是4月底前全面完成种场补栏、小区和大户圈舍修复再建工作,6月份前全面恢复种猪种禽生产能力;二是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深入受灾户分类指导;三是积极协助保险公司做好能繁母猪的理赔工作,做到应赔尽赔;四是切实加强牧草田间管理,特别是人工牧草补种和管理;五是用好、管好上级下拔的救灾资金,主要用于能繁母猪补栏、圈舍修复,救灾资金要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禁违规使用。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和直补贴息或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标准化、联户型养殖小区建设,扶持农户家庭规模养殖。发改、财政、农办、扶贫等部门对生态畜牧业发展进行重点投入,主要用于加强良种繁育、内推外引、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圈舍改造等建设补助、贷款贴息和技术培训。金融部门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对畜牧业贷款的投入。保险公司加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力度,增强能繁母猪养殖场(户)抗风险能力,促进生猪繁育体系建设。2012年,全县筹集资金1160万元(其中莱茵鹅100万元),带动金融资金2000万元、民间资金2500万元、招商引资5000万元以上投入生态畜牧业发展。

(三)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在实施“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实施与生态畜牧业相关的项目时,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生态畜牧业发展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或领办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建设,为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切实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乡、村兽医行政、执法、防疫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水平和执法能力,增强对重大动物疫情、畜禽产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优化组合乡村民间兽医队伍,提高民间兽医报酬,强化工作职责。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支既是实用技术推广和示范操作的能手,又懂得生态畜牧兽医知识,具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新型专业化队伍。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7

1、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 法人代表:林霞

4、建设地点: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苏木

5、项目申报单位:内蒙古鄂前旗扶贫开发办 法人代表:贺西格道格陶呼

6、投资规模及构成:总投资40万元,其中购买种畜38万元,其它费用2万元。

7、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

8、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建成之后,将直接带动毛盖图苏木150户农牧户,可使毛盖图苏木牲畜良种率和单位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良繁体系的建设,畜种质量的改善,销售利润大幅度增长,可使项目区农牧户人均纯收入增加500—800元。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提纲》;

2、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

3、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4、鄂前旗“十五”经济建设规划;

5、鄂尔多斯市《建立畜牧业强市、绿色大市的决定》。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对于该地区牲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优质畜牧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具有良好的饲养基础,当地农牧户饲养经验丰富,经过培训,完全可以按照先进的技术规程生产建设,鄂前旗有着广阔的草原资源和庞大的牲畜养殖阵地,鄂前旗畜产品清真市场已开始投入运营,已具有很好基础,由于清真市场产品以无污染和高质量而拥有了较高的信誉,对项目产品的销售极为有利。目前市场、产品已与宁夏有长期销售合同。整个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相比传统牲畜饲养方式,可极大地减轻对草地资源的利用强度,提高牲畜整体质量,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可行。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牧民培训和当地的技术服务是保证项目技术路线贯彻执行的基础,必须加强。在项目安排有关建设内容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应在项目实施后就此制定有效的政策。

2、建议尽快实施项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毛盖图苏木是鄂前旗的一个纯牧业苏木,XX年全苏木牲畜头数达到19万头(只)。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全苏木经济及各项事业建设迅猛发展,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在跨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全苏木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如何使全苏木广大农牧民增加收入,是摆在全苏木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鄂前旗党委、政府制定“十五”规划,做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确立了鄂前旗经济发展的绿色大旗、畜牧业强旗的远景发展规划,全面推动饲养业发展。为适应国家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和国家计委、经贸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等国家产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特提出“鄂前旗毛盖图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项目由来和简述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鄂尔多斯市“二次创业”也向纵深方向发展,XX年,农村牧区实行舍饲圈养、休牧、禁牧,农牧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鄂前旗畜牧业经济在“西部大开发”、“鄂尔多斯市二次创业”中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畜牧业势在必行。本项目由此而产生,该项目对鄂前旗畜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项目初步拟定以鄂前旗毛盖图苏木形成基地+农牧户的小尾寒羊改良、养殖经营格局。根据区域划分,在辖区6个嘎查150户农牧民中实施该工程,通过联户生产、经营的格局,形成一定规模的良繁网络。这将对毛盖图苏木的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对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减轻草场压力,全面开展生态建设、治沙防沙、建立“生态型高效益规模化家庭牧场”等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节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及意义

鄂前旗毛盖图苏木位于毛乌素沙漠腹部,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草场逐年退化,十年九旱,沙尘暴频发,是边远地区。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一是尽快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毛盖图苏木一切经济建设的首要问题,所以有必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二是随着农村牧区经济不断发展,改造沙漠,推动生态建设,恢复草场植被,给子孙后代留下“山川秀美”壮丽草原,有必要舍饲圈养、休牧、禁牧、退牧还草。而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养殖业正适合于这个形势。项目的提出正是现阶段农村牧区生态建设的必要。三是毛盖图苏木是个纯牧业苏木,而且以土种山羊和绵羊为主体经济,经济结构单调,单位产量不高,且品质不优,效益低。因此,有必要以畜种改良为主调整优化牧业经济结构,大力全面发展优质畜牧业,提高现代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结构优势。现阶段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项目的提出正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从各个方面考虑,多方面考查,建设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条件

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

牲畜良种繁育项目区选在毛盖图苏木,牲畜总饲养量为18万头(只),项目区位于鄂前旗东北部,与鄂托克旗接壤,总面积约293万亩。风大沙多,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全年平均降雨量250—300毫米左右,蒸发量为降雨量的四倍左右,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无霜期130—150天,平均风速3米/秒,项目区8个嘎查、34个牧业社、906户农牧户、3399人。项目区以蒙古族为主体,蒙汉民族杂居。毛盖图苏木现有牲畜16.8万头(只),现已开发饲草料基地1.4万亩,打井配套700多眼,建标准化养殖棚圈480处,青贮窖560多处。项目区各农牧户饲草料基地都很好,最少有20亩水地,最多有100亩水地,养殖业基础良好,饲草料充足,资金、劳力、技术等条件已具备,饲养潜力很大。项目广大农牧民已把草场围封,建立了“生态型高效益规模家庭牧场”,户均种植饲草料50亩,家家户户都已建立起了棚圈和青贮窖,饲草料自给有余,已创造了舍饲圈养养殖的各项条件。敖达黑色公路贯穿于项目区,邮电通讯普及全苏木,程控电话遍布项目区。文化娱乐、农贸集市也很发达,南邻敖勒召其镇,北依鄂托克旗,经济社会条件优越,项目具备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条件,对毛盖图苏木乃至鄂前旗的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可行性

近几年来,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比重增大,发展快,效益高。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及地方“十五”规划中草场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草为主、生态环境建设、休牧禁牧、舍饲圈养等方针都为本地区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给毛盖图苏木难得的机遇,苏木党委政府已下定决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扎扎实实的把以畜种改良为主的畜牧业的重点工程来实施好,把该地区建设为鄂前旗小尾寒羊繁育基地。从拟定项目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及农牧林水等基础建设来看,项目具有可行性,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一是牲畜改良舍饲圈养,有利于减轻严重恶化的草场的负担,恢复植被;二是该地有足够的饲草料和人工草地,尤其适合于进行青贮,养殖有了最基本的保证,项目实施有现实的可行性。从国家牧区经济建设角度来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利有利于牧区经济建设的政策,该地区基础建设大大增强,尤其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证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工程以来,基础建设发展更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发展优质、高效益养殖业创造了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雄厚基础。二是毛盖图苏木认真坚决贯彻落实了上级有关农村牧区各项经济工作政策,农牧林水电机全面发展,交通、通讯、邮电、文化等方面长足发展,基础建设牢固,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适应于入世后的新形势,优良畜种的竞争能力很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十分可行,只要认真实施项目,采取妥当科学措施,该项目一定会很好的实现。

第三节 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项目实施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问题。因此,项目将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各界的积极性,通过群众自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多方面筹集资金,尽快立项,扶持项目顺利实施,把优良畜种推广到千家万户,并向周边地区输送,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牧民收入,脱贫致富。 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鄂前旗毛盖图苏木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腹地,南与敖勒召其镇毗邻,东与昂素镇相接,北靠鄂托克旗,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并举的牧区苏木。全苏木共辖8个嘎查,34个牧业社,有农牧户906户、3399人,总土地面积2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80万亩,沙化、盐碱化面积40万亩,占总土地的15%。全苏木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土质肥沃,为发展粮料经济作物、牧草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该苏木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敖达柏油路从其境内穿过,实现村村通路,开通无线寻呼台、无线接入网,实现村村通电话、公路、农电。XX年粮料总产量突破360万公斤,牲畜存栏数达16.8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31元。发展牲畜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有关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五章 市场分析及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以建设绿色大旗、现代畜牧业强旗为目标,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狠抓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奶牛养殖和乳产品加工,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带动了全旗经济的发展。 鄂托克前旗是一个畜牧业大旗,XX年度全旗牲畜饲养量达124万头(只),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实施,现代畜牧业经济在国民生产中比重日渐增大,实施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四个千户富民工程”等工程的实施,优良种畜的占有比例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优质的畜种进入广大农牧户中是当前迫在眉捷的大事。毗邻鄂托克前旗的地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把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但当前畜牧业经济仍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的初级阶段,畜群结构比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是大力调整阶段,优质畜种的市场需求仍很大。 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的牧区苏木,畜群结构单调,比例失调,是制约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XX年,毛盖图苏木党委政府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了XX至XX年远景奋斗目标,并对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拟从XX年至XX年平均以10万头(只)牲畜递增的速度,到XX年达到70万头(只)。根据这一目标要求,该项目区的牲畜改良工程任务就十分艰巨,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将得以大力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发展集约型养殖业介导的产业政策,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转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趋向,发展优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畜牧业是集约畜牧业,这对于拥有丰富草牧场和大面积饲草料种植基地的毛盖图苏木来说,建设牲畜良种繁育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产品生产及销售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及鄂前旗畜产品清真市场的销售渠道。项目产品的销售方案如下: 良繁种畜:XX只,当地及周边地区。 项目产品将突出科技和优质,高效益、高质量的特点,逐步打开并占领市场。 鄂前旗建设“绿色大旗、畜牧业强旗”将是本项目产品销售的主要优势。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划及内容 改良工程建设:购进小尾寒羊种公羊50只,种母羊400只。改良工程建设拟在毛盖图苏木6个嘎查

1、巴音乌珠嘎查,购进种公羊8只,种母羊68只,项目总投资6.2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

2、乌兰浩舒嘎查,购进种公羊8只,种母羊67只,项目总投资6.2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

3、库伦嘎查,购进种公羊7只,种母羊70只,项目总投资6.0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

4、沙日浩舒嘎查,购进种公羊12只,种母羊70只,项目总投资7.8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

5、伊克乌素嘎查,购进种公羊7只,种母羊60只,项目总投资5.5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

6、巴音什里嘎查,购进种公羊8只,种母羊65只,项目总投资6.1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

二、产品方案

1、繁育区:改良优质畜种1万只,出售XX只。

2、饲草料基地:项目区优质牧草(干草)基地满足良繁基地的饲养需求,且是一家一户小生产形成的良每链,暂不考虑饲草料基地建设。

三、技术方案

1、良种繁育:采用的品种为优质小尾寒羊,采取杂交配种、引种相配等方式,进行良种繁育。 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服务体系,为改良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改良种畜的质量。 由山东梁山地区引入优良种畜。

2、饲草料基地

(1)项目区饲草料基地充足,以就近的农田草牧场为基地,通过采用整地、施肥、播种、中耕清除田间杂草、灌溉以及田间管理等措施,使饲草饲产保苗率达95%以上。

(2)项目区优质人工草地亩产干草达500公斤,饲料专用玉米亩产鲜秸秆3000公斤,亩产籽实400公斤。

(3)牧草以紫花苜蓿、沙打旺为主要品种,玉米以饲用青贮为主要品种。

四、建设期及实施进度 本地区养殖业发展较好,根据项目规划的建设内容,遵循畜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参与国内其它地区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确定项目从XX年开始建设,建设当年受益。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采取概算指标法进行。引种价格按当地以及产地现行价格估算;投资贷款部门的利息按年息的6.21%进行估算;利用国家和地方开发经营的资金按2.4%的点用费计算。其它投资按照相关行业的有关定额标准进行估算。 按基本费用计,各分项目投资额如下: 良繁工程总投资为40万元,其中购买种畜38万元,其它费用2万元。

二、资金筹措 本项目所需投入资金由申请财政扶贫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两部分组成。在项目总投资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占总投资的75%;群众自筹10万元,占总投资的25%。

第八章 财务评价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颁布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财政部农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写提纲》,以国家现行的财税和价格体系下,分析和计算项目的成本、费用、效益及现金流量,编制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各种评价指标,以分析本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据以判项目的可行性。

一、产品成本估算 根据项目所用原辅材料在当地的价格,以及同行业的有关调查数据和本项目的实际,对单项成本和费用进行了估算,以此基础上估算总成本费用。其基础数据如下:

1、主要直接原料引种种公羊平均每只按3600元计,种母羊平均每只羊按500元计。

2、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8%计算。

3、管理费用按直接费用的3%计算。

4、建设期内的利息计入项目总投资,其后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5、正常年修理费按折旧的1/3计算。

二、产品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

1、销售收入 良种繁育年出栏牲畜XX只。项目达产后年总销售收入为80万元。

2、利润及分配 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33%计算,正常年税后利润为23.1万元,提取10%的盈余公积后为本项目的可分配利润。

3、盈利能力分析 计算各项财务指标如下: 投资利润率:42.15% 投资利税率:47.2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6.62%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49.42% 税后财务净现值(ic=10%):130万元 税前财务净现值(ic=10%):212万元 税后投资回收期:3.6年(包括建设期) 税前投资回收期:3年(包括建设期)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财力内部收益率远大于12.8%的行业基准收益率,净现值大于零,项目在财务上可行。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小尾寒羊良种繁育是属生态保护性舍饲圈养项目,对环境不但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而且对牲畜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畜肥改良土壤、农田加肥等都有很大好处。

第十章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牧民增收

一、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本项目建设将使毛盖图苏木养殖从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当地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辐射和带动当地150户农牧民的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可使当地的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序大大提高。

二、农牧民增收 根据我们的调研,每只改良小尾寒羊的生产成本约200元,出售每只架子牲畜农民可获纯收入400多元。

三、其它影响 项目的实施还将对农牧民进行短期培训,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经营管理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在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将以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营销网络,确保该项目工程的顺利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高效运作,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

一、组织机构 毛盖图苏木党委政府对该项目建设十分重视,拟成立政府苏木达任组长,苏木人民政府、农牧业综合服务站等单位参加的良繁基地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以及处理和解决涉及与地方有关的疑难问题。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作为项目建设的决策机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面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口负责各自的工作。具体组织管理体系见图。

二、经营管理模式 本项目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经营。在整个项目的运行结构中,饲草料基地为养殖基地提供饲料,基础畜种由工作人员进行饲养和日常管理,科技服务体系的整个良繁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项目各环节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基地工作人员在这一共同体中承担着繁育以及仔畜到架子牲畜的饲养任务。领导小组作为本项目的建设主体,承担着牲畜的改良、科技服务。在项目建成后,各环节之间,即饲料种植与良繁基地之间,工作人员与良繁基地之间都要在领导小组的管理和监控、协调下进行单独核算,相互这间通过合同契约,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利益杠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少地方的实践证明,这一运作模式符合规模养殖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8

入冬以来,全区累计投入饲草146.58亿公斤,同比增加3.05亿公斤,占总储备量的89.6%,部分地州消耗饲草达到92%以上;累计投入饲料16.8亿公斤,同比增加1.26亿公斤,占总储备量的88.9%,部分牧区消耗饲料达到90%以上;下牧区支援抗灾的各级干部人数为8252人次;全区累计投入抗灾资金1.28亿元,其中牧民自筹部分占90%以上。

入冬以来,全区累计死亡各类成幼畜20.82万头(只),占存栏数的0.37%,比去年同期减少3.25万头(只),下降0.143个百分点。全区瘦弱畜达1121.9万头(只),占存栏数的21.7%,较正常年份高近10个百分点。因各类灾害原因流产母畜达80713头(只),占能繁母畜的0.28%。

从各地了解的情况来看,各地都在积极组织调运疫苗、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确保春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等地州已开展了春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截止3月31日,今年自治区已订购各类口蹄疫疫苗4471.5万毫升、禽流感疫苗3932.75万羽份,已发放各类口蹄疫疫苗4606.52万毫升、禽流感疫苗3533.2万羽份,全区各地禽流感已累计免疫易感家禽1817.74万羽,口蹄疫已累计免疫易感牲畜877.86万头只。

二、存在的问题

1.今年为暖冬天气,全区大部分地区降水普遍较少,部分天然草场旱情较为严重,补饲力度和舍饲时间、数量均有增加,大部分地区饲草料消耗量及速度大大超过正常年份,伊犁州直、博州、哈密、克州等地出现较严重的饲草料缺口,给春季生产工作造成较大困难。阿勒泰地区受历史罕见的暖冬天气影响,降水量明显减少,积雪明显偏薄。今年春季,由于气温回升较快,积雪快速融化,大风天气频繁,土壤失墒严重,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干旱的年份,预测全地区重点受旱区域面积达到56万多亩,受灾草场7600多万亩。

2.3—5月是各类灾害天气频繁发生时期,也是牧区牲畜转场和接羔育幼时期,受当前饲草料缺乏的影响,各地瘦弱牲畜比例高,达1121.9万头(只),占存栏数的20.37%,较正常年份高近10个百分点,若再遇到突发性自然灾害或疫病的袭击会因畜群总体抵抗力下降而加大损失。

3.由于南疆部分地区已发生多起江苏谱系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病原在南疆314国道沿线存在一定污染,加大了我区口蹄疫防控工作的难度。

4.春季是我区牲畜转场、畜禽补栏集中时期,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流动频繁,加之流通环节监管不到位,易造成病原远距离、大范围散播。

三、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强当前牧业生产和防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牢固树立防灾保畜思想,决不能因为目前全区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而麻痹大意。要抓住本地当前牧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在防灾和提供春季牧业生产服务和保障上下功夫。抓好春季抗灾保畜、接羔育幼等畜牧业生产的组织服务工作。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9

60年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畜产品供应一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肉、蛋、奶极度匮乏、市场凭票供应的局面,目前市场上各种畜产品供应充足,花色品种丰富多彩。20__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7278.7万吨、禽蛋产量2701.7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3781.5万吨,居世界第三位。20__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已分别达到54.9公斤、20.4公斤和28.5公斤,而1949年,全国人均肉、蛋占有量分别只有4.1公斤和0.7公斤,奶类人均占有量则更少。

目前,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蛋类则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肉类比重从1978年的72.1%下降到20__年的52.9%,而奶类比重从1978年的8.2%提高到20__年的27.5%,肉类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1949年到20__年,全国畜牧业产值由33.7亿元增加到2058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2.4%上升到35.5%。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进程。到20__年末,生猪、肉牛、羊、奶牛、肉鸡和蛋鸡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了56.0%、38.0%、44.6%、36.1%、81.6%和76.9%,规模化养殖优势逐渐显现。畜牧业生产标准化逐步推进,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已通过畜牧“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牌近20__个,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业化也加速推进,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截至20__年底,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6.91万个,带动牲畜饲养量14.6亿头,带动禽类饲养量113.4亿只。目前,肉、蛋、奶畜产品生产产业带已形成,畜牧业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畜产品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排在前十名的省份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看,禽蛋由1982年的65.6%提高到20__年的79.0%;牛奶由1982年的75.2%提高到20__年的83.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畜牧业一直把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的基本支撑,科技水平显著提升。我国先后启动了一批畜牧重大科技项目,在畜禽和牧草品种选种选育、饲料生产及安全、主要畜禽营养及饲养管理、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获部级奖项26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9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5项。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畜牧业生产效率、农牧民素质、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上个世纪的畜牧业发展中,配合饲料、畜禽良种的推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除了依靠存栏和饲养数量的增加外,畜产品数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畜牧技术的创新、推广与普及。目前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10

目前,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蛋类则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肉类比重从1978年的72.1%下降到2008年的52.9%,而奶类比重从1978年的8.2%提高到2008年的27.5%,肉类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1949年到2008年,全国畜牧业产值由33.7亿元增加到2058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2.4%上升到35.5%。: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进程。到2008年末,生猪、肉牛、羊、奶牛、肉鸡和蛋鸡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了56.0%、38.0%、44.6%、36.1%、81.6%和76.9%,规模化养殖优势逐渐显现。畜牧业生产标准化逐步推进,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已通过畜牧“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牌近2000个,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业化也加速推进,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截至2008年底,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6.91万个,带动牲畜饲养量14.6亿头,带动禽类饲养量113.4亿只。目前,肉、蛋、奶畜产品生产产业带已形成,畜牧业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畜产品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排在前十名的省份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看,禽蛋由1982年的65.6%提高到2008年的79.0%;牛奶由1982年的75.2%提高到2008年的83.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畜牧业一直把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的基本支撑,科技水平显著提升。我国先后启动了一批畜牧重大科技项目,在畜禽和牧草品种选种选育、饲料生产及安全、主要畜禽营养及饲养管理、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获部级奖项26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9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5项。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畜牧业生产效率、农牧民素质、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上个世纪的畜牧业发展中,配合饲料、畜禽良种的推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除了依靠存栏和饲养数量的增加外,畜产品数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畜牧技术的创新、推广与普及。目前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