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畜牧业工作要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4:44

畜牧业工作要点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1

畜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坚持以调结构转方式、稳产提质增效为主线,进一步增强畜禽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切实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努力实现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统筹谋划,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1. 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研究部署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效益、促进生态环保、完善支撑体系等工作。

2. 抓好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协调衔接,统筹推进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全国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的编制工作。

3. 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实施力度,创新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实施方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强经验交流总结,进一步提高示范场辐射带动效果。

4. 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牧草种业。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鸡、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研究制定肉羊改良计划,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编制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畜牧良种补贴和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项目,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加强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育推广,提升牧草良种覆盖率和自育草种市场占有率。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畜禽良种繁育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建设一批优质稳产的地方特色畜禽和牧草良种繁育基地。

二、种养结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5. 稳定畜禽基础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畜产品供需平衡的调查研究,综合考虑生产、消费、进出口、临时储备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类主要畜产品自给水平,明确发展的优先序。尊重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配合发改委等部门适时开展市场预警和综合调控,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综合运用政策手段、技术手段和信息引导服务手段,稳定种畜禽生产,努力避免市场剧烈波动造成生产大起大落。

6. 大力发展草牧业。总结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在农区、牧区、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现代草牧业发展试验示范。加快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继续组织实施肉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项目,提升肉牛基础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创新秸秆养畜示范模式,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在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4 省试点开展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扩大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组织研究草业产值核算方法和指标,积极配合协调将草业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7. 引导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组织开展畜牧业优势区域布局重大战略研究,科学确定主要畜产品自给水平,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指导畜牧业主产区根据本区域资源禀赋、产销状况做好畜牧业“十三五”规划制定,引导优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畜产品生产布局,逐步推进畜产品生产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消费市场相对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品适销、竞争力强的畜牧业品牌。

8. 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土地承载能力研究,探索推进农牧结合的有效路径。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结合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加强指导和服务,总结和推广高效适用的粪污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9. 加快奶业转型升级。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推动奶牛养殖小区向规模养殖场转变,探索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种、养、加一体化发展路径。制定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管理办法,指导提高生产性能测定结果的应用率,支持优质胚胎引进和后备种公牛培育。组织开展奶业培训,帮助牧场和奶农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及时调度生鲜乳购销情况,推动有关部门出台保护奶农利益和奶牛基础生产能力的政策。

三、强化监管,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10. 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继续组织开展《规范》示范创建,对示范企业进行现场验收,在各地树立一批样板。总结示范创建工作经验,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指导各地有序推进《规范》实施工作,督促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全面建立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1.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组织开展饲料产品质量卫生状况监测、饲料中禁用物质监测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监测,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以饲料产品中非法使用新型添加物、饲料原料中潜在污染物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12. 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生猪、肉牛和肉羊产业各环节的监管措施。针对重点地区、关键环节和重要时节,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健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发现“瘦肉精”违法线索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跨省销售的活畜检出“瘦肉精”第一时间通报产区畜牧部门追查。

13. 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监管。完成“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奶站信息化管理。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重点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监测抽检,加大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制定生鲜乳运输车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运输生鲜乳和各种违禁添加行为。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的奶站、运输车、奶牛场(小区)都要建档立案,纳入重点监管。及时跟踪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

四、多措并举,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14. 稳定和完善草原补奖政策。继续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坚持把政策资金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草场和牧户。加强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开展政策实施研究评估,总结取得的成绩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下一周期稳定和完善政策的对策措施建议,争取在政策创设上有新突破。

15. 加大草原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力度。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推动实施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草原防灾减灾和南方草地保护建设工程,着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推进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加强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开展草原自然资产摸底调查,推进编制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草原生态红线划定技术路线。

16. 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在主要草原牧区省份选择有基础的旗县,开展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依法赋予广大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原承包经营权,夯实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基础。

17. 加强草原法制建设。配合开展《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推进条例立法进程。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和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改善装备条件,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依法开展草种监督抽查工作,通报抽查结果。强化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犯罪行为。

五、突出重点,切实强化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18. 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总结各地在畜牧业信息化方面好做法、好经验,组织进行经验交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畜牧业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为农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创新,以信息化引领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金农工程二期等信息化项目的设计论证,积极争取对畜牧业信息化的资金支持。推进畜牧兽医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等政务信息系统的横向协同,逐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务。

19. 加强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主动适应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势,扩充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生产跟踪监测。

选择奶牛主产省份开展生鲜乳收购站生产经营数据自动采集报送试点工作,依托生鲜乳收购站系统准确把握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和价格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制定畜牧业统计监测的组织机构编码规则标准、指标体系编码规则标准、软件平台对接与共享建设标准,为最终实现部省信息共享和在线形势会商奠定可靠基础。

20. 强化畜牧业形势分析和信息预警服务。坚持月度专家会商、季度企业家座谈和半年度全国形势分析会议制度,通过多部门、多渠道联合会商,提高生产形势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对敏感时节和重要关口的畜牧业生产和市场运行情况研判,及时报送和信息。依托新软件平台,建设畜牧业信息集成窗口,面向全社会开展畜牧业信息服务。探索建设面向养殖企业的畜牧业生产网络实名动态调查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和反馈服务互动机制。

六、与时俱进,着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21. 加快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开展畜牧业适用技术需求调研,研究制定畜牧业“十三五”重点推广技术模式和重大技术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养殖场户需求,协调组织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养殖场户提高科学饲养水平。总结成熟适用的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组织编发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用技术丛书。

22. 健全完善畜牧业政策支持体系。开展畜牧业重大政策评估,深入开展典型地区居民主要畜产品消费状况与趋势、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以市场化为导向,研究调整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式。总结肉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等项目实施情况,协调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推动落实牛羊养殖大县等政策。继续加强与金融保险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金融保险支持畜牧业力度。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2

2012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为重点,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强化科技,力促“三保”(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强化监测预警调控,着力加强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

(一)稳定生猪生产。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调控预案,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养殖场户搞好饲养管理。

(二)扶持牛羊肉生产。深入研究牛羊肉生产的限制因素,加大协调力度,争取牛羊生产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牧区和南方草地的优势,着力保护基础生产能力,推进规模养殖和加强技术服务,促进牛羊生产加快恢复发展。

(三)提升奶业生产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奶牛品种改良,鼓励企业建设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转变奶业生产方式;加快青年公牛后裔测定步伐,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水平;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加大苜蓿生产加工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落实苜蓿良种补贴政策,推进草畜配套,提升奶业整体素质。

(四)继续抓好生产监测和预警。继续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适时提出启动生猪调控响应机制建议,稳定生产,防止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在100个养羊大县开展生产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发展动态,指导生产加快恢复。

(五)加强生产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分别召开半年和年度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召开全国饲料行业形势分析会,定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试行定期开展畜牧业经济运行分析并有关报告。

(六)继续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灾情调度系统,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二、推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七)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好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继续遴选1000个部级示范场;强化已挂牌示范场监管,完善示范场生产信息数据库,落实地方责任,淘汰不合格示范场;加强标准化示范场的宣传,总结推广各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的有效模式,突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组织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组织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八)大力推进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支持适宜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推广根瘤菌拌种技术,继续开展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印发《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科学饲养技术手册》,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编制并推动实施内蒙古及其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及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规划。

三、建立现代畜禽种业

(九)组织实施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实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指导核心育种场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推进遗传物质交流;抓紧制定并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制订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组织起草肉羊遗传改良计划。

(十)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召开项目启动会,部署项目实施工作;开展生猪、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制作羊和牦牛良补项目工作管理光盘,组织开展项目督导检查。

(十一)加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对种畜禽场监管,完善种畜禽管理平台,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加大畜禽资源保护力度,完善部级场区库保种机制。

四、加快建设现代饲料生产体系

(十二)做好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工作。修订并公布实施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审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等配套规章,推进与新条例同步实施;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工作会议,部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各项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

(十三)加强饲料行政许可培训与检查。按新的准入条件严把饲料生产准入关。组织开展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大检查行动,做好现有持证企业集中换证工作;扩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点范围,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饲料经营门店大检查,重点清查拆包分装行为,督促建立完善购销台账制度;加强秸秆养畜项目管理,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五、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十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继续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制定公布《饲料原料目录》,修订《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打击饲料生产中滥用非饲用物质的行为;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使法律观念深入每一个企业和养殖场户。

(十五)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奶业整顿和振兴成果,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大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次;实施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对分布偏远、设施落后、管理松散、水平较低的生鲜乳收购站,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十六)坚决打击违法添加“瘦肉精”行为。继续深入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做好“瘦肉精”和含“瘦肉精”饲料清缴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饲料环节重点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督检查,养殖环节重点督促完善养殖档案、推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活畜出栏抽检制度,收购贩运环节重点推行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制度,探索建立经纪人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完善跨省案件协查机制、涉嫌犯罪移送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十七)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认真总结2011年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经验,指导地方制定补奖机制年度实施方案,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规范动态管理;积极协调,争取将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草原补奖机制实施范围。

(十八)加大推进草原承包工作力度。按照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管理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起草进一步推进草原承包的指导性意见,分区、分类深化草原承包工作,争取将牧区半牧区县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到户。

(十九)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推动启动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南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强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强草原火灾防控和草原鼠虫害、毒害草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十)加大草原管护力度。加强农牧民和基层草原管护员培训,强化草原监理机构执法条件和能力建设,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征占用、乱开滥挖等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督检查力度。

七、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二十一)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组织做好11个首席科学家的年度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体系综合试验站调研,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为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二十二)推进畜牧业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组织实施好24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2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强项目指导管理,组织开展“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科技”等项目调研,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畜牧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依托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强化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重点示范推广应用畜禽标准化生产、母畜繁殖障碍诊断和调控、畜禽养殖粪污发酵处理综合利用等技术,着力破解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二十三)加强畜牧业标准制定推广。组织召开标准审定会,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50项;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培训班,提高标准制定水平;组织编制畜牧业标准汇编,加快标准应用推广。

八、加强畜牧业基础性工作

(二十四)业融资担保调研,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发展贷款难问题;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组织开展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散装饲料与规模养殖场对接调研,推动缓解饲料资源不足,节本增效,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组织开展牛羊等草食畜产品供给形势和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情况等战略研究。

(二十五)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组织举办主要省份畜牧兽医系统计划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相关内容培训;组织开展基本建设和财政资金项目督查,以畜禽良种工程和“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为重点,强化过程监管,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效果,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使用;组织开展中央投资项目进度季报工作,加快中央投资项目执行进度;做好畜牧业财政项目年终总结工作,促进财政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二十六)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切实履行畜牧饲料生鲜乳管理的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执法工作;继续实施畜牧法省间交叉执法检查,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饲料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打击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

九、加强畜牧系统自身建设

(二十七)做好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着力宣传党和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报道畜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亮点,努力营造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报送有价值的信息。

(二十八)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行绩效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在畜牧系统全面开展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推进畜牧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坚决落实好党风廉政各项规定,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

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2012年兽医工作要继续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不断巩固兽医工作的好形势,加强兽医工作的好政策,优化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转变兽医工作方式,进一步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和基础保障等方面夯实兽医工作基础,为切实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精心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努力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一)调整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国际组织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兽医工作在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目标是逐步消灭重点动物疫病。要不断提高兽医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二)理清兽医工作职责,提高兽医服务水平。要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在继续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要履行好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把兽医公共服务的统一性与市场服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兽医工作机构和社会化兽医服务组织的关系,发挥好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同时,加强政策引导,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兽医行业自主服务水平。鼓励大型企业中的执业兽医参与社会化服务。

(三)强化政策研究,增强兽医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兽医工作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兽医事业发展重大政策调研。结合实际,提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重点组织开展兽医法律法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质量监管及兽医工作基础建设等的调研。积极为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做出贡献。

(四)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要求,制定禽流感、口蹄疫防治计划,猪瘟、蓝耳病、常见猪病及常见牛羊病防治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畜禽健康促进计划,加快推动种畜禽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净化工作,严格种畜禽养殖的市场准入标准。各地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契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二、强化措施,毫不松懈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五)着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等基础工作。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加强日常补免,尽力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保证疫情信息及时、准确报告。重点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做好疫情形势研判,为制定完善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机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及时果断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统筹做好常规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生猪、牛羊疫病防治的指导。

(六)着力强化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范。坚持内防与外堵相结合,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加强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外疫防控技术储备。做好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加强边境地区监测、疫情排查、边境督查等防控措施。做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继续推进马鼻疽消灭工作。

(七)着力强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继续加大防控力度,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上升态势。对布病,积极争取政策,做好实施“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的准备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分区防治,分类指导。对包虫病,实施好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重点省份要开展疫情调查,加强免疫、检疫、驱虫等各项防控措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做好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对血吸虫病,进一步加大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安全牧场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巩固防治成果,严防疫情反弹。同时,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三、切实做好兽药监管工作,提高兽药质量

(八)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兽药良好经营规范(GSP),规范兽药经营活动。继续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强化抽检结果利用,实施检打联动,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范本。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建设和运用工作,提升兽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紧紧围绕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满足防控工作需要。继续健全完善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深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抽检模式,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严格查处违规生产企业,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九)健全完善兽药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情况调研,加快推动《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抓紧推进出台《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完成《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启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兽药注册及分类资料要求调研修订工作;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清理和工作;推进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开展兽药标准修订工作。

四、加大执法力度,努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扎实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开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顿。开展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考核,重点解决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独立账号等突出问题。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贯彻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强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制度和措施,推进产销联动、检打联动,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行政行为。开展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许可档案抽查,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行为,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使用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行动物检疫证明出证电子化。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创新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培训。

(十一)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强兽药使用监管,实施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行动,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科学用药宣传,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兽药重点品种安全再评价工作。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十二)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区建设与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完善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制定生物安全区标准。在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省份开展跨省调运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强化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督查。开展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各省份要组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构,建立专家队伍,开展技术培训。

(十三)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等办法,制定数据库建设等规范标准,制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完善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

(十四)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深入推进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组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重点规范城市动物诊疗市场。着力培育动物诊疗机构发展,推进动物诊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五、不断创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十五)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总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特别是要处理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和地方机构改革的关系,避免各级兽医工作体系产生新的波动。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规范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运行。

(十六)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创新兽医队伍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制度宣传力度,加强从业资格准入管理和从业行为监管。继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做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官方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地方兽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各自资源优势,形成推动兽医事业发展合力。

六、加强兽医科技工作,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3

其中山区占%沙漠占%绿洲占%县位于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

二、县畜牧业发展思路及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牧业增效,依照“林、牧、农”经济发展定位。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畜牧业“五化”建设为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夯实畜牧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大资源,大市场和大生态理念,立足外地实际,坚持山区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并举,突出发展牛产业和驴产业,建立和完善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激进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二发展规划。

以省、地区两级畜牧业规划为指导,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维护型转变、县通过认真总结和分析“十五”畜牧业发展情况。立足本县实际、制定了县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末全县牲畜存栏头数达到万头(只年均增长%;家禽存栏达到万羽,年均增长%;牲畜出栏达到万头(只商品畜达到万头(只肉产量达到吨,奶产量达到吨。蛋产量达到吨,羊毛产量达到吨。同时,品种改良发展规划方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绵羊良种率(包括和田羊本品种选育达到%以上,山羊良种率(以绒山羊改良为主达到%以上;黄牛良种率达到%以上;和田驴的良种率(以引进优质驴和本地培育的种公驴改良为主达到%以上。山区以发展羊、牛、驴为主,高寒山区以发展牦牛为主;农区以发展肉用品种为主;平原荒漠地区主要发展绒山羊品种类型。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针对我县日益突出的草畜矛盾。县将山区南部做为畜牧业商品基地,通过禁牧、休牧围栏草场50万亩,提高草场的产草量,从根上解决县域草原的沙化退化问题,实现每头牲畜有一亩围栏草场,达到减少农区畜牧业因草畜矛盾压力,从而实现山区放牧,农区育肥的目标,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继续发展。目前以编制完成年天然草原围栏工程项目上报省。

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方面

地区畜牧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依照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县委、政府根据省、地区两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所要达到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两大内容进行了规划,制定了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县政发2号文件下发到全县各相关单位。

县以实施县级动物检疫监督冷链设施建设和动物检疫监督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方面。于年组织实施了县级动物检疫监督冷链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地方配套20万元,相关设备已于年投入使用。同时根据省发改委、畜牧厅新发改投资1865号文件精神,县及时编制年县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8万元,地方配套6万元。目前,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即将开工实施。

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县认真贯彻省年畜牧兽医局长会议精神,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方面。依照地、县两级扩大会议及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防为主、发挥疫苗优势、提高防疫效果”指导思想,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法》与防治动物重大疫情工作,认真依照“加强指导、密切配合、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要求。一是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督察组,全县巡回检查,指导各乡镇做好畜禽疫病防治各项工作,并召开了防治动物重大疫情专题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安排安排了防治动物重大疫情各项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县动物重大疫情防治预案》设立应急物资库,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有病报病,无病报平安的制度。做好了防治动物重大疫情和畜禽疫病防治的各项工作。二是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针对我县“防重”工作新特点,依照“终年免疫与月月补针”工作方法,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及早购进疫苗和消毒药品,购买必需的应急物资和器械,满足工作需要。截止目前我共购进禽流感疫H5N1灭活苗万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联弱毒苗万毫升口蹄疫疫苗万毫升0型I型二价灭活苗72万毫升,A型活疫苗万毫升,猪“0型口蹄疫灭活苗毫升。今年一季度,全县禽流感集中免疫家禽万羽,免疫密度为99%口蹄疫集中免疫牛万头,免疫密度为90%羊万只,免疫密度为98%免疫羊痘万只,免疫炭疽万头只,免疫四联苗万只。三是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坚持把规范屠宰检疫、产地检疫、流通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动物防疫监管工作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实行以监督促检疫,以检疫促防疫的工作机制,以有效监管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下乡工作期间、对全县11个乡(镇防疫监督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同时每乡固定专职人员开展此项工作。今年至月份,全县畜禽交易市场交易家畜万头(只产地检疫持证率为99.24%家禽万羽,家禽产地检疫率为95.21%开展屠宰检疫工作,屠宰检疫牛羊万头(只回收耳标6277枚,耳标回收率为93.26%四是舆论宣传和经费保障的落实。年月日,县乡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县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依照《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顺序和要求,积极向疫区群众宣传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对疫情区进行封锁、消毒(县人民政府年县长1号令和对疫情区家禽进行了扑杀(县人民政府年2号令共扑杀各类家禽只(羽同时为疫情区发放了家禽扑杀补助费16956元,有效的控制和扼杀疫情的扩散,确保了全县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五、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

截止月日,当前我县畜牧业进展较快。全县牲畜存栏万头,牲畜出栏万头。家禽季末存栏27万羽,出栏万羽。黄牛冷配完成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30%饲草粉碎完成万吨,完成了全年计划的95%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扎实做好了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对原始资料进行了缜密的整理和汇总,保证准确掌握全县畜禽资源的数量、分布、特性及开发利用的最新状况,对大力发展我县畜牧业做到心中有数。

六、草原建设方面

不时提高农牧民守法意识;一是控制山区放牧牲畜数量,为了贯彻落实《草畜平衡管理方法》确保草场合理使用和生态平衡。二是加大《草原法》宣传力度。实行适时牲畜转场,核对草场使用证与实际上山牲畜数量,超载牲畜不允许上山;三是天然草场承包及草场使用证发放工作。县早在1999年就开展了草场承包发证工作,这些年又不时调整和完善了这一制度。全县已承包草场面积万亩,共发放草场使用证本;四是加快人工草原建设。从年起开始,县大力开展人工草场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建人工草场万亩,为全县家畜平安越冬度春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加快我县草产业建设步伐,依法将草产业建设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依照“五统一、一承包”人草场管理方法,依法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与管理,采取将全县的人工草场分解到户,依法发放草场使用证书等措施,推动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七、科技、培训、扶贫方面

扩大培训范围。一是县制定县畜牧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大全县科学饲养、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草加工、畜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围绕“科技兴牧”这一主题,努力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普及,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实现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依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培训工程,实现每户一名畜牧科技明白人,提高农牧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开展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养殖大户专业技术培训,巩固和扩大培训效果,一季度全县共培训畜牧、兽医、草原等人员2504人次,其中:农牧民培训2期,共计2274人次,专业技术干部培训1期,共计230人次;二是依照因地制宜、扩大规模、适度发展的原则,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畜牧大户规范,大力畜牧大户,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作用。目前培育畜牧专业大户共户。同时,注重示范带动作用,全县个乡镇建立了11个科技示范村、80个科技示范户和畜牧大户,大力推广科技养殖经验,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畜牧业规模化生产。

八、法制方面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宣传提高农牧民的法规意识促进畜牧业行政执法,特别是加大了对活畜检疫屠宰市场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了市场,规范了经营。

九、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和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缺失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方便,导致天然草场改良难度大,维护缺乏,利用不够,沙化、退化严重,制约了县的畜牧业发展。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大力发展山区畜牧业是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饲养管理粗放。畜群畜种个体生产性能低。

三畜群结构不合理。绵羊品种杂乱,山羊品种老化,良种化低。临时存在四低一小一高”现象。即:总增率低、繁殖成活率低、出栏率低、商品率低,牧业总产值在农业内部占的比重小,畜产品价格高。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4

一、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高致病性禽流感给我国禽业带来的损失

今年上半年对我国的养禽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时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给我国家禽养殖、加工业造成空前的打击。疫情发生之后,协会充分发挥“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的作用,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组织了系列会议和活动,撰写并上报了一批建议措施。协会的工作富有成效,[2004]17号文件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中采纳了协会的不少建议,这些措施的落实,对组织企业和农户生产自救,恢复和促进家禽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发出号召、积极调研:自疫情发生开始,协会就深感问题的严重性,密切注意事态的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全行业发出公开信,号召全国养禽企业加强防疫、组织自救;并展开了行业损害调查,对可能造成的行业损失进行预测,取得了许多一手资料。

2、组织企业家、专家研讨会:多次组织召开由企业家、专家研讨会,讨论应急措施,形成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力求将行业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3、组织召开了“中国家禽业百家骨干企业禽产品安全承诺会”:针对全国对禽产品消费恐慌心理,协会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于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厅联合举办了"中国家禽业百家骨干企业禽产品安全承诺会"。全国人大韩启德副委员长、农业部、商务部有关领导、百家骨干家禽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国内主流媒体记者、科研一线专家、社会知名人等二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举行了家禽宴,韩启德副委员长的领导、企业家、专家共同现场食用了家禽产品。该活动经全国各大媒体播出后,在禽流感疫情造成人们消费恐慌的非常时期,对引导人们科学认识禽流感,拉动市场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协助农业部开展“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实工作:根据国务院、财政部有关文件协会受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委托对全国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情况做了调查、整理,制定了标准,现已将名单上报农业部,将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确认公布。

5、具体承担禽流感捐赠物资的接受及发放工作:疫情发生期间,农业部成立了“禽流感捐赠指挥小组”,具体工作由中国畜牧业协会承但,从捐赠信息收集及上报到物资接收及发放、有条不紊,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

6、号召畜牧行业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针对禽流感的发生流行以及政府对疫情的管理措施,各专业分会通过不同渠道(协会网站、电话等)号召企业会员正确分析疫情,依法科学防治,确保畜牧生产安全。对稳定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积极调研、组织召开各种活动,为行业服务

1、全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第三批)的推荐工作:在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日前公示的第三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禽业分会的六家理事单位获此殊荣。

2、组织举办了“禽病与实用生物安全技术讲习班”:此活动是协会与美大豆协会联合举办的,来自全国家禽企业120多人参加了学习。

3、组织举办了“全国规模化养羊饲料营养与配制培训班”:针对当前养羊企业普遍存在的营养配方混乱,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羊业分会经过认真筹备,于今年4月24—27日在农科院研究生院成功本次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考核,并给成绩合格的颁发了结业证书。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均感到满意,认为此类培训班有必要定期开办,并对今后培训班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4、组织召开了第三次祖代白羽肉种鸡企业协调会:会议决定采取配额方式控制国内祖代白羽肉种鸡的引种量,起草了《全国祖代白羽肉种鸡引种方案(草案)》。

5、组织养猪产业化发展考察活动:协会秘书处于2004年5月16日~20日组织猪业分会10个理事单位到广东长江食品集团、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多点式产方式的组织、人工授精技术的运用,特别是集约化生产猪病的有效控制并带来高生产水平等先进经验。

6、为中国食品集团推荐生猪活体储备基地:经过推荐、实际考察,广东台山长江食品集团、阜新原种被选为储备基地猪场,一方面可以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影响。

7、组织开展关于建立养猪生产数据共享活动:各位企业会员单位将每周适时发生在本企业的饲料及生猪的价格信息通过联络员发送给分会秘书处,然后,由秘书处组织编辑并通过协会网站的猪业价格信息栏目,供行业内了解这方面信息。

8、组织企业家参加国家环保总局举行的制定国务院“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条例”前期调研、研讨活动。从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控制生产源头、革新生产工艺及研发环境治理的技术设备等方面全面动员,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同时联系环保企业,力图为行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做些实际工作,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9、组织召开了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和“白中王”杯长毛兔产毛比赛以及6月6日的第二届兔肉节。

10、组织召开了全国家禽发展研讨会: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给我国家禽行业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并且7月6日再次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了尽快使行业走出困境,恢复生产,由农业部畜牧局主办,协会承办了本次活动。农业部畜牧局、家禽主产省主管导和全国家禽龙头企业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为行政领导了解家禽生产一线情况和企业掌握国家有关政策创造了一个良好平台。

三、积极筹备各项大型活动,努力在会前为参会单位服务

1、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经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批准,“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由协会主办,这是继已成功承办“2003中国畜牧业暨饲料工业交易会畜牧业展区”后,又一次全国畜牧行业综合性活动。工作人员秉承“企业报名之日,就是我们服务之时”和“办好交易会,树立协会品牌”的理念,做到会前、会中、会后竭诚为参展企业、参会人员服务,力争将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办成永不落幕的行业盛会。并一直将本届交易会列为为全国畜牧行业综合服务项目,从展馆选择到方案设计和落实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详细研究,认真完成。现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2、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本次活动是2003年12月羊业分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召开,今年分会秘书处经过三次研讨,设计了方案、建立了网站、进行了宣传,现筹备进展进展顺利。

3、2004业发展大会:年初,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就养猪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进行了设计。包括设计大会思想、议程、确定演讲议题、拟定征文提纲和人选、设计会刊,联系(动员)理事会成员、传达大会消息,落实大会会务等。希望通过发展大会搭建论坛平台,为各位会长、副会长及常务理事们就行业发展发表言论创造机会,扩大影响,宣传企业,领导行业发展。

4、首届中国犬业展览会:经农业部行业管理部门批准,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拟于2004年10月5-6日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犬业展览会”。本届展览会是我国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首次批准的集国际标准犬赛、犬及其用品用具展览、大众化趣味性犬业文化活动、首次纯种犬鉴定为一体的全国综合性犬业盛会。为配合宣传,协会开通了犬展专用网/qz/,及时详细大赛筹备相关信息,让更多地犬业爱好者了解这次盛会、关注这次盛会,参与这次盛会。

5、送科技下乡暨全国禽业发展研讨会:针对当前我国蛋鸡发展情况,协会拟于今年10月在蛋鸡主产区召开禽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期间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并召开全国蛋鸡发展研讨会。

6、筹备中国牛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成立大会。

四、加强信息建设工作,努力为行业服务

协会与去年5月正式开通了中国畜牧业信息网,通过网站积极为企业、行业、政府进行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秘书处制定了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计划。现在正在改版,改版后的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将大大扩充网站内容,为畜牧行业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除了全面展示中国畜牧业协会之外设有18个栏目,10大热点问题,数据库20余个。以协会10个分会为核心,涵盖畜牧业的所有领域的信息。

改版后的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服务理念是:行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内容。

在信息收集和上将加强互动功能,使网站真正成为行业信息交流的平台。在功能上加强对会员单位的宣传,启用上榜企业、上榜人物、推荐产品、会员单位简介、会员网站链接、会员单位动态等。在技术上加强管理和统计能力。

目前,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改版的技术设计、数据库设计基本完成,程序设计已经完成三分之二,开始新内容的上载工作,旧版网站已有2100条信息,预计改版后的网站信息量将很快超过万条。

为方便更多的业内人士利用好这个网站,协会秘书处建立畜牧业电子邮件系统/。为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交易会各省联络员,协会员工等配置了电子邮箱帐号。

为加强对外宣传,协会又开通了中国畜牧业信息网英文网站,独立域名:。

协会信息建设工作卓有成效,至2004年6月10日统计显示:今年上载文章2100条;比去年高2.3倍。访问量:53860IP,今年平均日访问量是去年的2.25倍。同时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又增加电子杂志自动生成系统、“网站导航”网页,增加网站大全,现已经收集上载920个相关网站。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行业的国际贸易服务

今年将国际交流工作列为重点,为了宣传协会和全国畜牧行业,近期开通了中国畜牧业信息网英文网站;积极筹划将协会的核心企业推向国际;今年国际交流活动频繁,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相关代表先后主动来协会交流访问、寻求合作,先后有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农业参赞、丹麦农业协会和农业咨询机构、英国国家生猪委员会董事会、澳大利亚鸡肉联合会、亚洲农业商业出版社、加拿大种猪出口协会、澳大利亚短角牛养殖公司协会、巴西瘤牛协会等代表来协会交流和洽谈。于此同时,协会也积极组织国内企业参与国际交流:兔业分会即将组团参加2004年9月6—10日在墨西哥puebla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养兔科学大会,猪业分会也在积极联系国内企业家去欧洲考察养猪发展。

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发展会员:协会和分会的会员实行统一管理,协会组织部和各分会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发展会员,把发展会员的数量、质量纳入到组织部和各分会考核的指标当中。协会通过多方宣传,加之协会各项服务活动的开展带来的正面影响,会员发展工作进展顺利。

2、筹建成立犬业分会: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工作座谈会于2004年4月17日在北京亮马河大厦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的基本情况、能做什么、现在要做什么、宗旨、目的、原则、标准以及如何与同行业组织合作、如何为核心单位和会员、行业服务等话题,并着手筹备成立大会。经过紧张有序运做,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04年5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农业部、卫生部、公安部、质检总局有关部门领导与国际友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方协会和犬业界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聘请了副秘书长,同时提出了工作计划和目标。会议圆满成功,为犬会以后的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按照工作议程,7月1日正式开通了中国犬业网,为爱犬人事提供了交流的天地。

3、启动牛业分会筹备工作:按照协会发展计划,现已启动牛业分会筹备工作。已向各省畜牧主管部门和全国养牛龙头企业发函,拟推荐牛业分会理事候选人。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秘书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协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思想认识,增强为企业、行业、政府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协会工作有章可寻,高效务实地开展。

5、建立会员管理数据库:为加强会员档案管理,系统科学地进行归类和服务,秘书处组织编写了“会员管理数据库”。数据库中详细载录了会员的各种信息(所属分会、地区、企业性质、产品等),也上载了畜牧业及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名录。通过查询统计,即可获得所需各项信息。工作人员及时上传新信息,修正变更信息,做到数据库信息的最新、最全。

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协会秘书处将继续贯彻年初制定的计划,落实各项工作。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畜牧行业中的运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多做实事,继续强化协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现计划如下:

一、继续加强信息服务工作

8月中旬正式开通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新网站;完成改版工作中的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网页设计、互动部分的设计。9月中旬举办信息网培训班,参加学员为各省畜牧行政部门和全国养殖及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培训的目的是:

1、建立信息员队伍,形成骨干企业和协会之间交流信息的主渠道;

2、使企业指定的信息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利用互联网,特别是借助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宣传本企业的意识,掌握具体的信息方法;

3、建立畜牧业生产相关市场信息收集网络,为协会掌握全国市场动态打下基础。做到改版后信息网素材从行业来、是行业需、为行业用。

二、认真完成各项大型活动

1、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围绕着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前期筹备工作将做到更加深入、细化,协会随时与各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对有关事宜及时沟通、协调,使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的会前、会中、会后服务都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2、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

3、2004业发展大会

4、首届中国犬业展览会

5、送科技下乡暨全国禽业发展研讨会

6、中国牛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成立大会

三、针对行业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工作

协会紧紧围绕行业难点、热点问题,开展适时、有效的服务工作,除了继续办好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外,协会拟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8月与美国大豆协会联合举办禽业培训班;

2、组织落实祖代白羽肉种鸡企业第三次协调会的会议决议;

3、在信息网上建立家禽品种资源图谱库;

4、关注“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实情况;

5、结合每年召开的产销对接会召开养猪合作经济组织研讨会,并为全国猪业发展大会做准备(8月29~30日);

6、拟召开国有猪业企业改革研讨会,探讨国有猪业企业改革的多种实现方式:兼并、重组、变卖、股份(配股)、租卖结合等;组织企业会员编写出版《猪良种引种指导》一书,该书基本是介绍企业会员饲养和销售的种猪,计划本年度完成。

四、组织召开一届三次理事会

中国畜牧业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计划于今年11月中旬在安徽合肥召开(在交易会前套开),秘书处将认真组织好这次会议。

五、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协会将进一步加强秘书处自身建设,监督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创造一个“以老带新、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高效务实、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明确落实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协会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以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的发展需要。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5

近年来,门源县按照省州委的部署,以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形成了很多好做法、积累了好经验,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当前,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总结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努力在探索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牧民群众增收三者共赢的路子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1.门源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门源县自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和联户经营小组,大胆探索以牲畜、土地折价入股,草场随畜计价流转,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的股份制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劳动力的合理分工流动,形成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奶肉牛养殖、牛羊育肥、劳务输转等产业,不仅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实现了草畜平衡,而且使畜牧业从单纯的抓生产、抓种养向产供销、牧工商、种养加一体化转变,提高了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牧民收入在草场土地牲畜资产股分红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渠道增收。试点工作以来,共封育草场5.4万亩,治理草场160万亩,牧草综合利用率提高10%,种植饲草14万亩,核减草场超载畜4.5万个羊单位,扩增舍饲圈养6万头只。2011年,全县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和集约化经营村达10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5%;参与农牧户1万户,组建专业合作社137家,通过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整合流转耕地5.8万亩、饲草料基地1.5万亩、草场129万亩,入股牲畜16万头只,转移输出劳动力1万人。全县参与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和集约化经营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658元,较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267元。

2.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2.1 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传统优势,长期以来,生活在门源地区的各族农牧民,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孕育了醇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饲养经验,对发展畜牧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积极性;二是依托227国道和县内三纵三横的公路交通网及兰新铁路第二复线开工建设的地缘优势,有着向外拓展畜牧业产品的优越条件;三是具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全县共有各类草场面积68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83万亩,全地区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5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四是自治县水源质量好,无污染、无公害,肉奶品质高,可实施牲畜优质品牌战略,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五是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政策措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高原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机遇;六是近年来门源县畜牧业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品种改良为主,加快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提高畜牧科技水平,逐步建立牲畜品种良种化,畜种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模式,推动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2.2 门源发展高原现代高效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门源县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合作社管理经验不足,服务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待提升;牧民科学养畜技能不高,舍饲半舍饲养殖水平有待于提高;集约化生产,股份制经营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表现为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就业出路受限、农牧民增收困难;长期以来传统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粗放经营造成草原畜牧业资源衰竭、人畜、草畜、林畜矛盾突出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转变等。

3.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培育发展门源特色经济的必然选择,要利用好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发挥生态优势,凸现生态特点,打好生态品牌,做好生态畜牧业这篇文章。

3.1 狠抓组织领导,促进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顺利推进。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6

中图分类号 S8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19-02

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是畜牧兽医从业者实际能力水平的证明,是国家对证书持有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认可。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依据法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从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全面推行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的关键环节[1-3]。实行持证上岗,实施岗位管理,是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商洛市积极探索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运行模式,集成了“机构延伸到乡镇,依托基地搞实训,全面考评重技能,行业准入靠制度,政策激励建机制,人才战略兴产业”的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对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5]。2011年12月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在商洛市召开了“全省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商洛模式”,并要求各地市借鉴和推广。2012年5月“全国畜牧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工作现场会议”在商洛市隆重召开。来自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和兄弟省、市共计80余位畜牧专家及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盛会,就商洛市的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与会领导对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回顾几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商洛市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期与同行交流,增强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进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执行落实,实现畜牧兽医行业准入。

1 “商洛模式”概况及现状

近5年来,商洛市按照“法规约束、行政推动、载体搭建、组合提升”的工作思路,围绕加快推进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型畜牧兽医技能人才,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和陕南畜牧强区的奋斗目标,以抓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为手段,以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在全面提升畜牧兽医从业者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组建了组织管理、技能培训、考核评价、质量督导、资格认证五大体系和人才交流平台,探索集成了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共培训畜牧兽医从业人员逾8万人次,考核鉴定获证人员2 438人,其中获得“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证书17人,为全市畜牧兽医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整体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快了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各项指标的提升。据调查,全市规模养殖占到全市畜禽总量的62%以上,传统养殖快速退出,规模养殖迅猛发展,全市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快速转型。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县区工作开展极不平衡,个别县工作开展时动时停。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三是培训体系尚不健全,技能培训不够扎实,影响鉴定质量。四是利用现成教材、试题和模拟操作方法开展鉴定,难以适应商洛畜牧业发展需求。五是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与相关部门衔接不够,从业人员参加鉴定的积极性不高。六是工作经费紧张,工作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七是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实践操作技能差,养殖效益不高制约了畜牧业转型。

3 对策

3.1 围绕畜牧产业项目,构建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工作新机制

围绕产业项目进行技术人才培训,实现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是推进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核心和有效途径。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必须与全市畜牧产业开发的重点项目结合起来,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开发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在发展产业的实践中成长。一是制定全市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划,提出总体目标,分年度下达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奋斗有目标,工作有措施,形成上下协调,市、县、乡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畜牧兽医技能鉴定的评价机制,从规划、师资、培训效果、资金投入、人才利用、激励政策、技术资源配备等各方面制定评价办法,组建评价小组,对技能开发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的跟踪管理机制,建立培训登记制度、检查督导制度,对培训对象实施跟踪服务,了解培训效果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四是建立畜牧兽医从业者参加培训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推荐平台,对通过培训,经过技能考核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在市农业信息网和人社局人才网上进行推荐,为获证人员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就业环境。

3.2 整合技术资源,创建新型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一是整合市、县企事业单位畜牧科技资源,组建市级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团,组成技木培训联盟,形成以技术支撑单位为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参加的“一主多元”的新型畜牧技术培训体系,围绕畜牧产业开发重点项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畜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畜牧产业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配套技术。二是建立市、县、镇三级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实习培训基地,使参加培训者把学到的理性知识放到实习培训基地去实践,提高培训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整合市、县人力资源开发,商洛学院、农广校、市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技术资源,建立商洛市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重点研究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径、模式、方法。四是结合当前商洛市生产实际,针对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编写培训教材,彻底解决教材知识陈旧问题。对于新开发的特有工种,要建立市级题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新型技能培训体系做到“六有”,即有技能培训的师资、有培训学校、有实习培训基地、有教学设施、有技能考核的场地,有评价和跟踪管理办法,通过资源整合,从而全面提升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3.3 加强队伍管理,推行畜牧兽医行业从业准入和资格准入

一是要完善市、县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站、点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确保鉴定质量。市、县鉴定站力争3年内通过省级验收。要严格资格证书管理,建立资格证书追溯制度和证书查询信息系统,严格鉴定程序和考评人员管理,做到督考严阅;二是要建立畜牧兽医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市、县建立评价小组,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位上的从业人员的工作实绩、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业务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取得资格证书未从业人员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评价和调查结果,验证技能鉴定和技能培训的质量,弥补技能鉴定工作上的不足,使培养出的技能人才能用得上,用得好,切实能满足用人单位生产管理的需求;三是要严格从业准入,市、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畜禽养殖场备案制度,严格畜牧兽医行业从业审查管理,把畜牧兽医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由技能鉴定层面延伸到从业准入和资格准入管理的深度,把从业准入、畜牧技能鉴定、畜牧兽医资格证书制度和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开发相衔接,最终达到提高畜牧兽医从业者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四是要加强对涉牧企业从业人员畜牧兽医资格证书的管理,把企业职工是否有行业资格证书作为录用、考核、升职、付酬的依据;五是要强化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资格认证,真正使其做到有资质、有能力当好畜产品安全卫士。通过严格管理和行业资格准入,达到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下的人才使用机制,使全市的畜牧产业开发工作在全面推进中实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3.4 实施岗位管理,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安全的畜产品是合格的畜牧技术工人按照生产标准生产出来的,合格的技术工人是通过畜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来的。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把重点放到养殖企业从业人员的岗位管理上。一是推行畜禽养殖场技术岗位持资格证书上岗制度,没有资格证书的不准上岗,已上岗的必须进行在职培训,限期取得从业资格证;二是各养殖企业要制定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岗位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将这些标准、规程、制度悬挂到工作岗位醒目的地方严格执行;三是全面实施“六有”,即有岗位管理制度、有持证的专业人员、有岗位职责、有各个岗位的生产记录、有质量监督员、有产品标识;“九有”,即有畜禽标识代码、有防疫合格证、有配种产仔档案、有消毒档案、有疫病防治档案、有死亡畜禽处理档案、有销售档案、有引种档案、有兽药饲料使用档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养殖企业的技术标准、技术管理、岗位管理“三个体系”。实现“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岗位管理、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畜产品开发”6个结合,整体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加强对养殖企业岗位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岗位管理不到位的,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停产整顿,直至掉销“动物防疫合格证”。

3.5 做好政策宣传,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开发保障机制

党的“十”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行畜牧兽医资格证书的政策及其重要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认知和参与。一是要在积极主动地争取阳光工程项目、职业农民培养、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争取市、县财政对畜牧兽医行业职业培训资金的投入,争取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市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格证书、行业准入和从业准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职能单位,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三要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对在职业技能开发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四要完善人才评选的长效制度,每年开展技术比武、技术能手竞赛等活动,全力推进全市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化“四化”同步方向发展,以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4 参考文献

[1] 童建军.陕西“五大举措”力推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J].中国畜牧业,2012(7):39-40.

[2] 冯葆昌.畜牧兽医行业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J].中国牧业通讯,1999(11):22.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7

中图分类号:K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63-03

按照中共十二大关于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将在“七五”计划期间逐步站看的部署和中共十三大所规划的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目标,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七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改革的重大措施,畜牧业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畜牧业经济的运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鉴于牧区生产特点进行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

80年代后期,为改变全区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状况,在全区开展了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984年7月,自治区党委全区牧区工作会议确定,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呼伦贝尔盟的肉、奶基地,兴安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肉牛基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的肉、羊毛基地,伊克昭盟的山羊绒基地和阿拉善盟的驼毛绒基地。据此,1986年,自治区农委、计委制定了《内蒙古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方案》。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旗县的自然资源和畜牧业生产优势,全区计划建设养羊基地旗县40个,其中细毛羊基地旗县18个,半细毛羊基地旗县6个,优质粗毛羊基地旗县5个,白绒山羊基地旗县9个,乌珠穆沁肉羊基地旗2个;养牛基地旗县21个,其中商品牛基地旗县13个,奶牛基地旗县8个。1987年,自治区畜牧局发出《关于作好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主要选择在当地领导重视畜牧业,具有一定的商品经济观念和经营管理水平,畜牧业务部门工作得力,技术力量雄厚,畜牧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相应条件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畜饲养量的地区。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措施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基地旗县领导一定要把商品畜基地建设列入畜牧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和盟市畜牧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抓基地建设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草原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大力种草、种灌木,积极扶持发展饲草料加工、贮存,走建设养畜的道路;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中,要把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服务体系作为建设重点,为农牧民做好系列化服务工作。畜牧部门要将商品基地建设和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和集体统一制

深化牧区改革,必须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在牧区政策的基石。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多次要求,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凡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嘎查集体经济组织都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努力去办,以使统一经营优越性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更好的结合起来。1988年9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嘎查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机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在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各地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首先是下大力量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主的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近十年间,乡镇企业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加强双层经营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后,采取由苏木、乡镇经营管理站统一,把资金存入农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单独立账,由苏木、乡镇政府监督使用,有偿投资的办法。又如草牧场承包使用费,基本上归集体所有,建立“育草基金”,滚动使用,增强了苏木、嘎查在资金使用上“统”的功能。

在推行草牧场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苏木、乡镇和嘎查、村根据需要留出公用设施用地和一定的机动草牧场,作为集体统一组织林业、草业用地或防灾基地、备荒打草场。由国家、集体投资统一建设、围封的大面积草场及其设施包括机井、药浴池、配种站等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实行牧户或联户承包经营,有偿使用,所得收入作为集体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益事业。

不断强化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例如苏木、嘎查通过对草牧场行使所有权、使用权的分离,实行有偿承包,不仅通过收取草场使用费加大了集体经济的实力,而且进一步从宏观上搞好管理、协调,找到了新的契机,可以加强对草牧场的生态、产草量、载畜量及牧户经营牲畜等经济活动的调控管理。

三、根据牧区地区特点全面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

1987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肯定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认为一抓粮;二抓畜;三抓乡镇企业,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会议认为,抓住这三个重点,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定会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年12月26日至1988年1月3日,自治区党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农村的生产方针进一步明确起来,要求在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粮食自给。这样,就在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农牧林结合,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方针。

由于农牧林结合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林结合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哲里木盟立足于产粮大盟的实际,大搞粮食秸秆转化,把养牛、养羊作为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畜牧业规模优势。乌兰察布盟在农牧林结合上调整优化农区产业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战略,还林还草还牧。巴彦淖尔盟在河套地区广泛推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农牧结合、以草养畜、以牧羊地。呼和浩特和包头市郊区,建设肉、奶类大基地。在实施农牧结合战略中,12个盟市各有特色,出现了农、牧、林三个基础产业大上的新局面。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的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发展农区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区上下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

农牧林结合战略的实施,使广大农村的农牧业相得益彰,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牧业的增长速度,1990年在牧业年度,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牲畜总头数达到3109.05万头,比1985年的2530.89万头增长22.84%,平均年增长4.2%。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7.30亿公斤,比1985年的120.8亿公斤增长61.08%,平均年增长10.0%,比“七五”计划的8.78%,平均增长速度增加了1.22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产值达到39.87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5年的29.92亿元增长33.2%,平均年增长5.9%,比“六五”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加0.9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肉类总产量达到41.47万吨,比1985年增长54.79%。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取得的新成果,主要的取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根据牧区民族特点理顺生产领域的各种关系

理顺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为了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畜牧业专业化的进程,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坚持实行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统一。

1985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把坚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统一起来的原则。指出:领导工作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型改为服务指导型。还指出:把社会化服务工作跟上去,是牧区经济更加繁荣、牧民生活更加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都要把社会化服务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以适应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的需要。

在实践当中,各地在积极引导专业化生产,发展家庭牧场,鼓励牲畜和草场适当集中,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分层次健全服务体系。在防疫、运销、科技服务专业户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民之间开展有偿服务;健全嘎查(村)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集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苏木、乡镇和旗县市建立畜牧业综合服务站或综合服务中心,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开展有偿的社会化服务。

理顺生产与经营的关系。1988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畜牧业工作会议指出的:“坚持了一个思想,就是坚持用商品经济的观念来指导畜牧业生产,也就是说,要把我区的畜牧业生产同全国这样一个大环境密切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推动畜牧业向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把生产与经营的结合,作为发展畜牧业商品经济的重要环节。市场和价格的进一步放开,从根本上解决价格和价值背离的问题。这对于长期以来被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所严重束缚的畜牧业,必定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各级干部组织领导商品经济的能力,使畜牧业生产尽快沿着商品经济的轨道,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坚持处理好上述关系,进一步理顺了畜牧业生产领域诸多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经济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商品化畜牧业的发展。

五、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

1979年,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养畜的目标,要求大搞草原建设,解决好牲畜的吃、喝、住的问题,通过建设使每个畜群都有一个出可放牧、退可舍饲的“根据地”。进而又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

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市畜牧生产经营制度的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和付诸实施是在这个时期。1985年8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牧区工作会议上,通过对牧区工作的再认识,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过度的决策。自治区党委《1986年全区主要工作安排》提出:“要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引导群众走建设养畜道路,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

防灾基地建设稳定了畜牧业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分三批把占全区85%的草场、69%的牲畜纳入防灾基地建设项目的范畴,通过建设,逐步使畜牧业生产从被动抗灾走上主动防灾的轨道。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因靠天养畜所导致的牲畜发展的不稳定状态,畜牧业开始走出被动抗灾的误区。

这个时期,38个防灾基地建设旗市总计投资2.01亿元,其中牧民自筹1.14亿元,占56.59%。基地建设累计围栏草库伦120.83万公顷,人工种草16.94万公顷,改良草场43.8万公顷,建立饲草料基地7313.33万公顷,打井1.75万眼,建立饲草饲料加工点2342处,购置打草贮草加工机械9918台套,建立青贮窖、氨化池7732座,新建棚圈1.92万座,扶持各类专业户1270户。

防灾基地建设,试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1990年,38个基地旗市打贮草41亿公斤,资产饲料1.4亿公斤,比建设前的1986年分别提高86%和60%;畜均贮草177公斤,备料6.1公斤,分别比建设前提高77%和44%新增饲草饲料加工能力4亿公斤,99%的饲料和20%的饲草得到科学加工利用;棚圈化程度由80%提高到90%,特别是棚圈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使300万头牲畜结束了爬冰卧雪的历史。38个旗市防灾基地建设的成功,也促使全区畜牧业的发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起伏波动的局面,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1987~1990年,全区牲畜总头数连年增长,第一次实现从4000万到5000的跨越。

六、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对新牧区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们今后开展牧区各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牧区与农区有很大差别,畜牧经济与农业经济又不一样。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牧区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经济特点,任何忽视或无视牧区特点,照搬照套其它地区的模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乌兰夫之所能成功领导牧区工作,把牧区从极端落后的状况下逐渐恢复和发展,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制定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乌兰夫牧区工作思想的精髓所在。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这一点是决不能忽略的,只有从牧区实际出发,制定和采取符合牧区特点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我们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才能更好地建设牧区。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把发展生产力、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数民族牧业区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文化都比其他地区相对滞后。因此,领导牧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制定符合牧区实际的方针政策来推动牧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如乌兰夫所说,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忘记这一目的,忽视这一重要环节,一切工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有了发展,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各民族间的经济上的差距才能缩小,各种民族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牧区社会稳定才能真正实现。目前,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新任务,并围绕“三农”、“三牧”问题制定出台了很多有益的方针政策。在今后的建设实践中,需要切实、有效地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并围绕发展牧区生产力、提高广大牧区群众生活水平这一主题,不断加强经济建设的力度,探索适合牧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领导牧区工作,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确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是乌兰夫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乌兰夫成功领导牧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领导牧区工作,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且比领导其他地区复杂的多,即使今天我们有六十多年的建设经历,内蒙古牧区也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如何做好牧区工作、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牧区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而且,在新的实践中又在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矛盾,呈现出发展阶段上的很多新特点。因此,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吸收有益的经验,纠正失误的教训,是我们继续推进牧区各项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8

(一)牧业基本设施建设进度

到目前为止,我县计划定居牧民186户,现已完成85户;叉花式定居牧民配套设施现已基本完善;计划新建设远征牧场住房40座,现已完成18座,计划新建远征牧场棚圈55座,现已完成23座;计划新建农区棚(暖)圈115座,现已完成53座;计划新建接羔圈105座,现已完成61座;计划新建牧道60公里,现已完成34公里;计划新建人畜饮水井12口,现已全部完成;计划新建固定药浴池8个,现已完成7个,流动药浴池制作工作现已全面开展,计划下半年完成;青贮窖现已完成16个。今年,我县的苜蓿种植面积达到了5.6万亩,高产苜蓿3000亩;新增人工草料地0.82万亩,主要分布于河谷一带以及退牧还草项目区内;种植青贮玉米1.12亩,青贮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到目前为止,我县累计投资牧业基础设施建设195.6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0.43万元。

(二)牧业基本设施建设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根据年初地区下达的畜牧业生产任务,我县及时召开了县畜牧业工作会议,传达了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同时签订了畜牧业工作目标责任状。会上还明确提出,牧业基础设施是我县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全县畜牧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必须由乡(镇)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并组织强有力的班子深入到基层,帮助农牧民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上报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内容多,很多工作都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为了防止各项工作脱节,政府规定,在开展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凡是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的,都必须大力予以支持和配合。城建部门配合畜牧部门绘制了养殖小区建设图纸,国土部门解决了养殖小区、牧民住房、牧民棚圈以及其它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交通部门最大限度的修通了各牧业村、牧民定居点的道路,并投工投劳,参与了牧道建设工作,农机部门配合畜牧局出人出车完成了补播任务,农业部门把青贮玉米的种植列入到本年计划,为农牧民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水利部门参与了牧区水利、牧业建设项目喷灌工程的建设。我县的畜牧业基础设施,正是在“政府协调,畜牧局落实,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下,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为了切实落实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县五套班子领导经常性的组成检查组,深入到一线检查督促,根据各阶段的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制订阶段性的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出台优惠政策,努力提高牧民的积极性

为加快我县特色畜牧业的发展,培植特色养殖示范户,本着“让利于民,扶优扶强”的原则,2005年,我县再次出台了发展特色农牧业的优惠政策,规定对新建养殖小区、新建前山永久性接羔圈、新建远征牧场有顶棚圈、新建青贮窖池、种植高蛋白玉米以及在前山一带修建人畜饮水设施、率先新建固定药浴池的农牧民和集体予以相应的资金补助。

除以上优惠政策外,我县还加强了牧民定居的扶持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牧民定居的积极性,并强化了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政府专门投入40万元用于田布拉克乡牧业一队阔克塔斯牧业定居点的配套渠系建设,开挖引水渠14.3公里;田塔木乡牧业二队阿克塔木定居点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其中县投资1.5万元,乡投资2万元,村投资2万元修筑滚水坝一座,开挖引水渠3.5公里,同时政府还为每户定居牧民解决了100亩的牧草种子,1500亩共计补助牧草种子价值达3.6万元;依达拉项目建设,政府为每户牧民解决了5000块砖(其中县补助3000块,乡补助2000块)和1吨水泥用于住房棚圈建设,目前砖和水泥已全实;为了推进全县牧民定居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计划为每户集中定居的牧民无偿解决10000块红砖和2吨水泥。

——依托项目的实施,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草原是我县发展畜牧业的基础,随着近几年牲畜数量的逐年增加,气候连续干旱,使大面积草原开始退化。为加强草原建设,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国家在2003年实施120万亩退牧还草围栏工程的基础上,又投入国债资金924万元,实施了80万亩的退牧还草工程,其中禁牧20万亩,休牧50万亩,划区轮牧10万亩。目前,禁牧区、划区轮牧刺丝采购完成92%,水泥桩制作全部完成,禁牧区围栏12公里,划区轮牧围栏36公里;休牧区刺丝采购完成92.8%,水泥桩制作全部完成,围栏完成214公里;饲草料地土建工程全部完工,现正在安装管道。日方投资的克尔达拉治沙实证建设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00余万元,整个工程经过五年的实施现已基本结束。今后,我们还将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性机遇,继续从争取项目建设入手,强化本县的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为适应当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我县积极发展培植本地畜产品加工企业,并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使我县的畜牧业产业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一些公司已成为带动县域畜牧业经济的龙头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县共引进奶牛155头,主要分布于农区,截止目前,我县产奶量已达到了14100吨,比上年同期的11534吨增加了22%,为我县发展牛奶加工业提供了奶源。今年,根据年初下达的养殖小区建设任务,我县计划发展养殖小区5个,入驻养殖户100户,为提高农牧民的积极性,我县专门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在新址新建率先达到养殖小区标准的100户养殖户,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县政府对每户一次性补助5000元(包括贷款贴息、青贮窖水泥等),并在道路修建、通电等给予适当补助。同时,我县继续采用畜牧、城建等部门设计的养殖小区的建设图纸,按照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通电设施完善做为城郊养殖小区选址条件,划出了相应的饲草料地。目前,我县5个养殖小区建设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座暖棚暖圈已基本完工,座暖棚暖圈的主体工程已完成。小区内的青贮窖池建设完成个。

多年来,我县的牛奶销售难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奶牛业发展。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县就在牧区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酪素加工技术,并引进了大量的加工设备,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县农牧民手中共有分散式的干酪素加工机2500台,2004年共计加工干酪素476吨,创生产值1428万元,直接经济效益238万元。但家庭式的干酷素生产加工很难形成规模,而且质量无法保证,根据落足不了全县奶牛业的发展要求。今年,22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干酪素加工,同时生产副产品酥油,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00吨。从4月28日正式投入生产以来,该公司已设立牛奶收购点76个,每公斤收购价为1.25元,每天直接可为农牧民创值2万元。投产至今,该公司已从农牧民手中累计收购鲜奶1800吨,加工干酪素45吨,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干酪素生产量有望达到100吨。为了支持公司发展,政府给公司补助了1万元的资金,同时计划对通往该公司的路段进行硬化处理。该公司的建立,填补了我县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空白,由于企业收购鲜奶后能够及时和农牧民进行现金结算,极大的调动了农牧民发展奶牛业的积极性,阿山乳业有限公司必将成为推动于孜河县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在该公司的发展,提高了农区养殖户发展奶牛的积极性,从而加快了农区小畜换大畜的进程。截止到目前,我县农区小畜数量已由上年同期的190032只,减少到了现在的171658只,占农区牲畜总数的68.88%,比上年减少了1.72个百分点;大畜数量由上年同期的46584头,增加到现在的54068头,占农区牲畜总数的21.69%,比上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农区奶牛业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努力实现集约化饲养,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利条件,争取把牛羊肉加工业发展起来,不断的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切实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三、牲畜越冬准备情况

于孜河县每年至少都有5个月的时间被大雪覆盖,遇到灾年时,冬牧场的牲畜根本无法外出觅食,因此,我县一直把牲畜的安全越冬作为畜牧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树立了平安年防大灾的思想意识。制订了切实可行了防灾预案,对本年度饲草料的生产、贮备、调配以及突发雪灾的应急措施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

——进一步加强饲草料的贮备工作。为提高全县畜牧业抗灾自救的能力,防患于未然,根据地区“133”计划,我们鼓励农牧民树立安全年防大灾的意识,多备草,多备料,最低限度地保证每户有圈、每头牲畜有30公斤料,300公斤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储备天然牧草万公斤,人工牧草万公斤,苜蓿草万公斤,其他牧草万公斤,共计万公斤;根据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今年可储备豆类作物和玉米秸杆万公斤。全县饲草储备量有望达到万公斤,畜均占草公斤;饲料储备量预计可达到万公斤,畜均占料公斤。版权所有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9

1、牧户的经营方式及收入构成

果洛州玛沁县现有的经营方式为单一的家庭经营,依靠自身的力量自行发展,依然是传统的靠天养畜,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的科技含量十分低下,部分乡镇还是原来的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模式。牧民群众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以第一产业收入为主,转移性收入除国家政策补贴外基本无其它收入来源。由于经营单一,其收入构成亦单一,主要来自畜牧业收入,家庭养殖户总体收入不高,收入微薄,群众生活困难。

2、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果洛州玛沁县畜牧业工作按照“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牦牛、藏系绵羊生产示范区,开展具有青海特色果洛特点的畜产品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以增加牧民群众收入目标,坚持以生态经济建设促进畜牧业增效为重点的发展方向,有效加大了畜牧业和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加快了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由于现有经营模式单一,缺乏善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使我县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停留在搭架子组建阶段,没有发挥引领模范带动作用,无法发挥合作社的优越性,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果洛州玛沁县畜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期,但牧民群众的畜牧业经营观念,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

1、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

虽然逐年在加大畜牧业生产投入,但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两用暖棚”、羔羊、犊牛育肥等一些行之有效的现代畜牧业经营方式推广力度不大,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玛沁本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低,自然条件严酷。牧区基本上是依靠天然草场,靠天养畜,农畜产品产量低,畜产品加工流通严重滞后,畜产品商品率低,基本上以原料形式出售,牧业产业链短,致使牧民群众的牧业增收缓慢,畜牧业增效不显著。

2、群众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

玛沁县现存劳动力群体基本没有接受过文化知识教育,大部分属于文盲半文盲,受过高等教育的更是屈指可数。群众没有文化知识,缺乏劳动技能,接受劳动技能培训的机会十分有限,劳动者文化素质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牧业现代化的需求,思想观念和认识还相当落后陈旧,生产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简单,大部分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尤其是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没有好的办法解决,生态移民致富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据调查,近年来玛沁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总量的比重为80%以上,这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牧业现代化的需要,难以找到适宜稳定的工作。依靠牧业解决牧民就业问题潜力十分有限,这对于日益增长的牧业就业需求,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增收渠道单一

从主导产业看,农牧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不足,加之牧民群众受虫草利益的驱动,发展农牧业经济的观念有所淡化,对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影响。从特色农畜产品来说,缺乏农畜产品深加工,基本上以原材料形式低价出售。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劳动者素质低,劳动能力不强,缺少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主观上他们不想走出去,客观上他们也很难走得出去。从牧民居住条件说,山大沟深,牧户居住条件差,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交通和通讯不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牧民群众的出行和与外界的联系。群众增收和发展缺少依托,增收门路少,发展难度大。

三、今后生产经营方面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1、坚持结构调整与优化,走高效优质的路子

坚持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有效加大产业结构和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坚持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以良种生产为基础,实现草原畜牧业的突破和跨越,制定并实施良种直补政策。建议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本品种选育工作,提高牲畜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实施良种直补。建立牲畜良种繁育基地,形成规模效益,着力加快牧区优质牦牛肉、奶、优质藏系绵羊等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中东部地区越冬育肥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坚持开展牦牛引进和本品种选育等畜种改良工作,积极推进牧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的示范和推广,实现产业发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畜牧科技含量和畜种良种化比例逐年提高,实现畜牧业增产,牧民群众增收。

2、坚持市场化理念,走一体化经营的路子

始终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以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契机,大胆创新,采取“公司+合作社+牧户”的经营模式,把培养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3、坚持保护生态为重点,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玛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根本目的。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牧区三江源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大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退化草地通过天然恢复、高原鼠兔防治、补播种草、休牧、轮牧、禁牧等有效手段遏止草场退化。重点加强对虫草、大黄等名贵中藏药材的保护,积极引导农牧民有序采挖,制止乱采乱挖、破坏草原、浪费资源,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目的。

4、加大农畜产品深加工,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畜牧业工作要点例10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