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7 10:55:42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1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01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欧美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持续动荡,对于处在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受此影响,我国经济不会独善其身,未来的经济运行充满变数。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需市场惨淡、内需依旧不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短期内未可奏效,必将拖累已经极大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换而言之,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未来运行充满变数。

其次,由于通货膨胀的拉动和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动,我国物价上涨势头明显,不仅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从长期来看,他们可能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从而与以收入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交织,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换而言之,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物价上涨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最后,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拉动经济操作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鉴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时中国被拖入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绝非短期内所能奏效的事情。因此,在我国面临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国内传统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的压力下,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目标之间,我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

在全面评估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中央做出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议。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即便仍旧维持着名义上的“积极加稳健”的经济格局,如今,其实质性内容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当前预调和微调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其对经济扩张性的操作可相对从缓。我们尚不需要如2008年和2009年那样大规模扩张性的操作,如今经济形势不宜于反应过度。

其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复杂性的变化,但是不足以改变2011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换而言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稳定物价水平应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最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下,即便我国经济下滑势头有所显现,宏观经济政策着重在刺激的力度,其扩张性操作也必须着眼于精细化,即在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不能以牺牲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为代价稳定经济的发展势头。

三、结构性减税与改善民生

迄今为止,结构性减税是来自官方的正式提法。自2008年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结构性减税由积极财政政策的配角转为主角,在反危机的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显而易见,在变身主角的今天,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性减税。其特点在于:一方面要通过减税,减轻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减税与增税并行,优化整个税收收入结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在实施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七章第三节中,写入“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下,流转税或间接税的税制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其中增值税所占比重最大,是全部税收收入的37.75%。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增值税无疑应当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不仅是增值税,其他税种都会迎来一场降低税负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的改革。

鉴于当前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定物价水平仍是我们的的重中之重。并鉴于稳定经济的增长和调节经济结构两大目标,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心地带,也应当锁定改善民生,切实办好有关民生的大事。

具体而言,有关增加财政支出的安排,除了继续着眼于优化投资结构外,要把通过一系列改善民生为主要线索的支出项目及其规模的增加,来拉动消费需求,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项目有:支持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积极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等等。

可以预期,以增值税为重心的结构性减税及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增加支出的操作,将有可能在2012年走出一条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契合、同整个宏观经济布局相协调的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扬.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2]金人庆.当代中国税收要论[M].人民出版社,2002.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2

一、当前经济金融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从2007年年初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升级,进而引发了一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扩大,我国经济金融运行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1 股市大幅震荡

(1)股市大幅缩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不断加剧,受经济增长放缓,上市公司利润下滑等多种因素影响,股市在波动中大幅走低,融资额和成交额明显萎缩。2008年1-12月,A股一级市场累计融资3336亿元,较2007年同期下降56.8%;全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26.71万亿元,同比少成交19.34万亿元,较2007年下降42%,日均成交1086亿元,同比下降43%。2008年年未,沪深两市上市股票数为1690只,总市值为12.14万亿元,较2007年年未大幅缩水63%。2008年,沪深两市指数均经历大幅下挫,年未,上证综合指数与深证成分指数分别收于1821点与6486点,比年初分别下跌65.5%与63.7%。

(2)上市公司业绩下降。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降幅逐季增大,第四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出现急剧下滑态势,净利润环比下降79%,同比下降80%。2008年沪深两市1624家上市公司,其中1370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84.36%,254家上市公司亏损,与2007年相比亏损面扩大了7.99%,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8208亿元,按年度同比减少16.82%。

2 金融机构运营损失增大

(1)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提高,信贷投放反弹,信用风险加大。

综合来看,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尚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不高,因此直接损失不会很大。但是,国际金融海啸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却不可小视。

一是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较快进展,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但仍然存在潜在风险。我国银行业贷款集中度过大,对集团企业客户多头授信和对重点行业集中授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和防止关联交易风险,往往会导致风险扩散和放大的负面效应,从而产生系统性风险。

二是银行信贷大幅增长,风险控制难度加大。2008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末高2.7个百分点。2009年金融机构信贷增量1月份1.62万亿元、2月份1.07万亿元、3月份1.89万亿元,虽然4.5月份信贷资金量投放下降,也分别达到了5918亿元和6645亿元,5个月投放总量约为5.84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信贷资金总量的1.2倍,6月份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再创“天量”。当前银行信贷高速增长,未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快的贷款增加会持续推高货币供应量,从而加大通胀预期。第二,历史经验表明,银行贷款过快增长时期,往往也是产生不良贷款可能性较高的时期。第三,由于不均衡放贷而导致的信贷风险过于集中,出现行业集中、客户集中和期限长期化的趋势。第四,由于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给未来经济带来了刚性需求,易造成经济过热。

三是我国银行机构大多仍是靠存贷款利差盈利(利差达3%之多,比世界各银行普遍的1.2%要高得多)。2008年四季度央行大幅度降息后,名义利差已逐步缩小,意味着银行利润也将出现下滑。

(2)证券行业利润下降和资产规模减少。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股市交易量在减少,投资活动也面临较大风险,证券公司的利润在下降。

一是我国的证券公司存在整体规模偏小,盈利模式同质,行业集中度不足,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是证券公司的利润较大幅度下滑。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8年证券公司年报显示,107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13011.62亿元,与2007年底总资产相比下降31.8%;利润总额合计670.02亿元,同比缩减67.5%。

三是证券投资基金亏损严重,资产净值大幅缩水。据统计,2008年473只基金累计亏损额高达1.5万亿元,与2007年1.11万亿元的利润形成巨大反差。QDII基金损失惨重,9只QDII基金累计亏损达505亿元,平均每只亏损56亿元。到2009年3月31日,473只基金披露了2008年年报,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9388.67亿元,同比减少13367.23亿元,下降40.81%。

(3)保险业总资产增长减缓和投资风险加大。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增长放缓,系统性风险加大。

一是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保险机构会出现赔付增多,退保增多,业务费用增加等问题,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美国国际集团(AIG)发生危机后,其下属的友邦寿险(AIA)发生了退保现象。在我国设有机构的外国保险公司,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公司在中国设立的机构是否受到连累,有待观察。

二是保险业资产和保费收入增长放缓。2008年我国保险总资产增长减缓,总资产为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同比下降31.8个百分点。2009年1月,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147.64%,同比增长仅为8.6%,相对于上年同期55%的高增长,增速大幅放缓。

(二)金融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实施情况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1 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2008年7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SR转向”,明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审慎”,同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10项措施和30条意见)。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其中仅增值税转型

一项就将减轻企业税负1233亿元。

2 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2008年上半年,针对我国“双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大量流入、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的态势,为对冲一部分多余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农村信用社和灾区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下半年后,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为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分别于9月25日、10月15日、12月5日和12月25日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截至年未,动态测算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

3 灵活运用利率杠杆进行调节

为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9月以来,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5.31%,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4.14%下调至2.25%,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两次下调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加大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利率政策支持力度。从2008年10月27日起,将金融机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4 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策略。

一是灵活调整央行票据发行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2008年7月初前瞻性地暂停发行3年期央行票据,并于第四季度逐步调减央行票据发行规模和频率。全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4.3万亿元。2009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了微调,截至3月底,2009年一季度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17045亿元,回笼15150亿元,净投放货币1895亿元。

二是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适时增加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逐步缩短操作期限结构,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的灵活性。

三是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公开市场操作与存贷款利率、准备金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协调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稳步下行,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利率的引导。2008年12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比6月份下降183个基点。

5 适度发挥再贴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功能

2009年以来,票据业务快速增长,第一季度新增票据贴现1.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量的32.3%。总体看,票据融资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适时增加再贴现额度。2008年年初,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情的省(区、市)及时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共256亿元。2008年12月,对票据业务量较大的16个省(区、市)增加再贴现额度共346亿元。

二是两次下调再贴现利率。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调整要求,将再贴现利率由4.32%累计下调共2.52个百分点至1.8%。

三是进一步完善再贴现制度管理。适时增加再贴现窗口,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机构范围。

6 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200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指导金融机构实事求是地编制全年信贷规划,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下半年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引导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根据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合理均衡放款,努力优化信贷结构。

7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一是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

二是继续推进外汇市场建设。批准武钢财务公司等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新批准两家货币经纪公司开办外汇经纪业务,活跃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汇市场流动性。

三是跨境资金流动监管进一步加强。修订施行《外汇管理条例》。加强和改进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管理。实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实施贸易项下债权和债务(贸易信贷)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贸易项下资金流入与货物出口的真实性、一致性审核。

(三)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取得较好成效

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综合的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取得了较好成效。

1 货币供应量总体上高位运行

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6.0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6%。M1的快速增长,反映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2 银行信贷大幅度增长

2009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4.44%,增幅比上年末高15.71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自2008年12月份以来,金融机构贷存比逐步上升,6月末,金融机构贷存比为66.64%。

3 信贷结构趋于优化

从新增贷款结构看,自2008年11月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速呈持续加快态势;2009年6月末,短期贷款增加465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55亿元。票据融资增长迅猛,但自3月份增速开始回落,占比下降。从新增贷款投向看,主要投向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还有部分投向民生领域和商务领域,其中包括仓储、物流业等,特别是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

4 企业存款增速显著上升

2009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63万亿元,同比增长29.02%。上半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9.99万亿元,同比多增5.02万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52934亿元,同比多增37665亿元。企业存款尤其是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大幅上升,扭转了近一年来持续下降的局面,反映出当前企业经济活动渐趋活跃。

5 银行间市场利率趋于下降

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趋于下降。2009年6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3.72万亿元,日均成交6236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50.2%,同比多成交2083亿元;6月份银行间

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0.91%,比上月高0.06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低2.16个百分点。

6 经济运行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加速下滑的情况得到了遏制,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2009年我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二季度GDP增长7。9%;上半年GDP为13.9万亿元,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显示了经济企稳的现象。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O%(6月份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工业利润降幅减缓。

7 价格调整比预期温和

2009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5%。上半年,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9%,6月份PPI同比下降7.8%。

8 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

在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作用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自2008年9月份以来的连续下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2009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098亿元,增长33.6%(6月份增长35.3%),加快6.8个百分点。中央政府预算投资已大部分到位。2009年前5个月,中央政府已完成全年投资预算额的61.9%。2009年以来,地方项目投资速度明显高于中央投资。2009年1-5月份,地方项目投资48786亿元,增长33.4%,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0%以上。

9 市场信心开始恢复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市场信心开始恢复。从企业层面来看,由于我国企业的订单增加,库存下降,微观经济回升趋势日益明朗。2009年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3.1%,已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从消费层面来看,在“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消费则继续保持加快的步伐。200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6月份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

二、未来经济金融运行趋势和各项政策措施

(一)经济金融运行趋势

1 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企稳信号

2009年3月以来,随着各国稳定经济措施逐步显效,特别是G20伦敦峰会和美国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公布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企稳信号。

一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产出及消费下滑放缓,信心回升。美国居民消费在连跌3个月后在5月出现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9个月来高位。法国、德国商业信心指数连续3个月上扬。

二是主要国家房地产市场初显正面信号,运行接近底部。美国新房开工数量在4~5月低位企稳,现房销量连续两个月增加,房地产经纪人购买能力指数创近期新高,抵押贷款申请数量逐步增长。英国5月抵押贷款批准数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5.8%,结束连月下滑态势。

三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出现企稳迹象,资金流入增加。国际清算银行报告称,2009年一季度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出现企稳迹象。2-5月份,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系列指数(MSCI)新兴市场股指上涨38%,比发达经济体高出15个百分点。

四是金融市场信贷紧缩局面有所缓解。目前,反映市场流动性状况的TED利差(即3个月美元LIBOR利率与美国国库券收益率之差)已从危机高峰时的4.64%回落至0.46%左右,已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五是全球股票市场大幅反弹,公司盈利预期回升。2-5月份,全球主要股指涨幅均在15%-25%,已恢复或超过年初水平。标普500金融股指从17年来的最低点上涨96%。金融机构一季度业绩状况好转,美国10家大型银行已获准提前偿还财政部贷款。

六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国际原油价格从2月份的34.6美元/桶的低位大幅反弹至目前70美元/桶左右。代表金属、农产品等19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5月份上涨14%,创34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2 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薄弱

从全球经济企稳的范围、力度和可持续性看,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

一是全球经济基本面仍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3月中旬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0.5%,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预测-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6%、-5.8%和-3.2%。

二是主要经济体就业形势严峻,严重制约经济复苏。美国5月份失业率高达9.4%,为26年来最高。据国际劳工组织5月份预计,2009年全球失业率可能高达6.8%,为1991年来的最高水平。

三是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仍处谷底。美国房价仍在缓慢下跌,4月份房价指数环比下跌0.1%,同比下跌6.8%,1季度按揭贷款违约率又创下9.1%的历史记录。

四是虽然流动性紧缩得到缓解,股市回升,但信贷市场和证券化活动仍极度低迷。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4月份金融企业债券发行量仅为去年同期的60%,商业票据市场5月底余额为1.3万亿美元,仅为2004年水平。据英国《金融时报》数据,4月份,国际银团贷款从3月份的2240亿美元降至930亿美元,远低于上年月度平均水平。

五是各国财政形势不容乐观。美国政府2009年财政赤字预计将占GDP的13%,远高于二战后的历史高位(1983年的6%)和国际公认警戒线(6%)。非常规政策实施后,许多国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已膨胀至历史高位,大量发债引起的币值不稳,长期债券利率攀升,潜在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等问题都将对政府未来干预能力形成直接制约。

3 国内经济金融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

一是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从“投资、消费、出口”三个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轮来看,尽管内需在较快增长,但仍难以完全弥补外需的减弱。我国从2008年11月份起出口已经连续7个月下降,虽然2009年6月出口状况有所好转(5月份同比下降26.4%,6月份同比下降21.4%),但因为我国此前出口跌幅过大,外贸形势仍然严峻。居民未来消费增速受居民收入、就业、消费信心等因素影响,未来预期存在不确定性。

二是警惕潜在的通胀风险。一些专家认为,在充裕的流动性推动下,CPI和PPI连续同比双降现象难以持久。在M1增速从年初6.68%升到6月份24.79%的情况下,在国际国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明显上扬的推动下,有可能在未来出现阶段性通胀局面。

三是投资高增长对信贷的风险。2009年以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明显加快。一些地方有可能穿投资“金鞋”走低水平重复建设老路,从而加剧产能过剩的状况。在大多数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率的上升,银行信贷的风险也在加大。商业银行信贷猛增的同时,加剧了“垒大户”的现象,贷款集中度明显上升。在贷款增速加快的同时,年初贷款投放加速和月末、季末突击放款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信贷增长波动加剧,明显脱离了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规律,降低了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二)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应正在显现,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下一步的经济走势还存在不确定性,还需要继续保持金融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之所以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在于目前我国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走势出现波动的可能性较大,货币政策如果在此时贸然“紧缩”将面临很大风险。在目前M1、M2和信贷增速分别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加大放松的力度,可能会造成新一轮大起大落。因此,延续当前的货币信贷政策,主要是从总体上把握好宽松货币政策的“度”,采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回升。

二是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流动性。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灵活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的协调配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有效发挥再贷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

(三)继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在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均衡增长的同时,优化信贷资金结构。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在坚持监管标准和信贷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信贷结构监测分析和评估,合理把握信贷资金投放的投向、节奏和进度,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落实到位,加大对重大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消费、就业、助学、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是积极利用当前国际市场调整带来的压力,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和手段、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大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尽快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贷款。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项目贷款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完善对政府主导项目的评估模型和贷款程序,加强对地方投资项目资本金情况的监测和风险控制。引导金融机构完善业绩考核机制,强化对增长质量、风险管控的考核,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提高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质量。

(四)推进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一是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按照“三性”原则,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决定中的基础作用,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提高人民币汇率水平决定的市场化程度。

二是协调外汇市场发展。按照从易到难的思路,稳步发展外汇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监管制度,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完善市场主体通过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机制,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避险能力。

三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抓住区域金融合作的时机,积极推动实现人民币贸易支付和人民币区域化。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简化操作流程,便利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五)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一是继续推进商业银行改革。要继续深化公司治理改革,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之间职责边界,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要坚持审慎经营理念,足额计提风险拨备,强化资本约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要始终抓住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防范风险这条主线,严防不良资产反弹和经营效益下滑,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稳健经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要切实发挥资本市场对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监督、促进和约束作用,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保持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稳定和提高。目前,金融业综合经营已逐渐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监管协调机制,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过度现象以及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二是继续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环境,经营条件和目标任务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大力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明确职能定位,加快推进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风险控制。

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推动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变革,也就是支持农业从传统农业、分散农业和低效农业向现代农业、规模化农业和高效农业转化,以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人民银行资金支持政策,推动农村信用社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不断增强支农服务功能。要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3

一、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走势

根据前5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2942亿元,同比增长7.9%,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这一增长速度与今年一季度增长8.1%和去年全年增长8%的速度相比落差不大,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表明国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情况看,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工业增长所推动。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长2.4%,与第一季度速度基本相当;第二产业增长9.7%,比第一季度略有提高;第三产业增长7%,比第一季度略有回落。从今年工业走势看,相对比较稳定,规模以上工业3月份增长12.1%,4月份增长11.5%,5月份增长1.2%,6月份增长1.1%,上半年增长11%。

第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靠内需增长所拉动。从今年以来需求变化情况看,投资增幅提高比较明显,一开局就比较高,1—2月份同比增长16.7%,1—3月份增长15.1%,1—4月份增长16.5%,1—5月份增长17.6%,1—6月份增长17.9%,增速逐月加快,表明国有及其他投资是相当活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一样,增长速度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高开,2月份增幅下来一点,3月份又有所回升,4月份比较稳定,5月份由于“五一”因素,增幅又有所提高,上半年增长1.3%。也就是说,从内需的角度看,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基本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发展趋势,表明内需增长机制有所改善。

与此同时,进口和出口增幅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1—6月份,出口额达到了1246亿美元,同比增长8.8%。进口额达到1164亿美元,增长14%。进出口增长速度均比一季度和去年全年有明显的回落。进出口相抵,顺差81亿美元,同比减少43亿美元,表明外需出现明显的回落。

第三,从运行过程看,整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和较高经济效益的良好运行态势,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就通胀角度而言,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与去年四季度相差不大,去年四季度三个月同比分别上涨1.3%、1.5%、1.2%。价格没有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消费品价格保持比较低的变化趋势。关于通货膨胀,目前基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通胀可能会明显回升,一种认为通货紧缩还是主要矛盾。我的意见是:今年的通货膨胀还不会呈现急剧的变化趋势。原因主要有四条:第一,目前价格的上涨主要体现为服务价格的上涨,靠政府主动调价,还不是靠市场供求关系改变后自发的上升。吃、穿、用的产品价格还是下降的。第二,我国市场上游产品的涨价趋势是减弱的。今年前6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购进价,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3%和1.8%,均比上年同期的涨幅有明显的回落。从上游产品价格对下游的影响看,呈一种减缓的趋势。第三,从外部环境看,国际上是通货紧缩趋势而不是通货膨胀。国际上工业品价格除石油外,多数呈下降趋势。所以,来自外部的通胀压力也不是很强烈。第四,从整个宏观环境看,平衡的基础还是比较稳固的。财政收大于支,前6个月,财政同比增收26.2%,大大超过预算增收任务。信贷还是存差,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还是走低的趋势,尤其是流动性较强的M 和M 增势都不强烈。国际收支也不错,外贸进出口还是顺差,外汇储备处于18多亿美元的高水平,1-6月外商直接投资到位是2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因此,宏观三大平衡基础即财政、信贷、外汇收支平衡状况没有大的损伤,有的方面还有改善。

从效益看,1-6月财政收入增长26.2%,1-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其中国有企业利润增长31.5%,亏损还是下降的。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也保持增长。由此,宏观效益和通货膨胀都在良性循环区间内。

但从发展趋势看,国民经济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苗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二季度增长回落到8%以下。与去年情况正好相反,去年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8.3%。这主要是因为,从产业角度看,工业增长从3月份开始逐步回落,工业增加值3月同比增长12.1%,4月增长11.5%,5月增长1.2%,6月增长1.1%,呈现逐月回落走势。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外需的减弱:出口3月同比增长14.3%,4月增长11.1%,5月增长3.5%,6月下降.6%,呈现逐月大幅回落走势。

二、社会总需求适度增长

今年以来,社会总需求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保持了适度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需要,但从构成上看,社会总需求呈现出内需增长加快、政府主导明显的两个突出特征。

内需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减弱,因而支持了当前经济的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比一季度和去年分别加快2.7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继续保持着去年以来平稳的增长势头。

而外需,由于国际形势不好以及我们出口政策和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出口增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

需要指出的是,内需增长的加快,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消费看,都显示出政府主导的特征。在投资领域,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1.4个百分点。在消费领域,上半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比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3.5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经济结构调整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各方面都比较关注。存量和增量调整都有新的进展,农业

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反复苗头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日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 1.在存量调整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理想,出现了几个积极的信号。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一是品种优化。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上年扩大2多万亩。二是布局优化。东部沿海较大幅度调减了粮食面积,集中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也加大了优质专用粮开发步伐。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在巩固近两年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关井压产,企业产品平均售价上升,煤炭行业整体上扭亏为盈。冶金行业在继续做好“关小、淘汰落后”工作的同时,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宝钢、首钢、武钢宣布战略结盟,市场销售较好的产品增长较快,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应该说冶金行业今年的效益也是不错的。

2.在增量调整方面。从投资角度来说,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投资也明显加快。1-6月份,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3%,这是比较快的,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增长46.9%,科教、文化投资增长更快。西部地区投资增长也是明显加快,1-6月份,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快11和1.5个百分点。从收入角度来说,国家从1月1日开始提高了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标准,对特殊地区实施特殊岗位津贴,这必然增加低阶层的收入,“两个确保”工作也得到了强化,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保证率上升。在“两个确保”方面,到5月末,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4.6%,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99.9%;93%的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基本生活费发放率达到98%。这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

但在经济结构调整向前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苗头。如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行业出现了逆向的变化,平板玻璃行业新增生产能力过多,非法小煤窑死灰复燃严重,市场过剩的普通小型钢材、线材产量快速增长,纺织行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说,应该说今年问题还是比较大的,调整进展还是不明显。主要是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国民收入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仍保持较好的趋势

总的看,今年以来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总体上仍保持较好的趋势,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企业利润增幅回落明显,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比较低,不少地方财政困难欠发工资现象较突出。

比如1-5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国有企业利润增长31.5%,增幅相对去年而言是一个回落的趋势。估计上半年工业利润增幅只有2%左右,利润的增加更多是由少数行业、少数地区带来的,多数中小企业经济仍比较困难,多数地区仍是微利状态。尤其是农民收入整体上增长比较慢,上半年增幅只有4.2%,与城市居民的增幅相差1.3个百分点,表明农业的效益比较低,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势必影响消费的增长。

五、国民经济发展趋势

受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惯性和滞后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但随着扩大内需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内需的扩大仍将会弥补一部分外需的减弱,其回落的幅度也不会太大。全年经济总的走势大体是,一季度高开,二季度有所回落,三季度可能会进一步回落,四季度可能相对稳定,但完成全年经济增长7%的预期目标还是有可能的。

从生产方面来看,今年农业生产受干旱等灾害因素的影响,加上粮食面积的调减,粮食总产量可能会略有减产,但其他农产品生产形势还是比较平稳。工业,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加上内需的稳定增长,生产形势还比较不错。第三产业由于金融、房地产的增长相对平稳,运输业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可能略低于去年水平。因此,从生产环节初步判断,全年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可以在7%以上。

从需求方面看,全社会投资上半年增长15.1%,全年估计增长1%以上,目前看是有可能做到的。第一是国家投资力度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大的。上半年投资增长,使用的资金更多的还是去年结转的5亿特别国债,而今年新发行的15亿的特别国债到位比较慢,基本上还没有产生实际结果。即使如此,1-6月投资就已经增长了17.9%,从这一意义来说,下半年来自资金的动力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不会是一个减弱的趋势。第二是利用外资今年前6个月增长2.5%,全年估计也会是两位数增长,可能会比去年47亿美元高出几十亿。第三是从民间投资来说,制约其增长的因素是改善的趋势。一个是对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的高门槛问题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宣布,凡是对外资开放的对内资也要开放,从政策面上来说基本上是肯定的。尤其是各级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大幅度缩减行政性审批范围,加上推进垄断行业的调整改革,对民间资本的活跃也会有所推动。其次是就投融资渠道而言,尽管目前各方面反映贷款对中小企业来说还是比较艰难,但另一方面,银行对个人的消费性贷款明显增加,前5个月已经增加了1多个亿,这种消费性贷款是不是全部用于消费,目前各方面已经提出了疑问。可以判断,有一块已经转到投资中去了,而且随着国家银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也是可以预见的。创业板市场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目前,各种政策上、法律上的障碍基本消除,等待的只是出台时机。融资环境我觉得也是一个改善的趋势。再次是政府透露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各地也都在积极调整。产业政策信息、投资指南日趋透明规范,行政机关实施一站地办公,办事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第四是投资者利益的法制环境也在改善。现

在,各方面都在完善法律,一种谁投资,谁承担风险,谁享受利益的法律框架在逐步完善当中。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民间投资有了比较好的成长空间。所以,从发展趋势看,尽管农民投资增长不快,但总的民间投资是增长的趋势。由此,下半年总投资不会明显回落,全年增长1%以上还是有可能的。 从国内消费来看,尽管下半年没有多少消费热点,但亮点还是有的。总体上看,居民消费、集团消费都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预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可增长近1%。从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看,我们了解到的一个情况是:住房、汽车、教育、旅游、通信都有较快的增长。在一季度,个人购买的车增长36%,个人购买的房增长55%,趋势还是比较积极的。从全社会看,近两年个人购买的车占75%,个人购房更占83%左右,都是比较高的数字。旅游休闲、通信费用增加很快。目前来讲,消费最大的障碍还是农民收入上不去,全年也就增长3%[:请记住我站域名/]左右,虽然比去年增长幅度略高,但仍是低水平的增长。第二个问题是消费环境仍不完善。假冒伪劣影响消费,市场环境还不好,另一方面政府引导也不够。

从国外需求看,预测全年贸易顺差将比去年241亿美元低,因而来自外部的拉动可能是减弱的。

由此可见,就需求而言,今年外需将减少一块,但内需将增加一块,有可能大致抵消外需减少的影响,因而全年支持经济增长7%的需求动力还是有的。

考虑到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争取全年国民经济有个更快更好的发展有着不寻常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从最坏处着想,争取最好的结果,努力加强改善宏观调控。

六、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总的看,面对外部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需要保持内部发展的要求,确实需要把稳定发展作为各项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但是,根据前5个月情况和下半年趋势的分析角度来考虑,我个人认为,不需要在宏观政策上做太剧烈的调整,更多的是贯彻好、落实好既定政策,但在微观政策上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适当搞活。也就是说“宏观宜稳、微观宜活”应当成为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把握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一方面,由于国际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围绕利率、汇率等大的措施采取动作似乎时机还不成熟,另一方面,搞活企业、扶植弱势群体、激活民间投资等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落实好去年下半年增发的5亿元和今年的15亿元建设国债。目前落实情况还不理想,15亿元还没下达,需要及时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稳定较快增长。

第二、做好防洪抗旱工作,力争秋粮有个好收成。今年夏季,北方干旱,南方多雨。夏粮和早稻均可能减产,如果秋粮再减产,可能会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而秋粮的丰收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市场的稳定,特别是有利于后者,各方面对此应当引起重视。

第三、各地还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提高中低阶层的收入政策。目前,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落实的还不理想,大城市落实得好一点,中等城市落实得差一点,县城多数基本没有落实;东部地区落实得好一点,中西部地区落实得差一点。如何把提高收入政策落实好,我们认为需要加强检查督促,对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有必要予以适当支持。

第四、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放松,还是要积极稳妥推进。目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迫在眉睫,年底加入可能性很大。因此,为迎接竞争,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放慢,需要通过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推进供给结构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不能放弃国际市场,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把出口尽量维持在一定的增长速度上,目前,退税政策落实还有一些问题,退税不足、退税进展缓慢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此外,通关不畅、环节过多也影响了出口增长。当然,如何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完善服务,加快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4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7.7%,环比增长2.2%,这是中国经济增长连续第七个季度放缓,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外贸出口环境恶化,资源和能源不堪重负等瓶颈,这让中国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作出怎样的战略选择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宏观经济尚未触底

最近,大家都在思考:我国的宏观经济是否已经触底了?很多专家和媒体在讲,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到了企稳回升的阶段,已经触底了。我们认为,虽然可以这么讲,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经济下行的时候,这是一种鼓舞大家信心的说法。但是,如果要从深层次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导致中国经济连续七个季度下行的根本原因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出口受阻,整个世界经济状况仍然处于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境况,而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占我国GDP的四分之一以上,这就导致了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出现连续下行的状况。另一方面,我们的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就总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说: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在外部需求上去。所以我们还应该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但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这个基本方针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提出来了,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盘点一下,这个基本方针,这十几年来虽然是有进步、有成绩,但是却缺少实质性进步、缺少根本性的成就,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是面临这个问题。总之,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甚至到现在,这种状况的根本性原因还是由于我们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没有实质性进展导致的。

(二)外贸出口不容乐观

在9月份的时候,我国的外贸出口额为1863.5亿美元,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4.71%,大家普遍感觉比较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企稳回升的阶段。但是我并不赞成这个乐观,因为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外贸出口下行的幅度确实比较大。今年4月份,我国的外贸出口同比增长是4.9%,而2011年4月份这一数据是29.9%,一年期间,我国的外贸出口从29.9%降到4.9%,七月份的数据更令我们焦急了,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外贸出口仅仅增长1%。很多人乐观地认为,从7月份的1%到9月份的9.9%,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反弹。但是,我认为9.9%的增长并不能代表世界经济已经复苏,更不能代表我们的出口,我们的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有了根本的转变。就2012年全年来看,我认为,实现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0%的目标的难度仍然巨大。

(三)通胀风险仍然很大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CPI增幅一直往下走,截止到9月份,CPI同比增长已经达到1.9%的低位。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对通胀的风险高枕无忧了呢?我们认为还不能。虽然9月份的CPI增幅为1.9%,1到9月份平均CPI增幅为2.8%,但是CPI增幅回落主要原因是整个世界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没有出现暴涨,从而减弱了我们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另外,由于中国粮食今年再次丰收,实现了“九连增”的伟大创举。所谓“粮价稳,百价稳”,我国粮食产量的“九连增”为我国物价稳定奠定了基础。第三个原因,是由于今年以来,我国食品供给能力增加,从而使得过去导致物价上涨最主要因素的食品价格的回落。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我国CPI今年以来稳定在一个低位,达到年初确定的“2012年CPI稳定在4%以内”的目标没有问题。但是,我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仍然很高,就今年的数据来看,9月份M2为943700亿元,同比增长14.8%,而1到9月份M2平均增幅为13.4%,由此可见,我国流动性仍然过剩,通胀风险仍然很大,通货膨胀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民币发行量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另外,目前,我国经济走到了成本上升阶段,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环境保护成本等等各项要素成本都在上涨,这些将会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发生。如何解决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我认为应该靠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吸纳成本上涨,遏制通货膨胀,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创新的动力不强,所以很难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吸纳成本上涨,因此这也是我国面临的发生通胀的又一个大的风险。

二、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面对经济下行状况,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认为,投资本身首先应该是企业行为,一个项目该不该投、投多少、何时投,企业家肯定比政府官员更清楚、更了解市场,所以政府应该把投资问题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家。只有做到这一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企业主体功能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很多企业之所以还在维持旧有的模式,有很多是由于目前的价格因素没有到位,比如劳动力价格还没有真正市场化。为了让企业增加创新的动力,我们政府应该相应地提供一些配套措施。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由于在整个经济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的垄断。垄断的存在使得垄断企业能够获得垄断利润,企业不用通过创新就能获得超额利润,所以也就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了。二是由于当今社会注重虚拟经济,轻视实体经济的现象导致的。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作支撑,没有人愿意做实体经济,那么实体经济的创新动力肯定不足。其次,作为政府来说,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和鼓励企业创新。比如:对于创新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免税的办法加以鼓励;对于技术改造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给企业贴息。

三、中小企业要“合”、“精”、“创”

中国经济正处在新的转型周期,虽然基本面向好,但是内需不足、出口下降、企业不振、融资困难,给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而且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比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更加复杂和严峻。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大量中小企业命运引起社会关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转型。中小企业如何能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第一,中小企业,尤其是珠三角中小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在“联合”上。联合不仅指做合资企业,更指开放式、多形态,战略性合作。不是讲实体上兼并,而是要分享经营理念和信息。首先要联合自己,在国际产品市场、设计等各种信息、理念模式以及经验上实现共享。建立联合会、俱乐部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第二,中小企业要走“小而精”的道路。联合只是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但能否真正生存还取决于核心竞争力。这里的“小”,不仅是指固定资产规模、职工人数少,还有经营重心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但是潜力很大)。在理论上叫“利基战略”(指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占领市场,从而最大限度获取收益的战略)。中小企业不能再走那种高生态成本,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生产路线。当前我们提出要迈向消费经济,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5

一、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全球的经济想要恢复快速发展的步伐,应该有更好的经济政策的刺激。全球经济当前较为低靡,这种背景下,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状况,采取更适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新形势来看,经济政策应该从财政和货币双重出发,结合相关环境,让经济市场得以更稳健的发展。未来中国的经济应该从当前的政策角度出发,才能够未雨绸缪,避免遇到更大的发展问题。中国应该用理性的观点,看待经济政策的短期和长效的作用。在国外政府各种经济政策的冲击下,才能够从这些环节中,对本身的发展给予更好的弥补。

二、当前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调,内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

从当前经济形势上来看,从国家的经济调整开始,中国的经济开始了缓慢增长的势态。考察了国内总产值,相比这些年的经济比较。到了2015年,中国经济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都呈现出增长的势头。这和2014年的不平稳发展,呈现出经济较缓和的趋势。从这些年我国GDP的数据统计上看,季度环比增长率也从之前的迅猛势头,趋于经济的平稳。这一经济增长的情形,正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回调,内在平稳的体现。

(二)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出口增长放缓,三大需求趋向协调

从中国消费总额上看,扣除经济因素,2015年和上年同比消费品总体增长了18.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3.8%,进出口总额也增长了百分之34.7%,贸易顺差则比去年下降了6.4%。如图为2013、2014、2015三年的消费总额增长率状况: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2013到2015年,对社会总体需求,的变化是较大的。出口经济增长的影响下,对消费的内需是提升的状态。中国经济的发展,从消费到投资,进出口贸易,都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三)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从当前经济的平稳发展势态来看,经济的发展应该从经济结构的调整上出发,通过对高新技术的产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整体经济形势的稳健态势。通过对全国几十个技术创新产业的调查上看,对一些核心技术的研制上,应该进一步增强,这样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才能够促进经济形势的更好发展。

三、当前经济政策所面临矛盾

(一)通货膨胀的管理问题

当前的货币形势,由于受到之前的经济政策的制约,从而可以看到来自GDP和CIP的变化来看,对货币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价格问题。从2015上半年变化趋缓,到了2015年下半年部分城市的价格上涨幅度偏大。虽然还在通货膨胀的温和增长范围内,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因素,百分之三以上的CPI增长率,会对低收入人群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性,这样的社会反应,得到的后果是会较为严重的。下图为2013、2014、2015的消费价格变化率:

图中可以看出,三年的消费价格,是同比变化幅度有高有低的,这样的情况是在经济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发展可能受到影响的因素之一。从这样的形势上看,当前中国对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二)就业形势面临的压力

从全国经济形势稳步发展上看,各个工作人才需求是有回暖之意,但是对于人才结构需求,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当前经济状况出现了工作与岗位匹配问题较大,这就促使整个社会人才结构培养出现问题,通过对新岗位的人才招聘压力,会存在这样结构问题加剧的情况。当前社会科技水平稳步增长,导致对高端人才需求增大,而对于各种劳动力的结构性分配,这样就会使得各个行业的结构数量调整不够。不同地区的差异化,所提供人才的匹配化,这些都是就业形势带来的压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所要面临的问题。

(三)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当前的产品产量在世界范围内,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从品牌竞争力上,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应该从知识产权和科技研发上看,促进中国产品的品牌效应。应该从价值链低端的位置,从分工角度上看,对于利润高端的争取。出口的产品,应该在制造大国的标签上,多加以创新,这样才能做到产能与利润的综合增长化。应该从产业结构优化上考虑,传统产业的盲目扩张,应该被新兴产业的发展所引导。

(四)财政收支问题带来的风险

从经济财政上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注意到整个财政发展的势头。财政的收支上看,应该从整体基数上看,对进出口贸易和整体市场消费的增长放缓态势,能够有所防范。针对这种财政收支问题,带来的各种风险,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通过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实施,才能够起到对财政政策收支风险的预防,从而及时作出反应。对各个省市的财政收支数据的调查,就应该结合各自财政措施,从而对风险隐患,给予防治。

四、采取经济政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一)深层次通货膨胀治理策略

对于从2013年开始的经济问题上看,对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也慢慢减弱,以此达到经济市场化的目的。通过对这种危机的预防,能够对价格进行干预。首先将消费作为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消费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影响。这对中国的内需和经济的消费上看,应该结合当前国家的实际情况,做各自政策,扩大内需。从城镇化的措施继续实施,这样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对二元经济城镇化发展来看,对经济的一体化构建,从而对城镇化的发展,给予更好的关注。在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的高新技术,这样的政策促进,能够更好的引导产业升级和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应该结合实际状况,减少干预,促进经济市场化的态势。这样的一系列措施,能够对通货膨胀给予更好的治理和防范。

(二)完善收入分配改革

从2013年起,针对前十年的基尼系数调查来看,中国的基尼系数在国际警戒线中,应该针对当前的收入分配出发,从而进行较大的经济政策,给予改进。通过对通货膨胀的分析,经济对收入分配机制从而对通货膨胀的势头,给予压制。对货币的刺激能够对投资和消费的总量影响,从而对物价的影响,从而在一部分范围内,促进这种相关系数的稳定性,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应该注意到价格问题。从收入分配中,应该对居民的收入进行有条件的让渡,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健发展。对低收入者,通过制度和政策上的攻坚,从而达到收入差距缩小化的效果。

(三)完善利率与汇率机制改革

通过对利率和汇率上的改革,从市场的波动上出发,通过对市场活力的激发,从而推动改革,治理通货膨胀。首先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它与供求的关系,应该考虑到整个市场的金融机构出发,对货币市场化和政府对贷款机制的影响,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如果市场化,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但这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不仅对贷款利率市场化,同时对汇率水平的波动,应该根据市场而定。对于汇率的升值,应该结合通货膨胀的传导性,从而增强货币的交换力。汇率市场化改革是需要全球性的推进,是不容易的。正是这种改革的难度加大,从而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以及经济的增长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加快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对于中国的贸易壁垒,应该遵从这种趋势,从而促进这种经济交流,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种自由贸易的交流,是国际化的要求,更是国家间的平台促进。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中国针对东盟的自由贸易已经开启了,在当前的各个城市的自由贸易区申报中,应该结合国内的实际状况,对这种市场的自由度开发,金融发展的加速和政策监管的放松。

五、总结

总之,对于当前中国新形势下的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政策,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才能更有利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才能有稳步前进的经济发展未来态势,才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促进。

参考文献:

[1]储德银,黄文正.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1,(10).

[2]晁毓欣.中国开放经济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规范和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9).

[3]陈建奇,张原.美国赤字政策演化路径及债务货币化风险研究:基于奥巴马新雷?克拉克.国际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郭庆旺,赵志耘,何乘才.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6

1 当前我国的国际形势以及外交政策

在当前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世界进入了大动荡时期,国际格局进行了相应调整。当前的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有着很大的风险。当前的国际形势包括如下五点:第一:如何保持整体的和平以及稳定的态势,缓和内部动荡。第二: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开展区域合作,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第三:传统与非传统的威胁日趋加深,各种不稳定因素纷纷加强,构成多元化、多样化的世界格局。第四:文明、宗教以及相应的发展模式与竞争在同一个格局中,使得不断发展。第五:我国的发展与和平是国际形势中的重要组成,这使得我国当前的国际地位缓步提升。

随着我国安邻、睦邻以及富邻政策的推行,外部安全政策的稳固,使得当前我国的国际形势趋于平缓。其中的形势包括周围的热点降低,危机潜藏。各大国仍旧在不断争夺战略的优势,使得安全压力不断增加,而我国的仍旧存在。当前我国的安全对话相当活跃,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使得国家安全工作相当重要。独立自主作为我国新型的外交政策,期间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我国的以及独立,促进和平发展,构建国际的新形势以及新秩序。

2 国际形势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2.1 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知

我国在国际中一直坚持的是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当前的国际形势深刻复杂,但是尚未改变多极化的国际形势。各国在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经济水平、政治制度中很难只有一种价值模式就能够统一,这需要由国家来指导。在当前的背景中,国家需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需要发展国家的多边外交政策,继续改善发达国家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妥善解决现有的矛盾。当前,我国需要集中精力,将民族的复兴与世界和平结合,高举和平的旗帜。

我国经济当前仍处于常规型的增长模式中,也开始由传统的模式往新的模式发展,但是期间存在一定坎坷。从当前的国内形势进行分析,国际经济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因为物价方面,虽然居民的消费价格有一定的回落,但是总价格水平仍旧繁重。薄弱的农业基础能够提高农民水平,提升劳动力,加强环保工作。欧美国家处于财政金融危机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扩张政策,增大货币的存量,增强过快的流动性,防止物价反弹。当然,发展道路中,存在着曲折坎坷,但是前途光明,这需要我们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及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相关矛盾以及问题,努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2 推行经济外交政策

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当前需要借助切实可行的外交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做出卓越的贡献。经济外交这个词语我们常常能够在媒体中看到,这主要指的是国家之间的经济组织代表的政府官员以及经济利益进行的相关活动交往,其中包含两种不同的含义,首先就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从事的经济活动,这需要以外交作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福利,其次是国家为实现外交目标而进行的相应经济活动,这需要以经济为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中的利益。当前的表现形式需要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展开相应的访谈,期间涵盖了多边外交。此间,国家关系的亲疏好坏由国家利益决定,当根本利益一致的时候,国家关系会和睦友好,当国家利益有一定的冲突时,国家之间能够出现一定的摩擦。从西方的相关理论中,我们能够发现国家需要与他国建立各种关系,促进国家利益,谋求财富以及权力。在国家利益构成中,需要相互分享利益,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的国际交往中,和平的外交手段已然成为各国之间的主流趋势,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加强国家之间的通力合作,帮助树立大国形象,转变经济外交当时,转变发展战略,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围绕中心话题进行探讨。

2.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影响

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当前,我国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竞争核心,当前竞争力的上升能够增强其整体实力,改变世界格局。当前各国创新能力之间的差距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自主创新力,使得我国在和发达国家的互动中多掌握优势,推动世界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加快建设创新性的国家,转变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际贸易结构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源泉,而产业、技术、投资等综合因素都在不断扩张,我国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总体会下降,从新兴的经济体中的依赖会有所上升。此外,我国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合理。因为我国的GD判断总量在不断增长,而国际收支处于一种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能够增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率以及总额指标都在持续上涨。

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领域来看,因为经济方式有了相应的调整,涉外部委的职能在进一步扩大,这和国家对外发展的深度以及广度不谋而合。当前需要提高外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增强中央政策的统筹能力,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总而言之,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转变是综合性。战略性以及系统性的,很有可能它能够引发一定的深层次的变化,使得我国对于外部的相应行为、态度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国际制度中的关系变化又能够改变全球地区,尤其是周边的环境,并且也会部分的改变外交的相应内容、战略以及方法、政策、布局。当前,我国的外交需要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履行自身使命。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7

最近几年中,在我国的房地产、股票证券、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再加上国家对于金融经济方面的调控政策的实施,我国的金融形势日趋稳定。但随着我国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物价飞涨,人民对于工资和房价的要求也逐步增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人民币的汇率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在看到希望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这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经济金融形式;认识;思考

前言

我国的经济正在迅猛地发展,经济水平也在稳步提高,这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人均消费水平的带动是分不开的。可我们在看到好的方面的同时也要看到金融形势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的目标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的金融形势越来越好,经济水平发展更加稳定。

一、目前金融形势的分析

(一)目前金融形势积极方面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稳步提高,经济形势也比较乐观。这主要依托于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对于经济形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做出了在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指令,保证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另外,国家还鼓励私营业主、中小型企业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和各种消费。

我国的生产要素也十分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社会上还有很多闲置的劳动力,如果能将这些闲置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话,那么经济的发展就会更加有一个稳步的提升。同时,如果这些闲置的劳动资源都能转化成劳动力的话,那么也是促进了是国家的就业率,很好地扩大了内需。

(二)目前金融形势消极方面的分析

虽然我国金融形势总提成发展趋势,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还应该清楚认识到一些消极因素正在增加。比如:自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已经开始下降了,通货膨胀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物价仍然在飞涨,居民也有了许多怨言。受了之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居民对于投资的热情逐渐消退,人们更加愿意把钱存进银行中,这种做法使得消费增长速度变得缓慢了。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冲击力很大,几年过去了,虽然已经逐渐地走出了负面影响,但整体上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

(三)人均消费指数上扬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价指数和人均消费指数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人们的消费指数PID也在不断上涨,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同时也对经济市场的单向可控物价、宏观可控物价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但是人均消费指数虽然上扬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变得五花八门,对于经济市场的完善增加了一些阻碍,更好的在短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客观问题。

二、在当前金融形势下,我国经济政策该如何调整

(一)金融政策的调整要以国家利益为主

就世界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前列,甚至说很多重要的经济指标都处于世界第一,我国的经济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上来说也越来越有话语权。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应该首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这就要求了在制定金融政策上时要从国家的利益上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经验,最终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政策,使我国不断提升经济实力。

(二)金融政策要松紧结合、长短搭配

在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丰富性和合理性,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相搭配,短期的政策包括稳定人民币汇率,控制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而货币政策就需要同积极的经济政策相结合。同时,还要进一步地稳定房价,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而长期的金融政策是指完善我国的金融管理制度,遏制通货膨胀,鼓励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三)加强房地产经纪的调控

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价有了明显回落的趋势,但随着政策的放宽,一些地区的房价又开始进一步上涨。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国家还应该继续推行房地产政策,保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运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完善信贷政策,协助政府加强对房地产经纪的调控。

三、金融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改进人民群众关心的各项经济问题

作为百姓来说,最关心的是什么?房价、车价,和税收。国家改进了这些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才能真正将经济大市场稳定下来。作为我国的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把房价、车价和税收调控好,不仅是保证了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完整,还能带动国家整体经济的新发展。目前来看,国家政策实施的非常好,税收也进行了很多次改革,房价也渐渐平稳,今后还需要继续推行稳定的经济政策。

(二)加强对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的创新技术,国家应该重视起来,积极完善创新产业链中的技术环节,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要想加强对与创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国家政府就要对于一些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拓宽贷款的渠道,加大企业的发展力度,将创新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

(三)将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相互结合

要想使金融形势更加高效的发展,就要注意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结合起来,根据在经济市场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进行新的创新,不断发挥自身的水平,在国家经济的大市场中吸收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加以利用和融合。也许在金融改革发展的过程里会遇到些许难关,但只要国家和企业共同联手,就一定可以共度难关。

四、结论

现如今,我国的金融形势比较复杂,既有积极的因素,又有消极的因素。要想使金融形势有一个稳定的发展,就要求国家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了,就马上对目前的金融政策做出有效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一个质的飞跃,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8

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现在可以退出了吗?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语气坚定的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的完全恢复还有待一段时间的观察,现在谈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为时尚早。确实而言,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是“逆风向而动”的举措,如果经济中出现了不是特别令人满意的倾向,那么宏观经济政策就需要进行回调。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时机关键在于我们对形势的判断,如果对形势的判断已经趋稳,甚至出现一些过热的情况,那么向回调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目前中国经济只是稳定了,刚刚止住下滑的势头,回升的道路还充满波折和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尚不能退出。这一点中国与G20会议各国达成的继续保持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致的。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557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0.9%。其中出口8466.5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1.7亿美元,下降20.4%。累计贸易顺差1354.8亿美元,减少26%。虽然前3季度进出口降幅在不断收窄,但在出口商品中,呈现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普遍较小,而机电产品降幅仍较大。由于机电产品的需求为经济体复苏的重要参考指数,业内人士指出,“国外对日用品需求的反弹仍不能说明国外的真正需求,这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应密切关注机电类产品的出口情况,才能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的外贸形势。”外贸出口形势也表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并不成熟。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尽管用电量在8个月下跌后开始转正,采购经理人指数也是连续数月反弹,但是中国经济仍面临挑战。由于我国产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产能过剩矛盾仍然较严重。这个时候谈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是非常不适合的。

多数专家学者反对政策退出

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现在还不能松油门,就像汽车爬到半山坡,一松油门就会滑下来。今年GDP增长8%,有困难但没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保增长不成问题,难题是调结构。他用三句话概括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行趋势已经得到遏制,经济正在企稳回升、企稳向好,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回暖基础还不稳固、经济格局还不平衡、复苏过程还不稳定。

新华基金研究总监周永胜表示,政府近期“调结构”的举措有利于经济长期“保增长”,并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当前宏观面分析,经济复苏正在进行中,预计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GDP增长仍主要由国内消费与投资所带动,出口也将逐步复苏,总体上GDP同比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通胀将维持较低水平。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大教授厉以宁10月14日在广州把脉当前经济形势时表示,当前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内需与民间投资的情况并未因巨额投资出现大幅拉动,人们对于通胀的担忧为时尚早。“中国经济一直是‘怕冷不怕热’、‘刹车容易启动难’,因此,中国经济政策制定始终是在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历以宁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可维持半年左右。”

世界银行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对媒体表示,中国经济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并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升级、扩大内需这三大有利空间。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财政状况比较健康,外汇储备充裕,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比较大;中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的内需也有拓展的空间,只要政府政策到位,内需还可进一步增长。林毅夫强调,目前国际金融体系已部分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但实体经济前景仍不明朗,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因此,眼下谈论“退出战略”为时尚早,当务之急是各国继续采取措施,强化金融体系,携手采取措施刺激需求增长。

刺激政策退出不利于经济复苏

当经济复苏正处在关键时期,如果轻言刺激政策退出,那么对经济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8月初至9月初沪深股市的走势就能充分说明问题。今年初以来,在“宽松”货币政策带来充裕的流动性支持下,宏观经济不断走好,A股反弹是一路走高,沪指直达3478点。而后,仅仅是一个“动态微调”,就令股指在短短的10来个交易日里狂跌了20%。动态微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刺激政策退出,就让市场作出如此猛烈的反应,足见人们对刺激政策调整或变向的担忧和臆测,已成为不堪承受之重。不要以为股市的下跌对经济复苏没有影响,其实,如今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助推器,是直接影响人们投资的一大风向标,也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

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速已经接近8%,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甚至超过8%,继续保持着回暖上升的态势,但是“投资强、消费平、出口弱”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当前经济的企稳回升主要还是靠强劲的政府投资所引领,而真正支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无起色,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预见,全球主要经济体一日不走出衰退,中国的出口下滑局面就一日难以改变,国内需求仍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央行也不会贸然转变政策方向。因为一旦政策发生动摇,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可能会发生逆转。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9

一、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短期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需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调整,不宜长期化,因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国的经济形势,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走势,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的走势。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急则治标”,是指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处理短期经济问题,如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应付外部冲击等;“缓则治本”,是指通过结构政策与经济改革处理长期经济问题,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远期战略相一致的政策组合。

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去年以来,国家一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前经济形势,同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实行双稳健政策的重要原因。

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碰到一个特殊的形势,既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面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来治理;又不同于前几年经济偏冷和经济紧缩趋势,需要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从经济运行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一些部门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又有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现在实行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质上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缩,上下微调,松紧适度的政策。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化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含有紧缩的意味。这是因为:一是担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规模发行国债,会使中国财政赤字增加,债务余额增加;二是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会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对财政支出扩张的日益严重依赖。所以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出适当调整。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适应我国总体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河北省在经济发展中要贯彻这种政策,作为一种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主要用来调节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使市场主体能够在这种宏观环境下权衡利弊,作出合适的、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决策和行为,不至于因盲目投资或盲目借贷等造成巨大损失。

三、收入政策

收入是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城市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大对其宏观调控力度:

1.较大幅度提高工薪阶层收入水平。目前,工薪阶层收入水平偏低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应该加强对工薪阶层的关注,提高他们的收入,避免由此引起众多的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首先,应该从经济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是我们时刻不能放松的重要任务。其次,要缩小与其它地区其它行业的差距,必须从自身抓起,提升工薪阶层总体素质,并逐渐把他们推向市场,不断增值。

2.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它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和建设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从政府职能转变入手,从经济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其次要切实从现有人们需要出发,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尤其是要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要扩大覆盖面,提高征缴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等。

3.扩大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扩大就业不仅要解决城镇新增适龄劳动力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还要切实解决在城市化过程中,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中,关键是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目前待就业人数还在呈上升趋势,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就要采用多途径,多方法,来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步伐,为增加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4.依靠政策和科技增加农民收入。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要着力支持、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工程建设,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四、消费政策

目前,扩大内需仍是经济工作和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在继续增加投资、扩大出口的同时,千方百计启动消费,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消费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良性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明确扩大内需、提高消费的重要现实意义。这在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发达,思想观念也还没有全面改善。一方面,对消费者来说,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一些过时的消费观念还在左右着他们的思想,攒钱、守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对于经济的总体提高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和思想影响,目前存在的一些政策制度与现在经济发展形势很不适宜,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消费。当然,我们提倡消费,要把它与浪费划清界限,提倡合理消费,防止过度消费。

第二,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容量。一是对供过于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行业和产品,要坚决实行限产压库,避免边生产、边积压的情况继续发生;二是实行资产并购重组,促使资本和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名牌产品集中,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三是采用高新技术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拓展消费总量。

第三,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消费群体。通过深化房改,取消福利分房切断职工对就业单位分房的依赖,愿意买房,同时增加买房补贴,降低房价,又买得起房,才能把大多数人推向商品房市场,形成购房群体,也才能使住房消费真正成为消费热点。从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可能形成消费热点的除住房外,还有轿车、家庭电脑、旅游、教育以及新一代的高科技产品等。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培育消费群体方面,通过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价格政策

当前,宏观调控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后对下游的传导开始显现,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引发价格异常波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强价格调控,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第一,要认真研究分析价格形势,明确我省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充分认识当前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价格形势为基础,适当调节限价。加强对医疗、烟酒、水利、通信及娱乐、饮食、美容等暴利行业价格的控制,适当均衡行业间的利润冲突。出台相应政策,以关系国计民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维护人民生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第二,落实和完善政府调价的相关配套措施。价格主管部门在制订调价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调价前应当认真测算调价措施出台后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预先拟订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方案,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补贴方案,以提高低收入群体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物价工作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第三,进一步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工作。针对影响当前市场价格变动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要切实加强价格监测,密切跟踪粮食、化肥、石油、煤炭、钢材、房地产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以及生产资料涨价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情况。要善于捕捉和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遇到价格大幅度异常波动的情况,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为当地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要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体系,继续完善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警和应急机制,重点防范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做到早发现、早上报,及时预警、应对得当。

六、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做好对外开放政策的规划和实施。

第一,扩大对外开放,要明确目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这方面,政府要积极营造一种对外开放的宽松环境。扩大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竞争领域,扩大石油化工、建筑业等利用外资规模。有区别、有重点地吸收外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积极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水上运输等领域利用外资试点;扩大国内商业、外贸、旅行社开放的试点范围;扩大会计、法律咨询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业务等领域的开放;有步骤、有控制地开放金融和通讯等领域的试点,并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

第二,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重点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传统产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多渠道多方式吸收外商投资,实行外资来源多元化。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投资,稳步地利用国际证券市场引进外资,认真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对于符合贷款原则的外商投资企业,可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

第三,在放宽政策积极引进的同时,也要做好防范和监督工作。一方面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尽量加强能源、交通、通讯、市政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进一步改善软环境,制止对外商投资企业一切形式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对依法收费的部门和单位实施规范化的申报监管。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自,维护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等。另一方面,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也要分清良莠,防止恶意资金的进入,还要加强对外资的管理,防止外资对河北省内部企业的控制性渗透。此外,还要把防偷漏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这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和专业性知识为基础,严格执法,专业执法。

七、产业政策

近年来,河北省的产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河北省的产业政策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实施产业政策手段不完善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首先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产业政策导向相结合,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为各类投资主体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其次,在具体措施上,要深入调查研究,增强产业政策工作的针对性,及时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解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实施效果。再次,要加强监督检查,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对产业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对已产业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定期评估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提出修改和调整意见。最后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产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政府各类财政性投资,要重点用于对整个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较大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项目,特别是对具有区域特色、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

八、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涉及面广泛、也很繁杂,要针对贫困、失业和社会供养等问题规划蓝图,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一,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尤其需要发展和完善。要高度重视农村、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享有社会公共服务条件差的问题,多方面调查研究,加大对农村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并最大限度地加快农村与城市的衔接,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

第二,在乡镇以及较大城市内,河北省各地也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及贪污受贿等问题,是我们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和安全的重大问题。在这些方面,首先应从观念上加以改变,树立新的就业观,坚决杜绝以学历、证书为唯一用人标准的现象和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在社会流浪的现象发生。同时,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关键是抓落实,各区市要抓紧出台促进就业政策;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例10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可以说还是非常迅猛,一直都运行在高位。但是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信贷宽松,另外一方面贷款又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4]王延南。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中国货币市场,2011-01.

[5]王小广。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企业管理,2011-01.

[6]刘伟。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企业经济,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