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呼吸道护理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3 09:45:06

呼吸道护理措施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79-02

下呼吸道感染也称为肺部感染或者是支气管/肺感染,属于临床方面的常见病之一。其中,肺炎是由于病毒而导致的肺气胸炎症;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以及周围组织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下呼吸道感染是一些住院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可见,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方式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的保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探讨其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8岁至75岁之间。其中,支气管炎患者2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3例,肺炎患者2例,肺结核继发感染患者1例,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患者4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后,有30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死亡(该患者年龄过大,死于心力衰竭),另1例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放弃治疗后自动出院。

3 预防及护理讨论

3.1 注重病房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意识。避免感染不但关系到院内感染率的高低,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痛苦,尤其是对于一些危重患者而言,可提高生存机率。相关科室负责人一定要将控制感染工作作为平时护理工作的重心,制定有效而全面的管理体制,并进行落实与监督。若医院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派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不间断的技术指导以及定期的业务培训,不断促进全院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

3.2 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普遍患者由于原发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再加上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抗生素或者激素类药物,对机体以及菌群平衡造成了破坏,也因此而出现了耐药菌。这些因素对于患者是不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借助于营养支持疗法、应用免疫球蛋白等方式提高患者的机体体质。

3.3 加强心理及翻身等护理。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和蔼的言行鼓励患者,让患者尽量保持乐观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应该帮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定时翻身,经常更换,这样能够避免分泌物的积聚,也能加快血液循环。一般情况下,患者没有禁忌的话,可以每隔2个小时进行1次翻身,并进行叩背护理,借助于叩背护理能够促使患者排出痰液,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叩背一定要关注患者的面色以及脉搏变化,防止意外。若患者神志不清,则在进行翻身护理前应该先吸净患者口腔以及鼻腔内的分泌物,避免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患者状态尚可,则可以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扩胸锻炼,保持呼吸道的顺畅。

3.4 严格规范物品的消毒。对于患者可能会用到的气管插管、牙垫以及吸痰管等必须使用无菌的一次性物品,而喉镜片以及气囊等使用后需进行“浸泡式”或者“熏蒸式”消毒,必须执行“一人一物一用”的基本原则,并对呼吸机管道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气管导管以及呼吸回路之间加入过滤器。且任何物件暂不使用时,一定要清洁后干燥保存,防止滋生病菌。若患者行鼻插管或者是留置胃管,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口腔护理,防止咽部病菌定植和胃肠道病菌逆行造成下呼吸道感染。

3.5 注重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及带菌状态。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以及带菌状态与患者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医护人员是直接与患者进行接触的,其不仅是护理者,而且又是病原的传播媒介。有些医护人员由于多种原因坚持带病上班,这不仅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不利,而且也会构成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的威胁。医护人员一定要勤洗手,可用0.2%过氧乙酸毛巾擦手,0.1%新洁尔灭、1%苯酚皂液、75%酒精甘油泡手或擦手,这样才能保证较好的消毒效果。总之,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每做完一次性处置,应彻底洗手或消毒巾擦手,避免造成病原体在患者间的传递,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如果预防手段不到位,再加上护理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医护人员一定加强院内防范以及护理措施,正确认识及掌握护理有关知识与技术,从而减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以及扩散。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08-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科疾病[1],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病原体的侵入造成了患者的鼻咽部位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在以往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往往忽略了护理的重要性。然而近些年来,在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已经成为了评判医院护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2]。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内科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32例,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32例,均为我院内科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护理,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6例。由于本院为高校校医院,因而,患者的年龄跨度为17~26岁,平均年龄22.8±3.4岁。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P>0.05),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病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66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治疗,观察组66例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头晕、胸闷、眼花等情况发生。根据其体征变化,观察组采用尽量减少抗生素用药以及抗生素尽量不混用的方法进行治疗[1]。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抗生素用药的方法。

1.2.2心理干预:患者在治疗中若产生发热、畏寒、头晕、头痛、恶心、鼻塞、流涕、反胃、疼痛、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的情况,会对医生的治疗就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和怀疑的情绪。医务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多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其需要,耐心的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了解到治疗后的疼痛属于正常的反应,应该采取一些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来加以干预,会很快恢复健康,这样便能减少患者的恐惧与顾虑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院方还应做好病房的通风换气工作,以减轻患者呼吸的不适感,也避免了患者间的交叉传染。

1.2.3临床记录:两组患者都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分别记录其治愈出院的时间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包括治疗中的药品不良反应、机体进展性病变等情况。还应该记录患者的复诊进行的情况。复诊主要包括患者在临床痊愈后出院的4周内要求再来医院进行复查,并且到呼吸系统疾病科进行就诊。同时,由于该病的治疗后的复查、走访的时间较长,患者存在复诊部分还需进行治疗的情况,因而要统计其住院的总费用。

1.2.4饮食指导:为了保证患者的机体所需的营养,医务工作者需要对患者注射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等营养液,以维持其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护理人员便可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同时要注意观察其有出现腹痛、腹胀的情况。患者的饮食应当主要由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等组成,并且其饮食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以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的疾病,其病原体多为一些病毒造成的感染,病毒感染占到呼吸道感染的九成以上[3]。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时出现鼻炎、咽炎以及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会给患者的生理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以下的预防措施:(1)保持宿舍的环境卫生整洁,经常开窗换气,勤洗、勤换被褥,讲究卫生,勤洗手。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2)由于学生大多只能在食堂吃饭,因而食堂应该注重加强学生饮食的营养均衡搭配,在制作营养餐时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身体所需。学生应该做到不挑食,多吃蔬菜瓜果,一日三餐保质保量,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3)学生应该尽量多的参与并且进行一些户外的体育锻炼活动,比如篮球、羽毛球等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4]。(4)少去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保证屋内温度适宜,定期对宿舍的地面进行清扫,不要在宿舍中放置过多的垃圾,被褥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的传播和扩散,也防止该病的交叉传染。对于患病的学生,要尽量使其与其他同学隔离,防治传染。(5)许多的呼吸科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并不明显,学生也不会感觉不适,从而忽略了病情,以致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从而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且针对一些小的问题早做调整和处理。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身体的异常情况保持高度的警惕。

参考文献

[1]王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56~58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4-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胸外科手术的患者32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7-56岁,平均年龄在(34,28±4,03)岁。

1.2 结果 此组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后均为发生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4-83h。

2 围手术护理措施

2.1 术前呼吸道护理

2.1.1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得知自身患有严重疾病后常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一般会出现消极的心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心理压力表现的非常严重。因此,护士要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并做好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介绍手术情况时尽量采取稳妥的词语,以能够消除患者紧张不良的心理因素,建立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多采取支持鼓励患者的方式,多陪陪患者。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患者,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在治疗中能够积极有效的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注意和患者的交流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用多种方式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1]。

2.1.2 术前准备 ①呼吸道管理:注意加强患者术前的口腔清洁,每日使用适当的漱口溶液进行漱口,每日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应控制感染后,再行择期手术[2]。②练习咳嗽方法:正确的指导患者做深吸气动作,然后使用胸腹部力量用力咳嗽,咳嗽的声音使胸部能够发出震动。每组咳嗽20次,每天做三组咳嗽运动。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效咳嗽的作用,能够预防肺不张发生并且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手术前一周指导患者正确的学会深呼吸方法,采取坐位练习平卧位练习腹式深呼吸以及胸式深呼吸,每日做2-3次,每次进行15min左右。并且术前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肺活量。

2.2 术后护理呼吸道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并准确记录。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瞳孔、面色、口唇甲床,四肢是否湿冷等。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变化,有无低氧血症。气管插管会给有些患者带来烦躁,患者不耐管,可以根据病情,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每日交接班要严格检查插管深度,及气囊内的压力,防止气管插管移位或者脱出。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观察有无局部渗血,以及皮下气肿的发生。

2.2.2 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吸痰方法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但是机械通气有雾化罐,将呼吸机的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5-38℃,这样才能使气体由机器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温度达到35-37℃[3]。可以选用主动加温加湿器进行气道管理,可以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干燥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人工气道内见到痰液涌出;患者咳嗽或者忽然发生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报警,气道压力过高;肺部听诊大量痰鸣音;SPO2急剧下降。有其中一项指证应迅速给予吸痰,吸痰前要给与纯氧吸入。吸痰压力-100-120mmHg,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型号=人工气道的型号×2-2[4]。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最好选用密闭式吸痰管,这样可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要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不要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注意吸鼻腔的吸痰管要与吸气管的分开。

2.2.3 人工气道气囊滞留物的清理 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应合理的进行管理,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容易产生分泌物,气囊漏气口腔内的分泌物易反流至气管中,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应每日检测气囊压力,保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并定时对气囊留滞的分泌物进行处理,运用气囊冲击法清除(方法:使用简易呼吸器与患者的气管导管相连与潮式呼吸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送气,另一人同时将气囊完全放气,在简易呼吸器送气末将气囊充气。)迅速的清理口腔内及气道的分泌物。

2.2.4 基础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漱口水不要误吸到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三十度,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预防VAP有一定的疗效[4]。控制感染的发生只要控制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3 讨 论

胸外科手术做好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呼吸机使用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孟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9(01).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4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23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30-01

呼吸道感染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极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住院精神病人呼吸道感染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共229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发生呼吸道感染276例,感染率为12%,其中女性发生呼吸感染为101例,男性发生呼吸感染为175例。

2.相关因素

2.1 环境因素。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并且对不同年龄、不同症状、不同体质的患者均采取封闭式强制性住院治疗,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日常生活接触密切,户外活动少,加上吸烟造成空气污染对呼吸道黏膜刺激,导致抵抗力下降,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2 疾病因素。由于患者精神异常,长时间处于兴奋吵闹、夜间睡眠不佳、进食无规律状态,体力消耗过多,免疫功能下降;部分病人精神衰退,对自身健康漠不关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自我保护能力差;有些精神病衰退期患者处于淡漠、被动状态,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加上精神病患者自知力缺乏,对潜在的感染不能识别,又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措施,自我保健能力下降等有关。

2.3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过度抑制作用,可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使正常的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白细胞减少、咳嗽、长期住院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免疫功能下降是这些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

2.4 自理能力。精神病患者生活懒散、不注意口腔卫生、衣着不整、乱食异物、吃不洁食物、进食无规律、夜间睡眠差;有些精神病衰退期患者处于淡漠、被动状态,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

3.护理措施

3.1 加强卫生宣教,培养卫生习惯。开展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督促并协助病人洗漱更衣,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参加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

3.2 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改善患者休养治疗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次通风以上,必要时安装换气扇,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食用醋熏蒸或喷洒),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温度。注意保持病室与患者活动场所的清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养生活,培养患者活动兴趣,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按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实施开放式管理,让患者多到户外活动,按患者不同年龄、爱好、兴趣、病情及机体实际情况组织患者做广播操或健康保健操,参加适当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3.3 合理用药,做好用药护理。掌握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因唾液分泌增加,加之药物作用病人睡眠较深,应督促病人侧卧,以利分泌物及时排出,协助病人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卧床病人及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早期呼吸道感染症状的观察与处理,如需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5

[摘要] 目的 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优质护理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均为24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83%、脱机时间为(15.33±7.21)d、HR为(105±4)次/min、RR为(25±4)次/min、PaO2为(66.32±3.25)mmHg、SaO2为(95.31±2.98)%、BNP为(456.79±24.19)pg/mL同对照组患者的66.67%、70.83%、(28.87±9.68)d、(116±4)次/min、(32±5)次/min、(56.53±5.11)mmHg、(85.43±2.61)%和(581.36±28.64)pg/mL相比,P<0.05。结论 优质护理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中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http://

关键词 ] 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抢救;气道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c)-0134-03

临床上,主要通过氧疗、有创正压通气和无创呼吸机等几种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中,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治疗依从性高等优点,因此,其受患者广泛欢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为进一步了解呼吸衰竭患者,该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48例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体会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治疗组24例,男17例,女7例;患者年龄为60~73岁,平均年龄(66.58±1.91)岁;8例为Ⅰ型呼吸衰竭,16例为Ⅱ型呼吸衰竭;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61~74岁,平均年龄(67.85±2.01)岁;9例为Ⅰ型呼吸衰竭,15例为Ⅱ型呼吸衰竭。对该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其吸气压为10~16 cmH2O,呼气压为4~6 cmH2O,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SpO2为90%~95%,氧浓度为30%~45%。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患者通过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营养和呼吸机等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2.2 治疗组 优质护理措施: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护理等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其具体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相应心理健康指导,通过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交流沟通,加强其沟通能力,充分了解患者担心和考虑的问题。同时,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基础知识,保障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并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24小时呼吸状况进行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给临床抢救补液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无创呼吸机的相关知识,让其充分掌握自身病情等。(3)呼吸道护理:基于患者需长时间治疗,加上患者自身功能的减弱,其极易出现痰液黏在咽喉部咳不出来现象,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对其口咽部进行有效清理,及时清除干净呕吐物、痰液和胃反流物,避免患者出现分泌物阻碍呼吸现象。同时,适当指导患者和鼓励患者咳痰,通过多孔导管对口咽部异物进行引流等。(4)营养护理:基于患者呼吸做功增加,因此,其体内热量增加、体能下降。此时,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多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尽可能给以患者喜好的食物,避免出现食欲不振和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无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治疗和护理前相比,没有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0%[2]。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脱机时间、HR(心率)、RR(呼吸频率)、PaO2(血氧张力)、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和BNP(B型尿钠肽)进行密切观察。通过该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该研究选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交流沟通、人文关怀和解决问题等,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超过80分;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为60~80分;不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低于60分。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3]。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相应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分析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70.83%。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两组患者脱机时间和呼吸困难改善状况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脱机时间为(15.33±7.21)d、HR为(105±4)次/min、RR为(25±4)次/min、PaO2为(66.32±3.25) mmHg、SaO2为(95.31±2.98)%、BNP为(456.79±24.19) pg/mL,对照组患者脱机时间为(28.87±9.68)d、HR为(116±4)次/min、RR为(32±5)次/min、PaO2为(56.53±5.11) mmHg、SaO2为(85.43±2.61)%、BNP为(581.36±28.64) pg/mL。对两组患者脱机时间、HR、RR、PaO2、SaO2和BNP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脱机时间、HR、RR和BN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aO2和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呼吸科,呼吸衰竭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因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胸廓病变、肺血管疾病、神经及其传导系统病变等因素致使患者机体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进而导致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机体出现病理性生理紊乱综合征。若不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处理,或是对患者处理不当均会导致其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临床上,呼吸机可有效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增加肺泡内压,避免患者出现肺泡萎缩。同时,其可减少肺水肿患者液体外渗,便于肺泡氧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中[4]。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应针对其病情制定富含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临床症状。基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对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出现并发症发生率。首先,在对患者治疗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相应心理护理,为其介绍呼吸机治疗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5-6]。同时,该应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对于不能有效将痰液咳出的患者,应通过雾化吸入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蒸馏水状况,及时添加蒸馏水,避免呼吸道干燥。患者治疗后,护理人员应指引其保持营养,避免出现抵抗力降低现象,促使其早日康复[7-8]。因此,在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中优质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该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优质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83%、脱机时间为(15.33±7.21)d、HR为(105±4)次/min、RR为(25±4)次/min、PaO2为(66.32±3.25)mmHg、SaO2为(95.31±2.98)%、BNP为(456.79±24.19)pg/mL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翟海英[6]学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 44 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中研究通过特殊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 90.9%、HR为(105.7±4.4)次/min、RR为(25.5±3.5)次/min、PaO2为(66.3±3.4)mmHg、SaO2为(95.2±2.9)%、BNP为(456.8±24.9)pg/mL,通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7.3%、HR为(115.9±3.6)次/min、RR为(31.3±4.4)次/min、PaO2为(56.6±5.1)mmHg、SaO2为(85.6±2.6)%、BNP为(581.5±28.4)pg/mL,同该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证明,优质护理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呼吸机抢救中具有良好作用。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 http://

参考文献]

[1] 黄玉兰.37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30):65-67.

[2] 戴红双.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09-310.

[3] 沈兴艳,庞会娟,史冬冬,等.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75.

[4] 洪丽梅,周宏宇,刘学.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2):184-185.

[5] 李坚.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1):3561-3562.

[6] 翟海英.无创呼吸机治疗 44 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4(3):137-138.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59-03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等新发特性,大部分人群对其缺乏免疫能力,极易出现大范围流行性传播,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124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2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8~74岁,平均为(55.2±8.4)岁。其中,20例为确诊病例,42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7.8~41.3 ℃。其中,18例呼吸急促,32例咳嗽,19例呕吐或腹泻,4例重症患者。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为(53.7±8.9)岁。其中,21例为确诊病例,41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8.0~41.5 ℃。其中,19例呼吸急促,31例咳嗽,11例呕吐或腹泻,3例重症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感染控制措施

1.2.1.1 防控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用具穿脱方法以及心理培训。设计并完善的病区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及出院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以及出入病区的流程、物品交换流程。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感染控制监督以及管理措施。

1.2.1.2 隔离措施 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分为确诊区以及疑似区,确诊患者允许多人同住,但对于疑似患者应予以单间隔离。病区应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3个部分,并设置缓冲带,做好明确的标识。患者均应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在隔离病室内,所有诊疗活动均应在病房内完成。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不予陪护。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进行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1.2.1.3 防护措施 所有出入隔离室、污染物品处理、患者标本接触者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应设立监督岗,监督出入隔离室医护人员严格正确佩戴、脱卸防护用品。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2次/d,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感染科并予以有效隔离治疗。

1.2.1.4 消毒措施 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对通风不良应按照换气扇,而重症患者应进入层流病房护理。隔离区所有物品表面以及地面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并完善终末消毒处理。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应置入双层布袋中进行封存,并以500 mg/L含氯消毒液予以浸泡15 min,然后清洗消毒处理。所用氧气湿化瓶、面罩以及防护眼镜均应以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 min以后,清洁干燥。体温计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以及血压计等在用前及用后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隔离室内均应设置锐器盒以及密闭式污物储存装置,对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物进行分装,并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收集和处理。

1.2.2 护理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因病情突然、需隔离治疗等,多存在恐惧、担忧、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及病情康复。故在护理全程中应贯穿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协助其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 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介绍医院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制度、病区消毒隔离情况等,提高其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讲解各项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强化卫生宣教,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防治及康复的影响,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其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坚定其治疗和胜病信心。

1.2.2.3 重症护理 (1)急性期护理 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洁净衣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或者更换,预防发生褥疮。强化营养支持,如无法经口进食,则予以鼻饲营养物质,将床头抬高45°角~60°角,速度宜控制在30 mL/min左右。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并判断其咳嗽性质以及痰液量、颜色、唇及甲床是否存在紫绀现象,并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温>38.5 ℃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解热止痛药物。对于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者,应及时予以氧疗。③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处理,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出去。积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以免形成痰痂。④管道护理:各类管道应准确放置并妥善固定,加强管道巡视,以免导致管道牵拉或者脱出。

(2)缓解期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指征。针对性地予以胸部物理治疗,视患者的肺部呼吸音情况予以叩背,叩背时患者应取俯卧头低脚高位予以引流。强化营养支持,予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密切监测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

(3)康复期护理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蔬果以及高蛋白软食。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康复。加强对症护理,并遵医嘱予以增强免疫的药物。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等,被褥及衣物均应勤换洗。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及自我保健意识,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表格并当场回收,该次共发放124份问卷,均全数收回。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x±s,分)

2.2 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比较[n(%)]

3 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甲型H1N1、SARS、H7N9流感等[2]。由于人群对这类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严重影响[3]。

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完善的应急体系以及护理流程是根本保证[4]。及早发现、隔离、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是改善临床预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同时,应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5]。李晓燕[6]对956例确诊或者疑似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防控原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仅6.4%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应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点、表现、体征以及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在严格掌握病因及传染途径的同时,综合分析传染期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4]。贾淑娟[7]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基因结构变异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类型复杂、传播途径多以及普遍易感性等特点。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加强健康知识及疾病防控知识宣教力度至关重要。新发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加之病情突然,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担忧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病情的康复。该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为(46.32±12.03)、(46.72±11.79)分,SDS为(41.08±10.11)、(41.26±10.19)分,得分均较高,证实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故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该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风险。同时,将健康教育与各项护理工作相结合,全程贯穿心理护理,在消除其负性情绪的同时,使其能够自觉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消除疾病康复及健康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对疾病疾病进行分期护理,从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康复期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相比于传统的整体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全程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予以针对性处理,预防病情突变,降低死亡率[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感染控制措施、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以及重症监护,结果显示,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获得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率均在80.0%以上,而对照组均未超过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证实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感染防控措施并完善各项护理以及管理流程,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庆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2.

[2] 夏志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措施研究[J].当代医学,2013,(33):93-94.

[3] 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0):131-132.

[4] 邓琼英.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31):374.

[5] 区月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控制、护理工作要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79,180.

[6] 李晓燕.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956例防治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78-80.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7

【关键词】 重症;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肺癌晚期患者200例,男130例,女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69例、女31例, 年龄60~78岁,平均674岁。对照组, 男61例、女39例, 年龄60~77岁, 平均年龄6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使用药物等基本资料方面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均为晚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实行常规呼吸道护理措施包括: 指导患者咳嗽排痰、翻身拍背、吸氧、静脉PCA 泵止痛、湿化呼吸道、辅助咳嗽排痰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21 气道湿化 肺癌晚期患者经常呼吸加快[2],部分水分会在张口呼吸时由呼吸道散失,患者每天要以少量多次方式饮温开水,保持口腔湿润,必要时采取静脉方式补充水分,用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温水湿化则更适用于长期给氧患者,定时给湿化瓶内换温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温化。当痰液因黏稠而不宜咳出时,要适时给予雾化吸入。

122 引流 引流适合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对其定时(25 h/次) 翻身,并结合叩背排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把患者病变位处放于高位,向下放置引流支气管口,在重力作用下使痰液排出。在引流过程[3]中需要护士的配合,若有心悸、气促或大量分泌物时应立即停吸痰。对年老体弱、意识障碍、无力咳嗽的患者,床边要随时放置吸痰器用以吸痰。癌症晚期患者痰液均较多,为了减少呼吸道的腺体分泌,可按医嘱给予利尿剂或化痰药物,从而减少痰液。

123 心理护理 呼吸困难患者往往心存濒死感、害怕和恐惧,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的治疗过程,给予心理安慰和乐观的暗示。

124 呼吸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自身体病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如练习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最大程度地排出肺内残存气体,达到减少功能残气量和提高肺泡通气量的作用,换气功能[4]的改善,有利于肺内痰液排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P

2 结果

观察组在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关死亡率、肺部感染率、与单纯肺部感染相关的病死率等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肺癌晚期(Ⅲ、Ⅳ期)患者一般均咳痰、咳嗽或痰液性状改变等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常因痰液分泌增多的原因造成清理呼吸道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所以术后呼吸道护理管理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有效、更快、更好地做好癌症晚期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清理工作,降低疾病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护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漏气病症,及时有效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经常仔细听呼吸音,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除此之外,保证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患者的体力、精神和疾病的恢复,或者患者病情情况适当应用止痛剂、镇静剂,防止因疼痛等原因影响睡眠质量和体力的恢复,最终导致咳痰无力。通过本实验可以证实,常规呼吸道护理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是癌症晚期重症患者治疗的一个必要手段,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晚期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及肺部感染相关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实用外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9.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8

脑出血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不仅病情变化较快,而且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剧烈头痛、血压升高、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呼吸节律与深度变化、四肢麻木或者无力、大小便失禁和运动障碍等,并且临床症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达到高峰,严重者还伴随着颅内压升高和瞳孔扩散等脑疝前驱的症状,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013年3-1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10例,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1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10例,男68例,女42例,年龄31~76岁,平均45.8岁;110例患者中,并发性高血压65例,糖尿病25例,冠心病20例;出诊原因:昏迷54例,头晕、头痛、抽搐和失语43例,情绪激动13例。经过采取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患者现场死亡2例,死亡率1.8%,成功抢救108例,成功率98.2%。所有救治措施均在患者发病的20-90 min内实施,并将救治患者安全转移至医院内。

救治方法:明确院前急救的目的:院前急救为医护人员在危重患者进入医院前所采取的医疗救护措施,为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的评估、紧急处理与患者转运途中监护等方面要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强调院前急救要以挽救患者生命与减少出现并发症作为救治目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的现场救治和转运护理中,可以积极协助救治医生进行各项护理工作的技术操作。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①现场患者的病情评估:医院在接到120通知后,要尽快出车,同时要与家属进行电话联系,以了解患者的情况,并给予患者家属救护指导,如尽量不要盲目地搬动患者,尤其患者头部;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者呕吐情况,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呼吸道出现堵塞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窒息等。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详细检测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其是否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如头痛和呕吐等),记忆脑疝前驱的症状。②患者:医护人员对患者要取平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或者将头部抬高20°左右,以免患者出现脑水肿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急救与转运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固定和保护好患者的头部,由于在改变脑出血患者的时,可能会导致其颅内出血,进而压迫患者的心脑血管和呼吸中枢,使患者出现心跳与呼吸骤停的情况。所以,医护人员要为患者选择舒适的,以保障患者的安全。③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脑出血患者大多会出现缺氧、呕吐、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和呼吸不规则的情况,从而使患者的呼吸道出现阻塞。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救助的时候,要注意解除患者的气道阻塞,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这是对脑出血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的关键所在。医护人员可以开放患者的气道,解开患者上衣的衣扣,对呼吸平稳的患者实施鼻导管的吸氧措施,对于舌后坠患者要采取置入口咽通气管的措施。如果患者的呼吸道有异物阻塞,要立即清除异物,对于呕吐患者在清除分泌物的同时,要经患者的鼻腔置入吸痰管,其深度15cm左右。每次吸痰的时间大约10 s;如果患者呼吸的频率35次/min,则患者存在呼吸障碍,医护人员要借助简易的呼吸器帮助患者呼吸,或者对患者采取气管插管的措施。④建立静脉通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选用大号的静脉留置针,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药液输入,从而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要采取必要的复述,以核对药物名称、用药剂量和药品浓度,在确定医嘱无误后再快速用药。如果患者存在颅内高压或者脑疝先兆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及时为患者输入相应的降颅压药物,如20%的甘露醇等。

转运与途中监护:脑出血患者在早期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搬动或者不搬动,尤其移动患者头部可能会使脑出血情况加重,从而压迫患者的呼吸系统,使患者出现呼吸和心跳骤停的情况,并增加患者出现脑疝的几率。如果患者的病情危重,医护人员要采取就地救治的措施,在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患者。将其尽快的转运至医院,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救治与护理。本文110例脑出血患者在经过紧急救治后,均在20-90min内进行转运救治。①转运的方法:医护人员要将患者平搬至担架上,并有专人负责固定和保护患者的头部,将患者的头部抬高15°左右,以减少患者出现脑水肿的情况。医护人员要注意担架的位置,保证患者的头部紧靠近车头位置,并且偏向一侧,以免患者的呕吐物阻塞患者的呼吸道。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固定好担架,不能让担架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来回摆动。②途中监护措施:医护人员在患者转运途中,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血压、体温和肢体的活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医护人员还要借助车载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并对患者采取必要的吸氧措施,保证患者液体输入的通畅以及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同时,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头痛和呕吐等颅内高压的临床症状,如患者瞳孔变化或者呼吸频率和深度出现变化,则患者存在脑疝先兆的情况,医护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时间。

结果

在110例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与护理中,死亡2例,死亡率1.8%,成功救治108例,成功率98.2%。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50-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ICU收治的44例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在19-78岁,平均年龄(4028±392)岁。其中呼吸衰竭的患者16例,颅脑损伤的患者14例,心脏骤停的患者4例,术后患者10例;昏迷患者28例,嗜睡患者12例,清醒患者4例;气管插管32例,气管切开12例;其中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的患者27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VAP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VAP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121 预防VAP的重点 ①医护人员要做到手卫生。②吸痰时严格无菌执行操作,选用密闭式吸痰管。③监测气管导管的材质,呼吸机管路内积水,及时倒掉蓄积水。④监测气囊压力,和气囊滞留物的清理。⑤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应激性溃疡,注意鼻饲,避免胃肠胀气。⑥对任何呼吸治疗装置的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手部清洁,带一次性手套,吸痰带一次性无菌手套,呼吸机在使用后严格进行消毒,雾化罐、储雾罐或氧量装置应执行专人专用。

122 人工气道的护理(温湿化作用)以及正确的吸痰方式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但是机械通气有雾化罐,将呼吸机的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5-38℃,这样才能使气体由机器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温度达到35-37℃[1]。可以选用主动加温加湿器进行气道管理,可以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干燥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选着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人工气道内见到痰液涌出;患者咳嗽或者忽然发生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报警,气道压力过高;肺部听诊大量痰鸣音;SPO2急剧下降。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最好选用密闭式吸痰管,这样可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要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不要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注意吸鼻腔的吸痰管要与吸气管的分开。

123 气囊滞留物的清理 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应合理的进行管理,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容易产生分泌物,气囊漏气口腔内的分泌物易反流至气管中,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应每日检测气囊压力,保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并定时对气囊留滞的分泌物进行处理,运用气囊冲击法清除(方法:使用简易呼吸器与患者的气管导管相连与潮式呼吸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送气,另一人同时将气囊完全放气,在简易呼吸器送气末将气囊充气。)迅速的清理口腔内及气道的分泌物。

124 基础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漱口水不要误吸到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三十度,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预防VAP有一定的疗效[3]。

13 效果评定 对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根据参考2008年制订的院内VAP诊断标准[4],进行判断VAP人数。对于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比较(临床死亡患者除外)。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呼吸机治疗后通过VAP发生率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使用呼吸机出现VAP的发生率较高,如何预防VAP是治疗的关键问题,应在治疗和护理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呼吸机使用的患者做好相关的VAP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可有效的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为疾病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志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09,2(8):892

呼吸道护理措施例10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69-02

脊椎部位出现错位或者骨折性损伤均可导致脊髓受损,称为颈椎脊髓损伤[1]。此病可引起呼吸系统异常,甚至产生病症,约有50%以上的患者会因为此病出现呼吸系统病症[2]。多发生于疾病早期,多数表现为呼吸功能下降、肺感染等,可造成患者死亡。一般呼吸护理措施中忽略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细节管理,不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本文中将106例(2010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随机编号,并根据号码单数者个体呼吸功能的不同给予个性化呼吸护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6例(2010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随机编号,号码为单数者(53例)归为个性组,平均年龄38.7岁(19~64岁),男32例,女21例,受损部位:54.7%(29/53)C5~6,24.5%(13/53)C4~5,20.8%(11/53)C3~4。治疗:58.5%(31/53)后路减压,26.4%(14/53)前路切除植骨,15.1%(8/53)保守疗法;号码为双数者(53例)归为一般组,平均年龄38.5岁(19~64岁),男30例,女23例,受损部位:50.9%(27/53)C5~6,32.1%(17/53)C4~5,17.0%(9/53)C3~4。治疗:54.7%(29/53)后路减压,35.8%(19/53)前路切除植骨,9.5%(5/53)保守疗法。一般组与个性组各方面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一般组采取一般的呼吸护理措施,及时排痰,监测体征;个性组根据其个体呼吸功能的不同给予个性化呼吸护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呼吸护理措施以及功能训练方法。(1)呼吸功能分析:通过对相关呼吸指标以及肺功能的监测,可以分析出患者的呼吸功能处于何种水平,同时保证体征平稳,若出现血压波动、心功能异常、体温异常或昏迷等症状,则给予及时的纠正治疗,以免患者在水肿期出现危险[3]。(2)呼吸道护理:呼吸护理中常见引流不畅的现象,引发原因主要为呼吸机湿化程度不够、咳嗽行为次数过少或力度不足、痰液黏度过高等[4]。患者自身肺功能不佳以及治疗操作会干扰咳嗽以及排痰行为,从而引起分泌物潴留,导致呼吸道无法保持通畅,加重病情。因此,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应及时给以吸痰。操作中应注意时机的掌握,通常选择及时排痰,即在患者有痰时立即实施,同时注意时间把握,不可因为动作缓慢导致痉挛,在实施前2 min提供纯氧[5]。定时消毒气管内套管,每日至少保证2次。(3)功能训练:在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分析后,针对个体情况拟定功能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的训练方法有,①腹式呼吸,主要是使患者掌握深呼吸的要领和正确的运气方法,指导训练时采取呼吸操形式,协调肢体运动与不同呼吸方式的配合[6],每日至少需要进行30 min的腹式呼吸,分为3次训练。②排痰训练,高位损伤常会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受阻,排痰降低,增加产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患者排痰,一般认为引流效果较好,也可将其与胸部叩击结合运用[7]。针对年龄较大、嗜好吸烟、咽部存在炎症反应的患者应采取雾化吸入[2],并增加咳嗽行为次数,也可通过对胸廓进行外部施压加强力度。③吹气球活动,此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肺活量较低或呼吸肌功能较差的患者恢复正常[6],每日至少需要进行45 min的活动,分3次进行。

1.3 比较指标

统计呼吸参数以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具体的指标为pH、氧合作用、通气效率,并对比Frankel级别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5软件,t检验呼吸参数,卡方检验级别变化,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参数比较

个性组呼吸功能较一般组强,其呼吸参数变化更显著(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 Frankel级别变化比较

个性组未出现呼吸系统不适反应,一般组有2例出现不适反应,感觉憋闷、呼吸不协调,两组具体Frankel级别变化见表2。

3 讨论

颈椎脊髓损伤常会引起呼吸系统异常,因此治疗中会给予呼吸护理,但是一般呼吸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患者个体化需要。个性化呼吸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呼吸护理措施以及功能训练方法,通过进行呼吸功能分析掌握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和体征,进而选择合适的呼吸道护理措施,针对个体情况拟定功能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训练以掌握深呼吸的要领和正确的运气方法;给予引流促进其排痰,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患者的肺活量、呼吸肌功能。本文个性组应用了一系列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后呼吸功能显著加强,未出现呼吸系统不适反应,Frankel级别变化明显,证实此护理方法对颈椎脊髓损伤围术期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护理中强化个性化呼吸护理的实施,从而调整原有的护理结构,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恢复。尤其应提高对呼吸道护理和功能训练的重视,避免发生呼吸道阻塞以及呼吸功能衰竭等症状。

[参考文献]

[1] 谭军,王大鹏. 急性颈椎损伤的呼吸道管理原理[J].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8,3(1):62-64.

[2] 浦莉萍,张晓萍,刘若群,等. 130例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0(21):27-29.

[3] Meiners T,Lindel K,Mesecke U. Improvements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ollowing functional hand 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lesions to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self-assessment by patients[J]. Spinal cord,2009,9(11):92-94.

[4] 吕晓玲,夏秋江,王清丽,等.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热湿交换器的护理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09,24(15):93-94.

[5] Doperalski NJ,Fuller DD. Long-term facilitation of ipsilateral but not contralateral phrenic output after cervical spinal cord hemisection[J]. Experimental Neurology,2006,2(3):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