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4 15:26:57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人尖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据卫生部门2005年疾病死亡构成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4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等其他因素,使国内外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对有效的预防呼吸系统疾病非常有必要。

1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屏障,与外环境接触最密切。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粉尘,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蛋白变应原、尘粒及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和肺引起多种疾病,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原发性感染以病毒感染多见,原发性感染以病

毒感染多见;吸入各种变应原可致外源性哮喘及外源性变应性肺炎;吸入生产性粉尘可致尘肺,造成肺纤维化;吸入水溶性高的刺激性气体会发生急、慢性呼吸道炎和肺炎;而吸入低水溶性的气体,可损害肺泡和肺毛细血管发生急性肺水肿。

2 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

人们每天吸入大量细菌的空气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颗粒、道路扬尘、花粉等组成的颗粒物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被吸入后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可引发许多疾病。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细颗粒物可引发心肺疾病降低肺功能。研究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对大鼠肺的毒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接受最小粒径颗粒物的大鼠受到了最大的伤害,有病的大鼠的肺损伤最严重。即原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对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物别敏感。在国内开展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气颗粒物具有负面健康效应。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重要环境,然而随着现代装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更新,室内装饰材料、涂料的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显示室内新装饰的材料甲醛等到超标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室内潮湿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的重要因素,在一些通风差的地下室,因潮湿易滋生霉菌,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群,慢性咳嗽和哮喘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室内煤烟或油烟也可引呼吸系统疾病。

3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5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我国烟草总消耗量占世界首位,61.01%的成年男性和7.04%的女性吸烟。到2025年,世界每年因吸烟致死将达1000万人,其中我国占200万人。烟雾首先进入呼吸道,长期大量的吸烟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或损害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故呼吸系统受害最大,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是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人们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

长期的吸烟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卷烟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与促癌物质。通过吸烟,这些物质就可以损害支气管黏膜上皮,最后导致癌症。肺癌与焦油含量有直接关系,而进入体内的焦油含量以与吸烟的数量、每支卷烟吸入口的多少,以及吸进肺部的烟量有关。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不仅损害自身的健康,烟雾还污染空气危害他人,使被动吸烟者发生肺癌和COPD的机会增加,国外一些调查表明,丈夫吸烟,不吸烟的妻子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是夫妻均不吸烟的2倍,其危险度随与丈夫吸烟量增加而增加。

4 气候因素与呼吸系统疾病

气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气候环境的变化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气候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尤为明显,上呼吸道感染与平均湿度关系最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最低温度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及自发性气胸与平均湿度、平均温度关系密切。肺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季节变化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其发生的季节性极为明显,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秋较少。由于气候变化,作为调节吸入气和气体通道的上呼吸道而言,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外界温度等改变而上呼吸道感染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寒冷季节主要是受凉或温度变幅较大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制:冬季一般寒冷于燥,鼻黏膜容易发生皲裂,病毒易于入侵;鼻腔局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一些抵抗病毒的免疫物质,特别是鼻腔内局部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气温下降时,鼻腔局部温度也降低从而适合病毒繁殖生长;这都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因而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在寒冷环境中,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降低,以致清除细菌的能力大为减退。这种变化使上呼吸道环境中实验动物经过一个时期,甚至可以看到气管的病理改变,如上皮增生和白细胞浸润。夏秋季由于空气中花粉密度增高,哮喘的发病率增加。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繁,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呼吸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该地区处于高原高寒地带,生活水平低下,气候及生产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均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检测手段的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也提高,但并不是使发病增加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还是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与人们对疾病防治的意识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保护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成不必然,关心和防治老年病已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老年病人住院率正逐年上升,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加强老年病的防治,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是今后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因此,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加强环境保护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积级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2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全世界的社会问题,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我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其它感染性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1]。儿童由于体质虚弱,导致其致病因素繁多,且无法逐一得到有效预防。近些年来,随着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空气污染已被广泛公认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气候因素、大气污染以及粉尘污染等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大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的微粒PM10以及细颗粒PM2.5等也已被公认为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2],且可被人体吸入而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儿童的作用尤为明显。

1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空气污染因素

1.1室外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室外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中微粒物质增多和空气中其它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且以微粒悬浮物对人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室外空气中的微粒主要分为PM2.5和PM10,前者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滋m的极细微粒,后者则指直径小于10?滋m的颗粒状物质。就人体的肺部和呼吸道结构和生理特征而言,粒径超过10?滋m后很难被吸入到呼吸道并进入肺中,多数能够被鼻毛、鼻腔粘膜或呼吸道粘膜捕捉[3]。但是,当微粒的直径小于10?滋m大于2.5?滋m时 ,颗粒则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可诱发呼吸系统不适。但是随着人体粘膜的外排作用的不断加强,颗粒最终可随着人体的呼气、打喷嚏或者痰液排除体外,对人体的危害较为有限。但是,当空气中的微粒直径小于2.5?滋m时,不仅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系统,而且可以在呼吸道内大量蓄积并逐渐进入人体肺部,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其可在人体支气管或肺泡内发生致炎反应,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支气管炎甚至是尘肺病。儿童作为免疫功能较弱的特殊群体,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易于收到PM2.5或更小粒径微粒的影响。魏复盛等对PM2.5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吸入PM2.5可大大增加哮喘、支气管炎的发病几率。Desqueyroux等[4]对空气污染致病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的发病与PM10、PM2.5以及臭氧在空气中比例的增加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还证实[5],NO2和臭氧是目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肺病患者住院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且一直处于恶化态势。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方面,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6],NO2和PM10的浓度是导致呼吸系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与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正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空气微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王海荣等[7]对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PM2.5、SO2、NO2、PM10等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是导致儿童哮喘、肺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则为NO2和PM10,而导致儿童肺功能减弱的主要致病因素则为SO2,且女性儿童更易受到影响。关于SO2导致人体肺功能下降的原因,Sam等[8]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当人体吸入大量SO2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呼气流量峰值(PEF)下降,使肺部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而逐渐导致肺部功能受限、肺部功能下降。

1.2室内空气污染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致病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的装修质量,大量新型的装饰材料不断被广泛使用。甲醛、苯等在室内空气中的含量超标,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也已被社会广泛肯定为室内主要的污染源。室内装饰材料所释放出的甲苯、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人类长期接触不仅会出现神经过敏症状或免疫功能紊乱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白血病、肿瘤等恶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巨大。研究证实,当甲醛的在室内的含量超过0.25ppm/m3时,即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和体质虚弱的成年人最为明显[9]。儿童长期在室内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玩耍,可因室内污染源发生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其它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因此,在新房装修时,应对房间及时通风、尽量购买释放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较少的装饰材料,以减少装饰材料对室内环境污染的程度。朱悦等[10]对室内环境在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以及室内环境中的螨虫、微粒等均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诱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对于降低儿童因室内环境而诱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3煤炭燃烧后的一次、二次污染物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直以来,煤炭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能源被广泛使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生存资料。虽然煤炭的燃烧可以为我们带来电、热等能源,但其所产生的粉尘或有害气体同样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煤炭燃烧后所产生的SO2、烟尘等一污染物在空气中可与其它污染物发生反应,并逐渐形成二次污染物,比如SO2、NOX和CO等。二次污染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而进入人体,且不可经肝脏代谢而消除,NOX和CO可以逐渐进入人体血液而导致人体产生一些炎症性疾病或者全身不适症状。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煤炭燃烧后的二次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情况更为明显,主要由于北方冬季因天寒采暖需燃烧大量煤炭,其空气中煤炭燃烧所致的污染物的释放量较大,可对儿童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近些年来,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室内CO中毒的案例发生率逐渐升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赵宝新等[11]对冬季采暖燃煤所致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暖期时空气中的PM10、SO2水平大幅增加,所处该环境的儿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降低趋势但呼气流量峰值(PEF)有所升高,即说明PM10、SO2可降低儿童的肺功能。此外,就季节而言,冬季时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支气管炎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除与冬季气温交替频繁有关以外,与冬季燃煤导致的空气内污染物含量增加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2户外尘沙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12],沙尘天气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且具有季节性的特点。王振全等[13]指出,在一些沙尘天气高发的地区,尘肺病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无沙尘天气的地区。赵春霞等对沙尘暴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呼吸系统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表明,在沙尘天气发生的前一天,该地区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幅上升,且主要集中于体制虚弱、免疫力低下爱的儿童。孟紫强等进行的关于沙尘天气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处于沙尘天气地区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其它地区,且沙尘天气能够与其它户外污染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儿童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而诱发相关的疾病[14]。

3展望与结论

从上文中可见,室内外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均是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儿童作为免疫力和身体机能均较弱的特殊群体,对于一些致病诱因的抵御能力较弱,探明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很有必要。就上述的内容而言,空气污染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① 室外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所致的空气中PM2.5、PM10等微粒的含量大幅增加,儿童吸入体内后在免疫力低时可诱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②室内装饰材料或其它污染源所释放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可刺激儿童的呼吸系统并进行其肺部,诱发相关呼吸系统疾病。③煤炭燃烧、秸秆燃烧等导致大气中烟尘、SO2、CO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增加了儿童患病几率。④沙尘暴、尘沙天气或者高发区域空气中粉尘和尘沙的含量较高,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慢性阻塞性肺部样症状或者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改善大气环境和周边生活环境对于降低上述因素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实质性意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任重而道远。但从世界范围内的儿童以及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出发碳、节能、环保洁净的生活模式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宁,张本延,彭晓武.大气污染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04-1505.

[2]魏复盛,胡伟,滕恩江,吴国平等.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的相关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3):220-224.

[3]胡伟,魏复盛.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肺功能的交互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361-363.

[4]Desqueyroux H,Pujet J C,Prosper M,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low-level air pollution on respiratory health of adults suffering from moderate to severe asthma[J].Environ Res,2002,89(1):29-37.

[5]查日胜.空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病症影响的纵向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21(18):445-446.

[6]李宁,张本延,彭晓武.大气污染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04-1505.

[7]王海荣,翟秋敏,沈娟.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以河南省A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3):54-57.

[8]Sam Pattenden,Temenuga Antova,Manfred Neuberger,et al.Parental smoking and children's respiratory health:independent effects of prenatal and postnatal exposure[J].Tob Control,2006,15:294-301.

[9]潘小川.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学基金,2005,(4):205-208.

[10]朱悦,杨小南,李宇斌.沈阳市某地区大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7):575-578.

[11]王少利,郭新彪,张金良.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健康杂志,2004,01:713-715.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3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负担;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早死生命损失年;死亡率;居民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是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引起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疾病负担中呼吸系统疾病总计高达2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结核和肺癌在世界范围内均位于死亡和残疾的前10位,并将在2020年上升至前7位〔1,2〕。我国2003年COPD已居疾病负担的第6位,如果将肺心病、肺结核和肺癌均归于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各种疾病死因中排在第一位〔3〕。近年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疾病负担的分析研究多限于单个指标,因而不能全面反映疾病负担。本文收集了安仁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居民死亡监测的数据资料,采用多个测量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当地政府及卫生部门做好有效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04至2005年居民死因数据来源于安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登记,属卫生部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人口资料来源于安仁县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资料。所有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

1.2 疾病负担测算方法

1.2.1 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the expect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EYPLL)〔4〕 EYPLLx={∑13i=1yi·mi·〔65- ( 5i-2.5) /100 000〕}。EYPLLx为考察个体的指标,人群EYPLLP,其公式为:EYPLLP=〔∑13i=1qi·EYPLL5i-5〕·100 000。

1.2.2 早死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 参考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96 年共同出版的《全球疾病负担》中的有关分组方法与资料,其公式为〔5〕:

YLL=KCe (rα)/( r +β)2〔e-( r +β) (L +α)〕〔 -( r +β) (L +α) -1〕-e-( r +β)α〔-(r +β)α-1〕+(1-K)/r(1-e-rL)。

本文为了能更确切地反映该县实际情况,采用的期望寿命为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

1.3 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用 Access 2003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全面核查。然后应用Excel 2003和SPSS 15.0进行运算和统计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标准化率计算均按 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调整标化。

2 结 果

2.1 不同年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及YLLs 2004年总人口数397 39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早死所致的EYPLLP、YLLs/1000分别为82.79/10万、885.83年、10.42;2005年为85.74/10万、706.22年、10.38。2005年总人口数398 903,死亡率较2004年升高,而EYPLLP、YLLs/1000下降。

2.2 不同性别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及YLLs 2004~2005年安仁县男性人口数414 60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EYPLLP、YLLs/1 000分别为81.52/10万、780.19年、 10.29;女性分别为381 693,87.24/10万、811.47年、 10.52。女性高于男性。

2.3 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EYPLL及YLLs 本研究将呼吸系统疾病分为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其他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胸膜炎等。2004~2005年呼吸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对人群总EYPLL和YLLs的影响程度不同。死亡率居前三位的是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YLLs/1 000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0.30),EYPLL、YLLs排序与死因顺位不一致。见表1。

2.4 不同起始年龄呼吸系统主要疾病EYPLL 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所致的EYPLL各年龄段呈现不平衡趋势,且EYPLLP与EYPLLx(为了解释方便,EYPLLx用天而不是年来表示)不尽相同。EYPLLP排在前三位的年龄段为0~岁组、50~岁组和45~岁组;5~19岁组、25~34岁组EYPLLP最低。EYPLLx排前三位的是0~岁组、50~岁组和60~岁组,5~19岁组、25~34岁组EYPLLx最低,为0天。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所致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0~岁组以肺炎排第一位,20~岁组以COPD、下呼吸道感染为最高,3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COPD居首位,且以50~岁组最高。见表2。

2.5 各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 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在各年龄组分布不平衡,主表1 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EYPLL、YLLs比较表2 不同起始年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EYPLLx前三位排序及EYPLL比较要集中在0岁组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2005年0岁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较2004年下降,而65~及以上年龄组上升,但总趋势一致。0岁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年均死亡率为94.28/10万,YLLs/1 000为30.98,居15~岁以下各年龄组之首位。6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及YLLs/1 000呈递增趋势,60~岁年龄组分别为127.97/10万、18.24,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分别为2 728.10/10万、219.97。见图1。

3 讨 论

通过对人群早死所致的疾病负担研究,有助于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确定卫生防病的政策和策略,制定高危人群健康干预计划,比较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传统方法一般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来评价,但不能反映早死的危害程度。本文应用EPYLLP和YLLs对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疾病负担进行综合分析。

本文显示,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早死造成的EYPLLP、YLLs/1 000,与黄艳平、时黎等〔4,5〕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各地存在不同的疾病死亡模式,人群死亡的疾病种类和年龄构成存在差异。合理选择疾病负担指标,尤其是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能更加全面地评价疾病负担,从而为确定疾病防制工作重点、制定减少疾病负担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男性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EYPLLP和YLLs/1 000均低于女性,说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对女性健康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吸烟是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全球近80%的COPD死亡与吸烟有关〔6〕,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吸烟人群,约占全球吸烟人群的1/3,而被动吸烟(吸“二手烟”)人数更多〔7〕。出现本文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室内燃煤使用增加了女性居民的暴露机会〔8〕,也可能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主要集中于高年龄组人群,而高年龄组人群以女性居多,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疾病负担中,以COPD造成的EYPLLP、YLLs/1 000最高,肺炎排第二位;肺炎死亡造成的EYPLLP与COPD相近,而YLLs/1 000相差较大,可能原因是COPD的主要危害对象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其死亡对EYPLLP影响较小,而肺炎死亡危害的对象主要为低年龄组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疾病负担不同年龄段有较大差异,呈现出“U”型结构。以1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强度较大,出现两个疾病负担高峰。可能原因是儿童呼吸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完善的免疫机制还未形成,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60岁以上居民因机体老化,器官局部的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使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1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居民成为了该县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以上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中,全球范围有36%下呼吸道感染和22%COPD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在下呼吸道感染和COPD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中,因工作场所、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分别占41%和42%,而儿童和老人是主要受危害人群〔9〕。提高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是降低儿童、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减少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婉贞,叶秀文.亚太地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负担现在与未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1):78.

2 Schünemann HJ,Woodhead M,Anzueto A,et al.A vision statement on guideline development for respiratory disease:the example of COPD〔J〕. Lancet,2009;373:7747.

3 何权瀛.从20年来我国呼吸病死亡专率及其在总人口死因排序看卫生资源的分配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0305.

4 黄艳萍,叶绪芳,汪 峰,等.贵州省 2004 年疾病监测区人群早死病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4951.

5 时 黎,黄钧裕,付笑冰,等.2003年广东省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6;34(2):179.

6 Reilly KH,Gu DF,Duan XF,et al.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ortality in Chinese adults〔J〕.Am J Epidemiol,2008;167:9981004.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的下降是导致呼吸内科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正处于退化阶段,免疫力逐渐降低,其自身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这就导致老年人群体成为了呼吸内科疾病的易感染人群。同时也是由于老年群体身体素质的原因,老年人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感染部位较比于青少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的时候要给予老年人群体以格外的重视和关注。关于导致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诱发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几种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对各项诱发因素做出应对措施的探析。

1老年人群体内科易感染部位分析

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体内科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有三个部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而在这三个主要的系统中又以呼吸系统的感染发病率最高。从我院多年来收治的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老年人的数量是最多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群体是呼吸内科较为容易感染的群体,在笔者临床治疗的老年患者中,普遍患者患病的时间很长,并且患者的病情不是很稳定,反复性很强。同时在这些患者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通过光谱抗菌药等药物来控制和减缓呼吸系统的疾病,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呼吸系统的病痛,但是也在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呼吸系统的自我防御能力,不仅患者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性,而且也使得呼吸系统成为了内科易感染的部位。除了患者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院方管理方面的因素,例如医护人员对于病房的管理并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很多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被及时的了解到,这就导致医生对于患者的实际病情了解不够深刻,这也会成为患者再度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

2老年人群体呼吸内科感染发病具体原因分析

2.1老年人群体肺部真菌感染根据实际的临床调查表明,在众多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呼吸道内带有致病的真菌,这主要是由于老年群体的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发病周期很长,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在身体机能以及免疫力方面较比于青壮年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很多老年患者都是长期在药物的辅助之下抵抗病毒的侵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老年患者体内自身的免疫系统,降低了免疫能力,所以当外用药物一旦停止,则患者的呼吸系统就会面临着真菌侵入的可能。除此以外,在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医护人员会给患者使用大量的广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在消除患者病痛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抗生素对于抑制和消灭病菌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但是在抑制和消灭作用发挥的同时,真菌也会在抗生素的刺激之下生长和繁殖,这就给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出现真菌感染留下了隐患。另外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不当的医源性诊治也是导致患者呼吸系统丧失真菌抵抗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2老年人群体不良心理因素诱发的呼吸系统感染经过长期的治疗和观察,笔者发现,很多老年人患者忍受呼吸系统疾病已经很多年,采取了很多的治疗方法都不是很见成效,因此很多老年患者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信心明显不足,并且长期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折磨之下很多老年人患者经常伴有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这些症状反反复复,经常折磨的患者出现紧张、焦躁以及失眠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给治疗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消极对待治疗措施,对于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漠然对待,甚至有很多患者不愿配合治疗,这给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出准确施治判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在对老年人群体呼吸内科感染问题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心和治疗也是我们做好治疗和预防工作的重点,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是提高我们治疗效果,改善老年人身体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3预防与治疗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有效措施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5

纤维支气管镜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应用临床,已成为成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小儿的气道狭小及不合作等因素,现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4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者48例,明显气促者34例,有异物吸入史者14例,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而就诊者33例。

1.2方法 检查前对患儿充分了解并争取配合,明确检查目的,作好处理可能并发症的准备。>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8 h;1~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6 h;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术前禁饮、禁食4 h,可由静脉补充一定量葡萄糖。阿托品不作为术前常规用药。>6岁的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任书平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58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5例;食道气管瘘7例;肺出血6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25例次,18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72%;肺不张16例,以炎症为主占85.1% ,治愈率为92.2%;反复性肺部感染13例,治愈率87.1% 。结论 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而且其安全性好,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局麻;

1.3支气管异物钳取 根据异物种类,部位及周围情况选择不同方法如骨片,笔帽类异物时选用鳄齿钳,塑料、气球碎片类异物选用钢丝钳,异物表面光滑如植物类(花生,黄豆)等,则选用网状套篮,糊状粉末状异物通过多次多部位生理盐水灌洗清除。对有反复咳嗽或呛咳、反复发生憋气或呼吸困难、反复发热、反复肺部感染以及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哮喘患儿,尤其对婴幼儿,应高度警惕气管支气管异物等。有可疑病史应立即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2]。

1.4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与其他医学上的侵入性操作一样,电子支气管镜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组经电子镜术诊治患儿56例,术中、术后均常规进行吸氧,血氧心电监护,多数患儿治疗过程安全顺利,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退镜并给予增大氧流量后缓解。3例出现鼻部出血,以鼻腔黏膜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少,退镜后未予特殊处置而自行止血。2例出现术后发热,体温均在38.0℃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后热退。术中术后均无物过敏,喉头水肿,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2结论

儿童支气管镜适应症广泛:①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②不明原因的喘息,纤支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③取异物,纤支镜在诊断和治疗气管异物方面较影像学检查更为直观、可靠,较硬支镜更为灵活、安全,由于其柔软可弯曲,取异物痛苦小,可深入到硬支镜不能达到的上叶或3~5级深部支气管检查,并取出异物。④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⑤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⑥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 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 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3]。临床工作中如遇有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喘息、咯血,X线胸片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吸入性肺炎,疑有食管气管瘘、支气管异物者,应考虑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的应用给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6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156-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77

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非常常见,其发病率在儿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中占首位,特别是在学龄前期的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对于小儿的正常发育及身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其诊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1 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

站在解剖学的角度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其与成人的呼吸系统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别,其鼻腔相对来说是比较短小的,并且鼻道狭窄,黏膜下层没有海绵组织,咽部相对来说是垂直、狭窄的,喉部相对比较垂直,支气管、气管的管腔弹力纤维组织存在发育不良的现象,并且其黏膜比较柔弱,难以将废物有效排除,肺脏中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含气量相对较少,而含血量相对较多,这使得其气体交换面积较小,与成人相比,胸廓及肺的回缩能力均较小,并且由于其血液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导致其呼吸道免疫功能偏低,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1]。

2 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呼吸道感染,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春冬季节[2-3],在其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实施病原学监测,这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关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研究越来越广泛,下面就对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予以简单介绍。

2.1 小儿呼吸道的细菌感染

有很多种细菌均能够导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对相关的致病细菌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国内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等是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一些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的病原菌,并且这种类型的病菌具有非常高的耐药性,这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临床上主要的消灭微生物病原体的方法就是应用抗生素,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耐药性细菌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导致抗生素的研发速度难以满足实际的抗菌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

2.2 小儿呼吸道的病毒感染

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非常的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SARS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有关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中,我国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在对39例持续喘息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的方法,从中检出了12例博卡病毒,这是一种首先由瑞典学者发现的一种细小病毒,能够引发儿童肺炎、支气管炎等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将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两者的大部分临床症状相似,其中较常出现的是发热[5]。

另外,有相关的研究中,对342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研究,发现其主要感染病毒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则比较少见,在实际的病毒防治工作中,我国还没有研制出能够安全有效的抵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但是对于该病毒,有学者发现M2-1基因mRNA中的pshRNA7816对于该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效应具有明显的减轻作用,其中M2nRNA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于病毒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应,能够有效的提升被病毒感染了的细胞的存活率,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其有望成为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一种新型基因治疗类药物,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6]。

2.3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属于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保证其治疗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期的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有关儿科哮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很多研究投入到了儿科哮喘的研究工作中,有研究发现,哮喘患儿中的白三烯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提升。另外,有学者在对280例毛细支气管患儿的长期随访中发现,婴幼儿的支气管炎是很容易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导致哮喘发生及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过敏体质,单纯母乳喂养、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BGG是其主要的防护措施[7]。

3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现状

3.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有研究表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主要与血清硒、锌等微量元素以及T细胞亚群等的浓度变化有关,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小儿的血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体内血清的硒与锌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硒的升高与血锌含量的显著降低[8]。因此,王曾礼[9]认为,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中,可以将患儿体内血硒与血锌的比值作为其中一个参考指标。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中,应用超高倍显微镜对咽拭子进行检查,看其中是否存在支原体活体,以此来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面,应用这种检查方法,与血清学检查的检出率相似,但是在抽血检查的过程中,不需要要求患者空腹,并且检测结果快速、直观,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这种检查方式的接受度更高。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肽,其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比较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10]。研究表明,其在患儿体内的升高程度与患儿体内的白细胞数目没有相关性,可以将其应用于药物疗效评价及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工作中[11]。将血清前清蛋白应用于小儿急性呼吸系统的感染的病因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将其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鉴别与疗效观察工作中。

3.2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仪器检测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检测中,最为常用的仪器检测方法就是胸片检测,其具有简便、经济、快捷的优点,这是胸部检查过程中的优先选择项目,与胸部透视相比,其显像更加的清楚,能够清楚地看到细微的病变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仅是应用X线检查,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怀疑是支气管异物的患儿来说,仅仅依靠X线检查,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对儿童实施X线检查,对其正常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12]。

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内容就是肺功能检测,通过该项检测能够对患儿气道中是否存在阻塞予以客观的反映,并且对于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这是临床中的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婴幼儿喘息等疾病对肺功能的损害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价,并且其可以为相关药物及治疗方法疗效的评定提供有力依据,特别是在对症程度的评价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13]。由于小儿的依从性比较差,在对其开展肺功能检测的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与仪器与成人检测是不同的,儿科肺功能检测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潮式呼吸意义快速胸腹腔挤压法、强迫震荡法、气流阻断法、超声波法、体描仪法等,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工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4]。

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由于其纤支镜柔软可以弯曲,具有较大的视野范围,将其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中,能够直接检查到肺部局部出现的微小病变,并且能够对气管及支气管的动力学状况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集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于一体,特别是在小儿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不明原因的肺部病灶、咳血、气喘、反复咳嗽的检查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其还能够作为先天性气道异常类型及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发热、喉痉挛、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于肺功能严重损害、近期具有大量咳血、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是严禁使用的,这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造成交大的损伤[15-16]。

在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只有明确其发病类型,才能保证相关的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对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予以简单介绍。

4 小儿呼吸系统的治疗现状

4.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

氨溴索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药物,由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学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呼吸道分泌物容易滞留于肺部及气管中,这会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常出现难以治愈或者是治愈之后反复发作的情况,盐酸氨溴索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祛痰药物,其能够有效的稀释痰液,并且还能够湿润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对于抑制小儿呼吸系统炎症的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17]。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对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型脑病、严重喘憋、全身严重中毒症状、高热不退等合并症的重症肺炎患儿,可以适当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不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并且该种药物尽量不要应用于极低体重儿的慢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或者预防工作中。

免疫增敏剂,通过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应用免疫增敏剂来改善其免疫功能,提升其治疗效率已经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免疫增敏剂划分为:中草药、化学合成小分子、微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生物制剂就是免疫球蛋白,其能够通过调节补体与细胞因子的功能来诱导靶细胞的凋亡,并通过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等方面进行调节,来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常用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是斯奇康,其能够通过增强小儿体内UK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促进嗜碱细胞膜的稳定性,并能够有效的诱导感染素的生成,从而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及集体细胞免疫进行调节[18]。

目前临床上报道的相关的中药组分也比较多,如:牛膝多糖、黄蔑多糖、香菇多糖等,其都是活性非常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可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提升患儿的免疫能力,以便于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9]。

4.2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辅助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治疗措施主要有:(1)吸入氧气雾化,这是一种将氧气作为驱动气的雾化吸入法,通过氧雾使药物形成微小颗粒,治疗过程中,患儿在吸入药物的同时,还会吸入一定量的氧气,有利于患者肺泡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20]。(2)吸入NO,这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舒张因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且其能够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中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并且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离子、提升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患儿在吸入NO之后,能够起到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这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的吸入持续时间、吸入最佳浓度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21]。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非常的常见,并且其种类众多,导致其发病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患儿的自身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对于患儿的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其常见的几种呼吸系统疾病,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对于临床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英,胡长青.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1.

[2]何少茹,孙云霞,梁穗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18(7):239-242.

[3]靳蓉,卢根,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2,28(19):555-558.

[4]卢根,靳蓉,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16):689-692.

[5]郝素莲,张亮.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26(9):1023-1026.

[6]韦珍爱.41例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21-122.

[7]范木英,杜晓华,余泽明.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5(7):456-459.

[8]赵昱.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3,25(13):1234-1236.

[9]王曾礼.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呼吸系统疾病(11)(上)[J].新医学,2013,12(11):1024-1028.

[10]邵彩虹,姚静,余琼,等.小儿门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25(19):306-309.

[11]张海英.被动吸烟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及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30(15):556-558.

[12]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7(13):741-743.

[13]童志杰,邓力,周名秀,等.小儿纤支镜在婴幼儿喘鸣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19(8):1145-1148.

[14]杨永弘,刘春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8(6):1026-1028.

[15]程雪艳.浅谈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24(7):852-854.

[16]陆权,曾玫.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5(5):101-103.

[17]于翠云.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探讨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37-138.

[18]薛辛东,黄敬孚,宋国维,等.常频呼吸机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9):147-149.

[19]谢城.夫西地酸钠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0(7):303-304.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7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在校门诊就诊的5227名士官学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女士官学员2031人,男士官学员3196人。

1.2方法 根据在校学员学习时间安排,以暑假为界将全年分为上学期(3~8月),下学期(9~2月)两个学期。将门诊疾病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伤、皮肤科、五官科疾病(包括口腔)、妇科及其他。

2 结果

2.1从表1结果显示,各类疾病发病率由于受寒暑假影响,1、2、7、8月就诊人数最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在3、12 月份由于季节温差变化病例明显增多,消化系统疾病和皮肤病在9月和10月就诊人数最高,其它类病症的发病率与月份无明显关系。

2.2通过表2看出,不同疾病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以急、慢性胃肠炎为主,外科疾病主要是急、慢性运动性损伤。

3 讨论

3.1门诊就诊疾患者次居首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是重点防治的疾病。其原因可能是:①士官学员来自海、陆、空各大战区,气候、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集体生活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有明显的季节气候影响因素,冬春交季和秋冬交季时,气温昼夜变化比较大,感冒人群明显增多,往往一个宿舍多人发病;④与士官学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如学员冷水洗头、气温骤降时不注意添加衣服等;③石家庄2013年持续的雾霾天气,空气中浮游大量尘粒和烟粒、粉尘、污染物病毒等,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3.2运动性损伤病例与学校课程安排和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密切关系,引起运动性损伤的原因:①是士官训练不科学,运动量过大,恢复期基本没有;②是士官学员集体荣誉感较强,"轻伤不下火线"的情况比较多,结果小伤变成大伤。

3.3消化道疾病在疾病中位居第2位,以急、慢性胃肠炎为主, 6月和10月是明显高发期,这可能是饮食不规侓、生冷饮食较多以及新生水土不服生等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8

Xolair是20xx年上市的哮喘适应症抗体药物,靶点为IgE。

20xx年11月,GSK的哮喘新药IL-5单抗Neucala(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获得FDA批准上市;20xx年3月,Teva的IL-5单抗Cinqair(Reslizumab)获得FDA批准上市。20xx年3月,Neucala又获得欧盟批准上市。

二、在研的哮喘适应症抗体药物

1.Xolair

Xolair是20xx年之前唯一一个呼吸系统疾病的抗体药物,20xx年销售额20.32亿美元。Xolair由基因泰克和诺华共同开发,是一种IgE抗体。近年来,罗氏和诺华将Xolair开发用于皮肤疾病,相继获得FDA和欧盟的批准。

2. Nucala

首个IL-5抗体药物,20xx年11月上市。具体见上文。

3.Cinqair

第2个IL-5抗体药物,20xx年3月上市。具体见上文。

4. Dupilumab

Sanofi与Regeneron联合开发的Dupilumab是一种靶向IL-4R/IL-13的抗体药物。虽然20xx年5月Sanofi披露了该药用于哮喘二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随后开启哮喘适应症的三期临床,但Dupilumab应用于哮喘的效果始终存在争议,。Dupilumab用于过敏性皮炎的临床进展较快,预计20xx年Q1披露2个三期临床top line的结果。

5.Benralizumab

AstraZeneca的Benralizumab是一种IL-5R抗体药物。该药物用于哮喘和慢阻肺COPD的三期临床试验均在进行中,预计哮喘适应症的提交NDA将在20xx年下半年。

6. Tralikinumab

AstraZeneca的Tralikinumab是一种IL-13抗体药物。该药用于哮喘的三期临床试验在进行当中,预计在20xx年提交NDA。

7.Lebrikizumab

Roche的Lebrikizumab是一种IL-13抗体药物。20xx年3月,罗氏披露了2项三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一胜一负。在Lavolta I中,显示Lebrikizumab可以显著降低哮喘发作率,而在Lavolta II中,则未能得到类似结果。期待Roche披露具体试验数据,及具体的应对策略。Roche的研发管线中,还有从Amgen授权的AMG282,该药物处在一期临床研究阶段。

8. AMG317

Amgen的AMG317是一种IL-4R抗体药物,该药已经在phase II失败停止开发。

9.AMG282

Amgen的AMG282是一种IL-33抗体药物,处在一期临床研究阶段。该药物已经由Amgen授权给Roche.

一、呼吸系统疾病及用药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城市占第三位,农村为首位。常见典型症状:咳、痰、喘。咳、痰、喘、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有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呼吸兴奋药和抗感染药平喘、镇咳、祛痰药属于对症治疗药,只能消除或缓解呼吸道症状,必要时要合用对因治疗药。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牵涉面广 , 用药种类或数量亦较多 , 如抗感染药、镇咳药、平喘药、呼吸兴奋药、抗肿瘤药、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喘息、咳嗽和咳痰 , 这些症状若不加以控制 , 长期不愈, 会促使病情恶化。随着呼吸疾病病因学、自体活性物质对病因学的作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 平喘、镇咳、祛痰三类药物 , 特别是前者 , 也在不断地更新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 除病因治疗外 , 必须重视对症治疗。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 , 没有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 ,则对症治疗显得特别重要 , 通过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分为5个亚类:清热解毒用药、止咳祛痰平喘用药、感冒用药、咽喉用药、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从20xx年9大城市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各亚类所占比例来看,清热解毒用药占58.00%、止咳祛痰平喘用药占20.40%、感冒用药占11.62%、咽喉用药占9.09%、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占0.89%。

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分析

世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市场20xx年的增长率为10.6%,市场价值达20亿美元。预计到20xx年,该类药物市场的容量将达450亿美元。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占世界药品总销售额的6%。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市场份额在18%左右。目前,平喘药统治着该类药物市场,其中,抗炎药占30%的市场份额,支气管扩张药占33%。

在国内呼吸系统疾病医院市场,应用最多的是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类药。在20xx年全国入网样本医院中,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销售金额在大类排序中位列第十,购药金额为4.7亿元,占到当年样本医院用药总额的2.1%。在20xx年第一季度~20xx年第三季度3年多的时间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购药数量基本平稳,每年的需求总量没有太大变化,而购药金额的逐渐增加,平均药价呈升高趋势。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分类,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各亚类的金额份额分别为:镇咳药和感冒药类占40%,平喘药占35%,抗组胺药占19%,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其销售金额在秋冬季节的增势较为突出。其余3类药品的市场份额均在2%左右有许多新剂型的鼻用药制剂的医院市场份额仅为2.01%,主要原因是此品经过OTC渠道销售的数量较大。在20xx年前三季度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单品销售金额排序中,氨溴索的销售金额排序第一,占26.96%的份额,市场优势较为明显。其他几种药物的份额均在10%以下。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强力安喘通,增长率为37.85%。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有6种平喘药,占21.12%的市场份额。20xx年,共有546家企业生产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在入网医院使用,其中,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企业占据总市场49.28%的份额,可见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品牌较为集中。

三、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状况

时值季节交替之时,也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开始肆虐的时候。目前约有3亿名哮喘病患者,8000万名中到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和成千上万名患有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及其他常被漏诊的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

WHO发出警告: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未来10年内,慢性呼吸疾病的死亡人数将增加30%。虽然趋势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却还没有研究出能够治愈这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而现有药物只能起到减缓症状的作用。

呼吸系统用药市场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吸烟人群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呼吸系统用药购药金额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目前全球几乎在所有的国家中,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而认识和诊断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善。因此像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气喘这样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市场非常巨大并呈快速增长势头。不过目前对气喘或过敏性鼻炎临床医学还不能完全治愈,现有的产品仅能进行急性发作的症状减轻和长期的维持治疗。呼吸系统用药中,分为以下几个亚类:鼻用制剂(R01)、咽喉用制剂(R02)、抗哮喘药(R03)、咳嗽和感冒用药(R05)、全身用抗组胺药(R06)和其他呼吸系统用药(R07)。呼吸系统用药中的各亚类均有增长,除咳嗽和感冒用药(R05) 有明显的增长外,抗哮喘药(R03)和全身用抗组胺药(R06)都有着小幅度的增长,另外鼻用制剂(R01)有着百分之百的增长。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约为6.94%,即全国每年有8,000多万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在疾病构成上,急性鼻咽炎、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这四大常见疾病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80%。儿童和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这两个年龄段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

20xx至20xx年间,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一直呈上升趋势,20xx年增长率为17.35%,20xx年增长率为27.84%,20xx年增长率为16.89%。其中20xx年的增长率最高,主要原因是甲流疫情爆发,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导致无论医院还是零售抗流感类中成药的采购量都瞬间加大。20xx年,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增长率比20xx年有所上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甲流疫情仍存在威胁,另一方面是因基药目录中的呼吸系统用药品种扩展,使其医院用药量不断上升。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9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细菌、病毒引起,再加上不良的环境应激和猪只抵抗力降低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

1、PRDC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猪表现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猪死亡;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高;仔猪及肥育猪体弱、腹泻、生长缓慢或停滞。

本病自1995年以来,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多发生于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512周龄的保育猪也可发生,发病率为25%--60%,病死率为5%-10%。日龄越小发病死亡率越高,猪只不论大小、年龄及品种均可感染,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寒冷季节多发,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浓度过高,饲料霉变,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2、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综合症主要由两类病原引起: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包括猪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二是继发病原,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猪链球菌II型等。其中喘气病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因为喘气病是本病的导火索,它的存在使蓝耳病等病毒以及防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喷雾消毒措施不严等。

3、与呼吸道综合症PRDC相关的主要疾病

主要有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圆环病毒病引起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

4、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4.1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感染了与PRDC有关的病原体;

4.2很难在猪群中彻底清除这些病原体,例如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

4.3单一感染的病原体危害较小,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也较少见;

4.4饲料原料的霉变因素、蓝耳病的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疾病的免疫失败和免疫抑制,加重了PRDC发病的严重性和控制难度;

5、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病原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1猪肺炎支原体麻痹和破坏呼吸道粘膜系统;

5.2猪蓝耳病病毒破坏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5.3猪流感病毒破坏粘膜纤毛系统,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

5.4伪狂犬病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干扰机体的免疫力;

5.5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6、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的防治措施

PRDC是许多病因混合或协同感染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单一病原感染更困难,一种疾病的控制可影响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重点应放在PRDC最重要的原发病-喘气病的控制。对PRDC的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即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

6.1饲养管理措施

6.1.1全进全出,每批猪转出后及空栏时彻底的清洗消毒;

6.1.2不要将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

6.1.3注意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本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饲养密度适宜,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饲养密度提高一倍,疾病的发病率会提高4倍以上;

6.1.4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通风,降低空气有害气体的浓度。猪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和独立的粪尿排放系统,加强通风换气,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尽最大限度降低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6.1.5加强温度控制: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寒降温。尤其保育舍必须具备采暖条件,断奶后第一周保育舍内应维持2628℃,第二周25℃左右,前两周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6.1.6引进没有呼吸道症状的种猪,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6.1.7设病猪隔离栏,及时将保育舍或生长舍的病残猪隔离治疗;

6.1.8加强消毒等措施。特别是把握好产房的彻底消毒和母猪进产房时的体表消毒,切断病原体的母仔传播途径。

6.2免疫接种预防措施

6.2.1合理使用疫苗:使用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6.2.2猪场除了用好常规疫苗如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丹毒、猪肺疫外,还要用好引起猪最大疾病损失的呼吸道病综合症疫苗伪狂犬疫苗、萎缩性鼻炎疫苗、喘气病疫苗等,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一定要重视仔猪免疫。

6.3建立科学有效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措施

在养猪的过程中,呼吸道综合症的易发期,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猪有应激因素如断奶、母猪分娩、天气变化、注射疫苗等发生前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措施,是预防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关键,具体的措施如下:

6.3.1母猪产前、产后7-10天,在母猪料中添加利高霉素,能有效预防母源性呼吸道疾病早期传染给仔猪,有效预防母猪、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6.3.2母猪产后一针保健。母猪产后身体最虚弱,一方面最容易感染疾病,另一方面也最容易排毒,将其身上本身就有的疾病传染给仔猪,母猪产后8小时内尽早肌肉注射得米先或母易安,同样能有效地预防母源性呼吸道疾病早期传染给仔猪,有效预防母猪、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例10

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胃肠疾病。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除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外,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也有关,因为它们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产生。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有,肺炎、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病,这些呼吸疾病不易根除、易反复发作。笔者是在呼吸内科长期工作的一名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要点。

1 呼吸疾病患者表现特点

任何疾病发生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呼吸疾病也不理外,它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理因素、年龄情况、心理情绪等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往往相互影响。

1.1 心理问题

呼吸疾病患者因系统免疫力低下,这些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温度、气候变化影响大,病情易反复发作。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患者呼吸疾病严重时,如呼吸衰竭,辅助呼吸的人工呼吸机常会受到患者的排斥,一是其作为机器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除了给患者不适外,长期使用还会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内心焦虑、抑郁、恐惧、怀疑等不良心理。

1.2 生理问题

呼吸内科患者有呼吸不畅、呼吸道有异物,胸闷、气喘等问题,他们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奏、脉搏、血压、痰量等指标会有异常。它们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疾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影响患者整体的健康情况。

1.3 人群组成特点

据调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数是中老年群体,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如,呼吸系统、心机等功能变弱,排泄机能也变弱,加之长期粉尘,烟雾等有毒物在体内的积累,一旦有发病的诱导因素,呼吸疾病的症状便显现出来;也有一些因长期工作在粉尘环境的年轻人,如煤矿工人,他们短时间内接触含粉尘颗粒的频率十分大,即使身体健康,但有害物质已经远远超出身体的负荷,超出正常的自身净化能力,不能及时排除,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疾病。也有部分孩子因体质较弱而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而有的人是先天性呼吸疾病。

2 护理工作应注意问题

患者接受住院治疗是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护士作为医师治疗后,病人重要的关照人,与患者身体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在对呼吸病患者护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及时护理

护士工作繁忙、需要护理的病人很多,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但我们要遵循选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不怕苦、不嫌累。把一些需要重要护理的患者分类,及时给他们必要的护理和照料。对其他患者也要给予及时医疗,关注其病情发展情况,并及时向主治医师反应,以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治愈呼吸系统疾病。

2.2 工作态度和蔼

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真心实意为民众办事、解决他们在就医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而且有助于民众对医院产生感激心理,解决当今社会对医院只顾赚钱的质疑,提升医院、人民天使的形象。呼吸疾病易通过空气传染,清洁的住院环境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重要。

3 护理方法要点

3.1 健康教育宣传

对患者来说,有健康意识很重要,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保护自己。对呼吸系统患有疾病的人来说,有了健康意识,就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咸、生冷等刺激性太强的食物)、注意天气变化给他们呼吸系统带来的影响,及时增减衣物、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及时用药或就医、了解整体患者的心理情况,学会找家人或朋友及时疏导。

健康知识的宣传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时及时给与患者和家属,医院呼吸系统门诊可以有自己的健康宣传资料,及时发给患者。此外,医院也可以定期举行有关知识的教育讲座,让民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2 医患沟通和谐

每天查房时与病人聊天,测量体温、肺部情况,痰量等情况,询问患者一天的身体情况,用药情况及对药物疗效的感应,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给需要的病人及家属沟通,告诉他们患者病情,并结合身体动作、去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给听话孩子以赞许和鼓励、给老人以希望,给中年人以叮嘱。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真情,而不仅仅是医院里冰冷的机器、刺鼻的空气苦涩的药片。医患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护士可以在这以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药物、饮食、睡眠调理

药物治疗是对患者疾病初期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时给药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患者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过敏反应等症状、病情康复情况等多方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药性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症状,进行药物注射时,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注射易过敏的药物后要注意药物疗效、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药物副作用,掌握及时的抢救方法,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准确性、疗效性。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多食用高蛋白食品、适量食用水果、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 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环境改变,心理情绪影响较大,因此,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护士对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掌握病人病情动态,药物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在掌握呼吸系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时,应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医患工作的展开,又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结合患者自身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做到治病先治心,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