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基础护理的内涵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8 10:03:27

基础护理的内涵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1

关键词: 桥涵;加固;维修;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Key words: bridge and culvert;reinforcement;maintenance;upper structure;substructure;techn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U4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08-02

0 引言

在新疆公路改造项目过程中,桥涵在公路构造物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使用性能直接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开展针对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小桥涵加固、维修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总结出根据小桥涵工程技术状况的不同,提出相对应的养护对策,满足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要求,以恢复桥涵使用功能,提高承载力,增强安全性和耐久性。

1 公路桥涵外业勘测内容

1.1 需收集的资料、检查(测)如下资料:原桥涵竣工图纸;历年来桥涵改造资料;历年来桥涵养护及评价资料;项目区域路网调查资料;交通组成及交通量调查资料;桥梁(涵洞)区域地形、地貌、气象、地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1.2 主要调查、检查的内容及要求如下:按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桥面系分别检查、评定。

①结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件,对其强度、裂缝、蜂窝(麻面)、剥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锈蚀、空洞、梁板铰缝、结构变位、桥头跳车等详细检查、记录并拍照;同时,应针对水分、冰冻、污染物和盐等对结构的腐蚀及影响提出调查意见。②对桥梁支座技术状况包括缺陷、变质、开裂、串动、脱空检查、记录。③对桥面铺装层技术状况包括破损、变形、裂缝、坑洞、错台、铺装层强度和厚度等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应针对水分、冰冻、污染物和盐等对铺装层的腐蚀及影响提出调查意见。④对桥梁伸缩缝技术状况包括平整、破损、松动、失效等应逐一检查、记录。⑤对桥梁基础及河底铺砌的缺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基础冲刷、掏空,沉降、滑移和倾斜、裂缝、剥落、露筋等,必要时需检测埋置深度、地基土质及承载力。⑥对桥下河床及调治构造物的缺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河床堵塞、变迁、冲刷和调治构造物损坏、冲刷、变形;对铺砌及进出水口冲刷、剥落、冲蚀、沉降、位移等逐一检查。

根据桥梁病害调查和初步拟定的方案,进行相关测量,包括桥位平面、纵断面(路线纵坡)、桥面高程(横坡),板厚、桥长、桥跨、结构尺寸、河床高程、进出口及导流防护位置、高程等;若需设置便道,则需进行便道布设和平纵横勘测。及筑路材料调查,包括材料料场位置、运距、品质、储量、价格等并进行相关检验。

2 桥涵技术状况评定分析

2.1 桥涵技术状况评定 桥梁实际承载能力和抗洪能力的调(检)查、评定依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对涵洞的技术状况评定依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等。对不同技术状况类别的桥梁,分别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一类桥梁进行正常保养,二类桥梁需进行小修,三类桥梁需进行中修,酌情进行交通管制;四类桥梁需进行大修或改造,及时进行交通管制;五类桥梁应及时进行改建或重建,关闭交通。涵洞的技术状况评定分为五级(好、较好、较差、差、危险),据此提出加固维修、改建等建议。

2.2 公路桥涵加固、维修设计原则和依据 公路桥涵加固、维修设计按照“安全适用、技术可靠、经久耐用、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原则,依据外业勘测资料和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公路养

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等对公路桥涵加固、维修设计。

3 桥涵加固维修养护对策

3.1 桥涵上部结构加固维修方案

3.1.1 桥及盖板明涵上部结构加固维修方案 ①对上部结构梁及盖板技术评定:承载能力、挠度检测和结构验算,对于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及梁板底面结构性裂缝多、缝宽超过规范限值的,其部件的技术状况评定为四类、五类者,应采取拆除换板方案。②对于上部结构梁使用状况不满足规范要求、其部件技术状况评定为三类及以上者(涵洞三级及以上者)通过加固可达到要求的,可采取以下加固维修方案。1)对于单板受力(承载力尚满足荷载要求者)可采取加强铰缝处理、加强铺装层设计等措施。2)小桥涵板面混凝土铺装层破损等,板自身承载能力可以满足要求的,视板底铰缝处是否存在碱蚀、渗水等情况,及病害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凿除重做铰缝混凝土,重新设计并浇筑铰缝及铺装层钢筋混凝土。梁板底面裂缝尚不影响结构使用安全,处治方法如下:裂缝宽度值在允许范围内时,宽度

3.1.2 盖板暗涵上部结构加固维修方案 ①盖板承载能力经检测及验算不符合规范要求、其部件技术状况评定为四级及以下时,应拆除全部盖板,更换符合现行设计规范的盖板。②盖板使用状况不满足规范要求、其部件技术状况评定为三类及以上者(涵洞三级及以上者),通过加固可达到要求的,可参考小桥及明盖板涵处理措施。

3.2 桥涵下部结构加固维修方案

3.2.1 基础 ①对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开裂严重已影响或将影响结构安全者,应拆除重建。②对于基础外露及基底局部掏空、尚未造成基础严重沉陷变形者,需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视具体情况采取加大基础埋深(护坦)、加大基础断面、设置桥涵底铺砌防护等方案。③对于桥(涵)底防护不足的,可采取以下措施:1)局部基础被掏空时,应将掏空部分清理后,支模浇筑流动性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必要时植筋,设置桥涵底铺砌防护及淤坝等。2)基础埋置较浅、冲刷较深时,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可采用设置淤坝、跌水、消力坎(池)和设置桥涵底铺砌防护等措施。

3.2.2 台身 ①台身产生不均匀沉降、倾斜或开裂者,应视其严重程度和产生的原因处理。1)对于病害已严重危及结构安全者,应拆除重建。2)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墩台自下而上的裂缝时,若可加固处理,应先加固基础,再加固台身;加固维修时,可采用植筋、加大墩台断面、灌缝、设钢筋混凝土带、黏贴钢板箍等方法加固。②台身表面发生侵蚀剥落、蜂窝麻面、裂缝等病害时,建议采用聚合物混凝土(砂浆)等修补。

3.2.3 桥涵进出口及铺砌 ①八字墙(一字墙、直墙、L墙)倾斜变形及裂缝:应区分病害产生的原因和病害的程度;对于结构性损坏应拆除重建;加固维修时,可参照台身方案处理。②导流坝、锥形护坡破损:应分析原导流防护工程设置的合理性,若不合适应重新设置;若导流防护位置合适、但破损严重,应恢复或重建。③进出水口铺砌掏蚀、破损:垂裙埋深不够时需加深、加大垂裙埋深及断面尺寸;垂裙埋深满足要求时,需视冲刷作用,采取铅丝(钢筋)石笼、抛填片(卵石)或淤坝等防冲刷措施。

4 结束语

公路桥涵加固、维修项目及内容应明确对交通组织管理的影响和要求,需调查项目区路网现状、交通组成和交通量,提出施工期社会车辆交通组织方案;如施工中是否需中断交通或分幅或间歇中断交通以及中断交通的季节和时间等。交通组织应满足加固维修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社会车辆安全顺畅通行和施工人员、设备等安全,并减少其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2

关键词:控制;桥梁;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Key words: control;bridge;culvert;soft ground;foundation construction;quality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46-02

1软弱地基桥梁和涵洞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城市交通压力的逐年加剧,我国日益加大了桥梁工程的建设步伐。目前,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是得到桥梁专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软地基基础部分经常发生局部开裂、整体不均匀下沉,甚至有时会出现桥体全部倒塌等现象。因此,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其所具有的意义也是很深远的。

①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由于遭受桥梁工程设计部门水平和专业程度的限制,设计人员往往难以对于持力层处理作出合理的预估,也就客观的造成了设计图纸存在某些方面的弊端与失误,进而导致施工工作难以有序的进行。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存在基底处理达不到设计要求标准的现象,以及引发承载方面等问题,都极有可能为给桥涵工程的施工留下较大的质量与安全隐患,这是必须及时得到改进与完善的。

②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将管理和监理重点集中于桥梁的主体部分施工,而对于以下附属工程项目,以及相关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就客观的造成了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有时会忽略了附属工程项目的有效质量管控,有时会引发桥涵局部排洪不畅,或水浸泡桥梁、涵洞的严重质量问题。

③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有误。在中原地区,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与桥梁工程施工设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我国各省市及地区的桥梁工程主管部门由于人员匮乏、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对于桥梁工程勘察设计的监管力度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2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现代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尤其是在部分跨度加大、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是施工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与难题之一,必须引起施工单位与相关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进而制定相应科学的应对措施与方法,以保障桥梁工程软地基基础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表现在很多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细节部分:

①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一定要特别注意保证地基部分的强度,及地面排水措施的建设,确保开挖土体不受雨水等外界流水的冲刷,并尽量减少雨水渗入坑内。如果软地基没有认真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一旦有雨水流入坑内,就必然会影响到软地基基础施工的整体作用与效果。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有效、合理的排水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排除软地基内流入的雨水,确保软地基基础施工所应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减少受雨水的腐蚀与破坏程度,进而保证桥体的整体强度和荷载能力,这是桥梁工程竣工验收中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技术保障,否则很可能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②软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从软地基中挖掘出的土方应及时拖放倒指定的位置,并保证软地基部分土层回填有充足的软土。同时,桥梁工程中需要使用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沙子等基本建筑材料和部分大型的施工机械也不宜长时间放在软地基的坑边,施工单位要应尽量将其放置于距离软地基较远的地方,以保证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受到客观因素的阻碍和影响。另外,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挖掘出的土方、建筑材料与机械也会不同成都的对软地基周边的土层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应尽量减少软地基内部与周围的地面荷载,确保软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软地基基础施工对于天气条件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应尽量避开阴雨天气,以利于软地基基础的迅速凝固,进而防止软地基基础部分出现裂缝、断裂等施工质量问题。

③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为支护结构的建设与利用,软地基基础部分在施工中必须有一定强度的支护结构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否则此施工环节的工程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甚至会造成施工工作的终止或暂时停工等问题。目前,国内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部分的支护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形式,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和耐腐性,而且也避免了建筑材料的浪费,作为支护结构的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在软地基基础施工支护结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的质量,并适当的添加有效地工程监理机制和质量管控体制,因为软地基基础的支护结构不但关系到桥梁工程地基部分的强度和硬度,更关系到桥梁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年限等问题。如果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支护结构施工难以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甚至会酿成较大安全事故。

3软弱地基桥梁、涵洞质量的控制措施

①强夯法加固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施工前要根据地质状况和工程要求,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施夯时依照试夯参数,以其总下沉量和最后二击的平均下沉量作为施工控制标准。强夯加固地基的效果,用强夯前后静力探触或标准掼入试验检验。

②严格地基的检查一个牢固的基底持力层是整个桥梁、涵洞工程稳定的根本,施工中监理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基坑开挖基坑位置经施工单位测量放线,监理人员复核签认后,可以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土质的变化,当与勘测资料及设计图纸不相符时,立即通知设计代表和监理人员现场确认,提出处理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

③严把基底处理和地基加固的质量关基底处理及地基加固质量的好坏是桥梁、涵洞,尤其是软弱地基桥梁和涵洞稳定的关键。桥梁、涵洞地基加固最常用的方法是换土法,强夯法、土桩法、砂桩法应用极少。超挖处理基坑无论任何原因而超挖的部分,决不允许草率的回填虚土,处理方案须报监理、设计人员同意后再进行处理。

4如何强化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

随着桥梁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和技术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对于现代桥梁工程无论是在施工进度,还是在建筑物整体质量等方面都将有着更高、更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桥梁工程行业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也使其成为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国内桥梁工程施工中,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其强化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在我国现代桥梁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中,任何一具体环节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支持与保障,否则只能面临为时代和历史所淘汰的悲惨境地。在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本着科学、具体、客观的基本原则,更好的服务于桥梁工程的各项具体施工工作。

②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与质量控制标准的差异,对于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要求也自然有所不同。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不是漫无目的的创新,而是要结合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需要,以及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逐步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其所应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只有真正符合施工实际需要,才能有效保证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强度与硬度,以及桥梁的使用年限与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淑琴,刘鑫隆.浅谈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7).

[2]赵树明,李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建筑百科,2004(3).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3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概况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工程一般以截污为主,同时结合景观和绿化的施工,从而达到改善水质,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的目的。箱涵根据地基承载力,地形变化,埋置高度的不同划分成埋地箱涵、架空箱涵、埋地架空箱涵三种形式。

二 施工方法

1、施工程序

箱涵施工一般采用现浇,在开挖好的沟槽内设置底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支内模和外模,较大的箱涵一般先浇筑底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分,再绑扎侧壁上部和顶板钢筋,支好内外模,浇筑侧壁上半部分和顶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拆模,在箱涵两侧同时回填土。

箱涵施工程序为:测量放样基坑开挖绑扎基础钢筋及涵身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绑扎涵身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涵身混凝土安装满堂脚手架、盖板底模板绑扎盖板钢筋、立模板浇筑盖板混凝土涵台背回填

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为0.5~5m,采用机械开挖方法,在机械开挖至接近基础底面时,由人工修整至设计标高,以免破坏基底土质结构。

基坑以1:0.5放坡开挖。开挖时根据具体情况保持或调整坑壁边坡,保证施工过程坑壁的稳定,基坑底面尺寸较基础尺寸宽0.5m作为工作面。基础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部分基底为淤泥质土或腐殖质土,应及时进行换填处理,并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箱涵底板施工

箱涵涵身混凝土浇筑,涵身分两次进行浇注,第一次浇注底板和底板腋角以上300mm高的侧墙,第二次浇注侧墙和顶板。

(1)安装底板钢筋:绑扎钢筋之前,要在垫层或底模上测好箱涵中心线,弹好箱涵侧模板的边线。钢筋采用人工绑扎安装,要求钢筋直顺,绑扎牢固,安装后好,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使用同等级的混凝土垫块,垫块支垫稳固。垫块应相互错开,梅花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同时做好侧墙钢筋及预留孔洞、预埋件的预埋工作。

(2)安装底板及腋角模板:按测量放线定出底板的边线进行模板安装。侧墙、底板建议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作模板,采用内楞10×10cm方木+外楞ф48×3.5mm双钢管作为模板的固定体系,ф14高强对拉螺杆及双层蝶形扣固定模板。

(3)底板混凝土浇筑:钢筋、模板安装好后,浇筑商品砼,由搅拌车运输至现场,振动棒振捣密实后收浆做面。并在砼终凝后24小时及时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并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浇筑完成12小时后方可拆模养护,养护期不小于14天。

4、箱涵侧墙及顶板施工

(1)搭设支架:在已浇注好的箱涵底板上,搭设门式支架作支撑,横向两架,纵向密排搭设,门架之间连接用直径ф48mm×3.5mm的钢管固定。安装箱涵侧墙、顶板模板:侧模和底模采用18mm胶合板,侧墙采用对拉螺杆、方木及纵向钢管固定模板。内楞方木100×100mm纵向间距30cm,钢管竖向间距60cm,拉杆纵向间距70cm。底模采用顶托、方木、钢管及1.9×1.2m门式脚手架支撑,通过调整顶托的长度,使模板安装平整,接缝平顺,支顶牢固。(附侧墙、顶板装模大样图)

(2)安装侧墙、顶板钢筋:钢筋由工场加工制作好后,运输至现场,按照设计尺寸布置间距,用人工绑扎安装,要求钢筋直顺,绑扎牢固,安装后好,垫5cm的预制块作保护层。侧墙有排放口和顶板有检查井的部位,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预留连接钢筋。箱涵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箱涵钢筋两头焊上固定橡胶止水带的专制卡筋,并在箱涵钢筋的两头,沿侧墙在两层筋网内焊上斜拉筋,避免浇筑混凝土前发生倒排。 (3)浇筑侧墙、顶板砼:边墙和顶板采用整体立模,一次性浇筑的施工方法,每节施工接缝应平直无错台、无漏浆、无麻面。支架、模板、钢筋安装好后,浇筑砼,由搅拌车运输至现场,砼泵车浇筑。采用斜向分层、水平分段,连续浇筑的方法。混凝土浇注时,应随时检查其和易性和坍落度。浇筑时由两侧对称入仓,分层振捣,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密实,表面无麻面、蜂窝等通病,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5、伸缩缝的处理

沉降缝、伸缩缝、标准分缝长度20m,建议采用橡胶止水带,安装时两侧用“M”型φ10@200钢筋固定,砼浇筑前要确保止水带安装牢固。施工完后沉降缝两端面应竖直、平整、方正、上下左右不得交错;沉降缝、伸缩缝应贯通整个箱涵和基础。缝内用密闭孔泡沫板和双组分聚硫密封胶填塞。

三 重难点控制

1、基坑安全

综合考虑基坑场地条件、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等,来决定箱涵基槽的开挖深度。箱涵工程部分开挖基础低于原有挡墙浆砌石基础,路边存在多家施工企业或者常有重型车辆通过,给基坑开挖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因此基槽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坡跳槽开挖,同时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周围建筑物等方面的监控。

2、施工缝处理

设计对于施工缝的处理没有设置止水带、凹凸缝、高低缝等特殊要求,考虑到施工方便,本工程对施工缝采取凿毛处理。如果凿毛过晚,砼已达到较高的强度,则凿毛施工困难,凿毛效果也不好,而影响新老砼的结合强度。凿毛应保证凿除表面浮浆同时露出砼中的碎石,且应将凿毛后的表面清洗干净。

3、伸缩缝处理

箱涵标准分缝长度20m,沉降缝、伸缩缝贯通整个箱涵和基础。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缝内用密闭孔泡沫板和双组分聚硫密封胶填塞。

在定位橡胶止水带时,应保持其在界面部分的平整度,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止水带必须粘接良好。在混凝土浇捣时应充分振捣,以免止水带和混凝土结合不良而影响止水效果,同时浇捣和定位止水带时,应避免浇捣的冲击力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

四 效益分析

河道截污箱涵必须在枯水期施工,其中包括前期施工准备、左右岸导流围堰填筑、下河路及横向过河路布设、基槽开挖以及特殊里程段的地基处理等。

1、基础处理要点

基础处理必须做到及时、合理、高效,以减少基槽暴漏外界的时间。河底断面地质条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施工之前应结合设计图纸做好补勘工作,对存在岩层的里程段提前安排破岩设备进行施工。箱涵本身要置于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以防止箱涵的下沉、变形断裂。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导致了箱涵基础形式的多样化,实际工程中多采用垫层基础、桩基础、桩墩基础。

2、工作面开展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4

一、项目概况

国道326威宁县鸭子塘至黑石头公路第二合同段项目地处云贵高原贵州西部威宁县境内,是威宁县通往云南宣威主要通道,该项目的建成,对带动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两地经济往来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起点桩号K773+920,终点桩号为K796+772.115,路线全长22.852169Km,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路基宽度8.5米,设计汽车荷载-II级,涵洞55道,开工日期2014年4月9日,竣工日期2015年5月30日。

二、钢波纹管涵施工工艺

施工放样基础铺砌;垫层填筑管身安装涵背回填洞口铺砌及护坡防护。

1、施工放样

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安排布置各种材料堆放场地,组织所需机械设备。施工前组织测量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放出管涵轴线,打好中边桩,在涵管基础范围边缘撒上白色灰线,测出原地面高程。

2、基础垫层填筑

管涵基础底部铺设一层防水土工布,宽度为2D,长度和涵洞通长,以防止雨水浸泡基础,造成沉降,基础垫层材料采用厚100cm级配碎石,填筑宽度为2Dm。基础每层填筑厚度20-30cm,分层填筑压实,密实度达到95%。埋设于一般土质地基上的波纹管,经过一段时间后,常会产生一定的下沉,而且往往是管道中部大于两端。因此,铺设于路堤下的波纹管的管身要设置预留拱度。其大小根据地基土可能出现的下沉量,涵底纵坡和填土高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应在基础顶部留设预留拱度,一般为管长的0.5-1%(涵底流水面纵坡应不小于3%),以确保管道中部不出现凹现或滑坡。

3、拼装管身安装

(1)管身安装前要求准确放出管涵的轴线和进、出水口的位置,拼装时要注意端头管节和中间管节的位置,管涵的安装必须按照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的坡度敷设。

(2)管身安装应紧贴在碎石垫层上,使管涵能受力均匀。基础顶面坡度与设计坡度一致.

(3)管身采用Q235-A热轧钢板几块连接一周整体成型后再进行纵向连接。整体由中心向两端对称进行安装。安装时先安装底片,然后分别向上拼接。

(4)管节安装需在管节内外搭设施工脚手架,以方便施工操作。

(5)管节全部拼装完成后,应检查管节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在管身内侧所有钢板拼缝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防止泄漏。

(6)管身安装好后,在管身内外管壁涂刷两遍沥青,以加强防腐蚀的作用。

4、安装方法

(1)整装管安装前准备工作

a、备齐安装工具及所需配件:梅花扳手(16―18和22―24)、活口扳手、小撬棍(?16mm长度50cm左右的圆钢)、撬杠(?50mm长度1.8m左右的钢管)、手锤、凿子、螺丝刀(一字形)、千斤顶、螺丝及橡胶石棉垫、绑丝0.5kg。

b、检测波纹管各管节的累计长度、直径是否与该处涵洞相符合。

c、涂刷沥青,从外观看管壁内外均匀的涂成了黑管即可。但是必须要等到沥青晾干后方可安装。一般沥青涂层的厚度要达到0.5~1mm。(遇有泥石流多发地区或强腐蚀地区,在管内做水泥砂浆保护),如涵管内过水为人畜饮用水或灌溉用水则慎用或不用沥青涂层,或改用喷水泥沙浆处理,同样也可以采用增加壁厚的方法增加使用年限,不刷涂沥青。

d、检查基础平整度、坡度和标高以及涵管的轴线和进、出水口的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端头管节和中间管节的位置。管涵的安装必须按照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的坡度敷设。

e、设涵管安装指挥员一名,负责指挥起吊及施工人员现场操作。

(2)安装操作方法

a、根据涵洞实际情况,排放涵管。安装时从一侧排放第一根管节,使其管子中心和基础纵向中心线平行,同样把第二根管放置就位,当两根管相邻法兰间相距3―5cm的缝隙时,用小撬棍对准法兰上的螺栓孔,使其两根管法兰上的螺栓孔对正,这时从第二节管的另一端用撬杠撬动管节,使其纵向平移,使两法兰间距在2cm左右,然后全部穿上螺栓,拧上螺丝,但不要紧固螺栓,开始镶嵌石棉垫。此后依此方式逐节依次连接。

b、镶石棉垫:由于现场地势等原因,有时相邻两法兰之间间距较小,这时用手锤、凿子把两法兰之间凿开大约1cm的缝隙,用螺丝刀把石棉垫镶在两法兰之间,(石棉垫镶在螺栓内侧)有时管子顶部两法兰间距较大,石棉垫镶嵌困难,用绑丝把石棉垫绑在螺栓上固定,然后工人开始对称锁紧螺丝。直至从外观看两法兰之间只有2―5mm的缝隙即可。

c、用千斤顶校正整道涵管,使其中心在所规定的中心线上。

5、涵背回填

(1)为保证涵管的回填质量,涵管楔形部位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①涵管楔形部位的填筑材料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振动棒震实。

②涵管楔形部位的填筑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回填粒径不超过3cm,采用人工木棒斜向捣实或用小型夯实机械楔形夯实,夯实机械夯实时不可碰触管壁。

(2)涵背两侧100cm范围内回填采用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cm。在管身最大直径两侧50cm外使用18T压路机碾压,50cm范围内使用小型夯实机械夯实,以避免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管涵的撞击。

(3)填筑时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松铺厚度为20-30cm,压实度要求达到95%方可进行下层填筑。填筑前在管节两侧上用红色油漆按每20-30cm高度标注,填筑时按标注线控制。

(4)填筑必须在涵管两侧同步对称进行。

(5)管顶填土厚度超过100cm后,增设一层防水土工布,宽度2D,长度和涵洞通长,雨水较少及填土高度较低的涵洞可按实际情况采用或取消。

6、洞口铺砌及护坡防护

洞口采用端墙型式。洞口铺砌及护坡防护为M7.5浆砌片石,应选择几何尺寸相对长和短的石块交错在同一层使之形成错锁结构,保证错缝砌筑,不得出现竖缝、通缝。

7、其他注意事项

(1)如受水位升高等浮力影响,致使管上浮,应采取锚固设施防止管在回填中上浮。

(2)如施工环境对钢波纹管涵有腐蚀,应采取增加管壁厚度或增涂保护膜等措施。

(3)管径大于3米的钢波纹管,如钢波纹管两端洞口为一字墙形式,应将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强。

(4)如波纹管涵的涵底纵坡大于5%,应采用必要的防滑移措施。

(5)如使用地区山区冲涮严重,可在管内壁下方弧长三分之一处采用混凝土护壁。

(6)地基为软基时,一定要进行特殊处理,尽可能设置比较大的预拱度。

(7)因南方雨水多,涵管回填材料必须采用透水性好的级配砂砾或级配碎石。

(8)涵管回填遇到分幅施工时,接头处的回填质量要特别控制。

(9)如遇到在管体修临时便道时,尽可能设在上下游洞口处,其他处回填完工后,便道及虚填部分要进行开挖,重新回填密实。

(10)洞口端墙基础及截水墙埋置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否则会导致地基渗水,引起地基沉降。

三、钢波纹管涵安装主要施工技术

3.1重视防渗漏腐蚀处理:管壁内外涂乳化沥青或热沥青两道和煤油的拌和物,从表面看管壁内外均匀的涂成了黑管即可。一般沥青涂层的厚度要达到1mm。以增强防腐蚀的作用。

3.2、管节安装连接:从一侧安放首根管节,使其管子中心和基础纵向中心线平行,同样的道理把其次根管放置就位,当两根管相邻法兰间相距3~5cm的缝隙时,用小撬棍对准法兰上的螺栓孔,使其两根管法兰上的螺栓孔对正,此刻从其次节管的另一端用撬杠撬动管节,使其纵向平移,使两法兰间距在2cm左右,而后全部穿上螺栓,拧上螺丝,带平扣即可。此后依此方法逐节依次连接,每道涵洞中间管节无先后次序,可以随意连接

3.3基底回填压实处理

基坑开挖应宽度以三倍于钢波纹管涵的宽度为宜。如因工地过小不得以时至少应确保跨径以外1.0m以上的作业空间。要避免软弱基和岩基交叉的地基,如果实在不可避免软弱地基要用优质砂石及砾石压实成形,岩石地基挖掘后用沙砾重新换填,厚度至少20cm,尽量减少整道涵洞的沉降量。基础的厚度从钢波纹管涵的底部算起30-80cm左右为宜,用透水性好,粒度分布良好的沙质土或沙砾或碎石土成形,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波长的1/2或不大于50mm。与波纹钢板接触部分要铺设厚度7-15cm的粗砂垫层,其最大粒径为12mm。并按照涵管安装要求在基础上预留0.3-1‰的预拱度。钢波纹管涵的楔形部回填料采用粗沙其含水量比正常大3%左右。两侧填土压实可用12-20T的压路机压实,靠近管体30cm范围采用用小型夯实机械夯实,压实度以达到95%为宜。靠进管体周围0.5米范围内,不允许有大于50mm的石块等硬物。钢波纹管涵两侧回填应同时进行,压实落差应小于30cm,对于有端部挡墙的涵洞,从两端向结构的中心进行回填;对于没有端部挡墙的涵洞,从结构的中心向两端进行回填。如果因偏土压造成钢波纹管涵变形时,应修正截面形象后重新压实。上部压实时,从顶部到最小填土高度范围内,应比照各规格波纹涵管最小填土高度要求施工。波纹涵管回填没达到最小填土高度时,严禁一切重型车辆通行。钢波纹管涵洞顶部及周围20米范围内,不允许强夯。

3.4 进出口处理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5

引言

天定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东西横向线―G30连霍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甘肃省规划的“四纵四横四重”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2月底建成通车。2011年7月至8月,因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天定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水毁严重。2012年上半年,定西出现了多年不遇的强降雨,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多20%~50%,连续强降雨造成天定高速道路灾害严重,部分路段出现了黄土陷穴、路基渗水、路基边坡冲毁、塌陷、防排水构造物损坏等病害。2013年入汛以来,强降雨天气频发,致使部分路段水毁严重。

一、公路水毁类型

天定高速公路自通车运营3年多来,每到汛期,公路水毁频发,因为路基填土为湿陷性黄土,遇水极易造成各类公路水毁发生,常见有以下几种:1、防排水构造物水毁,较多的是路基排水沟或边沟接涵洞以及桥梁沟岸处的急流槽断裂或悬空,局部路段排水沟、边沟拉裂、悬空或淤积。2、路基防护水毁,沿河路基防护工程坍塌;部分填方边坡菱形骨架或拱形骨架损毁;挖方路面局部边坡防护垮塌。3、桥梁水毁,主要包括台尾中央分隔带硬化破损、耳墙后进水、锥坡护坡冲刷损坏、台背沉降、沟道冲刷严重危及桥墩基础、部分墩台附近形成陷穴。4、涵洞水毁,主要有淤积、积水、部分涵洞出口不能排水、急流槽损坏或断裂,八字墙沉降或开裂、台背积水、沉降等。

二、公路水毁成因

(一)防排水构造物水毁原因分析

1、天定高速公路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排水构造物周边由于耕作或弃土形成虚土,在雨水作用下虚土湿陷,导致排水构造物悬空或断裂。2、黄土冲沟在暴雨季节冲刷和下切严重,沟道内易形成陷穴,容易导致排水构造物损坏。3、设计中对桥梁泄水孔未做接地处理,在雨水跌落至沟岸时,易形成新的陷穴,导致急流槽断裂或悬空。4、部分急流槽布设于陡坎地段,加之黄土的湿陷性,陡坎上的急流槽本身存在不稳定的问题。5、个别构造物施工不到位,部分急流槽未送至沟底或涵洞口,在雨水作用下,急流槽出口冲刷形成陡坎,造成急流槽端部断裂损坏。

(二)路基防护水毁原因分析

1、沿河路基部分原设计为利用旧河堤防护,由于当地老乡在旧河堤上取砂,河床降低,导致防护工程基础埋深不足,造成防护工程冲毁;其次施工质量缺陷,砌筑砂浆强度不足,与片石不粘连,受洪水长时间冲刷,石块掉落,将局部路基冲毁,边坡坍塌。2、填方坡面防护,原设计采用散排方式,但对于长下坡及弯道内侧路段,边坡植草薄弱,边坡集中冲刷较严重;部分填方边坡菱形骨架或拱形骨架坡面防护混凝土强度不足,拦水带漏水,冲刷路基,骨架内填土流失,骨架损毁。3、挖方坡面防护,主要原因是强降雨冲刷边坡或渗透于坡面防护的水不能及时排除,因此增加了坡面自重,在雨水作用下易造成坡面防护垮塌。

(三)桥梁水毁原因分析

1、搭板下填料遇水沉降或因为压实不够沉降导致搭板沉降或托空,部分台背沉降。2、部分锥坡施工不到位,致使耳墙与路基之间有缝隙导致雨水进入。3、强降雨形成山洪,沟道冲刷严重,导致部分桩基外露;降雨后在部分墩台附近形成陷穴。4、部分桥台设计时在挖方路段,没有设计锥坡,但是施工开挖后形成填方,没有做台前护坡。

(四)涵洞水毁原因分析

1、部分涵洞设计不合理,出水未远送导致涵洞积水。2、部分涵洞因为征地困难,出口急流槽不能实施导致涵洞积水或淤积,因积水,部分涵洞沉降。3、雨水进入急流槽或排水沟侧面,导致地面沉陷,引起构造物损毁。4、雨水从中央分隔带下渗到涵台台背,造成台背填料含水量过大。

三、公路水毁处治

(一)防排水构造物水毁处治措施

1、对黄土陷穴采取开挖后回填夯实处理,完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构造物与涵洞口、自然沟道等连通。2、对已损坏的边沟、排水沟等排水构造物采用混凝土重新浇筑。3、对自然坡面较平缓或损坏不严重的排水构造物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修复。4、对自然坡面较陡的采用PVC管将水引至沟底,并在PVC管进、出口处设置消力池。

(二)路基防护水毁处治措施

1、沿河路堤防护工程,在旧护坡或河堤上采用片石混凝土护坦基础,加大基础埋深,基础埋深以横断面方向河道最低点控制。在坡脚顺河道增设驳岸,加大基础埋深,防止洪水冲刷路基边坡。2、填方坡面防护,增设拦水带和边坡急流槽,以缓解骨架内流水槽排水压力,对受损边坡和防护进行修复。3、挖方坡面防护,完善挖方边坡截排水系统,对已损坏的边坡平台排水沟、截水沟、吊沟或急流槽等排水设施采用浆砌片石重新砌筑。

(三)桥梁水毁处治措施

1、对搭板托空严重、跳车严重的桥梁,设置高压旋喷桩置换和挤密土体,填实搭板脱空部分。2、对跳车不严重的、台后有轻微沉降的桥梁,采用注浆加固措施,提高路基的强度和刚度,路面沉降的用沥青混凝土找平。3、部分急流槽长度不够的,进行接长送至沟底并设消力池锥坡或护坡为防护的进行完善施工。4、墩台周围的陷穴进行夯土回填。

(四)涵洞水毁治理措施

1、对于积水的涵洞,部分出口开挖设置长的排水沟(最长达500m),部分设置蒸发池进行排水。2、对于沉降的涵洞,在涵底设置高压旋喷桩置换和挤密土体,形成复合地基,防止涵洞继续沉降断裂,重新铺砌涵底、调整纵坡,沥青麻絮堵塞沉降缝,路面沉降的用沥青混凝土找平。3、破损的八字墙、急流槽、排水沟,进行修补。4、急流槽长度不够的,延长至沟底并设消力池。通过近年来养护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做好公路水毁是一项长期任务,重在预防,防治结合。水是破坏公路构造物的主要因素,公路水毁防治应坚持“治理必须先治水”的指导思想,只有合理设计是公路水毁防治的关键,只有在设计中充分满足根治水毁的要求,才能使公路水毁达到根治。施工质量也是有效预防水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全面、及时、有效的养护管理是防治水毁的重要保证,始终做到“堵小洞,防大害”,防患于未然。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6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是各地共同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公路水毁严重,轻者路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冲毁、路基坍塌,中断交通,由此而引发的财产损失、群众被困等,造成的影响相当严重。因此,了解公路水毁的成因,加强公路水毁的预防,对彻底根治公路水毁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公路水毁类型及成因分析

1.1边坡溜方、坍塌、滑坡

这是山区公路极为常见的水毁破坏类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水毁发生以前,连续几个月的干旱天气,山体经过烈日爆晒,地表层及在一定深度内土壤含水量极低,许多地方出现干裂,表层植被的根系被拉裂,失去了应有的固结表层土壤的作用,山体内部也出现了微小的裂缝。由于降雨来的突然,加上雨量大,土壤在短时间内吸收了大量水分,甚至水分沿山体的裂缝往山体内部渗透,饱水的土体体积膨胀,自重急剧增加,由此产生的剪切力超过沿滑动面的粘结力和磨阻力,山体出现溜方和滑坡,进而破坏公路。另外,山体地质条件差,边坡土质松软,边坡过陡的地段也容易发生这些病害。

1.2路基缺口、冲断

山区公路,多为半填半挖路基或沿河地段路基,急速汇聚的雨水沿上边坡顺流而下,由于内侧边沟堵塞或排水量过小,来不及排水,雨水直接冲过路面,流向下边坡,冲刷表层填土边坡,由于填方表面植被防护不良或未进行其他边坡防护加固,被冲刷的边坡表面形成水沟槽,逐渐加大,最终形成路基缺口,甚至缺口范围内边坡整体坍塌。部分山凹地段路基内侧未设置涵洞,雨水沉积无法尽快排除,从路基内部通过毛细水或小泉眼排出路基外侧,造成填料饱水失稳,加上外边坡较陡,造成边坡坍塌,形成缺口。

1.3路基沉陷

这种类型也极常见,路基在竖向产生较大、不均匀变形,严重时路面断裂,严重影响交通或中断交通,这主要是由于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压实度不足,或者是路基排水不良,路面或边沟出现积水,局部填料饱水后失稳,甚至唧泥、弹簧等现象,在自重及行车的作用下,路基产生沉陷。主要出现在水田等低填方路段,或者是边坡较陡的挖方路段。

1.4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较常见的是桥、涵台墙、锥坡基础被冲空,台墙、锥坡失去支撑,造成台墙及上部构造失稳,引起下沉、裂缝、倒塌,大量的锥坡局部或全部被毁。桥梁破坏主要是由于桥梁所处河道长期得不到清理,对水流较缓的河道,桥下淤积严重,桥下净空变小,排洪能力降低,局部地段河水改道,当洪水来临时,无法从桥下顺利通过,洪水中夹带的泥石,树根等杂物堆积桥下,洪水直冲锥坡及桥头引道,造成锥坡倒塌、引道路基冲断,甚至水过桥面,冲毁栏杆等。桥头接线路基冲断数十米,上游锥坡、路基护脚全部倒塌,造成交通中断。其他桥梁基础及锥坡也不同程度受损,另外由于桥位所在的河床地质条件差,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刷,桥梁基础处未得到及时检查并加固,基础底部被淘空的现象普遍存在,引起台墙局部出现裂缝或坍塌,拱桥拱圈出现裂缝等,危及桥梁安全。

涵洞破坏与以上所述桥梁破坏有相似之处,部分涵洞孔径较小,无法正常排除洪水,或者被杂物堵塞,涵洞全部冲毁不在少数,造成路基冲断。部分涵洞涵底铺砌破坏严重,进出口八字墙等也受损,未及时进行加固和修补,较大的洪水加速了他们的破坏,从而引起涵洞涵墙基础被严重冲空,墙台失稳,涵洞局部倒塌,身及拱圈采用干砌,基础所处地质条件不良,在涵底铺砌被冲毁后,基础淘空严重,出口墙台、拱圈倒塌,引起拱圈及墙台沿涵洞纵向出现数条通体裂缝,拱圈失去承载作用,在填方的压力作用下,从外向内拱圈及涵墙逐段倒塌,在雨水的作用下,路基中断,只得架设便道临时通行,涵洞需要重做。

1.5防护及加固工程破坏

沿河地段挡土墙、驳岸构造物,由于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地基软弱,受水流冲刷后淘空,墙身在自重及墙后填料推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裂缝或倒塌,这些较为常见。有些挡土墙,由于砌筑工艺差,墙体松散,在洪水巨大冲力下也会失稳倒塌。墙后填料的选择不当,浆砌挡土墙施工中反滤层处理不当,泄水孔堵塞,浸入墙后的水无法及时排出墙外,形成静水压力,同时墙后填料饱水后体积膨胀,当产生的推力大于墙身的剪应力时,墙身即沿某一薄弱面产生裂缝甚至倒塌。

2.公路水毁的应对措施

五指山市大部分是山区及丘陵地带,常因地形条件限制,不少路段与河道并行,一面傍山,一面临河,许多路基是半填半挖或全部为填方,为保证路基稳定,排水通畅的小型排水构造物也较多,暴雨时易被洪水破坏,因此,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1 加强边坡坡面的防护

加强对路基边坡坡面防护的养护工作路基边坡坡面防护主要有砌石护坡、护面墙及植物防护。这些防护措施,在暴雨洪流冲刷作用下有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旦出现,就应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养护,以免破坏继续扩大。对有的坡面没有进行防护加固,经调查需要进行防护的都要采取防护措施进行加固,防止破坏现象继续扩大,造成路基水毁。

2.2路基沉陷的防治

(1)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应特别注意对路基进行加固,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使路基达到足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切不可用透水性不同的土无序填筑,要采用级配良好的砂性土等填筑路基,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应将透水性强的土填筑路基下层,透水性不强的土填筑路基上层。

(3)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要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

(4)路基边沟纵坡不小于0.5%,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500m,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将水引出路基,以免水积聚在边沟内而下渗,影响路基稳定。

(5)在地下水位浅的路段,应铺设砂(砾)垫层以阻断毛细水上升,以免影响路基路面稳定,路面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土类、二灰稳定碎石类以提高路基路面水浸稳定性,并具有足够的强度,面层宜采用密实型路面结构以防止雨水下渗。

2.3路基坍塌的防治

(1)路基坍塌多见于山区公路,因此在公路选线时应避免经过地质水文不良地段,尽量采用台口式路基以减少路基外侧填方。

(2)路堑必须设置边沟,对于较长的路堑必须设置合理的纵坡,当纵坡较大,且有冲刷可能时,应加固加深或改用跌水与急流槽等设施。路堑挖方上侧距离挖方坡口5m外应设置一道或多道截水沟,以使地表水汇入截水沟引到排水沟或涵洞排出。

(3)对于开挖段或半填半挖段,两侧山体坡度必须开挖到位,必要时设置合理碎落台,对于地质不良路段,应采用喷铺、或防护工程、或生物固化来加固,防止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2.4桥涵破坏的防治

(1)对于山区沿溪线公路,一般应每隔300m设置一道涵洞,通常要设置在凹凸曲线顶部和纵坡的陡缓变坡处,穿越村庄路段为排除村庄地面排水也应设置涵洞。涵洞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0cm的钢筋混凝土管涵或墙身高不小于100cm的钢筋混凝土板涵或石拱涵。对于山区公路,涵洞不仅排水而且输沙,如果孔径太小,流沙及杂物堵塞涵洞后,人工难以进入清淤,使涵洞排水功能减弱,一旦山洪暴发,涵洞极易被冲毁。

(2)涵洞进水口应浆砌一段片石铺砌,当涵前排水沟纵坡较大时,应建急流槽或跌水等构造物以减缓流速。

(3)所建桥梁除保证桥梁安全外,还应根据水流情况修建导流坝等调治构造物,以保证桥梁在设计洪水位时不被冲毁。

(4)对于桥基已被淘空的桥梁,应立即用混凝土填筑桥基淘空部分,然后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桥基,在桥梁上游修建合适的导流坝、丁坝等调治构造物,使水流均匀流畅地通过桥孔。

(5)加强桥涵的日常养护,保持桥涵排水最好状态。

2.5防护工程与加固工程损坏的防治

(1)防护与加固工程在地段为软弱的地基时,要采用换土或砂砾、碎石、灰土等进行填筑。

(2)防护与加固工程基础埋深,对于无冲刷地基,应在天然地基以下至少1m,对于有冲刷地基,应在冲刷线下至少1m。

(3)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份,防止墙后积水致使墙身受到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清除粘土填料浸水的膨胀压力。

(4)路堑挡土墙后地面应做好排水处理,设置排水沟,必要时夯实地表土以减少雨水和地面水下渗,而墙趾前的边沟则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边沟水渗入基础。

(5)浆砌块(片)石墙身,泄水孔尺寸可为5cm×10cm、10cm×10cm、15cm×20cm或直径为5~10cm圆孔,视泄水量大小而定。泄水孔的间距一般为2~3m,上下泄水孔宜错开布置,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于地面。若为路堑墙,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m,若为浸水挡土墙应设在常水位以上0.3m。

(6)沿河路堤设置挡墙时,应结合河流情况布置,注意设墙后仍要保持水流顺畅,不要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3.公路水毁的预防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7

1工程概况

在闹市地区修建地铁隧道,往往不可避免遇到下穿既有地面或地下构筑物,对既有构筑物使用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场~小寨区间为西安地铁二号线难点工程之一,本区间线路长894.148m,主要敷设在长安中路以下,长安中路为西安市南北向城市主干道,车流量很大。根据沿线的线路条件及地面交通情况,经各种工法比选后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本文重点研究隧道下穿南二环立交及环河盖板暗涵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

工程地质情况:自地表往下的地层顺序为: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其下为上更新统风积(Q3eol)新黄土及残积(Q31el)古土壤;第一层古土壤下部在黄土梁区为中更新统风积(Q2eol)老黄土、残积(Q2el)古土壤及冲积(Q2al)粉质黏土、砂土等,在洼地区为上更新统冲积(Q3al)粉质黏土、砂土及中更新统冲积(Q2al)粉质黏土、砂土等地层。

南二环立交桥桥面总宽51.5m(包括护栏),其中两幅机动车道各宽12m,两幅非机动车道各宽6m,两侧人行道(包括护栏)各宽为5.25m,中央分割带宽2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分割带各宽1.5m。桥下净空:机动车道最小净高4.5m,非机动车道最小净高3.5m,桥梁跨径:上交四跨简支先张预应力空心板桥,跨径为10.2+13.5+13.,5+10.2(m),基础为扩大基础,下采用1.5m厚片石混凝土处理,隧道开挖拱顶距桥梁主跨基础底面为7.21m。隧道结构与南二环桥梁及环河盖板暗涵的相对关系图详见图1。

环河盖板暗涵为3m×8m(高×宽)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600mm厚钢筋混凝土底板,其下采用1.5m厚三七灰土换填。隧道开挖拱顶距桥梁主跨基础底面为9.2m。

图1南二环立交桥、盖板暗涵与隧道纵剖面关系图

2南二环桥及环河盖板暗涵的沉降控制标准

经过大量调查资料及多次专家的审查意见,并取得其的产权单位的同意,对于过南二环立交及环河盖板暗涵,其监控量测基准值如下:

1)地表沉降宜控制在30mm内。

2)桥墩、梁板的沉降,以及建(构)筑倾斜应保证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

承台竖向沉降控制值不大于20mm,承台水平位移控制值:3.75mm;横桥向同一盖梁两个承台不均匀沉降位移差控制值小于5mm。(满足于桥面不返修)。

3)盖板暗涵沉降允许值一般要求应不大于15mm。不均匀沉降位移差控制值小于±5mm。

3隧道下穿技术施工措施

区间隧道左右线下穿南二环立交及盖板暗涵有80m长,该段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均进行了加强。根据已收集到南二环立交桥的竣工资料,基底承载力为140kPa。立交基础为扩大基础,并且距离隧道有一定距离,因此主要立足于洞内解决,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暗挖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以及减小地面沉降槽宽度,以保护立交桥使用的安全。

3.1洞内处理措施

为保证隧道开挖顺利通过立交桥,尽可能的减少对桥梁基础的影响,控制地表下沉。在过立交桥段的隧道的暗挖施工中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来确保桥梁及暗涵的安全。

(1)加强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围岩

在施工该区段隧道时,除按一般区间隧道台阶法施工外,分别在此范围内对隧道周围土体进行超前预注浆加固,拱部为仰角1°~2°的大管棚超前预加固形成拱棚。开挖掘进时,用Ф42超前小导管注浆补充加固和止漏。隧道结构侧墙部位均设置超前小导管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0.3m,通过注浆加固桥基周围地层,减小隧道开挖的侧向变形。

(2)缩短开挖进尺,加强各工序之间的衔接管理,尽早封闭断面,及时形成封闭结构。

(3)加强初期支护

开挖时上半断面留核心土并设临时仰拱;隧道拱腰布置锁脚锚管;为防止掌子面涌塌,在开挖过程中,需短进尺施工,台阶法保留核心土,每开挖进尺0.5m,立即挂网喷射混凝土对掌子面进行封闭。

(4)及时进行初支及二衬背后的回填注浆处理,保证初衬与围岩、二衬与初衬的密贴,减少地层变形危及地面建筑物安全。

(5)根据测量监控数据,及时进行补充注浆;

3.2洞外措施

除洞内加强措施外,施工时加强监测,信息化施工,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设计,及时进行地面双液浆注浆等措施加固桥基。

双液注浆加固桥基土体,其施工为人工用重锤将φ60mm钢管敲击插入土层中然后对基底地基层进行定点注浆,从而达到对基层加固保护桥基的目的。双液注浆保护注浆孔距50cm,桥基础两侧布置,钢管长度约7~8m,孔径φ=60mm成孔采用φ60mm厚壁无缝钢管人工锤击将钢管慢慢插入地层中。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注浆最大压力P=1Mpa。

3.3盖板河内保护措施

在区间通过的盖板河槽内60m范围内实施2.0mm厚ECB防水板+过水帆布+围堰PE管,形成渡槽和渡管结合,小水导流,大水泄流,确保枯汛期施工全过程防止漏水渗水的防护措施。采用跟进式注浆对暗涵周边的土层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该注浆方式作用效果明显,便于控制。目的在于防止因暗涵漏水对地层的掏蚀、软化作用。另外在施工中应密切配合降水施工,随时监测降水效果,重视地下水的水量及水质,对抽出水的含砂率常作检测,既争取确保在无水条件下施工,又注意防止抽水产生大的地层损失。

图2盖板河内防护措施图

3.4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

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大管棚预加固后正线区间隧道施工完成后地面最大沉降计算值为14.5mm,南二环立交基础的最大沉降为11.5mm,盖板暗涵基础最大沉降为14.1mm,具体详见图3与图4。与不施做大管棚相比, 地表的最大沉降值可降低51% ,拱顶的最大沉降可降低53%左右,同时,洞周围岩塑性区的面积大大减小。沉降计算表明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要求。

图2三维有限元模型图图3既有构筑物变形图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8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242-02

1 绪论

为了加强高速公路桥涵的正常运营,尽量保持和延长桥涵的使用年限,对桥涵结构物进行日常养护维修是非常必要的。当桥涵结构物无法满足承载能力、通行能力、防洪等要求时,则需对桥涵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拓宽等技术改造。从而提高公路使用寿命,增加大中维修周期。

2 桥涵检查与维护的内容

2.1 检查桥涵上部及防护工程

对于桥涵上部要检查桥涵的主梁和拱桥主拱圈的拱轴线是否有变化。对于附属设置要经常检查伸缩缝是否被毁坏、排水孔是否堵塞、桥面栏杆扶手是否被破坏、桥头引道是否跳车等。对于桥下防护工程也要经常检查维修,以求消灭隐患。

2.2 检查支座

桥涵支座在其遭受损坏、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时,将会使桥涵上、下部结构受到不利的影响,也容易对结构物造成重大障碍。支座的维修加固由于工期要求较短,又是在施工较为困难的部位,应允分研究所采用的维修加固措施及采用的材料的机具设备等,以便能够迅速可靠地进行维修。

2.3 检查桥涵混凝土裂缝

在桥涵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经常出现。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常见裂缝可分为荷载引起的裂缝、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冻胀引起的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收缩引起的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等几大类。

主要裂缝的防治措施

(1)荷载裂缝

应该采取合理的计算模型、限制施工机具的堆放、限制超过设计荷载的重型车辆过桥等方法避免结构产生荷载裂缝。

(2)温度裂缝

为预防混凝土温度裂缝,应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顺序及浇筑速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降低部分温差。夏季施工时骨料要洒水降温,冬季施工时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

(3)收缩裂缝

为预防收缩裂缝,应加强早期混凝土养护以降低混凝土中水分蒸发速率,方法是在结构外露面覆盖麻袋、海绵,然后进行浇水养护。

(4)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为预防地基基础变形裂缝的措施主要有基础处理,科学设计支架搭设,对支架进行全面积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在混凝土中加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泌水,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5)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最大限度地保证混凝土自身密实、完好,保持高碱度和防止有害离子入侵;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

(6)冻胀引起的裂缝

冬季施工时,采用电气加热法、暖棚法、地下蓄热法、蒸汽加热法养护以及在混凝土拌合水中掺入防冻剂(但氯盐不宜使用),可保证混凝土在低温或负温条件下硬化。

2.4 检查涵洞及其它构造物

对于涵洞要经常检查是否有淤塞现象,排水是否流畅。两端涵底透水;沥青麻絮塞缝是否脱落;端墙是否损坏等。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必须认真检查一遍,在雨季过后应再复查一遍,以保证不缺少、无损坏。

3.桥涵检查与维护的工程分类

桥涵的养护按其工程性质、规模性质、技术难易程度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善工程四类。各类养护工程分别包括下列内容:

3.1 小修保养工程

(1)保养

①清除淤泥、积雪、杂物、保持桥面、隧道内及洞口清洁;

②疏通涵管,疏导桥下河槽;

③养护伸缩缝,疏通泄水孔,栏杆油漆;

④桥涵的日常保养。

(2)小修

①局部修理,更换栏杆和修理泄水孔、伸缩缝、支座和桥面的局部轻微损坏;

②修补墩、台及河床铺底和防护工的微小损坏;

③修理涵洞和进出口的铺砌。

3.2 中修工程

(1)修理、更换木桥的较大损坏构件及防腐;

(2)修理、更换中、小桥支座、伸缩缝及个别构件;

(3)大、中型钢桥的全面油漆防锈和各种构件的检修;

(4)永久性桥墩、台侧墙及桥面的修理和小桥桥面的加宽;

(5)重建、增建、接长涵洞;

(6)桥梁河床铺底或调治构造物的修复和加固。

3.3 大修工程

(1)不提高技术的等级的大、中型桥梁的加宽、加固、加高;

(2)增改建小型桥梁和技术性简单的中桥;

(3)增改建较大的河床铺底和永久性调治结构物;

(4)吊桥、斜拉桥的修理与个别索的调整更换;

(5)大桥桥面铺装的更换;

(6)大桥支座、伸缩缝的修理、更换。

3.4 改善工程

(1)提高公路技术等级的加固,加宽,加高大、中桥梁;

(2)增该建小型立交交叉桥10km以内整段改善的大、中桥梁。

3.5 桥涵检查与维护的实施方法

(1)检查桥涵现状及损坏情况;

(2)调查桥涵的有关技术资料和现有交通状况;

(3)提出维修加固的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

(4)确定方案并进行维修加固施工。

4 结论

综上,桥涵的检查与维修是高速公路养护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桥涵的病害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加强桥涵的经常性、定期性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各种病害的形成机理、预防措施和处治方法,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科学研究,从而是桥涵的各种病害情况降到最低,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孙剑波.王星.姜舒.《浅谈公路桥涵养护措施》黑龙江哈伊高速公路管理处.2002年

[2].沈波.艾翠玲.《小桥涵养护决策指标体系研究》(1.长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64;2.福州大学)2007年

[3].宋建平.《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实施手册》 科大电子出版社.2004年

[4].姜舒.孙剑波.《谈公路工程桥涵管理与养护》黑龙江交通科技出版社.2006年

[5].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远编《公路小桥涵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年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9

1 桥(涵)头跳车形成的原因

桥头跳车是因桥(涵)两端的路堤与桥梁本身沉降不同而导致该处路面纵断面线型发生变形,致使车辆行驶到该处时会发生明显的跳车现象。它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也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严重的时侯甚至会造成行车事故,在此同时,由于车辆的高速行驶在桥头产生跳动,会对路面和桥梁产生设计以外的附加冲击荷载,从而加速桥台、路面和桥梁伸缩装置的破坏,也增加了车辆本身的损坏,它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和社会经济效益。

桥头跳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构造物与其两端路面间的沉降不同,路面的沉降量大于结构物的沉降。完全消除沉降量差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小两者沉降量差,使其控制在设计行车速度下感觉不到跳车时的震抖,从而满足路面的使用要求。沉降量差的具体产生原因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 桥头与路连接处路基处理不彻底

桥头与路连接处一般处于天然地基上,如果在填筑路基前不做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在路基的重力作力下就会产生变形,桥涵构造物大多都采用桩基础或经地基处理的扩大基础等,属于刚性基础,其沉降量很小,如果桥头连接处路基的填筑前没有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将出现桥、路沉降量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出现跳车现象。

1.2 桥(涵)头引道填筑时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从公路工程建设得知,几乎所有的桥(涵)都要求对台背回填进行处治,而台背回填的压实度受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施工作业面大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背回填普遍存在着压实度达不到标准的问题,这是造成路桥(涵)与路连接段不均匀沉降。由于引道填土在压路机碾压时工作面小,一般路基压实机械不能过分靠近与接触台身,只能使用小型机具夯实,在台身后的一定范围内的路基密实度比较低,这就是导致桥头引道填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和桥涵才会形成不同沉降差。

1.3 桥(涵)头路堤边坡防护措施不妥

公路桥(涵)头路堤的填料多采用砂类等渗水性良好材料作为填筑材料,对于桥头的防护来说。桥(涵)台处于长期浸水路段采用浆砌片石锥护坡,而对于其他桥(涵)台路段,则只在锥坡范围设置浆砌片石锥护坡,引道内,但是,从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发现,在许多桥(涵)头路面沉降较严重的地方,多数伴随锥坡和护坡水毁,分析其原因,设置防格网草护坡或草皮护坡路堤边坡防护措施未能起到保护路基免受雨水侵害的作用,促使台背填土流失,路基强度降低,在行驶车辆长期作用下,诱发桥(涵)头路堤沉降,出现桥(涵)头跳车现象。

2 桥(涵)头跳车的预防措施

桥(涵)头跳车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同时,桥(涵)头跳车又加速了桥(涵)头路面、路基和车辆本身的损坏,因此,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桥(涵)头跳车问题进行预防和处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处理措施。

2.1 做好桥头、台背软弱地基的处理

处理好台背回填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主要措施。

2.1.1 一般地基处理:挖除原路堤路基使用范围内的腐植土、耕植土、淤泥等,对填筑前基底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85%,另加2个百分点。回填材料应分层压实,压实度按规范提高2个百分点。

2.1.2 软土地基处理:桥头路堤地基要针对软土层的厚度和软弱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处治。当浅层软土厚度小于2m时宜全部挖除,进行换填,换填的材料为颗粒较粗的填料,如天然砂砾、碎石、工业废渣等,压实度要求同一般地基。当软土层较厚全部挖除有困难时,应采用粉喷桩、碎石桩、排水板等方法进行处治并设置砂砾垫层,在垫层顶面铺设土工布,坡脚处设排水盲沟及时将路基水排除。路基填筑时还应控制其填土速度(按规范要求)。

2.1.3 对季节性冻融地区的桥头地基遇有饱冰细粒土或含冰土层时,应全部挖除后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分层压实。

2.2 加强对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2.2.1 合理选择台背回填填料

台背回填填料的选择是防治桥头跳车的关键,进行台背回填之前,要有目的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宜采用较大的砂类土等渗水性良好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强度高,容易压实。当采用非渗水性良好的材料时,应采用在土中掺加外加剂,如石灰、水泥等,严禁使用淤泥以及含草皮、树根和其他杂物的有机质土作为回填填料。

2.2.2 加强压实要求

台背路堤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土,分层填筑过程中,每层的压实厚度不超过15cm,其施工顺序为卸土、平整、洒水或凉晒、平整、碾压、压实度检测,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既要保证压实度,同时又要注意不损伤台身。

2.2.3 桥头路堤防护处理

基础护理的内涵例10

1 工程概况

墨西哥曼萨尼约港码头工程于2011年底开工,2013年10月竣工,工程造价约1.5亿美金,分为码头、后方堆场及房建工三部分。曼萨尼约港码头位于一港池内,后部堆场与一段生态树林相接,树林内有多种野生生物居息,所以在堆场内设过水箱涵,用于海水与生态树林水的通畅流通,保护生态环境。箱涵长419.6米,三厢室结构,截面尺寸详见下图,结构形式为C30钢筋混凝土结构。箱涵底部设50cm碎石底层。根据地基承载力,部分地基采用碎石桩加固。

2 施工方法

2.1 施工程序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箱涵标准分段长度约为10m。每次开挖长度约50米,保证施工工序能够连接,开挖后基坑降水,铺设碎石垫层,浇筑混凝土垫层,分段绑扎底板及侧墙钢筋,由于本工程箱涵截面尺寸较小,侧墙钢筋可与底板钢筋一次性绑扎完成。第一次浇筑底板及侧墙变截面上方30cm混凝土,每节基础浇筑完成后即可浇筑框架主体砼,框架主体侧墙和顶板一次浇筑成型。

箱涵施工程序为:施工放样―降水―基坑开挖―碎石垫层―素混凝土垫层施工―钢筋绑扎―底板模板铺设―浇筑箱涵底板―涵身模板铺设―浇筑箱涵涵身―箱涵土两侧回填.

2.2 降水

基坑开挖深度2.25~2.75m,由于地下水位于海平面标高持平,基坑开挖前必须降水,采用井点降水,在基坑两侧1米外布置单排降水管,深度长度为基坑底下50cm,并在基坑两侧开挖50cm×50cm明沟,满足降水要求。

2.3 基坑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后严格控制底板标高,开挖一段立即进行在机械开挖至接近基础底面(基础底面以上的0.2m)时,由人工修整至设计标高,以免破坏基底土质结构。

基坑以1:1放坡开挖。开挖时根据具体情况保持或调整坑壁边坡,保证施工过程坑壁的稳定,基坑底面尺寸较基础尺寸宽0.5m作为工作面。基础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部分基底为淤泥质土或腐殖质土,应及时进行换填处理,并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避免基底暴漏时间过长。

2.4 箱涵底板施工

箱涵涵身为C30钢筋砼结构,涵身分两次进行浇注,第一次浇注底板和底板腋角以上300mm高的侧墙,第二次浇注侧墙和顶板。施工按如下步骤进行:

(1)安装底板涵身、钢筋:绑扎钢筋之前,要在垫层或底模上测好箱涵中心线,弹好箱涵侧模板的边线。钢筋采用人工绑扎安装,要求钢筋直顺,绑扎牢固,安装后好,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使用同等级的混凝土垫块,垫块支垫稳固,厚度足够。垫块应相互错开,梅花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同时做好侧墙钢筋及预留孔洞、预埋件的预埋工作。

(2)安装底板及腋角模板:按测量放线定出底板的边线进行模板安装。侧墙、底板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作模板,采用内楞10×10cm方木+外楞ф48×3.5mm双钢管作为模板的固定体系,ф14高强对拉螺杆及双层蝶形扣固定模板。(附底板装模大样图)

(3)底板混凝土浇筑:钢筋、模板安装好后,浇筑C30商品砼,由搅拌车运输至现场,用泵车采取一层一次性浇注砼,振动棒振捣密实后收浆做面。并在砼终凝后24小时及时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并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后方可拆模洒水养护。

2.5 箱涵侧墙及顶板施工

(1)搭设支架:在已浇注好的箱涵底板上,进行墙身模板施工,搭设门式支架作支撑,横向两架,纵向密排搭设,门架之间连接用直径ф48mm×3.5mm的钢管固定。安装箱涵侧墙、顶板模板:侧模和底模采用18mm胶合板,侧墙采用对拉螺杆、方木及纵向钢管固定模板。内楞方木100×100mm纵向间距30cm,钢管竖向间距60cm,拉杆纵向间距70cm。底模采用顶托、方木、钢管及1.9×1.2m门式脚手架支撑,通过调整顶托的长度(顶托自由端长度不易大于200mm),使模板安装平整,接缝平顺。

(2)安装顶板钢筋:钢筋由工场加工制作好后,运输至现场,按照设计尺寸布置间距,用人工绑扎安装,要求钢筋直顺,绑扎牢固。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预留连接钢筋。箱涵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止水带。

(3)浇筑侧墙、顶板砼:一次性浇筑的施工方法,每节施工接缝应平直无错台、无漏浆、无麻面。支架、模板、钢筋安装好后,浇筑C30商品砼,由搅拌车运输至现场,砼泵车浇筑。采用Ф5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间距,做到快插慢拔、不过振、无漏振,且要尽量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和钢筋。浇筑时由两侧对称入仓,分层振捣,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密实,表面无麻面、蜂窝等通病,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初凝之前,一定要将板面混凝土收平抹光。在整个箱涵的施工过程中,止水带和靠近底模处掖角的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因为这两个地方容易出现漏振和产生蜂窝。

2.6 伸缩缝的处理

沉降缝、伸缩缝、标准分缝长度10m,采用9”橡胶止水带,安装时两侧用“V”型φ10@200钢筋固定,砼浇筑前要确保止水带安装牢固,用#10钢筋间距35cm作为连接杆,浇筑混凝土后铺设一层沥青油脂布、两层土工布。沉降缝、伸缩缝应贯通整个箱涵和基础。缝内用双组分聚硫密封胶填塞。(附箱涵分缝止水大样图)

3 施工病害及防治

曼萨尼约港地基为吹填地基,且吹填时间完成时间仅3个月,是典型的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箱涵质量病害一般表现为不均匀沉降、墙身产生裂纹、沉降缝拉裂、错台、漏水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软土地基沉降量过大、箱涵沉降缝分段长度过长、基础施工不规范、台背回填施工不规范等原因。

3.1 软土地基沉降过大

该工程周期较短,不能等待地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进行箱涵施工,所以在箱涵施工前进行堆载预压,待预压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强夯施工,然后进行箱涵施工。

3.2 箱涵基础施工不规范

(1)基坑开挖时,局部超挖,且超挖后处理不当,造成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是引起箱涵沉降缝拉裂和墙身出现裂纹的原因之一。 本工程通过标高测量、土层承载试工作准确确定涵底施工标高。开挖到基础底面标高附近时,保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一般为20cm)作为涵底地基土的保护土层,待基础施工准备就绪后,开始基础施工或换填施工前突击挖除剩余部分。对于超挖部分,应采用混凝土、砂砾、低级配碎石等材料回填,并振捣密实。

(2)基础受水浸泡,也容易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引发一些病害。我们采用井点降水并结合基坑两侧修建排水明沟,避免地下水渗入基坑,基坑顶部两侧开挖小排水沟,避免地表水流入基坑。

3.3 伸缩缝设置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