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加强用工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2 09:06:29

加强用工管理

加强用工管理例1

1 加强用户电工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用电单位应急安全措施

(1)电工应牢固掌握供电知识和操作规范,持有“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鲁电监资质【2008】108号文”要求,由电力管理部门颁发的进网作业许可证,全面了解用电单位用电设备及配电室设备状况,加强配电室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修等日常用电管理工作,并注意操作安全。日常维护中发现安全隐患或故障点时,应及时与供电部门用电检查人员沟通,排除隐患。

(2)电工日常应做好备用电源、发电机(若配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健康运行,保证发电机随时投入使用。

(3)用电单位在临时施工用电的施工现场及配电设施附近有建筑施工的工地,要加强安全巡视,施工现场要设立线路防护警示牌,必要时需预先与供电部门用电检查人员沟通。非用电单位工程但在用电单位配电线路等设备附近其他单位施工的,应加强用电单位设备的防护,防止外力破坏影响用电单位用电。

2 加强专变用户配电室管理工作,确保电网和进网客户受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1 安全组织管理

(1)进网客户要设有专人负责的管电组织,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电力客户高压变电所、高低压配电室,以及运行值班、维护检修等岗位的工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发的“进网作业许可证”后,要按规定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操作人员人数应满足《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

(2)进网客户变配电室应配备齐全足够数量的各种安全用具,

且试验合格或按试验周期试验,应配备变配电一次系统图模拟板,触电急救模拟板、操作规程、交接班记录的运行记录,巡回检查记录等各种规程和记录。

(3)变配电室要求门窗齐全,关闭严密,进出变配电室的门加有挡鼠板,电缆沟洞应封堵,变压器室要有散热通风的孔道,做到防火、防汛、防漏、防雨雪、防小动物,并有良好的通风。

(4)变配电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消防器材,要配置相适应的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灭电火的消防器材,并保持有效;应配备触电急救图版、模拟图版或系统操作图(电气主接线图);箱变、台式变压器的外部围栏,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5)变配电室要求备有各种标示牌。

(6)进网客户应定期开展配电设备的巡视、检查、检修,定期清扫内部变配电设备(每年不少于二次),架空进线的变配电室应按周期结合设备清扫做好户外设备防污闪工作。

(7)对双电源和自发电客户要按“双电源协议”、“调度管理协

议”及“自发电协议”等严格执行,经常检查、试验电气互锁系统装置、自投装置或自动电源切换装置,以确保操作准确,杜绝倒送电事故,未经许可,不准私自改动协议确定的运行方式。

2.2 设备安全管理

(1)要求进网客户电工人员每天巡视检查变配电室电气设备,

高供高计客户值班人员交接班时要加强检查,特殊天气(雷雨、风雪、大雾)加强巡回检查,并按安规要求做好自身安全保护。

(2)检查进线设备(如电缆头、刀闸、避雷器、穿墙套管等)是否有发热、破损、放电现象。

(3)检查变配电室内高压设备(如高压开关、PT、CT、避雷器等)是否运行正常,观察各种表计指示是否正常。要做到电气设备外观清洁,无渗漏油,设备编号正确、醒目,图实相符,设备主人明确。

(4)检查变压器的温度、声音、油位、瓦斯继电器是否有异常现象。变压器大修或小修应按实际运行情况和制造厂家规定执行。

(5)检查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是否运行正常,动作可靠。

a.超前管理,做好节前重要客户、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客户安全等级档案,针对春节期间客户的用电特性,对节假日用电量变化较大的客户,超前开展重点检查;对重要机关、交通枢纽、主要旅游景点、剧场、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人口密集场所的供配电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以确保春节期间供用电安全稳定,严防因供电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

b.加强监督,落实整改,严格执行“四到位”要求。细化措施、加强管理,确保检查实效。重点对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安全工器具的周期性试验、双电源的电源切换装置等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存在问题,要详细记录,并书面通知客户,监督整改;对暂时无法整改的缺陷、隐患,要记录在案,协助客户采取临时措施,保障安全用电,并严格按照“四到位”(服务、通知、报告、督导到位)的要求,及时向当地经信(发)局、安监局汇报,依靠政府,加快督促完成隐患的整改治理。

c.细致全面,深入开展临时电、低压电的安全检查。

3 开展客户安全检查,降低客户配电故障

(1)全面开展营销档案普查。完善客户用电地址、联络方式、用电电源等信息,确保营销基础档案准确率100%。

(2)开展高压客户专项检查。发放《关于加强用电单位安全管理的通知》到每一高压完成年度用户故障频发线路所带用户用户设备普查工作。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对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隐患,报经信委督办,并加强督查、监控。

(3)严格客户设备故障后送电管理。要求客户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举一反三,故障彻查清楚且试验合格方给予送电。

(4)完成客户分界开关信息统计。做好管辖客户所在线路、容量和接线方式等信息收集工作,报送运检部门,以便制定分界开关加装计划。

(5)开展客户设备监督检查。

4 强化业扩报装管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4.1 业扩入口严格把关

业扩受理时,严格审核客户报装资料,分析、查验是否具备政府批准文件及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业扩勘察时,对用电单位设备存在谐波、冲击负荷及波动负荷的,严格把关,安装无功补偿、滤波器等装置,严格供电方案的批复,满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4.2 进网设备严格审查

设计和资料审查环节,加强对设计图纸、设备厂家资质的审查、把关,不发生用户降低设备标准的现象,确保进网运行设备的安全、合格。

4.3 工程质量严格管控

加强中间检查、试验和验收环节的管理,强化验收管理,执行标准化验收,实行中间、关键环节质量见证,严禁不合格工程并网送电。建立施工队伍安全质量红黄牌制度,不断提高业扩工程质量。

4.4 内部流程强化衔接

理顺内部流程环节,完善业扩例会制度,加强与运维检修、调度中心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业扩工程同步实施配网改造工程,提高配网运行水平。

加强用工管理例2

1主要存在问题

1.1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控一些绿化工程

如住宅小区内的绿化陷入尴尬境地,房地产开发商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一方面又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更为了提高其房价,只得绿化,同时又从节约资金,降低成本角度考虑,就请一些个体户,胡乱种上几棵树,铺点草皮,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下。另外,还有一些绿化建设单位根本不懂得植物生长习性,盲目为了景观效果,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种植,结果造成大片树木死亡。非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反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1.2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

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只知道机械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一支精良的施工队伍。

1.3缺乏专业的绿化监理公司

绿化施工监理很多都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不管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不管树坑大不大,栽下就行;不管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放样、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从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2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重点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现场管理。

2.1建立科学规范的绿化管理模式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工程的实施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劳动竞赛及进度等投控各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2.1.1建设单位要从自身抓起,做好工程建设的管理模范

建设单位作为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总管”,其管理层的结构、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人员的素质、思路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好坏。因此,建设单位在绿化项目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摆正管理者的位置,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理顺管理者的思路,统一管理者的思想,树立管理者的威信。项目的管理实际是一种对人的管理。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只有从自身着手,形成规矩,方可形成模范榜样,使管理得到进一步落实。

(2)明确规范工程,建立管理制度,使管理有据可依。

①实施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

我们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辖区内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宏观调控。

②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

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施工单位退出园林绿化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3)分清职责,逐级考核,为各级管理者创造发挥的空间。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应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避免越级代为现象,从而调动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管理者的积极性。

(4)加强培训和学习,掌握应有的绿化工程的基本知识。使绿化工程能够在建设单位的精心指导下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

2.1.2设计者要充分发挥潜力,强化现场服务和操作流程

一份好的设计图纸是一个优质工程的先决条件,设计是否有新意、绿化配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败。

2.1.3监理要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现场监管工作

监理单位在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监理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投控等诸多方面,因此,监理的管理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后者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便可。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非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如:树丛栽植时,哪株直、哪株斜,倾斜的角度,如何让其搭配和谐而又顾盼生姿、生动有趣。这从施工图纸上如何也反映不出的。

(2)加强现场旁站监管,严格把关施工工序及质量。

2.2 以园林绿化职工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项目经理部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园林绿化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增强质量观和责任感,牢牢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作为绿化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者,一定要努力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及施工水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施工管理的有关制度:

(1)组织各班组培训。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不一,特别是各班组长的层次差异较大,施工单位通过培训的方式,如业内资料培训、施工技术培训等使施工人员素质得以提高。

(2)明确施工要求和计划。通过交底、例会、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明确建设方的要求和计划,做到施工按时按质完成。

(3)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和办法。通过制定对人员、设备、土壤管理、水分管理、肥料管理、中耕除草、修剪工作、植保工作、防台防汛、成活率、景观效果、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等要求,使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科学规范。

(4)建立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做到奖优罚劣,给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促动。

2.3 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入材料的质量,如土方质量、苗木质量规格、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

2.4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掌握苗木栽植时间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园林绿化工程中投入的苗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和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别。掌握不同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此,必须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在苗木最适宜时间内栽植,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2.5 全面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综合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又都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由此可见,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2.6 严把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园林绿化工程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是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等级不符合标准,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评为合格,而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7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预防为主就是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对投入品质量的控制,做好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2.8围绕创新,提升绿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

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使绿化项目的管理模式更具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2.8.1设计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前提

任何优质的项目,首先要在设计上下功夫,作为项目实施的技术前期工作之一,设计方案的确立需通过设计方、建设方以及专家和领导的修改和论证,而一旦方案主题确立后,施工图的设计更应根据现场情况,因地制宜地落实设计意图,设计是否能夺人眼目是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2.8.2管理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基础

建设单位负责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移交直至审计的全过程,其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至关重要。首先应从管理的思路上进行创新。实践证明拘泥于一种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时代在变,对管理的要求也不断在变。思路创新则来源于多年的管理总结,来源于对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学习和提炼。

2.8.3技术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保障

加强用工管理例3

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物是指供人类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部分。②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等。③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化肥库、拖拉机站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对于工程量的管理要坚持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1技术支持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乏了技术的支持,工程的质量必然难以保证,而且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也要有相应技术的支持。

1.2严格技术标准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有工程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1.3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工程的进度不是单方面就可以保障的,而是需要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进度。工程进度就是工程从立项、设计、预算,到施工、验收等步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

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2.2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2.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3.1分项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3.2分部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3.3单位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4.全面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创新

目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已普遍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方法多是照搬、照抄其他行业的科学管理方式,并不完全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弊端和缺点都逐渐暴露出来,如果长期的硬性坚持下去,必将不利于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在现有工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4.1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

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历史较悠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早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吸收和借鉴,但绝对不是全部将其拿过来,直接应用于国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而是要对外国的工程管理经验做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并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原则,结合国内工建筑行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加以适当的创新,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4.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加强用工管理例4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相关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建筑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建筑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了十分显著的进步,使我国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简要地说从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等要求将工程项目交付业主使用,在实施过程当中项目部必须通过对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综合管理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些要素的综合管理包括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人力管理、项目材料管理等。所有的管理成效都通过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结果即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来体现。

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而进行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项目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低劣的技术管理将使整个项目管理混乱,严重时引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最后导致工期、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2 建筑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应用后浇带法的施工技巧。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2.2 注重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

2.2.1 对构造柱,应先把钢筋绑好后,清理柱子根部的落地灰等杂物,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撑构造柱两侧的模板。模板要支牢夹紧,用支撑法或螺栓拉结法使之牢固。主要防浇灌混凝土时胀模及漏浆。

2.2.2 对圈梁,可先绑钢筋后支模板,也可先支模板后绑钢筋。因为模板只有侧模,那个工种有空那个工种可先上。侧模立在担上,待钢筋完成后把模板上口卡住,保证模板的断面尺寸,同时也要防止胀模和漏浆。

2.2.3 检查钢筋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主要内容是检查构造柱钢筋直径,箍筋直径和间距,检查圈梁断面尺寸、主筋直径和箍筋间距,以及钢筋长度不够处的搭接长度是否足够,垫块是否垫好,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2.2.4 浇灌混凝土。要求先浇灌构造柱,在全部构造柱浇灌完毕后才可进行圈梁等处浇混凝土。混凝土要控制坍落度防止漏浆;另外由于构件较小,振捣时要适当,不要过振。浇灌混凝土时,应分构件、分强度等级、分楼层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测用的试块。试块制作后,应送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待试模中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在其上用墨笔写出强度、部位、浇捣日期。

2.2.5 现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要根据水泥品种和气候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养护时间。

2.3 健全技术制度,坚持施工标准。健全技术管理制度,层层技术把关,是确保工程质量和顺利施工的关键。一是在工程施工中,要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班子,层层进行技术交底,强化技术档案管理,制定技术保证措施,形成内部技术管理网络。二是引入监护机制,严格技术要求。在施工监护上着重抓五项工作:及时组织图纸会审,由设计单位统一纠正设计上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开工之前;抓好监护人员培训,掌握施工工程规划及实施细则的内容和要求;监护人员深入现场,坚持监督工作程序与方法,对各分项工程,要求做到技术交底在前,施工作业在后,样板示范,帮监结合;严格按合同和规范实行监护,把好技术交底关、材料验收关、操作程序关、工序交接关、质量评定关。三是竣工结算。这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进行实际成本分析、反映经营效果的表述,也是建设单位编制竣工决劝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竣工结算,是促进缩短建设周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2.4 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程技术资料亦称工程内业资料。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也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一部分,工程内业资料就是基本建设的技术档案,它属于科学技术档案的范畴,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是企业全部档案的组成部分。但是基建技术档案不如其它学科资料那样容易收集和保管,从施工图设计出来后,它要经历审查、施工、竣工等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这期间人员的变动、资料的遗失都是容易发生的。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大力宣传内业资料的重要性,制定工程内业技术资料评分标准,加强检查、督促与指导,提高内业技术资料管理水平。同时我们要建立对工程内业技术资料实行平时抽查和督促的方式,检查中坚持检查督促与指导相结合,并采取奖优惩劣的措施。此外,定期对内业资料进行细致地核查,执行工程内业资料质量否决权,只有经技术部门核查认为内业资料齐全或基本齐全后,生产部门才给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从而达到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使工程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实现标准化。

总之,技术管理是项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技术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可以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关系到建筑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通过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秩序,可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因此,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注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沈保汉.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施工技术.2000(5)

[2]刘金砺.关于我国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施工技术. 2000(9)

加强用工管理例5

【关键词】

高校后勤;编外用工;队伍建设和管理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用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有效降低后勤人力资源成本,高校采用灵活的用工制度和外包策略,聘用越来越多的编外用工从事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编外人员在后勤职工队伍中的比例不断增高,已成为后勤服务队伍的主力军。编外用工的状况及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后勤的服务水平,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形象、声誉和事业的发展。探索研究编外用工管理,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1 加强编外用工管理的必要性

1.1 加强编外用工管理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要求

高校的后勤服务项目包括校园绿化、卫生保洁、教室管理、水电维修、住宿、餐饮等,从当前高校的情况看,这些工作绝大多数是由编外员工担任的,他们工作在一线岗位,大量基础性的、具体的管理服务工作都由他们来落实、完成。因此,重视并加强编外用工队伍建设,提高编外用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是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必备条件。

1.2 加强编外用工管理是提升高校社会形象的要求

后勤部门主要是为师生提供服务,是高校的窗口部门,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后勤员工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及服务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师生对高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判断,是高校整体形象的折射。

1.3 加强编外用工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后勤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一方面是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对后勤工作及编外用工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是督促编外用工以科学、规范的态度遵守各项工作制度。

1.4 加强编外用工管理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要求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使高校编外用工的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强对编外用工的管理,有利于及时化解劳动用工方面的问题,维护编外用工的合法权益,改善高校与编外用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缓和矛盾,有利于稳定后勤员工队伍,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 加强编外用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目前,高校后勤编外用工普遍面临“素质低,年龄大,技能弱,待遇差,管理难,纠纷多”等问题,因此,加强以编外用工为主力的后勤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持后勤可持续发展,成为后勤工作必须思考的重要内容。

2.1 学校要重视编外用工的管理工作,专门研究,督促落实

编外人员虽然不是学校的正式工,但他们像正式工一样坚守在学校服务工作的岗位上,肩负着为全校师生服务的重任。学校要高度重视编外人员的管理工作,充分认识编外用工对高校的作用和贡献,尊重编外用工的价值、尊严、人格和个性,创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环境和机制,同时协助用工部门使用好、管理好、开发好员工队伍。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高校编外用工管理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理顺法律关系,根据不同的用工形式,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督促检查用工部门的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执法检查,妥善处理各类劳资矛盾纠纷。

2.2 加强编外用工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先天不足后天补,提高低素质员工队伍的主要途径在教育培训,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平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加强编外用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要结合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开展主题教育、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后勤服务的行家里手.要丰富培训形式,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使教育培训工作能够制度化、系统化。

2.3 提高经济政治待遇,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留住优秀人才

要逐步创造条件提高编外用工的工资待遇,在保证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员工工龄、学历、技能以及日常工作考核等方面,建立科学的工资晋级机制,激发编外用工的工作积极性。要逐步创造条件努力提高编外员工的政治待遇,学校党组织、工会、妇女组织要关心编外人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尝试把稳定的编外用工纳入到工会组织,把骨干分子、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以此增强编外用工的归属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2.4 理顺关系,规范用工,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

要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切实保障编外用工的合法权益,着力完善编外用工的劳动合同,积极创造条件,分批分期解决编外用工各项社会保险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强化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备员工招聘和管理手续,健全员工人事档案,为员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要结合实际,合理地规避用工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工成本。

2.5 完善激励机制,发挥员工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感,强化奉献意识

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员工努力工作,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物质待遇对员工产生应有的激励作用和岗位配置调节作用,有效地减少人才流失。同时重视编外员工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参与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根据工作成效,为他们提供合适和公平的报酬。利用“技术能手奖”、“优秀服务奖”和 “优秀员工”等评选活动载体,奖励优秀员工,挖掘后勤员工的巨大潜力,进一步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后勤工作不是中心,但要服务于中心;后勤工作不是大局,但又牵动大局;后勤工作不是小事,但又必须从小事做起。编外用工不是高校的正式员工,但是是后勤队伍的主力军,加强编外用工管理不是小事,它牵动着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参考文献】

加强用工管理例6

1.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建设超概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分项内容的投资情况是衡量工程完成的控制指标。应主动做好工程造价审核,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的建设内容、概算,从施工图设计开始就着手控制工程造价并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一是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的建设内容进行施工图设计,不扩大建设规模,不提高建设标准,施工图的预算不突破初步设计批复概算。二是通过招投标,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合理价格。三是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加。对确实需要变更和增加的项目严格按程序申办,避免变更和增加的随意性。四是加强工程结算工作。坚持结算原则,仔细检查结算资料,认真校对工程量,复查定额,检查计算方法和过程,防止计算错误而多计工程量;并实行初审、预审二级审核。

2.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一是按照国家和交通音}濒布的规定,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建设单位自检”三级质量保障制度,严把质量关。对于航标工程项目,由于专业特殊及项目投资较少,加上工地偏远,环境艰辛,在监理费用较少情况下,作为业主单位应当选派单位的基建人员作为现场管理员直接参加工程的现场监管、把关,在监理费用允许的情况下,要聘请专业的监理进行工程的现场监管、把关。二是要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要建立工程管理工作责任制,每个工程指定一名现场管理员或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负责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监控,监督、督促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一方面,对进场材料的登记和检查,检查材料的规格、品种是否与使用的相符;检查质量合格证、代验单是否与材料实际质量相符;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场。另一方面,督促施工单位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关键部位、工序加强现场的监督,实行旁站管理。三是要参与隐蔽工程的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不得进人下一个施工工序,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工程质量。

3.加强工程进度的控制:由于航标工程项目多数在海上孤岛、礁石、海呷,受不可预见因素影响较多,尤其是天气、海况的影响。像汕头航标处的半潮礁灯桩、三冲岩灯塔等这些海上海岛项目,一旦错过时间,就会延误一两个月,甚至一年半载,因此抓好工期控制非常重要。一是积极协调,理顺工地内外关系,完善报建手续,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及时审查批准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方案,督促其严格落实。三是参加工地会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要认真执行《交通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交财发〔2000〕195号)等有关规定,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工程进度、合同、协议支付备料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款,确保投资资金既不超付,又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每一笔工程款的支出,都有工程现场管理人员或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签字、工程管理部门领导审核签字、财务部门领导的审查签字和单位分管基建领导、单位主要领导核准签字,手续完备后才支付。

二、加强航标工程的事后管理

在航标工程竣工后,认真做好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重点注意出口强以下几方面的审核。

1.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审核:重点审核以下内容:一是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二是审查投标单位资格和条件的有效性。三是审查招标小组评标办法的合理性。评标办法是评价投标单位的综合指标,应分析其是否涵盖了业绩、信誉、工期、施工能力(装备、技术、方案、管理、安全)、质量标准、结算方式等关键内容。四是审查工程标底的客观性。对标底的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独立费用的确定、取费标准、材料调差等内容严格把关,以确保其客观、合理。

2.加强对工程合同订立的审核:一是严格审查工程建设是否遵守“先订合同,后施工”的原则,有无无合同施工现象。二是审查合同的订立是否以招标为依据,有无超计划、超标准擅自订立工程合同现象。三是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谨,对于定额套用、费用计取、材料供应、质量标准、工期进度、安全施工、结算方式、质保期限、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是否明确。

3.加强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审核:一是审查工程管理部门、中介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是否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二是审查工程管理部门、中介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是否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各环节的衔接畅通。三是审查工程质量、工期、造价在施工阶段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如工程变更(包括工程量、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施工条件等变更)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审批程序等。

4.加强对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一是严把工程量计算关。如: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是否与定额要求相一致;核实图纸及有关现场签证的施工是否真实。二是严把定额套用关。首先,要关注结算选用的定额是否正确;其次,要审查相关的定额子目套用是否合理,有无高套定额现象;第三,要格外关注“定额缺项”的相关造价确定是否合理,有无利用缺项子目套取投资的情况;第四,对于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工程结算,要严格核实结算单价是否与中标时的报价相一致。三是严把工程取费关。结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等,也是该阶段的审计重点。四是严把材料价差关。工程用料在工程造价中占较大比重,也是确保工程质量,保证项目健康运行的关键。因此,应注意审查材料价差调整依据的市场指导价和预算价是否正确。总之,对于竣工结算审核工作,要坚持原则不含糊,认真校对资料,复核数据,做到有依有据。对重要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审核工作,还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要通过不懈努力,保证航标工程从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合同签订、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期的控制、完工率等方面情况良好,不扩大建设规模,不提高建设标准,工程造价控制在上级下达的预算数以内,确保航标工程完工率都达到100%。

加强用工管理例7

编外用工打破了计划体制下的僵化用工模式,对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产生着积极影响。但是,在一个单位中“双轨制”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只限于“暂时”,一旦固化,就必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实施全员聘用制以来,在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和成本控制下,在管理者陈旧观念的局限下,如何打破编制内外的差别,尤其是在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高学历人员加入了编外人员的队伍对事业单位有着很大的贡献的情况下,管理好这部分人力资源,不仅仅对于单位本身发展有积极影响,对社会就业稳定和人才合理配置也产生助推作用。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编外人员承担着编内人员相同甚至更多的任务,却由于身份等级的存在,得不到相同的报酬,心理不平衡,缺乏归属感,从而造成编外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受挫、整体单位服务品质下降。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手段加强编外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成为了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完善编外人员的用工形式及流程

目前事业单位的编外用工体制,大多以朋友介绍、同事推荐等为主,虽可以降低用工短缺现象的出现频率,但却增加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隐患。如何参照编内员工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招工原则,规范编外人员的招聘程序,提高编外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编外人员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编外人员这个群体在知识结构、爱好习惯、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的特点,并且有着较强的权益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成才意识。针对这样的群体,应规范管理体制,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他们的发展,帮助他们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组织上关怀他们的感受,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体现更人性化的管理。

二、完善“同工同酬”制度的概念

在目前体制中,所谓的“同工同酬”的前提是在同一体制下,换言之“编外”人员所属的体制为企业单位体制,而“编内”人员所属的体制为事业单位性质。也就是说如何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中有效地结合两种体制人员情况,在控制用工成本的大前提下,合理地分配各类人员的劳动报酬,成为当前阶段解决“同工同酬”制度的关键问题。首先,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结合岗位分析,根据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业绩的一致性,对编外人员所在岗位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对于符合标准的编外人员尽可能视同工制度。其次,待遇到位。同酬是制度的落脚点和关键点的关键。对于视同工的人员,视情况兑现等同于同岗位人员的待遇,同时引入公平竞争机制,能者居上、能者争优的概念。尤其是对于通过考核,符合编制要求的高学历、硬技术的优秀人才给予享受入编优先考虑的资格,充分利用人才,鼓励编外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另外在给予编外人员合理的基本工资待遇外,奖金、各项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要跟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缩小两类人群的差距,最大可能地调动编外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后,加强培养。随着编外人员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为了加强单位人员的向心力,增加编外人员的归属感,对于编外人员需进行更多的专业业务培训,以满足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给予编外人员同等的政策辅助与单位的发展机会,例如支持编外员工继续深造或进行评优、推荐入党等。

三、完善编外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编外人员缺乏归属感的另一项原因是自身的社会保障问题。编外人员的合同是否规范化签订、是否适用养老保险政策、单位是否为编外员工缴纳、编外人员个人养老金的缴纳依据和计算,成为编外人员的“心头隐患”。能否实现在养老保险政策上一视同仁,将是编外人员规范化管理的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编外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懂得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法律权益。如何规范与编外人员签定、续签、变更、解决劳动合同,也是对编外人员的一种社会的保障制度。同样的,单位需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为编外员工办理养老、医疗、生育、事业、工伤等各种保险手续,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认同,也是规范编外人员管理的一种。

加强用工管理例8

临时用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工序的完成都与临时用电密切相关,但是建筑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排在所有事故的前列,触电因素隐蔽性很强,不同于其他的安全隐患具有直观性,所以加强临时用电的施工管理非常重要。我国于2011年颁布了最新的行业检查标准JGJ59-2011作为检查整改指南,但是在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用电安全问题,触电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搞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对安全生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从广义上讲,每个施工现场就是一个工厂,它的产品是一个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但是它又与一般的工业产品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临时集中性:不管是工业厂房还是住宅楼或是公用建筑,基本上所有的临时用电都集中在这个施工现场内,建筑施工工期较短,长的有几年,短的只有几个月,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设施就要拆除,因此施工现场用电明显带有临时集中性。

2、分散性:临时用电不同于居民小区用电,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施工用电设备具有相当大的周转性、移动性,伴随着施工的进行和工序的进展,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等遍布于整个施工现场,因此在集中的同时又具有分散性,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3、隐蔽性:电看不见摸不着,隐蔽性很强,不同于其他的安全隐患具有直观性,因此也给临时用电管理带来难度。

4、复杂性:施工现场环境较恶劣,点多、面广,大多又是多工种交叉作业,加上建筑工人综合素质偏低,也造成了临时用电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由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这几个特征,使得施工现场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施工工期较短,造成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思想误区,总以为,“反正是临时的,不用弄得太规范”,“反正用的时间不长,不用编制方案,不用整理资料”,正是这种临时性的思想误区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2、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滞后或不按其施工。随着主管部门检查力度的增大,临电方案缺项现象明显减少,但是方案滞后性很强,严重影响了“策划为先导,方案指导施工”的理念。某些施工企业为了应付主管部门检查,按要求编审完方案,但是往往方案是方案,现场是现场,现场不按方案施工,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埋下了安全隐患。

3、现场项目经理重视不足,不配备专职电工,或是电工证件非建设行业主管部门颁发,即使配备了电工,有些电工临时性思想太强,而责任心不强,不按规范或标准施工布置,不定期进行三电测试,巡视,造成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问题不合规范标准的项目太多。

4、建筑施工一般工期较紧,现场各工种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乱吊设备、乱拉电线,造成私接乱拉现象严重,而且用电点的增加,使电工巡视得不到全面覆盖,给电工的统一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

5、正因为施工用电的隐蔽性,国家要求,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使得电老虎规规矩矩的为大家服务,但是有些建筑施工现场非要逆其道而为之,不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使得电老虎毫无约束,给施工现场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失。

6、施工现场工人素质偏低,赶时间抢进度促使他们私拉乱接,因为他们对用电知识掌握甚少,加上没有专用工具,也加大了触电发生的概率。

针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出现的主要问题,安全管理与措施列举如下:

一要加大临时用电安全宣传力度,制定各级安全用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完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各级管理要高度重视用电安全,不能马虎凑合,去掉反正是临时用电,用不了几天就拆了的想法。

二要认真及时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的要求,严格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结合工地特征做好专项的用电组织设计,作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

三是现场电工均需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证书,且证件年审有效,杜绝无证电工上岗操作,电工应做好施工现场各用电设备机具的安装、巡检、维修、拆除等工作,定期对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进行测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按规范标准施工布置现场用电,项目部要对电工的工作加强监督与检查,项目经理应定期对“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进行审核,加强电工责任心教育,真正将安全用电管理落到实处。

四要设置集中钢筋加工区,材料加工制作区,尽量缩小用电范围,使所有的用电操作都在专职安全员和电工的监控下,而且相关区域要悬挂相关工种的操作规程,必要的安全标语,使工人在一个每时每刻都有安全提醒和提示的氛围下工作,固定的设备电工要将电箱及设备按规范、标准布置就位,操作者只需按章操作就好,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临时用电得到统一规范的管理。

五是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施工布置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执行TN-S接零保护系统,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方式,保证总箱进线是五芯电缆或是四芯电缆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每处重复接地的电阻值不大于10Ω,用电设备必须使用带有PE线的电缆,设备外壳及箱体都要连接PE线,严格按照总箱-分箱-开关箱的模式配电,严格检查漏电保护器、断路器等电器装置的电气特性,要根据用电设备的性能,选配合理的参数,进行取舍,正确使用,材料要根据规范标准配备,不得偷工减料,不少单位对临时用电工作抱有临时观念,对采购电气设备时贪图便宜,没有到购买备案的导线和电箱,对企业、对业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六是临时用电的管理措施搞好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不留死角。非电工不能随便接线,电箱上张贴电工的电话号码,需要接线给电工打电话,使电工能尽快赶到需要接线的地点;通过文化长廊、职工夜校进行宣传,制作一些小册子、张贴临时用电宣传画,结合实地情况,不定期对临时用电触电事故进行宣传,以案例说法,强化临时用电意识;加大处罚力度,对违章操作且不听劝阻者进行必要的处罚。

加强用工管理例9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很多建筑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膨胀式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劳务用工的管理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甚至仍停留在原来的粗放式管理上,从而造成了劳务用工管理过程中多类型问题的出现,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而且给建设工程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社会声誉,同时也成为制约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系统地探讨其解决对策,对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劳务用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往往对劳务人员的重视和管理程度不够,认为用工单位对劳务人员的管理是间接的,将劳务人员不看作是自己企业的员工,出现了忽视劳务人员管理的情况,进而对于劳务人员工作发挥主动性存在不利因素。还有一种情况,部分劳务派遣公司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劳务人员一旦进入企业,应必须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从而使得部分劳务人员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中。

2.忽视合同管理,缺乏监管意识。一方面,许多施工企业对合同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草草签署合同,不重视合同所规定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弱化了管理的约束效果。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大量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有的企业采取一包了之的态度,对进场施工的劳务分包队伍不闻不问,缺乏有效地安全监管。

3.轻视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一些建筑企业不重视安全教育,对于劳务人员的培训也是形式大于内容。由于施工现场大部分作业人员是农民工,其受教育的程度有限,无法完全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课程中的知识。同时,一些建筑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很少考虑劳务作业人员的接受程度,采取方式过于单一,效果不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施工企业所进行的教育培训只是形式上的一种流程而已,没有达到真正让作业人员素质得到提升的目的。

4.薪酬管理不规范,缺乏激励机制。一方面,在建筑企业内部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些同样付出很大辛苦的人员,在待遇上的不同,直接挫伤了劳动积极性,对企业高效管理造成了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因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工作业绩突出,工作责任心强的员工大都是口头奖励或颁发证书,增加薪酬的奖励方式很少使用,缺乏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制度,最终造成员工对工作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心理,不利于劳务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责任意识得到提升和企业对劳务人员的管理。

二、加强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管理的策略分析

1.增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是理顺企业与劳务人员的雇佣关系,尤其是如何对劳务人员进行管理,以及如何对劳务人员发放薪酬等事宜,避免在具体的劳务用工中,出现对劳务员工的不合理管理现象,影响劳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针对管理中易发问题,制定专门性的规章制度。要加强对劳务员工的工作管理,就必须广泛征求劳务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薪酬管理管理制度。根据劳务员工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促进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达到员工和企业在良好互动中实现长远共同发展。

2.强化素质培训,提高劳务用工的责任意识。企业要给劳务员工创造接受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让劳务员工掌握先进的技术,既让他们增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能力。这样的培训让员工逐渐认识到自身所在岗位的重要价值,促使员工提高了工作信心和工作热情,提升了他们工作状态的稳定性,还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最终有利于企业劳务用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管理模式的完善。

3.实行绩效考核,完善薪酬模式。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杜绝“工作好坏一样、干多干少也一样”的情况,首先,完善考核机制,注重日常工作表现,定期进行考核,从而不断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不只是着眼于年度整体化考核,而且注重员工的工作成绩的考查,同时,考核的范围要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等进行考查,以促进考核方式的不断完善。其次,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将劳务员工的各种应得报酬均涵括其中,着眼于岗位基本工资、工龄工资、业绩奖励、岗位补贴,以及技能工资等方面,终计算出劳务人员的应得薪酬。再次,根据企业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应切实将绩效工资落实到位,以督促和鼓励所有劳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内部的劳务员工工作典型,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以此优化企业的劳务用工管理模式。

4.增强以人为本意识,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一是从劳务人员自身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让其充分感到被尊重、被信任,将其真正纳入企业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劳务用工模式。二是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设身处地为劳务人员着想,对劳务员工遇到的各种工作和生活难题予以帮扶,从而促使劳务人员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价值。三是创造工作平台,拓展劳务员工的工作空间,对于工作能力突出的劳务员工进行提拔任用,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劳务人员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能踏实稳定地就职于企业。

当前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管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只有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为构建和谐企业、营造良好劳动环境而不断努力,才能在规范劳务用工程序、加强对劳务人员的管理方面取得成效,进而采用实行绩效考核,完善薪酬模式等措施,不断促进企业劳务用工管理模式的完善,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发展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凤海,王坤,王军.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中国水运,2006(6).

[2]张百岁,徐涛.谈劳务分包企业的建立和发展[J].科技信息,2007(12).

加强用工管理例10

1 民用建筑施工前的管理现状

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后,大部分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公司只派出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由于这种人员配备本身的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的不足,从而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了难度。加之项目经理要么是挂牌要么是很少到现场,要么有职无权。这种情况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十分困难的。在中标后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得拖,导致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隐患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建筑施工务工人员多为农民工,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 民用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2.1增加施工现场安全装置

必须在施工现场增加保护装置,使用屏护方法与手段把人体与生产活动中出现的危险部位隔离开来。一般来说,民用施工现场中主要的危险部位有“四口”(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五邻边”(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机具、车辆、暂设电器、高温、高压容器及原始环境中遗留下来的不安全因素。经常检查这些地区的防护装置,减少因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建设施工单位的问题造成的无房户或缺少、意识的现象。虽是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

2.2增加施工中器材的机械性强度试验和电器绝缘检验

加强施工器材的预防性机械强度试验。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特别是自行设计组装的临时设施和各种材料、构件、部件均应进行机械强度试验“必须在满足设计和使用功能时方可投入正常使用。这种试验,是确保施工安全有效措施。同时注意电气绝缘方面的检验。电气设备的绝缘是否可靠,不仅是电业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整个施工现场财产、人员的安危。

2.3增强监理人员专业技术,增加施工安全系数

因为监理人员工作特殊性,监理工作的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增加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使监理人员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提出要求。例如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监理人员熟知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对其提出要求必将增加脚手架安全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3 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3.1要建立建筑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信息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设置可以更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目前比较先进的质量控制点是基于知识库的质量控制点设置。其一般设置流程首先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确定工序衔接及并行工序,然后通过在以往工程施工数据知识库中检索出相同类型工程质量控制点作为基础模板,以质量通病知识库、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项目特定要求列表为支持,按所设计的质量控制点判断选择规则,在所选模板的基础上增加和删除控制点,完成新项目质量控制点的初步设置,再用国家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来检验设置结果是否达到要求。最后,在将新工程完成后的各种数据进行入“库”登记,这样一套完整质量控制点。以便下次施工时继续按照此流程进行。

3.2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各因素的控制

首先是人为因素的控制。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人。只有了解人为因素在哪些方面会影响施工质量。才能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处于有利位置。较高领导能力的领导者会通过强有力的决策及工作,将工程组织机构的健全、将管理制度完善、提高技术人才比例等等为工程施工质量做好前提保障。人为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还有建筑工人操作方面。违纪违章,不履行安全措施、安全检查不认真、任意使用规定外的机械装置、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等等方面都将影响工程质量,因此人的控制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

其次是施工材料的控制。比如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就可能不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必须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其次,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主要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再次是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施工设备的控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第三个主要因素。首先对设备的选型要符合工程的要求。通过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从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角度出发,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

4 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宏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