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0 14:39:28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1

1.财务工作独立性差,资金调配功能受限

商贸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多为家长式的管理,老板一人说了算。在财务部门的人员配置极易出现“任人唯亲”的情况,财务部门的资金使用侧重于服务老板的个人工作安排,资金调配受限老板个人专业知识水平,没有规范的内控管理体系和合理的组织管理架构,较少从公司整体经营目标来进行统筹考虑。对外做出借款或担保行为时,多依靠个人的经验判断或日常关系往来,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相关行为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借款、担保行为泛滥,潜在的财务风险较大。

2.资金循环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统一协调性

商贸企业本身“重业务、轻财务”,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多盲目追求营业额,造成企业“投资链条长,资金计划不充分”的状况,导致前期运营过程中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后期资金难以为继,极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是因为没有有效的项目资金预测手段,没有统一进行资金的协调配置,常常为了单一追求营业额,而导致前期的资金使用成本加大,后期营业利润不能弥补前期资金成本,造成企业亏损,影响商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无法实现集团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战略目标。

3.物流与资金流不匹配,资金波动大

商贸企业的行业竞争环境比较激烈,整个企业基本上是处于销售的范畴,普便存货周转率很高,这就带动了资金的快速周转。对于稍有规模的商贸企业,周转资金随营业额的变动呈现出大幅度波动的状态,在大额业务开展前期,因为需要支付高额的履约金及备货成本,面临巨大资金缺口,一旦出现赊销,资金短缺持续的时间更会延长,当大额业务顺利结束收回款项时又会有大额资金节余,整体资金存量不均衡,加大资金管理的难度。

4.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不合理

商贸企业的经营性质特殊,自身没有经济实体,属于轻资产企业,在当前形势下,依靠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难度加大。同时商贸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市场认可度、信用等级偏低,单纯依靠信用取得贷款的可能性不大。政府的扶持政策具有针对性,偏向于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节能降耗,对于商贸企业的政策优惠几乎没有,很难取得国家的财政支持。一般情况下商贸企业规只能通过民间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的成本远高于银行基准贷款利率,增加融资风险。

5.资金管理业务知识薄弱

企业管理层包括财务人员资金管理的业务基础知识普便薄弱,对于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方面难以做出长远规划和合理调配。当资金短缺时,对于资金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方式的选择,没有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无法做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当资金出现盈余时,不懂得合理理财,没有安全有效的投资渠道,造成闲置资金的大量浪费。商贸企业规模小,采购与销售环节的谈判力度不足,难以争取更加优惠的资金支持政策,发展平台有限,人力资源欠缺,且很难招聘到高端专业人才协助开展资金管理工作。

二、加强商贸企业资金管理的应对策略

1.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性

商贸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切实保障财务的独立性,做到企业资金与管理层的个人资金产权清晰,企业的资金调配应着力于有利于企业日常业务的开展,重大资金的使用应经过有效的评估与分析,做好充分的风险应对措施,切忌盲目和无节制的对外拆借与担保。利用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将企业资金管理纳入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培养与提高采购、销售等环节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谈判能力,认清业务开展过程中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延长供应商的货款账期,减少库存积压,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款节奏,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2.确立财务在资金管理中的独立性

明确财务部门为公司资金管理部门,公司的所有资金收入、支出与调配均由财务部门进行综合权衡。保持公司财产与所有者个人财产的产权清晰,债权、债务清晰,建立公司重大的对外资金拆借、投资等事项的集体表决制度。对重要资金事项进行全面的风险、收益评估,力争公司的决策事项处在一个可控制的合理的范围内,不得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高风险,要提前设定好风险应对措施。完善对外经营业务的审核审批流程,做业务控制规范化,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作弊情况。加强业务合同签订的评审工作,减少合同陷阱,降低合同风险。

3.引入信息化工具,简化资金管理过程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各项科技创新鼓励政策的出台,针对企业资金管理的软件层出不穷,商贸企业应积极引入符合自身企业管理目标的软件,实现企业资金过程的电子化管理,把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入、流出以及企业的销售、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对企业资金的出入,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的各种活动统一纳入到ERP体统中,通过系统的大数据计算,自动化汇总与分析等功能模块,对企业资金进行高效的管理,简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提高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对资金使用执行计划管理,每月初提报资金使用计划,月中按计划进行管理,严格“无计划不开支、有计划不超支”的原则,大额资金施行提前报备原则,由财务结合一定时间内的计划使用情况来进行资金调配,坚持杜绝计划外支出的现象,逐步提高资金管理的计划性,降低资金波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主动开展理财业务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2

内审在商贸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商贸效益,预防企业风险,评价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我国内审工作,一直保持公正原则,致力于经济、财务、财政等工作,其在商贸企业中,根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运行状况,分析各类相关信息,确保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是随着商贸企业规模的发展,内审已不能满足商贸的实际需要,因此,我国需重点改进内审工作的现状,促使其在商贸企业中,发挥有效的价值。

一、 商贸企业内审工作的现状

由于商贸企业在运营上,比较特殊,忽视内审的实际意义,淡化企业内审工作。实际上内审与商贸企业运营具备密切的关系,接下来重点探讨内审在商贸企业中的问题,分析内审现状。

(一)缺乏有效的内审制度

制度是内审严谨的保障,有效、完整的制度,对企业的内审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内审制度始终未能实现完善,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例如:在商贸企业内,所使用的内审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最为原始的制度,与商贸经济的实质相互矛盾,虽然可以起到约束作用,但是部分经济活动仍旧不能受其管控;另一类是非商贸内审制度,主要是行政类、财政类的内审制度,既不符合商贸企业发展,又无法为其提供正确的审计指导,导致商贸经济中的内审制度,逐渐丧失职能,缺乏深层审计能力。

(二)内审部门不完善

内审部门在商贸企业中,属于权威的独立机构,专门负责企业内审。但是对商贸企业中的内审部门进行研究可知,其内审部门由企业员工组成,一方面没有专业的技能和审计素质,另一方面无法保障内审公正,较容易受企业影响。由此可见,商贸企业内审部门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无法实现到位的审计,导致内审部门不符合审计实际。

(三)缺乏对内审的正确认识

商贸企业偏重于经济运营,忽视内审与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内审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通过内审可以监控经济状态、发现经济运营中的潜在风险以及避免经济运营中出现不良现象等。观察内审在商贸企业中的实际现状可发现,商贸企业缺乏对内审的正确认识,更没有发现内审的实际能效。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只是通过各种途径,弥补经济过失,这样会造成经济风险的恶性循环,原因主要是未通过内审对经济状况进行细化分析,没有发现经济问题的实质风险。

二、 商贸企业内审问题的形成原因

综合探讨商贸企业内审中出现的问题点,分析影响问题发生的因素,找出问题所在,为内审工作提供改进环境。

(一)服务意识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起步较晚,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人员较少,学历和教育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的内审人员培养机构和部门,后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因此,内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缺乏服务意识的约束,影响其对审计的态度,导致其在工作中,呈现遗漏、疏忽的行为缺点,甚至没有把内审当做主要的工作项目,既没有在内审过程中,提出可靠的措施,也没有给予相关的解决方法。

(二)监督力度

监督力度是影响内审的主要原因,由于监督不到位,造成内审疏忽,导致内审淡化监督职权,不论是对内审计,还是对外核对,都没有体现实质的能力。内审应发挥监督作用,对外应配合各项与审计、监督相关的部门,但是商贸企业处于经济的原因,保持不配合态度;而对内则根本没有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导致出现多种经济问题。

(三)独立特性

目前商贸企业中的内审,大多由内部的财务部门组成,忽视商贸企业内审的独立性质。一旦内审缺乏独立性,其所有的工作流程和结论,一定会受企业的干预和影响,导致审计不真实,内审时,未能发现商贸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即会导致问题最大化。例如,需要内审独立完成的工作,由于过多部门的干涉,致使内审不能有效发挥公平性,其结果总会偏向某一部门,导致内审工作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

三、 提高企业内审的必要条件

改善商贸企业的内审现状,必须深化与内审工作相关的条件,将其作为促进改革的因素,为内审提供科学的途径,对商贸内审的必要条件进行以下研究。

提高企业内审效果的必要条件,除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内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这样才可全面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的素质,决定整个内审工作的质量。目前,内审人员需要具备多项经济领域的技能,如,财会、管理、经济分析等,所以商贸企业必须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第一,商贸企业外聘内审人员,到企业内部,实行内审人员技能的专门培训,迅速丰富内审人员的知识、素质,解决内审最根本的问题,提高内审的存在价值,同时为内审人员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奖励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的积极性;第二,商贸企业提高内审人员的应聘标准,首先杜绝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调任的现象,严格保持内审招聘原则,商贸可直接面向社会统招,或者设置考试制度,优先录取。保障内审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改善商贸企业的内审现状,促使内审发挥可观价值,推进商贸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商贸企业应重视必要条件的产生,将其作为内审的前提。

四、 改进企业内审工作现状的措施

考量与商贸企业内审相关的多项因素,提出内审改革的思路,重点找出改进内审的措施,提高内审在商贸企业中的地位,促使其发挥监督服务功能,既能够提高商贸经济发展的效益,又可以降低经济风险,提高商贸企业的社会地位。

(一)构建全面的内审制度

构建“内外统一”的内审制度,以内审的运行框架为基础,提升制度的全面性。首先商贸企业需要了解国家在内审方面提出的各项法规,营造企业内审的环境,避免企业内审出现与国家法规不相适应的地方,造成内外矛盾,由此,可以保障内外始终保持在统一、同步的状态;然后商贸企业重点构建内审制度,结合经济的运营实际,为内审人员提供工作依据,商贸企业可以在原有制度上进行完善,根据内审的实际情况,既要满足审计需要,又要保障制度全面,避免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审计偏差;最后掌握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审计和与审计有关的会计、税务、金融、工程造价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审计时,内审人员如发现商贸企业的财务存在问题,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章检查,既不能隐瞒,又不能大肆公开,需保持公立的态度,严谨对待商贸内审,实现内审目的,降低商贸企业的运营风险,提高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影响力。

(二)完善内审部门

内审部门在商贸内审中,担负着重要的监督服务职能,目前商贸中的内审部门,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状态,对此商贸企业应该吸取其他行业先进的内审部门管理经验,积极完善内审部门。首先,保障内审部门处于独立的环境内,促使其在管理和工作上,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有效发挥公平特性,例如,商贸企业中可以采取直属方式,即内审部门直接由最高领导接管,其他部门或其他领导不得妨碍内审部门;其次,发挥全员监督,通过商贸企业中的全体员工监督内审部门,实行最高检举制度,如果他人发现内审部门存在不良的审计现象,向最高领导检举,保障内审部门管理完善;最后,内审部门的自我完善,内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内审人员学习内审知识,借鉴国外的内审管理方式、方法和制度,完善商贸企业的内审部门。

(三)提高对内审的认识度

内审是提高商贸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部分商贸企业认为,内审对企业的运营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发现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商贸企业的持续发展。实际上内审不仅是协助商贸企业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问题,避免商贸企业面临更大的经济风险。例如,内审发掘商贸企业中的经济问题,及时提出对策,通过内审的倒逼机制,改变商贸经济的运营现状,将其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避免形成严重的经济漏洞,一旦形成经济风险,即会对整个商贸企业的运行造成风险危机,冲击商贸企业的经济结构,导致其被迫面临经济风险,甚至停产。所以,在商贸企业中需提高内审意识,正确的认识内审的目的,进而为内审人员的工作提供有利的环境,避免商贸企业对内审产生排斥。

(四)加强内审方法的使用力度

商贸企业内审的有序进行,必须依赖科学的内审方法,实现有效内审。企业需加强对内审方法的使用力度,保障内审方法满足企业审计的各项环节。在内审方法方面,商贸企业可以重点组织内审人员学习,主要学习比较成功的内审方法;同时组织内审人员实行审计模式,实践内审方法,充分发挥内审的功效,推进内审与商贸运营的结合,促使内审人员适应商贸经济的多变性,迅速找出合理的内审方法,避免内审方法不合理,造成内审暂停。由此既可以提高内审的使用力度,又可以完善内审流程。

五、结束语

有效改进内审工作,避免商贸企业内审过程中,受过多影响因素干扰,同时保障内审发挥有效作用,既要发现企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又要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为商贸企业运营提供经济上的推进和约束,避免商贸企业受到财务风险的干扰,制约发展。因此,加强内审工作的改进力度,促使其在商贸企业中发挥可观的作用,逐步优化商贸内部的经济运行,确保经济运营的规范化,保障商贸企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3

一、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外贸行业电子商务建设起步较早,但目前中小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大多数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中小外贸企业电子交易安全欠缺

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在方便使用的同时,也使得网络更容易受到攻击,目前信息在互联网上传递,尚有被第三方冒名窃取或变造的可能,特别是敏感的个人及财务重要信息;数据库或网络资源仍有被黑客侵入,而导致数据被破坏、涂改、泄露或滥用的可能性。计算机网络安全还存在各种外界的物理性干扰,比如通信线路较差、地理位置复杂、自然灾害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

(二)中小外贸企业管理不适用于电子商务实施

电子商务要求企业管理程序化、科学化、现代化。而目前中小外贸企业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进出日业务系统应用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大多并未实现电子化;企业的经营决策仍主要依据经验,获取信息的速度、广度、精度上都不尽如人意,企业信息、加工处理手段落后。

(三)外贸企业真正实行电子商务投资巨大

中小外贸企业因为资金相对短缺,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投资能力较弱。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需要企业后端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支持,整个电子商务依赖网络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包括最基本的结构基础,如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电子商务业务操作系统等。电子商务系统建成之后的更新与维护,也需要资金的支持。随着电子商务的进程,资金投入将更加增多。因此实行电子商务的资金投入很大,中小外贸企业实力有限,要真正实行电子商务还有很大困难。

(四)中小外贸企业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电子商务,离不开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包括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对外贸企业而言,只有既懂得计算机网络知识,又熟悉外贸业务操作流程,同时还要具备一定外贸法律和电子商务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但多数高等学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过于侧重对技术层面的培养,没有凸显电子商务的整体优势,这与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存在着较大差异,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与不足,将直接影响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中小外贸企业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要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外贸电子商务应用,需要中小外贸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一)企业层面

1、确保安全的电子交易

安全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第一要素。在网络中,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相互身份验证与确认十分重要。中小外贸企业需要选用成熟可靠的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等,加强安全措施,增强网上交易的可信度,控制交易的风险。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商务交易安全的人员管理和业务管理确保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

2、树立电子商务的意识

外贸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将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下,大买家的订单少了,展会等传统渠道的买家减少了,因此外贸企业必须加快由传统外贸方式向电子商务转型,适应全球信息化的步伐,注重提升电子商务深层次的高级应用,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来参与国际竞争,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选择正确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中小外贸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缺乏建立信息系统的专门人才和管理、维护经验。因而企业对自身状况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根据自身特点,开展适合本企业的电子商务。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建立网站,直接进行B2B或B2C的电子商务运作;另一种是采取外包的方式,与专业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在其所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对外贸易。目前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采用了后一种模式。因为此种模式可以省却企业的资金投入,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较弱、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的困难。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网站是最便捷经济的选择。

4、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人才

中小外贸企业要能够吸引并留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需要的是多方面地创造人才的发展空间,从各个方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新酬系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将电子商务方面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应用于商务活动,需要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要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

(二)政府层面

1、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现行法律的修改步伐,及时制定、出台新的贸易法规。同时,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如采用公开密钥体系(PKI)的加密算法、完善电子信用证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法律、建立诚信系统等。

2、加大引导力度,出台优惠政策

政府要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措施,真正为企业解决上网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将企业活动整合到电子化上来,让企业常常尝到上网的甜头是我们政府需要思考的。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对于推动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3、加强相关人才培训服务

电子商务是深刻的们商务革命,是未来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商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目前,人们的电子商务意识还不够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宣传工作的任务仍然艰巨,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此外,教育部门应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贸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模块教学,将院校的专业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考核制度,建立相关的认证体系。

三、结束语

作为对外贸易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贸企业来讲,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了必须首先实现企业内部自身的数据交换,在实现自身内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后,还需要和其他相关的商业机构和与贸易进行有关的行政机构联网,如海关、商检、政府机关等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送,最终形成全球化的电子商务网络,实现数据的由交换,这也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中,可以寻找无限的商机,同时也要不断应对电子商务所带来的问题,才能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尤宏宾:《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吕建生:《电子商务与浙江省的国际贸易》,[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5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4

经济新常态与商贸企业相互推动、协同发展,商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风险、内控风险等多种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严重时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对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开展分析,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1商贸企业财务风险

结合商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其财务风险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市场决定性特征。在商贸企业生产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出现和宏观经济市场有较大关联度,特别是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阶段性调整的影响。如果商贸企业并未结合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把握自身在市场的定位,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会导致商贸企业出现供应商过于强势,经销商反而亏钱;优质资源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压缩;商品销售方式不合理,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影响商贸企业经济交易活动的正常开展,降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引发财务风险。同时,在经济新常态影响下,一旦消费经济出现较大变化,会使商贸企业的商品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上窜下跳、行情难以判断等,使商贸企业的消费市场进入低谷期,影响商贸企业的正常运行,引发财务风险。可见,市场对商贸企业经营的影响较大,财务风险表现出显著的市场决定性。第二,风险突发性特征。在商贸企业生产经营中,业务、经济及财务管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仅有部分影响可由商贸企业自主控制,对于部分无法控制的因素,其引发的财务风险具有显著的突发性特征。例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部分商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所提升,会降低商贸企业自有资产的占比,导致生产经营项目对资金流动性的依赖性较强,一旦商贸企业在财务活动控制方面出现偏差,会降低筹资结构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引发突发性财务风险。

1.2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难以管控,管理者需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商贸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财务管理,保障经济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细化来说,商贸财务风险的成因有以下三种。

1.2.1资金流动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贸企业根据市场发展现状不断调整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确保自身与市场的协同进步。但受管理理念等要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可行性及有效性,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就财务管理模式角度来看,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由资金流动问题引发。部分商贸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资金与贷款失衡问题,时常出现资金低于贷款金额的状况,导致企业面临巨额债务,极易引发财务风险。

1.2.2筹资管理问题在商贸企业运营中,筹集管理表现出三类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分别是资金来源结构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商贸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不匹配、资金管理不规范三项,体现为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账实不符、存货周转率偏低等现象。上述三类问题不仅会导致财务风险,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链安全,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

1.2.3财务管理问题就商贸企业而言,规范的财务管理工作,可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商贸企业将经济效益作为管理重点,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不能为财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导致财务信息收集不全面,引发信息孤岛问题,影响企业财务健康,出现财务风险。同时,部分商贸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人员工作不规范,存在徇私舞弊现象,对商贸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

1.2.4内部控制问题对于大型商贸企业,因业务量大,物流资金流周转速度快,有时虽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但在实际履行中简化操作,有时被不法分子利用,有意规避,偷梁换柱,将货款占为己有,给企业造成损失。

2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为明确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本文借鉴相关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总结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要点,为其他商贸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2.1优化债务结构

针对商贸企业存在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公司应采取多项措施,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商贸企业的资本收益水平,强化商贸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保障商贸企业资金的有效流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细化来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公司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债务结构。(1)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贸融结合往往是商贸企业扩大经营,取得固定利润的“副牌”,一手好的副牌往往也能决定胜负。公司要充分发挥融资能力强的优势,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建设稳定的固化盈利空间。此外,随着业务量增长,资金平衡难度增大,财务部在协调好各部门用资的同时,多方筹措资金,频繁调节存贷款比和承兑现款比,做到资金平衡,既满足了经营需要,又减少了账存资金的无效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2)实施合理的纳税筹划。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财务人员结合相关优惠政策及税收法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明确涉税业务的内容,调整纳税方案,以合法方式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防控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公司与软件企业合作,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平台,整合大数据技术,开发完善企业管理系统,规范商贸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等指标管理与分析,准确识别并评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制定针对性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如通过增资、利润分配等,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2]。

2.2实施科学筹资规划

针对商贸企业在筹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逐一解决。(1)资金来源结构问题。针对筹资渠道单一问题,商贸企业可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在政策法规允许的基础上,向社会组织筹集资金,并与大客户达成合作,获取资金支持,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在筹资规划前,做好企业债务成本评估工作,明确债务筹资的数额,并做好债务结构优化工作,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实现科学有效的筹资规划。(2)物流与资金流匹配问题。借鉴行业龙头企业的成功处理方案,协调企业的业务与资金,合理规划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管理程序,选择最佳收款和付款时点,实现企业存货的实时跟踪管理,加强产品入库单及销售出库单的复核,定期检查财务账与业务账之间的进销存调整因素,检查账务与合同匹配、与收货、发货情况的匹配,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发票流的协调统一,规避账实不符等问题,保障企业经济业务正常开展,防控财务风险。同时,商贸企业需整合物流与资金流的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2.3.1加强资金管控母公司在确保各子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前提下,对下属子公司的资金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从而有效地合理安排资金,尽量减少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对有关资金管理要做到“三不准”要求,即不得对外借款、不得对外担保和不得擅自对外投资,从而有效降低了资金风险。在投资、资金运作等方面也应严格按照“三重一大”要求进行集体决策,保证决策程序规范和决策民主科学。

2.3.2重视经营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对于商贸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来源于经营风险,因此,公司应重视贸易资金的风险管控,商贸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业务单位资信评价体系,明确对业务单位信用额度的评定资料、评定标准、评定流程等。定期根据业务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评定其信用额度,并在该信用额度内对其进行赊销或预付货款,强化预收账款及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效,避免坏账、烂账的出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公司资信评价体系应与信息化管理软件相结合,在信息化系统中设定每家业务单位的信用额度,做到超信用额度公司无法对外发货或付款,从而避免人为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此外,每季应对全部业务单位进行梳理,对业务单位发生重大经营问题的,应及时调减其信用额度。

2.3.3加强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在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财务管理系统可规范各项财务工作,提高财务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商贸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时,需做好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企业可与软件公司合作,结合将实际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相结合,设计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序,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细化来说,财务管理工作系统包括以下程序:借款、请款、付款、收款、年度预算批准下达、预算分解、预算执行、财务分析、固定资产购置、领用、管理、商品到货、入库、提单开具、出库审核、支出及费用报销、工资发放、发票开具等,涵盖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管控,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帮助。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5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网络世界。新的商业模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商品交易的经营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它的出现使全球商业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开展了电子商务,然而不同的企业适用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因此,正确的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是每个企业能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外贸企业和其他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都各不相同,以下就具体分析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一、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1995年电子商务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子商务迎来了“黄金时代”。电子商务正在为外贸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机遇 ,并加快了外贸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步伐。北京、上海、长三角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外贸企业多数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而我国中西部较落后的地区企业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就相对较少,这与当地的经济环境、政府的支撑和投入量有关。2008年我国交易总额为23000亿元,其中B2B交易额为20000亿元,到2011年交易总额为60000亿元,B2B交易额为49000亿元,这四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在不断增加,加入电子商务行业的外贸企业也随之增多。

二、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问题

1.外贸企业原有渠道受到威胁

电子商务下的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展示和销售自家商品,商品通过物流就可以从生产商直接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不仅减少流通环节,也降低商品的成本。但企业传统的销售渠道是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传统销售渠道不仅增加了商品的流通环节,还增加了商品的成本,而且交易的效率也大大的折扣,部分企业可能会放弃原有的渠道。

2.带来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是阻碍电子商务向前发展的一个最大绊脚石。因为电子商务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如果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旦遭到黑客攻击网站,大量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就会被窃取。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网上诈骗等让人们不敢相信互联网交易的安全,这会使电子商务发展停滞不前,网络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与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相比,我国关于网络与电子商务立法明显落后,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我国出台的电子商务立法缺乏纲领性,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政府对电子商务不能很好的管理: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死管。三,电子商务法规不易操作,缺少可操作性。滞后的法律法规,各种标准欠缺,贸易纠纷就不能得到很好有效的解决。

三、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1.外贸B2B运营模式

B2B是Business to Business的简写,是一个互联网市场领域的一种,进行电子交易的双方都是商家或企业。B2B模式是外贸企业进行国际贸易主要的外贸电子商务模式。外贸企业将供需信息发到B2B平台上,国外商家与外贸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商讨最终达成交易。我们熟悉的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等都是B2B平台。

2.外贸B2C运营模式

B2C是Business to Customer的简写,翻译为“商对客”。这种商业模式是商业零售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外贸B2C模式使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直接与国外的消费者进行交易,省略了国际贸易中间进口商的环节。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也降低了商品的成本,提高价格的竞争力。

3.外贸C2C运营模式

C2C即Customer to Customer,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也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用语。外贸C2C模式,是国内外贸企业作为卖方与海外买方通过敦煌网、易唐网、阿里速卖通等外贸平台进行交易。外贸平台的提供方作为外贸C2C模式的第三方,它的盈利方式与其他不同,它是在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它的收益。

4.外贸服务提供商模式

外贸服务提供商模式与B2B、B2C、C2C模式不同,是参与外贸公司电子商务建设,以赚取外贸企业支付的服务费的盈利模式。

四、结语

21世纪的市场上,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这句话清楚地说明电子商务强势的到来,我们在互联网做全球的生意,个人创业也不在受到地c、时间的限制。外贸企业B2B、C2C、B2C运营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电子商务不断成熟,这些问题也将会被解决的,这些模式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苏丽琴. 互联网+时代小微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必要性[J]. 天津科技. 2015(10).

[2] 冯亚楠,刘丹.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31).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00-01

1 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从其自身来讲,其所起到的作用是应用电子方式来实现商业贸易行为的全过程。本文中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的消费者之间的电子交易。对于我国的外贸企业来说,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与传统的经营方式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细节。能够及时地让我国的外贸企业了解企业客户的资料及企业所需的信息,能够及时地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电子商务的应用还有利于降低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管理成本,电子商务的存在让企业摆脱了原有的传统交易中由于空间对交易双方所带来的诸多限制。同时,还通过在线采购等方式及时地降低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减少交易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尤其是在企业的交易双方通过电子化的合同、信用证等诸多方式可以进行互联网的及时传输后,我国外贸企业可以与全球各地企业进行产品供求信息的交流,使得企业能够尽快地且不受空间限制的进行经营管理,从而不断地提升外贸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我国的外贸企业有必要发展电子商务在企业自身的应用。

2 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我国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从我国外贸企业目前的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来看,企业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现象,在选择电子商务平台时不能够从企业的自身情况出发,应用的效果因此也较差。提起外贸企业网站,有的企业由于业务主要依靠固定客户订单以及业务人员拉的订单,因而认为没多大用处,觉得花点钱找个建站公司做一个就可以了。从电子商务本身来说一个公司网站是不能包含其所具有的全部内容的。从我国目前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在我国的外贸企业中,尤其是中小型的外贸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电子商务理解错误,且营销效率较低的状况,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对于自身已经应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反应较低、更新慢,本质上所采用的仍旧是原有的传统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的作用在应用中没有发挥出来。

其次,对于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技术自身来说,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时间较晚,调整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信用制度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值得强调的是,信用问题是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确立交易双方的诚信关系,对电子商务在企业应用效果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 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策略

从外贸企业的实际出发,应如何应用电子商务平台所具有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提出以下策略:

首先,应在外贸企业中选择企业发展较好,有一定社会信用基础的企业,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示范企业。对这些示范企业做好电子商务方面的政策引导、技术支持、信息交流等基础工作,通过示范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果,来带动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7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预测、分析、控制及参与决策的能力欠缺

近几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市场比较活跃,包括企业合并,交易规模快速扩张。这些并购重组业务均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按照目前相关税法规定,外贸企业分为一般性财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财务处理规定,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各方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影响自然不同。

2、集中采购有名无实,销售价格管理机制不灵活

对于外贸业务企业而言,财务预测、分析,采购环节、销售环节以及职工队伍管理能力和财务关系等方面对采购有极高的要求。购进的各类物品并不通过配送中心,而是直接快速送到各加盟企业门面店,新鲜易损商品更是由公司总部直接填制收货单和发货单,但商品的价款和会计核算仍由总部处理,内部核算制度不规范。供应商向业主提供设备采购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如技术规格书的审核、编制询价文件、召开厂商协调会、设备检验、催交、运输、接收及开车调试服务等。通常这类合同的计费方式是以供应商所投入的人工时量为计价基础的。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采购供应合同方式,合同方式无好坏之分,采取何种方式主要从利润和承担风险两方面综合考虑,因为利润和风险成正比。

3、企业用工数量多,综合素质不高,管理能力欠佳

对于外贸企业容易出现不合规的问题,则要求合并企业必须具有一批通晓财务知识的管理人才。此外,在购并业务中保持与财务部门的良好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业务处理中遇到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可以将风险化解在事前。

4、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费用控制缺乏弹性

企业总部与分公司之间,从准备、合并意向形成、分公司业务具体执行一直到合并后特定期限内,都需要关注相关的财务风险因素及其变化,及时评估后果,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但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企业的生产、销售及售后的核算与管理,总部和各分公司的财务核算及利润分配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筹好、用好企业资金,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1、外贸企业资金筹措

外贸企业经营需要大笔雄厚的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尽管外贸企业资金一般都比较雄厚,但也常常会因库存积压、到期债权(货款)不能收回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企业资金困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规模的扩大,从而产生资金筹措问题。一般说来,外贸企业资金(包括流动资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方式取得:一是调拨资金:即外贸企业通过国家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给资金,这曾经是我国外贸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它将逐步减少。二是银行资金:即外贸企业向各商业银行筹得的借贷资金,是外贸企业资金的主要渠道、来源。三是其他企业资金:指外贸企业从其他企业获得的资金,包括企业间资金拆借、企业联营、入股、商业信用等。四是职工或社会资金:指外贸企业以发行股票或债券方式从企业内部职工或城乡居民手中筹集的资金。上述渠道、方式对企业筹资者来说各有利弊。外贸企业必须根据自己所需资金数量、筹资时间、速度、成本、风险等,在综合分析、通盘考虑的基础上适当选用。

2、外贸企业资金使用管理

外贸企业资金管理包括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和外汇管理三部分。其中,流动资金管理是外贸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外贸企业必须在对本企业资金情况进行认真统计的基础上,对企业流动资金供求做出准确分析预测,把企业流动资金按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以便企业能及时支付商品的进货及其他各项费用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企业资金周转。一般来说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合理核算商品的收购成本,认真按计划收购、销售商品;二是努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各项计划的衔接,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压;三是认真加强出口收汇的各种结算管理,提高资金到位与使用效率。

3、外贸企业成本和利润核算

(1)外贸企业成本核算。外贸企业成本包括进口成本和出口成本。其中,外贸企业出口成本主要指企业出口收入美元所花国内人民币的成本,是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它主要由商品进价、国内加工费、运费、保险费、商品检验费、利息、工资等组成。

(2)外贸企业利润核算。外贸企业利润是外贸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总成本后的差额。它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企业经营的最终财务成果,一般通过出口商品盈亏额和盈亏率计算。

总之,外贸企业必须在不断加强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核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财务预测、分析、控制及参与决策的能力欠缺问题,我们可以从全面预算管理入手。而全面预算管理要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依赖于组织体系的构建。构造一个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企业应着重注意三个关键环节:制定预算目标、设计预算编制的流程和建立预算管理的组织体制。税收优惠条件的承续范围最终要和是否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相联系,因此企业在选择确定合并方、合并价款支付方式等时,需要关注对未来纳税事务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纳税负担。

2、规范连锁企业内部核算制度,建立责任会计体系

集中采购和销售机制存在的问题则需从多方面入手,其中规范内部核算制度,建立责任会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外贸企业购并业务是一项重大业务,需要整合的资源多,涉及的范围广,有时需要跨越多个年度,因此需要外贸企业在合并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相关的税务处理要求和规定,并根据业务的变化和程序的变动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税务资料,防止意外操作或疏忽遗漏给外贸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或由此带来损失。从准备、合并意向形成、购并业务具体执行一直到合并后特定期限内,都需要关注相关的财务风险因素及其变化,及时评估后果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3、创新财务管理手段,重视财务管理

外贸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这样才能逐渐解决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通常处在经营不佳、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外贸企业会被其他企业合并,此时可能存在瞒税、漏税问题。而在特殊性财务处理方式下,被外贸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是由外贸企业来承继的,这意味着被并外贸企业纳税义务履行状况可能会给外贸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如果被并外贸企业存在规模较大的未尽应尽税额,则后续外贸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4、实施信息化财务管理

外贸企业通过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对已信息化的原始财务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从而起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因此,应对经营各环节的状况及时反馈和跟踪,对库存、销售、资金等关键环节进行预警,对关键业务的财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外贸企业整体运行的财务系统指标,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循序渐进。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财务信息化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引进开发运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系统,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从技术上解决财务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等问题。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系统,也称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管理型财务软件,它系统集成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等财务管理功能,并包含了对成本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内容。随着企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系统可以跨部门使用,实现购销存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管理,使企业各种经济活动信息充分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因此,该系统对企业加强采购环节的资金控制、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外贸企业作为21世纪商业模式的主流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从其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等多种经营扩张方式以及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票流、物流分开的特点中可看出其与其他企业的不同。面对世界性的经济低迷、国内的通胀压力以及我国的外贸企业所处的尚不成熟的市场,我们应该深度剖析其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取长补短,逐一解决,各个击破。对此,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会计体系、计算机分析系统,发展特许经营,加强职工队伍来寻求外贸业务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 邢艳:谈我国外贸高增长背景下出口跟单员的职业要求[J].职业,2012(16).

[2] 申建旗: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3).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8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都极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开放,任何国际事件都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如200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了重创。我国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次危机的影响,部分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及大型财团出现资金链断裂,一些企业在银行融资上可能出现欺诈、骗贷等问题,给银行的风险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为企业用户提供国际贸易融资类产品,主要包括国际结算、国际信用证、进口押汇、进口代付、福费廷、出口押汇等。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新兴了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等产品。

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种类较多,存在着几类主要问题:

(一)国际贸易融资结构不合理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偏向于大中型企业,且一般这些企业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大中型国际贸易企业的信誉一般较好,技术雄厚,还款能力较强。对于银行来说,由于向这些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承担的风险较小,因此银行更愿意将贷款放给他们。相比之下,小微贸易企业所能得到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微乎其微。

此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在贷款的期限上,中长期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额度的不均衡将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缺失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国际贸易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国际贸易业务中可能会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一旦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很难找到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缺少创新和吸引力

虽然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较多,不过很多银行只是主要开展了某几项业务,其他的业务由于极少有人做,很多银行怕担风险也不愿意去开展了,久而久之导致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种类越来越少。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有很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都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缺少适合本土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产品吸引力不高。

(四)高端国际贸易融资人才缺失

当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端人才。对于银行从业人员来说,要想做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除了掌握银行的基本产品知识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以及对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精通,并要对对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现实是大多数银行都缺乏这样的人才,无法满足融资业务的需求。

(五)外部风险较多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开展时本来就存在着许多外部风险。比如,由于汇率波动,应收款项减少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债务。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风险是行的资信风险,由于贸易的每笔款项的回笼、货物单据的寄送等都是通过国外的银行完成的,一旦行的资信出现问题,还款来源可能就会受到损害,造成企业无法按时偿还款项。

四、提升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

针对国际贸易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扶持中小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产品的开发,开发出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又能弥补企业自身缺陷的产品,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二)加强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建设

应该从政策层面上加强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做到贸易企业和银行在遇到问题时,有据可查,有理可依,促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

(三)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评价体系是降低融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要尤其注意贸易的相关背景以及企业的资质和信用情况。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客户还款来源为正常贸易现金以及客户自身的盈利能力,与普通流动资金贷款的还款来源并不一样。因此,银行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客户进行评级时,要采取和流动资金贷款用户不一样的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标准,从而为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全过程监控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有必要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监督。首先要做好贷前资格认定,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角度对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尽可能降低融资风险。在发放融资金额后,应对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进度进行全方位跟踪。对于以信用证方式结算的企业,应该督促企业及时交单议付,严格审查单据,做到单证一致,从而降低行资信风险。此外,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银行要及时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对远期汇率的可能波动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如实施远期汇率锁定等。

(五)注重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应建立良好、公平的晋升制度,引入优秀的有经验的人才及应届毕业生,并且经常进行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用人所长,做好员工薪酬分配,并及时对员工进行激励,拒绝同工不同酬。此外,为了提高国际贸易业务水平,要加强对员工的英语培训,培养员工的国际视野。要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9

0.引言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就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上尚不能与外资商业银行比肩,而这种差距的存在间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国际贸易融资对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商业银行融资业务中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下面笔者就其问题与对策展开深入探讨。

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1从银行的角度分析问题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在现实情况中,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占总融资业务的比重比较低,传统融资业务仍然是主流。同时,在具体的业务处理方面,业务人员不熟悉操作流程,业务经营的专业性和谨慎性比较低。另外,一些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也是所知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无从得到发展。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对新型融资产品的敏感度较差,传统的融资方式仍然占据主流。虽然融资创新在当前受到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视,但是因为结构贸易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比较复杂,所以商业银行大部分的融资业务仍然保留传统形式。最后,商业银行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方法。盲目授信、不按章程授信等行为在商业银行中比较多见,而这些行为是由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方法的缺乏所造成的。在贸易融资行为中,银行的有关部门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融资程序。

1.2从企业的角度分析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概念、方式、流程等并不熟悉,缺乏正确的认知,所以一些融资问题也随之而产生。一方面,因为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不了解,所以一旦需要运用融资手段解决资金问题时,企业往往没有有效的融资手段,同时也因此而丧失拯救企业命运的机会。另一方面,进出口企业之间复杂的债务债权关系导致了严重的货款拖欠问题,而这一问题使得商业银行融资的风险大大提升。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借国际贸易融资之名而行换取资金作他用之实,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变成坏账而无法回收,同样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

1.3从社会的角度分析问题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大环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国内尚不具备完善的法律及规范,法律建设滞后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在融资行为缺乏法律作指导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就会出现各种矛盾纠纷,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另外,进出口政策体系不完整、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也是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我国当前的国际贸易融资政策而言,很多中小企业被排除在优惠政策之外,融资难的问题几乎只发生在中小企业身上;同时,因为缺乏社会信用机制,很多企业在银行信贷活动中不守信,不按时还款。

2.完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2.1完善内控体系与制度

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与制度是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随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的逐渐提升,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而建设的内控体系与制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商业银行应完善内部的稽核管理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坚决落实每项工作制度,保护内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同时,还要重视内控本身所带来的风险,设置第一责任人以防止事件发生之后相关人员互相推诿。最后,要将内控体系、制度的完善工作与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向结合,通过考察实际来对内控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

2.2规范授信审批流程及其管理体系

规范的授信审批流程和管理体系能够加强国际结算部门与信贷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作用,从而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规范授信的审批流程,使银行对客户做出整体性的考核与判断,审批流程中,审核与贷款相分离。第二,严格审核客户的有效资料,并据此对客户做出全面的评估,从而把控各个风险点。第三,规范授信管理体系。实施差异化管理,即对资信优秀的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比如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将审点放在企业相关的法律和贸易合同上。

2.3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商业银行抵御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能力以及操作多元丰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要求每一位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使用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业分析。除了对基层员工的培养与训练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同时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进而对员工实施高效的管理。此外,商业银行还应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重视复合型人才的招聘及培养,要求从事国际业务的工作人员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大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风险分析能力。

2.4加快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获得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创新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就需要利用国内的研发资源,推动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如果是想在短期内获得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成果,则可以从产品研发部入手,在各种科研信息及资料的帮助下研发出不同用途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但是这种创新方式所需研发成本过高,而且也很容易被模仿。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之间可以加强合作,或者银行与专业机构之间加强协作,从而使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利用,开发出更多的产品。

3.结语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问题牵涉到银行、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与配合,不断更新融资管理理念与融资方式,降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从而使国际贸易融资获得高回报,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征翰.关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探讨[J].品牌,2014(09)

[2]陈雪.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4(15)

[3]叶翔.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4(29)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例10

网络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电子商务的产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关数据显示,贸易许可证通过网上申领的比例已达到80%以上,电子产地证的签发率也已经达到60%。通过EDI方式传输的l8种电子报文无论在交换的信息量方面,还是在整个集装箱过程的单证数量方面都已超过80%。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各外贸部门电子商务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是据商务部《2004~2005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在外贸企业与政府的B2G业务中仍有22%的企业通过服务申办,而在货代企业中也仅有45.7%的企业可以直接采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电子报关,报检,申报等相关手续。[1]

二、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的产物,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不仅极大的缩短了贸易流程,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贸易成本,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快捷、迅速。具体说来,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一)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

电子商务是在一种交换式的网络运行机制中进行的,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的国际贸易所拥有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在这种信息极为丰富的市场环境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都能够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桥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得市场机制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功能。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这种贸易模式摆脱了以往贸易过程中以单向物流为主要内容的运行形势,而是能够构建起包括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商品流在内的一种全新的流通模式,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优质服务。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能够将零库存生产变为现实,通过网络这一媒介使得商品在贸易主体间的流动更加畅通。传统贸易方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委托关系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国际贸易中间商以及进出口公司的存在意义受到严重削弱,使得国际贸易中间机构正面临一场严峻的革命。

(二)创新了国际贸易运输方式

由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信息交换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物流是包括仓储、运输以及交通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的系统体系。通过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整个国际贸易的物流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使整个物流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高效率的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生产者库存以及联运等所产生的成本。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消费者崇尚个性化消费,这无疑会给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表明当前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亟需开展新型运输方式的创新。

(三)扩大了世界经济活动空间

电子商务的运用使得国际贸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与国际贸易的生产者或者服务提供者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够获取来自其他国家贸易主体的信息,为其提供国际化服务。除此之外,国际贸易主体还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业务咨询与服务,而不用考虑时间冲突等方面的问题。这种突破了时空限制的贸易模式,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3]。

三、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是,我们在为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赞叹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具体说来,这些障碍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一)电子商务数据交换与传递缺乏较强的安全性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电子商务发展中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以网络作为基础进行贸易信息传输以及电子支付等活动的,这就要求这些数据信息在网络传递过程中应当具有极强的安全性。然而,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电子数据容易丢失或被修改,其真实性也不易被证实,这就发生了如何防止电子数据内容泄露给未经授权人,以及电子文件是否可以作为法律证据等问题。因此,仅仅依靠互联网安全技术来保证电子商务信息传递的安全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与行业内实际需求相互矛盾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需求缺口日益扩大,行业发展开始遭遇人才缺乏的瓶颈。电子商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编制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人。从众多电子商务企业中的人员需求层次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对运营、技术、推广以及销售和服务等技术性与应用性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另外,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商业流程、产品服务等构成的复合体,这也决定了它需要综合性的人才。

(三)电子商务引发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给整个商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传统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在处理电子商务所引发的国际贸易的纠纷和案件中已显得力不从心。传统贸易模式存在着各国国界的问题,然而,在网络中,管辖边界不复存在。因此没有全球性的贸易法律来规范和约束电子商务活动。诸多引发的法律问题中尤其以用电子数据拟定合同和单据的效力问题更为突出。

(四)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1994年GATT/WTO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有所涉及,但不十分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新问题随之出现。比如版权归属、域名和商标以及出版问题己经引起WTO的注意。除此之外,在电子商务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侵权行为,比如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假冒或盗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或通过网络广告、远程登录数据库查询或在网络上随意的诋毁他人商标信誉等侵权行为。同时,网络贸易的虚拟化也使知识产权受到了威胁,网络的开发性和无国界行使网络上的知识产权很容易被人利用控制[5]。

四、推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关于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待能够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建立安全机制,在网络技术上寻求突破

由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实在是日新月异,各个国家对于它的安全技术更新已经跟不上它的发展速度。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只有一方面加强网络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EDI的计算机网络和标准,设计出功能更为强大的EDI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讯软件,为各国进行贸易交流提供一个统一和标准的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另一方面要迅速建立起一套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运行机制,比如,以电子签名为主要抓手的电子商务工作应在世界各国政府的努力推动下,不断加快建设的步伐,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人才培养问题,我们要目标明确,清晰定位。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要想培养复合型专业电子商务人才,一方面,应该从教育入手发力,采取校企联姻的办学模式。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签定人才用工合同,以定单式培养为载体;同时,企业也为学校开辟绿色实习通道,建立实训基地,依托高校师资力量开展科教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应该苦练内功,做好在职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策略。选拨一批有学习和工作潜力的员工,送出去,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再深造。对于企业的急需人才,可以高薪聘用。双管齐下,为企业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保驾护航[6]。

(三)有效的法律保护,保证买卖双方的权益

针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问题,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各国商定,制定出新的国际立法,比如说在经过国际许多组织研究后于1996年正式制定并颁布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此外,还应当立足当前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协调各方,逐步制定出对各国皆有约束力的国际性条约和协议。

其次,是扩大司法解释权,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改,或直接制定适用于网络贸易的法律。但是,这也存在着缺陷,因为它极有可能动摇到各国的现存法律,不过如果网络贸易中的电子合同、电子单证能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使其能够与传统的合同等同的话,那么扩大司法的解释权也应该是可行。

最后,成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利用第三方网络来记录贸易的全过程,在解决各贸易方争端、纠纷和矛盾时提供必要的举证材料,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保证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当中有序、健康、平稳的发展。从而使贸易各方能够在一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环境下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7]。

(四)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