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物联网业务模式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7 17:26:19

物联网业务模式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1

物联网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完整的物联网系统中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联,使得信息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使得物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构建了智慧物业管理新模式,在相应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中,物业信息得以共享,可以提供便利的基础物业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个性化专项物业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因此,物联网下的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推进了物业管理工作方法的变革,是物业管理发展的一大方向。

1.物联网下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实施意义

1.1能够显著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客户的服务体验

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保障良好的社区运营,物业企业在开展物业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缩短服务的距离,最便捷的为其提供各项物业服务,使得客户感受到新时代下物业服务带来的便捷、舒适体验。在物联网背景下,通过智能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社区内构建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为社区客户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提升物业服务的整体效率,还可以保障服务的智能化[1]。比如,2020 年轨道地产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携手在已经开发建设了近20 年的翡翠园一期小区对进出口道闸系统、单元门禁系统改造、升级,实现了小区的封闭式管理,在这一系统管控下社区的安全性大大提升,有效制止了陌生人的随意进出,人脸识别,精准锁定,为社区客户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单元门禁系统与电梯报警系统互通互联,提高了电梯的应急救援效率。小区通过道闸系统、门禁系统的改造、升级,使业主满意度从最初的不足60%到如今的86.2%,物业服务收费率达到91.2%。

1.2降低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难度

物联网下的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下,在开展各项物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很多的先进技术,在很多的管理环节可以直接由相应的技术来完成,在物业管理方面的人工投入量有所减少,从物业企业的角度来看,智慧物业服务模式下为企业节约了一部分的管理成本,即使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管理工作和任务,智慧物业管理系统中也可以快速、高效完成,因此,物联网下的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降低了传统的管理难度,物业管理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多,有效为客户提供了良好的物业服务体验。比如,轨道地产物业公司在老旧项目翡翠园一期小区投资了130 万元安装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小区全方位的24 小时实时监控,不再需要安排人员来进行巡查,管理效率更高。

2.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具体应用

2.1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是物联网下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重要表现,主要是通过弱电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来实现的。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重点包含了通信网络、办公自动化和设备自动化模块,这些模块的存在使得在整个社区的运营中,可以通过智能传感系统和控制系统,将建筑物中的不同要素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电力、照明等均处于这一系统中。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立以后,相应的自动化模块就可以在电气设备设施等的运行过程中,实现实时的监控和排查,在此基础上实现故障的自我诊断和恢复。此外,建筑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将相应的监控信息反馈给客户,而客户在获得这些信息以后,可以直接在该系统中联系相关维修部门来上门维修和处理,通过在线预约物业维修服务、缴纳物业服务费、咨询投诉等,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整个物业服务过程的监督,还能够及时接收到客户的物业服务反馈意见[2]。

2.2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

在社区内包含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非常多,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客户的很多需求。现阶段在物联网下的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下,人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将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下一切单一性功能和零散化的服务,在一个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系统内集成,这种服务的集成使得人们可以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服务。比如,在水电网方面,可以在智能化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费用和使用情况查询,客户可以直接在O2O平台上进行生活缴费,并在缴费时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等优惠[3]。在社区周边的配套设施服务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来充分获取该社区内人们的相关公共设施需求、消费需求,进而与相关商家合作,及时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设计,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合理调配。

2.3社区环境智能化

当前的发展条件下,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度日渐提升,在物联网下的智慧物业管理模式下,物业服务企业还应该积极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为社区客户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提高其居住的舒适度。比如,在社区环境智能化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充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社区环境管理中,将专业感应设备和监测设备安装在社区环境中,通过GIS等技术来实现信息系统与社区基础设施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社区环境信息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当系统监测到社区环境存在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环境预警,物业企业就要组织相关人员对社区环境中加以检查,及时进行相应环境问题的处理[4]。

2.4社区安全智能化

社区安全智能化是要通过智能化技术在社区安全体系中的应用,来提高社区的安全性,智能化技术应用以后,就可以通过相应的监测设备和信息技术,来进行社区全方位动态的监测,这种监测下还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来消除监控死角,通过这种全方位、动态化的监控来保障社区内的居住和活动的安全性。当智能监控系统发现可疑情况时,会立即启动安全报警装置,物业服务企业在接收到这些反馈信息以后,就会立即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及时进行相应的问题处理。当然,安全智能化还体现在社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使用等方面。

3.实施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建议

3.1结合实际情况发展个性化物业

在现阶段的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下,要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充分改变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模式,各个物业企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结合社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开展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物业管理,不断完善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下的服务对象、范围和内容。

3.2积极开展多方合作,实现物业管理成本的降低

因为在社区客户的物业服务中,物业服务企业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要促进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下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就需要物业服务企业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积极通过与医疗卫生、家政、餐饮等相关主体的合作,来形成一体化的物业管理模式,通过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来最大程度上实现物业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5]。

3.3更新升级智慧服务设备

因为在利用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开展各项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需借助于很多的智慧服务设备来实现,因此,为提升总体的物业服务水平,物业企业就需要在服务升级的过程中,注重智慧服务设备的更新与升级,为物业服务提供先进的设备支持。

结束语:

当前的物业管理服务中,很多社区都开始探索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以通过新型物业管理服务模式来改变传统的物业工作方式,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为社区客户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在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将具有更为完善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淑珍.基于O2O视角下智慧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9):3796.

[2]赵晓旭.基于智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J].杭州学刊,2016,142(04):76-80.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2

为研究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发展物业服务企业,本课题组选择沈阳市居民和物业服务企业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层次业主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及满意度,以求对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得出结论:物业服务企业的企业领导者要用互联网思维管理和发展企业,并基于“互联网+”概念创建居住区物业服务网络平台,加快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实现信息网络化。

一、沈阳市目前物业公司管理现状

本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在对沈阳市市已实施物业管理的部分小区和有关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的物业服务管理行业发展状况广泛调研后,对沈阳市物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沈阳市物业服务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目前,沈阳市的物业管理工作在全省是领先的,在全国处于中上等管理水平,但与深圳、广州、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存在的问题是:

1.物业管理立法滞后,理论体系不够健全

2.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3.物业管理收费难且不规范

4.物业管理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

5.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并缺乏专业人才

6.物业管理经营内容不全面

二、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加上传统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意愿的实证分析(业主角度与物业公司角度),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Logistic模型估计,对样本采用Enter方式得出Logistic物业公司可否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模型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大多数变量的作用与预期的结论一致,结论如下:

1.业主对物业公司现状的满意度比较低

2.物业公司对其自身的发展前景堪忧

3.不同层次业主的需求

4.业主对基于“互联网+”概念的智能化住区的期盼值较高

5.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是必然趋势

三、发展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模式的建设措施

1.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协调企业内外资源

目前物业公司普遍存在公司规模小、公司实力弱、公司经营模式单一和公司亏损等问题。像这些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行的物业公司,可以考虑被兼并重组。而像某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则可以选择性的兼并这些小规模物业公司。公司实行股份制管理模式。这样既可以解决小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又可以使兼并重组的公司具有公司规模大、公司实力强、公司经营模式多样化、公司经营成本低等优势。物业服务可以按照互联网思维,即社会化思维,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众包协作,按照管作分离的模式,物业服务企业只做各类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的组织者、监管者,将物业基础管理事务、业主服务需求发包给他们去作业落实,从而让所有管理和服务事务都能专业地实施。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顾客响应速度。使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做得更大、更强,实现规模效应,增强自身竞争力。

2.互联网+管家式物业服务运作平台

二十一世纪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的平台。例如网上电子商务、社会信息数据库等。“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因此,可基于“互联网+”概念创建居住区“互联网+物业服务”模式以提供智能化服务,紧跟行业发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实现信息网络化。将传统的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有机整合到一起,实现线上获取信息、浏览预约,线下跟踪服务的智能化体制。“互联网+物业服务”模式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a.创建基于互联网的短信信箱系统,实现与业主群组的双向、实时、快捷、低成本的沟通。

b.创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c. 创建全方位监控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3.丰富企业服务内容

如今业主更关注物业服务的内容、服务的质量、服务的品味等,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新理念的物业服务已进入现代居住区,它不仅要安排整个家庭的日常事务,更兼具私人管家的身份,向业主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例如:

a.管家式服务:接送朋友或孩子、代收邮件快递、照看老人

b.家政服务:清洁服务、代买服务、衣物洗熨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3

[中图分类号] F302.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今世界农业在完成工业化转变的同时在向信息化迈进。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着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并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数据库和网络;二是精准农业;三是专家系统;四是虚拟农业。研究的重点也转向了自动控制的开发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国内研究的方向也转向了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网络延伸的应用等问题上来。本文就当今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相关技术,结合大连本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现状,探讨如何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高效、快捷、实用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来解决存在于大连农业服务信息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二、物联网与云计算概述

(一)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而言,具有终端多样化、管理智能化和网络包容性强的鲜明特点。

(二)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形成一个巨大的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分配,这个资源池我们称之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狭义云计算是指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互联网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网络上的共享资源可以按需的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终端。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

三、大连本地农业服务模式发展现状

农村信息化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政务管理及农村信息服务中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近年来,大连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型、社会参与型两大信息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农民合作组织主导的社会化运作模式成效显著。政府主导型服务模式仍然是大连地区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

目前,政府主导型服务模式蓬勃发展,各部委合力推进基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实中,小规模农户占主体、农村中介组织有待完善、基层信息服务设施差、农民信息意识薄弱等因素决定了政府主导仍然是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部委是贯彻中央精神、推动政府主导型服务模式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组部、文化部等部委相继实施了“三电合一”农村信息服务项目、信息大篷车、信福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这些重大工程和项目推动了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新时期农业信息服务的特点

(一)信息呈爆炸性增长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建设,提供信息的主体不在简单的只是人类,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来源。信息爆炸,是对信息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描述,形容其发展的速度如爆炸一般席卷整个地球。信息爆炸在农业信息领域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官方的信息多,农户自己的信息少;二是各类宣传广告类的信息多,对农户起到实质性指导作用的少;三是理论性的信息多,实际数据少;四是综合性信息多,分类信息少。信息过载、方向性不明确等问题给信息服务的应用带了阻扰。

(二)数字化信息程度高

云计算系统超大规模的存储与物联网全方面的感知功能使农业信息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网站或者专业的系统,农户可以很快的查到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数字化信息有以下几个特点:以多媒体为内容特征;信息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具备强大的检索系统;不受时间和地狱限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信息的发展,使农业信息数字化不仅体现在文字的信息化,图像、视频等更加直接的方式更容易被农民所接受。信息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对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越有利。

(三)终端多样化

信息采集和信息呈现是信息服务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传统上作为信息呈现的终端设备为电视、电脑、广播等。随着芯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带宽成倍的增加,像手机、平板电脑等大量新的终端被应用到信息服务领域中;信息采集的终端设备也由传统的人工录入、扫描仪等向着传感器、照相机、摄像头等新型终端转变。

(四)信息需求个性化强

在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信息数字化的推动下,信息服务平台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如何将符合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农业领域中,对信息的需求因为地域、时间、不同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信息内容和体现形式上。例如,在我国南北方由于地域的差异农户所关注的农作物就有所不同,北方关注像玉米等一年一季的作物,而南方则关注像水稻这样一年多季的作物。而随着时间的不同,农户所关注的方向也肯定有所不同,如随着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关注点也由育苗信息、病虫妨害方面向着收割信息方向转变。另外由于信息需求人员不同对信息类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人喜欢文字类的信息,有人则喜欢图片、视频等直观的信息。因此,在农业信息化服务方面,则更需要强调个性化服务。

(五)信息服务成本有所下降

信息服务的成本可分为两个部分即硬件组成成本和信息使用成本。近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成本的下降和政府组织的一系列下乡惠农的政策实施,电脑等信息呈现设备的价格也在逐年降低。但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成本还是很高而负担不起,无法普及。像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方式时间比较固定,但针对性不强,很难满足个体农户需求。另外,还存在着电脑操作比较复杂,上手难,对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户来说使用是一个难题。随着云计算系统的出现,将复杂的操作和大量信息处理放在云平台上,用户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终端比如手机等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些设备要比电视、电脑这样的终端在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操作也简单的多。虽然云计算系统的建立成本很高,但随着个体用户的增加云平台构建成本虽然不变,但对个体的信息服务来说会逐步降低。

五、大连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根据对云计算与物联网环境下的农业信息服务特点的详细分析与具体研究,结合当前大连本地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进行创新设计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大连特色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着重研究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中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整合。此模式主要由信息采集模块、网络模块、云计算模块和信息服务展现模块等组成。

(一)信息采集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由两部分组成,即信息收集和辅助表达。信息采集是指将各类农业相关信息收集起来,并将其进行转化,最后通过网络传到云计算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辅助表达是指帮助用户进行简单的信息分析,从而使用户能够明确其所需的信息服务。

1.信息收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受环境因素等条件的制约,致使我国在传统农业方面的信息收集一直处在既耗时又耗力的状态,效率极低,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有效的结合物联网技术,在田间地头布置大量的传感器来进行基础数据采集,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另外,还可以结合监控设备在小范围的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农业环境进行数据采集,这样可以及时有效的对所监测的农业环境里的实时信息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

2.辅助表达。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还不能充分的利用终端设备进行信息的表述,从而导致不能准确地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中,如何进行准确的信息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可以借助信息采集模块的信息采集功能,通过两个方面来辅助用户进行信息的表达。一是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明确相关信息的关键词。信息搜索离不开关键词,关键词越详细,所得到的信息就越准确。通过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和定位技术可以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关键词,来帮助用户得到所需的信息。二是可以通过简化信息输入来辅助用户进行信息的表达。通过一些简单的输入手段如手写板、触摸屏等来进行信息输入,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农民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不但不会减少信息的采集量,相反会大幅增加用户输入的信息量。

(二)网络模式

网络模式综合运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建构了一个具有高稳定性、实时性强、易于搭建的可实现无缝对接的网络系统。

有线网络在进行超远距离和大量数据传输时具有无线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有线网络不光具有稳定的传输速度,而且还拥有超强的抗干扰性。目前的有线网络有ADSL、光纤LAN等网络,通过交换机、路由器和Internet各级的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互联。

无线网络可以分为两种,即无线传输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目前无线传输网络主要以Wifi、3G、Wlan等技术为承载网络,4G即第4带移动通信技术日前正在试验阶段,投产应用指日可待,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无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原有的大容量、高速度的有线网络完全有可能被无线传输网络所取代,毕竟无线网络网络结构灵活,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在各种复杂的地形下或者偏远山区等进行网络接入,将农业信息服务的推广尽可能做到最大化。

(三)云计算模块

云计算模块是一个层次化的系统结构,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表示层、管理层和应用层。

1.基础设施层由大量的PC机、虚拟机和服务器组成,通过高速局域网方式将基础层所有节点联通的超大计算机群,利用容错机制和负载调度,实现文件存储和计算的功能。农户只需要知道云平台的入口,就能访问到这些计算机,不需要了解这些计算机的具体运算情况,对外界来说就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虚拟化技术和服务器集群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基础设施层的整体性能,使连入这些计算机群的农户实现资源共享,并可以提高弹性伸缩的资源需求,这样既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

2.表示层直接面对用户,将其搜索到的信息和所需的应用直接展示给用户。本模式注重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这些信息和应用的浏览者,也是这些信息和应用的创造者。在Web2.0等技术的模式下,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分享各种信息和应用,用户可以得到自己的信息,也可以自己的观点。这些信息不断在网络累积,并且不会丢失。体现在实际中就是用户通过各种终端如电话、触摸屏、电子邮件等得到所需要的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和应用,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些终端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其展示的信息和应用更加丰富。

3.管理层主要负责对基础设施层的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资源监控和负载调度。有效的进行资源监控,才能有效的进行负载调度,所以资源监控是负载调度的前提。资源监控要对网络实行实时的监控,如果发现基础设施层的某一节点出现故障,要及时对其进行屏蔽,将此节点上的相关数据传送到其他节点上并通知管理员进行故障修复,在该节点故障修复后再重新纳入基础设施层。负载调度主要是保持基础设施层中的节点平衡,使系统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和保证系统的高速稳定运转。在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集群中,各个节点的负载注定是不均衡的。通过linux服务器集群和LVS调度技术,使用轮叫调度、加权轮叫调度、最小连接调度等调度算法,实现所有资源在整体负载和利用率上趋于平衡。

4.应用层实现的是实际终端侧的用户功能,并提供安全灵活的信息、检索和一些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换服务,而不单单是一组服务的集合。应用层建设统一的目录体系,包括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目录等,提供统一检索和个性化检索、专家咨询等服务。

(四)信息服务展现模块

在信息服务展现模块里,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使信息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信息服务的载体更加多样化和对信息服务的使用对象更加具有针对性。信息内容在形式上不光局限在文字、图像上,还将体现在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直观的表现形式上。信息服务的载体也不光局限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一些简单便携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将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物联网的一些技术如RFID技术、智能芯片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等,将使用户所得到的信息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

六、结论

本文结合物联网和云计算的一些相关技术,并根据当前大连本地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该方案通过整合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技术,解决了当前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信息服务个性化不足、实时数据采集难和用户使用信息服务难等。随着物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左停,旷宗仁,徐秀丽.从“最后一公里”到“第一公里”—对中国农村技术和信息传播理念的反思[J].中国农村经济,2009(7):42-47

[2]郑红维.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综合贫家与发展战略研究[D].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19

[3]梅方权.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22-26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4

一、绪论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物联网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业界公认,物联网将引发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商业模式是指公司从事商业活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是企业间竞争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模式还未成熟,威胁与机遇并存,亟需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来作为支撑实现物联网产业的经济价值。本文以无锡为例,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对现有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无锡物联网发展与商业模式分析

在我国,物联网的建立还不成系统,大多物联网产业依旧停留在政府项目和概念发展的层次上,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步阶段。尽管其市场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容乐观。由于物联网产业的兴起时间不长,国内外基本同步,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希望所在。

自2009年成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以来,无锡物联网建设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物联网人才和项目在无锡的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和空间布局基本完善,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初步确立,物联网企业和产业化项目不断增多,产业集群发展势头明显,部分企业显示出较好的成长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物联网及相关产业产值达796亿元,其中核心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全市物联网产业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有608家。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全市已经聚集国内外物联网重点研发机构32家,包括中科院和新华社分别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资讯中心,中国电科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型央企分别在无锡布点建设了物联网科研机构;全国有17所重点高校在无锡设立了物联网学院或者研究中心。

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作为基础。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无锡物联网产业目前存在的商业模式主要由以下五种。

1、政府买单型商业模式

自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到2012年,无锡有76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竣工,在建或拟建的经国家立项或推广的示范项目有10个,居国内物联网重点城市前列。其中无锡机场周界防入侵工程、220千伏西泾智能化变电站已经投入试运营;“感知太湖·智能水利”工程一期已完工,整个工程2012年年内建成;“感知环境·智能环保”工程的智能中枢——环境监控中心项目2012年年内已经封顶。

上述物联网示范应用基本都是由政府买单,因为目前物联网应用刚进入交通、民航、电力、工业等民生工程、公共服务领域,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初期,需要政府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政府为物联网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示范性和某些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买单,有助于加强产业化过程中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调,能有效地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2、政企合作型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运营商与无锡市政府在TD网与物联网融合项目上的合作就是典型的政企合作模式。物联网与TD网的结合将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中国移动主要提供技术服务,从推动TD网络融合、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力、引导产业链的合作与发展、促进物联网商业用途的规模化等多个方面加速TD与传感网的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物联网产业的新高地,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新时期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这种政企合作型商业模式能很好地利用双方的优势,政府强大的资金支持与企业先进的科研技术平台,强强联合以求发挥物联网产业更大的效用。政企双方可以广泛开展示范项目合作,在工农业以及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广泛运行,其中包括环境监测、要地防入侵、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社区医疗健康工程、基于RFSIM的市民卡等,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形成产业重点化突破和规模扩大化增长格局,以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健康成长。

3、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商业模式

无锡市江阴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与清华同方合作开发的鲥鱼养殖监控管理系统,将于近日建成,届时可实现智能化养殖,大大提高鲥鱼、河蟹的成活率和养殖的商业效益。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为目的,按照“政府扶持、院所支撑、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运营管理机制,农业方面的物联网示范项目在无锡市风生水起,推动无锡市感知农业大步前行。根据《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从2012年到2014年,无锡市将重点在九大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项目,农业方面将以精准农业、智能畜牧和智能水产养殖为切入点,推进物联网行业应用,建立农业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对重点农产品的智能管理和辅助决策,并开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和全程溯源服务。

这种模式通过政府的作用力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的生产发展上,使传统农业更加智能化与人性化。促进该模式在农业应用项目中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原材料生产与产品研发应用的结合,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进步。

4、厂商用户与科研机构联合推动型商业模式

2011年,有93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生态农业、平安家居、机杨安保等领域逐渐开展;2011年9月,国内首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项目——惠山智能交通工程一期启用后,锡澄路、惠山大道等主干道的交通通行能力提高了10%以上;2011年公安部门的“清网行动”中,依托公共安全物联网平台,通过人像比对识别技术抓获了8名逃犯。“智能化”格局的构建,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这类应用的推动力来自众多科研成果转化生产、生活应用的需求,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科研专利出售给有需要的厂商用户,合作开发出实用性的智能化方案,如环保领域的碳足迹监控系统、智能化城市交通系统等,此类商业模式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商业模式的选择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有关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突破、标准的制定或者政策的支持以及应用规模的扩大和新的应用领域所带来的新机会,但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缺失已凸显为阻碍物联网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无锡物联网发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良好的产业发展商业模式选择有关。从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现有的商业模式来看,我们认为我国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府主导型商业模式

这种由政府主导,建立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模式,有助于快速启动市场,加强产业发展中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有效化解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风险的不确定性,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一般主要应用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需求的创造作用和应用的示范作用十分明显。

2、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

资金实力雄厚的的企业,如中国三大通讯运营商,可采用运营商主导型的商业模式,由电信运营商联合应用服务商自行开发标准化业务,建立信息化产品基础平台,形成智能终端或其它智能应用,依据定位的客户市场和客户群体共生需求特征提供全套业务和解决方案。运营商利用提供通道来收取费用,凭借公共平台,在项目运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9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分别进驻无锡建立研究中心,这对于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的建立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更好地推动无锡“智慧型城市”的建设。

3、公共性平台服务模式

对于普遍性的行业以及该行业内大大小小的企业来说,物联网发展的难度较大,涉及硬件、软件、标准及运营等方方面面,需要公共平台的支持和服务。建立的公共平台将广泛服务于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势必将带动社会化的应用创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拥有众多中小企业聚集的城市或者工业园区聚集地,适用于此类模式,政府在物联网服务平台上的大力投资和建设,对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子、交通运输、民生工程及其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4、特定行业自营型商业模式

各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而且也存在部分特殊行业资源不便在统一平台共享的特点行业企业根据其特定性及业务投资建设独立的业务平台,以运营商和服务商为通道,形成行业领域的智能化模式和应用。如金融交易信息、银行服务、电力、视频监控信息等存在保密性要求或者隐私保护需求等,

5、合作型商业模式

一些行业企业用户出于特定业务需求,但又无力投资建设独立的物联网业务服务平台,所以就寻求与系统集成商或软件产品商的合作,充分利用运营商的传感技术和运营服务能力,形成满足行业或某些特定领域需要的智能化服务方案。无锡智能公交系统便是通过无锡公交公司与系统集成商和软件产品开发商的合作建立起来的。

四、总结

适宜、高效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不成熟,普遍存在着高投入、低盈利的现象。由此,创新的、实用型的商业模式成为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重中之重。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务必需要开发出使政府、运营商、客户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同时,企业在选取商业模式时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规模,发展领域以及资金实力等综合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发展模式。

(注:本论文为江南大学201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还包括:刘熠达、王铎、郭琳。)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26(4).

[2] 陶冶: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

[3] 杨大春: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竞争优势及战略选择[J].江南论坛,2009(11).

[4] 汪衣冰:中国移动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J].电信技术,2010(1).

[5] 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5

正文:

前言:

众所周知,现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很多事情,比如购物、点餐、缴费等,可以说互联网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探究与创新不仅能提高业主的服务质量,而且还有助于物业行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高。因此,对该话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物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收支不平衡物业公司的服务收入与服务支出间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物业公司的发展。物业公司的服务支出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人力资源方面成本投入占据的比例最高;而服务收入费用主要包括法定税费、物业服务成本及利润三部分。近年来,很多物业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转型与改革,然而收效甚微。在房价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一般小区的物业费仍然保持在原地,也有一些住宅小区试图在收费标准上进行调整,但遭遇到了多重阻力。有研究表明,2016年全国物业公司调价成功的比例不到10%,而绝大多数物业公司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依然保持不变,从而造成了物业公司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2、管理手段落后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起步较晚,在物业管理的经验和手段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一问题,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物业管理手段和技术,然而这些先进的手段和技术被引进后却显得水土不服,所收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入职即上岗,更不用说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了。目前,我国物业管理的重点在于手工操作,在管理技术方面强调的较少,从而使服务效率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还有,大多数人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物业的主要工作是绿化养护、维修养护、秩序维护及卫生清洁等,从而导致了物业从业人员较为密集。3、沟通不足在物业市场逐渐规范和完善的情况下,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大多数业主存在着不满情绪。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存在不足,致使业主对服务产品信息了解不够。电话沟通和当面沟通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交流沟通最常用的方式,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素质、时间、空间等),严重影响了两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效果。4、产品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已无法满足业主的需求。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相关场地、房屋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养护和维修,也有部分企业经营一些其他的服务项目,比如特约维修、代缴费等,然而收益人群比较少,同时也比较简单。因此,产品单一也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存在着主要问题之一。

(二)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分析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融入了物业管理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分为O2O模式和B2F模式两种,下面本文进行进一步介绍:O2O模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O2O模式并不陌生,在各种媒体上都有这种模式的介绍。该模式应用于物业管理中,主要是借助社区服务电商平台,实现社区业主线下提货和体验,线上进行服务和商品的选择和购买。物业服务企业通过O2O模式,实现了线下服务与线上商业的相互补充,将消费直接送到业主的家门口,使业主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此外,还使传统模式下所产生的时间和交通等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B2F模式:B2F模式是指物业公司借助互联网将社会间资源(养老养生、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与自身相整合,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实现多方共赢的一种转型模式。彩生活物业公司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这也是物业公司跨界经营战略和物业管理差异化的典型体现。

(三)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业公司在管理模式上必然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物业公司在管理模式创新中,一定要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因为物业基础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基础,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也是满足业主需求的根本,一旦物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依托房地产的物业公司,更应注重物业基础服务,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2、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企业价值链、产品、用户、市场及更大范围的商业变化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背景下,物业公司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和用户思维等。

3、选择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天下没有最好的商业模式,只有最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这句话用于物业管理公司同样适合。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资源,尝试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物业管理模式,实现良性快速发展。

4、加强资源整合和商业合作物业管理企业属于实体,本身互联网基因比较缺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距离社区消费群体是最近的。因此,物业公司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与众多商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物业公司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问题,比如收支不平衡、管理手段滞后、沟通问题和服务产品种类单一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物业公司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血液和方向。互联网+背景下,物业公司管理模式创新中,应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树立互联网思维、选择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和多种商业间的合作。最终借助互联网平台思维,结合自身优势,线下、线上资源的整合,打造一个多方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6

正文:

前言:

众所周知,现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很多事情,比如购物、点餐、缴费等,可以说互联网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探究与创新不仅能提高业主的服务质量,而且还有助于物业行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高。因此,对该话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物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收支不平衡物业公司的服务收入与服务支出间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物业公司的发展。物业公司的服务支出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人力资源方面成本投入占据的比例最高;而服务收入费用主要包括法定税费、物业服务成本及利润三部分。近年来,很多物业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转型与改革,然而收效甚微。在房价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一般小区的物业费仍然保持在原地,也有一些住宅小区试图在收费标准上进行调整,但遭遇到了多重阻力。有研究表明,2016年全国物业公司调价成功的比例不到10%,而绝大多数物业公司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依然保持不变,从而造成了物业公司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2、管理手段落后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起步较晚,在物业管理的经验和手段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一问题,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物业管理手段和技术,然而这些先进的手段和技术被引进后却显得水土不服,所收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入职即上岗,更不用说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了。目前,我国物业管理的重点在于手工操作,在管理技术方面强调的较少,从而使服务效率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还有,大多数人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物业的主要工作是绿化养护、维修养护、秩序维护及卫生清洁等,从而导致了物业从业人员较为密集。3、沟通不足在物业市场逐渐规范和完善的情况下,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大多数业主存在着不满情绪。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存在不足,致使业主对服务产品信息了解不够。电话沟通和当面沟通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交流沟通最常用的方式,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素质、时间、空间等),严重影响了两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效果。4、产品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已无法满足业主的需求。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相关场地、房屋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养护和维修,也有部分企业经营一些其他的服务项目,比如特约维修、代缴费等,然而收益人群比较少,同时也比较简单。因此,产品单一也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存在着主要问题之一。

(二)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分析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融入了物业管理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分为O2O模式和B2F模式两种,下面本文进行进一步介绍:O2O模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O2O模式并不陌生,在各种媒体上都有这种模式的介绍。该模式应用于物业管理中,主要是借助社区服务电商平台,实现社区业主线下提货和体验,线上进行服务和商品的选择和购买。物业服务企业通过O2O模式,实现了线下服务与线上商业的相互补充,将消费直接送到业主的家门口,使业主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此外,还使传统模式下所产生的时间和交通等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B2F模式:B2F模式是指物业公司借助互联网将社会间资源(养老养生、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与自身相整合,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实现多方共赢的一种转型模式。彩生活物业公司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这也是物业公司跨界经营战略和物业管理差异化的典型体现。

(三)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业公司在管理模式上必然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物业公司在管理模式创新中,一定要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因为物业基础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基础,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也是满足业主需求的根本,一旦物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依托房地产的物业公司,更应注重物业基础服务,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2、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企业价值链、产品、用户、市场及更大范围的商业变化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背景下,物业公司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和用户思维等。

3、选择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天下没有最好的商业模式,只有最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这句话用于物业管理公司同样适合。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资源,尝试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物业管理模式,实现良性快速发展。

4、加强资源整合和商业合作物业管理企业属于实体,本身互联网基因比较缺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距离社区消费群体是最近的。因此,物业公司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与众多商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物业公司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问题,比如收支不平衡、管理手段滞后、沟通问题和服务产品种类单一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物业公司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血液和方向。互联网+背景下,物业公司管理模式创新中,应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树立互联网思维、选择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和多种商业间的合作。最终借助互联网平台思维,结合自身优势,线下、线上资源的整合,打造一个多方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7

第一桶金:技术驱动

物联网是技术应用和服务融合创新的产物,观察产业发展的态势,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重大技术变革和重要的商业机遇来源于感知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涉及芯片、传感器、电子标签。整机设备等,横跨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和用户体验的创新。

融合创新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首先,是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应用。物联网的传输融合了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电力通信等各种通信网络技术其感知层融合了各种传感技术、感知技术,物联网的处理中融入了大数据处理,虚拟化,海量存储、信息安全和各种中间件等技术。

目前,国内的物联网处于建设期的第一个阶段,即物联网的第一桶金来源于技术驱动,这时成熟、完整的商业模式并未形成,发掘第一桶金市场的是技术公司、产品厂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将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前期占到商机,并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收益。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及基础信息网络的更新需求,自动可控的软硬件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中将大有可为。目前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底层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绝大部分基于国外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和高端服务器,即使采用科学的防控手段,依然存在着被渗透和控制的风险。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国产CPU、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可控软硬件等,加快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在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推广,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和产业的自主安全,直接关系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势在必行。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8

物联网作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寄托着人们众多的客观需求和利益期望。各国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都期望在物联网中占据优势;而各自发展物联网的目标各异,观点做法各异。

本文在分析当前影响物联网发展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物联网价值创造模式,以及物联网内部利益分配循环体系,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1 物联网产业各方需求与目标

通俗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从本质而言,它是借助现有和未来通信网基础,以互联网的开放思维,创新性融合多种产业、多层面业务的生产与管理,将物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创造新的价值,形成新的产业架构,动态运行。物联网是一种融合性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1.1 各层面的需求与目标

物联网结构层面按专业结构分,包含应用层、传感层与通信网络支撑层。物联网建设、使用、管理的组织主体则包括: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传感终端制造商、软件平台开发商、网络增值服务商和各行业应用层企业。

物联网产业价值的驱动,会使物联网各组织产生不同的需求与目标。这些不同的目标是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物联网发展方向和前进速度的因素。

地方政府的需求与目标——借助物联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占据全球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产业智能化和产业效率,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通信网络运营商的需求与目标——借助物联网促进通信网业务倍增,在物联网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使物联网的各种应用掌控在自己的平台中。

中间件传感层企业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突破,研发业务平台,掌握产业核心价值链,做大自身企业,获取更大效益,使自己成为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各行业应用层企业的需求与目标——借助物联网平台,重组自身业务,实现产品创新、产业联合,形成业务低成本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2 物联网产业各方的优势与劣势

物联网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推动,但大多数组织对自身业务熟悉,对其它主体业务相对陌生。物联网各方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物联网各层面需求与目标不同,通常从自身优势角度出发看问题,就难免出现政府层面热情高涨、应用层企业在观望的现象。

1.3 当前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1)从目前发展状况看,物联网的价值重点和难点在各行业的应用层,发展制约因素在通信层和中间件传感层。传感层、中间平台技术以及软件的突破、标准的建立,决定物联网发展速度与产业话语权。

(2)大量企业应用物联网使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将会带动其它层面的发展,使物联网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利益格局调整,利益争夺同样引发新的业务需求。将新的管理思想和价值追求融入到物联网中运用,是各层面业务管理的核心。

(3)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实现中间件的开放性和非统一性,是物联网适应各行各业需求变化的工作条件。非全面化和简要化运作模式是物联网运行效率的关键。建立可塑性、扩展性强的模块业务平台,是应对业务量剧增的基础。

(4)物联网业务具有总体面宽量大、单一业务小而散的特点,具体业务建设要适度规模化,小而有序,集结变化应对市场需求。网络广覆盖,网连散点,梯度扩展、会聚成效。

2 物联网价值创造与内部利益分配循环模式

讨论物联网的发展问题,首先要明白物联网产业给现实生活带来什么价值,价值从何而来。也就是要了解物联网创造新价值的条件,寻找出创造物联网市场价值的商业模式,以及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利益分配方式。

2.1 物联网价值创造的条件

一个产业要高速发展,必须有几大动力:一是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二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三是较合理的行业利益创造和分配循环模式。同时,还要研究分析产业发展方向、路径、业务思维和商业运作模式。

2.2 内部利益分配循环模式

物联网在带动各产业发展的同时,会引发大量的创新应用,形成企业和产品的增加值,由产业各方共同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

应用层企业是物联网业务的使用者(消费者);通信运营商、传感终端制造商、软件平台开发商和网络增值服务商是物联网的建设运营者;政府部门是物联网的管理者;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就是在物联网上取得主导地位。

应用层企业在物联网中,借助传感层、中间件业务平台和通信网,实现生产、管理创新,提升产品与企业的价值,获得收益。同时,其支付的物联网消费成本,相当于将新增价值的利益,部分重新分配给通信运营商、网络增值服务商等,使物联网建设运营者获得投资回报,形成产业价值创造以及产业利益分配循环体系。

物联网的价值创造和内部利益分配循环模式原理,如图1所示:

应用层企业在物联网消费中,只有获益大于成本,才能促进其更大的消费,物联网才有市场发展空间。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9

【中图分类号】F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36X(2012)03-0064-03

物联网(Intemet of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人与人:Human ToHuman;人与物:Human To Things;物与物:Things To Things)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姚晓霞,2010)。

一、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分析

(一)标准统一和技术瓶颈

1.标准统一瓶颈。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我国从事物联网终端生产的企业众多,行业需求多样化导致物联网终端模块接口和传输标准难以统一;同时,由于物联网潜在的安全问题,国内学者在要不要与国际统一标准和如何统一标准的问题上存有分歧。没有统一的标准,物联网广域化全程全网的应用难以实现。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标准是:(1)超高端口的WI-FI(无线互联技术:Wireless Fidelity)接口的应用标准;(2)职能传感器的标准;(3)M2M(实物对实物:Machine To Machine)的标准;(4)传感器主网和协同处理的标准(李志清、李璇,2009)。

2.技术瓶颈。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智慧地球”与欧盟“E-Europe”和“12010”、日本“U-Japan”、韩国“U-Korea”等计划,其核心都是基于传感的物联网络和云计算,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大量设立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传感网,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出智慧指令,再反馈到基础设施和制造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在这核心中的传感器领域,基本上都是国外巨头垄断,国内少数几家厂商也大多是在国外的芯片基础上加工,在操作系统、中间件、云存储、云计算等各个环节,中国厂商都居下风,现在的应用很多都是用外资的产品。据CSIP报告,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半导体专利国外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和89%(甘志祥,2010)。

(二)基础设施瓶颈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和P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宋凯,2010)。

(三)产业链瓶颈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如图-1)的雏形基本形成,由于涉及多个行业,行业间壁垒、标准、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产业链成员间的参与程度和协作程度不高,各环节的发展也存在不均衡性特点。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现阶段的特征有以下三个。(1)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我国物联网产业基本形成了由芯片设计制造、应用设备制造、软件及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网络运营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但是,在芯片设计制造、软件应用及开发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环节相对薄弱,而且高端产品仍旧以国外产品为主导,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进展缓慢。(2)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先后及未来发展成长空间差异明显。应用设备制造环节(具体包括RFID和传感器厂商)是首先受益的企业,因为现阶段RFID和传感器等终端产品需求最为广泛,需求相对成熟,且可以大批量生产和应用,市场竞争格局最为激烈。(3)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在系统集成环节尚不完善,尤其缺少龙头企业。虽然通信运营商正在试图扮演这一角色,但由于企业自身的限制(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在通信领域)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如IBM),要求有专门的厂商能够扮演好这一角色。这一环节将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木桶”最短的一板,这一环节的发展将极大影响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汤一平、陈宗年,2010)。

(四)商业模式瓶颈

本文综合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将我国现有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自营模式。即拥有较强经济和技术实力者自行搭建物

联网运作所需的一整套系统直接提供给用户。该模式较适合对私密性要求高、个性化需求明显以及跨行业拓展难度较大的行业应用,如电力远程监控、水文监控、污染源监控等。但其缺点是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和技术的限制较难发展,同时,前期投入成本较大,短期无法获得理想收益,致使企业对此种模式望而却步。

2.合作模式。即由终端设备商、通讯运营商以及系统集成商构成其主体。其中,终端设备商负责传感设备、标志等的制造,通讯运营商提供平台,系统集成商负责开发和运营业务;或者是系统集成商仅开发业务,由电信运营商在平台上代表其实施应用控制。此种模式往往存在种种合作方式、利润分配、服务衔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致使此种合作方式发展缓慢(袁国智,2011)。

3.广告模式。即广告商以租赁方式使用平台运营商所搭建的传感器终端、网络及开发的应用等,取得广告收入后向平台运营商支付相关费用。此种模式的物联网应用由于受到用户需支付大额使用费用和应用平台的单调性(个性化服务难以提供)等限制,发展也较缓漫。

4.通道模式。即只提供网络连接通道,如中国移动、韩国SK电讯、Verizon等。此种模式是被动的等待模式,建立在前端感知和后台数据处理及应用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致使此模式在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张云霞,2010)。

在中国,产业链上的各厂商都各自为战,而且数量众多,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未来必定要实现全盘贯通,需要将视野拓展,而不仅限于原有的小格局。在大背景发生骤扩的同时,必将呼唤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五)复合型人才瓶颈

要快速发展物联网,人才是不可或缺的。物联网产业链可以分为标志、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横跨RFID技术、芯片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无线测控、精密测量、遥感遥测、导航定位、信息通信等方面,还有计算机图像处理采集、模式识别、结合各个应用行业领域的智能决策等领域。同时,掌握扎实的物联网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研制以及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物联网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校从2011年才开始进行招生,而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少之又少。即使开设了物联网专业的高校,师资培养又面临严峻的问题。同时,由于物联网跨越的领域较广,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困难,难以同时开设物联网所需的所有技术型课程,且有可能长期存在培养出分散型特长的物联网人才的格局,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着力发展物联网技术

瞄准国际发展前沿,攻克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引进国际物联网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和专利池,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物联网的框架结构(感知层、传输层、云端数据分析处理层、物联网应用层)出发,认为重点研发内容应聚集在五个方面:(1)新型传感器及传感节点研发技术;(2)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3)物联网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4)物联网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5)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适用于物联网的可编程技术、测试技术和环境建模技术等共性技术)。

(二)努力搭建物联网平台

采取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快速集聚一批国家、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物联网领域高层次科研力量和研发机构,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鼓励企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服务平台,协调发展各平台的优势。

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平台。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以及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投融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政策咨询、市场推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综合配套等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

面向重点领域,先期在工业、农业、物流、电力、交通、环保、水利、医疗、安保、家居、园区等领域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物联网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环境,培育完整的市场应用服务体系。

(三)大力培育物联网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物联网产业爆发力强、关联度大、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以应用为突破和带动,强化商业模式,按照产业关联度大小,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动产业三大重点产业领域。

1.物联网核心产业。在“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架构下,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运营与服务四大核心领域,着力打造各类传感器、新型传感网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产业,加快形成物联网核心产品及高端服务的产业集群。

2.物联网支撑产业。积极培育、扶持和引进微纳器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计算机、软件等物联网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支撑产业。

3.物联网带动产业。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子、交通运输及其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

(四)尽力创新物联网商业模式

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当地实际经济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政府牵引、统筹规划协调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探索新的物联网商业模式,逐步形成在原有商业模式基础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本文认为以下两种商业模式值得借鉴。

1.政府BOT模式。由运营商搭建公共平台,项目运营商自行建设物联网识读器和物联网识读标识,同时支付给运营商相关通信费用,通过项目的运营收入来支付相关费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像公共停车位的收费管理,通信运营商搭建停车场管理的平台并制定相关规范,项目运营商通过BOT模式建设相关公共停车场的收费系统,通过公共停车位的收费来补贴相关设备及通信费用。

2.移动支付模式。由客户进行相关平台的建设,并自行搭建相关设备,租赁通信运营商的网络,通过佣金进行相关费用的贴补(袁国智,2011)。

(五)全力建设物联网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物联网业务模式例10

一、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链

当今世界是以服务为主导的价值链时代。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链产业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主要有公共服务平台的合理筛选、为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运营提供技术服务、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等;辅助活动主要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和升级以及对社会人文的影响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链活动的全面有效资源整合,是其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的决定性因素。

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链的实质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服务平台的组合。那些具有一定相关联系的上游服务产品或质量输送给下游服务平台,下游服务平台整合上游服务平台的有效资源进行公众服务,形成系统循环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内部资源共享,使得公共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链商业运营模式扩展到其他相关服务产业之中,对社会资源及技术力量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使得大量相关创业机构兴起。这些兴起的机构或个人,一般都具有积极的开拓和汲取先进经验的能力和精神,另外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这些精神和品质对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链实现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使其工作人员端正服务态度,更好的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积极的开拓精神使得工作人员的新思想或新观念在工作中得以实现,为工作态度的革新提供积极效益;汲取先进经验的能力能够是工作人员减少工作失误,更好的践行公共服务工作的实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度等等。然而对公共服务平台价值链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上游服务平台和下游服务平台的密切配合能够为其终端接收整合起到重要的经济效益,这些互补共享的产业组织价值链,横向扩展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纵向延伸公共服务平台产业组织的发展寿命,且与相关组织设备的配合,提供信息资源和物流资源,使得公共服务平台处于正面的盈利商业运营模式之中,为其提供重大的价值链循环实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公共服务平台的现状及现有的盈利模式分析

公共服务平台的现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主要有政府支撑模式、产业园模式、企业自建模式等,因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就存在国家政府、企业、地方政府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数量多。目前,我国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公共服务平台,涉及的范围和面积很大,如至2009年江苏省就已经建立了172家公共服务平台,这样看来,我国各城市、各专业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不计其数。而且涉及的领域很广,如:信息产业、软件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都有公共服务平台。从其涉及的业务范围看,有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共性技术研究、信息投融资服务等;从涉及的服务对象看,有中小企业、创业企业、服务产业集群以及专业园区建设等;从涉及的服务区域看,有全国及地方等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的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平台部分重点区域发展迅速。在我国全国各地,许多产业都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公共服务平台部分已在全国形成了全国体系。提升了为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平台现有的盈利模式。公共服务平台的成本最小化模式。一般而言,任何企业的发展成长都需要成本的最小化运营。明确公共服务平台的成本定位,将其生产成本最小化、资源共享最大化,有效地利用最小化的成本化解公共服务平台运营中的难题,使其运营成本稳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即使有波动,也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获得盈利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有专业的理财团队来进行控制和制约,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企业或机构实行的公共服务平台的盈利运营模式之一。公共服务平台的收入最大化模式。这种模式和成本最小化模式的实质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参考成本最小化模式即可。

拿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商业模式为例,来展开对整个公共服务平台现有的盈利商业模式的分析。

公共服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主要体现在“四流”,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物流。物联网的公共服务的理论商业模式更多地目的在于把物联网各个产业链联系起来,系统集成商在这个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模拟场景测试,云计算数据的软件压力、仿真测试由软件开发商执行,通过每一个物流环节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对其RFID、传感器、终端设备进行检测,提高商业运营的可靠性,使得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种有价值的传输。资金流。物联网的资金流主要运用在支付或投资通过实体货币和替代货币两种形式,在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实现技术服务之间流动的平衡,同时也有等价的反向交换。信息流。信息流在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上表现得十分活跃,主要通过感知层的物体状态信息获取,实现各个产业链主体的有效信息接收和传输,汇总各个企业客户的信息交换行为和消费情况,来测试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根固性,对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商业运营模式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价值流。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盈利的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是价值流,在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上,价值流主要来源于服务企业客户端,主要通过不同企业客户端的商业模式板块的整合增值服务平台的价值累加子熬过,从而为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的盈利模式创造一个循环的增值保障。

综合来看,物流是整个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盈利模式的集成和联系,信息流是整个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盈利模式的信息交换渠道和服务介质载体,资金流是整个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盈利模式的运作经营基础和保障,价值流是整个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盈利模式的的运行和经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