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物联网安全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2 10:23:27

物联网安全技术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1

引言

远程控制技术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计算机系统中使用远程控制技术可以促使网络功能更加完善,满足人们信息控制的需求。物联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被人们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企业来说强化对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可保障物联网通信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确保企业在经营管理信息上的安全性。因此在物联网和远程控制技术方尤其要注意网络安全,强化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1物联网的概念分析和组成结构

1.1物联网的含义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联网的互联网。其中物联网的发展和其中所涉及到的应用技术为互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借助科技化的手段在网络中纳入实物。物联网终端可以向各个设备上拓展,满足实时通信和信息交换的需求。物联网技术整合了互联网上的所有优势,可有效兼容互联网上的各个程序,因此该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很大的。

1.2物联网的组成结构

构成物联网的结构有多种,比如传感器、应用管理系统、技术平台以及网络服务等。其中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在智能传感器的辅助下完成实时动态信息数据向计算机数据之间的转换,该智能传感器可以对软件进行分析,并对数字信息进行识别。随后智能传感器再通过实物间的二维码镭射标识技术联合现代智能数字转换装置对数据信息进行读取,并传递到各个网络服务部门。接着网络通信技术将相关信息采用信号的形式向大型云数据服务器传递,实现动态数据与各个设备之间的无缝式衔接[1]。

2物联网风险识别与安全分析

物联网系统在开始构建的时候需要技术人员强化对整个网络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好精确性计算和分析,进一步将物联网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下来,并对故障发生几率进行计算,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弯沉的物联网风险识别和安全管理体系。此外,技术人员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贯穿在物联网构建的全过程,依据各个阶段的构建特点落实好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比如针对物联网不同运行时间作出风险评估,降低安全故事发生几率,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平稳运行。

3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3.1互联网通信安全

物联网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并强化对网络服务的管理。互联网中的非法程序代码会破坏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和控制功能,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强化对非法程序代码的管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物联网系统中代码运行的安全性。物联网管理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保障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可满足远程数据传输和获取的需求,期间更需要管理人员强化对网络代码的管理。杜绝非法代码对物联网系统的破坏,影响通信安全。

3.2物联网系统网络控制

全世界范围内网络安全管理和控制都离不开现代物联网安全控制系统。物联网运行中要确保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强化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需要对整个网络的通信系统和物联网操作系统进行分析,构建局域网控制系统,确保物联网通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中强化对物联网系统网络的控制,需要秉持以下原则:一是确保物联网计算机与整个互联网通信系统技术操作之前要有二维码识别,并做好隔离措施;二是构建局域网控制系统,确保物联网信息通信安全性和机密性;三是构建物联网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完善网络完全基础性设施;四是在智能监测系统的辅助下将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构建成工作日志,详细记录风险故障问题,生成风险评估报告[2]。

3.3备份与限制隔离数据信息

物联网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才能确保计算机有足够的空间储存数据信息。物联网中的数据信息一旦受到破坏,在系统的支持下可以自动修复破坏的数据,发挥自动修复的功能。物联网中有多个技术控制区域,这些技术控制区域需要相互隔离。技术控制区域之间的有效隔离可避免非法入侵者对网络系统的破坏,尽可能保障物联网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此外,为了强化对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操作规范,落实好责任制并赋予操作人员一定的操作权。

4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系统可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已经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如网络监控、网络自动化管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远程控制系统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如服务器终端、通信网络、用户端以及受控网络等。其中受控网络的主要作用是接收主控网络的命令,并将其向各个设备中分布,主控网络和受控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7、Windows8或者是WindowsXP[3-4]。

4.1主控网络

集中分散结构是主控网络的主要作用。其中主控网络集中管理结构时操作较为简单,但是该功能的发挥需要耗费较大的安装成本,需要的操作时间较多,影响了资源的共享性。分散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尽管该环节也会发生相应的问题,但是不至于影响整个的网络功能。因此在网络结构不能集中的情况下,可尽量采用分散结构,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5]。

4.2受控网络

受控网络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硬件和软件,两者协同提供控制服务。受控系统的核心就是对数据集合的控制,该控制系统以计算机为中心。在设计受控系统时需要秉持安全性原则,注意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一旦出现问题需要立即修复。受控网络发挥作用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将远程传输的内容向主控端发送。远程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控制,完成文件的传输和管理任务。

4.3通信协议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2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随之发展壮大,几乎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所有行业。目前,物联网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多媒体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主流,物联网已成为学校向前发展以及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校园安全事故多发问题,物联网这一重要技术被应用于校园安全系统中,以此提高校园安全建设。

1物联网技术简述

1.1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这一词最初被提出是在1999年,其主要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气体感应器等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的一种网络,简单来讲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8]。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

1.2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用途广泛,几乎被应用于所有行业之中,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学校教育等各种领域[6]。物联网的系统应用可以被归类为两方面:其一,物联网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尚未被发现或没有解决方案时,进行创新,如ParrotDisco无人机的发明[4]。其二,物联网可以应用于工作系统中来减低资源配置,优化系统如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相结合等。

1.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具有感知延伸层、网络层、业务和应用层等三层结构[5]。其中感知延伸层,指对外物的感知,包括了信息的采集、捕获与识别等。网络层,以网络为主体,进行信息的传递,根据感知层的业务特征,进一步优化网络的特性,实现物与物间的相通。而业务和应用层则是起到物联网的信息处理以及应用的作用,对于物联网的各类型应用,实现信息的储存、应用的决策等。

2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安定的环境,人类个体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安全,是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而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校园的安全更为重要。在学校,学生有时也难免面对各种危险,这些危险有时是学生本身鲁莽造成的,而有的却是外来威胁。本人曾经就各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采访其身边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如表1,其中小学生有近85%回答并未在学校目睹过安全事故的发生[3]。而初中生却逐渐增多,这个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由度越发高的同时,其身边事故发生几率也在逐渐增加。

3物联网在校园安全应用中的主要技术

3.1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在校园网安全应用中,传感器技术很普遍,以教室随处可见的监视器为例,若想要将监控器所看到的画面准确显示在计算机中,就需要传感器将所照摄的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计算机才能对其进行处理。

3.2RFID射频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技术主要融合了无限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是一项综合型的技术[7],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上有着广阔前景,而学校也经常能看到它的应用。如高校校园的一卡通,在高校生活中,无论是食堂吃饭、水房打水、还是进出宿舍用的大都是同一张校园卡,因为RFID技术的融入,不论是公寓门禁还是吃饭打卡,其只有具有对不同卡片的识别功能才能更好地应用。

3.3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计算机软件、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技术[8]。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新,以嵌入式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几乎随处可见,小到目前人手一部的手机,大到航天卫星系统等,嵌入式系统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在学校各种安全防护设备中,正是因为嵌入式系统,才能将各项技术更加灵活运用。物联网此三种重要技术若是以人体来做比喻,传感器对于物联网就相当于人类的五种感官,用来感受外界的事物;网络之于物联网就相当于人类的神经系统,指挥着人体的行动;嵌入式系统对于物联网就相当于人类的大脑,指挥着人体的一切行动。

4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全中的实际应用

4.1感知校园边界系统技术

把物联网应用于高校安全工作中,把校园教师及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传递,运用感知校园边界系统,对学校的教学、学生、校园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4.2安装场所监控系统技术

高科技应用可以使得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更便利,把物联网应用于学校安全工作中,对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师生活动及时有效的监测,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节省人力物力。

4.3门禁系统

在许多高校之中,基本每栋学生公寓都安装有RFID门禁系统[6],允许在内居住的学生刷卡进入公寓。甚至每间宿舍的房门也由门锁改为了门禁形式的感应器,宿舍内部人员刷卡进入,若发生暴力开锁事件,则会向公寓数据中心发出警报,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财产安全。在门禁系统未在校园实行之前,不论是校园还是学生公寓都处于一种完全开放式状态,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有诸如电脑等贵重物品,且大都对于学校安全有一种盲目的信任,电脑、钱包、银行卡、手机等放置在公寓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入室偷盗事件时常发生,造成学生笔记本、手机、钱财的丢失,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门禁系统的设置,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财产安全。

5总结

目前,物联网已经被应用于各种行业,然而其仍处于完善阶段,物联网本身所具有的潜力,使其在校园应用中更加广泛,国家应着重发展物联网技术,抓住机遇,促进该技术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勇.刍议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全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5(3):70-70.

[2]王姣娜.基于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8):112-112.

[3]李冬月,贾宇琛.物联网在校园安全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13):37-38.

[4]王晓雨.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2):230-230.[5].

[6]周备锋.探究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47-47.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091-02

2009年,物联网作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上升到国家战略实施阶段,受到极大关注。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将其与云计算结合“大势所趋”。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优质可靠的架构,有利于物联网的大规模扩展,但是由于云计算平台是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也会给用户数据带来安全隐患。

文章探讨了应对云计算平台带来的物联网安全问题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1 云计算在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识中心于1999年最早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直至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正式确定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技术由此迅猛发展。

物联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世界万物进行网络连接”,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了物物相连的网络体系,达到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功能。物联网的核心是实现便利性和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必须具备基础设施和高端技术的双重支持。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云计算平台、传感网和传感器技术等。

而云计算则是指通过新兴的虚拟化技术使得计算分布在分布式计算机上,企业根据需求访问相关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将资源发展到需要的应用上。云计算按照服务方式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而按照服务类型则氛围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三类服务。云计算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格局,成功的应用到各种服务领域中。

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结合“大势所趋”,满足了物联网迅速发展的需要。云计算与传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相比,在资源的利用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物联网的运营成本。

物联网所构建的智能化网络体系由于功能庞大,其所要求的技术手段也必须是非常先进的,同时物联网的实施必须依靠发达的计算和通信技术,而云计算技术最主要的应用就是分布式技术,很好地满足了上述要求,可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多模式、多源头、多位置的不同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云计算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模式来说具有高速互联网连接近乎无限的存储和计算能力等优势,能够像超级计算机一样对应用进行处理,同时也具有无与伦比的存储能力优势。

2 云计算技术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安全问题包括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功能应有层三方面的安全问题,在感知层中,节点数量众多、硬件结构简单,节点容易被攻击,导致普通加密保护技术很难完美实现,包括外来入侵控制、拒绝安全服务、无法进行安全认证等。在网络传输层面上由于数据传输信息规模庞大,势必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包括中间人攻击、跨网控制攻击、路由攻击等。

而功能应用层则是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功能模块,由于结构复杂、数据量大、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多方面安全问题,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需要克服的难点。功能应用层主要是基于云计算平台所搭建,这一层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云计算下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平台较易受到外来入侵,隐私信息,如健康数据、行为习惯等,可能被入侵者获取,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①物联网的大数据都存储于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中。而云计算的服务器却分布在世界各地,服务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数据存储在何处,更不知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②云计算主要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实现数据共享,众多虚拟机共享一个资源,一旦其中一个数据的加密和隔离没有实现,就会使得数据完全透明,就很容易被其他非法用户非法访问。云计算平台也不能保证终端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③终端用户把自己的数据交给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享有对数据的优先访问权,这样就使得终端用户失去了数据的完全控制能力。而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数据也较容易被泄露,物联网用户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3 云计算技术条件下物联网安全措施

物联网技术在融合了云计算之后,发展速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不仅仅在技术手段上降低了难度,而且有效的发展了物联网技术在应用领域的优势。无论是存储能力还是计算能力,云计算的高效率技术都很好地满足了物联网的需求,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解决或者方便了许多实际问题。

由于云计算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外界来说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导致了其安全问题的存在。这就要求在搭建云计算平台上的相关功能操作时,应注重对物联网中不同数据进行高效和严格的保护。

3.1 实时的安全保护策略

云计算平台的开放性决定了物联网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数据泄漏的风险,实时的安全保护策略能够不间断的保护用户数据存储和分析过程的安全,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

3.2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对于云计算,可以制定虚拟化管理协议,保证云计算内部所有数据都在虚拟资源池进行共享,并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协议,对每一层进行安全性检测,保证每一层数据的可靠传输。

3.3 保障数据隐私的安全性

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可以采取数据备份的方法保护数据,二是物联网用户也可以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将敏感数据以密文的形式呈现。加大对加密技术的开发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确保云计算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

云计算平台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仍然存在着隐患和挑战,需要采取措施保障物联网信息的安全,实施实时安全保护策略,保障数据隐私的安全性,防止云计算平台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过程中泄密,加强技术研发力度,保证物联网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机密性。

参考文献: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4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 物联网 管理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尤其严峻,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成因复杂,在监管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可以结合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利用物联网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质量。物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不仅能够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还能在更多领域得以应用。

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基于数据收集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一种全球网络设施。用户能够通过物联网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将其再次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输、加工。物联网的建设过程中综合应用到了各种技术手段,主要有红外遥感技术、信息识别技术、激光感应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同时还应用到了各种传输设备和感应设备。通过这些技术和设备应用,可以将互联网络和实物相结合,从而起到信息互换、管理、识别等作用,并且还可以对实物的流通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

物联网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5年,但当时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关注,直到2009年才真正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熟悉。这与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有关。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物联网技术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此后日本、韩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将物联网技术作为一项重点项目进行开发。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物联网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在互联网络、信息识别、信号传感、数据计算、全球定位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超级运算和智能管理。超级运算是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运算方式。这种运算技术是以数据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方式。超级运算中主要采用的是云计算方式,云计算具有稳定性高、运算规模大、适用性广泛等特点,并且使用的成本较低,因此在超级运算中承担了主要的运算作用。物联网对信息处理的过程就像大脑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并且还能将处理过后的信息进行存储,并且在需要时再次进行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智能管理。智能管理技术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动化的识别和处理,从而能够完成各项设计和管理任务。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信息处理的高效、快速的目的,并且能够对一些复杂的信息进行提前的预判和警报处理,同时还极大的简化了信息管理的流程,管理人员只需要操控几个简单的程序就能完成对信息的管理,因而也使信息管理的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使得这一技术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应用。

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3.1 分段监管模式导致监管缺位、错位、责任无法追究

食品生产、加工、配送等环节存在部分责任交叉的环节,因此给食品安全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主要是以环节监管为主,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责任的明确划分与分配。在食品监管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各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食品安全事故无人承担责任的现象。由于监管责任的不明确,有时还会出现重复执法的现象,给监管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2 监管人员能力有限,容易出现不作为行为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上十分有限,对于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因此也给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另一方面,我国部分食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态度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专业学习,无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有部分工作人员甚至在工作过程中,为牟取个人利益,有意包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从而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3.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影响食品监管的有效性

尽管我国就食品的生产卫生、安全、农药残留量、加工流程等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但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的体系并不完善,并且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管机制,因此在标准的执行力度上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仍处于较低水平,有部分标准之间甚至相互矛盾,而有些标准沿用时间过长,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已无法适应当前的食品监管需求。食品安全标准上的问题将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监测,例如我国2007年生产的松茸就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给当地的牧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的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4 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程度较低

信息的不对称是指消费者无法直接掌握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完善信息,而只能通过生产加工厂商公布的官方数据对食品的相应的了解。当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时,生产加工厂商可以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刻意的隐瞒、伪造的方式欺骗消费者。另一方面,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于食品监管信息的公布也不够及时,往往在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后,相关部门才会揭露厂商的违规操作行为,这时消费者的权益已经受到极大的侵害,尤其是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事后难以弥补的。

4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影响力

4.1 食品安全监管亟需物联网技术

食品安全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养殖业、种植业、运送业等,并且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食品的原料从采集到加工再到运送需要经过很多的加工流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生产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确保食品的安全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从各个环节对食品进行监管。从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由食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伤病数一直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增加了监管的部门和力度,但由于我国对于食品监管的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体系的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监管技术上还有较大的不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也较差,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才能切实改善。

4.2 物联网技术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价值

物联网技术在许多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物联网应用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时,能够有效提高食品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食品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并且需要许多不同的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物联网能够在不同的部门内实现信息的高效交换,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的有序性。此外,食品加工过程的产业链较长,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以将生产数据进行较好的管理,并且将农业、运输业等过程有效的结合起来。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能够为食品的生产过程提供较为权威的参考。

5 物联网管理模式基本构架

物联网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感应端、传输端、处理中心和应用端四个部分。各个部分都应用了最新的现代技术,并且实现了数据管理、处理等多项功能的集合,有效提高了物联网技术的精确程度、工作效率和自动化,同时也使这种技术能够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应用。除了在食品生产安全领域中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外,我国在政府工作、企业管理等领域都进行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还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是创新性的体现。这种创新性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开发上,同时在管理及体制建设上也有相应的体现,从而实现了完善的创新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应用,使得技术、管理及制度的完善有了更好的保障。其次是“四端联动型”管理模式的形成。所谓的“四端联动”是指感应部分、传输部分、中心处理部分及应用部分的相互联结。最后是高效、节约、透明管理模式的应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化、智能化。综上所述,物联网管理模式是一种从结构上、管理上、应用上实现了整体优化的一种管理模式。

6 物联网技术环境下食品安全监管的策略

6.1 物联网技术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要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质量必须首先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科学发展观在2006年第一次在我国被提出,其后在许多领域的工作管理中都得以强调和应用。食品安全管理作为一项事关民生的问题,也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应当首先着眼于技术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并且与时展的特点相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我国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定,明确了物联网技术在食品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了一项重点项目来执行。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使符合历史潮流的,并且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向一致。

6.2 做好专题规划

所谓的专题规划就是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前先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技术应用方案。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工程规模庞大且复杂的项目,必须在应用前进行合理的规划。当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中都得以应用,因此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

7 结语

食品安全无小事。它关系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对落后的偏远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关注,更体现这个国家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如作为一个典型的食品输入型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更为重要。因此,亟需引进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而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正是应对当下食品安全监管出现地域差异的一套最优管理模式。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监管的公平,保障了民生,实现地区间均等化的发展。

(通讯作者:鄂旭)

参考文献

[1]鄂旭,韩芳,侯建.面向食品安全评价的属性约简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2013(31): 314 -319.

[2]沈苏彬,毛燕琴,范曲立.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4):78-83.

[3]杨庚,许建,陈伟.物联网安全特征与关键技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3-68.

[4]鄂旭,王彬,侯建,沈德海,冯冠.食品安全评价指标设定方法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 34(17):128-130.

[5]Xu E, Shuang Lin and Lulu Jin. Data Recovery Method for Seafood Quality Safety System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4, 8(5): 195-202.

[6]鄂旭,林爽,金璐璐.海产品安全预警系统缺失数据填补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

作者简介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5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1

一、物联网安全层次及其内容

物联网安全性有着自己的特征,现阶段,由于物联网是一种新事物,对物联网这种新事物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相关研究学者认为物联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感知性,即物联网能够对整个体系进行自我感知。2.传递性,即物联网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可靠传递。3.智能性,即物联网能够人机交互的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根据物联网这三个基本特点,在进行物联网安全内容分析时可以从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三个安全层次,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主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通信的对象扩大到了物品。根据功能的不同,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大致分为3个层次,底层是用来信息采集的感知层,中间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顶层则是应用/中间件层。

物理安全层:保证物联网信息采集节点不被欺骗、控制、破坏。信息采集安全层:防止采集的信息被窃听、篡改、伪造和重放攻击,主要涉及传感技术和RFID的安全。在物联网层次模型中,物理安全层和信息采集安全层对应于物联网的感知层安全。信息传输安全层: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新鲜性,主要是电信通信网络的安全,对应于物联网的网络层安全。信息处理安全层:保证信息的私密性和储存安全等,主要是个体隐私保护和中间件安全等,对应于物联网中应用层安全。

二、物联网在我国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

物联网在我国发展迅速,因为物联网在我国发展有着很强的优势,无论是在政策上、技术上、还是市场上,在政策上,我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相对重视,一方面中国科学院早已经开始着手对传感网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将物联网的建设纳入都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政府对物联网发展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物联网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在技术上,我国物联网行业起步较早,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已经可以影响行业标准。我国已经开始尝试将物联网实验室内研发的相关技术商业化。在市场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联网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前景巨大,物联网在我国是朝阳产业。我国国内本身也市场需求巨大,这为我国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联网发展的相关立法和政策滞后。物联网是一种新事物,我国对物联网发展的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定相对滞后于我国物流的发展水平,而物联网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就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物联网法律法规政策研究,为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2.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不统一。物联网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统一,物联网相关企业和研发单位在开发新的物联网技术时要考虑系统和设备的相互兼容性,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标准和技术还不统一,相关企业各自为政,这对我国物联网未来发展极为不利。3.物联网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物联网的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问题亟需从技术和法律层面上得到有效解决。物联网的兴起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使得人们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果物联网被恶意的入侵和破坏,那么个人隐私和信息就会被窃取,更不必说国家的军事和财产安全。这一点,从互联网时代的黑客行为就可想象得到它的巨大危害性。

(三)物联网安全认证机制

我国物联网现有安全认证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包括组认证机制、设备认证机制、基于认证的密钥协商机制等,如下图所示:

1.组认证机制:认证机制对确保物联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认证机制能够实现为用户提供双向认证,即物联网终端与互联网间双向认证,用户与业务平台之间认证是建立在合作协议基础上的,现阶段,AKA认证方式是3GPP网络中网络接入认证的基本方式,这种认证机制能够实现双向认证,能够协商出网络和用户共享的加密密钥与完整性保护密钥。由于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物联网终端设备持有量会大量增长,通过这些终端设备组成一个或者多个组,物联网可以考虑组内的终端节点认证方法。

2.设备认证机制:众所周知,物联网终端设备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处于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这容易引发终端设备被恶意损坏、不法分子非法接入物联网网络等相关安全问题,这客观上要求网络必须要建立验证接入网络设备合法性的机制。设备认证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设备认证机制可以确保只有合法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维护用户的合法利益,避免因非法设备接入带来的利益争端问题及网络安全问题。

3.基于认证的密钥协商机制:物联网架构底层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传感器,密钥管理对具有网络通信能力的终端设备来说可以解决通信网络和传感器密钥结合问题。通信网络与传感器网络间可通过认证产生共享的密钥,传感器网关与传感器网络节点间通过传感器网络的认证获得共享的密钥,然后传感器网关将与通信网络共享的密钥转发给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使得传感器节点与通信网络间共享密钥或基于此共享密钥产生新的密钥。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Internet of Things,2005

[2]物联网的定义和应用,射频世界,第4期,2010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6

【关键词】RFID技术 物联网 问题

所谓物联网便是能够将所有的事物进行连接的网络,互联网是物联网存在的前提,是对互联网进行拓展的一种网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具有巨大的发展市场,进行物联网的良好发展不仅仅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还与物联网的规划、管理、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是最为关注的话题,直接影响到物联网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都是物联网包含的层面。物联网总的来说就是通过RFID技术对物联网进行把控,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实现物品在全球的运转,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局面。

1 物联网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步进入信息科技化时代,物联网也在发展中应运而生,物联网能够实现全球信息的相互转换。根据我国科学发展水平,我国的网络发展具有良好的情景,实现物联网不仅是和技术相关,同时与科学的规划管理息息相关,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物联网安全性的重视。物联网存在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因此,在对物联网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安全性,避免信息数据受到破坏,物联网的安全性比互联网的安全性更为重要。RFID技术用于物联网中,结合定位系统将所有的外界事物进行了结合,与信息网络合为一体,最终实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联系,缩短了世界万物存在的距离,实现物联网的良好发展,RFID技术便是主要的核心。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主要划分为标签层与读写层,这两种层都是通过射频信号的使用实现的,互联网处理了这一系列的问题。物联网将日常生活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物联网的发展越发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关,关乎着未来国家的发展安全。我国现阶段,物联网不仅存在网络问题,物联网中数据的隐秘性与完整度也是存在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

2 从RFID技术探讨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RFID系统中的安全性问题

RFID技术与传统的技术不同,是由大量的数据进行组成的,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RFID技术主要是由标签与读写器二者之间通过电磁波实现的,其中并没有能够通过眼力观察到的事物,因此,这就造成了物联网存在很大的安全性问题。RFID技术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完善。首先,标签存在安全问题,标签的成本和工艺之间遭到限制,其本身没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强烈破坏,在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上只是运用很简单的方式,攻击者很容易就能破解,从而造成数据被删除或者其他的破坏。其次,通信的连接上也存在安全性的问题,RFID技术的通信连接包含前端的标签与读写器的空中接口。在前端的接口上,无线传输自身具有开放的特征,造成数据安全性不高,外界的破坏者能够利用读写器进行数据的拦截,更加严重的便是对原先的数据进行篡改或者删除。传统的信息安全性问题是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技术。最后,RFID技术本身存在读写器的安全性问题,读写器收到相应的数据后,会在数据中进行自动的删选。读写器只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口,并不能够向用户保证接口的安全性,总之读写器仍存在安全威胁。

2.2 无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发的重要,对于隐私的保护是用户在进行资金交易过程中的最为关注的话题。物联网的发展为人类本身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感知节点上存在安全性的保护,数量巨大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措施,外界的破坏者能够很容易接触到这些存在的设备,从而对设备进行破坏或者擅自更换设备的零件。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给网络漫游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性问题,信息破坏者可以轻松侵入到攻击目标所在的位置,在无形中对相关信息进行篡改。通过无线网络的所有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在不断刷新的过程中也会将病毒引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带来巨大的运行风险。物理安全问题也是无线网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无线设备运用的过程中很容易丢失。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无线设备的保护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很容易遭到丢失。一旦设备丢失了,外界拾到的人便能够浏览到相关的信息,造成重要数据的流失。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特定的实体认证便是物理设备管理上的最大问题。最后,网络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无线网络的发展受到了不同地理因素的限制。无线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渠道,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在无线网路通信过程中内容很容易被窃听。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都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针对个人的用户,所通信的内容更容易受到外界的窃取,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3 物联网在业务上存在安全问题

物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网络节点没有人进行把控,因此,就造成了物联网设备很难实现远程的信息连接。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呈现出多变的状态,对物联网进行信息安全上的管理成为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将会导致新的安全问题的产生。

3 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的对策

3.1 对网络访问系统进行控制

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网络访问系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现科学的管理,防止一些恶意破坏的行为产生。用户在访问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实名认证,设置相应的密码,物联网在后台的管理过程中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进行监控,以便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记录调查。用户在通信前将节点与节点之间设置身份认证,即便是受到了外界的破坏,侵入者也很难实现层层的密码解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网络信息管理者通过对节点的合理设计,从而提高网络感知的安全性。

3.2 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要想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保证物联网发展的安全性,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减少人为对数据的破坏。用户在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中,采用节点感知的加密控制,能够有效解决用户信息遭到窃听的问题。加密的方式能够保证数据不会轻易被外界所窃取,从而保证整个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在物联网发展的现阶段需要不断完善RFID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把控实现物联网安全运行。当前用户网络信息有很强的隐私性,物联网发展需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可靠的保护,在技术发展受限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安全加密,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进一步要求。

3.3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监管体系上仍然存在不足,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科学制度的制定,保证物联网能够长远发展。通过法律的保护,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企业单位的信息进行保护,实施科学的加密管理。在RFID技术的基础之上,运用法律对物联网进行仔细的整顿,完善对信息数据的保护机制。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对隐私进行保护,解决物联网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物联网能够在安全的状态下发展。在RFID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没有充分的安全保障,网络信息会被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窃取。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去完善,在RFID技术下制定物联网信息的安全机制。

参考文献

[1]谢磊,殷亚凤,陈曦,陆桑璐,陈道蓄.RFID数据管理:算法、协议与性能评测[J].计算机学报,2013(03):457-470.

[2]章伟聪,戴征武,杨立春.基于RFID技术的消防设备管理系统设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01):81-86.

[3]颜波,石平,黄广文.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3(15):172-183.

[4]陈志辉,王颖纯,刘燕权.基于物联网环境的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5(05):196-201+189.

[5]李小琴,晏伯武,陆垂伟.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4(01):44-47+52.

[6]秦格辉.Zigbee与RFID整合应用研究――智慧图书馆感知网组网设计[J].图书馆论坛,2014(05):86-91+144.

[7]吴亮,邵培基,盛旭东,叶全福.基于改进型技术接受模型的物联网服务采纳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03):66-74+131.

作者简介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7

中图分类号:F406.8;TD6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55(2016)07-0030-02

在煤矿的开采当中,安全问题无疑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煤矿开采的环境复杂,而且地质环境综合也十分复杂,以及不可抗力、错误操作等因素的出现,会导致煤矿的安全生产面临较大的挑战。但是,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之下,煤矿安全有大幅提升。因为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于煤炭的综合环境进行把控,从而在数据化的整理分析之后,得到科学的计算,从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决策和设备自动化使得煤矿安全控制能力大大提升。因此,在当下的煤炭安全中,物联网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物联网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的工作过程当中,它主要是由于一些传感设备通过对于外部信息的把控和解读,来更进一步的按照原始数据的协定,来进行智能识别,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把控。通过传感设备之间的互通,在联网的作用之下进行追踪定位、数据识别,从而形成一个统一邮寄的网络体系,使煤矿施工生产过程当中,整个一系列的产业都在物联网的监控之下通过对于工作当中各个环节的把控,在传感器和红外线、摄像头以及各种感知终端基础之上,能够很好地实现数据的整合和信息的互通,这样,能够实现数据的交互,从而更好地把控煤矿的各个环节和地点的实际情况。这样,在全方位的定位和把控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实现对于生产操作各个环境的只能把控和严格监管,从而提升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2物联网技术的作用

2.1人员定位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当中,由于矿区面积较大,在对于一些进入矿井或者限制区域以及一些特殊区域过程当中的工作人员,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于其进行定位,通过在矿区内设置的信号源和信息分站,对于信息的采集和感应,从而实现对于相关人员的定位,增强地面对于井下的监控能力。

2.2设备点检管理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增强对于设备的有效管理,通过传感器借助射频传递信息,从而实现阅读器对于信号波段的良好解码,然后实现后台系统的判断,对于错误或者一场的信息能够明暗的作出判断。从而实现对于煤矿生产工作当中各个设备之间使用情况和管理的良好把控。

2.3矿井无线通信应用

借助物联网系统可以将煤矿井下的基站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无线通信能够在井下的应用效率更高。而且借助定位系统,也可以使得井下网络环境能够在无线环境下更好的应用,借助无线链路实现矿区和井下之间的更好通信和信息交换。

3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应用的瓶颈

3.1技术标准不统一

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由于所有组成的部分都是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所有物联网技术的构成当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它们由于为了适应不同的井下工作环境和工作量,因此在配置过程当中,自主性较强,甚至一些企业在引进物联网技术过程当中,不是完整的构建,而是在自身原有设备的基础之上,进行选择性的引进,这样便导致物联网系统当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种小的物联网应用独立存在,这样,在进行信息的转化和端口之间的连接过程当中,就会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表,从而难以实现信息交互。

3.2成本问题

在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和应用过程当中,由于一系列的运作系统和设备较多,这样便会导致在煤矿的生产当中,成本问题会得到上涨,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些企业而言,引进全套的物联网技术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而且在建设过程当中也会消耗工期,因此许多煤矿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另外,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问题制约着物联网的推广。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物联网技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切实有效的大规模的应用,成本高的问题难以解决,从根本上制约了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3.3传输带宽流量制约

在井下的煤矿施工环境当中,物联网技术作用发挥的大小往往依赖于网络的好坏。网络情况相当于“木桶效应”当中的短板,而在大多数的煤矿当中,WiFi和3G、4G无线技术的应用普遍不高,数据传送效率低使得物联网传输的数据带宽受到制约,不仅仅会影响物联网系统的工作效率,而且因为受到网速的影响,一些即时数据的传送也会受到制约,从而使得在影响传感数据系统的判断。另外,无线视频等应用存在传输瓶颈问题也会导致监控室不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指令判断,从而影响煤矿安全风险控制。

4物联网技术在煤炭安全应用的方向

4.1统一技术标准,提高综合效率

在物联网技术当中,统一标准,是切实保证其安全生产的关键。另外,在功能方面可以看增加物联网的识别功能,电子现金一卡通对SIM卡进行开发,使职工只需要携带手机便可实现食堂消费、洗澡刷卡、无线充值等功能。不仅可以增强职工对于物联网技术的体验,也能够使得系统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在员工生活领域和效率领域得到提升,从而在侧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2增加无线监测监控应用

将无线网络覆盖的井下的每个巷道及掘进头和工作面,对井下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通过无线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井下无线基站,并通过工业以太网,上传至监控平台。电机车定位系统在电机车上安装大功率定位标签,在巷道三岔口拐弯处安置读卡器,当车辆通过岔口时,通过红绿灯指示车辆通行的先后顺序,并通过LED牌显示。

5总结

煤矿安全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应用,实质上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好体现。虽然当下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当中的应用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伴随着在实践当中的不断总结,全新科研成果的不断研究应用,结合实际问题的改进,日后物联网技术将在煤矿安全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煤矿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也必然会大幅提升。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8

    1.物联网技术内涵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系统网络化的重要核心。该项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应用统一一致物品编码手段、射频识别处理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手段,可对广阔范畴之中,甚至是全球范围中的各类单件产品进行追溯以及有效跟踪。应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可由工程项目的招标环节开始直至工程管理验收环节,对各类应用设施器具设置EPC标志,并应用无线射频手段,传输信息工程各个阶段的价值化咨询信息至网络系统中,进而令监理人员仅依据EPC标签,便可获取产品各阶段包含的信息,进而判定其生产加工直至成品的流程阶段中包含的潜在威胁以及不安全因素。由此可见借助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有用信息数据的全面采集分析与汇总,科学应用移动计算手段以及数据库系统设计便可有效对信息工程进行安全管控监理,并做好数据判断辨析,提升综合安全水平,强化实践工作效率。

    2.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科学创建物联网架构体系

    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主要负责信息化工程建设服务、运行升级与优化改造阶段中从事的信息安全有关监督管理活动。

    目前,我国信息工程监理框架体系的创建基于IT市场构成了独立体系中的两个层次。应用物联网现代化技术可令信息工程发展建设中包含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事项快速的传达至业主,并有效的疏导业主方以及承建方的相关争议与矛盾问题。核心工作内容便是对包含的信息安全相关问题实施风险分析并做好优化管控。信息工程安全监理创建物联网体系架构应涵盖四类组成内容。具体包括物联网系统架构、安全监理平台、监督管理系统以及中间结构体系。信息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物联网体系架构主体就信息化应用发展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涉及范畴广泛、管控指标内容丰富、需连续性实践等具体特征,采用物联网手段技术完成对信息化项目工程的优化改造、建设调节,并实施安全问题管理监视。具体工作内容则涵盖对生产实践场景、环境做好检测监督、进行生产员工安全行为测试管控,并就特定生产物品的整体安全性进行管理监督,重点监视控制人流相对密集的方位,同时做好重要生产设施、以及设备的管理,完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阶段中各类场景资讯、人员与物品综合信息的汇总搜集等。

    3.物联网技术信息交互安全问题

    伴随物联网技术应用服务范畴的持续拓宽,感知网络应对处理的信息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态势,甚至涵盖政府管理、国防建设、军事服务以及金融市场等较多领域。

    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则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有效解决。基于网络以及节点有限资源的总量限制,相对来讲较为成熟应用的安全监理措施方案常常不能直接用在物联网感知系统中。为此,研究人员探讨了更为丰富的安全管理方案。例如应用加密技术、安全路由管理协议、管控存取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等,提升物联网技术应用安全水平。数据加密应用阶段中,基于网络节点存储、分析以及能量的有限,较多手段应用相对简单加密算法。数据加密应用技术中密钥管理尤为重要,其担负着密钥的形成、分发以及保管、更新与处理等任务,在全局预制应用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可依据无线感知系统网络结构体系、节点规划以及安全管理需求,创建更为丰富的密钥管理策略。

    例如应用预分布处理方案,可在脱机状态下形成一定容量密钥池,各个节点则可随机由其中获取密钥成为密钥环,完成网络系统的规划部署之后,则只需节点包含同对密钥便可应用其组建安全通道。为优化提升物联网架构体系安全能力水平,可进一步优化更新技术方案。可将节点公钥数量扩充,进而令网络攻击影响变得更为困难,进而确保信息安全,优化监理管控。另外,可配设安全路由,科学应对节点、汇聚方位安全问题,确保高效准确的实现信息数据的传输应用。基于无线感知系统网络体现了节点对等以及多跳传输的实践特征,倘若攻击方进行恶意节点布设,便较易形成路由篡改、选择转发影响,导致黑洞以及蠕虫病毒感染问题。为此,应依据无线感知体系网络特征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需要,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路由应用协议,可应用冗余路由同相关认证机制预防网络不良攻击影响,提升物联网系统技术综合安全水平。

    数据融合为物联网交互以及信息感知的核心手段,倘若其中节点被不良俘获,便较易导致融合节点无法分清正常信息以及恶意数据的问题。尤其对融合节点影响攻击,不仅会对下游节点信息形成不良破坏,还会对发送至汇聚节点信息形成负面影响。为此,物联网数据融合阶段中应全面考量信息安全应用问题。可创建良好的融合管理机制,通过随机抽样以及数据信息的互相验证,令用户位于节点遭遇捕获状况,仍旧可判定汇聚节点信息数据安全有效性。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37

[中图分类号]TP391.44;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1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和射频识别技术的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网络,已被看作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气体感应器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我国已将物流、电网、交通、医疗、工业控制、绿色农业、安防、家居、环保九大行业纳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物联网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字化、网络化形式表现,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贯通融汇;狭义物联网是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自动识别和管理的网络,通常说的物联网是狭义上的。

1 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简单的理解物联网就是由各种传感设备构成的能够相互感知信息、传递信息的一个自组织传感器网络。该网络中的每个传感设备都是一个传感节点,能够检测和收集约定范围为的其他传感节点的信息并把此信息传递给另外的传感节点或观察者。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故传感技术还必须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传感技术通常用可采集的数据类型、采集的精度、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评价,这些指标又依赖于敏感材料、工艺设备和计测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中的识别包括物体、位置、地理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射频电子标签、射频读写器、处理识别信息的信息处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在射频标签中存有让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的身份标识(比如商品的条形码),而射频读写器则负责在一定范围内读出标签中存储的信息,读写器能读取数据的范围大小由读写器的功率、频率、类型决定。目前射频标签和读写器大多是基于EPC协议的。

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把物联网比作人来讲解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则传感器好比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互联网好比神经系统,嵌入式系统相当于大脑(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2 物联网层次构成

物联网也可按层次划分,从下到上依次是:负责感知、检测和控制的感知层,负责信息传输的网络层,以及负责进行信息处理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物理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由被感知对象、感知器组成。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利用感知器去感知被感知对象或者感知器之间相互感知数据,再传给特定设备进行汇集。对于其上层来说,感知层主要负责感知和检测两项工作,对于其下层来说主要是监控其下层的感知。常见的感知层设备有:各种传感器、感应器、摄像头和RFID读写器(标签)、声音采集和GPS定位等。

网络层又叫传输层,主要任务是负责传输采集到的信息。该层主要由各种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构成,这里的有线和无线网络包括我们的拨号网、专网、私网、局域网、有线电视网、2G\3G\4G、卫星通信网等。可理解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网络都属于该层次。

应用层是使用被采集数据的层次,也就是在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各种行业和没有提到但实际使用着的行业。

采集到的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各个行业,在被应用之前还需有支撑平台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成有效数据才能被使用,比如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信息整合、信息接入、信息目录等,被广泛应用于支撑平台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云计算、云存储。

3 物联网的安全

可将物联网的安全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二是物联网引入的安全问题,三是物联网场景下的特定互联网安全问题,最后是互联网固有的安全问题。本文对最后一种安全问题不作介绍。

第一种安全一般是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问题,大多由物联网的场景、终端设备因素产生,此类问题利用互联网安全防御措施没有解决办法,一般采用设计新安全验证协议解决这类问题。最常见的就是RFID的身份认证安全、密钥协议安全。

第二种安全指物联网应用场景导致已有的互联网安全措施不能使用,只能研究新的协议来解决此类安全问题,与第一类安全问题相比,在设计解决本类问题的安全协议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物联网的感知层还需要考虑到与现有互联网安全的兼容。此类问题的典型是RFID的寻址安全以及端到端安全。

物联网安全技术例10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燃气安全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安全管理的水平,逐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从而实现燃气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此,本文笔者分析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的作用,从而对燃气安全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进行简要的探究。

一、物联网RFID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内的研究

RFID技术,这是一种代表物联网的最新技术之一,已经广泛地运用在石油天然气、智能交通和医疗等诸多领域,这能够为物联网信息采集的行业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且,燃气安全领域中的RFID技术,在一些安检管理、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RFID技术有效地依托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优势,从而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中这种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传感器功能,从而能够实现温度、压力、气体等识别提供最为安全的保障。在燃气安全应用领域中主要是对一氧化碳、家用燃气智能监控等方面,能够有效为预防燃气中毒和降低安全风险等方面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撑,从而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燃气应用管理体系,继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以燃气地下管线为例,若是地下管线一旦遭到破坏,便会影响城市的安全运转和市民的生活,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构建起燃气综合运营调度平台,或者是可以通过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对燃气运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收集处理,进而为智能化管理提供相应的支持,及时预防和处理好危险源,尽量减少潜在的燃气安全风险,切实保障燃气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在科学高效的燃气安全管理平台中,能够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在保障燃气调度运营安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经营效益。另外,研究还显示,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从管网铺设和改造等方面逐步降低支出成本,从而全面提升燃气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

二、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在燃气中的运用研究

车载CNG,这是燃气管理中的重点对象。而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这是物联网RFI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集成应用,通过监管系统,可以对整体的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监管,利用分类授权管理的模式,有效地促使其更好地进入到管理系统中,有效地掌握好燃气安全信息,科学高效地形成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而且,相关部门可以有效地依托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技术和监控技术等运用在CNG气瓶管理中,同时,通过建立档案和身份证信息的形式可以将所有的检验、移动等方面的信息实现动态化和实时化管理。通过此种方式,才能全面提升燃气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在另外一方面,通过传感器监测系统可以将信息及时送达智能控制中心,利用黑名单进行对比、调控时段对比等方面,能够及时对气瓶做出相应的加气和回收管理措施,有效地利用集成监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来完成数据的存储、利用和更新工作,全面发挥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优势。利用这种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以及相应的燃气安全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燃气的充装和应用,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一些非法和存在不安全的燃气应用情况,帮助相关部门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燃气管理体系。

三、定位技术在燃气安全中的运用研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物联网的定位技术,本身便是有效地利用GPS技术和RFID定位技术的一种综合技术,物联网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燃气管网的日常建设、维护和应急抢修等方面提供更为精准的位置信息,并为燃气行业的应用物联网提供可靠地时空保障。例如,目前物联网定位技术应用的革新主要体现在北斗系统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为燃气物联网建立更为准确的时空保障基础。又如,北京燃气集团首先运用北斗精准服务网,有效地将北斗系统融入到燃气管理的各个过程中,在管线泄漏监测和管线防腐监测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燃气的安全使用打下坚定的基础。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入分析物联网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笔者便从物联网的RFID技术、定位技术和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结果显示,物联网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的应用成效是非常理想的,这一技术值得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技术定可以在燃气安全领域中发挥出更加广泛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张恒,代红亮.物联网技术在燃气抄收、监控及安全管理的应用与实践[J].城市燃气.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