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0 14:46:39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1

一、马若瑟汉语词类研究概况

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清代法国来华的著名耶稣会士。他随同白晋在1698年来华传教,1733年迁居澳门,1736年在澳门去世。马若瑟一生著作颇丰,在华近四十年,著有《汉语札记》、《六书实义》、《书经时代以前时代与中国神话之寻求》、《中国古籍中基督教主要教条之遗迹》、《耶稣会士适用之拉丁语汉语对照字汇》及《诗经》《书经选》、《赵氏孤儿》等著作的翻译,共有二十余种。①

马若瑟对汉语词类的认识,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明确地将汉语口语、通俗语体词类和高雅文学作品中的汉语词类区分开,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口语和书面语;第二,认识到虚词在汉语词类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并作了详细的举例和阐释。

将口语和通俗语体的词类加以区分显示出马若瑟词类观的先进性。纵观所有传教士的汉语语法著作,唯有《汉语札记》一书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对于口语和书面语有较大差异的近代汉语来说,这无疑是创新和有积极意义的做法。由于传教士不可能对文言书面语理解到像真正的中国人一样,所以马若瑟《汉语札记》中的两部分词类以口语和通俗语体的词类为重点。《汉语札记》第一编用了两章的内容详细分析了汉语词类,在第一编第一章里读者就能读到这些清楚的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但作者又立即否决这些词类在汉语中的意义,因为他反对西方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运用西方语法框架和术语。他强调汉语是没有词形变化的,例如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没有人称和时态的变化。接着他列举了一系列的汉语短语加之证明。不过,在描写名词时,马若瑟还是把拉丁语的格用于汉语之中:

属格:名词后面加“的”

与格:名词前加“于M于M与M和M对M替”

宾格:名词直接跟在动词后面

呼格:名词后加“阿”(啊)

夺格:只有在表示材料材料补语时,才会在名词后面加上“的”,这是唯一的情况。②

对于马若瑟认为十分重要的“虚词”,他将它分为“某些字”和“虚词”。前者指仍然保留有明显的名词性或动词性特征的词,后者指只出现或者主要出现在虚词位置的词。在其列举的16“某些词”中,可以看到“把”、“得”这样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划分为虚词类的词,也有“一”、“心”、“气”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

在“虚词”这一章,马若瑟还对其进行了分类,否定类、增加类、缩减类、句首类和句尾类更细化了虚词的功能类型。否定类虚词包括7个,表示“不,不要,还没有,没有”。增加类虚词包括10个,表示“多,很,非常”等意思。缩减类的虚词表示的意思有“只,只有,很少”等。句首类和句尾类虚词基本上是表达情感的感叹词,用来引领或结束一个句子。③虽然在第一编第二章有有关虚词的举例,但读者也许会有些迷惑,因为马若瑟划分的标准不明确,不管怎样,51个虚词的解释举例,足以了解他研究构成汉语“特质”的词类的方法。

《汉语札记》第二编关于高雅文体的词类,马若瑟只单列“虚词”一章,如“之”、“者”、“也”等古汉语文言常用虚词。因此,我们可以说马若瑟对汉语词类的认识在于虚词。“虚词”这一概念源于中国人对实词和虚词长久以来的理解和认同,而马若瑟将众多汉语虚词罗列出来,一一解释,虽没有划分到现代汉语的“连词”、“助词”、“介词”等细条目,总的方向是没有错的。

在《汉语札记》之前,马若瑟可以参考的汉语语法著作屈指可数,只有卫匡国的《中国文法》和瓦罗的《华语官话语法》,因此《札记》可以说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杰作。首先,这部著作的作者阅读了大量汉语著作典籍,在此基础上他才能在《札记》中引用一万多条例句,这些例子更有利于学习者直观地学习语言。他认为汉语学习不在于研究复杂的语法规则,而是应该着重多读汉语著作以此提高汉语水平。

二、马若瑟汉语词类研究的特点

从对《汉语札记》的取名上也可以看出,马若瑟更多地是把它当成一本全面描写中国语言和文学的课本来编写的。马若瑟在自身已经全面了解汉语词类的基础上,极尽可能地将汉语词类展现给汉语学习者,他认为只有那些能地道地使用汉语的人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汉语语法。

《中国从报》从1832年开始发表了一系列评价《汉语札记》的文章。1832年第一卷,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6-1861)发表文章,简单概述《汉语札记》的基本结构以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④他在文章结尾写到:“该书收集了如此之多的实用词组和句子,必将会给学习汉语的人提供帮助。汉语的语法规则通过例句的讲解得以体现出来,汉语章法结构是不确定的,如果仅仅教授一些语法规则,对于初学者而言用处不大……”⑤

注释:

①(丹麦)龙伯格著.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李真,骆洁译.张西平审校[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页

②卡萨齐,沙丽达.汉语流传欧洲史[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11,103页

③(丹麦)龙伯格著.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李真,骆洁译.张西平审校[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03页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2

从“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荆门市龙泉中学 茹清平 9月14日 从“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  ——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改革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训练形式上应变命题作文为主为“定量”“定向”结合,写生活札记。  “象牙宝塔”本指文艺家超脱社会现实的艺术天地,“十字街头”即指现实生活。这是两个带有比喻意义的概念。我这里借用来指中学作文教学的两种境界:前者指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后者指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由重形式转为重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强调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们走出“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  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  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象牙宝塔”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无一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时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可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让学生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二、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  我们常感喟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及学生家长大都不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被囿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第二起跑线》等电视节目,看《中国青年报》《语文报》《少年文艺》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通知与启事、墙报与板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不妨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菊展、赏花灯;节假日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看云亭飞阁,品题咏镌刻。“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  三、让学生写生活札记,训练学生生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养成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于用统一的模式去框定训练内容,作文方式以命题作文为主,且不少命题瞄准“考试”,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文而造情,敷衍凑数,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不良的文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就应该大胆摒弃这种以命题作文为主的训练形式,代之以“定量”与“定向”结合,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札记。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我手写吾心”(黄遵宪)。“定量”是指教师只规定每周的写作数量要求,一般以2-4篇为宜,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不限内容和文体。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自已的困惑苦恼,写读书心得,写散文小说等等。只要引导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源,他们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写出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肯定比“命题作文”强得多。“定向”是指为引导学生写好生活札记,教师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专题,为学生提供写生活札记的范围。如人物素描(可分为同窗系列、亲友系列、师长系列等)、校园采风、乡情民俗、课文质疑、春夏秋冬(写景物特征)、焦点话题、时事论坛、校园争鸣、名胜风光、真情告白、课堂写真、街巷见闻、读书有感、影视评论、奇思怪想、科幻天地、实验报告、往事回眸、动物世界、应用文苑(写通知、启事、海报等)、心海浪花(写心理活动)、文学天空(尝试写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时文赏析、科技动态、名人点评、一题多做(同一题目,不同体裁和立意;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等)。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新颖而又有价值的专题。对学生的生活札记教师应及时进行评改,可每天批改一个组,每周将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一次小结。写评语时应在多鼓励的前提下循循善诱,跟踪学生的思路,体察学生的欢乐与苦恼,评语力求真切地表达出教师的情感,教师欣赏什么,反对什么,应让学生明白无误。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自然,才会敢于在下次的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来。为调动学生写生活札记的积极性,教师可让学生为自己的札记本取名,如“学步集”、“浅草集”、“雏鹰集”、“青梅集”等;一本写完后,可让学生为自己的札记本写序言。获老师好评的文章,可让学生写“佳作是这样诞生的”,谈自己的作文体会;不成功的习作,可让学生开设“文章病院”,细细“把脉”,对“症”下“药”,及时“疗救”。可在“定向”的二十几个专题中选取一些典型专题举办“专题作文擂台赛”,从平时的生活札记中,挑选一些同一专题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在班上朗读。可定期进行生活札记佳作点评。可每学期出一本《生活札记选萃》。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3

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

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象牙宝塔”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无一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时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可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让学生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二、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4

《严复致熊季廉等手札册》分为正集、附集两个部分。正集系严复致熊季廉兄弟三人的信札手迹合集,其中致熊季廉札40通,致熊文叔札2通,致熊季贞札11通,致阆生等札1通。另有熊季廉所作《救亡标论》、《救亡本论》及《(严评老子)序》3篇手稿,均经严复手批。附集有吴保初、夏曾佑、张元济、陈三立、吴鲁、吴士鉴、夏敬观、胡朝梁、陈豪、郑孝胥、徐琪等11人分别致熊氏兄弟等人的信札25通。以上各札尺寸不一,经原收藏者徐维勤整理、粘贴成册,册高28.2厘米,宽32厘米。该册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徐维勤,号蹇翁,杭州人,20世纪50年代曾就职于锦州市规划设计处。1942年春在赣州石渠阁书店购得严复等致熊氏兄弟信札,1959年重装成册,该册不久由辽宁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严复致熊季廉等手札册》是研究严复生平、思想及学术的珍贵资料,其中部分内容足以修正严复研究的既有成果。正集各札内容全面,史料丰富,但所署日期极简略,或竞未署,故本文除逐篇释文外,兼对各札创作时间作详细考证,均注明所考依据,并指出原收藏者徐维勤所考失误之处,同时对札中所涉人物进行简注。附集部分因内容相对单一,史料价值亦次于正集,故仅释文并简注作者,其余从略。

一、封面及正集题识

释文:

严复书牍真迹。附(陈三)立、张元济诸人手札,一九五九年,蹇翁重装再记。(钤“徐式”白文印)

内封为严复相片一张(钤“徐氏藏”朱文印)

谨按:

严复相片当为1903年7月23日寄赠熊季廉。考后有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廿九日严复致熊季廉札云“同日寄上贱影一幅,以当常面”,为全册各札唯一一次述及赠送相片之事,所言当即此幅。

释文:

严几道先生手札墨迹,一九四二年春在赣州石渠阁书店所得。均先生致其弟子熊元锷(季廉)、元鏊(季贞)者。季廉为先生高足弟子,中光绪癸卯乡榜解元,又四年病卒,英年早逝,先生最所哀恸。观其手札,可见师弟之谊,异常诚挚。其中如季廉所作“救亡标、本二论”,先生亲笔删改,评语亦(“绝”点去)极峻婉。又刊印《严评

余收藏此墨迹,为平生珍爱,勿敢散失。除曾以其中一通于一九五二年寄赠北京大学马寅初外,兹重为排列,略次时期,大约各书以光绪二十六年起,讫于民国三年,但入民国后仅一通云。

按:先生致熊纯如各书,已发表在北京大学《学衡》杂志中。熊纯如,名育饧,为季廉族人,曾任江西教育厅长,其人在抗日战争期尚健在。近出版《严复传》以为即熊元锷者,误也。

一九五九年七月,杭人徐维勤自记于沈阳寓次。(钤“徐维勤印”白文印)

二、信封二枚

释文:

江西南昌百花洲广智书庄,烦转交熊季廉老爷。极感。、天津严复拜托。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信发于天津,邮戳显示发信日期为“12,AUG,02”,即1902年8月12目。故本枚当为内中《严复致熊季廉札(七)》(作于1902年8月11日)之封。

释文

江西南昌孺子亭呈:熊老爷(官印元锷)惠启。几道由北京缄发。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信发于北京,邮戳显示发信日期为“7,FEB,04”,即1904年2月7日。故本枚当为内中《严复致熊季廉札(十九)》(作于1904年2月6日)之封。

三、严复致熊季廉札(一)

释文:

贵上老耶。敬使两元。严复顿首。蒙赐多宝,一一登嘉,余定面谢。季廉老棣夕祺。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札当作于1900年秋。从全册唯一一次以工整楷书署名的端庄郑重来看,当为严复向熊季廉的初次通信。严复《熊生季廉传》云“复之得交季廉也,以庚子(190。)……秋,季廉至海上,先以书自通,继而执贽造吾庐,求得著籍为弟子”,故本札实为对熊季廉执贽造庐的谢帖。又既言“面谢”,可知此时二人同在一地,即上海。

四、严复致熊季廉札(二)

释文:

季廉仁仲足下:

昨承惠临,恨未握发,惆怅!今日拟过高斋,又复阻雨。《天演论》已校改数番,鲁鱼当少。外签已乞苏龛书得,夹在内叶者可用也。谨以奉呈几次。但此书发影,系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彦复何如?

大箸“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此事固不可以文字计较短长,但无似既承厚爱,许在他山之列,自当以直谅自处。窃谓以贤者之年力才气,事事宜力争上游,则文字一道,言为心声,不可不加之意也。况以言感人,其本已浅;言而不工,感于何有? 必求大作之疵,则下笔太易,语多陈俗,一也;过为激发之音,闻者生倦,二也;义俭辞奢,以己之一幅,当能者之一行,三也。今欲谋所以救之之术,宜熟读古书,求其声与神会,而下笔力求戛戛其难之一境,而又讲求事理,以为积厚流光之基。走所以附益执事者,如是而已。意拙言直,想爱我者能鉴之也。眉评总评,僭妄之极,诸惟亮恕。余俟面谈。手讯旅安。

严复顿首。

外附:大文二篇,拙稿一卷。

(原收藏者徐维勤手记:光绪二十六年秋,先生在上海,熊季廉执贽来修弟子礼,此当其时。钤“徐维勤印”白文印、“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札当作于1901年4月,原收藏者徐维勤定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当误。

札中所述“大箸‘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必求大作之疵,则下笔太易,语多陈俗……”系对熊季廉“标本两论”进行批改后所作的评语。从“两论”所涉史实,及其时政评论的性质,可知其文之作,当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初五之后数日内(详见后“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标论》”按文)。而本札又稍晚于“两论”,即在该年二月中旬至此后数日内。

又札中言“《天演论》已校改数番,鲁鱼当少。外签已乞苏龛(郑孝胥)书得,夹在内叶者可用也”,表明其作于《天演论》即将出版印行之时。考《天演论》曾数度出版,其中熊季廉所参与者有二:一为光绪辛丑(二十七年,1901)仲春富文书局石印本,一为光绪癸卯(二十九年,1903)杭州史学斋石印本,二书末页均有“门人南昌熊师复(季廉)覆校上石”字样。而据前段所考时间分析,此札所言当指前者,故此札又必不晚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

综前所考,本札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且在中旬以后,即1901年4月。

另,本札与致阆生等札所用同为“元章监制”红笺,二者之作当相去不远。后者作于1901年4月20目无疑,亦可辅证此札作于同一时期。此外,札中有“昨承惠临……今日拟过高斋”之语,表明此时严、熊二人同在一地,考严复行踪,可知该地当为上海。

注:

苏龛: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苏堪、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县人。光绪举人,曾任安徽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清末改革派政治家,与严复交往甚密。民国后,以遗老自居,支持清室复辟。时期,出任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有《海藏楼诗集》。

彦复: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安徽庐江人。“清末四公子”之一,曾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主张维新自强,后上疏要求归政于光绪帝。有《北山楼诗词文集》。

标本两论:指熊季廉所作《救亡标论》、《救亡本论》两文,严复受季廉之托,亲为批改。后称“外附:大文二篇”亦此。全文见后。

五、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本论》

释文:

救亡本论

(“洞微子奋衿扼腕,流涕被面,踌踊哀号,以告我后、我大夫,而”删去)(严复眉批:此等字面话头,用之最宜矜慎。有道理人一辈子不过用一二回也。)

今日之事,一言以断之日:(“时至今日”删去)变法行新政则生,不变法不行新政则死。变法行新政则存,不变法不行新政则亡。我后、我大夫其好死而乐亡耶?则吾复奚言。若犹惧死而畏亡,(严复眉批:“惧死畏亡”,语亦来得体。)则当改弦易辙,急起直追耳。夫敝法若疮疴之著于体(不止此),新政若饥渴之切于身。速谋良医,速进食饮,不容旦夕或缓者也。

或曰:今死亡在眉睫,而子侈言变法行新政,毋已迟乎?答之日:吾闻某通人日,中国有一分可存性质,即一日不致瓜分。倘竞瓜分,则必并一分可存性质而亦无之。除瓜分外,实无位置中国之处。嗟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中国而欲自存也,谁能御之!今吾诚发愤为雄,大行改革,据戊戌之坠绪而申而理之,而扩而充之,则各国将慑然于睡狮之将醒,以中国人之膨胀力,一跃而达于文明之度,奚难焉。(严复眉批:语有剑拔弩张气,践之乎为丈夫矣。)其阴谋之暂戢,压制之稍轻,有必然者。孟子曰: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严复眉批:引书与前文口气不称)为善者何?变法行新政是已。

虽然,法不徒行,待人而举。人不自至,有君乃庸。呜呼!此天下豪杰之士所以推究腐败之原,佥谓圣主失权之所致也。今国势阽危,有如累卵,举中国君臣士庶,皆莫必其旦夕之命。而训政者犹握固不释,立乎人之本朝者,知二千年之圣教将委草莽,三百载之社稷将成邱墟,四万万之人民将为牛马,二万万之土地将沦异域。犹复若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漠然无所动于中,不肯披肝沥血,一讼言其病根之所在。胡铨日:今举朝皆妇人也。呜呼!安所得(“此诸”圈去)如许?妇人者编尸于吾中国四百兆人之上耶?且彼训政者,日事荒淫,(眉批:发为诟詈,于事尤无补矣。)不闻不知已耳,独何解于衮衮诸公耶?抑诸公之不敢(“也”圈去)言者?惟畏死耶?(“今”圈去)假令各省督抚藉(“洋”圈去)外人之干涉,露章请归政(“以存中国”点去),甚或效鬻拳之兵谏,以稍存生人之气于抟抟大地之上,吾未见其终无济而遂死于法也。失此不图,它皆枝叶。亡矣,不可救矣,扁鹊、俞跗望而却步矣。屈原日: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诗日:言者稿镐,听者藐藐。姚鼐日:世固有宁视其国之危亡,不以易其一身一朐之富贵者。是则可为大哀者已,是则可为大哀者已。

(严复尾批:其情急,故其词危,知君有一肚皮愤懑。虽然,激昂慷慨之词感人犹浅,不若出之以沈郁顿挫者之劲大也。仆以槁木死灰之心,观忠愤激烈之作,宜其格格不相入也。)

(钤“徐维勤”白文印)

谨按:

此文为熊季廉作于1901年4月初(详见后文“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标论》”按文),严复受托批改。文中表达了对光绪帝失权、慈禧太后专权的不满,对政治腐败、国势阽危的忧虑,并提出归政于皇帝、变法行新政的政治主张。

考严复曾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七至十四日(1895年5月1日至8日)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政论《救亡决论》,指出“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首倡“救亡”之说,呼吁“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熊季廉深受该文影响,后又在光绪辛丑(1901)秋编刻《侯官严氏丛刻》(南昌读有用书斋校印出版,木刻本四册)时专门收入此文。此《救亡标论》与《救亡本论》,显系受其影响而作,故特请严复斧正。

根据此文与后文《救亡标论》的内容、特别是《救亡标论》首段关于两文写作来由的概述(“一得之愚,不敢自蠲,谨撰为‘救亡标、本论’两篇”)来看,应为《救亡标论》在前,本文在后。两文目前排列顺序似为原收藏者重装时颠倒所致。

注: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人。南宋时期爱国名臣,反对与金议和。

鬻拳(?-前675):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因事诤谅楚文王,文王不从,乃以兵器强使纳谏。

扁鹊(前407-前310):黄帝时期神医。亦指秦越人,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医术高超,故人们借用“扁鹊”的名号称呼他。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5

是的。就像画家用画笔表达对世界的理解,雕刻家用刻刀抒发对美的感受,作文用语言来表达的应该是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思考,而不是别人的。 而有些同学的作文, 拥有一个很好的“模式”——完美的“凤头”、“猪肚”、“豹尾”,却内容虚假,既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也缺乏真挚的感情表达。这样的文章,如同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我们称之患上了“失语症”。

同学少年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在于作文学习的“模式化”。不少同学会在作文前预设若干种模式,用这些模式套作各种作文题,认为只要按照模式写,作文就可以得高分。模式,《辞源》 解释为“模范,楷式。”通俗地说,模式可以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范例,如兵法 “三十六计”,条条皆可称模式。但是,我们这种“模式化”地写作,是将“模式”庸俗化了。

同学少年您不认同“模式化”的写作训练就像学习书法先要临摹字帖一样,是一种很好的写作入门方法?

这种观点存在的前提在于,你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不相信自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写出好文章。华丽的辞藻并不代表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事例也不等同于说理透彻。我们真正需要提倡的,是去“模式化”的个性作文。

个性作文必然要基于生活,反映生活。对于记叙文而言,就是写自己亲身经历和有深刻感受的事;对于议论文而言,就是写自己弄懂的道理,哪怕只是平常之理;对于散文而言,就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到底,就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身边的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心声。

同学少年那么,您认为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是什么样的?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6

一、佛教寺院的教育系统

佛教寺院的教育系统由机构教育和个人教育两个部分构成。在佛教寺院内具有教育职能的机构包括寺院的综合性机构——朝克沁(大经堂)和专业性机构——札仓。

佛教寺院无论规模大小都设有寺院的综合性机构——朝克沁,而且朝克沁是蒙古地区任何一座佛教寺院在兴建之初首先要建造和设置的部分。朝克沁作为一个综合性机构,除了承担佛教寺院的宗教、行政、经济等各项事务外,它还具有教育方面的职能。首先,每座佛教寺院在朝克沁对新入寺的出家学徒进行注册登记,以确定新学徒的归属关系,一经登记注册,该学徒便成为佛教寺院的正式教徒。其次,对于新学徒实施基础知识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蒙古文和藏文的字母、读音和书写知识,佛教常用经文的唱诵规则,佛教寺院的日常活动内容,佛教徒在佛教寺院的行为规范,佛教寺院的常规宗教活动的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朝克沁的教学工作由通晓佛教理论知识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有一定资历、拥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相应学术职位的喇嘛承担,朝克沁的普通喇嘛不能承担对新学徒的教学任务。学徒在朝克沁的学习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有的学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朝克沁所教学的各项基础知识,有的学徒则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在朝克沁的学习。完成朝克沁的学习,初步熟悉佛教寺院的宗教事务,对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教规形成一定的认识,并有意愿继续学习深造的学徒将根据各自的意愿被分流到佛教寺院的专业教学机构——札仓,开始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参与札仓所开展的专业性宗教活动;也有的学徒选择到其他佛教寺院继续学习深造,学成之后返回本寺;没有继续学习和深造意愿或条件的学徒将会留在朝克沁做普通诵经喇嘛,兼职从事寺院殿堂内外的勤杂事务。

札仓是按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和佛教寺院的各项专门活动要求而设置的专业机构。该机构一方面要根据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教规的规定和要求开展常规宗教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对札仓内部的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徒喇嘛进行严格、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蒙古地区佛教寺院的札仓包括却依热札仓、卓德巴札仓、堆恩科尔札仓、曼巴札仓和喇嘛日穆札仓等。各寺院所设置的札仓数互不相同,规模大的佛教寺院一般具备五部札仓,而规模较小的佛教寺院只设置一两部札仓,很多小寺庙甚至不设置札仓。佛教寺院的各札仓在每年的规定时间里从朝克沁学徒、寺院内部喇嘛私人学徒、或者从其他佛教寺院招收一定数量的、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基础的新学徒喇嘛,对他们进行规定科目的专业课程教学,以培养更多的佛教僧徒。

在佛教寺院,除了朝克沁、札仓等机构要对寺院的佛教僧徒实施基础和专业课程教育之外,佛教寺院里长期学习和研究佛教理论,获得藏传佛教格鲁派相关专业学术职称职位,熟悉佛教寺院的各项事务,具有丰富的佛教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的喇嘛们也有资格招收私人学徒,并对所收学徒实施基础和专业教育。

享有转世资格的喇嘛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体系中属于一个特殊阶层。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里的活佛、沙卜让、呼毕勒干、呼图格图等均享有转世资格。当这种喇嘛的前世圆寂之后,要及时探寻和认定他们的转世者,而且转世者普遍为幼童。身为转世者的幼童被迎请到佛教寺院之后就要在佛教寺院管理委员会选派的经师喇嘛的指导下接受规范而系统的基础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转世者完成基础教育,对佛教教义教规和佛教寺院的宗教活动形成初步认识之后,就会转入佛教寺院的札仓或者被送往其他佛教寺院的札仓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二、佛教寺院的教学

(一)教师

在佛教寺院,对于承担向学徒喇嘛讲授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任务的喇嘛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任职资格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但是,并不是任何喇嘛都能够担任教学任务。根据佛教寺院的历史记录和喇嘛个人传记中的记载,对在佛教寺院担任教学任务的喇嘛的学识水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实际要求和标准很高,即使是在朝克沁向学徒教授基础知识的喇嘛也必须具有格西以上学术职称。格西是授予在佛教寺院完成基础知识教育之后升入却依热札仓,完成该札仓所规定的五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五年和第二阶段四年的专业课程学习,顺利通过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的学术职称。在各个札仓的教学工作则必须由获得相关专业的中、高级学术职称,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资历,学识和职业道德方面被佛教寺院内部喇嘛和社会公众认可的喇嘛来承担。

(二)课程

佛教寺院面向佛教学徒的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课程,第二部分为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是为初次出家为僧的青少年学徒喇嘛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形式、时间和进度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主要是蒙古文和藏文字母、读音、书写到字、词、句的读写,同时背诵《皈依经》以及各种祈祷文等作为佛教信徒所应掌握的基本经文,同时参加佛教寺院的常规宗教活动或仪式。

佛教寺院面向喇嘛学徒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是在以学科分类而设置的各札仓进行的,而且专业课程的学科分类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教规理论结构完全一致,所以,喇嘛学徒在札仓要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中的某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参与所在札仓规定的宗教活动和仪式。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札仓有却依热札仓、卓德巴札仓、堆恩科尔札仓、曼巴札仓和喇嘛日穆札仓等。

却依热札仓,又称参尼德札仓,汉译为显宗学部,闻思学院。因明学、般若学、中观学、戒律论、俱舍论等是却依热札仓所规定的必修科目。进入该札仓的学徒喇嘛通过札仓经师喇嘛的讲解传授、背诵指定经文和学徒间的辩论等学习方式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系统地学习、掌握和研究该札仓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徒喇嘛学习该札仓的所有必修科目的学习,顺利通过各阶段的考试,完成结业至少需要十二三年的时间。

卓德巴札仓,又称阿格瓦札仓,汉译为密宗学部,续部学院。卓德巴札仓所传授的密法是由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部组成。这四部既是密宗发展的四个阶段,又是修行密宗的四个次第。该札仓的学徒喇嘛通过札仓经师喇嘛的讲解传授和独立研修,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佛教世界中诸佛、菩萨、护法神、本尊等的地位、职责、功能、业绩以及各自的供养方法、修行方法、坛域的绘制和制作、灌顶仪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却依热札仓结业后转入卓德巴札仓的学徒喇嘛要完成该札仓的学业一般需要3-5年,没有经过却依热札仓教育而直接进入卓德巴札仓学习的学徒喇嘛完成该札仓的学业,通过考试结业至少需要十三年的时间。

堆恩科尔札仓,汉译为时轮学部。在堆恩科尔札仓,喇嘛学员所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科目较多,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数学知识、天文知识和历算知识是该札仓面向学徒喇嘛所设置的必修主干课程,另外,佛教器乐原理、藏文和蒙古文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佛教绘画原理和技法、佛教舞蹈原理、佛教建筑的构造原理、佛教用品的制作和佛教寺院的装饰原理等也是属于该札仓面向学徒喇嘛开设的必修科目。札仓经师喇嘛向学员喇嘛讲解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徒喇嘛的操作训练。学徒喇嘛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堆恩科尔札仓所有科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操作,并顺利完成学业需要10-15年的时间。

曼巴札仓,汉译为医学学部。在曼巴札仓面向学徒喇嘛开设医学和药物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学徒喇嘛在经师喇嘛的严格、规范的讲解传授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人体生理特征和病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辨认、采集、加工制剂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实际操作。学徒喇嘛进入曼巴札仓,经过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该札仓所开设的全部课程内容,到具备独立行医的能力,并通过考试,顺利结业至少需要十年。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7

以早期现代英国札记书为切入点,郝田虎在这本著作中探究的是十七世纪书籍史的两大问题。一个是作者权利意识状况和早期现代“写作”的含义,一个是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两个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书籍史中占据核心地位。在英美学界,书籍史肇端于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1964),至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蔚然成风,目前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更早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法国年鉴学派(由Lucien Febvre和Marc Bloch开创)。但年鉴学派的主要目的是摸清跨度很长的历史趋势,是长时段(longue durée)社会史的一部分,而在文学研究领域中书籍史的学者则尽量让自己的研究有微观层面的效力,能为文学阐释服务。

十七世纪英国的札记书层峦迭嶂,构成了一个地势十分复杂的文化版图,作者对这个版图进行了全面勘探,又深入《缪斯的花园》的肌理,显示了十分强大的研究能力。郝田虎在著作中对自己的“手稿刑侦”工作的方法和路数描写细致,展现了许多使用数据库检索查询札记书中各类片段的出处,辨认手迹以确定札记书手稿年代和风格的细节,让同侪钦羡,也给晚辈作了示范。

十七世纪实际上有两个《缪斯的花园》,都是札记书,前者出版于一六年,后者―即这本著作的考察对象―原计划在一六五五年左右出版,但实际上从未付梓。这个情况的原因尚不明确,研究者能考证的信息是其编撰者为埃文斯。十七世纪还有许多其它的札记书,作者在书中也罗列了部分,比如《英语妙语和语言集锦》(1655)和《英国的帕纳塞斯山》(1600),后者收集了十七世纪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诗歌,建立了一个早期现代诗人的新经典。英国第一本可以确定日期的印本书《哲人语录》恰巧也是一本札记书。

札记书中对所收集诗句和散文片段归属的标志并没有严格的规范。上面提到的一六五五年的《英语妙语和语言集锦》虽然是一本印本书,但收藏于不列颠博物馆的复本以手写的形式提供了其中几乎所有段落的归属,不过一六年出版的《观景楼或缪斯的花园》就没有一一注明来源,只在序言中列出了所引用的诗人。后来的那部《缪斯的花园》因为没有正式出版,所以只有手制的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目录,书中给出了引文的出处和作者,但有时会出错。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几次非常有趣的纠错经历。有一次,一条标明出自《新生》的引文引起了作者的注意,《新生》到底指的是那部作品不明确,以往的研究者认为是一部拉丁文著作《生命的圆周》的英译,但作者核对的时候,发现这个论断并不正确,只好另辟蹊径重新寻找。最后,作者在常规手段用尽之后,抱着一线希望查看了一本标题中有 “新生”字样的悼亡诗,万幸在其中找到了《缪斯的花园》所收录的那条引文,这场追踪才得以尘埃落定。作者是幸运的,但运气只会光顾最机智最坚韧的手稿研究者。

作者认为札记书的编撰过程刻有早期现代版权观念印痕,有助于我们解释十七世纪诗歌中时而出现的挪用前人或他人诗句的情况。当时的文人并没有鲜明的版权观念,也不认为借用语言称得上“剽窃”,也就是说,十七世纪对于作者与笔下文字的关系的观念与后世不同,现代版权观念只是根芽初露。《缪斯的花园》札记书中有一句话,被几个权威数据库认定是出自邓顿的《环球旅行》,然而据郝田虎的考证,实际出处是欧文・费尔萨姆的《决心》。这个发现表明邓顿在《环球旅行》中有重复使用《决心》中片段的现象,不过这个现象对邓顿和当时的读者来说,不构成侵权。从更长的时段来讲,费尔萨姆书中的有些句子本来就引用了更古老的作品,所以借取别人精彩的文字不为特例,也不违背人伦或触犯法律。现代版权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格外崎岖的历程,西方学者的研究已然蔚为大观,中国学者完全可以深入了解并作出自己的贡献。郝田虎开辟的话题和研究路径,以后他和其他学者都可以使之延续。

至于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作者是这样来解释的。埃文斯共引用了不少于三百五十六部作品,其中将近一百部是由或可能是由莫斯利出版的,莫斯利作品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虚构作品,可分为戏剧、传奇和诗歌。按照马里诺的评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还是屈居神学之下,但莫斯利有意识地提倡虚构作品,排斥布道文,对提高“文学”的地位是有好处的。他选取的作品中多有用英语创作的戏剧和传奇,奠定了英国本土写作传统的基础。虽然十六、十七世纪的英国已经有很多原创戏剧,但罗曼司(传奇)多从法文翻译过来,正如长篇和短篇小说多从意大利、西班牙语引进,英语传奇的崛起打破了这种现状,也提高了传奇这个叙事体裁在英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不过埃文斯基本忽略了女性诗人,说明诗歌经典的构建无法避免性别政治,同时也流露出明显的保王倾向。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8

康维拍卖行总部在意大利热那亚,米兰、罗马、伦敦设分部,每年五月、十二月在热那亚或米兰举办数场中国艺术拍卖会。熟悉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人,对这家公司并不陌生:两年前,口沿有残的清雍正青花花鸟纹八方扁壶在康维拍卖行以243.2万欧元拍出,一时吸粉无数。

拍卖行判断第94号标的无量寿佛立像是重器,荣登本季拍卖图录封面,特别要求有意竞拍者须在拍前的5个工作日与拍卖行联系,登记注册,缴纳押金,且不能通过网络竞拍。可能是中国客户日显重要,包括康维在内的拍卖行,拍品都附汉文图说,重点拍品有汉文的详解推介文章。康维资料称,这尊无量寿佛立像来自外交官维托里奥・翟录第(Vittorio Cerruti,1881-1961),1922至1926在意大利驻华使馆工作。可以查到的是,1925年10月下旬,在中国政府争取关税自主的北京关税会议上,意大利代表翟录第表示了对中国的同情,主张在中国国定税率实施之前应给予中国相当之附加税,以足供清理借款[1]。是次,康维上拍的翟录第藏品编为31个标的,主要是佛造像。无量寿佛立像,高68.5厘米,时代定为“17世纪晚期”(即清康熙中期),估价20万至30万欧元,图注如下:“造像面相丰腴,眉线与鼻线相连,鼻梁挺俊,长眉修目,静穆端严。顶结发髻,顶饰宝严,戴五叶冠,宝缯飞扬,耳垂花环,身着天衣绸裙,衣下垂至底座正面中央,佩饰璎珞钏环,手心托长寿宝瓶带背光,肌肉刻画细腻柔软而富有弹性,造型优美,比例匀称,躯体记得划细腻写实,通体鎏金。莲花高台座,气势恢宏,站于莲花卷纹形座上。”另附千字长文介绍扎纳巴札尔。

自扎纳巴札尔祖师像在中国嘉德2016年秋拍创出天价后,“扎纳巴札尔”在收藏圈里俨然热词。扎纳巴札尔(1635-1723)是藏传佛教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俗名,他是位佛学家、艺术家和诗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康维拍卖行将无量寿佛立像称之为“成吉思汗的遗产”)。觉囊派高僧多罗那他(1575-1634)在喀尔喀蒙古传经约20年,被尊称哲布尊丹巴(藏语意为“尊胜”)。1634年多罗那他圆寂,次年,喀尔喀蒙古诸汗认定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所生次子扎纳巴札尔为多罗那他的转世灵童,立为法王,法号罗桑丹坚赞。1649年,扎纳巴札尔进藏学法,1650年从四世班禅喇嘛罗桑却吉坚赞受戒,并觐见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1651年改宗格鲁派,五世达赖授其“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呼图克图,藏语的蒙语译音,意为长生不老之人)尊号。1657年,扎纳巴札尔回蒙古传法,驻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之额尔德尼召(汉名光显寺,位于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逐渐成为喀尔喀三部的政教领袖。1688年,曾与扎纳巴札尔同在达赖五世座下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率军进攻喀尔喀,扎纳巴札尔劝说喀尔喀诸部内服清朝,率土谢图汗、车臣汗和札萨克图汗三部十万众南下内蒙古多伦诺尔。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清军在多伦诺尔东北两百里的乌兰布通击溃准噶尔部队。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初,康熙帝与喀尔喀三部、内蒙古49旗首领在多伦诺尔城南50里外的十三里滩草原举行历史性的会盟,喀尔喀蒙古正式纳入清帝国版图,彻底解决了两千多年来蒙古高原对中原政权的威胁。扎纳巴札尔受命统管喀尔喀宗教事务,两年后,康熙帝又提升扎纳巴札尔的宗教地位,封其为呼图克图大喇嘛,与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的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领袖。次年,扎纳巴札尔在多伦主持设计、督造了皇家寺院――汇宗寺。

扎纳巴札尔艺术天赋极高,是喀尔喀蒙古地区雕塑艺术的鼻祖。自返喀尔喀时,扎纳巴札尔带回一批尼泊尔工匠。在他主持和参与下,尼泊尔工匠们制造出了被后世称为扎纳巴札尔风格的佛造像,这一风格主导了18世纪喀尔喀蒙古地区的雕塑艺术,开启了蒙古民族艺术风格的繁荣时期。学者们归纳总结了扎纳巴札尔雕塑风格:追范古代风尚,体现出较浓郁的古代尼泊尔和古代印度雕塑遗风,造像面如满月,表面泥金,五官刻画生动传神;眉弓隆起,形似弯月,杏眼圆睁,炯炯有神,鼻梁高挺,鼻翼外张,嘴似樱桃,下唇厚实;神情俊朗,神采奕奕,既具雕塑美感,又不失佛教的庄严与神圣;半月形束腰式高莲底座和圆形仰莲底座形制为其特有。

呐穆粜械耐悸脊鄄欤康维拍卖的无量寿佛立像,较之标准的扎纳巴札尔造像,开脸的气韵稍差,莲台的莲瓣略显程式化,细节刻画显粗糙。或许,这是扎纳巴札尔之后,雕塑风格更多地融入了蒙古民族的审美情趣之故。

题材也有探讨的必要。佛有法身、报身和化(应)身,康维拍卖的佛立像是佛的何身呢?康维拍卖行定名“无量寿佛立像”值得商榷。所谓的“手心托长寿宝瓶”应为双手捧钵。在汉传佛教里,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是一回事,但在藏传佛教里,阿弥陀佛专指五方或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通常,阿弥陀佛造像呈坐姿,双手托钵,而赐众生长寿的无量寿佛虽亦坐姿,却手持宝瓶。因此,从佛冠看,近无量寿佛;从持物看,似阿弥陀佛。抑或,钵是后配?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9

蒙古民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之一,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造就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的婚姻习俗以它独有的特色一直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研究。本文主要就蒙古民族古老的定亲习俗略做考证。

一、以从马做定亲礼

关于此习俗在(蒙古秘史)中讲:“帖木真九岁时,他父亲也速该将引他往母舅斡勒忽访氏处索女儿与帖木真做妻。……德薛禅就引到他家里……第二日也速该问他索这女子,德薛禅说:‘岂多遍索了与呵便重,少遍索了与呵便轻。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两家相从了。也速该就留下他一个从马做定礼去了。”这里提到的也速该以从马做定礼就是十三世纪蒙古社会的婚姻习俗中以马做礼定亲的习俗。而且这种习俗在当时的蒙古社会中普遍存在,是以习惯来约束的习俗之一。这点可从文献资料或现行的民俗中找到证据。布里亚特蒙古婚俗之“骑马或聘礼”中说:“提亲是订婚前提的话,骑马是用法律来保障定亲似的。”“骑马”是指给未来新娘的舅舅送一匹马骑,这一现行的习俗就是从古代以马做定亲的习俗演变而来的。(元朝社会-生活史》一书中写道:“定婚时男方家庭要向女方家庭下聘礼,通常是以马匹为聘。”这记载更逃了步说明当时婚俗中以马做定亲礼是一种全社会公认的习俗。文学作品起源于生活,反映于生活己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浩顺·乌兰娶亲”章里写道:“你送来的是马驹子,我给的却是栗色线脸宝驹……订婚的礼物。”说的也是古时以马做定亲习俗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反映。赫牧民族的游牧生活中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蒙古人最可靠的伙伴之一。所以蒙古人把马当做选择其终身伴侣的定亲物是有它的象征意义的。

二、吃“不兀勒札儿”定亲

对此习俗(蒙古秘史)有这样的记载:合刺合勒只战役之前,桑昆议谋抓帖木真,与众人商议:“帖木真曾索咱女子察兀儿别乞来,如今可约日期请他吃不兀勒札儿,来时就这里拿了。”“不兀勒札儿”为羊颈喉肉;吃“不兀勒札儿”为吃定亲筵席之意。当时在蒙古人的定亲筵席上务必要进行吃羊颈喉肉,成为一种礼俗。羊颈喉肉骨头坚硬,连接牢固而不易开,所以吃羊颈喉肉做定亲是表示定婚不悔。《元史》卷一记载:“岁癸,汪罕父子谋欲害帝,乃遣使者来曰:‘向者所解姻事,今当相从,请来饮布浑察儿。”’《元史》作者批注:“布浑察儿,华言许亲酒也。”这里说的“布浑察儿”就是(蒙古秘史)中提到的“不兀勒札儿”。《元史》所写“饮布浑察儿”有误,应为“吃布浑察儿”,是吃羊颈喉肉定亲之意。蒙古族的一支察哈尔人婚俗中的姑娘宴时女方为考验新郎的机灵强壮进行一种游戏,即让新郎册开羊颈喉骨。此游戏就是古代“吃不兀勒札儿”习俗在现行婚姻习俗中的遗留和演变。

三、以哈达做定亲物

初中语文教学札记例10

一、体悟

学生初读课文,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该文所了解或理解的内容写札记,也可在课本上进行旁批。其内容可包含:字词的运用、作者及其作品、写作背景、文本意及思想感情、句子的理解、修辞的运用、写作手法、与本文比较的相关记忆内容,读后的初步感受等等。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体会到多少就写多少,但一定要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让生活经验参与其中,充分体悟阅读的乐趣,力求更全面、更充分、更深刻的体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参与到学生的体悟中来,要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资料,指导学生做旁批或札记的方法。

二、交流

有了对文章的初步体悟,就给学生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在交流中,教师参与其中,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也可以让学生来承担主持的任务,让全班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体悟,或针对前面学生的发言置疑、反驳、解疑、辩论反驳。同时,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发言的参与人数和次数、问题是否偏离、学生是否认真记下别人的发言内容等,也可有针对性地点拨或提出更深一步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用心去欣赏他们的独到感受和体验,把学生阅读所感受到的乐趣转化为自己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去发现研究。

三、研究

学生在交流后,要将自己记下的问题

进行整理,列出不能确定的问题,再相互合作,利用课外时间或专门安排时间到各种

信息渠道去查找资料,获得相关的答案。这些渠道可以是学校内的有效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相关教师等等,也可是教师事前收集好各种相关资料提交给学生。同时,学生可能在获取答案资料的时候又发现新的问题,这时可让学生记下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共享资料,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的方向及方法,或是直接推荐资料让学生阅读,同时指导学生制作摘录卡片等。

四、交流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