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8 17:25:37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1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缺乏交流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关爱学生,积极和他们进行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更多的交流话题。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拉近了师生关系,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前提下,把教师作为了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在发现问题时能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喜欢上学习。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严厉的教学态度,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沟通讨论,利用教师的专业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善于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得激励,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在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进行,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给他们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自由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在学习中获得新发现时的激动,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发挥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思考和主动提问来完成学习内容。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的学习获得实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因此,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学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让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索,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德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指导,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以道德规范为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改变说教式的方式,让学生从枯燥的受教中解脱出来,采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对道德行为做出判断,促进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班级卫生管理时,一些学生做得比较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时刻维护班级卫生。个别学生对教室地上的垃圾视而不见,并随地扔垃圾。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教育,让学生在观看两种对待班级卫生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做法中受到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

四、加强心理引导,促进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在素质教育的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及时发现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保持轻松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现象:一些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他们失去了主动回答问题的信心,久而久之形成自卑的心理。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后,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导致他们之间形成仇视心理,不利于班级的顺利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要针对这些现象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缺少自信心的学生多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先回答简单的问题,在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之后,让他们向更难的问题挑战。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疏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平友好地解决矛盾,加深他们之间的友谊。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育人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对学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在发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来教育学生,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时,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多元性和特色,从校园景色设计出发,用精致、美丽的风景来突出校园的美,让学生在欣赏校园景色美的同时,得到熏陶和感染,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教师可以组合学生根据校园的优美景色开展绘画比赛、校园主题演讲、校园风景设计等活动。在校园的展示栏中,可以把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作文、书法等张贴到展示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始终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2

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谓身教,就是树榜样。榜样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本人的榜样。教师如果夸夸其谈,只讲大道理,而行动却完全与其相反,这样只能起负作用,为学生所鄙弃。与此相反,教师如果又教书又教人,言教与行动一致,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效仿。我国教育界涌现了不少受学生们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如陶行知、蔡元培、胡适、季羡林等。一种是先进人物的榜样。这种榜样的作用是积极的,他们的模范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师怎样身教呢?要做到身教,教师必须拥有正直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甚至能左右人的终身。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有赖于有高尚道德规范的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不可分的。一个人只有具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学好问、谦虚诚实的个人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才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3

一、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多方面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和学生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德育教育有了较大的进步和起色,表现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试点改革强化德育课的地位和作用,如江苏和北京等地的一些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和教学方面取得了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模式和方法。但还有一些地方的中职学校迫于学生毕业考资格证的压力,对待德育课程仍然是敷衍了事,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边缘,过于强化专业课和技能课,压缩文化课和德育课课时,甚至取消多门德育课程,这显然违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欲速则不达。造成的现实问题是学生资格证过关率不高,即使考过了资格证毕业后走上社会和就业岗位,得到的反馈和信息也是学生素质太差,待人接物的能力等都不能适应社会。学校在得到这些信息后,把原因都归结为学生水平低,难以塑造可用之才,未能从根本上找到原因,导致学校教育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在老师对学生失望,教学提不起兴趣,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和动力,从而整个学校陷入消极和不良的环境中。

2.加强德育教育是由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中职教育和中学教育最大的区别是突出了学科的专业化,也就是说中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中职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更重视对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对学生如何做人的培养,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专业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中职生培养的全过程中。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载体,道德教育是知识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中职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以自己所学实现自我价值。

3.加强德育教育是中职生自身特点决定的。

近些年来中职学校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素质普遍低下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学生大多来自中考或者高考的失败者,要么来自特殊家庭(如父母离异家庭),还有农村留守家庭,等等,他们大多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自卑感较强烈,自我认识不足,自我封闭,心理矛盾突出,情绪激烈,行为易走极端,对前途不抱什么希望。基于以上种种方面,对中职生的教育尤其不能走捷径,不能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忽视对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正确认识中职阶段的学习任务和人生目标,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

4.加强德育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是中职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规律。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决定和制约中职德育的内容、性质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中职德育教育应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职业发展不仅取决于劳动者娴熟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而且取决于劳动者的道德水平。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行为日益规范。在科学发展观领导下,和谐社会建设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每个从业者都本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和对本职工作忠诚奉献的精神,社会才会秩序井然,我们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中职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后备力量,只有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提高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之情和敬业精神,才能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发展自己、实现价值,才能真正学到知识、立足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1.加强对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德育课程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

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有需要克服的消极现象,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和保证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强化德育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程教育,这四门必修课分别是《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及《哲学与人生》,其目的在于对中职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对学生进行澄清职业目标,培养职业兴趣,结合自我实际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国家的基本经济形势和大政方针的教育。四门必修课程是整个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必须保证德育理论课程的课时和课程。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大胆地进行德育课程改革,创新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淡化“我说你听”的单边教学模式,多开展课堂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德育教育,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多创设情境,从问题、现象、身边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得到德育课要求的结果。

2.加强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建立一支专业的德育教育队伍。

中职学校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践行者,班主任的素质和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要鼓励教师当班主任,加强对班主任的理论培训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班主任队伍,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德育。

3.实施专业课课堂的德育渗透,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

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人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课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把德育教育理解为德育课的责任,要在课堂上用心挖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护理专业课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一方面进行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另一方面进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责任感。专业课教师应准确找出自己所教课程和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积极纠正,使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4.加强课外各种德育实践教育。

德育教育的过程不只是单纯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的灌输过程,更是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过程。学校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才能变空洞为真实,达到学生道德实践的知行合一。德育教育的实践途径可以多样化,如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指定实施步骤和方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职业单位实地见习,还可以请已经就业的往届学生定期回学校进行职业训练,等等。《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可以在校园进行道德和文明礼貌的实际训练,如我校在德育实践的探索中成立了“校园文明礼貌行动小组”,引导学生“把文明说出口、把礼仪送出手”的实践锻炼,通过活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基本的道德意识,体会了道德教育对自我成长的帮助作用。我们还成立了“古代传统道德教育兴趣小组”,以传统道德教育的育人理念进行做人的教育。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爱心小组”,利用周末时间把学生带到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义务护理服务,这些活动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校园的良好风气大为盛行。当然,对于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德育课指导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及时澄清认识,走出困境。

5.积极进行科学的德育评价。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4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44

一、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

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将德育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政治素养教育以及“三观”教育三个方面,这对于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依据的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均体现了对学生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艰苦朴素、勤于劳动、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大部分学校都将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再借助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借此让学生明白自身荣辱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逐步树立起集体为先的责任感。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他们进行这种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学校可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立足点,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焕发学生的激昂斗志,使之树立起与祖国共荣辱、同命运的信念。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生思想单纯且不成熟,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其日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而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是非黑白、分辨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社会现象,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通过开展德育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坚毅的意志品质,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场所,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堂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对教材当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及途径,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德育课堂,将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出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在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音、体、美等学科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拼搏精神的教育,在磨练他们意志品|的过程中,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除了在各个学科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获取与思想品德有关的信息资料。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片段、Flas等,或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说教的局限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生动,这对于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仅凭说教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探寻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正因如此,使得他们却比成年人更加憧憬丰富多彩的生活,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希望能够与社会接触。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多为他们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满足学生愿望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并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老人,由此不但可以给老人带去温暖,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农田中进行劳动,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使其认识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小培养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其子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应当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借此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络,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对其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这样既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家长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的不足之处,从而有侧重点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方针,使家长吸取到学校教育制度的精髓,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只有学校与家长达成一致共识,并多进行交流沟通,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也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逐步提升,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辨别能力差,正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担负起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积极构建起高效的德育教育课堂,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5

一、加强职技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职技院校担负着培养我国未来千百万高技能产业人才的重要工作。据统计,目前职技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万,这么庞大的从业者队伍,能否具备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各职业从业者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切实提高职技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直接关系到能否确保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因此,加强职技院校德育工作,是确保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素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技院校学生德育现状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普通高中的扩招,加上家长和学生对职技院校认识上的误区以及职技院校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的地位低、待遇福利差等现实问题,导致职技院校出现了招生困难,生源严重不足,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如何高效的开展德育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了职技院校的重要工作。目前,职技院校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想信念方面:思想不求上进,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认为上职技院校没有出路,只是迫不得已。对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的认识模糊,不知道自己学完以后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没有想学一门过硬的本领,在所学专业有所建树,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和抱负。

2、学习纪律方面:不爱学习甚至不学习的情况严重,不把考试当回事,平时出勤率低,迟到、旷课、早退频繁,学习纪律散漫,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做什么。上课不听讲随意走动,以捉弄老师和同学为乐趣。

3、心理方面:对自己不信任,自卑心理比较强,老师布置的任务,简单的不屑做,困难的不敢做,不愿也不敢去承担责任。不愿意担任班委等职务,有的是怕干不好,有的是怕占用个人时间。这种不求上进、不愿付出的思想十分严重。同时逆反心理强,不愿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盲从现象严重,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随波逐流,有同学打架也跟着去打架、有同学上网也跟着上网、有同学吸烟也跟着吸烟。

4、勤俭自律方面,不知道节约,花钱不知道控制,往往没到周末,一周的生活费已经花光,甚至回家的路费也花掉了。在生活上攀比,比吃穿,比排场等,全然不顾家庭的负担能力和体恤父母的辛苦。

5、在礼仪方面,不尊敬师长和同学、不会使用礼貌用语、穿着奇装异服、追求时尚和爱说脏话等。

针对以上情况,职技院校德育工作变得极其重要。职技院校德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贯通的德育工作机制,结合职技院校学生的特点,探索职技院校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心、大力支持职技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把职技院校学生培养成品行良好、技能熟练、敬业爱岗、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加强职技院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职技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德育课程建设,并结合学校特点和专业特点合理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和教材。积极探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通过开设室外、现场课堂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结合社会形势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时事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保教育等专题教育;要注重发挥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和各学科特点,认真落实本学科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

2、积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在建设和谐校园方面,学校要不断提高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校团委、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校训、校歌、校史的丰富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知识竞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意识;拓宽校园文化建设渠道和空间,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活动,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营造企业氛围,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聘请学校优秀毕业生,返回母校,向在校生做经验汇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以及自身发展方向及定位。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6

德育教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探索与完善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那么,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学生的德育教育呢?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学校德育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德育基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德育组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职、责、权一致的原则,以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

二、加强班级德育管理。

班级建设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为强化班级管理,我们建立了班级整体负责制,以班主任为首,任课教师紧密配合的主体包干形式。我们制订了班级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系列措施。第一,每周开展一次班队活动,一次时事读报活动,并做好记载。第二,全期重点搞好六次以上的大型思想教育活动,要求有备课、有总结。第三,全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进行一次以上走向社会的服务活动。

三、建立德育教育导向机制。

我校建立了一系列德育的常规制度,引导德育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先后制定了《德育目标管理方案》、《创建良好校风(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班级班风)实施细则》、《班主任德育考评方案》、《学生思品评价方案》、《学生校外行为规范评比制度》和《文明学生评选条件》。在此基础上,每期确定一个主题教育内容,每月有部署安排,每周有活动记载,力求教育形式求新、求趣、求实。

四、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五、树立整体观念,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形成育人合力。

首先,学校要建立“三全”德育模式,即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就是全体教职工都要增强德育意识,担负育人责任,教师教书育人,行政干部管理育人,后勤人员服务育人。全面育人就是全方位育人,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及每个环节都要发挥育人作用,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全程育人就是将德育实施的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延伸,保证德育工作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充分发挥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的导向作用和动力作用。

其次,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德育网络是指:为有效地实施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途径之间结成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德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增强育人效果的根本途径。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个别性和终身性;社会教育具有多样性,及时性、灵活性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德育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使三方面的教育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互补中形成对青少年整体教育合力,才能取得德育的最佳效益。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切实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补充学校教育,净化社会不良诱因的港湾。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组织社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担负起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任。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7

教书育人,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专学校面临着许多新课题,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倾向的侵蚀。他们一方面要求改革,渴望成才,另一方面感到不是光凭自己的劳动就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于是容易滋生失落感。因此,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切实加强引导,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我根据中专生的自身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一、结合社会理想,使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在社会理想的指导下,对社会理想的落实和具体化,它决定和制约职业理想和其它理想,任何离开社会理想去谈职业理想,都是片面的。当代我国是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在这个大环境下来设计自己从事的职业追求;首先,职业理想必须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改革开放的今天,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科技文化的价值,这为职业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职业的选择要以能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人民和国家为动机,从社会需要出发,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社会,最大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其次,职业理想要以敬业精神为基础。敬业精神是一种对所从事职业、事业全身心的投入,是体现在职业行为方面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和单位,敬业精神都是其兴旺发达的灵魂;再次,职业理想必须以进取精神为核心。年轻的学生精力充沛,创造力旺盛,在职业生活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努力拼搏,从而展示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唯有积极进取,才能使人们把职业作为自由发展的基地,积极地分析自己的选择合理地完善自己的选择,认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

要着重教学创新,改变过去那种中专学生道德教育只靠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采用体现中专学校德育的开放教育和实践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1.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与各行业学科和专业业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门学科和专业在本学科发展中总是体现了某种道德和职业道德精神。目前我们都是通过职业道德课进行教育,离开德育课似乎便不再专门谈德育,很少在基础和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道德内容,这样容易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注重在各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内容,挖掘和提炼各门学科中的道德因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与各学科教学渗透,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塑造功能。文理工科教学中均可结合其内容,引导学生对主修专业的基础课程,从历史的、社会的或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性学习,提炼并学习掌握学科中的道德或职业道德因素。

二是将职业道德内容溶入与职业行为有关的课程中进一步教育。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可定期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参与制定统一的专业性教学大纲,使其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时代要求,又具有鲜明专业特色。

2.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让职业道德教育变得丰富多彩

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式,让职业道德教育变得丰富多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案例来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借助案例既能够使学生对职业道德问题感到敏感,又能够增强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教学,还能启发学生从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吸纳开放意识,使用思维方法识别案例中的道德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广泛进行业界调查搜集资料,或通过大众报刊、众多的专业刊物、网络等,寻找适合于学生分析并讨论的案例,并在分析与讨论中,让职业道德教育渗透进去。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8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人的发展需要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需要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学习的动力,前进的方向,成才的保障。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对职业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目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德育实效性不高,这给职业院校德育提出了挑战,也是学校德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职业院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职业院校对德育认识不足,认识和实践的相脱离

在职业院校中,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在职业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重要,把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低来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一些职业院校中,从事专业德育课程的教师数量太少,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德育教师,有许多地方根本就不开设德育类课程或者开设的极少,德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1.2职业院校德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德育教育难以有所突破和创新。德育工作者所讲内容陈旧,与现实和生活相脱节,所以学生不仅不喜欢上德育课,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还会让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反感,甚至认为在学校学习的德育知识都是空话、假话,与实际相脱离。

1.3德育评价机制形式化

德育评价形式化,没有特定的量化标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评价不同于智育评价,只测试知识掌握情况是不够的,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的,因此德育评价的难度就相应的增加。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的评价主体单一,难于量化,评价标准难于把握。

1.4特殊情况学生的增多,使德育工作难度加大,实效性低

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转型期,市场经济导致很多社会问题,譬如人们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竞争愈演愈烈,这样势必就会使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从而有些学生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很容易走极端。

2.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2.1创新德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呢?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完善德育理论,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德育的环境随之发生变化,德育对象也会不断变化,德育政策也就要相应的进行不断的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进步。

2.2构建激励性评价体系

怎样才能使德育要取得更好的实效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德育评价进行改革探索,坚持以正面的激励为主导思想,第一、在德育中,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表扬和激励,促进学生上进和学生发展。第二、要想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价值观上的发展,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建立自信。第三、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要看到学生阶段性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2.3社会、学校、家庭在育人上紧密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提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职业院校要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人人都做德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紧密配合、密切联系,形成合力,学生才能茁壮健康成长。

2.4职业院校学校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目前,职业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还不能全面的理解职业指导的含义,并且职业指导不平衡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在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职业指导工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社会需要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升学,并使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同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职业指导是职业院校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院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在德育工作方面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新的德育方式,拓宽工作渠道,从而形成有效的德育模式,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其具备良好的人格。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校德育工作,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其相互配合,共同来营造出良好的大德育环境,以适应职校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金和.浅谈中职学校制度文化的德育功能.2009.

[2]徐景学.论职业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9

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因此,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也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而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堪忧,德育教育缺失成为中学教育的通病。本文将结合当代中学生德育素质的现状,提出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当代中学生德育素质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学生的心灵,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造成了青少年德育素质低下。当代中学生德育现状堪忧,具体表现有:

1.传统的优良德育思想严重缺失

缺乏敬畏与信仰。当代中学生越来越缺乏积极向上的敬畏与信仰。不少学生对道德不敬畏,对大自然不敬畏,对知识不敬畏,对教师不敬畏等等。直接的后果就是无视道德的存在,随地吐痰,破坏自然,对知识的亵渎,对老师的忤逆等等。

缺乏志向与理想。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志向与理想的高低,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素质不高,何来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无所追求的人,对社会和他人也会漠视,将来也是人格缺陷的人。

缺乏团结与信任。独生子女大多处境优越,自我意识很强,一切以己为中心,对别人缺乏信任,也缺乏合作意识。而道德却是存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氛围中,而这种和谐氛围一旦缺失,道德必然匮乏。

2.中学生德育思想表现严重错位

一些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严重扭曲。在对待个人与环境等关系上的“唯我”。他们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为社会进步而做出牺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一切向钱看”,“伸手要钱,出门讲价”。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态,他们模仿生活上的“阔气”、“洋气”、“怪气”,言谈举止的流气、俗气、匪气,对待他人的“义气”和“霸气”。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他们竖起拒绝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识,嘲讽打击好人好事。

3.德育缺失、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广大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地下,一方面也表现在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规范上。当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日益表现出种种劣行。学习上:学习不认真,有怠学、厌学的情绪,以及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遵纪守法上:不遵守纪律,行为粗暴,经常迟到、逃课上网,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等;仪表与卫生上:衣着不整,不修边幅,男生留长发、女生留怪发,教室、卫生区经常不打扫或消极应付等;公共道德上:在墙壁、桌登、黑板乱刻乱画,不爱惜公物甚至损坏公物,甚至个别学生还沾染上了偷窃公私财物的不良习俗。尽管有些行为微不足道,但已成为影响年级教育与教学、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

4.法纪观念日益趋于淡薄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打架斗殴,动辄抽刀;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胁迫恐吓;贪玩厌学,屡禁不止。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二、当代中学生德育素质低下的原因

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家庭、也有学校的造成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些还是一时难以避免的。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政策除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外,也带来了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腐朽思想、拜金主义思想进来。加之受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不良思想的影响,通过网络等多种传媒毒害我们的民族、腐蚀人们的灵魂、毒害我们的中学生,使部分中学生身心遭到严重摧残。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家长言行不能起到表率作用,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错;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还有爱好搓麻将,等不良习惯。如此深刻的环境影响给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地下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有些家长双方忙于生计,或者是年轻家长不负责任,把孩子留给老人管理教育,让孩子从小失去父母亲的爱导致孩子冷漠、没有上进心等等。

3.不良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不良的社会文化也会导致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一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对中学生实行教唆、引诱,使中学生的德育行为失之规范;二是某些低级、庸俗的社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中学生盲目模仿资本主义颓废派的穿着打扮,哼唱低级庸俗的下流小调,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打斗、凶杀、色情行为; 三是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至使学生迷恋网吧,成天上网聊天、游戏,特别是一些不法网吧经营者为了谋取暴利,还传播一些色情、暴力的图片和文字。

4.学校的德育教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学校德育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明显滞后于时代的要求,这也从一方面极大地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德育素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两个“脱离”上:一是脱离了社会的生活实际。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还滞留在社会转型前的水平上,难以解释普遍发生于学生视野中的行为风范、风气恶化等不道德现象,难以解答学生因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道德困惑。二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德育教育脱离中学生实际,用统一不变的德育规范进行灌输。不重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去创设特定的情景,不重视根据学校的实际去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内化。从而导致知行脱节,造成德育教育难以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三、加强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我觉得,当代学校德育教育尤其应强调以下几点:

1.情感教育是先导

情感沟通是搞好德育教育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德育教育只有激化主体的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内在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德育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公正、公平的对待各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把父辈般的严爱、母亲般的慈爱、兄妹般的关爱献给他们。使他们体会到爱的阳光和温暖。

2.注重中学生人格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与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结合体,三者之间是不容分割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针对问题进行会诊,教育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1)优化家庭教育,夯实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运用伦理道德准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培养孩子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针对孩子在德育方面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教育内容要丰富,本人则要以身作则。

(2)要努力挖掘校外德育基地的德育教育功能。

学校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成立由所在社区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多个部门参与学生管理,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学校要努力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的实际建立多个德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开展家校互动、社校互动、家社互动等活动。

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社会群体关爱,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积极的情感

情感教育必须重视行为训练,要在实践中以行育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各种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科技的、文体的、劳动的实践活动,并使之反复感受体验,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最终形成同情感、责任感、爱国感、劳动观、求知欲等积极情感。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现实情况可以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开展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如校运会,文艺汇演,大合唱、墙报、手抄报、书法绘画、故事会、演讲赛等比赛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新时代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1.德育教育需要新思路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例10

体育教材内容包括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两大类。基础理论知识教材,一般有较强的思想性。如,通过体育目的、任务的讲授,既能使学生提高认识,又能起到指导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作用。实践教材均有内在的教育因素。例如,游戏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纪律等品质;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坚忍不拔和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等品质和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体操运动是一项灵巧、惊险、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竞技项目,它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顽强意志。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二、把握好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思想教育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坚持耐心说服的方法,使他们把握知识的技能过程变为克服困难的过程,鼓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其次,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抓准,及时妥善处理;课堂要求一视同仁,始终如一,不能迁就任何一个人。

第三,教师要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和他们交朋友,随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真正做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使之达到预期效果。

三、抓住偶发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事先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的或不良现象,进行表扬或批评。例如,在跨栏教学练习时摔倒,但很快就爬起来继续练习;有的同学做错动作,自觉地要求再做一次。这些好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对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练习时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行为,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教育,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