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8 16:45:08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1

目前,新课改理念深入推进,新课标下的教学给初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面临的升学问题,他们身上肩负着重担。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学习最困难的科目就是物理,由于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水平,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异常困难。

1.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物理课程预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约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课前预习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通过课前对物理书本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上教师所要讲解的重点,从而在听课时更具针对性,找到不懂之处,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有效地预习也能够减少学生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真正做到高效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形成的过程。物理知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如摩擦力、惯性、浮力,等等。通过课前的良好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观察到物理变化的全过程,为课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铺垫。最后,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习不同于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在于解决问题,而预习则在于发现问题。初中生通过通读课程,进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难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认真地听讲,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善自我。

2.初中物理预习存在的难点

首先,预习工作不够全面。物理预习不是简单的书本字面预习,由于物理知识涉及的内容众多,过于表面化的预习达不到实际效果。然而很多学生在预习中只是读读书本上的字,没有深入思考其重要含义,导致预习工作不全面,书本上细微处的预习不到位。其次,对预习工作缺乏认识。在初中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表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到位,是学习的难点。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提出了预习策略,但是有些学生只是把预习活动当做任务,为了敷衍老师才勉强完成,没有认识到预习真正的意义,从而无法发挥预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预习缺乏有效指导和完善的策略。预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没有科学的指导方针和完善的预习计划,根本无法将预习的实效性发挥出来。教师在给学生留预习任务的时候,没有说明预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考虑的问题,这样不利于物理课堂的高效学习。

3.新课标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物理预习的良好习惯

(1)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预习的认识。预习是帮助学生找到课本中的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学什么,不懂之处在哪里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的物理预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想要提高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就应该培养起学生的预习兴趣,将预习看做必不可少的项目。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3)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课程学习难度大且科目多,很容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避免让预习变成学生学习负担。所以,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一天的学量安排预习计划,灵活变动预习内容,并深入研究最有效且花费时间最短的预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得不偿失。

(4)制定灵活多样的预习方法。预习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但是单一的预习方式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去预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制定预习方案。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这一问题,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教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到学习的难点和不懂之处。此外,初中物理教师也要不断完善预习计划,制定科学的预习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2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在讲课前的自主预习非常重要,通过进行高效预习能极大提高教学效率。笔者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总结出在预习中布置物理预习题的办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理想教学效果,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一、提前布置,题量适中

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就需要学生在每次讲新课前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找出或发现自己的学习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时能抓住教学重点、难点,以提高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一两天布置一些预习题给学生,以检测预习效果。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物理新课的预习,以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沪科版九年级“磁是什么”这节内容时,就提前一天给学生安排了两道预习题: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指南针这个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与磁体有什么关系?指南针为什么能够给我们指示南北方向?通过提前安排这样的预习题,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初中物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多,教师在安排布置预习题时,题量不宜太多,在预习中只要能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内容预习好就可以。因此,布置适中的预习题,学生不会厌倦预习,并且能够认真预习新课内容。一般宜安排布置4~6道预习题最好,也可以根据班级学习小组的数量来安排预习题数,以便在课堂交流时让每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例如,在让学生预习八年级“做功了吗”这节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什么是功?功的符号、单位是什么?进行做功的条件是什么?做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另外还布置了一道实验题“设计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来进行做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层次布置,突出重点

教师在布置预习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预习题的设置既要考虑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课本预习,就能直接从课本找到答案,让学困生能找到进步感,又要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预习题,让这部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使用,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层次。例如,在预习第九章的机械能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预习题:(1)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能量?是否所有运动的物体都有能量?(2)原因是什么?结合生活实例来说明理由。对于第一道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而对于第二道题,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前面所讲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才能解答,这对提高、拓展优秀学生的能力有帮助。

教师布置预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掌握大部分讲课内容,特别是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中等以上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讲课内容的大部分知识点,通过自主看书预习就能理解掌握。但是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学生的预习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布置预习题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预习有效引导,它具有较强的预习导向作用,能让学生能抓住重点内容进行预习。比如,在预习第九章的杠杆这节内容时,可布置这样一道预习题:你有什么方法能既方便又省力地拔出图钉?说明理由。此题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想到利用杠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杠杆的作用。

三、改变方法,做好实验

物理实验对于加深理解物理基本知识和物理定律非常有帮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做好物理实验,教师需要运用实验预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便在实验时更好地完成实验学习任务。物理实验包括两种:一种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或常识进行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比较简单,学生自身就能找到实验器材。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可以布置一道预习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折弯一根铁丝。用手摸一摸折弯处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原理。另一种实验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做。例如,研究燃料热值的实验,受条件限制,对于这类实验的预习题,可以改成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方法、所需器材等内容,这样不做实验也能对实验有所了解。再比如,还可以将这种实验预习题改成对实验结论或结果的猜想或假设。通过预先假设实验结论,再通过课堂实验去验证结论,这也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同时这种方法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3

第一节预习的学法指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预习课文。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从第七册开始,“预习”已进入课例,与“课文”、“思考·练习”匹配,成“三足鼎立”格局。叶圣陶先生早已断言:“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依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预习的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明确预习指导的序列层次

预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指导中要有层次性,力求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新大纲关于预习的要求其序列层次是:

三年级: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年级: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五年级: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讲究预习指导的一般策略

1.预习进度应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程序。

预习开始阶段,应将学生的预习安排在课内,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预习的时间和质量,有利于小学生在集体的制约、影响和带动下,学会预习。引上预习之路以后,即可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预习。逐步减少课内预习,循序增加课外预习。使学生逐步由被动预习过渡到主动的独立的预习。

2.预习内容要精心设计,符合“四性”原则。

“预习”列入新教材课例之后,教师要结合实际认真分解“预习”要求,设计具体的预习题目,以利学生更加明确预习的方法和具体目标。预习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四性”原则。

①针对性原则。

即针对教材训练目标、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能力,布置预习题目。

②趣味性原则。

预习题要避免千课一面的公式化倾向,要形式活泼多样,注意激发学生学文情感和求知欲望,促动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探索问题。

③操作性原则。

预习题的设计既要反映明确的学习要求,也要提示操作程序和预习要领。有了操作性的指令,学生就不会离开读书过程去机械思考问题,预习才能到位。

④可接受性原则。

预习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自学与探索新知识过程的第一步。预习新课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要求过低,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没有效果。

3.预习评价要注重督促检查、及时反溃

预习的直接目的与作用是为学习新知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对已知的复习;对新知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新知的难点并孕发质疑点;对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有布置,就要有督促检查。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程度不同的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可在预习中进行,亦可在讲读中有机穿行。检查的方式很多,诸如试读、试讲、试译、复述、回答问题、看预习笔记等等。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讲评。讲评中以鼓励为主。讲评后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下次的预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是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教师评价引导得当。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逐步养成。

三、教给预习的具体方法

1.常规性预习四步法。

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概况。先把课文读一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有个初步印象。第二步,划出字词,查阅注解。划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然后查阅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写上注解。实在不能理解的,在听课时作为重点。第三步,标号分段,归纳大意。给自然段标号,再写出每段大意。根据自然段的大意再分出意义段,并试看归纳段意。高年级还可试着归纳每课中心思想。第四步,思考练习,提出问题。阅读课文后,看一看后面的思考与练习,然后试着做一做。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特殊性预习六法。

特殊性预习法是指读不同类型文章所采取的独特的方法,是相对“常规性预习法”而言的。“常规学法”是基础,“特殊学法”是发展。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能根据课文的某一特点进行预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四素”“六句”法。对于初学记叙文的学生,让他们在预习课文中找出记叙文的四个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进一步要求从事情经过的记叙中,抓住主要的句子,分别从表述动作、听觉、视觉、感觉、思念和言语行为等方面加以理解。从而了解记叙脉络和具体感知各种行为记叙句的表述功能。因为记叙文主要是写“人做事”(或“拟人做事”),“人做事”的经过不外乎是通过六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方式进行。六种行为方式转换到书面表述,就是六种行为记叙句。

(2)实验演示法。教材中有些常识性的课文,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皮球浮上来了》、《称象》、《捞铁牛》等课文都是讲浮力的道理,都可提示学生回家结合预习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3)填表法。有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说明文,分门别类的,条理很清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训练重点,设计表格(表格内容栏可以有引例,也可以没有引例),让学生通过预习填写。表填好了,课文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4)情境法。教学童话、寓言、故事以及状物写景之类课文,可以通过游戏、演唱、观察等活动,让学生预先感触有关情和景,激发兴趣,丰富感知,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如预习《爬山虎的脚》,提示学生去观察“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生长状况。预习《春天来了》、《秋天》、《初冬》等表现季节特征的课文时,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观察秋景,或在课前教唱“冬天的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意向活动。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有趣,内容又与课文印证相关,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又得到了学法的启迪。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4

一、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学科的科研技能,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高中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解题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初高中生物教学上的 差异。

但是,我觉得在初中生物的课堂里,也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养成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觉得知识庞杂,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我就觉得如果只是按照初中的课标要求,让学生简单了解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必修3再学习神经调节时,学生基本已经遗忘殆尽!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初中教材上现有的图解,让学生在图解上做相关笔记,尽量把概念串起来,比如在神经元模式图上不仅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标注出来,还让学生把轴突和树突与神经纤维的关系标注出来,并且让学生把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也标注出

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形象的图解联系起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知识体系其实范围可大可小,介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下了要求他们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不近人情的!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慢慢引导他们,自己有意识地养成把有联系的概念尽量串起来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就不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知识的识记阶段,慢慢就会养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习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做好有效地衔接。

二、初中生物在初二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

由于在初中,生物成绩记入升学考试总分只有20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老师,现在回到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且比起一直在初中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有优势的。因为我非常熟悉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所以当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时不在反思,除了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之外,我还应该如何努力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与这堂课相衔接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铺垫。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教学中,初中课标只要求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而到了高中必修3中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为何在失水过多或者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增多。我觉得在初中这部分教学时,可以侧重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是对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的回收,让学生明确重吸收是为了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这样我觉得并不会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就是应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一、提高兴趣是切入点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有些同学一上生物课就打瞌睡,老师一旦讲完了停下来了,他也苏醒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老师的一部分责任,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呢?我认为学生在生活中多了解这门课在生活中的应用,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而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用处,方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更易于参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

二、.课堂预习是衔接点

生物课堂的提前预习至关重要,它是衔接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难点和老师授课过程中解析疑难点的桥梁,因此,学生课前预习与否,预习得好坏都关系到生物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他们搞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首要前提.真正的预习应该包括通过预习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不懂的内容标出来,产生的问题记下来,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课前预习作为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好自主预习,这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将起到重要意义。

三、联系实际是着力点

我们都知道,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为什么有的花开的时间长一些,而有的却短一些呢?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善于思考是突破点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

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五、研究问题是提高点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5

在笔者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物理概念、物理定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好学生的教学引导工作,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消化理解物理难点。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就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师主导教学,忽视学生感受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放在教学的主置,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有的教师为了跟上教学进度,将整节课的教学进度安排得十分紧凑,准备了大量的知识点,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不停地记笔记,也不能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致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很低。

2.教学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通常通过板书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知识或者推导公式,教站在讲台上对着课程教材不停讲解,学生对着课本听得昏昏欲睡,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逐渐丧失了物理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觉得物理课堂枯燥乏味,一到物理课堂时间,就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3.课堂时间有限,学习时间短暂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物理教师把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得很紧凑,准备很多知识点,希望能在45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安排枯燥繁多的课后作业和练习。虽然很多学生都能够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却在完成作业后,将物理抛之脑后不再搭理。

二、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做好预习环节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对课本进行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指导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存在疑惑,哪些知识无法理解,在预习中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温度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这一节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借助生活经历和生活常识,对课本中温度的概念以及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都有大致的掌握,可能对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会有疑惑。在接下来的教师讲课环节,学生可以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存在疑惑和无法理解的知识重点进行攻克,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学习。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常识。

2.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概念、规律、公式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口述举例,让学生通过想象去理解,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开始“上桥”,产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给学生引入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概念,分别用动画演示说明“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及判断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主动探究影响滑动和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静摩擦力大小等知识,指导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突破理解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3.成立讨论小组

初中物理引桥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物理的进度就会中断,教师可以成立物理讨论小组,让班级中的学生在课堂外也能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生主动“上桥”、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由于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索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去查找资料或者询问教师,理解同学的想法和见解,互相启发学习灵感,取长补短,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将引桥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预习环节,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新知识。同时,成立物理讨论小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多种举措,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6

所谓的“学案导学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法是以学案为主题的一种方法。过去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或者家长强加灌输而获得,这对学生的成长很不利,特别是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上,初中的物理抽象、复杂实验性强,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就必须积极、主动去学习。

其实,教师的工作就是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爱好性的知识体系结构,所以,学案导法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一、运用学案导学法促进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去,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没有重视。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把自己设计好的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预习所要学的知识点的内容。比如在学习牛顿三大定律的相关内容时,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怎么来的,牛顿定律一共有多少种等等,这些东西都设计进了笔者的导学案中,并通过导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上起课来也就容易得多了,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万事开头难”,加上初中生的自觉力和自控力比较差,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把自己所需所想的导学方案设计好,并对那些预习功课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并给学生检查自己预习不到位的地方,或者提出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预习氛围,这点在物理实验课中尤为重要,教师借助学案导学的方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举行小组之间的预习比赛,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参与性,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投入到预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起到监督、监管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耐心,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自主预习的学习方式。

二、运用学案导学法改变现有物理课堂中的存在问题,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法时,要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定律、实验现象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总结发现;让学生自己读懂领会课本;增加一些辩论、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地讨论,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根据既定的导学方案,让学生知道通过这节物理课要掌握什么内容,然后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看懂读懂书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思考,去完成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像物理实验天空这种发挥行强的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完成,最后是相互配合地学习。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巡视,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习惯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弹簧测力计”的实验中,对于结论“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摩擦力也不变”有疑惑,笔者就组织了一次集体交流辩论,最终完成导学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整堂课效果非常好。教师在平时的过程中如果多注意课堂气氛的活跃性,懂得利用学案导学法,吸引学生兴趣,学生也就懂得如何自主学习了。

三、重视学案导学法在课堂中的作用,从本质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去,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就是把学生变成一个机械式的机器人,重复来重复去,背过来背过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知识是死的,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没有一种创新和创作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转变学生目前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适时利用学案导学法,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能动性,通过学案导学法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些什么,该如何学习,改变对学案导学法不重视的态度,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不再向过去只是机器人在重复,而是教会他们尝试主动出击,自己去分析,用所学过的知识点,自己解决问题。这本身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通过学案导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习好物理知识,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美好的情感,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明白了、理解了,那么他就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他懂得了如何自主探究性学习,长期下去,一定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学案导学法的作用,而且要多用,灵活地用,这才能真正从本质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案导学是近几年来很多的教育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目的就是彻底清除应试教育所遗留下的毒害,改变那种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很显然现在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要有所转变,废除过去不合理的教育。

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乐学、爱学、好学,就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适时运用学案导学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7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解答初中物理习题的基本思路:首先审题,对题目内容进行仔细阅读,以抓住关键,在明确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掌握好现象与本质间的关联性。其次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明确研究对象。最后选择相应的理论与公式进行解题。

一、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学生在新课教学前进行有效预习,以便在课堂教学时能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提布置一些预习题给学生。例如,在学习沪科版九年级“磁是什么”这节内容时,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两道预习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指南针与磁体有什么关系?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示南北方向?提前安排这样的预习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拓展教学内容。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初中物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题时,抓住重点,题量适宜即可。一般宜布置4~6道预习题最好,也可以根据班级学习小组的数量来安排预习题数。例如,在让学生预习八年级“做功了吗”这节课时,可给学生布置什么是功?功的符号、单位是什么?做功的条件是什么?做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另外还应布置一道实验题“设计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来进行做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预习任务要有层次和重点

教师在布置预习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应该布置不同的预习题,使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得到提高。例如,在预习第九章的机械能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安排了这样的预习题:①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能量?是否所有运动的物体都有能量?②原因是什么?结合生活实例来说明理由。对于第一道题,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而对于第二道题,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前面所讲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才能解答,这对提高、拓展优秀学生的能力有所帮助。教师布置预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掌握教学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讲课内容的大部分知识点,通过自主看书预习就能理解掌握。但是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学生的预习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布置的预习题要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有效的引导作用,要能让学生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比如,在预习杠杆原理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布置这样一道预习题:你有什么方法能既方便又省力地拔出图钉?并说明理由。此题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想到利用杠杆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杠杆的作用。

三、多进行一题多解训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习题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多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铁球重10千克,体积3立方分米,那么请问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然后让学生从体积、质量、密度等角度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激发。

四、重视实验习题的作用

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定律非常有帮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要让学生做好物理实验,教师需要运用实验预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便在实验时能更好地完成实验学习任务。物理实验包括两种:一种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或常识进行的实验。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可以布置一道预习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折弯一根铁丝,并对现象和原理进行解释。另一种实验是需要在实验室进行。例如,研究燃料热值的实验,受条件限制,对于这类实验的预习题,可以改成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方法、所需器材等内容,这样不做实验也能对实验能有所了解。再如,还可以将这种实验预习题改成对实验结论或结果的猜想或假设。通过预先假设实验结论,再通过课堂实验去验证结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可以从习题教学入手,通过做题、对答案、交流、讨论、总结、答疑解惑、教学效果检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使习题教学成为一种常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作者:孔永吉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刘化学校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8

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应当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物理知识呢?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抓住五个环节,即有效的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反思。走好物理学习的这“五步曲”,才能步入美妙的物理学殿堂。

一、课前主动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是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理学习亦然。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物理学知识较为陌生。提前预习则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发现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要有效地预习就必须做到有目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学习目标,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带着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听课,不仅提高听课的效率,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提供了基础,为学生讨论、练习争取了时间。

在具体的预习方法上,要求学生能标注重点内容,预习结束及时小结。在预习过程中,应对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建立、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等有所理解,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上适当标注。最后要概括出预习的要点,未理解的内容也要予以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二、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课堂学习。所以会不会听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习成败关键即在于此。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等环节。教师的思路往往是按照教学要求及教材的体系,依据人们的认知规律展开的。所以学生在听课时,思维活动须紧紧追随教学活动展开。最好能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角度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电学中,有一条基本规律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以从不同角度想想:“两个电阻两端电压相等是否一定并联?”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是否与电源电压相等?” “并联电路一条支路断开后,另一条支路两端的电压是否不变”等。这样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初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是基础。因此学生不仅要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基本概念,还要抓住实验课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课堂答问,是保证听课质量的好方法。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事前对问题要经过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体会和感悟,才会有与组员交流和讨论的基础,发言才会切题。也正是有了思考的储备,才讨论得深入,才能达到认识的趋同。

三、加强练习,夯实基础。

做练习题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还能逐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的课业负担事实上比较大,要高效完成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是解答物理习题的基础。解答物理习题,就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很难既快又好地完成练习题。

第二,注意解题的一般方法。练习时仔细审题,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和分析,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

第三,做物理练习时要清楚题目所涉及的物理情景和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找到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要多在理解上下功夫,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记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单易记且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第四,对于大多数物理题而言,作图相当重要。电学的电路图关键在简化,画成后我们一眼就可以分清连接情况;力学的受力分析是做题的基础;光学的光路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热学的沸腾蒸发也会用到图。正确作图往往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坚持独立练习,善质疑,多解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达到练习之目的。

四、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物理学习中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的倾向。其结果通常是物理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不会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课后的复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及时复习才能既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的复习,是物理总复习的开始。切忌题海战术,忽略“双基”的重要性。

五、自觉反思,总结提高

反思是学生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主动应对的过程。

在完成练习阶段,学生难免会出现做错题的情况。这就需要反思。特别是对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充分的反思。在反思时要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查漏补缺,并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总之,抓好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反思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五步。有了正确的方法,自然事半功倍。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9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54-1

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不仅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许多教师在长期教学中的期望。在目标教学实践中,教师又特别注重课前预习;强调阅读学习目标,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完成预习题,实现低层次目标自达。这从理论上似乎十分完善,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要使每个学生每门新课都能做到课前预习,确非易事,尽管各学科教师都做了不少努力,实际上很少人能养成这一习惯。究其原因:

其一,难以保证每节新课都有足够的预习时间。学生每天除了在校必须保证的正常上课、完成作业、复习功课、参加有关活动外,所剩时间已经很少,甚至没有时间。我所任教班级(盲校初中)学生每天要上7节课,消化当天课程、完成作业还要用2~3小时,每天用去了八、九个小时。每门新课前的预习按20分钟计算,初三学生每天平均五门课,学习时间要增加1小时40分,初二学生每天平均四门课,要增加1小时20分,况且学生读书预习由于年龄与方法的原因,初中学生往往花费很长时间,还不得要领。这无疑使学生负担过重,既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导致学生无法养成各学科课前都预习的习惯,特别是初中物理学科周课时少,教师接触学生次数少,更不易督促辅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其二,从物理学科来说预习并不都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授课中实物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浓厚的兴趣,为课堂创造发现、求疑、探索、讨论的气氛,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影响,经久不忘。但是在预习中,文字符号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影响往往是淡漠的,暂时的。课堂中学生似乎什么都懂,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奇、探索讨论的求知心理与气氛不易形成,学生常常在朦朦胧胧中上课,迷迷糊糊中听课,似是而非中下课,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解不深刻,遗忘速度快,以后即使再用几倍的精力学习也没有第一次产生深刻影响而带来的效果好。

其三,从物理学科来说,预习并不一定都有利于课堂学习。有经验的教师每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课堂设计,从引入新课到讲授新课,往往并不和课本完全一样。有些课题采用探索法、悬念法进行教学,预习反而减少了听课的兴味,缺乏应有的新鲜感,甚至降低了教师苦心设计的培养能力方案的效果。如在学习“电磁铁”一课中,教师设问: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问的目的不在于答案,而在于使课堂产生求疑的气氛,本来这节课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结论,但由于预习,学生已过早地知道了结论,一个探索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课堂中设想的求疑气氛很难形成,授课中的好奇性、探索性、趣味性顿时锐减,一个本来能够富有神奇色彩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由此可见:对知识容量小的课,如“热机效率”、“燃料的燃烧值”等可尽量不安排预习,宜用发现法、情境法、设疑求疑方法学习的内容,一般不宜预习。预习可在讲授课、学生实验课、复习课之前进行效果较好。有效预习初中物理的方法有:

1.问题阅读法。新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提出一至二个恰当的问题(可在上课前或上课后),学生用3~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由此引入新课。如“对流”一课的问题如下:(1)什么是对流?(2)液体和气体为什么能流动起来?

回答正确与错误都不是主要问题,而在于脑海中能激起思维的涟漪,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再次感知教材,使热膨胀、密度、浮力三方面知识形成正迁移,从而愉快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2.程序作业法。对于实验课,教师可课前布置程序性作业,进行复习,为课堂实验做好准备。如在“测金属块比热”实验中,课前布置如下预习题:①测金属块比热的原理是 。②计算比热的公式是 。③实验中需要的主要器材有 。④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3.结构提纲法。预习提纲有如下作用:①使自学有了方向,做到合上书本能回忆起基本内容。②使自学有头绪,有条不紊,能抓住重点、难点,听课时会更专心,效果更好。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④能避免满堂灌。

预习提纲客观上为教师精讲提供了基础,为学生多议多练争取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习提纲的好,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预习课文的成败。预习提纲的内容应包括三点:①能使学生全面把握教材。②指明本章、节重点讨论哪些问题。③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既理顺教材,又留有悬念,以便讲新课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考虑问题。

如讲“力”前,提出如下预习题目:

①人类最初是怎样认识到力的存在?

②联系生产、生活举例说明力对物体有推、拉、提、压等作用。

③简述你是怎样认识力的。

④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是否也有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例10

如何学好八年级物理几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八年级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每位同学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转化为求知的欲望,然后理智地确定全学期的总体学习目标,针对物理课各章节的局部学习目标和平时各节课、各知识点的细节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有序而行。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好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自己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同学们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同学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不能忽视的。所谓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两个适合:一适合所学的学科;二适合使用学习方法的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习物理的同学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善于有目标地观察物理现象,并学会依据物理现象,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体的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每个同学要在认真的学习过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则是:学会有意识、有目标地观察,丰富个人的感性认知;把握好学习过的“预习、听课、作业”的三个环节;定期进行所学习知识的小结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