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0 16:16:30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1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农业发展;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把金融运用到互联网业务中,以在传统互联网功能下再实现融通资金、管理风险、信息中介的作用,达到互联网和金融的有机结合。1995年首家互联网银行SNFB成立,是互联网金融起步的标志。2012年,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中国,人们对这个新型模式关注度逐渐升高。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飞速发展势头,随后几年,该模式在各行各业不断取得突破。迄今为止,欧洲70%以上的客户选择网络银行完成基本业务,中国的网络渠道实现了50%以上业务,电子渠道正成为主流的业务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前景引起各行业关注,可通过该模式的视角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农业互联网金融融合了金融对资金使用的敏感性及互联网提供的广泛平台,又注入农业属性,开创了一个新领域。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农业的特性,农业互联网金融应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使农业互联网金融不仅具备金融和互联网的特性,还兼存农业具有的特色发展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农业应用问题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固有问题

第一,农产品过剩以及价格不稳定。由于国际竞争力低,大量的农产品只能自销国内市场,我国主要消费地是城镇,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农村,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49.68%)少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而我国城市消费(占总消费86%)远远高于农村消费(占总消费14%),供需之间的地点和时间的差异常造成产销过剩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断层,农户没有农产品销售渠道,往往只能等待中间商收购,常常造成某些区域产品供不应求而其他区域产品滞销的问题,不仅使农产品生产过剩,还使价格存在区域性差异。第二,国际间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大。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其他国家输入输出农产品贸易增多,其中美国农业基本上以大面积的农场和牧场为主,其国土面积940万km2,耕地有28亿亩,而仅500多万的农民却为2.9亿人口提供食物生存保障,且美国是世界范围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为规模化是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农场主平均耕种面积达600英亩,其生产的农产品成本低、产量高,然而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而耕地面积仅占1.43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1.4亩,未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中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较高,这种现状下,我国粮食等农产品的出口的竞争力远不及发达国家。第三,农产品供求之间的直接信息缺失。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多通过中间商的采购,不仅增加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削弱农民的实际收益,还抬高了农产品价格。而“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农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有助于供给和需求的对接,使得供给需求随市场变化同步,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推广运用问题

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而农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需要知识基础为前提。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大型机械化设备应用不高,农产品大多通过中间商收购买卖,少有未涉及网络电商模式,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是制约该模式在农业应用的瓶颈。同时,正因为这种模式市场未被深度开发,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是一片蓝海。

三、互联网金融促进农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创新营销策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农业企业最核心的内在动力是产品品质,诚信经营加之适当的网络营销方式,可以迅速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网络市场占有率。以安徽小蚂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具有生产育苗、种子配种、服务配送、生态观光等多种新型业务,坚持“从农场到餐桌”原则,发展产业链平台的“一条龙”服务。将互联网金融模式贯穿于整个产业链,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直销通路。同时开展农业园观光和农业基地旅游创新业务,增大影响力的,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二)拓宽销售渠道,丰富经营多样性

应用互联网与网络技术能拓宽农产品的供销渠道,争取更大的发展平台。社交软件如微博提供了新型销售渠道,而这种销售渠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广,能有效提高市场认知度,增加市场份额。农户个人或企业应选择在农村地区使用较为广泛的社交软件,建立公众号并利用软件转账以及支付功能,直接促成商品交易,并将产品直接邮递到顾客身边,降低中间环节的时间成本。此外,农产品企业或个人也可构建自身的网购平台,如安徽的小蚂蚁优选和厚土农牧有限公司都分别创建网站,开放会员注册,与电子商务紧密接轨,结合农业服务性和高效性。

(三)规范农产品生产,赢得客户的信任

农产品的规范生产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因此,现代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其逐渐规范化,减少人力、时间的消耗,提升生产效率。如小蚂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运营管理、物流及客服团队,不仅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服务,同时赢的客户的信赖与选择。可借助互联网应用各种传感器对作物的环境湿度、光照情况以及温度进行分析观察,通过农产品生长状况图片的拍摄,将农作物信息进行定时定位,通过综合整理分析,判断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使农作物的生长更规范、更科学、进而改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规范农产品的生产。

(四)创建农产品溯源体系,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

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预定、选购、配送等一系列需求。运用互联网云端,建设多重监督的农产品溯源系统,比如农牧产品的生产记录档案及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摄像传递。建立VIP手机客户端以及建设现代农场互联网,使得客户在生产、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可以参与监督。云端在农业中的运用最终可以为有需要的顾客“定制”农产品,将种植养殖过程全程摄像,并传递到顾客的手机客户端。在这种新媒体运用的情况下,客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属于自己的产品,还在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作用。

作者:徐阳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秀霞.浅析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J].科学与财富,2015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2

传统信贷不适应家庭农场融资发展。不同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家庭农场主要是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在成长壮大过程中其融资需求逐步向规模化、综合化、特色化转变,传统信贷模式由于信贷准入门槛高、融资配套服务体系缺失、风险管控要求严等原因已经无法满足家庭农场融资发展需求,家庭农场融资需求活动遭遇传统信贷制度性、机制性、主观性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传统信贷服务成效并不显著。

互联网金融与家庭农场的契合性分析

家庭农场积极融入“互联网+”的变革

在互联网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以终端用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主线,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给传统农业带来一系列化学反应,催生“互联网+家庭农场”的发展新机遇。

互联网+新型农业组织。互联网在与农业结合中创造新的价值,改变传统农户分散、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的洼地,重构原有农业经营模式,改变产业市场者行为,倒逼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发展,促进农业向生产自动化、精准化、可追溯性的家庭农场转型。

互联网+新型产业链。家庭农场以客户为中心借助互联网对市场、产品、技术、资源等信息的广泛收集和专业分析,重塑整个农业产业链,升级农资销售模式以电商模式销售优势释放市场效应,聚集消费群体,扩大市场规模,以优质的农产品、低廉的销售渠道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增加市场红利。

互联网+新型农业金融。互联网对家庭农场新型经营模式的生产、流通、交易、融资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以互联网信息采集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生产运营效率,以高额流入的预期收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形成家庭农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契合家庭农场融资需求

家庭农场经济组织经营运作特征直接决定其金融需求数量、期限、用途、内容等特点。新常态环境下,融入互联网思维的融资服务新模式在目标定位和技术条件上具有鲜明的电子化、信息化、在线化、便捷化的特征,契合家庭农场融资需求。

资源集聚满足规模化资金需求。区别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家庭,家庭农场多是在集中租赁的土地上以专业化、规模化以及标准化生产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应明显,融资体量相对较大。受资源动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限制家庭农场往往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所优先考虑,互联网金融以集聚效应产生与传统金融相匹敌的市场新能量。一方面,开拓服务渠道。另一方面,资源配置去中介化。

成本低廉保证周期性资金周转。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农产品需求弹性小,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决定家庭农场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应收应付账款同样表现出周期性特征,承担着高额的资金周转成本。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

数据技术规范多元化资金管理。市场经济环境中,家庭农场兼具农业生产与市场经营的双重主体身份,资金用途与需求内容呈现出多元化需求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与信息处理技术在解决传统的家庭农场资金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上优势突出。在资金配置上,互联网金融企业联合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等组织,将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搜索引擎技术与金融咨询、在线服务等金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通过清单式筛选准确核定家庭农场新技术的研发与新品种的投入需求,为季节性闲置资金寻找保值增值服务的短期理财业务,规范家庭农场资金使用。在风险管理上,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利用交易记录、买家评价、交易价格等代表性指标,识别不可控制性因素所引发的突发性事件以及连锁性风险,通过公开违约和降低评级信息等方式,增加违约成本,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创新家庭农场互联网融资模式的措施

家庭农场是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竞争的新型微观经济组织,其资金需求特征与融资现实决定有必要打通互联网渠道。基于家庭农场的基本界定,准确把握融资需求特点,利用互联网思维从思维、客户、产品、渠道、风控、科研等方面推进融资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实施更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对于突破家庭农场融资发展瓶颈至关重要。

发散思维,开拓思路。在创新渠道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互联网思维以其穿透力推动传统金融改革,利用互联网思维分析家庭农场融资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思考变革融资模式思路,是未来金融支持家庭农场融资发展先导理念。

分类核定,框定等级。家庭农场融资行为的市场性需要依据市场规律运作,因为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所以首先需要厘清家庭农场所属的层次。根据农业部门认定标准,严格框定准入条件,按照家个体所处的行业类别、经营规模、劳动力数量、经营成效等有重点分层次的制定互联网融资服务方案。首先,核实基本情况。其次,认定行业类型。再次,核定经营情况。最后,核定资金情况。

优选客户,提质增量。在家庭农场互联网融资体系中客户是维系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提高家庭农场线上金融的使用率重在发挥互联网用户思维优选客户,深度挖掘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上下游潜力农场,夯实强大的客户基础创造规模效应。

线上线下,升级产品。在激烈竞争的同业市场上,产品是金融机构参与竞争的根本命脉,根据家庭农场所处的行业门类,线上线下同步联动,全面升级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家庭农场生产设施投入高的特点。第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工具,以网络系统为基本载体,加大对家庭农场融资需求的分析研究,突破传统抵质押融资模式,开发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线上产品。第二,明确区分线下融资路径的拓展工作,按经营规模提供大额信贷资金支持。

多重手段,管控风险。从金融供给的角度看,金融风险的管控必是根据具体产品类别的现状进行,抓住家庭农场互联网融资特点进行风险控制是增强稳定性的重中之重。第一,客户准入上,加强对家庭农场所处行业门类、产品质量、价格波动、市场行情等情况的全面把握,重点审查交易流程、销售方式、交货方式、付款周期等,防范集中性的自然风险、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等。第二,信用评价上,突破传统的推荐评价,在考察单笔家庭农场线上融资业务的自我清偿力的同时还需要将融资项下资产、资金使用、交易对手运营状况等指标纳入信用评价体系,防止交叉传染性风险。第三,操作管理上,消除传统系统操作过程中信息推送有限的弊病,打通与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个体的信息对接端口;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包含龙头企业上下游客户的经营指标以及财务指标,提高线上金融风险预警能力。第四,风险分担上,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比例交纳保证金建立线上风险资金池,明确补充机制以及违约责任;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优先为参加银行制度保险的家庭农场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共担风险。

加大研发,推新增智。发展家庭农场互联网融资并非简单的将传统信贷嫁接于互联网之上,在互联网融资模式发展的潜力就在于不断更新换代的信息技术与研发水平。构建家庭农场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重在商业银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个体、第三方平台、政府等信息对接系统的配套研发开发。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3

随着网络技术及物流的发展和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使农业与互联网技术慢慢的融合起来。从前期的网易CEO丁磊养猪,到近年柳传志推出佳沃集团开始卖蓝莓和猕猴桃;再到京东大佬刘强东种大米互联网销售等等IT企业、网络巨头人士也开始走向农业,推出大量的互联网思维,农业加互联网技术变得炙手可热。但是怎么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农业、推动农业的发展、借组互联网的力量带动农业发展依然需要我们的大量的研究,在互联网和农业发展上找到平衡。

2我国传统农业市场的特点

2.1传统农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我国农业发展悠久,农民对时节的把握相当的准确,同时也是农业具有季节性,农产品市场的产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动,同时传统农业的思维也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导致季节大量生产的鲜活产品,如不及时销售就会给农民带来大量的损失。但是由于农民对销售能力和市场的把握不准,很容易造成丰年滞销、歉产种植不足的现象,导致农业收入一直得不到提高。

2.2 农业还以小本经营为主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大部分都是以家庭承包和个体户农业发展为主,还未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农场,农产品都分散在各家农民手中,农业市场还以各村、各镇369、258集市贸易为主,[2]小本经营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大型的农产品市场无法形成,使农民在市场贸易中,小本、单独交易、以自我价格指导为原则,市场定位不准,无法取得经营成果。

2.3农业生产的标准低

目前国内市场流行吃野菜,生态、环保、无污染产品成为消费者追捧的目标。然而,我国农业在种植过程中因大量化肥、农药成为消费者拒绝的理由。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标准。在种植上一味追求产量而使质量下降,对产品的分类标准也不够明显,农民无品牌效应意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低,初级农产品居多。

3 互联网技术对农民的影响

2013年是我国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越性发展和建设的一年,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互联网网络成为我国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3]使得我国的互联网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让光缆入户,宽带进村,使全国人民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

3.1 互联网使农业信息大量普及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大量的网站信息平台出现,实现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的咨询服务,使广大农民迅速了解种植\养殖的最新信息。2013年3月份,经过我国最新研发的测土方施肥手机服务系统在吉林省伊通县开始运行,当年就超过2万多的农民用户使用,让广大农民打个电话就能将土壤的配方发到自己的手机上,一看便知土壤中缺多少氮、多少磷、多少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实现了现代农业对化肥的要求目标,再加上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使大量的土地、土壤、种植农作物品种的信息得到清晰的分析和管理,及时反馈针对性改进措施,使农产品质量更高,更加生态无污染,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除了科学的测土施肥,互联网还提供大量的其他信息,比如说销售信息,产品标准查询,产品市场定位、农业防灾、减灾及避灾等等,这些都使农业能得到健康、迅速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大推力。

3.2互联网促进农民对网上支付、销售的理解

中粮储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收购大型国有企业,他掌握这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随着网上网银业务的发展,今年,中粮储实行收粮对农民网上结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农民对现金的安全,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广大农民在卖粮时不用排上取款长队,同时也提高了效益,并同时解决了大量农民朋友卖完粮后携带现金的安全问题,省事省心。

同时随着互联网上微信、微博的兴起,微支付成为网上交易的主要方式。目前,互联网基本已覆盖全国,农民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推销自家农产品,同时介绍种植和采摘的每一道工序,并通过视频、图片让广大消费者了解要购买能产品的生长过程,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信任程度,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并通过网上的支付平台和快速发展的物流系统,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实时对接,使新鲜农产品广泛的流通于全国,甚至国际。

3.3 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产品电商化

农业电商在2012年开始起步,2013年得到了迅速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以山东寿光为例,2014年上半年,电商的交易额为47.8亿元,是传统农业贸易无法对比的。

随着大型商务平台的发展,阿里巴巴的淘宝、京东、美团等,都做起了互联网农业的概念,农民不用再提着篮子沿街叫卖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目前只需要客商上门收购或者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就可以让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买到全国各地。电商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给出的新思维,互联交易同时可以给出消费者足够的信誉,通过生鲜产品的二维码通过网络扫描后可得到产品的生产地、采摘时间、采摘人、保质日期等相关信息,极大的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可以看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重组传统农业的生产关系,使服务行业参与其中,创造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遇,让广大工薪阶层足不出户,体验种植农产品和享受网购新鲜农产品的快乐,农产品业逐渐电商化。

4互联网技术对我国农业模式的转变

互联网技术已大量应用于传统的农业中,我们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控制农业的生产和产品的质量问题,进一步规范产品的信息、渠道,提高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效率。

4.1促进农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都是依靠我们先辈的经验教训,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生产资料可供我们去学习。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农业信息的收集更加全面、精准,同时信息的重要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互联网的崛起,大量的现代农民也涌入到该领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互联网带来了的大信息流动,为农民生产提供详细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互联网上大量出现的关于农业类的网站,包括种植业、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行业等专业网站,比如:大豆、玉米、小麦等,促生龙头农业企业,以专业化的种植方式,带领农村经济的全面迅速发展。

4.2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信息的集成、远程控制和数据库大量的兴起,数据分析技术在互联网上大量的传播,在农业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发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同时兴起的物流技术,使互联网上的技术得到实际服务的支撑。

移动网络、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日益应用于农业当中,使农业的发展从遥感、运输、控制、生产与一体化,系统生产不断涌现和完善,使农业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现在的农业发展不再是纯粹的农业生产模式。目前通过科学技术,对养殖、种植采用一体化管理方法,养殖业中只需要打开电脑,操作控制程序,就能使所有的牲畜喂养、除病等全部工作,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监测牲畜的生长状态,及时改变控制程序,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再需要农民跑偏大江南北查找饲养、种植方法,只需要通过网络实时资讯,接收所想要的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要素,互联网上农业技术的专业指导成为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4.3催生农产品销售模式新方式

传统农业由于受地域、季节性、周期性的限制,同时很容易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加之传统农业的小本经营、家庭承包的小户经营体制,很难与大型农产品市场对接,农产品容易出现丰年滞销,但互联网和物流产业的兴起,使农产品摆脱了这一现象,利用互联网可大大增加销售的视野,规避市场对农产品的风险。特别是电商的快速发展,农产品销售领域明显加大,通过互联网可把农户手中集散的农产品集中于大型的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同时通过网上的支付平台直接结算,减少现金的直接支付,提高了安全性和方便性。

电商的发展打动市场对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在物流飞速发展的今天,生鲜农产品日渐成为消费者面前的事实,网络信息的互联,农产品的信息一览无余,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电商2012年农产品的200亿销售增长到2014年的1000亿,可见电商魅力,也显示出互联网的巨大力量。

4.4促进农业的发展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4

[中图分类号] F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26-03

2015年3月5日,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同时,一批现代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跨界的新经济形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股浪潮也席卷了农业领域[1]。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2016年3月的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同时,“互联网+”政策的提出,拓宽了大连会展业发展的领域,使更多的跨界合作得以提升。把大连农博会作为东北地区“互联网+”与现代化展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借助东北地区优良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经济文化环境,整合“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概念,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大连农博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连农博会发展现状

中国(大连)国际农业博览会(简称大连农博会)由大连市农村经济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分会共同主办,大连超越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从2010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大连农业博览会。2010年第一届举办之时参展商范围遍及十六个省,展品种类达到数千种。展会发展至今,展览规模高达数万平方米,参观人数达20万余人。第七届大连农博会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育地方品牌、扩大内外市场、促进农业合作”为主题,以“展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及绿色农产品等现代化农业发展成果”为主要内容,努力把农博会办成具有国际级标准的农业商贸盛会。

第七届大连农博会展出面积、参展商规模均创下历届之最,其中展出面积达15000平方米。据组委会调查数据分析,截至目前农博会累计成交额已达到19.7亿。参展企业达到500余家,涵盖了粮食、水果、水产、深加工农业产品、休闲食品等上千类品种,在为期4天的展会期间,吸引了上万市民和采购商前往展会现场洽谈和采购。第七届大连农博会首设国际展区,可以让观众亲自品尝异国风味食品,感受异国饮食文化,增强观众购买欲望,提高销售额。

通过对第七届大连农博会的调研,作者发现,一方面,参展商参展目的主要是为销售产品,而以品牌推广和开拓市场为目标的企业占比较小。参展商对展会满意度较高,表明参展商对展会具有较大的热诚。大部分参展商表示会继续参展,众多外省参展商表示参加过较多的农业博览会,很愿意通过博[会这种形式来销售商品。展会主办方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展会信息的,其中外省参展商和国际参展商获得展会信息的渠道更多来自政府宣传。仅次于政府宣传渠道的是微信宣传和网页宣传,这也是顺应时展的趋势。这说明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对展会的宣传有了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此次参观展会的观众多为第一次参展且多数为从事非农业相关行业者,且参观农博会的观众大多以中老年人居多。在观众获得展会信息的渠道中,网络媒体为主要获得信息的渠道。

二、大连农博会目前存在问题

(一)展会主题未得到有效呈现

第七届大连农博会是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育地方品牌、扩大内外市场、促进农业合作”为主题。而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农博会引进农业新科技虽体现了这一发展方向却在展会举办过程中呈现不明显。大多参展商经营的农产品种类、档次和价格基本相同,缺少明确的目标市场,进而为了提高销量而大打“价格战”,最终导致农博会像一个大型农贸市场,直接影响了展会国际化的品牌形象,长此以往将会严重阻碍农博会建设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展会在互联网方面的网络技术应用不到位

首先,第七届大连农博会的展会产品主要以农产品零售的方式出现在展会中,缺少对互联网相关联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因此展会在引进高科技互联网农业技术方面有待创新。其次,展馆内一些农业电商设备不够完善,主办方没有提供有效的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不能进行网上实时交付、实时联系。且当展馆内聚集较多观众时通讯设施信号较差,不利于观众进行网上支付以及扫码了解参展商的具体信息。

(三)展会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

展会虽然已成功举办六届,却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信息平台,很多信息在网上只能看到,且仅有很少的网络新闻报道,与展会本身有关的信息较杂乱无序,且缺乏真实性。这对参展商和观众了解展会形成很大的障碍。现在是电子信息化时代,缺少网络信息平台不利于展会对外宣传推广,尤其对于国外客商想要了解本展会的基本信息将产生较大难度。在调研采访过程中,随机采访的多家外地参展商都是通过主办单位或政府的邀请前来参加展会,而现场观众绝大部分来自大连本地,可见展会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范围较小。

三、大连农博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一)对展会主题与内容方面的改进建议

1.深化都市型现代农业主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大连农博会一直持续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育地方品牌、扩大内外市场、促进农业合作”为主题,但展会主题未得到有效的呈现。大连地区在农业技术、农产品的培育等诸多方面每年都有一些创新。在国家政策上,农业也是重点的支持对象。大连农博会应密切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与时俱进,创新展会主题,增强展会活动,才能让大连农博会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不是一味保留固有的主题。

2.提高展会专业化水平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农博会举办期间,有一些与农业非相关的展品出现在展会上,这大大降低了展会的专业化水平。组委会在管理上应严格把控,确保展会的专业性。在展区的划分上,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展品的类别、展出效果、便于观众参观等。把握整个展会的现场管理,提高展会的专业化水平。

3.引进互联网农业企业参展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作者发现,此次参展商大都为国内实体农产品企业或农副产品零售商,几位没有看到与“互联网+农业”相关的展位,也没有寻找到展出现代化农业新科技、衍生品的展位,这说明大连农博会在与互联网融合方面仍有较大欠缺。而后,作者分别采访了一些参展商和主办方负责人,当提及引进互联网技术时,大部分展商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他们愿意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参展。而主办方则表示,由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限制,短时间内无法将大连农博会与互联网更好地融合。

针对目前的状况,主办方可以尝试引进互联网农业企业参加展会,专门划分互联网农企展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同步产品展出,同时加大线上线下宣传,以“互联网+”、“新科技”等名义来吸引更多观众参观。

(二)对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改进意见

目前,大连农博会在组织运营方面并未真正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展览业”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新的体验模式。应用互联网新技术,促进大连农博会转型升级为展览、销售、体验为一体的新平台。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引进与使用,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物流业,实现自动化、一体化种植生产,达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对此,作者搜集了几个目前运营较好的农业电商平台进行分析:

1.淘农网

淘农网是中国首家农资网购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打造全新的涵盖B2B/B2C/C2C团购等多种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交易平台。淘农网提供各类种子、农药、肥料、农副产品等农资商品交易,提供农资代购,货到付款等服务,让农民也体验到网购的方便。通过提供网络营销平台,寻基础做服务,帮助更多的企业开拓市场,建立品牌,实现产业升级。

2.三农网

三农网是国内专业的农业信息网站,网站致力解决三农问题。中国三农网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资讯,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业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网还为三农行业人士提供最专业的种植、养殖致富信息;为种植户、养殖户、三农相关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及合作平台。

3.中国农产品网

中国农产品网是专门服务于全国农业企业,提供农副产品网上展销、自主交易和团购的农业B2B电子商务网站。中国农产品网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专业化的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为农业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商务贸易服务。

通过上述三个现有平台的对比分析,作者发现,虽然现在市面上已有很多较成熟的农业电商平台,但是他们普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对此,作者建议,大连农博会主办机构可以联合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共同建立一个集农产品经贸交易、农业信息实时、网络农业博览会展出、大数据分析农业市场未来导向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该平台将主要以大连农博会为载体(未来可以扩大到全国农业博览会),提供B2B、B2C等模式的网上交易平台,以农产品网上交易为核心业务,以农业市场实时信息和农博会精品展出为基本业务,逐步建立一个集电子商务、展览业、农业三方面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交流、经贸交易、行业分析与预测的大数据互联网平台。

通过收集主办方提供的优秀农产品企业资料,将参展企业的产品及资料上传至专业平台。资料库中的企业及其产品信息汇集全国各地,信息范围广,时效性高,综合性强,信息真实且权威性强。平_为其在网上进行产品、企业宣传,在线上促成不同地区企业进行经贸交易。平台将运用大数据模型分析,总结过去农业市场发展状况,分析现在的市场情况,为农业市场未来发展起导向性作用。除了官方网站平台,还可以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官网,并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实时更新农业信息,保障平台信息时效性。

(三)对宣传推广方面的改进意见

大连农博会的宣传方式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单一。需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的多样化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主办方还需扩大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多家媒体平台宣传,结合网络平台、电视、广播、报纸、灯箱等宣传方式,扩大展会的影响力。另外,寻求与会展行业中知名度较高的杂志、会刊的合作。强化网络媒体宣传,与有知名度的网络媒体寻求合作,来增强宣传力度。通过调查,作者发现大连农博会虽然已成功举办六届,但在网上能搜索到的资料非常有限,新闻稿很少,信息真实性较低。有时甚至出现几个网站对同一届大连农博会的基本消息刊登都有出入。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农业”的影响力不可小视。对此,建议大连农博会需要加强网络新媒体对展会宣传力度,具体应该完成以下几项:

1.建设展会官方网站

展会官网是展会最重要的网络宣传平台,是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查询历届展会信息,获取当届展会信息最官方、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大连农博会有了官方网站会更加有利于它在网络上的宣传,扩大展会知名度,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对互联网农业企业的招展。

2.建设展会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展会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主要面对参展观众和潜在客户,建设完善的新媒体平台有利于向大众宣传大连农博会,实现大众对农博会的初步了解。平台需要配备专人运营,定期发送展会实时信息和“互联网+农业”有关信息,吸引观众眼球,让其主动参观展会。

3.在大连热门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新闻网站农博会有关信息

网络宣传少不了外力的推动,适当的运用热门网络平台、知名新闻网站大连农博会消息,吸引潜在观众,激发其对农博会的好奇心,进而进一步浏览与展会相关信息,最终达到使其参观的目的。

四、总结

互联网与新兴技术有效结合对于发展现代农I,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目前“互联网+农业”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观念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商业模式不够完善等[2]。“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深远的变革。对此,将本展会作为试点,推进大连农博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展会自身存在问题的同时,大连农博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努力引进互联网农业企业参展,积极开发集宣传、交易、网上展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模式对展会进行宣传,建设自己的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更好地提高展会专业化程度。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大连农博会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典范,将“互联网+农博会”越办越好。

[参 考 文 献]

[1]王艳华.“互联网+农业”开启中国农业升级新模式[J].人民论坛,2015(23):104-106

[2]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3]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经济纵横,2016(1):78-81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对城乡生产要素配置的基础作用愈来愈明显,依靠信息通信技术(ICT)实现要素互动是实现市场对城乡要素配置的主要手段之一[1-3],因此,分析ICT在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对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ICT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

ICT推进城乡一体化主要依靠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可将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到农民手中,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因此,ICT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效。只有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才有可能同城市居民共享社会文明。因此,ICT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

(1)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通过ICT促进农业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益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幅度和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2)提高市场信息畅通度。由于信息不灵而盲目种植、养殖、销售,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ICT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拓展了销售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并促进农民依据市场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生产经营,大幅提高生产销售收入。

(3)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劳动者自身素质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有助于提升产业的生产效率,农民通过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高效获取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加快新型农业的发展。

(4)加快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和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广泛、快捷地传播农业技术并加以推广,促进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农业的形成,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5)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ICT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构筑一条信息通道,向农民提供足够的市场信息,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建立紧密的有机联系,把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引导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集约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 北京城乡一体化中ICT应用的基本情况

2.1 ICT终端产品发展情况

在本文中,ICT终端产品主要是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计算机、电视机等信息通信工具。

2.1.1 ICT终端产品发展情况

在本文中,ICT终端产品主要是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计算机、电视机等信息通信工具。

2.1.2 城乡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比例趋于一致,农村增长高出城镇

从2006-2011年北京城乡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量时间数列来看,2006年北京城镇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量高出农村45部,高出27.95%;而到2011年农村百户拥有移动电话的数量高出城镇16部,高出7.44%,如图2-1所示。北京城镇和农村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86%和7.49%,农村高出城镇6.63个百分点。六年间城镇总共增长了4.37%,农村为43.48%,农村高出城镇39.11个百分点。此外,从2009年四直辖市农村与城镇居民每百户移动电话的拥有量比看,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分别为99.53:100、78.28:100、63.41:100和57.22:100,四直辖市在这一指标上,北京城乡差距最小。

2.1.3 城乡百户拥有固定电话数近六年变化不大,城乡差距趋于缩小

从2006-2011年北京百户固定电话拥有数时间数列来看,2006年城镇高出农村19.6部,高出22.48%;而到2011年城乡缩小到12部,城镇高出农村13.64%,如图2-2所示。2006-2011年,城乡年均增长分别为-1.31%和0.18%,城镇呈负增长状态,而农村呈极缓慢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受功能相近且替代性很强的移动电话增长的影响。从总增长速度看,城镇总共下降了6.37%,农村增长了0.92%,说明城乡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

2.1.4 北京农村60%的农户以上拥有计算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从2006-2011年北京市百户拥有计算机数量时间数列来看,城镇均值为96.5台/百户,农村54台/百户,城镇高出78.7个百分点。从图2-3也可以看出,2006年城镇高出农村55台,高出134.15%;而到2011年城乡缩小到41台,城镇高出农村65.08%。2006-2011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百户拥有计算机数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1%和8.97%,农村快于城镇7.4个百分点。6年间,农村共增长了53.66%,而城镇只增长了8.33%。这一指标反映出城乡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另外,从2009年四直辖市农村与城镇居民每百户电脑拥有量比来看,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分别为54.63:100、54.93:100、13.95:100和2.47:100,在这一指标上,上海城乡间差距与北京城乡间差距大体近似,北京略低排第二。

2.1.5 城乡电视综合覆盖率基本一致,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方面农村远低于城镇

2006-2011年,北京城镇和农村电视综合覆盖率没有变化,六年分别为100%和99.97%,城乡几乎没有差别。北京城镇有线广播电视已实现全覆盖。而与2006相比,2011年北京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年均增长14.88%,由2006年33.23万户增加到2011年的66.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81.5万户)的81.6%,比城市低18.4个百分点。

2.2 ICT终端入网情况

ICT终端入网数据能有效说明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的情况,也反映了城乡居民使用ICT终端和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促进市场要素流动的情况。

2.2.1 城镇百户接入互联网移动电话数远高于农村,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从2006-2011年北京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时间数列来看,城镇年均值为17.95部/百户,而农村为6.68部/百户,城镇高出农村约2.69倍。2006年城镇高出农村4.2部,高出2.33倍,而到2010年城乡扩大到19.1部,城镇高出农村0.96倍,这是由于2011年城乡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3.3部和13.9部,增长速度分别为51.95%和235.95%,农村普及率大大快于城镇(2006至2010年农村年均增长4.06%, 而2011增长了2.36倍,是增长最快的一年,反映出农村接入互联网移动电话数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如图2-4所示。

2006-2011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5.33%和61.54%,城镇高出农村16.2个百分点。6年间北京市城镇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数总共增长了5.48倍,低于农村增长的10倍。这一指标反映出城乡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相对差距缩小趋势。

2.2.2 城乡百户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绝对数量差距在扩大

从2006-2011年北京百户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数量时间数列来看,城镇年均值为70.72台/百户(占城镇拥有计算机总数的73.28%,其中2011年入网率为94.71%),而农村为40.33台/百户(占拥有计算机总数的74.69%,其中2011年入网率为85.71%),高出近75.35%。

从图2-5也可以看出,2006年城镇高出农村31.5部,高出1.38倍;而到2011年城乡绝对差额扩大到44.5台/百户,城镇高出农村82.41%。2006-2011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43%和18.61%,农村快于城镇6.18个百分点,农村增长速度则相对较快。6年间,城镇共增长了79.74%,而农村增长了134.78%,反映出城乡绝对差距在扩大,但相对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

2.2.3 城乡百户接入有限电视网络实现率差距逐年缩小

从2006-2011年北京百户接入有限电视网络的电视机数时间数列看,城镇百户年均值为122.56台,而农村为73.14台,城镇年均高出农村近50台。

从图2-6可以看出,2006年城镇高出农村33.6台/百户,高出37.33%;到2011年,城镇高出农村14台/百户,高出11.57%。2006-2011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百户接入有限电视网络的电视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8%%和6.10%,农村高出城镇4.32个百分点。六年间,城镇共增长了9.22%,而农村增长了34.44%。可见,城镇居民接入有限电视网络的电视机数趋于饱和,而农村发展潜力则很大。

2.2.4 北京城镇人均通信费支出高于农村2倍,且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2006-2011年6年时间数列来看,城镇人均通信费平均支出为944元,远高于农村的426.5元,年均高出517.5元。从图2-9可以看出,2006年北京市城镇人均通信费支出高于农村559元(城镇941元,农村382元),高出1.46倍;而到2011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到634元,城镇高出农村2倍多。

2006-2011年,北京城镇和农村人均通信费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和1.4%,城镇增长速度快于农村的1.1个百分点。从北京城乡人均通信费支出比例也可以反映出城乡相对差距先缩小再扩大的趋势,城乡人均通信费支出比例分别为2.46:1、2.24:1、1.93:1、 1.92:1、 2.23:1和2.57:1。丛图中可以看出,城镇呈现快速下降后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农村则基本呈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城乡在人均通信费支出方面的差距呈先下降又扩大的趋势。

3 ICT在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数据的分析,结合课题组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ICT在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城乡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差距在不断扩大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城乡ICT终端产品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甚至某些方面(如手机、电视综合覆盖率等)是基本一致的,但城乡在使用互联网开展信息交流方面差距有扩大之势,如北京城镇百户接入互联网移动电话数高于农村近2.4倍,且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北京城乡百户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绝对数量差距在扩大,且农村增长速度趋缓。在ICT终端消费情况,北京城镇人均年通讯工具费支出、人均通讯费支出、人均通信费支出均高于农村1.23倍,且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3.2 农村计算机普及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上述数据分析来看,农村计算机普及相比城镇不仅数量少,而且上网计算机更少,通过互联网获取涉农信息的程度不高。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农村网民中多数网民学历低,且有相当部分是年龄小的新一代网民。因此,提高农村网民文化素质和信息化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农业信息技术培养和培训,提高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种植技能、市场信息等使用效率,深入推动ICT在农村农业中的应用,对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推动农民致富、服务农村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 社会力量在推动ICT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参与不足

通过相关研究和实地调研,发现北京农业ICT应用过程中,虽以政府主导,但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国外农业信息化先进经验之一就是发展大量农业组织,如各种农会、协会、农村经济组织等,以各种农业组织建设带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北京ICT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应用是以政府为主导,已逐步构建起市和区县两两个层级上下互通、市级各个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体系。确立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多渠道增加信息化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ICT在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的应用。

4 加快ICT应用驱动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情况和城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课题组提出加快ICT应用驱动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4.1 推动ICT在农村农业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221信息平台”的优化建设与深度应用,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需要继续加强和夯实ICT终端在农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以适应ICT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一是要积极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加大农村农业用计算机补贴力度,加快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力度。二是推广新型技术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加强新型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技术的及时应用推广。三是加快农村各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涉及“三农”各个方面的服务系统,统一入口、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实现功能健全、互联互通、开发合作的信息服务平台。

4.2 加强农民文化素质培养,提高农民互联网使用率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和信息化素质较低,在操作ICT等设备、上互联网、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等方面都会遇到较大障碍,致使ICT应用的效果大幅降低,努力提高农民在了解信息通信技术、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意识和操作水平。一是着力提升农民的信息科技与文化素质,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意识,加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切实使农民感受到使用ICT带来的收益,使农民能切身感受到ICT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科学养植、减少劳动强度、促进销售、提高收益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三是每村都能根据需要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信息技术教导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农民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4.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在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市场机制,在政府主导农村农业化信息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政策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以市场拉动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是强化农村农业信息化主体建设,以市场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业信息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切实建立政府主导、以市场带动的农业信息化机制。二是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市场手段鼓励高科技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个人等参与,注重引进市场化运作方式,特别是鼓励龙头科技型农业企业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形成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机制。三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为基础、市场信息畅通的信息化产业链,使农民切实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收益,帮助农民降低劳动强度和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陈勇.信息化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进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7.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6

关键词 :互联网; 土地租赁; PEST;SWOT

2 1世纪,互联网和计算机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热度也随之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熟知离开互联网就等于把自己逼上绝路,农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这个庞然大物来拉动。互联网与农业的完美结合能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农产品销售模式升级,提高农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农业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分配效率至关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土地政策不断改进,土地租赁已经不再是个陌生词,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3.8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然而济南土地流转率还不到20%。提高流转率不光靠政策,也需要方法。本文提出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土地租赁交易,并做以下浅析。

1、样本土地租赁方式现状

样本租赁方式部分受政府政策影响采取协议、招标等方式进行,另一部分则没有相应平台推广或供应者与需求者对平台不了解。在总体要求与市场需求下,我们寻找到当地政府用于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发现:需求者与供应者所交易土地的面积、数量均较大。

2、基于PEST外部环境分析

2.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1.1 农村土地市场改革

2015年开始,济南将全面启动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有效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此次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建设主要有三项内容:①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②建设农业融资担保机构,确定设立济南市农业融资担保资金,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现代农业,化解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③建设产权信息平台,确定建设济南市产权市场体系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依托农业信息中心,打造产权市场体系软件管理、硬件支撑和指挥查询平台,为农村产权交易和产权融资提供综合服务。那么如何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发言人是这样回答的:在抓好农村综合性产权确权基础上,既要以搭建有形市场平台为基础,促进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又要以产权流转交易为纽带,努力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

2.2 经济环境分析

2.2.1 宏观经济分析

2014年我国经济总体平稳,GDP增速7.4%,继续改革优化组织结构。2015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GDP增速在7%左右,这是建立在我国现在已经处于新常态这一非常客观的宏观经济基础之上的。GDP7%的增速说明什么?中国经济的列车已由高速行驶转向中速行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依靠资源、人力、投资,而是转向了创新阶段。今年2015年3月份的政府报告指出,我国将继续加强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在前进中稳定发展。

2.2.2 行业经济分析

2014年由于政策上的影响,租金日趋见长。从以前500元~600元/亩涨到现在800元~1000元/亩,而且打算租地的人也很多。到目前为止,在济南市还未有一家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建立的小块土地租赁的公司,大部分都是靠58同城等电商平台,还有一种是济南市农业局下的济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平台,但是此平台是以大块土地转让租赁为前提的,未涉及小块土地的租赁。就济南市国土资源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3121.19公顷(4.68万亩)。市本级供应土地面积1534.71公顷(2.30万亩),占土地供应总量的49.17%,其中,招拍挂出让791.36公顷(1.19万亩);划拨726.02公顷(1.09万亩),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3.26%。2014年1-4季度,市本级共完成土地收储面积259.26公顷(0.39万亩),同比增加55.62%,收购建(构)筑物面积43.75公顷(0.07万亩),同比增加23.58%。2014年1-4季度,共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450宗,土地登记总面积共计2222.56公顷(3.33万亩)。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目前政府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发证。

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泉城济南自古皆为文化圣地,在这里你会听到最纯正“济普”,在这里你可以感受民间艺术给你带来喜悦,在这里你可以亲切老城给你带来怀念。与此同时,我市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也日趋活跃,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和开拓创新力量。今年引导鼓励济南文化企业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先后有济南海水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瀚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赴韩国参加儒家人文交流大会。

2.4 技术环境分析

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给济南农民带来巨大收益。201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43.6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32.31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3.07%和2.57%;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71万台,新增2087台;小麦联合收获机达到6626台,新增94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3401台,新增476台;免耕播种机达到1783台,新增269台;深松机达到667台,新增277台;航空植保飞机4架。通过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我市农机装备水平进步提高,农机装备结构进步优化。

3、SWOT分析

3.1 优势(S)

3.1.1 互联网发展

根据2015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出,山东省网民总数4634万人,网络普及率达47.6%,网民规模增速达7%,其中包括很多农村网民。随着互联网不断增速,电子商务也在茁壮成长,给项目的可行性增加了机率。

3.1.2 目前市场竞争较小

就目前济南的市场情况看,利用互联网提供土地租赁的服务公司寥寥无几,目前所能查询到的是济南市农业局主办的农村土地租赁交易平台,其所的土地规模较大,不符合小块土地租赁要求。

3.2 劣势(W)

3.2.1 资金匮乏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充裕的资金在其发展阶段是最急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所以对于刚刚开拓市场的企业来说更需要资金支持,以维持日常业务的开展。

3.2.2 经营经验不足

在公司的发展中,要求管理者不光要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更要求管理者具有专业的管理经验,正如这句话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对于我们刚刚进入市场的小公司来说,不管是从管理者的管理经验还是市场运行经验都远远不如那些市场大佬们,所以在这点上我们是稍逊一筹的。

3.3 机会(O)

3.3.1 供应与需求量大经过我们对样本地区实地调查以及对数据分析后得出图1:

由上图可以看出众多供应商愿意将自己的土地进行租赁交易。

再看需求者,随着城市居民对农家休闲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也越来越全面。对于济南居民来说,济南的大多数景点已经不再新鲜和具有吸引力,人们更向往田园生活的美好、惬意。鉴于此,我们对城市居民的周末去向做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周末愿意去外地旅游的占5.3%,愿意参加娱乐活动、聚会的占33.8%,愿意在家度过周末的占15.8%,愿意在忙碌一周之后,去农村享受近郊旅游放松身心的占45.1%,如图2所示。

3.3.2 O2O快速发展

根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得知:近年来,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与实体商业纷纷加速布局O2O领域,O2O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根据O2O市场评估模型对我国1-3线城市、三大经济圈和重点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对比,得出图3、图4、图5:

由上图我们得知济南所处二线城市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更好地完成业务 。

3.4 威胁(T)

实力较强的电子商务企业涉足该领域会构成竞争威胁。电商与农家休闲相结合,这行业并没有很高的门槛,所以在项目得到发展后,可能会有些市场跟随者进入市场,造成市场竞争难度加大。

农家休闲项目刚推向市场时,很多消费者会追求新鲜感,愿意尝试。但是人都有个新鲜程度,当顾客对农家休闲项目已经失去新鲜感时,可能会转向其他消费市场。

4、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小块土地租赁方案是可行的,当然是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但是其中也有些问题,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农家休闲项目主要针对济南市民和济南周边地区市民,按地区可以细分为以下两大类:①济南市现辖市中区、历城区、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长清区这六个区,地势较好,交通便捷,可作为主要市场进行开发。②济南平阴、济阳、商河三县和济南章丘市处于济南周边地区,来济南比较方便,可以作为第二个主要市场进行开发。

调查得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家休闲消费的人群是农家休闲主要消费人群,尤其是三口之家,比例大约占到参与农家休闲旅游总人数的一半。因此项目可重点开发亲子活动和情侣活动。

我们的业务对象是中高收入的消费者,因此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价格在合理的前提下可以中等偏高。

参考文献

[1] 邓章源.互联网农业发展探讨[J].经济观察.2015.07(19)

[2] 中国农经信息网.山东省济南市将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放活土地经营. [J].中国农经信息网.2014.12

[3] 人民网.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2015.01

[4] 济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平台.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7

中图分类号:F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2-0050-05

当前,“互联网+”方兴未艾,从国家决策层到具体的市场实践主体,都在密切关注并积极推动其发展。“互联网+农村金融”是未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加快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向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而又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的深刻变革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信息的整合,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在时间、空间、成本等方面的约束,对创新金融模式、完善金融市场、推动金融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模式加快进行重构整合,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①

1.市场主体多元化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延伸到哪里,金融服务就拓展到哪里。同时,网上金融业务低廉的成本也刺激了市场的神经,一些互联网大鳄开始借助互联网涉足金融业务。2014年,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投资100亿元布局农村金融,面向农村开展支付、微贷、理财等金融服务。②由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等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将农村用户作为三大目标客户群体之一,着力开展农村金融业务。京东金融与格来珉中国合作,运用众筹平台推动格莱珉中国业务开展,主要在农民小额贷款、消费贷款和创业贷款等方面开展业务。2015年3月,哈尔滨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客户的手机银行――“农金手机银行”,将涉农特色业务内置其中,农户可直接通过手机银行提交贷款申请,免费还贷,实现随贷随还。③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互联网企业及其旗下的金融机构,迅速进入农村市场开展金融业务,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

2.市场竞争白热化

“互联网+”时代,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各路商业金融资本厉兵秣马,纷纷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深耕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国有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农信社开始依托网上银行提供涉农信贷业

收稿日期:2015-11-15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机制再造与风险防范研究――基于河南20个县的调查”(2012CJJ058)。

作者简介:唐晓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州450002)。

务。如农业银行面向农民推出“惠农卡”,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一些信用社、农商行也借助电商平台提供在线支付服务。二是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大量涌入农村金融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步放宽金融市场准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相继成立。这些金融机构纷纷看好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投巨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三是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借助于互联网提供涉农信贷。这些民间借贷机构以其灵活性、便捷性,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3.客户群体分散化

从客户群体看,互联网金融定位于“长尾”群体,颠覆了银行“二八”法则,奠定了以零售业务为主的特征。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降低了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和信息透明度,而便捷的渠道、低门槛的准入和人性化的操作,使得客户面快速无限延伸,并形成了独特的需求方规模经济。④如阿里巴巴推出的理财工具――余额宝的人均投资额度不到2000元,但其总规模可能超过四大银行的总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京东商城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于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每笔大多几十元,但一天的总规模却能达到大型银行一年的消费信贷量。此外,从客户的年龄层次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覆盖所有年龄层次,而不单是80后、90后群体,这也决定着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向所有年龄层次客户分散。对传统农村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背景下,客户分流的影响将愈发凸显,留住老客户和拓展新客户的难度都将越来越大。

4.业务办理智能化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也是信息科技与金融不断融合创新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成本、效率方面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以网络的方式提供。在“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大量涌向农村市场,这些公司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网上支付业务,为客户提供便捷、快速的金融支付服务。目前,很多互联网银行开始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存贷款服务。如浦发银行提供的“浦银点贷”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全程在线办理贷款业务,智能化水平非常高。就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科技水平,提高业务办理的智能化程度,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与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贴近百姓的优势,也有资金规模小、科技水平低、员工素质差等先天的劣势。

1.主要的优势

第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遍布城乡,深入农村,贴近乡土,在信息同步和对称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机构长期扎根农村积累的信任感和具体经验知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农村金融机构适应农民的需要,纷纷开展线上业务,提供在线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经营灵活,政策倾斜。农村金融机构大多是小微金融机构,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国家在存款准备金率、经营范围、业务品种、税收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农村金融机构一定的倾斜。在此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上有较大的自,在信贷审批和决策流程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一特点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尤为重要,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轻装上阵、灵活经营,在互联网上赢得相对竞争优势。

第三,客户众多,潜力巨大。农村金融机构与其所服务的农村客户的感情联系十分密切,积累了具有较高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庞大客户群。在县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涌现出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前景广阔、注重社会信誉的高端客户群体,这一群体很容易转化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互联网+”背景下,这些潜在的客户群将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宝贵资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耕耘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

2.存在的不足

第一,科技手段相对落后。“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业务的开展主要依托网络进行,金融业务的提供需要信息系统及金融机具的支撑。目前,受制于资金实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相对落后,仍然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系统的不统一,影响着客户体验和跨区域客户发展,也不利于对数据进行实时整体分析。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在硬件配置、结算手段等方面对科技的运用还有待加强。很多农村金融机构还未开发出微信银行、网上贷款、网上商城等系统平台,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客户体验性较差,系统没有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形势下处于劣势。

第二,客户层次相对较低。“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很多业务将通过互联网以线上的形式开展。目前,由于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广大农民对新兴电子产品认识度和掌握度偏低,无法理解和操作复杂的软件程序,制约着农民通过互联网金融办理有关业务。在很多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拥有的大量客户群体多是线下客户,居民对于存折的接受程度优于银行卡,也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第三,产品创新能力较弱。“互联网+”模式下的在线金融业务,操作上更加注重便捷性,往往只需简单的验证即可完成。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形式、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农村金融机构推出金融产品时仍采用传统的风控防控手段,需要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资信证明,影响了客户体验。虽然有些金融机构推出了惠农卡等金融创新产品,但这些创新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对金融机构的贡献较少。

第四,人才储备依然不足。互联网金融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员工具备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数据量化分析、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建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工作环境与薪酬缺乏吸引力,工作压力大,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动频繁,缺乏高素质、创新型的金融人才。从学识层次、年龄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来看,农村金融机构当前的人才队伍还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

转型的目标定位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网点的虚拟化突破了金融机构经营的时空限制,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基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技术装备、综合实力和市场定位,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快从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机构转型。未来一个时期,农村金融机构将面临组织再造,线上银行、科技银行、社区银行、特色银行、普惠银行、绿色银行将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1.线上银行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冲击下,金融媒介日益多元化,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开展金融业务的重要平台。商业银行借助于互联网,把传统柜台办理的一些业务如存款、贷款、转账、开户等转移到线上经营,业务办理的便捷性、时效性大大提高,客户的体验也显著改善。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非常重视发展互联网银行,相继成立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这些互联网银行不设实体网点,不经营现金业务,而是通过网络数据对个人信用进行分析和运行业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线上银行。借鉴这些经验,未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将依托电商平台,更多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提供在线金融服务,打造新型线上金融服务提供商。

2.科技银行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8

在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村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截止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48元,同比增长9.0个百分点。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当前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薄弱,水利设备设施比较陈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和农业的增效。二是农业经济类型较为单一。当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生产比较分散,种类也较为单一,生产规模也较小,质量普遍较低。此外,农业生产周期性较强,且极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也较弱。三是农民的弱势地位。大多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农业知识及技能,获取知识的渠道欠缺,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发展。四是农业生产成本高。近些年来,农业生产效益不断下降,而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升高,大大降低了农村经济收入的增长速度。五是农业金融、科技等支持体系不够健全。土地流转、产权制度、农村金融体制等改革不到位。导致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

“互联网+”模式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平台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推动互联网模式仍面临很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物流体系建设仍比较薄弱,各快递公司往往只能配送至市县一级,无法满足农村网民的网络销售及网络购买行为,农村网民只能借助中间商与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对接,而中间商的加入会导致农民在经营行为中丧失了话语权及定价权,并且这种间接对接也会增加农产品的成本,从而导致农产品竞争力的下降。

农村的互联网建设较为薄弱。由于地域的限制,农村的网络建设存在工程难度大、成本高、工期长等缺陷,导致农村互联网基础较低。此外,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互联网的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均不足,加之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农民对互联网的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均比较低,严重影响农村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模式下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为“互联网+”模式在农业经济领域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为发展农村经济制定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及法规意见中,应鼓励农村互联网发展,以推进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战略规划下,各省级、市级、县级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办法,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及农业销售、流通、经营、发展等环节提供便利。

积极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意向及使用率。第一,继续推进互联网、宽带“村村通”工程,积极研发出适合农村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宽带的村村通。第二,加大对智能终端的研发力度,智能终端设计应以操作简单、成本低为主,有利于提高智能终端在农村的应用率。第三,加大对农民互联网知识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农村市场主体的技术水平。第四,积极引进互联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重视互联网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积极培养引进互联网人才的农业生产经营知识,使之成为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互联网+”模式在农村经济的推广奠定基础。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9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加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互联网”在整体经济贸易中的显著地位。所谓互联网+,并不单单是指互联网和各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由此来提升传统行业的剩余价值。因此,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并将农产品贸易与之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一、湖南省农产品贸易情况概述

湖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优渥的条件。2020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117.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0.3%,主要出口农产品品类大多以茶叶、猪肉、大米等具有湖南特色的农产品为主。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湖南省已经和世界各地的1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其中农产品贸易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以香港和澳门地区为主要出口地区的国内市场。二是以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亚洲国家为出口国的亚洲市场。三是以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为出口国的欧美市场。湖南省目前农产品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全国总的农产品贸易中,所占的贸易份额还是有待提升。因此,发展互联网+农产品贸易对于湖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基于互联网+条件下湖南省农产品贸易的SWOT分析

(一)内部因素优势(S)分析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湖南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东临江西、南临广东、广西、西临贵州、北与湖北接壤,位于“长江经济带”的辐射范围之内,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条件优渥,总的概括为“八横八纵”,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同时在空运方面,湖南省主要有8个民用机场,其中以长沙的黄花机场为主要对外贸易窗口。在海运方面,主要包括长沙港、岳阳港、衡阳港等8大港口。2020年长沙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15万吨,同比去年增长16%,成为了中部第一个“千万吨级”的内河港口。因此,在互联网+条件下将信息技术与上述优势结合起来,使湖南省各个地区连成一片,对于其农产品贸易来说是一个很好地开端。

(二)内部因素劣势(W)分析

一是农产品之间尚未形成品牌集群效应。从驻湘企业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来看,国内许多同行企业都能生产出类似或相同的产品,而当产品供大于求时,同类产品的竞争加剧。虽然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但是能从其中获利的企业却不多,并且这种贸易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是简单地把创造品牌与宣传广告等同起来。在现今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广告往往具有快消性、重复性等特点,多至几分钟短至几十秒的广告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令消费者形成对农产品长久的认识。其次是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不突出。由于现在市面上的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如果不好好利用品牌加以区分,不能带来巨大利润,从而无法挖掘农产品的剩余价值。最后是品牌之间彼此孤立,尚未形成集群效应。因此,在互联网+条件下,处理好农产品品牌的衔接问题对于湖南省农产品贸易尤为重要。二是大部分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就湖南省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方式来看,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缺乏先进的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弱、品牌观念淡泊。同时,又由于此类企业往往只加工初级农产品,尚未涉足中、高级农产品,所以加工出来的农产品附加值一般很低。因此,在互联网+条件下,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应该通过互联网平台找准自己市场定位,了解顾客的需求,同时引进高新的生产技术投入农产品的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层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

(三)外部因素机会(O)分析

政策环境优良。2020年9月,来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在此基础上,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并在这一战略上衍生出了其他贸易模式,比如“港口+商贸”模式、中欧班列(长沙)“定制”模式和“点对点”联通模式。2020年,中欧班列共运输货物20.6亿美元,同比增长98.6%。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湖南省农产品的贸易。因此,在互联网+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好政策优势,才能打破传统农产品贸易的壁垒,形成新的农产品贸易模式。

(四)外部因素威胁(T)分析

一是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85%的人在购物时会选择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由此可见,在现代农产品贸易中品质显然与农产品的销量呈正相关。因此,基于互联网+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成为了其提高销售量的关键,尤其是目前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更是说明的这一点。一方面,它制约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减缓了其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它也在提醒我国建设一套完整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此,在互联网+条件下,只有在质量上严把关、多留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监测农产品的品质,才能防患于未然,提高湖南地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二是网络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线下交易显然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绝大部分的农产品贸易支付都是通过网络完成。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目前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威胁。而对于大多数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来说,跨境电商平台显然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农产品对外销售窗口,但是目前的网络交易,往往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其中涉及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支付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比如,在2017年不法黑客通过带有病毒的商贸信发给全球150万外贸人员,从而盗取其公司的机密文件,以此牟利。所以,基于互联网+条件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对于湖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不仅能保证湖南省对外农产品贸易高效有序地进行,还能保证各个公司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安全。

三、基于互联网+条件下湖南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建议

(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农产品贸易

随着全球一体化、地球村等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条件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农产品贸易对于湖南省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尤其是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更是对湖南省出口农产品到美国市场造成了冲击。对此,湖南省在发展农产品贸易时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结合互联网+稳定亚洲市场,开拓美洲、非洲市场。通过互联网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准确把握亚洲、美洲、非洲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湖南省农产品的贸易范围,还加固了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二是开展多元农产品贸易。比如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可以借助互联网了解美国对我农产品出口的态度,并以此减少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周边国家农产品需求所提供的数据,适当发展同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农产品贸易,从而减少损失的机会成本。所以,基于互联网+条件下,湖南省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农产品贸易,才能保持经济稳定而又有效的发展。

(二)着重网络支付安全,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

就目前存在的支付方式来说,主要分为实体支付和虚拟支付两大类。而在这两种支付方式中,网络支付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网络支付又往往具有不安全性、虚拟性等不稳定因素。因此,在互联网+条件下,湖南省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支付平台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产品贸易安全高效地进行。同时,在农产品质量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一套质量评测体系,可以利用现在的二维码技术,通过将农产品的播种、生产、加工、包装等一系列工序以数据流的形式导入二维码中,这样才能化解绿色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困境。二是将农产品品质与互联网+深度结合,时时监控农产品的质量。三是专门成立互联网+农产品贸易培训班,以此来加强工作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对农产品品质好坏的认知。所以,基于互联网+条件下,湖南省只有着重网络安全支付,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才能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内需。

(三)培养专业人才,克服自身短板

湖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它又作为我国的教育大省,省内共拥有81所高校。由此可以看出湖南省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达到了一定标准。在培养专业化人才这一方面,政府更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通过提供优渥的待遇条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此吸收掌握互联网+技术的高端人才。二是适当选派部分企业骨干学习“大数据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企业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为农产品贸易企业服务。三是与当地高校加强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互联网+条件下,湖南省只有培养专业化人才,克服自身短板,才能为农产品贸易增添新的活力。

(四)打造特色湖湘品牌,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成功企业无不突出了品牌的价值,由价值又可以过度到品牌经济,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品牌效应,并进一步引申出各种相关产业。因此,在互联网+条件下,打造优质品牌,湖南省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结合互联网发扬湖湘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一方面可以把具有湖南特色的元素与农产品结合起来,并通过互联网深加工,这样一来不仅宣传了湖湘文化,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特色品牌的建立有助于品牌经济的形成,湖南省可以此为契点,助力其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二是农产品要从初级加工过渡到深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农产的附加值以及农产品对外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

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例10

看点一:开幕仪式 大咖云集 表彰优秀――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宋维平为“大北农振兴杯”第五届中国畜牧业贡献奖颁奖

为激励和表彰在促进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结合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的召开,举办了“大北农振兴杯”第五届畜牧业贡献奖(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大会开幕仪式上,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宋维平为此次获奖者颁奖。

看点二:国家平台 优势产区 线上融合――国家生猪市场全国生猪优势产区交易上线仪式隆重举行

国家生猪市场全国生猪优势产区交易上线仪式于25日上午在国家生猪市场-猪交所交易大厅隆重举行。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印红、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祖相、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谢小军、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伟生、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区委书记谢金峰、大北农集团董事长、总裁、农信互联董事长邵根伙等农业部和重庆市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88个区县市场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上线仪式。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国家生猪市场平台运营公司代表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农信互联总裁薛素文,重庆农信生猪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彬与首批五个生猪优势产区河北省唐山市、河南省周口市、河南省济源市、吉林省梨树县、四川省中江县领导代表共同启动上线仪式。国家生猪市场-猪交所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与更多生猪优势产区合作,共建新的、可持续的生猪生态环境,引领整个生猪产业良性发展。

仪式结束后,参会代表参观了国家生猪市场-猪交所,并针对感兴趣的话题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交流。通过与全国生猪优势产区的合作,国家生猪市场-猪交所将着力打造区域生猪品牌,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全面促进“农业互联网+”落地。

看点三:高峰论坛聚焦“互联网+”猪产业――首届产业“互联网+”战略高峰论坛盛大召开

作为本届畜牧科技论坛会期重要的分论坛活动,首届产业“互联网+”战略高峰论坛在25日下午成功召开,论坛以“互联网+猪产业 推动产业链高速融合”为主题。来自农业部、重庆市相关部门领导、全国生猪优势产区政府领导、猪产业相关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券商、媒体朋友等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全体参会代表围绕“互联网+”在猪产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猪产业发展的影响及与猪产业融合的具体模式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和交流。

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区委书记谢金峰致辞,他表示,互联网经济的强势崛起为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引擎,开辟了新的途径。国家生猪市场通过两大平台、五大中心有效破解了市场波动大、养殖风险高等传统难题,提高了生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荣昌要力争把国家生猪市场打造成全国“互联网+”农业的典型代表。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总裁、农信互联董事长邵根伙在致辞中表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速互联网与传统养猪产业的融合,有利于解决包括生猪生产、生猪交易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产业“生态、循环、安全”发展。国家生猪市场颠覆了传统生猪交易模式,依托猪联网生成的大数据,提供大量猪源,缩短交易链条,实现跨区域交易。随着国家生猪市场交易量的爆发式增长,我国生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