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进出口贸易会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2 09:19:19

进出口贸易会计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1

战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是从20世纪70 年代初才开始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中美已互为主要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关系也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关系。从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贸易出现了越来越大的不平衡。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按照中国的统计,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141.7亿美元;按照美国的统计,美中贸易逆差超过2000亿美元。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逐步加剧,中美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导致两国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两国在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差异。1984年以前,中美两国贸易统计数据没有大的出入。

此后,双方数据差异越来越大。按美方统计,其对华贸易逆差始于1983年,为3亿美元,1996年攀升到395.2亿美元。据中方统计,截至1992年中国一直是逆差,1993 年中国有顺差62.7亿美元,逐步上升到1996 年的105亿美元。2006年,据中方统计,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442.5亿美元,据美方的统计,其对中国逆差达到2325.5亿,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统计差异的绝对量也越来越大,表1是进入2003~2006年中美贸易的统计差异表。

一、统计辖区差异

美国将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视为美国海关关境区域,中国将其视为单独行政区域。在东向贸易(中国出口至美国)中,中国在出口统计中将其单独列出,未包含在与美国的贸易统计之中,美国则视其为从中国的进口。在西向贸易(美国出口至中国)中,美国将从以上两个地区出口的产品包含在其出口总额中,中国则没将其包含在进口额中,由此产生中美双贸易统计上的差异。

二、再出口差异

在东向贸易中,中国出口统计中包括非原产于中国但经中国再出口至美国的货物,美国将这些货物统计为自原产地而非中国的进口。在西向贸易中,美国出口统计中包含非原产于美国、但经美国再出口到中国的货物;中国的进口统计将其记作自原产地而非美国的进口。既然此部分货物不是“美国商品”,应将其从美国出口数据中剔除。

三、中美双方在统计计价方法上的差异

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加工贸易中的这些商品通常因中间商加价行为导致美方的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方的出口报关价格。通常的做法是:中国企业从境外(也包括美国)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包装物料等,经加工或装配后,再将产品出口至美国。中国加工企业通常通过中间商接收订单并将加工后的商品转卖给美国买家。中国加工企业的出口报关价格往往是中间商的较低买进价格,美国买家的进口报关价格则是经中间商加价后的较高卖出价格,中方统计的出口额就远远小于美方统计的进口额。

四、经由香港转口贸易的影响

所谓转口(re-export)亦即香港买家依法取得某批进口商品的所有权后随即售出,运送给第三国家或地区的另一个买家。香港买家将进口商品再出口前,或会略微加工,不影响商品性质,故不会把香港变成原产地,这种转口使中美双边的贸易统计数据出现差异。美国方面在计算进口时,由于美国海关追查所有进口商品,包括转口商品的产地来源,美国的进口数据应该己经包括了直接进口和间接进口,无需另加转口。现实中,中国使用的是目的地原则,往往不统计部分经由香港对美国转口商品,如果这部分转口在中美贸易中微不足道,或可忽略,现实中刚好相反。香港经济研究中心学者 Fung and Lau()根据香港贸发局提供的数据研究后发现,以2000年为例,美国有61亿美元的制成品经由香港转口到中国内地,占美国对中国出口官方数据的37%。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外,出口商品运输时滞的存在,也使得中美双方对进出口额的统计会出现差异,也导致双方所统计的贸易顺差规模会出现差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现实中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计价方式不同,造成双方贸易统计数存在差异;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和香港转口贸易加价致使美中贸易逆差高估,剔除以上两因素的影响,美中贸易逆差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加入WTO后中国极大的开放了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中美服务贸易额持续上升且美方一直保持顺差,考虑到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因素,双方关于贸易顺差的统计差异会大大降低。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2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3

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十二五”期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任务。要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贯穿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对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从研发、设计、营销、市场资讯、管理咨询、物流、专业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良性互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要完善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加强服务贸易发展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开创服务贸易工作的新格局。

各地要全面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和跨部门联系机制,加强对服务贸易企业各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区域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

加强服务创新

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加强服务贸易领域的服务创新研究,特别是要加强云计算、物联网等对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密切跟踪新型服务贸易业态、交易内容、交易方式的变化趋势,在服务贸易工作中体现服务创新,有效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研究适应服务贸易创新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和指导企业开展相关创新。研究探索符合服务贸易特点、具备现代管理模式的新型服务交易平台,使其成为服务贸易领域的创新载体,推动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

完善服务贸易法规政策体系

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的完善与落实。组织实施《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十二五”期间服务贸易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出台《服务贸易促进条例》,为服务贸易的管理和促进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出台服务贸易发展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服务出口

研究开拓服务贸易出口新领域,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技术、文化、中医药、会计、医疗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一些有增长潜力和比较优势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落实文化出口的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修订并《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组织开展2011~2012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评选工作,积极拓展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跟踪落实。完善促进软件出口政策措施,落实国务院制订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软件出口基地能力建设的扶持和指导。各地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服务贸易出口,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和项目联系机制,落实重点扶持政策,促进重点领域服务出口。

扎实推进技术贸易的管理和促进

进一步完善技术进出口管理体制,修订《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组织落实《关于鼓励技术出口的若干意见》,积极促进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出口。完善技术出口贴息项目申报和管理制度,做好技术出口贴息审核工作。组织落实《关于鼓励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指导意见》,研究建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统计体系。加强技术进出口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技术贸易促进体系,积极推进技术进出易平台的研究和建设,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大力推进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平台建设

结合服务贸易特点,研究服务贸易新型交易形式,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交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展会平台,办好6月份的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提升实效、扩大影响;组织参加5月份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指导和协助其在欧洲地区开展推介活动;办好5月份的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成都分会;办好6月份的第九届中国(大连)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办好10月份的第四届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办好11月份的第五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9月份的境外服务贸易促进活动,组织中英服务贸易促进团,开展创意、设计、广告等领域的交流交易活动;组织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参加日本东京国际电玩展;组织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软件园和企业参加美国Gartner服务外包峰会。

充分发挥服务贸易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交流与配合,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各行业协会或商会等服务贸易中介组织更好地发展。推进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建设,完善栏目设置,强化交易功能,提升信息质量。

各地要加强服务贸易中介组织建设;健全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并充分利用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促进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全面实施新《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全面实施新《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深入推进服务贸易统计企业直报工作。推动出台《服务贸易统计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文化、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的专项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技术进出口、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统计体系,实现与服务贸易统计的衔接。深入开展统计分析,监测国内外服务贸易运行情况。实现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监测与预警功能。各地要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要求,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人员、经费、技术设备等支持,确保服务贸易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并强化监督、检查与培训,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4

: 是在无锡市对外贸易公司实习的。(自己再加点废话吧,比如说,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等等。我想这个对你来说很简单吧。嘿嘿~) 一、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一)、复出口(Re-export)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十一、知识产权贸易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5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二)、复进口(Re-import)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6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7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8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竞聘写作网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wwwp.jpyjg.com

、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9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1989)。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2、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0-1996)。这一阶段虽然在1993年出现了122.15亿美元的逆差,但总体上是以顺差为主,累计顺差达到433.08亿美元。

3、较大贸易顺差阶段(1997-2006)。这一阶段各年均为贸易顺差,且每年顺差均在200亿美元以上,1997-2004年累计顺差达到2477.74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309.72亿美元。2005年外贸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2006年1774.7亿美元。

(二)我国贸易顺差结构分析

从近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顺差较大的国家

美国、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1)中国对美顺差情况。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93年开始,中方在中美贸易中一直是顺差,且顺差数额逐年增加,到2005年增长到1141.7亿美元(美方统计2016亿美元)。详见表1:

表1 1995―2006年中美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为1-10月数。

由于中美双方在统计制度和口径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按照美方统计,中方的贸易顺差要更大。详见表2:

表2 2001-2006中美贸易统计比较(美方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为1-9月数字。

(2)中国对欧盟顺差情况。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97年开始,中方在中欧贸易中一直是顺差,从2003年开始顺差数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05年增长到701.17亿美元。详见表3:

表3 1995-2006年中欧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为1-10月数字。

2、逆差较大的国家或地区

主要包括我国台湾地区、韩国、东盟。

(1)台湾。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大陆在台湾贸易中一直是逆差,且逆差数额不断增加,到2005年增长到581.34亿美元。目前台湾是我们最大的逆差地区。详见表4:

表4 1995-2006年大陆与台湾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为1-10月数字。

(2)韩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我方在中韩贸易中一直是逆差,且逆差数额不断增加,2005年已达417.12亿美元。目前韩国是我国第二大的逆差国。详见表5:

表5 1995-2006年中韩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为1-10月数字。

(3)东盟。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我方在中国东盟贸易中一直是逆差,且逆差数额不断增加,到2005年增长到196.3亿美元。目前东盟是我们第三大逆差地区。详见表6:

表6 1995-2004年中国东盟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为1-10月数字。

3、贸易基本平衡的国家

主要是日本。从近20年中日贸易发展看,20世纪80年代基本是我方逆差,90年代我方有时逆差有时顺差。2000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方统计我方是逆差,日方统计日方是逆差。2003年我方统计逆差147.3亿美元,日方统计其逆差为179.5亿美元;2004年我方统计逆差208亿美元,日方统计冥逆差为203.9亿美元。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经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统计问题。以2004年为例,如考虑到转口因素,将我方统计的从日本的进口741.5亿美元作为日方出口,将日方统计的从我国的进口751.9亿美元作为进口,则为日方逆差(我方顺差)10.4亿美元,这与2004年中日贸易1678亿美元规模相比,双方贸易基本是平衡的。

从2005年看,将我方统计的从日本的进口100455亿美元作为日方出口,将日方统计的从我国的进口1088.9亿美元作为进口,则为日方逆差(我方顺差)85A亿美元,这与2005年中日贸易1844亿美元规模相比,双方贸易也基本是平衡的。详见表7、表8:

表7 1995-2006年中日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为1-10月数字。

4、转口贸易较大的地区

主要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阿联酋等。

(1)香港。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贸易主要是转出口,转进口数量较小,因此内地主要是贸易顺差。 1995-2001年,内地贸易顺差在250-400亿美元之间,2002-2005年贸易顺差增长很快,顺差额分别为:477.23、651.7、890.78、1122.54亿美元。具体见表9:

(2)新加坡。新加坡是我国海外最大的劳务市场、第三大工程承包市场、第七大外资来源地和第贸易伙伴。转口贸易在中新双边贸易中占有特殊地位。与香港有所不同的是,中新贸易中转进口较

表8 1997-2006中日贸易统计比较(日方统计) 单位:百万日元

数据来源:日本财务省统计;2006年为1-8月数字。

表9 1995-2006年内地与香港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为1-10月数字。

多,近年来我方存在一定的贸易逆差。据我国使馆调查,我国运到新加坡的24种产品中,包括钢材、家具、陶瓷及农副产品等,大多为转口贸易,有的产品 100%转口。转进口产品为集成电路、成品油、燃料油等。由于技术原因,转口贸易很难确切统计,根据新加坡方面统计转口比重为46%。由于目前转口贸易不必将货物实际运抵转口港,加上海关统计是按原产地和最终目的地为统计对象,因此实际中新两国企业所达成的贸易额应大大超过现有统计。见表10:

表10 1995-2006年中国新加坡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为1-10月数字。

(3)阿联酋是继香港、新加坡后世界第三大转口贸易中心,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转口贸易伙伴。2004年阿联酋进口达503.7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为转口。2004年我对阿联酋出口68.4亿美元,进口13亿美元。据阿联酋统计,2004年我国超过日本、美国和印度,成为阿联酋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既有长期性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我们分析,除短期投资、消费变化和汇率变动与预期外,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中国的贸易顺差大部分由其他国家转来

据专家估计,在中国对美国、欧盟的出口中至少有一半是日本、韩国、东盟和台湾地区的“绕路出口”,中国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增加连接着中国从日本、韩国、东盟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增加。以日美贸易为例:

从表11可以看出,按日元计算,日本对美国出

表11 1980-2002年日美贸易基本情况统计 单位:10亿日元

数据来源:日本关税协会《外国贸易概况》。

口1985-2004年20间日本对美出口不仅没有增长,而且绝对值还下降了12%;同期日本从美国进口绝对值虽然增长9%,但与上世纪90年代进口水平相比绝对值也是大幅度下降的。

(二)我国是消费品生产大国,消费品很少进口

我国是世界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很多商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我出口商品占世界贸易量比重,如DVD90%,玩具70%,自行车60%,鞋50%,微波炉50%,影印机2/3,个人电脑2/5,笔记本电脑51%,手机、空调、微波炉50%,电视机1/3及冰箱20%。我国消费品生产不仅能完全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还大量出口。与其他消费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品很少进口。这是我国外贸顺差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内配套能力增强和产业发展替代了部分商品进口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生产配套能力差,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境内从事加工贸易,主要采取两头在外的方式,有些料件完全依赖进口。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伸延迅速,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国产料件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许多产品的品质已经达到替代进口产品的要求,我国加工制造业在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稳步上升。

近年来,我国钢铁、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快速发展,国内生产能力迅速上升,使部分产品由进口转为国内采购,一些产品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2006年1-10月,钢材出口出口3284万吨,增长91.5%,但同期钢材进口1553万吨,下降29.1%;钢坯及粗锻件进口33万吨,下降70.6%。

(四)一些产业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国内市场需要

一方面,前两年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形成了过大的生产能力,通过出口找出路,这是我国钢铁产品、电解铝、焦炭等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近几年外商投资持续增加,以机电产品为主导的国际制造业向中国大量转移,使我国成为部分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国际制造中心。一些产业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国内市场需要,这是出口大量增加和贸易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我国特殊的进出口结构也是造成大量顺差的重要原因

(1)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受资源约束,我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出口大量增加。(2)从贸易方式看,我国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虽然一般贸易顺差很少且经常出现逆差,但由于加工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使得加工贸易顺差在弥补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逆差后,还出现较大数量的顺差。

(六)我国明显的劳动力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成为推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据统计,2004年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为0.75美元/小时,同期美国为21.97美元/小时,日本为21.54美元/小时,西班牙为16.42美元/小时,韩国为10.71美元/小时,分别为我国的29倍、28.7倍、21.9倍和14.3倍。从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上来说,中国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储备,适合工业制造业上、中、下游各个

环节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虽然在制造业产业结构上与中国有较大相似之处,对我国劳动力资源密集产业构成较大竞争,但在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和质量层次上中国仍有优势。我国劳动力的优势加速了国外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促进了出口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

我们对2002-2004年主要国家进出口贸易顺差(逆差)情况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中国的贸易顺差不大,远小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贸易顺差。

从2004年情况看,德国贸易顺差1973亿美元,日本1110亿美元,加拿大462亿美元,荷兰389亿美元,中国为320亿美元。

但从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情况看,外贸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2-3年年我国贸易顺差水平可能会超过德国,成

表12 2002-2004年主要国家贸易差额情况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TO。

为世界上最大贸易顺差国。

四、如何看待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多,一些经济理论界人士对我国外贸顺差提出质疑,甚至认为逆差并不可怕。我们认为,长期过大的贸易顺差,不仅引起贸易摩擦,造成资金闲置,而且对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但从我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安全角度看,考虑到服务贸易逆差和资本项目的不稳定性,维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是必要的。

(一)保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纵观近年来世界各国金融危机,其共同特点都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多年赤字,且经常项目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本币贬值幅度越大,经济滑坡越严重。一个国家在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就必须靠资本净流人来维持平衡,一旦金融受到外部投机资本冲击,对本币的信任度就会相应下降,随之资本流入减少,流出增加。如果资本项目从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再加上经常项目赤字,就会形成对外汇储备的双重压力,迫使本币贬值。为避免金融崩溃和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势必采取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投资和消费,这虽然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但必然导致经济大幅度滑坡。

虽然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为较大规模的净流入状态,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热钱”性质。从外商投资来看,规模已经很大,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很小,很可能逐步有所回落。在此情况下,如果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再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很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出,进而威胁本币币值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为此,在保持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或必要的顺差,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

(二)保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是保持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的需要

经常项目收支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部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国际竞争力较差,随着我国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服务贸易收支从1992年已转为持续逆差。2003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为85.7亿美元,2004年增加到97亿美元,预计今年服务贸易将超过100亿美元。为了保持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货物贸易顺差必须要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三)保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是保证我国外债还本付息和支付外资分红、股本收益的需要

到2005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达到2334.09亿美元,每年还本付息200亿美元左右。截至2004年底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8941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21亿美元。按理论上测算,每年外资分红和股本收益约500亿美元要汇到国外。目前,每年实际外资分红和股本收益约50亿美元汇到国外,其余约450亿美元转为国内再投资。但如果一旦国内投资环境出现变化,汇到国外的外资分红和股本收益将会大幅度增加。

由上可以看出,保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对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五、措施建议

我国商品进出口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支撑;另一方面由于贸易顺差也使贸易摩擦加剧,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实现相对均衡,使我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顺差和逆差,在动态调整中逐步达到双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这是继续发展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与美国、欧盟双边经贸关系,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全口径衡量国别贸易平衡状况

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占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已达20%以上,2004年我国这一比重仅为9%。美国货物贸易长期巨额逆差、,但服务贸易竞争力强,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1998年服务贸易顺差曾高达976亿美元,近年来虽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600亿美元以上。从我国来看,为全面反映经常项目收支变化情况,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应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一是建立与货物贸易统计相对应的服务贸易月度统计报告制度;二是建立国别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三是建立相关服务行业进出口统计制度。

(二)开拓进口渠道,扩大进口

一是力促美欧放弃对我出口的歧视性政策。美国、欧盟是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我国对其高级材料、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电子技术、先进装备、信息通讯、生命科学、原子能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产品具有广泛的需求。我们一方面要与美欧处理好外交关系,鼓励其用实际行动构筑建设关系,另一方面要多作美欧高技术企业的工作,通过这些企业向其政府施加压力,放宽对我高技术出口限制。二是鼓励国内企业进一步增加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三是加快国内服务产业开放步伐,增加服务贸易进口,鼓励城乡居民扩大国外旅游、留学等消费。

(三)适当调整出口结构,控制出口增长节奏

一是继续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逐步减少初级产品出口。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控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四是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产业配套,逐步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采用国产料件,延伸产业链条。四是引导企业着眼于长远和大局,在占领市场方面留有余地,避免出现出口数量激增,影响当地经济和就业,引发强烈反弹。必要时,通过行业协会采取必要的出口限制措施。

(四)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转移部分顺差

要借鉴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对我加工贸易投资的做法,在不对我产业安全、出口、就业造成大的影响前提下,鼓励一部分企业把后道加工能力转移出去,带动我加工设备和上游产品的出口,就近开拓市场,或利用当地配额直接向美国、欧盟出口。加工贸易投资重点是:一是国内原材料、零部件供给率较高的产品;二是最后一道加工环节增值率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三是国内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对美、欧被动配额出口产品。

(五)适当增加重要资源储备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2000亿美元。这些储备全部以货币形式储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风险的。我们建议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为实物储备,择机进口一些国内短缺、长期依赖进口的重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用于充实国家重要商品储备。这样一方面有利=F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也可减少贸易顺差,缓解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

(六)未雨绸缪,积极按照国际责任标准完善我国出口商品成本制度

近年来,社会责任的标准(SA8000)作为一种新的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应运而生。SA8000是由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于近年推出的全球第一个可以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商品符合社会责任的要求。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未使用童工和强制劳动力;工人报酬合理、工作条件良好、工厂有完善的卫生和安全规定等。目前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以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受到SA8000审查。据估计,1995年以来,仅我国沿海地区已有8000多家工厂受过跨国公司的SA8000审查。审查情况良好的工厂订单增加,情况不佳而又不能及时改进的则被取消供应商资格。从目前情况看,SA8000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仅仅是开始,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则前景堪忧。据悉,德国进口商协会已制定了《社会行为准则》,规定德国进口商应经过SA8000协会授权,对其供应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法国、荷兰等国也将仿效。美国、意大利等国则正酝酿将中国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生产企业通过SA8000认证作为其选择供应商的依据。社会责任标准这一新的贸易壁垒具有介于合理和不合理的双重性,相当隐蔽和复杂,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1)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SA8000的内容及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2)建立SA8000统一审核和认证的机构,对企业分期、分批进行SA8000的审核和认证。(3)跟踪调查国际上SA8000的动向,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增强企业应对SA8000的能力。(4)要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劳动者工资、保险和福利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出口成本构成,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七)努力提高出口效益

进出口贸易会计例10

一、中美贸易发展现状

从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往来发展迅猛。中美两国在对方的对外贸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仅次于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根据美方的统计,2007年中国仅次于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伴伙,中美间贸易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12.4%,仅次于加拿大的18%,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还首次超过加拿大成为美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6.5%(加拿大以16%列第二)。同时,中国也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占美国总出口的5.6%。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从表1可以看出,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猛增至2007年的3020.83亿美元,短短28年时间增长了140倍之多。特别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双边贸易额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2004年的增幅最高,为34.27%。到2006年美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纵观中美贸易差额在这28年间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愈发明显,并且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状况以1993年为界明显地分为了两个阶段。1979-1992年间,中国为中美贸易中的逆差国,美国为中美贸易中的顺差国。自1993年起,美国开始成为中美贸易中的逆差国,而且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二、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分析

1、中美统计技术差异因素。中美两国所采用的统计标准的不同是造成统计数据不一致的制度性因素。如在统计范围上,美方统计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国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加剧了贸易失衡的规模。另外,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也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尽管美国的海关统计中有关原产地统计的规则有所改进,但由于缺乏国际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在判定进口货物原产地时往往存在随意性。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原产地原则的局限性愈来愈清楚地暴露出来。

2、国际分工和中美比较优势。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五项的商品分别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640亿美元,增长2.8%;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261亿美元,增长25%。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经贸格局己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讯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高出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5个百分点,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具体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1.52%,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

3、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美国大规模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以及亚洲国家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这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大规模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美国跨国公司把原本由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在华子公司的巨额生产和出口,并相应地增加了美国公司从其在华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这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亚洲国家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逆差。

4、服务贸易被忽略。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国,美国2007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4792亿美元,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根据USTR的统计,2004年美国服务贸易对华出口增长20%,而其总体增长仅为11%,中国已成为美国第10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多年都是顺差,2006年对华出口已达到106亿美元。然而,在谈到中美贸易逆差时,美方却往往只强调货物贸易而忽略服务贸易。如果把服务贸易计算在内,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会减少。特别是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具有强大实力和竞争优势的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将会获得更大增长。

5、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不愿向中国出口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卫星技术等中方需要的产品,甚至连一些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产品也有限制,军工产品更是在其限制之列。另外,技术管制的特殊性使得它容易被美国的国内政治斗争所利用。高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普通百姓很难明辨是非,而且此类问题还会“涉及国家安全”,所以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又会经常成为美国党派间斗争的手段。技术贸易面临的这种变幻不定的政治环境,极大地遏制了美国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不但使美国厂商每年在中国要丧失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贸易机会,而且也对美国在中国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制约中美经贸进一步合作的主要因素。

三、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影响

一方面,贸易顺差规模扩大,是2005年中国经济取得9.9%较高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外汇储备约1/3用于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国以巨额出口退税补贴美国消费者,大量中国对美贸易盈余的好处重新流回美国,等于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GDP增长也是一种巨大损失;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导致中国对美经济依存度远远高于美国对华经济依存度,这种不对称的经济依存关系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对美外交的主动权,使中国在处理与美摩擦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我国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措施

1、完善统计制度和规则。由于统计制度的原因,中美双方在贸易失衡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原产地原则和服务贸易的统计。而我国原产地规则的不完善和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制定,不断完善原产地规则,减少由此引起的双边贸易失衡的人为夸大。同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与美方协商,尝试建立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设立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

2、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从长远来看,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突破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现状,是缩减中美贸易失衡的一条出路。因此,我国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技术资本优势的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这种战略调整,不仅有助于避免我国在出口中过于强调劳动力成本优势,忽略出口结构中的非价格因素,同时也将使更多的企业因此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损失。

3、扩大内需,带动进口增长。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同时要从恢复国内平衡入手。国内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总量问题不解决好,国际收支也不可能平衡。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总格局中,我国属于储蓄大于投资、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方。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仍然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政策重点,通过扩大内需并带动进口,具体到中美经贸关系上就要尽量增加对美国的进口。

4、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促使美国放松出口管制。技术贸易能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有重要意义。中美双方应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发展技术贸易,不仅有利于改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中美贸易关系,这是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现实出路。建立健全透明、高效的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各国在对华技术出口方面展开公平、公开的竞争。

5、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加入WT0后,世贸规则成为中美贸易交往中的指导原则。在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下,协商解决两国的贸易失衡问题,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面对的市场环境也会得到改善,这都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在中美两国因贸易失衡问题而产生纠纷时,尽量把握主动权,具体评价美国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充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美贸易中中国的正当权益。同时,中国政府应继续努力,如期履行对WTO的各种承诸,按照WTO规则进行对外贸易,以增强全球竞争力。

6、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加大对美国等国的直接投资。实行“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到有市场潜力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是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走出去”各项业务的发展。而且要加大对美国等国的直接投资,这不仅可以避开美国的贸易壁垒,大大减少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五、结束语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反映出一种客观必然性,未来一段时间,美中贸易逆差还会继续扩大或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中美贸易状况的决定因素中,统计方法的差异,政策性的因素起到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与美国高科技产品的技术贸易,才是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实出路。为了中美两国贸易更为健康的发展,中美两国政府都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以双赢为目的,以互惠互利为目标,为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注:本文为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立项资助项目《美国经济失衡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编号08SKLY20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晓丹、王爽: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