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6-30 15:45:33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1

一、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完善音乐知识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流行音乐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同时,传统单一化音乐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在网络化背景下音乐学科学习需求,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引入,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缺陷,构建有效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在此基础上,流行音乐的引入有利于教师科学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聆听、感知流行音乐中准确理解音乐课程知识点,在掌握重点与难点内容中完善音乐知识体系,日渐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经验。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音乐有效教学

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有利于教师深度整合音乐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内容,降低音乐课程内容难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经典歌曲。在深化音乐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流行音乐作用下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进行实践,在层层音乐实践中深入把握音乐教材课程知识点,在解决课程问题中不断发散音乐思维,促进音乐能力发展,顺利培养音乐能力与素养,促使班级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此外,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科学引入流行音乐,能够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到崭新的发展阶段,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过程中顺利实现有效教学,更好地彰显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作用。

二、基于流行音乐的初中音乐教育策略

(一)科学选择流行音乐,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性格特征、音乐认知结构等,以音乐教材为基点,科学选择同主题的难易度适中的流行音乐,将其巧妙贯穿到音乐教学课堂,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引领学生科学聆听、感知基于流行音乐的教材音乐,在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节奏等基础上试着唱该首歌曲。以《青春舞曲》为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说说以“青春”为主题的流行音乐,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进《青春舞曲》新课程教学课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回答情况,结合《青春舞曲》歌曲主题,在科学整合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流行音乐,将其贯穿到《青春舞曲》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这些引入课堂的以“青春”为主题的流行音乐,让班级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跟着唱,在流行音乐作用下的课堂互动中创设和谐、宽松教学情境,顺利展开《青春舞曲》课程教学。随后,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流行音乐,科学整合《青春舞曲》歌曲教学内容,巧设歌曲课堂教学问题,利用具体化教学情境,引导班级学生有效思考,在解决课程问题中准确把握《青春舞曲》课程知识点,在亲自唱该首歌曲中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增强音乐课堂主动参与意识,顺利实现各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夯实学生音乐基础

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科学引入适宜的流行音乐,深化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彰显班级各层次学生主体地位,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夯实音乐基础,科学培养音乐能力以及素养。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例,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内容,科学设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班级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搜集同主题的流行音乐,个人或者几人一组在课堂上唱一首最熟悉、最喜欢的流行歌曲,初步感知《让世界充满爱》歌曲主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堂互动,准确把握班级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将《爱的奉献》等流行歌曲引入到课堂中,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讲解《让世界充满爱》课程知识,和学生探讨歌词内容、歌词特色、歌词主题,不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大致会唱《让世界充满爱》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学生以不同演唱形式来诠释“让世界充满爱”歌曲内容,包括引入课堂中的《爱的奉献》等流行音乐,促使班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展现主体地位,深层次巩固课堂上刚掌握的歌曲知识,在内化、应用中科学夯实音乐基础。

(三)深化音乐实践环节,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流行音乐优势作用,深化音乐实践环节,实现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无缝衔接。比如,在教学完《大海啊,故乡》后,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深化音乐实践教学环节,实时延伸音乐课堂,在课堂内外作用下实现音乐有效教学。教师可以选取同主题的流行音乐以及音乐教材中学生已学过的相关歌曲,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班级各层次学生参与其中,在欣赏、演唱同主题的课堂内外歌曲中更好地获取音乐情感体验,在多层次音乐实践中高效培养音乐核心素养,形成更多优秀的品质。以此,提升教学有效性,更好地呈现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深远影响。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入把握流行音乐特点以及对音乐学科教学影响,立足生本教育理念,通过多样化、可行的路径,有机融合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层层音乐课堂互动中充分发挥流行音乐作用,科学发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苗莉.基于流行音乐影响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2]姚萍萍.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8(8).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2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10-1

基础日语是一门零起点专业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日语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日语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语法上的难题,为以后的日语学习提供一条便捷之路 ,是一种既能让学生接受又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日语的教学是一门零起点学科。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最后能否说的流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兴趣。当学习者对所学的语言感兴趣时,会投放更多的精力在上面。日语歌曲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朗朗上口、内容活泼并简单易懂、而且更接近现在的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对日语基础语法的理解与词汇的记忆,使日语知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二)良好的语感的导师

要说一口语流利、地道的日语掌握其韵律和节奏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日语歌曲中的歌词靠近生活、自然、节奏感强,更贴近日常口语会话,适合学生练习口语。通过适当的日语歌曲欣赏和演唱,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日语学习气氛,并通过歌曲使学生体会阿尔泰语系的日语和我们母语的发音不同,并且经过反复练习后让学生将歌词说得流利、自然,也为以后高级日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在每节课中进行歌曲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授课中可以安排一首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日语歌曲,歌曲难度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刚开始时我们可以选用“あいうえおの歌(五十音图歌)”,再到“さくら(樱花)”再到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教学中我们采取将一首歌曲先听一遍,再了解歌词,最后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欣赏,熟悉所学歌曲韵律,这时就会有学生跟唱,再到能够简单地吟唱歌曲,最后大家再放声一起唱。慢慢地,学生就能记忆一部分日语歌词,即时不看歌词也能听懂大意,并能了解歌曲的意境。在学生渐渐熟悉一首歌曲时,他们口语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时机成熟时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日文歌曲演唱的比赛或者举办日语文化节。当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例如:食品、动物、明星的相关词汇,从而再一次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二)运用歌曲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化

中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日语教授过程中必然要联系到中日文化差异。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日本文化相关的歌曲进行教学,营造日本文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也认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日语歌曲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所选的日语歌曲要被学生所接受

据了解现代基础日语阶段的学生全部是90年以后出生,这就要求教学所选歌曲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授课时就要挑选一些欢快、好学好记、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民歌《北国之春》,流行歌曲《后来》、《最初的梦想》、《小手拉大手》等都是由日文歌翻唱而来,可找出对应的日语原版歌进行教学,这样贴近它们的平时生活,容易记忆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充分发挥歌曲教学的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歌曲教学法因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被学生所接收和喜爱,但如果运用不当,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的工具时,反而会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因此,使用歌曲教学法,最好在三个阶段使用。第一阶段:课程导修时。课程导修是学期开始时让学生对课程有个简单了解的先行课,这时引入歌曲会使学生对日语更感兴趣,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第二阶段:讲新课之前使用。讲授新课内容前播放一首相关的歌曲,有利于学生通过歌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本文化,适应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总之,用歌曲教学法辅助日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到日语的独特韵味,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增强语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日语歌曲对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对日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凤麟.日语歌曲在日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56-157.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3

藏族艺术班声乐课程的开设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课。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座谈了解到:这个艺术班的生源来自于内地中学,小学阶段是在度过。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所接受到的声乐教育仅仅是唱歌课,教师有时放光盘让学生自己跟光盘学唱,有时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歌曲部分是全国中学材中的,少数是流行歌曲,还有部分是内地流行歌曲。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均未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所以声乐教学应从零开始。 应该说,这些学生不仅对声乐一无所知,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选择了艺术道路,所以谈不上具备音乐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声乐课首先开设了两年必修,剩下的三年采取主修、辅修并进。目的在于通过两年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基本了解声乐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基本的声乐理论等等。在后三年的专业训练中提高演唱技能和表现作品的能力。

二、必修课分为四个模块进行教学

为了让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藏族学生充分了解声乐课,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声乐理论、发声练习、作品训练、声乐教育家教学和歌唱家演唱观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声乐理论

通过声乐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声乐理论,如共鸣腔体、呼吸管道、呼吸原理、高位置、深气息等等。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声乐观念。

(二)发声练习

由于藏族学生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是藏族特色的,是典型的民族调式,这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不同,内地音乐教育主要是十二平均律体系,而藏族学生是中国民族调式的感觉。所以,声乐教师在给学生选择发声练习曲时,首先需采用藏族简单旋律进行,或者采用藏语音中的声母进行发声练习,其次才是采用给内地声乐学生训练时的练习曲,否则只能事倍功半。通过发声练习可让学生初步体验声乐技术。

(三)作品训练

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内容服务的,所以,在必修阶段选择简单的声乐作品进行技术和作品表现的训练。在作品选择上,也存在和发声练习类似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藏族学生演唱本民族的作品得心应手,流行歌曲更是喜欢而拿手,但演唱教材上的作品和其他民族的作品就好像跑调一样,很难唱准,教学效果不好。这都是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生存的地域、文化背景等都与内地有所不同。所以,教师最好从藏族歌曲切入,逐步扩展到教材上的创作歌曲等其他类型的作品,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一般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不开设的,但这个班的情况是:学生最喜欢流行歌曲(不论是藏族的还是汉族的)。而且大部分学生只会唱流行歌曲,因此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作品选择,大胆选用好的流行歌曲进声乐课堂。如:歌颂建造青藏铁路英雄们的《天路》;优秀的藏族流行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妈妈的酥油灯》等等。这些作品既能很好地进行思想教育,又能在声乐观念上引导学生。这几首作品均为流行歌手演唱并流传开来的,但并不是只能用流行方法演唱。大家都知道《天路》被流行歌手韩红唱红了大江南北,但最早《天路》是由藏族民族歌手巴桑演唱的,网络上就有她的民族演唱版本,而且在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藏族歌手泽旺多吉又一次采用民族唱法演绎,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都充分说明并告诉了学生:一首作品的演唱,只要作品的风格允许,就即可以用流行方法演绎,也可以用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演绎。而树立这样的声乐观念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通过藏族民族歌曲、流行歌曲、内地流行歌曲的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接受并学习其他类型的作品和演唱方式,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作品选择上,这个班的学生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未曾接受过多少音乐教育,学生大多只愿意唱流行歌曲,包括内地和的流行歌曲,其他类型几乎不愿意接触,包括藏族传统的山歌、牧歌、酒歌等歌曲。通过两年的教学观察。我们发现学生在课下能唱出颇具民族特色的藏族山歌、牧歌,但死活不肯当众演唱,推说不会,但后来了解到是学生羞于演唱藏族的传统歌曲,认为那是老土,不时髦。这种不愿意演唱本民族音乐的观念是声乐教师必须着力解决的。我国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一位美国学者贝内特・雷默曾经提到:“西方音乐在流行的层面和在古典的层面上都日益占支配地位,以至中国的传统音乐面临着不受重视乃至灭亡的危险。”中央音乐学院西洋声乐专业吴霜毕业后到美国求学,在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她的美国声乐教授、黑人歌唱家卡・威廉斯对她说:“一个歌手唱的最好的歌应该是他自己的歌,对你来说,你自己的歌是中国歌。”对于藏族学生来说,首先应唱好藏族歌,然后才是其他各种类型、各个民族的歌曲。通过长时间的综合教育,学生们基本转变了观念,变得乐于演唱家乡的歌,作为老师,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对于传承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责任感。

综上,在作品选择上,从藏族流行歌曲和内地流行歌曲人手,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藏族民歌和创作的艺术歌曲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四)观摩声乐教育家教学和歌唱家演唱

这个模块的教学主要是开阔学生的声乐视野。观摩声乐教育家的教学讲座和歌唱家的现场版演唱,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比如,学生平时听到的大多是录音棚制作出来的光盘,是加工处理过的人声,真正的现场声音效果没有那么宏大。通过现场演唱版光盘等资料的欣赏,学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现场演唱的真实效果,而不再不考虑自身声音条件地追求宏大的声音效果。

观摩各种类型的声乐形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唱歌更多的是表达人物情感,而不是唱声音;通过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欣赏,学生发现了原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

三、后三年采用声乐主修和辅修的方式。教学方式上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内地高招音乐班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发声练习、作品训练。但藏族学生不能采用这样统一的模式。在声乐教学中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学生前两年已经接受了声乐基本教育,嗓音相对刚入学时也有了一些进步,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一样。有些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嗓音初步被开发了一些,能够放开声音唱歌了;有些还不能大声完整歌唱;有些学生比较适合唱流行歌曲;有些学生更适合唱藏族民歌;有些则更适合传统的声乐学习模式等。所以教师必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把学生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声音尚未很好地开发出来,还不能放出声音歌唱者

这样的学生首先要继续通过他喜欢演唱的歌曲,适当加 入一些技术,慢慢调整出他自身的声音,培养歌唱的自信心,逐步使声乐学习深入。

(二)声音条件不具有藏族特色,但音乐素养较高,理解力也较强

经过前两年的声乐学习,有一些藏族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十二平均律的音乐作品能较好地表现出来,本身声音条件又不具有藏族特色,学院派声乐教学模式也能较好接受。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采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直接解决演唱的基本方法。练声曲可以采用学院派通常使用的母音练习曲目,由简单到复杂;作品可以直接选用音域不宽、不具典型风格的创作歌曲。待方法巩固后,再演唱风格性强的作品。

(三)只喜欢演唱流行歌曲者

允许学生继续唱流行歌曲,但从主要技术如气息的运用方面进行调整,提高其演唱质量,使学生感受到技术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从观念上进行引导。如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手韩红,她的声乐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邹文琴。韩红曾说过,老师都是那样教气息的运用、歌唱方法等,作为流行歌手,就要自己把方法很好地应用到流行歌曲的演唱中。通过持续训练,等到学生技术能力有所增强,随着观念逐步改善,便可以扩展作品类型,逐步加入具有各民族特色的作品。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4

歌曲演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流行。歌曲的演唱者也不断地增多,但是由于很多歌曲演唱者并未受过专门的发声训练,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声音不够圆润明亮,音色不优美,音域比较窄,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提高歌唱者唱歌的水平,需要加强其发声练习,提高其发声的基本知识与发声技巧。

一、歌唱中发声练习的要点与重要性

(一)歌唱中发声练习的要点

人们在歌唱中进行发声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系统的掌握歌唱技巧和方法,提高发声技巧与加强嗓音训练。在歌唱中,只有系统的掌握发声技巧和方法,才能拓宽歌唱者的音域。歌唱的过程中积极使用发声技巧,将歌唱者的情感表达的更充分,从而更有效的调整歌唱者的唱歌状态。

(二)歌唱中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1.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唱歌中对学生进行发声的训练,能够了解学生在歌唱中的具体问题。由于很多学生在歌唱中容易发生漏气、气力不足、鼻音、高音不足等状况,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训练,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某些学生,无法提高高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气息下沉,往后脑方向使劲。对于某些学生音位不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笑练习或者打哈欠练习来帮助学生寻找准确的发音状态。教师在歌唱练习中,及时了解学生在歌唱中的不同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2.声乐基础学习与训练

发声练习就是通过在唱歌中找到正确的发音方式学会平衡嗓音。发声练习是唱歌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发展音域、力量和音质的重要的辅助手段,其主要是通过训练大脑指导和控制发音器官,在歌唱中,让大脑有意识的控制和调整各个发音器官,学会声音的转变。在训练的过程中,歌唱者大脑要有意识的协调和均衡各个器官部分,学会共鸣腔之间的转化,拓宽自身的音域,其中,控制呼吸、发音、共鸣、练耳、吐字等都是发声练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3.掌握歌唱中的技巧

不同的歌曲对声音的要求各不相同,针对歌唱者自身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能够快速提高歌唱者的歌唱水平。在不同的练声曲中,歌唱技巧的训练各不相同,有的注重音域,有的侧重控制力度,也有的主要练习咬字、吐字等,歌唱者找准自身的问题的,通过大量的练声曲掌握歌唱方法,掌握歌唱技巧,发展自身的歌唱潜质,提高歌唱水平。

4.培养学生歌唱中的情感

歌曲是重要的情感的表达,其除了有写词,谱曲人的情感,也包含着社会大众情感。很多人认为,发声练习比较单一,主要是技巧的练习,其实不然,歌唱者除了需要主要技巧以外,还要在歌唱中去体会演唱者的情感,去预测在演唱过程中听众的情感,积极的投入感情,通过自身的演唱,增强歌曲的生命力。歌唱者在发声练习中,要保持好心态,通过发声练习表达自身的愿望,抒发自身的感情。

二、歌唱中发声练习策略

(一)发声练习的方法

歌唱练习的方法主要是做好发音练习的起音,正确地起音是其他发声练习的基础,学生要学会沉稳的吸气,运气,吐气,打开喉咙,找到共鸣位置,起音的过程中要注意用气的均匀。此外,发生练习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当的调整授课内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3]。

(二)发声练习与歌唱的结合

要想提高歌唱水平除了歌唱者自身的天赋以外,还需要歌唱者可以正确的控制呼吸方式,能够清晰的发音和吐字,能够有自身特色的音色等,因此,歌唱者首先要不断地练习发声,直到能够完全的掌握发声技巧。在发生练习中,要加强对母音、元音和泛音的科学的练习,这样能够获得宽广的音域和优美的音色,在歌唱中能够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声乐练习是循序渐进的,在联系的过程中,练习者首先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声乐练习是在不断地练习中找到声音发挥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练习者需要大量的练习,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临危抱佛脚。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不断地进项基础练习,牢固掌握发声基础。只有不断地进行基础练习,才可以拓宽音域,掌握唱歌技巧,找到自身独特的唱歌方法。

练声是唱歌的基础部分,歌唱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基础的练习,唱歌又是练声最好的手段,它们两者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4]。因此,学习唱歌这必须要先进行发生的练习,练声曲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练习者进行训练,通过长时间的强制训练,改变训练者以往唱歌中的不足。此外,歌唱者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形成对歌曲新的认识,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听众的情感的共鸣,提高歌唱的影响力。将发声和唱歌有效结合,歌唱者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发声知识和发声技巧,最主要的是通过练习,可以帮助歌唱者在歌唱中找到更好的发声状态,这将有利于歌唱者情感的表达,演唱水平的提高。

(三)发声练习的具体策略

发声练习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是歌唱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仅仅学习理论的声乐的理论知识对歌唱者并不会有太多的的帮助。歌唱者要加强发声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和科学性,不断地提供发声练习的水平。

1.发声练习的目的性

在发声练习中,对于学生的发声练习有具有系统的规划,根据发声的难易,循序渐进的进行发声练习。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虽然日常接触的音乐较多,但是,对于歌唱发声的只是了解甚少,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发声知识,使其对发声器官以及基础的发声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这将可以指导实践练习。高一新生,首先让他们了解发音器官,通过人体结构模型,让他们了解发声的方式,气流的运行。在通过练习,让他们把手放在脖子、腹部以及胸腔,感受气流运动的方式,让他们尝试控制气流的流动。

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声练习采取具体的措施。对于高一的初学者学习颤音时,要通过“嘟”来练习唇颤音,使学生在不断地连续中,体会气流的流动方式,平衡气与声的搭配。在练习共鸣的时候,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在于找到共鸣集中点与声音的位置。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方便对学生进行集中的训练。

2.发声练习的针对性

要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发声练习的针对性。首先,针对课堂的目的进行发声训练。对训练学生咬字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练习过程中,发音的准确与明亮,不断地提高其语速。这样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明白练习的重点与难点,也有利于发声练习的针对性。

此外,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训练。高一六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受不同方言的影响,不能准确的发音。其中,一个陕西北部的男孩,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区分前后鼻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专门下载前后鼻音的词组语音,一遍遍的领读,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教师的口型变化以及让学生通过摸老师的发音部位,让其感受气流的流动方式。还有一个女孩,n和l无法分开,教师采用多对一互帮法,让可以区分开这两个字母的学生,轮番帮忙纠正。训练的针对性,可以针对不同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整体学生的歌唱水平。

3.发声练习的灵活性

教师在对学生发声练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技巧的练习。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巧练习,教师都要避免生搬硬套,要加强其灵活性。发声练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无聊的事,教师不断地强化练习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厌烦,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歌曲类型或者喜欢的歌手,在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与基础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教授新歌,带起学生对声乐的兴趣。除此之外,也要适当的增加音乐活动,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添加一些乐趣。

在对学生咬字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咬字练习的资料首先要选用比较新的,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次,将单一的训练练习改为学生之间相比赛练习,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既可以进行咬字练习,又可以促进学习的趣味性。

4.发声练习的科学性

声乐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在进行发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其科学性[5]。声乐主要分为基础练习和技巧练习。基础练习侧重控制呼吸,发生共鸣等;技巧练习侧重学生的连音,颤音,强音,弱音等。这两种练习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基础的练习,其次在进行技巧的练习,最后,教会学生将技巧应用与实践当中。在教学生辨音和连音时,教师选用了周杰伦的歌曲。周杰伦歌曲发音过程中,连音和含混音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播放,让学生辨别其歌词,此外,教师通过亲自教授,讲解这首歌,让学生明白连音的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练习发声是唱歌的基础部分,对歌唱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练习者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地练习。因此,歌唱者要不断地加强基础的发声的练习,在联系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灵活性、目的性,不断地完善训练策略,寻找正确的训练方法,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浩.浅谈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2,(26).

[2]杨芳,那宇.论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选择[J].艺术教育,2009,(06).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5

古诗词歌曲主要是指用古代诗词歌赋填词的音乐作品,如《乡村四月》、《夜书所见》、《月满西楼》、《蒹葭》等,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是古代流传下来且较具知名度的乐曲,多数为诗人所创,新时代古诗词歌曲融入流行元素,成为音乐类型之一。然而,当前有些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未能充分运用古诗词歌曲,一方面无法引领学生通过古诗词歌曲的学习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另一方面未能多渠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基于此,为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探析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关键、原则、难点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充实声乐教学内容高校声乐教材中有关传统古乐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应用古诗词歌曲进行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充实教材内容,还可以古诗词歌曲为载体讲解声乐知识及专业技能,使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为提高新时代教改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仅围绕知识及技能进行智育,已然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此提出立德树人理念,在关注智育同时渗透美育、德育,助力学生在学习中锻造优秀品格,树立正确观念。古诗词歌曲在诗词歌赋基础上创作而来,可以体现出先辈的思想品格,教师指引学生秉持“见贤思齐”理念学习体悟,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三)积攒教改经验古诗词歌曲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成为教师需解决教学实践难题之一,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育人路径,确保学生古诗词歌曲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此过程中积攒教改经验,增强育人实力,明晰本校声乐教学所需教法,找到教改方向,继而突出本校声乐教学优势,达到推动高校声乐教育活动科学发展目的。

二、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关键

(一)将声乐知识及技能与古诗词歌曲关联在一起为保障高校声乐教学科学有效,教师应结合教育需求做好古诗词歌曲筛选工作,确保有关歌曲蕴含的演唱技巧在高校声乐教学范畴,声乐知识能够以古诗词歌曲为依托面向学生高效输出,使古诗词歌曲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避免出现古诗词歌曲滥用,消耗师生“教”与“学”的精力等消极现象,继而有效应用古诗词歌曲进行声乐教学。

(二)将学生学习自主性与古诗词歌曲关联在一起新时代教改要求教师关注学情,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筛选古诗词歌曲,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应用有关歌曲,使古诗词歌曲成为学生开启声乐课堂大门的钥匙,在自学中有所收获,满足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将古诗词歌曲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联在一起教师为科学应用古诗词歌曲展开声乐教学活动需率先加深研究,找到应用古诗词歌曲的立足点,提升自身古诗词歌曲赏析能力,同时改进教法,为应用古诗词歌曲进行声乐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况,将古诗词歌曲与之全面发展关联在一起,如提升学生音乐文化修养、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声音表现力等,使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更具深意。

三、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保留古韵我国有许多知名度较高的古曲,如《离骚》、《海青拿鹤》、《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等,这些古曲具有鲜明的时代历史特征,歌曲意境各不相同,教师为有效应用古诗词歌曲需保留其原汁原味,用古诗词歌曲的古韵感染学生,调动其学习探究自主性,充实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内容,赋予教学歌曲不同风格,为学生传承优秀音乐传统文化创造有利条件。

(二)以人为本为保障教师古诗词歌曲的应用与学生声乐学习需求相契合,教师需从学生声乐基础、文化内涵、兴趣喜好、审美能力、学习情况等角度出发应用古诗词歌曲,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确保学生乐学、好学,在学习探究古诗词歌曲进程中萌发声乐学习兴趣,掌握相关技能及基础知识,继而降低声乐育人难度,使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

(三)适度创新古诗词歌曲创作历史背景、人文环境与新时代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为赋予古诗词歌曲亲切感,引领学生通过认知迁移、实践经验深入体悟古诗词歌曲,学习掌握声乐知识及技能,教师需做好古诗词歌曲育人创新工作,旨在增强乐理共鸣,通过创新拉近学生与古诗词歌曲的距离,为教师开展声乐教学活动铺平道路,同时创新需掌握分寸,避免教师将古诗词歌曲改的面目全非,失去其本身的华彩与意义,继而有效应用古诗词歌曲进行声乐教学。

四、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难点

(一)研究滞后当前与高校声乐教学相关古诗词歌曲应用研究成果较少,教师通常情况下乐于应用国外声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讲解专业技能,主要源于国外声乐教育经验丰富、历史悠久,出现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研究滞后消极现象,影响古诗词歌曲应用成效。

(二)理念陈旧部分声乐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将自己视为课堂“主导者”,“教师为主”育人理念大行其道,对学生学习情况不够关注,对学生学习心理知之甚少,不了解学生兴趣喜好及其全面发展教育要点,使学生无法接纳古诗词歌曲,与古诗词歌曲缺乏共鸣,降低学生声乐技能及基础知识学习效率。

(三)方法陈旧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科学可行的育人方法,然而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习惯应用灌输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出现学习方向模糊不清,无法在古诗词歌曲与声乐知识之间建立关联等学习问题,无法利用古诗词歌曲提高其声乐学习效率。

五、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做好古诗词歌曲教学应用研究工作首先,高校声乐教师需以传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文化,优化配置声乐教育资源,有效完成教改任务为导向,树立古诗词歌曲教育研究意识,从古诗词歌曲韵律、内涵、演唱方式、配乐等角度出发展开声乐教学活动,使古诗词歌曲得以分解为若干元素,为教师声乐教学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其次,高校声乐教师需根据本校教育特色有针对性的选择古诗词歌曲进行教学应用研究,旨在突出本校育人优势,如选择高校所在地相关古诗词歌曲开展育人活动,创编地域性“校本化”声乐教材,整合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古诗词歌曲,使高校声乐教学研究更具有效性,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得以遍地开花;最后,结合高校声乐教育专业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如从选学、必学角度出发研究应用古诗词歌曲的方法,以此为由整合教育素材,使古诗词歌曲的应用体系更为健全,疏通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管路,达到提高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有效性的目的。

(二)转变育人理念科学应用古诗词歌曲高校声乐教师需积极转变育人理念,摆正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位置,用“引导者”的角色规划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声乐学习“主导者”。例如,教师在应用《秦王破阵乐》讲解声乐知识及技能时,可先给学生5min自主赏析该古乐,而后引导学生围绕该古乐进行讨论,感受古乐魅力,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生声乐作品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播放若干演唱版本,引导学生探讨其中声乐演唱技巧应用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跟随伴奏尝试运用声乐技巧进行演唱,教师期间予以点评,确保师生互动具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讲解声乐演唱技巧。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探究《秦王破阵乐》创作的历史背景,感受先辈为保卫祖国河山的英勇之情,与学生爱国意识产生共鸣,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继而使教师能够应用古诗词歌曲完成新时代声乐教改任务。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6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高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是必修课,它与艺术类院校声乐专业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教学安排均有不同。面对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有很好专业技能,虽然不用像歌唱家那样能够优美唱好美声歌曲,但是一定要能够很宽松的完成和满足幼儿园的技能需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应该注重与幼儿园一线的实践联系,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中儿歌演唱和儿歌伴奏的有效应用

(一)应用具有实践性的和针对性的教材进行教学。根据学前教育声乐课的特点,可以选择学前专业特点的专业教材作为辅助教材,从我们目前的声乐教学来看,我们的声乐课堂教学内容远离了幼儿园一线的实际应用,儿歌只是在我们的幼儿歌曲弹唱的课堂教学中有较少的体现,我们的学生在校内能够唱好声乐歌曲《黄水谣》、《小河淌水》等程度的歌曲,但是到了幼儿园连《红蜻蜓》、《小白船》等等幼儿歌曲都唱不好,自然而然也就不能很好的对儿童歌曲进行边弹边唱。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7

中声区的良好训练,是小学高年级声乐训练的基础,因此,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有如建高楼打地基一样。没有牢固的地基,盲目地建高楼是要遭到楼塌人亡的惨痛教训的。小学高年级的声乐训练也是一样的,教师在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声乐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中声区的训练,如果没有中声区作为基础就急于扩展音域,演唱一些高难度的歌曲,必然会导致声带病变,以致声音沙哑、喉咙疼痛。所以,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较好的基础,才具备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我认为在小学高年级中声区多下点工夫,就是要把中声区的声音练好,达到音色优美并且饱满明亮,歌唱自如,灵活性强。在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做到:(1)喉咙放松,喉头稳定松弛,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不可以“扯着喉咙”唱歌。(2)口腔内部要打开,只有口腔打开了,声音听起来才通透,教师如果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说:“你们的口腔要打开。”可能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打开口腔,那么可以用“打哈欠”的方法让学生把口腔打开。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演唱状态。(3)气息要求畅通,只有气息流畅了才能保证中声区的声音饱满明亮。

二、要重视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练声曲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特殊形式的声乐作品练习,与那些简单的声乐练习相比,它能让歌者在学习和歌唱时得到更多的乐趣。因此,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练声曲从旋律到呼吸的要求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此,教师在选择练声曲时,要有针对性,主要选择一些音域不太宽,旋律进行平缓的练声曲进行练习,母音的选择最好选用学生发得较好的母音。例如a和u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比较熟悉的。在选好母音后,在不同的调上移调练习,在练习时带上歌曲原来的情绪,要求富有歌唱性,这是一种较好的练声方式。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为我国人民所熟悉的美国歌曲,歌曲曲调流畅、情绪欢快。教师在教唱这一首歌前选择的练声曲要符合歌曲的风格。例如,可以选择母音u来模仿北风呼呼地吹,再选用短跳音来体现孩子们在雪中活泼欢快嬉戏的场景。这样设计的练声曲可以带领孩子预先进入歌曲,体会歌唱所要表达的意境。

三、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同时,要注重音乐表现的培养

不能先把声音搞好了再来谈音乐表现。要明确技术不是学习的目的,它是作为手段来表现乐曲的真实情感,表达其中的音乐形象。所以,对于发声技巧和音乐表现应同样地予以重视。应在声乐训练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注意音乐表现。由于有唱练声曲的基础,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对一些常用的声音力度的表现基本上是能做到的。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绪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唱每一首歌曲前要让学生认真分析,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歌曲的情绪,往往一首好歌因为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演绎不准确而使这首歌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所以演唱者的音乐表现是十分重要的。这里面包含了节奏、音准、速度、力度的变化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同时,自始至终都要贯穿进音乐表现的培养,这样的声乐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进行歌唱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心理状态与歌唱者本身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性格开朗的人,自己比较自信,学习歌唱时比较容易进入情绪,较喜欢表现自己,上台表现较轻松,基本能反映课堂的学习情况。而性格内向的人,遇事总爱瞻前顾后,表现得对自己缺少信心,上台就不如平时课堂上的发挥,这都是性格所致的。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8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73-02

歌唱是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中占比最大的教学内容。当代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足特别是歌唱表达能力欠缺,反映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高等师范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应重视学生歌唱能力培养,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

一、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歌唱教学存在的偏差

(一)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不适应。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音乐素质的高低。多年来,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与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相类似,以民族歌曲、美声歌曲等为主,儿童歌曲只是在即兴伴奏(弹唱)教学中体现。培养的学生能很好地演唱艺术歌曲,而到了中小学却连简单的儿童歌曲都唱不好,对歌曲缺乏文化理解,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弹唱儿童歌曲,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歌唱教学的质量。与中小学歌唱教学需要相比,目前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音乐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出现非艺术化倾向。2009年和2011年笔者在黄山和重庆举办的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参加了几十节优质音乐观摩课,观察到既有很多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看到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偏离音乐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采用一些非音乐的教学手段如教师设计学习新歌的音乐课时,在导入新课、开展活动、游戏拓展等活动上下了很大工夫,而只在最后几分钟才让学生演唱歌曲,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佳学习阶段已经过去,学生只记住了音乐课中好玩的游戏,而没有记住音乐;歌曲在课堂上跟着钢琴伴奏能唱,离开钢琴伴奏不会唱。因此,很多学生课后基本不唱音乐课中学习的歌曲,而偏爱唱流行歌,这导致学生不能达到课程标准对歌唱教学的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三)音乐教师歌唱基本功不足使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一些音乐教师没有掌握好扎实的声乐理论和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尽管想教学生演唱技巧,但因底气不足,力不从心,其结果只能听任学生不科学地发声,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逐渐养成错误的用嗓习惯,破坏歌唱的美感。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教会唱歌就行了,没必要进行声乐技能训练,因为声乐技巧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讲解和训练费时费力,教师索性避繁就简,只要学生会唱歌就行,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训练。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要等学生变声后才能学声乐,满足于学生会唱歌而不管唱得好坏,从而放任学生长期喊唱和错误的模仿,导致学生的声带出毛病,造成声带损伤,甚至留下终身遗憾。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从每个孩子做起,进行歌唱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有方法,假如我们的教育方法还不如街边贸易音乐来的有策划、有技巧,那我们的音乐阵地就要输给这些街边音乐。”因此,歌唱教学的教学方法极其重要。而部分教师在设计音乐课时,往往采用的是发声练习、复习旧歌、新课导入、范唱、新歌教学、拓展活动等程序。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法陈旧、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

二、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对当前歌唱教学的目标定位、理念、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是教会学生音乐专业各门课程综合运用的课程,从音乐教学法课程入手,教会学生了解掌握基础学校对歌唱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要求,是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基础音乐教学的需求的良好途径。

(一)树立儿童歌唱教学的理念。首先,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和吐字等基本歌唱技能。其次,在掌握基本歌唱技能的同时要了解少儿歌唱的生理心理特点,把声乐课程中的技术学会迁移运用,学会声情并茂范唱少儿歌曲。再次,不断加强自身综合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努力提高歌唱水平,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唱歌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重塑学生“敢唱、会唱、爱唱”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歌唱教学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首先应重新定位音乐课歌唱教学的基本理念并确立“敢唱、会唱、爱唱”的培养目标。“敢唱”是歌唱的前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多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当众演唱的锻炼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歌唱给予鼓励和欣赏,营造一种同学之间彼此尊重、欣赏的班级氛围。学生的歌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欣赏,其歌唱的胆量也自然就大了。“会唱”则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有关歌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爱唱”是在“敢唱、会唱”的基础上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尊重并保护学生的歌唱爱好天性,让他们体验歌唱的快乐,完整、尽情、尽兴地歌唱。音乐教育师范生明白这些道理,才能在日后的音乐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为基础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三)改进教学方法。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理解音乐教育新课标的新理念下的新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对教学观念的改变、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等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模仿、深入探究、愉快合作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式学习方法;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便于师生交流的学习氛围。例如,根据歌曲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歌唱。例如,以听唱法、视唱法、情景导入法、分角色演唱法、接龙式和对唱式演唱法、熟悉歌曲旋律线的走向等方法学习歌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富有创造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护、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歌唱教学的环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歌曲素材,最终体现在上课的过程中。这样的自发过程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教材歌曲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少儿歌唱方法技能训练。少儿歌唱训练方法与成人训练有一定的差异,高师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少儿歌唱训练技巧。

1.歌唱教学的呼吸训练。儿童的呼吸因其生理原因,与成人相比延续性更短,换气频率更高,因此可以用以下训练进行如:一口气把生日蜡烛吹灭;把气球吹在半空中,尽量不让它掉落;游泳时吸口气后尽量住呼吸做气息保持等。这些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方法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喜欢。长此下去,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歌曲学习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如教学歌曲《小白船》时,教师要按歌曲乐句的要求,引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缓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2.进行趣味发声练习。高师音乐教学法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基础教育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歌词内容、歌曲旋律等,精心选择和创编出有趣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模拟练声曲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常用一些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来进行发声技巧训练。如学习低年级歌曲《母鸡叫咯咯》时,可根据歌曲内容及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出模仿母鸡、小羊、小鸡等动物叫声的练声曲,并结合模仿小动物动作边做小动物律动边练声,以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另外,还可以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发声,如用大咬一口苹果的感觉练习打开喉咙,让气息通畅,声音统一,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从头腔高位置上发出,唱时感觉好像头顶有一只小鸟在歌唱等。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达到咬字吐字的技巧训练。在学习歌曲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按歌曲的节奏准确地读歌词,并对歌词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朗读歌词时,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色彩、韵味,使学生掌握“字正腔圆”的基本要领。并把这种咬字吐字的要领与歌唱的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与歌词的语气、韵味、歌唱中的呼吸、共鸣等要素结合起来,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表现美妙的音乐,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如演唱轻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灵活、轻快、敏捷;演唱优美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润、连贯;演唱雄壮进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效果。

三、结语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训练,主要体现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体。防止和杜绝专业化、成人化的高难度技能及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使歌唱技能的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特别强调每节课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另外,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从而积累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歌唱水平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如独唱音乐会、合唱、小组表演、卡拉OK比赛等活动,采取同桌检查、小组比赛等形式帮助要求学生记忆歌曲,真正实现学生“敢唱、会唱、爱唱”的培养目标,让歌声伴随受教育者的身心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让歌唱伴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J].艺术创作,2010(6)

[2]李想.浅谈歌唱中呼吸的运用[J].文艺生活,2010(15)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9

歌唱时气息要有支撑点,支撑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撑作用。没有气息的支撑,就会出现声音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问题。“正确的呼气是:在深呼吸的基础上,保持深吸气的控制状态,然后缓慢地在大脑的支配下,同时腹肌向里推动气息,均匀流畅的呼出”。歌唱时声带的状态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黏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正常说话时,声带并不需要作高强度的运动,它是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而在歌唱时,因为有音量、音高等方面的要求,声带必须要作出高频率、大幅度等高强度的动作。为了使声音达到歌唱的要求,我们在歌唱之前就要对声带作出相应的调整。歌唱之前声带要稍微绷紧、拉平,上课时老师要求学生把喉头往下放其实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声带绷紧后,气息冲击声带时就容易达到高频率的震动从而获得高音。声带并不是绷得越紧越好,声带如果绷得过紧就会出现尖锐、刺耳等不正常声音。其次,把声带拉平后,气息冲击声带时声带的受力才会是均匀的,声带才是整体的、规则的震动,从而才能够获得干净的音色。如果不是平整的,气息过声带时就会有一部分没有消耗随着声音传出而影响音色效果,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漏气”。歌唱的共鸣在歌唱时,产生共振作用的就是人体本身,而产生“共鸣”效果的部位就叫做“共鸣腔”。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共鸣”在歌唱中是发声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共鸣的产生、共鸣的位置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音色效果。在歌唱发声时,应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加强一些,口腔、胸腔也要有;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多一些,胸腔、头腔共鸣也要有;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这样才能在换声区发声时,不发生明显的痕迹。在歌唱发声中,只有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才能使歌唱声音统一、圆润、饱满,音色优美,色彩丰富。二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歌曲的选择也应该有别于音乐专业,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歌曲选择的难度上不能与音乐专业学生相提并论,但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歌曲来丰富其歌曲的储备。

据笔者了解,好多教师都忽视或不够重视这一个部分。好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儿歌演唱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要有视唱练耳课为基础、会识谱就能唱好儿歌,所以就造成了在整个声乐学习阶段儿歌的练习比例少之又少。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会用很成人化的方式去演唱儿歌,歌曲演唱完全脱离了儿童的世界,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去教儿歌对幼儿是没有吸引力的,当然教学效果也就不会乐观。幼儿教师当然得了解幼儿的歌唱特点:3到6岁为幼儿期,在此期间幼儿声带娇嫩、音色单薄纤细、气息很短,所以歌曲音域应控制在六度左右,句子不宜过长。艺术歌曲为了保证歌唱训练的有效性和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学生就必须得学唱一部分民族、美声的初级歌曲。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都还没有艺术技能面试这一环节,所以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并没有或只是很简单地接受过音乐技能的训练,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歌唱基础是很差的,跟音乐专业的学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进行科学的歌唱方法的训练是必需的。而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对学生歌唱技能水平检验的一种比较客观、有效的方式。学生对歌唱方法的掌握情况、对歌曲处理能力的高低、对舞台歌曲表演方式的理解都可以在她的艺术歌曲演唱当中体现出来。通俗、流行歌曲通俗、流行歌曲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类型,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引导他们去正确地认识和演唱流行歌曲。因为学生自身歌唱条件的原因,我们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像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声乐主攻方向(主攻美声、民族或其他),我们只能做到教给学生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然后根据学生自身的声音条件引导她们学会合理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在笔者的教学中也会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稍微简单的流行歌曲,比如李谷一、毛阿敏、邓丽君、蔡琴或其他歌手的歌曲。尽量把教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合唱歌曲在学前教育专业计划中,《声乐》课往往只是安排1—2个学期的课时(就云南大部分高校而言),而在艺术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首先学生的先天歌唱条件都是比较优秀的,其声乐课的开设都是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即使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较高演唱能力的也是为数不多。当然,在此我不是要把二者做一个比较,但大家可以想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培养上都和声乐专业的学生有较大的差别。那么因为受到自身歌唱条件和学习时间较短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修完《声乐》课后并不具备登唱的能力,如此看来合唱就成了他们展示自己歌唱才能的最好途径。合唱歌曲的表演对于演唱者的歌唱水平要求就没有独唱的高,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歌唱技能、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就可以唱好难度不高的合唱,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合唱远远超过喜欢独唱。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认为合唱可以掩盖她们的声音缺点,虽然合唱歌曲在乐谱的学习上要较独唱歌曲难得多,但她们更愿意唱合唱。当然,在合唱歌曲的选择上也要注意,不能选择难度太大的、声部过多或变化比较复杂的歌曲。笔者的选择是一些少儿合唱歌曲,例如:《大海啊故乡》、《采蘑菇的小姑娘》、《飞来的花瓣》等。另外还有一些流行类的团体,例如:“黑鸭子组合”、“八只眼组合”、“天使合唱团”等组合的歌曲也比较合适我们的学生演唱。地方歌曲与民族歌曲笔者认为需把地方歌曲、民族歌曲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培养内容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在我们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还很落后,在边远城镇和乡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孩子在入学前是不太会讲汉语的,她们只会讲自己民族的语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学前班教师大多都是本地人,而且大部分还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只是小学教师兼任学前班的教育。在笔者所授课的班级里,也有部分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他们的学前教育经历也大致如此。其次,现在发达城镇或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对地方少数民族歌曲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而地方歌曲、民族歌曲是孩子们了解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有效途径。针对此种情况,在我的教学中,我会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课上教我们一些本民族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同时给我们描述他们家乡的民俗、民风。

作者:谭兆波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例10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生如果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就如同虚设,如学生所说的是浪费时间。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实乃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对流行歌曲怀着极大的热诚,在调查中,当问及要不要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99%的学生都回答:“要!”某些学生还高嚷道:“我爱流行音乐!”面对学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我们怎能不把它利用起来?事实上,如果教师将课本上的歌曲稍加改动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时代的要求

    现在流行音乐充斥了整个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闭口不唱流行歌曲,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歌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音乐。现在的时代强调人的个性,而流行音乐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显然单一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三、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