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9 16:42:38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1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重大危险源事关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大事,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重大危险源管控这条主线,并以此为抓手,调动、整合各层次、各系统资源,才能建立更完善、更严密的网状安全管理体系。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引发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主要包括:基坑(槽)开挖与支护、降水;人工挖孔桩;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物料提升设备、塔吊、施工电梯等建筑施工起重设备安装、拆卸;脚手架工程(高度超过24米)、卸料平台;临边洞口;高空坠落;施工用电等等。

二、重大危险源的作用

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存在量大面广的危险源现状,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重预防、抓源头、控过程、求实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把预防的关口前移至施工现场,这对改进当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管理缺陷、落实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并跟踪整改、提高施工现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重大危险源控制基本原则

3.1消除优先原则

首先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实现本质安全。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3.2降低风险原则

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其次考虑降低危险源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

3.3个体防护原则

在采取消除或降低风险措施后,还不能完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时,最后考虑个体防护设备,作为补充对策。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等。

四、重大危险源管控

4.1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救援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2)明确安全责任、定期检查

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其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定检查表,对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消除。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按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检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按照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4.2技术措施

(1)消除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如淘汰毛竹脚手架、钢管扣件式物料提升机等。

(2)预防

当消除危险源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危险因素发生的措施,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连锁装置、排风装置、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

(3)减弱

在无法消除危险源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轻危险因素的措施,如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使用防火材料等。

(4)隔离

在无法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源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将人员与危险源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等。

(5)警告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6)应急救援

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当事故不可避免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效的应急救援力量,实施迅速的救护,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7)安全教育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包括:作业区域的要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如何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措施等,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4.3重大危险源控制程序

建筑工程在开工前,应先编制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组织有关安全专家辩识施工现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并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判定哪些是重大危险源,然后确定有关责任部门制定各专项安全施工控制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监督安全管理、技术、教育等控制措施到位,最后对执行成果进行评估、改进。

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中,把握并依托重大危险源管控这条安全管理的主线,整合公司各系统优势,调动各方面资源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虽已初显成效,但重大危险源管控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原始,仍处于初级阶段,还要继续探索最适合、最有效的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危险源识别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危险源分级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危险源过程监控、预警决策科学化信息化工作还得加强。

参考文献

[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2

二、在评价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危险评估标准要固定,定义要清楚。

(2)不同类的危险的重要性评分要有区别。

(3)已存在的安全控制措施在评估时应假设没有。一般情况下,中转站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吊装物坠落、吊车倾覆、滚垛、仓库火灾等。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和制定的消减措施及应急预案要及时予以公示。

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风险控制就是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正常的业务运作。

1.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或消除被评估的风险,中转站应该识别和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费用因素”。如果实施和维持这些控制措施的费用高于资产遭受危险所造成的损失预期值,则所选择的控制措施是不合适的。控制措施的费用高于企业的安全预算,也是不合适的。

2.几种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费用应当与风险相平衡”的原则,中转站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1)风险预防措施。从硬件设施和组织管理等软件上分别采取预防措施。如在中转站建设阶段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料场、库房、吊装设备等本质安全;另一方面,要从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

(2)风险减少措施。通过提高中转站的各种设施的安全性,为员工配齐防护用品、制定应急响应与救援计划等办法,以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并减轻事故的后果。

(3)风险监控措施。中转站应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要从各个环节优先保证。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3

1 引言

建筑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建筑施工因具有作业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产品体积大、形式多样、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和作业人员更换频繁等特点,经常会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等安全事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轨道交通工程、大跨度、深基坑工程、异性建筑物等数量日益增加,新材料、新工艺在建设工程上的应用也使得工程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引发了新的危险因素,使得我国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增加。为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目标,并持续改进安全业绩,实现事故预防,需要找到导致事故的根源―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对其进行全面、正确认识,并及时采取最佳方案进行有效控制,以求降低事故率,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保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2 重大危险源定义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 8-2000),所谓重大危险源就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界定主要包括:人的危险行为及管理的漏洞、物的不安全的状态、恶劣的环境影响等。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工程施工事故可能随时发生,并可导致人员死亡及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这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3 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以前一些事故案例以及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历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列出建筑工程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施工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研究评价,可以辩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建筑施工重大施工危险源因具体情况而不同,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况:

3.1 深基坑工程

开挖深度5m及以上的深基坑(沟、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或地下管线比较复杂的基坑(沟、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可能影响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和使用安全的基坑(沟、槽)的开挖、支护及降水工程。

3.2 高支模工程

搭设高度8m以上的、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的、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KN以上的承重支撑体系等。

3.3 脚手架工程

搭设高度50m及以上的落地式脚手架;悬挑高度20m及以上的悬挑式脚手架;提升高度15m及以上附着升降脚手架。

3.4 起重吊装工程

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台及以上起重机抬吊作业工程;跨度30m以上的结构吊装工程。

3.5 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拆卸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卸工程。

3.6 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工程

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扩孔桩工程;地下暗挖、隧道、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尚无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

由上可见重大危险源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伴随施工全过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在深入调研省内外同类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作用、采用多种危险辨识方法综合分析重大危险源,做到全面、准确、无遗漏的完成危险辨识。

4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关系

根据以往事故教训分析,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发生,必须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监控,防止出现事故隐患。理论研究和事故调查的实践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也即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图一给出了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图,从中可以看出,只要对重大危险源,或者说对能够造成重大伤害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和场所实施有效监控,防止出现事故隐患,则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5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

重大危险源控制是建立在重大危险源辩识和评价的基础上,编制科学的危险源管理方案,预控施工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高风险的地方,达到实施风险控制的目的,低成本、高效率地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障施工安全。

5.1控制基本原则

一是优先消除原则。首先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实现本质安全。二是降低风险原则。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其次考虑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三是个体防护原则。在采取消除或降低风险措施后,还不能完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时,最后考虑个体防护设备,作为补充对策。如穿戴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

5.2 控制措施

5.2.1 组织措施

5.2.1.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5.2.1.2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检查

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明确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定检查表,对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消除。

5.2.1.3 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按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 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施工安监机构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5.2.1.4 组织人员进行监控、抓好信息反馈

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建立监控台账,定期评估分析危险源的状态变化情况和演变情况,对于特殊环境、季节性、高危险作业时段等,进行盯岗盯班监控。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施工安监机构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领导研究决策,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5.2.1.5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应按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5.2.1.6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5.2.1.7 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

针对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方案,须严格落实实施专家论证制度,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实施阶段,以有效遏制重特大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5.2.1.8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按照每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并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即定期进行演练,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5.2.1.9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要制定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编制年度培训计划,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加强新上岗人员和轮岗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安全施工。

5.2.2 技术措施

5.2.2.1 消除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按照现代安全工程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首选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

5.2.2.2 预防

当消除危险源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危险因素发生的措施,如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5.2.2.3 减弱

在无法消除危险源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轻危险因素的措施。

5.2.2.4 隔离

是指在消除、预防、减弱等对危险源均不起作用的情况下而采取的将作业人员与重大危险源隔离开或将不宜共存的物质分开的措施。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隔离操作室等。

5.2.2.5 连锁

是指在作业人员出现操作失误或机械设备处于危险状态时能够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的恶化。

5.2.2.6 警告

是指在易发生故障的危险源附近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安全色或配置声光等报警装置。

5.3 重大危险源控制程序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4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古迄今无时不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建筑业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难度较大,且具有危险性。据统计,建筑业的生产事故频率、灾害率要高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每年建筑业生产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频繁和严重的伤亡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方法尤显突出和重要。

一、危险源的概念

(1)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的因素,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期内的慢性损害和累积作用)。危险源是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有人把安全控制也称为危险控制或安全风险控制。

(2)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共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为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为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3)危险源与事故

事故的发生时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危险源控制的方法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1)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①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调查、辨识、分析和评价危险源的一类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常用的专家调查法有: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和德尔菲(Delphi)法。②安全检查表(SCL)法:安全检查表法实际上就是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项目的明细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辨识工程项目存在的危险源。其优点是:简单易懂、容易掌握,可以事先组织专家编制检查项目,使安全检查做到系统化、完整化。缺点是一般只能做出定性评价。

2)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容许的全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方法1:将安全风险的大小(R)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p)与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f)的乘积来衡量,即:R=P•f。根据计算结果,利用与风险大小分级表进行对比评估风险大小等级。方法2:将可能造成安全风险的大小(S)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程度(E)和事故后果(C)三个自变量的乘积衡量,即:S=L•E•C。根据计算出的S值判别出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容许风险。

(2)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1)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①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②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措施。

2)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①减少故障,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②故障―安全设计,包括故障―消极方案;故障―积极方案;故障―正常方案。

(3)危险源的控制的策划原则

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如果是不可能消除有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应努力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条件允许时,应使工作适合于人;应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应考虑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应考虑引入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计划的要求;在各种措施还不能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作为最终手段,还应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应有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预防性测定指标是否符合监视控制措施计划的要求。

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其实施

(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目标,控制程序,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资源配置,安全措施,检查评价,奖惩制度等。

2)编制施工安全技术从事计划时,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应考虑:

①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除制定项目总体安全保证计划外,还必须制定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②对高处作业、井下作业等专业性强的作业,电器、压力容器等特殊工种作业,应制定单项安全技术规程,并应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和身体状况进行合格检查。

3)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各施工工种,特别是危险性较大工种的安全施工操作要求,作为规范和检查考核员工安全生产行为的依据。

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安全预防措施,主要有17方面的内容,如防火、防毒、防爆、防洪、防尘、防雷击、防触电、防坍塌、防物体打击、防机械损伤、防起重设备滑落、防高空坠落、防交通事故、防寒、防暑、防疫、防环境污染等方面措施。

(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事实

1)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对项目经理部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所规定的在他们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的制度。

2)安全教育①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②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③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考核制度,考核成绩要记入员工档案。④电工、电焊工、架子工、司炉工、爆破工、机操工、起重工、机械司机、机动车辆司机等特殊工种工人,除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专业安全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后,方可独立操作。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也要进行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3)安全技术交底①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纵向延伸到班组全体作业人员;技术交底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强;技术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给作业人员带来的潜在危险和存在问题;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工长、班组长进行详细交底;定期向由两个以上作业队和多工种进行交叉施工的队伍进行书面交底;保持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签字记录。②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内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四、安全检查

工程项目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及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安全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工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组织,定期进行。

(1)安全检查的类型安全检查可分为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2)安全检查的注意事项安全检查要深入基层、紧紧依靠职工,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好检查工作;建立检查的组织领导机构,配备适当的检查力量,挑选具有较高技术业务水平的专业人员参加;做好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思想、业务知识、法规政策和检查设备、奖金的准备;明确检查的目的和要求;把自查和互查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查改结合;建立检查档案;应根据用途和目的具体确定安全检查表的种类。

(3)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4)项目经理部安全检查的主要规定定期对安全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记录、评价和考核。对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签发安全整改通知,由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实施整改后应予复查;根据施工过程的特点和安全目标的要求确定安全检查的内容;安全检查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具,确定检查负责人和检查人员,并明确检查的方法和要求;检查应采取随机抽样、现场观察和实地检测的方法,并记录检查结果,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隐患,确定危险程度;编写安全检查报告并上报。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方法要求我们首先应辨识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然后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对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并实施,实施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整改纠偏安全控制方法,通过建设工程施工各种安全控制方法的使用,使施工安全得以合理、有效的控制。

参考资料: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5

0引言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矿地质环境复杂,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升。而基于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够显著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避免煤矿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对煤矿安全事故危险源进行实时预警,针对危险源选择不同的预警方式,在煤矿正常生产过程中随时传递相关安全信息,及时切断根除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1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

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基于过程的管理方式。根据风险预防控制理论,风险预防控制对象可以分为能量与行为失误[1]。处于可控状态中的能量与行为被称为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中的能量与行为被称为隐患。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为危险源而非隐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对这两个概念区别不甚清晰,过于重视安全隐患的控制管理,而忽视了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没有遵循风险预防控制的理念。所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在关注隐患管理的基础上重视危险源管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预防控制。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危险源识别、日常监测管理、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理、应对风险控制策略及风险控制实施与评价。这五个步骤相辅相成,相互递进[2]。在具体煤矿安全事故出现前对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准确识别,预测危险源所形成的安全风险程度,并且对其开展监测与预警,最后对危险源进行妥善处理,以避免出现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生产顺利安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完善与优化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欠缺,最终达到煤矿长效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2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实施

2.1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原则

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预防控制是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风险预防控制目的,煤矿企业在开展风险预防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闭环性原则。所谓闭环性原则即为煤矿企业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过程中必须要完成闭环过程,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都要规范进行,秉持闭环原则,从根源上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产生。在风险预防控制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粗放式管理往往在管理制度、生产技术、安全教育等方面较为重视,而在信息反馈与预防控制方面相对薄弱,难以实现闭环性;b)动态性原则。煤矿生产体系的特点使得其拥有高强度的动态性,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工作设备下煤矿生产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危险因素。因此,风险预防控制必须要动态、实时预警,才能实现风险防控的目的;c)系统性原则。煤矿生产过程是一个内容繁杂多样的系统,包括瓦斯防治、防尘、通风、支护、掘进系统等。在实施风险预防控制时必须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与安全事故预防策略来选择科学合理的预警与应对措施,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系统的可靠性;d)及时性原则。危险源为煤矿安全事故的源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问题则极有可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异常就应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上级汇报。

2.2风险预防控制下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

2.2.1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是能量与行为集中的事物。在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其对于风险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鉴于此,煤矿企业的危险源识别工作要发动全体员工一同开展,全面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与机械设备的各个领域,让危险源可以被完整识别[3]。煤矿企业可以编制详细、合理的危险源识别调查表格,请企业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并且详细填写表格,利用事故树、事件树等方法深入识别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尽可能全面真实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危险源。2.2.2日常监测管理日常监测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煤矿企业对煤矿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检查与定期不定期抽查,主要目的是监测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未识别出危险源或新增危险源。如检查工作人员已准确识别危险源,则需要按照煤矿企业的制度与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有选择性的停止生产开采、疏散工作人员等,并且将详细的实际情况与选择使用的措施汇报给风险预防控制中心。由于煤矿生产拥有动态性的特点,在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危险源可能变化或新增,因此一旦发现危险源需要及时将危险源归档处理,并且作为日后重点监测对象。2.2.3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理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处理是煤矿企业开展风险预防控制安全管理的专职部门,其主要工作包括煤矿企业风险预防控制的日常管理、开展风险控制措施等。当日常监测管理所获得的信息传递至预防控制中心时,该部门必须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处理危险源信息,灵活采用各种危险源识别的方式来核实是否出现新的危险源。如未出现新危险源则继续开展日常监测管理,如出现新危险源则需要对其进行整体评价[4]。2.2.险控制策略如预防控制中心识别后出现不可容忍的风险,需要对该危险源进行深入识别,制定应对风险源的计划与方案。煤矿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应对措施。a)新建、改造、消除、控制风险的相关一系列技术措施,以便消除风险带来的安全隐患;b)优化煤矿管理制度、生产规程等,并且落实完善的监控管理措施,提供紧急预案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管理。2.2.5风险控制评价与实施煤矿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环节中风险控制评价与实施是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是针对原有与预备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预备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需要在正式实施前通过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措施进行审核与评价,对其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行评价,在对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确定后可以批准并且要求实施。煤矿企业风险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与在岗人员需要针对具体措施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保证能够严格按照应对措施的相关规定与要求进行,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对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如措施实施后未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重新制定相关计划与措施;如措施达到要求则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巩固应对危险源的效果。

3结语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风险预防控制系统,以满足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日常监测、预警与安全控制。针对这一安全管理体系,煤矿企业应该全面判断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科学的危险源与风险评价方式,完整而详细、全面而系统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以便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卢刚.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常见组织错误与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106.

[2]孙广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9-10.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6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施工项目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道路施工安全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如何很好地确保施工安全是施工的关键,而做到这些需要很好地辨识施工工序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来明确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0引言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或者是有害因素。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的因素成为危险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累计损害作用的因素一般称为有害因素。道路施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对道路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从而合理控制道路施工安全。道路施工的危险源较多,一般在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意外的能量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的第一类危险源和生产不当或受约束而导致的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一般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能量载体的意外释放而导致的危险源,比如自然天气的意外发生,如地震、海啸等等。第二类危险源一般是指危险物质被破坏时所发生的危险事故,这类危险如果在限制了危险物质或能量时,危险事故时可以避免的。比如人的失误、器物故障等等。一般而言,事故的发生往往包括了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发生的前提,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因此,在危险源的辨识方面,首先必须清楚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类。现实情况中,有时候,第一类危险源是无法预测和完全避免,所以一般主要通过减少和消除第二类危险源来较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1 道路施工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道路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很多,如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事故树法和故障树法。

1.1 调查法

一般是指通过现场查看、与现场负责人和相关施工人员交谈、查阅施工记录、调研各类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从而识别和预测危险源。

1.2 经验总结法

通过历来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各项任务所涉及的危害,或者通过编制安全工作检查计划,对道路施工工艺过程进行严格审查,发生现场工作人员、施工工艺、标准化流程进展情况来识别道路施工的危险源,并找出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1.3 事故树分析

在故障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将施工过程进行分项,严格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施工过程中危险与安全的发展进程,预测事物发展结果,深入揭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这种方法具有非常严格的逻辑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1.4 故障树分析

也是将施工过程进行分项,分析已经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探究与事故发生的原因,寻找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识别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2 道路施工危险源的控制原则

2.1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

危险源的控制有一个一般原则,首先是以尽可能地降低和消除危险事故,实现安全施工为目的进行危险源控制。以预防事故发生为主,制定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随时跟踪,随时应变,对极其危险的工作要适当禁止。整体而言,控制危险源的原则要注重轻重缓急,重大的危险源应该立即整改,中度危险源应该在一定的期限内整改,对轻度的危险源要保持监督,对非常小的危险源,应该保持常规管理。

2.2 危险源控制的评审原则

评审道路施工危险源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危险源的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项目开展,危险源的危险级别,危险源的类型,危险源的分布情况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基于这种情况,对危险源的管理需要及时调整、评审和修订,以确保危险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一般而言,我们可以考虑在以下的时机进行及时评审:

(1)在道路施工项目开展之前

(2)在重要施工环节开展之前

(3)在特殊施工环节开展之前

(4)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用之前

(5)在施工项目与计划安排有重大变化发生时

在实施定期按计划对项目评审时,应注意到对危险源辨识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新的危险源,在对危险等级进行评定的时候,对风险的程度是否合理,在对危险源控制是,采用的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创新危险源控制措施。

2.3 危险源控制的预防原则

预防危险的发生是危险源控制的核心思想,一般是事故发生之前,就采用适当的管理措施和安全事故技术来预防事故发生。一般的方法有:

(1)制定目标,合理组建机构,职责明晰;

(2)制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技术指导等的具体文案;

(3)加强定期监督、测试、检查;

(4)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定期安排学习培训;

(5)积累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预防措施。

3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

控制危险源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

3.1 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包括距离防护、危险源隔离、防护设施完善、闭锁危险触发、警告警示全面,施工现场根据危险源的情况尽量采用上述技术,对危险源实现控制、防护和转移。一般而言,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和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

(1)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基于道路施工的工艺过程,依据安全标准对施工设备,包括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材料构建的危险属性,如电、热量、压力、强度等进行控制,对设备设计安全保护装置,防止和避免因为设备或材料构建的失控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控制功能,比如电机的过电自动保护,机械设备的紧急停运功能。

(2)安全措施是指一些安全实施手段,如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如消防通道、消防车、灭火器等。实时监控系统来监控危险源,检测危险源的相关参数,检测报警系统,检测防范设施等。

总之,只有当我们积极采取技术措施来进行危险源控制,才能减少和有效预防一部分管理失效所带来的危险源事故发生。

3.2 管理控制方法

一般而言,管理措施的失效极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这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与完善,所有道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水平,安全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事故安全演练,施工单位对事故应急预案等,基本包括四个方面。

3.2.1建立完善危险源管理的制度方法

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管理执行细则,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及以及操作的培训制度,实时检查的制度,危险工艺流程的审批制度,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及事故考核的管理制度。

3.2.2重视日常管理的实施效果

日常管理包括日常安全值班,安全检查,操作规程的日常检查情况,安全操作的实时记录情况等等。实践表明,做好日常管理对危险源控制有非常明显的管理效果。

3.2.3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实时反馈制度

信息反馈能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断绝危险源的发生。信息反馈包括建立信息反馈方法,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相关规定执行信息反馈,并做好修整记录,一旦反馈中发现危险源隐患,及时报告项目管理领导,进行相应处理。

3.2.4制定危险源管理考核办法

对危险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认真定期严格完成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对没有安全隐患或没有造成危险事故的进行相应的奖励,对安全工作不认真,管理不规范,执行不严谨,甚至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危险事故的进行严格的处罚。

3.3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方法

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对控制危险事故非常重要,能较好地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触发。因此有效地控制人为失误,及时发现不同类别人员的失误危险源,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强化教育。

3.3.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管理领导层及项目实施人员的安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跟危险源接触紧密的管理层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强教育与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道路施工危险源管理的意义,如何清楚辨识危险源,如何对项目施工安全进行标准化操作,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紧急事故处置工作等。

3.3.2施工过程中安全操作标准化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根据每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结合工艺特征,制定完善的的安全操作标准化流程,撰写文案指导书,该文案指导书应该依据道路施工进度和实际的反馈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修改,通过专业指导使项目施工标准化流程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冯浩.在役城市公路隧道的事故及风险识别[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 任宏,兰定筠编著.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任福松.公路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 梁耀峰.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 李真.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7

中图分类号:x9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56(2004)01-0074-03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现代的工业化大生产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潜在危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泄漏等重大恶性事故。例如,1978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巴来米亚市之间的通道上,一辆丙烷槽车因充装过量发生爆炸,当时正有800多人在附近风景区度假,烈火浓烟造成150人被烧死、120多人被烧伤、100多辆汽车和14幢建筑物被烧毁的惨剧;1984年北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一起甲基异氰酸脂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使居民深受其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我国近年也曾发生过类似重大事故。如1991年9月3日凌晨,江西贵溪农药厂一台装有2.4t89%一甲胺的槽罐车,在路经上饶沙溪镇时发生泄漏事故,数百人中毒,其中41人死亡(截止93年调查时),大量牧畜、家禽、水生动植物死亡,受污染区域达23X10^4m2;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化学晶库着火爆炸,死亡15人,伤100多人,财产损失达2亿元。这些恶性事故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社会财产和环境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害。对“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之为“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在我国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则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一、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必要性

顾名思义,重大危险源的重点在“源”,即导致事故发生的最基本的因素——危险物质。在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危险物质是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由于重大危险源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沉痛的教训告诫人们,为了杜绝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尽量降低它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必须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的控制。只有对重大危险源主要涉及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处理和贮存等工艺处理全过程加以严格有效的控制,加强各环节的管理,才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控制重大危险源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发达国家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重大危险源控制体系。如欧共体在1982年颁布的《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促使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的《高度危险化学晶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PSM),要求企业必须完成对重大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随后,在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将该标准作为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立法依据。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工作,业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已于2001年4月1日起实施的、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的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为我国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生产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而且行之有效的系统。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和确认重大危险源。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控制首先就要解决对重大危险源的正确辨识。企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认真而系统地在企业内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确认,可根据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

2.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评价是控制重大工业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来说,它是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作深入、具体的危险分析和评价。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事件,了解重大事故发生后的潜在后果,并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和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

2.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企业应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其中,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用,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对工作人员、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2.4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也称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急计划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尽量减少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危害。一个完整的应急计划由两部分组成: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负责制定)和场外应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应急计划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

2.5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强有力的管理及监察对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早至关重要的。它是使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措施得以落实的保证。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调查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提出明确要求,以便于执行时有章可循。

三、措施与建议

如何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借鉴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生产的实际状况,我国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笔者建议,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应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人手,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控制(图1)

3.1企业方面的职责

(1)根据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在企业内部正确辨识和确认所属的重大危险源,将重大危险源信息向政府主管部门登记、上报,以便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

(2)对其所属的每个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并提出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对策措施;

(3)采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包括:安全操作制度、安全维护和监控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员工的安全培训制度等;

(4)负责制订现场应急计划,对全厂职工进行重大事故应急的教育与演练,定期对重大危险源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预防事故的专业培训,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计划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同时辅助当地主管部门制订场外应急计划;

(5)向公众企业所属的重大危险源信息,促进公众的了解和参与。建议可以采取散发宣传资料的形式,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尽快报警。

3.2政府部门的职责

(1)实施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企业实行重大危险源登记、上报制度,了解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分布及其状况,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我国的重大事故预防水平;

(2)根据企业上报的重大危险源信息,制定相应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政策(包括对企业重大危险设施的审批、监察和执法制度,以及重大危险源土地使用政策等)和制定重大事故发生后的减灾措施;

(3)建立国家、省(直辖市)、市三级重大危险源安全监察控制体系,对所辖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专业监察、调查,评估企业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情况,以确保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得以落实;

(4)建立国家、省(直辖市)、市三级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即场外应急计划),以便对突发事故进行救援处理,控制事故严重度及事故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场外应急计划应该包括:应急机构的组织、通讯系统的建立、专用设备的信息、专家信息源、志愿组织和现场人员的安排等。

参考文献:“”版权所有

[1]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1--18.

[2]王广亮.从美国法规“高度危害化学物质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谈我国重大危险源的控制[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6(1):45—48,34.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8

二、液氨贮罐区基本情况简介

我公司氨罐区现有2个液氨球罐(V=400m3)、2个液氨卧罐(V=100 m3)、3个液氨缓冲罐(V=18 m3),最大储存量为447.8吨,储罐操作压力要求不超过2.06Mpa,正常工艺温度为-11℃~10℃(一般为8℃)。液氨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有恶臭气味的轻度危害毒物,能造成人员中毒,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因此若管理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中毒、爆炸、火灾等事故,甚至污染周围环境,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

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目前,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是建立在对危险物品的普查基础上,储存或者生产场所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规定的临界量。另外,国家安监总局于2003年11月3日下发的《关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2003]159号)中,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有: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下开采)等12类,其登记范围更大,临界量更小。

四、组织危险性分析与预测,明确导致危险危害因素的基本事件

通过对氨罐区生产子系统进行危险性预知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火灾、爆炸危险、毒物危害和电流、机械、高处坠落、噪声、低温、化学灼伤、腐蚀伤害等,其主要的、严重的危险危害因素为火灾、爆炸(化学或物理爆炸)、毒物危害。

为了预防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应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方法,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从消除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目前,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及严重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

液氨贮罐(管道及其边连接件)可能由于焊接裂纹、液氨对贮罐材料的应力腐蚀、安全附件失灵、检验问题、超压运行、压力急剧升高等因素产生物理爆炸。

液氨贮罐或管道及其边连接件可能由于加工制造、安装时的缺陷、材质的腐蚀等,都会使设备出现裂纹,使液氨泄漏,液氨一旦泄漏后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或环境污染事故。

通过对液氨贮罐物理爆炸事故和液氨燃爆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本文略),导致液氨贮罐物理爆炸事故的基本事件有20个,导致液氨燃爆事故的基本事件有16个,只要有效地控制这些基本事件不发生,就完全可以预防火灾、爆炸、中毒、污染事故。所以制定预防对策措施应以这些基本事件为依据。

五、开展安全评价评估,明确潜在危险程度和事故模拟后果

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价评估。其中,对重大危险源潜在危险程度评价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单元)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单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及严重程度,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系统(单元)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标准。我公司在安全评价中采用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对氨罐区的火灾、爆炸、毒性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是现实危险度为高(2类),并提出了要特别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落实整改,在安全预防措施和防火防爆防毒措施上应进一步加强。

在安全评价评估中,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是危险源危险分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定量地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工厂、对厂内职工、对厂外居民,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火灾、爆炸、中毒是常见的重大事故,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常用大气中有毒气体扩散模型和沸腾扩散为蒸气爆炸(BLEVE)伤害模型进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几率最高的是液氨泄漏中毒事故,若发生一般事故,波及范围达罐区及周边操作岗位,发生重大事故,波及范围可达周围厂区和附近居民。

六、制定、落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1.单位及危险源等基本情况,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3.专职应急救援机构装备配备情况与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事故紧急处理措施,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8.危险区的隔离与事故现场保卫,9.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12.应急救援保障,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与现场恢复,15.应急培训计划,16.演练计划,17.附件等。

为保证应急救援预案得到有效落实,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和足够的物质保障,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使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生产系统指挥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和程序,提高干部和职工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制定实施监控防范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重在预防,根据危险性分析与预测和安全评价,认真制定、落实监控防范措施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是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监控防范措施的制定应从人―机―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综合研究。我公司氨罐区的监控防范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危险源重点监控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值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

2、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已进行安全评价并符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要求的,可不必进行安全评估)。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立完善各种管理档案,并向当地安监部门做好申报登记工作。

3、精心操作,持证上岗,认真执行工艺指标,加强设备检查、维护与保养,并做好记录。如:严格控制液氨贮罐的液位,安装液位高低位报警器。在来氨的合成岗位的放氨操作,装设超压报警装置,放氨压力表保证灵敏准确。

4、贮罐上的各种安全附件要保证灵敏可靠。安全阀每年至少检验一次,检验后应加上铅封。磁性翻板液位计显色保证清晰明显。

5、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管理规定,对贮罐和压力管道及其连接件坚持定期检验,有超标缺陷的贮罐、管道,要个别情况个别对待,检验周期应按规定和具体情况而定,每次检验情况要详细记录。

6、预防应力腐蚀,使用中应尽可能保持较低的工作温度,低湿贮存。发现裂纹补焊时,在焊接工艺上采取措施,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7、加大对抢险抢修、个人防护、医疗救护、通信联络、堵漏器材、报警装置的投入,如空气呼吸器(或气氛呼吸器)、过滤式防氨面具、防化服、管道裂条包捆套装、法兰夹具、带压堵漏剂等。岗位上按规范配置消防栓和消防器材,设置氨泄漏报警仪。各类防护、抢险等装置、器材、用品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8、罐区应设防护堤或低位事故槽,排水系统要设安全水封和截止阀。

9、罐区内电气、仪表设施必须符合防爆规定,加强明火管理,严格执行动火安全作业规程。防雷、防静电接地要定期检测,保证合格。

10、认真细致制定安全检查表,定期对照检查表逐项逐条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做好整改记录和信息反馈。

1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责任态度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使其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特点、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及其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相应的应急救措施和各种具体管理要求等。

12、对作业场所的氨尝试定期检测,对岗位作业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指导作业人员了解工作场所的有害有毒因素和紧急救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3、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定期检查岗位监控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9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建筑施工因具有作业性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产品体积大、形式多样、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和作业人员更换频繁等特点,经常会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对建筑施工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与管理中的方法研究势在必行。

1重大危险源的界定

施工现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表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

而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地下暗挖工程;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 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30m及以上高处作业的工程;土方开挖工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2建筑施工制定安全对策的原则

在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时,应遵守如下原则: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①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

②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不得留给用户去承担),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③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④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人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3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控制措施

3.1施工现场平面布局的控制措施

办公区和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办公区和生活区首先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保持安全距离,其所处位置的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例如:办公和生活区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也不得设置在沟边、河流边、高墙下等,以保证办公区和生活区的安全可靠。

食堂应远离厕所、垃圾站、有害场所。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集体宿舍。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宿舍会带来各种危险,如建筑物本身在没有验收合格前很难确定其是否存在质量和结构安全问题,而防护不到位容易发生坠物伤人、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

3.1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措施

防高处坠落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的扶梯、工作平台、防护栏杆、护栏、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梯子、平台和易滑倒操作通道的地面应有防滑措施;设置安全网、安全距离、安全信号和标志、安全屏护和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鞋、安全帽、防护眼镜等),是避免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措施。

针对特殊高处作业(指强风、高温、低温、雨天、雪天、夜间、带电、悬空)特有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高处作业应遵守“十不登高”:患有禁忌症者不登高;未经批准者不登高;未戴好安全帽、未系安全带者不登高;脚手板、跳板、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登高;攀爬脚手架、设备不登高;穿易滑鞋、携带笨重物体不登高;石棉、玻璃钢瓦上无垫脚板不登高;高压线旁无可靠隔离安全措施不登高;酒后不登高;照明不足不登高。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措施有:不准从高处向下抛投工具、物料、高处作业应将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等放在工具袋内;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出入通道、建筑物的出口都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被起吊的重物下面和起重机桅杆下面严禁站人;脚手架外侧、按规定设置密目式安全立网,施工层按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架体内侧按规定做好防护;临边作业设置的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

3.2起重、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预防起重伤害防护措施有: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要保持齐全、灵敏、可靠;起重机械的紧急开关、信号装置等应工作正常;起重机械外露旋转部分应加防护罩,以防绞伤;起重机桥架、平台上应设防护栏杆,防止人或物坠落;钢丝绳、吊钩等应符合安全技术规定;起重机械的制动装置应安全可靠,主要零部件无严重磨损;所有起重机械应经常进行检查、按期及时进行保养,保持起重机械的良好工作状态;对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预防机械伤害防护措施有:不懂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机电设置;机电设备应完好,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机电设备停电、停工信息时必须拉闸关机,按要求上锁;机电设备应做到定人操作,定人保养、检查;机电设备应做到定机管理、定期保养;机电设备应做到定岗位和岗位职责;机电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准将头、手、身伸入运转的机械行程范围内。

4结论

综上,建筑施工安全控制的基本思路是识别与施工现场相关的所有危险源,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明确建立危险源识别与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其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其实施进行控制,体现了系统的、主动的事故预防思想。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例10

改革开发以来,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

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装饰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建筑装饰施工企业长期或者临时地施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包括场所、设施及施工场地中的特指的部分专项施工)。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有上述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重大危险源是危险物品大量聚集的地方,存在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监督专业人员及时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全面地掌握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具体的危害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施工安全保证

建筑装饰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重大危险源”简言之就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项目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施工开工前识别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事故的“隐患”,保障施工安全,为企业完成施工产值,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建筑装饰施工企业,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施工领域广,存在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化学性爆炸等,是重大危险源最多的行业之一,建筑装饰企业职工千人因工死亡和千人重伤率控制指数也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其次,施工程序复杂且不同的建筑形式及施工具有不同的操作规程,各种功能要求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施工手段,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操作差异,其中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各种各样,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这些变化还有不规则性的特点。再次,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不尽相同,一旦各单位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就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顺应装修施工过程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装修施工安全。

二、重大危险源失控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活动过程中,凡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绝大多数是由于重大危险源失控造成的。如2001年8月2日,某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大学学生公寓楼施工过程中,因使用汽油代替二甲苯作稀释剂,调配过程中发生爆燃,引燃施工场所内堆放着的防水(易燃)材料,造成火灾并产生有毒烟雾,致使5人中毒窒息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通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施工单位违章操作,擅自在有明火的作业场所使用汽油引起的火灾。在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上失误,施工区域内存放大量易燃材料无人制止,也没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重大安全隐患导致了重大事故。

2.该施工单位对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易燃已爆的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控制违反了《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中该类重大危险源辨识后制定和编制专项的施工管理方案,并派专人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实施。

3.本次事故是因明火场所使用汽油,这在施工中是严格禁止的,如果该施工单位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化学危险品这一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对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及早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人员按章操作,这起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实证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失控,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又如轰动全国的2004年6月9日造成1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81.9万元的北京京民大厦特大火灾。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分局对火灾现场勘查后认定,这场火灾是装修施工人员在京民大厦西配楼游泳馆内焊接二层平台的不锈钢扶手时,焊花引燃一层地面上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起火并蔓延成灾。4名被告人——北京锐标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焊工队长陈宝东、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现场,张道醇、朱家龙未按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置专职安全员。朱家龙、陈宝东、田合朋在明知防水作业不应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的情况下,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致使施工工地发生重大火灾。法院经审理认为,4名被告人忽视安全生产规定,轻信事故不会发生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4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且属于情节特别恶劣。

检方同时查证,2001年2月张道醇指使朱家龙伪造建筑装饰企业资质证书、变造注册资本金,取得北京市朝阳区京民大厦装修工程资格。2004年3月15日张道醇与京民大厦签订游泳馆装修工程合同,他明知朱家龙没有国家颁发的“项目经理证书”,不具备相应管理资格,仍任命其为项目经理进行施工。检察机关认为,4名被告无视安全生产法规,致使工人冒险违章作业,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2005年6月6日,北京市朝阳法院宣布,北京京民大厦火灾案直接责任人“重大责任事故罪”罪名成立,分别被判刑6到3年。判处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有期徒刑6年;判处焊工队长陈宝东有期徒刑5年;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曾经提醒过朱家龙,尽到了一定的职责,法院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3年。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推导事故防范规律

学会运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就能掌握施工过程中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权,所以它在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装饰企业自身的特点,各类的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查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将各类重大危险源分门别类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性地对控制措施进行检查。

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装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4.触电伤害。装修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5.作业人员在装作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七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施工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于一个工程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是制定控制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把施工现场中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施工现场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