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39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1

由于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审美的价值,他们更倾向于现代音乐歌曲的节奏、新奇、摇滚和流行,所以发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兴趣这一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主题是基于科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唯物论作为其哲学基础,理性的认识并且依赖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发展。用哲学的基本理论,探索古典音乐教学方法,这有助于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也是掌握古典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注重理解和兴趣喜好理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课的兴趣,加强中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更注重人的声音、音乐的记忆、想象的音乐和音乐的感知,根据人的声音感觉的四个要素:音高、音色、强度,时值,利用这些物理特性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有效解决对古典音乐缺乏兴趣的问题,从而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研究学习方法构建来和谐教学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古典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可以增长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感请,有助于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健康的人。怎样在这个流行音乐肆虐的时代培养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非常考验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培训中进行思考。还可以寻求互联网上正确有效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学古典音乐课的反思,并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需要研究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重要原因,设计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形成一个教学提案,通过基准教学的比较,表现出课程的有效性,鉴于具体的问题,可以积极研究具体方法并寻求更有效的对策。

从初中教师的角度出发,初中生学生因为什么不喜欢古典音乐、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们需要对文献的大量阅读,找出培养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喜爱的方法,并能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要进行时效性的观察,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还需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教师填写问卷,找出教师认为初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原因。最后根据以往教师的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和探讨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真正原因,并研究设计一个可以突破的教学方法,再将设计的课程与之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教学,研究课程的有效性。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在学生艺术能力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记录。最后,通过研究整个过程中进行深度的总结及反思,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评价的能力。

从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做问卷调查时我们应该以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得研究和评价有重要数据支持。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类校园文艺活动,从而引导初中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促进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三、注重教学与实际的相结合

目前,标准的初中音乐课程是提倡以音乐基础教学为主,以教师的指导方针,提出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古典音乐,不知道如何去鉴赏古典音乐,那么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而且学生置身于教学学习情境中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新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鉴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为了让学生能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教师也应当做一些学习计划,比如每周让每个学生选择一首古典音乐进行鉴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联系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让大家在课堂一起探讨和解读;在音乐课堂上仔细品鉴古典音乐,慢慢去感受和欣赏。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也会有质的飞跃和量的提高,对于流向音乐有所减弱,而在古典和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结语

找出学生不喜欢听古典音乐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喜爱古典音乐,发现和了解古典音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希望学生可以在古典音乐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还要求初中教师帮助学

生做好鉴赏工作,因为利用鉴赏,学生可以熟悉学习内容,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听課时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因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其鉴赏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鉴赏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才能使初中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引导学生奖赏也可以为备课作好准备。初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树立目标意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促使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原意去享受古典音乐,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诠释古典音乐,在研究中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查找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大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技视界,2015(33):2.

[2]郭新秀.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实验的探究[J].学周刊,2014(11):3.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2

近年来,在与农村初中学校音乐教师接触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了解到一些关于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农村初中的音乐教育质量,让我感到忧虑,经再三考虑,决定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课题研究。于是我联系了一位农村中学音乐老师加盟,计划用一年的课余时间对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探讨提高农村初中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多维度调查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情况

我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

一是我联系了一位农村中学音乐老师加盟做这个课题,自己向学校申请到这所农村中学支教一年,每周到这所学校两天,参加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亲自上课和指导学生的音乐活动,深入了解教师的精神状态、职业心态、教研和备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对音乐课和课外音乐活动的情况;

二是我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对我校的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初中三年期间音乐课的开设情况,发出350份问卷调查表,并全部回收,按学校分组分类统计,由此了解石狮所有初中学校近三年音乐课的开设情况。

三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本省其他地县一些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学情况。我是这样做的,外出培训时有意识地向一起参加培训的老师了解,向当年一起读大学的同学了解,回到老家的时候了解老家的几所农村初中校的音乐教学情况。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情况以后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初中比较薄弱的学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实际问题:

问题1:学校管理者和音乐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按课程设置要求,初中各年级都必须开设音乐课,由于学校管理者和音乐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对音乐教育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及音乐学科是非中考科目等原因,各初中校初三年级普遍不开设音乐课,而且初一、初二年级的音乐课常常用于其他学科的迎考复习和考试,导致音乐课程成为学校管理者和师生都认为比较无关紧要的课程。

问题2:音乐教师以上其他学科的课为主,上音乐课为辅。有的学校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班级数不多,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音乐课,两个年级的音乐课节数不足一个音乐教师的周课时数。因此,音乐教师还得兼任其他科目(如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是兼任的科目是要中考的,而音乐是不要中考的学科,所以音乐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在中考科目上,音乐课则成了音乐教师的次要课,久而久之,音乐教师的工作重心、专业重心发生转移。

问题3:音乐教师的一些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在评优评先、职称聘任等方面,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会吃点亏。有的农村初中校的音乐教师已评中学一级教师多年,工作很努力,但每年聘一级教师都因量化积分偏低而聘不上,主要原因是教音乐的,不是中考主要科目教师。据一位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说,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她们的教学积极性。

问题4:音乐教师的业务进修提高培训和校本教研均较缺乏。有的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至今尚未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由于校内只有一位音乐老师,不具备本校音乐学科教研条件,由县市区组织的音乐学科的校际、片际教研活动较少,因此,音乐教师的业务提高和专业发展缺少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取决于音乐教师的学习自觉性和个人的研究能力,很难有基本保证。

问题5:我还了解到,农村初中薄弱校没有音乐专用教室和音乐器材室,音乐教学器材缺乏,音乐老师在很多音乐课上无法完整展示。

二、提高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策略

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农村初中薄弱校的音乐教育质量,改变这种现状,主要策略有:

策略之一: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督导室对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加强督导监管,这方面的要求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各校领导干部要了解音乐教育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配备基本的音乐教学器材,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第二层次,要开展最基本的几项音乐教育课外活动,比如班级合唱比赛、校园歌手赛、庆“六一”儿童节活动和元旦迎新晚会活动等,成为规定,常态化。

策略之二:每个农村初中学校音乐老师数量不多,有的规模小的学校只有一个音乐老师,所以各进修学校可搭建更多的校际、片际教研平台,经常性、针对性地举行音乐教育研讨活动,推动和促进农村初中薄弱校的音乐教育。

策略之三:承担农村初中薄弱校音乐教育的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克服薄弱校的实际困难,搞好音乐教育本职工作,不要过于强调外部条件,而是要把提高音乐教育的重心放在优化备课,以课堂为主阵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优化备课,提高农村初中薄弱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在此,我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支教过程中深入课堂听课及参加备课组活动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优化备课的几点看法:

首先,优化备课,备课时想想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备课要备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备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层次能力;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备课时要备教学反思。

其次,课堂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

音乐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新课程要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即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避免“满堂灌”,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在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让学生有主人翁感。所以,教学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教学设计上抓细节,使教学设计有创新就更重要。对一堂课而言,好的教学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入深思的状态。

多媒体与音乐课堂教学要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我校的每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同时可以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恰当,不能滥用。

音乐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新课程改革倡导“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将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的赞扬与肯定,哪怕是一句再简单再普通的评价,也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音乐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说到德育教育,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是班主任的事,其实不然,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3

前言:

虽然近些年进行的教学改革从整体上推进了初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但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小学科”,其本身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却存在着诸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对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

在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学生本身缺乏音乐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由于初中音乐本身属于一门副科,其所占用的课时也并不太长,这就使得学生很难重视音乐这门课程。而在我国当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乐谱的认读、旋律的掌握等知识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而音乐教材中的音乐选题,也大多不符合学生的音乐审美,这自然就会造成音乐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学生自然难以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1]。

(二)教师素质的有待提高

在我国当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大多会选择音乐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种音乐教师的选择虽然保证了教师对乐理及个人能够,但由于很多音乐教师并没有教书育人的习惯,这就使得其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多种问题,并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这类音乐教师往往会出现对于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把握、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不能够将音乐的精髓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感和音乐课的内涵这两方面的问题,这类问题自然就会影响初中音乐教学的较好展开。

(三)音乐教学认识的不足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外,初中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同样影响着这一教学的有效性。虽然我国当下的素质教育已经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培养,但一些初中音乐教师的思维模式还停留以往的教学认知中,这就使得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教师与学生都乐的清闲,但学生却失去了陶冶情操与培养自身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很多学校中存在的音乐课占用问题,也属于这一因素的范畴中,其同样会影响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率[2]。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我国当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趣味性不足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初中音乐教师就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方式,保证自身教学的趣味性。相较于音乐教材中的音乐选题,流行音乐更加符合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而我国近些年音乐界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流行音乐中存在着很多优秀作品,这些流行音乐的优秀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展也能够起到不俗的应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流行音乐选题时,需要注意合理选取流行音乐,并注重流行音乐本身表达的思想内涵,避免一些消极人生观、价值观的流行音乐混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具体来说,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选择近几年流行的李宗盛的《山丘》、戴荃的《悟空》、GALA的《追梦赤子心》等流行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在保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不俗的推动效用[3]。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

为了能够保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还应设法提高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保证其能够较好的适应并满足音乐课堂的教学需要。具体来说,音乐教师需要保证自身的音乐素质,这一素质的保持需要其不断通过音乐杂志等手段补充相关知识。此外,音乐教师还需要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保证自身能够较好的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够较好的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提高音乐教学的地位

为了能够较好的保证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解决上文汇总提到的教师与学校对音乐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还应设法提高音乐教学的地位,使其真正能够实现与各类“主课”平起平坐,这样才能够保证初中音乐教学的较好展开,避免音乐课为其他科目“让位”的情况出现。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与学生需要首先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避免占用音乐课教学时间的问题出现,此外初中学校也需要将音乐课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并督促教师将这一目标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教师与学生重视音乐课堂教学,这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音乐相关比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这样就能够较好的保证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4]。

结论:

得益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开始受到了一定重视,但我国当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却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宁宁.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3,12:146.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4

初中音乐教学既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创新教学模式,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本文对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研究,不是从微观上探讨如何实现创新教学,而是从宏观上分析,实现音乐创新教学的意义,以实现改变教师思维,激烈教师实现创新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音乐实现创新教学的现状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调节学生情操,促进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课程,可见在整个中学阶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形式而言,不容乐观,很多的教师对其认识不够,初中音乐教学方式单一,仍然是以唱歌为主,生搬硬套的教给学生一些歌曲的大概唱法,很少做到结合学情,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学会唱歌,掌握一些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唱歌技巧。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学会创新、引导学生创新。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一定氛围,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因此,我们要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乐于创新的音乐教学活动框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教育不但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创新,而且更是一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验。具体表现:一是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二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三是创新教育中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四是初中音乐课程教材改革的有益尝试。当然,初中音乐创新教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创新能力等指标的量化评定仍有一定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均阻碍初中音乐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特定的初中音乐教学情境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方面,还不曾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实现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实行,对初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初中音乐教学方式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创新性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关注点。正因为如此,初中音乐创新教育也成为了大多中学音乐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初中音乐作为一门审美教育,在听觉、想象、感受和创造等方面具有诸多其他学科所比具备的优势。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但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最主要的弊端就是束缚、压抑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初中音乐教育应树立以培养、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思想,发挥音乐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三、研究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理论意义

初中音乐课教学承载着普及音乐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是时展的要求。现在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能力的锻炼和品质的培养,实现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对初中音乐课教学的呼唤,它具有浓厚的理论基础。创新音乐教学,关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发展,有利于改革教学质量,有利于按照现代化的教育要求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也有利于推进新课改和中学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带有主体性地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目前作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对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探讨还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当前的研究有些跟不上时代和现实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和发展。

(二)实践价值

音乐创新教学,是建立较为完整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促进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中初中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对改善初中音乐目前的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必然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5

1.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有目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究问题,为将来诗情画意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4.弥补教材中部分陈旧的内容,增长学生的新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

1、充分利用校园网,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查阅和下载与音乐相关的学习实践材料。

2、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教给学生上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例如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归纳综合法等。

三、师生角色的定位

1.教师的组织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特别对初中生来讲,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指点。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但鱼龙混杂,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取向加以引导,或对信息进行过滤,制作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知识信息网站(页),或提供相关网站链接,或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和一些外购的软件(例如《动物世界》、《21世纪小百科》等),供学生使用。

2.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大胆探索,通过网络、课件、文字、语言等媒体,小组协作,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共享成果,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四、研究性课题的确定

1、原则

根据初中生好奇性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较弱、成人感强而心理不稳定、兴趣易激发而不易保持的特点,研究性课题的确定原则是:

(1)起点要低,难度要小,要容易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2)在不同阶段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可以不尽相同,循序渐进。

(3)注意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兴趣性,既紧扣教材又能联系社会实际,同时能够从网络上查阅到大量有关的信息。

(4)对考试要求不高。

2、来源

(1)适当选取教材中的内容。现行音乐学科教材中就有许多内容适宜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探索性研究。例如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创造。

(2)源于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某些问题具有探根究底的兴趣,教师就可以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等。充分挖掘利用这股源动力,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捷径。

(3)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与社会。教材中的内容本来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从社会和生活中挖掘发现问题,并能为社会分忧解难,服务于社会,乃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例如可以让学生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为题材,进行多方面探索。

五、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如表一)

六、研究性学习实例

课题:针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命运”等知识进行探讨。学习过程如表二。

七、运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在自主探索。把那些既对音乐学科感兴趣,又对计算机充满热情的学生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设计制作自己的网站,并及时维护更新,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这对培养计算机和音乐科学的复合型人才无疑是有益的。

2.网络是个新世界,可能出现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6

“中国民族乐理”是《基础乐理》课程的一个分支,他同民族音乐学一样,在自己的研究方法中结合了音乐学与民族学二者的基本要素特征。最初提出在《基础乐理》课程中引入“中国民族乐理”思维的理论,是基于一部分民族音乐学家的对音乐描述的新的认识――强调应该从历史、社会、艺术三个重要角度,对音乐本体进行深度描述;强调对乐音的时值、音高、谱例、调性全方面进行观察、体验和描写。

从上世纪初叶引入斯波索宾先生的“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经由此后不断更新的该学科学术理念的多次传入,基础音乐理论及民族乐理研究在中国已有近五十年历史。早期的音乐学者由于处在缺乏足够的乐理学术成果的年代,其研究工作是在西方乐理的基础上展开,侧重对乐音的时值、音高、谱例、调性的教学性描述,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使初学者在获得音乐表现所必须的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对稳定的音乐审美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音乐学术研究与中外音乐交流在停滞十年以后突然解禁,音乐理论界进入了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199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有关中国民族乐理的专著――杜亚雄《中国民族乐理》出版,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引发众多学者的参与和争鸣。争鸣的热点有“音乐形态学研究”与“音乐作为文化研究”的关系问题,由此引出了《基础乐理》课程与中国音乐审美背景的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时隔二十年的今天,由于民族音乐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环境与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而使音乐基础理论界跨文化的比较方法的可行性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基础乐理》课程教师也意识到该课程的研究思路和讨论范围已经很难用旧有的西洋乐理教学模式加以限定。如何在保留本民族音乐习惯前提下,发展适合本民族审美思维的音乐基础理论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也使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比较性质的研究课题成为可能。于是,一些学者们基于“双视角”的文化立场,开始以中国学者的眼光,从学科发展史角度对“民族乐理”的学科理论、实践教学、理论方法的衍变脉络进行梳理。

1 “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方法论取向

早期的学者们的文章中经常出现诸如“五声音阶”、“四声音阶”与“西方大小调”的比较,他们比较侧重探讨它们之间音阶、曲调、结构的音乐形态特征,不太强调音乐背景,也不注重从一个社区、一个部落或一种民间文化出发,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其整个音乐体系;早期的学者们对民歌及器乐的旋律研究比较漠视;并且在乐器分类法中并不太注重“背景”。这是因为民歌、器乐中具有较强烈的音乐和文化个性,使得这些学者尽量去避开这些内容。而事实上,每一位在中国担任《基础乐理》课程的教师与学者,他们既要教授音乐的体系、律制、调性、色彩与分区等微观的内容,也要具备把握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等宏观音乐的能力,并且具有较宽广的学术视野。

因此每一位教授该课程的教师,既要是精通某一微观音乐领域的专家,也要是熟悉本民族传统音乐及其音乐模式,并且能将其收集、整理、分析、并且纳入自己教授的课程中进行深入研究的通才。

匈牙利音乐学家萨波奇的《旋律史》(1980;人民音乐出版社)中,把音乐划分出几种风格区域:(1)原始风格;(2)五声音阶系统;(3)马卡姆和拉嘎风格;(4)大小调风格。如果对上述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说《基础乐理》课程具备广义的和狭义的方法论特征。

《基础乐理》课程涉及了有关音乐的微观的、本体的研究。其音乐本体包含了速度、音长(时间连续性)、音高(音调)和音强诸要素。这些要素的音乐价值则涉及了与历史、社会系统、文化传统、风俗、法律等有关的音乐性、非音乐性的价值判断体系。所以,对《基础乐理》课程的教授,必须同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志的宏观研究联系起来加以讨论。如:传统戏曲或民歌发音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微分音”、“游移音”与“中立音”,保持着与一定地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可能无法用简单的音高或音调概念解释,是否可以解释为一种受到了地域审美经验支配的、弹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专业音乐创作模式。1989年6月,美国匹兹堡大学音乐系主任恩克蒂亚教授来北京作了历时一个月的讲学,其讲学内容十分广泛,对世界音乐文化的新概念;民族乐理学的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等内容都有较独特和全面的表述。在讲学内容中,还纳入了他对音乐理论学科的基本观念和方法所作的深入思考。即:提出了《基础乐理》课程的教授应该遵循几个原则――“文化中的音乐”、“音乐作为文化”和“通过音乐去研究文化”的原则。

2 “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研究手段和实施过程

中国民族旋律是一种以横向思维为基础的音乐形态。之所以要在《基础乐理》课程中重点讲述,是因为中国学者注意到了这种以横向思维为基础的、并以此区别于西方纵向发展的多声部音乐的特殊文化个性。它具有非常强烈的东方音乐,或者说是中国音乐的个性色彩,对它的深入研究就像是对中国音乐的“语言”的研究一样。

鉴于“中国民族旋律”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为复杂的音乐语义、语境背景。在以往的《基础乐理》课程中常常被教师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甚至回避,甚或有时被教师归于“乐音”或“声音”的层面对待,把民族旋律中动态的、活性的部分看作程式化的,无意义的音声的排列组合。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7

针对教育社会学的师生互动主要是互动行为类型的理论探讨;针对教育心理学的师生互动主要对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因素进行的探讨。真正实现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做到初中音乐课的全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让初中音乐课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已经成为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师生互动的有效实施是初中音乐课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缺乏广度

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作出的反应、师生间的眼神交流等等。目前,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以及教学班级的人数较多,使得教师只能与少数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致很多学生不愿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问和回答问题,课堂表现得较沉闷,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由于学生数目较多,老师不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就不能及时地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交流只属于形式上的交流,缺乏实效性。

2.师生互动缺乏深度

在课堂上,师生间主要进行的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互动,缺乏对情感、思想、神情、教师的期待、教师的评价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只有少数学生享受了这一“特权”,学生既不知道老师的要求与期望,老师也不知道学生的情感思想。由于教师在师生互动对象上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除少数表现活跃的学生,更多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让多数学生与教师在进行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神情交流时多了一道无形的障碍。

3.教师缺乏主导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教师设计并发号施令的。如教什么、怎么教、如何选择、提问的对象都在教师的指挥控制之中,而学生主要是服从教师的安排,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消极,很少主动思考或者提问。而初中音乐是一门非语义性、朦胧性、不确定性的艺术,又由于学生对于音乐所激发起的情感是主观性的,不同学生对同一作品的感受差别甚大,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情感,影响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策略研究

1.树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师生观

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行为由教师控制、指挥,学生因为自身水平的限制也不可能自发主动地学习或者彻底改变课堂的教学行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教师控制着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而学生的自身水平是有限的,学生无法自发地主动学习或完全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因此,作为主要的教学活动主导者,教师应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教学设计应充分了解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

2.树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评价观

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了解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发现初中学生的音乐潜能。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应该给学生不同的评价,真实、有效的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进步,对中等生、差等生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优等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同时,可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先天因素有关,教师应以激励性的话语、鼓励性的评价去感化学生,避免用应付式的话语进行评价,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产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

3.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专业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维持正常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范唱能力、弹唱能力、范奏能力。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及实施,为适应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需有自我发展的意识,针对学生的需求不断地补缺补漏,通过努力学习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展现出教师良好的素质。

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课堂发现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利用多种互动行为中介对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如何实现有效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提出初步的理论构想。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8

在反复多次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在教学导入的提问、教学语言的推敲和课堂小结、教学拓展的提炼升华等方面,都经过了“尝试―研究―再尝试―再研究”的过程(即磨课的过程)。本文截取几处教学片段,与同行老师分享磨课过程中的笑点和泪花,回放反复研究,屡次修改后日渐成熟与完善的教学设计,由此说明 “一课多磨”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对磨课更理性地审视,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高质量的、基于不断反思的研究过程,才能使音乐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一课多磨――追求导入的

科学性,使导入设计更

注重以音乐为本

音乐作品中,优美动听的引子部分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听赏兴趣,教学导入如同音乐作品的引子,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对音乐作品的兴趣。短短的课前几分钟学生能否被“迷住”,如何通过音乐来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关注和对作品的学习兴趣呢?在磨课中,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有多少人有出行的经历呢?

生:有。(基本上全班都举手了)

师:出行时你们会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汽车、飞机、轮船、火车、地铁、摩托车、磁悬浮……

师:对了,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和交通工具有关,和火车有关。

[思考与研究]

导入环节教师抛出两个问题,从激发学生兴趣来看,这样的导入似乎是比较成功的,反应在:

1.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课的一开始教师就与学生有良好的沟通,课堂反应积极热烈。

2.学生展开了想象,把能想到的交通工具一个不落、如数家珍地告诉老师,同学们对自己的回答很满意,内心产生愉悦。

3.教师用问题引导直接指向教学内容。

但表面的热闹并不是有质量的音乐教学的特征,热闹的场面引起我深深的思考:这样的导入设计只是为了与音乐作品建立某种联系而采用的提问式导入,它究竟与音乐作品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呢?同时,我也组织听课的老师对导入设计的科学性进行讨论,一些老师对导入设计是否真正指向音乐作品提出了疑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几轮研究、几次试上和反复修改,逐步将“片段一”修改成为如下更为科学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都会坐上交通工具去旅游,老师带来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表现了哪种交通工具?(教师播放《剪彩波尔卡》引子部分)

生:火车。

师:你从哪里听出是火车的声音呢?

生1:我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生2:我听到了车轮转动的声音。

师:(再听引子部分)火车车轮转动的速度有变化吗?这列火车是刚刚启动还是在快速地奔驰?

生1:有变化,由慢到快,表现的是火车刚刚启动。

生2:火车出站啦。

师:你能跟着音乐把车轮由慢到快转动的情景表现出来吗?

生:(齐声)能。

[思考与评析]

1.只有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才能渐入佳境。上课教师认真研究听课教师的意见后,采纳了一些良好的建议,对导入环节作了调整,充分运用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由音乐引起学生的想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联想的思维品质。

3.师生对话围绕音乐展开,多次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从学生能听出音乐描写的是火车,到从音乐中感受火车车轮慢慢启动的样子,再到用肢体动作表现车轮由慢到快转动的情景,三次聆听层层深入,丝丝入扣,不仅揭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机会。

4.导入设计关注了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关注了音乐课堂以音乐为本,为音乐作品主题段落的学习作了很好的提示和铺垫。

二、一课多磨――追求教学的

艺术性,使教学语言更贴近

学生认知背景

教学语言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也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沟通师生关系的一座桥梁,也是保证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铺路石。音乐课堂的教学语言包括为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设计的导语,包括衔接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及时评价语言。一节好课的教学语言是字字斟酌、反复推敲、百遍锤炼的,能很好地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剪彩波尔卡》第一次试上时,因为教学语言设计得不够恰当,导致不能引起学生良好的认知反应,使教学过程的达成度不够理想,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如下镜头只是许多镜头中截取的一段。

片段二:主题旋律的分段听赏(A段“主题一”)

师:坐上这列火车你的心情如何?

生:开心,快乐,激动。

师:音乐中火车经过了哪些奇妙的路段?

生1:经过了音乐王国。

生2:火车进入了沙漠。

师:让我们的火车跟着音乐的速度开起来吧!

学生活动:略。

[思考与研究]

课堂教学在学生离奇的答案中,教师略显尴尬,既不能阻止学生的踊跃发言,又不能抛开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去深入研究学生们讨论的奇妙路段,教师稍作停顿后,没能及时做出评价,无奈中生搬硬套进行到下一个教学环节。针对这样的教学实际,我和教研组老师提出以下几个思考:

1.学生的关注点不在音乐,而在“奇妙”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从很多幼儿故事中摘取了他认为的“奇妙路段”来给教师答案,学生的回答大多是随意的,离音乐的理解有距离。

2.“主题一”音乐的特点是什么,作曲家要通过音乐表达什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能帮助他们完成哪些有质量的音乐活动?

3.“奇妙路段”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的?

为此,我和教研组老师重新整理了教学思维,调整了教学语言,在第二次试上时(换了班级),教师采用了如下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

师:跟着音乐展开想象,坐上这列火车你的心情如何?

生:开心的、愉快的。

师:“主题一”音乐片段中我们听到了火车行驶的路线有起伏变化吗?

生:有变化。火车在爬山坡,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

师:原来火车行驶的路线是跟着旋律的高低起伏而变化的。(出示图1)

图1:

师:旋律上行和下行时力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上行时作渐强,感觉火车爬坡有点累,下行时作渐弱。

师:(听音乐完成音乐活动)火车按照这样的路线行驶了几次?你能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前进吗?(出示图2)

师:你们听,作曲家在这段音乐中还加入了打击乐器,你能听出来吗?

生:加入了鼓、响板。

师:打击乐器的加入让你感受到火车上人们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更开心了。

[思考与评析]

1.理想的音乐教育主张学生能力的发展。三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技能。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对“主题一”的旋律、力度、配器等音乐要素进行了分析,看似不留痕实则很精心。

2.教学语言的设计不仅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还要深入研究学生对音乐作品会产生哪些感受。因此,站在学生能够达到的教学层面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才能将音乐作品的美传递给学生,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获得美的享受。

3.教师的语言设计应与学生所想所疑一一对应,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每一个提问应与学生的能力水平一一相符,这是音乐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体现。

4.图形谱的合理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多感官地理解音乐,激起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升华,认知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内化。

三、一课多磨――提倡团队合作的

教研文化,使执教者和参与

研究者不断提升自己的

教学智慧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话:“前人留下的工艺中,很多都离不开磨的过程。面粉是磨的,豆腐是磨的,咖啡是磨的,墨汁是磨的,人们在磨的过程中去除杂质,提炼精华。然而,现在的面粉、咖啡、豆腐、墨汁都变成速成的了,缺少了磨的工序,自然也就失去了品位、享受和审美”。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要呈现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妙的教学语言、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新的教学手段等等,这些都速成不得。好课,需要执教者不断反思、反复追问;需要参与研究者不断感悟,生成自我教学智慧。好课,如同深藏在蚌肉中的一颗珍珠,只有经过磨砺才能熠熠生辉。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9

一、课堂内

(一)每节音乐课上,我们几乎都设计了精美、详实的多

媒体课件,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人音版13册音乐课本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在学习歌曲《当兵的人》时,我让学生看了一组图片:三军仪仗队、98年抗洪抢险、08年汶川地震、人民慰问子弟兵等图片,以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经典排比句导入新课“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同学们觉得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地想学习歌曲《当兵的人》。

(二)把简单的律动、游戏、唱游融汇在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线谱的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我们在课上则简单把五线谱上的音位讲清楚,就进入实战阶段。老师在黑板上用五线谱写下旋律,学生即兴翻译成简谱,完毕即跟着琴视唱,同学们唱完便惊呼,这不是我们在小学就学得歌曲《小星星》《上学歌》吗?然后师生打着节拍共同唱歌词。擅长舞蹈的同学跳舞;善唱的学生唱歌;还有的同学配节奏。一节课,其乐融融,同学们意犹未尽,仍然期盼着下节音乐课。

(三)倡导“学科综合”,争做“综合型”教师

譬如: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七单元《嵩岳风》学唱歌曲《少林,少林》时,教师要首先要求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少林寺的地理位置――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然后问同学们如果想去少林寺游览应乘什么车?乘车路线是怎样的?知道中岳――嵩山,最后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查找东西南北岳的山名及所在的省份。如此,与地理学科结合在一起,便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不外乎歌曲、视唱、乐理知识、欣赏等几大块。比如: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可根据班级学生的音乐程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采取用视唱法、听唱法或教唱法等进行教学。此外,我们正在研究音乐“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正成为我们音乐课堂的模式。

二、课堂外

学校的广播站,网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届歌咏比赛,迎新年联欢会等文艺汇演,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倡导了一种“书生朗朗、歌声朗朗、笑声朗朗”的校园新文化。

学校成立了音乐课外活动小组。如百灵鸟合唱团、乐理知识培训班及电子琴兴趣班等,为同学们的音乐爱好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音乐课题研究工作两年内在全校22个班中进行了全方位、分层次、分班级逐步进行,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如今,我们的课堂实现了:

A.多媒体几乎贯穿了一节课的始终;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例10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高中阶段,特别是在高中音乐学科领域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高中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其次,提供发展的广阔空间。高中音乐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像资料的过程中,分析作品,体验情感,辨别良莠,从而提高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多种能力及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再次,学会学习的终身能力。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音乐。高中音乐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性,探寻和了解音乐,掌握获取欣赏音乐的手段和方法,对丰富其阅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也是引发思考的动机。通过一些音乐情景创设,设计出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确立带有兴趣和疑问的研究专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2.收集数据,感受音乐,展开研究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也是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这些活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3.启发引导,分析音乐,深入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的中期阶段。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这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补充与启发,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思路和结论。当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置之度外,要参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及时给予辅导和点拨。

4.展示成果,理解音乐,总结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后期阶段。每个小组研究的子课题,相对来说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因此,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总结,教师要把这些知识加以总结和巩固,构建起“知识树”。要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充分行使教师权力,灵活处理模块与教材